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三化学 第七章 燃料及其利用

初三化学 第七章 燃料及其利用

初三化学 第七章 燃料及其利用
初三化学 第七章 燃料及其利用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及燃烧的条件

(1)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着火点。

(2)着火点: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不能说明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说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二、燃烧条件实验探究

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由燃烧的条件推理得出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2)几种常用灭火器的适用范围

泡沫灭火器: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而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除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石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来扑灭图书馆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使用时,手一定要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否则会把手冻伤。)

四、缓慢氧化、自燃、爆炸

(1)缓慢氧化:还原剂与氧化剂发生不发光、不剧烈甚至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如铁生锈、食物腐败等都是缓慢氧化。

(2)自燃:有些可燃物堆积在一起,在常温下发生缓慢氧化,产生一定热量,如果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失,就会越积越多,引起物质的温度升高,如果温度达到了这种物质的着火点,不经点火也会自动燃烧起来,从而引发火灾。如:白磷自燃(3)爆炸:一切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高温或撞

击就易发生爆炸,家用煤气一旦泄露,千万不要开动电器开关,以免电火花点火发生爆炸。

五、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发生急剧燃烧,使气体体积发生迅速膨胀而引起的。

【提示】罐内含有大量空气,鼓气时使塑料瓶中面粉充满金属罐,这是罐内就是空气和面粉的混合物,遇到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就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引起气体体积膨胀。

(2)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面粉、煤粉等粉尘也能发生爆炸。

(3)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点拨】爆炸(化学上)其实质是氧化反应。

【提示】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的原因: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注意】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习题】

1.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2.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油锅着火或电器失火,用水浇灭

B 不用铝制容器长时间泡制糖醋食品

C .回收废弃金属,避免资源浪费

D 启用闲置的地窖前先进行灯火实验

3.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

B.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C.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更充分接触空气而燃烧得更旺

D.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4.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的原理是( )

A. 清除可燃物

B.降低酒精的着火点

C. 隔绝空气

D. 降低温度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5.为防止面粉加工厂发生爆炸,应张贴的标志是( )

6.下列气体混合物,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 )

A. H2、C02

B. C0、02

C. H 2 、CO

D. CO 、N 2

7.“釜底抽薪”成语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C.移除可燃物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8.从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泄漏

D.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9.野炊时,小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升高木柴的温度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方便添加木柴

10.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木材着火用水浇灭一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

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C.用扇子扇煤炉,越扇越旺—供给燃烧所需的足够氧气

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

11.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的是()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隔绝氧气

B.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隔绝可燃物

C.家具起火,用水扑灭——降低温度

D.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提高着火点

12.发生火灾时,下列的自救措施正确的是()

①室内起火时,打开所有的门窗通风

②身上着火时,不要乱跑,可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③人在高层时,迅速跳楼逃脱

④撤离时,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快速撤离

A. 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

A.油锅中的有着火用锅盖盖灭 B.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C.到煤窖中挖煤用火把照明 D.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许多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如:燃烧、镁和盐酸反应等。但也有些化学反应会吸热,如:

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CO

2高温

→2CO

人类生活对能量的利用:

(1)生活燃料的利用,如-做饭、取暖等。

(2)工业染料的利用,如:水泥工业、冶金工业、陶瓷工业等。

(3)航运、航天燃料的利用,如:汽车、轮船、火车、飞机等。

(4)食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可维持体温和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

二、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的形成,古代生物的遗骸在地下经过漫长年代发生复杂变化形成的,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化石燃料形成的周期非常长。化石燃料都是不再生的能源。

(1)煤

煤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它主要含有碳元素,此外还含有氮、氢、硫、氧等元素,还含有少量的矿物质

①煤是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氢元素和少量氮、硫等元素。

②煤作为燃料利用的是碳元素与氧气反应放热。

③煤干馏可得煤焦油、煤气、焦炭,这一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④煤气主要成分为:H

