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共培养体系

共培养体系

共培养体系
共培养体系

共培养体系-①直接共培养体系,即将2种或2种以上的细胞同时或分别接种于同一孔中,不同种类的细胞之间直接接触

共培养体系-①直接共培养体系,即将2种或2种以上的细胞同时或分别接种于同一孔中,不同种类的细胞之间直接接触。②间接共培养体系,即将2种或2种以上的细胞分别接种于不同的载体上,然后将这两种载体置于同一培养环境之中,使不同种类的细胞共用同一种培养体系而不直接接触。

学术术语来源——

不同培养条件下脂肪干细胞与成骨细胞的共培养

文章亮点:

1 共培养体系主要用于诱导细胞向另一种细胞分化,诱导细胞自身分化,维持细胞功能和活力,对细胞增殖进行调控,促进早期胚胎的发育和提高代谢产物的产量。

2 实验的创新性在于将第3代脂肪干细胞和第2代成骨细胞在不同胎牛血清条件下共培养,证实两种方法均能使脂肪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关键词:

干细胞;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共培养;细胞培养;胎牛血清

主题词:

脂细胞;成骨细胞;细胞分化;细胞培养技术

摘要

背景:成骨细胞与骨髓干细胞共培养后可以诱导骨髓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成骨细胞与脂肪干细胞共培养是否也能诱导向成骨细胞分化呢?

目的:观察脂肪干细胞与成骨细胞共培养后能否向成骨细胞分化。

方法:分离新西兰大白兔脂肪干细胞和成骨细胞,待脂肪干细胞生长至3代,成骨细胞生长至2代时,进行共培养。根据培养时血清浓度不同分为10%胎牛血清共培养组和5%胎牛血清共培养组,共培养14 d。

结果与结论:共培养7 d后,2组脂肪干细胞均出现部分变圆。14 d后,脂肪干细胞高度分化与成熟成骨细胞相似,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茜素红染色阳性,

其Ⅰ型胶原和骨钙素mRNA表达均增高,以10%胎牛血清培养组更为明显。提示脂肪干细胞与成骨细胞经过共培养后可以向成骨细胞分化,高浓度血清培养可以促进诱导作用。

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张忠福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广东广州 511363)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实践教学开始受到高校和社会的热切关注。实践教学应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理顺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关键词:以能力为中心;实践教学;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 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4956(2011)02-0011-04 Constructing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ocusing on ability training Zhang Zho ng fu (Zengcheng Co llege ,South China N or mal U nive rsity ,Guangzhou 511363,China ) Abstract :T he economic a nd so cial develo pment has g iven rise to a n increasing demand for applied talents ,and people hav e attached mor e and more impo rtance to practice teaching .T 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should focus on ability training ,build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djust the practice teaching co ntents ,refor m pr acticing teaching pattern ,co ordinate practicing teaching administra ting sy stem ,and co nstr ucting a scientific a nd rea -so nable quality ensuring system and a practicing teaching evalua tion system .Key words :focusing o n ability training ;practice teaching ;teaching sy stem 收稿日期:2010-04-09 修改日期:2010-07-05 基金项目:2007年广东省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独立学院本 科学生能力构成及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的成果之一(BKJG200765) 作者简介:张忠福(1965—),男,安徽省霍邱县人,硕士,华南师范大学 增城学院教务处处长,研究方向:教育评价、职业教育. E -mail :zh zh fedu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b5754885.html, 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级实用型人才,其办学定位基本确定在“教学型、实用型”层面。作为本科层次教育,应重视较宽厚的基础知识的传授;作 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应重视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实际,面向经济社会活动实际,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创业发展的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是提升学生能力的主要载体,它涉及到实践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它的设计理念应明确回答2个问题,一是培养目标(层次),即“培养什么样的工程实践能力”;二是培养方案,即“怎样培养这种能力”。高级实用型本科教育,其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应突出实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注重培养社会所欢迎的、能解决生产实际中具体技术和管理问题的高素质人才[1-3]。 1 以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的基本理念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获取感性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增强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高独立工作能力 和科研实验能力为目的的多种教学形式的统称。实践教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独立于理论教学又与之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大学完整的教学体系。1.1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发展理念 正确认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发展。这是因为,作为教学的2个方面,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各有长短,不能重此轻彼。坚持并重发展不是各自孤立地发展,而是要着眼于教学整体目标需要,在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中共同发展。改革以往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基础,重知识、轻能力,重分化、轻综合的大学课程体系,建立以“打实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突出创新,注重综合”为指导思想的大学新课程体系,创建与理论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4] 。 1.2 能力本位理念 能力本位就是要变传统的专业教育为素质教育,树立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观念;树立学生是学 IS SN 1002-4956CN11-2034/T 实 验 技 术 与 管 理Experimental T ech nology and M anagement 第28卷 第2期 2011年2月 Vol .28 No .2 Feb .2011

