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练习题

第四单元练习题(1)

1.已知“”、

“”表示不

同元素的原

子,请用序号填空:

(1)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2)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3)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2.右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物质之间的包含与不包

含关系,若整个大圆代表纯净物,则①③所属的类别是()

A.①单质、③氧化物B.①单质、③含氧化合物

C.①化合物、③氧化物D.①化合物、③含氧化合物

3.现有①四氧化三铁②空气③铁粉④氯酸钾⑤液态氧⑥冰⑦氯化钾⑧海水⑨铁屑⑩钢等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属于纯净物的有

属于化合物的有,属于单质的有属于氧化物的有.(填序号)

4.下列物质中:①盐水②臭氧③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后的剩余物④铜丝⑤冰水混合物⑥氯化钠⑦氖气⑧碘酒⑨双氧水⑩高锰酸钾加热后的剩余固体(1)混合物(2)化合物(3)氧化物(4)单质

5.有下列物质:①液态氧气;②氮气;③五氧化二磷;④液态空气;⑤二氧化碳;⑥食盐水;⑦氖气;⑧水;⑨汞;⑩二氧化硫.请用这些物质的数字代号填空:(1)属于混合物的是;(2)属于纯净物的是;(3)属于氧化物的是;(4)属于单质的是;(5)属于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的是;(6)含有氧分子的是;(7)

是固体的.

6.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2H2O通电2H2↑+O2↑,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填序号).A.蒸馏水B.河水C.自来水(2)用图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可用

检验a中气体.检验b气体所涉及到的反应方程式

为.水的电解实验证明了水

是由组成的.

(3)我省皖北地区部分农村用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

人们常用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可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并杀灭病菌.

(4)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之比约为.

(5)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氢原子和,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每结合生一个氧分子.

(6)在通电条件下,每32份质量的水完全分解,生成份质量的氢气.(7)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步骤①②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X试剂可以是明矾

C.步骤④发生的主要是化学变化

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7.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

(1)电解水的实验如图1所示,收集到氧气的试管是(填“A”或“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由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

是.

(2)如果B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为5毫升,则C管内产生气体的体积为毫升.(3)在该实验中,通常会往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

是.

(4)在某次电解水的实验中加入了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了分别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

69 79

因是

(写一条),从第4分钟开始每分钟内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2:1,可能的原因是.

(5)提倡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合理的是(填序号).

a.使用节水龙头b.使用无磷洗衣粉c.用喷灌、滴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

(6)某水厂净化水的大致流程如图2所示,水经过沙滤池,除去的杂质是;炭滤池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8.下列是水的电解实验中,对得到气体检验的操作.

(1)操作中,盛有氧气的试管口向上,盛有氢气的试管口向下,其中

主要原因是.

(2)检验氢气时,如果发生声,表明氢气不纯净,声

音,表示氢气较纯净,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混

有空气的氢气,点燃容易发生,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

的.

9.水是生命之源.

(1)电解水时,接通电,

可以观察到甲图b试管中的电极

上现象是;

用来检验甲图a

试管中的气体.通过该实验得出结论是,除此之外,还能通过实验得出相同结论.a、b管内生成的气体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

(2)图乙是某同学自制所示简易净水器,活性炭放在处(填“A”或“B”);其中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人们常用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常用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为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填下面的选项).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①③④D.②①④

(3)如图表示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微观过程:

①写出上述物质中单质的化学式;②物质D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③分析以上微观过程,你能总结出的一条结论

是。

(4)用简易装置丙制取蒸馏水,通常要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作用

是;实验结束时,应先(填“a.取出试管”或“b.熄灭酒精灯”).

(5)丁装置实验现象是.

(6)矿泉水、蒸馏水有多种作用,例如:镁与碘的化合反应十分缓慢,若滴加少量水,则反应立即剧烈进行,反应速度大大提高,此时水的作用是.

