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牙合学

牙合学

牙合学
牙合学

牙合学课件1

合学occlusion

殷新民

绪论

一、合学的定义

合学是一门以咬合为研究中心的口颌系统生理学和病理学,是一门从生理到病理、从基础到临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基础学科。

合学与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正颌外科、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等临床学科均有着密切的联系。

口腔临床医生必须掌握合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将之作为临床工作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准则。

二、合学研究的内容

合与颌位

颞下颌关节与下颌运动

下颌静止及运动中咀嚼肌的活动特点

颅颌系统的神经支配及调控机制

咬合病的病因及治疗

TMD的病因及治疗

磨牙症的病因及治疗

口腔临床学科中的合学问题

三、合学与口腔临床医学的关系

合学的诞生始于临床医学的需要,合学中纯基础的研究意义不大,其研究目的多是为临床服务的。

合学与修复

合学与正畸、正颌外科

合学与牙体修复

合学与牙周

合的基本理论

一、定义:

合(occlusion):上下颌牙静止的咬合接触关系。

咬合(articulation):下颌运动中上下颌牙的接触关系。

二、口颌系统stomatognathic system

口颌系统是包括口腔颌面部各种组织结构如牙、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神经的总称,是一个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功能整体。

在中枢神经系统统一指挥下,牙、颞下颌关节、咀嚼肌各司其责,共同完成复杂的功能运动。

口颌系统担负着发音、讲话、表情、咀嚼、吞咽等各种重要功能。

三、合的解剖生理

牙列:上、下颌牙在牙槽骨内排列成的整体形态,称为牙列或牙弓(tooth arrangement or dental arch)。

1、牙列外形:呈抛物线形

分三种形态:椭圆型,方圆型,尖圆型。

正常牙列:要求比较规则、整齐、无间隙、不拥挤,牙量与骨量相协调,每个牙都在合适的位置,无弓外牙,无异常倾斜的牙。

正常牙列的生理意义:

牙列与衬托面部丰满度有关

牙列为弓形,与舌、唇、颊的运动相协调,对保证咀嚼、发音、讲话及吞咽等功能的正常发挥有重要作用

利于咀嚼,各牙齿互相邻接、互相支持,利于分散合力

防止食物嵌塞

2、牙的倾斜

近远中向的倾斜

上颌 123倾斜度:2 > 3 > 1

下颌123倾斜度:3 > 2 > 1

456倾斜度:较直

上颌78倾斜度:微向远中

下颌78倾斜度:仍向近中

唇舌向及颊舌向倾斜

12 唇倾约600

12 唇倾约650

3 较直

456 较直

78 颊倾

45678 舌倾

牙齿倾斜的生理意义

衬托面部丰满度

便于舌的运动

构成纵合、横合曲线,为咀嚼运动所必须

3、合平面和合曲线

合平面(occlusal plane):为一假想平面,实际上是曲面,该平面通过下中切牙近中切角与双侧第二磨牙远中颊尖顶这三个点。

纵合曲线

下颌—Spee’s曲线:通过下颌切牙切缘、尖牙牙尖、前磨牙和磨牙颊尖的连线,最低点在第一磨牙远颊尖。

上颌—补偿曲线(Compensating curve):通过上颌切牙切缘、尖牙牙尖、前磨牙和磨牙颊尖的连线,与Spee’s曲线相吻合。

横合曲线(transverse curve of occlusion):连接上下颌两侧同名磨牙颊舌尖所构成的凸向下的曲线。

Bonwill三角:从两侧髁突中心与下颌中切牙近中切角的连线,为一边长为4英寸(10.16cm)的等边三角形。

Monson球面学说:以眉间点为中心,4英寸为半径作一球面,Spee’s曲线与此球面的一部分吻合。

合曲线是球面的一部分,引伸为同心圆学说,有一假定圆心,牙尖斜度、髁道斜度、切道斜度等都是同心圆的一段弧。

颌面部的主要标志平面和标志线

眶耳平面(Frankfort plane):眶下缘与外耳孔上缘构成的平面。人坐正、头直立时,该平面与地平面平行,是重要的测量标志。

耳屏鼻翼线:鼻翼中央到耳屏中央的连线,与眶耳平面交角约15°,与

合平面几近平行。

合的特征

合的静态接触特征

牙尖交错合 ICP:上下牙呈最广泛的牙尖交错接触关系的合,以前称正中合。

牙尖交错合特征

一牙对两牙(除1、8外),上下同名牙前后相错,尖凹接触,有利于咀嚼和合的稳定

覆合与覆盖:

覆合(overbite):上牙覆盖下牙的垂直距离,正常1/3以内

覆盖(overjet):上牙覆盖下牙的水平距离,正常3mm以内

第一磨牙的合关系是牙尖交错合的重要标志,称occlusal key,安氏错合分类即以此为纲。

Ⅰ类—中性合关系

Ⅱ类—远中合关系

Ⅲ类—近中合关系

咬合接触形式:

尖—窝接触:三脚架式(鼎式)接触, tripod,稳定

尖—嵴接触:不如尖—窝接触稳定

斜面—斜面接触:不稳定

尖—尖或尖—斜面接触:不稳定

理想的咬合接触点约为138个

合的动态接触特征

前伸合

下颌前伸运动中,前牙成组接触,后牙无接触。

如果后牙有接触,称前伸合干扰

后退合

从牙尖交错合后退至后退接触位,双侧后牙均匀、同时接触。

如一侧接触,一侧无接触,称为后退合干扰

侧向合

组牙功能合:工作侧后牙成组接触,非工作侧无接触。

尖牙保护合:工作侧仅有尖牙接触,其他牙无接触。

如果非工作侧有接触,称侧方合干扰

尖牙的特点:

尖牙具有适合作为制导的舌面窝,可导致合力趋于轴向

位于牙弓转弯处,在咀嚼运动的第三类杠杆末端,重臂最长,故合力在尖牙处已显著减弱,能抵御较大的咀嚼力

根长且粗大,支持合力的牙周膜面积最大,牙根位于尖牙嵴内,此处骨质致密,支持力强大,尖牙比上颌第二磨牙大16倍

牙周韧带感受器丰富,对刺激敏感,能及时作出调整反应

四、合的生长发育

1、建合过程:

龈垫→乳合(2.5—6岁)→替合(6—12岁)→恒合(12岁后)

2、合发育阶段

乳牙萌出前下颌只有铰链运动,Ⅰ萌出才有前后运动

(1)乳合:2.5—6岁

特征:

①乳牙在颌骨上的位置较垂直,无近远中向倾斜,亦无唇舌向倾斜,无矢状合曲线,亦无横合曲线

② 4—6岁时,在ⅡⅢ和ⅢⅣ间出现间隙,称灵长间隙(primate space),可见于50%的幼儿,待恒牙萌出,恢复正常

③上下颌第二乳磨牙远中面称终末平面,对磨牙建合有重要影响

垂直型→Ⅰ类,60—70%

近中型→Ⅲ类或Ⅰ类

远中型→Ⅱ类,10—25%

(2)替合:6—12岁

特征:

暂时性牙列拥挤

剩余间隙(leeway space):Ⅲ、Ⅳ、Ⅴ近远中径总和与3、4、5近远中径总和之差,上颌一侧0.9mm,下颌一侧1.7mm

(3)恒合

萌出顺序、萌出时的间隙、牙槽骨发育情况对恒合建立有较大影响

3比4迟萌,萌出的路径最难,常形成错位

六龄齿龋坏、早失可引起邻牙移位、倾斜、对合牙伸长等不良后果

3、建合的动力平衡

(1)前后的动力平衡

向前的动力

①牙长轴的近远中向及颊舌向的倾斜,合力作用使牙体向前倾斜移动。一生中牙齿保持着向近中移动的倾向

②颌间空隙呈楔形,前大后小,合力使上下牙弓向前移动

③下颌张口轨迹为弧形,闭口时合力向上、向前,推动牙弓向前发育

向后的动力

唇颊肌—口轮匝肌、上下唇方肌、尖牙肌、颧肌、颊肌、颏肌等力量在上下前牙,力量远远不如向前的动力

前后的动力平衡使上下牙弓适当向前发育,亦可促使牙弓侧方发育(2)内外的动力平衡

向外—舌

向内—唇颊

促进宽度适当发育

(3)上下的动力平衡

咀嚼肌力作用至上、下牙弓,正常力量可完成咀嚼功能,异常力量可导致合磨耗、合磨损,咀嚼肌及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五、合的类型

(一)正常合

并非统一于一种标准形态,而是因人而异,有一定的生理范围。没有咀嚼肌功能紊乱的表现,即使有一些合的异常因素存在,但为个人所适应,又称为个别正常合(individual normal occlusion)

(二)错合

牙排列不整齐、错位或拥挤,可能导致口颌系统疾病,但也可能为个体所适应而不致病,成为生理合或适应性合

(三)生理合physiologic occlusion

健康的末经治疗过的牙列,无咀嚼系统功能紊乱的表现

(四)病理合 pathologic occlusion

对口颌系统产生损伤的合

(五)最适合(optimal occlusion)

不仅无病症表现,而且无需神经肌肉适应,无咬合干扰,咀嚼系各部健康舒适,在吞咽、咀嚼、说话时各部关系协调

(六)平衡合(balanced occlusion)

前伸平衡合:前伸至对刃位,前牙接触,后牙也有接触

侧方平衡合:侧方运动时,工作侧有合接触,非工作侧也有合接触

平衡合为全口义齿稳定和固位所必须,但自然牙列中若出现平衡合,则为合干扰,是创伤因素

(七)理想合(ideal occlusion)

理想合的条件:

ICP:安氏Ⅰ类合

上下牙广泛均匀接触

尖—凹、尖—嵴接触,尖—凹接触时尽可能呈鼎式

前牙浅覆合,覆盖适中

上下牙列邻接关系正常,无间隙

RCP:前牙不接触,一或数对后牙双侧同时接触

RCP→ICP无引起侧方偏斜的合干扰

息止颌位(下颌姿势位):上下牙无接触,息止合间隙1—4mm,闭合至ICP 时上下牙同时接触,无早接触

前伸合:前牙组牙接触,后牙不接触

侧方合:工作侧尖牙保护合或组牙功能合,非工作侧无接触

牙合学课件2

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生理

一、颞下颌关节的比较解剖学

口颌系统的形态结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颞下颌关节形态适应下颌运动,下颌运动又随牙形、合关系而异,而牙形、合关系又与各种动物的食性相适应。不同动物的咀嚼器官因其食性和功能不同而形态各异。

