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编修地方志的意义与作用

编修地方志的意义与作用

编修地方志的意义与作用
编修地方志的意义与作用

编修地方志的意义与作用

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方志的编修,其发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地方志是重要的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的史书,享有“地方百科全书”的美誉。正因如此,地方志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千百年来,古人对地方志的功用进行过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和探讨,综合起来可用“治资、教化、存史”六个字来概括。

历史上人们对方志作用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人们对其功用的认识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演进而有所变化。

最初的地方志是顺应当时封建统治的需要,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其作用主要在于“辅治(资治)”。西汉以后的地方志主要形式是地记,常璩《华阳国志序》里认为,地方志有“达道义、章法戒、通古今、表功勋、旌贤能”的作用。隋唐时期官修的志书,其内容对政治和军事决策参考的作用日见重要,所以当时志家对方志的功能有“佐明王扼天下之吭,制群生之命”的说法。到宋代,方志内容更广泛,作用更大,郑兴裔在《广陵志序》中提出了方志有三方面的作用:第一,有重要的存史镜鉴作用;第二,有政治参考作用;第三,有教育作用。开了方志“存史、资治、教化”三大功能之说的先河。明清以后,地方志及其理论发展逐渐成熟,方志界对方志功能认识趋于统一,普遍将地方志的功能释为“资治、存史、教化”。民国时期,黎锦熙先生又提出了“创‘四用’,以广方志之功能”的观点,即科学

资源,地方年鉴,教学材料,旅行指导的“四用”功能。

现在,人们对编修地方志的意义与作用有着更为清醒的认识。

一、从编修地方志的意义来讲:

首先,编修地方志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一地政府领导,不能光凭习惯和经验去指导工作,作出决策,而要有政治远见和专业知识,要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历史和现状有比较系统的深刻了解和认识,要有历史的比较,要善于运用智力机构和智力工具来谋划地方发展蓝图。地方志就是可以借助的一种智力工具。如果编写出一部能反映本地区、本行业历史和现状的新志书,那么领导者,特别新任领导者就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迅速掌握全面的情况。用最经济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多的“信息量”用于作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决策。

天隆文化多年志书编纂经验证明,各级政府只有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整理本地区的地情资料,弄清家底,决策时才能做到胸中有数,符合实际。多年来,很多地方和单位,利用方志资料,在地震预气象预报、矿源探查、发展工农业生产、建设水利工程、防旱防涝、抗洪抗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绩。充分说明编修好地方志,对促进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其次,编修地方志书是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盛世修志,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它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是以它特有的资料性、知识性和地方

性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生动、具体、感人的材料,向各族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一是可以增进爱乡土感情;只有热爱自己的故乡,才能热爱自己的祖国,正如恩格斯所说:爱国主义是以热爱家乡为基础的。利用地方志编写乡土教材是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增强爱乡观念,提高人们的思想情操和精神文明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地方采用地方志资料编写的乡土教材,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家乡教育,对培养青少年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产生了积极作用。二是可以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地方志记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是最好的地情资料教材。对于我们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情况,提高文化知识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地方政区的科学文化建设也是一项基础的工作。三是可以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在每个历史时期,涌现出无数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和艺术家,他们都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爱国主义气节,地方志把他们记录下来,可以激励人们的爱国感情,培养爱国情操。四是可以培养共产主义信念;地方志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不仅要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指导,保证社会主义正确方向,而且要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总目标服务。反映新时代的共产主义思想、信念和道德,是方志工作的应有之义。新方志记载了每个地方的英雄模范人物事迹和人民群众在平凡的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文明之花”。他们那种崇高思想、高尚情操、美好心灵世界,是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具体而生动的好教材。

第三,编修地方志是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党的

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决策,地方志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新的历史时期,地方志已由传统文化形式发展成为新的文化形态,地方志工作也由传统文化活动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地方志和一大批地情资料,在保存历史、传承文明、资政育人、服务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地方志反映特定地域各个时期的自然状况,承载地方人文遗产,为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和一部分自然科学、交叉科学在内的广义文化活动提供资信,在文化创造中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素有“文脉之根”“文化之矿”之谓。无论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离不开从地方志资料中撷取素材、吸收养分、寻求启示。因此,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我们要充分认识地方志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不断强化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主体的职能,明确“官书”“官修”责任,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当地文化发展总体规划,发挥其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中的独特作用。

第四,编修地方志是总结历史经验,掌握客观规律的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认识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但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必须调查研究积累资料,研究历史,吸取经验教训,才能真正掌握。有的规律,经过反复试验,在近几年之内就可以表现出来,为人们所认识。有的规律,如自然现象的变化,往往要经过百年、千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为人们所认识。我们过去有些事情之所以没有办好,就是由于没有很好地总结历史经验造成的。通过

编修地方志,我们就能够很好的总结和认识这些规律,为当代和后世提供历史借鉴。

二、从编修地方志的作用来讲:

一是可以保存地方史料。地方志是记述性、资料性的历史著作,史料性强,有纵有横,各种资料印证,而且范围广、时间长,不是一般史书材料可以代替的。志书记载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的各方面的资料,或为政府专门机构提供,或为历史和专门史研究者提供。因此,资料性是地方志的基本属性,其价值在于能提供科学的资料,失去资料性,方志也就失去了编纂的价值。

二是可以归类地情信息。归类信息是自然与社会各方面情报、资料、数据、技术知识的传递和交流活动。方志汇集一定地域内的各种情况,提供各种信息资料,是一种有形的文字信息载体。志书中各门类可向社会输出潜在的信息流,而且这种信息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持续输出的。一部化、多元化、深层次的方向发展。中国志书发展至今,已具有比较完整的体系。如一部省志为一个大系统的话,各地市、县志则是子系统;一部市志为一个系统的话,某一行业、部门志就是这个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某一事物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运动过程,地方志可以不间断地对其进行循迹记述,而对其循迹记述的资料不间断地产生信息,这是中国方志分层次和贯通式纵向信息流。通过不断发展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历史资料为现实服务,这是方志归类信息持续发挥作用之所在。

