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谈高中物理作业的批改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谈高中物理作业的批改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谈高中物理作业的批改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谈高中物理作业的批改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因材施教的策略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因材施教的策略 摘要: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自始至终的任务,大到三年的 教学,小到每节课,甚至再小到一个概念的建立、一道题的解答,都牵扯到能力 培养问题。而每一环节中,又有具体的能力培养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 根据教材内容及大纲要求,明确每课时中能力培养目标,结合学生情况,认真备课,确定完成方案,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因人因材施教,完成培养方案。 关键词:初中英语;因材施教;策略 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对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创设不同层次的教 学环境,协调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把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置于不同层次 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使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互适应的教学策略。 高中学生物理学习的智能差异明显,根据学生物理学习的智能差异进行高中物理 因材施教实验将给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创造各不相同的物理学习环境,使学生在 各自的基础上物理成绩都能得到提高和进步,从而达到全面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水 平和质量的目的。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核心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实验和推 广的艰难使我们必须寻求知识、能力及考试成绩多赢的新教学模式,物理课堂教 学暨因材施教模式的提出和实验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一种尝试。 一、制定因材施教目标 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是从已知到未知,从低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从教学大纲的要求看要完成高中物理的学习是有一部分务必要掌握的知识和 内容的。我国欧阳钟仁教授提出的四阶段学习过程:①诱导阶段——主体化过程,包括教师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②探讨阶段——计划化过程,包括学生对 实验现象的观察,收集有关资料,进行思维和物理实验等。③整理阶段——理解 和系统化过程,包括学生整理、探讨的结果,解释某些物理实验现象,得出科学 结论等。④发展阶段——应用过程,包括对物理原理与理论的推论、引伸和创新等。从上述的四个学习阶段看,学生学习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第③和第④阶段上,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的差异则主要体现在第④阶段上,即推论、引伸和创新上。因此课堂教学目标可以分为面向全体同学的目标(基础目标),即完成学习过程中的①②③阶段和面向学习能力较强的部分同学的目标(发展目标),即完成上述的第④阶段学习过程。在制定目标时,对中上学生提出的目标,要注意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对其进行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思维、实验、观察、分析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中等学生提出的目标,要注意在 思想上使其树立奋斗目标以增强学习的动力,在学习上使其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在掌握双基的基础上拓展其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对中下学生提出的目标要注意重视心理因素,多给他们从回答问题中获 取成功快感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奋斗目标,恢复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其学习 物理的兴趣,使这部分学生利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基本上能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分析、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因材施教的 目标设置中要注意因势利导地使各层次学生的能力、素质都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均能得到发挥,使教师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其坚强的毅力和拼搏向上的精神,促使各层次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掌握因材施教的策略

高中物理单元整合教学方法的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913562644.html, 高中物理单元整合教学方法的探索 作者:颜冬生 来源:《课堂内外·教师版》2017年第10期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工作者们对于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这一问题进行过无数次的探讨。物理教学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针对于物理教学来说,运用单元整合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在物理课堂中建设高效课堂。对于高中物理单元整合教学方法的探讨应该回归到当代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只有通过对现状的详细分析,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住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单元整合教学方法;高中物理;阅读教学;有效性分析 物理在学校教育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无论是在考试占据的比重还是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知识,其作用都十分重要。因此学好物理,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完成的任务。但是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中物理教学的长远发展,因此改革高中物理教学也就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不可回避的问题。在相关的改进方法的深入探讨中,单元整合教学方法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对单元整合教学方法如何运用的分析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针对高中物理单元整合教学方法分析,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在此不能穷尽所有的构建方法,而是从纷繁复杂的理论中摘选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构建方法。 一、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分析 高中物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值得我们注意与深思。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其教学现状十分不乐观。其中主要问题体现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这三大方面。下面笔者就这三方面谈下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 1. 教学观念陈旧。教师的教学思路及观念陈旧落后,依然停留在“满堂灌”的教学思路上,如此陈旧的教育观,不仅不利于教学能力的提高,还不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错误的观念导致教师在实际授课中,采取放任、散漫的教学态度,学生们在课堂上没有积极性,十分不利于高中物理教学的展开。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精神来,再加上高中物理知识的抽象化,基本上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学不到太多的知识。 2. 教学内容没有及时更新。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没有做及时的更新,陈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我们知道,科技在日新月异,这就决定教育教学也应该是及时变化创新的,但教学内容的陈旧,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这样会导致很多高考中要求的知识点不能被学生掌握,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知识盲区。

