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

全国2011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

前言:很多自考学员反映,在自考复习过程中大多数时候感到既畏惧,又无从下手。那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我们的学员了解报考课程的重点难点,做到胸有成竹,运筹帷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卓有成效地提高学生的成绩呢,自考网教学研发中心各专业研发团队特结合近10年自学考试历年真题的命题趋势及规律总结出考试重点,考生通过对重点考点的复习可以系统掌握考试常考的的知识点,明确复习目标,减轻考生的复习压力,减少复习时间,提高复习质量,让考生轻轻松松备考,简简单单通过考试。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重要部分的理论来源(P5;选择题)

◆改革开放后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P13;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P16;选择题、简答题)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哲学的基本问题(P35;选择题)

◆一元论的主要观点(P37;选择题)

◆列宁提出的物质定义及其唯一特性和意义(P40;选择题、简答题)

◆辨证唯物法的总特征(P51;选择题)

◆唯物辩证法的构成及其各组成部分的特性(P55;选择题)

◆掌握事物的度具有的意义(P65;选择题)

◆意识的能动作用(P84;选择题)

◆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P85;选择题、简答题)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93;选择题)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P95;选择题)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P101;选择题、简答题)

◆认识的本质(P102;选择题)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P106;选择题、简答题)

◆认识的两次飞跃(P109;选择题)

◆真理的属性(P114;选择题、简答题)

◆党的思想路线(P125;选择题、简答题)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生产方式(P134;选择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P135;简答论述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138;简答论述题)

◆社会形态的划分(P147;选择题)

◆社会基本矛盾(P154;选择题)

◆划分阶级的标准(P157;选择题)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P157;选择题)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P163;选择题、简答论述题)

◆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P174;选择题)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商品的二因素及其最本质因素(P183;选择题)

◆商品的价值量(P186;选择题、简答题)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P190;选择题)

◆价值规律的内容及作用(P192;简答论述题)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及其区分意义(P201;选择题、简答题)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P210;选择题)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P218;简答题)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产业资本循环过程(P225;选择题)

◆生产资本的构成(P228;选择题)

◆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产生的影响(P230;简答论述题)

◆社会资本的运动(P232;选择题)

◆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P239;选择题、简答题)

◆平均利润(P241;选择题)

◆商业资本的职能及作用(P246;选择题)

◆利息率(P252;选择题、简答论述题)

◆级差地租的形成条件及形态(P257;选择题、简答题)

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P270;选择题)

◆垄断和竞争(P272;选择题、简答题)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P277;多选题、简答题)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P293;简答论述题)

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P304;选择题)

◆无产阶级革命的特征(P305;选择题)

◆列宁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P308、选择题)◆社会主义民主(P320;选择题)

◆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及对其基本特征的认识(P323;选择题)

第八章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人类社会最崇高的社会理想(P340;选择题)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P341;选择题、简答题)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P347;选择题、简答题)

◆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P359;选择题、简答题)

【资料整理】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贴通(资料大全)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13617698.html,/club/5346389/p/5734001

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重点考点复习资料

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 网络传播双向互动“推”与“拉”是如何体现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电脑网络采用的要求用户高度参与、从信息之海中按需“拉”取信息的传播方式,它同传统的大众传媒如电视将信息“推”给受众的传播方式截然不同。“推”技术的作用:按照用户要求为用户代劳从网上信息海洋选出某些信息,将它们“推”给用户。“推”技术可以说是“推”中有“拉”。不同的用户可以让“推”技术将不同的信息内容“推”给他们。“推”技术的出现促使学术界进行思考: ①出现“推”技术后人们使用互联网络的发展趋势如何? ②出现“推”技术的驱动因素有哪些? ③仿效电视模式,经济上依靠广告收入,是否为正走向商业化的电脑联网业指出了一条有效的出路? ④它是否会关系到互联网络的潜在功能的发挥? ⑤国外强调该技术在方便用户接收、使用网上信息中的作用,我国关注“推”技术可用作网络管理工作。这是否体现了不同文化观察这一新兴技术时的视角不同? 1、控制 一般含义“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 在传播学中,控制有两层含义: (1)施控,传播者对信息流通所进行的干预、影响; (2)受控,传播者也会受到所处时代、社会的制约。 2、控制研究 专门考察传播者及其活动特征,揭示传播者同时代社会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控制研究包括三项内容: (1)探讨传播者施控行为及规律; (2)探讨传播者受到时代、社会的控制; (3)分析各种控制形态。 传播功能研究走向式微的原因。 第一,传播功能研究主要采用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观点。这一理论有着先天的局限,限制了传播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会冲突理论取代了结构功能主义在社会学研究中的主流地位。作为传播功能研究的理论来源和基础的结构功能主义,在60年代以后它的地位已被社会学的社会冲突理论所取代。由于结构功能主义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立场出发,注重研究社会整合、共同意识和力量均衡,忽视社会体系与其他有机体的差异,并转移了人们对变迁与冲突等社会现象的注意力。这样,也就不可能提出和处理充满冲突和需要根本变革的当代社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传播学研究自身的发展决定了传播功能研究的式微。现在,传播功能已经列入传播学的主要内容,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传播学研究范围十分宽广,传播功能研究仅是有关传播体系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当众多的传播理论的开拓后来居上之时,传播功能研究也就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辉。 一、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提出的传播的社会功能