三是可以揭示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地方志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形成的反映一定地域内基本情况的综合性的文字载体。因此,它的产生和发展,必然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是由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程度所决定的。就它记述的客体来看,是一定地域内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横不缺项、纵不断线,系统、全面、完整、准确地志事、状物、传人、考辨历史,从纷纭复杂的历史风云、自然变迁中探索出一条关于天下之命脉、前世之盛衰、往日之变革的社会历史及自然的发展脉络,本身就必然地要体现客观规律性。当然体现客观规律的基本条件,必须是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的记述。这是方志的根本任务。有人认为,地方志是资方志所包括的内容从建置、疆域、地形、地貌、山川、水文、天气、星野、物候、灾害、生物,到农业、工业、交通、邮电、商业、财政、金融、政治、军事、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社会、宗教、民族、人口、人物、民俗等几十个门类。方志学作用于社会科学的各学科,并受各学科的制约与影响。如方志学作用于人口学,产生人口志,作用于语言学,产生方言志,作用于社会、经济、政治各方面,产生各种专业志和部类志,使这些学科产生了新的理论、新的内容和新料性的,它“述而不论”“寓观点于事实记述之中”,只是将广泛搜集来的资料,经过整理、鉴别,分门别类地进行综述,以反映本地域内自然与社会生活状况,所以它“难以担负总结经验,揭示规律的功能”,“只能是在资料的排比中反映规律”,认为只有史书才是通过历史现象的分析研究,探索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事实上,

不论反映规律和揭示规律,实质是一样的。只是记述的重点、记述的角度及记述的方式有所不同。不论是在资料的排比中反映规律,还是在记述事实的基础上因事而论提示客观规律,都不过是实现史志功能的不同的表现方法。地方志同史书一样具有也应该具有揭示发展规律的功能。

四是可以宣传、推介本域。地方志记载了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风土人情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一经出版,便可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漂洋过海流传到国外,能够起到宣传本地、本域的作用,为当地工农业发展、商品流通、招商引资等提供依据。方志是一个综合的地情载体,是一个综合的大舞台,是开展“四外”(外经、外贸、外事、外联)工作的好媒介。在对外合作中,很多地方经常借助志书提供的反映投资环境、合作条件及综合资料,大力宣传当地优势,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促进了当地的经济交流和发展的成果。

地方志书编纂的原则和要求模板

地方志书编纂的原则和要求 梅森 一、体例要求 志书体例包括结构、体裁与章法。它涉及到志书的类型和名称、时间断限、体裁、篇目结构、记事、立传、文体、叙事等方面的要求。 体例是志书编纂的准则,是体现志书特征的关键。 (一)坚持志体 横排门类,纵述史实。除总述卷、分志(分卷)概述外,其他正文一般坚持述而不论。 体例科学、规范、严谨,适合本分志、分卷内容记述的要求。 地方志体例有五个基本特征:1时空界限明确;2事以类从,类为一志;3横排竖写,以横为主,宜横则横,宜纵则纵;4综合性资料文献为特征,门类齐全,内容全面;5述而不论。 坚持这五个基本特征就是坚持了志书体例。 (二)体裁运用得当 述、记、志、传、图、表、录体裁运用得当,以志为主。 1、总述、综述、概述、无题序(述体) (1)总述、概述、综述

概全貌、概轨迹、概特点。 用概括性语言对事物作全面深入、简洁精当的记述。注意选择概括性事实、概括性(含结构性)数据、概括性的语言。 以述为主,以论为辅,议论力避空泛。如夹叙夹议,须论从事出,不空喊口号不唱高调。各个方面(板块)的记述,分别遵循顺时记事的原则。举要综述,把握重点要点节点和标志性事物及精华事物,不面面俱到。 注意反映事件活动的阶段,阐明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彰明因果。恰当评说利弊得失。源于高于各分志、卷内容或本分志、卷篇章内容。行文言简意赅、文约事丰,语言流畅,凝练意深。 总述卷对全志内容进行概述,分志综述与分志、分卷概述对本部分内容进行概述。 (2)无题序 一般放在篇一级,特殊的,个别的也可以放在章节之下。 对本篇(或章节)进行全面概括,包括发展沿革、彰明因果、沟通联系、基本特点、经验教训。 2.大事记、专记、编纂始末(记体) (1)大事记 大事记卷选录大事要得当,要事不漏,既要突出重点,纵不断主线,又要覆盖全面,横不缺要项(从事条组合后整体看)。 事条时间、地点、人物(单位)、结果等要素齐备。

北京的历史遗迹

北京的历史遗迹 圆明园 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万春(绮春)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17日-19日,园中的建筑被烧毁。至今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北京的内城城墙周长24里,因城市建设三十年前已拆除,只留下东南角的角楼附近和东便门至崇文门二处明城垣遗址,是北京城历史发展的标志,北京市政府规划将把东便门至崇文门一段建成明城墙遗址公园。公园是一片沿200米长的城墙遗址方向设置的带状公共绿地。这片绿地又分为老北京南城根文化区、现代雕塑公园、东便门角楼市民休闲场所,城楼遗址公园纪念林、北京站南出口及广场等5个功能区。

皇城根遗址公园为展示皇城墙遗迹,体现古都历史风貌,专门在公园北端旧址处复建了一小段城墙,并选取东安门、中法大学、北大红楼、南端点、北端点等节点,挖掘、展示地下墙基遗存,建设自然景观并配以雕塑和浮雕,使北京古城的概括形象更加完整。据文献所记,东安门广为七间,宽约35米,进深约15米,相当雄伟、气派,现在还有历史照片可以窥见其原貌,北京著名的东安门大街和东安市场之得名,就都是因为这个门。修建公园时,在东安门原址处发现了该门的基址遗存,专门在地下开辟了露天的“博物馆”。复建皇城墙和开辟展览,为今人了解、研究中国封建都城的历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情况,唤起现代人对北京皇城的回忆,提供了丰富而详尽的实物见证。而在公园内兴建的“对弈”、“时空对话”、“露珠”、“掀开历史新的一页”等数十座雕塑、浮雕等景观,宛若一幅幅打开的北京历史民俗风情画。 长城,从东到西绵延万里;从古至今,其修筑延续二千多年。凭临登攀,偏要到悬崖绝壁人踪罕至处,方可见其建造的艰辛奇特。它那雄伟的风姿、美学的价值、防御的功能及所蕴含的军事谋略,都是世界文化遗留中少见的。它是世界的奇迹,深受各国人民的仰慕和赞叹。站在长城上,不论是春花秋月、夏云冬雪,还是看长城内外苍茫的还山、连天的衰草,都有一股浓重的思古幽情油然而生。也许,我们已经忘记当年这个古战场上飞扬的胡笳羯鼓,闪烁的刀光剑