浅谈高中物理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

浅谈高中物理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现有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检讨,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 崭新的支点。当然也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坚定 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关键词:物理教学教学方法课堂设计 一、系统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1.注重信息系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用信息加工理论解释学习活动,认 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动机、领会、获得、保持、回忆、概括、动作和反馈 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是分别以学习者在学习中所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为依据的,相应的八种心理过程为:期待、注意、编码、储存、检索、迁移、反应和强化。 从学习动机的确立到学习结果的反馈,就是从学习愿望的产生到愿望的满足,揭 示了人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既然如此,教师对教学过程的 设计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把教学活动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输系统,系统中 的每一阶段都是为学习者安排外部教学情境,以支持他们每一阶段的学习。 2.明确教学目标。整个教学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要有明确的教 学目标,并将它有效地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了明确的 目的,而“当一个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这种学习的目的就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 3.强调意义接受。学生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是有意义接受学习。学生学习是以 间接知识为主,学校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人类的知识财产。而接受法 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大量知识,避免走很多弯路。有意义接受,不仅可以 迅速地接受知识,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4.完善认知结构。根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理论,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 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在有意义学习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始终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必 须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整体及其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不断完善和优化学生 的认知结构。 5.注意随堂记忆。每一节课上都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记忆所学知识。这 样学生就可以在刚刚学习新知识的较短时间内对知识有个印象,有利于学生掌握 新学到的知识。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随堂记忆的运用。 6.允许免交作业。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教 材中的习题全都在课内完成,学生可以免交作业,可指导学生对课堂练习以“互查法”判阅。鼓励和建议学生选做课外习题,只要通过适当措施,学生会主动积极地做更多的习题,并且会做得更好。 7.重视单元过关。每单元教学结束后,可通过测验及时了解学生“掌握学习” 的情况,不使问题积压成堆。要变换讲解的方式,“对没有命中的目标,再射一箭”。 二、系统教学法的课堂设计 1.自学探究——知觉选择阶段。每上一节课,教师事先拟发自学提纲,提供 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接着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组织学生自学教材、观 看演示、动手做实验、展开讨论等;教师巡视指导,启发质疑,收集学生中的各 种问题。 2.重点讲解——理解领会阶段。针对学生自学探究的情况,教师进行重点讲

