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据库归档模式管理

数据库归档模式管理

数据库归档模式管理
数据库归档模式管理

10、数据库归档模式管理

实验目的:掌握数据库归档模式转换和设置

实验内容:将数据库由非归档模式转化为归档模式,备份数据库,设置归档模式下的参数

实验环境:

实验步骤:

1、以sys登录数据库,并查看数据库的模式

SQL>conn sys/orcl@orcl as sysdba

SQL>shutdown immediate;

SQL>startup mount;

SQL>archive log list;

2、将数据库改为归档模式,并查看归档文件状态

SQL>alter database archivelog;

#设置为非归档模式的命令:alter database noarchivelog;

SQL>alter database open;

--Oracle自动启动归档后台进程。

SQL>show parameter log_archive_dest_;

注:设置为归档模式后,如果重启Oracle会出现如下错误信息:

这个信息是因为oracle10g会自动启动归档后台进程,不需要归档后台进程参数log_archive_start自启动参数设置了,这时候会出现上述提示该参数作废,不再使用的信息。

3、将数据库重新进行备份,由于更改了归档模式,所以在非归档模式下的备份已经不能使

用了。

//查询数据文件、重做日志文件、控制文件、参数文件、口令文件的位置

//查看数据文件

SQL>desc dba_data_files

SQL>select file_name from dba_data_files;

//查看重做日志文件

SQL>desc v$logfile

SQL>select group#,member from v$logfile;

//查询控制文件

SQL>desc v$controlfile;

SQL>select name from v$controlfile;

//查询参数文件位置

SQL>show parameter pfile;

//口令文件位置

%ORACLE_HOME%\database\pwdorcl.ora

//创建备份用文件夹,对应于现有的Oracle系统路径

例如:SQL>host md f:\oradata\orcl

//由于数据库是归档模式,因此可以联机备份,不再脱机备份

//将上面的文件复制到相应的文件夹中

SQL>host copy c:\oracle\product\10.2.0\oradata\orcl\*.* f:\oradata\orcl

4、归档进程设置

Oracle系统默认的归档进程最大值是2个,下面可以查询如下参数来证实一下:

SQL>show parameter log_archive_max_processes;

在较大型或者繁忙的归档模式下的Oracle数据库中,这样只有两个归档后台进程的设置,往往会因为ARCn(归档后台进程)进程跟不上LGWR,造成数据库性能下降。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参数来改变这种状况:

SQL>alter system log_archive_max_processes=5 scope=spfile;

重启Oracle数据库,使参数生效。

5、设置归档文件数量、路径

归档日志文件中存储了数据库恢复所需的所有信息,如果归档日志文件损坏了,数据库的全部恢复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对归档日志文件也要采取保护措施以防止由于磁盘或文件的损毁而造成的数据丢失。我们这里采取的措施就是文件冗余,也就是把归档日志同时写到多个不同位置的归档文件中。

//查看归档文件数量、路径、状态

SQL>show parameter log_archive_dest_

看到了什么?还没有归档文件可用

下面来设置至少5,最多10个不同的归档日志文件路径:log_archive_dest_1~log_archive_dest10

SQL>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dest_1=”location=f:\offlinelog\mandatory”;

SQL>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dest_2=”location=f:\offlinelog\optio nal”;

SQL>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dest_10=”location=f:\offlinelog\optional”

--其中location是表示归档日志文件将放在指定的本地磁盘上。

--设置完后查看一下归档日志文件物理路径

SQL>show parameter log_archive_dest_;

//结果显示已经成功设置了归档日志文件路径

6、查看归档日志文件生成情况

SQL>host dir c:\offlinelog

结果没有文件。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是由于时间短,产生的重做日志很少,还没有填满重做日志文件,没有发生重做日志的切换,当然也就不能产生归档日志文件了。我们这里可以通过命令强制进行重做日志切换,从而产生日志归档而产生归档日志文件:

SQL>alter system switch logfile;

这是在查看归档日志文件夹,里面就有完全相同的文件了。

7、设置归档文件状态

在设置归档日志文件路径时有两个选项mandatory和optional,其中mandatory是强制写成功后才能重用,而optional不是强制的,这样往往是可以使用的归档文件只有1个,比较危险和脆弱。

因此Oracle引入了一个参数log_archive_min_succeed_dest,通过这个参数可以保证成功的归档日志文件数量(最低要求),这样一来即使没有设置足够的强制参数(mandatory),系统也会保证最低的要求。

//查询log_archive_min_succeed_dest

SQL>show parameter log_archive_min_succeed_dest;

//设置log_archive_min_suceed_dest

SQL>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min_succeed_dest=2;

//设置完后,查询当前值,这是系统保证强制写成功的归档文件最少2个

SQL>show parameter log_archive_min_succeed_dest;

8、设置了mandatory后,如果没有写成功或者所在的磁盘坏了,会造成Oracle挂起的

错误,出现上面的故障的时候,怎样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可以针对某一个归档日志文件路径状态参数log_archive_dest_state_n改为defer就可以了

SQL>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dest_state_1 = defer;

这样系统就会忽略掉它而去写其他的归档日志文件

//查询状态

SQL>desc v$archive_dest;

SQL>select destination,binding,target,status from v$archive_dest;

注:为防止出现因mandatory参数设置造成的数据库挂起错误,我们可以不设置mandatory 这个参数,直接由log_archive_min_succeed_dest参数来保证就可以了。

