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流行病学》综合练习题与答案

(完整版)《流行病学》综合练习题与答案

(完整版)《流行病学》综合练习题与答案
(完整版)《流行病学》综合练习题与答案

《流行病学》综合练习题

一、解释下列名词并说明用途

流行病学Secondary attack rate Endemic Outbreak Sporadic Epidemic 患病率Attack rate 长期变异描述流行病学生态学研究SMR Cohort study Exposure 发病密度PAR AR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 Biomarkers PYLL 抽样调查分层分析Nest case-control study Matching Overmatching Selection bias Confounding bias Bias Odds ratio confounding Screening validity Sensitivity 可靠性Youden’s index信度阳性预测值流行病学数学模型cause of disease p risk factor 流行病学实验干预实验流行病学效果评价保护率安慰剂盲法双盲二级预防Risk factor 传播途径传染源疫源地国境卫生检疫计划免疫垂直传播Surveillance of disease

二、填空题

1.病例对照研究对象选择的原则为和。

2.影响筛检试验可靠性的因素有、和。

3.混杂因素具备的条件是、、。

4.消灭疫源地的条件有、、。

5.定群研究的特点是、、

和。

6.流行病学研究中的误差包括和。

7.常见偏倚的种类有、和。8.疾病年龄分析的两种方法是:和。9.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的偏倚有、和三种。10.定群(队列)研究的种类有、和三种。11.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是、、和。12.垂直传播的方式有、和。13.疫源地消灭的条件是、和。14.预防接种流行病学效果评价常用指标为和。15.计划免疫接种及其效果评从、、四个方面进行。

16.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17.评价筛检试验应从、和等方面进行。18.我国进行国境检疫的传染病有、。19.分析疾病年龄分布可采用和两种方法。20.经水传播包括和两种方式。

21.RR是与之比。22.Mill准则包括:、、

、和。

22.病例对照研究的选择性偏倚主要有、、

和。

23. 队列研究可分为三类:、、。

24. 流行病学实验样本估计的条件包括、、、

和。

25. 我国AIDS的流行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第三阶段:。26.评价筛检试验真实性的指标主要有,,

,。

27.影响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因素有,,

,。

28.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有,,

,。

29.偏倚可分为、和三种类型。30.病因判断的标准有、、、

、、、、和。

31.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有和。

32.流行病学调查中常用的抽样方法

有、、、。33.流行病学实验研究设计的三原则是、和

34.病例对照研究的选择性偏倚主要有、、

和。

35.流行病学实验样本估计的条件包括、、

、和。36.控制混杂偏倚的主要方式有:、、

和。

37.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生物标志的种类有:、

、。

38.进行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和。39.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主要有、、

、四个方面。

40.传染病周期性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

41.在研究的设计阶段可用于控制混杂偏倚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等。42.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有__ __ 、__ __和__ __。43.遗传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___ _、__ __、__ __和 ______等。

44.描述疾病的季节性可从:_ ___ 、_ __ 、__ __三个方面入手。45。疾病爆发的类型可分为:_ __ 、_ ___ 、__ __三大类。46.遗传流行病学主要分析方法、

、、、

、及等。

47.评价疾病的危害和人群生命质量的常用指标是和。48.恶性肿瘤的年龄别发病率变动类型有、

、、。49.提出病因假设的法则有、、、

和。

50.配比的目的是和。

51.队列研究的样本量大小取决于:、、

和。

52.依据传染病结局的不同可将传染病分为三类:、

和。

三、是非题

答题说明:叙述正确者在题后()内记+,叙述错误者在题后()内记-,并说明其理由。

1.研究疾病的自然史即疾病的临床和亚临床的发展过程以及转归。(—)

2.疾病的病因不明就不能加以预防。(—)3.由于C因素的存在而使A与B间有联系,则C因素为混杂因素。(+ )

4.预测值主要受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影响。(—)5.配比研究对照比例愈多效率愈高。(—)6.SMR与SPMR参照的标准人群是不同的。(+ )7.AIDS可以通过母婴传播,因此它又称为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8.经常应用死亡率比较说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医疗卫生水平而用病死率来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 )

9.危险因子是指那些与疾病的发生有正联系但其本身又不是充分病因的因子,有

时亦称为病因。(+ )

10.病例对照研究可以研究多种暴露与一种疾病的关系,而队列研究可以研究多种疾病与一种暴露的联系。(+ )

11.预测值主要受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影响(—)

12.IDS可以通过母婴传播,因此它又称为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13.经常应用死亡率比较说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医疗卫生水平而用病死率来说明

疾病的严重程度(+ )

14.危险因子是指那些与疾病的发生有正联系但其本身又不是充分病因的因子,有

时亦称为病因(+ )

15.多种对照的优点是预防选择性偏倚。(—)

16.疾病筛检的目的是为了进行疾病的二级预防。(+)

17.实验性研究是按照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组的。(—)

18.某病发病率的差异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则移民的人群发病率接

近原国籍的发病率,而不同于移民国的率。(—)

19.串联试验提高真阳性率。(—)

20.细菌性痢疾具有地方性特点,故称为地方病。(—)

21.传染性疾病不具有家庭聚集性。(—)

22.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发病率都存在季节性升高的现象。(+ )

23.罹患率与发病率本质上是一致的。(+ )

24.移民中某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不同于移居国当地居民,而接近原居住地人群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据此可认为该病的发生与原居住地人群的生活习惯有关,因而判断环境因素的作用较大。(+ )

25.病例对照研究中用比值比来表示疾病与暴露有无关联。(+ )

26.人群归因危险度是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占全部病因的百分

比。(—)

27.混杂变量不应是病因链中的一个环节。(+ )

28.评价疫苗免疫学效果时,应选择近期内未发生该病流行的地区。(+ )

29.传染期是决定接触者检疫期限的重要依据。(+)

30.抗-HCV是中和性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 )

31.因果联系存在时一定有统计学联系的存在。(+ )

32.分子流行病学着重在群体中探讨暴露因子引起疾病的相关过程。(—)

33.影响预测值的因素有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重要的是患病率。(+ )

34.流行病学中的“暴露”一词是指研究对象曾经接触过某些危险因素。(—)

35.分层抽样时层内变异应当大于间变异。(—)

36.联合试验的灵敏度等于各单一试验的灵敏度之和。(—)

37.具有家庭聚集性的疾病,其主要致病因素为遗传因素。(+ )

38.病因、宿主和环境是构成疫源地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39.评价预防措施流行病学效果的主要指标是保护率和效果指数。(+ )

40.理论流行病学可以定性地研究流行过程中各因素的作用。(—)

41.偏倚是一种随机误差。(—)

42.通过普查,可基本搞清疾病的病因。(—)

43.某因素与疾病之间相关表明两者有因果关系的存在。(—)

44.易感性是决定暴露至发病整个进程的重要因素。(—)

45.并联实验提高了特异度而降低了灵敏度。(—)

46.某病发病率的差异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则移民的人群发病率接近原国籍的

发病率,而不同于移民国的率。(+)

47.分层可控制混杂,而且可判断研究因素是否存在交互作用。(—)

48.病例对照研究可以直接计算RR。(—)

49.充分病因应当包括必然病因。(—)

50.传染病常常表现有爆发特征,非传染病则无此现象。(—)

51.患病率的下降主要由于该病发病率的降低,与该病的病程长短。(—)

52.入院偏倚属于选择偏倚。(+ )

53.并联试验可以提高筛检试验的特异度。(—)

54.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在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中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

55.混杂变量不应是病因链中的一个环节。(—)

56.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所研究疾病的患病率是决定样本大小的重要因素(—)

57.评价疫苗免疫学效果时,应选择近期内未发生该病流行的地区。(+)

58.垂直传播,又称母婴传播,是指经胎盘传播。(+)

59.试验可提高灵敏度,但特异度有一定程度降低。(—)

60.对照研究可直接计算RR。(—)

61.病因应当包括必要病因。(—)

62.通过普查,可以基本搞清疾病的病因。(—)

63.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发病率都存在季节性升高的现象。(+ )

64.某病的患病率愈高,进行该病筛检时所获得的阳性预测值也愈高。(+ )

65.移民中某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不同于移居国当地居民,而接近原居住地人群的

发病率和死亡率,据此可认为该病的发生与原居住地人群的生活习惯有关,因而判断环境因素的作用较大。(—)

66.病例对照研究中用比值比来表示疾病与暴露有无关联。(+ )

67.人群归因危险度是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占全部病因百分

比。(—)

68.混杂变量不可能是病因链中的一个环节。(—)

69.评价疫苗免疫学效果时,应选择近期内未发生该病流行的地区。(+ )

70.混杂变量不可能是病因链中的一个环节。(—)

71.抗-HCV是中和性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

72.PYLL是衡量残疾失能的指标。(+ )

73.一种疾病有家族聚集性一定是遗传因素在起作用。 ( +)

74.能够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称为传染源。 (+ )

75.信息偏倚一般发生在研究的设计阶段。(- )

76.传染病流行过程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

77.病例对照研究适用于特别罕见病的研究。 ( +)

78.并联试验可以提高筛检试验的特异度。 (— )

79.预计现患率越高,抽样调查时样本含量越少。(+ )

80.封闭环境下常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 (+ )

81.免疫人口的自然死亡与人群易感性升高有关。(+ )

82.混杂因素往往是危险因素。(—)

83.分层分析可平衡混杂因素,也可分析暴露剂量与所研究疾病的关系。

(+ )

84.双盲是指研究对象和资料分析者均不知试验分组情况。(+ )

85.并联试验可以提高筛检试验的灵敏度。(+ )

86.人群某传染病易感性升高时会发生该病的爆发流行。(—)

87.约登指数越大,筛检试验的真实性越好。(+ )

88.乙型肝炎经血传播,慢性化倾向严重,戊型肝炎也有类似特点。(—)

89.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对照比例越大效率越高。(—)

90.进行疾病的现况研究时最好采用普查的方法。(+ )

91.建立某生物学正常指标时最好采用普查的方法。(+)

92.疾病筛检的目的是为了进行疾病的二级预防。(+)

93.串联试验能够提高真阳性率。(—)

94.药物的临床试验是按照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因素随机分组。(—)

95.某病发病率的差异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则移民的人群发病率接

96.近原国籍的发病率,而不同于移民国的率。(+)

97.随机对照试验(RCT)须前瞻性地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

四、计算与分析

1.1958年至1963年间,西德流行病学者对反应停与新生儿畸形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请根据研究结果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分析,说明反应停与新生儿畸形的关系。

2.某学者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饮水水源与直肠癌的关系进行研究,共收集直肠癌病例和对照250人,其中城市病例200人(饮地面水和饮深层水者分别为150和50人),农村病例50人(饮地面水和饮深层水者分别为20和30人),城市对照50人(饮地面水和饮深层水者分别为30和20人),农村对照200人(饮地面水和饮深层水者分别为50和150人)。请分析引水水源与直肠癌的关系。

3.在患病率为10%的5000名40岁以上的人群中,进行了糖尿病患病情况的调查。基层医生筛查糖尿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80%。凡经基层医生检出的“阳性”(可疑)糖尿病者送专科医生检查,专科医生检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90%。

列出整理分析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1)基层医生检出的糖尿病“阳性”人数为多少?

