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金砖四国国家竞争力比较

金砖四国国家竞争力比较

金砖四国国家竞争力比较
金砖四国国家竞争力比较

金砖四国:国家竞争力比较

张聪明

近年来,国际上一些知名机构依据其对国家竞争力涵义的理解,有所侧重地发展出评估世界各国(地区)竞争力的多种方法。从主要内容来看,大体上有整体国家竞争力的评比、经济自由度的评比、投资利润风险的评比及国家风险的评比等。其中,位于瑞士洛桑的国际管理发展学院(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ManagementDevelopmen,t简称IMD)和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Forum,简称WEF)是国际上最知名的整体国家竞争力评比机构。

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编纂的《世界竞争力年鉴》于1989年开始出版,之后每年一册,未有间断。在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观念里,国家竞争力是指一国创造和维护支撑企业竞争力之环境的能力。构成国家竞争力的经济环境几经调整[1],目前分为四部分:经济表现、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和基础设施。每个部分又分为五个要素,每个要素强调本部分的一个方面, 20个要素包括300多个指标。2008年的年鉴使用330多个指标,它们的分布是:经济表现80个指标,政府效率73个指标,企业效率70个指标,基础设施108个指标。整合四部分20个要素的测评结果,得到的就是《世界竞争力年鉴》(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简称WCY)中的国家综合竞争力排名。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非官方的国际组织,其前身是1971年创建的欧洲管理论坛。1987年,欧洲管理论坛更名为世界经济论坛。世界经济论坛很早就关心国家竞争力问题,但2000年以后,在世界经济论坛的框架内开始使用两个略有差异但又有相当程度内在联系的“全球竞争力”概念。第一个“全球竞争力”概念是“一套在中期内支持高经济增长率的制度和经济政策”,由此引入了“增长竞争力指数”(Growth Competitiveness Index,简称GCI)。

2005年以后,该指数得到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第二个“全球竞争力”概念是用一系列微观指标来测量“支持当下高水平繁荣和生活水准的经济政策、制度体系和市场结构”。这个概念曾经以“当前竞争力指数”(2000年)和“微观竞争力指数”(2002年)的术语在短时间里被使用。2005年,这个概念被更名为“商业竞争力指数”(Business Competitiveness Index,简称BCI)。一段时期以来,在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报告》(The GlobalCompetitivenessRepor,t简称GCR)中,就是用增长竞争力指数和商业竞争力指数及排名来反映一国的国际竞争力。从2004年开始,世界经济论坛引入新的竞争力指数———全球竞争力指数(GlobalCompetitiveness Index,简称GCI)。这里的竞争力是指一组决定一国生产力水平的制度、政策和生产要素。《全球竞争力报告(2006 ~2007)》分别测评了增长竞争力指数、商业竞争力指数和全球竞争力指数。《全球竞争力报告(2007~2008)》没有再测评增长竞争力指数及其排名,只保留了对商业竞争力指数的测评结果和排名。从《全球竞争力报告(2008 ~2009)》开始,世界经济论坛推出了一个统一的“新全球竞争力指数”(NEW GCI)及其排名。这里的所谓竞争力是指可持续的、决定一国生产力水平从而影响国家经济繁荣的决定性要素。

笔者认为,无论是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世界竞争力、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包括增长竞争力和商业竞争力),还是人们笼统说的国际竞争力,从单个的参评国(地区)的角度来说,都是指该国(地区)在与世界各国(地区)比较中表现出来的相对优势或劣势,因而在本文的讨论中,“金砖四国”的世界竞争力、全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与“金砖四国”的“国家竞争力”概念是可以互换的。

所谓“金砖四国”(BRICs),是指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因这四个国家的英文名称首字母组合而成的BRICs一词发音与英文中的“砖块”(bricks)一词相似,故被称为“金砖四国”。高盛证券公司在2003年10月发表的《与“金砖四国”一起梦想:通往2050年的道路》

