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诗大林寺桃花教案

古诗大林寺桃花教案

古诗大林寺桃花教案
古诗大林寺桃花教案

姚集小学

三年级语文学科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备课序号(节数):

教学过程

教研组长审核意见:教导处审核意见:

沪教版 小学古诗汇总+译文

小学古诗词汇总 (一~五年级上) 一年级 画 宋〃佚名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赋得古草原送别》又名《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平原上繁茂的野草,每年枯萎、繁盛一次。野火烧不尽它,遇到春风吹拂它又生长起来。远处的芳草蔓延到古代留下的道路上,阳光照耀下的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边远的城市。又一次送朋友远去,心中充满象茂草一样的离别情意。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夕阳西沉,渐渐没入连绵的群山,黄河奔腾,汇入浩瀚的大海。虽然眼前一片壮阔,但要打开千里视野,看得更清更远,那还须再登上一层层高楼。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的行踪。 《悯农》两首(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没有饭吃而饿死。 《悯农》两首(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译文】山上寺院的高楼多么高,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天上的星星。我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上,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大林寺桃花》阅读答案

《大林寺桃花》阅读答案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在江州(今九江)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此诗说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大林寺桃花》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那您。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阅读题目: 11.(甲)文说明对象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 12.(甲)文划横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并选一种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4分) 13.(甲)文第③段,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的加点词凡是有何表达效果?(3分) 14.根据文意,将以下四个词语正确填入(甲)文括号中,它们的番号是、、、。(2分) A.山脚 B.有霜 C.无霜 D.山腰 15.(甲)文②③④段能否交换顺序,为什么?(3分) 16.(乙)文《大林寺桃花》说明了(甲)文中哪种物候现象?(2分)

《大林寺桃花》参考答案: 11.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三个因素(或经度、纬度和髙下差异)。(2分) 12.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答案示例:作比较,将早春晚春南京桃花刺槐开花日期同北京相比较,强调突出了或者一切近海的地方,都有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的特点,(1分) 从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意思相近即可) 14. BCDA (2 分)了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让人清楚明白。(任举两种说明方法即可得2分,分析作用2分) 13. 凡是是总括某个范围的一切情况,表示无一例外。(1分)用在此句中强调了所有15.不能。(1分)因为这是按三个因素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1分)使这一部分层次清楚,说理逻辑性强。(1分) 16.说明了高下差异是影响物候的因素。(1分)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1分)

内蒙古赤峰市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新开地总校2012届九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 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友情提醒:亲爱的同学,如果这份试卷是一片蔚蓝的天空,你就是那翱翔的雄鹰;如果这试卷是一片碧绿的草原,你就是那奔驰的骏马。拿起你的笔,自信的答题吧!请认真阅读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本卷共1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1、根据原文默写:(任意选做六题,都做只判前六题,多做不加分,每空1分,计6分)(1)、今夜偏知春气暖,。 (2)、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3)、了却君王天下事,。 (4)、马作的卢飞快,。 (5)、牺牲玉帛,,必以信。 (6)、,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7)、,君子好逑。 (8)、今当远离,,不知所言。 2、根据提示默写:(任意选做四题,都做只判前四题,多做不加分,每题2分,计8分)(1)、《沁园春雪》中表现雪后初晴山河壮美之景象的句子是“,,。” (2)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现戍边将士思念家乡,却因功业未成有家难回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3)、《隆中对》一文提及刘备三顾茅庐问计诸葛的内容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对此事的表述是:“先帝不以臣卑鄙,, 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 (5)、温庭筠《商山早行》一诗中描写远行清早动身于异乡路上所感受到的最寂静最凄清的景物的句子是: “,”。 (6)“,西北望,射天狼,”之句表达了苏轼渴望为国家驱除前来侵扰的西夏军队的雄心壮志。 3、整篇整首默写:(1、2题必做,每题3分;3、4题任选一题5分。要求写好题目和作者)(1)《望江南》温庭筠 (2)《关雎》 (3)《曹刿论战》中“公与之乘,……望其旗靡,故逐之。”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于是入朝见威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人生必背古诗大全》注释译文赏析版

