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化学与大学无机化学知识衔接的方式.

高中化学与大学无机化学知识衔接的方式.

高中化学与大学无机化学知识衔接的方式.
高中化学与大学无机化学知识衔接的方式.

高中化学与大学无机化学知识衔接的方式

论文作者:吕琳徐丹悦吴星张俊

桂https://www.wendangku.net/doc/db4764924.html, 2012-1-14 15:53:02

摘要分析比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后高中化学与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的衔接

点,总结出了“生长式” 、“颠覆式”等知识衔接方式,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促进大学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化学无机化学知识衔接教学策略教学质量

1 问题的提出

衔接是指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相互连接,或指不同事物在同一范畴内的相互沟通与联系[1]。事物之间关系错综复杂,作为反映客观世界的化学学科,各知识点之间也必然关系密切、互相衔接。同时,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入、逐步逼近的过程,即使同一知识点,在不同历史时期,在不同的研究层面,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其衔接也普遍存在。

在化学学习中,由于受学生认知能力和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许多知识,尤其是抽象的化学概念和理论,人们通常不会安排在同一时段集中学习,而会分散在不同阶段的化学课程中螺旋式逐步进行,防止给学生认知和学习情感带来障碍,因而知识间紧密的衔接关系往往在教材中被打破。学生学习化学不仅要掌握化学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而且必须了解和掌握知识点彼此的衔接点和衔接方式,这样才能全面地掌握化学知识,形成科学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分析并准确把握遍布于同一教材或不同学习阶段教材中有关知识之间的衔接点和衔接方式,在教学实施中,引导学生关注和建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对学生建构完整而科学的知识结构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已有资料显示,有关知识点衔接的研究屈指可数,这一研究现状与目前基础化学教育课程分为8个教学模块、大中学知识交融度增大的现状是不相吻合的。为此,笔者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及现行的3套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苏教版、山东科技版)为依据,立足于大学无机化学[2],尝试着总结出大学无机化学与高中化学知识衔接的形式,并初步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为新的教育背景下大中学化学教学改革一体化提供素材,为促进大学生顺利进行知识建构提供帮助。

2 大中学化学知识的衔接方式

笔者将化学知识分为概念、理论、元素化合物和专业技能等部分,统计出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的相应的知识点,然后在无机化学教材中寻找生长点。结果表明,大中学化学知识的衔接点非常多,既有如化合价、燃烧等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变化,原子结构等理论知识的深化,也有氧、硫、铁等元素化合物知识和计算技能等的拓展。这些相衔接的知识点中往往有多种彼此交织在一起的衔接方式。笔者概

括出了其中2种主要的形式,即:生长式和颠覆式,而生长式中又包括循序渐进式、概括上升式、过程式3种形态。

2.1 生长式

所谓生长式是指中学所涉及的知识点在大学阶段进一步学习时,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知识点的外延,增加其内涵,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事物各方面的属性,更深入地了解客观规律在各种情境下的应用。或在原有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出更为本质的属性。它有3种主要的表现形态。

2.1.1 循序渐进式

以拓展知识点内涵与外延为主的生长方式可称之为循序渐进式。在中学阶段受学生认知能力、已有知识经验和教学时数的限制,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物质的最基本的属性,掌握化学原理中最基本的规律。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和已有化学知识经验的丰富,在大学将进一步学习这些知识点的其他方面的属性,更全面地了解化学原理的内涵。

如中学阶段学生已经知道原子由原子核以及核外电子组成,知道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大学阶段将用量子力学的理论,引领学生进一步了解电子云、定态、能级、4个量子数等概念,使学生建立起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在中学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周期律的初步知识,知道周期和族的概念,了解到“构”、“位”、“性”之间的关系,在大学阶段,学生将进一步学习“维尔纳式周期表”,对族的分类和性质进一步深化,并进一步学习周期表中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的变化规律;在中学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的初步知识,而在大学阶段,将会进一步学习硫的各种同素异形体、硫的氢化物、多硫化物、金属硫化物等;中学阶段仅要求学生简单地了解了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只要求学生写出简单的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而在大学阶段将进一步介绍电动势、能斯特方程和各种类型的电池,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电化学理论体系,了解电化学原理的应用。

这种衔接方式在大学无机化学教材中非常普遍,这种呈现方式既符合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又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顺序,因此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2.1.2 概括上升式

中学化学教材由于顾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发展水平,并不完全根据知识的逻辑顺序编排知识点,而是分散渗透,穿插编排。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归纳、整合知识、形成体系的能力。为此,在大学教材中,会按照一定思路将分散的知识点系统化,引导学生概括出相应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这种衔接形式即为概括上升式。

如,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了溶液平衡,高中阶段,在不同模块以及不同章节中又学习了有关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盐类水解平衡等知识。大学阶段,则将这些知识统一归于化学平衡原理知识体系中。中学阶段,教材曾多处提及在探索原子结

构过程中一些科学家所做的工作,而大学阶段,则根据时间顺序,将所有科学家的工作整合到了一起,让学生能更清晰地了解探究物质结构的科学历程。

概括上升式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是,在大学阶段,将会引导学生在已有的中学化学学习基础上,感悟化学知识体系中蕴藏着的丰富而深邃的化学思想,这些思想不仅是学生学习化学必须具备的思想方法,而且对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于科学本质的认识具有独特的作用。如引入的绿色化学知识,将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化学研究和化学工业中实现化学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教材中以理论推演与实验论证相结合的呈现方式,将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既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归纳过程,又是以理论为前提进行推演的过程,从而把握现代化学的特征;现代物质结构知识的学习,将会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理解宏观和微观物质研究方法与表征的不同……

2.1.3 过程式

中学是化学教育的基础阶段,很多概念或理论仅仅介绍了其内涵与外延以及与其他概念、事物间的相互关系,而对这些概念和理论的形成过程并没有揭示。大学化学教材中,将进一步呈现这些概念、理论的形成过程以及过程材料,其目的是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知识,学习科学家的思维过程,感悟到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探究的过程。这种衔接方式可称为过程式衔接。