(Drea-mingwith BRICs:The Path to 2050)的全球经济报告中预言,“金砖四国”将于2050年统领世界经济风骚。这份经济报告使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四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和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而受到世界的关注,“金砖四国”的称谓也随之流行。2005年,七国集团(G7)财政部部长会议首度邀请“金砖四国”代表列席; 2008年5月,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了首次“金砖四国”外长会议。

在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和世界经济论坛的框架内比较分析“金砖四国”的国家竞争力,对于认识和了解四国各自的竞争力优劣势以及发展趋势,对于从战略上认识中国的竞争伙伴,理性思考和筹划中国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框架下“金砖四国”国家竞争力2007年,在全球55个经济体中,巴西国家竞争力排名第49位(2006年为第44位);俄罗斯排名第43位(2006年为第46位);印度排名第27位(2006年为第27位);中国排名第15位(2006年为第18位)。2008年,巴西国家竞争力排名第43位;俄罗斯排名第47位;印度排名第29位;中国排名第17位(见表1)。

表1 1998~2008年“金砖四国”国家竞争力排名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竞争力年鉴》(2002年,2007年和2008年)编制。

图1 1998~2008年“金砖四国”国家竞争力排名变化趋势图

资料来源:同表1。

表2 2003~2008年“金砖四国”国家竞争力四大要素排名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竞争力年鉴》(2007年和2008年)编制。

表3 2007~2008年“金砖四国”国家竞争力20个要素排名(55个样本)

资料来源:同表2。

在人口多于2 000万的国家里,巴西2006年排名第19位、2007年第23位、2008年第18位;俄罗斯排名分别为第21、17和22位;印度排名分别为第10、10和12位;中国排名分别为第6、4和6位。在人均GDP低于1万美元的国家里,巴西2006年排名为第12位、2007年第16位、2008年第11位;俄罗斯排名分别为第14、10和13位,印度排名分别为第4、4和5位;中国三年排名均第1位。

根据《世界竞争力年鉴2007》,巴西国家竞争力面临的挑战是:顺利执行“加速增长”计划,促进基础设施领域的公共投资;改革税制,调整养老金,修订劳动法规;开始执行“教育发展计划”,提高教育质量;加大执法力度,抑制腐败和暴力犯罪;减少贫困和社会不公。

中国国家竞争力面临的挑战为:调整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模式,切实保护环境;加强政府建设,加大反腐败力度;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进一步对外开放,鼓励本土创新以及全面促进改革。

俄罗斯国家竞争力面临的挑战没有被专门提及。但提及了当年缺乏竞争力的十个指标,即价格、制度结构、商业立法、社会结构、劳动力市场、金融、管理实践、态度和价值、技术和基础设施以及健康和环境。

印度国家竞争力面临的挑战是:消除大面积贫困,给人们创造就业机会,消除严重的性别歧视,改进公共财政管理以及突破基础设施瓶颈。

三世界经济论坛框架下“金砖四国”国家竞争力

(一)“金砖四国”增长竞争力

增长竞争力指数意在测评一国在中期内实现持续经济增长、调控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的能力。增长竞争力指数的思想内涵是经济增长进程,它包括三个主要的机制: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稳定、国家信用评级和政府支出/浪费)、公共机构的质量(合同与法律、腐败)和技术进步(创新、信息通信技术、技术转让)。

这三个机制是经济增长的三个支柱。缺乏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经济增长是不可能的;一国公共机构是否廉洁高效,直接影响生存于该环境中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而影响该国的经济增长;而技术进步则是影响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

(二)“金砖四国”的商业竞争力

在世界经济论坛的观念中,一国的财富是由该国利用自己的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生产商品、提供服务的生产力创造的,而生产力只依赖于一国经济的微观能力。这种微观能力根植于企业(公司)的成熟度、国家商业环境的质量和相关支持产业(发展群)的状况。只有微观能力改善了,持续的繁荣和高水平的生活才能成为现实。