2、CH

4

、CO等。

(2)石油

①石油属于混合物,主要含碳和氢元素。

②石油蒸馏可得:溶剂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这一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③石油蒸馏的原理: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加以分离。

④石油不能能直接用作燃料,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是常用的燃料。

⑤煤气泄漏会造成人体中毒,使用罐装液化石油气时,不能加热、不能猛烈撞击。(3)天然气

①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易燃烧。

CH

4+2O

2

点燃

CO2+2H2O

①收集甲烷可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

②区分H

2、CO、CH

4

:三种气体都具可燃性,可利用其燃烧产物来鉴别。

③沼池的底部即为沼气。把植物残体、动植物粪便等放在密闭沼气池中发酵制取。农村可用沼气解决生活用料、照明等问题,提高肥效。

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化石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1)空气污染的原因

①煤中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有硫和氮元素等。煤燃烧会排放出的有害气体:SO

、二

2

氧化氮等污染物。

②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等。

③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粉、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形成浮尘。

(2)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

2.汽车用燃料的燃烧

①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汽油或柴油。

②汽油或柴油燃烧会产生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化合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

③为减少大气的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改进发动机结构,使燃料燃烧充分;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的排放;禁止没有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使用清洁燃料如压缩天然气(CNG )、液化石油气(LPG)。

四、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1.酒精的制取(学名乙醇,化学式C 2H 5OH )

①乙醇由高粱、玉米、薯类等经过发酵、蒸馏得的,属于可再生能源。

②性质: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液体,能与水以任何比例互溶。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

C 2H 5OH+302点燃

2CO 2+3H 20。

③用途: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的染料。它属于可再生能源,在汽油中加入适量酒精作为汽车燃料,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④乙醇作燃料的优缺点

优点:制取成本低,较易贮存。

缺点:燃烧时会产生对环境有负面影响的物质。

2.氢气

①性质:无毒,极易燃烧,燃烧放出大量热量。

化学方程式:2H

2+O

2

点燃

2H

2

O

氢气作燃料的优缺点:

优点:氢气本身无毒,极易燃烧,燃烧值高,其燃烧产物为水。

缺点:氢气的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

3.能源展望:

经常使用的燃料有煤、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汽油、柴油和酒精等,从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考虑,这些燃料各自的优缺点:煤、汽油、柴油的成本低,放热高,但污染大;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酒精等燃料污染小,使用成本高;氢气无污染,但成本高,贮存困难。故相比酒精是较好的燃料,因为它是再生能源。

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核能、风能和潮汐能等。这既能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之危机,又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习题】

鉴别H2、CO及CH4常采用的方法是()

A.根据燃烧产物的不同 B.根据燃烧时火焰的不同

C.根据是否能发生爆炸 D.根据密度大小

我国决定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它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形成的混合燃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是一种改善环境的清洁能源

B.燃料中的乙醇可以通过粮食发酵或化工合成等方法制得

C.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燃料

D.燃烧乙醇汽油可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是因为它不含硫元素和氮元素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甲烷、天然气、CH4

B.乙醇、酒精、C2H5OH

C.甲烷、沼气、CH4

D.一氧化碳、煤气、CO

通常所说的燃烧、爆炸和缓慢氧化的相同点是()

A.都有发光、放热现象

B.反应都很剧烈

C.都是氧化反应

D.都要达到着火点

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D.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

下列物质的燃烧产物,不会污染空气的是()

A.柴油 B.氢气 C.硫 D.煤木材燃烧时,把木材架空一些,目的是()