(7)请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10.请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2)过滤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3)过滤操作如图所示,请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①;

②.纠正错误后,接下来的过滤操作可除去水样中的(填“可溶性”或“不溶性”)杂质.(4)若滤纸的边缘高于漏斗边缘造成不良影响的

是.(5)该实验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11.如图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A B

(2)改正图中的两处明显错误:①②

(3)烧瓶不能直接加热,应垫上;在烧瓶中加入一些碎瓷片的作用

是.碎瓷片催化剂(填“是”或“不是”)。

12.随着条件的改善,镇海区很多学校已经安装直饮水机,其主要生产流程如下:

(1)直饮水机是采用“活性炭+超滤层+紫外线”的净水工艺,该饮水属于(选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①这个分离过程属于(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13.如图是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回答:

(1)粒状活性炭层的作用是.(2)该过程主要是变化.

(3)下面进水的优点

是.

14.下列A﹣D是初中化学中的六个

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A实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2)B实验中烧杯③的作用

是.

(3)对于C实验,下列操作不妥的是

①红磷要足量②实验前夹紧止水夹③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④用木炭代替红磷.

(4)若用D装置除去O2中的水蒸气,该液体试剂为.

检验气密性

排装置中的水:通过长颈(1)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选填序号).

(2)实验中,用装有一定量水的集气瓶进行排水法收集氧

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那么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

体积分数的最低值是多少呢?进一步展开探究.

第一组实验:5只容积均为100毫升的集气瓶,分别装入一

定体积的水,再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恰好把5只集气瓶中的水排去,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

伸入5只集气瓶中,记录实验现象.

以相同方法完成第二组实验,两组实验的数据和现象见下表,(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瓶,集气结束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②经计算,第二组实验C 瓶的氧气体积分数为48.65%,由此得出“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

氧气体积分数的最低值只能是48.65%”的结论,对此结论和过程进行评价:

17.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按要求用符号完成下面问题(每题答案不唯一,

请写全)

(1)五氧化二磷分子中的原子 ;(2)氯化镁中溶液中的离子 ;

(3)化肥硫酸铵中的原子团 ;(4)二氧化碳溶液中的分子 ;

18. 请用化学符号或化学式填空:⑴ 2个氢原子 ;⑵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⑶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⑷ 硝酸铵的阴离子______;⑸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______;⑹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 ;⑺ 温度计中的水银 ;⑻ 硬水中的镁离

子 ;⑼ 氢元素 ;⑽2个氢分子 ;⑾ 氢离子 ;⑿ 硫酸钙中的

阴离子 ⒀ 钙片中的钙元素 。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详细总结

八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复习 1、原子的构成 ___________ 每个电子带___个单位的_____电荷 原子 ___________ ________每个质子带____个单位的_____电荷 ________不显电性 2、(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 上 . (3)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1)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_____________ 三决定 (2)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决定原子质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对原子质量(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______________(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2)地壳里的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四个)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金属元素是钙元素 (3)元素符号是采用拉丁文名称的字母来表示的。 6、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 ①表示氢元素 H ②表示一个氢原子 注意:(1)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 :只表示3个氧原子(2)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如:Fe :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铁这种物质。再如H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元素中文名称造字有规律,从它们的偏旁就可以知道它们属于哪一类元素:有“钅”字旁的是_____元素。有“石”字旁的是___________元素,有“气”字头的是__________元素,有“氵”字旁的是________元素。只有_____例外,通常状况下它是液态金属元素。 8、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核电荷数) 元素名称 ⑴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_________,共有______个周期。 ⑵周期表每一个纵行叫做______,共有16个族. 9、原子结构示意图 (1)电子排布——分层排布: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 (2)意义: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弧线表示_________,弧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 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1.溶液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基本特征 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溶质、溶剂不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 ?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原因: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分子中。 ●溶质由两部分组成——溶剂和溶质。 ?溶剂的定义: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溶质的定义: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 ?溶质可以有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能有一种。 ?溶质和溶剂在被分散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区分溶剂和溶质 ◆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液体和液体混合——质量小的为溶质,质量大的为溶剂。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 水,那么水是溶剂。 ◆当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而析出的沉淀或产生的气体不 是溶质,溶剂仍是水。 例如锌溶于稀硫酸后,所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锌。 ●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如果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认为水是溶剂。 ●水和酒精能以任意体积互溶。 探究水与乙醇能否互溶时,要先滴入红墨水(目的:为了显色,利于观察)。 2.悬浊液、乳浊液与乳化作用 ●悬浊液:由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例如钡餐(硫酸钡的悬浊液)、粉刷墙壁用的涂料、黄河水都是悬浊液。 ●乳浊液:由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例如在农业上,一般把不溶于水的液体农药配制成乳浊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都不是溶液,不具备均一、稳定的特征。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用洗涤剂洗衣服时,油污没有溶解在水中,没有形成均一、稳定 的溶液。 ●用洗涤剂和汽油洗衣服的区别: 汽油——用汽油洗衣服时,油污能溶解在汽油里,形成溶液,随着汽油挥发油污就能被带走。 洗涤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它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去。 3.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热量。 ●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四章水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保护水资源 一、水资源 1、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1% 2、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 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 ,最多的元素是O 。 物质是 H 2 3、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二、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1、节约用水即提高水的利用率。生活中提倡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型器具;农业 中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工业中提倡对水重复利用,循环使用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 监测。 课题2 水的净化 一、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1、沉淀:静置,让水中的不溶性固体颗粒下沉到底部。 2、过滤①适用范围: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 ②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③仪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玻璃棒的作用:引流 ④过滤后,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可能原因有: A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B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滤纸破损