1、肉食类

如狮子,牙的作用主要为撕裂食物,其牙尖为尖锥形,上下切牙为对刃合,尖牙强大,突出于合平面上,上切牙与尖牙间有较大的牙间隙,用以容纳下尖牙,磨牙有三个尖锐的牙尖,颊尖大,形似刀刃,舌尖小,从牙尖及咬合关系来看,既不能前伸运动也不能作侧方运动,合关系为上下牙尖互相嵌入,下颌只能作上下铰链运动。

下颌关节是一种简单的铰链式结构,关节凹深,髁突呈横梭形,左右髁突横轴可连成一直线,关节凹前后突发达,整个关节凹面包裹着髁状突,这样的关节结构,使下颌只能作铰链运动,撕裂食物。

2、草食类

如牛,在咀嚼运动中,需要幅度比较大的研磨运动,与此相适应,草食类动物的牙齿都很大,磨牙为高冠牙,咬合面宽大,切牙数目减少,牛上切牙缺如。下颌关节与一般的结构相反,髁突呈凹形,关节凹反呈突形,适于大范围的侧向运动,以研磨食物。

3、啮齿类

如鼠,靠切牙啃切,切牙发育好,切缘呈凿形,无尖牙,磨牙低冠,关节凹为前后沟状浅凹髁突的长轴呈矢状方向,利于髁突前后滑动,啃咬食物。

4、杂食类

人即为杂食类。牙的功能有咬切、捣碎、撕裂、研磨所以牙有多种分工,切牙用以切断,尖牙用以撕裂,前磨牙用以捣碎,磨牙用以研磨同时还需要下颌能作前后上下左右各种方向的运动,以完成复杂的咀嚼功能。

下颌关节的构造更趋完善而与复杂的功能相适应。在关切凹和髁突之间有特殊形态的关节盘,将关节腔分为上下两部分,同时两个髁状突的水平轴其延长线向后方辐辏,相交于枕骨大孔前构成145-160°的角,使下颌运动更加自如。

以上说明食性、牙形、合关系、牙颌运动和颞下颌关节结构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表现了形态与机能的高度适应和统一

二、人类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结构

1、关节凹

深度7.35+1.16(5.36-9.56mm)

自幼年至成年2.5-10mm,随生长发育而逐渐加深

宽度10.65+1.57(8.28-14.18mm)

前壁:斜度20—68°,平均60.93+9.35

顶:上面为颅中凹

2、髁突

上面与关节盘接触

颈部前内侧有翼外肌附丽

关节凹比髁突大2—3倍

3、关节盘

上面前凹后凸,下面形凹

分前、中、后三带

前带:厚约2mm

中带:厚约1mm,最薄,但纤维致密,坚韧

后带:厚约3.4mm

4、关节囊

比较大,也比较松,其外侧形成外侧韧带(颞下颌韧带)

5、关节腔

关节上腔大而松,滑动运动

关节下腔小而紧,铰链运动

6、韧带

外—颞下颌韧带

内—蝶下颌韧带

后—茎突下颌韧带

三、人类颞下颌关节的结构特点

双关节:盘—颞关节:滑动关节

盘—颌关节:铰链关节

联动关节:颅骨—两个下颌关节:颅颌关节

悬吊关节:由三对韧带悬吊于颅骨上:颞下颌韧带、蝶下颌韧带、茎突下颌韧带。

多个运动轴心,不稳定,瞬间轴心

铰链轴:hinge axis 经验铰链轴:arbitrary hinge axis

耳屏—外眦连线上,从耳屏后缘向前13mm 处,为全可调合架转移合关系时的重要参考点。与合、中枢神经、咀嚼肌关系密切,是合的延伸,有“第四磨牙”之称。

颞下颌关节的生物力学

一、口腔生物力学简介

研究内容

口颌系统自身的力学特性

口颌系统在功能运动状态下的力学特性和相互关系

相关理论、材料、方法的研究

应力(stress)是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大小

理论基础:

连续性假设假设材料为无空隙地充满物质

均匀性假设假设材料任何部位的微小单位所取得的性能与材料本身的性能一致

各向同性假设沿各个方向材料均具有相同的性能

线弹性假设受载时材料的应力与应变成线性关系

小变形假设材料受外力所产生的变形远远小于其本身的结构尺寸

研究方法:

实验法:电阻应变测量、压敏片、光弹法。

将电阻应变计或压敏片放置于待测构件的表面,由应力-应变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应变的测量来确定构件表面应力的实验方法。

光弹法:用具有双折射效应的透明塑料制作所要研究的构件模型,将模型置于偏振光场中,通过分析模型加载后的干涉条纹来确定其应力状态。

理论分析法:弹性力学理论、二维或三维数学模型、数值分析。

有限元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将构件离散成有限个单元,在求解单元刚度矩阵的基础上,获得构体的总体刚度矩阵,求出构件受力后的应力分布大小和变化等。

研究方法的简要对比

小结(Summary):

口腔生物力学是利用力学的方法和理论来研究口腔中细胞、器官和整体的力学性质和行为,分析口腔功能过程中的各种力学现象和力学过程。

二、颞下颌关节的组成

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

由髁状突、颞骨关节面(关节窝和关节结节)、关节盘、关节囊、关节韧带(颞下颌韧带、蝶下颌韧带、茎突下颌韧带)组成。

颞下颌关节的功能解剖特点:

颞下颌关节是既有转动又有滑动的复合关节。

颞下颌关节在功能运动中有多个运动轴心。

颞下颌关节为左右联动关节。

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与合关系密切。

三、颞下颌关节的力学特性

关节软骨的力学性能

关节盘的力学性能

下颌骨的力学性能

关节软骨的组成

颞下颌关节的软骨为纤维性软骨。

关节软骨由软骨基质和软骨细胞构成。

软骨基质由水、胶原纤维、蛋白多糖、透明质酸、结构蛋白等构成。

胶原的排列分为三层

表层与软骨表面平行,能承受较大负荷。

中层呈网状排列,可以网络蛋白多糖大分子,限制间隙液的流动,平衡载荷等作用。

深层则伸入钙化区,形成软骨和骨的支架。

关节软骨的力学特性

关节软骨的二相理论:MOW1980年提出关节软骨由固体基质和可自由流动的间隙液构成的二相混合物,是具有渗透性的多孔介质。间隙液主要为水和电解质具有不可压缩性,占湿重的65-80%,固体基质为胶原和蛋白多糖等构成。

关节软骨的粘弹性

当一个材料处于衡定负荷(无时间依赖)或一个衡定形变时,其力学反应有差异(时间依赖),则这种材料的力学行为被称为粘弹性。从理论上来说,这种材料的反应是粘液和弹性固体联合起来的反应.称为粘弹性。

蠕变(creep):材料在恒定负荷作用下,应变随时间进一步增加,直至达到平衡。

应力松驰(stress-relaxation):当材料在维持一定的形变时,应力随着时间下降,直至平衡。

关节软骨的拉伸特性

关节软骨的拉伸性能依赖于胶原的排列和取向。

关节软骨的拉伸刚度和拉伸强度自表层向深层逐渐降低。

对不同方向的拉伸试验表明关节软骨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性。

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小结:

关节软骨是多孔的粘弹性组织,其主要力学特性为:蠕变和应力松驰。

拉伸力学特性反映了胶原的排列与方向。

关节盘的组成

关节盘是由水、Ⅰ型胶原、蛋白多糖、少量的弹性纤维组成。

关节盘的后带胶原呈三维网状结构、中间带为前后和内外走行的纤维呈板层状结构,前带以波浪状前后向纤维为主。

关节盘的力学特性

关节盘为粘弹性的二相介质材料。

关节盘的拉伸生理应变范围为5%,具有一定的应力松驰效应,但程度较低,反映其渗透性较低。

关节盘的压缩刚度大于关节软骨,随应力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其蠕变过程不表示出量的依从性。

下颌骨的力学特性

下颌骨属各向异性的粘弹性组织。

在压缩载荷下,极限强度、弹性模量随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加。

颞下颌关节的润滑

润滑的类型:边界润滑、液膜润滑

在一般的生理负荷下,滑液所构成的液膜润滑起主要作用,而在高负荷下,则边界润滑起主要作用。

与边界润滑有关的成分:表面活性磷脂(SAPL)、透明质酸(HA)、润滑素(Lubricin)

SAPL为主要的润滑剂,吸附于关节软骨的最外层。

HA能防止SAPL被PLA2所降解,保持SAPL的完整性,在边界润滑中起间接作用。

Lubricin为SAPL的一种水溶性的大分子载体。

咀嚼肌的收缩特性

等张收缩:前负荷不变的情况下,肌肉受到刺激后,张力变化在前,肌肉收缩在后,并且收缩后张力不再发生变化。如开口、前伸、侧方运动。

等长收缩:因后负荷过大或肌肉两端固定使肌肉受刺激后完全不能缩短,而表现为张力增加。如牙尖交错位时的紧咬。

咀嚼肌的生物力学特性

通过对肌重、肌长、羽状角、肌纤维长、肌节数、生理性横切面积可了解肌肉的力量、速度和作用的方向。

肌电图(EMG)

肌纤维收缩产生的生物电活动,通过肌电传感器导入肌电图仪,再经过电信号放大并显示于示波器上,形成的一种波形,称为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 EMG)。

