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二氧化硫说课稿

二氧化硫说课稿

二氧化硫说课稿
二氧化硫说课稿

《二氧化硫》说课稿

一、教学设计理念

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实现“课程教学的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及危害。本节知识与第一节《硫》、第三节《硫酸》可形成一个完整的以硫的化合价为主线的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提高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认识,并为第四节《环境保护》做好铺垫。

(二)课程标准要求

1、知识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危害。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氧化性,还原性,漂白的实质。

2、教学难点: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因为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与其它漂白剂不同,因此定为难点。

(四)教法分析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确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进行选择,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典型的金属元素—碱金属和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卤素,又学习了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新的元素化

合物的知识,有了前面的知识作指导,学习起来应该不会困难,所以本节选用的教学方法为以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探究教学法、讨论启发教法、对比归纳教学法。

(五)学习方法的指导

1、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引导学生分析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2、对同类知识运用对比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与二氧化碳做对比;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与次氯酸、过氧化钠、活性炭等的漂白原理做对比。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事先收集好一瓶二氧化硫气体,放入一朵红花,很快褪色。引出本节课的主角------二氧化硫。PPT展示图片

(二)新课教学

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采用实验演示的方法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二氧化硫气体,观察其颜色,同时请几位学生闻一下该气体的气味,适时强调正确闻气体的方法。在二氧化硫水溶性的教学中,我将请学生完成此实验。PPT展示动画

2、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实验探究

(2)二氧化硫水溶液显酸性,还原性,氧化性等性质,设计一个简单的微型实验,既节约原料绿色环保,又能清楚直观地看到各种反应现象的对比,使学生记忆更牢固。(3)引导学生分析二氧化硫通入盛有石蕊溶液和澄清石灰水的装置将会出现的现象,得出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回忆二氧化碳的性质并与之对比,归纳旧知识,迁移对比新知识。

(4)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实验设计。①向具支试管中倒入适量品红试剂,接着向处理过的

针筒(将5ml注射器去掉活塞和针头后的针筒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烧烤,软化后用镊子迅速夹掐,进行热合密封。用铁丝在针筒2mL到3mL之间戳一个2mm到3mm的小圆孔。)

中加入少量Na

2SO

3

粉末,并把针筒插入具支试管中,最后将青霉素瓶盖塞上。然后用注

射器吸取约0.2ml浓硫酸注入针筒,可观察到Na

2SO

3

与浓H

2

SO

4

迅速反应,并有气体产生,

然后看到品红溶液颜色褪去。②对褪色后的溶液进行加热,可以观察溶液又恢复到原来

的红色,同时小气球膨胀的更大。③实验完毕后,用另一支注射器吸取浓NaOH溶液注入到具支试管中,振荡几次,使SO

2

完全被NaOH溶液吸收。④实验改进后的意义:1、

实验设计的绿色化,整个实验是在封闭的体系中进行的,且对SO

2

进行了处理,不会造成污染。2、本实验装置简单易得,操作方便,所需化学药品少同时现象又明显。3、该实验在操作2后,可将试管冷却振荡几次,品红由红色又变成无色,加热后又变成红色,

能反复多次为学生演示SO

2

漂白的可逆性。4、实验过程中都伴随着小气球的变化,为本实验增加了趣味性。PPT展示图片

3、二氧化硫的用途:制硫酸;杀菌消毒;漂白剂;防腐剂

4、二氧化硫的污染

播放一段有关酸雨的录象,并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做出归纳总结,正确评价二氧化硫的功与过。

(三)习题设计

(1)二氧化硫和氯气分别通入品红溶液,红色立即褪去,若以体积比1:1同时通入,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 立即褪色 B. 慢慢褪色 C. 先褪色后复原 D. 颜色不褪(2)二氧化硫和氯气分别通入石蕊溶液,现象如何为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课堂小结

因本节内容较系统且较易接受,归纳总结将请学生自己进行,教师做适当补充即可.