如“相对原子质量”,中学教材中仅给出了相关的结论。大学无机化学教材中,不仅介绍了多核素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而且介绍了相对原子质量的测量方法,说明了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测量准确性与测量仪器精度、样品的来源以及取样方法等有关。教材中还列出了道尔顿、贝采里乌斯和当今相对原子质量的对照表。这些过程材料的呈现,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内涵,感悟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与研究方法、仪器设备等因素密切相关,也将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理念。

2.2 颠覆式

大、中学化学教材中还存在这种现象:同一个知识点两阶段所阐述的内涵和外延不一致,这种将知识点从内涵到外延都作出改变的衔接方式叫做颠覆式。

如在中学阶段,学生通过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会得出铜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结论。而在大学阶段,学生将会进一步了解到铜在有空气存在时,可缓慢溶解于稀盐酸中,还可与热浓盐酸作用;在中学阶段,化合价有正负之分,而到大学阶段,则认为化合价没有正负之分,有正负之分的是氧化数。在中学阶段,学生已形成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和有运动轨道的认识,而在大学阶段,关于核外电子运动的描述则发生革命性的改变:能量是量子化的,电子的运动没有确定的轨迹,其运动状态可用波函数来描述。

这类知识非常容易引起学生认知上的混乱,已形成的思维定势还会影响学生对大学基础化学知识的内化,是无机化学教学的难点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各种衔接方式并不是孤立的,往往一个知识点中交替地存在着多种衔接方式。教师在分析教材时,要全面把握各种衔接方式,不要以偏概全。

3 大中学衔接式知识点的教学策略

科学知识的再生产理论认为,科学研究过程是科学知识的生产过程,科学教学过程是科学知识的再生产过程。科学知识再生产过程应当以必然的形式重演科学知识的生产过程。因此,注重学生的主动认知和积极探究,是衔接式知识点教学的共同要求。当然,重演不是重复,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不同,选择更为恰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3.1 生长式知识点的教学策略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学生在学习生长式知识点时,会因为遗忘或已有知识经验模糊等问题而影响进一步建构。为此,教师可采用课前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行复习、在课堂中有重点地帮助学生回忆、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回想再现的策略加以解决。当然,教学中要避免将中学已学知识重复一遍的做法。

系统化知识的衔接,关键是要寻找一条主线,将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如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串联”方法有:以结构为主线、以用途为主线、以具体物质形态为主线、以物质变化类型为主线等;概念或原理的“串联”则可按照化学发展史的线索、不同理论流派、概念图等方式进行。尤其是化学概念图的绘制有助于学生整理资料、整合知识,有助于学生在已有知识结构中嵌入新概念、在长时记忆系统中固定学习内容。借此形象化的表征方式,还能加深学习者对某一化学主题的理解。

进行概括上升式衔接知识点教学时,首要的前提是,教师应该对化学思想、认识论、科学发展史等方面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其次,教学中可采用“呈现素材—提出问题—分析思考”的策略引导学生感悟。如原子结构知识的学习,教师首先展示原子内部微粒的发现及应用如何影响着人类生活的事例,然后回顾人类认识物质结构的历程,接着提出“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与人类生活存在什么关

系?”“你认为科学探究过程有什么特征?”“人类探究物质结构过程中所用方法有什么特点”等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感悟科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认识到科学具有发展性的特点,认识到人类揭示物质结构过程,就是科学家在大量实验事实基础上,借助理论思维的力量提出假说,然后再根据新发现的实验事实对原子结构模型进行修正的过程。

在进行过程式知识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从教学理念上改变自己的观念,认识到过程性知识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中的作用。其次,引导学生对过程性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让学生体验到隐含在过程性材料中的方法内涵,引导学生利用过程材料来加深对有关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如在学习元素周期律知识时,教师可讲解并展示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研制的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拉瓦锡研制出的元素周期表中包括光和热?门捷列夫研制的元素周期表依据的是什么?他确定元素周期表的方法与拉瓦锡有什么区别?现代元素周期表以及维尔纳周期表

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你认为科学地认识元素之间相互关系应从哪些角度进行?……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学生会领悟科学家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元素周期律的认识。

需要关注的是,学生的模糊观念对该类知识学习的影响。已有研究证明,模糊观念对化学学习的影响深刻,难以消除[3]。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作

业和试卷分析、学后感、概念图等多种手段了解学生存在的模糊概念;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对原有认识的不满,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概念;用新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应用中巩固获得的科学认识;最后通过比较新旧两种认识上的不同,反思观念转变的过程,通过这种教学策略,消除模糊观念的影响。

3.2 颠覆式知识的教学策略

由于已有的经验与新的知识之间产生了比较大的落差,学生在学习颠覆式知识时,往往会产生一种抗拒的心理。同时学生产生的思维定势,也会影响概念新的内涵与外延的建构。因此,教师有必要深入探究这类知识的有效教学策略。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着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模式:“展示事物发展中的矛盾—分析历史上解决这类矛盾的过程—归纳得到新的结论—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成功快感—比较新旧知识,消除认知冲突—评价学习结果”。如有关化合价和氧化数的教学,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再现中学化合价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化合价中的正负表示什么含义”的问题,引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然后教师描述历史上从原子价演变到化合价、氧化数概念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氧化数的概念,并要求学生说出化合价和氧化数之间的区别。最后通过分析一系列化合物中化合价和氧化数的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得到的新概念。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模式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大中学化学衔接知识的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自我建构。教学策略的使用过程中还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教师要尽可能采用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使这种差异不至于带来学生学习情感、学习效果上面的差异。

参考文献

[1] 李国栋.教学与课程研究,2006,(5):85

[2]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肖新年.数理化学习,2004,(2):47

[4] 李到明.教育研究,2006,(9):4950

你可能感兴趣的毕业论文

?“任务驱动”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方法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法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游戏化学习探究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如何惜时高效探究?浅谈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导入法

