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村村情概况模板

农村村情概况模板

农村村情概况模板
农村村情概况模板

某某村村情概况

一、基本情况

某某村,位于某某镇镇政府西北约4公里处,南临马杏线,西邻张庄村。全村总人口XXX人,总户数XXX户。粮食直补面积XXX亩,土地确权面积约XXX亩。主要种植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灌溉方式以机井灌溉为主。

村落方面,XX村为XXX镇行政村,该村总占地面积195亩,其中,东西长度约XXX米,南北长度约为XXX米,整体为四方格局。

建筑物方面,村内建筑物以民居为主,宅基地共XXX处。建筑结构为砖混结构为主,宅基地上建筑二层楼房XX座,其它均为平房建筑。该村无人居住房屋XX处,其中XX处属于无法居住房屋。

道路方面,村内有南北纵向水泥马路X条,东北横向水泥马路X条,成井字结构贯穿村落,路况目前均在正常使用中。

水域方面,该村中央有X处池塘,村东北有X处水坑,X处水域合计面积约X亩。

安全用水方面,该村拥有国家配套的自来水深井一口,经过相关检测达标,可供全村人安全使用。

用电设施方面,该村有生活用电设备变压器X台,均能保障全村居民的用电需要,无电力隐患,且符合用电安全。

居民收入方面,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全村基本达到或正在达到小康水平。居民收入部分来自农业,部分来自外出务工或者外出劳务,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过调查,无人均收入X万元人民币的农户,全村贫富差距正在缩小。

村容方面,村内有垃圾桶安放点XX余处,每日有专人负责回收垃圾,并妥善处理,已基本告别生活垃圾脏乱差的情况,村容较为整洁。村内绿化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较好。

近年来,该村在上级各级的鼓励支持下,农村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已有养猪、种植牡丹等新的种植形式和畜牧形式。农业结构调整有序进行;生态工程得到逐步落实;农村、农业、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该村正以新的风貌、新的姿态迎接未来、走向明天!

二O一九年十月

村基本情况简介

村基本情况简介 ---------------------------------------------------------------精品范文 ------------------------------------------------------------- 村基本情况简介 村基本情况简介 1、基本村情:文家坝村位于镇西南约5公里,有8个村民小组,共554户,全村总人口2328人,其中党员51人,劳动力人数1127人,村干部4人。 土地资源:有耕地面积4677亩,其中农作物(水稻、小麦)面积1460亩,经济作物(大豆、玉米等)面积500余亩,林业(杨树)资源约1645亩。土地流转面积1056亩,可开发利用资源有奇喷黄泥的黄泥洞和具有传奇色彩的土匪寨岩。产业情况: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无村办集体企业,有上规模水果苗圃基地150亩,经果林300亩,科技示范大棚一个,茶叶苗圃基地320亩,烤烟基地1070亩,本村从业人数约1031人。有个体工商户12户。 村级集体经济:无经营性集体资产,村所在地占地面积约434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村级集体固定资产总额100万元左右。村级无负债。村级可支配收入主要来源于镇政府各项工作考核奖金,2012年约6.3万元。 农民经济收入:农民经济收入以产业务工。外出打工收入为主,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300元。 1 / 3 ---------------------------------------------------------------精品范文 ------------------------------------------------------------- 弱势群体:有五保户13户,低保户316户705人,孤儿1人,残疾126人。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的有175户563人。

农村村情调研报告

农村村情调研报告 篇一:村情调研报告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对**乡**村农村环境卫生打整治情况的 调研报告 为了广泛、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其中开展好县委提出的“八个专项行动”,来进一步摸清我县实情,理清发展思路,明确主攻方向,完善发展措施,切实研究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加快清水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科学步伐,我部门领导班子通过组织干部职工按照县委安排深入到**乡**村对该村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乡中心部位,属乡政府驻地,辖上王、下王、东坡、西坡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372户1802人,全村有劳动力资源268人,2013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4136元。有耕地面积5999亩,其中有撂荒地451亩,历年建核桃1401亩,2014年新建核桃3120亩,全村有砖木结构房屋农户257户,土木结构房屋农户143户。该村共有新农村点3处,共43户,占全村的12%,自然村小巷道基本实现水泥路。享受低保待遇102户303 人,五保 10 户。该村在开展

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以来,通过召开动员会议,组建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的组织群众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同时对全村划分了片区,落实了区域负责人,建立了长效机制,使全村上下的环境卫生进一步好转,人们对农村环境卫生的认识进一步提高。 - 1 - 二、农村环境整治的基本情况。 “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村为**乡政府所在地,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良好,全村近年来通过“一事一议”及新农村建设等项目,使全村小巷道硬化基本实现全覆盖。在我县开展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以来,该村在当地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主要做了一下工作。一是成立领导组织,成立了以村党总支书记***为组长,两委干部为成员的领导班子,把全村划分为六个责任区,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二是制定规划目标,根据全村的实际,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村庄整治工作。该村共聘请了6名保洁员,并聘请专人负责垃圾清运,共建立了13个垃圾池,并且正在紧锣密鼓的继续在有需要的地方新建,宣传发动共书写标语3条,悬挂横幅2条。三是利用自身特色,该村向全村的卫生保洁员严格要求,要求定时定点开展垃圾的清扫工作,并由各个自然村内的老党员、老干部做群众督察员,督促他们做好环境整治