A.使热量散失

B.使木材着火点降低

C.使木材变成易燃物

D.使木材与氧气充分接触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 燃烧) 如右图所示:A 、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 、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 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 3、 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 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 化学反应方程式: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一、爆炸 概 念 发生条件 防范措施 燃 烧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与空气隔离;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爆 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 剧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 爆炸 剧烈燃烧;有限空间 严禁烟火 缓慢氧化 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与空气或氧接触 ① 可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车胎爆炸) ② 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③ 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 ④ 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⑤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常见灭火的方法 ①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② 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 ③ 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产生火花 ④ 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 ⑤ 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其它:A 、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 B 、室内起火,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 C 、用扇子扇煤炉火,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用扇子扇蜡烛火焰,虽然增加了空气的流通, 但却降低了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和习题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考点1 燃烧的条件 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高频考点) (1)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温度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注意: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有的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如: 2Mg + CO22MgO + C 3、探究燃烧的条件 考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2、灭火的方法(高频考点) (1)清除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1)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2)着火点是物质固有属性。灭火只能降低温度,不能降低着火点。 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器 灭火原理隔绝氧气隔绝氧气降温和隔绝氧气 适用围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 起的失火 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 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扑灭图书、档案、贵 重设备、精密仪器等 处的失火 4、火灾自救措施(高频考点) (2)如果被困在火灾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下身子跑出火灾区。 (3)若是燃气炉灶失火,应迅速关闭燃气阀门,再灭火。 (4)电器或线路失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5)救火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实例灭火方法灭火原理 油锅着火锅盖盖灭让油与空气隔绝 熄灭酒精灯灯帽盖灭隔绝氧气 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 火点以下 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电线着火先关电闸,后用二氧化碳灭 火器扑灭 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 火点以下 图书馆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 火点以下 天干物燥,容易引发火灾用高压水枪灭火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导学案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常用的化石燃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属于__________能源。 3、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各举两例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学习目标 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2、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课内探究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人们使用化石燃料,是利用它燃烧产生的热量,是不是只有通过燃料燃烧才能得到热量? 结论: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_______,而_______的变化通常表现为__________,即吸热现象或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 跟踪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类只有通过燃料燃烧才能获得热量 B 水蒸法吸收热量,这是吸热现象 C 能源都是燃料 D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常伴随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 2.(2012年福建泉州)许多变化都产生热量,下列放热现象主要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是() A 中和反应放热 B 燃料燃烧放热 C 生石灰与水化合放热 D 灯泡通电发热 二、化石燃料 阅读课本化石燃料第一段,填写下列内容: ①生活中常用的化石燃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石燃料的___________能源。 ②煤是________等被埋于土中经长期复杂变化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经__________________复杂变化而形成。 1、煤和石油 活动与探究 小组讨论: (1)你家中做饭、洗浴用什么燃料? (2)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使用什么燃料? (3)炼钢厂、热电厂等使用什么燃料?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章 燃料及其利用 拓展性课题 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导学案新人教版

拓展性课题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学习目标】 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2. 知道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方法。 【活动方案】 活动一、感受化石燃料在工业等领域的重要性。 1.猜猜它是谁。 ⑴人们称之为“工业的血液”。⑵人们称之为“工业的粮食”。 2.小组讨论:人们为什么这么称呼它? 活动二、知道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1.阅读课本P147—148,完成下列题目: ⑴石油中主要含有和两种元素,属于(填混合物、纯净物)。利用石油中组分的沸点不同经过将它们分离,得到不同的产品如、、、、,使石油得到综合利用,这个过程属于(填物理、化学)变化。石油产品不仅可作燃料,经综合利用还可加工制成像、、等产品。 ⑵煤是(填混合物、纯净物),主要含有元素,此外还有,煤做燃料主要利用的化学反应是,煤燃烧通常会有 等燃烧产物,因此煤(填适合、不适合)直接做燃料。为了使煤得到综合利用,将 煤,可以使煤分解成许多有用的物质,如、、、,这个过程是(填物理、化学)变化。 2.小组讨论交流:想象一下假如没有煤和石油世界将会变成怎样?