XX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计划实施办法

XX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计划实施办法 为实现学校、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优化配置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各类教学、科研等资源,调动广大研究生导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升研究生的理想抱负,统筹规划研究生培养的各个阶段,提升入口、严把出口、注重过程,着力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思维和国际视野。 一、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 研究生生源质量是整个培养过程的基石,着力改善生源质量是研究生质量提升计划付诸实施的重要前提。 (1)举办优秀大学生暑期学术夏令营 开设优秀大学生暑期学术夏令营,动员本校及兄弟院校的优秀本科生参与,通过方向介绍、导师介绍、实验室开放、课题组体验、相关政策解读等方式,促使考研学生充分了解我院优势,通过人文关怀、文化引领等方式,提升考研学生对我院的好感和信心,吸引优秀生源。 (2)加大研究生招生宣传力度 制定和完善面向本校和高水平院校的招生宣传策略,为了提升本科生对于我院科研实力、导师情况、学术氛围的了解程度,加强实施学科负责人宣讲、科研团队介绍、实验室开放等活动。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的优势,推送研究生导师介绍、奖勤助贷政策解读、优秀在校生和毕业生事迹等内容,充分吸引校内外优秀生源。 (3)优化政策吸引推免生和本校毕业生 针对优秀的推免生和本校生源,除鼓励参加优秀大学生暑期学术夏令营外,还定期通过名师讲座、考研情况分析、优秀研究生经验分享等方式,推动推免生全面了解学院情况,辅助本校考研生进行理性报考;同时辅以相关的升学和报考奖励政策等手段,提升优秀本科生报考我院的动力。 (4)全员动员吸收高素质调剂生源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文件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文件 版本号:第二版 发布日期:2008年11月15日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陕西总队 目录 陕西总队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2) 附表一、培训计划(____ 年度) (7) 附表二、培训效果评价表 (8) 附表三、培训需求调查表 (9) 附表四、考试/考核记录表 (10) 附表五、职工三级安全教育卡 (11) 附表六、员工安全生产教育登记表台帐 (12) 附表七、临时工安全生产教育登记表台帐 (13)

陕西总队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一、目的 为了增强陕西总队职工安全生产意识,普及安全技术知识和技能,完善安全教育与培训体系,完善各层级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确保安全教育与培训管理规范,职责清晰明确,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特制定本制度。 二、教育培训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针对总队安全教育培训的需求,结合总队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制定总队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培训的方法、组织的方式。 2、阶段性原则 依据总队不同的任务和发展阶段实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一阶段,重点使职工掌握有关事故预防的基础知识。针对潜在且凭人的感官不能直接感知其危险性的不安全因素教育,使职工了解生产操作过程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等。 第二阶段,重点掌握岗位安全技能。通过反复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逐渐使职工掌握安全技能。 3、完整性原则 制定完整的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明确培训人员、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及期限、由谁实施培训、培训的地点、培训的目标及要求等内容。 三、适用范围: 陕西总队的所有员工及外聘人员。 四、教育培训的形式