四、板书设计

二氧化硫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有毒,刺激性气味;易液化;易溶与水(1:40);比空气重

2、化学性质

(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H2SO3

(2)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2SO2 + O2= 2SO3

(3)漂白性:暂时

3、用途:制硫酸;杀菌消毒;漂白剂;防腐剂

4、二氧化硫的污染酸雨:PH<5.6

五、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的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问题的欲望,同时利用实验探究、对比分析等方法突出教学重点,深入浅出地突破教学难点,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并联系生活和生产实例让学生认识了SO2对人类生活的利与弊,引导学生学会辩证的看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使他们能从生活环境中较好地轻松掌握了SO2的相关性质。

最后总结本节课的一些特点:(1)新课引入激发兴趣;(2)课堂教学,实验贯穿;(3)形象模拟,便于记忆;(4)演示实验,直观可信。(5)板书设计,突出重点;(6)习题设计,突出难点;(7)书面作业,表现层次。

创新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验证了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实际上是通过亚硫酸起作用,适度拓展了教材资源,深化

二氧化硫 说课稿

导入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零三号化学,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第二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说教材和学情, 说教材:本课题属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范畴,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化合价、元素周期表的深入,也为后面硫酸工业的学习做好铺垫。 说学情: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但缺乏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究和建构的意识和能力。 二说目标和重难点。 说目标: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掌握化学性质和应用; 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关注环境问题,增强环保意识。 说重点:二氧化硫化学性质说难点: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三、说教学和学法 说教法:兴趣激发——思维启迪——解决问题——归纳总结 说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考交流——自我提升 四、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思路:本课题一“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为中心”,展开两条路线: 1、知识线:感受二氧化硫——探究二氧化硫——全面认识二氧化硫 2、生活线:生活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的来源——二氧化硫的应用及酸雨 说过程:本课题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建构探究课题。 通过观看“酸雨视频”,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本课的课题 环节二:自主学习,初步感受二氧化硫 结合视频内容,并展示一瓶二氧化硫气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初步感受二氧化 硫,总结出物理性质。 环节三:合作交流,探究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探究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归纳总结 2、重难点突破:从物质分类角度出发,石蕊溶液变红、石灰水变浑浊,引导学生推 出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从化合价角度出发,二氧化硫中的硫为正四 价,在负二价和正六价之间,再结合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引导学生推出二 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再结合探究3中有淡黄色沉淀产生,推出二氧化硫具有还 原性;突破重点,再结合探究4,品红溶液褪色等直观现象,突破难点漂白性。 3、整个过程以探究为基础,通过设置台阶式的问题,环环相扣,从而突破重点和难 点,且整个过程体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有较大的生成空间。 环节四:知识拓展,从生活中认识二氧化硫,联系生活,使明白让学生明白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价值观,关注环境问题,增强环保意识,既发展了学生的化学学 科素养,又让学生全面认识了二氧化硫。 总结: 反思:本节课学生兴趣得到提高、能力得到提升,知识线得到延伸,但是实验操作不是很规范,还有待加强。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聆听。 接着是我的模拟上课环节。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苏教版化学1第4专题第一单元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 王海英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江苏连云港222006) 一、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改变以往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模式:结构→性质→用途,而是从现实实际和观察到的现象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测性质→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体现探究式学习方式。本节课以“酸雨”为背景,课前循环播放的优美风景图片与一组环境污染图片的对比,视觉冲击深深触动学生的心灵,接着课堂创设“模拟酸雨”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并由此引出相关问题,设计展开四个探究活动:①二氧化硫可溶于水且溶液显酸性。 ②探究SO 的还原性。③探究二氧化硫的氧化产物。④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这 2 些场景的创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将知识问题化,通过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原理、类比迁移等化学方法使问题得以解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使教学目标得以达成。 二、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苏教版《化学1》专题4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二氧化硫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氧化物之一,是一种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酸性氧化物,是工业生产硫酸环节中的一种重要的物质,也是学生初步认识环境污染中大气污染的一种主要物质。通过实验手段探究其性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通过了解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危害,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对二氧化硫用途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辩证看待事物。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硫的作用,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培养学生用新概念重新理解旧知识的能力(可逆反应的概念);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二氧化硫的组成及价态,分析其可能的性质,并设计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且在实验研究中培养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图片展示环境污染的情景,对学生进行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教育,使其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投影】一组美丽的画面 【教师引入】清山秀水惹人醉,如画美景不胜收。美丽的风景需要我们珍惜和保护,否则我们将会看到另一番景象。 【教师投影】一组被酸雨污染的画面