素质教育概论 HY77分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 1. ()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实质和核心。教育学生做集 体的小主人,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五爱”思想、 优良品德和良好的道德规范。 (A) 社会主义 (B) 个人主义 (C) 集体主义 (D) 人文主义 [分值: 2. 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满足儿童 发展的需要。 (A) 人体需要 (B) 自然规律 (C) 社会规律 (D) 刚性需要 [分值: 3. ()问题是教育兴旺发达的永恒主题,是各级各类 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

(A) 学生成绩 (B) 素质教育 (C) 升学率 (D) 教育质量 [分值: 4. ()强调的是教师心中要有每一位学生,在指导思 想上正确认识全体与个别的辩证关系,精心设计教学。 (A) 个别教学 (B) 个别化教学 (C) 单一教学 (D) 针对性教学 [分值: 5. ()是指人们在追求真知真理和崇尚优秀文化过程 中积淀升华形成的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 (A) 精神审美素质 (B) 个人品德素质 (C) 独立人格素质 (D) 科学文化素质

[分值: 6. 成熟的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操作和理念的 ()。 (A) 共享性 (B) 公开性 (C) 发展性 (D) 同一性 [分值: 7. 人类一切文明进步都以文化成果的积累和()的提 高来体现。 (A) 文明水平 (B) 科学水平 (C) 教育水平 (D) 生产力水平 [分值: 8. 以现行教育()为基础进行改进,这是确定素质教 育内容的基本思路。

(A) 教案 (B) 经验 (C) 成果 (D) 内容 [分值: 9. 全面传授知识即()、方法和手段全面。 (A) 授知内容 (B) 授知途径 (C) 授知对象 (D) 以上都正确 [分值: 10. 教育与()具有天然的联系,原始教育与原始社 会生活就曾融合在一起。 (A) 家庭生活 (B) 学校生活 (C) 社会生活 (D) 社区生活

郭庆光《传播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传播概述 【名词解释】 传播学:研究人类社会传播现象与传播活动规律得学科。 人际传播:至少两人之间进行得个人与个人之间得传播活动。 工具性传播:人类进行传播就是为应对环境,即顺利地有效地展开与自身生存与发展相关得一切行为。 麻醉作用:与大众传播媒介得接触,耗费现代人大量时间,使之越来越疏于行动,并以为自己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即沉溺于被动得信息积累. 托马斯公理:如果人将某状况作为现实把握,那状况作为结果就就是现实。类似“自我达成得寓言”,即如果个人根据对状况得错误理解而开展行动,结果就可能使之成为现实。 【简答题】 传播得本质 形态多样性(使用符号不同)、时空遍布性(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行为伴随性(实物传播、贯穿性)、极端重要性(传播得本质) 大众传播 职业化得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电子化得技术手段向不特定得多数人传送信息得行为或过程。其主要优点为:快、广、多、好(清晰度、保真度)。 传播得四大功能 监测环境--用新闻不断地向整个社会及时报告环境得变动 协调社会各部分——以 【论述题】 传播得定义 (一)共享说:强调传者与受者对信息得额分享 (二)影响说:强调就是传者意图对受者施加影响、改变对方(认知、态度或行为)得过程 (三)“仪式"说:强调就是传者与受者之间开展得仪式 (四)“符号“说:强调传播就是符号得流动 拉斯维尔得5W模式 5W:Who(谁)→says What(说什么)→in What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Whom(对谁)→with What effect(取得什么效果) 5W,传播结构(过程)中得5个要素与环节:传者、讯息、媒介、受者、效果。 5W,传播学得研究领域: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5W模式得问题: (1)单向/双向(无反馈):线性模式,将传播堪称就是单向传达信息、呈直线形态得过程。但传播使双向得。 (2)孤立/联系:割裂传播过程与社会过程得联系 (3)静止/变动:“讯息”往往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化(e、g、噪音) (4)环节/要素:“效果”并不一定出现,传播可能无效,因此只就是环节。 申农—韦弗得通信模式