【课堂反馈】 1.下列燃料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天然气 B.石油 C.煤 D.酒精 2.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获得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 B.将石油加热炼制汽油、柴油、煤油等 C.煤和石油的形成过程 D.植物的光合作用 3.在煤矿的矿井里,为防止爆炸事故,常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A.进矿井应先做灯火实验 B.准备好灭火器材 C.通风并严禁烟火 D.戴呼吸面具 4.现有以下几种措施:①对燃烧煤时产生的尾气进行除硫处理,②少用原煤做燃料,③燃煤时鼓入足量空气,④开发清洁能源。其中能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液化石油气是石油综合利用得到的产品之一,作为燃料,已普遍进入了城市家庭,它是含有下列物质的混合物。在常压下,这些物质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在常温下使用液化气至无气体放出时,钢瓶中常剩余一些液态物质。则这些物质最有可能是()

初中化学燃料及其燃烧

初中化学燃料及其燃烧 一:燃烧及灭火 1、通常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2、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但镁和二氧化碳,钠和氯气的燃烧现象告诉我们可燃物在特殊条件下即使没有氧气参与也可以发生燃烧。只要有剧烈的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反应都能称作燃烧。 3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1)完全燃烧的条件:优点:碳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2)不完全燃烧的条件;缺点:碳不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4、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5、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 (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6.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和原理 (1)用水扑灭,水起的主要作用: (2)电器失火时不能用水来扑灭,应先,然后再用不导电的物质来灭火,例如:四氯化碳。 (3)酒精洒在桌面上失火时用: (4)油锅失火时用: (5)油失火时不能用水灭火,原因: ,可用 灭火剂或者扑灭。 (6)森林失火时,常围绕火场原理是: 7.几种常见的灭火器 ①泡沫灭火器:使用时能喷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附在可燃物 上,使之与隔绝,由于灭火时喷大量的泡沫,只 能扑灭木材、棉花等燃烧引发的火灾。 ②干粉灭火器:在受热时碳酸氢钠会发生分解反应 其中二氧化碳能起到灭火的作用,还能吹动干粉,具有不 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等优良性能,除了扑灭一般火灾外,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章 燃料及其利用》2020年单元测试卷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章燃料及其利用》2020年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Ⅰ卷(课题1燃烧和灭火) 1.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B.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2.如图是一组与燃烧有关的实验对下列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1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 B.实验2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是因为氧气的助燃性 C.实验2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超过,是因为红磷量不足 D.实验1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3.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C.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4.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楼内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 5.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C.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风将热量吹散后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6.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发现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排气 B.公共场所做到人离电断 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D.加油站、面粉厂等地严禁烟火 7.下列灭火方法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这一原理的是() 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 C.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8.现有的是①石油气②面粉粉尘③氮气④天然气⑤一氧化碳,当这些物质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是()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9.如图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A.有可燃物 B.有助燃剂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可燃物与火焰直接接触

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 第一节燃烧和灭火 燃烧 定义: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 应。 探究燃烧的条件(本实验要在通风橱或抽风设备下进行): 【实验操作】a.如右图(1),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 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 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 观察现象。 b.如右图(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a?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b.白磷在水下燃烧。 【实验分析】如右图(1 )。 ①与②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温度有关。 ①与③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是否与氧气(空气)接触有关。 ③与图(2)对比,再次说明:燃烧必须有氧气(空气)。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通风橱是一种不完善的尾气处理装置,若改进上述实验,可将红磷和白磷装入密闭 的容器内(还要套一个气球),这样便于进行尾气处理。 燃烧的条件:① 可燃物;②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 温度达到着火点。【注意事项】① 着火点不是固定不变的。对固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颗粒可惜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等都有关系。 ②并非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③只有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自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灭火 灭火的原理: 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②隔绝氧气(空气); ③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事项】 ①着火点是可燃物着火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 化。 ②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只需破坏一个条件就可以使燃烧停止。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Na2CO3+2HCI=2NaCI+H 2O+CO2 f I A 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2NaHCO3 Na2CO3+H2O+CO2f 二氧化碳灭火器内盛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三、爆炸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班级考号姓名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8分)请将唯一正确选项的标 1.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目的是 A.利用潮汐能发电B.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C.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D.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2.如图所示的四种消防安全标志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A.禁止吸烟B.禁止燃烧鞭炮 C.禁止放易燃物D.当心爆炸 3.2015年5月25日,沅江市某纸厂芦苇仓库发生火灾,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某同学给纸厂提供如下温馨提示,你认为错误的是 A.芦苇着火时,只能用沙子灭火 B.芦苇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 C.芦苇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D.芦苇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 4.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稀硫酸冲洗 B.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时,将尾气直接排放 C.酒精灯中的酒精不足时,需要先熄灭酒精灯,再添加酒精 D.家用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排气 5.下列各物质中,属于最清洁燃料的是 A.氢气B.酒精C.天然气D.无烟煤 6.下列物质中,有一种物质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它三种,它是

