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影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因素及采取的措施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MACHINING SURFACE QUALITY AND THE MEASURES TAKEN
学院(部): 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机电一体化
2016 年 12 月 20 日

影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及采取的措施 摘要
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的提高和使用寿命的增加与组成产品的零件加工质量密切相 关,零件的加工质量是保证产品质量基础。衡量零件加工质量好坏的主要指标有:加工 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本文主要通过对影响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因素、零件表面层的物理力 学性能(表面冷作硬化、残余应力、金相组织的变化与磨削烧伤)、表面质量影响零件 使用性能等因素的分析和研究,来提高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工艺措施。
关键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I

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MACHINING SURFACE QUALITY AND THE MEASURES TAKEN ABSTRACT
The use of machinery products and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increas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duc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the parts processing parts processing quality is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The main indicators of parts processing quality are: machining accuracy and surface roughness.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factors of affecting parts surface roughness,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arts surface layer (cold work hardening, surface residual stress, the change of microstructure and grinding burns), surface quality of parts using performance factors such as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technical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urface quality of machining.
KEYWARDS:Mechanical processing, surface quality, influence factors and control measures
II

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目录
摘要(中文)………………………………………………………………………………………Ⅰ 摘要(外文)……………………………………………………………………………………II 1 绪论……………………………………………………………………………………………1 1.1 引 言…………………………………………………………………………………… 1 1.2 概述………………………………………………………………………………………1 1.2.1 机械加工 ………………………………………………………………………… 1 1.2.2 零件的失效…………………………………………………………………………1 1.2.3 磨削烧伤……………………………………………………………………………1 1.2.4 表面冷作硬化………………………………………………………………………1 1.3.影响工件表面质量的因素…………………………………………………………… 2 1.3.1 工艺系统的振动对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2 1.3.2 刀具几何参数、材料和刃磨质量对表面质量的影………………………………2 1.3.3 切削液对表面质量的影响…………………………………………………………2 1.3.4 工件材料对表面质量的影响………………………………………………………2 1.3.5 切削条件对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2 1.3.6 切削速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3 1.3.7 磨削加工影响表面质量的素………………………………………………………3 1.3.8 影响工件表面物理机械性能的素…………………………………………………3 1.3.9 耐磨性对表面质量的影响…………………………………………………………5 1.3.10 疲劳强度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 ...5 1.3.11 耐蚀性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 ...5
i

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2.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6 2.1 表面质量对零件耐磨性的影响……………………………………………………… 6 2.2 表面质量对零件疲劳强度的影响……………………………………………………6 2.3 表面质量对零件耐腐蚀性能的影响…………………………………………………6 2.4 表面质量对零件间配合性质的影响…………………………………………………7 2.5 表面质量对零件其他性能的影响……………………………………………………7
3.控制表面质量的途径………………………………………………………………………7
3.1 降低表面粗糙度的加工方法………………………………………………………… 7 3.2 改善表面物理力学性能的加工方法………………………………………………… 9 4.提高机械加工工件表面质量的措施………………………………………………………10 结论……………………………………………………………………………………………12 参考文献………………………………………………………………………………………13 致谢……………………………………………………………………………………………14
ii

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iii

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1 绪论
1.1 引言 随着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械化生产以走进各大小企业, 与之息息相关的就是各式各样 的机器。而机器是由机械零件装配而成,机器的失效是由个别零件的失效而造成的,其根本 原因是零件丧失了其应具备的使用性能。而通过研究与生产实践证明,零件的失效大都从 表面开始,零件表面质量的高低是决定其使用性能好坏的重要因素。因此,正确地理解零件 表面质量内涵,分析机械加工过程中影响加工表面质量的各种工艺因素,通过改变这些因 素从而改善工件表面质量,提高产品的使用性能及对未来机械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 义。 随着机械行业在社会中占得地位越来越重,人们对机器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一些重 要零件在高压力、高速、高温等高要求条件下工作,零件表面的任何缺陷,不仅直接影响 零件的工作性能,而且还可能引起应力集中、应力腐蚀等现象将进一步加速零件的失效,这 一个零件的失效或者突然间损坏,其原因除了少数因设计不周而强度不够,或者是由 于偶然的事故引起超负荷而造成了失效或损坏以外,大多数都是由于磨损、受到外界环境 的腐蚀或疲劳破坏。磨损、腐蚀和疲劳损坏都是发生在零件的表面,或是从零件表面开始 的。因此,加工表面质量将直接影响到零件的使用性能,因而表面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各 方面的重视。 1.2 概 述 1.2.1 机械加工 机械加工:广意的机械加工就是凡能用机械手段制造产品的过程;狭意的是用车床、 铣床、钻床、磨床、冲压机、压铸机机等专用机械设备制作零件的过程。 1.2.2 零件的失效 零件的失效:指零件丧失了原有的使用性能。 1.2.3 磨削烧伤 磨削烧伤:在磨削加工中,由于多数磨粒为负前角切削,磨削温度很高,产生的热量远 远高于切削时的热量,而且磨削热有60~80%传给工件,所以极容易出现金相组织的转变, 使得表面层金属的硬度和强度下降,产生残余应力甚至引起显微裂纹,这种现象称为磨削 烧伤。 1.2.4表面冷作硬化 冷作硬化:通过冷加工而是零件表面产生的表面应力,使零件的表面比加工前的表面 硬度耐磨性等有所提高。
1

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1.3 影响工件表面质量的因素 1.3.1 工艺系统的振动对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有时会发生振动, 即在刀具的切削刃与工件上正在切削的 表面之间除了名义上的切削运动之外,还会出现一种周期性的相对运动。 振动使工艺系统的各种成形运动受到干扰和破坏,使加工表面出现振纹,增大表面粗糙度 值,恶化加工表面质量。 1.3.2 刀具几何参数、材料和刃磨质量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刀具的几何参数中对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主要是副偏角、 主偏角、 刀尖圆弧半径。 在一定的条件下,减小副偏角、主偏角、刀尖圆弧半径都可以降低表面粗糙度。在同 样条件下,硬质合金刀具加工的表面粗糙度值低于高速钢刀具,而金刚石、立方氮化 硼刀具又优于硬质合金,但由于金刚石与铁族材料亲和力大,故不宜用来加工铁族材 料。另外,刀具的前、后刀面、切削刃本身的粗糙度直接影响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因 此,提高刀具的刃磨质量,使刀具前后刀面、切削刃的粗糙度值应低于工件的粗糙度 值的 1~2 级。 1.3.3 切削液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切削液的冷却和润滑作用能减小切削过程中的界面摩擦,降低切削区温度,使切 削层金属表面的塑性变形程度下降,抑制积屑瘤和鳞刺的产生,在生产中对于不同材 料合理选用切削液可大大减小工件表面粗糙度。 1.3.4 工件材料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工件材料的性质;加工塑性材料时,由刀具对金属的挤压产生了塑性变形,加之 刀具迫使切屑与工件分离的撕裂作用,使表面粗糙度值加大。工件材料韧性越好,金 属的塑性变形越大,加工表面就愈越粗糙。加工脆性材料时其切屑呈碎粒状,由于切 屑的崩碎而在加工表面留下许多麻点使表面粗糙。 一般韧性较大的塑性材料,加工后表面粗糙度较大,而韧性较小的塑性材料,加 工后易得到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对于同种材料,其晶粒组织越大,加工表面粗糙度越 大。因此,为了减小加工表面粗糙度,常在切削加工前对材料进行调质或正火处理, 以获得均匀细密的晶粒组织和较高的硬度。
1.3.5 切削条件对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 与切削条件有关的工艺因素,包括切削用量、冷却润滑情况。中、低速加工塑性 材料时,容易产生积屑瘤和鳞刺,所以,提高切削速度,可以减少积屑瘤和鳞刺,减 小零件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值;对于脆性材料,一般不会形成积屑瘤和鳞刺,所以,切 削速度对表面粗糙度基本上无影响。进给速度增大,塑性变形也增大,表面粗糙度值
2