商业竞争力指数用一系列微观指标来测量“支持当下高水平繁荣和高生活水准的经济政策、制度体系和市场结构”。商业竞争力指数评价两个领域:一是影响商业环境的关键因素(包括基础设施的质量、工艺、技术存量和企业运营的法律法规等);二是公司运作和战略的成熟度(包括生产技术水平、物质资本、管理技艺、营销的范围、产品的独特性和国际化的方式)。

表4 “金砖四国”增长竞争力指数排名

资料来源:根据《全球竞争力报告》2001年后各年报告编制。

表5 2003~2008年“金砖四国”国家竞争力四大要素排名变化

注:括号里的数据为修订后的排名。

资料来源:根据《全球竞争力报告》各年相关资料编制。

表6

“金砖四国”商业竞争力指数排名

注:本表的排名为《全球竞争力报告(2007~2008)》中公布的调整后的最新排名。

资料来源:根据《全球竞争力报告(2004~2005)》、《全球竞争力报告(2007~2008)》的相关资料编制。

(三)“金砖四国”的全球竞争力

在增长竞争力指数和商业竞争力指数的基础上,从2004年开始,世界经济论坛引入了更多的必要因素,比如人力资本、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效率、开放程度和市场规模、基础设施质量等,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新的竞争力指数———全球竞争力指数。全球竞争力指数所使用的竞争力是一组决定一国生产力水平的制度、政策和生产要素,而这种生产力水平直接决定和影响着该区域居民的收入水平和该区域的投资回报水平。投资回报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增长速度,一个具有竞争力的经济体很可能有一个较快的中长期增长。

《全球竞争力报告(2004~2005)》中首次使用全球竞争力指数测评了104个经济体。

《全球竞争力报告(2005~2006)》和《全球竞争力报告(2006~2007)》分别测评了增长竞争力指数、商业竞争力指数和全球竞争力指数。从《全球竞争力报告(2008~2009)》开始,编者将原来的增长竞争力指数、商业竞争力指数和全球竞争力指数进行整合,推出了一个统一的“新全球竞争力指数”及其排名。

新的全球竞争力指数包含12个分支,分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增效要素及创新和综合要素三部分。这三个部分以其自身的特点分别对应不同的经济发展阶

段和不同的发展模式。在这种对应关系中,基本条件是要素驱动型经济的关键,增效要素是效率驱动型经济的关键,创新和综合要素则是创新驱动型经济的关键。这里的竞争力是指可持续的、决定一国生产力水平从而影响国家经济繁荣的决定性要素。

根据《全球竞争力报告(2008~2009)》,2008~2009年,俄罗斯市场规模大,宏观稳定性增强(受惠于高油价),但俄罗斯还有大量结构性竞争力弱势需要面对。政府效率差(第116位),缺乏司法独立和公正(第109位),政府与私人机构交易时偏好明显;私人机构的表现也不令人满意:公司伦理排名第112位。

从国际标准来看,俄罗斯的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缺乏效率(分别排名第99和112位)。这一切使得在俄罗斯从事商业活动困难重重。

对中国来说,巨大的、快速增长的国内外市场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宏观经济稳定、政府预算趋于盈余、可控制的债务水平和创新方面都具有竞争优势;公司在科研方面的支出增加、大学与产业界的合作日益强化、获得的专利在增加也是中国的竞争力优势。

表7 “金砖四国”全球竞争力排名

资料来源:根据《全球竞争力报告(2007~2008)》和《全球竞争力报告(2008~2009)》编制。

表8 2007~2008年、2008~2009年“金砖四国”全球竞争力要素排名

资料来源:同表7。

图2 2008~2009年“金砖四国”国家竞争力12个要素比较蛛网图

资料来源:根据《全球竞争力报告(2008~2009)》编制。

图3 2008~2009年“金砖四国”国家竞争力12个要素比较立柱图

资料来源:根据《全球竞争力报告(2008~2009)》编制。

中国的竞争力劣势首先是金融市场发育不成熟(第109位),这影响了资本的流动(第121位);证券市场不适当的规制(第109位)、银行业的基础不稳固(第108位)、私人机构需要强化(第77位)、小股东的利益未能得到保护(第94位)、公司委员会无效率(第90位)、会计审计标准需要改进(第86位)以及中学和大学的入学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需要全面改善,通货膨胀率高等也是中国的竞争力劣势。

