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_夔纹_再识

_夔纹_再识

_夔纹_再识
_夔纹_再识

/夔纹0再识

*

曹峻

关键词:青铜器/夔纹0

虎纹

KEYWORDS :Bronzes

/K ui -dra g on Desi g n 0

T i g er Desi g n

ABSTRACT :

/K ui -dra g on Desi g n 0is an im p ortant mot if of decorat ive p atterns on Chinese bronze

vessels of the Shan g and Zhou D y nasties.It has been thou g ht to be associated w it h t he m y thical creature long (龙,Chinese dragon)since the Song Dynasty.How ever,t he evidences of both its features and t he evolutions of t he character representing it in the oracle bone and bronze inscriptions reveal the fact that t he original patt ern of /kui -dragon design 0is act ually derived f rom the animal hu (虎,tiger).The supreme and supernatural creat ure long (dragon)w as usually used to identify t hose unknow n zoomorphic decorat ions on the Shang and Zhou bronze vessels by the ant iquarians of the Song Dynasty,w hich causes m isunderst andings of /kui -dragon design 0.

*本研究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第五期(J 50106)的中期研究成果。作者:曹峻,上海市,200444,上海大学文学院。

考古2012年第11期o 研究与探索

#68(总1028)#

第11期#69(总1029)#

#70(总1030)#考古

第11期#71(总1031)#

#72(总1032)#考古

第11期#73(总1033)#

#74(总1034)#

附记:本文写作过程中曾得到谢维扬先生的指点与帮助,在此谨表感谢!

[1]曹峻:5/夔纹0新识6,5中国文物报62007年3

月30日第7版。

[2][宋]吕大临:5考古图6,中华书局,1987年影

印本。

5安宁河流域古文化调查与研究6简介o信息与交流

[3][宋]王黼:5重修宣和博古图6,5四库全书6第

84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影印本。[4]a1[清]梁诗正等:5钦定西清古鉴6,5四库全

书6子部,第84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影印本。

b1[清]王杰等:5西清续鉴甲编6、5西清续鉴乙

编6,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2年影印本。[5]郭沫若:5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6,见5郭

沫若全集#考古编6第7卷,科学出版社,2002

年。

[6]容庚:5商周彝器通考6,哈佛燕京学社,1941

年;5殷周青铜器通论6,科学出版社,1958年。

[7]李济、万家保:5殷墟出土五十三件青铜容器

之研究(1972)6,见5殷墟青铜器研究6,上海

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

[8]张光直:5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6,5考古

与文物61981年第2期。

[9]马承源:5商周青铜器纹饰综述6,见5商周青

铜器纹饰6,文物出版社,1984年。

[10]朱凤瀚:5古代中国青铜器6第387页,南开大

学出版社,1995年;5中国青铜器综论6第547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11]虎头弯卷的唇部与蛇身结合的还有一个特

例,即春秋战国之后出现的蟠螭纹。但蟠螭纹

在构图上重在表现成片整体装饰的/蟠绕0形

态,而非突出展现单体的动物,因此本文不将

之列为/夔纹0的范畴。

(责任编辑新华)

5安宁河流域古文化调查与研究6是由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发行。该书为16开本,正文425页,约76万字,文后附彩版30幅、黑白版30幅,定价228元。

该书系由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编著的近年关于安宁河流域古代文化的考古调查、发掘与学术研究文集。该书集中发表了安宁河流域、成河流域和盐源盆地古代文化遗存调查和考古发掘的报告,并刊载了安宁河流域及相邻地区相关考古学研究的论文。

该书收录了18篇报告和7篇研究论文,公布了横栏山遗址、木沟遗址、高坡遗址、董家坡遗址和雷家山一号墓等重要的发掘资料,另外还刊布了盐源青铜器相关分析报告与研究。研究论文除了对安宁河流域先秦古代文化和盐源盆地青铜文化重点讨论外,还对安宁河流域不同时期文化现象、经济生业形态和大石墓分期及邛都夷的分布范围等进行相关的探讨。

该书适合从事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和冶金史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容雪)