浅谈医院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

浅谈医院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 医院图书馆既承担着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又在继续教育、网络协调、资源共享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医院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的科学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资源、经费问题、人员问题等四个方面剖析了医院图书馆纯在的问题,并只对这些问题从提高人员素质、增加经费来源、资源共享及藏书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发展的方向。 标签:医院图书馆;现状;网络协调 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和医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医院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和信息保障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医院图书馆作为医院图书情报工作的主体,承担着为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等各项工作收集、存贮、加工、传递信息的任务,因此必须积极发挥好医院图书馆的作用。 1医院图书馆的功能 医院图书馆为全体医务人员提供了人与人、人与信息之间的直接交流空间。其功能是通过收藏和传播两个渠道来发挥作用的。由于医院图书馆与其它图书馆在收藏内容、传播范围、服务对象上有所不同,因此它的功能也有所侧重。它要求管理人员不但要有图书管理知识,还要有相应的医学知识。 1.1医院图书馆的科研功能医院图书馆的丰富藏书为临床科研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它既是知识资源的宝库又是智力资源的加油站,也是实施”知识工程”的重要基地之一。医院图书馆既可以发挥其信息传递的作用,又在开发培养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从横向来说,它可为业务人员提供当今世界上最新最快的科研信息;从纵向来说,它也为业务人员了解某一专业的全面发展进程提供了借鉴。所有这些无疑会大大提高业务人员的科研起点。 1.2医院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医院图书馆自建立之日起教育功能就是其主要功能之一。临床科研成果和最新知识的传递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人们在信息交流中必然获得一定的知识,受到一定的教育效果。医院图书馆和医院管理直接发生联系,成为临床、科研、管理、教学和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理想的教育场所。 1.3医院图书馆的咨询功能咨询是以智力资源为基础的一种社会活动。任何咨询活动活动都应具有主体(人)和客体(文献)这两个先决条件。当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实践活动时,首先要充分利用自己头脑中储存的知识、智慧解决问题,并用书面形式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经验记录下来。但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所以常常要借助资料文献去解决临床、科研、管理中遇到的难题。可见咨询过程就是知识活化的过程。 1.4医院图书馆的馆藏功能馆藏功能是图书馆的主要社会功能,医院图书馆

论地方志的六大服务功能

论地方志的六大服务功能 俞慧军 《地方志工作条例》第5条明确指出: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履行的职责之一就是“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著名史学家顾颉刚曾指出:“每地修志,主要目标在于补行政官吏之鉴览,以订其发施政令之方针。”刘世锋:《浅谈地方志的价值与作用》,《中国地方志》1999年第4期。李铁映指出:“修志的目的在于用,不仅为当代人用,也为后代人用。”李铁映:《在全国地方志颁奖大会上的讲话》,《中国地方志》1997年第5期。笔者认为,撰修方志是为了经世致用,造福桑梓。修志的过程,同时也是利用资料服务社会的过程,志书编成出版后,方志机构要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宣传志书,使志书进入社会,进入大众视野,进入寻常百姓家;走向世界,走入国际市场,加入国际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文明。方志的服务功能越大,服务的对象越多,服务的范围越广,方志的社会效益就越大,存在的价值也就越大。以笔者浅见,在新时期,方志和地方志机构在服务党的中心工作中有六大功能。 一、服务政治的功能 方志要服务好政治,成为本地党政领导管理一方的参考书。“资治”是社会主义新方志的一大传统功能。新方志所记述的丰富而翔实的资料,有助于在党的领导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小康社会的政治建设。1992年1月,《沙洲县志》张家港市的前身为1962年建立的沙洲县,故1992年第一轮出版的志书为《沙洲县志》(下限至1985年),1986年9月撤县建立张家港市。出版后,成为张家港市历届党政领导了解全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资政地情书。首先,《沙洲县志》主要记载本地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和活动情况,并对1962年建县至1985年历届人代会的情况进行了客观翔实的记载,这给历届党政领导在政策的制订时提供了主要的参考依据;也给广大人民群众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提供了参照,激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从而促进全市(县)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进程。其次,《沙洲县志》作为社会主义新方志,还对政府机构进行了客观翔实的记载。《沙洲县志》除了记载机构设置演变的情况及历届政府主要领导人的更替情况外,还着重记载了各个时期干部的编制变化情况和分布情况、干部的年龄结构和工龄情况、文化程度、调动和分配情况、退职和离退休情况等,这些为总结干部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提供了资料,从而有利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促进政府机构的自身建设。再次,司法、执法的民主化,是小康社会民主建设和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沙洲县志》所记载的刑事、检察、民事调解和处理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执政者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司法、执法公开、公正和民主的程度。新方志服务政治的功能更集中地体现在二轮修志的实践中,二轮修志中对国家权力机关、政府机构、司法和执法机关、政党、统一战线等方面的客观记载,对一个地方社会中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建设都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多年来,在历届新任市领导上

地方志的体例及文风

地方志的体例、语言及文风 编史修志讲体例、读志用志观文风,这是历代方志名家特别讲究和看重的大事,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续修新志启动之后,各级做了大量工作。搜集了大量资料,进行了谋篇布局,但是,在编写过程中,如果体例把握不住,语言和文风问题解决不好,那就很难编出一部好志。因此,要使你笔下的文稿成为一部良志佳作,首先要有得体的结构,精当的语言和朴实的文风。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即使你的框架设计得再高明,你的篇目搞得再精细,你的门类排得再严整,也将会成为空楼一座,或许出现满楼垃圾,资料泥沙俱下,志体似象非象,层次杂乱无章,修志将毁于一旦。相反,如果你能驾驭语言,精于编写,那么,框架、篇目、门类、章节、语言就会相得益彰,使人展卷便得一方之史情,使我们的志书成为经的住时代风雨剥蚀的佳志良作。因此,方志的语言文风比之于体例,是肌肤与骨骼的关系。孰不知:无有坚实的砖瓦,哪有巍峨的建造?无有琳琅的商品,哪有满载的货架?无有丰满的血肉,何谈健美的躯体?血肉不存,骨之安在?世人皆知:丰神炯异者,方显骨骼不凡;体瘦如柴者,其必萎靡不振;体态不丰者,显为残疾之人,谈不上健美。所以,志书的体例、语言与文风,形同骨肉,类似上比。它是根基所在、生命之源,也是资料之基,是赖以依附、运转的载体,故而为成书之本、全书之根,须下大力而为之。 一、志体的体例 志书有自己特定的文体,它不同于文艺,不同于论文,不同于公