政治学概论自考重点整理笔记

政治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 ■剥削阶级关于政治的解释(单选):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对政治的科学解释)(多选,简答) 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多选): (1)狭义: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 (2)广义: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3)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因此,政治学应当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多选)(6个): ①政治学基础理论(含政治思想史) ②中国政治(这是我国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③比较政治 ④公共政策 ⑤行政管理 ⑥国际政治 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的政治学(多选)

■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多选): ■(单选)行为主义方法是20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单选)西方政治学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①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西方政治学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宪法成为政治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罗斯福新政”是其典型代表。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今,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向,为政策的制定过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主要内容:(简答) ①它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 ②它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③它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④它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来代替君主制,不是简单地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⑤它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多选)政治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1)历史研究法; (2)制度研究法; (3)比较研究法; (4)结构-功能研究法; (5)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方法。 第二章国家与阶级

全国2014年10月自考04742自考通信概论试题自考历年真题标准版【高清版】

浙04742二 通信槪论试题 第2页(共4页) 10. 光纤通信系统在互联网上的新技术星全光网络、光终端和 A ?光发射机 B.光接收机 C.光交换机 D.光路由器 11 ?信宿是传送消息的目的地,其功能与信源 八.相似 13.相同 C.相反 D.无关 12?接收设备的功能是放大和反变换,如滤波和译码?其目的是从接收信号中止确恢复岀原始 电信号,通常接收信号受到 八?干扰和减损 B.衰减和降幅 13 ?与模拟通信相比,数字通信的优点之一是 A.占川带宽更窄 C. 对同步要求不高 14?按照传输媒介来分.移动电话系统属于 八?中波通信系统 C ?短波通信专用系统 15 ?止弦信号 A ?既属于函数信号又属于交变信号 C.既属于周期信号又風于交流信号 16?—个 1E 弦信号的周期是4ms ?那么它的频率等于 A. 250IIz B.25I1Z C. 4Hz D. 0,25Hz 17?频率较低(大约2MHz 以下)?且具有绕射能力的电磁波叫做 A.天波 B.光波 C.地波 1)?散射波 18 ?语音绢码就是语音信号的 A,压缩过程 B,滤波过程 C 数字化过程 D.加密过程 19.二进制PCM 信号的带宽取决于数据?的比特率以及用于表示数据的 &编码技术分为 A.数字绢码和模拟須码 C.参量编码和波形塢码 9. 跳时码分多址主要用于 八?第一代移动通信领域 C 第二代移动通信设备 B. 参量缁码和混合須码 D.抽样绸码和量化编码 13 ?军事抗干扰通信领域 I ) ?第二代半移动通信网络 C. 降福和时延 D.歸变和时延 B.易于加密处理?保密强度高 I ).系统设备简单 B.无线通信系统 【)?红夕卜线通倍设爸 B.既属于周期信号乂属于函数信号 D. 既厲于周期信号又属于模拟信号

自考传播学概论试题_浙江省7月自考试卷_1

自考传播学概论试题_浙江省2003年7月自 考试卷 浙江省200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 湖北自考网3月14日整理 课程代码:0064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传播学的学科特点是_______、互动性、开放性、综合性、发展性。 2. 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革命包括语言传播革命、书写传播革命、印刷传播革命、_______和互动传播革命。 3. 信息侵略一旦突破了_______的防线,后果将不堪设想。 4.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中的横向方法指的是控制论方法、_______、系统论方法“三论”方法。 5. 区别和认识各种不同的传播媒介可以运用_______、参与程度、传播速度、保存时间、媒介威望、传播过程等六种尺度和标准进行分析。 6. 广播可以一边做事一边收听,被人们称为_______媒介。 7. 求新求快、求实重尊、求知得趣、求富重乐、求近重软、求曲重奇、求深重活、求真重美是受众_______的八种表现。 8. 中国大陆在传播学研究中出现的值得重视的研究倾向是重复性、依赖性、_______、实用性。 9. 运用赞扬法要注意四点:真心诚意、明确具体、符合实际、

_______。 10. _______、符号、信息是传播媒介的三个构成要素。 11. 媒介信息的主要特征为新闻性、_______、知识性、价值性、真实性、时效性。 12. 非语言符号的作用有补充作用、_______、强调作用、否定作用、重复作用、调节作用。 13. 对于传播者和决策者,在传播谋略策划中,最困难的不是做决策、想主意,而是充分地占有、正确地把握_______。 14. 因为新闻报道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每个记者都有自己的信仰体系,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在现实中完全没有成见、像白纸一般的_______报道是不存在的。 15. 意见领袖的形成因素包括价值、信源、知识面、_______、人际交往、社会地位等。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 符号用来代表什么,叫做( )。 A. 符号的形式 B. 符号具 C. 能指 D. 所指 2. 亚历山大·戈德所说的传播“就是使原为一个人或数人所有的化为两个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属于传播的定义的( )。

