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成都城市空间形态动态特征分析

成都城市空间形态动态特征分析

成都城市空间形态动态特征分析
成都城市空间形态动态特征分析

成都城市空间形态动态特征分析

运用1992、2002、2009、2014年四期Landsat成都市区遥感影像进行成都市建筑区提取,基于4期Lanndsat影像的成都市主城区提取结果,运用形状特征、空间紧凑度、空间破碎度等相关空间形态特征评价因子,分析成都市主城区1992-2014年间的空间形态动态特征,结合成都市发展状况,统计成都市主城区空间形态特征变化,分析主城区扩张的趋势特征和原因,为成都市未来规划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提供相关依据和支持。

标签:主城区;Landsat;空间特征分析;格网化

1 概述

本文通过1992、2002、2009、2014年四期Landsat成都市区遥感影像进行成都城市空间形态动态特征分析,并对影像进行预处理。

2 数据预处理

从USGS研究区云覆盖度较少的四期影像进行下载,进行了波段叠加,并对影像辐射定标、大气校正等影像预处理。

3 研究区建筑物提取

3.1 选取样本

运用ENVI软件,进行建筑区样本选取。图1为TM影像在RGB为321时选取建筑区样本。通过训练样本,为分类做准备。

3.2 建筑区提取

运用监督分类经典方法——最大似然分类法提取建筑区。基于象元的分类会出现大量的碎图斑,为了后期成都市城区空间形态分析图斑的客观性和可比性,对分类结果进行去除噪声处理。图2红色区域为提取建筑区去噪前后对比图。

3.3 提取结果

通过去噪处理,得到成都市1992年、2002年、2009年、2014年的成都市影像分类图(图3),图中黄色区域为叠加影像后的城市建筑区提取结果。

4 成都市城市空间形态分析

空间形态是城市总体布局形式和分布密度的综合反映。由影像上可以看出成都市的空间形态特点呈同心圆向外扩展,地形平坦。通过形态特征、空间紧凑度、

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

2012 届经济学二学位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江西省萍乡市房地产业金融政策探析 学生姓名:卢小亮 所在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学号: 20081119094 指导教师:达古拉

2012 年 3月 目录 摘要 (2) -、古城镇旅游 (2) 二、历史街区旅游 (4) 三、旅游发展的主导思路 (5) 1、保护性的发展 (7) 2、商业与文化协调互动 (8) 3、区域品牌的塑造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摘要:历史悠久的成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都旅游因资源得天独厚,大熊猫、都江堰、青城山、金沙遗址、乡村旅游、古镇旅游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以及良好的人居休闲环境,使成都旅游独具魅力,吸引着国内外广大游客的目光。近年来,成都市旅游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历史街区旅游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关键词:成都;古镇旅游;历史街区旅游;问题;对策 近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为成都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一、古城镇旅游 四川素有中国“风景省”,无论是在自然、人文景观还是民俗风情,种类多、品种全、分布广泛,是中国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风景名胜最多的省区。特别是峨眉山、乐山大佛、九寨沟、黄龙、都江堰——青城山、大熊猫、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等,具有垄断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模仿性。在这些品种繁多的景点里,成都地区拥有里面众多的旅游资源,是当之无愧的旅游城市。成都的旅游资源丰富,处处是景点,引得国内外大量游客前来游玩。下面以成都古城镇旅游以及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来浅讨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状况。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图1—4 明代成都城图1—5 清代成都城 4.抗日战争爆发后——战时的国家后方基地 1937年后,沿海、沿江部分工厂、机关、学校相继内迁,成都一时成为战时后方基地的一座重要城市,为疏散、战争需要,新建工程增多,一度刺激了建设用地的扩张发展,至1945年,营造厂社发展到137家,先后建造了军用机场、大学等一批较大工程,此时的空间发展已明显溢出古城,周边用地获得了大量开发,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解放初期至1960年——奠定现代城市格局 基本建设不断发展,以“川藏公路,成渝铁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并在东郊工业区兴建了大批工业项目,使成都作为一新兴工业城市在川西初见雏型,随后的一批大型工用建筑项目和居民点的建成,使成都布局逐渐突破现今一环路的用地范围,在东北、东南方向形成较大片的建成区,但在此之后至1978年末,由于政治经济的原因,成都的建设在干扰破坏中历经艰难曲折,百废待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1980年代末,拨乱反正,坚持改革开放,治理整顿,城市面貌产生了巨变,但由于城市建设仍以旧城的改造和城区内的填

