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人物先进事迹(王元家)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人物先进事迹(王元家)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人物先进事迹(王元家)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人物先进事迹(王元家)

第三章

2012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人物先进事迹

3.1她诠释了师魂的真谛——记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教师张丽莉3.2山区里不绝的奉献之歌——记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长凝镇东长凝小学教师范妹锁

3.3他带着智障孩子打进残奥会——记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新萌学校体育教师代建荣

3.4扎根农村的“留守妈妈”——记山东省诸城市枳沟镇枳沟小学教师吕映红

3.5永远眷恋那三尺讲台——记吉林省汪清县天桥岭林业中学教师朴航瑛3.6漫漫人生求索路书写学术新篇章——记西南大学首位资深教授黄希庭

3.7幼教领头雁科研带头人——记安徽省淮南市直机关幼儿园园长孙明霞

3.8“我是为职业教育而生的”——记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教师韩亚兰

3.9“教书是我最大的幸福”——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回民中学教师何桂琴

3.10为白衣天使插上“科技翅膀”——记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姜小鹰

学生时代:品学兼优乐观上进

张丽莉,女,1984年1月,她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家庭,当时父亲和爷爷都是教师。在他们的感染下,她从小就立志当一名好教师。母亲是做糖果生意的。张丽莉很懂事,放学后,她常到母亲的摊上去帮忙,却从来不要糖吃。

1996年9月,张丽莉考上的佳木斯市第三中学,被分在一年六班、当时的班主任李静华带这个班一直到初三,她说:“我是看着张丽莉成长进步的,她来学校报到时才12岁,个子高挑,是个文静乖巧的小丫头,扑闪扑闪的大眼睛特别讨人喜爱。她聪明好学,学习虽然不是最好的,但她是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当英语科代表,很认真。一般独生子女都个性强,不容易相处,读初中的张丽莉却能同学生们相处得很好,从来不用老师操心。张丽莉这孩子仁义、懂事、上进、乐于助人,是老师眼中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1999年,带着几分青涩的张丽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依兰师范学校五年制大专班文科班,迈出了她成为一名“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第一步。在此期间,她当过班级副支书、文艺委员、生活委员等职务。虽已时隔8年之久,但提及张丽莉这个名字,班主任周艳秋老师仍然记忆犹新。“学习目的明确,不用老师操心,学习成绩始终是班级前几名”,这是张丽莉留给周艳秋老师最深刻的印象。“张丽莉美丽大方、外向开朗、自信乐观、阳光向上,人生目标明确,认定方向后竭尽全力,平时活泼开朗、乐于助人,一旦学习,旁若无人、一丝不苟。她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在平时的课余活动中,也是班级的重要角色。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她是重要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在学校搞的文娱活动中,她是班级的骨干力量;在日常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她为老师出谋划策,帮助老师分担工作,是老师们公认的不可多得的全能型好学生。能歌善舞的她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文娱比赛中,更是多次取得好成绩。她当过副支书、文艺委员、生活委员等职务,是个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尽善尽美的孩子。上学的时候,她擦过的地都比别人干净,她擦过的地面不会留下任何死角。”谈及张丽莉,周艳秋如是介绍和评价。

张丽莉是个命运多舛的孩子,2004年冬天,在她正在为专升本考试进行紧张复习的时候,家里突然传来母亲癌症晚期已到弥留之际的消息。得知这个消息后,张丽莉的精神几近崩溃,孝顺的她第一时间赶回家里,在母亲的病床前一边

复习功课,一边照顾母亲,陪母亲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而令老师和同学们都感到惊讶的是,虽然经历了人生的重大变故,但坚强的张丽莉却在随后进行的专升本考试中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哈尔滨师范大学。

在中师学习期间,张丽莉曾获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依兰师范委员会授予“学习之星”、“文体之星”、“希望之星”和“志愿者之星”等称号;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依兰师范委员会授予“优秀团干部”、“优秀班干部”、“优秀干部”等称号。

2004年张丽莉来到大庆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她敢于挑战、积极进取。据李枫老师回忆,刚到学校不久,张丽莉就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辩论赛,并且进了决赛。上课时,张丽莉总是坐在第一排,对老师布置试讲训练十分积极,讲解生动准确。老师布置的写作训练,张丽莉都认真完成。文学作品和英雄人物的精神,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张丽莉的心中。在讲到《红岩》的感人情节时,张丽莉也跟着掉眼泪。

现任文学院院长邓福舜说:“张丽莉是个认真的人,办什么事都要向最高标准看齐。”。

现在文学院工作的长她两届的师姐楚丽丽介绍,当时张丽莉高个子,大眼睛,留着长头发,是自然大方、不刻意雕饰的美丽女生,对班级和宿舍的活动都很热心。张丽莉的大学同学张占宇说:“她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孩,经常给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买些好吃的,在生活上照顾她们。学生会号召给贫困孩子捐书、捐东西,张丽莉抱着一大摞书一脸汗水追捐助车的情景,我现在还清晰记得。”

在此期间,张丽莉获校“英语大赛”二等奖;获校学生心理协会“优秀副理事长”称号;文学院二等奖学金;单项奖学金等。积极上进,学业优良,她是老师眼里的好孩子。落落大方、性格开朗,她是学姐眼里的美丽女生。舍己救人,用自己的身体护卫着学生,她是母校的骄傲。

为人师时:爱生如子,爱岗敬业

2007年9月,年轻的张丽莉来到十九中学任教,担负两个班100多人的教学任务。她的办公桌上永远堆积着厚厚的学生作业,各种教参资料,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备课看书、找学生谈心,她总有忙不完的工作。为了提高教学成绩,她经常听课,请教同行。她把一个塑料凳专门放在师傅张立波班上,用来听课,并虚心与老教师探讨交流教学方法。特别是参加教学竞赛时,她更是精心设计每个环节,主动征求老教师的意见,反复修改,力求完美。她说,要么不干,要干就干最好!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是她的座右铭,在每年一次的青年教师“放飞师爱演讲比赛”中,她用动人的语言、自信的微笑,澎湃的激情述说着一名青

年教师在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点点滴滴,第一名的桂冠总是写着她的名字。

校园艺术节上那位最美的女主持人是张丽莉,帷幕推开美丽的微笑、悦耳的声音,接着便是台下她的学生阵阵的欢呼和掌声,在孩子的心中他们的张老师是最美的老师、最可爱的天使。

从2007年参加工作,虽只有短短的5年,但张丽莉在各种赛课、教学比赛中都是名列前茅。在年轻的班主任当中,她所在班级的名次评比遥遥领先,她用执著的热情在前进的路上收获了累累硕果:“青年骨干教师”、“教师新秀”、“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师”、“菊花杯”语文竞赛一等奖等殊荣。

对待学生,张丽莉投入了全部身心,用真情滋润成长历程。2009年9月,由于工作出色,她得到学校的信任,当上了一年(3)班班主任。她潜心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给学生制定阶段发展目标。初一抓养成教育,初二青春期逆反教育,初三中考压力大,她重视学生心理调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她十分重视自身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三年(9)班宋某、孙某作文一直都不太理想,孩子的心里很着急。一次下课,她们和张丽莉说了此事,当时张丽莉二话没说,跟她俩订了一条约定,每周给她们留一个题目,单批单改,直到合格为止。曾得到张老师的精心指导的焦研同学曾开玩笑地说:“张老师给我写的评语连起来比我写的作文字数都多。”点点滴滴,悉心关怀,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这份爱让每位同学倍感温暖,为生活这个大家庭而幸福,为有这样一个美丽善良的好老师而骄傲!

学生闫泽坤回忆说:“每次放学和张老师一起走出校门时,张丽莉都会拉起我和身边同学的手说:“来,我们一起过马路,别着急,慢点。”在张丽莉的牵引下,他们走过了一个个路口。

学生闫泓佚说起的一件事更让人感动:“一天傍晚,班中有位同学生病了,张老师带我们几个班干部去探望他。她和我们打车时,一辆自行车摇摇摆摆地奔向了我,张老师一把将我揽入怀中,车子刮坏了张老师的皮裤子,而她的第一反应是问我:“泓佚,你没事吧?”

学生张某的妈妈说:“张老师到我家家访过,看到我家很困难,每月从微薄的工资里拿出100元资助我们,她坚持帮助我们家至今,寒暑假也从不落下。张老师还将爱人的衣服拿来给我的儿子穿,现在孩子身上穿的绒衣、裤子、外衣都是张老师给的。”更让人感动的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她资助学生的钱都默默放到学生的课桌里。

体育中考时下起了雨,张丽莉把自己的伞给了学生,自己冒雨跑到车里。冬天,早上有的同学不吃早饭,她就自己掏钱买一盒桃酥放在班级后面,告诉同学,有饿的就去吃一口。为了让学生多上一会儿自习,她亲自动手,把班级的卫生角整理得干干净净。在一个个细节中,她从一点一滴关心着班里的每一个孩子。她

的关心也让学生倍感温暖。学生放学回家的路上喜欢挎着张老师的胳膊一起走,亲切地称她“丽莉姐”。

张丽莉关键时刻想着别人,而不是自己。正是这种爱心、这种责任感,成就了5月8日的壮举。是爱心熔铸了一颗美丽的心灵,那是师魂的真谛、教师的天职!