最新素质教育概论-考试90分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 正确 1. ()是指创造形成一种催人奋进的良好环境氛围, 保障综合育人。 (A) 课程教育 (B) 文化底蕴 (C) 环境教育 (D) 素质教育 [分值: 2. ()既是中央长期高度重视的基本内容,又是国民 (A) 个人道德素质 (B) 思想道德素质 (C) 法纪责任素质 (D) 科学文化素质 [分值: 3. 文化积淀到人身上构他在后天习得的素质的基础

(A) 历史底蕴 (B) 文化底蕴 (C) 文化修养 (D) 社会积淀 [分值: 4. 素质教育理论坚信:人的先天的遗传素质的差异是 很小的,后天的()都是十分巨大的,只要有适宜 的教育,每个人都能获得充分地发展。 (A) 个性潜能 (B) 品德修养 (C) 发展潜力 (D) 文化修养 [分值: 5. ()是为实现教育目的采取的教育方式、途径的总和,具体指教育者的施教方法和在此基础上受教育 者的自教方法等。 (A) 教学经验 (B) 培训经验

(C) 教育方法 (D) 课改方法 [分值:6. ()永远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 (A) 对传统教育思想的变革 (B) 促使受教育者接受一段教育便能持续健康发展 (C) 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D) 对教育前提的深入思考 [分值:7.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 等。 (A) 揭示事物本质 (B) 反映内在规律 (C) 符合客观实际 (D) 以上都是 [分值:

8. ()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职业要求,献身教育是对这 (A) 深爱学生 (B) 忠诚职位 (C) 严于律己 (D) 铸造忠诚 [分值: 9. 劳动()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形成学生良好道德 (A) 技术教育 (B) 劳动教育 (C) 道德教育 (D) 科学教育 [分值: 10. 思想素质涵盖面很宽,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和 (A) 经济 (B) 科技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 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史学概论》 英文名称:Outline of Historiography 课程类型: 历史学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64 讲课学时:60 学分:3 适用对象: 历史学本科学生 先修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史学是一门对各种具体的历史研究活动及其内在规律进行探索的科学。要学习和研究历史,就必须掌握或了解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而《史学概论》则是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论水平、历史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及加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和了解。《史学概论》是大学历史专业学生学习历史的入门之学、基础之学,是大学历史系的专业基础课、骨干基础课。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全面认识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以增加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二是促进学生初步了解和具体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加强学生研究历史的基本能力和基本功,为其步入历史研究的殿堂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在加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要求:(1)在科学系统地阐述史学理论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内容,突出重点部分;(2)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特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系统传授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加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的训练;(3)结合史实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人格培养和正确的历史观教育,激发学生努力成才,有所作为。 授课重点不在于详细讲述基础知识,而在于介绍认识历史、理解历史和分析历史的正确观点和多种途径及方法。课堂讲解将贯彻“史论结合”与“少而精”的原则,通过对各种论点和重点理论和方法的介绍和讨论,深刻理解历史科学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进一步发现和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习这门课程,要注意几个方面的结合:全面把握与重点理解相结合、史论结合、课堂学习与讨论相结合、学习教材与读参考资料相结合,老师讲解与自学看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等。另外要求撰写有批判性的读史报告或书评两篇。将邀请校外专家讲座,组织观看录像或教学参观。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导言 教学目的: 1.理解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2.为什么要学习《史学概论》。 教学要求: 识记:史学概论的对象;史学概论的任务;史学概论的内容和范围;史家“四长”;学本体论;历史的认识论;历史的方法论 理解:理解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史学概论》。史学概论的内容是由哪三个板块构成,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运用: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学习史学概论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编史学本体论 第一章历史学的对象、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明确历史学的对象、结构和功能,对史学本身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2021年自考通信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通信基本 1,通信系统普通模型,各构成单元重要功能信号是消息或者信息传播载体。 简述消息、信息与信号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消息是信息物理体现形式,如语音、文字、图片和数据等。 信息是消息内涵。消息是信息外在形式。 信号是消息或信息传播载体。 通信系统构成: 通信系统核心涉及信源、发送设备、传播媒质(信道)、接受设备、信宿5某些。 信源是消息发源地,其作用是通过传感器把消息转换为原始电信号,即完毕非电量—电量转换。依照消息种类不同,信源可以分为模仿信源和数字信源。 发送设备功能是将信源和信道匹配起来,其目是将信源产生消息信号变成适合在信道中传播信号。 信道是指传播信号通道,可分为有线和无线两大类。 噪声源是信道中噪声及分散在通信系统其她各处噪声集中表达。 接受设备功能是放大和反变换(如滤波、译码、解调等),其目是从受到干扰和减损接受信号中对的恢复出原始电信号。 信宿是传送信息目地。其功能与信源相反,即将复原原始电信号还原成消息。 2、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信源编码功能:一是对模仿信号进行模数(A/D)转换; 二是去除冗余(不需要)信息,提高传播有效性。 信源译码重要功能:一是对数字信号进行数模(D/A)转换 3. 数字通信优缺陷。 长处:1、抗干扰能力强,且噪声不积累; 2、传播差错可控。