1、教育培训采用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日常培训相结合的形式。 2、总队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接受专门培训,并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 3、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能教育培训按照国家有关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有关规定进行管理,该工种人员的培训统一由外部培训,并取得相应岗位操作证书及安全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4、总队职工的内部安全教育培训,实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分别由总队进行一级安全教育;各单位或项目部进行二级安全教育;现场施工班组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新参加工作职工必须参加三级安全教育。 5、变更工种的人员,要进行本岗位的内部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岗。变更为特殊工种的人员,按照本办法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的规定实施。 6、外协单位工人和临时农民工的安全教育由各项目部负责进行二级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施工。 7、对于因工伤和休假等超过三个月的复工人员安全教育,由各单位分别进行。经 过教育培训合格后,由人力资源部门出具复工通知单,班组接到复工通知单后,方允许 其上岗操作。对休假不足三个月的复工者,一般由班组长对其进行复工教育。 五、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 1、总队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内容执行国家的相关规定。 2、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内容执行国家的相关规定。 3、总队职工三级安全教育内容: (1)、总队安全教育内容: 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其重要意义。 ②、总队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劳动纪律。 ③、总队内、外工伤事故案例教育。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总结报告 成果名称机械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 完成人陈道炯施小明钱炜杨茉甘屹李郝林林建中朱坚民崔建昆仲梁维张振东张丽芳 学校上海理工大学日期2009年4月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围绕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提出了以“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引导自主实践”为理念,以“兴趣引导、项目驱动、过程监控、目标管理”为核心,以“组织协调、教师指导、培训研讨、创新实践、监控管理、评价奖励”六大平台为依托的“机械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体系的六大平台: 一)组织协调平台:建立课外科技活动领导机构、专家小组和学生组织,为不同层面课外科技活动确定方向、制定规划、协调实施。 二)教师指导平台:建立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校内外指导教师队伍,明确指导任务,保证指导质量。 三)培训研讨平台:建立实践技能及技术普及、培训和各类专题讲座的课外培训研讨平台。在此平台上,学生将创新思路和方法与专家、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与研讨。 四)创新实践平台:建立课外创新实践基地、科普基地及开放实验室,在此平台上,学生将创新想法通过实践变成现实。 五)监控管理平台:建立由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组成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管理与执行队伍,对课外创新活动进行全过程监控与管理。 六)评价奖励平台:制定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课外科技活动评价与奖励办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与机制 一)健全运行管理机制 1、制定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案 为致力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院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制定了系统的机械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措施,实施计划,质量监控,项目评估等一系列工作,实现了目标管理。学院先后出台了:《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办法》、《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长基金科技创新奖评定条例》、《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首届大学生科技创新设计竞赛活动实施办法》、《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第三届科技创新大赛评审细则》、《上海 1

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方案及其能力培养体系

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方案及其能力培养体系 一、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方案 通过多年对社会机电一体化技术岗位的调查, 我们基本了解了社会及行业对 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需求规格,明确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与能 力,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了包含“专业认知一基本技能一生产性实训一 专业综合实训一顶岗实习”五个能力模块的“阶梯式”专业技能培养方案: 职业基础能力 职业基本能力 职业综合能力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技能培养方案 CBE 教学法构建知识模块。使教学进程合理化,使部分课程实现综合化。 知识模块由基本知识模块、专业基础知识模块、专业知识模块组成,反映了 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规格的需要, 体现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原则;按优化组合原理,对 课程进行分解、重组、整合,删减了专业课程中陈旧的教学内容,增开了具有应 用性、实践性、先进性的新技术课程,既注意了层次性、积累性、系统性,又注 意了灵活性、独立性与动态性。 根据“三位一体、能力为本”的原则,初步建立了与知识模块相适应的技能 训练模块。 技能训练模块包括课程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设计、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 能训练、毕业设计(实习)等。知识模块的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模块的实践教学 各成体系,相互支撑。同时,较多地开设了专业技术及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使 学生更加主动有效地接受针对性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 完成上岗前的知识、能 力及素质准备,适应现代制造业的技术需要。知识结构模块蕴含理论教学、实践 专业认知 实 习 专业基本 技能训练 专业综合 实训 * 企业顶岗 实 习 . 生产性 实 训 学院实训室 学院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院高技能型 人才实训基地 院 外 生产企业 根据专业能力要素的具体要求及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 打破学科体系,借鉴