空补缺为主,建设用地虽有不少增加,但布局结构与1960年代初期相比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这一阶段的空间发展,经历了轴向扩展至内向填充的阶段演变。 6.1990年代后——“都市化”的空间演变特征 “都市化”是这一阶段城镇群体空间演变的主要特征。伴随着经济和人口的高速增长,中心城区和周边卫星城用地迅速拓展并联为一体,城市群体呈现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轴向发展的态势,特别是二环路、“五路一桥”、绕城高速相继修通,以府南河及中小河道整治工程、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为标志的旧城更新,不仅使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已经从1970年代的50平方公里,发展到目前的283平方公里,面积扩大了近5倍,“环形加放射”以及单中心圈层拓展的空间格局变得愈发明晰,而且出现了城市发展区域化的特征。 就成都的城市发展阶段来看,基本经历了点状形成、轴向扩展、伸展轴稳定、内向填充、再次轴向伸展五个过程。在扩展程度上表现出周期性规律,在扩展方向上表现出轴向规律,在空间形态上表现出单中心同心圆式的均衡结构。 12 成都市人民政府XXXX年计划期间,成都市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国家定点建设了一批以机械加工和精密仪器为主的大、中型工业企业。1953年开始编制城市总体规划,1956年经国务院批

最新-简述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精品

简述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一、引言20世纪90年代初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通过发表的《收益递增和经济地理》开始了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 新经济地理学最大的闪光点就是在一般均衡中加入了空间要素。 在分析经济活动集聚、扩散的动力时,制度因素和运输成本得到重视①。 本文采用新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去探讨集聚和扩散的来源、城市的形成及演化非常有意义,研究将更具科学性并能提供更为现实的理论依据,帮助我们得出更现实的结论。 二、新经济地理学下的集聚扩散机制一分散力源于市场拥挤效应、城市拥挤效应和知识溢出经济空间内并不只存在集聚,如果一味集聚,那么经济活动将会集中在一点,这是不现实的。 因为大部分要素和市场所在地不同、土地的非移动性就会产生运输和贸易成本,拥挤效应和外部性会产生分散力。 第一,②的核心边缘理论模型认为产业扩散的推动力是市场拥挤和农业人口的非流动性。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就业市场供大于求,会降低名义工资。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心城市的劳动力会向名义工资高的地区流入,产业在空间分布上趋于分散。 第二,③认为,产业集聚到一定程度会给集聚区带来以下负效应地价居高、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产业会向新的地区转移,形成产业扩散。 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城市拥挤效应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企业会转移到低成本的地区。 第三,知识溢出、技术溢出也是分散力的来源。 知识和技术在一定的区域内共享,降低其他企业的研发成本。 为避免竞争,一些科研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就会迁出聚集区,向企业少的区域扩散,形成分散力。 二集聚和扩散力量的拉锯战改变城市空间形态———二力博弈能够引起产业集聚的向心力得到新经济地理学和空间经济学的重视,而这种产业集聚能够引起经济活动和要素空间分布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造成产业集聚程度的不同。 离心力促使厂商在地理上扩散。

城市性质分析

城市性质分析: 一、自然环境 黄埭境域内属吴县太湖水网平原的一部分。境内河港浜纵横交织,水源丰富,陆地地势西高东低,地势平坦,田沃水媚,风光旖旎,景色宜人,是吴县五大镇之一,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美誉,且平均海拔一般在3米以下,大部分处于洪水水位以下,边缘地势略高,在漕湖沿岸高了近5米。 现在的黄埭镇环春申湖碧波绿树、丽水宜人。太湖水网平原根据地形形态与高度、水网湖荡分布情况的不同,以及平原形成过程的差异,可分为水网平原、湖荡水网平原、低洼圩田平原、滨湖水网平原以及山前冲积平原等次级平原地貌单元。黄埭境内属低洼圩田平原。平原上水网密布,河道宽深,湖荡众多,河湖相通。境内有东部的黄埭荡,南面的裴家圩,北部的漕湖。地面高度在正常水位上下,地下水位高,在低陆地常年接近地表。 二、黄埭与周边地区关系 1、与无锡市的关系 无锡市位于相城区的西北部,与黄埭镇仅相隔一条望虞河,因此在空间形态上应有机分隔,避免连绵发展,控制生态绿地,保持生态平衡。同时,无锡市也是经济发达活跃地区,黄埭片区应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产业合作。 2、与苏州各区的关系 苏州市区已形成中心城区居中,工业园区、高新区、吴中区、相城区分居东、西、南、北向外延伸的“紧凑组团”的城市空间格局。 黄埭片区位于相城区中心,向西接受望亭物流园区的辐射,向东接受相城中心区的辐射,其产业发展、功能定位、空间布局,都应与相城区的整体规划协调。根据《苏州相城区分区规划暨城乡协调规划(2007-2020)》,相城区发展定位为“水城、花城、商城、生态人居城”,是承载商贸商务、文化旅游、生态人居等