3、便于与各种数字终端接口,用当代计算机技术对信号进行解决、加工、变 换、存储、形成综合业务网。 4、易于集成化,从而使通信设备微型化、且重量轻,成本低。 5、易于加密解决,且保密强度高。 缺陷:1、比模仿通信占用更宽信道带宽。 2、数字通信对同步规定高,因而系统设备比较复杂。但是,随着新带宽传播 媒质采用和超大规模继承电路发展,数字通信这些缺陷已经弱化。 4,通信系统分类。 按通信业务分类: 通信系统可以分为电报通信系统、电话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系统、图像通信系统和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等。 按信号特性分类: 按照信道中所传播是模仿信号还是数字信号,相应地把通信系统提成: 模仿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按照调制方式分: 基带系统和调制(带通)系统 按照传播媒介:有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 按照工作波段分类分为长波通信、中波通信、短波通信、微波通信和光通信系统等。 5,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特性。 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周期是定义在时间区上,每隔一段时间间隔按相似规律重复变化信号。非周期是不具备重复性信号) 6,模仿和数字信号区别。 模仿信号是指信号参量取值是持续(不可数,无穷多),如电话机送出语音信号、电视摄像机输出图像信号等。

自考传播学概论模拟真题

2019年自考传播学概论模拟真题(4)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l、上世纪70年代末起,多次到我国访问并带来了有关传播学信息的学者是( ) A、施拉姆 B、卢因 C、拉斯韦尔 D、霍夫兰 2、《耶鲁大学关于态度和传播研究丛书》的作者是美国实验心理学家( ) A、麦克卢汉 B、霍夫兰 C、布雷多克 D、梅罗维茨 3、最早分析传播过程中“噪音”问题的是( ) A、拉斯韦尔模式 B、德福勒模式 C、布雷多克模式 D、申农—韦弗模式

4、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把具有发信、受信、编码和译码功能的个人和团体称为( ) A、信源 B、传播单位 C、信宿 D、反馈机制 5、内容分析是研究传播内容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 ) A、客观、系统、定量 B、全面、准确、完整 C、客观、系统、定性 D、全面、准确、规范 6、控制实验法有四个基本要素,即实验者、实验变量、实验对象和( ) A、控制组 B、实验观测 C、实验组 D、实验条件 7、首次提出传播具有娱乐功能的是美国社会学家( ) A、丹尼尔 B、赖特 C、麦奎尔 D、怀特 8、英国心理学家斯蒂芬森关于传播功能的观点被称为( ) A、“工具说” B、“游戏说”

C、“社交说” D、“麻醉说” 9、从整个社会系统看,信息流通渠道中的主要把关人是( ) A、记者 B、广播电视 C、编辑 D、传播媒介 10、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是对一种理论的发展,这种理论是( ) A、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 B、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 C、报刊的极权主义理论 D、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ll、哭声和笑声属于非语言符号中的( ) A、身体语言 B、类语言 C、自然语言 D、生成语言 12、波兰学者柯日布斯基等人认为语言在语义上有三个特征,其中不包括( ) A、语言是静态的 B、语言是抽绎的 C、语言是有限的 D、语言是归纳的 13、为无线电通讯进入实用阶段作出重要贡献的是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和俄国科学家( )