第11期#75(总1035)#

通识教育的意义

对于教育哲学的认识 首先,作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这其中通识教育又是最最重要的教育组成部分。我们说人必须接受教育,说的其实就是通识教育。 那么通识教育为什么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他对于我们人重要到什么程度呢?它对于社会又有那些重要影响呢?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人,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必先致其知······。”在国学经典《大学·中庸》一书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一些线索。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人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哲学观念。说得直白些,那就是先让人们先明白物的原理,进而才能更好地修身齐家治国,也就是进而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乃至家庭的社会的国家的乃至人类的共同使命。 从《大学·中庸》一书中其实暗示了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只有以教育为根基。一个从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教育的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一个正常的人。一个正常的人,必须是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而只要生活在社会中,无形中就已经接收到社会无形的经验共享和教育。 我们可以从人类教育教育的启蒙期,也就是在远古时期我们人类只能取自然火,然后随着人类实用工具的经验积累,人类知道了主动地砖木取火。这之后,人类又学会了穿绳记载事情,再后来人类始祖仓颉发明了人

类第一批文字······。这些表面现象的背后,其实和人类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也可以这样说,人类从非洲古猿开始,就已经开始了无意识主导的学习行为,出现了不自觉地模仿行为。这从现代猿猴身上可见端倪。因为现代猿猴也是从非洲古猿进化而来的。通过对现存的猿猴的研究,不难发现,基础的学习行为在它们身上依旧是存在的。但是这还不能被称之为教育。我们知道,教育是一种智力生物群体内存在的以群体为单位进行有目的的经验和技巧的传递现象。但是原始的学习行为本身不能不说是教育的前身。 通过以上关于教育起源的探索,我们知道教育的根源和本质。那么人类为什么需要教育,从以上人类进化的历史就再清楚不过了。人类之所以需要教育,其一是为了生存,也就是积累生存的技巧和生活的经验,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改造自然的能力。 教育对于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关系到一个人生存能力;教育对于一个民族更是重要的,因为这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实力高低。而文化实力是实现社会生产力提高的必经之路。 不论是最早的工业革命,还是后来的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这之间最重要的 后来随着人类使用工具的但是因为狼人从小就没有接受人类社会的任何教育,即便年龄再大,也还停留在野兽时期,身体本能起不到任何作用。有一个印度发现的狼人,从到发现到死去,都没有学会用人类语言交流,任然保留着野兽的习性,出了躯体是人类的外,其他一切都是百分百的野兽形态。

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2009-06-03 19:48:20) 转载 标签:分类:教师试题 杂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课时。(_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课程,自小学___.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2.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

长征故事汇之一:独腿战士钟赤兵拄双拐走完长征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doc

独腿战士钟赤兵拄双拐走完长征路:中国 的保尔·柯察金 1935年至1936年,陕甘根据地的军民迎来了陆续完成长征的红军。队伍中,一位拄着双拐艰难行走的独腿战士引起了欢迎人群的关注。粗布军服穿在他身上显得空空荡荡,他的眼神坚毅,脸上洋溢着和所有红军战士一般无二的喜悦笑容。 这位独腿战士,就是红十二团的政委,被战友们称为“中国保尔”的钟赤兵。 钟赤兵16岁参加红军。长征出发前,他担任红五师的政委。云南扎西整编时,全军缩编为16个大团,钟赤兵任第十二团的政委。 在攻打娄山关战役中,钟赤兵右腿多次被弹片击中,血如泉涌,但仍坚持指挥战斗,直到失血过多昏迷,才被抬下战场。 战役结束后,医生发现,他右小腿迎面骨几乎被炸成了碎片,必须立即截肢。野战医院条件十分简陋,所谓手术台是支起来的门板,截肢的工具是老百姓的柴刀、木匠锯。没有消毒,没有麻醉,医护人员只能用绷带将钟赤兵固定在“手术台”上。 锯条锉过腿骨的声音刺耳得简直像要划破耳膜,在三个半小时的手术中,钟赤兵几次疼得昏死过去,又数次在剧痛