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增大,所以,减小进给速度可以减小表面粗糙度值,但是,进给量减小到一定值时, 粗糙度值不会明显下降。正常切削条件下,切削深度对表面粗糙度影响不大,因此, 机械加工时不能选用过小的切削深度。 1.3.6 切削速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一般在粗加工选用低速车削,精加工选用高速车削可以减小表面粗糙度。在中速 切削塑性材料时,由于容易产生积屑瘤,且塑性变形较大,因此加工后零件表面粗糙 度较大。通常采用低速或高速切削塑性材料,可有效地避免积屑瘤的产生,这对减小 表而粗糙度有积极作用。 1.3.7 磨削加工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砂轮的粒度越细,单位面积上的磨粒数越多,在磨削表面的刻痕越细,表面粗 糙度越小;但若粒度太细,加工时砂轮易被堵塞反而会使表面粗糙度增大,还容易产 生波纹和引起烧伤。 砂轮的硬度应大小合适, 其半钝化期愈长愈好; 砂轮的硬度太高, 磨削时磨粒不易脱落, 使加工表面受到的摩擦、 挤压作用加剧, 从而增加了塑性变形, 使得表面粗糙度增大,还易引起烧伤;但砂轮太软,磨粒太易脱落,会使磨削作用减 弱,导致表面粗糙度增加,所以要选择合适的砂轮硬度。砂轮的修整质量越高,砂轮 表面的切削微刃数越多、各切削微刃的等高性越好,磨削表面的粗糙度越小。 增大砂轮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加工表面的磨粒数增多,每颗磨粒磨去的金属厚 度减少, 工件表面的残留面积减少; 同时提高砂轮速度还能减少工件材料的塑性变形, 这些都可使加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值降低。降低工件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加工表面 的磨粒数增多,表面粗糙度值减小;但工件速度太低,工件与砂轮的接触时间长,传 到工件上的热量增多,反面会增大粗糙度,还可能增加表面烧伤。增大磨削深度和纵 向进给量,工件的塑性变形增大,会导致表面粗糙度值增大。径向进给量增加,磨削 过程中磨削力和磨削温度都会增加,磨削表面塑性变形程度增大,从而会增大表面粗 糙度值。为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磨削效率,可将要求较高的表面的粗磨和精 磨分开进行,粗磨时采用较大的径向进给量,精磨时采用较小的径向进给量,最后进 行无进给磨削,以获得表面粗糙度值很小的表面。 工件材料的硬度、塑性、导热性等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较大。塑性大的软 材料容 易堵塞砂轮,导热性差的耐热合金容易使磨料早期崩落,都会导致磨削表面粗糙度增 大。 另外,由于磨削温度高,合理使用切削液既可以降低磨削区的温度,减少烧伤, 还可以冲去脱落的磨粒和切屑,避免划伤工件,从而降低表面粗糙度值。 1.3.8 影响工件表面物理机械性能的因素 切削刃钝圆半径增大 , 对表层金属的挤压作用增强 , 塑性变形加剧 , 导致冷硬增强。 刀具后刀面磨损增大 , 后刀面与被加工表面的摩擦加剧 , 塑性变形增大 , 导致冷硬增强。
3

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切削速度增大 , 刀具与工件的作用时间缩短 , 使塑性变形扩展深度减小 , 冷硬层深度减 小。切削速度增大后 , 切削热在工件表面层上的作用时间也缩短了 , 将使冷硬程度增 加。进给量增大 , 切削力也增大 , 表层金属的塑性变形加剧 , 冷硬作用加强。工件材料的 塑性愈大 , 冷硬现象就愈严重。 当切削热使被加工表面的温度超过相变温度后 , 表层金属的金相组织将会发生变 化。磨削烧伤当被磨工件表面层温度达到相变温度以上时 , 表层金属发生金相组织的 变化 , 使表层金属强度和硬度降低 , 并伴有残余应力产生甚至出现微观裂纹 , 这种现象 称为磨削烧伤。改善磨削烧伤的途径磨削热是造成磨削烧伤的根源 , 故改善磨削烧伤 由两个途径 : 一是尽可能地减少磨削热的产生 ; 二是改善冷却条件 , 尽量使产生的热量 少传入工件。正确选择砂轮合理选择切削用量改善冷却条件。 产生残余应力的原因 : 切削时在加工表面金属层内有塑性变形发生 , 使表面金属的 比容加大 ; 切削加工中 , 切削区会有大量的切削热产生 ; 不同金相组织具有不同的密度 , 亦具有不同的比容的变化必然要受到与相连的基体金属的阻碍 , 因而就有残余应力产 生工件主要工作表面最终工序加工方法的选择。 选择零件主要工作表面最终工序加工 方法 , 须考虑该零件主要工作表面的具体工作条件和可能的损坏形式。在交变载荷作 用下 , 机器零件表面上的局部微观裂纹 , 会因拉应力的作用使原生裂纹扩大 , 最后导致 零件断裂。从提高零件抵抗疲劳破坏的角度考虑 , 该表面最终工序应选择能在该表面 产生残余压应力的加工方法。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对工件的挤压和摩擦使金属材 料发生塑性变形,引起原有的残留面积扭曲或沟纹加深,增大表面粗糙度。当采用中 等或中等偏低的切削速度切削塑性材料时,在前刀面上容易形成硬度很高的积屑瘤, 它可以代替刀具进行切削,但状态极不稳定,积屑瘤生成、长大和脱落将严重影响加 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值。另外,在切削过程中由于切屑和前刀面的强烈摩擦作用以及 撕裂现象,还可能在加工表面上产生鳞刺,使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增加。 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切削热会使得工件的加工表面产生剧烈的温升, 当温度超 过工件材料金相组织变化的临界温度时,将发生金相组织转变。在磨削加工中,由于 多数磨粒为负前角切削,磨削温度很高,产生的热量远远高于切削时的热量,而且磨 削热有 60~80% 传给工件,所以极容易出现金相组织的转变,使得表面层金属的硬度 和强度下降,产生残余应力甚至引起显微裂纹,这种现象称为磨削烧伤。产生磨削烧 伤时,加工表面常会出现黄、褐、紫、青等烧伤色,这是磨削表面在瞬时高温下的氧 化下膜颜色。不同的烧伤色,表明工件表面受到的烧伤程度不同。 磨削淬火钢时,工件表面层由于受到瞬时高温的作用,将可能产生以下三种金相 组织变化: 如果磨削表面层温度未超过相变温度,但超过了马氏体的转变温度,这时马氏体 将转变成为硬度较低的回火索氏体或索氏体,这叫回火烧伤。
4

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如果磨削表面层温度超过相变温度,则马氏体转变为奥氏体,这时若无切削液, 则磨削表面硬度急剧下降,表层被退火,这种现象称为退火烧伤。干磨时很容易产生 这种现象。 如果磨削表面层温度超过相变温度,但有充分的切削液对其进行冷却,则磨削表 面层将急冷形成二次淬火马氏体,硬度比回火马氏体高,不过该表面层很薄,只有几 微米厚,其下为硬度较低的回火索氏体和索氏体,使表面层总的硬度仍然降低,称为 淬火烧伤。 影响磨削烧伤的因素主要是磨削用量、砂轮、工件材料和冷却条件。由于磨削热 是造成磨削烧伤的根本原因,因此要避免磨削烧伤,就应尽可能减少磨削时产生的热 量及尽量减少传入工件的热量。具体可采用下列措施: 合理选择磨削用量 不能采用太大的磨削深度,因为当磨削深度增加时,工件 的塑性变形会随之增加,工件表面及里层的温度都将升高,烧伤亦会增加;工件速度 增加,磨削区表面温度会增高,但由于热作用时间减少,因而可减轻烧伤。 工件材料 工件材料对磨削区温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它的硬度、强度、韧性和 热导率。工件材料硬度、强度越高,韧性越大,磨削时耗功越多,产生的热量越多, 越易产生烧伤;导热性较差的材料,在磨削时也容易出现烧伤。 砂轮的选择 硬度太高的砂轮,钝化后的磨粒不易脱落,容易产生烧伤,因此 用软砂轮较好;选用粗粒度砂轮磨削,砂轮不易被磨削堵塞,可减少烧伤;结合剂对 磨削烧伤也有很大影响,树脂结合剂比陶瓷结合剂容易产生烧伤,橡胶结合剂比树脂 结合剂更易产生烧伤。 冷却条件 为降低磨削区的温度,在磨削时广泛采用切削液冷却。为了使切削 液能喷注到工件表面上,通常增加切削液的流量和压力并采用特殊喷嘴,并在砂轮上 安装带有空气挡板的切削液喷嘴,这样既可加强冷却作用,又能减轻高速旋转砂轮表 面的高压附着作用,使切削液顺利地喷注到磨削区。此外,还可采用多孔砂轮、内冷 却砂轮和浸油砂轮,切削液被引入砂轮的中心腔内,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切削液再经 过砂轮内部的孔隙从砂轮四周的边缘甩出,这样切削液即可直接进入磨削区,发挥有 效的冷却作用。 1.3.9 耐磨性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每个刚加工好的摩檫副的两个接触表面之间 , 最初阶段在表面粗糙的峰部触 , 实 际接触面积远小于理论接触面积 , 在相互接触的部有非常大的单位应力 , 使实际接触 面积处产生塑性变形、弹性变形和峰部之间的剪切破坏 , 引起严重磨损。 1.3.10 疲劳强度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在交变载荷作用 , 表面粗糙度的凹谷部位容易引起应力集中产生疲劳纹。表面粗 糙度值愈大 , 表面的纹痕愈深 , 纹底半径愈小 , 抗疲劳破坏的能力就愈差。 1.3.11 耐蚀性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5