肌电图产生的机理

肌细胞未受到刺激或损伤时细胞膜表面为等电位。

细胞膜存在内负外正的电位差(-70mv~-90mv)又叫跨膜电位。

当神经冲动传到终板时,乙酰胆碱的释放引起细胞表面的去极化,膜内变为+30mv,持续20ms左右又恢复至初始状态,称为再极化。

肌电图的应用

评价肌肉的作用(是否有肌电活动)。

判断肌功能是否正常(与正常相比)。

鉴别肌源性或神经源性损害(表现为肌电图上的电位的时相或幅度会发生变化)。

牙合学课件3

颌位与下颌运动

颌位mandibular position:颌位指下颌骨的位置。因上颌是固定的、下颌可以运动,所以理论上讲,下颌有无数个位置。

最常用、最重要的颌位有三个:牙尖交错位、下颌姿势位、下颌后退接触位。

一、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 ICP

上下颌牙尖交错、广泛接触时的下颌位置。以前称为正中合位,又称牙位、广泛接触位、肌肉闭合道终点位

二、下颌姿势位mandibular postural position, MPP

当人直立或端坐,不吞咽、不说话、不咀嚼时下颌所处的位置,又称肌位、休息位、息止颌位。

三、下颌后退接触位retruded contact position, RCP

下颌自ICP自然后退,不脱离上下颌牙的接触,至其生理后位,称下颌后退接触位。

在正常人群中,约90%的人能自ICP后退至RCP,称为二位。10%的人不能自ICP后退,称为一位。

殷新民报告中国人二位者占92%,一位者占8%,二位在水平方向相差0.81+0.39mm

正中关系centric relation, CR

正中关系是合学和口腔修复学的一个重要名词和概念。其定义为:在适当的垂直距离,下颌对上颌的最后位置关系。在正中关系,髁突位于关节凹内生理最后退的位置。

正中关系又被称为

铰链位:下颌在正中关系的开口运动为铰链运动,即单纯的转动而无滑动,故又称正中关系为铰链位,此铰链运动可使前牙切端开口18—25mm。在此铰链运动范围内,下颌对上颌的关系都是正中关系,因垂直距离不同而有不同的位置。因此正中关系不是只有一个位置,而是一个范围。后退接触位(RCP)是正中关系的最上位。

韧带位:下颌在正中关系的铰链运动受制于颞下颌关节的关节囊和韧带,故又称正中关系为韧带位。韧带定位属于物理性定位,重复性好。因此正中关系一直是全口义齿修复、咬合检查和治疗的重要参考位置。

正中关系的定位:

主动后退下颌:医生说明下颌自ICP后退并作示范后,嘱患者模仿练习。一般练习几次后,就会后退至RCP,一旦学会,就可重复。

哥德氏弓描记法:利用基板蜡堤,在上颌或下颌置描记针,对颌放描记板,描记下颌侧方运动与前伸运动轨迹,轨迹交叉的顶点即为正中关系。

反射法:嘱患者“上颌向前”,因上颌不会向前,下颌反射性地后退。

头后仰位:头后仰时,下颌很容易后退至RCP。

辅助下颌后退:如双手扶持下颌后退法等。

下颌运动

比较解剖学:

啮齿类,草食类,肉食类,杂食类等食性、牙形、下颌运动与颞下颌关节的形态、功能相适应。

人类颞下颌关节的功能解剖特点

双关节:盘-颞关节:滑动关节

盘-颌关节:铰链关节

联动关节:颅颌关节

悬吊关节:由三对韧带悬于颅骨上,颞下颌韧带、蝶下颌韧带、茎突下颌韧带。

多个运动轴心,不稳定,瞬间轴心

与合、中枢神经,咀嚼肌关系密切,是合的延伸

一、边缘运动(限界运动)

二、运动类型

开闭口运动:

小开口:RCP→转动;ICP →转动+滑动

开口大张口:转动+滑动

最大张口:转动

闭口:习惯性闭合道(肌肉闭合道)→ICP

前后运动: RCP ICP 前牙切对切最大前伸位

侧方运动:单纯的侧方运动,工作侧髁突转动,非工作侧髁突滑动。

Bennett运动:下颌骨作侧方旋转运动时伴随有下颌骨整体向侧方移动的运动称为Bennett运动。下颌骨侧方位移3mm以内(1.04+0.71mm)。Bennett运动时非工作侧髁突向内、下、前方移动,该髁突的运动路线与矢状面构成的角称Bennett角。

三、运动范围

最大前伸10.5+2.2(10mm)

最大后退0.81+0.39(1mm)

最大张口48.0+15.5(50—60mm)

最大侧方左10.0+1.9,右10.5+2.0

四、咀嚼运动

前牙的切咬循环

后牙的咀嚼循环

咀嚼运动的类型

双侧交替运动

单侧咀嚼

双向同时咀嚼

合架 articulator:模仿人体上下颌和颞下颌关节,可固定上下颌模型和合托,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下颌运动的一种仪器。

合架的结构:上颌体,下颌体,侧柱,面弓。

合架的功能

转移并固定上、下颌模型和咬合接触关系

模拟部分下颌运动

在合架上进行各种修复体的制作

修复体完成后在合架上进行初步调整

合架的分类

1、根据合架模拟下颌运动的程度分

简单合架 simple articulator:只能模拟开闭口运动,主要用于固定上下模型的位置。

平均值合架 average values articulator:切导斜度、髁导斜度为固定的平均值,在一定程度上能简单调节前伸合和侧方合中的咬合接触关系。

半可调合架 semi-adjustable articulator:在模拟人的下颌运动程度上大于平均值合架。其典型代表有Hanau H和Dentatus合架。

全可调合架 full-adjustable articulator:可调节前伸髁导斜度、侧方

髁导斜度等,可以全面模拟口腔下颌运动状态。这种合架结构和操作都很复杂,多用于科研工作、咬合重建等。

2、根据合架髁导结构的位置分

Arcon型合架:髁导盘置于上颌体,髁球置于下颌体,与人体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形式相似。

Nonarcon型合架:髁导盘置于下颌体,而将髁球置于上颌体,与人体颞下颌关节的结构正相反。

牙合学课件4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指累及咀嚼肌及颞下颌关节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以颞下颌关节区疼痛、颞下颌关节弹响、下颌运动异常为主要特征。是口腔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

一、病名及发展历史:

国际:

1.Costen综合征:1934年Costen报告,由缺牙、髁突后移而引起耳症、眩晕、头痛等症状。

2.疼痛-功能紊乱综合征(Pain-Dysfunction Syndrome,PDS):1959年Schwarty提出,认为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肌肉功能紊乱是继发的。

3.肌筋膜疼痛-功能紊乱综合征(Myofascial Pain-Dysfunction Syndrome, MPD): 1969 Laskin 提出,认为症状主要来自肌功能障碍。

4.颚关节症:日本颚关节学会命名。

5.TMD:1982年美国牙医学会命名。

6.CMD (Craniomandibular Disorders): 1990年美国颅下颌紊乱学会命名。

国内:

1.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1983年专题研讨会命名

2.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2001年专题研讨会命名

二、病因:

精神生理学说:

1.精神心理研究:TMD多数病人有忧虑表现,尿中17-羟固醇、儿茶酚胺含量比对照组高。

2.肌反应力研究:情绪改变可激发肌肉的反应性增强。

3.咀嚼肌的生化指标有改变:有人研究16名TMD病人、24名正常人,检测LDH(乳酸脱氢酶)、CPK(磷酸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同功酶三种反映骨胳肌细胞内代谢变化的指标,发现急性TMD病人LDH和CPK下降,表明酶的利用增加,与肌肉痉挛有关,而慢性TMD病人与正常人相似。

4.肌电图研究表明颌肌功能增强:

Skiba研究发现TMD病人91%的人颞肌静息期延长、55%咬肌静息期延长、24%翼外肌静息期延长、18%翼内肌静息期延长,经治疗后静息期又恢复正常。

5.治疗研究:生物反馈治疗有效,咬合治疗结合精神治疗可增进疗效

合紊乱学说:

关节、肌肉及牙的形态之间关系不协调导致功能障碍。如牙与牙之间不协调(咬合紊乱)、关节内部结构不协调(关节盘移位)导致咬合紊乱和功能障碍等

混合学说:认为TMD的病因是咬合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结合。

现代的观念认为:是多因素综合作用共同所致。

主要的致病因素有:

1.先天发育因素:髁突发育不全、先天过大或过小、双侧发育不协调等。

2.神经精神因素:焦虑、抑郁、紧张、精神挫折等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和肌肉功能紊乱。

3.咬合因素:合干扰、错合、多数后牙缺失、合面重度磨耗导致颌间距离降低、颌位不稳定等。

4.创伤:咀嚼中突然咬到硬物、职业性劳损、因牙科治疗张口过大过久导致医源性劳损等。

5.不良习惯:偏侧咀嚼、食物癖好、夜磨牙、紧咬牙、不良的头部姿势等。可以将其总结为:

易感因素——个体病理生理、心理、结构改变导致咀嚼系统的异常,包括个体全身健康不良,心理性易感,咀嚼系统发育异常,咬合障碍。

促发因素——创伤、咀嚼系统过度负荷。

持续因素——心理因素、代谢因素、免疫因素。

三、TMD的临床表现

疼痛:关节及咀嚼肌区的疼痛

下颌运动异常:张口度及张口型的异常

关节杂音:亦称关节弹响

其他:头痛、眼症、耳症等

四、TMD的检查诊断

病史

口腔颌面部检查:

检查张口度及张口型

检查关节区、咀嚼肌区有无触痛及轻重程度。

检查关节有无弹响,弹响的性质、时程和部位。

咬合检查是制定修复治疗计划的重要前提。

检查合型、合磨耗、缺失牙情况,有无不良修复,第三磨牙情况,错合情况

检查有无早接触、合干扰、牙位与肌位是否一致,ICP合接触情况等

X线检查:

颞下颌关节侧位体层片能很好地显示关节骨结构和关节间隙的情况。如无此设备,也可选择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或髁状突经咽侧位片等。如有必要,还可选择关节造影、CT、磁共振(MRI)等特殊检查。

其他检查:视需要和条件,还可作关节镜、下颌运动轨迹描记、肌电图、咬合分析仪(T-SCAN)等检查。

五、TMD的分类

马绪臣-张震康1997年提出的分为四类的方案:

咀嚼肌紊乱疾病

结构紊乱疾病

关节炎性疾病

骨关节病

日本颚关节学会提出五型分类法

I型肌肉功能紊乱

Ⅱ型关节软组织损伤

Ⅲ型关节内结构紊乱

Ⅳ型退行性关节病

Ⅴ型神经精神因素所致关节病

六、TMD的治疗

治疗程序是综合治疗,逐步升级:

从温和的、保守的、可逆的治疗开始,先对症处理再对因治疗,无效时才采用不可逆性治疗。

保守治疗:

温和的保守治疗:

1.患者教育

2.精神心理治疗

3.肌功能锻炼

药物治疗:包括抗炎止痛药、糖皮质激素、肌肉松驰剂、抗焦虑药、抗抑郁药,主要缓解肌肉痉挛和慢性疼痛。

关节内药物注射:糖皮质激素、透明质酸钠、过氧化物歧化酶、软骨保护剂、普鲁卡因等

关节内冲洗(泵疗法):用于滑膜炎早期,可有效清除关节内的炎症因子,常与药物注射合并应用。

物理治疗:

1.针灸

2.微波治疗:超短波、超声波

3.磁疗

4.热敷

5.激光等

修复治疗

修复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变合接触状态达到治疗目的,又称为合治疗。

其中有些方法改变了合接触状态以后必要时可以恢复到治疗前的状态,称可逆性修复治疗。

而有些方法在改变合接触状态后无法再复原,称为不可逆性修复治疗。可逆性修复治疗

咬合板

可摘义齿修复

总义齿修复

不可逆性修复治疗

咬合调改

正畸治疗

咬合重建

关节镜外科治疗

关节内窥镜目前不仅用于诊断,而且用于治疗

许多手术可在关节内窥镜下进行,如关节松解术、关节冲洗术、关节盘复位及缝合术

在关节内窥镜下扩创和冲洗可有效减轻疼痛及改善功能对于治疗TMJ结

构紊乱的疼痛性关节绞锁及伴发滑膜炎的TMJ骨关节炎(OA)特别有效。

关节镜外科治疗术:

关节镜下粘连松解灌洗术

关节镜下盘复位缝合术

关节镜下盘成形术和关节磨削成形术

关节穿刺冲洗术

手术治疗:

早期患者可通过解除造成关节损伤的病因使其恢复,但临床就诊患者多已进入中早期或中期,关节已发生明显器质性改变,其治疗手段主要为外科手术及关节镜外科治疗。

对TMD的手术治疗历来就有争议,其关键在于对本病的病因和疾病的实质认识不一致,以及术前能否明确诊断,术后可能发生不良并发症和术后效果是否理想等。

颞下颌关节手术的种类

髁状突全截除术

关节盘摘除术

髁状突高位截除术

髁状突颈部非明视截开术

关节囊形成术

全关节置换术

关节囊重建术

关节盘复位术

关节切除术

口腔颌面外科学重点整理

口腔颌面外科学重点 1.请简述牙拔除术的适应证?(1)牙体病。由龋病造成的牙体广泛缺损、残根、残冠,不能再经牙髓治疗修复牙冠缺损者,是牙拔除的主要原因。如牙周病及根周情况良好可考虑保留牙根,作根管治疗。(2)根尖病。包括不能用根管治疗、根尖切除或牙再植术等保留的根尖病。(3)晚期牙周病。(4)外伤。外伤导致根折或冠根斜折而不能用桩冠修复者,应予拔除;前牙外伤而牙根折断部位在牙颈部以下过多或冠根斜折及骨折线上无法保留的牙。(5)错位牙和移位牙。影响功能或引起创伤及疾病的移位错位牙。(6)阻生牙。反复引起冠周炎或引起邻牙龋坏的阻生牙。 (7)多生牙。影响美观,位臵不正或引起创伤及疾病的多生牙。(8)治疗需要。因正畸需要或义齿修复需要拔除的牙;位于肿瘤放射区为预防发生并发症而需要拔除的牙。(9)乳牙。影响恒牙正常替换的滞留乳牙。(10)病灶牙。 2.哪些心脏病患者应视为拔牙的禁忌证或暂缓拔牙?(1)急性心肌梗死或近3~6个月前发生心肌梗死。(2)近期频繁发生心绞痛。(3)心功Ⅲ~Ⅳ级或临床表现有端坐呼吸、紫绀、颈静脉怒张、下肢浮肿时。(4)双束支、三束支阻滞、有Ⅲ度或Ⅱ型房室传导阻滞,阿斯综合征(有突然神志丧失合幷心传导阻滞)史者。(5)心脏病合并高血压,应经治疗降压后再拔牙。 3.简述干槽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1)干槽症为拔牙常见并发症,其实质为牙槽窝的局部骨创感染。关于病因仍有争论,多认为创伤及感染是主要原因,此外与拔牙窝大,血供不良,抵抗力下降有关。(2)主要症状为疼痛,多发生于术后3~4天,疼痛为持续性,可向耳颞部放射。治疗效果不佳者,疼痛可持续1~2周。检查时,腐败型者可见牙槽窝内无血凝块,牙槽骨壁表面有灰白色假膜覆盖,牙槽窝内有腐败坏死组织,有明显臭味,骨壁有明显触痛,牙龈可见红肿,局部淋巴结可有肿大、疼痛,偶有发生张口受限、低热、疲乏等全身表现。(3)治疗干槽症主要原则为清创、隔离外界刺激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4.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是什么?1)口腔颌面部特殊的解剖结构与环境有利于细菌的滋生繁殖,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于发生感染。2)由于牙的存在并以发生牙体及牙周围支持组织的炎症,易形成特有的牙源性感染。3)口腔颌面部潜在的筋膜间隙内含有疏松结缔组织,感染可循此途径扩散和蔓延。4)颌面部血液和淋巴循环丰富,颌面部静脉瓣膜少或缺如,当静脉受压时容易导致血液逆流,而导致严重并发症;顺相应淋巴引流途径扩散而发生区域性淋巴结炎。反之,血循与淋巴循环丰富有利于炎症的局限和消退。5)口腔颌面部为暴露部位,易受损伤而继发感染。 5. 简述脓肿切开引流术的指征。①牙源性感染发病后3~4天,腺源性感染发病后5~7天; ②疼痛加剧,并呈搏动性跳痛;③有明显压痛点、波动感和凹陷性水肿;④穿刺及脓或脓肿已穿破但引流不畅;⑤全身治疗无效,出现明显中毒症状者;⑥颌周蜂窝织炎累及多个间隙,出现呼吸和吞咽困难者;⑦淋巴结结核经抗痨治疗无效,寒性脓肿已近自溃时。 6. 如何预防放射性颌骨骨髓炎?以预防为主,放疗前彻底治疗口内病灶牙,去除金属充填物,消除感染源;放射时注意掌握适应证、剂量和防护;放疗后3~5年内避免拔牙和其他损伤。 7.中央性颌骨骨髓炎易发生在下颌骨原因:由于上颌骨骨质疏松,骨板薄,脓液容易穿破骨壁向口腔引流,因而炎症逐渐消退,不易在上颌骨内弥散扩散。下颌骨的牙槽脓肿,由于骨质致密,骨板厚,脓液不易穿破得到引流,因此炎症易在骨松质和骨髓腔内蔓延,常通过下牙槽神经管波及整个下颌体,发展成急性弥散型骨髓炎。 8.慢性颌骨骨髓炎的临床特点:1)口腔内及颌面部皮肤形成多处瘘孔2)瘘孔长期排脓,有时瘘孔排除死骨片3)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出现咬合错乱和面部畸形4)治疗不当,久治不愈,易造成人体慢性消耗与中毒、消瘦、贫血。5)脓液进入消化道有时引起明显的胃肠道症状。 8. 请述咬肌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案。感染来源:牙源性感染(下颌第三磨牙冠周

牙体牙髓病学重点整理考试必备打印版知识讲解

精品文档 一、名词解释 1 继发龋:龋病治疗后,由于充填物边缘或窝洞周围牙体组织破裂,形成菌斑滞留区,或修复材料与牙体组织不密合,留有小的缝隙,这些都可能成为致病条件,产生龋病,成继发龋。 2 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首选的方法,它是彻底清理根管内炎症牙髓和坏死物质、扩大成形根管,并对根管进行适当消毒、最后严密充填根管,以去除根管内感染性内容物对根尖周组织的不良刺激,防止根尖周病的发生或促进根尖病变愈合。 3. 残髓炎:属于慢性牙髓炎,临床特点常表现为自发性钝痛、放散性痛、温度刺激痛。发生在经牙髓治疗后的患牙,由于残留了少量炎症根髓或多根牙遗漏了未作处理的根管。 5.retrograde pulpitis 逆行性牙髓炎:逆行性牙髓炎的感染来源于患牙牙周病所致的深牙周袋。袋内的细菌及毒素通过根尖孔或侧、副根管逆行进入牙髓,引起根部牙髓的慢性炎症,也可由局限的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此型牙髓炎的感染走向与通常由冠部牙髓开始,逐渐向根部牙髓进展的牙髓炎方向相反,故名为逆行性牙髓炎。 4. 窝沟封闭:是窝沟龋的有效预防方法。封闭剂作为一屏障,使窝沟与口腔环境隔绝,阻止细菌、食物残渣及其酸性产物等致龋因子进入窝沟。含氟封闭剂有屏障和持续释放氟,促进再矿化的双重作用。 5. 牙本质过敏症:又称过敏性牙本质,是牙在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化学物质以及机械作用等所引起的酸痛症状。其特点为发作迅速、疼痛尖锐、时间短暂。牙本质过敏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牙体疾病共有的症状,发病的高峰年龄在40 岁左右。 6 根尖诱导成形术:牙根尚未发育完成期间,牙髓已经感染、坏死、分解或已有根尖周病变,则牙根停止发育,采取促使根尖的形成或封闭的治疗方法。 7 再矿化治疗:用人工的方法使已经脱矿、变软的釉质发生再矿化,恢复硬度,使早期釉质龋终止或消除的方法。 8 牙髓切断术:是指切除炎症牙髓组织,以盖髓剂覆盖于牙髓断面,保留正常牙髓组织的治疗方法。 9 逐步后退法:选用能深入根管达牙本质牙骨质界的初尖锉,确定工作长度,由初尖锉逐步扩大到主尖锉(比初尖锉大三号),由预备根管尖段,到 预备根管中段及冠段,最后通畅整个根管的预备方法称逐步后退法。适用于直根管和轻中度弯曲根管。 10鸠尾固位:固位形的外形似斑鸠的尾部,由鸠尾峡和膨大的尾部组成,借助于峡部的扣锁作用防治充填体从洞底呈水平方向脱位,一般鸠尾峡后牙为颊舌径的1/4—1/3,前牙为邻面洞舌方宽度的1/3—1/2 。 11 获得性膜acquired pellicle :唾液中的糖蛋白以及其他成分黏附在牙齿表面形成的一层均质无细胞的生物膜。磨牙症:睡眠时有习惯性磨牙或白昼也有无意识磨牙习惯者。 楔状缺损wedge-shaped defect :是牙齿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常呈楔形。 釉质发育不全enamel hypoplasia: 在牙发育期间,由于全身疾患,营养障碍或严重的乳牙根尖周感染导致的釉质结构异常. 分釉质发育不全 和釉质矿化不全两种类型. 二、简答题 获得性膜的作用: 1)、修复或保护釉质表面2)、为釉质提供有选择的渗透性 3)、影响特异性口腔微生物对牙面的附着4)、作为菌斑微生物的底物和营养。 简述龋病的诊断方法 ①视诊:观察牙齿的色泽改变②探诊:探察有无缺损、龋洞,受损组织质地软硬程度③温度诊检查 ④X线照相检查:咬翼片和根尖片,以确定不易探察到的龋损,如邻面龋和隐匿龋充填后疼痛的原因及处理原则?( 5 分) 1、牙髓性疼痛 ①激发痛冷热痛:钻磨过程产热或酸蚀剂刺激致牙髓充血的表现。咬合痛:可能与过高充填、金属电流作用有关。 ②自发痛原因同上或诊断有误。 处理牙髓充血者,应去除充填体,进行安抚治疗,待症状消失后再行充填;由电流作用引起者,去除银汞合金充填体,更换非金属材料充填;如对颌牙修复体不良,则更换对颌牙修复体。患牙出现自发痛,应进行牙髓治疗,但治疗前应排除同侧有无其他牙髓炎的患牙。 2、牙周性疼痛 ①咀嚼痛:原因:充填物过高、粘结修复时酸蚀液刺激牙颈部。处理:磨除高点,颈部用氟化钠糊剂脱敏,用塞治剂保护。 ②持续性自发钝痛:原因:充填物悬突压迫牙间乳头,邻面接触区恢复的凸度不理想。处理:去除悬突、修整邻面或重新充填。 充填物折裂、松脱 1. 原因(1)窝洞预备:没有足够的抗力形固位形, (2)充填材料调制不当:充填修复材料调制各组分的比例不当,材料被污染、调制时间过长 (3)填充方法不当:未严格隔湿,充填压力不够 (4)过早承担合力:材料未固化完全,过早受力,易折断。 2. 处理:去除充填物修整洞形,重新按照正规操作完成洞的修复。牙隐裂的治疗方法: 1调牙合,排除牙合干扰,减低牙尖斜度以减小劈裂力量 2 均衡全口牙合力负担, 治疗和(或)拔除全口其他患牙,修复缺失牙 3 隐裂牙的处理:隐裂仅达釉牙本质界,着色浅,无继发龋者,酸蚀,釉质粘接剂光固化处理. 有继发龋或裂纹着色深,已达牙本质浅层,中层者,沿裂纹备洞,氢氧化钙糊剂盖髓,氧化锌丁香油粘固剂暂封,2- 4 周后无症状则换光固化复合树脂.已有牙髓病变者,牙髓治疗,调牙合加冠修复. 精品文档 龋病治疗中的常见问题和处理 (一)意外穿髓原因 1.对患牙髓腔解剖知识掌握不足。 2. 操作不仔细。 3.髓角变异。 (二)疼痛1、牙髓性疼痛 ①激发痛冷热痛:钻磨过程产热或酸蚀剂刺激致牙髓充血的表现。咬合痛:可能与过高充填、金属电流作用有关。