高二年级物理 Elastic force 弹力双语学案

Lesson objectives学习目标 2.弹力及产生条件 3.几种常见的弹力及方向Key terms 专业词汇 Deformation Elastic Deformation Plastic Deformation Spring String Elastic Elastic Force Elastic limit Tension Normal force Self study 自主学习 一、形变Deformation 1、Deformation: change in shape or volume.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或的改变叫形变。举例: 2、形变的分类 ①Elastic Deformation : ②Plastic Deformation : 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就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 3、微小形变 我们通常用眼看到一些物体发生形变,还有一些物体眼睛根本观察不到它的形变,但是这些物体都有形变。所以,一切物体受到外力都要发 生。 二、弹力Elastic Force 1、定义:In order to return to its original shape, an object with exerts a force on the object it . This force is called .发生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 2、弹力产生条件: ①.Objects are in direct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②. Object with elastic deformation.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些策略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些策略 高中物理学科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又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阶段。所以教师要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新形势下不断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点,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物理课堂的教学活动之中,从而不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标签:学习兴趣;巧做实验;联系生活 一、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是科学文明的原动力,大凡一个人只要有所成就往往都是从兴趣开始,因此,物理教学中我们必须改变没有波澜的课堂,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产生吸引力。 一个有趣的物理实验,必然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出兴趣。这种兴趣属于直接兴趣,它具有极不稳定的因素,一旦学生没有了好奇心,兴趣便会很快消失。因此,为了使这种兴趣得以稳定、持久,教师就须在引发学生产生直接兴趣的同时,必须及时启发,多方引导。在学生的注意力停留在感性材料上时,及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随着观察、实验的进程,逐步的深入分析、研究,促其思考,使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中获得满意答案,给学生满足感和成功的愉悦。学习中的满足感、成功感,便激发起学习的间接兴趣,从而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稳定下来,产生持久的兴趣。 二、巧做实验 物理学科是一门由实验课和理论课组成的基础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心。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巧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巧用多媒体技术,巧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自主学习,才能提高物理学科的整体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加倍重视实验教学,实验本身能训练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总结的能力,而正确得当的实验教学更能为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运用实验来展示有关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典型、更生动、更深刻、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共同特征的感性认识。例如,在“大气压强”一课的学习中,为了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实验中,课前教师可先将两半球内的空气抽出,再让两个力气较大的男生上台向两边拉,并让下面的学生当拉拉队。学生花了很大的力气也无法将它拔开。在趁大部分学生不注意时,教师把气阀打开,两名学生纷纷倒地,引得学生哄堂大笑。最后教师提问,为什么起初很难拉开,而后却轻易地拉开?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根源。这样引入新课,有活泼的形式,

高一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

[做一做]用图钉和细绳画椭圆 可以用一条细绳和两图钉来画椭圆.如图所示,把白纸钉在木板上,然后按上图钉.把细绳的两端系在图钉上,用一枝铅笔紧贴着细绳滑动,使绳始终保持张紧状态.铅笔在纸上画出的轨迹就是椭圆,图钉在纸上留下的痕迹叫做椭圆的焦点. [想一想]椭圆上某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与椭圆上另一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有什么关系? 2.开普勒第二定律 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板书)。 展示问题: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如果一颗行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动,它在离太阳最近的位置(近日点)和最远的位置(远日点),哪点的速度比较大? 教师:如图所示,行星沿着椭圆轨道运行,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如果时间间隔相等,即t 1t 2=t 3t 4,那么面积A=面积B .由此可见,行星在远日点a 的速率最小,在近日点b 的速率最大. 3.开普勒第三定律 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板书)。 若用a 代表轨道的半长轴,T 代表公转周期,开普勒第三定律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比值k 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恒量.只与太阳有关。 参考资料:给出太阳系九大行星平均轨道半长轴和周期的数值,供课后验证。 [课堂探究]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播放九大行星沿各自轨道运动的课件,使学生对多数行星的轨道与圆十分接近有一个感性认识. 教师:实际上,多数行星的轨道与圆十分接近,所以在中学阶段的研究中能够按圆处理.开普勒三定律适用于圆轨道时,应该怎样表述呢? 1、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十分接近圆,太阳处在圆心; 2、对某一行星来说,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或线速度大小)不变,即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3、所有行星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行星 27.3220.3844月球 10.0424同步卫星 601884495海王星 306862869天王星 107591426土星 4333778木星 3.36×1018 687228火星 3.31×1018365149地球 3.35×1018225108金星 3.36×101887.9757水星 K 值 公转周期(天)半长轴(x106km)k T a 23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新课程改革之后,老师抱怨较多的就是自己的课时太少。课时真的少吗?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其主旨是“高效能、低消耗,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可能性。”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切实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真正做到“高 效能,低消耗”,那我们的课时就足够了。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笔者经过几个月的教学实践,感受到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其实很多,有教师的素质和教学的 情况,有学生的素质和学习的情况,有学校的物质条件和校貌、班风等情况。但是作为新课 程的实施者的我们,仍然可以在很多方面做些努力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1.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的教学活动也是如此。只有深入的了解学生,了解教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做到“心中有数”,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首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这样有利于在教学中把握起点、找对切入点。在整个中学 阶段的物理学习中,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知识性、逻辑性、抽象性都比过去强的多。学 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学习基础、学习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普遍感觉物理难以学习。特别是高 一年级的新生,大多数都感觉由初中到高中物理学科的跨度比较大,不适应。高中物理和初 中物理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级跨度不小的“台阶”。因此对学生的基础应“心中有数”。 其次,教师对教学目标“心中有数”,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及其深刻分析,归纳总结出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像弹力产生的条件、摩擦力 的产生条件及方向判断、合力与分力等效性与虚拟性、矢量的合成与分解、物体受力分析及 其计算等等。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科学方法的训练,培育学生科学的志趣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做到有的 放矢。 再次,对教学内容要“心中有数”,就是要熟悉教材,熟悉授课内容。把握整个中学物理教材 的全部知识结构系统,特别是新教材的编排顺序,更要理解新、旧教材的优点和异同。 2.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学生从早到晚都坐在教师里学习,学习对学生而言无疑是枯燥的。如何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多 媒体手段,选择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具有时代气息的事例,以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且有利于学 生内心体验的表现手法向学生展示具有设疑激趣特征的问题情境。在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 基础上,教师要适时地提出问题,或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不然,长期的传统教学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要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不容易,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好的问题引入能够引导学生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提出富于探索性的问题。在设置问题情境时 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创设的情境要丰富、趣味、形象,尽量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 让学生感到问题的真实存在性,解决问题的必要性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意义,这样才能够激 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热情。第二,情境的创设要仅仅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要有一定的 目的性,也可以兼顾学生人文精神和价值观的熏陶。 例如,在“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节的教学中,以雅典奥运会中刘翔110m栏夺冠过程为背景,创设情境,同时播放刘翔在雅典奥运会110m栏中的决赛录像。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