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零件的耐蚀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值愈大 , 则凹谷中聚 积腐蚀性物质就愈多。抗蚀性就愈差。表面层的残余拉应力会产生应力腐蚀开裂 , 降 低零件的耐磨性 , 而残余压应力则能防止应力腐蚀开裂。 2.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在机械加工中,零件的加工表面产生微观不平、残余应力等各种缺陷,虽然仅存 于零件极薄的表面层中,却严重影响着机械零件的精度、耐磨性、配合性、抗腐蚀性 和疲劳强度等,从而进一步影响机械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2.1 表面质量对零件耐磨性的影响 零件的耐磨性是零件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当摩擦副的材料、润滑条件和加工精 度确定之后,零件的表面质量对耐磨性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由于零件表面存在着表 面粗糙度,当两个零件的表面开始接触时,接触部分集中在其波峰的顶部,因此实际 接触面积远远小于名义接触面积,并且表面粗糙度越大,实际接触面积越小。在外力 作用下,波峰接触部分将产生很大的压应力。当两个零件作相对运动时,开始阶段由 于接触面积小、压应力大,在接触处的波峰会产生较大的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及剪切 变形,波峰很快被磨平,即使有润滑油存在,也会因为接触点处压应力过大,油膜被 破坏而形成干摩擦, 导致零件接触表面的磨损加剧。 当然, 并非表面粗糙度越小越好, 如果表面粗糙度过小,接触表面间储存润滑油的能力变差,接触表面容易发生分子胶 合、咬焊,同样也会造成磨损加剧。 表面层的冷作硬化可使表面层的硬度提高,增强表面层的接触刚度,从而降低接 触处的弹性、塑性变形,使耐磨性有所提高。但如果硬化程度过大,表面层金属组织 会变脆,出现微观裂纹,甚至会使金属表面组织剥落而加剧零件的磨损。 2.2 表面质量对零件疲劳强度的影响 表面粗糙度对承受交变载荷的零件的疲劳强度影响很大。在交变载荷作用下,表 面粗糙度波谷处容易引起应力集中,产生疲劳裂纹。并且表面粗糙度越大,表面划痕 越深,其抗疲劳破坏能力越差。 表面层残余压应力对零件的疲劳强度影响也很大。当表面层存在残余压应力时, 能延缓疲劳裂纹的产生、扩展,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当表面层存在残余 拉应力时, 零件则容易引起晶间破坏,产生表面裂纹而降低其疲劳强度。 表面层的加工硬化对零件的疲劳强度也有影响。 适度的加工硬化能阻止已有裂纹 的扩展和新裂纹的产生,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但加工硬化过于严重会使零件表面组 织变脆,容易出现裂纹,从而使疲劳强度降低。 2.3 表面质量对零件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很大。零件表面粗糙度越大,在波谷处越容
6

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易积聚腐蚀性介质而使零件发生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表面层残余压应力对零件的耐腐蚀性能也有影响。残余压应力使表面组织致密, 腐蚀性介质不易侵入,有助于提高表面的耐腐蚀能力;残余拉应力的对零件耐腐蚀性 能的影响则相反。 2.4 表面质量对零件间配合性质的影响 相配零件间的配合性质是由过盈量或间隙量来决定的。在间隙配合中,如果零件 配合表面的粗糙度大,则由于磨损迅速使得配合间隙增大,从而降低了配合质量,影 响了配合的稳定性;在过盈配合中,如果表面粗糙度大,则装配时表面波峰被挤平, 使得实际有效过盈量减少,降低了配合件的联接强度,影响了配合的可靠性。因此, 对有配合要求的表面应规定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 在过盈配合中,如果表面硬化严重,将可能造成表面层金属与内部金属脱落的现 象, 从而破坏配合性质和配合精度。 表面层残余应力会引起零件变形, 使零件的形状、 尺寸发生改变,因此它也将影响配合性质和配合精度。 2.5 表面质量对零件其他性能的影响 如对间隙密封的液压缸、滑阀来说,减小表面粗糙度 Ra 可以减少泄漏、提高密 封性能;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可使零件具有较高的接触刚度;对于滑动零件,减小表面 粗糙度 Ra 能使摩擦系数降低、运动灵活性增高,减少发热和功率损失;表面层的残 余应力会使零件在使用过程中继续变形,失去原有的精度,机器工作性能恶化等。 总之,提高加工表面质量,对于保证零件的使用性能、提高零件的使 用寿命是十 分重要的。
3.控制表面质量的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对零件的表面质量的要求已越来越高。 为了获得合格零件, 保证机器的使用性能,人们一直在研究控制和提高零件表面质量的途径。提高表面质 量的工艺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低效率、高成本的加工方法,寻求各工艺 参数的优化组合,以减小表面粗糙度;另一类是着重改善工件表面的物理力学性能, 以提高其表面质量。 3.1 降低表面粗糙度的加工方法 3.1.1 超精密切削和低粗糙度磨削加工 超精密切削是指表面粗糙度为 Ra0.04μm 以下的切削加工方法。超精密切削加 工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要在最后一道工序切削 0.1μm 的微薄表面层,这就既要求刀具 极其锋利,刀具钝圆半径为纳米级尺寸,又要求这样的刀具有足够的耐用度,以维持 其锋利。目前只有金刚石刀具才能达到要求。超精密切削时,走刀量要小,切削速度 要非常高,才能保证工件表面上的残留面积小,从而获得极小的表面粗糙度。
7