研究生课程体系

专题六:研究生课程体系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课程。关于什么是课程的讨论由来已久,课程是经验、课程是计划和目标、课程是学科、课程时一种文化发展与创造的过程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尽管对课程的理解各异,但我们仍可通过比较分析理解课程的本质。课程的本质在于“旨在使学生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所获得的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是学校借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和媒介。”1它不仅具有继承、传授的性质,还具有批判和发展的性质,其最终的在于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个体对自身发展的需求。因此,我认为课程是根据教育目的,为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而建构的学习科目及其教育、教学活动系统或学习者共同体。 (二)课程体系。理解课程体系的内涵就必须读对课程结构的含义加以解析。“体系”是指若干事物互相制约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其最主要的特征就在于整体性;“结构”是指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及其结合方式,其关注点更倾向于组成整体的部分及部分间的关系。由此可见,两者的关系非常紧密,也正是整个原因,使得部分学者将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视为同一概念。而课程结构指的是“在一定课程价值观的指导下,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个构成要素、要素间的组织、排列形式及各要素间的配比关系。”2由此可以得出课程体系“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或专业目标)实现的系统。”3 二研究生课程体系形成的理论基础 (一)本质论基础 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探讨的一个常用方法就是通过与相近事物的比较,对事物进行把握。这里,有学者通过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的比较然后得出了研究生教育的本质。4 1 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的比较 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 首先,在培养目标上,目前对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比较多的赞同是“通才”的教育,而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则定位在创造性人才,其本质的差别在于对创造力的培养。虽然本科生现在也强调创造力的培养,对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尝试性、探索性的,并非系统、也不具有普遍意义。 第二,在课程内容上,本科教育的课程内容比较注重专业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与广博性,通常选用经典性的“结构性”内容,以形成学生坚实的知识基础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研究生教育则更为关注知识的专业性与前沿性,强调将学生引到学科前沿领域;不确定性内容,有争议的问题,不同流派的观点都会成为讨论的对象,藉以形成研究生的批判意识,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研究生教育阶段也极为强调跨学科课程的学习,不过,对跨学科课程的学习应服务于专业研究的需要,而并非纯粹为了达到知识的“广博”。 第三,在教学方式上,本科生教育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在“教”与“学”的结构关系上,相对重视“教”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在研究生教育阶段,“讨论”与日受到重视,体现的是以“自学为主”。 最后,在教学评价上,其差距主要体现在评价的标准和评价的形式上。本科生的评价标准多倾向于“知识”,而研究生的评价标准则多在于“能力”,尤为关注的是创新的能力; 1罗尧成. 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2胡弼成. 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4. 3胡弼成. 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4.

两个体系培训教育计划

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培训教育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政府对安全管理的要求,全面开展公司创建两个体系达标企业活动,有序建立两个体系管理机制,稳步推进公司两个体系工作,系统评估公司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状况,评判安全风险程度,增强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进一步规范安全管理,实现安全“可控、能控、在控”,制定本计划。 1、培训工作目标 以鲁安监发【2016】51号文件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为依据,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员工安全风险意识和辨识防范能力,防止人身事故和人员责任事故,深入基层班组、一线员工和作业现场,扎实开展企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与评估工作。逐步建立一套完善高效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面提升企业安全基础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稳定运行。 2、培训组织 全员均参加两个体系管理培训。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具体负责开展人员安全风险管理培训,抓住具体工作落实。 3、培训标准 确保每位员工掌握风险管理办法,能够发现工作岗位中存在的风险,参工作中,提得出合理可行的对策措施,降低风险。并根据排查出风险点,定期进行隐患排查。 4、培训内容

1)指南培训:由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依据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制定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和《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以及推荐的《行业双体系实施指南》对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进行了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程序、风险点划分原则、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估方法、管控措施制定等内容的培训。 2)规范性文件培训:由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对全员实施了鲁政办字【2016】36号、鲁安发【2016】16号、鲁安办字【2016】10号、《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进行了培训。 3)风险信息培训 由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对全员进行可能接触的风险点信息、危险源、可能导致的后果及采取的主要管控措施。并将企业风险信息培训列入企业年度教育培训计划。 5、培训计划 培训时间为2017年11月。课程安排如下: 1)公司自主组织员工共同学习培训,共同学习。 2)公司想办法,将聘请风险管理专家授课,对公司各专业人员,各单位有关部门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和评估骨干进行集中培训。 3)经公司培训后,各单位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培训重点为一线人员安全风险意识、岗位作业技能、风险辨识控制方法等。

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实践育人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实践育人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首届实践教学工作会议发言 严国萍 老师们、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文华学院首届实践教学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我院从十年建校向十年发展迈进之际,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育质量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贯彻落实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新的培养方案,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实践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这次会议,我们要认真总结十年来,特别是近几年评建工作以来我院实践教学工作的经验,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对我们应用型院校发展的重要性。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发展和应用型本科学校办学对实践教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准确把握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工作的新动态,认真分析我校实践教学体系及实践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对策,明确下一步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内涵建设的目标和思路,积极构建高质量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针对我院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扎实推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全面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 一、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的重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及《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分析了实践教学在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推进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强化实践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结合,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和完善。 文华学院的办学定位是多科性、教学类、应用型本科院校,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输送适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了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在培养方案中必须要突出实践环节。我们这里指的实践教学环节包含课程实验、实验课程、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我院2012版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原则明确规定工科专业实践环节应该达到总学分的30%,文科专业实践环节应该达到总学分的20%,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2012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各专业的实践环节已经达到要求。个别专业在会前对培养方案又作了调整也达到要求。虽然从量上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但是还必须深刻理解实践教学的内涵,从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找准加强建设的目标和重点。同时,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

