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是父母把孩子变成畜生

是父母把孩子变成畜生

是父母把孩子变成畜生
是父母把孩子变成畜生

是父母把孩子变成了畜生

(文/万利忠)

最近网络传出一个视频,就是几个也算是孩子的人群殴一个跪地求饶的孩子,看他们的年龄最大的不过18岁,被打的孩子也不过15岁左右。具体为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那孩子被打的半死,最后休克过去。另外一个视频更甚,三个赤裸上身的男青年,暴打一个跪地求饶的男孩子,还有一个人在旁拍视频同时发笑。其中一个男的抱起一块建筑用的水泥砖朝被打的男孩头部砸去,第一次偏了,但该畜生再次举起那块水泥砖,这次击中被打孩子的头部,这个孩子就这样应声倒地,没有了气息。打人者还不罢休,还用脚踏已经没有了动静的男孩,并让其中的一个畜生用小便撒在那个已经毫无生息的男孩脸上。视频结束,笔者眼泪狂奔,浑身颤抖。这还是人吗?这样的画面只是会出现在抗日影视里,只有那些日本畜生才会对中国人实施这样的兽行。难道那些死去的日本畜生在今天投胎转世到这帮人间猪狗身上了,让它们来残害人间。看很多人的评论,均是骂这些打人者畜生不如,这又能如何。我只想知道这些孩子为什么会从人变成畜生的,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孩子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是父母把孩子变成了畜生”,写下这个标题,大概很多家长是不会接受的。但请那些为人父母的好好冷静下来,想想自己孩子的行为,你一定会后怕。因为很多家长把孩子的教育问题推给了学校和社会,但忘记了自己才是孩子的老师,你的孩子很多行为是你们长期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形成的。笔者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青少年心理研究,在多年间调查了解了500多青少年和儿童,同时访谈了近千位家长。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所有的家长都可以看到自己孩子的缺点,但9成的家长是不敢或者不愿去面对自己孩子的缺陷。很多的家长不但不去面对和矫正孩子的缺陷,反而在我们和外人面前夸奖自己的孩子多么好,多么聪明。惯用的口气就是“我们的朋友都说我的孩子真的太聪明、太懂事”,这是典型的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试想,一个几年不见或者一般的朋友见到你的孩子时,即便这时你的孩子已经上房揭瓦,满嘴粗话,歇斯底里,别人作为一个外人,会对你说你的孩子这么没有教养吗?为什么我们的家长不敢面对和承认自己的孩子的缺点?30多年来计划生育使得很多家庭就一个孩子,这些孩子一出生大多被娇惯和溺爱着,更多的单亲家庭的孩子被娇宠的更甚。大家可以看下,如果这个孩子有了问题,大多和他的母亲有关系,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远远多过父亲。凡是孩子的骂人、打人等不良行为,其母亲在生活中一定也是这样的。为什么我们把很多责任推

给了孩子的母亲,“慈母败儿”这个古训,就算在今天看来还很有教育意义。古代就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典故,孟母为孩子选择的不单是生活的环境,更多的是给儿子找到心灵的依靠和对父母尊长的敬畏。试想一个孩子从小连他的父母都打骂,他对外人会是如何对待?很多父母继续着自欺欺人的说“我的孩子还小,长大了就好了”。其实就是这样的托词和逃避才最终失去了改变孩子的机会,使自己的孩子变成了自卑、自私、残暴等畜生行径。

每个孩子的刚生下来都是上苍对我们家长的恩赐,可以说他们就是天使。可很多人不知道,孩子出生既有了感知一切的与生俱来的本能。那时他们所还不会说话,但他们的耳朵可以听见,心可以感受到一切。最简单的就是孩子的哭声,当他们饿了、大小便了、不舒服了等他们都会哭,因为他们不会说话,只能用哭声来告诉大人他们的诉求。如果在他成才的过程中我们一直错误的判断他们的真实诉求,那就会把这个孩子带上歧途。正如每个孩子如同一张洁白的纸张,他自己还没有规划,家长已经把上面弄得五花八门,乱七八糟,你还让孩子怎么辨别对错、真伪、善恶。犹如孩子从一颗小苗就不能长好,你不去扶正,等他长大了,还会很容易扶正吗。我们中国有句古话“从小看大,三生(岁)到老”,这就说明孩子的最初教育很重要。古代就有“孔融让梨”、“司

马光砸缸”等典故,就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如果在孩子最初阶段都没被我们家长教育好,当孩子上学了,就等于把一个没有教养,心理缺失的人推给了学校和社会。很多家长误认为学校老师是可以教育好孩子的,原因是大多数孩子怕老师,其实这更是大错特错了。你想你的孩子连你们家长都不怕,他们真的怕老师和学校吗,那只是他们在压抑着或者暂时不敢。一旦他们爆发了或者豁出去了,各种危害就会更加放大。

所以,我们家长要对孩子的行为大声说“不”,要勇敢的面对孩子的缺失,要给孩子树立正面的形象,用现在的话说家长要有正能量,孩子才会拥有正能。很多家长一直在孩子面前说这个社会都是坏人,说我们的国家不好,甚至不让孩子给陌生人说话。这都是让孩子心理受损的主要不良因素,我们承认我们的国家和社会还有很多不如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地方,我们也看到很多坏人对孩子的生命安全造成伤害。但我们更应该看到我们这样教育孩子,给他们带来的最大的危害是自私、自闭、狭隘、极端、残暴等等。在我接诊中就有这样一个孩子,他的父母一直告诉他中国不好,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才好。等到这个孩子上高中时他一定要出国,他的父母没有办法满足他的条件,他先辍学后自杀。他的一句话让人回味并唏嘘,他直接大声训斥他的父母亲“你们不是一

直说中国不好,福建不好吗,为什么你们把我生在这里,又为什么不把我送到美国读书”。他的父母也许当初是为了让他好好学习,才用这样的话来诱导孩子,但十多年来的教育给孩子内心产生了厌倦这个国家和生养他的故乡。另外来就诊的一位孩子,当时都在上海一所不错的大学读书了,但他说在这个学校犹如一个监狱,他郁闷的喘不过气来。他来自福建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自他上幼儿园开始,她的母亲没有一次不接送他,直到高中都是如此,因为他母亲怕坏人害他。这样他上大学了,她的母亲只好跟过来在学校附近租房子陪他,照顾他的生活。他在大学没有朋友,因为他害怕别人会去害他,但他又懂得,他都成人了,还让妈妈跟着过来照顾,心理有话也没人可以说。才开学半年,他就得了抑郁症,多次产生被人追杀他的幻觉,只好休学。这两个例子说明了在孩子心理成长过程中,我们如果一味的灌输给孩子不良的、错误的信息,就等于把孩子放在一个危险的环境里,让他产生恐惧,甚至比其更加可怕,这样会让孩子没有任何自信,失去所有朋友和快乐,变得狭隘,不懂感恩。我们对孩子加以保护是应该的,但我们一定教育孩子我们生活的祖国和家乡是美好的,经常让孩子参加公益慈善类的活动,让他在给别人帮助的同时也温暖着他们幼小的心灵。等到孩子长大后,心理成熟了由他来决定和考量这个国家,审视这个