多种功能的苏州市区北部综合性新城。全区构建“一轴两翼、三核三片、四湖连心”的城乡空间结构,中心城区、北组团、西组团三个功能片区实现有效的分工协作。望亭、黄埭两镇镇区联合组成西组团,是相城区重点产业承载空间,发展高端制造业。 黄埭镇位于苏州市的北大门,紧邻苏州市交通北廊,是苏州市对外交通、交流的咽喉和展示窗口,所以黄埭镇与苏州各区之间应重点协调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⑴、产业发展——接受辐射,寻求合作,营造特色,参与竞争 黄埭镇的东南侧与西南侧分别是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它们是苏州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信息、现代展览业和新兴商贸等现代服务业,黄埭镇应积极接受两区的辐射,参与产业合理分工,谋求发展。 ⑵、城镇功能——相对独立,积极完善,加快提高城镇化水平 相城区为苏州市区相对独立的发展分区,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是苏州市域以配送为主的物流基地,同时还是苏州市区的副食品基地。作为相城区一部分的黄埭镇亦是相对独立的一个工业组团,担负着相城区生产基地的职能。 ⑶、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密切衔接,资源共用 黄埭镇与相城中心城区及苏州市区已呈连片发展,基础设施应一体化考虑,充分利用市区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⑷、空间形态——有机衔接,弹性增长,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黄埭镇作为相城区产业发展的主要承载区,在招商引资的热潮中,应避免无序发展,浪费土地资源,规划须确定合理的发展时序,保持建设弹性。 ⑸、生态环境——积极保护,合理利用,维持城市“三心五楔”的生态空间格局 黄埭镇的北面和南面分别是漕湖生态保护区和裴家圩生态保护区,东侧为万亩生态园,为本区提供了优越宜人的生态环境,规划应积极保护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维持区域生态格局。

第一部分:成都市宏观环境现状分析

第一部分:成都市宏观环境现状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 2004年,全市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国民经济呈现出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消费稳中趋活,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有所回落,对外经济发展加快,财政金融经济运行良好等特征,据统计局相关资料显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达425.3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1085.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75.28亿元,全市财政总收入286.31亿元,增长26.5%,进出口总额为33.65亿美元,增长33.7%,进出口相抵,顺差3.71亿美元。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100亿元大关,达2185.7亿元,比上年增长13.6%为近十年以来最高水平。 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2004年成都市房地产业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贡献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2004年共计完成投资为291.41亿元,增长18.8%,其中商业营业用房完成55.15亿元,增长83.4%;住宅完成185.6亿元,略有下降;办公楼完成9.86亿元,增长18.1%;其他用房完成40.8亿元,房地产投资的火热局面也将形成一定的资金人才吸聚效应,为房地产的发展奠定雄厚的经济基础。 另一方面,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呈快速增长趋势。1-11月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326.6元,消费性支出为7358.5元,同比增长14.2%,其中居住消费支出为899.9元,同比增长16.2%,但居民居住支出的比重则较去年下降了2%,仅为9.6%,这说明居民收入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购买能力也将得到不断的提高,目前成都市的用以衡量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恩格尔系数维持在40%以下,且呈下降趋势。 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将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创造一个优越的宏观经济环境,可以预期,2005年,成都市房地产市场仍将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下去。 二、宏观政策环境 近几年来,房地产行业存在着投资过热,投机性购房比例上升、房地产市场

城市性质分析

■城市性质专题研究 城市的职能是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它的主导职能,就是城市性质。城市性质是城市建设的总纲,是体现城市的最基本的特征和城市总的发展方向,科学地确定城市性质是充分发挥城市作用的重要前提。 1. 城市类型 我国城市按性质分,大体有以下几类: (1)工业城市:以工业生产为主,工业用地及对外交通运输用地占有较大的比重。不同性质的工业,在规划上会有不同的特殊要求。这类城市又可依工业构成情况分为多种工业的城市和单一工业为主的城市。 (2)交通港口城市:这类城市往往是由对外交通运输发展起来的,交通运输用地在城市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随着交通发展又兴建了工业;因而仓库用地、工业用地在城市中占有很大比例。这类城市根据运输条件,又可分为铁路枢纽城市、海港城市、内河港埠。 (3)中心城市:它既有政治、文教、科研等非经济机构的主要职能,也有经济方面的职能。在用地组成上与布局上较为复杂,城市规模较大。 (4)县城:这类城市是联系广大农村的纽带,工农业物资的集散地。工业多为利用农副产品加工和为农业服务的工业。这类城市在我国城市中数量最多,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5)特殊职能的城市:这类城市因具有特殊职能,并在城市建设和布局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因而规划异于一般城市。它们又可分为革命纪念性城市、风景游览和休疗养为主的城市、边防城市、经济特区城市等。 2. 确定城市发展性质的依据 (1)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对该城市建设的要求。 (2)该城市在所处区域的地位与所担负的任务。 (3)该城市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包括资源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建设条件和历史及现状基础条件。 其中,城市区域因素对城市发展性质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考虑城市区域因素时,主要应明确区域的范围,该城市对区域范围所担负的政治、经济职能,该范围的资源情况,包括矿产、水力、农业、旅游等的开发利用现状与潜力,以及与该城市的关系;区域内交通运输经济联系的状况等。城市本身具备的条件中要重点研究的是提供城市形成的现状与发展的主要自然基础;其次是研究该城市在大的经济区的地位及相邻城市的相互关系,研究其在经济、生产、技术协作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建设条件方面主要是在用地、水源、电力和交通运输等方面对城市性质的制定具有的潜力和限制。 实话说,我家那位总是很难举起来,而且没多少下就结束了,对他好无语,幸好偶然了解到。。马老师的祖传秘方马氏丹方:msdf003。。卫星现在也能有伴个小时也上了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 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是集经济、社会等各项活动为一体的空间有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城市规划着重于平衡和协调城市整体与全局的关系,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是对其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是战略性的发展规划,是推动整个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组成部分。 城市总体规划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和组织城市各建设项目,采取适当的城市布局结构并落实到土地上,妥善安排城市中心区和周边环境的关系,使城市建设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相协调,取得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并注意到城市景观的分布布局走势,体现出城市的特点与特色,这样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才是完美的。 (一)合肥总体规划分析 合肥居皖之中,晋江带淮,坐落在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北岸,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合肥经过50年的发展,现在有瑶海、庐阳、蜀山和包河四区以及肥东、肥西、长丰三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合肥周边的城镇发展战略是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带动周边地区和县乡经济发展,推动小城镇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同合肥市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相适应的城镇体系,形成以

