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柴胡质量标准

柴胡质量标准

柴胡质量标准
柴胡质量标准

柴胡

质量标准

制定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批准人: 批准日期:

生效日期:

柴胡

Chaihu

RADIX BUPLEURI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c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

[性状] 北柴胡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cm。直径3~8m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根较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细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鉴别] 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约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柴胡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柴胡皂苷α对照品、柴胡皂苷d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5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31页)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乙醇-水(8: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40%硫酸溶液,在6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日光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检查] 总灰分不得过8.0%(附录59页)。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附录73页)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1.0%。

[炮制方法] 柴胡除去杂质及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醋柴胡取柴胡片,照醋炙法(附录19页)炒干。

[性味与归经] 苦,微寒。归肝、胆经。

[功能] 发表和里,升阳,疏肝。

[主治] 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脾虚久泻,子宫脱垂,脱肛。

[用法用量] 马、牛15~45g;羊、猪3~10g;兔、禽1~3g。

[注意] 大叶柴胡 Bupleurum longiradiatum Turcz.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标准来源]《中国兽药典》二00五版二部

柴胡舒肝散的功效有哪些

柴胡舒肝散的功效有哪些 柴胡舒肝散是用柴胡做出来的一种中药,柴胡舒肝散的功效想必大家对此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如果对此不了解,就无法更加充分了发挥柴胡的功效作用,柴胡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预防流行感冒,长期食用,还可以有效的提高我们自身的免疫力抵抗力,避免一系列不必要疾病的侵袭,来简述一下柴胡舒肝散的功效有哪些吧。 1柴胡属于中药,主要功效是疏风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等,主要用于外感表征发热,用于肝气瘀滞,月经不调,两胁胀痛,用于中气下陷等。 2.柴胡味苦、性微寒。归肝、胆经。有疏散退热,舒肝,升阳之功能。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等症。近代研究多用于治疗流感病毒、结核杆菌、疟原虫所引起的疾病。 3.(一)解热抗炎: 柴胡有显著的中枢性解热降温作用,其有效成分与所含的皂苷和挥发油有关。 北柴胡皂苷和其挥发油、柴胡粗皂苷、柴胡皂苷元A、山柰苷等对小鼠实验性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血管通透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二)镇静、镇痛、抗癫痫:柴胡粗皂苷、皂苷元A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并能延长小鼠的睡眠时间。并对小鼠实验性疼痛有明

显的镇痛作用。 4.用于寒热往来、感冒发热等症。治疗邪在少阳、寒热往来,常与黄芩、半夏等同用;治感冒发热,与葛根、石膏、黄芩配伍。用于肝气郁结、胁肋疼痛、月经不调等。与当归、白芍、香附、郁金等药同用。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等症。配党参、黄芪、升麻等。 柴胡舒肝散的功效有哪些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竹叶柴胡为我们造福,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希望大家都能够仔细的了解一下以上介绍的内容,同时也可以将以上的内容分享给给更多的朋友们。

中医常用方歌

中医常用方歌 解表剂 1.1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香苏散 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5.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6.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部宛,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7.正柴胡饮 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煎,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症服之康。 1.2 辛凉解表 1.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鼓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轻疏风热煮无过。 2.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3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4.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5.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干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1.3扶正解表1.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柴前独羌芷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2.参苏散 参苏散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3.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症,寒重热轻脉沉良。 4.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2.泻下剂 2.1 寒下剂 1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2.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泻热破淤散结肿,肠雍初起腹痛康,肠雍初起腹按痛,尚未成脓服之消。 3.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水热结胸症,泻热逐水效非常。 2.2温下 1.大黄附子汤 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温下治法代表方,寒积里实服之康。 2.温脾汤 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 2.3.润下 1.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躁便秘施。 2.济川煎 济川苁蓉归牛膝,枳壳升麻泽泻使,温肾益精润通便,肾虚精亏便秘宜。 2.4 逐水 十枣汤 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和大戟,攻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

南柴胡和北柴胡的区别

南柴胡和北柴胡的区别 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也叫竹叶柴胡、柴胡。南柴胡(B.scorzonerifolium Willd),也叫狭叶柴胡、红柴胡。两者均为伞形科植物,以根入药,有解表和里、升阳、疏肝解瘀之功效。由于两者植物形态非常相似,在生产上很容易混淆。现将北柴胡与南柴胡的主要区别介绍如下。1根1.1北柴胡:主根粗大、坚硬,外皮灰褐色或黑褐色,常有少数侧根。1.2南柴胡:主根圆锥形、较软,外皮红褐色。2茎2.1北柴胡:茎丛生或单生,上部多分枝,略成“之”形弯曲。茎基部无纤维状叶柄残基物。2.2南柴胡:茎单一或2~3丛生,茎上部多回分枝成“之”形弯曲。茎基部有棕色或红色纤维状叶柄残基物。3叶3.1北柴胡:茎生叶倒披针形或狭椭圆形,中部叶倒披针形,有平行脉7~9条。叶宽6~16mm。3.2南柴胡:茎生叶及茎下部叶有长柄、条形或狭条形,有脉5~7条。叶宽3~7mm。4花4.1北柴胡:复伞形花序,花鲜黄色。4.2南柴胡:复伞形花序,花黄色。5果实5.1北柴胡:双悬果,宽椭圆形,左右......( 【性状鉴别】 北柴胡 ①呈圆锥形,常有分歧,长6cm~15cm,直径0.3cm~0.8cm. ②顶端多常有残留的茎基,或短纤维状的叶基。 ③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 ④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呈片状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

