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电影史

中国电影史

中国电影史
中国电影史

2、费穆被尊称为“诗人”导演。“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请简要分析电影《小城之春》的诗意性。

电影诗意性主要有四个方面:诗意的主题、诗意的叙事、诗意的空间、诗意的镜头语言。

1.诗意的主题:

《小城之春》从人的内心世界角度,通过情感世界与现实关系的矛盾,揭示人的道德意识,影片充分肯定了人的精神、情感、人性需求的正当性。女主人公周玉纹长年生活在那样一种令人窒息的环境里,她对爱情的渴望、幸福的追求是完全正当的。当昔日的恋人出现在她面前时,情不自禁地发生了一场又一场感情波澜,这是合乎人性的真情火花。但她毕竟是已成婚的妻子,负有应有的道德感与责任感。况且,丈夫是被病魔所弦缠,他软弱却很善良,他也渴望爱情,却身不由己,他更懂得妻子为他所作的牺牲,他深感对不起妻子,他甚至真诚地设想,玉纹如果嫁给志忱该多好!为了妻子的幸福,他甚至试图自杀。这些均表现了礼言是一个善良、正直、令人同情的好人。他如果没有病,他会与妻子有良好的感情关系的。对于这样一个人,如果抛弃他是残忍的、不人道的。再说志忱,他一直爱着玉纹,但他与礼言有着深挚的友情。他处在恋情与友情的交叉路口上,他珍惜这两种情,不愿伤害其中任何一种情,但这又不可能,在情与理的冲突中,他是最为难、最痛苦的人物。

2.诗意的叙事:

(1)叙事人称方面的技巧

周玉纹在叙述中采用的是“第一人称”,但在叙述时却往往具有第三人称的全知功能,如章志忱的出场,是由并不在现场的周玉纹画外音介绍的“他是从火车站来的。他进了城,我就没想到他会来。他怎么知道我嫁在这里”叙述人不仅知道章志忱如何与戴礼言重逢,甚至知道章志忱在寻路时还一脚踩到了她家门口的药渣子。

费穆有意赋予第一人称叙述以全知视角。这样导演便通过周玉纹全知似的独白颠覆了现实时空,而进入了诗情时空

(2)叙事时间的技巧

在对《小》的接受和批评中,始终有一个极其模糊、甚至构成误读的方面,那就

是影片的叙述时序。交通性的观点认为:“《小城之春》没有出现闪回,在叙事的表面形式上,影片始终是以现在时态顺时发展的。”

于是影片的叙事便出现了一种矛盾,那就是女主人公周玉纹的旁白与故事的推进形成错位,常常未卜先知。据此一些论者指出《小》的叙事独特之初即在于,影片“既是又不是”现在顺时序发展,其中包含着“‘现在的她’看‘过去的她’”的成分。但事实上,《小》有一个真正的大倒叙的叙述框架;它不是没有闪回,而是以一个大闪回构成了影片的主部。

3.诗意的空间:

影片营造了一个完全封闭的、单纯化的空间环境,这样就使故事发生的环境和现实得以分离,使得观众与之保持一种间离的欣赏状态,摧毁了荧幕上所呈现的真实的幻觉,从而使诗情的述说成为了可能。导演为了营造这一封闭的空间结构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故事发生的地点导演设在了一个不知名的江南小城,破败的城墙隔断了与世界的一切联系。

(2)人物设置上,影片一种出现了五个人:周玉纹、戴礼言、章志忱、妹妹以及老黄,除此之外竟然连一个路人都没有,人物关系是如此的封闭。

(3)故事结构的封闭。故事开始是章志忱的到来,故事的结尾是章志忱的离开,就像一颗石子投向了死水一样波澜不惊的湖面。章志忱在戴家这十余天发生的一切就是一个完整而又封闭的片断。

另外,《小》片空间环境的选取,基本位于两处:一处是小城的颓墙四周,一处是礼言的家。影片开始于小城墙头,正如批评所说,古城墙是萧瑟的。但是,在全片中,这一空间并非都充满了阴霾;相反,在大多数城头场景中,其影调是明亮的,其间既有“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的忧哀,又有“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明媚;并且,作为一个唯一可眺望外面世界的所在、一个出入口,它是封闭的标志,又是开敞的标志。而在这一空间拍摄的段落,多为志忱与玉纹的叙情场景,那挑逗性的对话、微妙的表情,在充满阳光的画面中,弥漫着欢快的气息,并引致影院中阵阵喧笑。

4.诗意的镜头语言:

《小城之春》的开篇,费穆用了一个大全景镜头拍摄到了颓唐废墟的小城,然后

镜头左移,有春色的气息,在断壁颓垣上走来了忧郁的玉纹。废墟的城墙和颓唐的院子在这部电影中是最重要的象征景观。

(1)影片中大部分的镜头都处在比较低的位置拍摄

(2)全片长镜头和景深镜头的灵活运用。,

(3)全片用顺叙展开单线经过进展,其转场基本都是顺着时间转,

(4)全片以全景和中景镜头为主,室中以远景交代背景,并用一种指代性表现人物的口态

费穆用成熟的电影语言诠释出了人的情感、伦理、道德上的冲突,这是中国电影史上艺术性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影片肯定了人性情感需求的正当性,志忱、礼言、玉纹都面临着道德和情感的双重困境。志忱是朋友妻子与昔日恋人之间的伦理困境,礼言是丈夫责任无法尽到,又充满了情感亏欠的困境,玉纹是在妻子义务与爱情之间的纠葛。这些都是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所特有的人性纠葛,导演并没有将婚外情做一种道德的简单批判,而是充分肯定了人性正当情感的合理性,给予了理解和包容。时光荏苒,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性情感之美似乎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深处。只是在这黑白影像中,永远保持了几位主人公不老的容颜,小城的春光,还有那真情真性的美。那纯熟的电影诗学与语言至今仍为后世所称道不已。

3、新世纪的中国武侠电影创作在继承传统武侠电影艺术特色的基础上,为适应新的文化消费趋势做出了必要的调整。请结合具体实例,简述新世纪中国武侠电影的主要特征。

随着文化消费方式由单一变得多元,大众文化己经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速度和规模更是引人瞩目。

新世纪的武侠电影创作在继承传统武侠电影艺术特色的基础上,为适应新的文化消费趋势做出了必要的调整。这是武侠电影适应类型片特有的周期规律,为满足不断变化着的受众需要,对自身的模式和结构作出的适时调整。与过去相比,新世纪武侠电影在主题内涵、类型特征、武打风格等方面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呈现了新的特色。

当今中国武侠电影将呈现出来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故事题材的拓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呈现出不同的创新性的东西,然而新世纪武侠电影也一样,在选材立意、主题追求方面也呈现了新的趣味、新的特点——由个体生命体验的呢喃转向对全世界、全人类命运的关注,视野更加开阔。以《英雄》为例,观众看多了提倡习武强身、保家卫国的黄飞鸿系列,饱览了金庸武侠剧中亦真亦幻的江湖,而这部影片对武侠正剧的形式表现了导演渗透其中的和平意识。《英雄》在艺术和商业结合上也有着相当的创新。除了“罗生门”式的叙事策略,借鉴好莱坞的大片模式,对武打场面、影像画面设计、视听效果等方面也都颇有新意。可以说,《英雄》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所有关于中国的视觉符号,《英雄》里都不遗余力地再现:围棋、书法、剑、古琴、山水、竹筒、弓箭、巍巍楼宇、漫漫黄沙青山碧水、红墙绿瓦。

2)多种类型的融合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新世纪武侠电影突破了旧模式,融入了丰富、细腻的叙事新元素,并通过精妙的技术将其呈现出来.