A.H2B.CO C.CO2D.C 7.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水浇灭着火的纸箱,其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可用明矾降低水的硬度 C.通直流电时,电源负极上得到的气体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H2O和H2SO4中数字2均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氢原子的个数 8.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类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恰当使用,造成了温室效应、酸雨、赤潮、白色污染、潮汐等环境问题 B.绿色化学是指绿色植物为原料的化学新工艺 C.北京等城市雾霾天气是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导致的结果 D.氯氟烃(一种用于冰箱的制冷剂)是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层空洞的祸首 9.把煤做成蜂窝煤是为 A.降低着火点 B.散热面积大 C.方便运输 D.使煤和空气充分接触 10.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明确提出了要建立一个节约型和谐社会。节约能源,应从我们身边做起,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随手关灯,随手关水,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 B.为了QQ能够升级,长期把QQ挂在线上 C.用洗澡水冲洗厕所,用淘米水浇花 D.节约用纸,草稿纸使用时要两面都用 11.酸雨对下列物质的腐蚀作用最小的是 A.汉白玉石雕 B.铜制雕塑 C.铝合金门窗 D.水泥制品 12.蓬溪县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的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创卫”工作其中一项措施就是提倡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你认为下列措施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一次性木筷等 B.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 C.将麦秸、油菜杆等全部露天焚烧 D.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减少资源浪费 13.对下图所示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错误 ..的是 2

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 第一节 燃烧和灭火 一、 燃烧 ? 定义: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 探究燃烧的条件(本实验要在通风橱或抽风设备下进行): 【实验操作】a. 如右图(1),在500mL 的烧杯中注入400mL 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b. 如右图(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 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a.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b. 白磷在水下燃烧。 【实验分析】如右图(1)。 ①与②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温度有关。 ①与③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是否与氧气(空气)接触有关。 ③与图(2)对比,再次说明:燃烧必须有氧气(空气)。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 通风橱是一种不完善的尾气处理装置,若改进上述实验,可将红磷和白磷装入密闭 的容器内(还要套一个气球),这样便于进行尾气处理。 ? 燃烧的条件:① 可燃物;②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 温度达到着火点。 【注意事项】① 着火点不是固定不变的。对固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颗粒可惜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等都有关系。 ② 并非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③ 只有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 自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二、 灭火 ? 灭火的原理: ①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② 隔绝氧气(空气); ③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事项】 ① 着火点是可燃物着火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 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只需破坏一个条件就可以使燃烧停止。 ? 灭火器 ◆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 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2NaHCO 3Na 2CO 3+H 2O+CO 2↑ ◆ 二氧化碳灭火器内盛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三、 爆炸 白磷 热水 氧气 (2) (1) 白磷 白磷 红磷 热水 ① ② ③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资料教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及测试 内容提要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和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燃料 3、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及其4、知道三大化石燃料,了解其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 利用 5、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7、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复习指导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氧气(或空气 (缺一不可)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 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和能源 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甲烷的化学式: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点燃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 2、使用和开发的新燃料:乙醇(绿色能源)、氢气(最清洁燃料) (1)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新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7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2)(或空气)(3)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2);(3)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氧气的、与氧气的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 (2)。 4、燃烧(一定、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5、爆炸(一定、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是变化,天然气爆炸是变化。 1、6、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得出燃烧需要。 2、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对比,得出。 7、为什么加油站、纺织厂、煤矿的矿井要写有“严禁烟火”的字样? 。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均为物、均为再生能源) (1)煤:俗称“工业的”(主要含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引起酸雨)、CO、烟尘等。 酸雨的危害:①②③。 (2)石油:俗称“工业的”(主要含、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是较清洁的能源。 2、甲烷 (1)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2)甲烷的化学式: (最简单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 (3)物理性质: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收集甲烷可以用法。 (4)化学性质:性。化学方程式(发出色火焰) 3、乙醇 (1)俗称,化学式: (2)化学性质:性。化学方程式 (3)乙醇汽油的优点①②。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放热反应:如所有的反应及等。 (2)吸热反应:如一般条件为“高温”的反应。如。 5、新能源:、、、、、等。 6、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1)优点:、、。 (2)需解决问题:①②。 7、实验室制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收集氢气的方法是或。 8、除杂(写出除杂方法,化学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 H2(H2O) H2(HCl) CO2(HCl) 9、鉴别H2、CO和CH4根据进行鉴别。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7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或空气)(3)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2)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3)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燃烧一定(一定、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5、爆炸不一定(一定、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是物理变化,天然气爆炸是化学变化。 6、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对比,得出燃烧需要氧气。 7、为什么加油站、纺织厂、煤矿的矿井要写有“严禁烟火”的字样?因为这些地方的空 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均为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俗称“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酸雨的危害:①影响植物生长②腐蚀大理石等建筑物③腐蚀金属制品。 (2)石油:俗称“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初三化学化学燃料的利用基础练习