张丽莉爱每一个熟悉和不熟悉的人,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支撑着需要帮助的人。班主任王玉文说:“张丽莉的教学很有方法,能和学生相处得很融洽。她经常自买一些小礼物,奖励那些学习有进步的学生,深得学生们的爱戴。”

备课组长谢秀春老师说:“张丽莉和学生关系好得让人嫉妒,同在一个办公室,教师节的时候,她收到的礼物最多,各种小礼物、小食品在她的办公桌上都堆成了小山。她情感细腻、心地善良,孩子们都喜欢她。”

27岁的张宇政是19中学初三(5)班的副班主任,也是张丽莉的师弟。他动情地说:“其实,张丽莉就是我姐,我刚来学校,不知道工作从哪儿开始,都是她一点儿一点儿教我的,让我多听师傅的课,认真写教案,使我进步很快。”

老师们下课了,时常能看到张丽莉给大家倒水。老师们喜欢的东西,她总记在心里,并在不经意间给人一个惊喜。谁有困难,她总能及时出现,主动分担。语文教研组长张立波是张丽莉的师傅,二人感情特别好,相处得像母女。张立波生病时都是张丽莉在身边照顾、帮着料理家务。

家长会天气热,怕家长受不了,张丽莉自己掏钱给每位家长买冰棍买水。一位学生家长在网上发帖:“张老师对学生特别疼爱,我记得初一第一次家长会,她竟然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剖析得特别准确,那可是才一周时间的接触时间啊!张丽莉无时无刻地关心着他们;张丽莉是孩子的朋友,孩子有心事,会第一个和她去说;张丽莉是我们的妹妹,因为她和我们为了孩子总在沟通。”张丽莉的美和爱就像涓涓细流在身边流淌。

家庭生活:孝顺善良,善解人意

责任心强,工作上进,孝顺老人,这是张丽莉的父母与公婆对她的一致评价。“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干好”,张丽莉成为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的语文老师后,一直坚持着这个信念,而维持这个信念的动力,则是她对孩子们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

婆婆高晓馥评价张丽莉,不管给她开多少钱工资,她就是一心一意,把教师这个职业干好,把孩子教育好。考虑到张丽莉年纪也不小了,婆婆曾几次催促小夫妻要一个孩子,但张丽莉始终放不下自己的学生。事发的前几天,她还说:“妈妈我再坚持四五十天,咱们就可以要小宝宝了。”每逢节日,她都想着公婆,甚至奶奶、姥爷、姥姥,她都有安排,让老人开心。

丈夫李梓烨介绍,两人2007年相识,2009年结婚,一直很恩爱。李梓烨说:“张丽莉每天早晨5点多起床,7点多到校,一直到晚上9点左右回家,再备课到半夜,特别要强。2010年年末,流产后没休息几天她又上班了,还说等带完这个毕业班再要孩子,只剩一个多月就中考了,没想到出了这事。”

张丽莉的父亲张爱东沉浸在悲痛之中。“张丽莉孝顺,大学毕业时许多南方学校要录用她,她都不去。她妈妈走得早,她是为了陪我才回到佳木斯的。”

2012年5月13日,佳木斯市妇联决定授予张丽莉同志“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佳木斯市教育局授予张丽莉同志“优秀教师”荣誉称号。14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决定授予舍己救人的佳木斯市教师张丽莉同志“全省模范教师”荣誉称号。黑龙江省妇联5月14日作出决定,授予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舍己救人英雄张丽莉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教育部5月14日决定授予张丽莉“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5月15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此外,黑龙江省总工会决定授予张丽莉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妇联5月16日作出决定,授予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救出两名学生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共青团黑龙江省委决定授予张丽莉全省“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2012年5月16日,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决定授予张丽莉同志“佳木斯市见义勇为英雄”荣誉称号。

02 范妹锁

山区里不绝的奉献之歌

——记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长凝镇东长凝小学教师范妹锁

他在榆次最偏远的寄宿制学校执教,把青春、爱心全部奉献给山区的教育事业,谱写了一首动人的奉献之歌。

范妹锁,男,47岁,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山西晋中榆次区长凝镇人,现任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长凝镇东长凝小学教师。从1985年师范毕业至今,他一直在榆次最偏远的寄宿制学校任教,把青春、爱心全部奉献给山区的教育事业,

为山区教育谱写了一首动人的奉献之歌。他先后荣获山西省师德标兵、山西省模范教师、山西道德模范、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近20项市级以上称号。

坚守大山教育,铺就山里娃的求学路

为了改变学生不能食宿的现状,范妹锁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搞起了勤工俭学:开垦荒地20余亩,养过猪,是远近闻名的种养殖“专业户”,并在三年内为学生盖起了8间宿舍,让离家较远的56个孩子全部住上了暖灶头。

范妹锁是孩子的“男保姆”。孩子们住校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孩子们七八岁就离开父母,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吃、喝、拉、撒、洗脸、梳头、洗衣、叠被等全在照料之内……他带领教师从一件一件事情、一个一个学生做起,不厌其烦的教,无微不至地照理。1987年冬天的一个周一早晨,晚上下了一夜的大雪,孩子们正陆续到校,突然有学生报告:“李三娃他们在后面……掉到地塄下边的雪洼里了,很深……”,他迅速沿着被雪封盖的山路向洼地寻去,在离校一里地、有3米深的地塄下,发现在了两个挣扎的学生,他二话不说跳下去费力地把两个孩子扛上路。此时,他的手在向上拖拽荆条时割伤了,鲜血直流……他与孩子们相互搀扶着回到了学校。这样的情景、类似的事件太多了,他也被冠之了“男保姆”的称号。

范妹锁是学校的“土医生”。从七八岁到十一二岁的孩子们在学校食宿,感冒、发热、腹泻、头痛是常有的事,学校坐落在孤山沟,缺医少药,使他更犯了愁。有一次,一名三年级的孩子晚上突然肚子疼,疼得满头大汗,叫喊不停,一无药二无医,这可怎么办?他便跑了五里的山路,雇了一辆三轮车将孩子送到离学校最近的25里远的石圪塔村卫生院,到急诊室交钱住院,经过医生的治疗,孩子的急性肠炎及时得到控制,这时的他才终于松了一口气,当家长赶到医院时,孩子已进入了恬静的梦乡……于是,他便在空闲时间,阅读医药常识和防治知识,以解决孩子们出现的常见小病。现在的他对一般小病小痛都能应付自如,能为学生提供及时的义务医疗服务,减少了教师负担,减轻了学生痛苦,避免了家长操心。

挚爱教育事业,为家庭付出太少

从十八九岁毕业开始,范妹锁在最偏远的永红沟小学一呆就是20年,把青春和精力都献给了山区教育事业。由于照看学校、开垦茺地、养猪种菜、备课教学、照顾学生等事务,他根本没空回家。

父母到校和他团聚是常事。范妹锁姐妹有七,上有五姐,下有一弟,作为唯一在外工作的男孩,他算得上是家中的“宝贝”。星期六日不回家,父母可以接受,逢节过年不回家,当大人的肯定接受不了。但过年逢节更是学校设施的重点保护期,他更是半步不离学校。年迈父母没法子,只能改变方向,扛上吃喝、翻

山越岭,到学校和他团圆。在遇到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父母老远地带来的粽子和月饼,等父母走后,便成为了寄宿学生的美餐。2001年年迈的父亲突患脑血栓,母亲因为感冒没有及时医治导致引起了肺心病。而这一切的发生又是那样的不应该。那段时间恰巧学校事情繁杂,作为学校主任教师的他走不开,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没有及时的抽时间陪父母看病,让亲人失去了最佳就诊时间。父母传授给他的要顾全大局,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要无条件的服从集体利益,父母教给他的是工作要严谨认真,马虎不得一点。为了公家,苦了自家。

妻子理家靠不上他丁点儿事。贫穷高寒的山区寄宿制学校,冬天生火早,开春熄火晚,开支远远超过收入,从1999到2003年的五年间,由于连年干旱欠收,四个行政村没给过永红沟学校一分钱的教育附加费,仅靠勤工俭学的收入远远不够支撑学校的开支,常常是入不敷出。当时学校除范妹锁之外全部是代课教师,学校校园地也是干旱,学校拉煤、办公费用只能靠他微薄的工资来垫付。妻子养家糊口的钱,让他全垫支的所剩无几,妻子怨声载道。2009年,通过多方联系,争取到市里一个公司25万元的爱心资助时,妻子暗地里打着“小算盘”:这下垫出去的钱可以拿点回来了。但听到的是:学校不要钱,将25万元资金买成学校急需的图书、仪器、电教器材以及课桌凳。她对有这样无私的老公“气并快乐着”。

儿子从上小学到高中,范妹锁都没有尽过心,没有过问过。临近高考,儿子咨询填报志愿的事,他脱口而出:选择教育学专业吧。高考后,他突然对儿子关爱有加,极力帮助儿子填报志愿,让儿子选择了教育学。拿到师范院校的通知,儿子哭闹着不上师范,不当教师。但一番斗争之后儿子踏上了师范院校的路途。整整半年,没有接到儿子的一个电话。但范妹锁高兴着:他为儿子选择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真情对待师生,学生家长安心打工

“我是山里人,我的本色在山里,我爱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胜过爱我的生命。”这是范妹锁一次次放弃进城的理由,也是他的工作信条,更是教师、学生、家长对他最大的敬佩。

“我们教师没有理由不好好干。”一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外地青年教师,每次谈起范老师,都会泪流满面,理由是冬天临近她身着单衣,范老师拿出一千元让她添置冬衣。范老师的话很简单也很暖人,“总不能看着娃娃挨冻吧,谁家大人不心疼呢”。一次,一位教师身患重病入住县城医院,范妹锁不顾劳累前往医院探望,问寒问暖,并多次安排学校行政人员、教师探望生病的老师,令生病的老师及其家人深受感动。全校师生知道范妹锁对他们是真心的、真诚的、真情的,

他们只有用实际行动、工作业绩、对学生的爱来回报范老师的关照和厚爱。学校始终保持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氛围,教学质量一直位于全镇前茅。

范妹锁资助多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学生刘某的妈妈去世了,80多岁的奶奶既要照顾生病的儿子,又要抚养小孙子,无奈之下,刘某要辍学了。关键时刻,他对孩子奶奶说:“刘某不能走,书费、学费、伙食费我来出”。刘某3年的费用他全出了。母亲痴呆的学生冀某,父亲自杀的庞某等学生,对这些孩子,他更是毫不吝啬。他是学校的和事佬和心理健康教师。他对校长信箱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事不落,一一解决。针对学生住宿问题及时解决,对留守儿童、单亲孩子积极开展心理输导,让孩子们安心读书,舒心生活。

2004年,随着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上级部门将全镇最大的寄宿制学校——石圪塔寄宿制学校交给了范妹锁。7月份上任,一没校园,二没学生,为了新校园的建设进度,他整整在工地58天,白天是工程队的泥水工,晚上是看守工地的门卫,一个人守着工地。由于没时间做饭,也不会做饭,只能一天三顿啃馒头吃咸菜。在这期间,饮食不良和劳累过度,造成了他脑供血不足,常常晕倒在校园。石圪塔寄宿制学校成立六年来,他自己肯动脑、善总结,又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本校工作实际,在整顿、完善中逐渐形成了寄宿制学校的办学特色。2011年,长凝镇顺利平稳的又将4所小学整合为一所更大的寄宿制学校——东长凝寄宿制小学。这次撤并之所以平稳顺利,最关键的是群众和家长关注的是让谁管理,有很多家长不假思索地说:范妹锁管理我们的娃娃受不了罪,我们放心。许多外出借读学生纷纷返校就读,外地外县学生也慕名而来,学生人数由原来的60多名增加到360余名,现在学校寄宿人数达260多名,80%的家长情愿让孩子在学校食宿。