3、吸附常用的吸附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 4、蒸馏:利用液体沸点不同将液体分离的方法 蒸馏的装置:见书P57,图3-21和3-22 井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例:开水,雨水。 2.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3.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4.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 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课题3 水的组成 一、水的组成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完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附答案详解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考试时间为45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3分) 1.下列对水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在河水中加入明矾可除去所有杂质 B.提倡长期用纯水烧菜、煮饭等 C.水体有自净能力,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D.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考虑用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碘酒B.蒸馏水C.空气D.石油 3.过滤时必须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A.蒸发皿、量筒、玻璃棒B.烧杯、漏斗、玻璃棒 C.漏斗、试管、玻璃棒D.试管、酒精灯、烧杯 4.下列方法中,可使海水转化为饮用水的是()。 A.过滤B.静置沉淀C.吸附D.蒸馏 5.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入明矾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取的方法和顺序为()。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②①④D.①③④ 6.下列关于硬水与软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长期饮用硬水可以补钙,对人体健康有益无害B.软水是一种纯净物 C.可以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D.过滤可以使硬水变成软水7.下列有关电解水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可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氧气 C.正、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是l∶2 D.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8.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单质,后者是氧化物的是()。 A.O2、KMnO4B.H2、Fe2O3C.H2O、Cu D.S、H2SO4

9.某工地发生多人食物中毒,经化验为误食含有亚硝酸钠NaNO2的工业用盐所致,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5 B.+4 C.+3 D.+2 10.丙氨酸(C3H7NO2)是一种氨基酸。下列有关丙氨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丙氨酸是一种氧化物 B.丙氨酸中碳和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6∶7 C.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9 D.丙氨酸分子中碳、氢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7 11.下列做法中,不能节约用水的是()。 A.淋浴擦肥皂时暂时关上喷头B.农业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 C.水龙头坏了,及时修理D.用水管不间断地冲洗汽车 二、填空题(共51分) 12.指出下列符号中“2”的含义: 2O ;O2;2H2,。 13.用名称或化学符号填空: (1)I ;(2)2个汞原子;(3)3个硫酸根离子;(4)二氧化硅中硅元素显+4价;(5)氦气。 14.在生活中,为了得到无色、无味的水,通常会利用(填物质名称)对水进行吸附;为了得到澄清透明、无肉眼可见物的水,通常会加入絮凝剂(填物质名称)。在实验室里,常用到静置、吸附、过滤、蒸馏等操作,其中吸附属于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操作是。 15.(1)如下图所示是表示物质分类和转化关系,请用物质类别、变化类型和具体物质名称完成下列空白。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硫酸铜为蓝色、硫酸亚铁为浅绿色、硫酸铁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如无说明,默认水为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分子间有间隙)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e、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有水,水为溶剂 (2)液体溶于液体,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可能溶解度很小,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溶解度很大,即使未达到饱和也已经溶解了大量溶质)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根本原因是水解作用和水合作用的热量变化不同)溶解吸热:如硝酸铵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氢氧化钠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 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2)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 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外因:温度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对于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相对原子质量(a r): ⑴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题2 元素 一、元素 1、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就不同。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原子 区 别含义宏观概念,只分种类不计个数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分个数 适用范围从宏观描述物质的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从微观描述物质(或分子)的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些原子构成或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 联系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元 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4、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②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 二、元素符号 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表示的意义:①表示某种元素②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表示氧元素,还表示一个氧原子。 3、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2h”只表示2个氢原子。 4、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6表示6个氮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 1、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2、结构:7个周期16个族(7个横行18个纵行) 3、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新 人教版) 课题2 水的净化 一、水的净化 1、自然界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都不是纯水,都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都属于混合物。 2、自来水厂净化过程 原水→静置→絮凝沉淀(明矾)→反应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化学过程)→生活用水(杀菌:利用氯气、漂白粉等杀菌剂,消灭水中的细菌、病毒。这是一个化学变化的过程。) 3、天然水通过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不同途径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在这四种净化水的方法中,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蒸馏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净化方法原理作用 静置沉淀静置,使不溶性杂质沉降并与水分层有时又叫沉降或沉淀,用来除去水中较大颗粒不溶于水的杂质。 吸附沉淀加明矾等凝剂使悬浮物凝聚沉淀除去不溶性颗粒较大的杂志 过滤把液体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 吸附利用木炭或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把天然水中的一些不溶性杂