(2)经专科医生检出的无糖尿病的人数为多少?

4.某病的患病率为10%,现采用某种方法对1000人进行该病的筛查,已知这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各为90%和80%,试问:

1)将有多少人被诊断为阳性(异常)?这些阳性者患该病的可能性有多大?

( 请列表计算,并写出简单计算步骤)

2)如果该病的患病率下降为8%,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筛查,所得到的上述结果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3)根据上述计算与分析,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5.高血压是脑卒中发生的主要病因。某研究所对1000名高血压患者和同等数量的非高血压健康人进行了5年的随访观察,结果显示,高血压组和健康人中分别有283人和21人发生脑卒中,请计算RR和AR%(ARP),并说明它们的流行病学意义。

6.为考核巴氏涂片诊断宫颈癌的价值,某临床医师作了诊断试验研究,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其结果如下:

病理诊断(金标准)

巴氏涂片法宫颈癌病人非宫颈癌病人合计

请计算下列指标,并说明各自的意义:

灵敏度误诊率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

7.某学者进行了口服避孕药(OC)与心肌梗死(MI)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如下表:

口服避孕药(OC)与心肌梗死(MI)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病例(MI)对照合计服OC 39 24 63

未服OC 114 154 268

合计153 178 331

问题1:请计算分析,并判断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死的关系。

问题2:考虑到年龄与口服避孕药(OC)有关,也与MI有关,年龄可能是个混杂因素,故按年龄分层,分为< 40岁和≥40岁两层,资料如下表,

请您计算并分析年龄作为混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按年龄分层结果

< 40岁≥40岁

服OC 未服OC 合计服OC 未服OC 合计病例21 26 47 18 88 106

对照17 59 76 7 95 102

合计38 85 123 25 183 208

8.某病的患病率为10%,现采用某种方法对1000人进行该病的筛查,已知这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各为90%和80%,试问:

1)将有多少人被诊断为阳性?这些阳性者患该病的可能性有多大?请列表计算,并写出简单计算步骤。

2)如果该病的患病率下降为8%,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筛查,所得到的上述结果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3)根据上述计算与分析,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9.某学者通过检测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来筛查宫颈癌,与宫颈组织学诊断结果比较考核其诊断价值,检测结果如下:

HPV

病理诊断

合计病人非病人

阳性40 50 90

阴性10 100 110

合计50 150 200 (1)对于本项筛检试验你准备从哪几方面进行评价?

(2)请计算有关这项试验真实性的指标(要求写出主要计算步骤)

10.高血压是脑卒中发生的主要病因。某研究所对50岁以上1000名高血压患者和同等数量的非高血压健康人全部进行了5年的随访观察,结果显示,高血压组和健康人中分别有283人和21人发生脑卒中。

请计算RR和AR%(ARP),并说明它们的流行病学意义。

11.某学者对一人群进行吸烟与肺癌关系的队列研究随访资料如下表

吸烟与肺癌关系的队列研究随访资料

吸烟量肺癌观察死亡率

(支/日)死亡数人年数(1000人年)RR AR AR%

0 3 42,800 0.07

1-14 22 38,600 0.57

15-24 54 38,900 1.40

≥25 57 25,100 2.27

请计算表中各项指标,并说明其意义。根据上述资料,还可分析哪些指标,12.两位医师共同阅读100张胸片结果如下:

两位医师阅读100张胸片结果比较

乙医师

甲医师

合计阳性可疑阴性

阳性10 15 15 40

可疑10 10 10 30

阴性20 5 5 30

合计40 30 30 100

(1)用哪些指标对上述结果可靠性进行分析评价,所用分析指标意义有何不同?(2)请选择一项分析指标进行计算,并说明其意义。

13.某医师进行了饮酒与冠心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OR=6.11,χ2=84.29,P<0.01,已知吸烟与冠心病有关,调查中发现饮酒者多数也吸烟,将上述研究资料按是否吸烟分为两组,其结果如下:

吸烟与不吸烟者中饮酒与冠心病的关系

饮酒史

不吸烟

饮酒史

吸烟

病例对照合计病例对照合计

+ 69 191 260 + 102 190 292 - 9 257 266 - 20 138 158

合计78 448 526 合计122 328 450 χ2=53.99,P<0.01 χ2=24.62,P<0.01 (1)上述分析的意义为何?(2)计算各层间OR值,说明其意义,并提出进一步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五、简答题

1.流行病学研究的用途。

2.简述队列研究与流行病学实验的异同点

3.简述对原因不明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步骤

4.流行病学病因研究中常见偏性的种类及控制方法。

5.简述病因研究的基本程序。

6.分子流行病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及近年来应用情况。

7.简述分子流行病学的概念及其应用

8.遗传流行病学的主要分析方法。

9.病因研究中可能出现的联系的种类及病因推导过程中常用的标准。

10.队列研究的种类和各自的优缺点。

11.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2.疾病病因研究的过程与步骤。

13.流行病学研究病因的步骤及相互关系?

14.简述混杂具备的条件及控制方法?

15.RR与OR的异同点?

16.爆发调查的基本步骤?

17.移民流行病学判断遗传和环境病因因素的依据是什么?

18.简述混杂偏倚的概念及其控制方法。

19.简述疾病三级预防的内容和意义。

20.试比较病例对照研究与前瞻性队列研究的异同点。

21.简述前瞻性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22.简述爆发的概念及爆发调查的基本步骤。

23.简述队列研究与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异同点。

24.简述混杂和交互作用的异同点。

25.简述疾病筛查的优缺点。

26.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有哪些?

27.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可分为哪几种类型,请简述之。

28.简述流行病学病因研究的基本过程。

29.简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类型。

30.试比较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异同点。

31.简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类型。

32.简述进行流行病学病因研究的基本程序。

33.试比较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

34.简述分子流行病学的主要用途。

35.简述队列研究和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异同点。

36.简述影响传染病人群易感性升高降低的主要因素。

37.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优缺点的比较。

38.简述临床试验设计的三原则?

39.选择偏倚的种类及其防止。

40. 疾病病因研究的过程与步骤。

41. 简述流行病学实验性研究的特点。

42. 简述建立病因假设的基本法则。

43. 简述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异同点。

44. 选择偏倚的种类及其防止。

45. RR 与AR (RD )流行病学意义的异同点。

六、课题设计

1.乙型病毒性肝炎被认为是肝癌的发病原因,请你拟订一份流行病学研究计划以

证实这一假设。

2.某研究机构为考核甲型肝炎疫苗的预防接种效果,拟在人群中进行一次现场实

验研究,请你制定一个研究方案。

3.用横断面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高血压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目前已

有多项报道,结果一致,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联系强度较大

(OR 在2.5~8),现拟进行一次队列研究,以进一步阐明其病因学关系,请你作

出一份完整的调查研究设计。

4.据某地观察吸烟与冠心病发生有关,为探讨其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拟

进行一次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请您设计一研究方案,并拟定出资料分析提纲和说

明其目的意义。查阅文献:吸烟与冠心病联系强度OR=2,发现吸烟者大多数人

饮酒,饮酒又与冠心病有联系。该地一般人群中吸烟率为40%。

()()20121

1002p p q p q p z q p z n -++=βα

()()00011/p OR p p OR p ?+-?=

α=0.05时,Z=1.96;α=0.01时,Z=2.576(双侧)

β=0.1时,Z=1.282

5.1972年7月下旬,上海市郊县广大地区突然发生大量皮炎病例,形成爆发流行,

各县流行情况轻重不等,市区内同时有散发病例。病例总数尚难完全统计,受害

者当以十万计,流行过程约为三个月。像这样大规模的皮炎流行,在医学史是未

曾见过的。

这个病的主要症状是:突然在身体的一定部位,主要是两臂、胸背、腹、大腿

出现皮疹,以丘疹为主,患者奇痒难忍,一般历时数日可自愈,但也有延长十余

日者。

七月初,开始有散发病例,七月下旬至八月中旬出现流行高峰,以后病例稀少,

但至九月下旬又出现一个流行余波,皮炎使患者极度不适,影响工作和休息。患

者绝大多数是工人和农民。外来的商船,进入吴凇口的次日,即有海员患上述疾

病。卫生部门对此病非常关心 ,抽调医学科研人员组成“皮炎调查小组”深入现

场,进行调查分析,临床观察和试验,以及研究防制对策。

对这样一次皮炎爆发流行,假如让你参加调查,你应该怎样来进行调查呢?6.某市拟在社区人群中进行脑卒中的干预实验,拟随机选两个居委会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该市无脑卒中登记报告制度,也无监测资料,既往抽样调查,脑卒中患病率为5%,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该市本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饮酒和吸烟等。

现需制定实施方案,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干预之前进行脑卒中基线研究(Base-line study)有无?比呀主要目的是什么?

2)研究对象重点应是哪个年龄段?

3)所选居委会应有多少人口,应具备那些条件?