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教研〔2000〕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教育厅,广东省高教厅,国务院有关部委教育司(局),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中共中央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有关研究生培养单位: 为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科教兴国战略,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建立有一定先导性的、结构合理的,有利于高层次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提高研究生全面素质和培养质量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 1995年全国研究生工作座谈会以来,国家和各培养单位相继出台了许多措施,有力地推动了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较好地适应了国家“九五”期间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研究生培养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尚未解决的难点问题,而且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又出现了一些较为突出的新问题,主要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调节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研究生培养规模还不能很好满足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意识尚不强;研究生培养条件的改善相对滞后;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能够适合于培养高水平博士的生源不足;现行研究生培养制度、培养模式等还不能完全适合于人才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能力培养,与社会的实际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亟待建立和完善等。 上述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影响了研究生教育适应社会需要的程度,制约了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解决好这些问题,就今后几年的研究生培养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研究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是:深化改革,积极发展;分类指导,按需建设;注重创新,提高质量。 (一)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紧密结合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鼓励有条件的培养单位在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学制等方面,根据社会对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研究生的要求进行改革和新的探索,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适应社会需求的程度;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加大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比重。 (二)根据区域、行业和学科的发展水平及其对高层次人才数量、质量和类型的要求,对研究生工作进行分类规划与指导。采取多种措施扶持中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重视改善研究培养条件,国家要加强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建设,适时新增一批研究生院。培养单位通过应用型人才,特别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逐步培育一批产学研基地。 (三)推进素质教育,突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精神的培养,增进研究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强化全面质量观,把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国家和省级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培养单位应采取措施,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并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改革研究生培养制度和培养模式,形成有利于高层次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 (一)科学规划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硕士生教育承担着既为博士生教育输送合格生源,又为社会培养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任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在强调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重视综合素质、创新和创业精神,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和不同面向确定培养目标、培养类型和培养模式。 博士生教育应以培养教学、科研方面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为主。博士生不仅要掌握坚实宽广

双体系培训教育计划

山东博兴县大港彩钢板有限公司“两个体系建设”培训计划表

日期:姓名:岗位: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计50分) 1、企业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分为() A.公司、车间、班组、岗位 B.车间、班组、岗位 C.班组、岗位 2、企业要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标准和清单。 A.考核依据 B.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C.领导带班 3、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的核心。 A.检查 B.领导 C.风险分级管控 4、危险源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A.物理实体 B.车间 C.班组 5、危险源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 A.危险源 B.作业行为 C.隐患 6、危险源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二部分。A.作业环境的状态B.高空作业C.动火作业 7、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分级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可采用()评价法。A.班前会B.班后会C.风险矩阵评价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8、根据危险度分值进行风险等级用颜色进行分类:()A.红色 B.黑色C.白色 9、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工程控制措施包括()A.班前会教育B.消除或减弱危害C.操作规程 10、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应急控制包括() A.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 B.班前会 C.班后会 二、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计50分) ()1、公布本企业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 ()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按照危险性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对风险点进行公告警示。 ()3、风险点是指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4、根据危险度分值进行风险等级用颜色进行分类: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5、将识别的危险源按照风险矩阵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分级,将所有危险源按风险度分为I、II、III级。 ()6、风险分级管控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可以不负责管控。 ()7、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主要包括:应急控制、个体防护控制、管理(行政)控制、工程控制四个方面。 ()8、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 ()9、应急控制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10、以生产工艺过程为主线进行危险源识别可选用“工作危害分析(JHA)法”