河北自考 素质教育概论总结

1人的素质结构分为3个层面,系自然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3个层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渗透,构成了素质的整体结构。2转变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全面发展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4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1,应试教育与考试制度。应试教育和用考试方法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表面上看两者似有共同之处,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应试教育是一种违背教育规律,轻视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单纯以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办学模式。素质教育与升学考试,不是对立的,素质教育也需要考试,也需要通过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样也不否定升学的意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应当充分发挥考试的评价、促进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2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对立与统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只有弄清两者的关系,划清它们的界限,才能有利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1)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相区别相对立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与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性质与目的不同。应试教育是淘汰选拔性教育,面向的是少数尖子生。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是国民基础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②教育价值取向不同。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两种对立的教育价值取向。应试教育是把教育活动作为应试升学和某只求官的工具。具有鲜明的功利性。而素质教育追求的是教育活动的内在价值,即教育活动本身的意义: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③课程体系不同。课程是培养目标的载体,不同的培养目标就有不同的课程体系。应试教育以是升学为目的设置课程。素质教育则着眼于人的素质全面培养和提高,以素质为核心,合理设置课程体系。④教育方法不同,教育方法是传授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应试教育把教育方法视为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使他们达到升学目的的技能与手段。而素质教育则把教育方法视为传授知识发展智能,塑造良好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式与手段。⑤评价体系不同,应试教育实行的选拔性教育单纯以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标准来评价教师,以升学率为唯一考核标准来评价学校的好坏。素质教育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出发点,要求实行合格的水平考试,全面的合理的科学的评价学生教师学校。⑥教育结果不同。在应试教育下,多数学生被忽视,产生厌学情绪或片面发展,或个性受到压抑,缺乏持续发展的能力。素质教育使全体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为今后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同时要有统一的一面。①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互相依存互为条件,两者根源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具体要求。②应试教育包含着素质教育的因素,为素质教育发展提供了生长点和营养素。③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依据一定条件会互相转化。 5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而全面发展教育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条件。 6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组成。德育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无产阶级政治方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导向和动力作用。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技能和发展他们的智力的教育,它在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本领和发展个性中起着重要作用。体育是传授给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的教育。 7素质教育的基本素质分为8个方面,即: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思维素质,创新素质。 8创新素质由创新意识,创新心理品质,创新能力,和创新知识结构四要素组成。 9思想政治素质是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的总称。 10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11素质教育的提出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对与素质有关的若干问题的探讨。第二阶段对素质的直接探讨。第三阶段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与探讨。 12从素质教育研究的发展阶段可以看出,素质教育的提出是一个逐步明确的过程,经历了由模糊到清晰,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经历了由素质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研究,到素质教育与自身理论探讨的过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13素质教育主要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并为满足终身教育的要求而提出来的。 14应试教育的本质上是一种学科课程设置单一,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忽视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追求教育的短期效应的教育模式。15应试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以应付升学考试为主要目标,以硬件学科为重点,以把要考的内容反复教为主要手段,从挤时间、加大工作量上找出路,根据考试分数定质量,以此种“质量”高低论奖罚。16应试教育单一发展违背全面发展的教育指导方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面向少数学生,造成受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二是教育目标狭隘,造成全体学生的片面发展 17为什么说应试教育的智育目标狭隘化。应试教育模式虽然把智育放在了第一重要的位置上,但其智育的目标是片面的狭隘的,智育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教育,其中发展智力是智育最重要的目标,但是应试教育从应试这一角度出发,过分强调知识和应试技巧,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大多采取了强化训练的手段,把学习局限于课堂之内,致使学生无暇参与课外各种有益发展学生智力的活动,导致他们的知识面狭窄和高分低能。 18为什么说应试教育阻碍个性发展抑制学生创造能力。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教育目标狭隘,教育手段单一。学校成为按一个模式改造人的教育机器。人的个性发展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对培养和丰富学生的个性极为不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种宽松、民主、自由的教育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才有可能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独立思考。而传统的英式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的是一个封闭的、禁锢的、狭窄的学校小天地,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充其量只能是一般操作型人才,而不是创造型人才。19为什么说应试教育严重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在应试教育模式中,学校整个工作围绕着高考和各种统考会考的指挥棒转,管理目标明显带有急功近利的倾向。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是分数、升学率,全部教育就是为了考高分,使教育的科学性、艺术性不再有其真正的内涵。教师忙于知识灌输,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和探索缺乏动力。这些严重局限着教师知识结构的扩展和各种素质的提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大全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1. 为什么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答: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遗传的,而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完全是在一种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2. 简答语言符号的特点。 答:(1)符号和语言,“能指”和“所指”。能指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所指是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也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完全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而语言又是发展变化着的。(4)语言符号的离散特性和线性特性。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说,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而且在 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性排列的。 3.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 答:组合关系体现在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横向关系。聚合关系是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有共同的特点,故能聚合归类。组合是横向的结构关系,聚合是归类规则,有了组合、聚合关系,便展现出了整个语言平面,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从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表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有机地统一, 不可分割。 4. 解释“符号” 答:符号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5. 解释“语言” 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均质的,是言语════════════════════════════════════════════════════════════════════ 华夏大地教育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13617698.html, 中国远程教育领航者自考网络辅导第一校园本套试题共分11页,当前页是第1页-