《人生必背古诗大全》注释译文赏析版《人生必背古诗大全》注释译文赏析版晓泓婕伊 《人生必背古诗大全》注释译文赏析版 草(白居易) 长恨歌(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放言(白居易) 官仓鼠(曹邺) 七步诗(曹植)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逢入京使(岑参) 暮秋山行(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题祀山烽树赠乔十二侍御(陈子昂) 春夕(崔涂) 江南曲(储光羲) 春夜喜雨(杜甫) 春望(杜甫) 登高(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绝句(杜甫) 旅夜抒怀(杜甫) 前出塞(杜甫) 望岳(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赠花卿(杜甫) 过华清宫绝句(杜牧) 江南春(杜牧) 清明(杜牧) 再经胡城县(杜荀鹤) 别董大(高适) 怀良人(葛鸦儿) 己亥杂诗(龚自珍) 己亥杂诗(龚自珍) 回乡偶书(贺知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咏柳(贺知章) 清平乐(黄庭坚) 剑客(贾岛) 题李凝幽居(贾岛) 长歌行(乐府诗集)

寻隐者不遇(贾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将进酒(李白) 静夜思(李白) 望庐山瀑布(李白) 望天门山(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李白) 夜宿山寺(李白) 月下独酌(李白) 早发白帝城(李白) 赠汪伦(李白) 马诗(李贺) 马诗(李贺) 梦天(李贺) 南山田中行(李贺) 南园(李贺) 秋来(李贺) 雁门太守行(李贺) 风(李峤) 如梦令(李清照) 声声慢(李清照) 夏日绝句(李清照) 醉花阴(李清照) 安定城楼(李商隐)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乐游原(李商隐) 锦瑟(李商隐) 无题(李商隐) 无题(李商隐) 夜雨寄北(李商隐) 悯农(李绅) 重过圣女祠(李商隐) 相见欢(李煜) 虞美人(李煜) 观祈雨(李约) 少年行(令狐楚) 浪淘沙(刘禹锡) 望洞庭(刘禹锡) 乌衣巷(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刘禹锡) 竹枝词(刘禹锡) 蝶恋花(柳永) 江雪(柳宗元) 钗头凤(陆游)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大林寺桃花》研讨课教案_2

古诗诵读《大林寺桃花》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字,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难点:借助课本上的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简介诗人 1、导入诗题,解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那我们一起去踏春吧!(播放春景图) 师:春景美吗?我们曾经学了不少描写春景的诗句,看到这些景物大家想到了哪些诗句呢?(指名吟诵) 师:同学们会背的诗句可真不少哇!今天,我们还将学到一首描写春景的诗。(出示诗题,读题) 师:从诗题中你们知道了什么?(指名解题) 师:看来,简单易懂的题目会让人一下子明白其中的内容呢! 2、导入诗人,简介诗人 师: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有人记得他的诗吗?(指名吟诗) 师:白居易,唐朝时期的诗人,因在香山居住过,所以自称“香山居士”。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二、借助注释,了解大意。 1、学习生字“恨、“归”、“觅”,多音字“转”。 2、师范读古诗 3、生划分故事节奏,并引导学生有节奏有情感的诵读古诗。