4)整个研究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有何不同?

5)怎样分期考评干预措施的效果?

7.风疹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孕妇感染可引发小儿先天畸形。某研究机构为了解风疹疫苗的预防接种效果,拟在人群中进行一次现场实验研究,请你制定一个研究方案。

1). 查阅文献了解到一般人群风疹感染率为40%,接种风疹疫苗人群感染率约10%;

2)公式

3) 单侧检验时Zα或Zβ值相同:Z0.05=1.64, Z0.10=1.28

双侧检验Zα:Z0.05=1.96, Z0.10=1.64

双侧检验时Zβ值与单侧检验的Zβ值相同。

8.用横断面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高血压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目前已有多项报道,结果基本一致。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联系强度较大。现拟进行一次队列研究,以进一步阐明其病因学关系,请你拟出一份调查研究设计方案。

七、选择题(下列每题各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回答时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把试卷相应位置上的字母涂黑,以示正确回答)

1. 某病在家庭中的分布符合二项分布,说明:

A.该病有家庭聚集性,致病因素应从家庭中去寻找。

B.该病无家庭聚集性,致病因素应从家庭以外的环境因素中去寻找。

C.该病有家庭聚集性,是一传染病。

D.该病无家庭聚集性,是一非传染病。

2. 关于病因判断的标准,下列哪一项说法不正确

A.关联的可重复性是特指不同的实验性研究结果的一致性。

B.终止效应是指暴露因素减少或去除可引起疾病发生率的下降。

C.关联存在前因后果的时间顺序。

D.关联的强度越大,成为病因的可能性就越大。

3. 某病的续发率是指

A.接触者中发病人数 / 接触者总人数× 100%

B.接触者中患病人数 / 接触者总人数× 100%

C.一个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的发病人数 / 易感接触者总人数× 100% D.一个潜伏期内接触者中的患病人数 / 易感接触者总人数× 100%

4. 若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时,由四格表资料算得χ2=6.97,P〈 0.01, 说明:

A.因素与疾病无关联

B.因素与疾病有关联,因素为危险因素

C.因素与疾病有关联,须进一步分析联系强度

D.因素与疾病有关联,须计算95%可信区间

5. 某项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如下:

胆固醇与冠心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高胆固醇对照组病例组

有66 50

无192 208

OR应按下式计算:

A.208×66 / 192×50 B.50×192 / 66×208

C.208 / 66D.208/(192+208)/ 50/(50+66)

6. 发病密度适用于:

A.横断面调查人群 B.队列研究人群 C.普查人群 D.筛查人群

7. 流行病学实验分为:

A.临床试验和社区试验两类 B. 治疗试验, 干预试验, 预防试验三类

C.临床试验和预防试验两类 D. 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三类8. 流行病学实验与队列研究的区别在于

A.前者在实验室后者在现场

B.前者是干预实验后者是社区实验

C.后者对研究对象控制了某种因素

D.前者对研究对象控制了某种因素

9. 盲法应用是为了避免

A. 信息偏性

B. 不依从偏性

C. 选择偏性

D. 无应答偏性

10. 扩大免疫计划规定对儿童进行哪四种疫苗的接种

A.麻疹疫苗、乙脑疫苗、百白破联合制剂和卡介苗

B.麻疹疫苗、流脑疫苗、百白破联合制剂和卡介苗

C.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联合制剂和卡介苗

D.麻疹疫苗、乙脑疫苗、百白破联合制剂和流脑疫苗

11.进行队列研究时,最容易出现的偏倚是()

A.信息偏倚

B. 失访偏倚

C. 选择偏倚

D. 混杂偏倚

12.根据某医院20年来500例肺癌住院病人分析,吸烟者占80%,不吸烟者仅为

20%,说明吸烟者易患肺癌。该结论()

A.正确,因为肺癌患者的吸烟率高

B.错误,因为没有计算P值

C. 错误,因为只是一个医院的资料,代表性不够

D. 错误,因为只是病例组的吸烟率,而无对照组的吸烟率

13.流行病学探讨病因的一般程序是()

A.从人为联系到统计学联系

B.从间接联系到统计学联系

C.从统计学联系到因果联系

D. 从间接联系到因果联系

14.发病密度常用于哪些类型研究中发病频率的计算

A. 横断面研究

B.队列研究

C.普查

D.病例对照研究

15.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时,由四格表资料算得A因素χ2=3.97,P<0.05;B

因素χ2=6.78, P<0.01,说明()

A. A、B两因素与疾病均无关联

B. A、B两因素与疾病均有关联

C.A、B两因素均为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D. B因素与疾病的关联性较A因素强16.移民流行病学研究有助于了解

A.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作用效应

B.社会因素及自然因素的作用效应

C.病因、宿主、环境三者的关系

D.遗传因素及社会因素的作用效应

17.有人研究高血压与脑血栓的关系,其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如下:

高血压与脑血栓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高血压史对照脑血栓病例

有66 50

无192 208

经计算OR为:

A.208×66 / 192×50 B.192×50 / 208×66

C.208 / 66D.208/(192+208)/ 50/(50+66)18.对10000人进行随访,暴露于饮酒的2000人中50人发生了食管癌。而不饮酒的8000人中也有40人发生了食管癌,那么饮酒与食管癌的联系强度为:A.2‰B.2 C.5 D.0.2

19.下列哪项指标不能在血清中直接测到

A.HBsAg B.抗-HBs

C.HBcAg D.抗-HBc

20.疾病的三间分布是

A.年龄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

B.年龄分布、性别分布、季节分布

C.年龄分布、季节分布、地区分布

D.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

21.1998年通过的《传染病防制法》规定需要报告的传染病分几类?共有多少种疾病?

A. 2类,30种疾病 B.2类,35种疾病

C.3类,35种疾病 D.3类,39种疾病

22.某地对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的效果进行评价,观察资料统计如下(该地区人口稳定):

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接种效果评价资料整理表

未发病人数发病人数发病率

实验组999 1 0.1%

对照组900 100 10.0% 其效果指数与保护率依次为

A.100,99% B.99%,100

C.110,99% D.99%,110

23.在以医院为基础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最容易出现的偏倚是

A.信息偏倚B.观察偏倚

C.选择偏倚D.混杂偏倚

24.根据某医院20年来500例肺癌住院病人分析,吸烟者占80%,不吸烟者仅为20%,说明吸烟者易患肺癌

A.正确,因为这是患者中的吸烟率

B.错误,因为没有计算P值

C.错误,因为只是一个医院的资料,代表性不够

D.错误,因为只是病例组的吸烟率,而无对照组的吸烟率

25.反映病因与疾病联系强度的最好指标是

A.RR B.发病率C.PAR% D.SMR

26.某病在家庭中的分布符合二项分布,说明:

A.该病有家庭聚集性,致病因素应从家庭中去寻找。

B.该病无家庭聚集性,致病因素应从家庭以外的环境因素中去寻找。

C.该病有家庭聚集性,是一传染病。

D.该病无家庭聚集性,是一非传染病。

27.关于病因判断的标准,下列哪一项说法不正确

A.关联的可重复性是特指不同实验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B.终止效应是指暴露因素减少或去除可引起疾病发生率的下降。

C.关联存在前因后果的时间顺序。

D.关联的强度越大,成为病因的可能性就越大。

28.某病的续发率是指

A.接触者中发病人数 / 接触者总人数× 100%

B.接触者中患病人数 / 接触者总人数× 100%

C.一个潜伏期内接触者中的发病人数 / 易感接触者总人数× 100%

D.一个潜伏期内接触者中的患病人数 / 易感接触者总人数× 100% 29.若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时,由四格表资料算得χ2=3.97,P〈 0.05,说明:

A.因素与疾病无关联

B.因素与疾病有关联,因素为危险因素

C.因素与疾病有关联,须进一步分析联系强度

D.因素与疾病有关联,须计算95%可信区间

30.某项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如下:

胆固醇与冠心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高胆固醇对照组病例组

有66 50

无192 208 OR应为:

A.208×66 / 192×50 B.50×192 / 66×208

C.208 / 661D.208/(192+208)/ 50/(50+66)

31.发病密度适用于:

A.横断面调查人群 B.队列研究人群 C.普查人群 D.筛查人群

32.流行病学实验分为:

A.临床试验和社区试验两类 B. 治疗试验, 干预试验, 预防试验三类

C.临床试验和预防试验两类 D. 前瞻性和回顾性两类

33.流行病学实验与队列研究的区别在于

A.前者在实验室后者在现场B.前者是实验研究后者是调查研究

C.后者对研究对象控制了某种因素

D.前者对研究对象控制了某种因素

34.盲法应用是为了避免

A. 信息偏性

B. 不依从偏性

C. 选择偏性

D. 无应答偏性

35.我国计划免疫规定对儿童进行哪四种疫苗的接种

A.麻疹疫苗、乙脑疫苗、百白破联合制剂和卡介苗

B.麻疹疫苗、流脑疫苗、百白破联合制剂和卡介苗

C.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联合制剂和卡介苗

D.麻疹疫苗、乙脑疫苗、百白破联合制剂和流脑疫苗

35.流行病学实验分为:

A. 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三类

B. 现场和实验室两类

C. 治疗试验, 干预试验, 预防试验三类

D. 临床试验和预防试验两类

36.进行糖尿病检出方案中,将甲实验的血糖筛选水平定在160mg/100ml,乙实验

定在130mg/100ml,这将意味着:

A. 甲实验的灵敏度比乙实验高

B. 甲实验的特异度比乙实验高

C. 甲实验的阳性预测值比乙实验低

D. 用甲实验的假阳性数比乙实验多

37.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

A.年龄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

B.年龄分布、性别分布、季节分布

C.人群分布、季节分布、地区分布

D.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地区分布

38.流行病学探讨病因的一般程序是

A.从人为联系到统计学联系

B.从间接联系到统计学联系

C.从间接联系到因果联系

D.从统计学联系到因果联系

39.选择男性45岁以上的10000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吸烟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吸烟者4000人中50人发生了冠心病。而不吸烟者6000人中也有50人发生了冠心病,那么吸烟与冠心病的联系强度:

A.其联系强度为1.25%B.可以分析,OR=1.5

C.可以分析,RR=1.5 D.不能计算

40.流行病学实验与队列研究的区别在于

A. 前者在实验室后者在现场

B. 前者是干预实验后者是社区实验

C. 前者对实验对象控制了某些因素

D. 后者对实验对象控制了某些因素

41.盲法应用是为了避免

A. 信息偏性

B. 混杂偏性

C. 选择偏性

D. 无应答偏性

42.根据某医院20年来500例肺癌住院病人分析,吸烟者占80%,不吸烟者仅为20%,说明吸烟者易患肺癌

A.正确,因为这是患者中的吸烟率

B.错误,因为没有计算P值

C.错误,因为只是一个医院的资料,代表性不够

D.错误,因为只是病例组的吸烟率,而无对照组的吸烟率

43.效果指数是指:

A. 对照组发病人数与实验组发病人数之比

B. 实验组发病人数与对照组发病人数之比

C. 对照组发病率与实验组发病率之比

D. 实验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之比

44.某地1990年度疫情资料统计,狂犬病患者50人全部死亡,该资料可计算

A.粗死亡率

B.死亡专率

C.调整死亡率

D.病死率

45.据以往调查,某地血吸虫病感染率为25%。现拟复查,应按下式计算抽查人数

(设定α=0.05, d=0.1P)?