巴西在公共财政领域获得了积极的进展,政府债务明显下降(从2008年占GDP比重的65. 5%下降到2009年的47% )。巴西的主要竞争力优势包括其公司

的市场规模巨大、容易进入最成熟的地区金融市场、在吸收和仿制来自国外的技术和具有杠杆作用的电信技术方面反应灵敏、创新势头强劲;一批大公司快速国际化,成为国际市场的重要参与者。2006年,巴西就成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来源地(对外直接投资额为260亿美元,对内直接投资额为180亿美元)。

但在提高国家竞争力方面巴西面对的挑战也是巨大的:比较高的债务水平、低的国民储蓄率和高的利率,宏观经济稳定方面表现不佳;商界对公共机构普遍不信任,公共道德状况差;政府工作低效率;公共安全状况令人担忧;教育标准需要升级,退学率高、地区教育质量和入学率差异大;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受到过度的规制约束,导致大量的经济活动和人力转入非正式领域。

印度最具竞争力优势的地方是市场规模大、商业成熟度高、创新能力强、产业发展群和地方供应商的发育程度高,科研机构质量高,工程师、科学家容易获得。但是,宏观经济稳定性差,政府财政赤字水平高(排名第127位),政府债务具有不可持续性(排名第113位);通胀率相当高;医疗保健水平低,各级学校的入学率低,初等教育质量差,劳动力市场的某些指标也令人担忧。

四结论

当我们尝试对“金砖四国”的国家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并得出某些一般结论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将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世界竞争力年鉴》和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报告》的评价统一起来。

2002年,中国在《世界竞争力年鉴》的49个参评经济体中排名第31位,在《全球竞争力报告》的80个参评经济体中调整后的排名为第38位(原始排名为第33位)。但是,《世界竞争力年鉴》中排在中国之前的一个样本(卢森堡)未参加《全球竞争力报告》的评比;《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排在中国之前的两个经济

体未参加《世界竞争力年鉴》的评比;泰国、意大利、南非、希腊、斯洛文尼亚和葡萄牙六个经济体在《世界竞争力年鉴》中排在中国之后,在《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排在中国之前。如果我们忽略对上述六个经济体的评价,《世界竞争力年鉴》和《全球竞争力报告》对中国的评价就统一了。

2002年,俄罗斯在《世界竞争力年鉴》的49个参评经济体中排名第43位,在《全球竞争力报告》的80个参评经济体中调整后的排名为第66位(原始排名为第64位)。但在《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排在俄罗斯前面的20个经济体未进入《世界竞争力年鉴》的评比,一个《世界竞争力年鉴》的样本未进入《全球竞争力报告》的评比;波兰、哥伦比亚、阿根廷和土耳其四国在《世界竞争力年鉴》中排在俄罗斯之后,在《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排在俄罗斯之前。如果我们忽略对上述四国的评价,《世界竞争力年鉴》和《全球竞争力报告》对俄罗斯的评价也就统一了。

2004年,中国在《世界竞争力年鉴》的60个参评经济体中排名第24位,在《全球竞争力报告》的104个参评经济体中排名为第32位。

但是,《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排在中国之前的三个经济体未参加《世界竞争力年鉴》的评比;智利、约旦、韩国、爱沙尼亚、以色列、比利时和法国等国在《世界竞争力年鉴》中排在中国之后,在《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排在中国之前;德国巴伐利亚州和中国浙江省虽然在《世界竞争力年鉴》中列在中国之前,但在《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没有参评。如果我们忽略对上述七国两地区的评价,《世界竞争力年鉴》和《全球竞争力报告》对中国的评价就统一了。

2004年,俄罗斯在《世界竞争力年鉴》的60个参评经济体中排名第50位,在《全球竞争力报告》的104个参评经济体中排名为第64位。但在《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排在俄罗斯前面的19个经济体未进入《世界竞争力年鉴》的评比, 9