中学物理双语教学

中学物理双语教学 摘要 本论文对中学物理双语教学中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中间过程其教学模式作了研究。要在中学物理这一学科中成功的开展双语教学模式,这其中牵涉到许多问题,如现在人们对双语教学的理解;开展物理双语教学课程的步骤;就目前我国的教学水平哪些系统能支持这一教学模式以及应当制定出怎样的评价指标等等。在中学物理中实行双语教学已不是新事物了,大量的事实已证明它具有可行性,且在某些地方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以上相关问题。 关键词:双语教学,模式,支持系统,评价指标 1.引言 中国已经加入WTO,且世界经济已逐步一体化,现在社会更需要较高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以双语教学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阅读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综合能力,已经成为现在社会所追求的热点。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与世界合作,因而在中学物理学科中开展双语教学这一模式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也是现代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当然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学物理双语教学也是具有可行性的。 2.对中学物理双语教学模式的理解 双语教学的概念在我国提出已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了,且对它的理解人们已有了一个初步的共识,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现在对其相关的分类。 根据其发展阶段可以将双语教学分为以下几种模式:[1] (1).教师完全使用英语授课力图用简单浅显的语言进行教学,诣在母语不是英语的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英语,同时也学习和掌握其他学科知识,这种教学模式称之为:英语沉浸模式。 (2).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母语教学,然后逐渐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有的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 (3).学生进入学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称之为: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 (4).同时使用母语和英语两种语言教学。通常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母语,学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策略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策略 摘要: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好物理定律、公式和理论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正确建立物理概念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质的飞跃,是物理教学的任务,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 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物理概念的抽象性及高中生认知结构中的一些缺陷,构成了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障碍。从历年的高考试卷分析及平时的测验情况看,在物理概念的教学中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1引导学生建立概念 物理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应根据认识论的规律,首先帮助学生形成表象认识,然后在诸多表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经过抽象和概括、分析、综合,通过类比的思维方式,建立物理概念。 比如,在讲电场、电势能这两个概念时,电场和重力场很相似,但是电场作用的效果必须在实验室才能看到,而重力场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我们身边重力场的现象都是可