过渡:那诗人到底写了什么呢?我们先看看这首诗的注释吧! 4、了解古诗大意。 (1)借助工具书,指生给出字词注释。 (2)小组合作:小组内四位同学借助注释将诗句翻译出来。 (3)师小结:同学们借助注释和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诗意理解得不错。现在,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一起去感受吧! (4)指生汇报,师带领理解古诗。 三、体悟诗歌感情 1、师:我们在了解古诗的意思后,明白这首诗描写的是四月春末诗人上庐山时发现庐山山脚的桃花已经凋谢,但当诗人上到庐山,到达大林寺后,大林寺的桃花才刚刚盛开。这样一个发现给诗人带来了惊喜,诗人写下这首诗来表达他对于春天还未离去的喜悦之情,以及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板书) 2、师:为了体会作者对大自然浓烈的情感,我们再一次诵读这首诗! (能背的同学关上书吟诵,不会的可以看书) 3、欣赏桃花美景,升华情感。 四、拓展学法 1、师:吟诵到这里,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已经能够背诵了,想不想挑战难度更高的方法呢? 2、师:诗歌除了能吟诵,其实还可以配上音乐唱出来,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吧! 板书设计: 大林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庆庵寺桃花》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南宋]谢枋得《庆庵寺桃花》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南宋]谢枋得《庆庵寺桃花》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 西招渝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 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①谢诗"寻"和白诗"觅"的对象分别是:____,___。两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分别是:__,___。 ②请从两首诗中选出一首,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要 侧重一个角度,结合诗句。 ①桃源,即避元之所;春(春天、春光)。用典;对比(拟人〕。

②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但是在鉴赏时应侧重于某一角度、集中于某一点具体来谈,不可谈得过于散乱。 庆庵寺桃花鉴赏 处于南宋末年的谢枋得,对于当时的现实生活有着较为深刻的体会。统治者花天酒地,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劳动人民却动荡之中,过着艰辛的日子。诗人见到庆金庵的桃花盛开,并没有引起他观赏的兴起,而是从桃花源流水,联想到了桃花源这个理想中的地方。诗人由此落笔,驰骋想象,写下了这首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绝句。首句从桃花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源,并用一“寻”字写出是“避秦”的好地方。他们长期生活在这里,欢渡着幸福的年月,无忧无虑,连后来的汉及魏晋这些朝代都不知道,自然更会知道神州又经过盛唐、二宋这些年代了。他们是如何计算历法呢?“桃红又是一年春”,是靠桃树开花,才知又是一年。虽写得是计算历法的方法,但表达的诗意却远不仅如此,而是更进一步形容了这个美妙的绝俗之地。三四两名在,作者又从实景出发,“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桃花一开,万一随流水出洞口,再有渔人发现怎么办呢?如果我在那里,就决不会让桃花落入水中。诗人发挥丰富的想象,表达对桃源的向往。当然,这种桃源佳景,

最新大林寺桃花教案

大林寺桃花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3.借助课本上的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难点:借助课本上的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课件出示桃花图片: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片,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桃花)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生:春天!) 师:嗯!说的很对!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哪些关于春天的古诗呢?大家还记得怎么背的吗? (《春晓》、《草》、《春日》师生一起背诵古诗) 师:这些都是描写春天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大林寺桃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自学生字 1、了解“大林寺” 课件出示大林寺的介绍:“大林寺”,在庐山的大林峰上,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师:从这段介绍中,我们了解到大林寺是一所寺庙,在庐山上,现在。 2、自学古诗,认识生字。 ●出示自学要求; ●学生自学古诗并自学生字; ●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三、自主探究、深入理解。 同学们,刚才我们自学了古诗,你能简单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吗?……看来大家遇到困难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习吧! 1、理解字词 人间:与山间相对的平地村落; 尽:凋谢; 始盛开:刚开始开放; 长恨:常常惋惜; 无觅处:没有地方寻找; 不知:没想到。 2、理解诗句 师:现在大家能说说古诗的意思吗? 指名学生尝试说; 师引导大家一起说。 3、体会作者情感 将诗歌从头至尾梳理一遍。