大学部分无机化学方程式

稀有气体 O2 + PtF6 === O2+PtF6- 是深红色固体 Xe + PtF6 === Xe+PtF6- 是橙黄色固体,首次合成第一个稀有气体的化合物 Xe(g) + F2(g) === XeF2(g) (Xe过量) Xe(g) + 2F2(g) === XeF4(g) (Xe:F2=1:5) Xe(g ) + 3F2(g) === XeF6(g) (Xe:F2=1:20) XeF2 + 2OH- === XeF6(g) + 1/2O2 + 2F- + H2O XeF2在碱性溶液中迅速水解 1 XeF2水解:.2XeF 2 + 2H2O === 2Xe + o2 + 4HF 2 XeF2水解:. 3 XeF2 + 6H2O ===XeO3 + 2Xe + 3/2O2 + 12HF 2=1+3 3. XeF6水解:XeF6 + 3H2O===XeO3 + 6HF NaBrO3 + XeF2 + H2O===NaBrO4 + 2HF + Xe XeF2首次做氧化剂成功 XeF4 + 2Hg===Xe + 2HgF2 XeF4 + Pt===Xe + PtF4 2XeF6 + 3SiO2===2XeO3 + 3SiF4 不能用玻璃和石英器皿装XeF6 XeF2 + H2===Xe + 2HF XeF2(s) + SbF5(L)=== [XeF ]+ [SbF6 ]- ﹙S﹚ XeO3 + OH-===HXeO4- 在水中XeO3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在碱性溶液中主要以HXeO4- 存在 2HXeO4- + 2OH-===XeO64- + Xe + O2 + 2H2O HXeO4- 会缓慢的发生歧化 XeF2 + 2HCl===Xe + Cl2 + 2HF XeF2 + 2KI===Xe + I2 + 2KF 卤素 3Cl2 + 2Fe===2FeCl3 I2 + H2S===S + 2HI I2 + H2SO3 + H2O===H2SO4 + 2HI Fe2+不与I2反应 X2 + H2O===2H+ + X- + 1/2O2 F2的水解 X2 + H2O===H+ + X- + HXO Cl2,Br2,I2的水解 2F2 + H2O===2HF + 1/2O2 F2与水发生猛烈反应放出O2 2HI + 1/2O2===I2 + H2O 将O2通入碘化氢溶液有I2析出 Cl2 + 2OH-===Cl- + ClO- + H2O 室温下 3Cl2 + 5OH-===6Cl- + ClO- + H2O 70摄氏度 Br2 + 2OH-===Br- + Bro3- + H2O 0摄氏度 3Br2 + 6OH-===5Br- + Bro3- + 3H2O 20摄氏度 3I2 + 6OH-===5I- + IO3- + 3H2O 0摄氏度定性反应 X2 + 2OH-===X- + OX- + H2O 3OX-===2X- + XO3- Cl2 + H2O===HClO + HCl Cl2的歧化反应 (少)IO3- + 3HSO3-===I- + 3SO42- + 3H+ (过)IO3- + 5I- + 6H+===3I2 + 3H2O 2NaBr + 3H2SO4 (浓)===Br2 + 2NaHSO4 + SO2 + 2H2O

初高中化学衔接的六个主要知识点

初高中化学衔接的六个重要知识点 本卷列出了初高中衔接比较紧密的的六个考点,并非难点,但都是重点。这些知识点掌握如何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影响很大,建议初升高的同学们利用暑假,对照自我检查复习一下。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考点一:学习化学要使用的化学符号(1-5) ①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基本要求:熟练掌握1-20号以及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溴、碘、锰、钡等元素的符号。 ②化学式:表示物质组成。基本要求:熟练书写,简单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元素含量等。 1. 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O B.Zn C.N2 D.CO 2.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及元素名称、符号均正确的一组是 A.钾K>钙Ca>钠Na>镁Mg B.铝Al>锌Zn>铁Fe>锡Xi C.铅Pb>铜Cu>贡Hg D.金Au>银Ag>铂Pt 3.由种类相同的元素组成的一组物质是

A.冰和干冰 B.银和水银 C.烧碱和纯碱 D.水和双氧水 4.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都正确的是 A.碳酸钠NaCO3 B.硫酸H2SO3 C.氧化铁Fe2O3 D.氢氧化 钾K(OH)2 5.某含铁盐化学式为Na2FeO4,具有较强的杀菌消毒功能,是一种绿色、 无污染的净水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A. +2 B. +3 C.+4 D. +6 考点二:物质分类(6-9) 基本要求:理解物质分类的基本方法,并能由此总结初中阶段重点学习过哪些单质、酸、碱和盐以及有机化合物 6. 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甲醛(HCHO) B.葡萄糖(C6H12O6) C.醋酸(CH3COOH) D.碳酸(H2CO3) 7. 下列四组物质中,均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氧气、氧化钙、四氧化三铁 B.水、二氧化硫、高锰酸钾 C.空气、氧化铜、五氧化二磷 D.干冰、氧化镁、二氧化锰

化学(心得)之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

化学论文之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 许多学生刚跨入高中,就感到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有些甚至是初中的尖子生,进入高中后化学成绩一落千丈,感到学习化学十分困难,甚至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过早出现学习分化现象,严重影响制约了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高中教师们常说的一句话:初中都学什么了,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上述现象发生,我觉得有以下几种原因: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教科书与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学习要求和内容选编衔接处理的不好;初中课程改革后的化学学习要求、中考化学考试要求过低,指挥有偏差(几年来太简单,无区分度);初中化学教学过分强调探究学习和过程方法教育,忽视接受学习和描述性、结论性、规律性知识的理解记忆,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知识学得不扎实;部分地区在中考中化学地位偏低,如吉林省只占50分,近几年体育占了30分,还要涨到40分、50分,造成学生、家长、学校领导不重视、忽视理化学习的不良倾向(还有两年抽签没考)。也有人认为高中化学教师不理解初中课程改革理念,以老眼光、旧学习要求看待、评价课改后的初中学生,对初中学生的化学基础要求过高,学生不适应高中教师习惯运用的单一的教学方式等等。其实上述原因造成的最后结果就是初高中衔接不畅。 初、高中学科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衔接问题实际上并不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出现的新问题。本次改革实施之前,初高中化学衔接也存在问题,只是在基础教育改革进入实施阶段后,由于新旧课程的差异、考试改革的冲击等原因,衔接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更为复杂。 2007年秋季,高中也全面进入了新课改,虽然初中与高中在新课程教材上接轨了,但通过近几年的高中新课程教学反馈,我们知道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一后仍存在许多不适应性。高中学生对新课程的不适应性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内容的不适应:初中学段是启蒙性和常识性的基础化学,对思维能力要求低;高中学段虽为基础化学,但知识容量与思维难度均高于初中。特别是在基本概念和基础