痴心教学研究,换得学生全面提高

范妹锁所在的学校28名专任教师中有已有18位教师获得镇、区、市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整合能手。全校开展的“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镇区学校的认可,全校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在此基础上,范妹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开展了七色活动。

一是绿色环境。他和老师们积极构建走廊文化、围墙文化、校园宣传文化、宿舍文化、餐厅文化、班级特色文化等校园文化体系,让浓郁快乐的校园文化充斥着学校,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耳濡目染。走在校园中你会感觉到空气会开口,墙壁能说话。悠扬的旋律时时沁入人心。“锄禾”诗,提醒大家爱惜粮食,食堂里的“节约用水一点一滴,珍惜粮食一颗一粒”教会学生要节约,课余每周一歌让孩子们受到了本真的熏陶。在他的带领下,学校成了孩子的家园、乐园。

二是红色活动。“城里孩子有的,咱也的有,不能让咱山里的娃娃不如城市人”。范妹锁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趁着课程改革的东风,他带领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兴趣爱好,利用每周四下午,让孩子们在自己心仪的小组中放飞梦想。泥塑乐园、阳光棋社、DIY手工创意、Marching Team、吟韵苑、剪纸、创新小画廊、哆来咪合唱团等兴趣小组,学生们没有一个不乐意参加的。

三是橙色教学。努力实践双语教学,营造良好的双语环境。由于学校地处农村,学生的英语课只是为了学而学。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营造浓郁的英语氛围成了特色主旋律。他和英语教师共同商讨从一年级就开设英语课。日常礼貌用语,教学的常规,出操、升旗、起床、内务、无不渗透着英语元素。英语长廊、班级英语角、口语赛、英文书法赛、一系列的活动点燃学生浓厚的语言兴趣。即使不懂英语的人也会油然产生一种对英语的热情。

四是蓝色经典。国学教育是又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他始终坚信国学是最具魅力的。人的品德更高于知识。在课前、操前、饭前、会前、晚归寝前,利用

2-3分钟时间,诵读国学片段、古诗词文、美文佳段、警句格言。校园内,诵读声爽爽朗朗,声声沁人;就餐前国学吟诵此起彼伏、阵阵有声。校本课程《东长凝国学读本》,让孩子们青出于蓝胜于蓝。

五是紫色管理。以人为本,以情暖人,关爱每一位学生,给留守儿童一个紫色温馨的“家”。这是他的管理思想。他告诉老师们爱的力量是巨大的。孩子们一来学校就是十天,一切都要靠自己,为打消孩子和家长们的顾虑,他执行“全天候管理”制度。从学生起床、上操、就餐、自习、就寝、物品使用等小事入手,教职工既当教师又当保育员,与孩子们交朋友,建亲情,手把手教孩子叠被、洗衣、打饭,用温和细腻的方法,关怀孩子们的方方面面,传统美德和现代教育规律的融合,人性化的熏陶使孩子们在健康中发展。

六是黄色家园。黄色是暖色调,温暖,舒适。他和老师们共同为孩子们建立“黄色家园”。“亲情电话”、“快乐生日”、“小故事”、“收看少儿节目”这些常规活动,让孩子们消除了离家的恐惧,弥补了亲情的缺失,营造了家的温馨。每周亲情电话,听听声音,倾诉思念;每逢师生生日,餐厅共唱生日歌,别样的生日宴会让大家感受到特别的甜蜜;就寝前的少儿节目,临睡前值班老师的小小故事,让孩子们感受到妈妈一样的关爱……系列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家校共育的魅力所在。

七是青色团队。学校团队精神是一所学校不可或缺的灵魂,这种灵魂可使整个团队具有极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可使这个团队无往而不胜。

七种颜色,七种教育内容。范妹锁希望他的老师和孩子们在七色光中健康快

乐,幸福成长。

28年来,范妹锁把青春、热情、真心奉献给了山区教育。28年后,他依将用自己的心血、汗水、真情,继续耕耘在朴素而平凡的三尺讲台上,培育朵朵山花……

03 代建荣

他带着智障孩子打进残奥会

——记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新萌学校体育教师代建荣

他把智障孩子培养成特奥运动员,带领他们在全国及世界特奥会上摘金夺银。作为中国智力残疾人国家篮球队主教练,他带领他们打进世界特奥会。

特殊教育不仅是生命的精神活动,更是一种文化责任,其根本使命是要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发挥生命潜能,引导生命发展,提升生命质量,促进生命的解放和实现。这是代建荣对特殊教育的理解,也是他准备终身从事特教的信念。

代建荣是昆明市五华区新萌学校体育教师,从事智障体育教学19年。在学校的培养下,不断钻研业务知识,探讨特教规律,克服学生病因复杂、运动能力极其低下,教材内容满足不了学生特殊需要等困难,成为一名业务突出、师德高尚的教师。是云南省优秀教师,昆明市“优秀园丁”、“优秀工会工作者”,两次被中残联、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特奥工作先进个人。是教育部“十五”特教研究课题《云南民族地区中重度智障儿童素质提高的方法和研究》4名骨干成员之一,省教科院立项课题、五华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云南智障学校融合教育研究》的主要成员,云南特奥运动(智障体育)的具体实践者和项目推广人,也是云南目前唯一的特奥国家高级讲师、高级教练员。

职业操守灵魂的洗礼和信念的考验

刚进新萌学校时,面对不熟悉的特殊学生,因材施教从何谈起。为了真正了解学生,代建荣积极和学生交朋友,尽量在课间和学生做游戏,放学后和高能力学生打篮球,午间还监护学生午睡。特别是午睡,让他真正了解了学生。上午放学后,代建荣匆匆忙忙赶到400米外的云大食堂打饭,回来的路上边走边吃,到校后把同样吃完跑进教室里边的、跑进厕所的学生一个一个请进宿舍。最难的是季节变换的时候,睡得好好的,突然有学生癫痫病发作了,大叫大嚷之后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宿舍里一片大乱。夏天也好不到哪里去,和这么多一个多月不洗澡、不换鞋袜的学生睡在一起,很远就能闻到一股令人作恶的气味,更别说和他们躺在一起了。下午帮学生穿衣、穿鞋,整理床铺后,还得拖着被学生折腾够了的身体迎接下午两节课。两千多个中午,他碰到癫痫病发作、碰到学生不想上

厕所把大小便弄到床上、碰到学生打骂自己的次数多得谁都记不清,他一一进行了处理。伴随着这些辛苦的付出,代建荣知道了对癫痫病的处理,问题行为的制止,自闭症的教育方法,唐氏学生的特性……

平等包容满足每一个学生的特殊需要

在教学中,代建荣注意引导、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根据不同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满足每一个学生的特殊需要。例如:在练习跑的过程中丰富跑的练习内容,多次变换练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在练习中采用追球跑,教师抛球学生追,对跑得快的学生老师抛球力量大,跑得慢的抛球力量小,他们品尝到胜利的喜悦,树立了成功感,主观上认为自己可以克服自身障碍进行体育活动,参与跑的兴趣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

由于学校场地较小,他积极拓展教学空间,充分利用操场、花台、墙面、楼梯等进行教学和康复训练。通过有效拓展教学空间,操场上单调的练习格局打破了,教学与训练得到有机结合,训练的效果有了较大提高。智障中的唐氏综合征学生经过老师的脱敏治疗、感统训练,在平地上进行平衡练习、10厘米的高度练习、30厘米的高度练习、50厘米的高度练习,恐高症消失了,平衡、协调性的变好了,成为了乒乓球运动员。自闭症学生经过老师的拍球、运球、传球、投篮等循序渐进的训练,性格开朗、愿与人交往了,成为了篮球运动员。走不稳路的、有癫痫病的等一批又一批的智障学生培养成了特奥运动员,这其中的艰辛,常人很难体会得到。

学校多次送他外出学习培训,让他对特殊教育的内涵有了新的领悟。在多年的实践和理论积累基础上,多篇论文在省市获奖并在《现代特殊教育》等相关刊物发表。个人被评为昆明市五华区“体育学科带头人”;被推荐为“市突”专业技术候选人。在云南特教骨干教师培训中,多次提供示范课;在西南片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60名省级特奥教练员培训中,唯一一名晋级为国家特奥高级教练员,在同批高级教练员中,又首先成为国家特奥讲师;同时,连续两届评为昆明市五华区“十佳业余教练员”。

迎难而上让智障人成为特奥运动员

代建荣积极进行特奥(智障体育)训练和推广。十几年来,代建荣将特奥开展的内容由单一变为丰富、训练的特奥运动员由高能力扩展到低能力、训练项目由少到多、训练方式由课堂教学转变为课堂教学与训练相结合。

他争取社会资源开展项目的训练,和港龙航空有限公司进行特奥手拉手,得到港龙公司三年的资金支持,搜集特奥项目滚球、地板曲棍球的相关资料,配置了器材开展训练,进一步增加了训练的项目和人数,让更多的智障人成为了特奥运动员。

代建荣积极组织开展特奥运动中的融合运动、领袖计划、培训、志工招摹,在家长会中融入家庭论坛内容。让特奥运动员与伙伴(普通学生)按照融合运动的规则进行篮球训练,增强特奥运动员的社会融合性,在训练中获得友谊、获得尊重、自信,取得一定效果。

除了在运动场上证明特奥运动员的能力外,创造各种机会,培养运动员领袖,让他们成为助理教练、学校特奥会的组织者、校外特奥的宣传者,让他们做一些从来未做过的事,全面提高特奥运动员的综合能力,“领袖计划”在基层学校得到落实。

他还召集了大批大学生志愿者,对他们进行特奥培训和宣传,登记志工的体育特长、联系方式,需要时召集他们进行特奥运动的开展。并引导家长、亲友在业余时间,在学校、社区带领子女开展特奥运动。

作为国家讲师,按照中国残联的要求,代建荣参与了云南、贵州、广西三地的特奥教练员培训的授课,在培训别人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和授课水平,并抓住与国内同行接触的每一次机会,积极探讨特奥的推广以及实际困难解决的方法、技巧。代建荣除完成云南、贵州、广西的授课以及本地区、学校的特奥任务外,还注重与云南盘龙区、东川区、文山、曲靖、昭通等地教练员的交流与指导,为特奥运动在地州开花尽了个人的努力。