师:默读后两句,你能感受作者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吗? 引导学生归纳出:惊喜。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人间:与山间相对而言的平地村落人间:芳菲尽 四月:农历四月山寺:始盛开 尽:凋谢抒情:惊喜 长恨:常常惋惜 不知:没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2005年4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17年9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等八部法律的决定》修正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 修订)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 (3)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原文翻译赏析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原文翻译赏析 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纪游诗,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作于江州(今九江)。此诗说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自己因惜春而怨恨春去无情,原来是对春天的错怪。春并未归去,不过是转到这山寺里来了。全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和意外的惊喜,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是唐人绝句中一首珍品。原文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刚刚。 (7)长恨:常常惋惜。 (8)春归:春天回去了。 (9)觅:寻找。 (10)不知:岂料、想不到。 (11)转:反。 (12)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译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才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赏析 该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

【庆全庵桃花翻译】《庆全庵桃花》《大林寺桃花》阅读答案及解析对比

【庆全庵桃花翻译】《庆全庵桃花》《大林寺桃花》阅读答案及解析对比 庆全庵桃花 (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隐居数年,屡拒元朝征召。谢枋得(1226~1289年):南宋进士,江西信州弋阳人,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 这两首诗都写“桃花”,但“桃花”这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各不相同,试结合两首诗的内容,作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谢诗中的“桃花”意象,作用在于引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源,进而表达诗人谢世拒仕的坚决态度,“怕有渔郎”逐着流水落花来“问津”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白诗中“桃花”的

意象,作用在于象征春光,进而表达诗人的欣喜愉悦之情,从“长恨”“无觅处”和“转入此中来”即可以看出来。 解析:这两首诗都是看似浅显实则意蕴很深的诗。谢诗表面上是说,昔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人们避秦的好去处,现在,桃花见红,又是一年的春天来到了。今年再不要让飘落的桃花随着溪水流出境外,免得又有哪个渔郎寻着落花流水找进桃花源中来了。后两句似乎是玩笑之言,然而它却正是诗人的由衷之语,正是他忠于宋朝拒斥元朝、不愿出仕为官的真实心态的表现。白居易的诗,初看起来,似乎只是说明了“人间”(平原地带)与“山寺”(山林之中)物候的不同,细品才能感觉到诗人的情感脉络。“人间四月芳菲尽”,颇有遗憾之感;“山寺桃花始盛开”,即有柳暗花明、无限欣喜之情。诗人应该不是长居大林寺,从“山间”到“山寺”,行踪应该是游动的,见闻和感受都在比较中不断变化。三、四两句是即事抒发感慨:人们经常埋怨春光早早就逝去了,竟不知无限的春光却转移到这里来了;怎么能够怨春呢,该怨的倒应该是我们自己缺乏远足,缺少发现啊。 本题从“桃花”意象切入命题,既关涉两诗,又抓住了各诗的内容和情感,命题颇见功力。解答时虽然要紧扣“桃花”意象的作用作答,但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却是前提。唯有深入解读,才能准确答题,如果对诗歌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层次,就会不得要领。

六年级(上)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六(含答案)

六年级(上)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六) ——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班级:姓名: 一、阅读专项训练。 四时田园杂兴 【南宋】范成大 二、阅读综合训练。 (一)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二) 天净沙·秋天净沙·秋思 【元】白朴【元】马致远 孤村落日残霞,枯藤老树昏鸦, 轻烟老树寒鸦,小桥流水人家, 一点飞鸿影下。古道西风瘦马。 青山绿水,夕阳西下, 白草红叶黄花。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①枯藤:枯萎的枝蔓②昏鸦黄昏时的乌鸦。昏,傍晚。③人家:农家。④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⑤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⑥瘦马:骨瘦如柴的马。⑦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⑧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1、?飞鸿影下?的意思是 2、结合注释说说画横线句的意思。 3、这两首元曲都是描写秋天景色的但全曲中并无一个?秋?字而是用不同的景物来表现:《天净沙·秋》中描写的景物有 ;《天净沙·秋思》中描写的景物有 。 4、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下列对这两首元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净沙·秋》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 B.《天净沙·秋思》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选用?枯藤??老树?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C.这两首元曲都运用景物描写,写出了秋天的萧瑟。作者运用?孤村??落日??残霞??枯藤??老树??昏鸦?这些景物表现了寂寞、无助的内心世界 三、阅读芳草园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这首诗把乡愁分别比作、、、。 2、这首诗中表示时光变迁的词语分别是、、、。 3、诗中?一湾浅浅的海峡?是指。 4、由诗意可知,作者现在身居() A.台湾 B.香港 C.大陆 5、在最能表达这首诗情感的句子后面打?√?。 A.这首诗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思念母亲、思念家乡之情。() B.这首诗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伴随他一生,难以排遣的乡愁。() C.这首诗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说乡愁,表达思念祖国,渴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心情。()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翻译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翻译 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注释】 ⑴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⑵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尽:指花凋谢了。 ⑶山寺:指大林寺。始:才;刚刚。 ⑷长恨:常常惋惜。春归:春天回去了。觅:寻找。 ⑸不知:岂料,想不到。转:反。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白居易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年四十六。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情况,白居易集有《游大林寺序》可参考:“余