文,也不同于新闻。因此,必须努力辨析,找出异同,才能把握文体,用好语言,修好志。“方志”作为短语始见于《周礼》,“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成书于战国之后,如《鲁之春秋》、《吕氏春秋》等。释义于秦后汉初,汉朝郑玄作注曰:“方者四方也,志者记也”。“方志”作为专有名词出现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此后,一直沿用至今。历朝历代的文学、历史、地理等著作都大量征引、取材于地方志书,并把修志视为一项重要文化事业和官府行为。既然“方志”作为一项重要的学科和题材出现于社会,那么,它作为一定地域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它的品位又是如何呢?宋代方志学家王象之在其名著《舆地纪胜》中讲得非常精辟:“收拾山川之精华,以借助于笔端”。清代方志巨匠章学诚也主张,方志记述,不仅要做到“简”、“严”、“核”,还要做到雅,即规范、典雅、精当、简明、高尚、风趣,成为历史长河中的文汇精品。 (一)志体与史体语言 志有志体,史有史体,尽管是同类项,但却是两码事,绝不能混为一谈。史书是述史、志书是存史。因此编修手法也不相同。志书与史书除了在统纂的目的与任务、记述的方法与体裁、搜集资料的范围等方面的大相径庭、大有不同外,在语言表述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史书重在论述,所以在编写过程中,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语言的表述是十分明确的。论述事实,阐明事理,反映得失成败,褒贬功过是非,都用非常明确的语言表述清楚,直接表明著作者的态度和观点。而志书的记述,方志的体例虽然分述、记、志、传、图表、录6大块,但特别强调要述之当头,特别在语言表述上要求始终坚持述而不议、

2019年地方志工作终总结

地方志工作终总结 __年,__某某县地方志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州志 办的具体帮助指导下,深入学习____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 科学发展观,扎实工作,以创精品年鉴,修名志为目标,认真学习贯 彻《地方志工作条例》,按照年初签订的《__州地方志工作目标管理 责任书》考核内容,结某某县实际,认真做好各项工作,落实好目标 责任内容,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现将__年工作总结如下:一、__年 的主要工作(一)组织领导1、认真落实“一纳入,五到位”的修志工作原则。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修志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把修志工 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政府经济社会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总结,并做到“五到位”。一是领导到位。坚持实行行政 首长负责制,坚持和完善“一把手总体抓,分管领导专门抓,志办领 导具体抓”的责任制。及时调整某某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由县长任 编委会主任,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常某某县长、人大副主任、政 协副主席、县志办主任任编委会副主任,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任编委 会委员;二是机构到位。从____年某某县志办以来,基本上保持了修 志机构。____年机构改革时与党史办合署办公,到__年又分设出来单 独办公,属正科级参公管理单位,核定编制6人,基本做到事有人管,志有人修。三是经费到位。按照“修志经费由地方各级政府负责”的 原则,县政府已将修志经费和年鉴编纂经费统一纳入每年财政预算,

基本上保证了正常业务的工作经费。四是队伍到位。组织人事部门已 按编制和工作需某某县志办配齐了人员。现有干部职工6人(大学本 科3人、专科2人、高中1人,其中1人还在读本科)。五是条件到位。县政府逐某某县志办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配备了公务用车、电 脑等工作设备,逐步改善了工作条件。2、认真学习有关地方志工作的 方针政策和重要会议精神。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____”重要思 想的同时,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地方志工 作的方针政策、领导讲话;学习省、州志办的重要文件和有关地方志 工作资料;学习州、县人民代表检查《地方志工作条例》情况,并加 以落实有关反馈情况;积极参加省、州召开的各种会议,认真传达学 习会议精神,并抓好落实。年内组织干部职工学习12次,重点学习领 导对地方志工作的重要讲话,省、州志办的重要文件和工作要求,国 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以及有关业务知识。3、积某某县委、政府领 导汇报工作,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为加强对地方志工作,提高地 方志工作的知名度,争取某某县委、政府的支持。我们在工作中加强 请示汇报,协调解决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努力做到事前请示,事后报告。一年来,我们针对第二轮修志和《某某县年鉴》的工作情况、以 及单位财务状况、存在问题、打算和一些想法,及某某县委、政府分 管领导汇报,向县委副书记汇报4次,向县人民政某某县长汇报8次,向州志办领导综合汇报8次,按时报告每月一次的续志工作进展情况。同时还向当地组织人事部门汇报人员编制等有关问题。由于我们加强 了请示汇报工作,得某某县委、政府的重视、有关部门的支持,地方 志工作得以顺利开展。4、顺利完成参公管理工作。按照《云南省人事 厅关于__州人民政府研究室等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法管理的通知》 (云〔__〕51号)精神要求,并按州、县要求,今年3月顺利完成交

图书馆的功能与作用

图书馆的作用 图书馆是一个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文献是图书馆开展一切工作的物质基础。关于图书馆的作用,或说图书馆的社会职能,1975年国际图联在法国的里昂召开的图书馆职能科学讨论会上,一致认为主要是四种: (1)保存人类文化遗产。 图书馆的产生,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需要。为有了图书馆这一机构,人类的社会实践所取得的经验、文化、知识者得以系统地保存并流传下来,成为今天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2)开展社会教育。 近代,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生,要求工人有较多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图书馆从而真正走入平民百姓当中,担负起了对工人的科学知识文化教育的任务。现代社会,图书馆成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基地,担负了更多的教育职能。 (3)传递科学情报。 传递科学情报,是现代图书馆的一个重要职能。图书馆丰富、系统、全面的图书信息资料,成为图书馆从事科学情报传递工作的物质条件。在信息社会,图书馆的科学情报功能将得到加强。 (4)开发智力资源。 图书馆收藏的图书资料,是人类长期积累的一种智力资源,图书馆对这些资源的加工、处理,是对这种智力资源的开发。同时,图书馆将这些图书资料提供利用,是开发图书馆用户的脑力资源。换言之,图书馆承担有人才培养的职能。 另外,图书馆作为一个文化教育机构,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还为人民群众提供了第五种功能: (5)提供文化娱乐。 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满足了社会对文化娱乐的需要,丰富和活跃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在精神文明建设当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图书馆的作用是什么? 说到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对图书馆的挑战,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但现在真真切切的感受