A. 400╳0.25/0.75

B. 400╳0.75/0.25

C. 100╳0.25/0.75

D. 100╳0.75/0.25

46. 进行队列研究时,最容易出现的偏倚是

A.信息偏倚B.失访偏倚C.选择偏倚D.混杂偏倚

47. 确定暴露于某因素与某病发生因果联系时,下列哪一条不加考虑:

A.联系的强度和联系的特异性

B.剂量反应关系与现代科学知识协调

C.时间顺序,即暴露于疾病发生之前

D.对联系进行统计学检验所得P值大小

48.流行病学研究的偏性主要指

A. 抽样误差

B. 系统误差

C. 随机测量误差

D. 时间顺序误差

三、多选题(6分,每题1.5分,请选择两个及以上最佳答案)

1.确定某因素与某病的因果关联时,主要考虑()

A.关联的强度

B.剂量反应关系

C.时间顺序,即暴露于疾病发生之前

D.对联系进行统计学检验的P值大小

2.历史性队列研究的特点为()

A.是一种观察性研究

B.可广泛探索病因

C.属于回顾性研究

D.可以计算RR

3.下列哪些指标可反映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强度()

A.RR

B.PAR

C.发病率

D.AR

4.描述疾病流行强度时常用

A.流行B.周期性C.季节性D.散发

《流行病学》思考题与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那种说法正确,流行病学是:

A. 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与健康 B.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C.只研究疾病的预防 D.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和防治

E.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2. 流行病学研究中所指的群体是

A. 只限于一个家庭 B.只限于非病人 C.一定范围内的人群

D.只限于全人类 E.只限于病人

3. 流行病学的特征

A. 群体特征 B.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C.预防为主的特征 D.对比的特征

E.以上均是

4. 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A. 描述性研究

B. 分析性研究

C. 实验性研究

D. 理论性研究

E. 以上均是

5. 第二次卫生革命的任务

A. 防治传染病

B. 治理水源 C.慢性非传染病的防治 D.研究治疗方案

E.以上均不对

6. 流行病学研究对象的三个层次

A. 病人,非病人,一般人群

B. 疾病,伤害,健康

C. 传染病,慢性病,伤害

D. 身体,精神,社会

E. 以上均不对

7. 欲调查某病在某地的危害状况,进行现况调查,宜选用

A. 普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病例调查 D.住院病例调查 E.个案调查

8. 对病因不明的疾病,描述性研究的主要任务

A. 因果推断 B.寻找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 C.验证病因

D.确定病因 E.以上均不是

9.

A. 为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宫颈癌

B.为了调查大学生乙肝感染情况,可不必调查所有大学生

C.一次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D.一项在健康人群中发现可疑的肺结核患者的调查

E. 对个别发生的艾滋病进行调查

1)抽样调查

2)普查

3)筛选

10. 在沿江农村用皮肤试验来筛检肝血吸虫病,试验结果见表

试验肝血吸虫病合计

有无

阳性 117 53 170

阴性8 312 320

合计 125 365 490

1.该试验的正确指数

A. 1.79

B. 0.79

C. 0.94

D. 0.85

E. 0.15

2.该试验的阳性预测值

A. 0.69

B. 0.98

C. 0.02

D. 0.94

E. 0.79

3.该试验的假阳性率 A. 0.06 B. 0.21 C. 0.15 D. 0.02 E. 0.69

11. 以下符合生态学研究的特点的是

A. 属于分析流行病学 B.以个体为观察分析单位

C.群体水平上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D.确定病因 E.以上均不是

12. 以下关于描述性研究正确地是

A. 主要描述分布的三大特征:时间,地区,人群 B.无需设立对照

C.不能分析暴露与效应之间的联系 D.是分析流行病学的基础 E.以上均是13.有人用红外线扫描和X线摄片两种方法在一批妇女中筛检乳腺癌,试验结果见表

试验结果乳腺癌红外扫描 X线摄片有无+ + 40 20

+ - 10 20

- + 30 10

- - 20 2450

合计 100 2500 1)两种方法并联使用,所得的灵敏度

A. 0.39

B. 0.80

C. 0.98

D. 0.99

E. 0.60

2)两种方法并联使用,所得的特异度

A. 0.39

B. 0.80

C. 0.98

D. 0.99

E. 0.60

3)两种方法串联使用,所得的假阴性率

A. 0.39

B. 0.80

C. 0.98

D. 0.99

E. 0.60

4)两种方法串联使用,所得的正确指数

A. 0.39

B. 0.80

C. 0.98

D. 0.99

E. 0.60

14.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发病率和患病率是一样的 B现患率和患病率是不一样的

C患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的频率

D发病率指某特定时期内人口中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E. 发病率的分母中不包括具有免疫力和现患病而不会发病的人

15. 下列哪个指标是用于测定发病率不准确且病死率极低的传染病的流行强度的?

A病死率 B现患率 C超额死亡率 D累积死亡率 E罹患率

16. 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

A年龄、性别和种族 B职业、家庭和环境 C国家、地区和城乡

基础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基础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二酸碱标准液的配制和浓度比较一.注意事项: 1.配完溶液应立即贴上标签注明试剂名称,配置日期,配制者姓名并留一空位以备填入此溶液的准确浓度。 2. 体积读数要读至小数点后两位。 3.滴定速度:不要成流水线。 4.近终点时,半滴操作和洗瓶冲洗。 5.固体氢氧化钠的称量,不能使用称量纸。因为它在空气中会快速吸收水分,导致称量不准确。再有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吸水后溶液渗过滤纸会腐蚀天平。 二、思考题 1.滴定管、移液管在装入标准液前为何需要用滴定剂和要移取的溶液润洗几次滴定中使用的锥形瓶或烧杯是否需要干燥是否也要用标准液润洗为什么? 答:为了让滴定管内的溶液的浓度与原来配制的溶液的浓度相同,以防加入的标准液被稀释。不需要。不要用标准液润洗,因为倾入烧杯或锥形瓶中的基准物的物质的量是固定的,润洗则会增加基准物的量,影响到实验结果。 2. HCl和NaOH溶液能直接配制准确浓度吗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CO2 和水分,而浓盐酸易挥发,应此不能直接配制其准确浓度。只能先配制近似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基准物质标定其准确浓度。 3.为什么用HCl滴定NaOH时采用甲基橙用为指标剂,而用NaOH滴定HCl溶液时使用酚酞(或其它适当的指标剂)? 答:首先因为甲基橙跟酚酞的变色范围都在该反应的突跃范围内。其次,因为人的眼睛观察浅色变到深色比较容易。用HCl滴定NaOH时采用甲基橙用为指标剂可以观察到溶液由黄色变橙色,用NaOH滴定HCl溶液时使用酚酞可以观察到

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其他: 4.配制HCl溶液及NaOH溶液所用水的体积是否需要准确量取为什么? 答:不需要,因为HCL易挥发,NaOH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CO2,不能直接配制准确浓度的HCL和NaOH标准溶液,只能先配制近似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基准物标定,所以没有必要准确量取配制时水的体积。 5.用HCL标准溶液滴定NaOH标准溶液时是否可用酚酞作指示剂? 答:可以,因为酚酞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在,部分处在HCl与NaOH溶液的滴定突跃()之内。 6.再每次滴定完成后,为什么要将标准溶液加至滴定管零点或近零点,然后进行第二次滴定? 答:因为滴定管的误差是分段校正的,每一段的校正误差不同,故每一次都从零点或近零点开始滴定可以保证每一次都有相同的校正误差。 7.在HCL溶液与NaOH溶液浓度比较的滴定中,以甲基橙和酚酞作指示剂,所得溶液体积比是否一致,为什么? 答:不一致。因为甲基橙跟酚酞的变色范围不同,所以滴定终点时的PH不同,所以溶液的体积比不会一致。甲基橙的变色范围在酸性区间而酚酞的变色范围在碱性区间故以酚酞为指示剂的一组VNaOH/VHCL相对较大。 8. 配制NaOH溶液时,应选用何种天平称取试剂为什么? 答:托盘天平,因为只须配制近似浓度的溶液,所以不需准确称量。 9. 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答:加入半滴的操作是: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纯水冲下。