社会,判断这些人和事的好与不好,再做出决定和选择,因为这时他们不仅是成年人了,他们同时有了责任和义务。

在国外和发达地区,都有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那些明智的家长总会在发现孩子问题以后,把孩子交给专业的心理咨询医生,这时并不是孩子有多么严重的心理疾病,只需要专业人士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帮辅,记住是这个“辅”字,辅助和辅导的意思。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我们国家的学校也都配备的心理辅导老师,但这些老师的专业程度和业务水平一般不敢恭维。很多就是一个摆设,装装门面用的。我们的家长更是不敢把孩子送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孩子去看心理医生,会让人觉得孩子有心理问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一个班级50名6年级的学生就有40多名孩子有轻度的“强迫症”,但真正去看过心理医生的不过3人。因为孩子小,家长不能发现孩子的强迫症有哪些具体表现,但如果不加以治疗,孩子长大了就会非常难过,随着压力增大更会严重,产生其他病变,造成悲剧。

在几年前中遇到这样一对母子,母亲在日本工作很久,回国后结婚生子时年纪也不小了,对孩子十分溺爱。一次大家一起吃饭,不知道为何,那才4岁的孩子突然发疯了似的,打骂他的母亲还有一起的人,后来用牙齿咬人,看那歇斯底里

的样子像是中邪一样,最后拿起筷子差点没有把他母亲眼睛桶瞎。笔者问其原因,他母亲说孩子早产,出生后就在保温箱放了很长时间,可能大脑受损了。为此他们到处求医,但效果堪忧,孩子就会这样间歇性的发作,每次都弄得送往急诊室,医生都是用镇定剂解决。也许这样孩子的脑干越来越受损,进入了恶性循环。接下来很多次笔者发现这个孩子十分聪明,好的时候也不错。为什么会这样?深究原因,他的母亲告诉笔者就是孩子在出生时遭受了磨难,养活他不容易,所以就十分溺爱这个孩子,就算他要天上的星星,她都想办法满足孩子,只要孩子发脾气,在没人的地方她就让孩子打她、咬她、撕扯她的头发,有时也痛的掉泪,但没有办法。我告诉她在这样下去孩子就毁了,并愿意帮助这个孩子进行治疗。一段时间,她打电话想让我帮助她的孩子,根据医生和我的判断,孩子的确有早产综合征,但不是很严重。我就把她带到福建中医学院戴锦成教授哪里,几个月后孩子被戴锦成教授调治的很好了。我们开始了对孩子的心理辅导,其实没几个疗程,孩子大有改观,我建议让孩子去学弟子规,她照着去做了。一年后收到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孩子身上的所以问题都解决了。说这个事就是告诉家长,孩子身体生病找对医生和方法可以治愈,孩子心理有了问题要敢于面对,找专业的机构和专业人士,不要顾及面子,更不要“因噎废食”,错过了对孩子最佳的心理治疗阶段。

“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这里的教育不单单是学习,我想更多的是孩子的德育教育,这种德育就是给孩子一个最佳的生活环境,这里除了物质,更多的是精神世界的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它首先肯定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和教育意义非常重大,不可小觑,无可代替;其次是说孩子一生下来,首先接受的教育是来自于父母,不仅如此,孩子在上学之前的五六年间,多数教育信息都应该是从父母这里获得的;再次是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许多思想和许多言行都是首先受了父母的影响,从而从父母这里传承下去,正所谓先入为主。

前两个观点大概多数父母能够接受,因为我们从小接受到的教育信息也是这么说的。但第二个观点估计有些父母不能认同,因为实践告诉他们,当孩子上学以后,乃至走向社会,他们在很多时候已经不完全受父母的影响了,相反,他们对老师的教导倒是言听计从,对领导的要求倒是惟命是从,而对父母的教诲反倒充耳不闻。不仅如此,孩子回到家里,有些时候还要拿出老师或者领导教育他们的一套理论,对父母的一些观点进行别一番理论。于是,有些父母认为,孩子越往大长,父母的思想和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反而越来越轻。

其实错了。人类在判定某一信息是否正确,是否可以接受之前,首先考虑的是对方与其之间的亲疏关系。人们总是觉得,关系近的人,总要比关系远的人可信一些,可信,自然就对他发出的信息容易接受一些。尽管也有一些反面的例子,但人们总还是教育他们的后代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样的教训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作为父子母子,谁还能抛开父母这一层最亲最近的关系,而去舍近求远,首先相信和接受别人的观点呢?孩子尤其是这样,他们似乎对父母的传教很不在乎,他们似乎对老师或者领导的教导十分在乎。但那仅仅是似乎,绝不是真实的情况。真实的情况是,他们还是首先愿意相信父母的传教,其次才可能相信老师或者领导的教导。道理很简单,他们对老师或者领导的教导不敢不听,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相对较疏,又属于管理和被管理关系。但不敢不听,不等于不敢不信。相反,他们对父母的传教有时候就可以胆敢不听,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相对较近,并且属于最亲最直系的血缘关系。但胆敢不听,也不等于真正不信。在这个世界上,其实很多东西你不得不做出一个样子来,大人如此,孩子也不例外,甚至他们的样子比大人做得都像,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最需要学会自保的人,因为他们还很弱小。但那仅仅是一个表象,事物常常不就是这样的矛盾吗?这不难理解。

事实正好相反,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孩子其实都是很在乎的,而且都看在了眼里,不仅如此,他们还要在实践中不断重复和复制父母的这些东西。在他们看来,父母是最可信赖的人,父母总不会欺骗他们吧!所以,他们会毫不怀疑地,毫无芥蒂地,把父母的言传身教当作这个世界上绝对正确的东西,采取拿来主义,去应对外面的世界。这样看来,我们要想让自己的孩子达到我们理想中的要求,我们做父母的就首先应该模范做到这些要求,给孩子做一个榜样。我们要求孩子思想端正,我们自己在日常的言行中就首先要端正思想;我们要求孩子不说脏话,我们自己就首先要做到文明谈吐;我们要培养孩子的雅趣爱好,我们自己就不能整天贪恋扑克麻将;我们要求孩子勤俭节约,我们自己就不能大手大脚;我们要求孩子勤奋刻苦,我们自己就首先不能好逸恶劳;我们要求孩子不说假话,我们自己就应该正直诚实。一旦孩子在思想上,在言行上,或者在品行上出现了问题,解决问题的首选方案,首先应该是查找父母自身的问题,而不是不由分说地责怪孩子,因为问题的根源在于父母,责怪孩子是从根本上解决不了问题的。当然,也不能把解决这样的问题全部寄托于学校和老师身上,许多事实证明,那样就更错了。因为,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那一份意义非常重大,是别人根本无法代替的。况且,父母都不把自己孩子的这些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去悉心对待,那么,将心比心,学校和老

师面对那么多的孩子,那么多的问题,谁又能保证真正能从根本上去解决你一个孩子的这些问题呢?这是客观现实,不是对学校和老师的诋毁。再说,学校和老师就是解决了你孩子这些暂时的问题,也解决不了我们父母身上存在的深层问题,那样还等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孩子的长远问题,所以,最终还得靠我们父母自己。

我是说,我们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他莫能比的。

千万不要以为孩子没看见或者不在乎,那样认为是自欺欺人。天天相见,日日相守,父母的言行几乎是丝毫不落地融入了孩子的心灵,也会丝毫不落地被他们兼收并蓄起来,孩子还缺乏较为成熟的是非善恶观念,即便他们的是非善恶观念在随着年龄增长,他们难道还会怀疑自己的父母去有意害他们不成吗?可很多时候,很多事实证明,孩子最终受害的隐患偏偏就蛰伏在父母的身上,当时可能谁都没有在意,过后也可能谁都不会相信,谁也不会承认这样的事实。是啊,我们自小也是接受的“虎毒不食子”的教训,哪个父母会承认自己会去有意加害自己的亲身骨肉呢?可事实终归还是存在的,谁都不会说我们是有意加害自己的孩子,但是,谁又能说,我们没有在无意之间,没有在不知不觉之中把孩子给害了呢?苦果也是在春天种下,在秋天才能收获的,它同样不可能立竿见影。但到了秋天,事过境迁,我们还能承认

苦果是我们种下的吗?孩子还能追究他们自己父母的责任吗?