村情调研报告3篇3篇

村情调研报告3篇3篇 农村调研报告范文3篇3篇 农村调研报告范文(一)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 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xx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20**年8月底到20**年6月底,我们到了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 学进行为期接近一年的顶岗实习支教生活。在这段时间中,我们在平时休息的过程中走访了一些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顶的了解!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一、基本概况 我们实习的地方是相对较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 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 我所教的班有96个学生,其中就有30多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

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 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几岁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

村情民情调查情况汇报材料

三一文库(https://www.wendangku.net/doc/dc13600532.html,)/总结报告/调研报告 村情民情调查情况汇报材料 一、地理环境和人口情况 xx村为xx镇管辖的重点村之一,位于镇政府所在地周围,是全镇的中心地带,距村口1公里多是国道321线。xx村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是xx镇经济较发达的村之一,是全县乃至全区重要的八角生产基地之一。全村总面积为17平方公里,村辖4个自然片,分别为xx、齐村、对河、都旧。全村人口比较集中,共xx个村民小组,xx户,xx多人口。山地面积xx亩,耕地xx亩,其中水田xx亩,旱地x亩。整个地形是山多地少,主体作物以林为主,尤其以八角林为主。 二、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农业生产。xx村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形成具有xx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生产基地:经济项目主体有三个八角林场点,收益林占xx多亩,幼林xx亩,然后集体又出资xx万元。另外还有鱼塘和西瓜、

龙眼、荔枝等名优水果基地,拥有一个种植龙眼的果园。 水利设施。xx村党委、村委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为提高农业产品效益,带支村集体对旱田水圳进行整修,对堤坝进行修筑。近年来投入资金xx多万元,修筑储水堤坝4座,修建平板水泥桥梁2座。 生态能源改造。重视生态能源的利用和开发,目前全村建有沼气池xx多座,全村卫生改厕率达70%以上,更好地因地制宜、综合利用了农村清洁能源。 社会各项事业。在教育投入大量资金目前,xx中心校已建成一幢高三层面积为xx平方米的教学大楼,校内设有体操场和文艺小舞台等活动场所,全村学校收费公开,无乱收学杂费行为,为农村普及九年教育提供了有利的保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方面,组织了一支治安联防队,除做好治安巡逻和普法工作外,还调节群众的矛盾纠纷。在计生工作方面,坚持宣传教育、避孕节育和经常性工作为主,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通过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计生协会的作用,转变村民的婚育观念,基本落实了国家关于计生工作的方针政策。 三、交通及通讯情况

村情模板

村情概况 (各村要根据各自实际,完善村情概况,基本东西要有,同时要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切实把本村特色亮出来,切不可照搬照抄。) 一、基本村情 1、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 **村隶属渑池县**乡(镇),位于乡镇的**部,东临***,西接**,临近**省道,距乡(镇)**公里,距县城**公里,交通便利(不便)。 2、人口分布 **村共有**户、**人,其中,贫困人口**户、**人,低保户**户、**人,分散供养五保户**户、**人,参加新农合**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户。全村劳动力**人,外出务工**人。 3、自然条件 **村有**个自然村,**个村民小组,原有集体经济***,年收入***,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耕地面积** 亩,人均耕地**亩,林地**亩。其中,有效灌溉**亩,退耕还林**亩,林果**亩。目前主要以种植**、***为主。 4、经济发展

**村201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约**万元,占总收入的**%;畜牧业收入约**万元,占总收入的**%;林业收入**万元,占总收入的**%;第二、三产业收入**万元,占总收入的*%;工资性收入*万元,占总收入的*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农民收入以**、**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人(占劳动力的 **%),在省内务工**人,到省外务工**人 二、贫困情况 由于***原因,导致贫困户较多,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年底退出*户、*人,剩余*户、*人;经过前期入户普查,新识别贫困户**户、**人,拟清退**户、**人,现确定贫困户**户、**人,其中,低保户**户、**人,分散供养五保户**户、**人。产业扶持**户、**人,转移就业 **户、**人,教育扶持**户、**人,易地扶贫搬迁**户、**人,社会兜底**户、**人。 贫困户学生共**名,其中,幼儿园学生**名,义务教育学生**,高中学生**名,中职**名,高职**名,大专以上**名。 三、基层党建 **村三委干部共*人,其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监委会主任各1名,村支部委员*名,村委委员*名,监委会委员*名。目前,村三委建立了**制度、**制度和**等制度,