由于长期坚持训练和组织校内特奥运动会,学生的运动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在学校的支持和2008年成立的体育组教师的协助下,带领学生参加了以下比赛,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时间地点运动会名称运动员成绩

1996.11上海亚太区首届特奥会1人1金3银2铜

1997.12香港香港特奥会二十二届城市邀请赛4人8金3银1铜

2000.5上海中国第三届残运会2人1金

2001.10北京中国特奥篮球年度赛3人1金1银1铜

2002.5昆明云南首届特奥会15人15金4银1铜

2002.9西安中国第三届特奥会12人5金9银7铜

2003.12湘潭中国特奥篮球年度赛8人1金2银1铜

2004.7.2沈阳东亚区特奥乒乓球赛2人4铜

2006.7.26哈尔滨中国第四届特奥会11人2金8银6铜

2007.10.2上海世界十二届特奥会5人3金3银2铜

2009.7.1昆明云南融合特奥足球赛16人2金3银3铜

2009.9.21西宁全国特奥乒乓球赛5人3金2银2铜

2009.11.3昆明省残运会3人3金1银

2010.9.19福州全国第五届特奥会30人14金4银9铜

2011.5.20北京全国特奥田径赛12人10金8银9铜

2011.1.28武汉全国特奥篮球赛9人1银1铜

2011.6.25希腊世界十三届特奥会5人2金1银1铜

合计112人次运动员73金53银50铜,其中省级20金8银4铜,国家级以上53金45银46铜,集体奖牌已统计在内。

其中2007年、2011年共有10名在校学生运动员入选国家队,代老师作为中国智力残疾人国家篮球队主教练,同学生共同参加世界十二届、十三届特奥会,去年在北京集训期间,篮球明星姚明专程到集训地看望我校篮球队员、为球衣和篮球签名,并跟随至希腊观看了三场比赛。国内及世界近百家著名媒体进行报道。代建荣又一次用自身的努力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云南特殊教育的成果和70万智力残疾人的精神风貌。

科教结合以科研促进教学

在教学中,他善于发现问题,并努力把问题转化为课题进行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开展了《新萌学校低年级重度智障体育校本课程的研究》、《五华区新萌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智障儿童感统训练方法的应用与开发研究》等课题,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教育部立项课题《云南民族地区中重度智障儿童素质提高的方法和研究》和省教科院立项课题《云南智障学校融合教育研究》,其中,《云南智障教育学校融合教育研究》获昆明市五华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体育教学问题转化为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促进了体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智障儿童在体育课中身体素质不断发展,运动技能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也越来越强。

由于个人对特殊教育、对智障体育的无私付出和对云南残疾人体育作出的贡献,代建荣分别被评为云南省优秀教师,昆明市“优秀园丁”,两次被中残联、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特奥工作先进个人,学校两次被评为全国特奥工作先进集体,一次被评为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单位。8名学生分别被评为全国优秀特奥运动员。一个基层单位,学校、教师、多名学生被评为全国特奥先进,这是少见的。目前,五华区新萌学校发挥着云南特奥实践观摩基地、交流中心和示范点的作用。

在兼职工作中,代建荣被评为昆明市优秀工会工作者,新萌学校被评为五华区“校务公开先进集体”,学校工会被评为五华区“学习型组织”。

作为一名基层培智学校体育教师,他深深知道,智障儿童的生命发展,生命质量,完全可以在校期间得到改变和提升,尽管所面临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但他将像特奥口号一样,“勇敢尝试、争取胜利”,为了智障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播种真情,浇灌理想,让生命之火在崇高的特教事业中燃得更旺。

让云南的残疾人教育、体育事业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来。

04 吕映红

扎根农村的“留守妈妈”

——记山东省诸城市枳沟镇枳沟小学教师吕映红

对于那些单亲家庭孩子、留守儿童,她给予了无私的爱,不是母亲胜似母亲,她的学生都叫她“爱心妈妈”。

在山东省诸城市枳沟镇,有一位颇具知名度、颇受人们尊敬、被当地父老乡亲亲切称为“留守妈妈”的山区小学女教师。在偏远农村从教28来年,她由一名民办教师成长为“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当她以优异的教学成绩赢得众多城区学校送来的“橄榄枝”时,她总是谦逊地说:“我出身农民,是农村抚育了我,我离不开农村。”为了让村里外出务工人员安心工作,她把自己的家办成了“替补学校”,留守儿童放学后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家。她,就是枳沟镇枳沟小学的吕映红。

吕映红,女,现年51岁,她献身农村教育,热爱儿童,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来关心照顾,用爱心和智慧呵护每一位学生,被誉为留守儿童的“老师妈妈”。她执著坚守、创新实践,探索的“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习作教学法,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被誉为“吕映红教学法”。她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多篇,形成48万字的书稿,成为齐鲁大地教书育人的楷模。

“留守妈妈”,用爱心为学生撑起一片天

扎根农村,热爱儿童,对儿童怀有神圣而又永恒的感情,这是吕映红执教生涯中最突出的特点,更是支撑她执著坚守、教书育人,取得人生辉煌的思想动力。特别是近年来,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大幅增多,父母外出打工,大多由爷爷奶奶来带的实际情况,她把家办成了8小时之外的课堂。每到学校的放学铃声响起,我们就会看到排着队的孩子们往吕老师家里走,因为那里是他们的心灵港湾。用常年在上海打工的张晓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在外很安心,不像其他工友那样整天

牵挂孩子,因为孩子在吕老师的家里”。

如果说起吕映红对孩子、对留守孩子的独特的爱,还要从她的教学生涯中的“十年理发师经历”说起。吕映红所在的农村小学属于偏远山区,孩子们理发比较困难,一是会理发的人少,二是学生家长大都顾不上孩子。班上的孩子因此一个个灰头土脸、蓬头垢面。她决心学会理发,让学生“精神”起来。可是,当拿起理发剪子的时侯,面对学生她又犹豫了,如果理得不好,怎么办?最后决定,先拿自己的女儿做实验。女儿刚刚上小学,还不懂得“揽头剃没有好手艺”这个俗语。女儿很高兴地坐在小板凳上,头任妈妈摆布,费了好大劲,理完了发。当女儿照着镜子的时候,哇哇地大哭起来。这件事,也许给女儿留下的印象太深,每每提起,总是说:“妈,你太偏心了,为了你的学生,你把我打扮的那么丑!”吕映红每次都是带着歉意说:“还别说,现在来看,那是最酷的发型。”

通过请教镇上的理发师傅,吕映红最终学会了理发,而且水平很不错。从那以后,班里的学生哪个需要理发了,她就是孩子们的义务理发师,就这样一直坚持了10年。

在诸城市,人们所熟知的吕映红,不但是一名教学优秀教师,更是一位颇有爱心,充满责任感的“老师妈妈”。

吕映红对班上的每一名学生都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爱护,她的爱像阳光一样温暖着每一个孩子。特别是对那些单亲家庭孩子、留守儿童,她更是给予了无私的爱,不但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在生活、思想、身心健康、道德养成等方面给予关爱,不是母亲胜似母亲,群众为此送她“老师妈妈”、“爱心妈妈”、“留守妈妈”等雅号。

“这个冬天天气变化无常,前些日子,体弱多病的我突然感冒发烧,吕老师陪我到社区卫生室打完针,坐在我的床边给我送水、喂药,陪我说话逗我开心,看到她亲切的面容,让我想起了疼我爱我的妈妈。我感激得哭了……”这是学生王某一段发自肺腑的话语。

王某是吕映红班上一个单亲家庭孩子,母亲因病半年前去世了,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为的是赚钱好养活体弱多病的奶奶,供给王某上学。王某这个只有11岁的孩子,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天既要自己下手做饭、照顾生病的奶奶,又要坚持上学,经济上不富裕,生活很艰辛。

吕映红得知后,把王某当成了自己的女儿来照顾,不但在思想上鼓励她、安慰她,而且生活上照顾她、资助他。一次,王某感冒发烧,但这个孝敬的孩子,还惦记着自己的奶奶,更想念去世的妈妈,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扑簌簌地流了下来。吕映红把这个孩子搂在怀里,安慰她、鼓励她。“老师,您就是我最亲最亲的妈妈,从今以后我就叫您‘老师妈妈’好吗!”王某哽咽着说。吕映红抚

摸着这个孩子,动情地说:“好呀,老师当然愿意当这个妈妈了,我还害怕做得不好,不够格呢!”从此,王某就有了一个令她自豪的妈妈。在吕映红的悉心照料下,王某找回了童年的天真烂漫,变得活泼开朗起来了。

据王某的家人反映,过去三年时间里,吕映红经常给她送这送那,仅资助现金就3500元。同时,吕映红还发动班上的同学当志愿者,轮流到她家帮助干家务、照顾奶奶。

“做学生的‘老师妈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育。”这是吕映红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也是她孜孜以求的至高境界。她认为:关爱学生这既应该是老师的一种本能,更应该是一种神圣的感情。

“我要当好全班同学的‘老师妈妈’,应该了解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 吕映红对学生怀有持久的、炽热的情怀,也一直用这种情怀来激励自己一路前行。

在吕映红的教师生涯中,数不清的困难学生得到她无私的帮助。吕映红课堂上是是全班同学的老师,课后就是他们的“妈妈”,给了学生无私的、博大的爱。

吕映红从教28年,受到过她资助的学生有多少,连她本人也说不清。从她的家人对其中数额较大的记录中可知,她仅资助学生的现金就达5万多元。在吕映红的带动下,她所在的枳沟小学,每一位教师都和单亲家庭、留守儿童以及特殊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等结成了帮扶对子,人人都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子女一样关心爱护,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这里的校园暖融融!