真正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父母这样的,孩子丝毫不加防范,也不加怀疑,毫无芥蒂的,无限钟情的真正的做人榜样,不管我们做得是错的,还是对的,也不管我们走得是正的,还是歪的,孩子都会把我们看成是他们心目中最正确的榜样。由此看来,父母对孩子的那一份教育责任只能由父母承担。父母究竟应该怎样给孩子做好这个榜样,还真是一个挺难的课题。但愿我们做父母的都能尽到父母的责任,都能给自己的孩子做最好的榜样。那是孩子的大幸,也是我们父母自己的大幸,当然更是社会的大幸。我的社会就会少些垃圾,我们的孩子就不会变成畜生或者没有人性。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幼儿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家园主动携手对幼儿进行同步教育,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有句话说得好:“家园如同一车两轮,只有同向运转,才能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的确,在幼儿园里,搞好家园共育、赢得家长支持可提高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和口碑。我们应把家长工作提到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始终与家长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合作伙伴关系。所以,我们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充分体现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一、多种形式的交流,促进家园的信任 首先,每一位幼儿在入园后建立了宝宝档案,内容不仅包括幼儿的乳名、特点、爱好等,还有幼儿的整体介绍。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准确把握每位幼儿的特点并能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也让家长的顾虑消失,同时幼儿也会尽快地适应集体生活。其次,家长会是幼儿园向家长介绍全园或全班教育工作情况、讨论有关幼儿的个别问题或教育问题、向家长提出要求的一项教育活动。它是家园共育的一座桥梁,也直接关系到班级工作的进程与效果,同时是与家长的一次面对面、近距离的交流。为此,开家长会对家园来说是很重要的,大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一起讨论问题、一起学习,家长之间也可以谈谈自己的育儿经验,使家长会充分地展示它的作用。还有让家长通过家长开放日,了解幼儿园的工作,观看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学习教师的教育方法,学会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孩子,评价孩子的发展情况。 我们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家长的叮嘱和请求,这是家长对我们教师工作责任心的考验,更是拉近家园间情感距离的桥梁,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晨间的工作是繁忙的,家长的叮嘱也是各有不一。为了让每一个幼儿都更好地得到照顾,我们在门口增添了“教师备忘录”,请家长把幼儿在这一天需要特别关注的事写下来,这样教师可以按照家长的嘱托照顾每个孩子。如婷婷的体质不太好,总要吃药,所以在中午前半小时服药。还有媛媛昨晚发烧,今天有点好转,让她多喝点水,有事打电话等等。所以这个小小的备忘录拉近了家园的距离,还让家长更加的信任。 家庭访问是幼儿园进行家长工作经常采用的方式之一。通过家庭访问,我们教师可以直接了解幼儿家庭的思想、经济、文化综合情况,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内容和方法等等。要找准切口,让幼儿在家园的共同努力下健康成长。 二、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 为了进一步让家长了解幼儿园、了解教师的工作,我们还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节日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每年元旦,各班都会组织“家园同乐庆元旦联欢会”,要求家长参加活动、演出节目。活动受到了广大家长的热烈欢迎。我们还在不同的教育教学中组织了一些主题活动。如《秋天多美丽》主题中,通过幼儿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在即将结束活动时,我们组织了《亲子同乐会》,让家长与幼儿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秋天,如绘画秋天、橡皮泥、树叶粘贴等。活动不仅让家长了解了幼儿在这段学习的成果,也充分地表现了幼儿的能力,给了幼儿一个自我展现的舞台。 还有根据家长不同的工作、文化背景等让家长走进课堂,直接进行交流。如有幼儿总爱将抠的鼻灰吃到嘴里的不良习惯,把在医院工作的郑立博妈妈请到课堂上来讲解,这样不仅让幼儿了解了知识,也让家长感受到了幼儿园的温暖。我们为了让家长了解教学进程,定期发放调查问卷,并鼓励家长运用各自的能力来参与活动。如我们在搞“蛋”这个活动,邀请家长与幼儿一起找一找各种蛋和蛋的知识等,满足了许多幼儿的探索兴趣,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给孩子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闪光点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应当如何与孩子沟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至关重要。我就如何与孩子沟通说以下几点: 一、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亲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关注他们成长,有的父母虽然与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经常沟通。大多数父母都是以忙为理由,忽视亲子教育。父母的亲子教育应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前面,所以父母应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三、营造一种良好的知识环境 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学生学习的时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朋友聚会等等尽量少在家中接待。还有,就是要创造和睦、祥和、稳定的家庭气氛,父母不要经常打架、吵闹,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 四、无条件信任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终身榜样。孩子身上的优点、缺点、好习惯、坏习惯基本上来自父母和周围环境的熏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对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赏优点,尽量地包容缺点,用放大镜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的。父母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 五、多赞美、少批评 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 六、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成熟,选择最佳地点和时机 最后请家长们记住以下几句话: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赏识才能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家长如何做好孩子的朋友和心理导师

家长如何做好孩子的朋友和心理导师 面对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心理需要和困惑,做家长的应该怎么办呢?最重要的是,学习和掌握家庭教育的技巧,既做孩子的朋友,又做孩子的心理导师,帮助他们拨开心灵的迷雾。 1.家长首先必须了解孩子,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理解他们,才能帮助他们 了解,就必须善于聆听他们的心声,善于和他们沟通。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讲出内心的喜怒哀乐,耐心地听取他们对周围事物或发生的事件的评判。在他们讲述的过程中尽可能不要去打断,不要急于批评或评价。 当他们讲完后,你再用十分简练的语言对他的话做一个概述,帮他理清思路。这是他不但获得了尊重,也有利于他们搞清自己的思路,在互相理解与交流中增强地家长的尊重与信任。在人际沟通基础上,家长还应培养孩子学会自己与自己沟通,心理学上称为内在性的沟通,即鼓励孩子时常和自己对话(脑海中的对话),也就是跳出自己的角色,以另一种角度来看自己,激励自己。 从目前的家庭情况看,不少家长还不善于亲子间的沟通,现在孩子不喜欢家长唠叨,已成为普遍现象。家长出于好意,不断重复简单的语言,老一套的问话,比如作业做了没有,考试成绩怎样等等,从小学到高中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以为这样才算尽到家长的责任,其实往往事与愿违,这种单调的刺激、说教的方法,使孩子易于造成厌烦和反感,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在表现形式上往往可能呈现对抗性质。 家长要了解孩子,指导帮助孩子,首先要认真学习家教知识提高家教艺术;对孩子说话,要理智思考不要责怪埋怨;叮嘱虽然重要,但要讲到点子上;要放心孩子,放心让孩子去做,做错了,吸取教训,无非花点“学费”;该管的要提出具体思路和要求,做后检查,肯定成绩,纠正不足。 2.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这也是帮助孩子消除困惑的方法之一。现代的孩子过多的享用和获取,他们只能接受爱,对父母的一句稍重的言辞,就感到受不了,就生闷气,就发脾气,于是家长就不敢再流露自己的不满情绪。其实这样并不能培养出成功的人才。 成功人才的心理基础可以用公式表述如下:成功人才=认知能力×情绪能力×行为能力。这其中情绪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如果孩子只能听赞扬的话,只能捧着、抱着,那是很难成功的。 大家要知道爱迪生的成功与他妈妈南希的教育分不开。但南希并不是只给他关照,给他爱,她也有生气的时候。爱迪生从小思维就极其活跃,他看到能飞上天空,看到气球也能上天,就弄来了解能产生气体的药粉,和小朋友米杰利偷偷做“实验”。