课时8 化学燃料的利用 自学导航 1.世界上最重要的三种化石燃料中被人们称为“工业的粮食”的是 ;被人们誉为“工业的血液”的是 ;我们在“西气东输”工程中主要输送是 。 2.人们把一定量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燃料的 。例如:柴草的热值约为 ;液化气的热值为 ;煤气的热值为 ;天然气的热值 为 。 3.化学燃料在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燃烧时产生的 、 以及 所造成的。空气的污染物中主要有气体和 两大类,而气体主要有 、 、 ;二气化碳气体虽然不污染空气,但CO 2浓度过高,能导致 。 4.煤的干馏可以得到 、 、 _________等,石油经过加可得到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交通运输中的常燃料有 、 、 、 、 。 5.你周围的邻居所使用的燃料有哪些?给周围的环境都带来哪些污染?有没有防治的措施和方法。请举例: 指点迷津 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在地球上已探明的蕴藏量是有限的,从人类目前利用这些能源 的消耗估算,石油和天然气不过几十年,煤不过一百年就会消耗尽。因此,进一步开发利用新能源已显得十分迫切。 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无污染的理想能源,下列(1)—(6)是某化学小组的学生查阅资 料归纳的工业上制氢气的方法,其中包括正在研发的方案。 (1)电解水法:2H 2O 2H 2↑+O 2↑ (2)甲烷转化法: CH 4+H 2O CO ↑+3H 2↑ (3)水煤气法C+H 2O CO ↑+H 2↑ (4)含碳化合物热裂法 CH 4 C+2H 2↑ (5)设法将太阳光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 2H 2O 2H 2↑+O 2↑ 通电 高温 高温 100℃

(6)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如果将来人类广泛使用氢气作为能源,那么上述6种方法中你认为可行的且很有发展前途的方法是哪几种?并逐条说明理由。 思路分析:氢气作为理想燃料有许多突出优点:资源丰富、无污染、热值高。但是用电解水法制氢气不可行因为电解水消耗的电能远大于氢气燃烧产生的能量;甲烷转化法、水煤气法、含碳化合物热裂法要消耗能源有的产生有毒气体CO也不可行;将太阳光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此法可行,但不如直接利用太阳能;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是可行的且很有发展前途的方法。 基础评价 1.导致下列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与煤燃烧排放SO2有关的是() A.酸雨B.化学烟雾 C.臭氧空洞 D.温室效应 2.有关环境问题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机动车尾气的排放不会污染大气 B.大量燃烧化学燃料会导致温室效应 C.植树造林有利于遏制沙尘暴的发生 D.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污染水源 3.不属于自然界中的化学燃料的是() A.煤 B.石油 C.酒精 D.天然气 4.下列各种气体中①H2②CH4③CO2 ④SO2⑤CO ⑥O2 (1)属于化学燃料的是 (2)导致酸雨形成的是 (3)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气体是 (4)有毒的气体是 (5)最理想的燃料是 5.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是,早在1800年前就发现了,现代社会将石油称为,石油炼制的原理是 6.下列各项操作或措施,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的是() A.过量砍伐森林树木 B.某化工厂大量使用含硫煤作燃料 C.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 D.将CO还原CuO的尾气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大气中 7.近年来:许多城市在公交车和出租车中推行用天然气代替汽油作燃料的改革,取得了显