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为了简化工艺过程,缩短工序周期,有时用小粗糙度磨削替代光整加工。小粗糙 度磨削除要求设备精度高外,磨削用量的选择最为重要。在选择磨削用量时,参数之 间往往会相互矛盾和排斥。例如,为了减小表面粗糙度,砂轮应修整得细一些,但如 此却可能引起磨削烧伤;为了避免烧伤,应将工件转速加快,但这样又会增大表面粗 糙度,而且容易引起振动;采用小磨削用量有利于提高工件表面质量,但会降低生产 效率而增加生产成本;而且工件材料不同其磨削性能也不一样,一般很难凭手册确定 磨削用量,要通过试验不断调整参数,因而表面质量较难准确控制。近年来,国内外 对磨削用量最优化作了不少研究,分析了磨削用量与磨削力、磨削热之间的关系,并 用图表表示各参数的最佳组合,加上计算机的运用,通过指令进行过程控制,使得小 粗糙度磨削逐步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3.1.2 采用超精密加工、珩磨、研磨等方法作为最终工序加工 超精密加工、珩磨等都是利用磨条以一定压力压在加工表面上,并作相对运动以 降低表面粗糙度和提高精度的方法,一般用于表面粗糙度为 Ra0.4μm 以下的表面加 工。该加工工艺由于切削速度低、压强小,所以发热少,不易引起热损伤,并能产生 残余压应力,有利于提高零件的使用性能;而且加工工艺依靠自身定位,设备简单, 精度要求不高,成本较低,容易实行多工位、多机床操作,生产效率高,因而在大批 量生产中应用广泛。 珩磨是利用珩磨工具对工件表面施加一定的压力, 同时珩磨工具还要相对工件完 成旋转和直线往复运动,以去除工件表面的凸峰的一种加工方法。珩磨后工件圆度和 圆柱度一般可控制在 0.003~0.005mm ,尺寸精度可达 IT6~IT5 ,表面粗糙度在 Ra0.2~0.025μm 之间。 珩磨它是利用安装在珩磨头圆周上的若干条细粒度油石, 由涨开机构将油石沿径 向涨开,使其压向工件孔壁形成一定的接触面,同时珩磨头作回转和轴向往复运动以 实现对孔的低速磨削。 油石上的磨粒在工件表面上留下的切削痕迹为交叉的且不重复 的网纹,有利于润滑油的贮存和油膜的保持。 由于珩磨头和机床主轴是浮动联接, 因此机床主轴回转运动误差对工件的加工精 度没有影响。因为珩磨头的轴线往复运动是以孔壁作导向的,即是按孔的轴线进行运 动的,故在珩磨时不能修正孔的位置偏差,工件孔轴线的位置精度必须由前一道工序 来保证。 珩磨时,虽然珩磨头的转速较低,但其往复速度较高,参予磨削的磨粒数量大, 因此能很快地去除金属,为了及时排出切屑和冷却工件,必须进行充分冷却润滑。珩 磨生产效率高,可用于加工铸铁、淬硬或不淬硬钢,但不宜加工易堵塞油石的韧性金 属。 超精加工是用细粒度油石,在较低的压力和良好的冷却润滑条件下,以快而短促 的往复运动,对低速旋转的工件进行振动研磨的一种微量磨削加工方法。
8

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超精加工在加工时有三种运动,即工件的低速回转运动、磨头的轴向进给运动和 油石的往复振动。三种运动的合成使磨粒在工件表面上形成不重复的轨迹。超精加工 的切削过程与磨削、研磨不同,当工件粗糙表面被磨去之后,接触面积大大增加,压 强极小,工件与油石之间形成油膜,二者不再直接接触,油石能自动停止磨削。 超精加工的加工余量一般为 3~10μm , 所以它难以修正工件的尺寸误差及形状误 差,也不能提高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但可以降低表面粗糙度值,能得到表面粗糙 度为 Ra0.1~0.01μm 的表面。目前,超精加工能加工各种不同材料,如钢、铸铁、 黄铜、铝、陶瓷、玻璃、花岗岩等,能加工外圆、内孔、平面及特殊轮廓表面,广泛 用于对曲轴、凸轮轴、刀具、轧辊、轴承、精密量仪及电子仪器等精密零件的加工。 研磨是利用研磨工具和工件的相对运动,在研磨剂的作用下,对工件表面进行光 整加工的一种加工方法。研磨可采用专用的设备进行加工,也可采用简单的工具,如 研磨心棒、研磨套、研磨平板等对工件表面进行手工研磨。研磨可提高工件的形状精 度及尺寸精度,但不能提高表面位置精度,研磨后工件的尺寸精度可达 0.001mm , 表面粗糙度可达 Ra0.025~0.006μm 。 研磨的适用范围广,既可加工金属,又可加工非金属,如光学玻璃、陶瓷、半导 体、塑料等;一般说来,刚玉磨料适用于对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及铸铁 的研磨,碳化硅磨料和金刚石磨料适用于对硬质合金、硬铬等高硬度材料的研磨。 抛光是在布轮、布盘等软性器具涂上抛光膏,利用抛光器具的高速旋转,依靠抛 光膏的机械刮擦和化学作用去除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凸峰,使表面光泽的一种加工方 法。抛光一般不去除加工余量,因而不能提高工件的精度,有时可能还会损坏已获得 的精度;抛光也不可能减小零件的形状和位置误差。工件表面经抛光后,表面层的残 余拉应力会有所减少。 3.2 改善表面物理力学性能的加工方法 如前所述,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对零件的使用性能及寿命影响很大,如果在最 终工序中不能保证零件表面获得预期的表面质量要求, 则应在工艺过程中增设表面强 化工序来保证零件的表面质量。表面强化工艺包括化学处理、电镀和表面机械强化等 几种。 这里仅讨论机械强化工艺问题。 机械强化是指通过对工件表面进行冷挤压加工, 使零件表面层金属发生冷态塑性变形, 从而提高其表面硬度并在表面层产生残余压应 力的无屑光整加工方法。采用表面强化工艺还可以降低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这种方 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在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用得最多的是喷丸强化和滚压加工。 3.2.1 喷丸强化 喷丸强化是利用压缩空气或离心力将大量直径为 0.4~4mm 的珠丸高速打击零件 表面,使其产生冷硬层和残余压应力,可显著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珠丸可以采用铸 铁、砂石以及钢铁制造。所用设备是压缩空气喷丸装置或机械离心式喷丸装置,这些 装置使珠丸能以 35~50mm / s 的速度喷出。喷丸强化工艺可用来加工各种形状的零
9

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件,加工后零件表面的硬化层深度可达 0.7 mm ,表面粗糙度值 Ra 可由 3.2μm 减小 到 0.4μm ,使用寿命可提高几倍甚至几十倍。 3.2.2 滚压加工 滚压加工是在常温下通过淬硬的滚压工具(滚轮或滚珠)对工件表面施加压力, 使其产生塑性变形,将工件表面上原有的波峰填充到相邻的波谷中,从而以减小了表 面粗糙度值,并在其表面产生了冷硬层和残余压应力,使零件的承载能力和疲劳强度 得以提高。滚压加工可使表面粗糙度 Ra 值从 1.25~5μm 减小到 0.8~0.63μm ,表面 层硬度一般可提高 20% ~ 40% ,表面层金属的耐疲劳强度可提高 30% ~ 50% 。滚压 用的滚轮常用碳素工具钢 T12A 或者合金工具钢 CrWMn 、 Cr12 、 CrNiMn 等材料制 造,淬火硬度在 62~64HRC ;或用硬质合金 YG6 、YT15 等制成;其型面在装配前需 经过粗磨,装上滚压工具后再进行精磨。 3.2.3 金刚石压光 金刚石压光是一种用金刚石挤压加工表面的新工艺, 国外已在精密仪器制造业中 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压光后的零件表面粗糙度可达 Ra0.4~0.02μm ,耐磨性比磨削后 的提高 1.5~3 倍,但比研磨后的低 20~40% ,而生产率却比研磨高得多。金刚石压光 用的机床必须是高精度机床,它要求机床刚性好、抗振性好,以免损坏金刚石。此外, 它还要求机床主轴精度高,径向跳动和轴向窜动在 0.01mm 以内,主轴转速能在 2500~6000 r/min 的范围内无级调速。机床主轴运动与进给运动应分离,以保证压光 的表面质量。 3.2.4 液体磨料强化 液体磨料强化是利用液体和磨料的混合物高速喷射到已加工表面, 以强化工件表 面,提高工件的耐磨性、抗蚀性和疲劳强度的一种工艺方法。工作时液体和磨料在 400~800Pa 压力下,经过喷嘴高速喷出,射向工件表面,借磨粒的冲击作用,碾压 加工表面,工件表面产生塑性变形,变形层仅为几十微米。加工后的工件表面具有残 余压应力,提高了工件的耐磨性、抗蚀性和疲劳强度。
4.提高机械加工工件表面质量的措施 制订科学合理的工艺规程是保证工件表面质量的基础。 科学合理的工艺规程是加 工工件的方法依据。只有制订了科学合理的工艺规程,才能为加工工件表面质量满足 要求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法依据,使加工工件表面质量满足要求成为可能。对科学合理 的工艺规程的要求是工艺流程要短,定位要准确,选择定位基准时尽量使定位基准与 设计基准重合。 合理的选择切削参数是保证加工质量的关键。 选择合理的切削参数可以有效抑制 积屑瘤的形成,降低理论加工残留面积的高度,保证加工工件的表面质量。切削参数
10