合肥市城镇体系,促进市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主城区为中心,店埠等为次中心,主要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轴线,具有放射状、开放型的市域。 城市形态 合肥市城市主要向西南方向发 展,适当向东发展,控制向北发 展,要坚持“多中心、组团式”的 规划布局形态,合理控制老城区的 环境容量,逐步有序的开发新城 区。城市以老城区为核心,向东、 北、西南三个方向发展,三翼之间 形成大片绿色空间,将巢湖新鲜湿润的空气引入城市中心,并经过构筑城市外围大绿环,可降低市区的热岛效应,改进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结构因城市形态而确定为:一个市级中心和四个市级副中心的多元结构。市级中心位于老城区,为全市的行政文化商业中心。市级副中心多为分区内的行政、文化、商业服务中心,合肥市的规划将城市分为:老城区、东区、北区、西南区和新城区,老城区位于环城河内侧,规划将老城区内过密的居住人口逐步向外扩散,老城区将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和旧城更新改造,增加绿地、广场等开放空间,确保景观优美和环境质量,随着市政、文化职能的迁出,老城区将逐步转变为全市的商贸、金融中心。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完整版

1. 引言 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成都市政府,1995年1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 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规划原则: 规划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实现“两个转变”(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成都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 规划原则 ①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②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大力保护耕地; ③ 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 3.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规划期限: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都市区的发展格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优化中心城的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 规划期限:修编的总体规划期限为1995年-202年,其中:近期至2000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4. 规划区范围及规划层次划分: 规划区范围:市域行政区范围均为本次规划范围,共12390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确定说明书

芦溪县县城性质确定说明书 城市发展定位分析 对芦溪县城的城市发展定位分析,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 (1)芦溪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及优势资源、条件等; (2)与芦溪相关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及其趋势走向,周边城市尤其是萍乡市、长株潭经济区乃至更大区域范围的未来战略取向等; (3)芦溪县城的城市定位历史演变; (4)萍乡市总体规划上位规划对芦溪县的发展要求,包括相关规划界定,也包括顺应未来发展趋势的区域战略实现所需要芦溪县来承担的区域功能职责等。 以下重点分析上层次规划对芦溪县的城市发展定位。 《萍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确定芦溪县城的城市性质为:芦溪县城是萍乡市域东部地区中心城市,以电力(华能)、电瓷、建材和绿色食品加工为基础,以商贸、旅游为依托有江南特色的生态旅游城市。 5.1.2、城市性质 规划确定芦溪县中心城区的城市性质为: 萍乡市域东部地区中心城市,以电瓷产业为主,以建材和绿色食品加工为辅,以旅游接待为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具体阐述如下: 以电瓷产业为主——电瓷产业是芦溪县最具特色的传统工产业之一,将其作为芦溪县城的主导产业,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电瓷产业是一种无污染的工业,不会对县城的居住环境带来恶劣的影响;其次,电瓷产业在芦溪县城基础稳定,发展态势良好,经济效益高,在芦溪镇的工业产值中,电瓷产业所占比例约为三分之一。 以建材和绿色食品加工为辅——水泥产业同样是芦溪的传统工产业之一,为推动芦溪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基于当地有多种特色农产品,其中柑桔最具代表性,所以打造以绿色食品加工类型产业成为必然趋势; 以旅游接待为特色——芦溪先后获国家有关单位命名为“中国民间绘画之乡”、“农民画之乡”、“灯彩之乡”、“农民铜管乐之乡”、“鹤舞之乡”、“中国艺术之乡”等称号,是一个具有江南特色的生态旅游小城。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曾在芦溪任税监时创立的江南六大学院之的“濂溪书院”曾引来无数学员在此求学业、兴教化,留下了许多佳话。昔日濂溪先生名篇《爱莲说》中优美的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经世不衰、传诵至今。 芦溪历史悠久,已发现多处距今4-5千年的原始人遗址,三国东吾宝鼎二年(公元267年)至唐武德三年(公元619年)为萍乡县所在地。 芦溪曾是湘赣红军的根据地,毛泽东、彭德怀、陈毅等一批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过,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民烈士就牺牲在山口岩。