村情介绍【模板】

XX村情介绍 一、基本情况 XX县XX镇XX村委会位于XX镇西南部,属于半山区,距离XX镇政府4公里,XX县城10公里。东与XX镇古城村委会相连,南与新云村委会相邻,西与五印乡接壤,北与碧清村委会相连,国土面积24.96平方公里,海拔1780米,年平均气温16.5℃,年降水量726毫米,适宜种植水稻、油菜、玉米、烤烟、大麦、蚕豆等农作物。辖12个自然村23村民小组。设村党总支部1个,党支部11个,党员140人。辖区内有省级文保单位1个——利客村古建筑群,小(一)型水库1个——大石板水库,风光秀丽,人文资源丰富。2014年末,全村有1974户6896人,经济总收入70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85元,低于全镇平均水平。实有贫困人口445户、1850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5户、255人,贫困发生率3.7%。 (一)自然资源状况 全村现有耕地总面积5420亩(其中:水田3180亩,旱地2240亩),人均耕地0.78亩,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玉米、烤烟、大麦、蚕豆等作物。该村土地资源丰富,但人均粮田面积少,发展后劲不足。 全村拥有林地27435亩,人均4.3亩,其中公益林16525亩,经济林木10910亩,主要种植蓝桉、桃子等。林地、荒

山开发利用潜力大,对发展畜牧业及核桃、中药材等产业,保护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 辖区内有小(一)型水库1个——大石板水库,年蓄水量可达170万方,有小库塘10个,水资源丰富,沟渠基本配套,水利条件良好。 (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 经济结构 近年来,在XX镇党委、政府的正确引导下,XX村以促农致富增收为目的,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烤烟、玉米制种、养殖产业,加大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逐步改变了以往群众单一种粮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外出务工为辅的经济结构,但目前还是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全村经济总量较小。其中:种植业收入2524万元,畜牧业收入1285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226头,肉牛262头,羊1756头);林业收入245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2546万元。全村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200人,其中在省内务工2850人,外出务工收入3445万元。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685元,低于全镇平均水平。 2. 基础设施现状 全村水、电、路已基本实现三通,群众全部饮用自来水,12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道路硬化10条12千米,目前部分村民小组道路还未硬化,通过性差,严重影响到群众的出行;村内水利设施及配套措施建设相对滞后,不能满足群众

村情调查表

村情调查表 调查人:

备注:1、本表所称的“村”含村和社区内的经济合作社;2、本表统计2008年度的情况。 3、此表格请于3月25日前报区学习实践办。 基本村情表主要包括行政村基本情况、村“三委”班子基本信息、党员队伍基本情况、村级阵地情况、村级经费情况、产业建设情况、精准脱贫情况、“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情况等。抓党建、

办实事承诺清单主要包括村党支部党建主体责任清单、村“两委”班子履职承诺(三年届期履职承诺、年度抓党建办实事承诺),公开接受党员和群众监督。 所谓“一卡”,就是建立一套走访群众动态更新的“户情服务连心卡”。每个行政村以户为单位建卡、实现全覆盖,以网格或村民小组为单位汇总成册、活页装订,也可以根据工作实际和不同户情类型分类汇总。配套建立乡、村干部联系走访服务群众制度和户情信息档案管理制度,联系走访服务群众的走访人主要为驻村干部和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一般每季度全面走访一遍,重点户根据情况随时走访,走访中主要落实动员群众、问寒问暖、帮扶发展、征求意见、宣讲政策、化解矛盾六项重点任务。走访服务群众情况在户情服务连心卡上实行全程连续纪实、跟踪落实、闭合反馈,做到事事有落实、有回音;具备条件的,可以同时建立电子档案。 所谓“一册”,就是完善一套实用管用的“村级组织工作台账册”。主要包括“五个基本台账、一本制度汇编”,即党员管理台账、村情户情台账、农村党支部“三会一课”记录本、村干部坐(值)班工作日志、便民服务代办事项台账,以及村级组织管理制度汇编,健全落实村干部坐班值班服务群众制度。 榆阳区农村基层党建“一图一表一卡一册”模式仍处于探索完善阶段,下一步,榆阳区将按照市委组织部的新要求,学习各地的好经验,立足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实际,力戒形式主义,尊重基层首创,不断优化完善,努力打造既统一规范、又体现特色、更符合农村基层党建实际的“图表卡册”升级版。