《二氧化硫的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硫的性质》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要说课的题目是《二氧化硫的性质》,本次说课我将分四个部分,它们分别是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 在教材分析中我将对教材从教材地位、教学背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及其依据五个角度进行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新教材高一必修1课本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其中一部分内容,安排课时为15分钟。本节课所要接触到的非金属硫是学生学习了氯,溴,碘,硅,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基础上,接触的又一种重要的化学元素,学生可以联系前面学习其他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方法,类比运用到硫及其二氧化硫性质的学习上。本节课内容是建立在上节课的实验基础上的,上节课上一节课学生已经到实验室做了二氧化硫溶于水以及其使品红褪色的实验,并让同学们课后与小组同学进行共同探讨,得出小组讨论结果。本节课采用“实验回顾—现象分析—问题讨论—实验结果”的总体思路来安排教学内容,对上一节课的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分步回顾讨论,师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回顾共同探讨出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其中本节课探讨的化学性质包括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与其漂白性。因此本节课为后面下一节课二氧化硫其他化学性质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根据新课标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配合教学大纲,以及结合课本教材,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它们分别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首先我们来看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知识目标中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然后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学生学会通过自己小组所得出结果与正确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然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会通过自己小组所得出结果与正确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然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们来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让学生描述自己所做的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的探讨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组员协作精神;让学生课后做巩固练习,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态度。 在了解了教学目标后,让我们再看一下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及其依据部分。 本节课的重点是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难点是可逆反应,这样设计是因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是二氧化硫重要的化学性质,必须重点掌握。而二氧化硫与水反应又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这个概念学生第一次接触,都比较陌生,对于刚接触可逆反应的高一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板书设计以及时间分配来强调和突破重难点,同时也采用学生实践的方法来强调重点。 本节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学会描述自己所做实验的现象,然后教师辅以讲解,学生再通过老师的讲解发现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发言,最终师

高中化学说课稿《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高中化学说课稿《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一、教材分析 1.课题来源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1(必修)》专题4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2.知识体系和学生情况 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技巧,通过本专 题学习后,将形成完整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学生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和类比迁 移能力, 能够通过物质分类理论知识,来推导出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学生也能够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知识分析出二氧化硫中硫的+4价属于中间价态, 从而推出二氧化硫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另外,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计实验和 实际操作的能力,这为实验探索做好了准备。 接着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我们都是利用找公约数的方法来求最大公约数,如果公约 数比较大而且根据我们的观察又不能得到一些公约数,我们又应该怎样求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比如求8251与6105的最大公约数?由此就引出我们这一堂课所要探讨的内容。(板出 课题)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氧化硫的性质以及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教学难点是二氧 化 硫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及防治。具体可以分成以下三个部分: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硫对人类、对社会、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办法。 2.过程与方法 以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实验探究→回归生活为主线,训练综合分析能力、设计实验 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信息迁移能力,培养科学的探索方法与科学品质,开发多元智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数学应用 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含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认识到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体验如何利用已学的知识来进一步学习新的 知识,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设计思路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理论引导分析、从实验探究知识、从化学走向社会是中学化学教 学的四大主题,根据这一点,我们设计了以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实验探索→回归生活为 主线的自主学习途径,具体内容如下: 其中,观察生活以课前准备,课堂总结为主,课前将全班分为四个学习小组,并留意 自己身边与二氧化硫有关的知识和现象,做成资料卡,课堂讨论大家的资料卡,从而得出 结论;理论分析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课堂讨论为主,逐步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 实验探索以课堂现有的仪器和药品为基础,设计实验,并实际操作,从实验现象中提问题,找出结论;回归生活以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和课后完善的方式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媒体引入,激发兴趣] 因此,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既是有理数幂的乘法的推广, 又是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习 的重要基础,在本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活动:在音乐声中,屏幕上展现出了几张世界各地的美景图片,随着图片的变更,展现出大量死鱼的海滩、被酸化的土壤、被污染的树木以及腐蚀严重的石雕图片。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并激起疑问。 设计意图:前后对比如此之大,激发学生探讨原因。 教师活动:展示二氧化硫气体 此时学生对代数式只是一个感性认识,于是我又设计了如下的辨析题,通过析误帮助 学生区分可能会与代数式混淆的几个关系式,从而加深对代数式构成的理解,使学生的认 识有感性上升到理性。 请学生回答二氧化硫具有怎样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硫--说课稿(正式)