例如《龙门飞甲》就是一部内外兼修的电影,3D效果好,同时也具备一切你能想到的武侠电影的元素:复仇、夺宝、江湖儿女情长、花样百出的兵器、阴谋骗局、刁钻迅猛的武功。最重要的是电影的故事不再是宫廷谜案或者历史名段,而是真正回到了“侠以武犯禁”的侠之精神的根本上。江湖豪侠因为看不惯东西厂独霸朝纲,杀害忠良,毫不犹豫地拔剑而出,以自身武力和性命反抗暴政。(3)影像风格的转变

新世纪武侠电影通过武打段落的设计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观审美效果。该时期的作品继承传统武侠电影的武打套路的同时,也取得了一些突破,并且在整体上呈现了两种风格。一方面是以《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为代表的否定血腥、消解暴力的唯美化、诗意化、虚拟化的武打风格;

另一方面是以《七剑》、《投名状》、《锦衣卫》代表的渲染嗜血场面、强化武杀暴力的纪实化、血腥化的武打风格。

以《卧虎藏龙》为例,这是一部武侠片,但没有一般武侠片那种笑傲江湖的豪气,取而代之的是寻找江湖人文内涵的一种深沉思索与含蓄,这是李安独有的才华与风格,《卧虎藏龙》在2000年的所有华语电影中应该是最突出的,不仅吸引了整

个华人世界的眼球,而且在世界影坛上再次掀起了一阵中国古典武侠的飓风。这部根据王度庐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可以说是将文学语言和电影语言结合得相当完美。

4、著名导演杨德昌曾经说过:“台湾只有两类电影,青春片和非青春片!”进入新世纪以来,台湾电影在总体上延续了20世纪后期的低迷状态,然而,青春爱情电影在此格局下却保持着一丝亮色。2011年,一部名为《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电影席卷两岸三地,无论是在票房方面,还是在口碑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你对新世纪台湾青春爱情电影有何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新世纪以来的十年,是台湾青春爱情电影生产比较活跃的一个阶段。在政治因素、族群意识和电影市场等多方面力量的作用下,这十年的台湾青春爱情电影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既反映出了台湾的身份焦虑,也表现出了一种文化融合的态势。而相对边缘的青春爱情电影,不得不在台湾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之间寻找生存之道,但其仍然没有摆脱格局过小的状况。新世纪台湾电影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

1、小而浅的故事主题

新世纪青春爱情电影将聚焦的范围缩小至个体,关注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种种变化,并不过多的思考、探究生存环境、社会背景等深层原因,整体来说缺少了一些对主题深入的探索与研究,更多的只是为了迎合市场,追求票房,而忽略了电影的质量。

2、不再鲜明的地域特色

不同国家、地区出产的电影,各自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势必会赋予影片独特的地域魅力。这种地域魅力体现在影片的表观,即声画层面上;也体现在影片的内里,即人文内涵上。而事实上,这两者也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进一步说,富有地域特色的声画元素和地域文化两者之间,

本身是一种类似于能指和所指的关系,即声画元素是地域文化精髓的具体外化形式,而地域文化也使影像和声音拥有了超越本身的美学含义。

在乡土题材台湾电影作品中,可以看到长长的海岸线、美丽的礁石、宁静的小渔村、皮肤黝黑面目平庸的少年、沉静安详的祖父母、穿花衬衫骑摩托车嚼槟琅的“台客”、卖刨冰的小摊等常见的视觉符号,听到台湾普通话、闽南语、客家话及其他方言交织的语境,感受到的是对传统的农业文明既留恋又不满,对新兴的都市文明既向往又迷惘的矛盾心态。而在城市题材的作品中,都市的面目却显得相对模糊,行色匆匆的拥挤人群、五光十色的巨型霓虹灯和高楼林立的街道,这些和世界上其他大都市并无二致,台湾都市形象的建立更多地有赖于对都市人际关系的刻画:

新世纪,台湾青春爱情电影的本土地域特色从外到内都在不断流失。尤其是其中一批校园青春片,抛开台湾腔浓重的口白,影片的人物设定、环境造型、镜头语言、审美趣味等都清晰地折射出日本青春片的影子。单看《盛夏光年》、《夏天的尾巴》、《不能说的秘密》、《渺渺》等几部影片:具备偶像化外形的主角、日系高中制服、田间自行车的远景、天空和大海的空镜、充足的室内布光、流水般的钢琴配乐等声画元素无可避免地使人联想到日本岩井俊二执导的一系列青春片,尽管它们在视觉和听觉上是精美的、令人愉悦的,可是我们明显可以看到台湾特色的东西在慢慢消减,觉得别人的元素很好,就一味的去模仿照搬别人的东西,而不去挖掘研究自己最特色的文化。

3、丰富多变的镜头语言

在镜语的使用上并没有统一的美学指导思想,更没有刻意地坚持某一种镜头语汇,因此显得丰富而多元化。既有秉承台湾电影传统长镜头风格的《练习曲》,也有风格化影像的《花吃了那女孩》和《一年之初》,还有平实质朴、遵循传统叙事语言的《海角七号》等,不一而足。总体而言,相比较之下,新世纪青春爱情电影的镜头语言节奏更快、更注重镜语所承担的叙事功能、也更注重视觉上的流畅感和愉悦感。简言之,新世纪青春爱情电影画面更精美,镜语更直白,和观众距离更近,而这些特征的背后,是它更为明显的商业企图,缺少了一些对电影的坚持和宗旨。

5、请结合本学期所讲内容,谈谈《中国电影史》这门课程

的主要性质、特点以及学习体会。

这门课程把中国电影史看作是一部由电影艺术、电影工业等多维体系组成的综合史,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电影的发展流变,分时期、分阶段地对中国电影史中的电影作品、电影现象进行细致入微的论述和阐释,勾勒出了一条清晰的中国电影史发展脉络。

在当今社会,电影已经渗透于人类生活,成为人类知识的一部分。人类发明了电影,电影又改变着人类。电影甚至可以影响人的素质和人的性格。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常常把电影看作文化,赋予电影以教育的、宣传的、政治的诸多内涵,认为它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然而作为我们专业学习电影的人,去了解学习中国电影历史尤为显得很重要,特别是对于初学者的我们,电影历史同任何一种历史一样,对于它的研究,具有以史为鉴、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的意义。历史是不会重复的,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常常会出现某种惊人的相似之处,甚至让人觉得那就是历史的重演。汲取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可以增强决策和行为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及其带来的失误。电影历史学同任何一门史学一样,具有一种天然的科学性,它以追求最大可能的历史真实性作为自己学术的崇高目标。史学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应当得到继承和发扬。

电影作为一种以现代工业为物质基础的艺术产品的生产,它属于生产和再生产的经济领域;但是作为艺术家的精神创造,它又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当然电影还有科学技术基础的一面。基于这样的认识,电影到底是工业还是艺术的问题,也就在整体和具体的把握中得到统一;而综合各种因素和矛盾关系来看,电影的一个基本着落点就是它的以艺术为特质的大众娱乐本性。

历史写作不能没有理论的引导。建构框架,设列章节,梳理关系,对于史实的判断、史事的评价和论说,都需要理论,历史理论常常与世界观有关。先进的世界观,可以引导历史理论去接近真理;反过来,以探实求真为核心内容的史学精神,又往往可以纠正世界观的局限和偏颇。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让我对电影有了更加深的体会,对各种类型的电影也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同时也了解到电影一些背后的历史文化和形成原因,使得我更加对电影有种说不上来的喜欢和幻想,学习中国电影历史,就好像自己把中国不同阶段的历史通读一遍,感触很深,电影是一种可以涵盖很多东西的艺术,一部