⑤气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 ①根较细,多不分歧。 ②根头顶端密被纤维状叶基残余。 ③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明显的横向疣状突起。 ④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 ⑤具败油气。 均以条粗长、须根少者为佳。 【显微鉴别】 北柴胡根横切面 ①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其下为7~8层栓内层细胞。 ②皮层散有油管、油室及裂隙。 ③韧皮部散有油室、油管,射线宽,筛管不明显。 ④形成层成环。 ⑤木质部导管稀疏而分散,在其中间部位有一束木纤维排列成断续的环状,纤维多角形,壁厚,木化。 南柴胡与北柴胡主要区别: ①木栓层由6~10层左右的木栓细胞排列成整齐的帽顶状。 ②皮层油室、油管较多而大。 ③木质部导管多径向排列,木纤维少而散列,多位于木质部外侧。 【成分】 柴胡根含有挥发油和多种柴胡皂苷,如:柴胡皂苷Ⅰa(相当于柴胡皂苷a、b)、Ⅰb(相当于柴胡皂苷d)、Ⅱ(相当于柴胡皂苷c)(saikoside Ⅰa、Ⅰb、Ⅱ),

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 文章目录*一、柴胡疏肝散概述*二、柴胡疏肝散功能主治*三、柴胡疏肝散服用方法*四、柴胡疏肝散副作用*五、柴胡疏肝散注意事项*六、柴胡疏肝散药典记载 柴胡疏肝散概述 1、定义柴胡疏肝散,中医方剂名。为理气剂,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功效。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肋间神经痛等属肝郁气滞者。 2、别名柴胡疏肝散。 3、组方柴胡疏肝散主要由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中药材组成。 4、制法陈皮(醋炒)、柴胡6g,川芎、香附、枳壳(麸炒)、芍药各4.5g,甘草(炙)1.5g。以上药水煎服。 5、性状本品为药水状。 柴胡疏肝散功能主治 1、功效作用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其经脉布胁肋循少腹。若

情志不遂,木失条达,则致肝气郁结,经气不利,故见胁肋疼痛,胸闷,脘腹胀满;肝失疏泄,则情志抑郁易怒,善太息;脉弦为肝郁不舒之征。遵《内经》“木郁达之”之旨,治宜疏肝理气之法。方中以柴胡功善疏肝解郁,用以为君。香附理气疏肝而止痛,川芎活血行气以止痛,二药相合,助柴胡以解肝经之郁滞,并增行气活血止痛之效,共为臣药。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合,共奏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 2、临床应用临床用于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等症。 柴胡疏肝散服用方法 1、适宜人群适宜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等患者。 2、用法用量陈皮(醋炒)、柴胡6g,川芎、香附、枳壳(麸炒)、芍药各4.5g,甘草(炙)1.5g。水一盅半,煎八分,食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柴胡疏肝散副作用一般无副作用,但应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

中医方剂汤药歌

1.解表剂 1.1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香苏散 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5.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6.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部宛,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7.正柴胡饮 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煎,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症服之康。 1.2辛凉解表 1.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鼓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轻疏风热煮无过。 2.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4.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5.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干草合成方, 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1.3扶正解表 1.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柴前独羌芷桔共, 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2.参苏散 参苏散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3.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 阳虚外感风寒症,寒重热轻脉沉良。 4.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 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2.泻下剂 2.1寒下剂 1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 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 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2.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 泻热破淤散结肿,肠雍初起腹痛康, 肠雍初起腹按痛,尚未成脓服之消。 3.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 专治水热结胸症,泻热逐水效非常。 2.2温下 1.大黄附子汤 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 温下治法代表方,寒积里实服之康。 2.温脾汤 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 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 2.3.润下 1.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 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躁便秘施。 2.济川煎 济川苁蓉归牛膝,枳壳升麻泽泻使, 温肾益精润通便,肾虚精亏便秘宜。 2.4逐水 十枣汤 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和大戟, 攻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 2.5攻补兼施 黄龙汤 黄龙汤中枳朴黄,参归甘桔枣硝姜, 攻下热结养气血,阳明腑实气血伤。 3.和解剂 3.1和解少阳 1.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加黄芩枣生姜,少阳为病此方宗。 2.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 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硝无双。 3.蒿芩清胆汤 蒿芩清胆夏竹茹,碧玉赤苓枳陈辅, 清胆利湿又和胃,少阳湿热痰浊阻。 4.达原饮 达原草果槟厚朴,知母黄芩芍甘佐, 辟秽化浊达膜原,邪伏膜原寒热作。 3.2调和肝脾