9、手工强制归档的方法

SQL>alter system switch logfile;

//强制当前重做日志归档

SQL>alter system archive log current;

10、启动归档进程(Oracle10g之前)

//手工启动归档进程

SQL>alter system archive log start;

至此归档模式设置实验完成

各个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

数据库管理系统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师教育)姓名:曹永荣 学号:12015241912 2017-3-27

Oracle数据库 ORACLE数据库系统是美国ORACLE公司(甲骨文)提供的以分布式数据库为核心的一组软件产品,是目前最流行的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或B/S体系结构的数据库之一。比如Silver Stream就是基于数据库的一种中间件。ORACLE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一个通用的数据库系统,它具有完整的数据管理功能;作为一个关系数据库,它是一个完备关系的产品;作为分布式数据库它实现了分布式处理功能。但它的所有知识,只要在一种机型上学习了ORACLE知识,便能在各种类型的机器上使用它。Oracle数据库最新版本为Oracle Database 12c。Oracle数据库12c引入了一个新的多承租方架构,使

用该架构可轻松部署和管理数据库云。此外,一些创新特性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使用率和灵活性,如Oracle Multitenant可快速整合多个数据库,而Automatic Data Optimization和Heat Map能以更高的密度压缩数据和对数据分层。这些独一无二的技术进步再加上在可用性、安全性和大数据支持方面的主要增强,使得Oracle数据库12c成为私有云和公有云部署的理想平台。 My SQL数据库 My SQL:是一种开放源代码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My SQL数据库系统使用最常用的数据库管理语言--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进行数据库管理。由于My SQL是开放源代码的,因此任何人都可以在General Public License的许可下下载并根据个性化的需要对其进行修改。My SQL因为其速度、可靠性和适应性而备受关注。大多数人都认为在不需要事务化处理的情况下,My SQL是管理内容最好的选择 SQL Server数据库 SQL Server是由Microsoft开发和推广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它最初是由Microsoft、Sybase和Ashton-Tate三家公司共同开发的,并于1988年推出了第一个OS/2版本。Microsoft SQL Server近年来不断更新版本,1996年,Microsoft 推出

空间数据库重点知识

矢量数据结构: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来表达点、线、面等地理实体。 矢量数据结构的主要特点:定位明显和属性隐含。 结构:Spaghetti(面条)结构和拓扑矢量数据结构。 只有像拓扑结构这样的数据结构才是“矢量”数据结构。 拓扑矢量数据结构的特点是:1、一个多边形和另一个多边形之间没有空间 坐标的重复,这样就消除了重复线;2、拓扑信息与空间坐标分别存储,有利于进行近邻、包含和相连等查询操作;3、拓扑表必须在一开始就创建,这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空间;4、一些简单的操作比如图形显示比较慢,因为图形显示需要的是空间坐标而非拓扑结构。 栅格数据模型是将连续的空间离散化,将地理区域的平面表象按一定分解力作行和列的规则划分,形成大小均匀紧密相邻的网格阵列。 空间数据引擎(SDE):是用来解决如何在关系数据库中存储空间的数据,实现真正的数据库方式管理空间数据,建立空间数据服务器的方法。 工作原理:SDE客户端发出请求,由SDE服务端处理这个请求,转换成DBMS 能处理的请求事物,由DBMS处理完相应的请求,SDE服务端再将处理的结果实时反馈给GIS的客户端。客户通过空间数据引擎将自己的数据交给大型关系型DBMS,由DBMS统一管理,同样,客户可以通过空间数据引擎从关系型DBMS 中获取其它类型的GIS数据,并转换成客户端可以使用的方式。 空间数据引擎的作用: (1)与空间数据库联合,为任何支持的用户提供空间数据服务。 (2)提供开放的数据访问,通过TCP/IP横跨任何同构或异构网格,支持分布式的GIS系统。 (3)SDE对外提供了空间几个对象模型,用户可以在此模型基础之上建立空间几何对象,并对这些几何对象进行操作。 (4)快速的数据提取和分析。 (5)SDE提供了连续DBMS数据库的接口,其他的一切涉及与DBMS数据库进行交互的操作都是在此基础之上完成的。 (6)与空间数据库联合可以管理海量空间信息。 (7)无缝的数据管理,实现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统一存储。 (8)并发访问。 空间数据是对空间事物的描述,实质上就是指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用来 描述空间实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其分布特征诸多方面的数据。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空间数据特征:时空特征、多维特征、多尺度性、海量数据特征。

校园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设计方案

校园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设计方案 遥感1503班第10组 (杨森泉张晨欣杨剑钢熊倩倩)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测绘学院 2017年5月

一.数据来源 二. 目的 三 .任务 四. 任务范围 五 .任务分配与计划六.小组任务分配七. E-R模型设计八.关系模式九.属性结构表十.编码方案

一.数据来源 原始数据为大二上学期期末实训数字测图成果(即DWG格式的校园地形图) 导入GIS 软件数据则为修改过的校园地形图 二.目的 把现实世界中有一定范围内存在着的应用数据抽象成一个数据库的具体结构的过程。空间数据库设计要满足用户需求,具有良好的数据库性能,准确模拟现实世界,能够被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接受。