杭州城市性质与文化特色分析

杭州城市性质与文化特色 杭州文化特色 1、杭州文化特色的表述 杭州城市文化经过千百年的积累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在国内外,人们提到杭州,往往首先想到西湖,西湖作为杭州的象征,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杭州城市文化的特色。围绕西湖产生的丰富文化内涵影响并渗透到整个杭州城市的文化生活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把杭州的城市文化形象地称之为“西湖文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历史悠久,底蕴深厚;(2)开放兼容,形态丰富;(3)雅俗相融,自然和谐;(4)优美秀丽,现代风范。 2、杭州文化特色的论证 (1)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的历史,据考古记载已有10万年以上。自秦建县,杭州已有2200年历史,自隋置州有1400年历史,自元为省会已有700多年历史,其中吴越和南宋定都杭州,历时230多年。杭州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后期的良渚文化开始,已有五千年历史,在当时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春秋时期,杭州的物质文化,尤其在青铜冶炼、造船、航海、纺织等方面都较先进。五代至宋元,为杭州文化的鼎盛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都居全国领先地位,号称“东南第一都会”成为当时东南沿海的文化中心之一。至明清,“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杭州文化发展在全国已是首屈一指。到近现代,作为国务院首批确认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风景旅游城市之一的杭州,不仅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其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也占有重要一席。 杭州文化,历史的沉淀非常丰厚,古迹繁多,文物丰盛,人文渊薮,人才辈出,素有“人物都会”、“文献之邦”、“文物之地”、“宗教圣地”、“东南诗国”、“书画之邦”等许多美誉。 “人物都会”。杭州历来人才荟萃,特别自宋以来,杭州籍文化名人辈出,如沈括、毕升、喻皓等,更有许多非杭州籍的名人如苏东坡、岳飞、于谦以及章太炎、张苍水、马一浮、李叔同、潘天寿等在杭从政、居住和活动。 “文献之邦”。杭州是我国古代印刷业最发达的地方之一,南宋和元时为全国最大刻书中心,出版印刷为全国之冠。杭州又是著名藏书家和藏书楼集中之地。至明清时,杭州著名

成都市旅游市场分析

四川师范大学 作业题目:成都市旅游市场分析课程名称:旅游地理 2012.11.10

目录 一、成都旅游资源概述 (3) 二、成都市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分析 (3) <一>、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 (3) 1、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 (3) 2、高峰指数。 (4) <二>、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集中性 (5) <三>、结论 (8) 三、成都市旅游形象景观代表 (9) 四、成都市旅游客源分布图 (12)

一、成都旅游资源概述 成都市位于川西北高原山地和川中丘陵之间,西部地势较高,中部和东南部是广阔的成都平原,平均海拔500米左右。境内兼有山景、平原和丘陵之美,且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摄氏16度上下,降水量约1000毫米,素有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之誉,加以土地肥沃,水利先进,物产十分富饶,历来被称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明珠"。以上这些可以说是成都的天赋,但成都并不甘于现状,一直在默默的努力奋斗。今天成都是四川省省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又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还是全国"双拥"模范城。最近,她又以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方面的成就,先后荣获联合国颁发"人居奖"和"最佳范例奖"两项殊誉。以上的种种使得成都成为一座融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特大城市。她是稀世珍宝大熊猫的故乡,也是天府之国的中心和"窗口"。她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风光绚丽多姿和名胜古迹众多而闻名于世。 二、成都市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分析 <一>、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 1、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由旅游季节性引起的,可以用季节性强度指数来定量分析其计算公式是: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目录 第一部分总则 (1) 第一章规划概况 (2) 一、本次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 (2) 二、修编背景 (4) 三、指导思想与原则 (5) 四、成都概况 (6) 五、城市发展历程和历次总规回顾 (9) 六、四川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要点 (20) 七、规划重点 (22) 八、技术路线 (25) 九、规划依据、期限和范围 (26)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 (28) 一、发展总目标 (28) 二、城市发展分目标 (30) 三、城市发展阶段目标 (31) 四、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32) 第三章城市发展总体策略 (34) 一、区域协调策略 (34) 二、城乡统筹策略 (35) 三、生态优先策略 (35) 四、空间优化策略 (36) 五、产业转型策略 (36) 六、枢纽强化策略 (36) 七、文化引领策略 (37) 第四章市域城镇化水平与发展战略 (38) 一、现状人口规模与发展趋势判断 (38) 二、城镇化现状特征分析 (40) 三、城镇化目标与战略选择 (42) 四、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43) 五、城镇土地利用引导 (45) 第二部分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51) 第五章城乡资源环境控制与建设限制性分区 (52) 一、重要空间要素管制 (52) 二、建设限制性分区 (56) 第六章城镇体系 (59) 一、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59) 二、发展策略 (64) 三、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65) 四、规划建设指引 (71) 五、规划措施 (76) 第七章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78) 一、第一产业 (78)