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时、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恩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即《大林寺桃花》)。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自然地融入了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大林寺桃花》研讨课教案_4

诗词中觅春天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三年级的孩子们通过学习古诗,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即对落实新课标有重大意义,又可以提高孩子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让文化的根在小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而后向阳生长。【设计思路】 和强烈的感情。本节课,教师首先提前两周布置学生作好准备工作:到大自然观察春天,感受春天;要求学生利用书报、电脑等各种媒体搜集、整理有关咏春古诗词资料。课上,采取全员参与,分组竞赛,再配以多媒体展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教学目标】 1、学习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通过朗诵赏析,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春天给我们带来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2、积累关于春天的古诗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3、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多种形式展示汇报本组搜集的春天古诗,让“春之花”在诗词盛会中绽放。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通过朗诵赏析,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春天给我们带来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难点: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多种形式展示汇报本组搜集的春天古诗,让“春之花”在诗词盛会中绽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一组“繁华落尽”的照片。(请你猜猜老师见到此情此景时的心情) 让学生感受春末夏初“芳菲尽”的淡淡忧伤,体会诗人白居易阅尽人间芳菲之后的那种落寞。 (此时我们也正是春末夏初之际,许多鲜艳的花朵已经落败,我们跟白居易当时的心情十分相似,这位唐代大诗人觉得知音难觅,相见恨晚,特意邀请大家去大

《题大林寺桃花》读后感

由《题大林寺桃花》想到 ——将科学知识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浅析《题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暮春时节在大林诗看到喜悦心情。在苏教版第11册《学与问》一文中引用,学生在课堂上好奇地问,为什么“人间四月芳菲尽”后,大林寺的桃花才“始盛开”呢?这个问题涉及到自然科学,我解释说:自然界中的各种植物的花期受温度控制,由于大林寺地处高山,气温比平地低海拔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0.6℃。到了农历四月,山上的温度刚巧达到桃花开放的温度。这是一件在教学过程发生的十分普通的事情,在引发了我的思考,科学知识可以参透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去,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在如今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做为新世纪的老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更多正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如何将科学知识融入小学语文科学之中呢?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的。 一、增强语文课程内资源开发和利用意识。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优化。一是让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化一步,专业水平提升档次;二是横向的知识扩展,即不断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体系中与本学科相互联系的内容,使自己的知识面更加广阔些。过去,我们只是把教材或少量的教辅挂图等直观材料理解为唯一的语文课程资源,只注重对教材的研究和开发,而忽略了课程资源的多样性。例如:要把《题大林寺桃花》中桃花开花较迟的原因解释清楚,