建立硕士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

建立硕士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 在当今教育背景下,建立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既符合我国研究生教育转型的需要,为研究生自身发展指引方向,也为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量化反馈,为研究生思政工作提供有力抓手,为研究生教育的社会评价提供参考。根据广泛调研,硕士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分、专业研究素质分、人文素质分和身心素质分。在实施时,需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发挥研究生自我管理的主动性,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对学生的鉴定功能,开展评奖评优工作。这个课题值得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标签:研究生综合评价建立 研究生综合评价,是指高校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采用科学的方法,制定符合高校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测评指标,收集研究生在校学习、研究、生活等主要活动领域中反映出的表征信息,对其作出量值或价值的综合评定及判断,并依此进行测量、考核和评定。 近年来,研究生教育规模在不断扩大。从规模发展转型为内涵发展,提高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部分高校为进一步规范研究生教育管理,进而形成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制定了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国内也有专家学者在综合国内外情况,结合理论与实际后,对研究生综合评价进行了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部分高校综合评价的实施情况,对研究生综合评价的必要性、体系构建及实施的注意事项展开论述。 1 建立硕士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1.1 建立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符合我国研究生教育转型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迫切需要思想政治过硬、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去向已更多地从教学、科研岗位转向实际工作部门。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2009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首次提出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适时提出了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要求,为今后一段时期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教育部要求招生单位每年减少5%的学术型研究生招生名额,用来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到2015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比例将达到1:1。因此,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高校现有的学术型研究生评价体系,不符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要求。为了对不同类型研究生的教育培养进行分类引导,有必要建立适合不同研究生群体的科学的评价方法。 1.2 建立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为研究生自身发展指引方向。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是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贯彻教育理念的有力抓手,也是“培养什么样的研

教育培训体系的建立分工人员配备

教育培训体系的建立分 工人员配备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培训体系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目的 为配合创业计划的落地,以创业者及其团队成员、公司职能部门领导及员工为对象,开展系统、全面、专业的培训。通过培训,让创业团队全面了解公司、产品、销售政策、市场策略及工作流程,使创业者在较短时间内带领团队成员成功创业;也让公司职能部门领导及员工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同时实现职业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双项提升,实现企业与创业者共同盈利。 第二部分培训体系分类及简介 一. 培训体系主要分为五大类: 二. 培训体系简介

(一)新员工培训 新员工培训是指给企业的新雇员提供有关企业的基本背景情况,使员工了解所从事的工作的基本内容与方法,使他们明确自己工作的职责、程序、标准,并向他们初步灌输企业及其部门所期望的态度、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等,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地适应企业环境和新的工作岗位,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 (二)销售指导培训 以企业的业务发展和企业赢利为目的,注重研究现状和需求,着眼业绩和发展,把注意力放到可以通过培训解决的问题上,通过提高销售人员的个人绩效来达成企业的销售目标。 (三)综合职业素养提升培训 以职场必修素养的“职业观念、商务礼仪、职业能力”三大版块为基础,从培训的角度指导职场人员如何进行意识改变、行为修正与能力提高。 (四)中层管理干部管理技能提升培训 提高中层人员的知识、技能、领导能力、执行能力、创新意识等通过标规划设定、知识和信息传递、技能熟练演练、作业达成评测、结果交流公告等现代信息化的流程,让中层员工通过一定的教育训练技术手段,达到预期的水平提高目标。 (五)高层管理干部领导力培训 领导力最为突出的体现就是发挥企业家和经营者的创新和变革精神。企业高层管理干部领导力培训,激发高层卓越的情商,面对变革带给内心的巨大冲突,突破自己,迎接挑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总结报告 成果名称 机械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 培养体系建设 完成人陈道炯施小明钱炜杨茉甘屹李郝林林建中朱坚民崔建昆仲梁维张振东张丽芳 学校上海理工大学日期2009年4月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围绕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提出了以“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引导自主实践”为理念,以“兴趣引导、项目驱动、过程监控、目标管理”为核心,以“组织协调、教师指导、培训研讨、创新实践、监控管理、评价奖励”六大平台为依托的“机械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体系的六大平台: 一)组织协调平台:建立课外科技活动领导机构、专家小组和学生组织,为不同层面课外科技活动确定方向、制定规划、协调实施。 二)教师指导平台:建立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校内外指导教师队伍,明确指导任务,保证指导质量。 三)培训研讨平台:建立实践技能及技术普及、培训和各类专题讲座的课外培训研讨平台。在此平台上,学生将创新思路和方法与专家、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与研讨。 四)创新实践平台:建立课外创新实践基地、科普基地及开放实验室,在此平台上,学生将创新想法通过实践变成现实。 五)监控管理平台:建立由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组成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管理与执行队伍,对课外创新活动进行全过程监控与管理。 六)评价奖励平台:制定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课外科技活动评价与奖励办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与机制 一)健全运行管理机制 1、制定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案 为致力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院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制定了系统的机械类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措施,实施计划,质量监控,项目评估等一系列工作,实现了目标管理。学院先后出台了:《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办法》、《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长基金科技创新奖评定条例》、《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首届大学生科技创新设计竞赛活动实施办法》、《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第三届科技创新大赛评审细则》、《上海