二、第二产业 (80) 三、第三产业 (87) 第八章综合交通与枢纽体系 (100) 一、现状概况及主要问题 (100) 二、市域综合交通发展策略 (103) 三、规划布局 (103) 第九章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108) 一、现状发展综述 (108) 二、发展目标及策略 (109) 三、商业设施 (110) 四、文化服务设施 (112) 五、医疗卫生设施 (116) 六、体育设施 (118) 七、教育科研设施 (121) 八、殡葬设施 (123) 九、城市基层治安管理机构设施 (125) 十、农贸市场 (125) 第十章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127) 一、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 (127) 二、文物保护单位保护 (128) 三、优秀近现代建筑 (137) 四、古树名木保护 (137) 五、古建筑群(村落、街区) (138)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40) 七、历史文化资源展现结构 (141)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 (142) 一、现状及分析 (142) 二、环境保护规划 (145) 第十二章公共安全与灾后重建 (154) 一、总体要求 (154) 二、抗震工程 (154) 三、防洪工程 (163) 四、消防工程 (169) 五、人防工程 (174) 六、灾后重建 (178) 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 (180) 一、市域水资源利用 (180) 二、给水工程 (187) 三、排水工程 (195) 四、电力工程 (204) 五、通信工程 (212) 六、燃气工程 (218) 七、环境卫生工程 (226) 八、能源发展 (232) 第十四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241) 一、城市性质 (241) 二、城市职能 (242)

浅析杭州的城市空间演变

浅析杭州的城市空间演变 摘要 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萧山区跨湖桥遗址的发掘证实了早在8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距今5000年前的余杭良渚文化被誉为“文明的曙光”。并自秦朝设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而杭州城市空间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关键字:空间形态,发展过程,文化风景,现状与未来 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现在的市区,当时还是随江潮出没的海滩,西湖尚未形成。隋朝的立国时间虽然短暂,但对杭州正式成为一个城市却起了奠基作用。隋开皇十一年(591 年) ,大臣杨素调发民工在凤凰山下的柳浦钱塘江沿岸的江干一带筑城,建立了杭州州治“周回三十六里九十步”,为我国东南部最大的城市之一。杨素所建杭州城,州治设在城南的凤凰山麓,而城北则为居民与市场,奠定了“南宫北城”的城市格局。隋大业六年(610 年) 十二月,“敕穿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江南运河以杭州为南端点,铸就了杭州在交通上集大运河南端起讫点,大运河与钱塘江交接点和浙东、浙西跨越点等三种区位于一体的重要位置,把杭州推到了全国性交通主干线和地区性交通主干线的重要位置,从而为杭州城市自身的发展及其在东南地区的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至五代时期,由于经济的繁荣,杭州地位逐渐上升,城区人口骤增,促使城区不断拓展. 吴越郡主钱镠审时度势,采取“保境安民”、“善事中国”的策落,使杭州城避免了战争的破坏,同时也提高了吴越国的经济势力、文化优势,为杭州城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盾。隋建杭州城,城南部属丘陵,且近钱塘江,城西则濒西湖。在杭州城市的扩展发展上,由于杭城的南部与西部受到江、湖的限制,不宜扩展,于是便向城市的东部与北部扩展。钱镠对杭州城进行了三次扩建,周围达35 km。 自唐代李泌凿六井,白居易浚西湖筑捍湖堤后,西湖已经成为杭州城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钱镠专门设有一千人的撩湖兵疏浚西湖,同时在西湖的内外建造了大量的寺院、佛塔。寺院如肇庆寺、净慈寺、云栖寺等等. 宝塔如保俶塔、雷峰塔、六和塔及白塔等等. 丰富了杭州的城市空间,同时也为杭州日后在文化上的强盛奠定了基础。钱镠在扩建杭州城的同时,也规划了杭州城市的主轴线。主轴线的南端是吴越国的王宫,北端则为市坊、民居群,这条主轴线是同盐桥河基本平行的主干道,一河一道自南至北,纵贯杭州城。此后,这条城市中心轴线,千余年来未变。隋代杨素始建杭州城,州治设在城南的凤凰山麓,而城北则为居民与市场。钱镠在州治、节度使治所的基础上营建宫城,保持了隋唐以来的这一城市布局,体现了“南宫北城”、“前朝后市”的格局特色。此后南宋在杭州建都,营建宫城与扩展杭州的外城,也效仿并继承了这一古制,并做了进一步的扩展。吴越杭州城的城市格局,给后来的杭州城市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杭州城凡三重,子城、内城、罗城,规模宏大,城区面积较唐时扩大一倍以上。经过几次扩建以后,整个杭州城南北修长,东西较为狭窄,形似腰鼓,故当时有人又称杭州城为“腰鼓城”。这是古代杭州城市建设的第一次飞跃。 自隋经吴越及至南宋,历经近700 年,杭州城从一个小县城发展到大都市,又从大都市发展到国都京城的历史鼎盛时期,成为全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