以直接观察到的,所以,在学习电场前,先复习重力场,重力场是力的性质,用重力加速度来描述,重力场能的性质则用重力势能来描述。这样通过比较、对比,使学生从表象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再经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电场、电势能这种很抽象的概念,这样学生在学习概念时才不会感到空洞,也不会觉得物理概念太抽象,反而可以轻轻松松地掌握物理概念。 2透过概念表象,理解概念本质 物理概念是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出来的,人们首先看出的是现象的表面特征和它与周围事物的一些联系,而对它的本质特征内在的联系却不容易看出,必须透过现象进行思维加工,最终才能形成一个概念,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我们要学好物理概念,就不能停留在现象的表面特征和外界的关系上,而要抓住它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加以理解,在头脑中形成明确而深刻的印象,例如对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人们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不只看出人拉车、蹬地,还发现车同时也在拉人,地同时也在蹬人。从而总结出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存在于两个物体间,不管两个物体是否接触,只要相互作用,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增同减和同时消失的,其中力的物质性和相互性就是力的本质物质特征。速度与加速度都是表征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

运用思维导图开展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的探讨

运用思维导图开展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8-03-16T11:51:39.39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2月上作者:姚旭雷[导读] 教师要创新教学设计方式,运用思维导图开展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探索性、创新性的学习方式,是一种由关键词、线框、符号等多种形式共同组成的的结构图,能有效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观念过于忽视单独一个知识单元的教学,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设计方式,运用思维导图开展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 思维导图作为有效的图形和工具在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起初它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记笔记方法,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运用全脑思维,加强记忆,随着人们对其运用在教育领域的研究日益增多,思维导图被逐渐运用到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中。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工具,以图解的形式和网状的结构帮助学生激发大脑,使其进行发散性思考,而其被运用到教学中,可将教师头脑中教学方法、内容等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来,提高教学质量。 一、反思传统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策划被称之为教学设计,这一过程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能够合理组织各教学元素,整体把握教学。而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中,教师主要通过长篇的文字以线性的方式展开,而且教学设计往往更重视微观设计,即一个课时的教学,只是被动地按照教材设计教学,各单元之间缺乏联系。教学视野过于狭窄,忽视了宏观教学设计和中观教学设计,没有将一个专题下的物理知识有效串联,如此片面的的教学设计必然会使得教学效率低下,难以帮助学生整合、统筹所学知识,完成系统的高中物理知识建构。 二、运用思维导图开展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优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中物理教学而言,更有效的单元教学设计方法已经成为高中物理教师研究重点。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工具,可视化的图式表征方式有利于学生完成各物理概念、现象、规律等知识的建构。利用其搭建“支架”,理清高中物理各知识错综复杂的关系。表现在教师教学设计中,思维导图以关键词的形式能清晰展示各知识间的联系,教师可以整体把握相关知识,明确教学重点,设计出逻辑清新、层次分明的教学教案,并且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实时调整、修改教学,使得教学可视化、更具灵活性。同时,运用思维导图开展高中物理教学还能促进教师反思教学,在课前,教师通过交流讨论彼此设计的思维导图,相互分享教学经验和思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掌握物理学科背景知识、教学知识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知识等,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课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反馈情况,绘制反思型的思维导图,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推动自身教学不断的优化,提高教学效率。 三、运用思维导图开展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 1.明确单元核心知识 在运用思维导图开展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前,教师要首先明确单元模块下教学的核心知识,根据课程标准、单元教学要求等梳理该教学单元的知识内容。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准确、完整的掌握教学单元知识内容,自身先建立系统性的知识结构,明确该单元各知识间的联系,准确抓住单元教学中重点、难点,合理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利用思维导图将其清晰明了的展示,省却长篇、大幅的文字讲解。 2.把握单元教学顺序 在根据课程标准、学生学习需求明确单元核心知识后,教师要合理组织安排相应的教学观点和经验,围绕单元核心知识进行编排,确定单元教学中知识主线,和教学顺序。在把握单元教学顺序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间的先决关系进行教学设计,要保证新的学习有以往的学习做支撑,并分析教学设计是否保证技能是按一定顺序教授,顺序是否连贯、是否完整,同时对于无关紧要的目标可将其去除或择期再教。按照这样的教学设计原理,教师可将高中物理学科教材中每一单元中各教学目标进行有序排列,确立单元教学中的顺序,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思维导图,促进教学顺利进行。例如:在磁场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明确如下图的教学顺序。 3.确立单元间课中教学顺序 在联系宏观教学设计,把握单元教学核心知识、围绕核心知识确立单元教学顺序和主线后,教师要把握学生学情,更加详细地设计课中教学顺序。在课程教学的设计中,教师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过往的认知规律,结合单元教学顺序,设计课时教学任务目标。分析学生以往学习的知识对其学习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是否有帮助,联系学生掌握的旧有知识,从后往前的编排课时教学顺序,完成“下位技能”至“上位技能”的转变。例如:在磁场相关知识的教学中,学生在以前的物理知识和现实生活中都有接触到与“磁场”相关的内容,如初中物理磁体间存在相互作用和高中物理学习电流磁效应等,教师可以将这些知识理解加入到教学设计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电流产生的磁场知识,通过定量的计算,让学生运用磁场的知识解决力学问题,结合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帮助学生建构系统的物理知识认知结构。帮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理清磁体与电流周围磁场方向的不同。 四、结语 总之,在学科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已经成为众多教育者研究的重点课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将思维导图应用与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中也成为必然趋势。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也有利于教师合理进行教学设计,优化单元教学设计,有利于结合课时教学、宏观教学,提高教学设计质量。运用思维导图开展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明确单元核心知识、单元教学顺序、课中教学顺序,合理的利用思维导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教好高中物理