中苏醒过来,额角的青筋隐隐跳动,豆大的汗珠滴滴滚落,然而他从始至终咬紧牙关一声不吭。医护人员又是震动,又是心疼。要知道,那时钟赤兵才21岁。 行军路上药品、食品都十分紧缺,由于天气阴湿,钟赤兵截肢的伤口因淋雨而感染了,右腿肿胀,高烧不退。为了挽救钟赤兵的生命,医生决定将右腿膝盖以下部分全部截去。第二次截肢手术后,伤口仍旧持续感染。最终,医护人员不得不从股骨根部截去了钟赤兵的整条右腿。 半个月内,连续三次没有消毒、没有麻醉的截肢手术,钟赤兵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幸运的是,第三次手术后没出现感染,伤口奇迹般地开始愈合,钟赤兵把踏入鬼门关的一只脚又收了回来。 毛泽东、周恩来到红三军团看望伤病员时,了解到钟赤兵的情况,将他编入中央卫生部休养连第一排第二班,得到较好的休养和照顾。毛泽东、周恩来告诉钟赤兵不必担心,就算抬也会抬着他北上。 对组织关心的感怀、失去一条腿的伤痛、对革命前路的迷茫与期盼,交织在一起,在三次截肢手术中都从未掉过一滴眼泪的钟赤兵,这时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来。 钟赤兵并没有因为自己伤势严重、立有战功、有首长关心就真的让人抬着自己走完长征路。他竭尽全力地减少自己对战友的拖累,并尽可能地为战友提供帮助。 翻越雪山时山陡路滑,他自己一点点地慢慢爬,常常从高处滚落下来。伤势有所好转之后,钟赤兵就请战友把他绑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现在我们所说的知识,是指立即能派上用场、能见到成效的信息,我们的教育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是培养富有批判性、社会责任感和自我反思能力的个性化群体。这是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德雷克?博克在《回归大学之道》中提出的观点。个人之见,这个观点其实也是在思考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关系问题。为了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而进行的教育更多是专业教育,而培养富有批判性、社会责任感和反思能力的个性化群体的更多是通识教育的使命,德雷克?博克的话所涉及到的问题就是专业化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的问题。 德雷克?博克的话所涉及到的还是当今中国大学的一种现实。当今中国高等教育中,专业化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主要特点.人们普遍看法是“上大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所以选一个好的专业很重要。同时大环境下对于技术性工人的需求增加,职业学校、技术学校的学生相比于大学生能更好适应这种需要而受欢迎,这就让高等教育界的老师们困惑了。为了迎接这一挑战,高等教育界不得不舍通识教育而取专业教育,更加重视大学里专业与就业的密切联系,所以专业越分越细,也越来越面向市场,一所大学的教学成就也更多的是由它的毕业生就业率和工资水平决定,而不是它的历史底蕴与学术成就。 这就是当今中国大部分大学的现实,就业等同于一切,一个学生进入一个大学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专业技能,以后找到一个好工作。当一部分大学秉承这样的一种办学宗旨时,无可厚非,但是当很大部分大学甚至是历史久远、底蕴深厚的大学也不得不以更细分的专业化教育应对这场以就业为导向的大战时,大学就已经变味了。曾经很多学者都说过,大学不能像职业学校、技术学校一样只教你一种专业技能,否则它和职校技校已经没有多大区别了。问题是我们的很多大学就是如此,我们的很多老师、同学、家长最关注的问题就是“能不能找到一个好工作”,而至于有没有培养一种富有批判性、社会责任感和自我反思能力的个性,说出来都会被很多人所不齿,这是事实。那么,在专业化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通识化教育真的没有价值了吗? 所谓通识教育是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育体系。它并不是仅传授给学生一种知识,而是向学生传递一种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品格、能力和智慧。其实高等教育起源的时候最开始的目的就只是纯粹的思考方式培养与品格塑造,牛津、剑桥、哈佛这样的世界一流大学,都采用了通识教育的培养模式,在这些学校,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主体部分,各个学科课程逐渐向科学与人文、专业与通识紧密融合的方向发展。通识教育的优点很多。其一,它的接触范围广,学科融合性强,更利于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与博大的胸襟,同时它也更主动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品德塑造,所以通识教育更容易培养综合性优秀人才。其二,它让学生广泛接触各类知识,更加容易让学生找到自己的新兴趣点,也让学生更加有学习动力,而这一点往往是专业化教育最大的缺陷。中国的高等教育选拔门槛是高等教育考试制度,而在高考后的志愿填报不少学生接受了专业调剂,也有不少学生对专业的选择也是十分盲目。进入高校后却发现他们可能并不喜欢这个选择,或者不适合在这个专业中学习,但还得要硬着头皮学下去。而高校中转专业的机会,通常是给成绩优秀的学生,一般学得不好成绩较差的学生是没有选择余地的。这样子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只能是痛苦,何来动力?其三,通识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具适应性。很多人都说通识教育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病是“通而不精”,我们得承认通识教育相比于专业化教育确实在某一领域精通性差了一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中国,至少高等教育领域,真正的学习传授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已经是一种共识,并且大学里面所学到的能够用于社会实践的知识少之又少,那么,以形成自己独特思维方式的通识教育比起专业化教育在适应多变社会里面的多变职业也就更有优势了。毕竟现在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社会,学会大部分知识是不可能的,那么掌握学习能力就显得很重要了,而这一点,通识教育会做得更好。不仅学习能力,由于通识教育接触面广,它在融会贯通、创新能力、表达能力方面的培养也是很有优势的。