牙合学

牙合学课件1 合学occlusion 殷新民 绪论 一、合学的定义 合学是一门以咬合为研究中心的口颌系统生理学和病理学,是一门从生理到病理、从基础到临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基础学科。 合学与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正颌外科、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等临床学科均有着密切的联系。 口腔临床医生必须掌握合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将之作为临床工作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准则。 二、合学研究的内容 合与颌位 颞下颌关节与下颌运动 下颌静止及运动中咀嚼肌的活动特点 颅颌系统的神经支配及调控机制 咬合病的病因及治疗 TMD的病因及治疗 磨牙症的病因及治疗 口腔临床学科中的合学问题 三、合学与口腔临床医学的关系 合学的诞生始于临床医学的需要,合学中纯基础的研究意义不大,其研究目的多是为临床服务的。 合学与修复 合学与正畸、正颌外科 合学与牙体修复 合学与牙周 合的基本理论 一、定义: 合(occlusion):上下颌牙静止的咬合接触关系。 咬合(articulation):下颌运动中上下颌牙的接触关系。 二、口颌系统stomatognathic system 口颌系统是包括口腔颌面部各种组织结构如牙、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神经的总称,是一个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功能整体。 在中枢神经系统统一指挥下,牙、颞下颌关节、咀嚼肌各司其责,共同完成复杂的功能运动。 口颌系统担负着发音、讲话、表情、咀嚼、吞咽等各种重要功能。 三、合的解剖生理 牙列:上、下颌牙在牙槽骨内排列成的整体形态,称为牙列或牙弓(tooth arrangement or dental arch)。 1、牙列外形:呈抛物线形 分三种形态:椭圆型,方圆型,尖圆型。 正常牙列:要求比较规则、整齐、无间隙、不拥挤,牙量与骨量相协调,每个牙都在合适的位置,无弓外牙,无异常倾斜的牙。

牙合学重点分题型整理

牙合学重点分题型整理 一、名词解释 1.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正中牙合/牙位: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 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下颌所处的位置,即牙尖交错牙合时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颌骨的位置关系。 2.后退接触位(retruded contact position,RCP)/正中关系位CP:从牙尖交错位开始, 下颌可再向后下移动少许(约1mm左右),后牙牙尖斜面保持部分接触而前牙不接触,同时髁突受颞下颌韧带深层水平纤维的限制不能再往后退,位于其在关节窝中的生理性后退边缘,在保持髁突前斜面-关节盘中间带(盘-髁复合体)紧贴关节结节后斜面的同时,下颌从该位置可作单纯的铰链开口运动,具有可重复性。此时下颌的位置称~ 3.下颌姿势位(mandibular postural position,MPP)/休息位/息止颌位:人直立或端 坐,两眼平视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时,提颌肌群轻微收缩以对抗下颌骨所承受的重力,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牙不接触时(上下颌牙之间有一前大后小的楔形间隙,约2~4mm,称息止牙合间隙freeway space),下颌所处的位置称~ 4.铰链运动:开口约为18~25mm时,髁突的单纯转动。(髁突运动:转动/铰链运动, 滑动运动) 5.铰链位:铰链运动过程中,髁突始终处于关节窝的生理最后位,RCP又称为(髁突 的)铰链位 6.铰链开口度:下颌髁突从闭口位开始作单纯转动运动,在上下中切牙切缘之间可有 18~25mm距离,该距离称~ 7.正中关系(CR):髁突做铰链运动时,可使切牙处降颌约25mm,此运动范围内(铰 链开口度范围内)下颌对于上颌的位置关系称为正中关系。(RCP是CR的最上位,具唯一性) 8.铰链运动与铰链位:正中关系(centric relation, CR)指髁突的单纯转动运动,下颌 位于后退接触位时,髁突可以在关节窝内作单纯转动运动(铰链运动)而无滑动。 在铰链运动的过程中,髁突不离开后退接触位这一下颌的生理性最后位置,故又可将后退接触位称为(髁突的)铰链位(hinge position),在该铰链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开口范围,称为铰链开口度,其在上下颌切牙切缘之间可达18~25mm 9.垂直距离(vertical dimension):下颌姿势位时的面下1/3高度,临床上用鼻下点到 软组织颏下点的距离表示。 10.咬合时的垂直距离(vertical dimension of occlusion,VDO):牙尖交错位时面下1/3 高度 11.牙合间隙:下颌姿势位时的垂直距离与牙尖交错位时的垂直距离之差,约1~3mm。 MPP面部垂直距离=ICP垂直距离+息止牙合间隙 12.长正中:正中牙合位和正中关系位之间这种前后向相距约0.5mm的位置关系称为~。意在 正常情况下这种矢状关系没有左右偏斜,仅有向前或向后运动。 13.正中自由域:正常人从RCP到ICP的前后向及左右向的运动范围 14.Bennett运动:下颌在侧方运动时整体地向工作侧方向滑动的现象称为侧移,又称 Bennett运动 15. ):Bennett运动非工作侧髁点轨迹与矢状面之间的夹角称Bennett角。一般不超过20° 16.Guichet根据非工作侧髁突最初前伸的4mm范围内的侧移发生的比例(侧移的时相 1

浅谈合学对口腔临床工作的意义及应用

浅谈合学对口腔临床工作的意义及应用 前言:合学,作为一门中年轻的学科,自诞生以来就广泛受到口腔行业的广泛重视,现如今合学已经发展成为口腔领域一门不可或缺的知识体系,是口腔医学临床工作者中必须学习和掌握的重要理论基础。合学打破了传统的格局,以其独到的思维模式,诠释和解决了很多临床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为口腔工作者们提供了新的指南。但是,这门学科在众多临床工作者中仍并不受到重视。我作为一名初入行的年轻工作者,有幸听取了本次合学讲座,感悟良多,深刻的领会到合学对于我们重大作用。合学告诉了我们,口腔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器官,而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口腔中单个器官出现了问题,在一定情况下就在整个口颌系统中反映出来,而这种情况我们如果没有系统的合学体系思维,必然会感到手足无措,继而放弃治疗,或者归咎于患者的精神问题。下面,我就以我浅显的角度,为大家简单的叙述一下合学到底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学合学?合学对于我们临床工作有什么意义? 合学是什么? 合就是咬合,合学既是研究咬合的学科。在咬合运动过程中,参与的器官组织有牙体,牙周,颌骨,颞下颌关节,咀嚼肌,合学就是研究这几个器官组织相互联系。内容包括静态合和动态合。 1.静态合:静态合即为牙尖交错位时,上下牙列各个牙齿之间的接触,在正常状态下,前牙为不接触或者1-2点轻接触。前磨牙为2-3点接触,磨牙为4-5点接触,形成后牙保护前牙同时功能尖和非功能尖的接触方式也不一样。 2.动态合:包括下颌前伸运动,侧方运动时各个牙之间的接触,前伸合时上前牙2-4个牙的舌面引导下前牙唇面接触,成线状,后牙分离,无接触点,形成前牙保护后牙。侧方合分为尖牙保护合和组牙功能合,尖牙保护合为工作侧上下尖牙线状接触,非工作侧及工作侧后牙分离。组牙功能合为工作侧多个上后牙颊尖舌斜面与下后牙颊尖颊斜面接触,非工作侧不接触。 3.以上为正常状态,如果有不符合情况,即为合干扰,出现合干扰并且超出口颌系统的代偿范围就会在口颌系统中的薄弱部分显示出来,例如牙体磨损,牙周组织破坏(松动,牙龈退缩等),关节弹响疼痛,肌肉酸软疼痛,在生长发育期甚至会出现颌骨畸形。 合学理论知识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思维!解释病因的思维,解决问题的思维,系统性看待口腔问题的思维!大家在临床工作中可能遇到这些情况:刚戴上的冠几天就崩瓷了,换了氧化锆冠还是继续崩,是加工厂的问题吗?调合时调了很久患者总是不舒服,要么说高了,调到不接触了患者又说咬合不舒服,关节疼,是患者精神问题吗?患者多颗牙楔缺,补了又掉,而且酸痛,是患者刷牙太大力了吗?种植后牙冠总是掉,而且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特别快,是因为患者没保护好吗?正畸结束后半年到一年又复发了,是患者没好好戴保持器吗?前牙单颗或多颗牙松动,但是并没有严重的牙周炎表现,要不要拔,应该寻求牙周基础治疗吗?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很多临床工作者眼中都被视为个别的疑难杂症,甚至放弃治疗,果真如此吗?其实,这些问题在学习合学后就能找到答案,就能找到解决方案。成为一名能够解决“疑难杂症”的医生,少不了合学知识的搭建与学习! 合学知识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 修复: 1.崩瓷问题:崩瓷的发生主要有几种情况,修复体本身问题,患者不良习惯,粘接操作问题,