第二届全国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决赛) 学校名称:西华师范大学 参赛学科:化学 选手姓名:徐美鑫 参赛课题:二氧化硫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第二节《二氧化硫》说课 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第六章氧族元素环境保护第二节二氧化硫。将从七个方面阐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二氧化硫是学生在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周期律等知识后学习的一种重要的非金属氧化物;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有利于巩固相关理论;也为学习其他非金属自然族打下基础。

本节教材知识体系良好,实验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突出重点的方法是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情境,重视化学实验,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意义。 教学难点: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突破难点则采用对比的方法,加强直观教学,补充演示实验,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 二、学情分析 在氧族元素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碱金属元素与卤族元素,他们对同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性质变化已有一定的了解,又刚学完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因此,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的知识基础,并具有简单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经验,具备了实验探究条件。 三、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理念和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习SO2的性质,了解其用途以及SO2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2.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运用实验的方法、对比的方法研究物质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知识的形成、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 2.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主体”,学习是在“学习情景”中通过“协作”和“会话”自主实现“知识意义构造”的过程。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引导,探究过程为主线,培养科学素养为主旨”的原则,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思路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通过酸雨的危害——乐山大佛石刻被腐蚀的图片引入,启发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人们谈论酸雨时常常将其与二氧化硫联系在一起?二氧化硫有哪些化学性质?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推测猜想:老师引导学生由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用元素周期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知识,推测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它属于酸性氧化物,可能与水反应生成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再根据S的化合价有-2、0、+4、+6价,在二氧化硫中S的化合价是+4价,推出其可能有还原性和氧化性。 但是推测是否正确? ▲探究新知: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 请同学选择药品和仪器,设计探究实验,测定SO2能否与水反应以及溶液酸碱性。 将实验结果填入表格。结论:与水反应:SO2 + H2O H2SO3

二氧化硫的制备和性质-教案

第二节二氧化硫的制备和性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普通高中化学标准》对于本课的要求 认识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与作用,实验探究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知道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方法,培养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三位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和作用; ②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知道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和防治二氧化硫所导致的空气污染的方法; ③会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2.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探究,进一步学习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并且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 ②借助于生产实际和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内容,创设了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法的情景,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体会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 ②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激发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建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 【课堂导入】【实物展台】 化学表演:龚喻《想当电工的粗铜》 【问题设计】龚喻同学把铜冶炼出来了,这个铜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二氧化硫的制备有没有什么联系呢?在实验室中制备二氧化硫的方法有哪些? 【PPT展示】一、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硫 【合作学习】男同学和女同学PK赛,看谁写得多,谁写得好。 【自主学习】问题1:三种制备二氧化硫的方法哪一个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问题2:制备二氧化硫,选择20%、70%、98%的硫酸,哪一种更好? 【学生回答】 【小结】实验室制备气体考虑的原则①原料尽量采用非气体②反应条件加热或不加热③方便收集,所以我们采用固液不加热的方法制备气体,选用的硫酸浓度为70%左右。 【实验探究】分别把SO2通入下列溶液 会有怎样的实验现象呢? 【自主学习】实物展台展示学生讨论的结果 【问题讨论】把SO2通入石蕊中,石蕊会先变红,然后会怎么样?会不会褪色? 把SO2通入NaOH和酚酞的混合溶液中,红色褪去,是不是漂白? 把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红色褪去,是不是漂白? 把SO2通入溴水中,橙色褪去,是不是漂白? 【阅读教材】必修一P90,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它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是由于它能与某些有色物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这种物质容易分解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原来的颜色。 【小结】SO2的漂白性在溶液中只针对品红溶液。 【问题讨论】把SO2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中,对应的方程式应该如何书写? 【课堂训练】1.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1)与水反应 (2)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与足量的石灰水 (4)与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5)(16江苏)SO2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NaHSO3和CO2,其离子方程式为 【PPT展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问题讨论】二氧化硫中硫的价态是正四价,而硫的家族梦想是正六价,也就是说二氧化硫是还原性是比较强的。大家

《二氧化硫》说课稿

《二氧化硫》说课稿 《二氧化硫》说课稿 【教学设计】 1、教材及内容解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社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这一课时主要是二氧化硫的性质。教材意图在研究了硅、氯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硫及其氧化物,也是为后面硫酸的学习做准备。因此本节内容除本身内容的重要性外,在这一章的学习中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硫元素有非金属元素的多种变价,性质上有很多的特殊性,学好本节内容,学生可以进一步熟悉学习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对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极其重要。 另外,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的两种典型代表之一。体现新课程标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入意识和决策能力”的要求,加强环境教育,关注环境问题,体现了知识与社会、生活、健康、环境的联系,并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其中,在介绍二氧化硫主要的性质与应用时,不回避对环境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指出化学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可能的方向和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2、学情分析 由于本节课的实验设计和操作的难度不大,适合学生采用探究的