通识教育心得体会

通识教育心得 通识教育,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从字面意思的解说,即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或通才教育等。我认为通识教育不单单是一种课程设置模式,它也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境界,是为了培养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通识教育的实施是结合我国大学的具体情况,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通过实行学分制、主辅修制、弹性学制、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等途径来进行。在大学提出通识教育,就是要纠正大学里普遍存在的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弱的文化陶冶、过重的功利导向、过强的共性制约的弊病,这是十分必要的。 在中国通识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古人一贯认为博学多识就可达到出神入化,融会贯通。通识教育可产生通才,即博览群书,知自然人文,知古今之事,博学多识,通情达理,兼备多种才能的人。西方文化中通识教育思想同样是也很古老的。而通识教育与专业化教育,只是教育模式的不同选择,但其本质上,却是对“教育”的不同理解造成的。通识教育重在“育”而非“教”,因为通识教育没有专业的硬性划分,它提供的选择是多样化的。而学生们通过多样化的选择,得到了自由的、顺其自然的成长,可以说,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它超越功利性与实用性。 之所以要以“大学问家、大思想家”为榜样,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独立人格与独立思考的可贵品质,而这正是通识教育的终极追求。因为,教育不是车间里的生产流水线,制造出来的都是同一个模式、同一样的思维。而是开发、挖掘出不同个体身上的潜质与精神气质。因为通识教育是要“孕育”出真正的“人”而非“产品” 通识教育在当代社会环境下确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其一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必不可少、强有力的支撑。其二心智训练比知识传授更为重要。最后是共同要求与个人选择的关系。 通识教育课程在我国大学的关注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高等教育过分专业化弊端逐渐显露,培养出来的人才综合素质较低,因此提出要进行“通才教育、文理渗透”。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目标不完善。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明显的知识化,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应用性。且学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在我国大学通识教师队伍建设薄弱。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没有发挥出专业课程的通识教育机能。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忽视非正式通识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这些都是我国大学里普遍的通病。 我们认为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对策思考可以通过对通识教育课程目标具体化;通识教育课程结构合理化。调整通识教育课程内容;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方式多样化;加强通识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注意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充分发挥出专业课程的通识教育机能等方面开始;并设立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 在大学所实施的通识教育课程也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大类型:其一,国家的历史与问题的知识。其二,哲学、文学、艺术的修养。其三,介绍科学发展、方法、精神的课程。而这三种类型的通识教育课程在实施上要遵循如下三个原则:一是少而精原则。二是独立原则。三是渗透原则。 通识教育的实施途径首先要建构适合本校实际的通识教育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第二,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完善学分制,使双学位制、主辅修制、跨系选修制等各显其能。第三,营造实施通识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第四,改革考试内容与考试方法,建立起科学的通识教育评价体系。 不过,在实行通识教育的同时,应该注意处理好它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红皮书》中写道:“通识教育不仅应该为专业选择提供足够的基础,而且应该成为使专业潜力充分发展的沃土。……专业教育告诉学生可以做什么和怎样做;通识教育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为什么

新课程通识考试试题与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转载 标签: 分类:教师试题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x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v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x )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v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x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x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x )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x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v )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v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x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x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A )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B )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C )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朱彦夫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朱彦夫 同志们,朋友们: 我这里有一本刚出版的33万字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这是一部人生观的教科书。其作者,是一位没有四肢,没有左眼,右眼的视力只有0?3,没上过学,但参加过上百次战斗,三次立功,十次负伤,动过47次手术的特等伤残军人。他就是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朱彦夫。 朱彦夫,1933年出生在人杰地灵的沂蒙山腹地——沂源县张家泉村。他从小家贫如洗,14岁时就毅然参了军,1949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他不怕流血牺牲,拼命作战,先后