给父母的一封信_1

给父母的一封信 导读:第一篇 亲爱的爸爸妈妈: 您们好! 时光飞逝,又一个六月到了,又一个安全生产月到了,在这个人人注意安全的日子里,我送给爸爸妈妈最诚挚的祝福,希望我们全家能够永远平安。 爸爸,您是从事煤矿事业的人,安全对于您,对于我们全家来说都很重要,所以爸爸您一定要注意安全生产,安全你我他,幸福快乐每一家! 我从电视上知道:我们的国家煤矿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状况十分严峻,煤矿企业特大事故多,地方小煤矿是事故重灾区,瓦斯爆炸事件时有发生,所以,爸爸,您知道吗?虽然我们拥有安逸的生活,幸福的家,但是我最希望的是您可以安全,我们的家庭可以美满,这是我的心声,也是妈妈的希望。 爸爸,我为了提醒您在这个特殊的一个月,也在今后的日子里,一直注意安全生产,我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我也明白了煤矿事故多的主要原因是:煤矿行业管理弱,安全技术标准严重落后,安全投入不足,生产力水平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偏低……虽然在这些原因中,有许多我并不懂,但是我希望爸爸您能注意这些。这饱含了我对您的`爱和妈妈对您的期望。 对爸爸说了这么多,妈妈不要以为我太偏心,对爸爸关心太多啊!

一直以来,陪我伴我最多的都是妈妈,每天送我上学接我回家的也是妈妈,对于妈妈我有不胜的感激和爱!我知道妈妈最注意安全了,尤其是交通安全,但是在这个以安全为主题的月里,我还是要提醒一下妈妈:注意安全! 说了这么多,我希望爸爸妈妈以后能够更加注意安全问题,也能够明白我的心意,因为您们在关心我的同时,我也在关心着您们,我会更加爱您们,也会以优异的成绩报答您们! 您们的儿子 第二篇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 转眼已是寒冬了,今年的冬天格外冷,希望你们注意身体。愿我的话语能给你们带去温暖。 亲亲爸爸,请允许我这样称呼你,只记得平时,我却不成开口叫过你,那深深的代沟阻碍了我们沟通的桥梁。爸爸,没关系,虽然您有个尚未懂事的女儿,但请你相信,有朝一日,女儿也能够照顾您的,不再让您操劳,白了头。曾经,我因为你放学没有去接我而哭闹过;因为你没有给我买新衣而生气过,因为你不在家陪我而苦闷过。可是,当你断然拒绝朋友而想要陪我在家共度周末时,当你悄悄给我买上几件保暖的衣服时,当你为了我而四处奔波时···我懂了许多,爸爸,谢谢你,亲亲爸爸。 亲亲妈妈,请问你是否还在生我的气,曾经,你因为生气,要我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_高一作文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在学生成长进步的道路上,家长的作用不可小视,因为您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启蒙老师”,所以只有从自身做起,当好榜样,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孩子的品质,从而使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更好地得到延伸,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老师认为家长在孩子成长中所起的作用十分关键。对未成年人来说,学校是他们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搞好孩子的家庭教育。当然,学校有义务指导家长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但是家长首先要做到主动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顺应教育的发展形势,学习一些青春期知识和教育技能,及时地为孩子讲授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把握孩子的心理波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其次是家长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品格。教育孩子既不能管得太严,也不能管得太松,要注意和孩子交朋友,像朋友一样对待他们,善于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要在各方面为孩子树立典范,比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酗酒、不骂人,讲究仪表形象和文明礼貌,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等诸多方面。由于未成年人思想不成熟,好奇心强,所以如果不能正确地加以引导,会导致他们接触坏事物,对不良现象产生极大兴趣,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有的甚至还会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而家长的教育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如果家长的自我形象好,尊重上级、孝敬老人、勤奋好学、为人谦虚,那么他们的孩子就会受到影响,从而逐渐养成好作风。

具体来说,我认为家长做到下面一些:一、你要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每天的活动,引导孩子规律作息、适度睡眠,避免沉迷于网络。 二、要让你的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不中国教育总网文档频道要舍不得累着孩子,培养他的劳动意识,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对他今后独立生活很有帮助。假期让孩子做些简单家务,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锻炼。这样,不但能让孩子学会更多的生活技能,同时也丰富了孩子的课余生活。三、你要严肃地教育并告诫孩子,做到几个“远离”。远离是非之地,如网吧、游戏厅,这些地方,龙蛇混杂,随时就会引发“打、抢、骗”等不安全事件。远离是非之人,如那些不三不四的孩子的同龄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四、你可以和孩子竞赛,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如牢记几个应急电话号码:火警(119)、匪警(110)、医院救护(120)等。 五、你要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锻炼。孩子平时上学,锻炼时间较少,单凭一周两次的体育课很难满足强健身心的需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 在我们学校,经常有一些家长来看孩子或送孩子,因为我们学校里有一些务工子女。每次家长离开学校前都会找到学生的班主任聊几句,最后几句话他们常会说:“老师,俺把孩子交给你了俺就放心了,您看着教育吧,俺就不管了。” 每次听到家长们的这些话,我就会觉得心里别扭。为什么他们就不管了难道孩子不是他们的吗这是什么心理我一定要凑时间改变一下他们的观念。 在一次全校的家长会上,我对于这个问题做了专门的发言。我给家长们讲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终身的老师。您们想,自孩子出生之前,您就对孩子进行胎教。孩子出生后,您教孩子学爬行,学走路,学说话,学识字,学识别物体,学吃饭,学洗手洗脸,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您还教孩子见了别人要问好,见别人有困难就主动帮助。您会督促孩子放学后先写完作业再做别的,提醒孩子睡觉之前要洗刷,警醒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不宜过长。。。。。。总之,您对孩子进行了很多方面的教育,这其中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和习惯教育等等。所以说,您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将会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孩子的老师会在不同的年级和不同的学校不断的更换,可是孩子的父母是一生都不变的。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最鲜活最直接的教科书,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身心成长。请各位家长一定不要以为孩子上学了,教育孩子的事就成了老师的了,家长不用管了。我们要认识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要贯穿孩子一生的。所以,孩子在家里时,请各位家长不要间断对孩子的教育,要继续督促孩子养成好的习惯,这是我们作为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是啊!事实上,各位家长都只有一个孩子,教育起来比较有时间和精力,而老师却有几十个孩子,除了每天进行文化课的教育教学之外,要再进行更加全面的教育,在时间和精力上都不可能做到的。所以,提醒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教育孩子热爱自己的家庭 现在的孩子,特别是那些务工子女家庭的孩子,因为在城市上学,因为自己的家庭背景会更加显得表面虚荣、心里自卑、对改变目前的家庭状况没有信心和冲劲,有时甚至会脱离现实地嫌弃自己的家庭。 记得这一天的下午,忙完手中的工作,我准备到教学楼上转转。走到二楼到三楼的中间拐角处,听见一个学生在说话,当时因为同学们正在上自习课,我