方式开展学习。而且学生在初三已初步拥有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如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初步了解有关二氧化硫与酸雨危害的知识,有一定的化学理论知识,如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等。同时,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对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强烈的探求欲、表现欲和成就欲。但由于学生是在高中阶段刚开始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系统学习方法还没有掌握,尚不能认识到物质性质的多样性:既有一般规律又有特殊性。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存在差异,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开展合作式学习,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课堂上获益。 3、设计思路与其他依据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诚然,科学探究这种学习方式既能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供有效途径,又能为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提供可靠的载体,同时使得化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了可操作的内容,因此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亲睐。但如何设计探究式教学,并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探究的环节当中,还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的核心任务不是如何把现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如何激发出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活动。基于此,笔者在本课时做了大胆尝试,以实验探究为主线,采用科学探究方式,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猜想与假设,并通过小组实验进行验证,让学生在亲身体验

《二氧化硫》说课稿 (3)

《二氧化硫》说课稿 各位同学,早上好!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必修2第二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中的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的第一课时《二氧化硫》。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课后作业这七个板块对这节课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一、教材分析:(分为三个部分讲述) 1.说地位:本节课位于第二章第三节,它在教材中具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点,也是知识过渡的一座桥梁。 2.说联系:本节在教材中被安排在物质结构理论、元素周期律之后,是在学生学习了卤素、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硫及其化合物。这是对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将为高三第六单元“硫酸工业”、“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3.说内容: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SO 2 的性质和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 识;让学生认识SO 2 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目标:(据学情得教学目标和本节课的重难点) 1、学情分析: ①本节课以“酸雨”为背景,它是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②。并且学生已经知道硫与 氧气反应可生成SO 2以及SO 2 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完成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 物质的量、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及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等知识的学习。这些内容对SO 2 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的物理性质。本节许多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这些反应既可使学生加深对具体反应的理解,又可使学生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③高一年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6岁左右,思维敏捷、活跃,但不够严谨。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但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因此,必须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加以培养勇于大胆实践、创新的精神。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情分析: 1.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教材分析: 教材把该内容放在必修一最后一个章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对前三章以及本章非金属硅、氯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在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类比的学习方法,体会研究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思维。另一方面通过对硫元素化合价上的多变性,性质上的特殊漂白性的学习,让学生在已有的学科观念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元素观、转化观、分类观、以及化学的价值观等形成辩证的认识,也为后面硫酸、氮及其化合物的学习积累了感性认识的材料。 3.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初步拥有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如酸性氧化物,初步了解有关二氧化硫与酸雨危害的知识;有一定的化学理论知识,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这些知识为本课酸雨的形成与成分探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而在能力方面,高一学生对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但在认识物质性质的多样性,对问题的分析、评价方面不够全面,在实验设计和规范操作方面也有待进一步训练。因此,如何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客观、全面的分析问题,运用实验探究解决问题,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和了解二氧化硫的作用。 2.在二氧化硫性质的探究过程中,学会通过观察、对比、分析、推理、归纳等获取新知识的方法,提高科学分析的能力,培养宏微结合、分类表征、实验探究、证据推理、创新意识等化学核心素养。 3.通过对二氧化硫在日常生活、生产的应用的利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讨论,激发学习兴趣,形成科学风险认知,树立正确的学科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性质比较