个《世界竞争力年鉴》的样本未进入《全球竞争力报告》的评比;墨西哥、罗马尼亚、意大利、巴西和印度尼西亚五国在《世界竞争力年鉴》中排在俄罗斯之后,在《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排在俄罗斯之前。如果我们忽略对上述五国的评价,《世界竞争力年鉴》和《全球竞争力报告》对俄罗斯的评价也就统一了。

2007年,中国在《世界竞争力年鉴》的55个参评经济体中排名第15位,在《全球竞争力报告》的131个参评经济体中排名为第34位。

但是,《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排在中国之前的三个经济体未参加《世界竞争力年鉴》的评比;德国、芬兰、中国台湾省、新西兰、英国、以色列、爱沙尼亚、马来西亚、日本、比利时、智利、法国、韩国、西班牙、捷克和泰国等16个经济体在《世界竞争力年鉴》中排在中国之后,在《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排在中国之前。如果我们忽略对上述16个经济体的评价,《世界竞争力年鉴》和《全球竞争力报告》对中国的评价就统一了。

2007年,俄罗斯在《世界竞争力年鉴》的55个参评经济体中排名第43位,在《全球竞争力报告》的131个参评经济体中排名为第58位。但在《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排在俄罗斯前面的13个经济体未进入《世界竞争力年鉴》的评比;南非、波兰、墨西哥、土耳其、印度尼西亚、克罗地亚六国在《世界竞争力年鉴》中排在俄罗斯之后,在《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排在俄罗斯之前;希腊、哥伦比亚和保加利亚三国在《世界竞争力年鉴》中排在俄罗斯之前,在《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排在俄罗斯之后;如果我们忽略对上述九国的评价,《世界竞争力年鉴》和《全球竞争力报告》对俄罗斯的评价也就基本统一了。

依此类推,《世界竞争力年鉴》和《全球竞争力报告》对有关巴西和印度的评价,也可以基本统一起来。

当对《世界竞争力年鉴》和《全球竞争力报告》的排名做了必要的分析和调整后,笔者得出一个与《世界竞争力年鉴》框架下“金砖四国”国家竞争力比较一致的结论:首先,中国的国家竞争力强于其他三国。

除了2001年中国的排名(33)低于巴西(31)外, 1998~2008年的其他10年,中国的排名都高于其他三国。

其次,中国的国家竞争力在快速地提高。

从1998年始到2008年止,中国的国家竞争力排名从最差的第33位(2001年)跃居最好的第15位(2007年),上升了18位;而俄罗斯的国家竞争力提高相对缓慢,同期的最差排名为第47位(2000年),最好排名为第41位(2004年),上升了六位;印度从最低的第42位上升到最高的第27位,上升15位;而巴西的排名反而从早期第31位下降到了2008年的第43位。

从2008年的情况看,中国的位次下降两位,为第17位;俄罗斯则下降四位,为第47位,从最好的位次(第41位, 2004年)下降了六位;印度下降两位,为第29位;巴西则从2007年的第49位上升到第43位,恢复到了2003年以来的平均水平。

最后,中国与巴西和俄罗斯的国家竞争力差距在拉大,与印度的国家竞争力差距有缩小的趋势,这是最值得关注的发展态势。

当然,在全球金融风暴的背景下讨论“金砖四国”的国家竞争力问题,分析问题的框架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也暴露无遗。例如,在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世界竞争力年鉴》和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冰岛都有很靠前的排名,但在金融风暴席卷之下,整个国家面临破产的危局。美国一直具有最靠前的排名,但美国成了金融风暴的发源地;再比如,分析框架及指标体系的资本本位相当明显,低工资和容易解雇工人被当作竞争优势看待。

因此,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和世界经济论坛的分析框架及指标设定本身的调整和进一步科学化,是更科学地评价国家竞争力(包括“金砖四国”国家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责任编辑:李丹琳)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