大一无机化学复习题库

一、 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反应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大; (B) 溶液中的反应一定比气相中的反应速率大; (C) 增大系统压力,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D) 加入催化剂,使正反应活化能和逆反应活化能减少相同倍数; 2.pH=6的溶液的酸度是pH=3的溶液的多少倍 (A )3 (B )1/3 (C )300 (D )1/1000 3.等温等压过程在高温不自发进行而在低温时可自发进行的条件是 (A )△H<0,△S<0 (B )△H>0,△S<0 (C )△H<0,△S>0 (D )△H>0,△S>0 4.已知在室温下AgCl 的 sp K = 1.8×10-10,Ag 2CrO 4的 sp K = 1.1×10-12,Ag 2CO 3的 sp K = 8.5 ×10-12,Ag 3PO 4 的 sp K = 8.9×10-17,那么溶解度最大的是(不考虑水解) (A) AgCl (B) Ag 2CrO 4 (C) Ag 2CO 3 (D) Ag 3PO 4 5.用Nernst 方程式[][]还原剂氧化剂lg 0592.0z + = ??,计算+ -24Mn /MnO 的电极电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温度应为298K (B )+ 2Mn 浓度增大则 ?减小 (C )+ H 浓度的变化对?无影响 (D )- 4MnO 浓度增大,则?增大 6.已知E (Ti +/Ti) = - 0.34 V ,E (Ti 3+/Ti) = 0.72 V ,则E (Ti 3+/Ti +)为 (A) (0.72 + 0.34) / 2 V (B) (0.72 - 0.34) / 2 V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配套练习

高一化学初高中知识衔接解析与练习 【主要内容】 主要通过对物质的组成、分类以及物质之间的关系的总结,对初中所学内容进行整合,又为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基础。使同学们能在直观的层面上较明显的认识物质分类及同类物质间的相似性及其应用。认识分类这种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起到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衔接的作用。 【知识点精析】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在初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物质组成和结构的知识,对元素、分子、原子——等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进入高中的学习我们不仅要能从以前学过的微观、宏观来认识物质,更应该从物质的结构入手以体会结构决定性质。 当然除了了解物质的组成我们还会在今后进一步去学习那些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是靠什么作用结合在一起的,这些作用会导致物质的性质有什么不同,从而理解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道理。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知识的丰富,原来那些只靠经验得到的化学成果已经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一系列新的问题摆在化学家的面前要求得到圆满的回答。为什么煤能燃烧而其他的岩石却不能?金属为什么会生锈?为什么柔软的高岭土经过高温的焙烧就变成了晶莹坚固的花瓶?要得到这些问题的谜底,人类就必须对世界上的一切物质进行研究。可是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集体,所以为了更好地认识物质,人们常根据物质的组成、状态、性能等对物质进行分类。“分类”是学习化学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方法。例如:根据组成对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我们可将它们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

各类物质的概念及代表物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同一类物质在性质上相似,例如酸性氧化物,它还有一个俗名叫酸酐。我们中学所学的酸酐中大多数都能溶于水,不溶于水的很少像SiO2。于是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就应该记少的那半儿。而碱性氧化物中能溶于水的比较少见的有K、Na、Ba、Ca的氧化物。如何判断酸性氧化物和它对应的酸呢?我们从已学过的知识入手,例如:C的氧化物我们学过两种即CO、CO2,那么谁是H2CO3的酸酐呢?我们的回答应该是CO2,它们之间的关系呢?进一步观察我们会发现CO2、H2CO3中的C元素都是+4价,因此今后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去判断酸性氧化物和它对应的酸。我们知道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你还要用发展的眼光不断地总结积累,你会发现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而酸性氧化物不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当然物质分类的方式不仅一种,根据我们研究的对象及内容的不同,可把我们研究的物质按不同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案

初高中化学知识点衔接 初中化学主要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对日常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学习与探究,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系统和完善的。教材着重于从感性认识到总结归纳到理性认识这一条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在联系。同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寻求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方法。教材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初高中化学教材的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一)物质分类方法的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初中概念 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 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石蕊遇酸变红,酚酞遇酸不变色。) (2)酸+ 活泼金属→盐+ 氢气H2SO4 + Zn = ZnSO4 + H2↑ (3)酸+ 碱性氧化物→盐+ 水6HCl + Fe2O3 = 2FeCl3 + 3H2O (4)酸+ 碱→盐+ 水H2SO4 + Cu(OH)2 = CuSO4 + H2O (5)酸+ 盐→新盐+ 新酸2HCl + CaCO3 = CaCl2 + CO2↑+ H2O (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 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石蕊遇碱变蓝,酚酞遇碱变红) (2)碱+ 酸性氧化物→盐+ 水2NaOH + CO2 = Na2CO3 + H2O (3)碱+ 酸→盐+ 水Ba(OH)2 + H2SO4 = BaSO4↓+ 2H2O (4)碱(可溶)+ 盐(可溶)→新盐+ 新碱Ca(OH)2+ Na2CO3 = CaCO3↓+ 2NaOH △ (另:不溶性的碱受热易分解,生成对应的碱性氧化物和水Cu(OH)2CuO + H2O) (Al(OH)3叫氢氧化铝.当金属有两种价态,把低价的金属形成碱命名为“氢氧化亚某”.例如:Fe(OH) 2叫氢氧化亚铁.。 NaOH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有吸水性,易潮解(作干燥剂)有强腐蚀性。 Ca(OH)2俗名熟石灰、消石灰,白色固体,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有强腐蚀性。)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a.正盐:电离时不生成H+和OH-的盐,可看成酸、碱完全中和时的产物,如,Na2CO3、Na2SO4等。 b.酸式盐:电离时生成H+的盐. 可看成酸碱中和时,酸过量、碱不足,酸中的氢部分被中和,还剩余部分氢。如:NaHCO3、Ca(HCO3)3、Ca(H2PO4)2、CaHPO4等等。 盐的通性 (1)盐+ 活泼金属→新盐+ 新金属CuSO4 + Fe = FeSO4 + Cu (2)盐+ 酸→新盐+ 新酸BaCl2 + H2SO4 = BaSO4↓+ 2HCl (3)盐(可溶)+ 碱(可溶)→新盐+ 新碱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