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 一、城市职能及其类型 1、城市职能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2、城市职能的类型 (1)一般职能与特殊职能 一般职能是指每一个城市所必须具备的功能,如为本城市居民服务的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和建筑业等。 特殊职能是指代表城市特征的、不为每个城市所共有的职能,如风景旅游、采掘工业、冶金工业等。 特殊职能一般较能体现城市性质。 (2)基本职能与非基本职能 基本职能是指城市为城市以外地区服务的职能; 非基本职能是指城市为自身居民服务的职能。 基本职能是城市发展的主动和主导的促进因素。 (3)主要职能和辅助职能 主要职能是城市职能中比较突出的、对城市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职能。辅助职能是为主要职能服务的职能。 3、城市职能的分类 (1)各级行政中心城市

?一般具有行政、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功能。 ?可按行政机构等级划分为: 全国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地性中心城市县城 ?(2)某种经济职能城市 ?工业城市:以工业生产职能为主,工业用地及对外交通用地占城市最大比例。可按工业构成划分为: 单一性工业城市:油化工城市;矿业城市…… 多种工业部门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交通港口城市:对外交通运输职能决定了城市的性质,对外交通用地及由此发展的工业用地比重突出。按运输条件可划分为:铁路枢纽城市海港城市河港口城市?(3)其他特殊职能城市 历史文化名城革命纪念性城市风景旅游和休疗养城市边防城市经济特区城市:行政特区经济特区 ?Ⅰ全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Ⅱ特大及大中型为主的加工工业城市 ?Ⅲ中小型加工工业城市 Ⅲ1 食品工业为主的城市 Ⅲ2 建材工业占重要地位的城市 Ⅲ3 机械工业为主的城市 Ⅲ4 其它类工业占重要地位的城市 Ⅲ5 皮革工业占重要地位的城市

成都城市特色分析

成都城市特色分析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城市更新与名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分析——成都 指导教师: 姓名:提起成都,很多人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词就是“闲”,他们爱打麻将、爱吃串串、一得空就想着法子的玩;而去过蜀地的人则是被它青山绿水的“青”所吸引,古谓天府之国绝不是徒有虚名;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其宗教文化特色,那非“道”莫属了,作为道教创教开派的核心地区,成都地区坐拥数座道教名山、名观。 闲——自古以来成都就以“地大物繁而俗好娱乐”载于史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独一无二的都江堰灌溉之利,为成都人提供了一片富饶美丽的沃土,间接形成了成都人特有的生活情趣与乐天性格。成都的美食可谓源远流长,川菜稳坐我国四大菜系,麻辣成为成都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两味原料,让无数饕客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前往。成都的茶馆也是别具特色,大街小巷随处都会摆出几把竹桌椅以作闲聊品茶之用,伴随着川剧演绎的重新兴起,颇具档次的茶馆正在成为其城市的一张新名片。说到喝茶,其实很多麻将馆摊是兼职着茶馆运营的,浣花溪公园里沿河支起的麻将桌边摆着茶水和小食,没有人会认真的计算输赢多少,打的是那一份恬静闲适。着名文人杜甫在这里曾居住过,借助他人的资助支起简陋的草堂,自己亲手种上花花草草,虽远离京城而心怀国家人民,至

今成为无数学生学者的必访之地,时至今日成都仍以休闲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闻名海内。 青——成都是一座典型的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府南河穿城而过,赋予成都平原的富饶和成都城市的灵气,作为岷江水系的支流,其温润舒适的气候使得这座城市四季常青、绿意常在,也滋润出了成都妹子有名的美貌。成都平原四周围绕着岷山山系、秦岭山系、龙门山系等,以青城山和都江堰为代表,这里的树种株高较高、负氧离子含量很高,攀登起来不觉费力与危险,水流有力而不湍急汹涌,穿行其间油然而生一股“青城天下幽”的清净之感,也许这就是真人们多选择于此隐居的原因吧。古时人们便依水而居、依山而建,成都自然拥有了其悠远的历史文化,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三国蜀文化”,漫步锦里、武侯祠、宽窄巷子,青石铺路和灰褐低矮的围墙决然不同于汉唐、明清的大手笔,也与江南的雅致小景颇有不同,成为其城市历史主题之一。 道——青羊宫、天师洞都是我国着名的道观,相比之下的昭觉寺和大慈寺显得并不出名,成都地区作为道教最有名的洞天福地之一,而且是最早的道教传播区域,直到现在,这里也是道教的圣地。道士们盘发穿褂、建筑以黑金两色为主、随处可见的八卦图、讲求天人合一,与大多数北方城市佛寺为主的景象非常不同,世人有"南武当,北少林,峨眉宏佛法,探本到青城"之说,可见道教及其文化重要的历史渊源。至今成都已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道教文化节,可见成都对于道教的地位和道教对于成都的作用。