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在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现就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 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要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倡导选聘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作为德育辅导员;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党团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学生党团员。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发布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变化、就业状况和供求情况,调控与优化专业结构布局。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

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方案及其能力培养体系

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方案及其能力培养体系 一、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方案 通过多年对社会机电一体化技术岗位的调查,我们基本了解了社会及行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需求规格,明确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了包含“专业认知→基本技能→生产性实训→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五个能力模块的“阶梯式”专业技能培养方案: 根据专业能力要素的具体要求及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打破学科体系,借鉴CBE教学法构建知识模块。使教学进程合理化,使部分课程实现综合化。 知识模块由基本知识模块、专业基础知识模块、专业知识模块组成,反映了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规格的需要,体现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原则;按优化组合原理,对课程进行分解、重组、整合,删减了专业课程中陈旧的教学内容,增开了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先进性

的新技术课程,既注意了层次性、积累性、系统性,又注意了灵活性、独立性与动态性。 根据“三位一体、能力为本”的原则,初步建立了与知识模块相适应的技能训练模块。 技能训练模块包括课程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设计、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毕业设计(实习)等。知识模块的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模块的实践教学各成体系,相互支撑。同时,较多地开设了专业技术及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使学生更加主动有效地接受针对性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完成上岗前的知识、能力及素质准备,适应现代制造业的技术需要。知识结构模块蕴含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学三大部分。 经过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学院已初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训练。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主要在院内完成,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由学院和企业共同完成。能力培养体系见下图: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在“模拟工业环境”中,根据专业的能力培养要求,由双师素质教师指导,学生作为主体主动参

《中学教育学》教育学在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规律为其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学科的总称。 学科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一门科学的分支,二是指课程的组成部分,与教学科目通用。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一门基础性学科。其基础性从两方面理解。 一是由于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或教育学自身的分化,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学科,如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教育学逐步与其他学科结合,产生了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财政学、教育政治学、教育卫生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教育评价学、教育法学、教育工艺学、教育未来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史、教育心理学,等等。教育学自身的逐步分化又产生了许多相互联系的教育学科,如课程论、教学论、德育原理、各科教学法。又由于教育对象的分化,导致教育学研究对象的专门化,如由研究不同的受教育的对象分化出研究各年龄阶段教育特点的教育学,如学前儿童教育学、普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各种特殊儿童教育学,如聋哑儿童教育学、盲人教育学、弱智儿童教育学、工读教育学;此外还另有家庭教育学、工程教育学、军事教育;职业教育学等。 二是教育学的基础性也表现为它的基本原理构成教育科学中其他学科的理论基础。通常所说的教育学往往实指普通教育学。“普通教育学”有两方面含义。一是以普通中小学教育为研究对象的,属年龄教育学,与学前儿童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相区别。最近若干年来国内的普通教育学又分化为小学教育学、中学教育学。 三是以教育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其原理具有一般性,具有普遍使用的意义,它的许多基本原理构成其它许多分支学科的理论基础,因此学好教育基本原理对学习其它教育学科来说,例如对学好学科教学法来说,具有理论上的奠基意义。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浙江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

浙江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方案 浙江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助学金等等)整个文件有点长大家应该感兴趣。浙江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国和自主创新战略,促进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根据教育部的指示精神,结合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就是要进一步统筹和优化配置学校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资源,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激发学校、学院、学科的内在积极性,构建起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和培养环境三者和谐发展、协同创新的制度结构,形成有利于激发研究生创新热情和创新实践的培养机制和资助机制,建立研究

生教育质量的长效保障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核心是要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在研究生培养中,创新是灵魂,科学研究主导是核心,导师负责制是基础。通过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以科研为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导师负主责的研究生培养机制、以创新为目标的研究生奖助体系,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我校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的设计要遵循下列原则:一是导师主导的原则,即充分考虑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责任和权益;二是科研导向原则,即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与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分类指导的原则,即在遵循研究生教育的共同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各个学科发展的特殊规律;四是分层管理原则,即在学校制订总体改革方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院的创造性,制定各个学院的实施细则;五是稳步推进的原则,即充分考虑政策的可操作性、导师的承受能力,使改革进程平稳推进。 二、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落脚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