三.任务 任务包括三个方面: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 具体为: ①静态特征设计——结构特性,包括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 ②动态特性设计——数据库的行为特性,设计查询、静态事务处理等应用程序; ③物理设计,设计数据库的存储模式和存储方式。 主要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 原则:①尽量减少空间数据存储冗余;②提供稳定的空间数据结构,在用户的需要改变时,数据结构能够做出相应的变化;③满足用户对空间数据及时访问的需求,高校提供用户所需的空间数据查询结果;④在空间元素间为耻复杂的联系,反应空间数据的复杂性;⑤支持多种决策需要,具有较强的应用适应性。 四、任务范围 空间数据库实现的步骤、建库的前期准备工作内容、建库流程 步骤:①建立实际的空间数据库结构;②装入试验性数据测试应用程序;③装入实际空间数据,建立实际运行的空间数据库。 前期准备工作内容:①数据源的选择;②数据采集存储原则;③建库的数据准备;④数据库入库的组织管理。 建库流程:①首先必须确定数字化的方法及工具;②准备数字化原图,并掌握该图的投影、比例尺、网格等空间信息;③按照分层要求进行

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

第1章数据库的概念 [习题1] 名词解释: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答案: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的集合。DBMS -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是处理数据库访问的软件。 .提供数据库的用户接口。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 DBS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带有数据库的整个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员。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指数据库应用系统,系统构成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习题2] 数据库系统阶段有和特点? 答案: 特点: §有了数据库管理系统。 §面向全组织,面向现实世界。 §独立性较强。 §由DBMS统一存取,维护数据语义及结构 [习题3] 结构数据模型三要素是什么,各什么含义? 答案: 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组成。 §数据结构----反映数据的静态特性 §数据操作----反映数据的动态特性 §数据的完整性约束 ---反映数据的约束条件 [习题4]试述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与两级映象 答案: 外模式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它既不涉及数据的物理存储细节和硬件环境,也与具体的应用程序,与所使用的应用开发工具及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如C、Cobol、Fortran)无关。 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Storage Schema),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它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例如,记录的存储方式是顺序存储、按照B树结构存储、还是按Hash方法存储;索引按照什么方式组织;数据是否压缩存储,是否加密;数据的存储记录结构有何规定等。 所形成的两级映象 §外模式/模式映象: v定义某一个外模式和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映象定义通常包含在各外模式中。当模式改变时,修改此映象,使外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可以保持不变,称为逻辑独立性。

空间数据库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一、数据管理的发展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 2、文件系统阶段 3、数据库管理阶段 注意了解各阶段的背景和特点 二、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1、面向全组织的复杂的数据结构 2、数据的冗余度小,易扩充 3、具有较高的数据和程序的独立性:数据独立性 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三、数据结构模型三要素 1、数据结构 2、数据操作 3、数据的约束性条件 四、数据模型反映实体间的关系 1、一对一的联系(1:1) 2、一对多的联系(1:N) 3、多对多的联系(M:N) 五、数据模型: 是数据库系统中用于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构架。 数据库结构的基础就是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描述数据(数据结构)、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语义即数据操作,以及一致性(完整性)约束的概念工具的集合。 概念数据模型: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ER模型 结构数据模型:从计算机实现的观点来对数据建模。层次、网状模型、关系 六、数据模型的类型和特点 1、层次模型: 优点: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缺点:支持的联系种类太少,只支持二元一对多联系 数据操纵不方便,子结点的存取只能通过父结点来进行 2、网状模型: 优点:能够更为直接的描述世界,结点之间可以有很多联系 具有良好的性能,存取效率高 缺点:结构比较复杂 网状模型的DDL、DML复杂,并且嵌入某一种高级语言,不易掌握,不易使用

3、关系模型: 特点:关系模型的概念单一;(定义、运算) 关系必须是规范化关系; 在关系模型中,用户对数据的检索操作不过是从原来的表中得到一张新的表。 优点:简单,表的概念直观,用户易理解。 非过程化的数据请求,数据请求可以不指明路径。 数据独立性,用户只需提出“做什么”,无须说明“怎么做”。 坚实的理论基础。 缺点:由于存储路径对用户透明,存储效率往往不如非关系数据模型 4、面向对象模型 5、对象关系模型 七、三个模式和二级映像 1、外模式(Sub-Schema):用户的数据视图。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模式的子集。 2、模式(Schema):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描述。 3、内模式(Storage Schema):又称存储模式。数据的物理结构及存储方式。 4、外模式/模式映象:定义某一个外模式和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映象定义通常包含在各外模式中。当模式改变时,修改此映象,使外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可以保持不变,称为逻辑独立性。 5、模式/内模式映象:定义数据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存储结构改变时,修改此映象,使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可以保持不变,称为物理独立性。 八、数据视图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隐藏关于数据存储和维护的某些细节,而为用户提供数据在不同层次上的抽象视图,即不同的使用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数据库中的数据所得到的结果—数据抽象。 九、规范化 1、几个概念 候选码(候选关键字):如果一个属性(组)能惟一标识元组,且又不含有其余的属性,那么这个属性(组)称为关系的一个候选码(候选关键字)。 码(主码、主键、主关键字):从候选码中选择一个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候选码作为码 主属性:任何一个候选码中的属性(字段) 非主属性:除了候选码中的属性 外码:关系模式R中属性或属性组X并非R的码,但X是另一个关系模式的码,则称X是R的外部码,简称外码。 2、函数依赖 (1)设R(U)是一个属性集U上的关系模式,X和Y是U的子集。若对于R(U)的任意一个可能的关系r,r中不可能存在两个元组在X上的属性值相等,而在Y上的属性值不等,则称“X函数确定Y”或“Y函数依赖于X”,记作X→Y。X称为这个函数依赖的决定属性集(Determinant)。Y=f(x)