好的作品可以让人受益终身,想到这些会觉得自己很幸运可以学习电影专业,让自己可以沉浸在这样的氛围中,探索人性和社会这个很多未知的领域,我会努力。

中国电影史整理

电影开端——<定军山> 1905年戏曲片《定军山》中国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任景丰开办的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第一部无声电影中国电影的开端之作 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 又名《劳工之爱情》“明星”公司张石川郑正秋“文明戏 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1931 三部长故事片 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20年代奠定类型片基础 中国影戏研究社:《阎瑞生》(剧情长片) 上海影戏公司:《海誓》(爱情片) 新亚影片公司:《红粉骷髅》(侦探片) 郑正秋《孤儿救祖记》1923 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从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取丰富创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开辟奠定了基础 《孤儿救祖记》是第一部完整的实现郑正秋创作思想的电影作品 也是第一部在商业上和艺术上获得双重成功的影片 确立了今后该公司创作长篇正剧为主要方向 左翼电影运动——新兴电影运动 1.1931“九一八”事变、1932“一二八”事变后社会变革民族意识崛起 “九一八”和“一二八”事件的背景下和中国电影的现状,需要寻找出路 2. 1931 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电影战线斗争纲领和方针 3. 《啼笑因缘》脱离生活逃避现实的鸳鸯蝴蝶派作品时逢“一二八”遭遇意料外的票房惨败1932年夏明星公司老板开始考虑改变制片方针阿英、夏衍、郑伯奇进入明星公司标志着左翼电影工作者投身电影界的正式开始田汉和阳翰笙一同加入新成立的艺华公司、 4.1933年2月, 中国电影文化协会成立其成员主要有:郑正秋、周剑云等 5.1933年3月瞿秋白领导下党领导的五人“电影小组”成立(阿英夏衍王尘无石凌鹤司徒慧敏) 期间代表作有《三个摩登女性》、《狂流》、《都会的早晨》、《小玩意》、《姊妹花》、《渔光曲》《大路》、《女性的呐喊》、等. 6. 1936年1月由欧阳予倩、蔡楚生、周剑云等人发起的上海救国会也宣告成立,此后,上海电影界在“国防电影”的口号下, 陆续完成了一些抗日爱国题材的影片。 “国防电影”广义的和狭义的其代表作分别是:《压岁钱》和《狼山喋血记》 夏衍 中国革命电影的主要开创者之一新中国电影最早的党员代表作狂流压岁钱春蚕 蔡楚生 二代导演《渔光曲》第一部在国外获奖作品《一江春水向东流》《新女性》

(完整版)中国电影史资料

传播文明的影戏(1905—1931) 寻梦《定军山》 1896年8月2日,电影这个“新奇玩意”出现还不到8个月,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大张旗鼓地放映了最初的影像。虽然这次放映未必是中国电影放映的第一次,但至少在迄今为止发现的史料中,这是最早的记录。 一百多年过去了,那一天随着放映机的转动,投射在银幕上的影像都是些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接下来的若干年里,上海、北京、天津等地的报章所登载的影戏广告,却告诉我们一百年前的中国人看到的是怎样的影像:1902年,上海著名的娱乐场所张园上映新片的广告,开列的影片目录中有:“花旗、法国大赛珍会”(即英法世界博览会),“美国大战哑非利加”(即美西战争),“中国拳匪大战大沽口”(即中国的义和团事件)。这些刚刚发生不久的世界大事,已经进入中国人的视线。当时的人们就“赞叹那做电影的人,搜索枯肠,想入非非,真是世界上无声的大教育家”。然而,这“无声的大教育家”在很多年里,始终都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中国人所能看到的只是外国人摄影机里的中国。 正如洋火、洋油等许多舶来品一样,中国人最初把电影这一舶来品称作“西洋影戏”。就像许多西方文明总是首先在上海登陆,但真正拿起电影摄影机的中国人却是守着皇城根的北京人。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购买了一套法国制木壳手摇摄影机,并说服适逢60大寿的菊坛泰斗谭鑫培站在摄影机前,开演了京剧《定军山》“请缨”、“舞刀”和“交锋”等三个片段。开拍前,任庆泰对刘仲伦等年青技师说,“别让洋东西唬住,没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活动照相吗?” 当《定军山》在任庆泰自己的产业——大观楼影戏院放映时,京城的戏迷奔走相告,京城的第一批专业影迷就此产生。“西洋影戏”与国人最主要的娱乐项目——听戏,恰到好处地融合了。中国人的夜生活由此悄然转变,电影院每天早晚各放一场,每张票一至二角,男女分座几乎是所有电影院的规矩。在天津,权仙影戏院为便于晚场的观众回家,还“特向电车公司定下电车数辆,每夜散戏,候于园左,以送抵城之客”,看电影已成为生活的时尚。 遗憾的是,关于《定军山》的记录,我们只见于文字。中国电影资料馆现存中外影片27200多部,1922年上海明星公司出品的三本短片《劳工之爱情》,是馆藏影片中年份最久的故事片。就是在这一年,郑正秋、周剑云、张石川等同道中人组成明星影片公司,同时,在拍摄现场开始使用由陆洁翻译的一个名词“导演”。 传播文明的影戏(1905—1931) 第一个繁盛时期 1913年元旦,临近外滩的香港路一方空地上,一群文明戏演员出演了一部名为《难夫难妻》的影片。这是郑正秋根据家乡广东潮州婚姻旧俗而构思的故事短片,批判了在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下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虽然政府已明令小学男女同校,但在摄影机前表演的演员还是清一色的男性,片中的女角也由男性演员担任(同年,香港华美影片公司拍摄了《庄子试妻》,严珊珊扮演丫环,成为中国第一个女演员)。简陋的布景借用于文明戏班,挂衣钩、自鸣钟和新式

中外电影史重点整理

填空 1、1895年12月28 卢米埃尔兄弟《工厂大门》46、《火车进站》《婴儿的午餐》41、《水浇园丁》 2、乔治?梅里爱(创造了快动作、慢动作、停机再拍、叠印、淡出、淡入等特技摄影,开创了电影有画面技巧剪辑,从而使电影剪辑从技术变为艺术,电影开始有了戏剧性)。其代表作有《贵妇人的失踪》、《月球旅行记》 3、爱迪生:活动电影摄影机活动电影放映机 4、鲍特《火车大劫案》《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 5、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6、“布莱顿学派”代表人物: 阿尔伯特·史密斯《鲸吞》《玛丽’珍妮的灾难》《祖母的放大镜》 詹姆斯·威廉逊《中国教会被袭击》 7、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8、五大——米高梅、二十世纪福克斯、雷电华、华纳兄弟、派拉蒙 三小——环球、联美、哥伦比亚 9、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罢工》、《十月》 普多夫金《母亲》、《圣彼得堡的末日》 10、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战火》 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擦鞋童》 11、表现主义: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保罗·威格纳的《泥人哥连》、弗莱德立