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的选择主要包括切削刀具角度的选择、 切削速度的选择和切削深度及进给速度的选择 等。试验证明,主偏角、副偏角及刀尖圆弧半径对零件表而粗糙度都有直接影响。在 进给量一定的情况下,减小主偏角和副偏角,或增大刀尖圆弧半径,可减小表面粗糙 度。另外,适当增大前角和后角,可减小切削变形和前后刀面间的摩擦,抑制积屑瘤 的产生也可减小表面粗糙度。 比如在加工塑性材料时若选择较大前角的刀具可以有效 抑制积屑瘤的形成,这是因为刀具前角增大时,切削力减小,切削变形小,刀具与切 屑的接触长度变短,减小了积屑瘤形成的基础。 合理的选择切削液是保证加工工件表面质量的必要条件。 选择合理的切削液可以 改善工件与刀具间的摩擦系数,可降低切削力和切削温度,从而减轻刀具的磨损,以 保证工件的加工质量。 工件主要工作表面最终工序加工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 工件主要工作表面最终工 序加工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 因为最终工序在该工作表面留下的残余应力将直接影响 机器零件的使用性能。选择零件主要工作表面最终工序加工方法,须考虑该零件主要 工作表面的具体工作条件和可能的破坏形式。 也可以在加工过程中通过改变某些量来提高表面粗糙度 1. 在精加工时,应选择 较小的进给量 f 、较小的主偏角 kr 和副偏角 kr’ 、较大的刀尖圆弧半径 rε ,以得到较 小的表面粗糙度。 2. 加工塑性材料时,采用较高的切削速度可防止积屑瘤的产生, 减小表面粗糙度。 3. 根据工件材料、加工要求,合理选择刀具材料,有利于减小表 面粗糙度。 4. 适当的增大刀具前角和刃倾角,提高刀具的刃磨质量,降低刀具前、 后刀面的表面粗糙度均能降低工件加工表面的粗糙度。 5. 对工件材料进行适当的热处 理,以细化晶粒,均匀晶粒组织,可减小表面粗糙度。6. 选择合适的切削液,减小切 削过程中的界面摩擦,降低切削区温度,减小切削变形,抑制鳞刺和积屑瘤的产生, 可以大大关小表面粗糙度。
11

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结论
由于机械加工表面对机器零件的使用性能如耐磨性、接触刚度、疲劳强度、配合 性质、抗腐蚀性能及精度的稳定性等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机器零件的重要表面应提 出一定的表面质量要求。由于影响表面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 只有了解和掌握影响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才能在生产实践中,采取相应的工艺措施,对表面质量根 据需要提出比较 经济 适用性的要求 , 减少零件因表面质量缺陷而引起的加工质量问 题,从而提高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寿命和可靠性。
12

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参考文献和注释
[1] 寇元哲,影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分析 [J]. 甘肃科技, 2007,7 [2] 花国操,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 [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5 [3] 张福润,徐鸿本,刘延林主编机械制造基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 [4] 李兆铨,周明研。机械制造基础(上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 [5] 高波,机械制造基础。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6] 于骏一,邹青,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7] 焦士仲,金属切削原理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1 [8]https://www.wendangku.net/doc/d413760537.html, 论文网
13

安徽理工大学毕业设计
致谢
毕业设计能顺利完成,是因为在设计当中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首先非常感谢我 的指导老师。从课题的选取、研究、到最后设计的结束,帮助我解决了不少困难。为 了我们能顺利的完成毕业设计他提前二个多月就给我们打电话,让我们从现 在就开始准备资料,为我们鼓气、关心我们在外面的生活。我敬佩老师,每个学生 的课题不一样, 但是他对每一个课题都有独到的见解, 能给每位同学做到深入的指导, 这与他每天孜孜不倦的学习息息相关。他平易近人,鼓励我们积极的投入到论文写作 中,随时监导我们的进度。在此,我向您表示我真诚的谢意!从设计的开始到结束许 多老师和同学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在此,我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你们的付出是伟 大的,你们的付出不会白费,我一定好好努力。
14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 文) G RADUATE D ESIGN (T HESIS ) 设计(论文)题目 XXXXXXXXXX 学 生 XX 学习中心 XXXXXXXXX 专 业 XXXXXXX 层 次 XXX 二〇XX 年 XX 月 XX 日 东 北大 学 毕业 设计︵论文︶ 东 北大 学继续教 育学教务处

机电一体化论文 一、前言 机电一体化是以机械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为主的多门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技术学科。而机电一体化产品是在机械产品的基础上采用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生产出来的新一代产品。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因此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产品中的机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并将机件装置和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软件等有机结合起来构成的系统总称。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 二、统揽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 机电一体化发展和进步有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其主要

发展方向有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人性化、微型化、集成化、带源化、和绿色化。 1、数字化微控制器及其发展奠定了机电产品数字化的基础,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崛起,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铺平了道路,如虚拟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等。数字化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软件具有高可靠性、易操作性、可维护性、自诊断能力以及友好人机界面。数字化的实现将便于远程操作、诊断和修复。 2、智能化要求机电产品有一定的智能,使它具有类似人的逻辑思考、判断推理、自主决策等能力。随着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灰色理论、小波理论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3、模块化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模块是一项复杂而有前途的工作。如研制具有集减速、变频调速电机一体的动力驱动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机电一体控制单元等。这样在产品开发设计时,可以利用这

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论文

1.0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微、控制、机、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发展和进步有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其主要发展方向有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化、人性化、微型化、集成化、带源化和绿色化。 1.1 数字化 微控制器及其发展奠定了机电产品数字化的基础,如不断发展的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崛起,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铺平了道路,如虚拟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等。数字化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软件具有高可靠性、易操作性、可维护性、自诊断能力以及友好人机界面。数字化的实现将便于远程操作、诊断和修复。 1.2 智能化 即要求机电产品有一定的智能,使它具有类似人的逻辑思考、判断推理、自主决策等能力。例如在CNC数控机床上增加人机对话功能,设置智能I/O接口和智能工艺数据库,会给使用、操作和维护带来极大的方便。随着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灰色、小波理论、混沌与分岔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1.3 模块化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模块是一项复杂而有前途的工作。如研制具有集减速、变频调速电机一体的动力驱动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电机一体控制单元等。这样,在产品开发设计时,可以利用这些标准模块化单元迅速开发出新的产品。 1.4 网络化 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使家用电器网络化成为可能,利用家庭网络把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用电器系统,使人们在家里可充分享受各种高技术带来的好处,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应朝网络化方向发展。 1.5 人性化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给机电一体化产品赋予人的智能、情感和人性显得愈来愈重要,机电一体化产品除了完善的性能外,还要求在色彩、造型等方面与环境相协调,使用这些产品,对人来说还是一种享受,如家用机器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 1.6 微型化 微型化是精细加工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提高效率的需要。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nic Mechanical Systems,简称MEMS)是指可批量制作的,集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直至接口、通信和电源等于一体的微型器件或系统。自198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研制出第一个医用微探针,1988年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研制出第一个微电机以来,国内外在MEMS工艺、材料以及微观机理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开发出各种MEMS器件和系统,如各种微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微加速度计、微触觉传感器),各种微构件(微膜、微粱、微探针、微连杆、微齿轮、微轴承、微泵、微弹簧以及微机器人等)。 1.7 集成化 集成化既包含各种技术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和各种产品不同结构的优化与复合,又包含在生产过程中同时处理加工、装配、检测、管理等多种工序。为了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与高效率,应使系统具有更广泛的柔性。首先可将系统分解为若干层次,使系统功能分散,并使各部分协调而又安全地运转,然后再通过软、硬件将各个层次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其性能最优、功能最强。 1.8 带源化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