《村情民情现状调研报告3篇》

精品文档 村情民情现状调研报告3篇 第一篇 一、村现状 村总人口1470人,320户,村内总面积1317亩,其中耕地 面积994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874亩,人均耕地0.55亩,村内有5个村民小组,党员41名,低保户38户51人,重残5人,五 保户2户,主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 二、产业结构 村的产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杂粮,小麦、玉米种植是全村的主要品种,占总面积的90%,目前村 已流转土地50亩,主要种植花卉苗木,现在已种植10亩;村还有一个农场(缘广农场),总占地面积18亩,其中果树种 植占15亩,农场内还设有休闲娱乐场所。 三、组织 建设 村两委人员共有6人,支部3人,村委3人,党员41人,群众代表15人,村民小组长5人。 四、民生问题

1、充分体现群众温暖,保障弱势群体,全村五保、低保对象,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全部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基本生活保障金,按季度足额发放到困难人员手中,如今养老保险 政策已落实,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2、由于村内 经济 收入较低,资金短缺,致使目前农田 水利 设施不到位,出现农民浇地难的问题,现需要解决机井22眼,地埋线500米,变压器2台,还有修路问题,村内道路已硬化,主要是村南头至后五福路口生产路需要硬化,长1500米,电力设施,夏季用电量大,变压器少,致使村内经常停电。 五、存在的问题 1、经济发展基础十分薄弱。村内没有主导经济产业和支柱产业,简单的 农业

生产,常规的农业生产占据农村的主导地位,小农意识较为深厚,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形成不了优势,产业缺乏,市场 信息落后。造成农民收入低,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支柱产业,没有走上产业化道路。劳务经济没有特色,致富项目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民增收困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自身没有经济实体,还主要依赖政府过日子,不但拿不出资金引领经济发展、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有时连正常工作运转也有很大的困难,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等受到资金制约。 2、有用人才资源较为匮乏。农民 思想 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农村居民受教育 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 3、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 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大

村村情简介

毛家沟村村情简介 呼家岔为清涧县宽州镇贫困村,位于清涧县城西南部11公里处,毗邻延安市子长县和延川县,原属宽州镇行政村,2016年并入四合队行政村。 全村总土地面积为794亩,其中农耕地600亩、林果地63亩,草地40亩。户籍总人口73户226人,村内常住人口21户31人,常住人口占全村人口比例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67人,其中2017年在册贫困户8户20人,其中,低保户2户6人,五保户1户1人,贫困户占全村户籍人数比例为30%。 本村位置偏僻,经济发展较为单一,农民收入较低。本村地处两市三县交界处,位置相对偏僻,交通不便,以小农经济为主,收入来源主要有土豆、玉米等杂粮种植业和牛羊猪等养殖业。全村现有养羊专业合作社1个,养羊大户3户,共有羊子450只;有养牛户7户,牛40头。目前,全村有80亩集体土地(坝地)对外承包经营,年收入万元。同时正在建设20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今年9月份建成投运后,本村年收入可增加12万元以上。据统计,201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3521元。 本村组织机构相对完善,村情较好,贫困帮扶力量大。

村子三委会班子健全,其中村委会干部5人,党支部党员12人(60岁以上5人),村民监督委员会委员3人。2017年,市政府办选派4名干部驻村开展扶贫工作,其中副县级领导一名,兼任本村党组第一书记,科级干部3名。经过驻村工作队牵线搭桥,确定了榆林市政府16名副县级以上干部与本村16户贫困户“一对一”联户结对帮扶,所有干部都与帮扶贫困户建立了良好的联系并逐户制定了扶贫计划。 本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大,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改善。经过四年帮扶,驻村工作队共积极争取各类资金万元,完成了本村若干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一是投资45万元建成5公里通村道路,投资23万元新建成一条环山生产道路,投资41万完成村内入户道路硬化工程建设;二是投资18万元修建淤地坝一个,扩大了优质基本农田,增加了本村粮食产量;三是42万元建成120平方米标准化的村级阵地,争取专项资金15万元新建村级卫生室,加强和改善了工作和医疗卫生条件;四是投资23万元建成125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安装了篮球架、乒乓球案等相关体育健身配套器材;五是花费万元购买红白理事等用品, 充实了农村文化生活;六是投资万修建人饮工程,新打五口井,解决了村民喝水难问题;七是投资35万元解决了村内道路照明情况,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政府采购程序,近期将全面启动实施;八是通过积极争取,总投资140万元的呼家岔光伏项目建设成功列入

村情民情现状调研报告

村情民情现状调研报告 第一篇 一、村现状 村总人口1470人,320户,村内总面积1317亩,其中耕地面积994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874亩,人均耕地0.55亩,村内有5个村民小组,党员41名,低保户38户51人,重残5人,五保户2户,主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 二、产业结构 村的产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杂粮,小麦、玉米种植是全村的主要品种,占总面积的90%,目前村已流转土地50亩,主要种植花卉苗木,现在已种植10亩;村还有一个农场,总占地面积18亩,其中果树种植占15亩,农场内还设有休闲娱乐场所。 三、组织建设 村两委人员共有6人,支部3人,村委3人,党员41人,群众代表15人,村民小组长5人。 四、民生问题 1、充分体现群众温暖,保障弱势群体,全村五保、低保对象,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全部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基本生活保障金,按季度足额发放到困难人员手中,如今养老保险政策已落实,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2、由于村内经济收入较低,资金短缺,致使目前农田水利设施不到位,出现农民浇地难的问题,现需要解决机井22眼,地埋线500