浅谈如何教好高中物理 摘要:高中物理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更是老师的教学难点,如何教好高中物理是每个高中物理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我根据我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教好高中物理。 关键词:兴趣;方法;能力;理解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物理兴趣 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决是兴趣”。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讲动量和冲量时,让两支相同的粉笔分别从同一高度直接落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铺垫的桌面上,可以发现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笔断了,落到厚毛巾垫上的另一支却完好无损,老师由此引入动量和冲量知识的讲授。又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洒出,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洒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2、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已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首先教师的生动风趣,能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其次教师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老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个教态自然的教师,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二、改进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课堂上关注的不仅仅是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这是新课程提出的新理念。只有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虽然评价一节课的因素很多,但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式。 1、是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有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们

中学物理学科教学视导报告

中学物理学科教学视导报告 一.视导的基本概况 1.视导时间和日程安排: 本次视导的时间是:2004年11月15日(周一)—11月19日(周五),为期一周。 具体视导日程如下表所示: 2.视导内容和要求: 本次学科视导的主要内容有:总结崇明中学、新民中学物理教研组的教研组工作特色;总结崇明中学物理教师陆朝晖、扬子中学黄晓春、育林中学施伯春、新民中学黄新等四位老师的教学特色。 3.视导方法:本次视导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随堂听课了解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的特点、特色以及学生学习活动的情况; ●课后与教研组或特色教师座谈、交流。对优秀教研组:了解教物理研组执行教学常规、 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和教研组建设等情况,总结物理教研组的先进经验;对优秀教师:了解特色教师物理教学的特色。 二.视导结果 (一)基本情况: 这次视导的崇明中学、新光中学物理教师的年龄、学历和职称的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崇明县视导学校物理教师基本情况汇总表 2004.11

注:上表中带“*”号的学校为特色教研组所在学校。 从上表可知: 就崇明县所视导的五所中学的物理教师在年龄、学历和职称的分布情况来看,五所学校物理教学的中坚力量是中青年教师: 45岁(含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有32名,占五所学校物理教师总数(39人)的82.06%;学历89.74%为大学本科、10.26%为大学专科,五所学校物理教师的职称以高、中级为主体,高、中级职称的物理教师均为16人,共占五所学校物理教师总数的82.06%(参见下图)。 (二)听课概况: ◆ 本次视导共听了崇中、杨子、新光、新民、育林等五所中学9位物理教师的课,听课14节次。所听的课中: ● 高中听了5位老师、8节次的课; ● 初中听了4位老师、6节次的课; ● 就课型而言,6老师上的是新授概念课,听课9节次,占听课总数的64.3%,3位老师崇明县 视导学校教师年龄分布 1 2 3 4 5 6 7 8 9 10 * 崇中 扬子 * 新光 新民 育林 高中 初中 人数 ≤35 36-45 ≥46 崇明县 视导学校教师职称分布 * 崇中 扬子 * 新光 新民 育林 高中 初中 1 2 3 4 5 6 7 8 人 数 高级 中级 初级