柴胡质量标准

柴胡 本品为伞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 【性状】北柴胡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cm,直径0.3~0.8c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个茎基或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皮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根较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细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鉴别】北柴胡取本品粉末约0.5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约5 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北柴胡对照药材0.5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柴胡皂苷a对照品、柴胡皂苷d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 ml 各含0.5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32页)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乙醇-水(8: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凉干,喷以2%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40%硫酸溶液,在6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日光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0.0%(附录60页第一法)。 总灰分不得过8.0%(附录61页)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附录62页)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 (附录76页) 项下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1.0%。 【含量测定】北柴胡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35页)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水为流动相B,按下表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0nm。理论版数按柴胡皂苷a峰计算均应不低于10000

方剂故事大柴胡汤-推荐下载

医案故事——大柴胡汤 经方也有猛将军,大柴胡汤至稳妥 刘渡舟医案:某女工,患心下坚满,短气胸闷,须太息后而舒。心烦恶心。曾多次服用舒肝调胃之药,但效果不明显。舌边红,脉沉弦有力。 此因肝胆气郁,日久化火,兼挟痰饮所致,非大柴胡汤不能克之。 柴胡12克黄芩6克半夏9克生姜15克枳实6克白芍9克大黄6克大枣7枚药成后分温三服,尽剂后则坚满诸证皆消。理中丸方 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病机 六经:太阴病[病性:虚寒(或寒湿);病位:里(中焦之脾)]方证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396)病症 以“脉缓弱,舌淡苔白,吐利频繁,发热头身疼痛不甚,不欲饮水,伴见腹中冷痛,喜温喜按”为主症。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理效无双。厚朴七物汤 厚朴七物金匮方,草桂枳实枣黄姜;腹满发热大便滞,速投此剂莫仿徨。 大柴胡汤是天然的胃肠动力药。我们知道西药中胃肠动力药有胃复安、吗丁啉,西沙必利等。中药中大柴胡汤也可与之相媲美。我常以本方治胆汁返流性胃炎及食管炎,胃切除后的倾倒综合征。因胃肠的逆蠕动,症见有呕吐。而本方在经文中又治“呕不止”,用半夏生姜治之,且方中生姜用了半斤,而治“心烦喜呕”的小柴胡汤生姜也仅用了三两。另外,方中的枳实、大黄也有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综合来看,大柴胡汤对缓解胃肠的逆蠕动还是有帮助的。值得说明的是胃癌大部切除后的倾倒综合征,不要一概地认为是虚证而予补法。不解决胃肠的逆蠕动,病人频繁地呕吐,再好的补药也发挥不了作用! 大柴胡汤还可以看作是治疗胆囊炎、胰腺炎的专方。观仲景用大柴胡汤,腹证描述共三条:“心下急”,“心下痞硬”,“按之心下满痛”,可见本方病位均不离“心下”。结合现代医学解剖学知识可知:肝、胆、胰三脏均可部分分布于以剑突下两肋弓夹角内区域,即是“心下”,且这些器官的疼痛多为痉挛性的。而大柴胡汤方中有枳实、白芍,此即“枳实芍药散”可治腹挛痛,仲景原文治妇人“腹痛烦满不得卧”,其中枳实之治,又以心下为目标,枳术汤可证。由此,可以认为大柴胡汤是天然的解痉镇痛剂。当然在肝胆疾病出现黄疸时也是传统的利胆药。不过此时芍药当用赤芍,且量也要大一些。我的研究生做了大柴胡方证研究的毕业论文。他把古今运用大柴胡汤的文献加以收集,整理,分析,发现临床运用以肝、胆、胰感染性疾病最为突出。我也曾经以此方治疗多例胆囊炎,如杨某,女,36岁,2002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第十四章 一、小柴胡汤方