[1]王勤:《当代国际竞争力理论与评价体系综述》,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f13807200.html,/newscenter/2007-11/07/content_11606405.ht m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9年第10期

“金砖银行”浅析

“金砖银行”浅析 摘要 作为“金砖国家”合作共赢的一个重要标志,“金砖银行”在今年的“金砖国家”首脑峰会上被正式提出,并被列入了“金砖国家”的合作日程。“金砖银行”的成立,将会对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五国乃至全球金融和经济秩序带来巨大的影响。作为“金砖国家”中最重要一方的中国,应该积极促成“金砖银行”的成立。本文对“金砖银行”的提出背景、当前国际金融现状和经济现状、“金砖银行”的作用以及建立金砖银行的有利及不利条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金砖银行;金砖国家;国际金融秩序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 一、“金砖国家”的由来 二、“金砖银行”的提出 三、当前国际金融秩序现状简要分析 四、“金砖银行”的作用和影响 五、建立“金砖银行”的有利条件 六、建立“金砖银行”所面临的困难 一、“金砖国家”的由来 “金砖国家”是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受挫、几个重要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球经济剧烈洗牌的情况下提出的。一般认为,最早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的是美国高盛公司。2001年,美国

高盛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在其论文中首次提出了“金砖四国”的概念。高盛公司于2003年10月发表了一份题为“与BRICS一起梦想的全球经济报告”。报告估计,到2050年,世界经济格局将会经历剧烈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将变成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巴西、俄罗斯。“金砖四国”(BRIC)引用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文中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 2009年6月,“金砖四国”领导人首次在俄罗斯举行首次会晤,并发表《“金砖四国”领导人俄罗斯叶卡捷琳娜堡会晤声明》。2010年4月,第二次“金砖四国”峰会在巴西召开。会后,四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就世界经济形势等问题阐述看法和立场,并商定推定“金砖四国”合作与协调的具体措施,至此“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初步形成。 2010年11月,二十国集团会议在韩国首尔举行,南非在会议上申请加入“金砖四国”。2010年12月,中国作为“金砖四国”合作机制轮值主席国,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致商定,吸收南非作为正式成员加入“金砖四国”合作机制,“金砖四国”变成“金砖五国”,并更名为“金砖国家”(BRICS)。 二、“金砖银行”的提出 作为“金砖国家”之一的印度在今年2月份首次透露了“金砖国家”正在筹划组建“金砖银行”的消息。在今年3月底的第四次“金

金砖国家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体系的影响--新兴国家崛起对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

新兴国家崛起对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 摘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国际经济结构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由西方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共同构建的二十国集团成为代替G7的新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以发达国家群体为高层的等级制的全球经济秩序发生动摇。现行国际经济制度体系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体系,通过新兴国家与传统发达国家的良性互动和渐进性变革,国际经济秩序将逐步实现从等级制向多元平衡的转变。 关键词: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经济结构,国际经济秩序国际经济秩序是指特定时期和特定阶段国际社会中的国际行为体(主要是主权国家)为了某种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进行相互竞争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均衡状态。国际经济秩序随着国家间经济实力对比关系的不同而发生改变。近年来,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势头强劲,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大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逐步从体系边缘向体系中心迈进。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际经济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融合西方发达国家与新兴大国的G20在应对此次金融危机中的良好表现,G20的出现与发展势必将对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产生深远影响。 一、新兴国家崛起使国际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2001年,吉姆·奥尼尔在高盛集团全球经济报告中首次提出“BRICs国家”的概念。2003年高盛集团第99号报告《与BRICs一起梦想:通往2050的道路》预言:到2050年,世界经济格局将会大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将变成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巴西和