希·茂瑙的《吸血鬼诺斯费拉枚》、保罗·莱尼的《蜡像陈列馆》 12、印象派:阿贝尔·冈斯(《拿破仑》)、路易·德里克(《狂热》)和让·爱普斯坦(《三棱镜》)特性:上镜头性视觉韵律 13、抽象派: 14、超现实主义:易斯·布努艾尔的《一条名叫安达鲁的狗》和杜拉克的《贝壳和僧侣》 15、新好莱坞:阿瑟佩恩《邦妮与克莱德》、迈克‘尼克尔《毕业生》、丹尼斯’霍伯《逍遥骑士》、卢卡斯《星球大战》、科波拉《现代启示录》 16、明星公司张石川《孤儿救祖记》开创中国家庭伦理剧先河 左翼电影:明星公司程步高《春蚕》《狂流》 战后两大公司:民族国家情怀昆仑公司蔡楚生《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都市生活文华公司桑弧《太太万岁》费穆《小城之春》 名词解释 1、吸引力电影(P18):1895年到1906年制作的早期电影称作吸引力电影,指的是电影娱乐观众的方式,迷恋电影技术本身。虽然没有故事,但是观众还是能够被不连贯的运动影像所吸引。这并不是说当时没有讲故事的电影,而是说它不是主流样式。吸引力之一是观众看到自己或者自己认识的人映在银幕上让人心动不已。汤姆·甘宁展示炫耀影像本身的魅力。旅行纪录片是早期放映的重要内容,例如乔治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鲍特《火车大劫案》。大多在室内拍摄,灯光容易控制。新闻片是这一形式的变种,杂耍影院又被称为“视觉记者”。电影在美国流行的最明晰的标志是第一次在胶片上记录战争,即1898年的美西战争。新电影人利用了人们对美西战争电影的兴趣进入了电影业,录制了各种与战争有关的活动影像。 2、电影专利公司(P22):1908年为了与对手竞争电影市场,爱迪生联合美国七家、法国

中国电影史

1、中国电影历史的写作:谷剑尘《中国电影发达史》、郑君里《现代中国电影史略》、程季 华《中国电影发展史》。 2、电影历史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既是历史学中的电影部分,也是电影学中的历史部分。 3、综合各种因素和矛盾关系来看,电影的一个基本着落点就是它的以艺术为特质的大众娱 乐本性。 4、对人物的研究:首先,要把对人物的研究放在其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不能以当 代人的条件要求前人。其次,对人物的研究一定要全面,也就是说,不能只看人物的一时一事,而要看其全部实力。再次,人物研究必然要涉及人物的思想,涉及人物的作品及作品的倾向。 5、我们不能用世界上以经济运行为中心的常态社会条件来看待中国电影以及它的历史发 展,而必须把它和中国这一百年的特殊历史条件联系起来,才有可能对它作出比较接近事实的描述。 6、中国电影史划分时期:10时期 A、尝试时期:(1905-1923)《定军山》—《孤儿救祖记》。特点:先驱者们对电影这个 新鲜事物既喜爱又陌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着手电影拍摄活动,既没有明确的艺术 目的,更说不上有清晰的经营方针。 B、探索时期:(1924—1927)《孤儿救祖记》——。。。特点:增强了自觉性,既包括电 影作为艺术的自觉,又包括电影作为企业的自觉 C、商业竞争时期:(1928—1931) D、变革时期:(1932—1937) E、非常时期:(1937—1945) F、丰收时期:(1945—1949) G、新中国电影创造时期:(1949—1966) H、禁锢时期:(1966—1976) I、再探索时期:(1977—1992) J、市场化时期:(1992至今) 7、1895年12月28日,电影诞生于法国巴黎一家咖啡馆的地下室里。 8、“西洋影戏”在中国的首次放映是在1896年8月,地点是上海徐园里的“又一村”。放映的影片多为法国片。 9、西班牙商人加伦白和雷玛斯在上海经营放映,后者更为成功。1908年,雷玛斯已有足够资本,并搭建了上海第一专门的电影院——虹口大戏院,又修建维多利亚影戏院、夏令配克影戏院葡萄牙人郝思培修建爱普庐影戏园;东京活动影戏院和东京活动影戏园则为日本人投资。 10、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拍摄了《定军山》,由此揭开中国电影制片的第一幕。1913年,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和香港华美影片公司的拍摄活动以及1916年商务印书馆的坚硬电影业务。 11、张石川、郑正秋1913年在上海创办的新民公司和黎民伟等人在香港创办的人我镜剧社。前者承包美国商人依什尔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的拍片业务而立的这两家机构拍摄了中国最早的两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和《庄子试妻》。中国电影制片业和放映业在起步初段,总少不了外国资本、技术和人才的介入。 12、《黑籍冤魂》情节内容的把握上超越了以往的故事短片,较为成熟的短故事片。 13、1914年商务印书馆开始拍摄电影,并在1918年正式成立影戏部。 意义:首先:“商务”影戏部室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资本开办的第一家电影机构。其次,它建造了中国第一个摄影棚,开创了规模性经营。再次,它有明确的制片方针,要求电影为

最新影视艺术概论期末复习资料(自己整理)

论述1:电影的综合属性: 艺术性、商业性、科技性、意识形态性 艺术性: 电影的艺术审美特性: 1、高度逼真性: 2、假定性:以二维平面空间表现三维立体空间 艺术取舍加工后的影像 艺术真实 3、综合性:多种艺术有机融合 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性 视觉与听觉的综合性 电影中的艺术性多体现在镜头对人物或风景的处理上以及服装造型等方面,如《黄土地》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摄影。影片表现的是翠巧的悲剧,黄土高原上人们生活的贫困落后状态与精神的麻木愚昧。作为中国电影艺术性的代表,给观众心灵的触动和启迪。 商业性 电影具有浓郁的商业性: 1、从世界电影诞生时开始切入——公开售票卢米埃尔梅里爱 电影的拍摄制作,商品发行放映,后产品开发 2、电影由浩大的社会群体创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 3、电影生产在现代工业生产的背景下,具有现代企业的特征,并且快速完善的进入电影文化产业的阶段 电影的消费和需求、供需和价格体系、运作模式和分配比例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运行机制和经济规律 电影的商业性体现在制作上及目的。一般商业片制片商为挣钱所以会请时下受欢迎的明星,拍大家喜欢看的,拥有大场面,即使剧情老掉牙。近年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几部弘扬国家主旋律的影片,充分利用了市场化的商业运作模式,这主要包括覆盖式的集中宣传、全明星阵容、视觉奇观的追求与营造等。 电影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关系: 1、电影本身是具有艺术性的产品 2、电影的生产需要巨大的经济投入 3、电影的艺术性需要通过其商业性得以实现 4、电影的商业性又需要艺术性的保障 电影事实上是一个商业与艺术的辩证统一体,商业性与艺术性两者在电影这个母体里相互交融,互为依托,因此任何对电影商业性或是艺术性的压制都是对电影本性的扭曲。这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商业性和艺术性在电影中是能够和谐相处的。电影既然作为商品,就避免不了被资本所掌控,不过我们也不必为这种状况而感到悲观。因为电影生产虽然是一种商品生产,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生产,它同时还是一种艺术生产。而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精神性生产,则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程序。电影生产虽然不能不受到资本的控制,但是,它毕竟是由编剧、导演、摄影师和演员等诸多方面的人员共同参与的精神性劳动,资本控制不了每一个电影生产者个体的精神,控制不了每一个具有能动性的人,这就为进步的电影生产者打破资本的控制提供了可能。事实上,电影史上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亦大有人在,例如卓别林,他的电影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打闹喜剧形式出现,在保证电影商业成功的同时,也充分反映了现代大生产状况下大众的生存境遇,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性被扭曲异化的深层事实,从而为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中国电影史发展历程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卢米埃尔(1864~1948)法国电影发明家,导演。1864年10月5日生于贝桑松,1948年6月6日卒于邦多勒。1895年,他与其兄获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专利。1895年12月28日,他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厅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影片《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这一天被认为是电影的诞生日。从1896年起,他培训了大批放映员在世界各地巡回放映,使电影迅速流传全世界。他的影片是早期电影的经典之作,他的影片运用了特写(《婴儿午餐》)和景深镜头(《火车到站》);他还拍摄了最早的喜剧片(《水浇园丁》)。1897年,卢米埃尔兄弟把原先独立反映的四部影片《火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遇难者》将其连成一部来放映。得到观众欣赏,由此形成最初的剪辑。他是电影的创始人。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