参加了战淮海、过长江、打上海、跨过鸭绿江等上百次战役战斗。1950年12月,朱彦夫参加了在朝鲜争夺250高地的血腥恶战。他所在的一个连,在零下30度严寒的条件下,与装备精良的两个营的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搏斗,打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在弹尽粮绝的时刻,仍然坚持与敌人拼搏。最后阵地上只剩下一个遍体鳞伤的人,这就是朱彦夫。当他在长达几十天的昏迷中醒来的时候,已是躺在西安陆军医院的病床上。他这才发现自己已没有了四肢,左眼失明,右眼视力模糊。他嚎啕大哭,高喊,要向敌人讨回残臂残腿!他悲痛欲绝。这时,他期待比一场战斗的胜利更震动人心的战歌。 同志们,记得高尔基说过:艰苦和挫折是人生的老师。有的人在挫折面前倒下去,有的人退缩了;而有的人,他冲上去,战胜了困难,征服了挫折。这样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朱彦夫在战场上是个勇士,在失去四肢和一只眼睛后,在极端困难的生活面前,他挑战生命的极限,决心做个自食其力的生活强者。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为了不让别人照顾,他毅然要求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战争这个雕塑大师,把沂蒙山雕塑得更加凝重、庄严、显赫。正义战争这透视人类心灵的窗口,又把沂蒙山坚忍不屈、慷慨无私的品格,展现到了极致。然而,沂蒙山毕竟是沂蒙山。张家泉是个小山村。四面群山环抱,前面有南珠山,后靠红崮山,东临油篓崮,西接百草关。真是迈步脚蹬山,出门眼朝天。朱彦夫回到山沟里,才知道全村许多户揭不开锅,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穷得叮当响。面对严酷的现实,他深深感悟到:贫穷才是他们最大最凶恶的敌人!他那一颗被泪水煮过的心又开始激烈地跳

通识教育的意义

什么叫通识教育?为什么要搞通识教育?我不想从五花八门的教育学定义出发,而是和大家聊聊个人的认识和体会。当一位高中生进入大学的时候,他/她的头脑中一般只有高考要求的那几门学科的不完整的概念。即便在选择报考专业时对其它学科和专业名称有所接触,但也知之甚少。这时如果让他一头扎进一个狭窄的专业,他就会像迷失在原始森林中的猎人一样,茫然不知所措。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知识就像一片森林,一个猎人如果不了解这片森林中植被类型的水平分布和垂直结构,以及地形地貌和水文情况,他是很难达到目的的。教师们首先要做的不是让学生们学会打中野物的技术,而是要先熟悉环境。 通识教育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通晓人类各种“基本知识类型”,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指明方向。所谓人类各种基本知识类型,一般指数、理、化、文、史、哲、天、地、生。这些学科大致相当于我们所称的“基础学科”,英文叫“discip1ines”。哈佛大学通识课程的大类(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艺术、伦理推理、定量推理、自然科学、社会分析)基本按照这些学科来组织,只是最近加强了国际化和全球化的维度,这是因为“disciplines”代表了人类探究知识的基本思维方式类型。对于通识教育而言,思维方式的重要性要远大于具体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这里不敢班门弄斧地妄谈各个基础学科的思维特点。仅从文学艺术和科学两大知识体系的比较上与大家讨论。文学艺术的思维方式倾向于直觉的、发散性的、情感驱动的,因而解决问题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情感交流、相互理解、不断沟通来实现的,所谓以情感人;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逻辑的、讲究经验验证的、理性驱动的,因而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从客观证据出发,强调严密推理,所谓以理服人。显然,这两种思维方式

教师业务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附答案)

教师业务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附答案) 一、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什么? 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倡导探究性学习。 二、十项教学技能是什么? 从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出发分析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行为方式的构成要素,十项教学技能总结归纳如下: 1、导入技能;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动机、明确意图、进入交流。 2、语言技能;用准确的语言,恰当的语调、语义交流信息。 3、板书技能;提纲挈领、突出重点、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4、教态变化技能;活跃气氛、增强情感、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5、演示技能;促进感知、变换信息通道,增强交流效果。 6、讲解技能;了解事实、形成概念、掌握原理和规律,认识交流本质。 7、提问技能;检查学习、促进思维、获得反馈、改善交流过程。 8、反馈强化技能;调控教学、强化学习,巩固交流成果。 9、结束技能;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形成系统,结束交流。 10、教学组织技能;教育学生、指导学习,保证交流顺利进行。 三、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

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四、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五、基础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