浅谈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10-08-06T13:53:08.483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5月第3期作者:康建强 [导读]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四中学,河北张家口 075000)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5-152-01 摘要:本文针对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谈一些个人体会,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四个方面的策略。一、备课、上课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二、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三、引导学生养成情景分析和建模的习惯。四、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及时归纳、总结。 关键词:有效教学;个体差异;教学模式;情景分析;及时归纳 高中物理在多数学生看来是一门很难熟练掌握的学科。而事实上高中物理的规律性很强,只要能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就会让学生学得轻松,如鱼得水。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之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不论教师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得是否认真,学生学得是否辛苦,如果学生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不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一、备课、上课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首先,教师头脑中始终有个体差异意识,这样备课时才会有所体现,上课时有所落实。其次教学时必须心中装有每一个学生,尤其是中下等生,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时时刻刻想到他们。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分别对待。比如:课堂提问时,对低层学生,提的问题要基础,尽可能浅显,并一点一滴地启发。通过提问使低层学生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对中层学生,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略加提高,提一些经过思考和比较就能回答的问题。对高层学生而言,提的问题要在中层基础上深化、拓宽。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依据教学对象的整体情况选择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确定具体教学方法。在备课中,只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各尽所能,各有所得,不同程度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才是落实新课程理念。教师只有每一个环节中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教学才有针对性,才会更有效。 二、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总是要求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教师一般大多采用单一的注入式教学,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接受学习状态,有的教师把学生实验改成演示实验,甚至干脆不做,变成黑板上讲实验。一堂课基本是教师讲到底,缺乏师生交流,学生几乎没有动手动脑练习的机会。结果是学生课堂似乎听懂了课后自己却不会做。因此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重教”向“重学”转变。过去的教学是以教定学,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只能被动的在下面听,完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的时间都被教师占用了,学生缺少练习、体验的时间。而学习是一个需要内化的过程,我们不能指望学生课后花多长的时间来自觉学习物理这一门课。而且,从白天上课到晚上自习,间隔了较长一段时间,学生的印象已经不是那么清晰了。对有的学生来说,完成作业和练习就有了一定的困难。这种情况下,教师内容讲得再好,语言再流畅,例题再多,其课堂教学也是低效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给学生留有内化时间,要敢于精简“讲”的内容,放手给学生多“练”的机会,注意学和教的最佳结合。甚至可以将课堂还给学生,使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研讨的论坛。 其次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重过程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在感知、推理、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中发现真理,揭示规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而不是只让学生记住这些定律、定理的内容、公式,然后让学生通过做题、练习来掌握。否则学生的学习只能是事倍功半,只能是低效的学习。 最后要重视实验操作、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过程。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的自然科学,“所有的科学都是从实验开始的。”几乎每一个物理教师都能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然而确有很多教师主观认为讲实验比做实验来得轻松,更容易应付考试。宁可在黑板上不厌其烦地反复多次地去讲实验,而不是真正引导学生来操作实验。由于缺少亲身动手操作体验,印象不深,学生课上听懂课后就忘了,以致教师还得反复讲。专家认为:对于实验,讲十遍、百遍,不如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考中的实验也越来越灵活多变,对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像以往那样没有长期实验探究操作训练是很难应对高考的。 三、引导学生养成情景分析和建模的习惯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练习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练习是学生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具体学习形式,也是教师与学生书面交流的主要方式。而目前许多表述物理情景的练习题一般是通过文字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阅读再现物理情景,建立物理模型。许多习题结合生产、科技、生活,为了能够将题意表述清楚,出题人不惜文字,由于文字较多,再加上一些隐含物理含义的文字,使得情景分析变成一个重要的审题过程。很多学生由于长期受“重结论轻分析”思想的影响,急功近利,忽视情景分析,要么束手无策,要么凭大概套用某个物理规律,导致解题失误。所以,新课程背景下面对新高考,解题过程中思维重点要前移,引导学生重视情景,建模分析显得非常必要。教师应引导学生读题,说题,分析习题中的情景特点,以及遵循的规律,建立物理模型。 四、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及时归纳、总结 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归纳总结就是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整理,将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建构成有机的物理板块,让学生在整理中巩固提高。这就好比一个有条理的人会经常整理内务,物品摆放有序,存取自然方便,使人赏心悦目。我在物理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意探讨:①每一节课的内容,下课前指导学生进行小结。并且要求学生在作业前将当天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②每学习一章要求学生自己归纳知识点,画出物理知识联系图。③物理测验后要求学生对答题情况进行反思,寻找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对错题进行更正。通过以上的教学策略,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归纳和应用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高中物理主题单元课程开发实践