中国电影史1

精心整理中国电影史(一) 第一章????早期中国电影(1905—1931) 一、草创 1、开端 ⑴国产电影开端 商务印书馆影戏部、中国影片制造公司、明星影片公司 二、初盛景观 1、《孤儿救祖记》 ?1923年年底;明星公司推出 ?导演:张石川;编剧:郑正秋 ?主演:王汉伦——中国第一位女职业电影演员,曾有“悲剧明星”之誉 ?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是中国第一部在商业和艺术上获得巨大双重成功的国产片。

?其成功不仅从经济上挽救了明星公司,并使其从此成为中国早期举足轻重的制片结构,而且标志着民族电影业草创阶段的结束和初盛时期的到来。作为一个电影“事件”,它所产生的最为直接的影响,便是促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国产电影运动”。 2、“国产电影运动” 特征: ⑴制片机构的勃兴【最为显着的特征】 着名的流派有“明星”、“长城”、“神州”、“上海”、“大中华百合”、“天一”这几个群体。 等;导演故事片:《梅花落》(1927)、《白云塔》(1928)、?《碎琴楼》(1928)、 《热血忠魂》(1935,与张石川、徐欣夫、吴村等合作)等。 ?张石川(1889~1954):原名张伟通,字蚀川,浙江宁波人,导演。他的影片更倾向于“处处惟兴趣是尚,以冀博人一乐”,较多的偏重于商业利益,以娱乐片为主。张石川是买办(商人)出身,对其评价较低。他是中国电影史上历来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认为他是个唯利是图的制片商,“处处唯兴趣是尚”的商业片导演、敌伪时期又沦为汉奸,

是个不屑一提的人;也有人则认为他是中国电影的开拓者,为中国电影的发展作出了许多贡献。代表作品:《孤儿救祖记》、《三笑》、《夜深沉》、《金粉世家》、《空谷兰》、《啼笑因缘》(一至六集)、《火烧红莲寺》(一至十八集)、《歌女红牡丹》(中国第一部有声片)、《一夜不安》、《横冲直撞》等。 三、20年代中期以后的三种商业电影现象 ⑴“古装片”——当时又称“稗史片”,基本上是根据旧文学素材改编拍摄的影片类型。 ⑵“武侠片”——大多脱胎于坊间流行的传统侠义小说和当时报刊连载的武侠小说。 《火烧红莲寺》:明星公司拍摄;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董克毅摄影;3年共拍摄18 年后改称联华影业公司,成为中国第一个集制片、发行、放映于一体的电影企业。罗明佑:1900-1967,广东番禺人,生于香港,后迁居广州。并任总经理。联华合当时的明星、天一公司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制片格局。联华存在8年拍了近百部影片,大多严谨认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中国电影史简答题总结

中国电影史 第一章“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1896年~1932年) 1、投机性的电影生产对中国电影初期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答:中国最早的一些电影企业大部分都是为了商业投机的目的而兴办的,缺乏坚实的经济技术基础,创作上低级趣味,粗制滥造,脱离时代,脱离人民生活。 但也有一批有志之士对中国电影事业和艺术基础的奠定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如商务印书馆成立活动影片部,坚持严肃的制片方针,可以说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认认真真地把电影作为一种事业来办的开端。 还有一些人虽然开始也是以投机为目的涉足电影,但最终致力于电影事业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如“明星”电影公司等一些影片公司,形成了一批比较稳定的电影生产队伍,成为左右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力量。这些电影公司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功罪各有不同,但它们的出现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有了这种事业的基础,中国电影才有可能在艺术上逐渐进步。 2、郑正秋在中国电影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答:郑正秋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也是早期最主要的电影艺术家。他早年以“药风”为笔名从事戏剧评论,主张戏剧应是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对提倡新剧、改良旧剧做了不少工作。郑正秋坚持主张以艺术形式进行社会教化的方针,把他丰富的戏剧经验运用到电影创作中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1923年由他编剧、张石川导演拍摄了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艺术形式上,《孤》没有像当时大多数中国电影那样盲目模仿西方电影,而是从中国传统的叙事艺术和舞台戏剧学习了许多表现方法运用到影片拍摄之中。《孤》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有民族特色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个开端。它的成功不仅在经济上拯救了“明星”公司和初兴的中国电影事业、促进了对电影的投资,而且在艺术上奠定了郑正秋在当时电影创作界的领导地位,推动了他的艺术主张的传播。这部影片的成功在使“影戏”风格在中国电影发展中占据主流地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电影编导,郑正秋在艺术创作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郑正秋作为中国电影的拓荒者,其主要的功绩并不是把某种电影语言的具体表现手段介绍到中国来了,除了在电影事业的开拓方面的功绩之外,最主要在于他开创了中国电影从现实社会生活和从戏剧舞台艺术方面吸取丰富的创 作养料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艺术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3、如何看待田汉等人早期的电影主张? 答:在知识分子加入到电影行列之中,田汉早期的电影主张提得最明确,也最有代表性。田汉1926年组织了“南国电影社”,筹拍了《到民间去》和《断笛余音》两部带有明显民粹派色彩的影片。田汉把电影看作是

2017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史考研参考书目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2017年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史考研参考书目 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以顺利考上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以下是我在才思的学习过程中整理和归纳的一些关于戏剧参考书精要内容和笔记;希望能给同学们带来更多的帮助和收获。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招生目录及参考书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戏剧与影视学(130300)) 研究方向: 01、电影理论与美学 02、中国电影史 03、当代中国电影 04、外国电影研究 05、电影档案 06、影视创作及理论 07、电影产业 招生人数:20 人。 考试科目 初试: 1、思想政治理论 2、外国语(英、俄、日任选一种) 3、文艺理论(含电影理论) 4、中外电影史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文艺理论: 1、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2、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 3、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 史(上、下) 张少康、刘三富北京大学出版社

全心全意因才思教 4、西方文论史马新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影理论: 1、电影作为艺术爱因汉姆(德)中国电影出版社 2、电影的本性——物质 现实的复原 克拉考尔(德)中国电影出版社 3、电影是什么安德烈·巴赞(法)中国电影出版社 4、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大卫·波德维尔(美)世界图书出版社 5、外国电影理论文选李恒基、杨远婴编上海文艺出版社 6、电影理论史评尼克·布朗(美)中国电影出版社 7、电影艺术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 8、当代电影(期刊)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 9、电影艺术(期刊)中国电影家协会 10、世界电影(期刊)中国电影家协会 中外电影史: 1、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下) 程季华中国电影出版社 2、中国电影简史陆弘石、舒晓鸣文化艺术出版社 3、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舒晓鸣中国电影出版社 4、世界电影史乔治·萨杜尔(法)中国电影出版社 5、世界电影史(第三卷,上、下) 乌·格雷戈尔(德)中国电影出版社 6、西方电影史概论邵牧君中国电影出版社 7、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胡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影片分析: 1、认识电影路易斯·贾内梯(美)中国电影出版社 2、荣誉 ----北京电影学院 影片分析课教材 苏牧中国电影出版社 3、当代欧美名片评析胡克、李一鸣、李迅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4、中国电影美学1999 胡克等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中国传统戏曲 梨园弟子 瓦舍勾栏 瓦舍是城市商业性游艺区,也叫瓦子、瓦市。瓦舍里有乐棚,乐棚下建有勾栏。表演、其他商业性活动。 勾栏指剧场周围同观众席隔开的栏杆,后指表演场所的代称。勾栏将戏曲与生活区分开来,观者与演着区分开来,有了艺术的自觉。 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