就必须运用植物科学知识和把握科学知识。通过本诗的学习,让学生既感受到诗人欣喜心情,又能让学生明白道理,加深对诗文的理解。再比如《海洋——二十一世纪的希望》一文中,出现了大量的化学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在二十一世纪只有去珍惜海洋,才能解决诸如能源危机、人口急剧发展、食品匮乏等社会问题。 二、加强语文教师与科学教师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现在大家都认识到教师分工合作,资源共享的优越性,于是出现了集体备课,但通常的集体备课是仅限于本学科内的“集体”,往往忽略了各学科之间的知识整合和分工合作。语文学科课程内容丰富多彩,语文的外延往往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课不仅仅拘泥于语文知识,时常会牵涉到科学知识,而语文老师毕竟又不可能是一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万能贴”,所以语文老师有必要在上课前尝试与科学老师进行分工合作,资料共享。《詹天佑》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描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我国的第一条铁路——京张路的故事,充分表现了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为了体现了詹天佑的设计“人”字形路线等三件事。在讲解詹天佑设计“人”字形路线前,我考虑到内容科学性极强,不适应让学生机械死板的理解,为了避免课堂上的枯燥性和单调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地请假了科学老师,与他一同讨论备课。在课堂上我借助弹簧秤,山路陡坡模型、火车模型等进行了科学演示,直观地让学生明白“人”字形路线设计的精妙。再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练习五中关于“风”的专题,为了形象地向学生展示风是由空气对流形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及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2)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与日积月累 (注释、译文) 第1课古诗三首(第2-3页)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注释: 迟日:春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变湿软。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 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春江晚景》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毒性。 上:指逆江而上。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 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地名,今浙江衢州一带。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又。 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译文: 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 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日积月累(第14页)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

咏物诗——《大林寺桃花》

咏物诗——《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桃花》原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祖上迁居下邽(今陕西)。 唐太宗大历七年(772年)诞生于河南新郑县一个小官僚家庭。 十二、三岁,避乱越中(今浙江)。 由于是在政治混乱、民不聊生的岁月中长大,对普通老百姓的疾苦有所了解。 白居易十五、六岁初到长安应试,当他拿着诗文谒见著作郎顾况时,顾况用他的名字和他开玩笑:长安米价正贵,‘居’也不‘易’!”及至看了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后,大加赞赏:能做这样的好诗,‘居’亦‘易’矣。 ”29岁时,参加进士考试,以第四名及第。 后授官盩厔县尉、翰林学士、左拾遗等,因直言敢谏,元和10年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司马,在九江居留3年多的时间内,经常往游庐山,吟咏很多,并在北香炉峰下,修筑草堂。 后出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及刑部尚书。 晚期,他随遇而安,息事宁人,极言直谏的拾遗风采消失在乐天知命”的状态中,他的诗反映人民疾苦,语言平易通俗,明白如话,极受推崇,是我国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唐武宗会昌6年(846年)卒,年75岁。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香山宋》等。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他曾建造一条有名的堤,名叫白堤。 《大林寺桃花》简介这首七绝是一首纪游诗,817年(元和十二年)作者于初夏作于江州。 诗意是说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

三年级语文下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

三年级语文下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 (一)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 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注释 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赏析

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创作背景 这组五言绝句是诗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于公元764年(广德二年)暮春,当时杜甫在成都的草堂。 (二)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注释 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

“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晓景》,现已无从考证。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创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三)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大林寺桃花古诗

大林寺桃花古诗 年夜林寺桃花今诗 《年夜林寺桃花》 唐·皂居难 世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初衰谢。 少恨秋回无寻处, 没有知转进其中去。 正文: 一、年夜林寺:正在江西庐山左近。 二、世间:指庐山高的仄天乡村。 三、芳菲:衰谢的花,亦否泛指花,花卉素衰的阴春光色。 四、尽:指花凋零了。 五、山寺:指年夜林寺,正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和尚昙诜所修,为

尔国释教胜天之一。 六、少恨:每每恼恨。 七、秋回:春季归去了。 八、寻:寻觅。 九、没有知:岂料、念没有到。 十、转:反。 十一、其中:那深山的寺庙面。 十二、初:开端。 译文: 四月,仄天上邪是秋回芳菲落尽的时分, 但平地今寺之外的桃花竟刚刚开端衰搁。 尔每每为春季的逝来,为其无处寻找而伤感, 此时重逢春光后,怒没视中,猛然醉悟到:本去春季是转到那面去了。 赏析: 那尾诗把春景刻画失熟动详细,地实心爱,活龙活现。坐意新鲜,构思乖