普通物理实验思考题及答案

实验一. 1求λ时为何要测几个半波长的总长? 答:多测几个取平均值,误差会减小 2为何波源的簧片振动频率尽可能避开振动源的机械共振频率? 答 当簧片达到某一频率(或其整数倍频率)时,会引起整个振动源(包括弦线)的机械共 振,从而引起振动不稳定。 3弦线的粗细和弹性对实验各有什么影响,应该如何选择? 答 弦线应该比较细,太粗的话会使振动不明显,弹性应该选择较好的,因为弹性不佳会造 成振动不稳定 4横波在弦线上传播的实验中,驻波是由入射波与反射波迭加而成的,弦线上不振动的点称 为波节,振动最大的点称为波腹,两个波节之间的长度是半波长 5因振簧片作水平方向的振动,理论上侧面平视应观察不到波形,你在实验中平视能观察得 到吗?什么情况能观察到,为什么? 答 平视不能观察到,因为。。。。。。 6为了使lg λ—lgT 直线图上的数据点分布比较均匀,砝码盘中的砝码质量应如何改变? 答 每次增加相同重量的砝码 实验二. 1.外延测量法有什么特点?使用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答 当需要的数据在测量数据范围之外而不能测出,为了求得这个值,采用作图外推求值的 方法,即先用已测的数据绘制出曲线,再将曲线按原规律延长到待求值范围,在延长线部分 求出所需要的值 使用时要注意在所要值两边的点要均衡且不能太少并且在研究的范围内 没有突变的情况 2.物体的固有频率和共振频率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答 物体的固有频率和共振频率是不同的概念,固有频率指与方程的根knl=4.7300对应的振 动频率,它们之间的关系为f 固= f 共2^4/11Q 前者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由其结构,质量材质等决定,而后者是当外加强迫力的频率等于物 体基频时,使其发生共振时强迫力的频率 实验三. 1.为什么实验应该在防风筒(即样品室)中进行? 答:因为实验中的对公式 要成立的条件之一是:保证两样品的表面状况相同,周围介质(空气)的性质不变, m:强迫对流时m=1;自然对流时m=5/4; (实验中为自然冷却即自然对流) 所以实验要在防风筒(即样品室)中进行,让金属自然冷却。 2.用比较法测定金属的比热容有什么优点?需具备什么条件? 答:优点是可以简单方便测出待测金属的比热容。如果满足下列条件:两样品的形状尺寸都 相同(例如细小的圆柱体);两样品的表面状况也相同; 于是当周围介质温度不变(即室温恒定),两样品又处于相同温度时,待测金属的比热容为: 3.如何测量不同的金属在同一温度点的冷却速率? 答:法一:测出不同金属在该温度点附近下 降相同的温度差Δθ以及所需要的时间Δt,可 得各个金属在该温度点的冷却速率。 法二:通过实验,作出不同金属的θ~t 冷却曲线,在各个冷却曲线上过该温度点切 线,求出切线的斜率,可得各温度点的冷却速率。 4、可否利用本实验中的方法测量金属在任意温度时的比热容?

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Fe(OH)3胶体的制备、破坏、分离 1.常压过滤时滤纸为什么要撕去一角?答:使滤纸紧贴玻璃漏斗,有利于排出滤纸与玻璃漏斗之间气泡,形成液柱。 2.抽滤时剪好的滤纸润湿后略大于布氏漏斗的内径、或剪的不圆周边凸出部分贴在布氏漏斗内壁上,对抽滤有何影响?为什么?答:会造成漏虑。滤纸大于布氏漏斗内径会造成滤纸折叠,不能紧贴布氏漏斗。 3.抽滤时,转移溶液之前为什么要先稍微抽气,而不能在转移溶液以后才开始 抽气?答:使滤纸紧贴布氏漏斗,以免造成漏虑。 4. 沉淀物未能铺满布氏漏斗底部、滤饼出现裂缝、沉淀层疏松不实,对抽干效果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如何使沉淀抽得更干爽?答:固液分离效果不好;漏气使压差变小;用药勺铺平、压实沉淀物再抽滤。 由胆矾精制五水硫酸铜 1.结晶与重结晶分离提纯物质的根据是什么?如果被提纯物质是NaCl 而不是CuSO4·5H2O,实验操作上有何区别? 答:根据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不能用重结晶的办法提纯,要用化学方法除杂提纯。 2.结晶与重结晶有何联系和区别?实验操作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均是利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提纯物质;结晶浓缩度较高(过饱和溶液),重结晶浓缩度较低(饱和溶液),且可以进行多次重结晶。结晶一般浓缩到过饱和溶液,有晶膜或晶体析出,冷却结晶;重结晶是在近沸状态下形成饱和溶液,冷却结晶,不允许浓缩。

3.水浴浓缩速度较慢,开始时可以搅拌加速蒸发,但临近结晶时能否这样做? 答:搅拌为了加快水分蒸发;对于利用晶膜形成控制浓缩程度,在邻近结晶时不能搅拌。否则无法形成晶膜。 4.如果室温较低,你准备采用什么措施使热过滤能顺利进行?答:预热漏斗、 分批过滤、保温未过滤溶液。 5.浓缩和重结晶过程为何要加入少量H2SO4?答:防止防止Fe3+水解。 粗盐提纯 1.为什么说重结晶法不能提纯得到符合药用要求的氯化钠?为什么蒸发浓缩时 氯化钠溶液不能蒸干? 答: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不能用重结晶的办法提纯,药用氯化钠不仅要达到纯度要求,还要符合药用要求。不能浓缩至干NaCl 溶液,是为了除去KCl。 2.用化学法除去SO42-、Mg2+ 、Ca2+的先后顺序是否可以倒置过来?为什么? 答:不能,除杂要求为除去杂质引入的离子必须在后续的除杂过程中除去,先除去Mg2+ 、Ca2+后除SO42-,无法除去Ba2+。 3.用什么方法可以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依据是什么? 答:不溶性杂质用过滤方法;可溶性杂质用化学方法除杂。依据:溶度积。 醋酸解离度和电离常数测定 1.不同浓度的HAc 溶液的溶解度α是否相同?为什么?用测定数据说明弱电解质解离度随浓度变化的关系。 答:不同,因K a,θ AH 。c↑,α↓。 c 2.测定不同浓度的HAc 溶液的pH 值时,为什么按由稀到浓的顺序?答:平衡块,减小由于润洗不到位而带来的误差。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

1、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2、发病率(I、incidence rate):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3、罹患率(attack rate):也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4、患病率(P、prevalence):亦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5、散发(sporadic):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 6、流行(epidemic):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7、暴发(outbreak):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病人。 8、地方性:称地方病,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 9、移民流行病学:是通过比较移民人群、移民地当地人群和原居住地人群的某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分析该病的发生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它是一种综合描述疾病三间分布的方法。 10、危险因素: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精神心理以及遗传等。 11、概率论因果观:因果联系是一种“或然性”,即确定的原因导致不确定的结果。 12、混杂偏倚(confounding bias):是指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在估计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时,受到一个或多个既与研究的疾病有密切关系又与暴露因素有密切联系的潜在危险因素的影响,从而歪曲(低估或高估)了所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 13、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指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三间分布的特征,进而提出病因假设和线索。 14、现况调查(prevalence survey):指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特定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变量的资料,以描述该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与疾病分布有关的因素。 15、普查(census):指为了了解某人群健康状况或某疾病的患病率或指定某生物学检验标准,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每一成员所做的调查或检查。 16、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指在特定时点、特定范围内的某人群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组成样本进行调查分析。 17、生态学研究:是描述性研究中的一种,它是以群体为基本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 18、病例对照研究:是按照有无所研究的疾病或某种卫生事件,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追溯其既往所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并进行比较,以推测疾病与因素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19、匹配过头:将不起混杂作用的因素作为匹配变量进行匹配,企图使病例与对照尽可能一致,不仅会丢失某些重要信息,而且会增加选择对照的难度和工作量,这种情况被称为匹配过头。 20、单盲(single blind):指研究对象不知道自己的分组和所接受处理情况,但观察者和资料收集分析者知道。 21、双盲(double blind):研究对象和观察者都不知道分组情况,也不知道研究对象接受的处理措施。 22、三盲(triple blind):是研究对象、观察者和资料整理分析者均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和处理情况。 23、阳性预测值(PV+):是诊断试验结果为阳性的对象中真正病人(用金标准确诊患某病者)所占的概率。对于一项诊断试验来说,阳性预测值越大越好。 24、阴性预测值(PV-):是诊断试验结果为阴性结果中真正无病(用金标准确诊未患某病者)的概率。该值越大越好。 25、并联试验(parallel test):也叫平行试验,即同时应用多个诊断试验进行诊断,只要有任何一项试验结果为阳性就可定为阳性,只有全部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才将最终结果判断为阴性。 26、串联试验(serial test):也叫系列试验,即依次应用多项诊断试验进行诊断,全部试验结果均为阳性,才将最终结果判断为阳性,任何一项试验结果为阴性就可定为最终结果阴性。

(完整版)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1.HCl和NaOH标准溶液能否用直接配制法配制?为什么? 由于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浓HCl的浓度不确定,固配制HCl和NaOH 标准溶液时不能用直接法。 2.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HCl,用台秤称取NaOH(S)、而不用吸量管和分析天平? 因吸量管用于标准量取需不同体积的量器,分析天平是用于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精密衡量仪器。而HCl的浓度不定, NaOH易吸收CO2和水分,所以只需要用量筒量取,用台秤称取NaOH即可。 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么? 为了避免装入后的标准溶液被稀释,所以应用该标准溶液润洗滴管2~3次。而锥形瓶中有水也不会影响被测物质量的变化,所以锥形瓶不需先用标准溶液润洗或烘干。 4.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加入半滴的操作是: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纯水冲下。 实验三 NaOH和HCl标准溶液的标定 1.如何计算称取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或Na2CO3的质量范围?称得太多或太少对标定有何影响? 在滴定分析中,为了减少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一般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应在20—25ml 之间,称取基准物的大约质量应由下式求得: 如果基准物质称得太多,所配制的标准溶液较浓,则由一滴或半滴过量所造成的误差就较大。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也不能太少,因为每一份基准物质都要经过二次称量,如果每次有±0.1mg的误差,则每份就可能有±0.2mg的误差。因此,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不应少于0.2000g,这样才能使称量的相对误差大于1‰。 2.溶解基准物质时加入20~30ml水,是用量筒量取,还是用移液管移取?为什么?因为这时所加的水只是溶解基准物质,而不会影响基准物质的量。因此加入的水不需要非常准确。所以可以用量筒量取。 3.如果基准物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还是偏低? 如果基准物质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 4.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 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问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 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而形成Na2CO3,使NaOH溶液浓度降低,在滴定过程中虽然其中的Na2CO3按一定量的关系与HCl定量反应,但终点酚酞变色时还有一部分NaHCO3末反应,所以使测定结果偏高。 实验四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