学生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一:学生档案管理系统 一、系统需求分析: 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的用户是有负责学籍管理的教师(下称为管理员)、任课老师、和学生,系统包括院系管理、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学生照片管理、学生奖惩管理、休学及调转管理、选课信息管理等主要功能,具体功能如下:(1)院系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此功能为学生档案的分类管理提供依据。 (2)学生基本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 (3)学生教育经历的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 (4)学生奖励和处罚信息管理。 (5)学生学籍变动信息管理,包括休学,转专业,休学,留级和调转管理。 (6)学生政治信息的变动,包括变动的各个阶段。 (7)学生每学期成绩信息,包括补考、及重修。 (8)用户信息的注册,包括用户名和密码。 (9)选课信息管理,包括选修学期、教员信息。 1

(一)理解需求 1.学生档案管理系统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用户信息管理系统 该系统涉及用户的基本信息包括、用户名、密码、用户权限分类,例如:用户管理员具有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雪上档案管理系统的四项子功能,而用户任课教师和学生只能查询该系统, 学生基本信息管理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又分为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和学生在校信息管理两个子系统。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和学生在校信息管理是学生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录入完整、有效的新生信息是学生课程信息管理、学生成绩管理、学生奖惩信息管理的基础。 课程信息管理系统 在此系统中,包括学生各个年级和学期所选的课程信息,这是学生成绩管理的基础,只有有了课程才能在期末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管理;这里包括了对学生课程的录入、查询、修改、删除等功能。 成绩管理系统 2

图书馆管理系统数据库分析与设计

图书馆管理系统数据库分析与设计 一、需求分析 用户的需求具体体现在各种信息的提供,保存,更新和查询,这就要求数据库结构能够充分满足各种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在调查有关图书馆管理信息需求的基础上,我们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需求: 1 图书馆读者需求 2 图书馆管理人员需求 3 数据的可靠性和数据的输入,查询的方便快捷性 对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后,我们将系统分为几个模块:借阅管理模块,读者信息管理模块,图书信息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其主要功能如下: 1 借阅管理模块主要功能如下: ⑴为读者办理,修改,注销借书证,输入读者借书证基本信息等,定制读者的借阅权限 ⑵通过借书证查询图书信息,借出图书信息,借阅图书 ? 借出的图书不能在当天归还。 ? 每次借阅后读者最多可以续借一册图书一次。 ⑶读者还书程序及管理人员的处理程序: ? 对于超期的图书,图书管理系统将自动向读者电子邮箱中发一封电子邮件催还图 书。 ? 在本馆所借的文献资料,均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按时归还。逾期不还者,将分别按 以下规定处理: 中文图书借阅:每册每天罚款0.2元。 新书借阅和外文图书借阅:每册每天罚款0.5元。 ? 在超期图书归还并缴清罚款之前,读者不可借阅图书;超期图书也不能续借。 2读者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功能如下: ⑴读者基本信息的输入,如:编号,姓名、性别、类型(学生、教师等)、单位、电子信箱等 ⑵读者信息的修改,注销等功能 ⑶添加新的读者及其信息等 3图书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功能如下: ⑴制作书籍的各种信息管理,如:所属藏馆,新旧书,中外文分类,名称、作者、ISBN号、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字数、单价、内容简介、所属分类号等 ⑵书籍信息的修改,新图书的入库管理和废弃图书信息的注销等 4系统管理模块主要功能如下: ⑴用户登陆 ⑵修改密码 ⑶添加,注销用户 二、E-R图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先得出局部E-R图,然后得出整体E-R图: 1 借书系统E-R图

网络数据管理

网格数据管理 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网格的定义及其应用,然后简要介绍了了异构数据访问的必然性和方式,接着分析了数据源的定义和数据源的名称,最后探讨了网格环境下的数据库系统。 关键词:网格异构数据库访问数据源网格环境下数据库系统 Grid data management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 of grid and its application, and then briefly introduces the heterogeneous data access necessity and mode, and then analyzes the data source definition and data source name, finally discusses the database system in the grid environment. Key words:Grid Heterogeneous database access Data source Database system in environment of grid 0引言 随着数据密集型的应用逐渐取代计算密集型的应用成为生产和研究中的焦点问题,数据网格技术逐渐引起各方的重视。 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地质信息方面获得了大量的专业数据,但是目前大批的数据只能在实验室中束之高阁,如何利用这些地学信息资源,为广大的用户提供公益性质的服务和商业服务,成为当务之急。针对地质调查的当前情况,国家“八六三”计划大力支持建立资源环境应用网格,以国家地质调查工作的实际需求为目标,建立领域应用网格系统平台、完成资源评价软件的开发、实现分布式地质资源数据的共享,从而提高地质调查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1、网格 网格是一种新兴的技术,正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当中。目前学术界和商业界围绕网格开展的研究有很多,其研究的内容和名称也不尽相同因而网格尚未有精确的定义和内容定位。 随着网格计算[1]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发现网格体系结构的重要。网格体系结构是关于如何建造网格的技术,包括对网格基本组成部分和各部分功能的定义和描述,网格各部分相互关系与集成方法的规定,网格有效运行机制的刻画。显然,网格体系结构是网格的骨架和灵魂,是网格最核心的技术,只有建立合理的网格体系结构,才能够设计和建造好网格,才能够使网格有效地发挥作用。 OGSA最突出的思想就是以“服务”为中心。在OGSA框架中,将一切都抽象为服务,包括计算机、程序、数据、仪器设备等。这种观念,有利于通过统一的标准接口来管理和使用网格。Web Service提供了一种基于服务的框架结构,但是,Web Service 面对的一般都是永久服务,而在网格应用环境中,大量的是临时性的短暂服务,比如一个计算任务的执行等。考虑到网格环境的具体特点,OGSA 在原来Web Service 服务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网格服务(Grid Service)”的概念,用于解决服务发现、动态服务创建、服务生命周期管理等与临时服务有关的问题。 网格另外一个显著的运用可能就是虚拟组织(Virtual Organisations)[2]。这种虚拟组织往往是针对与某一个特定的项目,或者是某一类特定研究人员。在这里面可以实现计算