(完整版)中外电影发展史重点梳理

中外电影史 外国电影 一、电影的诞生 182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提出了“视觉滞留”的原理。 1878年,英国摄影师爱德华·穆布里奇拍出表现物体连续运动的一组照片。 1894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他的机械师协助下制作出了“电影视镜”。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用他们发明的“活动电影机”首次售票公映了他们的电影。这一天被公认为电影的诞生日。 二、电影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继卢米埃尔之后,法国人乔治·梅里爱把魔术表演剧院改造成摄影棚,进行魔术电影实验。 1903年,美国导演埃德温·鲍特拍摄了《火车大劫案》,由此,电影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叙事体。1915年,美国导演大卫·格里菲斯拍摄了《一个国家的诞生》,标志着电影艺术的初步形成。 1927年10月6日公映的美国电影《爵士歌手》是有声电影开端的标志。 1935年美国电影《浮华世家》是第一部用彩色胶片拍摄的彩色电影。 20世纪70年代以后,高科技开始影响和改变着电影的面貌。 第一章法国电影 第一节法国的印象派和先锋派电影 一、印象派电影 代表作:路易·德吕克、谢尔曼·杜拉克《西班牙的节日》 印象派电影的特点:不注重影片的外在故事情节,而善于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着重创造气氛,用环境衬托人物的心理和命运;追求造型美,追求新奇的视觉形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 二、先锋派电影 先锋派电影的特点: 1、在反对商业电影的口号下,力图否定电影的大众化性质,使电影成为只能供少数人观赏的、无功利目的的艺术品。 2、借用现代派文艺的各种主张和手法。 先锋派电影的理论主张: 1、反对叙事,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要求以抽象的图形、唯美的形式、孤立的形象和空洞的抒情作为影片的全部内容。 2、倡导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来达到“电影诗”的境界,排斥任何真实、任何理性的含义,需要的只是纯粹的运动、节奏和情绪。 3、描写充满潜意识活动的非理性世界。 4、把表现物放在比表现人更重要的地位或者至少是平等的地位。 三、达达主义电影 达达主义电影的特点:没有主题和情节,追求奇异怪诞的视觉效果。代表作: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四、超现实主义电影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形象化的表现梦境、潜意识活动和变态心理,真实的场景与非理性行为交织在一起,借以表现主观世界的混乱、幽暗、痛苦和失落感。 代表作: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路易斯·布努艾尔《一条安达鲁狗》 第二节法国“新浪潮”电影 一、“新浪潮”电影的理论基础 1、电影的记录本性理论 2、场面调度理论 3、作者电影观念 二、“新浪潮”电影的创作特征 (1)、打破传统的叙事形式,情节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2)、拒绝沿袭传统的剪辑原则,采用跳切的手法。 (3)、在摄影方面,追求纪实风格,画面朴素、自然。

中国电影史纲要(近代)

1897年5月中国最早的电影放映在上海礼查饭店进行。 雷玛斯建立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控制半个中国放映网的大型企业一一?雷玛斯游艺公司。初创期中国电影(1905-1922年) 早期中国电彫(1922-1930年) 发展期中国电影(1930-1937年) 战时中国电影(1937~1945年) 高峰期中国电影(1945-1949年) 一、初创期 1.1905年,中国人首次拍摄电影,同时也是中国电影认左的起始原点一一《左军山》 (任庆泰) 2.丰泰现象一一1905年北京,由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主持,丰泰技师刘仲伦担任摄影师,所拍摄 的一系列,以京剧名角、名戏为主题的影片,包括《左军山》、《艳阳楼》、《白水滩》等。 3.民族影业的生成,中心由北京转为上海,经历了“贴附”带“附设”两个阶段。 4.1909年,中国(上海)最早的外资制片公司一一亚细亚公司成立。 5.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新民公司拍摄)。 6.“形制”是指影片的本数,四本以下为短故事片,四本以上为长故事片。 7.张石川、管海11金创立幻仙彫片公司,将文明戏《黑籍冤魂》改编为电影: 《黑籍冤魂》中已经有了实景、景别、剪辑意识的体现。 &新民公司:上海,张石川、郑正秋、杜俊初、经营三等组建,《难夫难妻》:华美公司:香港,黎北海、黎民伟、本杰明?布拉斯基组建,《庄子试妻》。 (“黎式兄弟”黎民伟、黎北海) 新民和华美为中国制片业迈出的第一步,形制均为贴附于外资运作的企业。幻仙公司同样也是贴附性企业. 9?商务印书馆活动影片部,形制已经是附设性机构,区别于新民、华美、幻仙之处在于,已是民族真正的、有一定规模的自资企业。代表作:京剧艺术片《天女散花》《春香闹学》,中国最早的三部长故事片中的《阎瑞生》《红粉骷髅》,长故事片《荒山得金》《莲花落》。代表人:任彭年、陈春生、廖思寿、杨小仲。 10.1926年,商务活动电影部脱离附设性质,改组为"国光影片公司”。 二、早期中国电影 1.早期中国电影是民族影业最具活力的自主发展阶段。 2.“体现了中国电影第一次大繁荣”,标志: 1)制片公司的出现; 2)影片数疑增加,短片向长片转化: 3)行业开始形成并走向细分; 4)美学风格开始形成; 5)原初类型开始岀现(古装片、武侠片、武侠神怪片)。 3.早期影业格局"三大四小”一一制片业形成了以明星、大中华百合(1925合并)、天一为首,长 城、神州、上海影戏、民新为辅的格局(此格局为自由市场性质的)。同时电影业完成短故事片到长故事片的转化。 4.明星影片公司:1921年,张石川、郑正秋、周剑云、洪深: 代表作《孤儿救祖记》《劳工之爱情》《玉梨魂》《空谷兰》;以“家庭人伦苦 情”见长 天一影片公司:1925年,邵醉翁、高梨痕; 代表作:《忠孝节义》《女侠李飞飞》《立地成佛》:

选修课《中国电影史》练习题含答案

《中国电影史》练习题 第一讲 选择题: 1、世界上第一部电影是由(B)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 A、美国人 B、法国人 C、意大利人 D、荷兰人 2、中国最早放映电影的地方是(A)。 A、上海 B、北京 C、天津 D、香港 3、中国第一部国产影片是(A)。 A、《定军山》 B、《长坂坡》 C、《难夫难妻》 D、《阎瑞生》 4、中国第一部国产影片《定军山》的拍摄者是(A)。 A、任庆泰 B、张石川 C、郑正秋 D、黎民伟 5、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是(A)。 A、《难夫难妻》 B、《一夜不安》 C、《店伙失票》 D、《劳工之爱情》 6、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位女演员是(B)。 A、林楚楚 B、严珊珊 C、王彩云 D、殷明珠 7、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成立于(D)。 A、1897年 B、1913年 C、1916年 D、1918年 8、中国早期长故事片的代表性作品有(CDE)。 A、《难夫难妻》 B、《庄子试妻》 C、《阎瑞生》 D、《海誓》 E、《红粉骷髅》 9、20世纪20年代中国最大的民营电影公司是(C)。 A、新民公司 B、华美公司 C、明星公司 D、幻仙公司 10、20世纪20年代以《梁祝痛史》等影片掀起古装片拍摄浪潮的是(D)。 A、“明星”公司 B、上海影戏公司 C、“大中华百合”公司 D、“天一”公司 11、被称作武侠神怪片鼻祖的影片是“明星”公司拍摄的(A)。 A、《火烧红莲寺》 B、《火烧平阳城》 C、《火烧七星楼》 D、《火烧青龙寺》 12、中国电影早期的“四大名旦”指的是:(ACDE) A、王汉伦 B、严珊珊 C、张织云 D、宣景琳 E、杨耐梅 思考题: 1、中国第一部国产电影是什么?它是在哪一年拍摄的?谈谈你对草创时期中国电影的 印象。 中国电影史上,中国人自己摄制影片最早是在1905年秋天拍摄的《定军山》,是由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字景丰)拍摄的。内容取自“三国”故事,讲的是智勇双全的蜀将黄忠老当益壮、屡建战功的动人故事,影片遴选了其中“请缨”、“舞刀”、“交锋”等几个以动作见长的片段。主演谭鑫培。 2、试述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国产电影运动”。 首先是制片机构的勃兴,其次是影片产量的扶摇上升,再次是电影“国货”在一段时间内大受市场欢迎,与制片业的迅速发展同步,20年代中期中国电影的相关产业也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势头:1、影院投资——到1926年底,全国影院达156家,其中上海39家。2、电影教育——到1926年底,全国先后开办过各类电影培训机构18所(其中3所由外国人开办)。这些培训机构一般附属于制片公司,但也专门性质的,如1924年成立的“中华电影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较正规的电影培训机构,曾培养出胡蝶等知名演员。3、电影出版物——仅1925年出版的专业性电影杂志就有20多种,一些大报如《申报》、《民国日报》等还相继开办了专门的电影副刊。在各制片公司的竞争过程中,