物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物理实验全解 实验一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预习思考题】 1.列出计算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n、电导率σ及迁移率μ的计算公式,并注明单位。 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电导率,迁移率。 2.如已知霍尔样品的工作电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如何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 以根据右手螺旋定则,从工作电流旋到磁感应强度B确定的方向为正向,若测得的霍尔电压为正,则样品为P型,反之则为N型。 3.本实验为什么要用3个换向开关? 为了在测量时消除一些霍尔效应的副效应的影响,需要在测量时改变工作电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因此就需要2个换向开关;除了测量霍尔电压,还要测量A、C间的电位差,这是两个不同的测量位置,又需要1个换向开关。总之,一共需要3个换向开关。 【分析讨论题】 1.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按式(5.2-5)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大还是小?要准确测定值应怎样进行? 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则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偏小。要想准确测定,就需要保证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完全正交,或者设法测量出磁感应强度B 和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 2.若已知霍尔器件的性能参数,采用霍尔效应法测量一个未知磁场时,测量误差有哪些来源? 误差来源有:测量工作电流的电流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器件厚度d的长度测量仪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电压的电压表的测量误差,磁场方向与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影响等。实验二声速的测量 【预习思考题】 1. 如何调节和判断测量系统是否处于共振状态?为什么要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 答:缓慢调节声速测试仪信号源面板上的“信号频率”旋钮,使交流毫伏表指针指示达到最大(或晶体管电压表的示值达到最大),此时系统处于共振状态,显示共振发生的信号指示灯亮,信号源面板上频率显示窗口显示共振频率。在进行声速测定时需要测定驻波波节的位置,当发射换能器S1处于共振状态时,发射的超声波能量最大。若在这样一个最佳状态移动S1至每一个波节处,媒质压缩形变最大,则产生的声压最大,接收换能器S2接收到的声压为最大,转变成电信号,晶体管电压表会显示出最大值。由数显表头读出每一个电压最大值时的位置,即对应的波节位置。因此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可以容易和准确地测定波节的位置,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2. 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是怎样实现机械信号和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的? 答: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压电陶瓷环。压电陶瓷环由多晶结构的压电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在受到机械应力,发生机械形变时,会发生极化,同时在极化方向产生电场,这种特性称为压电效应。反之,如果在压电材料上加交变电场,材料会发生机械形变,这被称为逆压电效应。声速测量仪中换能器S1作为声波的发射器是利用了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压电陶瓷环片在交变电压作用下,发生纵向机械振动,在空气中激发超声波,把电信号转变成了声信号。换能器S2作为声波的接收器是利用了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空气的振动使压电陶瓷环片发生机械形变,从而产生电场,把声信号转变成了电信号。

大学化学试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络合滴定法测定水的硬度 一、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而在络合滴定中应保持酸度不变,H故需加因为EDTA与金属离子络合反应放出1、入缓冲溶液稳定溶液的pH值。若溶液酸度太高,由于酸效应,EDTA的络合能力降低,若溶液酸度太低,金属离子可能会发生水解或形成羟基络合物,故要控制好溶液的酸度。 2、铬黑T在水溶液中有如下: 2-3--(pKa=6.3 In pKa=11.55)HIn ? HIn ?322紫红兰橙 从此估计,指示剂在pH<6.3时呈紫红色,pH>11.55时,呈橙红色。而铬黑T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显红色,故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铬黑T指示剂本身接近红色,终点变色不敏锐,不能使用。根据实验结果,最适宜的酸度为pH 9~10.5,终点颜色由红色变为蓝色,变色很敏锐。 3+3+2+2+2+有干扰。、、CuNi、3、Al、FeCo2+2+2+,加入三乙醇胺掩蔽Ni掩蔽Cu、、CoS在碱性条件下,加入Na或KCN23+3+。、AlFe实验二原子吸收法测定水的硬度 一、思考题参考答案: 1.如何选择最佳的实验条件? 答:通过实验得到最佳实验条件。 (1)分析线:根据对试样分析灵敏度的要求和干扰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线。试液浓度低时,选最灵敏线;试液浓度高时,可选次灵敏线。 (2)空心阴极灯工作电流的选择:绘制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灯电流曲线,选出最佳灯电流。(3)燃助比的选择:固定其他实验条件和助燃气流量,改变乙炔流量,绘制吸光度—燃气流量曲线,选出燃助比。 (4)燃烧器高度的选择: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燃烧器高度曲线,选出燃烧器最佳高度。(5)狭缝宽度的选择:在最佳燃助比及燃烧器高度的条件下,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狭缝宽度曲线,选出最佳狭缝宽度。 2.为何要用待测元素的空心阴极灯作光源? 答:因为空心阴极灯能够发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而且为了保证峰值吸收的测量,能发射出比吸收线宽度更窄、强度大而稳定、背景小的线光谱。 3+含量测定Fe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实验三 四、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本实验在制备FeSO的过程中为什么强调溶液必须保证强酸性?4答:如果溶液的酸性减弱,则亚铁盐(或铁盐)的水解度将会增大,在制备2+(NH)S0·FeSO·6HO的过程中,为了使Fe不被氧化和水解,溶液需要保持足够的酸22444度。 2 、在产品检验时,配制溶液为什么要用不含氧的去离子水?除氧方法是怎样的? 2+3+,影响产品Fe使用不含氧的去离子水配溶液,是为了防止水中溶解的氧将Fe氧化为供参考.质量。水中除去氧的方法是:在烧杯中将去离子水加热煮沸10分钟,用表面皿盖好杯口,冷却后使用。 3、在计算硫酸亚铁和硫酸亚铁铵的理论产量时,各以什么物质用量为标准?为什么? 答:计算FeSO的理论产量时,以Fe屑的参加反应量为标准。4计算(NH)SO·FeSO·6HO的理论产量时,应以(NH)SO的用量为标准。42442244决定计算标准的原则是,以反应物中不足量者为依据。(详见讲解与示范中的3)。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精心整理)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精心整理) 实验1 1.不能,因为溶液随着温度的上升溶剂会减少,溶液浓度下降,蒸气压随之改变。 2.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蒸气压变化大,导致误差愈大。 实验3 实验5 T----X图 1蒸馏器中收集气相冷凝液的袋状部的大小对结果有何影响 答:若冷凝管下方的凹形贮槽体积过大,则会贮存过多的气相冷凝液,其贮量超过了热相平衡原理所对应的气相量,其组成不再对应平衡的气相组成,因此必然对相图的绘制产生影响。 2若蒸馏时仪器保温条件欠佳,在气相到达平衡气体收集小槽之前,沸点较高的组分会发生部分冷凝,则T—x图将怎么变化 答:若有冷凝,则气相部分中沸点较高的组分含量偏低,相对来说沸点较低的组分含量偏高了,则T不变,x的组成向左或向右移(视具体情况而定) 3在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实验中,所用的蒸馏器尚有那些缺点如何改进 答:蒸馏器收集气相、液相的球大小没有设计好,应根据实验所用溶液量来设计球的规格;温度计与电热丝靠的太近,可以把装液相的球设计小一点,使温度计稍微短一点也能浸到液体中,增大与电热丝的距离;橡胶管与环境交换热量太快,可以在橡胶管外面包一圈泡沫,减少热量的散发。 4本实验的误差主要来源有哪些 答:组成测量:(1)工作曲线;(2)过热现象、分馏效应;(3)取样量。

温度测量:(1)加热速度;(2)温度计校正。 5.试推导沸点校正公式: 实验12蔗糖水解速率常数的测定 1蔗糖的转化速率常数k 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温度、催化剂浓度。 2在测量蔗糖转化速率常数的,选用长的旋光管好还是短的旋光管好 答:选用较长的旋光管好。根据公式〔α〕=α×1000/Lc ,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L 越长,α越大,则α的相对测量误差越小。 3如何根据蔗糖、葡萄糖和果糟的比旋光度计算α0和α∞ 答:α0=〔α蔗糖〕D t ℃L[蔗糖]0/100 α∞=〔α葡萄糖〕D t ℃L[葡萄糖]∞/100+〔α果糖〕D t ℃L[果糖]∞/100 式中:[α蔗糖]D t ℃,[α葡萄糖]D t ℃,[α果糖]D t ℃ 分别表示用钠黄光作光源在t ℃时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比旋光度,L(用dm 表示)为旋光管的长度,[蔗糖]0为反应液中蔗糖的初始浓度,[葡萄糖]∞和[果糖]∞表示葡萄糖和果糖在反应完成时的浓度。 设t =20℃ L=2 dm [蔗糖]0=10g/100mL 则: α0=×2×10/100=° α∞=×2×10/100×()=-° 4、试分析本实验误差来源怎样减少实验误差 答:温度、光源波长须恒定、蔗糖溶液要现用现配。 1、实验中,为什么用蒸馏水来校正旋光仪的零点在蔗糖转化反应过程中,所测的旋光度αt 是否需要零 点校正为什么 答:(1)因水是溶剂且为非旋光性物质。 (2)不需,因作lg(αt-α∞)~t 图,不作零点校正,对计算反应速度常数无影响。 2、蔗糖溶液为什么可粗略配制 答:因该反应为(准)一级反应,而一级反应的速率常数、半衰期与起始浓度无关,只需测得dC/dt 即可。 实验17电导的测定及应用 1、本实验为何要测水的电导率 () ℃果糖℃葡萄糖〕α〕〔α蔗糖t D t D 0[100]L[21+=