第十四章·柴胡汤类方 一、小柴胡汤方 【方剂组成】柴胡24克,黄芩9克,人参9克,半夏12克,炙甘草9克,生姜9克,大枣(擘)4枚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柴胡苦平,《神农本草经》谓: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可见是一疏气行滞的解热药,而有治胸胁苦满的特能,方中用为主药,佐以黄 芩除热止烦,半夏生姜逐饮止呕,复以人参、大枣、甘草补胃以滋津液。病之所以传入少阳,主要是胃气失振、气血外却。补中滋液,实是此时祛邪的要着。徐灵胎谓“小柴胡汤之妙在人参”,确是见道之语。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37条: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注解:见麻黄汤条。 《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 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 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注解:太阳伤寒或中风,均常于五六日时传入半表半里而发少阳病。往来寒热,即指寒往则热来,热往则寒来,寒和热交替出现的样子。胸胁苦满,即胸胁甚满之意。嘿同默,嘿嘿不欲饮食,即精神郁闷常默默然而不欲食也。心烦喜呕,谓心中烦躁而且欲呕,或邪 热较轻则但胸中烦而心不烦,胃中无饮并亦不呕。或干于胃则渴,或干于肠则腹中痛,或 干于肝脾则胁下痞硬,或干于心肾则心下悸、小便不利,或邪未犯里故不渴、表还未罢而 身微热,或干于肺则咳,宜小柴胡汤主之。 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四者,为小柴胡汤的主证,或以下均属不定的客证,主证治则客证自已,故无论客证如何,均宜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第97条:血弱、气尽、膜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 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注解:伤寒病初作,则邪气交争于骨肉,此即太阳病在表的一段病理过程,若精气已不足拒邪于外,则退而卫于内,以是体表的血弱气尽、腠理遂开,邪因乘虚进入半表半里,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因而胸胁苦满,这就进入少阳病的病理阶段了。正邪分争,即正邪 相拒的意思,正进邪退,病近于表则恶寒;邪进正退,病近于里则恶热。邪热郁结胸胁, 故嘿嘿不欲饮食。胸胁之处,上有心肺,旁及肝脾,下接胃肠,故谓脏腑相连。热激里饮 则腹痛,胸胁在腹上,因谓为邪高痛下。上邪下饮,故使呕也,宜小柴汤主之。若服小柴 胡汤上证解而消渴者,则又转属阳明病了,应依治阳明病的方法随证治之。 按:此承上条,进一步阐明病之所以传入少阳和其发作柴胡证的原因,由此可见小柴胡汤为病始传少阳的主治方。

柴胡疏肝散

【方名】柴胡疏肝散 【出处】《证治准纪》引《医学统旨》方 【分类】和解剂-调和肝脾 【组成】柴胡(6克)陈皮(6克)川芎(4.5克)香附(4.5克)枳壳(4.5克)芍药(4.5克)炙甘草(1.5克) 【功效】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 【用法】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 【禁忌】斟酌。 【方解】柴胡疏肝散证是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气郁导致血滞,故见胁肋疼痛诸症。方用四逆散去枳实,加陈皮、枳壳、川芎、香附,增强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效,故服后肝气条达,血脉通畅,痛止而诸症亦除。 【组成】 柴胡6克、芍药9克、枳壳6克、炙甘草3克、陈皮6克、川芎6克、香附6克。 【主治】 肝气郁结,证见肋胁疼痛,善太息,脉弦。或兼见寒热往来,脘腹胀满,纳呆食少。 【正文】

用法:水煎服。 功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方解: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为主药;香附、芍药助柴胡和肝解郁,陈皮、枳壳行气导滞共为方中辅药;川芎理气活血止痛,为方中佐药;炙甘草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具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效。 临床应用: 1.本方是治疗肝气郁结之胁肋疼痛的常用方剂。以胁肋疼痛、太息稍舒、脉弦为辩证要点。 2.瘀血征象明显,加用丹参、失等散;兼有嗳气吞酸、口苦者,加用左金丸;兼有食滞征象者,加用麦芽、鸡内金等。 柴胡疏肝散 【处方】陈皮(醋炒)柴胡各6克川芎枳壳(麸炒)芍药各4.5克甘草(炙)1,5克香附4.5克 【功能主治】疏肝解郁。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 【用法用量】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六 页首 《准绳·类方》卷四引《统旨》:柴胡疏肝散 【别名】柴胡舒肝散、柴胡疏肝汤 【处方】柴胡2钱,陈皮(醋炒)2钱,川芎1钱半,芍药1钱半,

黄煌教授讲小柴胡汤

黄煌教授讲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小柴胡汤一直作为和解剂用来治疗少阳病的。那么,究竟什么是少阳病?少阳病的特点就是缠绵不愈,多见于疾病的迁延阶段。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所致。事实上,小柴胡汤治疗的很多疾病都与免疫失调有关。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过敏性疾病以及病毒感染等等。这类疾病都可以表现为发热或“寒热往来”的特点。对于“寒热往来”这一表现临床应当活看。所谓“寒热”,它可以是体温表所测得的发热,更多的却表现为病人的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属于感觉过敏状态。所谓“往来” 也有特殊意义。一指有节律性,或日节律,或周节律、或月节律,这就是所谓的“休作有时”。二指没有明显的节律,但表现为时发时止,不可捉摸,比如癫痫、过敏性疾病等。小柴胡汤主治的这种“寒热往来”,既无可汗之表证,又无可下之里证;既无附子干姜可温之寒,也无石膏知母可清之热。“寒热往来”常“如疟状”,但“如疟状”却并非都是本方所主治。如桂枝麻黄各半汤也主“如疟状”,但确是“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柴胡桂枝干姜汤也治疟,但却为“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胸胁苦满”是小柴胡汤证的另一种表现。“胸胁”提示了小柴胡汤主