米,变压器2台,还有修路问题,村内道路已硬化,主要是村南头至后五福路口生产路需要硬化,长1500米,电力设施,夏季用电量大,变压器少,致使村内经常停电。 五、存在的问题 1、经济发展基础十分薄弱。村内没有主导经济产业和支柱产业,简单的农业生产,常规的农业生产占据农村的主导地位,小农意识较为深厚,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形成不了优势,产业缺乏,市场信息落后。造成农民收入低,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支柱产业,没有走上产业化道路。劳务经济没有特色,致富项目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民增收困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自身没有经济实体,还主要依赖政府过日子,不但拿不出资金引领经济发展、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有时连正常工作运转也有很大的困难,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等受到资金制约。 2、有用人才资源较为匮乏。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 3、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大部分都从事农业生产,村干部服务能力不能满足村民需求;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党员平

大孙庄村情状况(1)

大孙庄基本情况介绍 大孙庄村原属郑州市管城区圃田乡管辖,2007年区划后由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京航办事处事处管辖。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384户,1763口人,占地面积3000亩,其中耕地面积1300亩。村庄东接吴庄村,南濒大王庄村,西临京珠高速公路,北靠郑汴路,交通便利。 一、村干部及党员组织情况 村两委干部10名,其中支委5人,村委5人。平均年龄42岁,全部为初、高中文化程度,另外村小组队长4人,村民代表30人。全村共有党员41名,党员年龄结构比较完整。村支部的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明显,村委会在村支部领导下开展自治工作,群众对村两委有较强的信赖。 二、教育情况 村两委班子成员比较重视青少年的教育情况。投资50多万兴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列子小学,全村儿童的入学率达到100%,附件四个村庄的学龄儿童大部分都在此处上学。全村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占青少年总人数的80%以上。 三、全村经济状况 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集体经济收入不多,有大约10多户个体经营者,土地种植以小麦、玉米、花生、蔬菜等为主。 四、交通情况 一条硬化公路作为全村的主干道,连接郑汴路和大王庄村,路段交通状况良好,由于长期过大货车,现在路面有破损现象。由于陇海铁路线的经过,每次下雨涵洞易造成一定程度的积水,现经办事处和村两委成员努力改造,有很大改观。全村的道路铺设工程正在有序进行,目前已铺设全村2/3路面,剩余路面、路灯等建设将在年底完工。 五、招商引资情况 被称为“台湾岛”的原村组沙荒地的建设情况良好,主要以木材、板材、石材加工为主。北临郑汴路和陇海铁路中间200米左右的地方,有大约50多间门面房出租,多用于陶瓷生意和汽车维修,以此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

村情简介

***村村情简介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 ***镇***村位于***东北部,南面与**村、***村毗邻,海拔**m,无霜期***天,干旱多风沙,降水少,蒸发量大,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6.90C,年平均降雨量***mm,年平均蒸发量***mm,最大沙尘暴日数**天,属典型沙漠气候,耕地严重沙化,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二)社会经济条件 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户,***人,耕地***亩,人均***亩,平均亩产***公斤,2011年粮食总产量***吨,人均有粮***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有贫困户***户,**人。现有小学*所,在校学生**人,教职工***人,入学率100%,有农家书屋1个,图书**8册。 二、近年来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效及采取的措施 2010年,***村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以葵花、养殖、制种玉米、特色经济林为主导产业,以种植洋芋为辅的农业生产体系。并计划在2012年发展养殖暖棚***座,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按照“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2011年栽植枸杞***亩,计划2012年栽种皇冠梨***亩,粮经草比例为40:56:4,夏秋比例为3:7,种植结构更趋合理。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该村以交通、教育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修村级公路**公里,计划2012年新修小学一所,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扶贫开发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灌区水井损坏程度严重,村组道路网络布局不完善,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二农民文化程度低,

科技素质不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不强,应用新技术、新品种的范围不广。三是村集体经济薄弱,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村上没有集体经济积累,村内公用事业发展基本靠上级部门的支持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四是公共服务设施缺乏,村内没有文化娱乐设施,没有专门的科技培训阵地。五是村容村貌不够整洁,农户庭院环境卫生较差,垃圾没有没有固定的倾倒点和处理设施。 四、今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一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舍饲养殖为重点的设施农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是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采取农户自筹、项目扶持、部门帮扶等形式,进一步改善水、电、渠、路等基础设施。 三是抓好中低产田改造,通过改良土壤、测土配方、科学施肥等综合措施,培肥地力,提高土地投入产出比。 四是抓好劳务经济,通过多种形式的劳务输出,增加农户收入。