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机械手控制 院部:机电工程学院;汽车学院 专业:机电一体化 班级: 13级机电五班 姓名:程帅 学号: 9 指导教师:王素粉 指导老师职称:讲师 2015年12月20 日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机械手控制 摘要 生产技术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要求现代化企业必须有更高的生产效率,更高的自动化程度及其安全可靠性。机械手可以实现多工步的自动换装,使用可靠安全,通过程序更换就可以实现功能升级。机械手在扩大生产围,缩短新产品的试制周期,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降低成本和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起到重要作用。 由于工业自动化的全面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对工作效率的提高迫在眉睫。单纯的手工劳作以满足不了工业自动化的要求,因此,必须利用先进设备生产自动化机械以取代人的劳动,满足工业自动化的需求。其中机械手是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之一,它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的效率,还能代替人类完成高强度、危险、重复枯燥的工作,减轻人类劳动强度,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在机械行业中,机械手越来越广泛的得到应用,它可用于零部件的组装,加工工件的搬运、装卸,特别是在自动化数控机床、组合机床上使用更为普遍。目前,机械手已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和柔性制造单元FMC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机床设备和机械手共同构成一个柔性加工系统或柔性制造单元,可以节省庞大的工件输送装置,结构紧凑,而且适应性很强。但目前我国的工业机械手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应用规模和产业化水平低,机械手的研究和开发直接影响到我国机械行业自动化生产水平的提高,从经济上、技术上考虑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进行机械手的研究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工业自动化; 机械化; FMS; FMC; 机械手研究开发 ?I?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doc

摘要 作为机电系的一名学生,将来工作学习都会以机电为主,所以必须掌握好各种机电的专业知识。我会本着认真的态度对待专业课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接下来我将介绍一下我对电动机发展史的认识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电动机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

目录 绪论 --------------------------------------------------------------4 第一章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式以及对策 ----------------------5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5 二、典型机电一体化产 --------------------------------------7 三、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式和任务 ----------------7 四、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对策 --------------------------9 第二章电动机的发展及工作原理 ------------------------------------11 一、电动机技术发展及现状 ----------------------------------11 二、电动机工作原理 ----------------------------------------12

三、电动机的维护 ------------------------------------------13. 四、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绪论 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及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中、小功率电动机在工农业生产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极其广泛的的应用。特别是乡镇企业及家用电器的迅速,更需要大量的中小功率电动机。由于这种电动机的发展及广泛的应用,它的使用、保养和维护工作也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动机技术发展及现状、工作原理、电动机的运行维护。

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论文

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论 文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毕业论文 机械手控制 系部名称:机电工程系 班级:机电一体化二班 学号:0000 学生姓名:XX 指导教师:XX 2011年 11月

机械手控制 摘要 生产技术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要求现代化企业必须有更高的生产效率,更高的自动化程度及其安全可靠性。机械手可以实现多工步的自动换装,使用可靠安全,通过程序更换就可以实现功能升级。机械手在扩大生产范围,缩短新产品的试制周期,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降低成本和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起到重要作用。 由于工业自动化的全面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对工作效率的提高迫在眉睫。单纯的手工劳作以满足不了工业自动化的要求,因此,必须利用先进设备生产自动化机械以取代人的劳动,满足工业自动化的需求。其中机械手是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之一,它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的效率,还能代替人类完成高强度、危险、重复枯燥的工作,减轻人类劳动强度,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在机械行业中,机械手越来越广泛的得到应用,它可用于零部件的组装,加工工件的搬运、装卸,特别是在自动化数控机床、组合机床上使用更为普遍。目前,机械手已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和柔性制造单元FMC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机床设备和机械手共同构成一个柔性加工系统或柔性制造单元,可以节省庞大的工件输送装置,结构紧凑,而且适应性很强。但目前我国的工业机械手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应用规模和产业化水平低,机械手的研究和开发直接影响到我国机械行业自动化生产水平的提高,从经济上、技术上考虑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进行机械手的研究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工业自动化; 机械化; FMS; FMC; 机械手研究开发

大专-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

国家开放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机电一体化 学习中心:吴忠电大分校 学号: 1464001402456 姓名:吴占忠 专业:机电一体化 指导教师:史景江 2016 年 5 月 17 日

摘要 作为机电系的一名学生,将来工作学习都会以机电为主,所以必须掌握好各种机电的专业知识。我会本着认真的态度对待专业课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接下来我将介绍一下我对电动机发展史的认识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电动机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

目录 绪论 --------------------------------------------------------------4 第一章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式以及对策----------------------5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及其趋势------------------------5 二、典型机电一体化产--------------------------------------7 三、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式和任务----------------7 四、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对策--------------------------9 第二章电动机的发展及工作原理------------------------------------11 一、电动机技术发展及现状----------------------------------11 二、电动机工作原理----------------------------------------12 三、电动机的维护------------------------------------------13. 四、结论--------------------------------------------------16 致谢---------------------------------------------------------------17 参考文献-----------------------------------------------------------18

机电一体化大专毕业设计论文.doc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专业:矿井通风与安全班级:通风 1 3 1 班 姓名:王羽 指导老师:胡娟 定稿时间:2016 - 06 – 13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及其研究 摘要 讨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人性化、微型化、集成化、带源化、绿色化这些方面的研究和发展对于改变整个机制造业面貌所起的重要作用,并说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智能化技术,分布式控制系统、开放式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技术、交流传动技术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第1章绪论 1.1概述 进入80年代以来,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成为全球性的课题,可以说,从军事到经济、从生产到生活、从简单的日用消费品生产到复杂的社会生产和管理系统.机电一体化技术几乎达到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地步。然而,“什么是机电一体化?”,‘呼机电一体化技术都包括那些特征?”,“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应用领域中的发展状况如何?”等问题却很难令人回答,这一方面是因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不断向深度持续发展,所采用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无法通过定义来界定其发展潜力;另一方面是因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向户度持续发展,也无法通过定义来界定其应用范围。 第二章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微电子、控制、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发展和进步有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其主要发展方向有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人性化、微型化、

集成化、带源化和绿色化 2.1 数字化 微控制器及其发展奠定了机电产品数字化的基础,如不断发展的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崛起,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铺平了道路,如虚拟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等。数字化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软件具有高可靠性、易操作性、可维护性、自诊断能力以及友好人机界面。数字化的实现将便于远程操作、诊断和修复。 2.2 智能化 即要求机电产品有一定的智能,使它具有类似人的逻辑思考、判断推理、自主决策等能力。例如在CNC数控机床上增加人机对话功能,设置智能I/O接口和智能工艺数据库,会给使用、操作和维护带来极大的方便。随着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灰色理论、小波理论、混沌与分岔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2.3 模块化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毕业论文 课题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姓名 XXX 学号 XXXXXXX 所在系机电系专业年级机电XX 指导教师 XXX 二O一 4 年 X 月XX日 目录 第一章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 (2) 基本概念 (2) 第二章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3) 第三章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4) 光机电一体化方向 (4) 柔性化方向 (4) 智能化方向 (4) 仿生物系统化方向 (4) 微型化方向 (5) 第四章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5) 在现代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5) 在饮料行业中的应用 (5) 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 (6) 第五章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发展趋势 (7) 智能化 (7) 数字化 (7) 模块化 (7) 网络化 (7) 自源化 (8) 人性化 (8)

微型化 (8) 绿色化 (8) 第六章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发展趋势 (9) 自动机与自动生产线 (9) 结束语 (9) 感谢辞 (10) 参考文献 (11) 第一章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英语称为Mechatronics,它是由英文机械学Mechanics的前半部分与电子学Electronics的后半部分组合而成。机电一体化最早出现在1971年日本杂志《机械设计》的副刊上,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概念被我们广泛接受和普遍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在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和微电子技术紧密集合的一门技术,他的发展使冷冰冰的机器有了人性化,智能化。机电一体化是在以机械、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为主的多门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技术学科,而机电一体化产品是在机械产品的基础上,采用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生产出来的新一代产品。机电一体化技术同时也是工程领域不同种类技术的综合及集合,它是建立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伺服驱动技术以及系统总体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高新技术 第二章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机电一体化”这个词是日本安川电机公司在上世纪60年代末作商业注册时最先创用的。当时及70年代,人们一直把机电一体化看作是机械与电子的结合。国内早期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与“机械电子学”并用,近年来“机电一体化”更流行使用。 80年代,信息技术崭露头角。微处理机的性能提高,为更高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所采用,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如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和汽车的电子控制系统等。微机作为关键技术引入了飞行器系统后,使机械—电子系统在高度控制、排气控制、振动控制和保险气袋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