如何与孩子成为朋友

现在的孩子与我们那个时代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童年生活、充足的信息来源,家庭更多的关爱,都让他们更早地对身边的事物形成了自我认知。他们更大方、活泼。通过书本、电视和网络等渠道得到的信息往往让他们与父母长辈之间对某些食物持不同的态度。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让孩子从众多的信息中提取正确的、积极的资讯,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是非观是相当重要的。以朋友的姿态和孩子交谈,放下身段多陪陪,让他们感觉父母也可以无话不不谈,给他们营造舒适、轻松的成长环境。 多听听孩子的声音,小孩总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当他们兴奋地想把所见所闻与你分享时,不要忽视,也不要因为他们的发现对你而言已司空见惯二而敷衍。仔细听听他们的描述,从他们的话语中了解孩子们关注的东西,并努力给他们正面回应,诱导他们进一步地思考,启发他们多问多想,更深入地了解问题,并做好在此聆听他们新发现的准备。 陪伴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东西,只有多与人沟通,多与同伴玩耍,才能提升语言表达与动手能力。一旦孩子把父母当成朋友,就会要求他们与自己一起玩游戏或做手工作品。此时,家长们正面回应会给孩子积极的信号,但是在与孩子的游戏过程中一定要让他们占主导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和组织能力。 如今,每个家庭都有电脑,孩子在家也可以自由上网,但如何选择正确的娱乐、学习网站,也需要家长正确地引导。处于逆反心理,越是用命令的语气,他们越是反感,就偏要与你反着干。这时,直接告诉他们如何上网,并推荐给他们一些好的查资料的方法和适合他们玩的小游戏网

站,孩子们往往就不会有抵触情绪,在使用电脑中出现问题时也会较主动地求助于父母。 与孩子像朋友一样地交流,没有命令的语气,没有恐吓的语言,让他们觉得爸爸妈妈是好朋友,可以把自己所有的事情都与他们分享,才可以给他们轻松、快乐的童年,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父母是我特别的朋友

父母是我特别的朋友 辅导主题:父母是我特别的朋友 辅导对象:初一学生 辅导人数:40人 辅导理念:初中生处在心理断乳期,逐渐有了自己的价值观,而不再完全认同父母的价值观,因而难免与父母对立冲突。面对冲突,他们缺乏独立的策略。因此有必要在这一阶段引导他们认识缓解亲子冲突需要积极有效的沟通和自己有成熟的行为表现。教给学生一些有用的亲子沟通策略。 本课运用团体动力学的辅导理念,即以学生个体感悟为经,以团体互助活动为纬,构建了经纬交互的动态心理辅导课堂。50分钟的团体辅导活动课,按照四个阶段展开:团体热身阶段——团体转换阶段——团体行动阶段——团体结束阶段。 辅导目标: 1、让学生理解亲子冲突的原因; 2、学习与父母友善“分离”的策略。 辅导重点:在互动活动和沟通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伴随年龄增长,自己在观念、情绪和行为上应有所改变。 辅导难点:在感悟和体验中找到亲子有效沟通的策略 辅导策略:心理测试讲故事心理剧讨论 辅导地点:团体辅导室

辅导过程: 一、团体热身——激趣 “解开千千结”活动引出课题 活动规则:1、首先,请同学们用一只手解绳子上的结,记下解开的时间;2、接下来,两人各伸出一只手,解绳子上的结,记录时间;3、谈一谈两人配合解绳结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从红丝带解结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心结的解开需要双方共同合作才能有效完成,从而达到了以学生感悟为经的第一个层次“激趣”。 二、团体转换——自省 (一)把团体动力引导到问题情景中来,呈现课前小测试的结果。 测试内容为:我能够和父母作这些沟通吗? 1、早上起床和父母打招呼,放学回家告诉父母“我回来了”。 2、把学校发生的事情经常告诉父母。 3、父母下班回来,主动打招呼,帮助父母拿拖鞋。 4、在自己生日那天,送礼物给父母,感谢养育之恩。 5、与父母有冲突后,主动承认自己错误的地方。 6、父母生日的时候送礼物给父母,或做一件特别的家务事。 7、过节日的时候,记得留点时间在家陪伴父母。 (二)通过“谷物和珍珠”故事,让学生明白真正变了的是自己。

写给父母的一封信10篇高质量版

《写给父母的一封信》 写给父母的一封信(1): 写给父母的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 十三年前,上帝把我带到这个世界。让我把天伦之乐带到你们身边!我的使命就应完成的不错。无论风霜雪雨还是繁花满枝,快乐永远荡漾这在个家的国度。我们为此而自豪,因爱的存在而荣耀!三个人就是整个世界! 这世界上最美的风景,便是您的背影。这黑白的朴实,衬托出彩虹般的生活赤橙黄绿青蓝紫,万般滋味在其中!我认为工作不是辛苦,工作了而没有人认可才是真正的辛苦。也正因为这样,我的学习是快乐的!因为我明白:在我考了满分之后会有一个熟悉的声音对我说:你是最棒的!这便是您myparents! 生活的最高境界并不是家财万贯,而是忘记财富的重要。您每一天辛辛苦苦的工作,就是想让我过得好一些!算着时间一天天的过,看着您一天天的老。而我却仍然幼稚的跟您要玩具。一股奇怪的感觉油然而生我羞愧了,我悲哀了,我哭泣了,我懂得了!我要听话!虽然我无法赚钱,但我能够省。我拿出了我的省钱计划,我发誓我必须要这样做!可您只是笑了笑,摸着我的头。淡淡地说了一句:你好,我就好! 生活本没有好处,你追求什么,它就是什么。因为爱您,我的生活便开始为让您过得更好而努力!似乎上帝永远都眷顾有爱的人。在努力的道路上,我并未感到艰辛,而更像是一种享受在报答给予生命的人时的一种快感!爱这样东西,你永远也猜不透,他会在你绝望的时候默默地推你一把。在骄傲时给你一个幸福的耳光。一个一百斤重的大石头,我可能一辈子也抱不起来,但是我却能够抱着您再转一圈。这就是爱,是浓与血的真挚,是狂与美的结合,是十三年来一个永远不变的事实! 谢谢您,让我在困难的地方倒下,在有爱的地方醒来。这般美妙是任何家庭、任何孩子所追求的!我很庆幸因为我拥有!您交给我一种生活的状态:不为无聊而勇敢,不为白痴而冒险,不为以前而愤慨! 有一句话可能以在您耳边响起千百遍,似乎早已不新鲜,但也就是这句话,是我对您感情的诠释!爸爸!妈妈!我爱您!到永远! 爱您的儿子 2011-12-4

教育孩子的心得--做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长教育心得交流 做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津门小学一年五班张正逍家长 2014、5、14