治的病位。肝、胆、胰腺、肺、胸膜、乳房等疾病多表现为胸胁的不适。但临床上应该将胸胁的概念拓宽,诸如甲状腺、胸锁乳突肌、耳颞部等头颈部的两侧,少腹部、腹股沟等都可以作为广义上的胸胁,我把它称为“柴胡带”。“苦满”是患者自觉的胸膈间的气塞满闷感和胁肋下的气胀填满感。也有他觉指征,如沿肋骨弓的下端向胸腔内按压,医生指端有抵抗感,患者也诉说有胀痛不适感。除了自觉的胀满外,他觉的柴胡带的触痛、肿块也可以作为“苦满”的特殊表现形式。“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是疾病累及胃肠,消化道功能受影响的结果,“烦”、“喜”、“默默”这些词带有很大的感情色彩,反映了患者主观感觉的过于敏感和情绪的相当低落。此证当与百合病作鉴别。百合病也有“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如寒无寒,如热无热”。但其不同于此证的是“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可见,百合病的精神症状更为突出,而躯体症状则很少。从症状的不定性来看,很类似于今天的神经官能症,而小柴胡汤证却是躯体有实在病变的。小柴胡汤之所以能治疗上述疾病在于它合理科学的配伍结构。方中柴胡甘草主治寒热往来与胸胁苦满,黄芩主治心烦,半夏生姜主治喜呕,人参、甘草、大枣主治默默不欲饮食。其中柴胡和甘草是本方的核心成分,这一点从方后的条文加减可以看出。黄芩可去,半夏可去,人参、大枣、生姜可去,柴胡与甘草却不去。柴胡甘草配黄芩以清

中医方剂歌诀(最新版)

一、解表剂:①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香苏散 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5.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6.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7.正柴胡饮 正柴胡饮平散方 芍药防风陈草姜 轻疏风邪解热痛 表寒轻证服之康 ②辛凉解表 1.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 竹叶荆蒡豉薄荷 柑桔芦根凉解法 清疏风热煮无过 2.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 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 风温咳嗽服之消 3.麻杏甘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 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壅肺咳喘急 有汗无汗均可尝 4.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 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草姜枣芷 羌膏解表清热良 5.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 芍药甘草合成方 麻疹初起出不透 解肌透疹此方良 ③扶正解表 1.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 羌独柴前枳桔共 薄荷少许姜三片 气虚感寒有奇功 2.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 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木香甘桔茯 气虚外感最相宜 3.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 助阳解表代表方 阳虚外感风寒证 寒重热轻脉沉良 4.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 豆豉生姜桔梗随 草枣薄荷八味共 滋阴发汗功可慰 二、泻下剂 ①寒下 1.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 枳实厚朴先煮好 峻下热结急存阴 阳明腑实重证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 轻下热结用之效 调胃承气硝黄草 缓下热结此方饶 2.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 桃仁芒硝瓜子襄 泻热破瘀散结肿 肠痈初起腹痛康 肠痈初起腹按痛 尚未成脓服之消 3.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用硝黄 甘遂为末共成方 专治水热结胸证 泻热逐水效非常 ②温下 1.大黄附子汤 金匮大黄附子汤 细心散寒止痛良 温下治法代表方 寒积里实服之康 2.温脾汤 温脾附子大黄硝 当归干姜人参草 攻下寒积温脾阳 阳虚寒积腹痛疗 ③润下 1.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脾约治 杏芍大黄枳朴蜜 胃热肠燥便秘施 润肠泻热又行气 2.济川煎 济川苁蓉归牛膝 枳壳升麻泽泻理 温肾益精润通便 肾虚精亏便秘宜 ④逐水 1.十枣汤 十枣非君非汤剂 芫花甘遂合大戟 攻逐水饮力峻猛 悬饮水肿实证宜