中考语文 保尔在中国作文素材

No.04 保尔在中国 ●保尔精神 ●保尔给我们的 ●永远的保尔 ●中国的保尔 ●保尔精神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他在临死时候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与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自由与解放而作的斗争。”这是苏联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其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写的一段振聋发聩的话,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也成为当时许多青年心中的英雄,从保尔身上,我们得到的最深体会是:人应该真正相信和肯定自己,确立真正的自信心,感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存在。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拥有的生命支柱。 ●保尔给我们的 保尔·柯察金以牺牲精神和无私奉献而名垂青史,可以说一提到保尔,知道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背起那段闪亮的名言:“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他的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对事业无比的忠诚和无私的奉献,对困难的无所畏惧的斗争,以及对肮脏与渺小的无情的鄙视与嘲讽,赢得了人们对他的尊敬与爱戴,而这些也向我们诠释着英雄的内涵,让我们牢记应怎样去书写人生。 ●永恒的保尔 保尔出现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而今社会已发生了巨变,我们即将迈入知识经济时代,保尔是否已成为过去时,这是许多人心中的疑问。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更多地将目光投注在如何将知识转变为财富上,而保尔似乎离这个问题很遥远,比尔·盖茨才是人们心中的宠儿。靠智慧和能力证明了知识可以造就财富,这是盖茨创造的奇迹。但是不知有没有人发现,假设若干年后人类进入另一个时代,那时再提起盖茨,人们也只会说他开创了知识经济时代,不会再有什么讨论或思维的冲突。而保尔却是永恒的,因为他回答了一个问题:人的一生应怎样度过,他让我们精神不朽。这是盖茨未能给予我们的。 ●中国的保尔 “中国的保尔”——吴运铎,是中国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兵工局副局长,原先他只是大冶原华煤矿一名普通的电机工人。早在抗战爆发时,他就参加了新四军,从事兵工生产工作。为了制造性能良好、质量过关的炮弹,他在试验中多次受伤,先是左腿膝盖被炸伤,左眼被炸瞎,后来左腿被炸断,右脚被炸掉。当她躺在病床上阅读《钢铁是怎样炼的》一书时,为保尔的英雄行为所鼓舞,“我只要求给我留下一点能维持生命的东西,一颗心脏和一叶肺,我还要顽强地斗争下去”。在身体稍微复原之后,他便开始了新的学习与研究,制造了一种高级炸药。在全身负伤百余处,手足残废的情形下,他仍坚持为革命事业英勇奋斗,因而被

大学教育应注重通识教育还是专业教育

大学教育应注重通识教育还是专业教育 一辩立论: 主席、各位评委、在座的同学,大家好!针对于对方辩友所下定义,我想说···那么就来听听我方的定义吧!通识教育,是建立起广泛的知识平台的教育模式。但是,众所周知,面面都到往往面面都不到,通识教育最大的弊病就在于它的浅尝辄止。而专业教育,是以某一学科为主要教育,以其他知识为辅的教育,在广博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对某个领域更加注重教育模式。我们所说的专业教育,并不是说不进行其他方面的教育,不是说教育出来的人才只知道专业领域的知识,对于其他方面的知识一无所知。大学教育是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的的教育体系,包括本科教育、硕博教育。那么,当今社会的需要是什么呢?是需要各个领域的高精尖人才做出突出贡献。我方的判断标准是哪者更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哪者更能够推动知识技能的改进,哪者更有利于个人的发展。 对方辩友从三个方面论证了自己的观点,但是,我不得不指出:··· 接下来,我方也从三个方面论证: 对于社会来说,首先,当今社会史告诉我们,社会发展呈现波状式上升,而社会分工则是呈现树冠状发展,因此,社会发展需要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就需要社会分工,社会分工就需要更加需要专业教育了。其次,现代社会要求分工,当然就需要合作。分工的基础是对于自己的工作能够在深度上进行探索。而合作的前提是,各人圆满完成自己的工作。专业教育恰恰可以培养某个领域的高精尖人才,而通识教育无法满足分工的基础,也无法满足合作的前提,进而是无法满足社会需要的。所以我们说,在这样的框架下,专业教育明显就尤为重要了。 对于人类各种知识技能来讲,只在广度上进行扩展,显然是无法对知识技能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的,在深度上的探索才是最有力度的推动。知识技能方面的不断深入、不断提升,是专业教育的宗旨,专业教育可以提供各方面高精尖知识,培养高精尖人才,从而对知识技能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而通识教育无法做到高精尖知识的提供,更不用说培养高精尖人才了。 对于个人来说,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有什么特征呢?专业知识不断丰富和深化,这对于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内,投入的精力有着更加高的要求,我们每个人的时间精力也是有限的,既然不能穷尽一生来通晓几个领域,那就穷尽一生来精通一个领域。而且,通识教育的人才成果,跟各个专业的专业人才相比,在某一领域的竞争力无疑是薄弱的。所以,专业教育也就成为了必然。 我通过对当即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个人方面来论证了我方观点,所以,我方有理由坚信:大学教育应该注重专业教育。