自考2002年《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02年《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强调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关系的传播效果理论是() A.“议程设置功能”理论B.“培养”理论 C.“意见领袖”论D.“沉默的螺旋”理论 2、J·赖利和M·赖利创建了() A.控制论模式B.5W模式 C.德福勒模式D.社会系统模式 3、直接导致“魔弹”被否定的理论是() A.有限效果论B.新的强效力论 C.适度效果论 D.信源的可信效果论 4、符号最基本的特点在于它的() A.普遍性B.抽象性C.有效性D.指说性 5、霍夫兰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 A.有限效果论B. 议程设置论 C. “魔弹”论 D.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 6、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领袖人物是() A.卢卡奇 B.葛兰西 C. 霍夫兰 D.霍克海默 7最早提出“把关”概念的是() A.卢因 B. 霍克海默 C.施拉姆 D.拉斯韦尔 8、“沉默的螺旋”理论着重研究() A.大众传播潜移默化的影响 B.信息社会的阶层分化 C.大众传播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D.大众传播同舆论及社会心理的关系 9、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完善了() A.怀特的把关研究 B. 霍夫兰的把关研究 C.布里德的潜网研究D.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 10、符号制作涉及到信息流通过程的()

A.译码B.编码C. 编码和译码D.反馈 11、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是() A.媒介是人体的延伸B.媒介即信息 C.冷、热媒之分D.全球一家 12、可以解释“电视观众往往会在他们方便的时候收看电视节目”的理论是() A.认识连贯论B.实用论 C.使用与满足D.可获得性(易锝性)论 13、从哲学角度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能量”的论断的学者是() A.康德 B. 施拉姆 C.申农 D.维纳 14、梅罗维茨的理论认为,应当把情境视为() A.信息系统B.社会系统C.环境系统D.组织系统 15、大众传播的反馈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直接性B.一次性C.延迟性D.及时性 16、大众传播最典型的功能障碍是() A.麻醉精神的功能的失调B.娱乐功能的失调 C.文化传递功能的失调D.环境监测功能的失调 17、“魔弹”论出现于() A.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B. 20世纪初到30年代 C.20世纪初到40年代D. 20世纪初到50年代 18、传播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任何事情,而是为了获得各自的满足和快乐,这种观点是()A.传播功能的自我中心说B. 传播功能的工具说 C.传播功能的“游戏”说D. 传播功能的“发展个性”说 19、控制论模式使传播模式从“从单项直线性”变为() A.多维单项性B.双项直线性C.单项循环性D. 双项循环性 20、传播者对信流通所进行的干预称为() A.受控B.操控C.施控D.遥控 21、传播学最具学科特色的研究方法是() A.问卷调查法B. 抽样调查法C.个案研究法D.内容分析法 22、传统学派对传播现状的态度是() A.中立B.肯定C.否定D.批判

徐州 素质教育概论_考试及答案 4月10考试 得分 88分

一) 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所谓“更有价值的知识”,是指对学生()形成、发展具有更大帮助、促进和提高作用的那 些准确知识。 (A) 素质 (B) 学习 (C) 生活 (D) 成绩 [分值:] 2. ()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计划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其普遍或主干发展得到教育保障。 (A) 社会学习 (B) 个人学习 (C) 集体学习 (D) 自主学习 [分值:] 3. ()对新生一代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所难以完全代替的。 (A) 基础教育 (B) 家庭教育 (C) 学校教育 (D) 社区教育 [分值:] 4. 课程之所以需要“开发”,是因为存在着()。 (A) 学习潜能

(D) 个性潜能 [分值:] 5. 素质的(),要求学校的自然环境应有利于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 (A) 自然属性 (B) 教育属性 (C) 科学属性 (D) 文化属性 [分值:] 6. 科学思维训练既应统一组织进行,又要体现个别性和个性化,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方式 莫过于运用()实习教学和科研锻炼。 (A) 劳动 (B) 工厂 (C) 实验 (D) 社会 [分值:] 7. 提出教育内容的适度综合,并非主张取消教育内容的分科设置,而是针对()中分科过细且 相互割裂的现象而言的。 (A) 高等教育 (B) 个性教育 (C) 现实教育 (D) 素质教育 [分值:] 8. 所谓()就是说,每一位教育者都可以而且应当从事基于对教育规律独到理解的创造性的教 育活动,这样的教育活动经过反复检验、完善、定型和升华,就成了超出教育经验层次的教 育模式。