初三化学笔记 第七章 溶液

第七章溶液 第一节溶解与乳化 1.溶液 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一而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它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气体或液体;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溶剂一般为液体。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但体积不能相加。 注意: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有一种;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水不是溶液。加入溶剂中被分散的物质不一定是溶质,如Na2O加入水中和水发生反应生成NaOH,溶质为NaOH;CuSO4g5H2O加入水中,结晶水成为溶剂,溶质为CuSO4。 2.溶液的特点 (1)均一性:是指溶液的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 (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即温度和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物质。 (3)混合物。 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根据溶液的名称确定:一般溶质在前,溶剂在后。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2)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或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 (3)当两种液体互溶时,通常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当其中有水时,习惯把水看作溶剂。 (4)物质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若生成物能溶于水,则生成物为溶质。 4.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1)温度:温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 (2)溶质与溶剂的接触面积:溶质与溶剂接触面积越大,溶解越快。 (3)搅拌:搅拌可以加快溶质溶解。 5.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可溶的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这说明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或放热现象。如NaOH、浓硫酸等物质溶解时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NH4NO3等物质溶解时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而氯化钠等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两种变化:一种是分子或离子从溶质中分散开并向水中扩散过程,此过程需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此过程会放出热量。不同溶质溶解时吸热和放热不同,导致溶液的温度升降不同。到底是吸热还是放热,取决于这两个过程的相对大小。 6.溶液导电现象 有的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离子,这些离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有的溶液不导电,是因为溶质没有发生电离,仍然以分子形式存在,不能发生定向移动。溶液导电能力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七章_燃料及其利用_单元评估检测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章燃料及其利 用单元评估检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4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28分,) 1. 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木柴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木柴是可燃物 C.温度易达到着火点 D.散热快 2. 下列有关石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是一种混合物 B.是一种化工产品 C.是一种粘稠状的液体 D.可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 3. 学校组织学生想、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篝火晚会结束后,同学们立即用附近的沙土覆盖余火.用上述方法灭火依据的原理是() A.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 B.撤离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4. 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燃烧,其目的是() A.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B.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C.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减轻酸雨的危害 D.减少了氧气的消耗 5.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化石燃料的燃烧带来了酸雨等环境问题 B.将石油进行分馏可得到汽油等多种产品 C.作为燃料烧掉获得能源是最佳利用方法 D.化石燃料发生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更多 6. 学习化学的目的,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要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角度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进入面粉厂严禁吸烟 B.发现燃气(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漏,点火检查出泄漏处 C.城市燃油汽车改用压缩天然气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火焰 7. 某种新型的防火涂料是用含有淀粉的植物性废料加工成的无色糊状物.发生火灾时,这种涂在房屋楼板表面的涂料就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能防火的主要原因是() A.产生大量的水 B.隔绝了空气 C.降低楼板的着火点 D.清除了可燃物 8. 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1实验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 B.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C.图2中水下白磷通氧气后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D.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9. 为确保生命安全,处理事故的正确方法是() A.桌面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B.进入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后继续前进 C.厨房内管道煤气泄漏,马上点火燃尽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 第1页/共7页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第七章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第七章酸碱盐综合测试题(沪教版)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合理利用化学物质会提高生活质量,下列物质的使用有害于身体健康的是( ) A .加碘食盐用于调味 B.小苏打用于制糕点 C.甲醛用于肉类保鲜 D.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B. 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的质量质量分数变大 C. 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固体氢氧化钠,其成分不会发生变化 D .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白雾 3.食用松花皮蛋时常感到有涩味,是因为制作过程中用到了熟石灰和纯碱等原料。为了减轻涩味,可在食用时添 加调味品,这种调味品是( )。 A.食盐 B.食醋 C.香油 D.酱油 4.下列各组气体中,均可用固体 NaOH 干燥的一组的是( ) A.H 2、O 2、CO B.H 2、O 2、CO 2 C.H 2、SO 2、CO 2 D.O 2、CO 、CO 2 5.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的是( ) A .NH 4NO 3 B .Ca (H 2PO 4)2 C .CO (NH 2)2 D .KNO 3 6.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7.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有关酸、 碱、盐的生产或应用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将草木灰(含 K 2CO 3)与氯化铵混合施用 B.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 C.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混合配制防治植物病害的波尔多液 D.汽车或电动车的蓄电池中用到的硫酸溶液是由浓硫酸稀释而成 8.下列离子能在 PH=2 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NO 3- SO 42- K + OH - B. HCO 3- Cl - SO 42- Na + C. Cl - NO 3- K + Na + D. NH 4+ Cl - OH - K +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章知识点二种总结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 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 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 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一、爆炸 概念发生条件防范措施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 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 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 离;与空气隔离;降低 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 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 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剧烈燃烧;有限空间严禁烟火 缓慢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觉 的氧化反应 与空气或氧接触 ①可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车胎爆炸) ②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 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 炸的危险 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常见灭火的方法①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②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 ③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产生火花 ④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 ⑤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其它:A、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 B、室内起火,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 C 、用扇子扇煤炉火,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用扇子