美术鉴赏课在大学通识教育中的作用

郑建业潍坊学院山东潍坊261061 摘要:高校开设美术鉴赏课是为了加强学生的美育素质教育,提高其艺术修养的一门课。美术鉴赏课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强化学生整体素质上,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过程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校美术鉴赏课的开设,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的自我修养的提高。 关键词:美术教育美术鉴赏大学通识教育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美术的社会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在人类的文化生活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包括: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和追求人生。理想境界的能力;三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创造的能力;美术鉴赏课走进大学校园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素养得到提高。 《美术教育研究》《文艺评论》等征稿,发表文章联系编辑扣扣:2085388366(长期有效)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通过美术教学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在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及审美发展的特点,在对其进行审美教育时,应着重培养他们的审美理解力和审美趣味。同时,要明确美术鉴赏在学生审美能力发展中的作用,美术鉴赏可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美术鉴赏可以陶冶情操,提高精神境界;美术鉴赏是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最重要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因为美术是一门视觉的艺术,人们观赏美术作品是以视觉作为引导,是以作品的直观感受为开端的,因此要引导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让他们接触大量的美术作品,扩大其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应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首先应该明确课程标准对欣赏课教学的要求,同时还应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如互动式、主动探索、合作式等等。以及注重课后拓展,拓宽学习领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如果违反了审美的规律,就会影响和阻碍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当遵循审美规律,不能去替代学生感悟和认识,而应当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开展讨论,让学生来体验、思考、鉴别、判断,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和追求人生、理想境界的能力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又如何渗透思想教育呢? 首先,在教学中利用美术的艺术价值取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应在教学中,找出古代和现代中具有价值和代表性的作品给学生讲授,从艺术不同的角度入手,讲述作品的年代背景,历史地位以及带给我们的启示。这样使他们不但吸收到丰富的文化营养,而且体会到世界各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其次,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要只讲作品的艺术性,而且还要讲作品的时代背景,所要表达的思想,作者创作的初衷以及价值取向。通过讲解和对比,使学生体会到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什么应当肯定,什么应当摒弃。这样的教学活动,给学生以感情的陶冶和道德的教育。 《美术教育研究》《文艺评论》等征稿,发表文章联系编辑扣扣:2085388366(长期有效)三、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创造的能力

最新骨干教师考试通识试题

★教师五条禁令: 一、严禁教师收受、索要学生或学生家长钱物及利用学生家长办私事。 二、严禁教师侮辱、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有伤害学生人格及心理的言行。 三、严禁教师按照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座位、排列名次,张榜公布。 四、严禁教师(教研员)直接或间接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 五、严禁教师(教研员)向学生推销各种报刊、资料或其它商品。 对于违反上述禁令者,取消其中考命题员、审题员、骨干教师资格,取消其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取消其三年内参加评优、评职、评骨干、晋级等资格;对于情节严重者,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直至清除教师队伍。 ★教师基本行为规范 一、教师政治思想行为规范 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三、教师语言行为规范 四、教师仪表行为规范 五、教师工作作风行为规范 第二种答法一、要有端正的教学态度,严肃认真地对待教学工作中的每一项内容,全心全意地做好教学工作。 二、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避免对学生进行灌输教学。既教知识,又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尊重学生,肯定学生的优点,尊重学生的特点,避免学生对教师产生疏远倾 四、钻研业务,认真备课,熟悉教案。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五、组织好课堂教学,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训练学生思想,向40分钟要质量。 六、精心指导学生学习,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纠正错误。把好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 七、定期做好教学质量检查工作,及时查缺补漏,把好教学质量关。 八、按时上下课,组织好课堂教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不拖堂。 九、仪表端正,语言要清晰流畅,板书要整洁规范,内容要简练精确,不哗众取宠 。十、热情耐心地对待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勤思善问,做好课后的辅导工作。 十一、对待学生的态度要一视同仁,不准讽刺挖苦学生,更不能因对个别学生不满而在众学生面前泄私 十二、教学的计划安排应符合学校的要求,不能随意增、删内容,加堂或缺课,占学生的自习课或复习考试时间,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对教育的认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怎样认识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

安徽省2021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

安徽省2021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1. (1分)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括号内。 商务印书馆今年3月付梓( ________ )出版了《草木情缘: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作者描绘了中国古典文学中色彩斑lán(________ )的植物世界,解析不同时代有着jiǒng(________)异名称与寓意的植物风zī(________ ),并追溯植物引进中国的脉络( ________ ),厘清文学作品的写实与想像。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 2. (7分) (2017八上·凤庆期中) 根据原文或提示填空。 (1)王绩的《野望》中作者所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崔颢《黄鹤楼》一诗中,抒发怀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4) 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5)李白《渡荆门送别》中,最能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曹植《梁甫行》中描写自然现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8)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9)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 (共1题;共4分) 3. (4分)解释句中划线词语。 宜枉驾顾之________ ________ 四、其他 (共1题;共1分) 4. (1分)(2018·宜昌) 请将下列古人代指年龄的词语,按由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___________。 A . 垂髻 B . 弱冠 C . 襁褓 D . 束发 五、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2分) 5. (7分) (2019八下·台州开学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入夏以后,朋友们一个个都去休假了。身体不好的都到海滨去。一到这个时候,休养成了大家热切盼望的事,保尔忙着给同志们张罗疗养证,申请补助,打发他们去休息。同志们走的时候,脸色苍白,神情倦怠,但是都很高