成都城市特色分析

成都城市特色分析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城市更新与名城保护 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分析——成都 指导教师: 姓名:提起成都,很多人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词就是“闲”,他们爱打麻将、爱吃串串、一得空就想着法子的玩;而去过蜀地的人则是被它青山绿水的“青”所吸引,古谓天府之国绝不是徒有虚名;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其宗教文化特色,那非“道”莫属了,作为道教创教开派的核心地区,成都地区坐拥数座道教名山、名观。 闲——自古以来成都就以“地大物繁而俗好娱乐”载于史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独一无二的都江堰灌溉之利,为成都人提供了一片富饶美丽的沃土,间接形成了成都人特有的生活情趣与乐天性格。成都的美食可谓源远流长,川菜稳坐我国四大菜系,麻辣成为成都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两味原料,让无数饕客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前往。成都的茶馆也是别具特色,大街小巷随处都会摆出几把竹桌椅以作闲聊品茶之用,伴随着川剧演绎的重新兴起,颇具档次的茶馆正在成为其城市的一张新名片。说到喝茶,其实很多麻将馆摊是兼职着茶馆运营的,浣花溪公园里沿河支起的麻将桌边摆着茶水和小食,没有人会认真的计算输赢多少,打的是那一份恬静闲适。着名文人杜甫在这里曾居住过,借助他人的资助支起简陋的草堂,自己亲手种上花花草草,虽远离京城而心怀国家人民,至今成为无数学生学者的必访之地,时至今日成都仍以休闲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闻名海内。 青——成都是一座典型的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府南河穿城而过,赋予成都平原的富饶和成都城市的灵气,作为岷江水系的支流,其温润舒适的气候使得这座城市四季常青、绿意常在,也滋润出了成都妹子有名的美貌。成都平原四周围绕着岷山山系、秦岭山系、龙门山系等,以青城山和都江堰为代表,这里的树种株高较高、负氧离子含量很高,攀登起来不觉费力与危险,水流有力而不湍急汹涌,穿行其间油然而生一股“青城天下幽”的清净之感,也许这就是真人们多选择于此隐居的原因吧。古时人们便依水而居、依山而建,成都自然拥有了其悠远的历史文化,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三国蜀文化”,漫步锦里、武侯祠、宽窄巷子,青石铺路和灰褐低矮的围墙决然不同于汉唐、明清的大手笔,也与江南的雅致小景颇有不同,成为其城市历史主题之一。 道——青羊宫、天师洞都是我国着名的道观,相比之下的昭觉寺和大慈寺显得并不出名,成都地区作为道教最有名的洞天福地之一,而且是最早的道教传播区域,直到现在,这里也是道教的圣地。道士们盘发穿褂、建筑以黑金两色为主、随处可见的八卦图、讲求天人合一,与大多数北方城市佛寺为主的景象非常不同,世人有"南武当,北少林,峨眉宏佛法,探本到青城"之说,可见道教及其文化重要的历史渊源。至今成都已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道教文化节,可见成都对于道教的地位和道教对于成都的作用。 成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巴蜀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如今城市建设成绩突出、高新科技产业飞速发展,自然与历史文化遗迹保护较好,成都人身上的非物质城市特色也未被现代浪潮吞噬,人们一边行走写字楼间、一边喝茶

海口城市性质分析

海口城市规划性质分析 作者认为海口的城市性质应定位为:海南省省会城市,国际知名热带滨海旅游度假胜地、理想居住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一、海南省省会城市 海口从发端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自北宋开埠以来,海口市随着海南的发展而形成相应的规模。在历史的长河中,海口市融汇在祖国历史的激流中,伴随着中华民族历史脉搏搏动而涌动。 海口市作为海南省的省会城市,是海南省的政治中心,省级党政军机关所在地;是海南省的经济中心,省级金融保险、商务办公、重要商业服务设施所在地;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保税物流园区、研发与生产基地;是海南省的文化中心,省级文化体育、新闻出版、会展中心、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机构所在地;是海南省的综合交通枢纽,海南的主要进出门户。这一个个中心,表明了海口充分发挥了海南省会的多功能服务中心,引领着整个海南省的发展。 二、国际知名热带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和理想居住地 近几年,海口旅游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壮大,并跻身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逐年上升。目前,海口已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胜地,旅游业已成为海口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在海南发展为国际旅游岛通过国家国务院审议后,海口将以发展为国际知名旅游城市为其目标,把自己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定位为旅游业金字塔的顶层,提供高端服务。海口发展为国际知名热带海滨旅游胜地主要凭借: 1、拥有独特的热带滨海城市景观和良好的气候及地理环境。 海口市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总体特征就是全年温暖如夏,降水丰富。海口的阴雨天气来去快,一年中,5至9月为台风多发时期,且台风过境速度快,主要影响的是航运和水运。是一个阳光灿烂,日照充足的城市。 海口市北面临海,海域面积83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31公里。海水平均水温25℃,最高34 ℃,最低17.2℃。透明度1米,最大达2米。浅海盐度29.6%-31.8%。大部分海底平缓,以软泥为主,泥沙次之,靠近沙滩海岸一带海底以细沙为主。近海水质富含有机物质和无机盐。海口市大部分海岸坡度平缓,岸线开阔连绵,沙岸带沙细洁白,有假日海滩、白沙门海滩、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导读】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成都市政府,1995年1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1. 引言 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成都市政府,1995年1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 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规划原则: 2.1 规划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实现“两个转变”(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成都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 2.2 规划原则 ①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②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大力保护耕地; ③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 3.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规划期限: 3.1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都市区的发展格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优化中心城的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