各位老师、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一年五班张正逍的家长。首先感谢邢老师给我这个机会,在这里与家长朋友们做关于孩子教育的交流,我知道张正逍做的不是最优秀的,他有很多方面还需要学习和进步,下面我仅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说的不对的地方,请老师和各位朋友提出宝贵的意见。 首先,作为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又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缺一不可,而家庭教育是基础、是起点。家庭,是孩子来到人世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对一个社会的进步,对一个国家的发展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道德品质、知识素养、审美情趣、行为规范、价值观的形成,它烙刻在孩子的心灵深处,影响其一生。爱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父母要学会平等的与孩子对话。仅仅满足孩子衣、食、住、行的物质需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要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知道孩子的心灵深处需求的是什么,这样才能使孩子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第二,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品行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你的今天就是孩子的明天。在公交车上,您是否主动给老人让座?过马路时您是否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横线?您是否做到不随手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随意践踏花草?你是否注意使用礼貌用语,您是否做到常看电视新闻、科教类节目?玩手机游戏不超过一小时?是否每天保持读书看报至少半个小时等等这些看上去都是小事情,但是您的做法、言行举止是影响和示范孩子的关键,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要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孩子效仿的对象,并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大人之间不讲脏话、不说谎话骗人、孝敬老人、不占小便宜,孩子从中自然而然得学会了做人应讲文明、懂礼貌、尊敬长辈、爱父

怎样和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在讨论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医生,你说我该怎么办?孩子现在和我是无话可说。每当我说他,他就会反驳我…烦、无聊、什么也不懂?,或者干脆进房间把门一关。可是他和同学,却有说不完的话,通电话一次能讲一个多小时,发短信能发到凌晨。可为什么他就不能把我当成朋友一样,听我说说话,和我谈谈心?” 在青少年心理门诊,见到的大部分家长都会问到这个问题。孩子到了12-13岁,特别是升到初中后,进入了青春发育期,这时,他们与家长的关系、沟通也降到了一个最低点。对他们而言,家,是一个名义上的家,管吃、管住;父母,是一个称谓,照顾起居、饮食,是经济上的源泉,但很多时候,也是“烦、罗嗦、不懂事、落后、老土、out”的代名词。真正的朋友、知己,是在家门外的。 曾几何时,孩子是那么的粘人,整天都围着你,问东问西,让你难得有片刻的安静。现在,为何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其实。随着孩子长大,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产生了变化是正常现象。当然,出现这种极端过度的关系,也是有它的原因。最常见的原因有3种: 1、孩子从儿童期进入青春发育期,除了身体生理上的变化,还有心理上的变化。他们渴望独立,希望能以“大人”的身份存在。为表现出自己不再是小孩,他们开始拒绝接受家长的观点、意见,并且通过否定长辈的各种言行、观点,来显示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因此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出现更多的冲突、矛盾,从无话好说到无话可说。 2、孩子进入青春发育期后,他们在思想上要求独立,生活中渴望更多的私人空间。但实际上他们还是要依赖家长。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他们从内心希望家长少管、或不管自己。作为家长,却已习惯了用对待小孩的指令式的方法对待孩子,认为孩子就是要听大人的话。这样造成孩子强烈的反抗情绪,嫌家长“烦、罗嗦”。 3、还有一种原因是家长与孩子从小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当孩子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家长总认为孩子小,只要满足孩子的物资需求就可以了,缺乏与孩子在情感上的沟通。孩子在家长面前有话不能说,或说了也百说。这样就令孩子逐渐不愿与家长谈心,关起了与家长之间沟通的大门。孩子长大了,阻隔的门也厚了,门上的锁也锈了,这时要打破阻碍,重新建立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其实,只要你愿意,每个家长都可以成为孩子无所不谈的朋友。与孩子良好的交流、沟通,要从小开始。当他(她)还很弱小的时候,处处需要依赖你,你的善于聆听,会让孩子倍感安全和信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无论是喜、怒、哀、乐,他第一个想到要倾诉、要分享的人,一定会是你。而一个疏于与孩子沟通的家长,同样也不会被列在孩子的知己名单上。因此,要成为孩子无话不说的朋友,首先要从小开始聆听他的声音。 看着孩子长大,父母心里别提多高兴。但其实不少家长潜意识中,是拒绝让孩子长大的。他们的保护、干涉、过渡担心,不仅阻碍了孩子的正常独立、自立,而且让孩子产生对抗的情绪,并直接通过行为反映出来。所以,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应相应改变。从指令式转为商量式,从家长式转为朋友式,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和更多的选择权利。

和孩子成为朋友其实很简单

《小苹果》儿童舞蹈 超清版.flv和孩子成为朋友,其实很简单 仪征市马集中心小学张玲玲 内容摘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改以来讨论的重点之一,本文以师生的日常生活为土壤,就如何建立师生之间平等的、如朋友般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合教育教学中的经验,以交流心得的形式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与剖析。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这句朴素的话语,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重视;成为孩子的朋友,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正是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朋友关系的建立,应当是双方用自己的真诚、关心、宽容等等良好品质共同努力的结果。而老师和学生,因其关系的特殊性以及由来已久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的话必需听从的古训,在一般人看来,很难成为真正的朋友。但是,作为老师,作为长者,作为孩子眼中的楷模,只要主动敞开自己的心扉,和孩子们成为朋友很容易,因为,孩子的要求其实很简单。 有时候,感动就是在那一瞬间产生的。当你失误了,向孩子真诚地说上一句“对不起”,他就会激动地对别人说:“老师真好,还跟我说对不起呢!”孩子的宽容让你感动不已。 有时候,信任就是在不经意中建立起来的。当你给孩子以温暖的微笑和鼓励的话语,真正地理解他,他就把你当成了知心的人,什么话都愿意跟你说。孩子的信任让你觉得幸福。 …… 是的,孩子的要求真的很简单。 孩子希望你是一个倾听者—— 卡内基训练大中华区负责人黑幼龙说:“我们天生以为自己有耳朵会听,但用心听、用脑子听,和只用耳朵听差别很大。”经常地,我们劝戒孩子,上课认真听,功课才能有进步,师长的话好好听,做人才能有长进。但是,我们对于孩子的想法和问题,是不是经常以他们太小、长大了就会明白而搪塞过去?当他们想跟我们交流时,我们是不是也会以“忙”为理由敷衍了事?

老师和家长应该成为朋友

老师和家长应该成为朋友 近一个时期,常听到老师们的抱怨,向我反映个别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总是配合不好,甚至曲解老师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和动机,而产生分歧,有时闹得不够愉快,甚至弄得学校很无奈。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是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上的共同目标,这种目标的一致性,使得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理应成为志同道合的同志,而且有必要成为真诚的朋友和亲密合作的伙伴。 其实,在管理、教育孩子问题上,家长与教师各有优势。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过程、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有切身的体验与感受,亲情在对孩子的管理教育中似乎更多的是深度的关爱。教师对孩子的管理与教育,似乎更多的是缘于一种职业上的爱心与责任,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成才是他们矢志追求的目标,是他们生命价值的重要体现。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他们更具理性,特别表现在对孩子的教育上目标明确,且有详尽的具体计划和落实措施。 为此,教师与家长应相互尊重,真诚合作。老师与家长都是独特的,是千差万别的,教师是无法选择家长的,而家长对教师的选择也是有限的。为了孩子,不管他们愿意与否都必须相互接纳、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只有如此,才能在教育孩子上进行有效合作。事实上家长与教师在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上,在教育孩子的目标、内容、重点与方法上,对孩子发展情况的认知上,都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与分歧,应该说这是正常的。而消除这些差异或分歧,尽可能形成共识,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必要条件。为此,双方都应采取主动积极的态度。家长应主动向老师了解学校的教学计划、活动及孩子在校的表现,应主动向老师反映孩