《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性质比较》教学设计 一、课题分析 二氧化硫既是工业上制备硫酸的原料气之一,也是污染环境的一种气体。其化学性质的多样性——酸性、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成为教学中的重难点,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和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有许多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如能否与BaCl2或CaCl2溶液反应;与Ba(NO3)2、Ca(ClO)2溶液发生什么样的反应;漂白原理及其检验方法……。 本节课试图通过比较法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进行阐释,以期达到明确概念,澄清“模糊”的目的;巩固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利用历年综合性的高考试题,将知识点和考点联系起来,加深对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认识,从而提升根据题设背景提取题给信息、综合分析和快捷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化学试剂的颜色及其变化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巩固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和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比较法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 比较法是处理和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对物质或事物的纵横比较得出科学的结论。比较法有“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 同中求异——将同类问题或事件进行分析比较,找到其不同点 异中求同——将异类问题或事件进行分析比较,找到其相同点 (2)明确知识点与高考考点的联系 (3)强化提升审题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训练破题的技巧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运用思辨和实证的思维方法,明确二氧化硫的“利”与“害”,趋利避害 (2)懂得规范操作和科学表述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实验 将二氧化硫分别通入BaCl2(aq)、BaCl2-NH3(aq)、H2S(aq)、石蕊(aq)、Ba(NO3)2(aq)、MnO4—/H+(aq)、I2-淀粉(aq)、Br2(aq)、FeCl3(aq)、品红(aq)中。 1.现象描述 2.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将二氧化硫换成二氧化碳 分析比较现象,综合得出结论 (2)漂白性概念辨析 1.使品红褪色的气体就是SO2?检验SO2的操作? 2.SO2能使石蕊溶液先红后褪吗? 3.SO2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其漂白作用吗?为什么? 4.SO2使NaOH-酚酞溶液的红色是其漂白作用吗? (3)还原性 1.还原性:S2—>SO2或H2SO3或HSO3—>I— 2.遇到氧化剂,勿忘还原性

二氧化硫说课稿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说教材 本课选自苏教版化学1专题4第一单元。本节课主要包括了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以及硫酸的形成。那它是在前面学习了氯、溴、碘等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基础上的一个进一步深入,也为硫酸的制备的学习做了一个知识性和结构性的铺垫,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上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那么从教材的安排结构上来看,教材首先简单指出了二氧化硫与酸雨形成的关系,接着通过三个探究性实验介绍了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后,教材又具体介绍了酸雨形成、危害以及治理。可以说,这样的安排顺序就很好的体现了教材的内在逻辑与学生认知规律的统一性。 说学情 那么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并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氯水漂白性的原理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此外,学生此时已经初步学会了对比、分析、实验的方法,所以本课应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 说目标 那么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并结合高中化学学科指导意见上的相关内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与用途,能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知道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掌握酸雨形成的原因,简单地知道酸雨的危害以及治理办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二氧化硫性质的探究,学会观察实验,分析实验,并能从实验中获取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酸雨形成、危害、治理的探究,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激发勇于探索的精神,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意识。 说重难点 那么根据以上的这些目标以及课程标准上的建议,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二氧化硫的性质以及酸雨的形成、危害和治理。由于二氧化硫漂白性的原理是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这与氯水漂白性的原理不同,学生就比较容易混淆起来,所以我把这部分内容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说教法 为了使以上的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本课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探究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以及实验法。 说过程: 那么综合以上的分析,并使学生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我把我的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那我会播放一段造纸过程中用二氧化硫漂白的视频来创设情境,并提问,为什么纸张虽然经过了漂白,但放置时间久了还是会变黄,这与二氧化硫的性质有什么联系。那么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就将学生的兴趣引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最全版

[教学设计]《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一、设计思想: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所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构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从三个维度的角度来构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本节课在教学内容上,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酸雨的防治,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在教学设计上,要着重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根据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特色:将SO2的性质和作用的学习过程设计成实验探究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之间通过彼此对话、相互交流,以及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共同解决问题。将在教学过程中把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教学和引导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巧妙的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并且将三维目标溶合于探究的过程中,以期达到有机的统一。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SO2的性质和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认识SO2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节在教材中被安排在《化学1》的最后一个专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氯、溴、碘、硅、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硫及其化合物。这是对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将为本专题后续章节“硫酸的制备”、“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伏笔,为《化学2》及后续选修课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因此它在教材中具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重点,也是知识过渡的一座桥梁。 三、学情分析: (1)本节课以“酸雨”为背景,它是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2)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完成了氧化还原反应、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等知识的学习,这些内容对SO2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 (3)高一年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6岁左右,思维敏捷、活跃,但不够严谨。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但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因此,必须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加以培养 (4)在前面的教学中,已完成了许多的探究或验证实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胜任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活动。 四、教学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和学生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本人确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的原理 ②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③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课题来源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1(必修)》专题4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2.知识体系和学生情况 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技巧,通过本专题学习后,将形成完整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学生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和类比迁移能力,能够通过物质分类理论知识,来推导出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学生也能够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知识分析出二氧化硫中硫的+4价属于中间价态,从而推出二氧化硫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另外,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计实验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这为实验探索做好了准备。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氧化硫的性质以及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教学难点是二氧化硫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及防治。具体可以分成以下三个部分: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硫对人类、对社会、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办法。 2.过程与方法 以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实验探究→回归生活为主线,训练综合分析能力、设计实验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信息迁移能力,培养科学的探索方法与科学品质,开发多元智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体验如何利用已学的知识来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设计思路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理论引导分析、从实验探究知识、从化学走向社会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四大主题,根据这一点,我们设计了以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实验探索→回归生活为主线 其中,观察生活以课前准备,课堂总结为主,课前将全班分为四个学习小组,并留意自 1