读《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的收获——认识通识教育

读《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的收获——认识通识教育 作者:梁艳影 论文关键词:通识教育问题希望 论文摘要:“通识教育”这个术语有点模糊苍白。它并不是关于“一般”知识(如果有这样的知识的话)的空泛的教育;也不是普及意义上的针对所有人的教育。它指学生整个教育中的一部分,该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而“专业教育”这个术语,指的是旨在培养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能力的教育。此二者同为人的生活的两个方面,是不能完全分离的。认为这两种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区分是错误的。(P40)如果我们将通识教育看作某种无定形的东西,也就是说,认为通识教育就是选一门又一门的课程,如果我们将通识教育看作某种消极的东西,即认为通识教育就是对专修领域之外的课程的学习,那么,这将是最不幸的。(P44) 带着新年的喜庆,听着窗外的鞭炮声,我又读了被誉为通识教育的“圣经”的这本书,夹杂着对通识教育普及的渴望,虽对自己目前接受的教育形式有所遗憾,但仍知足,仍为教育者们不懈的努力而感动。请让我展示我在这本书中的收获吧。 1、远近高低看通识教育 看完摘要中所写的,想必读者对通识教育已有初步的认识。事实上,通识教育早期阶段是自由教育,它的目标是努力培养“全人”(Whole Man),在这里全人可以指“好”人(Good Man),善良正直的公民(Good Citizen)和有用的人(Useful Man),它着重于培养人的四种能力:有效的思考能力(有效思考的三个阶段:逻辑的、关联性的和想象的,大体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等三个学问领域分别对应),交流思想的能力(有效的交流不但依赖于清晰的思维、简洁有力的表达等技巧,而且还依赖于坦诚之类的道德品质),作出恰当判断的能力(它涉及的是学生将全部思想运用于经验领域的能力),辨别价值的能力(价值植根于事实,人类的理想无论如何都是自然的一部分)。 当然,以上的论述是学术性的。通俗一点,通识教育就是一位从大学走出来的道德美好、基础扎实、知识全面的复合型公民所接受的教育。当然,这也是我作为大一学生所追求的毕业形象。下面让读者通过事例看通识教育:最近,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职来职往》栏目来了这样两位求职者---第一位,刘先生,27岁,在马来西亚攻读MBA,想来此求得一份关于市场营销的工作,月薪4444元。他在上高三时就开始考英语六级,成为老师眼中学英语的神童。他的学历能让各位考官眼前一亮,但面试中他琐碎而冗长的回答,让大家有些失望。但他最终还是获得一份工作,英语棒是一方面,重要的还有他谦逊努力的姿态为自己加了一个筹码。第二位,王小姐,21岁,从18岁就开始外出打工,没有大学毕业证让她在开始找工作时到处碰壁,但她那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精神让她最终积累了2年舞台幕后工作的经验,来此想求得制片人或制片人助理(当然,后来考官也指正制片人已最基础了,没有制片人助理这个职位)的职位,月薪3000—4000元。凭借丰富的经验、礼貌而又沉稳的气质及骨子里透着的那股干劲让她获取12盏灯,意味着百家企业任她选。这个案例透射出以下几点: a、通识教育不仅仅在大学阶段,在社会中如找工作及工作期间都会接受的到。

教师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及答案

教师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及答案 一、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什么? 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倡导探究性学习。 二、十项教学技能是什么? 从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出发分析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行为方式的构成要素,十项教学技能总结归纳如下: 1、导入技能;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动机、明确意图、进入交流。 2、语言技能;用准确的语言,恰当的语调、语义交流信息。 3、板书技能;提纲挈领、突出重点、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4、教态变化技能;活跃气氛、增强情感、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5、演示技能;促进感知、变换信息通道,增强交流效果。 6、讲解技能;了解事实、形成概念、掌握原理和规律,认识交流本质。 7、提问技能;检查学习、促进思维、获得反馈、改善交流过程。 8、反馈强化技能;调控教学、强化学习,巩固交流成果。 9、结束技能;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形成系统,结束交流。 10、教学组织技能;教育学生、指导学习,保证交流顺利进行。

三、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四、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五、基础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通识部分试题示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