质和一些可溶性杂质吸附在表面除色素和异味 蒸馏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水变成水蒸气后冷凝成水除去溶于水的杂质的方法,相对净化程度较高 4、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的水变得澄清,但仍然不是纯水,还溶有可溶性杂质。 二、过滤 1、过滤是一种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右图): (1)原理:可溶性物质能透过滤纸,固体不能透过滤纸而留在滤纸上 (2)适用范围: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或除去混合物, 或除去混合物中不溶性杂质 (3)操作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玻璃棒靠在滤纸的三层折叠处; 装混合液的烧怀口紧靠玻璃棒; 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盛接滤液的烧怀内壁。 2、备注: (1)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为了加快过滤速度。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 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四章生命之源―水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 一.教学内容: 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 1.会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2.会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3.简单的综合计算 二.重点、难点: 根据化学式计算 三.教学程序: 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硫酸(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 =H的相对原子质量×2+硫的相对原子质量+氧的相对原子质量×4 =1×2+32+16×4=98 [练习1]求氧化铝(Al2O3)的相对分子质量。 答:Al2O3的相对分子质量 =Al的相对原子质量×2+氧的相对原子质量×3 =27×2+16×3=102 [练习2]求氢氧化钙[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 答: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 =Ca的相对原子质量+(O的相对原子质量+H的相对原子质量)×2 =40+(16+1)×2=74[或=40+16×2+1×2=74] [练习3]求蓝矾[CuSO4?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 答:CuSO4?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 =64+32+16×4+5×(1×2+16)=250 ●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之比就是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乘积之间的比值如: 氯酸钾(KClO3)中,K:Cl:O=39::16×3=78:71:96 硝酸铵(NH4NO3)中,N:H:O=14×2:1×4:16×3=7:1:12 [练习] 计算二氧化碳(CO2)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 C、O元素的质量比为: C的相对原子质量:O的相对原子质量×2=12:16×2=3:8 ●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元素的质量分数=×100% =×100% 如:计算MgSO4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100%=% [练习] 求二氧化碳(C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100%=%