初三化学第七章溶液

初三化学第七章溶液(三上)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例题解析: 1.对于“26%的食盐溶液”的含义解释正确的是 ( AC ) A . 100 g 食盐溶液中溶解了26 g 食盐 B . 100 g 水中溶解了26 g 食盐 C . 将26 g 食盐溶解在74 g 水中所得的溶液 D . 将食盐与水按13∶50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 解析:溶质的质量分数就是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26%”的含义是指在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含有26份质量的食盐;26 g 食盐溶解在74 g 水中所得到的溶液为100 g ,所以A 、C 正确。B 或D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应是 26 10026+100%≠26%。 答案:A 、C 。 2.将10 g 胆矾(CuSO 4·5H 2O )溶解在90 g 水中,完全溶解后,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要弄清溶质和溶剂,以及溶质和溶液的量,按照公式即可计算。对于结晶水合物,溶质应为相应的无水物。如胆矾溶于水后,得硫酸铜溶液,溶液中的溶质不是CuSO 4·5H 2O ,而是无水CuSO 4。结晶水将转变为溶剂。 m (CuSO 4)=10 g ×250160=6.4 g ω= g 90g 10g 4.6+×100%=6.4% 本题也可以算出结晶水量,按下式计算: 结晶水的质量为:10 g -6.4 g =3.6 g ,溶剂水的质量为:3.6 g +90 g =93.6 g ω=g 6.93g 4.6g 4.6+×100%=6.4% 答:所得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4%。 3.配制5000 mL 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多少mL ?需水多少mL ?(已知10%和98%的硫酸的密度分别为1.07 g / cm 3,1.84 g / cm 3) 解析:本题是溶液的稀释问题,其实质是加水的过程,其中溶质及其质量分数发生变化,但溶质质量不变。故此类题要抓住“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的原则,同时要熟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公式换算: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法一:设需要98%的硫酸质量为x , 5000 cm 3×1.07 g / cm 3×10%=x ×98%, x =545.9 g 硫酸的体积=3-cm 1.84g g 9.545?=296.7 cm 3=296.7 mL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