浅谈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犯胃型慢性胃炎

浅谈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犯胃型慢性胃炎 周欢、蔡浚 (安徽中医学院07中西结合临床2班) 【摘要】慢性胃炎的概念及其肝气犯胃型的介绍,柴胡疏肝散的临床疗效,总结分析。 慢性胃炎临床十分常见,但由于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故本病的确切患病率尚不十分清楚,约占胃镜检查患者的80%以上,且随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高。 一、慢性胃炎的概念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其实质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伤后,由于粘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粘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 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有上腹胀满、嘈杂、纳呆和上腹隐痛等症状。其与“胃络痛”、“胃痞”相类似,可归属于中医学“胃痛”、“痞满”、“嘈杂”等范畴。 二、肝气犯胃型 其中肝气犯胃型比较常见,主证:胃脘胀痛或痛窜两肋,每因情志不疏而病情加重,得嗳气或矢气后稍缓,嗳气频繁,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好转:上腹胀痛胀痛满闷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其他症状减轻。 无效:症状无改善。 三、总结分析 肝主疏泄而喜条达。情志不疏,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横逆犯胃而作痛;气病多游走,肋为肝之分野,故疼痛攻撑连肋。气机不利,胃失和降,故胃脘胀满,嗳气,大便不畅。脉弦主肝病,主痛,故见弦脉。治法以疏肝理气为主,方药以柴胡疏肝散为主。 方中以柴胡、芍药、川芎、香附疏肝解郁,陈皮、甘草理气和中,故有理气止痛之效。可选加香橼、佛手、绿萼梅等,以加强理气解郁止痛之效。痛甚者,可加延胡索、川楝子,木香以理气止痛;嗳气频作者,可加沉香、旋复花或者饰蒂、苏梗以顺气降逆;化热者,加郁金、川楝子、黄连疏泄肝胃郁热。

柴胡类方的临床运用

柴胡类方的临床运用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万晓刚 讲座提要 ?柴胡类方 ?经方 ?运用思路 ?临床案例 柴胡类方概念 ?柴胡类方,此指以《伤寒论》小柴胡汤为代表的以柴胡、黄芩为主要药物组成的一类方剂。 ?此类方剂具有和解少阳、宣达枢机、调畅气血等作用。 ?在外感热病论治中,常用于邪犯少阳或邪伏膜原之证;而在内伤杂病的论治中,则每多用于肝胆郁热而气机失畅之证。 经方概念 ?经验之方 ?经典之方 ?经方与时方 经方概念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剂,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汉书艺文志方技略》) 经方运用思路简介 ?1. 突出主证,参以病机:此言主证,一为某方所治证候。就其典型而言,需脉证病机相结合方可投剂。然就临床所见,

典型者少,而非典型者多,故有主证虽同,而病机难以丝丝入扣者,但求病机大体吻合,无寒热虚实之径庭,便可据证用方。一为某证候中之主要症状,惟其主症出现便可据以选方。盖凡主症,常为某一证候之重心,病机之主脑,据此遣方用药,每多效验。 经方运用思路简介 ?2. 谨守病机,不拘证候:须申言者,证候者,病情之表象也,病机乃其实质。其有实质同而表象异者,有表象同而实质异者,故谨守病机,不拘证候而用经方,尤为扩大其运用范围的重要途径。 经方运用思路简介 ?3. 根据经脉,参以病机:经脉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故经脉循行部位之多种病证,皆可借鉴脏腑治法。如柴胡桂枝汤治太阳少阳经脉病变而异于原方证候者,每获良效。又有病证原属多种,而于同一经脉之不同部位出现证候,不论其部位之高下,皆可依相应脏腑病证所主之方,权衡而施,如厥阴绕阴器、过少腹、循胸胁,凡此部位之疼痛、硬结等,均可疏肝理气,以四逆散为主随证加减。 经方运用思路简介 ?4. 根据部位,参以病机:部位,指体表部位而言。一定部位之病证,每与相应脏腑功能相关。然据部位以遣方,尚须别其寒热虚实,故须参以病机。 经方运用思路简介 ?5. 酌古斟今,灵活变通:《伤寒论》成书以来,凡1700余年,其间学术发展,不无古今沧桑之变。有古今病名不一者,有方药主证不同者,或有方无证、有证无方种种不一,则运用经方,每多疑难。故须酌古斟今,灵活变通。其方法,可以考诸典藉,可以验之临床。梅氏更重视后者,如用桂枝汤加味治疗“皮肌炎”久热不退;用四逆散合五苓散治“乙状结肠冗