村情分析报告

石盘开发区松庄村情分析报告 一、全村概况 松庄村位于武乡县石盘农业开发区西部,总面积13平方公里,松耕地面积700亩,人均耕地面积3.5 亩。全村总人口229人,其中党员20人(男19人女1人),全村共辖三个自然村,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全村大牲畜600头(以黄牛为主),羊5000只,上年度人均纯收入1480元。 二、教育情况 松庄村现有村办幼儿园一所,主要面向本村村民子女和所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业主子女,现有学生130余人,本村村民子女入托免费。因生源少,村民子女就读小学和初中在公办学校,家庭条件好的在城里择校。村民学历以初中毕业为主。本村现有大学学历十余人(基本不在本村工作),现就读大学的8人。村委会为考上大学的本村子弟一次性发放奖金2000元及部分学习用品。 三、其他情况 村民社会保障方面:养老,村民现有30人自发参加了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另有个别人员购买了商业保险。医疗,除78人参

加了长治城镇居民医保外,其他村民均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有村委的补助。 四、初步设想 从近年来松庄村产业调整发展情况,制约发展因素,村民发展的意向等现状,我们与村干部、党员一起研究、谋划、寻找帮助村民发展全村经济“致富”、“翻番”的新路子,争取使松庄村未来五年人均收入翻番。 首先是发展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让村民得到实惠。第一,利用区位及交通优势重点发展物流业。第二,发展农业观光旅游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耕地,帮助松庄村发展牛、羊养殖,突出乡村农业特色,大力种植核桃等干果经济林,发展观光农庄。 其次是提升松庄村村民社会保障水平,在村民全部参加“新农合”的基础上,重点加大养老保险方面的建设。一是广泛宣传,二是进行补贴,使村民病能医老有养。 第三是加强组织建设,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法,有成效地开展党的工作,注意培养新生力量,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松庄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村情调查报告

村情调查报告 镇村位于县城区以南5公里处,全村共有7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20户,总人口1676人,其中五保户3户,低保户29户,共计83人,计生困难户15户,优抚对象6人,贫困学生18人。现有党员39人,35岁以下党员3人,60岁以上党员8人,女党员3人,高中以上学历7人,困难党员6人。全村土坯房87户,其中201X年改建完成9户,13户不符合危旧土坯房改建政策。 现辖区面积8055.5亩,其中耕地面积1299亩,山地面积5566亩。村里的主导产业是半夏、蔬菜,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300元,村集体基本上没有收入。 村的村民淳朴善良,热情好客。村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是半夏、水稻、以农为主。地势低洼,怕涝;养殖业有一定规模,生猪、畜禽以家庭养殖为主;劳务输出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每年在外打工人员达70%。收入的主要构成:一是劳务收入,二是粮食和经济作物销售收入。劳务输出人员主要分布在城,主要从事制造、缝纫、建筑行业。 一、基本情况 (一)党建工作情况 1.班子建设:按照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强

组织,增活力”这一主题,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各项任务,着力解决我村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着力增强我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着力完善加强我村党组织建设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我村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按照“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工作要求,搞好我村党组织建设工作: 一是抓落实,就是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系列部署要求落到实处。向搞得较好的基层组织学习; 二是全覆盖,就是坚持一抓到底,让支部的每名党员都行动起来,并自觉参与进来; 三是求实效,就是在本村扎扎实实抓几件实事,解决几个突出问题,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 四是受欢迎,就是贴近基层要求,回应党员关切,顺应群众期盼,把基层组织建设年办成群众满意工程; 2.村建设:村经济薄弱,基础较差,但我们将敢于破解困难,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筹资争项,力争年内改变办公基础设施建设。 3.党员发展,我支部将按《党章》的相关规定,吸收高学历,高素质的仁人志士加入党组织,力争在年内完吸收入党积极分子2名,转入预备党员1名。

村情简介

城关镇碾盘村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碾盘村位于商南县城关镇,地处城关镇西北方向。全村共有239户,958口人,耕地面积620亩,党员26名。人均粮食产量800斤,2011年人均纯收入3500元。目前,该村以茶叶、畜牧、中药材为主导产业。 二、近几年党建工作成效 1、碾盘村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加强党建工作,不断强化基础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促进支村两委班子成员提高综合素质,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2、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确立以茶叶、畜牧为主、中药材为辅的农业生产体系,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产业项目申请,计划在2011年至2012年,再发展大棚30至50个,采取品种选择、土壤施肥、技术培训、专家现场指导等措施,采用“基地+合作社”的模式,逐步把我村建设成为优质茶叶、蔬菜生产和销售基地。 3、建立茶叶加工厂一座,实行种植和加工一体化生产,实现效益最大化。新建大棚蔬菜28个,面积达14亩。发展养殖大户5户,养殖业不断壮大。修复小学校舍12间,占地6亩,极大地方便了当地学生教学工作。修建通组水泥路1500米,现在全村通村水泥路覆盖率达70%。这些基础设施极大地满足了村民的物质文化需求。 4、在生态绿化方面,对通村路和国道进行种植绿化,目前共种植国槐200株,柳树300株,杨树80株,并设有专人管护,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环境。