我看机电一体化学院:农业大学 专业:机电一体化 作者: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4) 绪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简述机电一体化 .. (1) 1.1.机电一体化 (1) 1.1.1机电一体化的来源 (1) 1.1.2机电一体化的简介 (1) 1.2电一体化技术基本概念 (1) 1.3机电一体化技术五大组成要素与四大原则 (2) 1.3.1、五大组成要素 (2) 1.3.2、机电一体化四大原则 (2) 1.4 机电一体化技术具体容 (3) 第二章一体化发展历程 (3) 2.1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3) 2.1.1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4) 2.2.2”发展趋势 (4) 2.1.3机电一体化产品 (4) 2.1.4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5) 2.2 机电一体化技术 (5)

第三章21世纪机电一体化 (6) 3.1机电一体化技术近期发展 (6) 3.2我国“机电一体化” (7) 3.2.1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状况 (7) 3.2.2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 (8) 3.2.3工作面临的形势 (8) 3.3 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的任务 (9) 3.4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对策 (9) 3.4.1加强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计划 (9) 3.4.2强化行业管理,发挥“协会”作用 (9) 3.4.3优化发展环境、增大支持力度 (10) 3.4.4突出发展重点,兼顾“两个层次” (10) 第四章机电一体化系统 (10) 4.1机电接口 (10) 4.2人机接口 (11) 第五章一体化常见问题及解决 (12) 5.1 干扰源 (12) 5.2 抗供电干扰的措施 (13) 5.3 场干扰的抑制 (13) 第六章探述机电一体化 (14) 6.1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方式的探讨 (14) 6.1.1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14)

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论文

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论 文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机电一体化发展前景 班级电气14 学生姓名韩泽文 指导老师闫俊丽 完成日期2016年5月1日 机电一体化发展前景 摘要: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发展系统 前言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得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但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微电子、控制、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发展和进步有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其主要发展方向有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人性化、微型化、集成化、带源化和绿色化。 (1)数字化微控制器及其发展奠定了机电产品数字化的基础,如不断发展的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崛起,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铺平了道路,如虚拟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等。数字化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软件具有高可靠性、易操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毕业论文题目:_________________

数控车床应用与未来发展 摘要 随着数控加工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零件产品都用数控机床来加工, 因此如何改进数控加工的工艺问题就越来越重要。在数控机床上由于机床空间及机床的其他局限了数控加工的灵活性,这样就要求我们要懂得如何改进加工工艺,提高数控机床的应用范围和加工性能。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数控加工作为一种高效率高精度的生产方式,尤其是形状复杂精度要求很高的模具制造行业,以及成批大量生产的零件。因此数控加工在航空业、电子行业还有其他各行业都广泛应用。然而在数控加工从零件图纸到做出合格的零件需要有一个比较严谨的工艺过程,必须合理安排加工工艺才能快速准确的加工出合格的零件来,否则不但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还增加劳动者的劳动强度,甚至还会加工出废品来。 一般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和普通机床的加工工艺是大同小异的,只是数控机床能够通过程序自动完成普通机床的加工动作,减轻了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同时能比较精准的加工出合格的零件。由于数控加工整个加工过程都是自动完成的,因此要求我们在加工零件之前就必须把整个加工过程有一个比较合理的安排,其中不能出任何的差错,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目录 摘要. (1) 前言. (3) 第一章数控车床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5) 任务准备 (5) 1.1.1 机床结构 (6) 工作原理 (8) 数控车床的分类 (7) 数控车床的性能指标 (8) 数控车床的特点 (10) 第二章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 (13) 数控车床概述 (13) 2.1.1 数控车床的组................ 2.1.2 数控车床的机械构成.......... 2.1.3 数控系统.................... 2.1.4 数控车床的特点.............. 2.1.5 数控车床的分类.............. 2.1.6数控车床(CJK6153的主要技术 2.1.7数控车床(CJK6153的润滑…… 数控车床的编程方法................. 2.2.1 设定数控车床的机床坐标系.... 2.2.2 设定数控车床的工件坐标系.... 第三章数控车床加工工艺分析.......... 零件图样分析....................... (13) (13) (14) (15) (15) (15) (16) (17) (18) (19) (23) (23) 工艺分析 (24)

机电一体化技术毕业论文(专科)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大专毕业设计开题报告2011级机电工程系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大专毕业生论文评定表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姓名:范潇琛 学生学号:31112660104 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 系别:机电工程系 指导教师:张延菲 指导系部:机电工程系电气组 2014年 3 月13 日

PLC在运料小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机电工程系机电一体化技术1班范潇琛3112660104 摘要: 早期运料小车电气控制系统多为继电器—接触器组成的复杂系统,这种系统存在设计周期长、体积大、成本高等缺陷,几乎数据处理和通信功能,必须有专人负责操作,将PLC应用到运料小车电气控制系统,可实现运料小车的自动化控制,降低系统的运行费用,PLC运料小车电气控制系统具有连线简单,控制速度快,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好,易于安装、维修和改造等优点。随着经济的发展,运料小车不断扩大到各个领域,从手动到自动,逐渐形成了机械化、自动化。将PLC应用到运料小车电气控制系统,可实现运料小车的自动化控制,降低系统的运行费用。并且PLC在运料小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Abstract:Early delivery car electric control system for complex system composed of relay - contactor, this system exists defects long design cycle, large volume, the cost is higher, almost data processing and communication functions, there must be someone who's in charge of the operation, the applications of PLC to haul the car electric control system, can realize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material car, reduce the operating cost of systems, PLC haul car electric control system has simple wiring, control the speed, reliability and good maintainability, easy to install, repair and modification, etc.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increasing the material car to all fields, from manual to automatic, gradually formed the mechanization and automation. Applying PLC to haul the car electric control system, can realize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material car, reduce the operation cost of the system.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LC in the material car control system, has great economic and social value. 关键词: PLC、运料小车、控制系统、S7-200 Keywords:PLC、The material car、Control system、S7-200

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论文76747

我看机电一体化学院:四川农业大学 专业:机电一体化 作者: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4) 绪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简述机电一体化 (1) 1.1.机电一体化 (1) 1.1.1机电一体化的来源 (1) 1.1.2机电一体化的简介 (1) 1.2电一体化技术基本概念 (1) 1.3机电一体化技术五大组成要素与四大原则 (2) 1.3.1、五大组成要素 (2) 1.3.2、机电一体化四大原则 (2) 1.4 机电一体化技术具体内容 (3) 第二章一体化发展历程 (3) 2.1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3) 2.1.1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4) 2.2.2”发展趋势 (4) 2.1.3机电一体化产品 (4) 2.1.4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5) 2.2 机电一体化技术 (5) 第三章 21世纪机电一体化 (6) 3.1机电一体化技术近期发展 (6) 3.2我国“机电一体化” (7) 3.2.1国内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状况 (7) 3.2.2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 (8) 3.2.3工作面临的形势 (8) 3.3 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的任务 (9) 3.4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对策 (9) 3.4.1加强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计划 (9) 3.4.2强化行业管理,发挥“协会”作用 (9) 3.4.3优化发展环境、增大支持力度 (10) 3.4.4突出发展重点,兼顾“两个层次” (10) 第四章机电一体化系统 (10) 4.1机电接口 (10)

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论文新完整版

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论 文新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我看机电一体化学院:四川农业大学 专业:机电一体化 作者: 目录

【摘要】 机电一体化是一项将系统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伺服传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传感技术和机械技术等多项技术相互结合的系统工程,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简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背景发展历程,明确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于机械制造业的整体行业发展所拥有的重要影响,并阐明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未来社会朝着智能化、系统化以及轻量、微型化的方向发展。希望为机电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起到了一定的指向作用。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一体化技术现状发展发展趋势前景任务形势 绪论 人类社会是一部科技发展史,尤其是近代史,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机械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状况,并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极大地推动了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工程技术方面的改造和创新。尤其是在机械工程方面,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交互发展,并逐 渐应用到机械工业当中,形成了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发展方向,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是从开始的完全人工到半自动化直到自动化,是这部技术发展史的一部分。这在很大程 度上使机械工业的技术和产品机构、功能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促进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时代进入“机电一体化”时代,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电子、信息三个学科合理结合的复合技术,是在工业产品和过程设计与制造中,机械行业和高科技计算及行业的有机结合,在技术发展阶段,人类总是试图实行实现各个行业智能化和绿色化,所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促进了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计入一个新的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两个行业的迅速发展,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36185