最新物理实验思考题答案讲课教案

1、电磁感应【Q】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旋转的铝盘会对磁铁产生牵引力,发过来磁铁也会对铝盘有一个反作用力(磁阻尼力),这个阻尼力会影响实验精度吗?【A】并不会影响实验精度,且铝盘会以一个恒定的频率在转动!原因: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是将电脉冲信号转变为角位移或线位移的开环控制元步进电机件。因此,在非超载的情况下,电机的转速、停止的位置只取决于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而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Q】大家是否发现在我们这个实验中,铝盘上面挖了六个小孔,你们认为这些小孔会对牵引力产生影响吗?【A】小孔会对牵引力产生影响,牵引力相比没孔的铝盘会变小;每一根铝丝两端都会产生感应电动势,铝盘就相当于多个电源的并联,但是由于小孔的存在,产生的电流可能不稳定,牵引力会有小幅波动,但是小孔并不是改变磁通量的“罪魁祸首【Q】测量磁悬浮力或牵引力时,永磁体的位置对结果有什么影响?比如正对着铝盘圆心与偏离角度的区别;还有永磁体靠近铝盘中心时所受的力与磁体位于铝盘边缘时相比,大小

如何?【A】做了几次试验,发现当磁铁在盘内较大距离时力不大,到盘边时较大,远离盘后减小。可推知力与磁铁到盘中心的距离是一个单峰的函数,有水平渐近线。【Q】大家想一下,如果那个轴承完全无摩擦,那么它的转速会无限增大吗?【A】【Q】如何改进??【A】此实验的磁悬浮力和磁牵引力装置应增加一个角度指针,因为我们在做距离和力的大小的关系试验中,每次都要将测力器杆取出,然后重新固定,这当中是不是会因为角度的不同产生较大的误差呢?所以可以增加一个角度小指针,来校正测力杆放置的方向,减免误差我们是准备加一个升降装置的,最好带刻度的。 1.测量磁悬浮传动系统的轴承转速时,测得的转速不是很稳定,而转速的测定时以一定时间内通过轴承的光束的个数为依据的。所以我建议增加轴承上计数孔的个数,这样测得的数目会增多,可以减小不稳定因素的干扰,所得读数会相对集中一些。 2.我做实验时的传感器支架稳定性不好,每次垫一个垫片测磁牵引力和磁悬浮力时,旋转的铝盘很容易擦到永磁铁。不仅如此,

流行病学总结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阐明流行和分布规律,探索病因、制定防制对策和措施并评价其效果,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目的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人群;研究范围: 疾病与健康状况;研究任务: 探索病因;研究目的: 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 第二讲 病因与病因推断 一、.病因模型(多因论) (1)三角模式(triangle mode ) 流行病学三角(epidemiological triangle ) (2)轮状模型(wheel mode ) (3)病因因素模型 (4)病因网络(web of causation )模型 二.病因的定义 使人群发病概率即风险升高的因素,包括发病机理和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risk factor ):流行病学层次的病因。 三.病因的分类 必需病因(necessary factor of cause ):是指某疾病发生的必要因素,即缺乏该因素时疾病就不会发生。 促成病因(contributory factor of cause ):是指某因素的存在,可能导致某病产生的概率增加,但该病发生并非一定具有该因素。 四、.病因研究的基本方法 Mill 原则(如何提出假设) 1、求同法:相同事件之间找共同点 2、求异法:不同事件之间找不同点 3、共变法:因素出现频率波动时疾病频率或 强度也发生变化 4、类推法:疾病分布与病因已明的疾病的分布特征相似,推测两者有共同的病因 5、排除法:产生几个假设,逐一排除 五、病因推导原则 因素与疾病关联的形式: 统计学关联 虚假 描述性研究(查明分布) 形成假设(Mill 法则)分析性研究(检验假设)实验性研究(验证假设)病因推断(九条标准) 临床、病理实验等资料

大学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大学化学实验思考题答 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实验一 络合滴定法测定水的硬度 一、 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 因为EDTA 与金属离子络合反应放出H + ,而在络合滴定中应保持酸度不变, 故需加入缓冲溶液稳定溶液的pH 值。若溶液酸度太高,由于酸效应,EDTA 的络合能力降低,若溶液酸度太低,金属离子可能会发生水解或形成羟基络合物,故要控制好溶液的酸度。 2、 铬黑T 在水溶液中有如下 : H 2In - HIn 2- In 3- (pKa 2= pKa 3=) 紫红 兰 橙 从此估计,指示剂在pH<时呈紫红色,pH>时,呈橙红色。而铬黑T 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显红色,故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铬黑T 指示剂本身接近红色,终点变色不敏锐,不能使用。根据实验结果,最适宜的酸度为pH 9~,终点颜色由红色变为蓝色,变色很敏锐。 3、 Al 3+ 、Fe 3+ 、Cu 2+ 、Co 2+ 、Ni 2+ 有干扰。 在碱性条件下,加入Na 2S 或KCN 掩蔽Cu 2+、Co 2+、Ni 2+,加入三乙醇胺掩蔽Al 3+、Fe 3+。 实验二 原子吸收法测定水的硬度 一、 思考题参考答案: 1. 如何选择最佳的实验条件 答:通过实验得到最佳实验条件。

(1) 分析线:根据对试样分析灵敏度的要求和干扰情况,选择合适的分 析线。试液浓度低时,选最灵敏线;试液浓度高时,可选次灵敏线。 (2) 空心阴极灯工作电流的选择:绘制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灯电流曲 线,选出最佳灯电流。 (3) 燃助比的选择:固定其他实验条件和助燃气流量,改变乙炔流量, 绘制吸光度—燃气流量曲线,选出燃助比。 (4) 燃烧器高度的选择: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燃烧器高度曲线,选 出燃烧器最佳高度。 (5) 狭缝宽度的选择:在最佳燃助比及燃烧器高度的条件下,用标准溶 液绘制吸光度—狭缝宽度曲线,选出最佳狭缝宽度。 2. 为何要用待测元素的空心阴极灯作光源 答:因为空心阴极灯能够发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而且为了保证峰值吸 收的测量,能发射出比吸收线宽度更窄、强度大而稳定、背景小的线光谱。 实验三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Fe 3+含量测定 四、 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 本实验在制备FeSO 4的过程中为什么强调溶液必须保证强酸性 答:如果溶液的酸性减弱,则亚铁盐(或铁盐)的水解度将会增大,在制备(NH 4)2S04·FeSO 4·6H 2O 的过程中,为了使Fe 2+不被氧化和水解,溶液需要保持足够的酸度。 2 、在产品检验时,配制溶液为什么要用不含氧的去离子水除氧方法是怎样的

大学物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大学物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用三线摆测物体的转动惯量 1. 是否可以测摆动一次的时间作周期值?为什么? 答:不可以。因为一次测量随机误差较大,多次测量可减少随机误差。 2. 将一半径小于下圆盘半径的圆盘,放在下圆盘上,并使中心一致,讨论此时三线摆的周期和空载时的周期相比是增大、减小还是不一定?说明理由。 答:当两个圆盘的质量为均匀分布时,与空载时比较,摆动周期将会减小。因为此时若把两 盘看成为一个半径等于原下盘的圆盘时,其转动惯量10小于质量与此相等的同直径的圆盘, 根据公式(3-1-5),摆动周期T0将会减小。 3. 三线摆在摆动中受空气阻尼,振幅越来越小,它的周期是否会变化?对测量结果影响大吗?为什么?答:周期减小,对测量结果影响不大,因为本实验测量的时间比较短。 [实验二]金属丝弹性模量的测量 1. 光杠杆有什么优点,怎样提高光杠杆测量的灵敏度?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答:优点是:可以测量微小长度变化量。提高放大倍数即适当地增大标尺距离D或适当地 减小光杠杆前后脚的垂直距离b,可以提高灵敏度,因为光杠杆的放大倍数为2D/b。2?何谓视差,怎样判断与消除视差? 答:眼睛对着目镜上、下移动,若望远镜十字叉丝的水平线与标尺的刻度有相对位移,这种现象叫视差,细调调焦手轮可消除视差。 3.为什么要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答:逐差法是实验数据处理的一种基本方法,实质就是充分利用实验所得的数据,减少随机误差,具有对数据取平均的效果。因为对有些实验数据,若简单的取各次测量的平均值,中间各测量值将全部消掉,只剩始末两个读数,实际等于单次测量。为了保持多次测量的优越性,一般对这种自变量等间隔变化的情况,常把数据分成两组,两组逐次求差再算这个差 的平均值。 [实验三]随机误差的统计规律 1?什么是统计直方图?什么是正态分布曲线?两者有何关系与区别?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答:对某一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做n次重复测量,得到一系列测量值,找出它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确定一个区间,使其包含全部测量数据,将区间分成若干小区间,统计测量结果出现在各小区间的频数M,以测量数据为横坐标,以频数M为纵坐标,划出各小区间及其对应的频数高度,则可得到一个矩形图,即统计直方图。 如果测量次数愈多,区间愈分愈小,则统计直方图将逐渐接近一条光滑的曲线,当n趋向于 无穷大时的分布称为正态分布,分布曲线为正态分布曲线。 2. 如果所测得的一组数据,其离散程度比表中数据大,也就是即S(x)比较大,则所得到的周期平均值是否也会差异很大? 答:(不会有很大差距,根据随机误差的统计规律的特点规律,我们知道当测量次数比较大时,对测量数据取和求平均,正负误差几乎相互抵消,各误差的代数和趋于零。

生化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1].