子在家的表现,应主动征求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并主动向老师讨教管教孩子的办法;老师应主动向家长汇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和孩子在校的表现,应经常就孩子的教育问题进行沟通,坦诚地交流意见,共同协商对孩子的教育设想与重点,双方主动相互配合。 教师与家长要相互尊重、相互提醒,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要经常互通情报,深入研究孩子的个性特点及其对策;有意见要通过心心相印的交流,开诚布公的沟通,在“一切为了孩子”方向一致的前提下形成共识,都不该当着孩子的面指责对方。他们之间的意见分歧没有理由变成严重不和,甚至闹意气、泄私愤,否则,势必影响对孩子进行正常的管理教育,最终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利。 在孩子这条连接家长和老师的纽带下,亲密合作,共同引领孩子进入阳光地带,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 星空心语发表于2008-11-17 20:33:00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园长在2015年10月20日家长会上的报告)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孩子。父母要严于律已,事事处处以自己的正确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一、父母不要纵容自己孩子犯错 造就一个人,或者毁掉一个人,就看父母是如何教育的。有些家长谈到家庭教育时,总是认为自己忙,没时间教育孩子。可以相信,有些家长朋友确实很忙,他们为“生活”忙,为各种事忙,披星戴月地忙碌。总有忙不完的事,但他们在忙中却忽略了这样一件比较重要的事——那就是对孩子的教育。到头来,钱也有了,一切都有了,唯独孩子“丢”了。到那时,后悔的还是家长,受惩罚、遭埋怨也是家长。看看如今孩子们的现状,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厌学逃学的越来越多,父母难道就没有责任吗?父母的个性特点、教养观念和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应加强对孩子的全面教育,及时纠正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气,让他们养成优秀品质。 二、父母不要成为负面的影响者 (一)父母不要用消极言行影响孩子 家长的不良生活习惯直接会反映在孩子身上,比如说谎,在幼儿园的一个小孩,不想去幼儿园,就骗妈妈说“肚子疼”,家长既不了解情况,又不带孩子去医院,就给幼儿园老师请假,家长帮助孩子来圆谎。就是因为家长这样一次次的纵容,后来这个小孩经常以此方法不来幼儿园,这时家长才追悔莫及,但是已经晚了。 当孩子带着一颗单纯、透明的心来到这个世界时,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

了好奇、充满了求知的渴望,他们对父母有着一种天然的完全的信任,父母说那是花鸟、树木,他们就会认为那就是花鸟、树木,父母说天是蓝的、水是绿的,他们就会认为天是蓝的、水是绿的。如果父母将黑的说成白的,将红的说成绿的,他们也会毫不怀疑地认为那黑的是白的,那红的是绿的。 (二)父母不良行为的表现及纠正 对于六岁以内的孩子来说,“不听话”的确是他们这个年龄能够被允许的“过错”。所以关键还是在于父母怎样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这个年龄的孩子也正处在要学会认识情感、控制情绪的阶段,父母们榜样的力量是最有说服力的。 1、父母工作压力大看到孩子心烦。父母工作繁忙压力大,回到家看到4岁的孩子又吵又闹,终于忍不住大吼起来:“怎么老是哭啊哭啊!别哭了,真是个烦人精!” 一个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过成人的尊重。如果我们不给予孩子这种尊重,对孩子很粗暴,孩子也会想当然地认为别人就应该按照我说的去做,难以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2、父母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着孩子的面吵翻天,事后又言归于好。 父母的打斗、争吵,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坏榜样。夫妻吵架时的神态、姿势、语气语调、用语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日后孩子在幼儿园或游戏时,就对着小朋友说粗话、脏话,或狠狠地出手。 3、父母克勤克俭,给孩子大手大脚。父母辛苦工作,勤俭持家,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可是对孩子却很大方,他要玩具、零食都照给不误,也不教他节省。总认为:独生子女社会,不就是为了一个孩子吗?父母的这种

2020年幼儿园教育随笔 和孩子成为好朋友

幼儿园教育随笔和孩子成为好朋友幼儿园教育随笔:和孩子成为好朋友 可能在一般人的观念里,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学生必须要尊敬老师、老师要爱护学生。老师要爱护孩子是必然的,因为孩子们离开家长的怀抱来到学校尤其是幼儿园,不仅说明家长是信任我们的,更说明孩子们的成长是离不开我们的。 虽然现在我们班的孩子很小,可能家长会觉得每天照顾好孩子的吃喝拉撒就可以了,其实不然我们不仅要照顾好孩子的生活还要让孩子在游戏中学到知识。但我更愿意和孩子们成为好朋友,可能有的人会问:“这么小的孩子,你怎么可能和他们成为好朋友?”我说怎么就不能成为好朋友呢?我们也许会成为“忘年交”这也说不定哦。每天活动过后我都会找几个小朋友聊聊天,比如问问他们周末都在家干什么了,都和谁在一起玩了,都玩什么了等等,孩子们虽然小可是他们会清楚的告诉我他们周末的行程,会给我讲述很多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会增加我们之间的感情还能够很好地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有时候我很喜欢和孩子们说“悄悄话”。当有的小朋友不高兴时,我就会问他为什么不开心,可能开始他也不会和我说,但当我说到:我们都是好朋友,什么秘密都可以说时,他就会把他不高兴

的原因告诉我,当我了解了原因后就会慢慢地“开导”他、给他讲道理,这样孩子的心情就会变的很晴朗;当孩子们有高兴的事情时候,我也会让他们说说,让他们把高兴的事情与小朋友一起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感觉很满足、很快乐...... 如今有很多毕业的小朋友也都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回来看我或者给我打电话,我问他们是不是想我了,他们会说:“咱们不都是好朋友吗?我想你了,所以回来看你!想你了就给你打电话!”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感觉真的好幸福,我觉得作为老师能够和孩子们成为好朋友真的很满足,真的很快乐! 现在孩子们都很喜欢我,都把我当成他们的好朋友!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多倾听孩子的心声,成为孩子的“好朋友”

“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在孩子面前要做个认真的倾听者,要用心认真倾听孩子的每一次发言,欣赏他们在表达过程中思维的闪光点。 作为父母,你是否只关注如何能让孩子乖乖听话,却从来没有想过说话与听话其实是一个双向沟通。而在沟通的时候,不仅是孩子需要听,父母们也需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内心。 父母发表意见应该建立在认识自己、认识孩子的基础上;倾听孩子,不管是否同意孩子的观点,都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学着去理解孩子世界,并从自己的感受当中,学会沟通,感受成长。 认真的倾听是亲子沟通的开端,倾听孩子是一种亲子交流的方式。父母多倾听孩子的需求,才能多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不会在自己了解实际情况之前就做出错误的决定,去发表不恰当的言论或做出不合适的行为。如果父母不倾听孩子的需求就做决定,会让孩子觉得