巧,意境高深,富于情味,封人反思,引人青睐,是唐人续句外又一珍品。齐诗欠欠四句,从内容到言语皆彷佛出有甚么深奥、偶警之处,只不外是把“山下天深,时节续早”、“取仄天聚落差别”的景物节候,作了一番纪述战刻画。但细读之,便会领现那尾仄浓做作的小诗,却写自得境高深,富于情味。 那尾诗外,既用桃花取代笼统的春景,把春景写失详细否感,形象斑斓;并且借把春景拟人化,把春景写失好像实是有手似的,能够转去避来。没有,岂只是有手罢了?您看它几乎借具备玩皮引人的性格呢!正在那尾欠诗外,做作界的春景被刻画失是云云的熟动详细,地实心爱,活龙活现,若是出有对秋的有限留恋、酷爱,出有诗人的一片童口,是写没有没去的。那尾小诗的佳处,在坐意新鲜,构思乖巧,而戏语俗趣,又复封人神思,引人青睐,否谓唐人续句小诗外的又一珍品。 那尾诗前二句讲四月秋终正在山寺睹到桃花,后二句再抒发诗人正在山寺逢到春季的怒悦表情。走漏了诗人对安好、谐和、清爽的年夜做作的酷爱之情。 年夜林寺地点天,天势较下、天气凛冽,正常处所桃花正在初春两月谢搁,四月凋零,那面却到四月才衰谢。诗人说“秋回无寻处”、“转进其中去”,如许幽默!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这#者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翩然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主要的说明方法 是:。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二)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①首先是纬度。②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③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④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⑤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⑥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1、第二段的中心句是第句。() A、第①句B、第③句C、第⑤句D、第⑥句 2、第二段第一句话是个省略句,请把它补充完整。 3、第二段可分两层,这两层的关系是()A、总分B、并列 C、解说D、补叙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及日积月累(原文、注释、译文)

溱潼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备课组整理 溱潼实验小学三年级下册 古诗文及日积月累(原文、注释、译文)汇总 1.古诗三首(p2-3) 绝句 [唐] 杜甫(fǔ )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 迟日:春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变湿软。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 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春江晚景》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毒性。 上:指逆江而上。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 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地名,今浙江衢州一带。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又。 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日积月累(p14)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注释: 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译文: 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春天的时候,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大林寺桃花》研讨课教案_2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2、借助课件的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3、初步掌握“四读古诗法”学习诗歌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采用“四读古诗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难点:借助课件的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三、教学流程: 1、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这里的桃花开得多漂亮呀!初夏时分,芳菲落尽。山下的桃花都已经凋谢了,可是这里的桃花才刚刚开放。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是的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所以季节的出现也比较晚。山上山下的气候不同,景色自然也就不一样。古诗《大林寺桃花》就讲过这样的神奇景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在江西庐山香炉峰顶,是我国佛教胜地之一。因位于大林峰上,所以叫大林寺。 2、诗人简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诗人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3、学习古诗 三国时期的文学家董遇曾说过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意思是说:书读得多了,书中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今天我们就采用读诗的方法来学诗。 (1)一读读准字音 一读古诗,读准字音。在《大林寺桃花》这首诗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两个生字的读音,我们一起来读读。(菲恨)解决了生字,我们就能准确地读好古诗了。 (2)二读读好节奏 二读古诗读好节奏。看,孩子们,老师已经在诗中标好了停顿符号。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声断气不断。 先跟着老师读一读。 哪个小朋友愿意试一试。真好 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真棒。读好节奏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古诗了。 (3)三读读出感情 三读古诗读出感情 咱们先看诗的一二句。女生来读一读,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是学习诗歌的好方法,同学们想想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