5、在发展公益事业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碾盘村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和群众,提高农民意识,转变集体观念。大力实施农村“三位一体”改造工程,共有30余户获益。鼓励和支持村民建设沼气池50户。每年开展评选、“致富能手”、“和谐文明家庭”等活动,通过典型引导,榜样带动,全体村民的文明意识得到了很大提高。 7、改革开放30年来,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民主政治、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化、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生产环境显著改善,各项补贴落实到位,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欠帐较大。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山区无自流灌渠系统;电力设施容量小、费用高;村组道路网络布局不完善,有多条出境路、断头路没有修通,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依然存在;有线电视没有进村入户。 2.农民文化程度低,科技素质不高。全村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仅占全村村民的30%,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不强,应用新技术、新品种的范围不广。 4.村集体经济薄弱,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村上没有村办企业,没有集体经济积累,村内公用事业发展基本依靠上级部门的支持,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村级民主管理组织不健全,制度不完善。 5.公共服务设施缺乏。村内没有文化娱乐设施,没有公共休憩活动场所,没有专门的科技培训阵地。 6.村容村貌不够整洁。农户庭院环境卫生较差,部分房屋属七八十年代修建的砖土木结构,年久失修。清洁节能能源使用率低,垃圾没有固定的倾倒点和处理设施。

村基本情况简介精编版

桃沟乡大秦村基本情况简介 基本情况:桃沟乡大秦村距离乡政府驻地5公里,京沪高铁和302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2008年由原大秦,大曹、后楼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至2017年初,全村1456户,共5507人,其中外出约1350人。有低收入家庭214户、400人,参加养老保险3466人,农村合作医疗4663人,2016年人均纯收入6800元。 本村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约10472亩,有商贸市场一个,拥有家庭农场四个,其中省级家庭农场1个,流转土地共1080亩,无公害明星优绿果商标成功注册。村容村貌相对整洁,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相对健全。 发展制约因素及有利条件:本村发展的有利因素是劳动力充足、土壤肥沃,农业基础设施完善。不利因素是传统种植小麦、大豆,在增产增收上效果不明显;村民思想相对保守、落后,合作创新意识不强;年轻一代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在做大做强新型农业发展项目上,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 发展方向及需要通过包扶解决的问题:面对本村发展的有利条件的实际情况,本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通过光伏发电、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种方式创造性地发展本村经济,干群共同努力,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桃沟乡戴夏村基本情况简介 基本情况:桃沟乡戴夏村距离乡政府驻地8公里,302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2008年由原戴夏、吴尹、吴马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至2017年初,全村861户,共3556人,其中外出约1000余人。有低收入家庭119户、238人,低保户36户,81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300人,2016年人均纯收入3600元。 本村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约7500亩,拥有金穗面业、博德尔环保项目等3家企业。村容村貌相对整洁,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村级班子健全,扶贫工作2016年度顺利出列,2016、2017被评为桃沟乡先进基层党组织。 发展制约因素及有利条件:本村发展的有利因素是劳动力充足、土壤肥沃,农业基础设施完善。不利因素是传统种植小麦、大豆,在增产增收上效果不明显;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思想相对保守、落后,合作创新意识不强;年轻一代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在做大做强新型农业发展项目上,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 发展方向及需要通过包扶解决的问题:面对本村发展的有利条件的实际情况,本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主动作为,通过光伏发电、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种方式创造性地发展本村经济,干群共同努力,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村基本情况简介

张百湾镇西洼子村简介 【村庄概况】张百湾镇西洼子村位于张百湾镇东,滦河以北,东临周台子村,西与山前村交界,辖4个自然村,8个居民组,共531户,1653口人,村里共有耕地面积2800亩,有林地面积1600亩,荒山面积8630亩。人均收入3500元。 【产业结构】西洼子村产业结构主要以铁矿采选、种植、养殖业为主。其中有选矿2家,规模化牛场2处,养猪场1处,养鸡场1处。现有民营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25个。本村在经济发展中,存在严重资金不足的问题,因村没有集体企业,没有集体收入,集体经济收入匮乏,导致村经济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劳动力状况】全村共有1653人,其中男劳力1002人,女劳力651人,外出农民工123人,其中男性70人,女性50个。 一、基础设施不断加强。 西洼子村坚持把道路建设作为重点,加大支持村际道路和通组水泥路建设力度,提高公路安全水平和服务能力。2012年自翟志臣任职村书记后首先修建外环2.5公里环村公路,垒坝1500米,主街道硬化,村庄亮化,安装路灯40盏,修建了村民活动广场,卫生室建设,完成了村部和学校及幼