北柴胡的性状及鉴别共22页

1.柴胡是一种使用相当广泛的中药材。2000年版的《药典》 规定,其来源为伞形科植物柴胡(又称北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狭叶柴胡(又称南柴胡) B.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也就是说目前为止,只有伞形科北柴胡和南柴胡为国家规定的柴胡药用品。但在地方实际用药中经常会把柴胡属其他种的药材当柴胡用,非常混乱,其原因是,柴胡属的品种较多,分布又广,很可能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辨识不清而被入药,也使得地方上多年来以某个习惯品种作柴胡用药。虽然多为柴胡属植物混用,但其中有效成分的差异很容易造成柴胡及其制品质量的不稳定。因此,探讨柴胡的品种鉴别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药材市场购得的商品柴胡的鉴别一般采用药材性状、显微组织结构、薄层层析三方面进行全面比较,三种方法互为依据,综合判断。以下为笔者依次分析这三种方法用于柴胡的鉴别难点,仅供抛砖引玉。 一、药材性状 性状鉴别主要是指从柴胡的外形、大小、颜色、表皮特征、质地、断面特征、气味等宏观特征来判断品种。方法虽然简单,但经验在这种方法中的影响很大,主观性较强。即使进行了很详细的性状描述,再由其他人来判断也比较难。尤其很多非国家规定的当做柴胡用药的品种本来就是柴胡属的,这样性状鉴别的结果其可信度就可想而知了。在实际鉴别的过程中,同种药材的不同个体形状或质地或根顶端残基数差别很大的情况也是

常见的。此处简单举一例:经验鉴别认为,北柴胡顶端多有短纤维状叶基,南柴胡顶端密披纤维状叶基,两相比较,如果没有很多的鉴别经验恐怕很难把握分寸。另外还有,经验鉴别认为,南柴胡靠近根头部多具横向疣状突起,那是怎样的形态呢,这种突起受生长环境影响有多大,柴胡属的各品种间在这点的差别有多大,这些都是含糊的。性状鉴别简单,但它的缺点就是太依赖经验和感觉了。医学教育网 二、显微组织结构 对于北柴胡和南柴胡来说,木纤维化的程度、导管、油管是应用此种鉴别方法时较重要的几个区别。其中南北柴胡的最大区别在于木纤维化的分布和程度,传统经验认为,南柴胡的木纤维少且散在,而北柴胡是中间部位有木纤维排列成断续的环状,纤维木化。在实际鉴别中,笔者注意到:不同地区的柴胡(又称北柴胡)木化纤维的量会受环境影响,油管和导管无论是分布还是数量都较为近似,油管为内侧小且多,断续成环,外侧大且少,散在。导管为大型导管切向排列,小型导管径向排列。但这点相关的专业书没有明确。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做柴胡卖的药材,从油管和导管的分布看近似北柴胡,但纤维明显少或无,这对于定种来说就很困难了。究竟北柴胡的木纤维受环境的影响有多大呢,此处是环境问题还是南北柴胡的差异呢,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探讨。类似问题其他柴胡属的品种也有,例如小叶黑柴胡,笔者遇到的一种药材其性状类似小叶黑柴胡,显微木质部无木化纤维。《中药鉴别手册》中小叶黑柴胡有木纤维群存在,但性状特征为质松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与药材实物的性状近似,但纤维的区别较大。再参考其他文献资料中的小叶黑柴胡为没有纤维,又与药材实

这八种问题,都可以用小柴胡汤解决!

这八种问题,都可以用小柴胡汤解决! 导读中医十大名方之一、源自《伤寒论》的小柴胡汤,在仲景的众多方剂中,此方是一个疗效显著、适用范围极广的方剂,后世对此方的评价也甚高,可为是中医众方中一个出类拔萃的方剂。在妇科病的治疗上,小柴胡汤也有很独特的功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柴胡汤在妇科病中的运用吧!第96条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在《伤寒论》中用小柴胡汤的有17条条文,涉及太阳、阳明、少阳、厥阴、差后5篇。其中12条明文指出有发热,有胸胁满痛等症的有9条,该法寓于众法之中,适用于邪犯少阳,枢机不利,肝胆俱病的柴胡证。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甘草组成,既可疏利肝胆,清散郁热,透邪外出,又可调和肝脾、胃肠、气血、营卫,协调阴阳,畅达气机,通行津液,扶正祛邪。其主要通过调和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和解表里寒热虚实错杂的证候,以祛除病邪,达到治疗目的。小柴胡汤主要用于治疗外感寒热之邪,内伤七情引起的妇科疾患。其应用指征是在错综复杂的疾病中只要具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情绪异常、恶心呕吐、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其中一二症或一组确实无误地反映肝脾或肝胃或气血营卫失调,或气机