中国电影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中国电影的奠基 创立阶段(1896——1912) 1.世界电影的诞生: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沙龙, 放映了《墙》、《婴孩喝汤》、《水浇园丁》、《工厂大门》等。 2.电影传入中国: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家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 3.中国第一部电影:1905年《定军山》,主演:谭鑫培。 初兴阶段(1913——1922) 4.中国最早的短故事片: A.《难夫难妻》(1913)导演:郑正秋、张石川):创作新剧、面对现实、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 B.《庄子试妻》(导演:黎民伟):改编旧剧、发挥想象、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C.《劳工之爱情(掷果缘)》:中国电影初兴期最为经典的故事短片。 5.最早的长故事片(1921年):《阎瑞生》、《海誓》、《红粉骷髅》。 兴盛阶段(探索时期)(1923——1931) 6.旧派与新派 A.旧派:⑴构成:①郑正秋、张石川;②“鸳鸯蝴蝶派”;③五四后知识分子。 ⑵代表作品:1923年《孤儿救祖记》 ⑶创作面貌:①家庭伦理剧:《孤儿救祖记》;②神怪武侠片:古装片《火烧红莲寺》、神 怪片、武侠片。 B.新派:⑴构成及创作思想: 长城:“移风易俗,针砭社会。” 神州:“宣扬文化,开启民智。” 民新:“普及教育,提倡爱国。” 联华:“复兴国片,改造国片。” 南国:“借胶片宣泄吾民深切之苦闷。” ⑵创作面貌:①以洪深、侯曜为代表的“人生问题剧”。②欧阳予倩和“神州派”的“人 情剧”。③田汉、孙瑜带有唯美和浪漫倾向的创作。(孙瑜《故都春梦》、《野 草闲花》) ⑶共同特征:①取材:关注小资产阶级;②内容和艺术表现:受外来文艺的影响;人物塑 造的相似性;注重心理刻画。 7.郑正秋: A.主要创作:《难夫难妻》、《掷果缘》、《孤儿救祖记》、《姊妹花》。 B.电影概念和电影创作概念:①早年从事戏剧评论工作,提倡新剧;②与戏剧舞台相比,电影强调“造意”“造地”“配景”“导演”“演员”。 8.影戏观:⑴提出:1924年《影戏概论》;1926年《影戏剧本作法》。 ⑵特征:①注重社会教化功能(文以载道);②以戏剧情节叙事为核心的表达手段(戏 剧性、情节性、场面性)。 9.该时期电影的总体特征:①电影艺术性屈服于商业性;②电影文化隔绝于新文化潮流之外。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电影 1.左翼电影运动(新兴电影运动) ㈠联华公司倡导“复兴国片”运动 A.宗旨:改革神怪、迷信、凶恶、打杀之国片作风。 B.总纲: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抢救影业。 ㈡阶段 A.迅速兴起(1933年):《狂流》、《三个摩登女郎》、《城市之夜》、《母性之光》、《春蚕》、《小玩意》、《铁板红泪录》、《香草美人》、《恶邻》等。

中外电影史整理(自己整理的)资料

中外电影史整理 一:名词解释 1.类型电影 是指按照约定俗成的类型要求或原则制作出来的影片,它们拥有相似的主题、情结、人物、场景和电影技巧的影片。是商业化的生产和意识形态生产的共同产物,尤其是在美国好莱坞中成为商业电影制作的主流。在三十年代形成规模并占据了主导地位。它是指由不同的题材或技巧形成的不同的影片范式。类型电影的主要特点是: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式的人物形象。常见的类型有西部片、警匪片、灾难片、歌舞片、科幻片、动作片等。 2.好莱坞明星制 最早是由环球公司的卡尔.莱默尔发明的。突出演员作用,为已经确定好某种类型角色的演员量身定做影片,使之成为观众崇拜的偶像,是20世纪初在好莱坞逐渐形成的制造和鼓励明星崇拜的商业手段。 3.意大利新现实电影 鲜明的美学特征标志着有声电影以来电影趋向于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最突出成就,也是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之后第二次电影美学运动。 4.布莱顿学派 创造性地运动“蒙太奇”发现电影独特的思维表达。交替使用特写和远景或近景与远景镜头。 5.左岸派电影 50年代末60年代初法国电影的一个派别。在法国新浪潮兴起的同时,在巴黎有另一批电影艺术家拍出一些与传统叙事技巧大相径庭,有着明显的侧重人物内心描写倾向的电影,由于艺术家们大都居住在塞纳河左岸而得名。 6.美国默片 20世纪初中期,美国拍摄了一系列无声电影,电影只有画面和背景音乐,剧中人通过动作,表情让观众了解剧情,必要时,会插入一些字幕来帮助观众了解人物语言,期中以格里菲斯与卓别林的喜剧电影最为代表。 7.古典电影 指美国主流剧情片,大约是从191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它在故事,明星,制作商都很强,剪接则强调古典剪接,视觉风格很少扰乱角色的动作,其故事结构简洁,并逐渐推向高潮,结尾则多为封闭式。 二:简答题 1.早期电影创作两种风格 在电影的初创期,卢米埃尔和梅里爱截然不同地代表着两种倾向,两种风格。在卢米埃尔看来,电影无非是一种“科学珍品”,运用于艺术并不是目的,他的口号是再现生活,而且卢米埃尔擅长使用摄影机固定镜头,长镜头来记录现实,所以他的影片明显带有纪录片的风格,他曾分别将摄制的几部短片按其自身先后与逻辑关系联结起来,形成了最初的蒙太奇。梅里爱则认为电影能够创造艺术,“银幕即舞台”可以“改变生活”,而且他有意识的利用运动镜头和演员的表演以及戏剧中的诸多元素创造出一种“戏剧电影”,并娴熟的运用了镜头组合,按自己的喜好使用“场面转换”的手法,这无疑是对蒙太奇的一次发展,所以他的影片明显带有故事片的风格。卢米埃尔表现现实生活完全是写实的,记录性的,是再现主义,梅里爱却是幻想的,浪漫主义的,是表现主义。卢米埃尔可称为电影纪录片的先驱,梅里爱则可称为电影故事片的先驱。 2.新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美学特征 主要表现了人类对于生存的四个基本问题的思考:1.反对战争2.反对饥饿3.反对贫困和失业所造成的困境4.反对家庭解体和堕落。