(完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测试题 2015.9 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14,F-19,K-39,Ca-40,I-127 一、选择题 1、(2015?眉山)水是重要的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能使水转化为软水 B.为防止水污染,应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B.活性炭能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D.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2.(2015?泸州)在K2Cr2O7中,Cr元素的化合价是() A +1价 B +3价 C +4价 D +6价 3、(2015?雅安)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硝酸镁:MgNO3 B 2个钾离子:2K+ C 3个氧原子:O3 D 氧化铝:AlO 4、下列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A.水、空气 B.自来水、氧气 C.矿泉水、冰水混合物 D.高锰酸钾、双氧水 5、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6、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化合物的图是() 7、对下列符号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A.N2表示两个氮原子 B.2H表示两个氢元素 C.2H2O表示两个水分子 D.Ca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8、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中应用广泛。例如:水(H2O)过氧化氢(H2O2), 氧化钠(Na2O)过氧化钠(Na2O2)。由此可推断过氧化钡的化学式为() A.Ba2O B.BaO2 C.Ba2O2 D.BaO3 9、卟啉铁(C34H32ClFeN4O4)对人体缺铁性贫血有显著疗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补铁的唯一方法是服用卟啉铁 B.“缺铁性贫血”中的“铁”指单质铁 C.卟啉铁分子是由碳氢氯铁氮氧五种元素组成 D、卟啉铁是由卟啉铁分子构成的 10、下列有关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接通直流电源后,正、负极表面都有气泡不断冒出 B.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 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正极产生的气体中,木条复燃 D.负极产生的气体能被燃着的木条引燃,火焰呈淡蓝色 11、小明同学的学习档案中,对下列符号中“3”所表示的含义有如下记载,其中不正确...的是() A.3H2O中的“3”表示三个水分子 B.SO3中的“3”表示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三个氧原子 C.3C中的“3”表示三个碳原子 D.Al3+中的“3”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12、如下图:这四位同学描述的是同一化学符号,此化学符号是()

新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第4单元测试卷

第四单元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对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在河水中加入明矾可除去所有杂质 B.提倡长期用纯水烧菜、煮饭等 C.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考虑用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 D.水体有自净能力,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2.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活中改变不良的用水习惯,尽可能充分利用每一滴水 B.农业生活中改变灌溉方式,变漫灌为喷灌或滴灌,以节约用水 C.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应遵循“先净化,后排放”的原则 D.采用燃烧氢气的方式生产水,以补充城市饮用水资源的不足 2013年世界各国频发地震。请回答下列两题: 3.在地震后的救援行动中,为了搜索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人们用了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试从微粒的角度分析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4.震后为防止疾病传染,从当地水源取来的水必须经过处理才可以饮用,采取的措施有:①煮 沸②消毒③过滤④自然沉降,合理的处理顺序是() A.④③②①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③①②④ 5.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过氧化氢B.空气 C.二氧化碳D.二氧化锰 6.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气和液氢都可用作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7.右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 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反应物可能属于氧化物 B.不考虑反应条件时,该图示可以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

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测试题

第四单元测试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西南大旱提醒我们节约每一滴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水体污染与人类活动无关 B.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净的水 C.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D.地球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 2.(2016,咸宁)“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地球上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缺乏 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C.生活中通过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 D.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 3.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B) 4.(2016,成都)下列操作可有效降低水的硬度的是(B) A.静置 B.煮沸 C.过滤 D.吸附 5.(2016,株洲)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C) A.葡萄糖 B.液氧 C.干冰 D.碳酸钙 6.用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浑浊的河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C) A.净水器能杀菌消毒 B.净化后的水属于纯净物 C.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 D.净水器能将硬水变为软水 7.下列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并检验纯度时,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A) ①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靠近火焰,移开拇指②用排水法收集氢气③直到响声很小才表明氢气已纯净④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 A.②①④③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2016,绥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生活污水可以任意排放 B.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1∶2 C.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过滤时液面要高于滤纸的边缘 D.用喷灌、滴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 9.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D)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章 4.4 化学方程式同步测试题 粤教版

4.4化学方程式 一、单选题 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P+O2PO2 B. Zn+MgCl2═ZnCl2+Mg C. 2H2O 2H2↑+O2↑ D. HCl +Fe2O3═H2O+FeCl3 2.配平化学方程式时,所配化学计量数是否正确的依据是等号两边() A. 化学式前化学计量数之和是否相等 B. 各种元素的种类是否相同 C. 各种物质的状态是否相 同 D. 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 3.向盛有一定质量的NaCl和Na2SO4固体混合物的烧杯中加水,固体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BaCl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烘干得到23.3g沉淀,经测定滤液中含有氯元素的质量为21.3g(不考虑过程中物质质量的损失),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为() A. 5.85g B. 11.7g C. 14.2g D. 23.4g 4.将7.3g已部分氧化的锌粉,加入到98gl0%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A. 14.5g B. 15.5g C. 16.1g D. 18.1g 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2H2+O2=2H2O B. 2NaOH+H2SO4=Na2 SO4+H2O C. 2Fe+6HCl=2FeCl3 +3H2 ↑ D. 2KMnO4K2MnO4 +MnO2+O2↑ 6.向质量为m克的CaCO3和KHCO3的混合物中,加入质量分数为a%的稀盐酸n克,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是w克.(已知:KHCO3+HCl═KCl+H2O+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混合物中CaCO3和KHCO3的质量比一定是1:1 B. 混合物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m+n×a%﹣w)克 C. 混合物中CaCO3和KHCO3无论以任何比例混合,消耗稀盐酸的总质量均为n克 D. 混合物中CaCO3和KHCO3无论以任何比例混合,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均为w克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学案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 子数(核电荷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5)三决定决定元素 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质量原子核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2、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2、O3组 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如Fe、He 、C 、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 有关元素周期表 *发现:门捷列夫 *注:原子序数=质子数 元素之最:地壳:O、Si、Al、Fe 细胞:O、C、H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 :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 示意图 (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的种类 原子离子阳离子 阴离子 粒子结构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