第一章物质的聚集状态 §1~1基本概念 一、物质的聚集状态 1.定义: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的物理状态。 2.分类:气态(g)、液态(l)、固态(s)、等离子态。 等离子态:气体在高温或电磁场的作用下,其组成的原子就会电离成带电的离子和自由电子,因其所带电荷符号相反,而电荷数相等,故称为等离子态,(也称物质第四态)特点: ①气态:无一定形状、无一定体积,具有无限膨胀性、无限渗混性和压缩性。 ②液态:无一定形状,但有一定体积,具有流动性、扩散性,可压缩性不大。 ③固态:有一定形状和体积,基本无扩散性,可压缩性很小。 二、体系与环境 1.定义: ①体系:我们所研究的对象(物质和空间)叫体系。 ②环境:体系以外的其他物质和空间叫环境。 2.分类:从体系与环境的关系来看,体系可分为 ①敞开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时称敞开体系。 ②封闭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只有能量交换时称封闭体系。 ③孤立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时称孤立体系。 三、相 体系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同,并且完全均匀的部分叫相。 1.单相:由一个相组成的体系叫单相。 多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组成的体系叫多相。 单相不一定是一种物质,多相不一定是多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之间可相互转变。单相反应:在单相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单相反应。 多相反应:在多相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多相反应。 2.多相体系的特征:相与相之间有界面,越过界面性质就会突变。 需明确的是: ①气体:只有一相,不管有多少种气体都能混成均匀一体。 ②液体:有一相,也有两相,甚至三相。只要互不相溶,就会独立成相。 ③固相:纯物质和合金类的金属固熔体作为一相,其他类的相数等于物质种数。 §1~2 气体定律 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国际单位制:R=1.0133*105Pa*22.4*10-3 m 3/1mol*273.15K=8.314(Pa.m3.K-1.mol-1)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的使用条件 温度不太低、压力不太大。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的应用 二、气体分压定律 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各组分气体分压之和。数学表达式:P T=P A+P B+P C+… 1. 组分气体分压:组分气体单独占有混合气体的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P A V=n A RT 2. 组分气体分体积:组分气体与混合气体同温同压下所占有的体积。PV A=n A RT 由1、2可推导出玻义耳定律:n、T一定时P A V=PV A 3. 组分气体体积分数: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与混合气体的总体积之比——V A/V。 根据阿佛加德罗定律:等温等压下,体积分数=摩尔分数, 即T、P一定时,V A/V=n A/n 根据组分气体分压可知:P A=n A RT /V、P B=n B RT /V ,(n= n A+n B+…)

大学无机化学方程式整理

第一章氢及稀有气体 1.氢气的制备 实验室:Zn+2HCl=ZnCl2+H2↑ 军事上:CaH2 +2H2O → Ca(OH)2 + 2H2↑ 2.稀有气体化合物 ①第一个稀有气体化合物:Xe + PtF6 → Xe+[ PtF6] (无色)(红色)(橙黄色) ②氙的氟化物水解: 2XeF2+2H2O →2Xe↑+4HF+ O2↑ 6XeF4 + 12H2O == 2XeO3 + 4Xe↑+3O2↑ +24HF XeF6+3H2O →XeO3+6HF ③氙的氟化物为强氧化剂: XeF2 + H2─→ Xe + 2HF XeF2 + H2O2─→ Xe + 2HF + O2↑ 第二章碱金属与碱土金属元素 一、碱金属与碱土金属(铍、镁除外)元素溶于液氨, 生成溶剂合电子和阳离子成具有导电性的深蓝色溶液。 碱金属M(S) + (x+y)NH3 M+(NH3)x + e-(NH3)y

碱土金属M(S) + (x+2y)NH3 M2+(NH3)x + 2e-(NH3)y 二、氢化物 氢化物共分为离子型、共价型、过渡型 离子型氢化物是极强的还原剂:TiCl4+4NaH Ti+ 4NaCl+2H2↑ LiH能在乙醚中同B3+Al3+Ga3+等的无水氯化物结 合成复合氢化物,如氢化铝锂的生成。 4LiH + AlCl3乙醚Li[AlH4] + 3LiCl 氢化铝锂遇水发生猛烈反应Li[AlH4]+4H2O=LiOH↓+Al(OH)3↓+4H2↑ 三、氧化物 1、正常氧化物 碱金属中的锂和所有碱土金属在空气中燃烧时,分 别生成正常氧化物Li2O和MO。其他碱金属正常的氧 化物是用金属与他们的过氧化物或硝酸盐相作用制 得。 Na2O2+2Na=2Na2O 2KNO3+10K=6K20+N2↑