地方志的基本知识

地方志的基本知识 2007-04-18 14:47:58 大中小 地方志的基本知识 一、地方志的性质 1、什么是地方志。地方志,古代又称地志、地记等。方者,方域, 地方;志者,记也,述也。地方志是以一定地域(主要是行政区划)为范围,按一定体例综合记载一定时期自然、社会各方面的现状和历史的资料性著述。新方志是全面、系统、科学地反映一个地方自然、社会各方面的现状与历史,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综合性地方科学文献(或者说综合性地情资料书)。 2、方志的基本特征。 (1)地方性(地域性):历代各类方志,均以一定地域为记述范围,又因地域不同,所记风物人文亦不同。表现出特有的地方色彩。 (2)资料性:方志任务不是探索历史规律,而是为认识地情、科学研究积累资料,为决策提供依据。其价值与功能即体现于资料性。 (3)纪实性(实录性):历来要求修志要实事求是,据实而书,“夫志,为一邑实录”。不实则无用,甚至起反作用。志书所录,又多为经过分析考证的一二手资料。

(4)综合性:内容是综合的,兼具史、地、自然、社会各方面,容纳古今百科记述方法和体裁是综合的,有概括提炼而非单纯资料汇编;又综合运用各种体裁。 (5)实用性:方志“非示观美,将求其实用”(章学诚),也正因其资料丰富,史实可靠,实用性强,而历代不衰。 3、史志关系。志与史,可谓同源异流,殊途同归,既有共性,更各有特点。史、志有密切联系。上古史、志不分,即所谓“古者记事之史谓之志”(郑樵《通志序》)。梁启超也认为“最古之史,实为方志,如孟子所称“晋《乘》、楚《寿杌》、鲁《春秋》,庄子所称‘百二十国宝书’比附今著,则一府州县志而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方志发展过程中在内容、体例方面吸收了史书的不少特点,有着基本相同的治学要求和编写原则,均有资政、鉴戒的作用。从内容和体例看,可谓史中有志,志中有史。志又为史提供资料,“有良方志,然后有良史”(梁启超《龙游县志序》)。 但史、志有别,不能以史代志。其区别在于:(1)对象和任务不同:历史记述研究的主要是社会现象,目的是为提示历史发展规律;方志则自然、社会并重,主要反映本地自然、社会的基本情况,提供有关系统资料。(2)内容不同:史重宏观,举大弃小,志的内容更广泛详备,宏微俱备;史重分析论述,志重资料说明;史重过去,志重现状,所谓“隔代修史,当代修志”。(3)体例不同:史纵志横,即史以时间为经,纵向论述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志则横分门类记述各方面情况。史、志均有纵横,但史以纵为主,志以横为

论地方志的六大服务功能

论地方志的六大服务功能

论地方志的六大服务功能 俞慧军 《地方志工作条例》第5条明确指出: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履行的职责之一就是“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著名史学家顾颉刚曾指出:“每地修志,主要目标在于补行政官吏之鉴览,以订其发施政令之方针。”刘世锋:《浅谈地方志的价值与作用》,《中国地方志》1999年第4期。李铁映指出:“修志的目的在于用,不仅为当代人用,也为后代人用。”李铁映:《在全国地方志颁奖大会上的讲话》,《中国地方志》1997年第5期。笔者认为,撰修方志是为了经世致用,造福桑梓。修志的过程,同时也是利用资料服务社会的过程,志书编成出版后,方志机构要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宣传志书,使志书进入社会,进入大众视野,进入寻常百姓家;走向世界,走入国际市场,加入国际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文明。方志的服务功能越大,服务的对象越多,服务的范围越广,方志的社会效益就越大,存在的价值也就越大。以笔者浅见,在新时

了客观翔实的记载。《沙洲县志》除了记载机构设置演变的情况及历届政府主要领导人的更替情况外,还着重记载了各个时期干部的编制变化情况和分布情况、干部的年龄结构和工龄情况、文化程度、调动和分配情况、退职和离退休情况等,这些为总结干部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提供了资料,从而有利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促进政府机构的自身建设。再次,司法、执法的民主化,是小康社会民主建设和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沙洲县志》所记载的刑事、检察、民事调解和处理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执政者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司法、执法公开、公正和民主的程度。新方志服务政治的功能更集中地体现在二轮修志的实践中,二轮修志中对国家权力机关、政府机构、司法和执法机关、政党、统一战线等方面的客观记载,对一个地方社会中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建设都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多年来,在历届新任市领导上任之时,张家港史志办人员主动将地方志书送上门,为市领导施政决策提供依据。 二、服务经济的功能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工作的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工作的意见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浙政办发[2011]91号 【发布部门】浙江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1.08.29 【实施日期】2011.08.2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工作的意见 (浙政办发〔2011〕91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全国第四次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地方志资政、存史、教化的作用,使地方志工作更好地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为文化大省建设服务,现就进一步加强我省的地方志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认识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1.弘扬传统文化,服务当代社会。地方志是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形式。地方志工作是重要的文化基础事业,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我省拥有