创新标兵,一路走来一路探索

创新是一名教师的天职。教育教学创新,说起来简单,对于一个偏僻的农村小学教师,对一名“民转公”教师来说,难度还是相当大。

1984年,刚满21岁的吕映红当上了村办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那是一所偏远的村小,这所小学一个班级、24名学生,只有吕映红一名教师,语文、数学、思品、音体美等所有学科,她一人“大包班”,每天,前勤后勤连轴转。她严格要求自己,起早贪黑,早晚办公、学习,自觉按时上课,领着开展学习、活动,没有给学生误过一节课。半年时间,就是在这个只有她一个老师的村小里,她所教班级的学科成绩质量优秀。

就是在这个村小里,她申报了山东省重点规划课题。在当时,她的经历可以说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她的课题是包办制下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她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形成厚重的材料,找了一个周末,她坐上车就来到了济南,找到了山东省教研室,由于周六不上班,她就把材料从门缝底下塞了进去……就是这一次“盲动”,引起了省教研室专家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包班制”,引起各级政府的关注,政府每年都在重视新教师的录用工作,教师队伍

也得到了优化的提升。直到现在,潍坊市还在每年以1500左右的数量引进教师。

吕映红在班主任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8年,在她的带领下,一大批年轻的优秀班主任快速成长起来。为了引导任课教师也来关注学生发展,形成关心关爱的浓厚氛围,她倡导建立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定期“会诊”学生学习、品德和其他情况的制度。去年,潍坊市在深入剖析、挖掘吕老师典型做法的基础上,在全市推广了“全员育人导师制”、“定期学情会商制”等12项学生管理新做法。

为了尽快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吕映红经常利用星期天、寒暑假,往返40多里路,到诸城市直学校向名师请教教学经验,交流教学体会,甚至到外地听课,自费到外地聆听专家报告。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撰写了48万字的教育札记和教学心得文章,其中,50多篇文章在省级以上获奖发表;形成书稿三部:《家有儿女初长成》、《学生是最好的“老师”》、《为你修得生花笔》。

吕映红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探索实施“合作学习”、“愉快写作”、“ 自主互动、个性赏读”等阅读教学法,开展“分层次、步步高、探究学习”数学教学实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能力;开展“一周无错题”、“写作小能手”、“小小书法家”、“背诵大王”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是“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习作教学法,更是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该项研究在山东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获得潍坊市级成果奖。她多次举行诸城市、潍坊市级别的公开课、观摩课,并先后荣获诸城市、潍坊市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特教师、课改先进个人等荣获称号。

现在的吕映红年过半百,虽然已经两鬓斑白,而且多种疾病缠身,但是依然埋头在教学一线,担任着枳沟镇枳沟小学四年级33名学生的班主任,教着语文、数学、思品三门学科,依然忘我工作、顽强拼搏,依然经常外出作报告,举行观摩课、公开课。虽然她头顶山东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桂冠,担任着“吕映红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但是她依然是那样谦逊,那样朴实无华。

教学名师,“自主互动、赏评结合”教学法影响深远育人为本,提高质量,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吕映红始终这样认为,也是这样实践。“轻负担、高质量”在她的课堂上完美地呈现出来。

吕映红一直认为: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自主性教育”、“赏识教育”是她一直以来的追求。她说:“赏评是最好的‘教法’,学生是最好的‘老师’。”吕映红老师经过10年的探索实践,创立了独具魅力的“自主互动、赏识结合”系列教学法。

吕映红的作文教学改革开始于10年前,而她改革的灵感最初来自于她在自己孩子身上所做的一次不经意的“试验”。因为忙于备课和批改学生作业,吕映

红有时候顾不上为自己的两个上小学的孩子辅导作文。有一次,两个孩子拿着作文让她批改,她顾不上,就教两个孩子互相批改作文。没想到,这让孩子从中受益不小。这件事给了吕映红以启发,于是,她尝试着将自己孩子互相批改作文的做法运用到了作文教学中,开始了“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作文教学法的研究与探索。

吕映红的“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习作教学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重视学生作文过程的完整性,通过引导学生赏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合作交流,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自主互动”是教师在作文批改中“放权”,让每名学生参与作文批改的过程,调动每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赏评结合”是将作文的赏析和评改结合起来,改变作文批改和讲评脱节、反馈不及时的弊端,缩短作文评改的周期,从而提高作文评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吕映红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动的教学情景中,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其教学过程,就是启发诱导学生自主思考,给学生搭建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平台的过程。不仅如此,欣赏和评价作文的过程,也成了学生增强写作信心的过程。据统计,仅2010年以来,吕映红所教的学生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文章达240多篇。

为了提高“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习作教学法实践研究水平,连吕映红自己都不知度过了多找个食不甘味、夜不成寐的日日夜夜。她主动邀请校内外领导、老师以及诸城市教研室的教研员们来到的班级听课评课,虚心听取众人的意见和建议。

执著坚守,十年磨一剑。吕映红所创立的“自主互动、赏评结合”的习作教学法,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的一致认可。

2007年10月,诸城市小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暨教研组长论坛在枳沟小学举行,全市所有小学校长及教研组长100多人参加会议。吕映红举行了一堂习作赏评公开课,并在会上做了《赏评,使作文教学活起来》的经验介绍,赢得了与会领导及教师的广泛赞誉。全国语文教育专家、诸城市教育局局长李庆平给予现场点评。《山东教育报》、《基础教育课程》、《教育创新》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

2008年9月,吕映红创立的“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作文教学法获得了潍坊市创新奖、潍坊市政府教学成果奖。

2009年5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副主编尤炜在潍坊市教科院专家崔秀梅、李秀伟陪同下,到枳沟镇枳沟小学考察调研,认为吕映红的“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作文教学法,改变了习作定题、定时,教师评语的传统做法,解决了多年来未能解决的写作难的问题,是读写结合的成功范例。

因为‘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习作教学法的改革实践,吕映红多次在省、市举行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省内外前来枳沟小学观摩学习的达5000多人次。目前,这种“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习作教学方法已在市域乃至省际推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8年来,吕映红以其顽强拚搏和创新实干精神,先进独特的教育理念,取得了事业上的一个个辉煌。

当谈起这些成绩时,已经两鬓斑白的她谦逊而又激动地说:“是学生成就了我,我爱我的学生。我只有更加勤奋工作、无私奉献,才无愧于各级领导的信任,无愧于同志们的支持,无愧于我深爱着的每一个学生!”

05 朴航瑛

永远眷恋那三尺讲台

——记吉林省汪清县天桥岭林业中学教师朴航瑛

朴航瑛,女,朝鲜族,1967年11月出生,中学一级教师,吉林省汪清县天桥岭林业中学教师。1988年师范毕业后,满腔热情的她投入到了家乡的教育事业中,教书成了她的最爱,育人成了她不懈的追求。

身已缺志弥坚我以我血吐芳华

1995年,朴航瑛被检查出癌症,一个月内连做了2次大手术、连续几年做了8次化疗,为此她丧失了怀孕生子的能力。面对还不知病情的女儿,父母不得不强颜欢笑,背着她以泪洗面,忍受着心灵煎熬。在惊恐、悲伤、绝望中度日如年。第二次手术回来后,在她还怀着憧憬当妈妈的美好愿望时,却无意得知自己得了“癌症”,永远失去了做母亲的权利,她仅有的一丝希望也破灭了。看着终于控制不住泪水的父母,一个月内经历两次大手术都未掉过一滴泪的她抱着妈妈痛哭、哀求:“爸爸、妈妈,救救我!我不想死,我才只有29岁呀,我真的舍不得就这样离开你们呀!”一向严肃的爸爸老泪纵横:“坚强些!女儿,我们一定能挺过去的!”

是的,正是家人的爱让朴航瑛战胜了病魔,并且坚强地活了下来。生命的长度变短了,随时有可能消逝,如何让生命更有厚度?她想起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了。“是啊,我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我可以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我要把母亲般的爱播撒给更多的孩子。”正是这个信念支撑着她,在休养后又重新登上讲台。

因为是林区学校,学校师源相当紧缺,在学校紧缺班主任和数学老师的情况

新编关于2020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学习心得精选三篇【优质精彩实用】

关于2020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学习心得精选 三篇 我们群众学习了一些优秀教师的事迹,这些教师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却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感觉自己与这些优秀教师相比还有差距。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你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无雨之云、无光之灯!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着现场的观摩表演,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构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学子对恩师的追随,如同云翔而影从。 没有什么比师魂的阳光更有无穷的魅力的了。没有什么比师行的榜样更有无比的功能的了。 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这天,应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应对课程改革的新标准、新要求,我们就应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首