不畅,肝胆郁热,或邪在半表半里,或病有休作者皆可用之。临床应用甚广,故小柴胡汤为《伤寒论》调治妇科病最常用的方药,主治的病证最多,且疗效可靠。1.主治热入血室经期,外感风寒后,头痛、发热恶寒,3日后经水净,烦躁,意识模糊,夜间则胡言乱语,食欲欠佳,舌质淡,中有瘀斑,苔厚,脉沉弦。因妇人中风,初起当有发热恶寒等表证,七八日后续得寒热,发作有时,以其得病之初,月经已来,发病之后,邪热内传,月经不当停而停,必有瘀血而与邪热相搏,血室瘀阻,气血不通,正邪相争,故使寒如疟状。治当因势利导,用小柴胡汤和解枢机,通调三焦,助正达邪,使邪从外出,邪去则寒热除,血结自散。以小柴胡汤加桃仁、牡丹皮、焦山楂治疗。单以小柴胡汤治疗热入血室尚嫌不足,因为少阳病是半表半里之热证,况且热入血室是一种血热证、血瘀证,故加入活血凉血之品更为合拍,也是祛瘀退热法的良好体现。2.崩漏因某些不良精神刺激或感受外邪,使肝胆郁火迫经妄行或肝脾不和统摄无权,冲任失固致崩漏。症见月经提前,经期延长,甚至经乱无期,经血淋沥不净或量多,色鲜红,时有血块。伴有头痛或头眩,口苦,心烦,舌淡红苔薄黄,脉沉弦者,以大剂量小柴胡汤疏达气机,调和肝脾,透热散火,宁血固崩。3.围绝经期诸症有些妇女围绝经期常出现一些特殊症状,如月经紊乱、面部潮红、阵汗、心悸、失眠、烦躁易怒或抑郁、耳鸣、眩晕、食欲不振、口

方剂歌诀完整版

一、解表剂 1.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2.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 风寒外束饮内停,散寒蠲饮平喘佳。 5.香苏散 香苏散用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 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6.正柴胡饮 正柴胡饮景岳方,芍药防风陈草姜; 清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 7.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10.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11.人参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益气解表效力宏。 12.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3.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助阳解表代表方。 二、泻下剂 1.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痞满燥实皆可消。 2.小承气汤

小承气汤少芒硝,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2.大黄牡丹汤 大黄牡丹治肠痈,桃仁瓜仁芒硝冲。 3.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细辛汤,温下治法代表方;冷积内结成实证,腹痛便秘服之康。 4.温脾汤 温脾附子与干姜,归草人参硝大黄;寒热并进补兼泻,攻下冷积振脾阳。 5.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治脾约,芍药枳朴杏黄蜜;润降消导相结合,肠燥便秘最相宜。 6.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年老肾虚便不通,寓通于补法堪宗。 7.增液承气汤 增液承气玄地冬,更加硝黄力量宏;温病阴亏实热结,养阴泻热肠道通。 8.十枣汤 十枣逐水效堪夸,甘遂大戟与芫花;胁下悬饮腹肿满,三药为末枣汤下。

柴胡疏肝散治疗腹痛浅析

柴胡疏肝散治疗腹痛浅析 【摘要】本文总结了笔者对腹痛的病因病机的认识,用柴胡疏肝散以理气行滞,养血调经治疗肝郁气滞型腹痛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腹痛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症。《内经》最早提出腹痛的病名。〔1〕本病影响患者工作学习,降低生活质量,影响身心健康。本文是笔者在在临床实践中关于治疗本病的经验总结,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诸病源候论》始将腹痛独立辨证,对其病因、证候进行详细表述,“凡腹急痛,此里之有病。”“由腑脏需,寒冷之气客于肠胃膜之间,结聚不散,正气与邪气交争,相击腹痛。”唐氏在《血证论》中曰:“血家腹痛,多是瘀血,另详瘀血门。然有气痛者,以失血之人,气先不和……宜逍遥散加姜黄、香附子、槟榔、天台乌药治之”。《证治亡补·腹痛》谓:“暴触怒气,则两胁先痛而后入腹。”由上可知,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腹中有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等脏腑,并为足三阴、足少阳、手足阳明、冲、任、带等经脉循行之处,上述诸病因,皆可导致相关脏腑功能失调,使气血郁滞,脉络痹阻,不通则痛,发为腹痛。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或脏腑经脉失养,不荣则痛。 2 治疗 本病的发生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降低生活质量。本方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同时指导患者放松心情,有助于提高本病的疗效。笔者在临床中用柴胡疏肝散治疗肝郁气滞型腹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柴胡疏肝散出自《医学统旨》,为疏肝理气之代表方剂。功能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主治肝气郁滞证,方中柴胡、枳壳、香附、陈皮疏肝理气;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川芎行气活血。诸药合用,使气畅痛止,共奏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效。临证加减:气滞较重,胸胁胀痛者加川楝子、郁金等;同音少腹者加橘核、荔枝核等;肝郁日久化热者加丹皮、栀子等;便秘者加郁李仁等;失眠者加炒酸枣仁、合欢皮等。 3 典型病历 陈某,女,40岁,2010年1月14日初诊。因“小腹胀痛3天”就诊。 首诊:3天前患者因情绪波动出现少腹胀痛,痛无定处,时作时止,无恶心、呕吐,平素烦躁易怒,易上火,纳眠一般,二便常,舌尖红,苔薄黄,脉细弦。本病是由情志不遂,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气机阻滞而痛作。首诊以柴胡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