粒子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性显负电性 符号用元素符号表示用阳离子符号表示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二、物质的组成的表示: 1、化合价 a、写法及意义: Mg: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b、几种数字的含义 Fe2+ 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3 Fe2+:3个亚铁离 子 2H2O 两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 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d、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 单质分子中元素化合价为0 2、化学式 (1)写法: a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 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2、H2、N2、Cl2 。 b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 (2)意义:如化学式H2O的意义:4点化学式 Fe的意义:3点(3)计算: a、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b、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c、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 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测试题

第九单元测试题 一、我会选 1.溶液一定是()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2.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糖水 B.蒸馏水 C.碘酒 D.汽水 3.一瓶NaCl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 A.上面跟下面不相同 B.完全不相同 C.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 D.完全相同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5.在一瓶NaCl饱和溶液中,当温度不变时,加入少量NaCl晶体,则() A.溶液的质量增大 B.晶体的质量不变 C.晶体的质量增大 D.晶体溶解一部分 6.对于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质;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⑤ 7.实验室现有足量的20%的NaOH溶液和蒸馏水,欲配制10%的NaOH溶液100 g,需要20%的NaOH溶液() A.95 g B.10 g C.50 g D.100 g 8.日晒海水可以得到食盐固体,其原因是() A.受热时食盐的溶解度降低 B.受热时食盐的溶解度显著增大 C.受热时海水中的水分蒸发 D.受热时海水发生分解 9.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④⑤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①②⑤ D.②①④③⑤ 10.一杯10 ℃的硝酸钾溶液,能证明它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A.蒸发5 g水有固体溶质析出 B.加入少许硝酸钾晶体不溶 C.把溶液降温至0 ℃有固体溶质析出 D.上述三种方法都行 11.把100 mL 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50倍,稀释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 A.减少50倍 B.增加50倍 C.不变 D.减少5倍 12.20 ℃时,向100 g质量分数为 26.5%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 3.5 g氯化钠,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26.5% B.30% C.25% D. 13.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若过滤后滤液浑浊,下列可能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A.滤纸破了 B.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C.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承接滤液的烧杯没洗干净 14.将m g硫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p%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最新中考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爱护水资源 一、水资源现状 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但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 2.53%,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H2O),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 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分布不均,人均不足。 4.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二、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1.节约用水的一些具体措施: a)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b)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 c)污水处理之后,循环利用。 d)“一水多用”,如使用“中水”(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的非饮用水)洗车、使用淘米水浇花等。 2.防止水体污染的一些具体措施: a)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b)工业“三废”要进行综合利用和经处理后再排放。 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 第二节水的净化 一、水的净化方法 1.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具体操作见“二、过滤”。 2.吸附沉降:常用明矾、活性炭对水中的杂质吸附而沉降。 ?明矾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它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对悬浮杂质吸附沉降,以达到净水的目的。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也可以吸附溶于水的色素和异味。但需要注意的是,活性炭不能吸附钙、镁化合物,活性炭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活性炭净水器的入水口在净水器的下面,可以使净水效果更好。 3.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净化程度相对较高,得到的蒸馏水可以看成是纯净物。 4.杀菌:在水中加入适量的药物进行杀菌、消毒。如漂白粉、氯气(Cl2)、二氧化氯(ClO2)等。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 子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 、相对原子质量:⑴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课题2 元 素 一、元素 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相对原子质量=