悠久的方志发展历史和丰富的方志文化资源,素有“方志之乡”之称。做好地方志工作,对于继承和弘扬区域传统文化,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推进文化大省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2.明确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各地、各部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条例》精神和全国地方志工作的发展趋势,坚持依法修志,切实履行政府职责,统筹兼顾,协调解决影响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地方志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在文化大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3.确立工作目标,推进各项工作。“十二五”期间,全省地方志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各级地方志编委会组织实施、专家参与的体制为总体格局,以“一纳入,五到位”(即把修志工作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级政府的任务之中,坚持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到位)为工作总要求,以贯彻落实《条例》、强化依法修志的政府职责为抓手,以《浙江通志》编纂和各地二轮修志任务为重点,以地方志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为基础,以方志馆等项目建设和资政服务为动力,协力推进地方志事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力求到2015年,《浙江通志》基本完成;市、县(市、区)二轮修志任务高质量按时完成;各县(市、区)努力做到一年一鉴;“志、鉴、库、网、馆、刊、会、研、用”九业并举的地方志工作新格局初步形成,努力把方志资源大省建设成为方志工作强省。

精心组织勇于实践-北京地方志

精心组织、锐意进取,认真做好地方志工作 丰台区地方志办公室 各位领导,大家好! 2010年,我区地方志工作在市地方志办公室的指导帮助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组织协调、业务指导、志书编纂、乡镇志和村志编纂等方面精心组织,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较好地完成了市、区交给的工作任务。下面,将我们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做一简要汇报。 一、高质量做好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工作 按照北京市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全面启动了第二轮修志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为二轮修志提供组织保障 第二轮修志工作坚持了“一纳入、五到位”,即把修志工作纳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计划之中,坚持“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到位”。健全的修志机构、稳定的参修人员、有力的经费保障是实现地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二轮修志启动之初,我区重新调整完善了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领导机构人员,各单位成立了修志工作领导小组;认真研究制定了《丰台区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实施方案》和《丰台区志1991-2010》篇目框架;编制了《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工作指导手册》,为全区各单位做好工作提供指南;去年3月召开了全区第二轮修志工作启动动员大会。至此,第二轮修志工作全面展开。 为加强二轮修志工作,区委、区政府对区地方志办公室机构进行了重新调整,由之前的区档案局局长兼任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调整为地方志

办公室单独设立主任,原专职副主任改任调研员,专门负责主编工作,去年又增加了1名人员编制,经费也得到增加,工作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修志队伍 一部高质量的志书归根结底取决于修志人员的素质和水平。自二轮修志以来,我们始终强化精品意识,注重把好用人关和培训关,将提高修志人员素质当作一项重要任务,贯穿于全部工作之中。针对二轮修志工作量大、质量要求高、人员相对不足的特点,区地方志办公室和有关部门、单位都分别选聘部分人员充实到修志队伍中。在选聘中,我们注重把好用人关,要求选聘的撰稿人必须熟悉本地区、本单位改革开放以来工作情况,且有一定文字写作能力,有一定的政治理论和写作水平、身体健康、有较强的团体协作能力,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还要保证撰稿人在志稿撰写阶段的相对稳定。我们地方志办公室选聘了5人,分别是在我区体制改革、财政、社会治安、党史、地方志编纂等部门工作多年的领导同志。 在把好选人关的同时,对撰稿人组织了两期多种内容的集中培训。通过培训,使每一位参修人员掌握系统的方志编纂知识和一定方志基本理论。结合二轮修志实际,编写了《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工作指导手册》,内容包括地方志工作文件、领导讲话和志书编纂业务知识。在培训形式上,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培训与研讨相结合、讲课与座谈相结合等形式,收到了良好效果。结合今年资料长编和志书初稿撰写完成的实际,3月份还将组织几次分散培训,以保证关键阶段工作任务的完成。 三是做好资料收集整理,着力提高二轮志书的编修质量 资料是志书的细胞,资料工作是志书编纂的基础,一部合格的志书,不仅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篇目,更要有丰富和高质量的入志资料,同时

图书馆几大功能部分分为

高校图书馆设计调研 ——功能部分的分区与联系 ppt分四大部分: 1. 功能分区 2. 交通流线 3. 平面布局 4. 案例分析 1.功能分区 图书馆几大功能部分分为: 主要功能用房,包括:书刊借阅区、基本书库及学生自修室; 公共活动及辅助服务空间,包括:门厅,目录检索及出纳厅、寄存处、读者休息室、展览厅或陈列厅、报告厅及对外服务用房等; 行政办公、业务及技术设备用房; 配套用房 (请在PPT中加入动画色块方式表示该关系图。读者区和基藏区一种颜色,为主要功能用房;入口和公共活动区用一种颜色表示,为公共活动及辅助服务空间;办公和研究区用一种颜色,为行政……;技术设备区为配套用房) 各主要空间关于功能,空间,环境等方面的特点 主要功能用房之书刊借阅区 功能:是图书馆功能的重要组成之一,融阅、藏、借、管于一体,为读者提供可选

择的、舒适的阅览环境,它应是读者最容易、最方便的到达之地。 空间需要的一个开敞的空间,并且该空间是最活跃的、易变的,要能满足开架的需要,并能提供不同特点的空间环境供读者选择。 环境:本区应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环境。同时室内宜采取吸声、隔声措施,以减少噪声干扰。 技术:宜采用统一层高,统一柱网,统一荷载的“三统一”结构设计,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对文献资源进行灵活的摆放或调整。 藏书区: 包括基本书库、辅助书库、储备书库、和特藏书库。 应布置紧凑,合理利用空间。 它与阅览区要分隔又要有联系。要求有自己单独出入口,中小型图书馆可与管理人员出入口合一,大型图书馆宜设置专门的图书出入口,让运书车方便通达。 应具备长期保存图书资料的良好条件,考虑防火,防晒,防潮,防虫,防紫外线,保温,隔热,通风等因素。 学生自修室: 充分利用自然光,宜适当装设遮光和调光设施。同时注意避免炫光。 公共活动及辅助服务空间之门厅及附属空间 是进入图书馆的必经之地,为引导和服务空间,兼有验收、咨询、收发、寄存等功能。服务频繁,读者活动多,流线复杂,是全馆交通处理的重点。读者要能直接到达,并又能方便地通到各种阅览区域。 宜将浏览性读者用房和公共活动用房(如演讲厅、陈列室等)靠近门厅布置,使之出入方便和不影响阅览室的安静。 公共活动空间 是为学术和社会活动服务提供的一个动态空间,一般由报告厅、接待室、会议室、培训室、书吧、展厅等组成。 因其动态性与开放性的特点,既要与图书馆有关空间相连,但又有自己的独立性,便于独立开放,不干扰图书馆的正常使用。 行政办公、业务及技术设备用房 区域相对独立和稳定,对空间的容量要求比读者区要小得多,大开间分隔而成的。 要与馆内各区能方便联系,又便于对外交往。大型图书馆须独立设置出人口。 配套用房: 包括空调机房、电话机房、电子计算机机房等技术设备用房。该区域应避免噪声及振动对其他区域的影响,一般常设在地下或顶层。