主题单元课程是基于校本课程开发而提出的学科型课程开发活动,主题单元课程提高了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促进了学科知识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使学生能有更多机会学到与生活、社会和科学相联系的知识,并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一、主题单元课程的界定 主题单元课程与校本课程没有本质区别。从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活动方式看,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分为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和课程新编等类型。课程改编主要是指教师对正式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加以修改以适应具体的课堂情境。因此,主题单元课程开发属于课程改编的范畴,它是教师对自己所使用的教材在(1)目的;(2)内容选择;(3)组织实施;(4)学习体验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增加、删减和改变顺序与重点等形成更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和需要的课程形式。因此,主题单元课程开发的目标、方式、内容与校本课程开发是互通的,并没有绝对界限。 我校在多元化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中,依据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将校本课程开发分为“学科教育系列”和“创新教育系列”两大类。学科教育系列校本课程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内容,以各学科知识为基础,力求从知识体系构建;学习方法指导;教学方法改革三个方面建立起符合本校实际和学生需要的校本课程。为此,我们确定以高中物理学科作为学科教育系列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验科目之一,由物理教研组实施研发的主题单元课程将为学科教育系列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实践经验。 二、物理主题单元课程开发的程序 主体单元课程开发必须依据一定规范的程序进行,形成有目标、有内容、有实施过程、有课时规划、有评估的课程模块。现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为例,简述主题单元课程开发。 1.拟定单元课程目标。根据学科单元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确定单元课程的主题,而主题就是能够统领或主导本单元所有知识的核心内容,并围绕这一主题设计课程目标。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章的核心内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而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通过对斜面上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探究从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既有逻辑推理,又有数学演算,更有实验验证,具有丰富的科学探究方法。因而,确定本章主题单元课程为:探寻“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具体目标为:(1)通过对伽利略的研究过程的了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方法;(2)通过对伽利略的研究过程中的推理、假设、实验进行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实验操作的技能;(3)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完成“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实验,验证伽利略对斜面实验的外推结论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2.选择单元课程内容。单元课程内容是以本单元主干知识为主,注重对知识的获得与应用过程的体现,注重与其他学科间的融合。 3.单元课程内容的实施。单元课程内容的实施就是组织单元课程的教学活动,根据确定的课程内容及顺序,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活动。 4.课时规划。课时规划就是根据课程实施内容,合理规划教学实施的时段。如,本单元课程实施分三个时段:课程内容1和2为一课时;3为一课时;4和5为一课时。 5.评价与修订。评价与修订就是对课程内容选择、实施过程、教学效果、学生成长等方面进行测评或反思,及时反馈信息,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修改、完善,从而有效促进课程的发展。 三、主题单元课程开发的原则 1.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强调主题单元课程开发既要注重学科内容的相互渗透,更要注重教与学方法上的多样性。主题单元课程不是单一知识点的教学,而应是对某一部分系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