先,我们要自觉创造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让自己有价值、有尊严地活着,应成为我们的职业立场。只有这样,我们在喧嚣的花花世界才不至于轻易迷失自己。比如,在应对家长物质上的尊重时,应对市场经济的遍地诱惑时,我们该如何固守自己的价值观念,坚持自己的生活信条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你是否找到了从事这个职业的尊严、价值与激动人心的幸福如果找到了,应对家长,我们将成为他们思想上的朋友、育人中的伙伴。只有这样,朴素而平凡的教师生活才会变得充满智慧与人格的挑战,天天应对的学生在我们眼中才会每一天都是新的。这就是教师独有的享受。也只有这样,教师职业才能真正成为令人羡慕和富有内在尊严的职业。 第二,我们要在真实的道德冲突中实现道德的发展。教师也是真实生活情境的个体,在那些复杂而难以取舍的道德冲突面前,有时侯,要做出正确的决定很难。但只有这样的真实经历,才真正考验着我们的道德。我只想说,德是一个人内心对自己的要求,底线高了,品自然就高。一些失误往往就是因为降低了自己的底线,只有在真实的经历中自己与自己对抗,师德素养才会有所提高。第三,我们要坚持学习,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的精神世界。师德不是靠讲出来的,而是靠内心世界的丰富、文化底蕴的提升、人格素养的完善。所谓德者,得也。教师师德的提升,关键还在于文化、艺术、心理、社会等诸多精神营养的植入。 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十位教师的先进事迹.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十位教师的先进事迹 时间:2010-09-19 一、于漪同志 事迹简介: 于漪,女,汉族, 81岁,中共党员,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9年的教育生涯,无私奉献、执着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着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做好传帮带。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等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2009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于漪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于漪,1929年2月7日出生,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被首批评为语文特级教师。自从1951年复旦大学教育系本科毕业分配到中学任教,她先后荣获上海市中小学优秀校长、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教育督导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两次被评为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四次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五次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任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会长等。历任第七、八、九届市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 五十九年的教育生涯,五十九年的艰苦探索,于漪没有一天停止过对教育的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她一直扎根在上海基础教育的最前沿,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身体力行,始终不渝,以高尚的师德修养、精湛的育人艺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了一位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光辉的人民教师形象。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等成为“一面鲜明的旗帜”,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育人是一代师表,教改是一面旗帜。”教育部原副部长、国家总督学柳斌同志对于漪老师的评价,概括了她平凡而又杰出的人生。 一、高尚的师德风范,成为德育工作者的楷模 教书育人,以人为本。于漪认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德育工作来展开, 德智体美,以德为先,教师的责任不仅在授业,首先是“传道”。59年的教育实践始终贯穿了这一理念,通过几十年来不懈努力,于漪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引领人。成为语文教育改革的典范。在她的教学生涯中开了近2000节公开课,凡是观摩过于老师上课的学生和同行,无不为她的蕴德育于语文之中的教学艺术所吸引、所折服,“是一种优美的享受”。近五十堂公开课被媒体录象、传播,已作为教师教学研究和培训的经典。 于老师的语文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体现师生互动,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有些原先看到作文命题就会哭鼻子的同学,在于老师热情鼓励、循循善诱下转变成写作的“积极分子”;原先写字七歪八斜的,写出一手漂漂亮亮的书法,以后成为清华大学的高材生;甚至初中学生在听了于老师的讲课,深深为于老师的教学魅力所打动,不仅爱上了语文学习,还如痴如醉地写出了上万字的学生文艺节目剧本。有一位口吃的学生不仅表述困难,而且语文成绩很差。经过于漪的悉心指导,不仅爱上了语文,而且成为了学校演讲队的主力。她班上先后来过4位口吃的学生,在于漪的帮助下,口吃的毛病改掉了,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日后都成为国家建设事业的有用之才。当年有一位口吃最严重的学生日后成为中外合资公司的外贸代表。很多以后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并做出成绩的学生,在回忆当年时都不约而同地肯定了于漪老师的寓德育于语文之中的教学方法给他们成人奠定的基础。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于漪老师还不断总结探索教学实践的经验,发表的《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兴趣·感情·求知欲》等几十篇文章,对活跃语文教学,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立人为先,教会学生做人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十位教师的先进事迹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十位教师的先进事迹 时间:2010-09-19 一、于漪同志 事迹简介: 于漪,女,汉族, 81岁,中共党员,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9年的教育生涯,无私奉献、执着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着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做好传帮带。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等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2009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于漪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于漪,1929年2月7日出生,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被首批评为语文特级教师。自从1951年复旦大学教育系本科毕业分配到中学任教,她先后荣获上海市中小学优秀校长、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教育督导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两次被评为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四次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五次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任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会长等。历任第七、八、九届市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 五十九年的教育生涯,五十九年的艰苦探索,于漪没有一天停止过对教育的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她一直扎根在上海基础教育的最前沿,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身体力行,始终不渝,以高尚的师德修养、精湛的育人艺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了一位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光辉的人民教师形象。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等成为“一面鲜明的旗帜”,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育人是一代师表,教改是一面旗帜。”教育部原副部长、国家总督学柳斌同志对于漪老师的评价,概括了她平凡而又杰出的人生。 一、高尚的师德风范,成为德育工作者的楷模 教书育人,以人为本。于漪认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德育工作来展开, 德智体美,以德为先,教师的责任不仅在授业,首先是“传道”。59年的教育实践始终贯穿了这一理念,通过几十年来不懈努力,于漪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引领人。成为语文教育改革的典范。在她的教学生涯中开了近2000节公开课,凡是观摩过于老师上课的学生和同行,无不为她的蕴德育于语文之中的教学艺术所吸引、所折服,“是一种优美的享受”。近五十堂公开课被媒体录象、传播,已作为教师教学研究和培训的经典。 于老师的语文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体现师生互动,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有些原先看到作文命题就会哭鼻子的同学,在于老师热情鼓励、循循善诱下转变成写作的“积极分子”;原先写字七歪八斜的,写出一手漂漂亮亮的书法,以后成为清华大学的高材生;甚至初中学生在听了于老师的讲课,深深为于老师的教学魅力所打动,不仅爱上了语文学习,还如痴如醉地写出了上万字的学生文艺节目剧本。有一位口吃的学生不仅表述困难,而且语文成绩很差。经过于漪的悉心指导,不仅爱上了语文,而且成为了学校演讲队的主力。她班上先后来过4位口吃的学生,在于漪的帮助下,口吃的毛病改掉了,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日后都成为国家建设事业的有用之才。当年有一位口吃最严重的学生日后成为中外合资公司的外贸代表。很多以后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并做出成绩的学生,在回忆当年时都不约而同地肯定了于漪老师的寓德育于语文之中的教学方法给他们成人奠定的基础。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于漪老师还不断总结探索教学实践的经验,发表的《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兴趣·感情·求知欲》等几十篇文章,对活跃语文教学,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立人为先,教会学生做人

2020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张桂梅先进事迹观后感范文

2020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张桂梅先进事迹观后感范文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张桂梅先进事迹观后感1 她是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张桂梅,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十佳师德标兵。2019年10月,云南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发出通知,号召全省党员向她学习。(人民网) 张桂梅作为千千万万基层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她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人身追求,而且在工作的这三十年中也一直积极践行这一人生追求。 作为一名教师,她心系困难群众,始终相信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投身教育扶贫行列,在她的努力下,华坪建成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她坚持树人先树魂,把思想政治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立校之本。她长期拖着病体,坚守工作岗位,以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她把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自己却甘守清贫。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张桂梅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家访。张桂梅身体不好,但是她却从来不让学生家长来开家长会,自己拖着生病的身体进大山挨个对学生进行家访。在遇到有辍学思想的学生时会不厌其烦苦口婆心的给学生和家长做工作,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就是这样的家访,张桂梅坚持了十年,帮助很多想辍学的孩子又

重新走进了学校,坐在了课堂上学习。 拜读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用生命点滴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领会到一个智者和仁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张桂梅不是制造出来的英雄,她是那样朴实,那样真实,也许她在悄悄的改写着英雄的概念.”张桂梅的精神,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张桂梅的精神,又是一种平凡的精神,体现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和回报,具体落实到自己的事业和学生上,在普通教学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我作为教师中的一员,我要用心感受、用心学习张桂梅的精神,学业上不断进步,修养上不断完善,做学生热爱、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做无愧于时代的光荣教师。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张桂梅先进事迹观后感2 通过参加这次报告会,我从宣讲团对张桂梅先进事迹的宣讲报告中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她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境界,在我们临县华坪居然还有这样一位伟大而平凡的人,这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张桂梅---“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女杰”,华坪县女子高中的创办者,华坪县孤儿院院长,少年丧失母亲,青年丧父,中年痛失丈夫,两次肿瘤手术,癌细胞转移到肝脏,身患重病却始终坚持上课……这就是我对她最初的了解,或许很多人对张桂梅的了解都只停留在这,或许很多人都不理解,难道她不要命了吗?她究竟为了什么?但是随着宣讲的不断深入,随着心灵一次又一次的震撼。我找到了答案,“她是一名共产党员”她是那些贫困山区孩子求知的“指路牌”更是130

202教师节0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202教师节0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篇一 中宣部、教育部9月4日公布第11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他们是: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教师窦桂梅 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张伯礼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高夯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汴河中心小学教师孙浩 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教师魏亚丽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胡豫 广州医科大学教授钟南山 海南大学教授张云阁 四川省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肖敏 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城关镇中心幼儿园教师何梅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中教师张桂梅 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马栏齐心九年制寄宿学校教师丁海燕 自2010年以来,教育部会同有关单位每年遴选10名师德表现和教育教学实绩突出,在社会上有良好声望的优秀教师作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取得了很好的宣传和示范作用。考虑到抗疫的特殊情况,今年决定增加2个名额,今年共计划推出12位。

经过前期推选和社会实名投票,推选委员会组织召开推选会,结合公众投票情况,通过分组推选、大会评定、无记名投票等环节,产生了12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副局长孔德龙表示,这12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涵盖了高教、职教、基教、幼教、特教等各级各类教育,同时兼顾了地域、民族、性别、年龄等因素,既有在抗疫中表现突出的名家大师,也有在乡村默默奉献的一线教师,他们模范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认真贯彻“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要求,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成绩显著,贡献突出,事迹感人,集中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0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观后感观看心得心得体会篇二十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教师,在对学生实行教育的过程中,单纯用一种教育方式,常常显得不能够适应学生群体复杂,个体性格突出的特点,教师的人格、品德和思想素质在无形中给学生极大的影响。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通过学习师德规范,深刻领会了从”严格要求”变为”热爱学生”,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我深知做教师要有博大而炽热的爱心,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或缺的,只有以挚爱奠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2020事迹观后感心得5篇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2020事迹观后感 心得5篇 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人选出来了。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 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学习心得 三尺讲台,是小天地更是大事业。王利深知教育教学可以做得平凡,不可以沦为平庸,所以他始终定位做一位优秀教师。 置身课程改革进程中,站在新旧教材、新旧观念的交叉点上,面对不同的学情,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合理,乃至于创造性地发挥,实践一种“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者不甘于做承前启后的教书匠,而是做一个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急先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工作间隙,他总是广泛涉猎专业书籍和相邻学科的书籍,厚厚的一摞书成了他办公桌的标配。当别人在玩手机、侃大山津津有味时,他却对读书乐此不疲。别人笑他不合时宜,他也不争辩,他深知:厚积才能薄发,深入才能浅出。只有登上绝顶,方能一览众山小;只有

技艺高超,方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在王利老师的课堂上,不乏生动和激情,不乏智慧和深刻,因而广受学生的好评和欢迎。 作为班主任,他把满腔的热情和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了学生身上。他深深体会到要想做一个合格老师首先要爱学生,这是教书育人的动力和源泉,但更要懂学生,要善于叩开学生心门,做他们的倾听者与知心人。在当前环境下,很多孩子可以与伙伴无话不谈,但对老师却缄默不言。 为了能胜任班主任工作,王利自费购买很多教育学、心理学书籍,不断给自己充电。他还仔细观察孩子们对什么电影、明星、歌曲、游戏感兴趣,他就亲自体验,努力做到与班级学生同步成长。课堂上、闲暇里,当王利就一些热点词侃侃而谈时,学生眼中流露出的不仅是钦佩,更是一种亲近。教师,只有放下高高的师道尊严,俯首甘为孺子牛,才能真正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大学毕业后,他长期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白天忙没有时间,他就常 常利用晚自习后去家访。常常家访完回到家时已是晚上十点多,第二天早上还要5点多起来准备上早课,虽然很劳累,他却孜孜不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育同样如此,想理解一个学生,必须走进他的家庭,这样施教才能有的放矢。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王利老