父母武断,并渐渐地拒绝和父母交流。 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亲子教育就会变得更有效率,亲子关系也可以变得更融洽。学会倾听,父母可以了解孩子的真正想法,察觉他们内心的细小变化与成长。 父母倾听孩子的想法时,一定要真真切切地投入,而不是浮于表面地建议、批评和指导。因为在家长的认真的聆听中,可能会发现孩子一句玩笑话里掩藏着的失望和伤心,父母一句对成功随意的评价可能会打击孩子克服巨大困难的成就感。 家长需要时间仔细琢磨,适时地对孩子的表述做出适当的评价,让对话延续,帮助孩子表达真实情感。如果你主动挑起话题,孩子正打算敞开心扉却发现你迫不及待地打断他们,他们很快就不再信任这样的对话,并拒绝与你深入交谈。 当家长倾听孩子的想法后,要思考孩子的心声是否合理,同时也要进行自我反省。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家长要尽力去支持,表明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人们常说:“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生成长的摇篮。”儿童时期是人的许多良好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时期,个人在家庭中接受人生的第一个教育历程。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长中至关重要。柏拉图曾说:“家庭教育是社会的基础。”家庭成员的社会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创新素质的水平高低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发展程度。一个家庭的文明程度决定着整个社会文明的程度。可以说,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社会道德之风。 在家庭教育中,有两点体会可以介绍给大家。 第一.做父母,读书最重要。 宋人黄庭坚说过:“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为了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更好的实施家庭素质教育,我们家长应先拿起书本,认真读书。《发现母亲》一书的作者王东华说:“要想孩子伟大,父母必须先伟大。父母能走多远,孩子就能走多远。”这些话说的很有哲理。现在很多家长埋怨孩子不喜欢读书、不知道学习。作为家长,自己首先应反思一下:你所要求孩子的,自己又做得怎样呢?俗话说:“身传胜于言教。”现实中,从学生思想品德、学习成绩方面往往也能看到家长的影子。要想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家长首先应该养成读书的习惯。第二 第二、教孩子,兴趣最重要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某种东西发生兴趣时,

就会情绪高涨、想象丰富,就能发挥整个身心的积极性,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即便是枯燥的东西也会变得丰富多彩、趣味无穷,而且兴趣使学习的内容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据专家研究: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所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就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而且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劳;而对所学习的内容没有兴趣,则只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20—30%。相反,因为活动而受到责骂或贬低时,则会使人心沮丧,兴趣索然,信心丧失,步入“越干越差、越干越不想干”的恶性循环。家长或他人的肯定、赞扬、鼓励等,能使孩子得到成功的体验,产生自信。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学者要想做成学问,需坐十年冷板凳;一个学子要取得功名,需经历十年寒窗苦;一个武士要练就高深的功夫,需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十年磨一剑。陈奕迅在他的那首《十年》中唱到:“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我们还是一样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走过渐渐熟悉的街头。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十年,已成为做成一件事的最起码的年限。但是,有多少父母为了孩子,能花上十天的时间去想一想,到底应该怎样去养育孩子呢? 有些人谈到家庭教育时,总是认为自己忙,没时间教育孩子。可以相信,有些人确实很忙,他们为“金钱”忙,为“权”忙,为“情”忙,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披星戴月地忙碌。总之,许多人似乎有很多忙不完的事,但他们在忙中却忽略了忙这样一件比较重要的事—那就是对孩子的教育。到头来,钱有了,权也有了,情也有了,唯独孩子“丢”

怎样跟孩子成为好朋友

怎样跟孩子成为好朋友 1.蹲下来看学生的问题。这种提法我们已经见的很多了。观点的来由是说有位母亲带着自己的儿子去逛商场,儿子说很害怕,母亲很奇怪,当她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的时候才发现,目光所及,全是些长腿在眼前晃动。母亲马上明白了儿子害怕的原因所在。这件事说明了一个问题:孩子看问题的眼光和成人是不一样的,成人要想弄清孩子的问题,就必须从孩子的角度去探究发现问题。 2.给学生一个板凳。学生难免犯错误,老师也常常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批评教育。于是我们便常看到这样一个现象:老师滔滔不绝的在讲,学生则背着双手,低着头,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至于老师讲的是什么,恐怕根本就没有听进去。这种教育方式如果有收获,就可能只是让学生明白了一件事,哪就是犯错误要受到惩罚。而对于学生的内心世界,则很难触及到。更有甚者,若老师批评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辞,不顾及学生的自尊,很可能激起更深的矛盾。有次班上有个学生跟老师顶嘴,被送到办公室。该生进来时完全是一副无所谓的模样,我知道他的想法:大不了请家长。其实此事并不很严重,这次我没有按常规的方法来教育他,而是让他拿个板凳先坐下,也没有直接问他顶嘴的原因,而是先问了他一些最近的学习情况。没想到,这个学生自己反而不

自在起来,最后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当然,对哪些犯了严重错误的学生,我也赞成要严厉的处理,但对于哪些犯些小错误的学生,我们不防给他们一个板凳,让他们坐下来再谈。当我们让学生坐下来说话时,在老师与学生之间便构成了一种平等的框架,只有在这种框架下,学生才有可能打开自己的心扉,从而达到更大的教育效果。 3.注意与家长的谈话方式。当学生犯了较严重的错误,老师在通常情况下要通知家长,有时也请家长到学校。这时老师必须注意与家长的谈话方式,因为我们请家长的目的是和家长共同教育学生,而不是因为学生的错误而施行惩罚。我们应该请家长先坐下,然后和家长一起探讨学生的问题,一定要保证家长和老师站在同一立场。而不能只是简单的告状,或者训学生的同时也训家长。否则,只能引起家长的反感和学生的仇恨。 4.公私分明原则。这一条主要是对班干部而言,班干部因为平时帮老师做很多事,所以老师对他们也是格外照顾。从而容易出现不公平的现象,给以后的管理带来困难。因此,如果班干部犯了错误,也应该对他们做出相应的处理。正如诸葛亮所说的“不使内处异法”。当然,如果你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班干部,通常情况下他们会理解你并支持你。 5.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现在的学生很讲求个性,注重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书中谈到:我们办的家长学校已经活动了15年多。它的任务是不断地提高父母们的教育修养水平。讲清楚儿童是怎样受到家长影响的,这也可以促进家长的自我教育。家长知道了儿童的摹仿能力很强,就会经常检点自己,以批判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行为。他们不再把儿童的教育看成是采取一连串的“非常措施”的事,而看成是一种不断的、非常细心的劳动,看成是使自身的行为完美起来。 巴金先生也说过“孩子们变好或变坏和他们受到的教育有关,有句话叫‘先入为主’,所以父母是第一个老师,不能把一切推给学校。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所谓培养、所谓教育,不过是这样一句话。我们希望子女成龙,首先就要尽父母的职责。”这也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许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成绩不好是教育不一定是在学校里的教室里进行的,社会上处处是学校,生活中到处有老师。但是,对孩子来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因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经常的,而且是十分深刻而又牢固的。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 孩子在父母的关怀抚爱中逐渐认识世界,在父母的行为中潜移默化,接受人格和行为的陶冶,孩子对父母是信赖和尊敬的,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家长都应该牢记这句话。 我国谚语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接触就是对孩子进行无声的教育。所以,家长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言行要一致,不能说是一样,而做是另一样,否则孩子会茫然,不知该如何做。家长要处处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使自己真正能够胜任“第一任老师”这一光荣任务。 只要你和孩子在一起,那你就是一个老师,孩子不断地从你身上吸取知识、吸取营养,父母也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俗话说:教人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对自己的孩子更是如此。 父母要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家庭人文环境,让孩子沐浴在健康、文明、和谐、宽松的家庭气氛中,从而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形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养成良好的独立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习惯,树立关爱、合作、宽容、创新、感恩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