X X 大学 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 (2014级) 题目 姓名 专业 指导教师(宋体四号粗体)

二○一四年二月

基于PLC机械化保障桥电控系统设计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重型机械化保障桥的构成及工作过程,并分析了EPEC型的PLC、CAN总线和P89LV51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重点放在重型机械化保障桥的电控系统的设计上,这主要包括EPEC型的PLC控制程序及硬件电路的设计、CAN 总线的通信设计、P89LV51单片机对收发信号的处理和遥控开关的硬件电路设计。系统设置有全程手动控制、全程手动/自动控制、应急手动三种控制方式。在具体操作上可以选择无线操作,也可以选择有线操作。多种操作手段并存,能够较好地满足使用需要 机械化保障桥电控系统由底盘车提供DC24伏电源,全系统由主控箱、遥控接收机、遥控发射机和辅助照明箱等组成。电控系统通过接近开关对各架设部件的位置进行非接触式的检测,其讯号送到可编程控制器(PLC)进行逻辑判断,然后控制液压电磁阀电磁线圈电源的接通与断开,达到控制液压执行元件的工作状况,完成架设或撤收的每一个动作。电控系统具有关键部位语音提示,其它部位防误操作与限位报警功能,确保器材及人员安全。 关键词:重型机械化保障桥;PLC控制;CAN总线

目次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1.1结构及用途 (1) 1.1.2国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 1.1.3重型机械化保障桥的发展方向 (2) 2 重型机械化保障桥电控系统简介 (2) 2.1 电控系统工作原理 (2) 2.2电控系统工作过程和方式 (2) 2.2.1电控系统操作方式 (2) 2.2.2 电控系统控制方式 (3) 3 电气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 (9) 3.1 PLC控制电路 (10) 3.1.1 PLC简介 (10) 3.1.2 PLC梯形图程序的设计方法 (12) 3.1.3 PLC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13) 3.1.4 PLC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15) 3.2 CAN总线电路 (17) 3.2.1 CAN总线特点 (18) 3.2.2 CAN的工作原理 (18) 3.2.3 CAN总线硬件电路设计 (18) 3.3信号采集电路 (21) 3.4遥控发射接收系统 (22) 3.4.1 电源电路 (22) 3.4.2 P89LV51单片机电路 (22) 3.4.3 遥控开关电路 (25) 3.5 辅助照明及报警系统设计 (27) 4 结论 (28) 参考文献 (29) 致 (30)

2017年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范文

机电一体化的毕业论文:机电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研究 引言 近几十年来,中国机电工程类行业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这也是中国一直比较重视的工程项目。而在这项工程实施过程中,相关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又是重中之重,如果不有效落实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以及整体施工质量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分析研究机电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完善机电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才能够提升机电工程整体质量水平。 1机电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未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 很多情况下,为了赶工期,在许多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关的管理工作并没有得到重视,特别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通常情况下,众多施工单位机械设备相关管理人员都缺乏对本职工作的认识和管理意识,对工作抱以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另外,很多管理人员没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想的都是贪图安逸,敷衍工作,造成管理工作总是不能得到落实。无论什么企业单位,想要做好管理工作,都需要构建一个较为完善合理的相关管理机制,特别对于机电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工作而言更是如此。没有建立准确健全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不能明确每一个相关管理工作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以及职责,管理人员就没有肩负法律责任,这样管理工作人员就不会重视对管理工作就,导致机电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工作质量水平无法得到提升。 1.2对机械设备的新旧处理不到位 目前,科技技术不断发展,各种机械设备在快速更替,眼下许多机电工程施工单位的相关机械设备已经显得老旧不堪重负了。更有甚者,一些施工单位的机械设备过于老化破旧,严重落后于目前的工程需求,以至于这些单位无承担那些较先进大型的机电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位的发展,制约了单位经济的长远增长。针对这种情况,有些施工单位已经在购置替换相关工程机械设备,有的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机械设备,使自身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可是,这些单位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更没有制定好相关的机械设备改良替换计划,致使许多购置工作都是盲目实施,花大量资金买来的机械设备实际上不能起到作用。对于机械设备新旧处理不到位也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中十分严重的一个问题。 1.3相关管理工作人员缺少专业能力及素质 很多的机电工程施工单位为了减少成本,在相关设备材料不能再削减的情况下,只有减少工作人员以最大化降低工程成本。这就使得很多施工单位在管理工作方面大量减少工作人员,其中就包括机械设备管理相关人员。这种情况致使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管理人员严重缺失,实际工作没有得到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很多施工单位在管理工作上实施随便安排工作人员,所以在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中出现了大量没有相关工作经验和专业技术能力的人,这种情况已经屡见不鲜了,其最终必定造成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不能落到实处。 2加强机电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策略 2.1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 任何一个企业单位想要搞好管理工作,无论是哪方面的管理工作,都必须要先构建一个较为完善健全的管理机制体系,尤其在机电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上更是如此。相关工程施工单位必须根据自身企业文化以及施工相关实际需求,建设一个合理有效且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机制,以约束工作人员,使相关管理人员能够认清自己的工作本质和肩负的责任。另一点,配合着管理制度,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强化管理人员的思想觉悟,提升管理工作人施工单位根据自身企业的文化历例如,从而诚心投入到管理工作当中。员自身的职业修养,

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论文

2010年毕业论文1.1 小议机电一体化 专业:机电一体化 课题名称:小议机电一体化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时间:年月日 摘要 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此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背景,综述国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现状发展趋

目录 第一篇:什么是机电一体**************************3 1.1机电一体化”?它的来源是什么?*******************4 1.2一体化技术基本概念*****************************4 1.3体化技术五大组成要素与四大原则:*************4 第二篇:机电一体化发展历程及其趋势**************6 2.1一体化”的发展历程*****************************6 2.2一体化”发展趋势*******************************6 2.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7 2.4发展“机电一体化”而临的形势和任务*************7 第三篇: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12 第四篇:机电一体化中的接口技术*****************17 第五篇:机电一体化系统抗干扰问题的探讨*********20 结论*******************************************21参考文献***************************************21 第一篇 1.1机电一体化”?它的来源是什么? “机电一体化”在国外被称为Mechatronics是日本人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来的,它是用英文Mechanics的前半部分和Electron-ics 的后半部分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新词,意思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 这一名称已得到包括我国在的世界各国的承认,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

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论文

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论 文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YL235a设备设计机械手传送带物料分拣任务五 学校: 专业:机电一体化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2011年9月-2012年5月 前言 作为自动化专业的学生,PLC是我们最基础的专业课。众所周知,PLC自从问世以来就在自动控制各个行业发挥着难以取代的核心控制作用。PLC运行可靠,适用于各种恶劣的工业环境,PLC和工控机(IPC)相比,其运行可靠、可扩展性好、便于电气连接、控制更专业,但是工控机良好的人机界面,方便高级语言都是PLC所不能比拟的。组态软件在很多场合应用于控制,可整个控制的中心往往还是PLC,组态软件(上位机)所起的控制作用很小。人机界面一般用于简单的动作控制,工艺参数的编制,配方的设定等等,虽然在概念上属于控制范畴,但它并未真正起到核心控制作用,因为真正长期的自动运行控制是由PLC完成。我们不经常使用工控机作为核心控制部分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工控机不适于在很恶略的环境下运行;第二,工控机经常采用的Windows 系统并不能够让人放心,其长期运行效果并不好。尽管PLC、IPC在自动化控制中扮演不同角色,在许多运行连续时间较短,环境相对比较好的地方,人们还是希望使用IPC进行核心控制。使用IPC进行核心控制有很多种实现方式,当然其中最为简单的办

法就是使用组态软件。在工厂和企业里面PLC一直是实现自动化的有效方式,而且目前国内真正懂得PLC的人才太少,希望针对本次实训对我们自动化的人大有裨益。 目录 5 7 2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