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

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 篇一: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材料 事迹简介: 王洪春,女,汉族,52岁,重庆市开县白泉乡平安希望中心小学一级教师。坚守山区教育30多年,20XX年主动申请到最偏远、交通不便的群岭村校任教,用啤酒箱子当床,用破麻袋分隔男女厕所,在屋檐下做饭,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教书育人,成绩突出。关爱农村留守孩子,帮抚培养6个留守儿童,自费为学校买挂图、体育用品。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重庆市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高山上的“保姆老师” ——记开县白泉乡平安希望中心小学教师王洪春 海拔1700米的高山上,一位50多岁的女教师独守着破旧的村校,靠着坚强的毅力和一颗为山区孩子无私奉献的爱心战胜了无尽的困苦、恐惧和孤独,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希望的晴空。 她就是王洪春,一个普普通通的女教师,为山区教育奉献了30年,选择了大山,挑起了重担,她的事迹让无数人感动、称赞。 一 王洪春本是离县城较近的和谦镇人,因被大山小伙子刘权明的憨厚感动而随嫁到了最偏远的白泉。又因为她与生俱来的亲和力和对孩子的喜爱当了一名农村小学教师,开始了教书育人的生命征程。

30年来,她坚守在大山的深处,克服了重重困难。她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农村的小学教育,奉献给了渴求知识的一代又一代的山村孩子,用她慈母般的情怀呵护着每一个孩子。白泉乡是开县最偏僻、最贫困的一个乡,30年前,这里还不通公路,要想去一趟县城,徒步翻山越岭,要走上三天三夜。而王洪春又选择了这个乡最偏远的村校扎下了根,一晃就是30年。 30年来,王洪春爱生如子。在30年的教师生涯中,她自始至终关心照顾每一个学生,在她班上学习的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她都了如指掌。她对困难的学生 总是给予无微不至关心,要是哪个学生因为家庭的贫困而失学,她总会从微薄的工资里面挤出一部分钱给学生垫书杂费,说服他们复学。一个又一个,一年又一年,垫的钱越来越多,还她的却很少,30年来,究竟给学生垫了多少费用,她自己也记不清了,因此,也让她自己的生活也经常举步维艰。 王洪春家在农村,她每天上完课还必须干农活,但是几十年来,她在工作上从来没有拖过后腿,对学习差的学生她也总是悉心辅导,从不放弃一个后进生。每天傍晚,她总是走村串户,到学生家里去家访,去辅导学习差的学生,经常到了半夜才打着火把回家。 二 20XX年8月,处于1700米高山上的群岭二校急需教师,但是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正在学校领导焦头烂额之际,49岁的王洪春老师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的决定,她自愿申请到群岭二校任教。

心得体会-教书育人楷模学习心得体会

教书育人楷模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教书育人楷模心得体会 学习保定市教书育人楷模心得体会 李庆欣 苗文玲等四位育人楷模以自己的亲身实践,向大家讲述了一个个真实生动、感人肺腑的故事,平凡的岗位,辛勤的工作,丰硕的成果,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示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体现了他们对事业、对学生的挚爱,折射出他们崇高的师德。作为教书育人的先进代表,他们把自己全部的心血与热情献给了他们钟爱的事业,献给了求知若渴的学生,用爱心与责任全面展示了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 教师岗位是一种辛苦,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教师的工作艰辛又繁琐,平凡又伟大,教师的工作是良心活,它需要我们艰辛的付出,不屑的努力,持之以恒,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热爱学生,热爱教育,在普通的教学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把所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我也要做有心人,平时多观察了解学生,并正确引导,做学生的朋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目的。在做人方面我更要发挥榜样的作用,为人师表,表里如一,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以德施教,以德育人。要坚定信念,志存高远,以人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充分利用为我们搭建的平台,准时参加课题组学习,积极参与学习与讨论,时常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及时总结,取长补短,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将学习和活动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精神,努力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做为教师,应该把自己的满腔热血投入到自己所热爱、做从事的教育事业,对自己的事业充满激情永无止境积极追求。俗话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

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于漪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校组织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的先进事迹,于漪老师,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在教育的田野里耕耘了整整60年。81岁的她,从教近60年,退休近20年,丝毫没有停止过追求理想教育的步伐,仍在以各种方式,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影响教育、影响教师、影响学生。于漪老师有一句名言“如果只是教书,那么你就是教书匠、知识的二传手。不能忘记教书的目的是育人,这是大目标”。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是我学习的楷模。我将在这些先进教师先进事迹启迪和鼓舞下,树立正确荣辱观,努力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不断强化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 我们应当学习于漪老师以学生为动力,以育人为首的精神。对工作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老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不仅要规范学生的行为,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时时处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努力做到。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学生是我们的神圣事业。对学生我们既要爱又要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老师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学习于教师的事迹,我进一步体会到,教师必须做到尊重、理解、信任、鼓励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是我们老师必备的道德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和他们交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要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的过失,当学生有不足时,多给予激励和赞美,对学生精心呵护,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宽容、理解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开心和幸福。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

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多篇

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多篇 张桂梅被被评选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她现任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院长。今天作者整理了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5篇,大家共同阅读吧! 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1 偶然间在微信朋友圈刷到一篇记录张桂梅事迹的文章,在读的过程中我被深深的感动,同时也感受到了强大的力量。是什么力量支持这位看起来饱经沧桑女士愿意为了山里的女孩们能够上学付出自己的一切。同时她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成功创建了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并且让1600多名女孩成功走进了大学,改变了一生的命运,其中不乏全国顶级的大学,有浙大、武大、川大等。 事迹的来源是央视的《面对面》,在节目中主持人对张桂梅做了采访。先来看一下张桂梅其人(以下内容来自百度百科),女,满族,1957年6月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儿童之家院长,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这些内容是她众多人生经历中的一小部分,但这是最令我感动的历程。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是全国惟一一家全免费的女子高中,这里招收的学生全部是华坪县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据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全校共有118人参加高考,600分以上有10人,一本上线48人,本科以上有109人,综合上线率达100%。建校12年以来,有1645名女孩从这里走出了大山,多名毕业生进入名牌大学。这是一份多么伟大的成绩,但每一个伟大的成绩背后都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付出。 张桂梅在华坪中学任教过程中,时不时就会有女孩在课堂上消失,在家访之后她发现,这些十几岁的女孩都被家里嫁人了。2001年张桂梅担任儿童福利院院长,她发现一些健康的女孩被丢弃在福利院门口。这些经历让她萌生了建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的想法,因为帮助一个女孩可以挽救三代人。于是从2002开始她四处奔走,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四处募捐,然而社会往往是现实的,用了5年时间仅筹到了1万元。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07年作为党的17大代表参加党代会期间,一名记者在她裤子的破洞上发现了她的愿望,发表了一篇名为《我有一个梦

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材料

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材料 Xxxxx:xxx 我叫xxx、女、38岁、中共党员 ,小学高级教师,大专学历。现在赵北口镇杨庄子小学任副校长,负责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兼五2班班主任,并教五2班语文、科学及思品等学科。我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 18 年的从教生涯中,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受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好评,在杨庄子小学的发展历程中竖起了一面旗帜,是xxx镇优秀教师的代表。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多次获得上级政府的各种奖励,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与好评:2003年,荣获保定市“优秀班主任”的称号;2007年荣获县政府嘉奖;2005、2007、2008、2010、2015年先后8次荣获安新县单科优秀奖,连续多年师德考核优秀。 一、锤炼思想、提高境界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学习是终身的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强人一筹,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在十几年的工作中,我与党中央时刻保持高度一致,忠实于党的教育事业。在三尺讲台上,认真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事业接班人为已任,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二、热爱学生,以生为本 1997年,我毕业于河北xx师范学校,踏上工作岗位。蓦然回首,竟已有18个年头了。我从一名师范生成长为具有一定经验的成熟青年教师的这段岁月中,有辛苦、有汗水、有困惑、有感悟,然而更多的是收获了幸福。去年春天,我反复出现高烧不退现象,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为右肾1.9厘米结石并伴有深度感染,必须住院做手术。手术半个月后,我就重新步入时刻牵挂的教室,登上三尺讲台时,那一群双眼噙满泪水的孩子是多么兴奋!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始终热爱着教师这个职业,以平常心做着平常事,犹如大路边一株清雅百合的存在,不为取悦偶然路过的行人,只为那一张张充满天真稚气的笑脸。 十八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卓有成效。我注重班风学风建设,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开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同学们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同学们都认为我是值得依赖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又是亲密的好朋友、值得尊敬的长者。因为有了爱和喜欢,同学们总是喜欢上我的课,任课班级教学成绩常年位于同年级前列。我所带班的学生在每次的考试中均名列前茅。 三、学习、培训,投身课改 2013年,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做到“为人师表,以身示范,以人为本”。同年年底,我担任学校副校长职务,负责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我校位于边

2020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

2020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 乌兰:讲台上的璀璨人生 【简介】乌兰,女,蒙古族,1970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黄旗蒙古中学副校长.她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大胆开展了历史法教学,即将历史、语言、语法、民族、耐心五位一体,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等荣誉. 1989年毕业于锡林郭勒盟蒙古师范的乌兰,怀着一颗热爱教育的心投身到镶黄旗新宝力嘎苏木学校任教.基层虽苦,但她没有一点怨言.这一干就是5年,她先后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三八红旗手”等.由于工作出色,1993年她被调到镶黄旗职业中学,1998年又被调入镶黄旗蒙古中学. 在镶黄旗蒙古中学,乌兰是大家公认的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学以修身、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的模范. 为了提升学生对蒙语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她大胆开展了“历史法教学”,即用历史、语言、语法、民族、耐心五位一体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民族语言的热情,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比如,她经常把一些历史典故融入蒙语文课文里,或把一些语言形成的过程融入语法里给学生讲,既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又增强了记忆效果,使枯燥的学习增加了趣味性.而随之带来的困难是老师备课任务的加重,因为这样讲课需要老师在熟悉课文的同时,还要把相关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到课文内容里. 发扬学生特长、发挥学生特点是她在教学中一贯坚持的原则.她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各类