初高中化学衔接必备知识点及相应练习

初中化学衔接知识点及练习 班级:座号:姓名: 一.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常见化合价 1、写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想想化合价和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关系? 2、标出下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 N2、NH3、NH4Cl、NO、NO2、N2O4、HNO3; H2S、SO2、SO3、H2SO4、BaSO4; Cl2、NaCl、HCl、HClO、HClO4、HClO3、KClO3; CH4、CO、CO2、H2CO3、NaHCO3、CaCO3; 3、在下列化合物中根(原子团)下方划一短线,并标出根的化合价 ①KOH ②Na2CO3 ③BaSO4④NH4Cl ⑤AgNO3 ⑥KMnO4⑦NH4NO3 ⑧Cu2(OH)2CO3⑨KClO3⑩K2MnO4 4、常见元素化合价归纳: 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练习 班级:座号:姓名: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分类。 碳酸______、碳酸钠______、碱式碳酸铜______________、碳酸氢钠_________、碳酸钙__________、碳酸氢钙_____________; 氯化氢_________、氯气________、氯化钾___________、二氯化锰___________、氯酸钾___________、二氧化氯___________、氧化二氯___________; 硝酸__________、硝酸钠___________、硝酸钡___________、硝酸铵___________、硝酸铜___________、硝酸银___________; 硫酸___________、硫酸铵___________、硫酸氢钠___________、 硫酸钡_________、硫酸铝________、硫酸铁___________、硫酸亚铁___________;磷酸___________; 氮气、硫磺、白磷、金刚石、氦气; 二氧化硅、二氧化氮、氧化铁、氧化铝; 氢氧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 铵根离子、硝酸根离子、

最新大学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85295

无机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 1. 对于H2O2和N2H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都是二元弱酸(B) 都是二元弱碱 (C) 都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D) 都可与氧气作用 2. 下列含氧酸中属于三元酸的是…………………………………………………() (A) H3BO3(B) H3PO2(C) H3PO3(D) H3AsO4 3. 下列各对含氧酸盐热稳定性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 BaCO3 > K2CO3(B) CaCO3 < CdCO3 (C) BeCO3 > MgCO3(D) Na2SO3 > NaHSO3 4. 铝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 (A) 单一化合物Al2O3(B) Al2O3和Al2N3 (C) 单一化合物Al2N3(D) Al2O3和AlN 5. 下列含氧酸根中,属于环状结构的是…………………………………………() (A) (B) (C) (D) 6. 下列化合物与水反应放出HCl 的是……………………………………………() (A) CCl4(B) NCl3(C) POCl3(D) Cl2O7 7. InCl2为逆磁性化合物,其中In的化合价为……………………………………() (A) +1 (B) +2 (C) +3 (D) +1和+3 8. 鉴别Sn4+和Sn2+离子,应加的试剂为……………………………………………() (A) 盐酸(B) 硝酸(C) 硫酸钠(D) 硫化钠(过量) 9.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都有颜色的一组化合物是………………………………() (A) SiCl4,SnCl4,PbO (B) CCl4,NO2,HgI2 (C) SiC,B2H6,N2O4 (D) PbO2,PbI2,SnS 10. 将过量SiF4通入NaOH溶液中,主要产物是……………………………………() (A) H4SiO4,NaF (B) Na2SiO3,NaF (C) Na2SiO3,Na2SiF6(D) SiO2,HF 11. 将NCl3通入碱性溶液,其水解产物是…………………………………………() (A) NH3和ClO-(B) NH3和Cl- (C)和Cl-(D)和Cl- 12. PCl3和水反应的产物是…………………………………………………………() (A) POCl3和HCl (B) H3PO3和HCl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 无机化学 元素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无机高分子化学、无机固体化学、配位化学(即络合物化学)、同位素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金属酶化学等。 有机化学 普通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金属和非金属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结构化学、热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溶液理论、界面化学、胶体化学、量子化学、催化作用及其理论等。 分析化学 化学分析、仪器和新技术分析。包括性能测定、监控、各种光谱和光化学分析、各种电化学分析方法、质谱分析法、各种电镜、成像和形貌分析方法,在线分析、活性分析、实时分析等,各种物理化学性能和生理活性的检测方法,萃取、离子交换、色谱、质谱等分离方法,分离分析联用、合成分离分析三联用等。

无机化学 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8.31411--??K mol J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2、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3、(0℃=273.15K STP 下压强为101.325KPa = 760mmHg = 76cmHg) 第二章: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1、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2、 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状态函 数的变化量只与始终态有关,与系统状态的变化途径无关。 3、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与其他部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 分叫做相。相可以由纯物质或均匀混合物组成,可以是气、液、固等不同的聚集状态。 4、 化学计量数()ν对于反应物为负,对于生成物为正。 5、反应进度νξ0 )·(n n sai k e t -==化学计量数 反应前反应后-,单位:mol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0、 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热。热能自动的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 物体。系统的热能变化量用Q 表示。若环境向系统传递能量,系统吸热,则Q>0;若系统向环境放热,则Q<0。 1、 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以外其他的能量传递形式,称为功,用W 表示。环境对系统做功, W>O ;系统对环境做功,W<0。 2、 体积功:由于系统体积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 非体积功:体积功以外的所有其他形式的功称为非体积功。 3、 热力学能:在不考虑系统整体动能和势能的情况下,系统内所有微观粒子的全部能量之 和称为热力学能,又叫内能。 4、 气体的标准状态—纯理想气体的标准状态是指其处于标准压力θ P 下的状态,混合气体 中某组分气体的标准状态是该组分气体的分压为θP 且单独存在时的状态。 液体(固体)的标准状态—纯液体(或固体)的标准状态时指温度为T ,压力为θP 时的状态。