数据库_档案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题目:档案管理系统 学生:阳渊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081103 学号:08110327 指导教师:小林王红玲 2009年12月13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题目、时间、地点 (3) 二、系统分析 (3) 三、课程设计目的 (4) 四、课程设计要求 (4) 五、实现思路 (5) 六、实验过程 (13) 七、课程设计总结 (15) 八、心得体会 (18)

(一)课程设计题目、时间、地点: 档案管理系统 2009-12-13 软件楼506 (二)系统分析: 四十年代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科学发展迅速,应用领域不断扩展由于计算机的普及与广泛应用,现代社会正朝着高度信息化,自动化方向发展。随着计算机硬件的不断成熟,成本不断降低,特别是个人台式计算机,已经是各行各业必不可少有办公设备,而且近几年个人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逐步走后门向我国普通家庭,成为“家用电器”中的一员。计算机的普及与广泛应用,除硬件方面的因素外,还有微机所使用的各种软件的开发,推广和应用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升温,由其是“因特网”的发展和广泛运用,网民人数在飞速增长,除了获取信息外,网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档案是科学知识的宝库、是文化的积累和沉淀,是统计分析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决策的权威.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档案系统的通用性,灵活性、可扩展性 .成为最关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动态档案结构的概念,系统没有固定的档案数据库文件、数据库结构和数据库类型,在运行过程中根据使用单位的需求动态生成档案结构,实现了在一个数据库字段存取任何类型电子文件,并自动从数据库提取、识别和运行电子文件的方法,实现了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的通用性,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应用价值。关键词档案管理;通用性;动态管理;电子档案建立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一个现代化的集档案数据采集,加工、存储、检索、输出和发布于一体的档案数据处理中心,是实现各单位档案信息管理标准化和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是提高档案管理效率、提高档案服务水平的根本途径。“通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研发促进了档案管理部门以新的观念、新的制度、新的模式与手段开展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软件实现了档案信息管理电子化、网络化,增强档案管理的科学性,规性和易操作性,改变了传统繁琐的档案管理模式。该软件的通用性设计避免了各类型档案系统的重复投入开发,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档案管理系统”主要研究通用的档案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研究各单位各行业档案系统的普遍特征,研发适合各类型层次单位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通过通用性的研究,将该系统的可应用拓展到其他单位或者行业的档案信息系统建设,以期提高档案工作信息化水平.

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MYSQL实现(2)

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一、系统概述 1、系统简介图书管理是每个图书馆都需要进行的工作。一个设计良好的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能够给图书管理带来很大的便利。 2、需求分析 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定义为: 1.学生可以直接通过借阅终端来查阅书籍信息,同时也可以查阅自己的借阅信息。 2.当学生需要借阅书籍时,通过账号密码登陆借阅系统,借阅系统处理学生的借阅,同时修改图书馆保存的图书信息,修改被借阅的书籍是否还有剩余,同时更新学生个人的借阅信息。 3.学生借阅图书之前需要将自己的个人信息注册,登陆时对照学生信息。 4.学生直接归还图书,根据图书编码修改借阅信息 5.管理员登陆管理系统后,可以修改图书信息,增加或者删除图书信息 6.管理员可以注销学生信息。 通过需求定义,画出图书管理系统的数据流图:

数据流图 二、系统功能设计 画出系统功能模块图并用文字对各功能模块进行详细介绍系统功能模块图: 三、数据库设计方案图表 1、系统E-R模型 总体E-R图: 精细化的局部E-R图: 学生借阅-归还E-R图: 管理员E-R图: 2、设计表 给出设计的表名、结构以及表上设计的完整性约束。student :

book: book_so比 borrow:存储学生的借书信息

return_table: 存储学生的归还信息 存储学生的罚单信息 man ager:

3、设计索引 给出在各表上建立的索引以及使用的语句。student : 1. 为stu_id 创建索引,升序排序sql:create index index_id on student(stu_id asc); 2. 为stu_name 创建索引,并且降序排序sql:alter table student add index index_name(stu_name, desc); 插入索引操作和结果如下所示: mysql> create index index_id on student(stu_id asc);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Records: 0 Duplicates: 0 Warnings: 0 mysql> alter table student add index index_name(stu_name desc);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Records: 0 Duplicates: 0 Warnings: 0 mysql> book: 1. 为book_id 创建索引,升序排列sql:create index index_bid on book(book_id); 2. 为book_record 创建索引,以便方便查询图书的登记日期信息,升序:sql:create index index_brecord on book(book_record); 插入索引的操作和结果如下所示: mysql> create index index_bid on book(book_id);

基于arcsde的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

基于ArcSDE的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 摘要: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传统的以文件形式管理、存储地理空间数据的方式已不能满足现在应用的需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通过arcsde对空间数据进行管理,使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统一存储在面向对象的关系型数据库(sql server)中,实现统一、高效的管理。 关键词: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arcsde 围绕空间数据的管理,前后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空间数据管理模式:纯文件模式、文件结合关系型数据库的管理模式、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模式和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理模式。前两种方式都是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分离存储,这样往往会产生诸多问题:1.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连接太弱,综合查询效率不高,容易造成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脱节;2.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不能统一管理,实质上是两套管理系统,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管理的混乱,数据一致性较难维护;3.由于空间数据不能统一在标准数据库里存放,造成空间数据不能在网上共享。而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还不够成熟,并且价格昂贵,目前在gis领域还不够通用。所以在较长时间内,还不能完全脱离现有关系型数据库来建设gis空间数据库。arcsde是esri公司提供的一个基于关系型数据库基础上的地理数据库服务器。同一些数据库厂商推出的在原有数据库模型上进行空间数据模型扩展的产品(如oracle spatial)不同,esri的arcsde 的定位则是空间数据的管理及应用,而非简单的数据库空间化。

1.系统目标 建成一个多级比例尺(100万、25万、5万、1万)矢量、栅格以及航空影像、遥感影像(tm,spot)的c/s结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便于对空间数据有效的管理、分发和应用。 2.总体设计方案 系统总体技术方案设计在充分考虑实际应用环境及应用需求的 基础上,结合考虑国际国内发展的主流趋势和平台产品的功能与性能来完成。 2.1技术路线 空间数据库建设应放弃数据文件式的管理方式,采用大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管理空间数据,arcsde作为sql server 2008和arc/info或其他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接口, vb/vc/delphi/java/c#为前端应用开发工具。其中,空间数据通过arcsde存储在sql server 2008数据库。arcsde是基于c/s计算模型和关系数据管理模式的一个连续的空间数据模型,借助这一模型,可将空间数据加入到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中去[1]。arcsde 融于rdmbs后,提供了对空间、非空间数据进行高效率操作的数据接口。由于arcsde采用c/s体系结构,大量用户可同时针对同一数据进行操作。arcsde提供了应用程序接口(api),开发人员可将空间数据检索和分析功能集成到应用工程中去,以完成前端的应用开发,最终提供数据的存储、查询和分发服务。如图1所示: 图1结构图

网络管理员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

[模拟] 网络管理员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 选择题 在关系数据库模型中,通常可以把(1) 称为属性,其值称为属性值,而把(2) 称为关系模式。常用的关系运算是关系代数和(3) 。在关系代数中,对一个关系投影操作以后,新关系的元组个数(4) 原来关系的元素个数。用(5) 形式表示实体类型和实体间联系是关系模型的主要特征。第1题: A.记录 B.基本表 C.模式 D.字段 参考答案:D 第2题: A.记录 B.记录类型 C.元组 D.元组集 参考答案:B 第3题: A.集合代数 B.逻辑演算 C.关系演算 D.集合演算 参考答案:C 第4题: A.小于 B.小于或等于 C.等于 D.大于

参考答案:B 第5题: A.指针 B.链表 C.关键字 D.表格 参考答案:C 在关系数据库模型中,通常可以把字段称为属性,其值称为属性值,记录称为元组,元组的集合称为关系或实例,记录类型称为关系模式。常用的关系运算是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关系代数是用对关系的运算来表达查询要求的方式,关系演算是用谓词来表达查询要求的方式。关系演算又可按谓词变元的基本对象是元组变量还是域变量,分为元组关系演算和域关系演算。关系代数、元组关系演算和域关系演算3种语言在表达能力上是完全等价的。在关系代数中,投影操作是从关系中择出若干属性列组成新的关系。对一个关系投影操作以后,不仅取消了原关系的某些列,而且还可能取消某些元组,因为取消了某些属性列后,就可能出现重复行。应取消这些完全相同的行。因此,新关系的元组个数应小于等于原来关系的元素个数。用关键字形式表示实体类型和实体间联系是关系模型的主要特征。 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的一种典型的数据库语言是(6) ,对数据库的操作可大致概括成为(7) 和(8) 两大类,对数据库重新组织的基本方法有复制、(9) 和(10) 。 第6题: A.Basic B.Prolog C.SQL D.C 参考答案:C 第7题: A.复制 B.检索 C.更新 D.插入 E.删除