生化实验讲义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一淀粉的提取和水解 1、实验材料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答:生化实验的材料选择原则是含量高、来源丰富、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从科研工作的角度选材,还应当注意具体的情况,如植物的季节性、地理位置和生长环境等,动物材料要注意其年龄、性别、营养状况、遗传素质和生理状态等,微生物材料要注意菌种的代数和培养基成分的差异等。 2、材料的破碎方法有哪些? 答:(1) 机械的方法:包括研磨法、组织捣碎法; (2) 物理法:包括冻融法、超声波处理法、压榨法、冷然交替法等; (3) 化学与生物化学方法:包括溶胀法、酶解法、有机溶剂处理法等。 实验二总糖与还原糖的测定 1、碱性铜试剂法测定还原糖是直接滴定还是间接滴定?两种滴定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答: 我们采用的是碱性铜试剂法中的间接法测定还原糖的含量。间接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缺点是在生成单质碘和转移反应产物的过程中容易引入误差;直接法的优点是反应原理直观易懂,缺点是操作较复杂,条件剧烈,不易控制。 实验五粗脂肪的定量测定─索氏提取法 (1)本实验制备得到的是粗脂肪,若要制备单一组分的脂类成分,可用什么方法进一步处理? 答: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 (2)本实验样品制备时烘干为什么要避免过热? 答:防止脂质被氧化。 实验六蛋白质等电点测定 1、在等电点时蛋白质溶解度为什么最低? 请结合你的实验结果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加以说明。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等电点时分子所带净电荷为零,分子间因碰撞而聚沉倾向增加,溶液的粘度、渗透压减到最低,溶解度最低。结果中pH约为4.9时,溶液最浑浊,达到等电点。 答: 2、在分离蛋白质的时候,等电点有何实际应用价值? 答: 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与分子间因碰撞而引起聚沉的倾向增加,所以处于等电点的蛋白质最容易沉淀。在分离蛋白质的时候,可以根据待分离的蛋白质的等电点,有目的地调节溶液的pH使该蛋白质沉淀下来,从而与其他处于溶液状态的杂质蛋白质分离。 实验七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1、如何用纸层析对氨基酸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测定? 答: 将标准的已知氨基酸与待测的未知氨基酸在同一张层析纸上进行纸层析,显色后根据斑点的Rf值,就可以对氨基酸进行初步的定性,因为同一个物质在同一条件下有相同的Rf 值;将点样的未知氨基酸溶液和标准氨基酸溶液的体积恒定,根据显色后的氨基酸斑点的面积与点样的氨基酸质量成正比的原理,通过计算斑点的面积可以对氨基酸溶液进行定量测定。 3、纸层析、柱层析、薄层层析、高效液相层析各有什么特点? 答:

流行病学

二、名词解释 1、RCT 2、相对危险度 3、double blind 4、患病率 5、 三、英汉互译 1、流行病学 2、病例对照试验 3、归因危险度 4、food borne transmission 5、attack rate 四、计算 课本55页的一个表的计算,计算OR、AR,解释结果 五、简答 1、怎么实现临床试验的随机化原则,目的各是什么 2、疫苗接种的禁忌症 3、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4、影响人群免疫力提高和降低的原因 5、举例说明经食物传播的疾病,经食物传播的疾病分几类 六、论述 信息偏倚是什么,来自什么,怎样控制(不全) 第7章筛检与诊断试验 第一节概论 筛检(screening):是运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将健康人群中那些可能有病或缺陷,但表面健康的人,同那些可能无病者鉴别开来。并将这些可疑病人做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以达到对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此外,筛检也可用于发现人群中某些疾病的高危个体和了解疾病的自然史。 二.分类 按照对象的范围,可分为:

整群筛检和选择性筛检 按项目多少,可分为: 单项筛检和多项筛检 筛检试验(screening test) 是用于识别外表健康的人群中可能患有某疾病的个体或未来发 病危险性高的个体的方法。 方法问卷、体格检查、内镜检查、X线检查、血清学检查、生物化学、基因检查。 筛检试验应具备五个特征简单性廉价性快速性安全性可接受性 筛检的目的 达到一级预防 危险因素的筛检可使某些慢性病达到一级预防 达到二级预防 “三早”措施 了解疾病的自然史,开展流行病学监测 基本条件筛检方法确诊方法有效的治疗手段 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将导致卫生资源浪费,给筛检试验阳性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等不良后果 三.实施筛检必需有合适的疾病、合适的筛检试验与合适的筛检计划。具体如下: 1.所筛查疾病或状态应是当地现阶段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2.所筛查疾病或状态经确诊后有可行的治疗方法; 3.所筛查疾病或状态应有可识别的早期临床症状和体征; 4.对所筛检疾病的自然史,从潜伏期到临床期的全部过程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5.用于筛检的试验必须具备快速、经济、有效的特点; 6.所用筛检技术应易于被群众接受; 7.对筛检试验阳性者,保证能提供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8.对病人的治疗标准应有统一规定; 9.必须考虑整个筛检、诊断与治疗的成本与效益问题; 10.筛检计划是一连续过程,应定期进行,不是查完了事。 四.筛检试验与诊断试验 筛检试验是用于识别健康人群中未被发现的某病患者或可疑患者,或高危个体的特殊方法。诊断试验是对疾病进行诊断的试验方法。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筛检试验诊断试验 以健康人或无症状的病人为观察对象以病人为观察对象 区分病人与无病者进一步区分病人与可疑有病但实际无病的 人 快速、简便,有高灵敏度,最好能发现所有病人有科学性和准确性,特异度高,能排除所有非病人 应用简单、廉价的方法运用实验室、医疗器械等手段,一般费用 较贵 阳性者须进一步作诊断试验以便确诊阳性者要治疗

物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光学实验思考题集 一、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⒈远方物体经透镜成像的像距为什么可视为焦距 答:根据高斯公式v f u f '+=1,有其空气中的表达式为'111f v u =+-,对于远方的物体有u =-,代入上式得f′=v ,即像距为焦距。 ⒉如何把几个光学元件调至等高共轴粗调和细调应怎样进行 答:对于几个放在光具座上的光学元件,一般先粗调后细调将它们调至共轴等高。 ⑴ 粗调 将光学元件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它们靠拢,用眼睛观察各光学元件是否共轴等高。可分别调整: 1) 等高。升降各光学元件支架,使各光学元件中心在同一高度。 2) ; 3) 共轴。调整各光学元件支架底座的位移调节螺丝,使支架位于光具座中心轴线 上,再调各光学元件表面与光具座轴线垂直。 ⑵细调(根据光学规律调整) 利用二次成像法调节。使屏与物之间的距离大于4倍焦距,且二者的位置固定。移动透镜,使屏上先后出现清晰的大、小像,调节透镜或物,使透镜在屏上成的大、小像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其中心重合。 ⒊能用什么方法辨别出透镜的正负 答:方法一:手持透镜观察一近处物体,放大者为凸透镜,缩小者为凹透镜。方法 二:将透镜放入光具座上,对箭物能成像于屏上者为凸透镜,不能成像于屏上 者为凹透镜。 ⒋测凹透镜焦距的实验成像条件是什么两种测量方法的要领是什么 答: 一是要光线近轴,这可通过在透镜前加一光阑档去边缘光线和调节共轴等高来实现;二是由于凹透镜为虚焦点,要测其焦距,必须借助凸透镜作为辅助透镜来实现。 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的要领是固定箭物,先放凸透镜于光路中,移动辅助凸透 镜与光屏,使箭物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不应太小)后固定凸透镜,记下像的坐标位置(P );再放凹透镜于光路中,并移动光屏和凹透镜,成像后固定凹透镜(O 2),并记下像的坐标位置(P′);此时O 2P =u ,O 2P′=v 。 用自准法测凹透镜焦距的要领是固定箭物,取凸透镜与箭物间距略小于两倍凸 透镜的焦距后固定凸透镜(O 1),记下像的坐标位置(P );再放凹透镜和平面镜于O 1P 之间,移动凹透镜,看到箭物平面上成清晰倒立实像时,记下凹透镜的坐标位置(O 2),则有f 2 =O 2P 。 ⒌共轭法测凸透镜焦距时,二次成像的条件是什么有何优点 @ 答:二次成像的条件是箭物与屏的距离D 必须大于4倍凸透镜的焦距。用这种方 法测量焦距,避免了测量物距、像距时估计光心位置不准所带来的误差,在理 论上比较准确。 6.如何用自准成像法调平行光其要领是什么 答:固定箭物和平面镜,移动箭物与平面镜之间的凸透镜,使其成清晰倒立实像于

分析实验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

分析实验实验报告思考题 答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实验一、NaOH和HCl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比较滴定 和NaOH标准溶液能否用直接配制法配制为什么 答:由于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浓HCl的浓度不确定,固配制HCl和NaOH标准溶液时不能用直接法。 2.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HCl,用台秤称取NaOH(S)、而不用吸量管和分析天平 答:因吸量管用于标准量取需不同体积的量器,分析天平是用于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精密衡量仪器。而HCl的浓度不定, NaOH易吸收CO2和水分,所以只需要用量筒量取,用台秤称取NaOH即可。 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么 答:为了避免装入后的标准溶液被稀释,所以应用该标准溶液润洗滴管2~3次。而锥形瓶中有水也不会影响被测物质量的变化,所以锥形瓶不需先用标准溶液润洗或烘干。 4.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答:加入半滴的操作是: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纯水冲下。 实验二、NaOH溶液的配制及食用白醋总酸度的测定 1.如何计算称取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或Na2CO3的质量范围称得太多或太少对标定有何影响 答:在滴定分析中,为了减少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一般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应在20—25ml之间,称取基准物的大约质量应由下式求得: 如果基准物质称得太多,所配制的标准溶液较浓,则由一滴或半滴过量所造成的误差就较大。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也不能太少,因为每一份基准物质都要经过二次称量,如果每次有±的误差,则每份就可能有±的误差。因此,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不应少于,这样才能使称量的相对误差大于1‰。 2.溶解基准物质时加入20~30ml水,是用量筒量取,还是用移液管移取为什么 答:因为这时所加的水只是溶解基准物质,而不会影响基准物质的量。因此加入的水不需要非常准确。所以可以用量筒量取。 3.如果基准物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还是偏低 答:如果基准物质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 4.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 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问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答: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而形成Na2CO3,使NaOH溶液浓度降低,在滴定过程中虽然其中的Na2CO3按一定量的关系与HCl定量反应,但终点酚酞变色时还有一部分NaHCO3末反应,所以使测定结果偏高。 5.如果NaOH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CO2,对食用白醋总酸度的测定有何影响、为什么、 答:NaOH吸收了空气中的CO2,使标准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浓度变小,用来滴定未知醋酸的浓度,会使测得的浓度偏大 6.本实验中为什么选用酚酞做指示剂其选择原则是什么根据选择原则选用其他指示剂可以吗如果可以请举例说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