口腔种植学 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种植义齿: 采用人工种植体植入颌骨获取固位支持的修复体,其结构主要分为三部分:种植体、基桩、上部修复体,种植体承担固位支持和合力传导功能,基桩及上部修复体起到恢复咀嚼、美观、发音的功能,两者功能协调,构成了人类第三副牙齿。 2骨整合osseointegration: 在光学显微镜下,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直接接触,无任何纤维组织介于其间,又称骨性结合,骨融合。这种骨性结构由于将人工种植体与组织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可以有效地分散合力,且保证了种植体的稳固,又减少牙槽骨的萎缩与吸收。 3纤维骨性整合: 指在种植体周围包围一层非钙化的纤维结缔组织,骨组织成分少,它的形成是种植体作为异物植入机体内环境后的反应。这种纤维组织本身的结构强度差,并易受压坏死,继发感染,造成种植体松动而最终失败。 4基桩: 位于种植体的牙合方,穿过牙髓暴露于口腔中,与种植体之间依靠中央螺丝固定连接,是上部修复体的附着结构,为上部结构提供固位、支持,并使之稳定地行使功能。 5角度基桩: 基桩长轴方向与种植体长轴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基桩,可以改善修复体的载入道,使载荷方向与戴入道有一定夹角,扩大了种植义齿修复的适应证,允许植入较粗较长的种植体,避免外科并发症,修复效果好,清洁维护方便。 6初期稳定性: 是指种植体植入骨组织初期时,应保证其稳定性,使种植体与骨界面之间的动度在一定范围内,不能太大,否则会导致种植体表面形成纤维包裹。与牙槽骨密度、术者操作、种植体形状等有关,可通过与种植体与植入床高度吻合、骨整合、渐进性受载获得。 7种植体保护牙合:

种植牙与天然牙相比,缺少牙周膜结构,因而无感觉,无缓冲,防御能力下降,故需要在设计咬合时,对种植牙进行一定的保护,具体要求:前牙为种植牙时,正中咬合,后牙紧咬时前牙有轻接触,前伸无早接触;后牙为种植牙时,正中咬合轻咬无早接触,重咬时均匀接触,侧向运动无接触。 8骨改建bone remodeling: 机体骨组织在一生中不断地进行骨的新生、增强及吸收萎缩,从而使其骨组织的解剖结构发生变化的现象。 9模板dental stent: 用于准确判断种植体部位的骨量与骨质。掌握植入的位置和方向,并便于术者在术前根据患者的条件设计好上部结构,以便提高种植修复的质量,制作过程包括在模型上恢复牙列,塑形及修复模板,设置植入标志,试戴。 10渐进性载荷: 在为接受种植义齿治疗的患者提供最终修复体之前,应该采用树脂材料的临时冠桥修复体,逐渐恢复咬合,即进行渐进性载荷,提高界面区骨组织对冲击载荷的适应性。 11渐进性骨受载: 从复诊间隙,饮食,咬合,义齿修复以及咬合面材料等方面综合设计,使牙槽骨所受载荷从最小值逐渐增大。 12种植体: 植入骨组织内的结构,起到天然牙根的作用,支持、传导、分散牙合力。 13被动就位: 种植体内部以及种植体与上部修复体结构不需要变力就能就位并相互吻合的状态,种植义齿就位后无应力产生。 14A-P距: 牙弓前缘与末端种植体中心在牙弓线上投影的垂直距。 15间接印模转移桩(A类取模桩): 常为带螺纹的锥形帽状结构,表面较光滑。取模时,将螺丝旋进口内种植体上端或基桩内,印模取出后,取模桩仍留在口内,必须单独将印模转移桩从口内再取出,再与种植体代型紧

口腔颌面外科学重点整理

1.请简述牙拔除术的适应证?(1)牙体病。由龋病造成的牙体广泛缺损、残根、残冠,不能再经牙髓治疗修复牙冠缺损者,是牙拔除的主要原因。如牙周病及根周情况良好可考虑保留牙根,作根管治疗。(2)根尖病。包括不能用根管治疗、根尖切除或牙再植术等保留的根尖病。(3)晚期牙周病。(4)外伤。外伤导致根折或冠根斜折而不能用桩冠修复者,应予拔除;前牙外伤而牙根折断部位在牙颈部以下过多或冠根斜折及骨折线上无法保留的牙。(5)错位牙和移位牙。影响功能或引起创伤及疾病的移位错位牙。(6)阻生牙。反复引起冠周炎或引起邻牙龋坏的阻生牙。 (7)多生牙。影响美观,位置不正或引起创伤及疾病的多生牙。 (8)治疗需要。因正畸需要或义齿修复需要拔除的牙;位于肿瘤放射区为预防发生并发症而需要拔除的牙。(9)乳牙。影响恒牙正常替换的滞留乳牙。(10)病灶牙。2.哪些心脏病患者应视为拔牙的禁忌证或暂缓拔牙?(1)急性心肌梗死或近3~6个月前发生心肌梗死。(2)近期频繁发生心绞痛。(3)心功Ⅲ~Ⅳ级或临床表现有端坐呼吸、紫绀、颈静脉怒张、下肢浮肿时。(4)双束支、三束支阻滞、有Ⅲ度或Ⅱ型房室传导阻滞,阿斯综合征(有突然神志丧失合幷心传导阻滞)史者。(5)心脏病合并高血压,应经治疗降压后再拔牙。3.简述干槽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1)干槽症为拔牙常见并发症,其实质为牙槽窝的局部骨创感染。关于病因仍有争论,多认为创伤及感染是主要原因,此外与拔牙窝大,血供不良,抵抗力下降有关。(2)主要症状为疼痛,

多发生于术后3~4天,疼痛为持续性,可向耳颞部放射。治疗效果不佳者,疼痛可持续1~2周。检查时,腐败型者可见牙槽窝内无血凝块,牙槽骨壁表面有灰白色假膜覆盖,牙槽窝内有腐败坏死组织,有明显臭味,骨壁有明显触痛,牙龈可见红肿,局部淋巴结可有肿大、疼痛,偶有发生张口受限、低热、疲乏等全身表现。(3)治疗干槽症主要原则为清创、隔离外界刺激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4.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是什么?1)口腔颌面部特殊的解剖结构与环境有利于细菌的滋生繁殖,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于发生感染。2)由于牙的存在并以发生牙体及牙周围支持组织的炎症,易形成特有的牙源性感染。3)口腔颌面部潜在的筋膜间隙内含有疏松结缔组织,感染可循此途径扩散和蔓延。4)颌面部血液和淋巴循环丰富,颌面部静脉瓣膜少或缺如,当静脉受压时容易导致血液逆流,而导致严重并发症;顺相应淋巴引流途径扩散而发生区域性淋巴结炎。反之,血循与淋巴循环丰富有利于炎症的局限和消退。5)口腔颌面部为暴露部位,易受损伤而继发感染。5. 简述脓肿切开引流术的指征。①牙源性感染发病后3~4天,腺源性感染发病后5~7天;②疼痛加剧,并呈搏动性跳痛;③有明显压痛点、波动感和凹陷性水肿;④穿刺及脓或脓肿已穿破但引流不畅;⑤全身治疗无效,出现明显中毒症状者; ⑥颌周蜂窝织炎累及多个间隙,出现呼吸和吞咽困难者;⑦淋巴结结核经抗痨治疗无效,寒性脓肿已近自溃时。6. 如何预防放射性颌骨骨髓炎?以预防为主,放疗前彻底治疗口内病灶牙,去