方 志 历 史 渊 源 和 新 方 志 的 作 用

【内容摘要】我国编修地方志延续了2000多年,据统计,历代存下来的旧志书达9000余种,10万余卷,约占我国现存古籍的1/10。从秦汉发轫以来,唐宋大体定型,至清而称极盛。这是我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编修地方志的规模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新编地方志在更加开阔的领域将会发挥更好的作用。本文以山西为例探讨编修地方志的历史和新编地方志在当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地方志历史当代作用 一编修和使用地方志历史悠久 地方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的地方性百科全书,它以丰富 的资料和特殊的价值受到了中外学者的格外重视。 宋代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曾视方志为“博物之书”。地方志是记载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典籍,清朝史学家章学诚称其是“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被誉为“一方之全史”,不仅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还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价值。古代的地方志,源于记载考察各地的历史、地理。秦代以前偏重于历史,唐汉时期偏重于地理,宋以后史志合一。历代存下来的旧志书达9000余种,10万余卷,约占我国现存古籍的1/10。这是我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的精神财富。 田智红 方志历史渊源和新方志的作用 —— —以山西编修地方志为例

山西博物院学术文集(2011年) 我国地方志发轫于秦汉,成型于唐宋,造极于元明,到清代中后期形成编修地方志的鼎盛时期。纵观古代编修地方志的发展史可以看出,历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地方志的编修。秦统一六国后虽实行“焚书坑儒”的政策,但仍下令各地官员上报地情资料。汉魏六朝时编修地理志、郡书、都邑志已有较大的发展。到隋唐,编修地方志成为官方的一项要务,强调“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地方志书成为各级当政者必读的典籍。清朝时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都曾亲自过问修志、用志大事。当时的统治者,视地方志为“资治之书”、“致用之书”。在现存的千余种10万多卷地方志书中,清代的有5700余种,其中康、乾两朝最多。即使在战乱不断的民国年间,各地也编修地方志书1200余种,辑录古方志100余种。 山西自古以来素有“文献之邦”称号。自魏晋以来到明清两代,编修地方志始终不衰。山西最早的方志为魏晋时期的《上党记》。若以《上党记》为起点,山西方志的编修,至今已延续了1700多年。从魏晋时期起至民国时期,山西的地方志编修共计898种,其中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前共修65种。永乐十九年后共修志301种。清代共修志441种。民国共修志91种。若除去山、水、寺等志,仅按行政区划(从省至村)编修的志书,山西共有方志460种,约占全国现存方志数的1/20,居全国各省、市、区第八位。在这些志书中,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和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的两部《山西通志》,一直被方志学家公认为是地方志的精品之一。成化《山西通志》被收入《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的存目中。光绪《山西通志》全面记载了上起唐虞三代,下至清末的山西历史及与山西有关的政治、经济、天文地理、文化教育、金石古迹、风土人情等,是古代山西6部通志中内容最丰富、考证最精要、体例最完备、资料最翔实的一部,梁启超在其《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中称其为“出自学者之手,斐然可列著作之林者”。《续四库全书提要》则评价它“不独为《山西通志》之模范,且可为它省志书之准绳”。该书中由山西洪洞人王轩撰写的《山西疆域沿革图考》和杨笃手订的《山右金石记》,专门印成单行本发行,至今仍被海内外地理学家、金石家、考古学家所重视。 斗转星移,沧桑巨变。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社会主义新方志事业在继承我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我们党和国家的几代领导人,历来都十分关心和重视地方志的编修和利用。新中国成立后,编撰社会主义新方志的任务便被提上了议事日程。1956年国务院在制定我国第一个12年社科远景规划时,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就提出,要将编修地方志列入20个国家重点项目之中。1958年3月,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再次倡议各地要编修地方志。同年8月9日,周恩来在同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的邓衍林教授谈话时提出,要“系统整理县志”。1959年7月,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召集有关部门研究编写山西现代史、整编地方志。会议通过由专人起草整理和编写历史资料等问题的方案。到1960年秋天,全省已有原平、离石等50余县开始编修新县志。这标志着山西省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撰正式起步。在这次新方志的编撰中,

浅谈利用地方志推进历史研究

浅谈如何利用地方志史料推进历史研究 地方志为中国独具特色的书籍,它源远流长,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包罗万象,记载了一地各方面的情况,是综合性的百科全书。它既是政治家治理社会, 了解民情的重要依据, 也是文人学者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料。特别是,地方志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史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对于史学家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对史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方志所记述的内容与一般史书相比,范围更大,内容更详尽,包罗了一个地区的各个方面。地方志不仅记载了社会政治(包括政党、自治、选举、公署、职官、建制等)、经济(包括人口、实货、田赋、杂税、集市、水利、漕运、救济等)、社会文化(包括风俗、寺观、祠祀、方言、学校、墓冢等),而且记载了自然情况(包括自然现象、地貌、疆域、山川、气候、土壤、植物、动物、矿藏、水文、灾害等);方志不仅记载过去,而且记载现状。史书以时为经,重记过去,要求略今详古,隔代修史。方志以记当代现状为主,要求略古详今,以当代人记当代事,其收录的资料范围更详尽一些,内容更真实一些。此外,方志撰修具有连续性特征,方志所记内容连续不断,不仅为史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地区,某一空间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系统资料,而且方志的体例和所记载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扩充增补,更便于看出一个地区的发展变化。由于地方志中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档案、家谱、文集、笔记、地方文物、器物、各种社会调查,具有原始性特点,所以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基于地方志中所包含的丰富、较真实的史料,史学家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不管是中国史学家还是国际汉学家,都已有以地方志而成巨著者,如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就曾参考了1000 余种地方志。大陆比较著名的如余新忠的《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中国会道门史料集成———近百年来会道门的组织与分布》(2004年出版),首次从新方志中梳理了有关近百年来会道门组织、分布及活动状况,将会道门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起点1;台湾费丝言的《由典范到规范:从明代贞节烈女的辨识与流传看贞节观念的严格化》(台湾大学文史丛刊,l998年版)。又如海外华人史学家瞿同祖在写就他的《清代地方政府》过程中,便运用了《安徽通志》、《长汀县志》、《番禹县志》、《华阳县志》等68种地方志中的史料。萧公权的《中国乡村》、张仲礼的《中国绅士》等都大量运用了地方志的资料2。国外如日本、美国、英国的一些学者,在利用中国方志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英国人李约瑟主编的多卷本《中国科技史》就是如此。可以说,方志的史料价值一直以来受到史学界的重视,也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对历史研究中去。 一、利用地方志推进区域史研究 近期随着区域、地域史研究的盛行,从地方志入手,对于开展整体历史研究、微观历史研究、基层社会研究、民众研究等具有重要价值。研究区域史或地域史,则首先是从整体观念出发的。认为只有把人物、事件、制度甚至史料放在特定空 1赵嘉朱:《试论新编方志的功用》,《中国地方志》,2004年第11期。 2吴原元:《隔绝对峙时期的美国中国学1949——1972》,上海辞书出版社,第167页。