中国电影史1

中国电影史(二) 第五章新时期电影(1977—1992) 一、徘徊期:1977—1978 揭批——《十月风云》(1977)、《严峻的历程》(1978) 革命——《大浪淘沙》(1977)、《万水千山》(1977)、《拔歌的故事》(1978) 反特——《黑三角》(197 7)、《猎字99号》(1978)、《青春》 二、探索期:1978—1992 《归心似箭》、《邻居》、《苦恼人的笑》、《小花》、《春雨潇潇》、《天云山传奇》、《巴山夜雨》、《庐山恋》、《沙鸥》、《喜盈门》、《乡情》、《小街》、《城南旧事》、《人到中年》、《都市里的村庄》 三、三代同堂 第三、四、五代导演均有创作 四、市场化时代(1992年以来) 1、娱乐片 80年代武侠片——红(牡丹)、黄(英姑)、蓝(色的档案)、 白(莲花)、黑(面人)等一批影片 90年代都市题材——冯小刚电影:《甲方乙方》(1997)、《不 见不散》(1998)、《没完没了》(1999)、《大腕》(2002) 等 2、主旋律电影【突出主旋律,坚持多元化】 ?内容:革命、政策、伟人、英雄(好人好事) ?形式:大规模、大场面、大投入、大制作 ?问题:批判“拳头加枕头”的现象(娱乐片应不应该拍摄) ?主旋律影片出现了以下几种态势: ①第四、五代导演与主旋律影片的合流动推动了这类影片的精品化: 如:黄建中《我的1919》(1999);郑洞天《故园春色》、《刘天华》; 丁荫楠《周恩来》、《相伴永远》;陈国星《黑眼睛》、《超导》; 胡柄塯《安居》(1998);李少红《红西服》等。 ②强国的理想和主流商业化的道路合流:

如:《横空出世》、《国歌》、《我的1919》、《紧急迫降》、 《冲天飞豹》等 ③主流价值观的内容,商业化的外衣 第六章新世纪前后的中国电影 一、世纪之交的中国电影 第五代:陈凯歌《荆轲刺秦王》、《和你在一起》 张艺谋《有话好好说》、《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第六代:《长大成人》(1998)标志青年导演群开始了一次集体成长,他们 不仅调整了叛逆的姿态,还尽量的避免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对立的出现,使 得政府主管部门意识到“第六代”的整合的可能性。 张元《回家过年》;路学长《非常夏日》;陆川《寻枪》和《可可西里》; 王小帅的《梦幻田园》;阿年《呼我》;管虎《古城童话》;王瑞《冲天 飞豹》;王全安《月蚀》;吴天戈《女人的天空》;毛小睿《真假英雄兄 弟情》构成了90年代后期的中国电影的新景观 二、21世纪之初的中国电影 1、新生代的分流: ⑴以贾樟柯为代表的平民视点的创作: 原因:1)制作成本的困境;2)自身生活经历的激发欲望。3)利用电影节的影响。 特点:纪实、平民视点、工整的构图,开放的结尾。 ⑵新生代与主流的合流: 原因:国外低资本的介入,如《洗澡》等:政府积极整合的努力, 如《冲天飞豹》(王瑞导)等;与商业市场的积极靠拢,《非常夏 日》(路学长)和《寻枪》(陆川)等。 特点:圆满的叙事结构、悬念的设置、不平衡的构图。 【法国《电影手册》评论:"《小武》摆脱了中国电影的常规,是标志着中国电影复兴与活力的影片。"德国电影评论家乌利希·格雷格尔则称他为“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 2、《冲天飞豹》开创了我国电影史上四项第一: 第一部使用目前我国最先进、公开解密时间最短的新型战机“飞豹”进行拍摄; 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国新型兵器研制过程,表现高科技领域里一幕幕精神与肉体的较量、生存与死亡的抗衡、以及当代军人的挑战尖端军事科技的恢宏诗篇;

中国电影史

名词解释: 1.《孤儿救祖记》:1923年明星公司摄制,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其主题是“善恶有报”的封建因果报应思想和主张平民教育的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混合体。它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有民族特色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个开端。它的成功不仅在经济上拯救了“明星”公司和初兴的中国电影事业,促进了对电影的投资,而且在艺术上奠定了郑正秋在当时电影创作界的领导地位,推动了他的艺术主张的传播。对“影戏”风格在中国电影发展中占据主流地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郑正秋:是中国第一代导演的象征。中国早期电影事业的奠基者。其导演代表作是《姊妹花》,其编剧代表有《难夫难妻》、《劳工之爱情》、《火烧红莲寺》、《女儿经》。他对中国电影的贡献可以概括为创立社会伦理片模式,奠定教化电影传统。 3.费穆:费穆将电影形象和生活形象叠加起来,呈现出来鲜明的个人色彩,可被概括为“感时忧国”的士大夫精神,标志着中国文人电影的存在和特征。他的主要作品有《城市之夜》、《香海雪》、《孔夫子》、《世界儿女》等,其代表作《小城之春》被公认为民族电影的典范。 4.孤岛电影:1937年11月12日,上海被日军占领,只有租界区尚未被占领。这样从1937年11月中国军队撤离上海时起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租界止,上海便形成了一个被人们习惯称为“孤岛”的时期。 特点:除了少数反映社会现实与影射抗日的影片之外,绝大多数的创作都是以迎合市民观众为主要目的的商业电影。代表作品:《木兰从军》、《花溅泪》、《孔夫子》等。 5.革命的抒情正剧:“十七年”的中国电影中数量最多、成就最大、占主导地位的是革命正剧。它的基本特点是题材、内容直接表现人民的革命斗争生活。这类影片要正面塑造英雄形象,在塑造人物方面强调典型化。它多吸收和借鉴中国民间叙事艺术的传统,多是以戏剧冲突为基础的戏剧式电影。革命的抒情正剧在十七年有很大的发展,从内容到形式都是那个时代的要求和反映。 6.“三突出”创作原则:“三突出”是对“四人帮”一伙制造的所谓样板戏的经验总结,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它强制规定一切文艺创作都要按“三突出”的框框办,这在理论上是荒谬的,在政治上是为推行文化专制主义服务的。 7.样板戏电影: 样板戏电影的拍摄是在京剧“样板戏”的基础上反复演出并总结出“三突出”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从1969年开始到1972年为止,8个样板戏全部拍摄成样板戏电影。包括《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白毛女》、《龙江颂》、《奇袭白虎团》、《海港》。它以塑造高大完美的无产阶级英雄任务为主要任务,并形成了一套电影语言,总结出四句话的“经验”,即“敌远我近,敌明我暗,敌小我大,敌俯我仰。” 评价:样板戏电影是中国文革时期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在非正常呃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独特的电影样式。 8.第六代: “第六代”在电影业内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习惯上把第五代导演之后的中青年导演统称为“第六代”。既有学院派的第六代—即1989年从电影学院入学,1993年左右登上影坛的那批中青年导演,如张元、王小帅、路学长、娄烨等,也有同期出现的其他导演,如“中戏三杰”的张扬、施润玖、金琛。还有后来的贾樟柯以及以演员身份入行做导演的姜文等。甚至包括了一批拍摄纪录片的导演,如吴文光等。第六代的称谓不像第五代导演一样,有众人都比较认可的、十分清晰的划分标准。如今人们称呼的第六代,只单单是因为时间上的分别,也被叫做“新生代”。代表作品有《小武》、《三峡好人》、《昨天》等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