谈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

谈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 一、衔接的必要性 1、初中化学强调定性分析,只要求学生记住现象或结论,而高中化学则要求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高中化学除了记住是什么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和是多少,层次要求较高。 2、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的、具体的、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比如说,物质的量,元素周期律等. 3、初中阶段很大程度上记忆的知识多,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靠死记硬背,学习依赖老师,欠独立思考能力,不会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点,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并能将学过的知识提升,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比如说学习了碱金属,卤素.然后就是周期表,然后根据周期表知识学习氧族和碳族元素,这些知识联系相当紧密。如果还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高中化学,不知道融会贯通,则会事倍功半。 二、知识内容的衔接 目前初中化学的教学不再重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许多知识内容仅仅是点到为止,而这些知识正是学习高中化学的基础,而恰好在高中教材中又无它的一席之地,容易形成盲区的知识点如下: 1、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现在的教材只是作为拓展视野了解的内容,要衔接清楚金属和非金属最外层的电子数目的特点和简单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和从组成上去判断的方法。 3、溶液的导电性在初中只是说某些固体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够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电离方程式初中没有涉及。在学到离子方程式的写法上一定要补充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4、溶解度的计算在初中不做要求,也没有拓展讲,现在的学生只会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对于溶解度的计算就无从下手。对于根据方程式来计算质量分数也相当薄弱,在高中教材又不再提及溶解度,于是这个知识点可在碱金属教学时做好衔接。 5、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多元酸和酸式盐、正盐等重要知识要补充讲解。 6、提到三酸两碱,常见盐时,没有对酸,碱,盐从组成上下定义.不归纳酸

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课讲座

注重初高中化学衔接搞好高中化学教学——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课讲座 株洲县五中刘福初 在新课程改革中,中学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初高中教学的分离,教学衔接问题,是影响中学化学教学效果的因素。本人针对如何理解初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的不同及特点;如何从初高中化学教材的衔接与盲点、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差异进行剖析;从学生的角度提出学好高中化学的方法和做法。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知识体系的差别 1.教学目标的差别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 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2.知识体系的差别 从上述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和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一定有着很大差别。准确把握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和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将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 初中化学主要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对日常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学习与探究;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系统和完善的。教材着重于从感性认识到总结归纳到理性认识这一条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寻求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方法。教材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我研究初高中化学教材发现:高中化学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了合理的延伸与拓展,对初中化学教材许多之处进行很好的衔接,但是也发现存在一些盲点区。 二、初高中化学教材的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一)物质分类方法的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篇: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8.31411--??K mol J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 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2、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3、(0℃=273.15K STP 下压强为101.325KPa = 760mmHg = 76cmHg) 第二章: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1、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2、 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状态函 数的变化量只与始终态有关,与系统状态的变化途径无关。 3、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与其他部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 分叫做相。相可以由纯物质或均匀混合物组成,可以是气、液、固等不同的聚集状态。 4、 化学计量数()ν对于反应物为负,对于生成物为正。 5、反应进度νξ0 )·(n n sai k e t -==化学计量数 反应前反应后-,单位:mol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0、 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热。热能自动的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 物体。系统的热能变化量用Q 表示。若环境向系统传递能量,系统吸热,则Q>0;若系统向环境放热,则Q<0。 1、 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以外其他的能量传递形式,称为功,用W 表示。环境对系统做功, W>O ;系统对环境做功,W<0。 2、 体积功:由于系统体积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 非体积功:体积功以外的所有其他形式的功称为非体积功。 3、 热力学能:在不考虑系统整体动能和势能的情况下,系统内所有微观粒子的全部能量之 和称为热力学能,又叫内能。 4、 气体的标准状态—纯理想气体的标准状态是指其处于标准压力θ P 下的状态,混合气体 中某组分气体的标准状态是该组分气体的分压为θP 且单独存在时的状态。 液体(固体)的标准状态—纯液体(或固体)的标准状态时指温度为T ,压力为θP 时的状态。

大学无机化学方程式整合

大学无机化学方程式整合 大学无机化学方程式整合 大学无机化学重要方程式总结 1.2F2+2H2O==4HF+O2 2.2IO3―+5HSO3—==5SO42—+I2+3H++H2O 3.CaF2+H2SO4(浓)==CaSO4+2HF 4.NaCl+H2SO4(浓)==NaHSO4+HCl↑ 5.I2+10HNO3==2HIO3+10NO2↑+4H2O 6.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7.IO3―+5I―+6H+==3I2+3H2O 8.3Cl2+6NaOH(850C)==5NaCl+NaClO3+3H2O 9.2KMnO4+5H2O2+3H2SO4==2MnSO4+K2SO4+5O2↑+8H2O 10.2KMnO4+5H2S+3H2SO4==2MnSO4+K2SO4+5S↓+8H2O 11.Na2S2O3+I2==Na2S4O6+2NaI 12.(NH4)2Cr2O7(加热)==N2↑+Cr2O3+4H2O 13.2MnO4-+5NO2-+6H+===2Mn2++5NO3-+3H2O 14.Au+HNO3+4HCl==H[AuCl4]+NO↑+2H2O 15.3Pt+4HNO3+18HCl==3H2[PtCl6]+4NO↑+8H2O 16.2KNO3(加热)==2KNO2+O2 17.2Pb(NO3)2(加热)==2PbO+4NO2↑+O2↑ 2Cu(NO3)2(加热)===2CuO+4NO2↑+O2↑