(B) 学有所成 (C) 素质教育 (D) 教有所学 [分值:] 9. 人的潜能具有一定的(),有些潜能在常态下难以发现,这就容易使人产生某些错误判断。 (A) 显性 (B) 共通性 (C) 差异性 (D) 隐蔽性 [分值:] 10. ()开发特别要强调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将学生的学习生活融入社会生活之中,使学生通 过了解社区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A) 国家课程 (B) 地方课程 (C) 教育课程 (D) 学校课程 [分值:] 11. ()首位是教育经验的总结、教育规律的反映。 (A) 教学 (B) 成绩 (C) 德育 (D) 思想素质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笔记(全)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最新整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弃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多选)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多选)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单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 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单选)费尔马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单选)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充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多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马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单选)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济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多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对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多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多选)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

最新自考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最新自考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4月自学考试试卷传播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6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研究方法上,拉扎斯菲尔德的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了(A) A.实地调查法B.内容分析法 C.控制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 2.在传播学的奠基人中,曾多次访华给中国带来有关传播学的新鲜信息的是(D) A.拉斯韦尔B.拉扎斯菲尔德 C.霍夫兰D.施拉姆 3.拉斯韦尔模式的不足之一是孤立性,即没有涉及传播过程与一个因素的联系。这个因素是(B) A.控制过程B.社会过程 C.编码过程D.反馈过程 4.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由两个大圆和两个小圆以及联结它们的线条组成。其中左边那个大圆中的文字,依次为(A) A.编码—解释者—译码B.编码—讯息—译码 C.译码—解释者—编码D.译码—讯息—编码 5.控制实验过程中施行的实验刺激,也叫(B) A.证真B.自变量 C.证伪D.因变量 6.内容分析法具有两个突出的优点,一是研究费用比问卷调查和控制实验低,一是能真实地反映(A) A.信源的特征B.分析单元的百分比 C.信源的优势D.分析单元的平均数 7.认为传播具有自我中心性和社交性这两种个人功能的学者是(C)A.托尔曼B.拉斯韦尔 C.皮亚杰D.贝雷尔森 8.斯蒂芬森关于传播功能的观点,主要涉及(A) A.人际传播B.群体传播 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 9.下列选项中,最早从事把关问题研究的学者是(C) A.巴斯B.怀特 C.卢因D.伯洛 10.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继自由主义理论之后出现的是(A) A.社会责任理论B.西方资本主义理论 C.集权主义理论D.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11.波兰学者柯日布斯基等从语义学的角度归纳了语言的三种特性,其中之一是(D) A.语言是生成的B.语言是演绎的 C.语言是无限的D.语言是静态的 12.系统科学认为,客观世界是由三大要素组成的,它们是物质、能量和(B)

徐州市继续教育公共科目素质教育概论考试及答案

徐州继续教育公共科目《素质教育概论》考试及答案出处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素质教育 1.(C)就是人们对素质教育作用范围和内容的期待。P80 (A)基础(B) 目标(C) 职能(D) 潜能 2.素质教育理论本质上从属于(C),它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尽管还处于探索和形成阶段,但是并不妨碍作为设计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P112 (A)科学发展观(B)文化素养基本理论(C)教育基本理论(D)教育学原理 3. 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D)两个方面。P218 A社会教育B综合教育C德育教育D技术教育 4.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定社会阶段的(A)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P137 A教育思想教育水平C教育经验D教育方法 , 5. (A)是指与人们一定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P89 A社会角色B社会定位C社会地位D社会身份 6. 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是他们自己要形成健康成长的意识、理念,学会(B)前进的本领。A尝试实践B主动探索C实践探索D健康成长 7. (C)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促进与保证每一位受教育者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人格素质,为成为高素质优秀人才奠定“物质”基础。P47 A义务教育B高等教育C素质教育D科学教育 8. (D)是客观存在反映到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加工产生的观念结果,以及这种结果在长期改造自然、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形成的基本稳定的方向性与规范性精神品质。P26 A思想道德品质B历史思维C社会风气D思想道德素质 9. (D)的主渠道应有机地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于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之中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之中。 A文化素养教育B心理健康教育C素质教育D思想道德教育 ! 10. 在人的各种基本需要中,(D)的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因为人的各种需要都必须以学习的途径来满足。P83 A生理B社会C生活D学习 11. 素质教育理论坚信:人的先天的遗传素质的差异是很小的,后天的(C)都是十分巨大的,只要有适宜的教育,每个人都能获得充分地发展。P74 A个性潜能B品德修养C发展潜力D文化修养 12. 促进学生自主健康成长,始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追求和根本出发点之一。要达到这种效果,就必须依靠成功的(A)。 A教育B课改C经验D方法 13. (D)才是提高精神素质的最终目标。P59 A学以致用B学为我用C真正将所学知识融入心灵D以上都是 14. (B)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的教育行为,一个全新教育时代就将开启,人类教育会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A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C高等教育D初等教育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