口腔颌面外科学重点总结_详细

第一章绪论 口腔颌面外科学:是一门以外科治疗为主,以研究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咽等)、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颞下颌关节、唾液腺以及颈部某些疾病的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第二章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 诊治疾病的前提和基础。关系诊疗质量与成败。要求方法正确,全面细致,客观有序 1、轻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仅可置两横指,约2-2.5cm左右 中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仅可置一横指,约1-2.0cm左右 重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距不足一横指,约1cm以内 完全张口受限:完全不能张口,也称牙关紧闭 2、面部器官检查:先天畸形,上颌窦癌,颌面部外伤(伴眼耳鼻畸形,鼻衄复视,脑脊液耳漏),必要时邀请有关专科会诊 3、淋巴结检查:对口腔颌面部炎症和肿瘤具有诊断治疗意义。 顺序:枕后、耳后、耳前、腮、颊、下颌下及刻下;顺胸锁乳突肌前后缘,颈前后三角直至锁骨上窝。 内容:部位、大小、数目、硬度、活动度、压痛、波动感、皮肤与基地有无粘连 垂直链:颈深淋巴结上群(胸锁乳突肌深面沿颈内静脉前后,上达颅底,下至颈总动脉分叉处),颈深淋巴结(中)下群(颈总动脉分叉以下,沿颈内静脉至静脉角),副链(颈深淋巴结上群向外扩展的部分),锁骨上淋巴结(系颈深淋巴结下群向锁骨上方扩展的部分) 4、髁突动度检查:双手食指或中指分别置于两侧耳屏前方,髁突外侧,让病人做开闭口运动,感触髁突活动度。或将两手小指伸入外耳道内,贴外耳道前臂进行触诊 5、唾液腺检查:腮腺(食中无名指三指凭触为宜,切忌提拉触摸);下颌下腺和舌下腺(双手双合诊) 内容:大小、形态、肿块、导管充血、变硬、结石、分泌液 6、活组织检查:切取、切除、冰冻(血管性肿瘤、血管畸形、恶性黑色素瘤、腮腺混合瘤不做活检) 7、X线检查:牙体、牙髓、牙周、颌骨疾病;平片,体层摄影,造影 第三章麻醉镇痛重症监护 1、麻醉:用药物或非药物使病人整个机体或机体一部分暂时失去知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多用于手术或某些疼痛的治疗 2、local anesthesia 局部麻醉局麻,是指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末梢和纤维的感觉传导,从而使该区疼痛消失。包括冷冻麻醉,表面麻醉,浸润麻醉,阻滞麻醉。 3、infiltration anesthesia 浸润麻醉是将局麻药液注入组织内、以作用于神经末梢,使之失去传导痛觉的能力而产生的麻醉效果。骨膜上浸润麻醉,牙周膜注射麻醉。 4、block anesthesia 阻滞麻醉是将局麻药液注射到神经干或其主要分支附近,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激,使被阻滞的神经分布区域产生麻醉效果

牙周病学重点分题型整理资料讲解

牙周病学重点分题型整理 一、名词解释 1. gingival diseases和牙周炎periodontitis。牙龈病是指只发生在牙龈组织的疾病,而 牙周炎则累及四种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性、破坏性疾病。 2.2mm的恒定距离。它 包括结合上皮(0.97mm)及结合上皮根方和牙槽嵴顶之间的纤维结缔组织 (1.07mm)。 3.40%成人的附着龈表面有橘皮样的点状凹陷,称为点彩。点彩是 功能强化或功能适应性改变的表现,它是健康牙龈的特征。牙龈有炎症时,点彩减 少或消失。 4.gingival col: 每个牙的颊舌侧乳头在邻面的接触区下方汇合处略凹下,称龈 谷。中央凹陷呈鞍状,被复无角化、无钉突,对局部刺激抵抗力低,牙周病易始发 5.~ 6. 通。这种有机的附着结构亦称为上皮性附着 7.:是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细菌性斑块, 是由基质包裹的互相粘附或粘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 群体,它们构成较多相互有序生长的建筑式样生态群体,是口腔细菌生存、代谢和 致病的基础。 8.30秒后,观察有无出血 及出血程度。它比GI精细,更为客观,适用于牙龈炎症较重的人群观察治疗前后 效果的临床研究。0=正常牙龈;1=牙龈颜色有炎症性改变,探诊不出血;2=探诊后 有点状出血;3=探诊出血沿牙龈缘扩散;4=出血流满并溢出龈沟;5=自动出血。 9.BOP阳性位点比例高时,其附着丧 失的可能性就会增加。操作时有两种方法,一是用钝头牙周探针的尖端置于龈缘下 1mm或更少,轻轻沿龈缘滑动观察片刻有无出血;另一种方法是轻轻探到袋底或 龈沟底,取出探针后观察10-15秒看有无出血。 10. 块,是由基质包裹的互相粘附或粘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 菌性群体,它们构成较多相互有序生长的建筑式样生态群体,是口腔细菌生存、代 谢和致病的基础。 11. 几种优势菌,它们具有显著的毒力或致病性,能通过多种机制干扰宿主防御能力,具有引发牙周破坏的潜能,称之为牙周致病菌。证据充分的致病菌:伴放线聚集杆 12. 齿 13.(attachment loss,AL)是牙周支持组织破坏的结果。当牙周袋形成时, 14.

牙合学题库

1.什么叫做合运循环?前牙合运循环有何特点? 咀嚼运动可归纳为对食物的切割、压碎、磨细三个基本阶段。切割是通过前牙合运循环进行的,压碎和磨细是通过后牙合运循环进行的。前牙的合运循环是指首先下颌向前下运动,开口约15~20mm,然后向上下切牙相对的位置闭口,咬住食物,下切牙沿上切牙舌面引导方向向后上滑动,回到牙尖交错位,在滑动过程中咬断食物,然后进入下一咀嚼阶段,这一过程,通常称为前牙的合运循环,但因切割后食物入口,进入后牙咀嚼运动期。 2.什么是锁合? 牙尖交错合时,下后牙舌尖咬在上后牙颊尖的颊侧。 3.什么是功能尖? 后牙合面形态复杂,并非合面所有结构都与对颌牙接触。一般将与对颌牙合面窝沟有接触的上后牙舌尖和下后牙颊尖称为支持尖支持尖特点:形态园钝, 约占合面宽度的2/3; 功能意义:<1> 是咀嚼中主要压力实施者; <2> 维持咬合关系稳定, 支持下面部高度。 4.什么是深覆合? 牙尖交错合时,上切牙盖住下切牙冠长的2/3 以上。咬切食物时下切牙在上切牙引导下的滑行距离较长,因而对正常的切割功能有一定影响;有些深覆合,覆盖很小,上切牙咬在下切牙唇侧的粘膜处,下切牙咬在上切牙腭侧粘膜处,影响牙周组织健康;深覆合对下颌运动、肌肉功能、颞颌关节组织均有不良影响,属于一种可导致病变的病理性合型。 5.什么是开合? 牙尖交错合时,上下牙列部分前牙甚至前磨牙均不接触,上下牙在垂直方向上有空隙。开合与深覆盖是有区别的,开合无覆合,而深覆盖尽管上下前牙在水平方向距离大,可以互相不接触,但在垂直方向上仍有覆合存在,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上下前牙不接触称之为开合,而需根据垂直方向有无空隙而定。开合常属于上颌牙槽骨发育不足,这种合型使切割功能完全丧失,对发音,面形的影响也较大。 7.简述覆合覆盖正常的生理意义 正常的覆合覆盖关系使上下牙密切接触,利于下颌进行咀嚼运动时保持咬合接触关系,从而提高咀嚼效率。上牙列的切缘与颊尖覆盖着下牙列的切缘与颊尖,使唇颊软组织受到保护,而不致咬伤,同时在牙列的舌侧,由于下后牙的舌尖反覆盖着上后牙的舌尖,可保护舌的边缘,使之不被咬伤。 8.后牙有哪几种牙合型?各有何特点和功能意义 后牙正常、反合、锁合、反锁合,影响咀嚼运动环 1什么是开合? 牙尖交错合时,上下牙列部分前牙甚至前磨牙均不接触,上下牙在垂直方向上有空隙。开合与深覆盖是有区别的,开合无覆合,而深覆盖尽管上下前牙在水平方向距离大,可以互相不接触,但在垂直方向上仍有覆合存在,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上下前牙不接触称之为开合,而需根据垂直方向有无空隙而定。开合常属于上颌牙槽骨发育不足,这种合型使切割功能完全丧失,对发音,面形的影响也较大 2后牙有哪几种牙合型?各有何特点和功能意义 后牙正常、反合、锁合、反锁合,影响咀嚼运动 1.试述后牙(牙合)面形态对咬合力传导的影响 上下后牙之间的主要咬合接触形式之一是牙尖斜面之间的接触,垂直载荷可以被牙尖斜面分散。当牙尖斜面不存在时——如重度磨耗情况下,这种分散垂直载荷的能力便丧失。过去多强调牙长轴对咬合力的传导作用,实际上,咬合力在合面凸凹不平的正常牙上,被有效地分解了,沿牙长轴传导的负荷很小。即使在合面为平面型的牙上,垂直载荷也由于牙的倾斜排列特点,下颌后牙牙冠向舌侧倾斜,其合面载荷将大部分为其颈部舌侧以及根尖

(整理)正畸试题

口腔1、2班口腔正畸学试题(A卷) 一、选择题(单选题1-25、每题1分,共25分,多选题26-35、每题1.5分,共15分): 1.下列不属于个别牙错位的是 A 牙列拥挤 B 低位牙 C 腭向错位牙 D 近中错位牙 E 易位牙 2.下列不属于预防性矫治范畴的是 A 龋的早期治疗 B 口腔不良习惯的早期破除 C 乳牙早失的缺隙保持 D 滞留乳牙的及时拔除 E 早期严重拥挤牙列的序列拔牙治疗 3.关于乳牙早失,说法错误的是 A下颌乳牙早失对恒牙列的影响不大 B第一乳磨牙早失,如第一恒磨牙已建立中性咬牙合关系,则牙弓长度不会缩小C乳牙早失,继承恒牙6个月之内萌出则影响不大 D乳牙早失越早,错牙合发生可能性越高 E单纯上颌尖牙或下颌第二双尖牙错位常与第二乳磨牙早失有关 4.咬下唇习惯易造成 A深覆盖 B前牙开牙合 C后牙反牙合 D开牙合 E下颌前突 5.重度牙列拥挤是指牙列拥挤度大于

A 6mm B 8mm C 10mm D 12mm E 14mm 6.I度开牙合指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间隙 A 1mm以内 B 2mm以内 C 3mm以内 D 4mm以内 E 5mm以内 7.SNA角代表 A 上颌相对下颌的前后关系 B 下颌相对上颌的前后关系 C 上颌相对颅部的前后关系 D 下颌相对颅部的前后关系 E 上颌相对颅部的垂直关系 8.根据矫治力的强度中度力是指 A.30-60 g B.60-150 g C.100-150 g D.60-350 g E.350-500 g 9.合适的矫治力作用的牙齿有以下临床表征,除了 A 无明显自发疼痛 B 扣诊无明显反应 C 对温度高度敏感 D 松动度不大 E 移动效果明显