18.2AgNO3(加热)==2Ag+2NO2↑+O2↑ 19.3Ag+4HNO3(稀)==3AgNO3+NO↑+2H2O 20.3PbS+8HNO3(稀)==3Pb(NO3)2+3S↓+2NO↑+4H2O 21.As2S3+6NaOH==Na3AsO3+Na3AsS3+3H2O 22.CaF2+3H2SO4(浓)+B2O3==3CaSO4+3H2O+2BF3 23.SiO2+4HF==SiF4↑+2H2O 24.H3BO3+3CH33)3+3H2O 25.Si+2NaOH+H2O==Na2SiO3+2H2↑ 26.CaSiO3+6HF==CaF2+SiF4+3H2O 27.2Na2O2+2CO2====2Na2CO3+O2 28.CaH2+2H2O==Ca(OH)2+2H2↑ 29.PbO2+2H2SO4===2PbSO4+O2↑+2H2O 30.PbO2+4HCl→PbCl2+Cl2↑+2H2O 31.2Cu+O2+H2O+CO2==Cu(OH)2·CuCO3 32.2Cu2++4I―==2CuI↓+I2 33.Cu2O+H2SO4→Cu+CuSO4 34.HgCl2+2NH3===Hg(NH2)Cl↓+NH4Cl 35.Hg2Cl2+2NH3→Hg↓+Hg(NH2)Cl↓+NH4Cl 36.Hg22++2OH-(S2—、I—)==Hg↓+HgO↓+H2O 37.Hg(NO3)2+4KI==2KNO3+K2[HgI4] 38.Hg2Cl2+H2S==Hg↓+HgS↓+2HCl 39.HgCl2+SnCl2(适量)====SnCl4+Hg2Cl2↓(白色) Hg2Cl2↓(白色)+SnCl2==2Hg↓+SnCl4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及练习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及练习 一.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常见化合价 跟踪练习: 1。写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想想化合价和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关系 2。标出下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 N2、NH3、NH4Cl、NO、NO2、N2O4、HNO3;H2S、SO2、SO3、H2SO4、BaSO4; Cl2、NaCl、HCl、HClO、HClO4、HClO3、KClO3;CH4、CO、CO2、H2CO3、NaHCO3、 CaCO3; 3。在下列化合物中根(原子团)下方划一短线,并标出根的化合价 ① KOH ② Na2CO3 ③ BaSO4 ④ NH4Cl ⑤ AgNO3 ⑥ KMnO4 ⑦ NH4NO3 ⑧ Cu2(OH)2CO3 ⑨ KClO3 ⑩ K2MnO4 二.酸碱盐及其相互关系 (1)酸 ①定义: 常见的酸有: ②分类: 是否含有氧最多电离出H+的个数 按电离程度按沸点 ③性质: A:酸碱指示剂反应 B:和某些金属反应 C: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D:和碱反应 E:和某些盐反应 (2)碱

①定义: 常见的碱有: ②分类: 按溶解性分按电离程度 ③性质: A:酸碱指示剂反应 B: 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D:和酸反应 E:和某些盐反应 (3)盐 ①定义: 常见的盐有: ②分类 正 盐: 酸式盐: 碱式盐: 复盐: ③性质 A酸碱性 B某些盐和酸反应 C某些盐和碱反应 D盐和盐反应 E特殊盐的不稳定性 (4)氧化物 ①定义

②分类 不成盐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复杂氧化物: 跟踪练习、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碳酸______、碳酸钠______、碱式碳酸铜______________、碳酸氢钠_________、 碳酸钙__________、碳酸氢钙_____________;氯化氢_________、氯气________、 氯化钾___________、二氯化锰___________、氯酸___________、氯酸钾___________、 二氧化氯___________、氧化二氯___________;硝酸___________、硝酸钾___________、硝酸钡___________、硝酸铵___________、硝酸铜___________、硝酸汞___________、 硝酸银___________;硫酸___________、硫酸铵___________、硫酸氢铵___________、 硫酸钡___________、硫酸铝___________、硫酸铁___________、硫酸亚铁___________;磷酸___________、磷酸钠___________、磷酸二氢钠___________、磷酸氢二钠___________、磷酸氢二铵___________、磷酸钙___________、磷酸二氢铵___________; 氮气、硫磺、白磷、金刚石、氦气、二氧化硅、氖气、二氧化氮、氩气、氧化铁、氧化铝;氢氧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铵根离子。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三氧化硫和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钙和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氧化钠和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氧化碳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碳酸钙高温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碳和二氧化碳高温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铁和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氧化铜和碳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氧化铁和CO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四氧化三铁和CO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碱式碳酸铜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氢氧化铁中加入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氧化铁中加入到稀硝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铁和硝酸汞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少量的锌加入到FeSO4和稀硫酸的混合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碳酸氢钙溶液中滴加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碳酸镁中加入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理工-无机化学核心考点--基础知识点框架梳理及其解析

无机化学核心考点基础知识点框架梳理及其解析 第一章气体 1.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及其应用★ 1.2气体的分压定律 分压定律与应用★ (标★号是考试重点) 本章包括四个小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气体混合物,气体分子运动论,真实气体。 其中前两个小节是考试的重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及应用,分压定律及应用。后两小节基本不考 在复习每一个知识点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知识点,熟悉教材内容、分析教材例题,并注意应用条件,最后再通过本讲义如下内容对应的例题,从分析、解题、注意易错点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相应知识点的掌握过程 知识点一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各物理量的单位: PV nRT 压力P-Pa;体积V-dm3;气体摩尔数n- mol;气体常数R- 8.314 J.mol-1.K-1;绝对温度T-K. 如在标况下1摩尔气体,压力,温度,体积一般有如下关系P=101325 Pa; V=22.4 dm3;T=273.15 k; 从中可以算出: R=PV/nT=101325*22.4/1*273.15=8.314 J.mol-1.K-1. 知识点二 分压定律 一个容器内有几种混合气体,相互间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条件下,总压强 P总与各种气体的 分压Pi之间有如下关系: P总= P1 + P2 + P3 +...+ Pn 对于理想气体,容易得证:n总=n1 + n2 + n3 +. ... + nn 左边: P总= n总RT/V 右边 = n1*RT/V +n2*RT/V+...+nn*RT/V = [n1+n2+...+nn]*RT/V

= n 总*RT/V = 左 边 例题:某容器中含有NH3、O2 、N2等气体的混合物。取样分析后,其中n (NH3)=0.320mol ,n (O2)=0.180mol ,n (N2)=0.700mol 。混合气体的总压p =133.0kPa 。试计算各组分气体的分压 解:n= n (NH3)+n (O2)+n (N2) =0.320mol+0.180mol+0.700mol =1.200mo l 30.320() 1.200 NH b b = =0.3201.200 ⅹ133.0kPa =35.5 kPa 22(O )(O )n p p n = =0.1800.320 ⅹ35.5kPa =20kPa 223()()()N NH p p p p o =-- =(133.0-35.5-20)kPa =75.5kPa 总结 这一章知识点比较简单,先熟悉课本,把例题弄明白,再分别做两道课后习题巩固一下 看课本例题1-2,1-3,1-4 课后习题做1,3,9,12 ? ? 第二章热化学 ? 2.1热力学的术语和基本概念 ? 2.2热力学第一定律 ? 热力学第一定律★、焓变和热化学方程式★、Hess 定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