书籍、报刊,并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创办了校报,自己亲自担任主编, 指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团活动,发表文学作品. 她的学生近几年在《内蒙古日报》《内蒙古少年报》《中学生作文集》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30多篇作品. 她对所教过的每一名学生都有着深厚的感情.2006年春季,一场 突如其来的大面积学生流行性感冒,使学校不得不下令停课,防止流 感疫情扩散.面对这种情况,乌兰主动向学校请缨,对100多名患流感 的学生进行值班守护,早出晚归,一守就是一个星期.家中念小学的孩 子和70多岁的老母亲全靠爱人一人照顾,为此,爱人抱怨甚多.乌兰 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她耐心地对爱人说:“100多名学生患了流行性 感冒,都在住校,我是班主任,如果我不去照看,还算是老师吗?” 像这样的事,在乌兰执教的这些年里还有很多.乌兰就是这样,用 几十年的行动让大家领悟到了亲情和爱的真谛.她用爱心温暖着、帮 助着每一个学生,她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她也因此得到了无数的 爱心回报:每当逢年过节,她都会收到大量来自各届学生的祝福与问候. 孩子们视乌兰为母亲,在信中说:“老师,感谢您的辛勤培育,您就像我的妈妈一样,关心我、帮助我、教育我,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会 忘记您给予我的教导和恩惠!”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在她任教的25年里,她多次荣获旗级、盟级、区级、国家级奖励.她编写的初中《蒙古语法手册》在多所中学被采用.但在成绩面前,她并没有满足,更没有停步.无论担任什么职务,她 从来没有离开过讲台,一直拼搏在教学一线.每当说起这些,她仅仅是 淡淡一笑:“过去的成绩已成为历史,人应该干什么都要干出点样子来……”(本报记者张婷)

2020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精选【5篇】

2020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 会精选【5篇】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有哪些?只有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一起来看看2020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精选【5篇】,欢迎查阅!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1 从教近二十年来,我一直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只要做到敬业乐业、为人师表、尊师爱生、业务扎实等几个方面就可以了。但随着自己工作多年来的不断学习与总结,我在思考,信息时代瞬息万变,人民对教师的要求也在变,尤其是对我们这些中年教师来说,吃老本是远远不够的,脑子里进不来新东西是大大要不得的。只有不断为自己的大脑充电,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的需求。 我想,自己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做一名有道德修养的教师 “无德不成师”。从教以来,我一直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从站到讲台上的第一天开始,我就非常热爱教书育人这份工

作。我深知:教师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就必须要注重自身的道德形象。教师的本职是教书育人,教师的道德修养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言行上的不妥当,人格上的不完善,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注重身教。 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自己的言行,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每一天,我总喜欢面带微笑进教室;每一个值班日,我都守时守岗默默坚守;每一节课,我都按时来到同学们中间;每一天中午吃完饭,我总到教室里转一转;每一次看到学校地面上有垃圾,我总是弯腰拾起;每次带领同学们劳动,我总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动手弯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我想让自己的学生拥有一位德行好的老师伴他们成长,我想让自己的学生浑身洋溢着正能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让贤君刘备的这句名言永远激励着我努力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做一名有道德、有良知、有追求、有正直感的心底纯正的教师。 二、做一名终身学习的教师 今天,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崇尚学习,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努力学习。月嫂、美发师、营销员、服装设计者……小到个体经营者,大到国家领导人,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学习。全面阅读是时代的要求。各行业的讲师在培训讲座中都提到了“读书”的重要性,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老师先进事迹材料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老师先进事迹材料 于漪,女,汉族,81岁,中共党员,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9年的教育生涯,无私奉献、执着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着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做好传帮带。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等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2009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于漪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于漪,1929年2月7日出生,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被首批评为语文特级教师。自从1951年复旦大学教育系本科毕业分配到中学任教,她先后荣获上海市中小学优秀校长、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教育督导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两次被评为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四次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五次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任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会长等。历任第七、八、九届市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 五十九年的教育生涯,五十九年的艰苦探索,于漪没有一天停止过对教育的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她一直扎根在上海基础教育的最前沿,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身体力行,始终不渝,以高尚的师德修养、精湛的育人艺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了一位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光辉的人民教师形象。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等成为“一面鲜明的旗帜”,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育人是一代师表,教改是一面旗帜。”教育部原副部长、国家总督学柳斌同志对于漪老师的评价,概括了她平凡而又杰出的人生。 一、高尚的师德风范,成为德育工作者的楷模 教书育人,以人为本。于漪认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德育工作来展开, 德智体美,以德为先,教师的责任不仅在授业,首先是“传道”。59年的教育实践始终贯穿了这一理念,通过几十年来不懈努力,于漪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引领人。成为语文教育改革的典范。在她的教学生涯中开了近2000节公开课,凡是观摩过于老师上课的学生和同行,无不为她的蕴德育于语文之中的教学艺术所吸引、所折服,“是一种优美的享受”。近五十堂公开课被媒体录象、传播,已作为教师教学研究和培训的经典。 于老师的语文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体现师生互动,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有些原先看到作文命题就会哭鼻子的同学,在于老师热情鼓励、循循善诱下转变成写作的“积极分子”;原先写字七歪八斜的,写出一手漂漂亮亮的书法,以后成为清华大学的高材生;甚至初中学生在听了于老师的讲课,深深为于老师的教学魅力所打动,不仅爱上了语文学习,还如痴如醉地写出了上万字的学生文艺节目剧本。有一位口吃的学生不仅表述困难,而且语文成绩很差。经过于漪的悉心指导,不仅爱上了语文,而且成为了学校演讲队的主力。她班上先后来过4位口吃的学生,在于漪的帮助下,口吃的毛病改掉了,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日后都成为国家建设事业的有用之才。当年有一位口吃最严重的学生日后成为中外合资公司的外贸代表。很多以后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并做出成绩的学生,在回忆当年时都不约而同地肯定了于漪老师的寓德育于语文之中的教学方法给他们成人奠定的基础。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个人学习心得体会5篇2020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个人学习心得 体会5篇2020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个人学习心得体会1 她爱孤如子! 丈夫去世后,张桂梅没有再组建家庭。她没有亲生儿女,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和慈善事业上。2001年,张桂梅一边在民族中学当老师,一边兼任“儿童之家”院长,成了众多孤儿的“妈妈”。刚建院,第一天就收了36个孩子,最小的仅有2岁,最大的也才12岁。“因为孩子太小,一把屎、一把尿是很平常的事,想干净也干净不起来。”原本最爱漂亮、最爱干净的张桂梅,就这样被这群孤苦伶仃的孩子改变了。 2003年,维持“儿童之家”的资金面临短缺。为缓解窘境,张桂梅先是领着孩子们卖鞋、卖花,后来到处筹措资金,在筹措资金过程中,很多人甚至认为她是骗子,还驱赶她,给她吃闭门羹,但她并不气馁,她说:“求人很丢人,但孩子们如果生活得不好,我这个院长更丢人。”正是凭着执着的信念和无私的大爱,她放弃了假期闲适的生活,为筹集资金奔忙。筹款期间,张桂梅累了就在路边歇一会儿,渴了就讨口水喝,饿了就啃几口干粮,2003年至2007年的寒暑假,张桂梅为孩子们筹措到两万多元。对此她说,一切的辛苦,都值了!张桂梅的无私大爱,感动着无数人。一生无儿无女的她,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母亲”“中国好人”。其中《中国好人》颁奖词这样评价张桂梅———他乡的生活提纯着您温暖的善良;人生的苦难从未撼动您执着的坚强;没有孩子,却被几百个孩子称呼为“妈妈”;日子清苦,内心却总能安

享另一种阳光……坚韧顽强,执着追求一辈子张桂梅同志始终秉持着对教育事业的痴心和执着,创造了贫困山区教育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基层教育工作的责任和担当,用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干事品格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 她胸怀梦想! 在张桂梅看来,贫困山区的落后,主要是教育落后,其中女孩的受教育程度更低,由此形成了“低素质女孩———低素质母亲———低素质下一代”恶性循环。张桂梅认为,只要母亲的素质高,孩子的素质就高。要解决偏远山区的贫困问题,就必须从提高妇女素质入手。由此,她萌发了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梦想。2002年起,她就开始为这个看来“根本无法实现”的梦想而四处奔走。 “要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你是不是有神经病?”张桂梅的“宏伟蓝图”招来的是许多人的质疑和辱骂。但张桂梅并没有放弃,为此饱尝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 为筹集资金办学,张桂梅求过很多人。一次,张桂梅到某企业寻求帮助,未等她把办女子高中的构想说完,该企业的领导就叫保安赶她走,“见我不走,保安就放狗咬我,很多工人还出来看笑话。”看着被狗撕破的裤腿和流血的脚,想着自己的委屈,张桂梅坐在地上放声大哭。更多的时候,疲惫、无助至极的她坐在街头,靠着墙根睡了过去,醒来时已是万家灯火。 2008年1月7号,姐姐从哈尔滨打来电话,说哥哥病危,一直喊着我的名字,盼着见我最后一面。”“恰好当时宣传部通知我9号到

教书育人典型事迹材料

教书育人典型事迹材料 xx教授,1997年获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博士学位,1997年至1999年进中国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1999年来到我校工作,现任我校化学工程学院院长。并被聘为xx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工业大学硕士生导师,东北大学博士生副导师。 他属于科研出身,但当他选择了在大学里工作,就决定了他的双重身份——既是教书育人的教师,又是执着谨慎的科研工作者。 “没人上的课,大家都不愿意上的课,我来上!”xx教授XX年下半年到化工系任主任时,这样对大家说。没有任何的犹豫与思考,在他看来,这是他的职责。他所开的课几乎都是新课,《表面化学》、《胶体化学》等课程都是我校原来没有的。“讲课与学和用完全是两回事,既要系统起来,又要讲出来,还要让学生能接受,这确是一门学问。”xx在学习上成绩优异,一直读到博士学位,在知识应用上也是游刃有余。然而在讲课上,这位非师范毕业的老师怎样才能更好地上好课呢?只有加倍努力备课。作为院长,工作繁忙,白天根本没有时间备课,只有晚上加班加

点,找一个既没有人又没有电话的实验室静静备课到深夜。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前几天,有位在中科院读研究生的学生回来看他,一见面就高兴地对他说:“于老师,多亏了你,让我给咱学校争光了!”原来xx主持开了一门讲座形式的课,由他自己和校内外的知名人士开讲座,只讲自己最得意的科研成果和最前沿的科学知识,一学期能开20多个讲座。这位学生因为听了这些讲座,了解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他在中科院的老师上课时问了一个没学过的问题,然后问:“有清华的吗?”有,但是那个学生回答不出来。然后又陆续问北大、西安交大的那些同学,但他们都回答不出来。最后老师问:“谁知道答案?”这位学生不自信地站了起来,但他的答案却让老师刮目相看。然后老师问他:“你是哪个学校的?”“我是xx理工大学的。”他自豪地回答。正是xx在课程上的这个创新,让学生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 “从老化工系到现在的化工学院,我们走得不容易。”XX年xx教授到当时的化工系时,教学成绩并不理想,科研基础也较差。而现在的化工学院教学、科研工作均位于学校前列,学生考研率一直保持前三名,就业率超过90%……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他的默默付出是分不开的。在教学上,针对化工学院的新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