浅谈档案数据库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_0

浅谈档案数据库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变化与发展,人们对于信息的不断完善与强化,使其应用于各个行业之中,档案数据库的建立正式对于信息化需求的完美体现,如何有效的加强档案数据库的建设,以便更好的在档案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了当今档案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档案信息的发展不仅仅要充分考虑档案信息的资源化,还要考虑到档案对于自身的管理,数据库的安全设立是保证档案管理正常运行的首要条件,也是基础条件。对此文章主要针对档案数据库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标签:档案数据库;档案分类;研究分析 档案数据库是以档案的本体管理为基础,兼顾数据库设计和应用发展的需要,将包括档案实体信息、管理信息、应用环境信息在内的各种类型数据按照特定数据模型进行组织的数据集合。在长期实践中,数据库以其独特的优点已经证明它是信息资源组织、管理、共享的最佳方法,在数据冗余度、管理效率、数据完整性控制等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事实上,档案数据库是各类档案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核心组件,是档案信息化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之一。 1 档案分类理论对档案数据库的建設起着导向作用 档案管理是针对于档案分类而言,进行的一种管理方式,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档案信息的管理规范化,流程分类的有序化。档案管理的形式多样且复杂多变,所以在进行管理过程中要尤其注意档案的分类,划分。将不同的档案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类,可以从大的方向向小的方向逐渐分类区分,再从小的方向进行细致的分类,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不仅仅能够将庞大的档案进行有效的划分和管理,还能够为日后的查询奠定基础。 传统意义上将档案进行分类的过程中主要是依据标准进行的,并没有一个清晰准确的概念和界定。也有一种方法是将档案按照时间,保存时间的长久进行有效的合理分类,这种分类方式可以有效的针对事件存储的时间对档案有一个整体的宏观把握。强调的是一种以现实为基准的生态分析,更加贴近于事实的本身。现实来讲,这种分类方式是一种归于全宗形式的原则分类,有助于了解档案的整体发展内容,这也是有别于数据库管理分类的一个重要特征,所以某种程度上将,传统的分类方式与现代的分类方式所说不同,但两者之间也是相互独立存在的,不能被取而代之。 2 数据库在档案管理中应用的现状与不足 随着各个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很难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此必须加强改革。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完善档案数据的管理。计算机作为未来发展建设的主流,在整个信息化时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档案信息化的出现更加说明了数据库建设在档案中的作用。原有的档案信息

档案数据库建设要求

档案数据库建设要求 1、数据库建设原则 1.1、标准性与规范性; 数据库建设所采用词汇、表格、数据等应标准、规范,遵照执行国家颁布的与档案管理有关的最新或现行的制度与标准以及即将推出的各类规范。 1.2、综合性与平台性; 数据库应该可以存储综合的档案数据,管理的对象应包括业务档案、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科技档案、声像档案(音频、视频、照片、光盘等档案)、设备档案、实物档案等多种档案对象,该数据库能完成档案的所有管理环节,可以兼容多种不同介质的档案,包括纸质档案、电子档案、音频、视频、图片、光盘、奖杯、奖牌、锦旗等。1.3、可行性与安全性; 应充分考虑在实现管理对象从“物质流”(纸质档案)向“电子流”(数字信息:电子档案)的转变过程中,确保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的安全、准确、完整;能够有效提高效率和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严格的工作事项业务,所设计的档案影像管理系统应在档案的处理、存储、管理、分类和安全分级和授权查询方面提供安全的、有效的、统一的、细致的权限管理机制和审核机制;提供完善的数据备份方案以及集中的系统监视与系统日志,使运行状态一目了然。系统留有完整的备份数据及日志记录,具备在任何情况下不使档案数据意外丢失。并可以根据用户实际要求,提供完善的图形、图像分级加密功能,可实现页面加密及权限设置,使权限机制更加完善。

1.4、先进性与开放性; 所建设数据库采用目前IT领域中稳定高效、应用广泛的计算机设备和网络设施,和先进成熟的图像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等作为集成环境,充分利用先进的、成熟的、有生命力的技术成果,建立一个高起点并有良好伸缩性数据库,能满足今后一个时期内的需要。具有开放性,无论是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协议、软件体系结构,还是传输介质、数据交换协议、通讯方式和接口等方面,充分利用开放的平台,均符合国际标准系统。可以和包括OA系统及其它业务系统等进行接口衔接。 1.5、实用性与经济性; 设计以用户需求为主导,以完整地实现预期功能为目标,系统设计同时遵循“保护用户投资、全面降低成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建设成本、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提高项目建设的性价比和效益。 1.6、可扩展性与灵活性; 系统架构在开放的安全应用支撑体系结构之上,软硬件配置具备可伸缩及动态平滑扩展能力,通过系统框架和相应服务单元的配置,适应业务量的变化,以获得良好的性能价格比。易于扩展,扩建新的业务功能,使得数据库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完全可以适应今后档案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档案管理对象的调整、增加。可根据用户的特殊需要随时增加新的功能,版本升级换代容易。 1.7、易维护性与易操作性; 较好的易维护性和较低的维护费用,而且操作简单、直观,便于学习掌握。有详细的操作手册和安装说明,操作人员只要阅读手册,就可掌握该数据库的基本使用方法。

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DOC)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题目: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学院工商学院 学科门类工科 专业软件工程 学号2012484156 姓名文鹏 指导教师王思乐 2014年12月7日

河北大学学年论文(课程设计)任务书 (指导教师用表) 指导教师签字:

河北大学学年论文(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学院:工商学院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大纲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应用和提高,计算机已经深入到当今每个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角落。而对于学校的图书馆仍采用管理员管理书籍基本信息、书籍借还信息的形式,不仅效率低,而且手续繁琐。为了满足其学生自行对图书馆书籍,借还书等进行高效的查询使用,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前提下,此图书管理系统软件力求提高其图书馆使用效率。 1.1 编写目的 本文档的编写是为了熟悉SQL Server数据库的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的创建、备份与恢复、函数与存储过程的应用、数据导入导出、作业的调度等)、表的设计(表的创建、修改、删除,字段的默认值、约束及关系等)、数据的查询处理(insert、update、delete、select语句的应用)等技术;完善图书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途径和应用方法。以求在最短的时间高效的开发图书管理系统。 预期读者是“软件工程”教师,及从事“图书管理系统”开发的相关人。 1.2 背景 待开发的数据库的名称: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LMS) 使用此数据库的软件系统的名称:图书管理系统。 随着图书馆图书种类、数量的不断扩大,图书检索速度慢、统计工作量大,难以满足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因此,建立一套图书馆管理软件,科学的对图书馆数据进行管理,方便图书的检索和读者借阅工作。 本项目的提出者及开发者是软件工程专业图书管理系统开发小组(高彦昭、甄朝霞、李茹枫、孙华芬、陆叶倩、秦薇),用户是学校图书馆。 图书管理系统软件LMS V1.0是一套功能比较完善的数据管理软件,具有数据操作方便高效迅速等优点。该软件采用功能强大的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进行开发,具有很好的可移植性,可在应用范围较广的DOS、WINDOWS系列等操作系统上使用。除此以外,LMS V1.0可通过访问权限控制以及数据备份功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功能

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功能 胡经国 本文作者的话 本文是根据有关文献和资料编写的《漫话云计算》系列文稿之一。以此作为云计算学习笔录,供云计算业外读者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参考。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指教和喜欢! 下面是正文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主要具有以下7种功能: 一、数据定义 DBMS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ata Definition Language,DDL),供用户定义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两级映像以及完整性约束和保密限制等约束。DDL主要用于建立、修改数据库的结构。DDL所描述的数据库结构仅仅给出了数据库的框架;数据库的框架信息被存放在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中。 链接: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 人们为数据库设计了一个严谨的体系结构;数据库领域公认的标准结构是三级模式结构,它包括外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它能有效地组织、管理数据,提高数据库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用户级对应外模式,概念级对应概念模式,物理级对应内模式。从而,使数据库对不同级别的用户形成不同的视图。所谓视图,是指观察、认识和理解数据的范围、角度和方法,是数据库在用户“眼中”的反映。很显然,不同级别(层次)的用户所看到的数据库是不相同的。 链接:数据库的两级映像 数据库管理系统在这三级模式结构之间提供了两级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正是这两级映像保证了数据库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链接: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指对数据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逻辑、外部实体等进行定义和描述,其目的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个元素做出详细的说明。数据字典是一种用户可以访问的记录数据库和应用程序源数据的目录。其中,主动数据字典,是指在对数据库或应用程序结构进行修改时,其内容可以由DBMS自动更新的数据字典。被动数据字典,是指在对数据库或应用

数据库档案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题目:档案管理系统 学生姓名:阳渊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081103 学号:08110327 指导教师:谢小林王红玲 2009年12月13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题目、时间、地点 (3) 二、系统分析 (3) 三、课程设计目的 (4) 四、课程设计要求 (4) 五、实现思路 (5) 六、实验过程 (13) 七、课程设计总结 (15) 八、心得体会 (18)

(一)课程设计题目、时间、地点: 档案管理系统 2009-12-13 软件楼506 (二)系统分析: 四十年代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科学发展迅速,应用领域不断扩展由于计算机的普及与广泛应用,现代社会正朝着高度信息化,自动化方向发展。随着计算机硬件的不断成熟,成本不断降低,特别是个人台式计算机,已经是各行各业必不可少有办公设备,而且近几年个人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逐步走后门向我国普通家庭,成为“家用电器”中的一员。计算机的普及与广泛应用,除硬件方面的因素外,还有微机所使用的各种软件的开发,推广和应用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升温,由其是“因特网”的发展和广泛运用,网民人数在飞速增长,除了获取信息外,网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档案是科学知识的宝库、是文化的积累和沉淀,是统计分析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决策的权威.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档案系统的通用性,灵活性、可扩展性.成为最关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动态档案结构的概念,系统没有固定的档案数据库文件、数据库结构和数据库类型,在运行过程中根据使用单位的需求动态生成档案结构,实现了在一个数据库字段内存取任何类型电子文件,并自动从数据库提取、识别和运行电子文件的方法,实现了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的通用性,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应用价值。关键词档案管理;通用性;动态管理;电子档案建立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一个现代化的集档案数据采集,加工、存储、检索、输出和发布于一体的档案数据处理中心,是实现各单位档案信息管理标准化和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是提高档案管理效率、提高档案服务水平的根本途径。“通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研发促 进了档案管理部门以新的观念、新的制度、新的模式与手段开展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软件实现了档案信息管理电子化、网络化,增强档案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易操作性,改变了传统繁琐的档案管理模式。该软件的通用性设计避免了各类型档案系统的重复投入开发,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档案管理系统”主要研究通用的档案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研究各单位各行业档案系统的普遍特征,研发适合各类型层次单位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通过通用性的研究,将该系统的可应用拓展到其他单位或者行业的档案信息系统建设,以期提高档案工作信息化水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