二氧化硫教案讲解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1)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三节硫和氮的化合物(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是典型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之前对硅、氯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为学习本节内容做准备。同时,通过学习硫和氮的化合物知识,为本章第四节的学习做铺垫。在本节的学习中,通过实验现象,了解硫、氮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本节内容主要对SO2、NO、NO2进行全面剖析,分析氮氧化物和SO2性质及其对大气的污染,以及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措施,同时让学生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去保护环境。因此在教学安排上,第一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有关的预防措施。第二课时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因此,本节课学习第一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本节内容安排上,先学习其性质和用途,再认识其引起环境污染的原因,思考解决的措施,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同时本课时内容联系实际,学生易接受。教材编排的目的明确,给更多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获取知识。同时提供相关的拓展阅读,开拓学生的知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本章前两节的知识,对非金属的认识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对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也有了一个的整体思路。利用非金属元素的多种变价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学生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去分析简单的化学反应。同时,本课时的学习也贴切生活,涉及漂白、酸雨等知识,学生容易接受,而且通过学习,也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现象,使他们以后对生活中的事物保持思考习惯,对身边的事物保持科学的态度。同时,对于刚步入高中学习的学生而言,虽然之前学习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其系统的学习方法还没有掌握,还不能认识到物质性质的多样性,及物质有其一般规律,也有其特殊性质。对于大部分学生,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需要提高。对于实验的设计,这是学生的短板,也是学生所恐惧的板块,需要不断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克服畏惧心理、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知识要点】 1.物理性质: 二氧化硫是一种色有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液化;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体积的二氧化硫。 2.化学性质: 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它的水溶液pH 7(填>,<,=)。 (1)SO2是酸性氧化物:(请与CO2对比学习) a.与水反应:(H2SO3容易被氧化,生成硫酸)b. 与氧化钙反应: c.与碱反应:与NaOH溶液反应 与Ca(OH)2溶液反应 (2)SO2的漂白性: SO2气体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现象____________;然后给溶液加热,现象_。 结论:____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这是由于它能与某些有色物质反应,生成_________的无色物质。而________时,这些无色物质又会发生_________,恢复原来颜色。 (3)SO2的强还原性: a.与氧气: b.与双氧水: c. 与氯水(溴水或碘水): d. 与酸性KMnO4 (4)SO2的弱氧化性: 与硫化氢气体: 3.二氧化硫的污染 a、SO2是污染大气的主要物质之一,主要来自于。 b、形成硫酸型酸雨(空气中硫的氧化物随雨水降下就成为酸雨,酸雨的pH<5.6。 正常的雨水由于溶解CO2形成弱酸H2CO3,pH约为5.6) c、硫酸型酸雨的形成有两条途径: d.、酸雨的危害: (1)酸雨进入江河湖泊,会导致__________难以生存,影响___________的繁殖 (2)酸雨落至土壤中,使其中的____、____、_____等营养元素溶出,并迅速流失,使土壤肥力____,并被逐渐酸化,农作物和树木的成长遭到破坏。 (3)酸雨会使桥梁、雕塑等建筑物的腐蚀加快。 e、防治酸雨减少酸雨的产生可采用的措施有:燃料脱硫;少用煤作燃料;开发新能源。 一、SO2中S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还原性为主) a.弱氧化性:与硫化氢反应 b.较强还原性:可被多种氧化剂(如O2、Cl2、Br2、I2、HNO3、KMnO4、H2O2等)氧化 SO2与O2反应 SO2与H2O2反应 SO2使氯水褪色: SO2使溴水褪色:

高中说课稿范文高中化学说课稿《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_0778

2020 高中说课稿范文高中化学说课稿《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_0778

EDUCATION WORD 高中说课稿范文高中化学说课稿《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_0778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编辑整理的高中化学说课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上方相关栏目查看,谢谢!《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一、教材分析 1.课题来源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1(必修)》专题4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2.知识体系和学生情况 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技巧,通过本专题学习后,将形成完整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学生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和类比迁移能力,

能够通过物质分类理论知识,来推导出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学生也能够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知识分析出二氧化硫中硫的+4价属于中间价态,从而推出二氧化硫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另外,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计实验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这为实验探索做好了准备。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氧化硫的性质以及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教学难点是二氧化 硫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及防治。具体可以分成以下三个部分: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硫对人类、对社会、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办法。 2.过程与方法 以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实验探究→回归生活为主线,训练综合分析能力、设计实验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信息迁移能力,培养科学的探索方法与科学品质,开发多元智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体验如何利用已学的知识来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设计思路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理论引导分析、从实验探究知识、从化学走向社会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四大主题,根据这一点,我们设计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 班级:姓名:2017/6/19 【教学目标】1、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硫的应用及危害 3、了解酸雨的形成和防护 【知识梳理】 1.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色有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液化;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体积的二氧化硫。2.化学性质: (1)SO2是酸性氧化物:(请与CO2对比学习) a.与水反应: (H2SO3容易被氧化,生成硫酸) b.与碱反应:与NaOH溶液反应 与Ba(OH)2溶液反应 c.与某些盐溶液反应:与Na2CO3溶液反应 (2)SO2中S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还原性为主) a.较强还原性:可被多种氧化剂(如O2、Cl2、Br2、I2、H2O2、HNO3、KMnO4等)氧化 ①SO2使溴水褪色: SO2+Br2+2H2O==H2SO4+2HBr ②SO2使氯水褪色: ③SO2与O2反应: ④SO2与H2O2反应: ⑤SO2使KMnO4溶液褪色: b.弱氧化性:与硫化氢反应 (3)SO2的漂白性:使品红褪色 3.二氧化硫的污染 SO2是污染大气的主要物质之一,主要来自于。 空气中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随雨水降下就成为酸雨,酸雨的pH<5.6。 正常的雨水由于溶解CO2形成弱酸H2CO3,pH约为5.6 硫酸型酸雨的形成有两条途径,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① ② 【课堂练习】1.左图是古时用燃烧硫的方法漂白布料的 图片。请同学们分析其原理。 2.下列可以用来鉴别SO2和CO2的方法是[ ] A、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B、观察颜色 C、通入澄清石灰水 D、通入品红溶液中 3.检验SO2气体中是否混有CO2气体,下列方法可采用的是() A.通过品红溶液B.通过澄清石灰水 C.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二氧化硫性质和作用》说课稿

《二氧化硫性质和作用》说课稿 《二氧化硫性质和作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课题来源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1(必修)》专题4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2.知识体系和学生情况 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技巧,通过本专题学习后,将形成完整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学生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和类比迁移能力, 能够通过物质分类理论知识,来推导出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学生也能够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知识分析出二氧化硫中硫的+4价属于中间价态,从而推出二氧化硫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另外,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计实验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这为实验探索做好了准备。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氧化硫的性质以及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教学难点是二氧化硫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及防治。具体可以分成以下三个部分: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硫对人类、对社会、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办法。

2.过程与方法 以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实验探究→回归生活为主线,训练综合分析能力、设计实验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信息迁移能力,培养科学的探索方法与科学品质,开发多元智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体验如何利用已学的知识来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设计思路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理论引导分析、从实验探究知识、从化学走向社会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四大主题,根据这一点,我们设计了以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实验探索→回归生活为主线的自主学习途径,具体内容如下: 其中,观察生活以课前准备,课堂总结为主,课前将全班分为四个学习小组,并留意自己身边与二氧化硫有关的知识和现象,做成资料卡,课堂讨论大家的资料卡,从而得出结论;理论分析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课堂讨论为主,逐步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实验探索以课堂现有的仪器和药品为基础,设计实验,并实际操作,从实验现象中提问题,找出结论;回归生活以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和课后完善的方式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媒体引入,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在音乐声中,屏幕上展现出了几张世界各地的美景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