北京大学民俗研究课程笔记整理

期末复习 2016年5月3日 14:43 \ 一、理论 1、太阳神话理论/比较神话学 缪勒《比较神话学》。主要观点有:语言形成四阶段,语言疾病说,太阳中心说。 语言形成与发展的四个阶段:词的形成期,方言期,神话期,民族语言期 语言疾病说:由于语言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特殊性,导致后人对古代词汇的意义及其用法的 知识的缺失,造成后人对古人遗留下来的语言文字资料理解上的障碍。神话是“语言的疾病”,与语言的特性,包括“词性”、“一词多义”、“多词同义”、“隐喻”等因素 有关。 太阳中心说:古人对创造神话没有多少兴趣,他们只是比较喜欢用“诗化”的语言描述自 然现象,自然现象多半与太阳的运行及其运行规律有关。神话多与太阳的运行及其规律有关。 2、进化论学派/ 人类学派 泰勒《原始文化》。观点:文化进化说,万物有灵论,残余论,心理一致说,多源论。 人类文化的发展就像人类的自然进化过程一样,是按照从野蛮时期、半开化时期、再到文明时期的过程进化的。根据这一观点,泰勒提出了“残余论”的观点,即人类社会的很多 文化现象都是古代社会的遗留物。据此,进化论学派提出了两种原则:心理一致说,即人 类心智结构方面都是一致的,人类生存的物质环境也基本相同。因此,不同地区的人都会 产生相同的文化现象,即“多源论”。而且,文化的发展都会按照同一条直线进行,虽然 进化的程度不同,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但它们最终都会一步步进化到下一个阶段。 神话故事产生的基础是人类蒙昧阶段所信仰的“万物有灵”,是古代社会与文化的“残余物”,会随着文化的“进化”而逐渐“退化”为传说和故事,可以帮助我们“逆向”推导 出原始社会与文化的形态和特点 3、神话—仪式学派 3.1弗雷泽《金枝》。 早期的人类不需要神话,只有仪式,仪式,大多数情况下为巫术仪式,是人类实践和观察 的结果。 当人们不满意仪式的结果或者说人们不再满意简单地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仪式过程的完善 与否,神话就出现了。早期的神话多侧重于描述以往(古代)的成功和失败的仪式,以前 仪式主持人的虔诚和献身精神。此时,神话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是为现行的仪式树立典范,而是确立一个仪式评价的标准。 神话源于对“仪式”的描述,仪式在先,神话在后。 3.2拉格伦是神话-仪式学派的重要代表,认为神话与历史无关。

图书馆的职能

图书馆的职能 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 从有了人类社会以来,便产生了文字,用来记录这些文字的载体—图书也就应运而生。它记载了从古至今人类历史的发展与演变。图书馆的功能之一,就就是要收集、加工、整理、科学管理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源,以便广大的读者借阅使用。图书馆就是作为保存各民族文化财富的机构而存在的,它担负着保存人类文化典籍任务,就是图书馆最古老的职能。它就是以文献为物质基础而开展业务活动的。但近年来由于计算机网络化的实现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图书馆不但保存手写与印刷的文献,还保存其她载体形式的资源,而且保存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使用。 二、开发信息资源 图书馆收藏着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源,积极地开发,广泛地利用这些文献资源就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它也就是图书馆承担各种职能的基础。由于当今社会文献的生产数量大、增长快;社会文献的类型复杂、形式多样;文献的时效性强;文献的传播速度加快;文献的内容交叉重复;文献所用语种在扩大,质量下降等特点,使人们普通感到利用起来十分不容易。图书馆通过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理、科学分析综合、指引,形成有秩序、有规律、源源不断的信息流,进行更加广泛的交流与传递,使读者更好地利用它们。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开发包括下面几项内容:第一,对到馆的文献进行验收、登记、分类、编目、加工,最后调配到各借阅室,以便科学排架,合理的流通;第二,对馆外文

献信息资源进行搜索、过滤,成为虚拟馆藏,形成更加宽广、快捷的信息通道;第三,通过最现代化的手段—计算机网络操作技术使馆藏文献走向数字化。 三、参与社会教育的职能 1、思想教育的职能 图书馆就是文献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就是传播文献信息资源的枢纽。在馆藏建设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阶级都有一定的原则与倾向。 中国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图书馆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目的就是要引导与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科学理论的基础,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从事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时刻不要忘记图书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阵地的职能与自己服务育人的神圣职责。 2、两个文明建设的教育职能 图书馆就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散地。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教育职能作用。 图书馆的丰富馆藏,可以向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把精神化成物质;可以通过对馆藏的遴选,加工、集萃,向读者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图书馆可以通过画廊、墙报、学习园地等各种活动大力宣传两个精神文明建设。 3、文化素质的教育职能 图书馆进行社会教育,主要表现在可以为社会、为读者提供最完备的学习条件:资源、场地、设备。受教育者可以长期的、自由地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