口腔医学知识点整理

1.混合牙列期:一般从6岁至12岁之间,口腔内乳牙逐渐脱落,恒牙相继萌出,乳牙、恒牙混合排列于牙弓上的时期。 2.危险三角区:鼻根至两侧口角的三角区,此处感染若处理不当,易逆行传入颅内,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并发症。 3.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其临床特征是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在颜色,形态和质地方面均发生变化 4.牙周炎: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牙周袋形成、进行性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最后可导致牙松动拔除,是我国成人丧失牙的首位因素。 5.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又称智牙冠周炎,,是指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常见于18~25岁的青年,是口腔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6.交界性肿瘤:有些肿瘤虽为良性,但具有局部浸润性生长和恶变倾向,例如成釉细胞瘤,多形性瘤,乳头状瘤等,对于这些肿瘤必须采用正确的手术治疗方案。 7.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又称复发性口腔溃疡,具有明显灼痛感,为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浅表溃疡,具有周期性、反复性、自限性 8.揭皮试验阳性:天疱疮时,若揭去疱壁,常会一并无痛性地揭去邻近外观正常的皮肤,留下一鲜红色的创面的现象 9.舍格伦综合征:舍格伦综合体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表现为外分泌腺的进行性破坏,导致黏膜及结膜干燥,并伴有自身免疫性病征。 10.抗力形是使充填体和余留牙能够承受咬合力而不会破裂的特定形。固位形是使充填体能保留于洞内,承受更力后不移位、不脱落的特定形状。 1.上颌骨由一体、四突构成,一体即上颌骨体,四突即为额突、颧突、牙槽突、腭突。 2.口腔健康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疼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1、颜面部为上从(发际),下至(下颌骨下缘)或(颏下点),两侧至(下颌支后缘)或(颞骨乳突之间)的区域。 2、以经过(眉间点)、(鼻下点)的两条水平线为界,将颜面部分为(3)等分。 3、颌面部为颜面部的(中1/3)和(下1/3)两部分组成的区域。上1/3为(颅面部)。颌面部是以(颌骨)为主要骨性支撑所在的区域,而颅面部是以(颅骨)为主要骨性支撑所在的表面区域。颌面部为人体(最显露)(最具特征)的部位,是人体(形态美)和(表情)最重要的形体表达区域,也是与(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相交叉的部位。 4、临床上常将颌面部分为(面上)(面中)(面下)三部分,其划分是以(两眉弓中间连线)为第一横线,以(口裂平行线)为第二横线。 8、口腔内,以(牙列)为分界线,将口腔分为牙列内的(固有口腔)和牙列外围的(口腔前庭)。口腔前庭由(牙列)(牙槽骨)及(牙龈)与其外侧的(唇)(颊组织器官)构成,因此(唇)(颊)器官的表面形态即为口腔前庭的表面形态。固有口腔由(牙列)(牙槽骨)及(牙龈)与其内侧的口腔内部组织器官(舌)(腭)(口底)等构成,因此(牙)及(牙列)(牙槽骨)及(牙龈)(舌)(腭)及(口底)等组织器官的表面形态即为故有口腔的表面形态。 9、固有口腔,是口腔的主要部分,其范围上为(硬腭)(软腭),下为(舌)(口底),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牙弓),后界为(咽门)。 10、口底由(舌系带)(舌下肉阜)组成。 11、牙又称(牙体),由(牙冠)(牙根)(牙颈)组成。 12、牙的组织结构,牙体组织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三种钙化的硬组织和牙髓内的(软组织牙髓)组成。牙周组织结构,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及(牙龈),是牙的(支持组织)。 13、舌的感觉神经,在舌前2/3为(舌神经)分布,舌后1/3为(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分布。舌

牙周病学重点分题型整理

牙病学重点分题型整理 一、名词解释 1.是指发生于牙支持组织的各种疾病。包括牙龈病gingival diseases和牙炎periodontitis。牙龈病是指只发生在牙龈组织的疾病,而牙炎则累 2.2mm的恒定距离。它 包括结合上皮(0.97mm)及结合上皮根和牙槽嵴顶之间的纤维结缔组织(1.07mm)。 3.40%成人的附着龈表面有橘皮样的点状凹陷,称为点彩。点彩是 功能强化或功能适应性改变的表现,它是健康牙龈的特征。牙龈有炎症时,点彩减 4.gingival col: 每个牙的颊舌侧乳头在邻面的接触区下汇合处略凹下,称龈谷。 中央凹陷呈鞍状,被复无角化、无钉突,对局部刺激抵抗力低,牙病易始发 5.~ 6. 7.:是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细菌性斑块, 是由基质包裹的互相粘附或粘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 群体,它们构成较多相互有序生长的建筑式样生态群体,是口腔细菌生存、代和致 病的基础。 8.30秒后,观察有无出血 及出血程度。它比GI精细,更为客观,适用于牙龈炎症较重的人群观察治疗前后 效果的临床研究。0=正常牙龈;1=牙龈颜色有炎症性改变,探诊不出血;2=探诊 3=探诊出血沿牙龈缘扩散;4=出血流满并溢出龈沟;5=自动出血。 9.BOP阳性位点比例高时,其附着 1mm或更少,轻轻沿龈缘滑动观察片刻有无出血;另一种法是轻轻探到袋底或龈 沟底,取出探针后观察10-15秒看有无出血。 10.是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细菌性斑块, 是由基质包裹的互相粘附或粘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 群体,它们构成较多相互有序生长的建筑式样生态群体,是口腔细菌生存、代和致 11. 能通过多种机制干扰宿主防御能力,具有引发牙破坏的潜能,称之为牙致病菌。证据充分的致病菌:伴放线聚集杆菌Aa、牙 12. 13. 14.

MRC矫治器治疗替牙期错合畸形的临床应用

MRC矫治器治疗替牙期错合畸形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8-12-12T16:47:21.8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4期作者:夏玉婷何索王永政 [导读] 本文认为MRC矫治器用于治疗替牙期错合畸形患儿后,疗效肯定,患儿易于掌握,戴用舒适。 (贵阳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贵州贵阳 550002) 【摘要】目的:探讨MRC矫治器治疗替牙期错合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替牙期错合畸形的患者,男13例,女7例,年龄5岁~10岁,平均年龄7.12±2.34岁。对比患者矫治前后头影测量结果。结果:患者治疗后SNA、SNB、L1-NB、L1-NB、Y轴数据较治疗前明显提高,ANB、U1-NA数据较治疗前出现下降,提示治疗后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C矫治器用于治疗替牙期错合畸形患儿后,疗效肯定,患儿易于掌握,戴用舒适。 【关键词】 MRC矫治器;替牙期;错合畸形 【中图分类号】R78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4-0117-01 安氏Ⅱ类1分类错合畸形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牙颌面畸形。我国患病率达4.6%~13.5%。安氏Ⅱ类1分类错合畸形随患者年龄增长畸形不断加重,不仅影响口腔功能,还对患者心理造成创伤[1]。以往研究中受限于正畸理论和临床经验的限制,治疗中没有从骨骼、肌肉及牙齿等因素进行多方面考虑,这也使得治疗受到一定限制[2]。MRC矫治器由澳大利亚正畸专家设计,在临床推广时候,受到各类患者的好评,如质地柔软、佩戴方便等。为此本文拟收集我院替牙期错合畸形的患者,分析MRC矫治器治疗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2016年2月—2017年1月我院替牙期错合畸形的患者,男13例,女7例,年龄5岁~10岁,平均年龄7.12±2.34岁。 1.2入选标准 (1)根据《口腔正畸学》确诊为安氏Ⅱ类1分类错合畸形者。(2)自愿参加试验。 1.3 排除标准 (1)有牙周基础疾病,口腔畸形者。(2)上下牙列重度拥挤者。 1.4 治疗方法 1.4.1治疗前完善口腔X线全景片等影像学信息,随后取印模。发现患者有Ⅲ°松动乳牙,或多生牙时,进行积极治疗。发现患者有慢性扁桃体炎、鼻炎者,先于五官科进行对症治疗,等炎症消退后进行牙齿矫治。选择患者每日生活中有无不良习惯,如咬唇、吐舌、异常吞咽等,纠正患者异常行为。根据患者年龄及牙弓大小,选择合适的K1-K2系列矫治器。 1.4.2矫治器使用矫治器戴入口内后,告知患者戴用要点:嘴唇闭合,舌尖放置在上腭前部的舌尖定位装置上,用鼻呼吸。日间戴用2h以上,晚间睡觉时间戴用。 1.4.3针对性锻炼询问患者口腔平时呼吸、吐舌及开唇露齿习惯,给予针对性训练:(1)口呼吸习惯者:上下唇闭合,舌体与上腭轻轻接触,使空气通过鼻腔进行深吸气—深呼气。(2)吐舌者:上下唇闭合,上下牙轻轻咬合后让舌体前部与上腭接触,吞咽唾液。(3)开唇露齿者:闭唇操、唇夹纸、唇拉纽扣训练。告知患者严格做到每天坚持训练。 1.5 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矫治前后头影测量结果。 1.6 统计学 采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患者矫治前后头影测量结果 患者治疗后SNA、SNB、L1-NB、L1-NB、Y轴数据较治疗前明显提高,ANB、U1-NA数据较治疗前出现下降,提示治疗后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2.2 典型病例 2017年3月,患儿,男性,10岁,主诉为:“牙齿疼痛3天,加重1天”来我院就诊。询问病史后发现患儿有鼻窦炎史,夜间张口呼吸。面像:开唇露齿,上唇闭合无力。口腔:替牙列,双侧第一磨牙远中尖对尖关系,前牙Ⅲ度深覆牙合、深覆盖,下牙列轻度拥挤,下中线右偏1.5mm。诊断: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给予K1矫治器及配合唇肌训练。结果:患者治疗后12月后,患者Ⅲ度深覆牙合、深覆盖获得纠正,磨牙关系调整至中性。 3.讨论 MRC矫治器由高弹性、高稳定性的聚氨酯橡胶材料制成,与传统临床矫正器相比,其优势体现在体积小、软硬适中[3]。本次研究中考虑到患儿伴有不良的口腔习惯,若单纯采取MRC矫治器治疗,很难纠正患者的不良习惯,为此本文采取针对性锻炼,以让肌肉产生记忆效应,目的是达到去除口腔不良习惯、恢复面部肌肉平衡的目的。还有研究指出替牙期儿童颅牙合面生长的速度快,组织细胞代谢活跃,对矫治的反应好,采取MRC矫治器治疗有较好的疗效[4,5]。同样本文发现患者治疗后SNA、SNB、L1-NB、L1-NB、Y轴数据较治疗前明显提高,ANB、U1-NA数据较治疗前出现下降,提示治疗后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本文认为MRC矫治器用于治疗替牙期错合畸形患儿后,疗效肯定,患儿易于掌握,戴用舒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