儿园新建,清理河道等工程,共投入资金630余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目标。 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村内设有小学和幼儿园,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99%以上。 (二)、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村级卫生室及配置合格村医,村内共有2处私人诊室,村西平地和新民居小区处各1处,现在广场就有村卫生室,方便村民就医。 (三)、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原则,巩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成果,逐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金。其中合作医疗缴费不包括学生是1186人参保率达%99,养老保险缴费人员634人,以享受待遇203人,贫困人口医疗和养老参保率达%100。百姓都过上了有病不愁,老而无忧的生活。 (四)、公共文化、广播影视服务体系基本完善。村内有健身休闲广场,村民茶余饭后来广场跳跳舞,丰富了村民

前庄村村情简介

前庄村村情简介 村情概况 前庄村隶属于沭阳县西圩乡行政村。位于西圩乡南边,距离西圩村委会2公里,距离沭阳县城41公里。国土面积655亩,气候温和,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有耕地546亩,其中人均耕地1.1亩;路两侧植树5.6亩。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18户,乡村人口496人。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16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546亩(其中:田118亩,地428亩),人均耕地1.1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拥有林地5.6亩,分布在村干道两侧。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11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110户通自来水,有8户饮用井水。有118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118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100%);安装固定电话的农户数11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00户(分别占总数的93.2%和84.74%)。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水泥路;进村道路为石子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水泥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3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50辆,摩托车48辆。 装有太阳能农户65户。

该村到2012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混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45户居住钢筋结构两层楼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73.5万元,占总收入的70%;畜牧业收入21万元,占总收入的20%(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03头,肉羊357头);林业收入4.2万元,占总收入的4%;第二、三产业收入6.3万元,占总收入的6%;农民人均纯收入2116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23人(占劳动力的45%),在省内务工105人,主要分布在苏锡常一带。人口卫生 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480人。到2012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450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距离乡卫生院3公里。该村无公厕,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6个,有生活排水沟渠设施。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西圩中心小学,中学生就读到西圩中学或县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3公里,距离中学3.5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69人,其中小学生49人,中学生20人。 村务公开 到2012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5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00亩。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

村情调研报告范文4篇

一、柴湾村基本村情 1. 柴湾村概况 新安县磁涧镇柴湾村是洛阳市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村,位于磁涧镇北部,东至洛新开发区,西接礼河村,陇海铁路和磁五路分别以东西向和南北向贯穿我村,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14个村民组,485户,总人口1935人,土地面积总计约2300亩,其中耕地面积约1700亩。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56万元,人均年收入4100元。全村共有党员56人,村双委成员5人。村中第一大姓为孙家,第二大姓为党家。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约占2%。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经商或务工。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在本地和外地打工赚取。村中主干道为水泥路。全村有小学1个,在校学生近300人,教师18人。 柴湾村一直坚持“放开、扶持、搞活”的方针,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村共有11个水泥预制板厂,是新安县最大的水泥板生产集散地,并成立了水泥板行业协会。村双委计划今年进一步突出柴湾村水泥预制板生产能力强的优势,力争年内形成规模效应。 2. 历史与自然状况 柴下河湾处有良田数百亩,土地肥沃,本村因此得名“柴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柴湾的山里没有住着神仙,河里也没有住着龙王,却也照样有她不俗的名气和灵气。村北直面人称“生在苏杭,葬在北邙”的邙山。涧河这颗璀璨的明珠从村南绕村而过,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柴湾人。 村中铁路以北,有一古寺遗址,古名南泉寺。传说有一高僧,云游到此,坐地休息,凿井得泉,泉水清冽,乃诛茅建法,建立寺庙。因寺在泉南,故名南泉寺。汉武帝东巡东都经过此地,遂进寺上香,后普降春雨,百姓甚喜。 古寺遗址不易寻。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百转千回,曲径通幽,于层峦叠嶂、茂林修竹处方见南泉寺。正是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南泉。朝听晨钟,夕闻暮鼓。古时鼎盛时期,钟鼓之声,远闻数里,常年香火不绝。南来北往的香客不惜舟车劳顿,纷纷前来上香许愿。 3. 基层组织建设 柴湾村双委在村支书孙仓、村主任邓和平的带领下,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成绩斐然。全村共有党员56人,村双委成员5人,“双强”党员17人,多次荣获省市级文明单位称号和“五好”党支部称号,柴湾村也成为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村。村双委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努力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多次被磁涧镇党委副书记王三虎誉为“磁涧镇最团结的村级领导班子之一”。 柴湾村双委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