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 4、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二、元素符号 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 一个氧原子。 3、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 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2H:表示2个氢原子。 4、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6表示6个氮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 1、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2、结构:7个周期16个族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

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一.爱护水资源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且分布不均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生产用水量不断增加,再加上造成的水体污染减少了可利用水,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为短缺。 2.爱护水资源 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如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传统习惯来减少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1)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2)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3)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二.水的净化 1. 纯水与天然水、硬水与软水 2.水的净化 (1)自然界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都不是纯水,都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都 属于混合物。 (2) 方法中,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蒸馏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3 过滤是一种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右图): A.原理:可溶性物质能透过滤纸,固体不能透过滤纸而留在滤纸上 B.适用范围: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或除去混合物, 或除去混合物中不溶性杂质 C.操作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玻璃棒靠在滤纸的三层折叠处; 装混合液的烧怀口紧靠玻璃棒; 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盛接滤液的烧怀内壁。 (4)蒸馏(蒸馏得到的水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水) A.原理:根据液态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 B.适用范围:分离和提纯液态混合物, 或把混在溶液中的杂质除去 C.注意:蒸馏烧瓶下面必须垫上石棉网 蒸馏烧瓶内应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 ——防止加热时暴沸 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对着蒸馏烧瓶的支管口 冷却水的流向应跟蒸气的流向相反 三.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 (1)一般在水里加入少许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2)正极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它是氧气; 负极得到的气体能够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它是氢气。 (3)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 2.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 3.由电解水实验可知: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确认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4.氢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 课题一溶液的形成 知识点一溶液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基本特征: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 溶质、溶剂不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 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如果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认为水是溶剂。 【拓展延伸】1.判断某物质是否是溶液,一般看以下两点: (1)是否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一种物质是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中。 2.有些物质(如蔗糖等)在溶液中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还有些物质(如氯化钠 等)在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易错警示】 1.溶液一般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为蓝色,氯化亚铁溶 液为浅绿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2.溶液是混合物,因此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 不是溶液。 知识点二溶液的组成 溶液由两部分组成——溶剂和溶质。 溶剂的定义: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 溶质的定义: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注意区分溶剂和溶质: ①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②液体和液体混合——一般把量多的看作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水是溶剂。 【拓展延伸】1.在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但溶剂只能是一种。溶质和溶剂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对于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判断,应以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和反 应物的量来确定。如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应该为反应生成的ZnSO4 【易错警示】 1.溶液的质量等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之和, 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 2.在计算溶液质量时,溶质质量是指已被溶解的那部分的物质的质量,而未溶解的部分不 能计算在内。 【实验9-2】实验现象:碘几乎不溶于水,却可以溶于汽油形成紫色溶液; 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却可以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 实验结论: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有关,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 里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 知识点三乳浊液和乳化现象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四章单元测试卷

第4章单元测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Mg-24 Ca-40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6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B.空气液化C.煤的干馏D.石油的分馏 2.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是一种化合物B.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C.石油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丰富的D.石油可直接作飞机的燃料 3.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品损坏,最适宜 的灭火器具是( ) 4.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防止事故,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安全的是()A.发生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B.掏空沼气池前进行灯火实验 C.点燃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是否泄漏D.到小煤窑里挖煤用火把照明 5.下列公共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 ①②③④⑤ 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6. A.8g CO完全燃烧生成8g CH24,O和生成SO,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一定条件下, B SO322 C.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O,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氧、氧元素H.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 D CO和22 NaClO7.日本福岛3.12地震后,用二氧化氯(ClO)来作消毒剂。用氯酸钠()和盐酸反23X +↑+↑Cl+2X 2 NaCl ,推断出2 ClO4HCl +应可制得二氧化氯,2 NaClO =232)( D.O B. HClO 的化学式为 A.H C. NaOH HClO32 8.我国南海海底发现巨大的“可燃冰”分布带。目前发现的可燃冰储量大约是化石燃料总·(---“可燃冰”2和的倍,的主要成分是水合甲烷晶体C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8H (24可燃冰由四种元素组成A. 可燃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 C. 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D. 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新世纪使用高效新能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9.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反应前反应后 A.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B. C. 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 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和 )(10.鉴别H、CO、CH三种气体的最好方法是42 D .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