俄罗斯。“BRICs国家”作为新兴国家的领头羊受到世界的关注,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成为21世纪国际经济发展的最大特征和国际经济格局变化的最显著标志。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加快了新兴国家崛起与国际经济结构变化的步伐。西方传统发达经济体受到本次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2010年希腊引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欧洲国家经济面临极大困难并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在世界经济衰退危险加剧的现实情况下,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依然保持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四国对全球经济增幅贡献率超过45%,成为金融危机下世界经济“火车头”。据世界银行数据统计,2010年“金砖四国”国内生产总值均进入世界前十二位,按购买力平价法(PPP)计算的各国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中,中印两国进入世界前五的行列,俄罗斯、巴西分别位列第六位和第九位。 尽管在人均GDP、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质量等方面,新兴经济体照比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距离,但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经济实力增强,新兴经济体地位上升,西方发达经济体地位相对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国际经济力量对比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动摇了过去几百年时间里形成的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中心的“中心—边缘”经济格局。新兴经济体正以极快的速度从国际经济体系边缘地带向中心区域靠近,国际经济中心区的国家数量增加,在成员上向新兴国家偏移,“七国集团”垄断世界经济权力的局面将发生变化,国际经济权力分配分散化趋势将逐步加强,权力将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传统强

浅谈金砖国家合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金砖国家原指“金砖四国”,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2010年12月,中国作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轮值主席国,与其他三国一致商定,吸收南非作为正式成员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至此“金砖四国”变成“金砖五国”,并更名为“金砖国家”(BRICS)。2011年4月14日,扩容后的金砖国家首次峰会在中国三亚召开。从一个概念到一个举世瞩目的多边合作机制,五个国家经过了21世纪的头一个十年的演进和磨合,已然成为影响和重塑国际金融秩序的重要新生力量。 ( 一) 面临的机遇 (1)新兴经济体优势互补性强 作为世界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金砖国家之间有合作的经济基础,资源禀赋互补,且出口贸易各有其自身的比较优势产品,国家间互补性关系仍占主导地位;共同的利益诉求,所处发展阶段相似,都有在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中谋求更大的话语权的要求。未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应该“密切协调,充分发挥相互间在资本、资源、市场、科技和人力资源上的优势互补性,不断提升经贸合作水平。 (2)国际金融体制改革将为金砖国家在全球治理中地位的提升创造新的机遇 金砖国家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不断上升;但是,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却没有出现同步提高。原因在于,发达国家一直是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导者,不会轻易地让渡权利。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为金砖国家改变格局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 国际金融危机清楚地向人们昭示了一个事实: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对危机的形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进入后危机时代,改革全球金融体制已成为全球共识,金砖国家对于这一改革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格局,就必须建立一个真正的世界货币。从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看,应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的特别提款权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这就需要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的投票权或份额。金砖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中的份额提升,都是以减少欧洲小国的份额为代价的。欧美大国的份额,尤其是美国的份额并没有改变。 (二) 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尽管“金砖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但这主要是中国贸易地位的快速上升所致。“金砖国家”目前的经贸关系不够紧密,后危机时期金砖五国仍面临着许多共同的挑战: 第一、合作机制的模式、内涵仍在探索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是联合应对金融危机的产物,合作机制建立伊始并没有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在合作机制的设计、未来合作的步骤等方面都没有明确。到目前为止,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是开放性的、非结盟的,因此也是比较松散的。如果仅停留在此层面的合作,金砖国家间的离散力将使得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未来生命力受到挑战。 第二、国家间的竞争性 金砖国家间存在贸易互补性,许多行业具有较高的互补性指数,合作潜力大。但是也应注意到,现实中的金砖国家贸易关系也存在较多的竞争,尤其是巴西和印度、巴西和南非、印度和中国、印度和南非之间的贸易竞争不仅产业数量多,而且竞争程度激烈。相似的发展阶段使得金砖国家在生产结构、贸易结构及在国际生产链中所处环节上都非常相似,这使得金砖国家之间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直接竞争。 第三、FTA 战略的挑战 目前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金砖五国也都参加了数量不等的区域合作安排,其中以自由贸易协定( FTA)形式为主。目前中国已经签订了9个FTA 协议,正在谈判

“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目录 摘要 (3) §1“金砖四国”的由来 (3) §2崛起的“金砖四国” (3) §3发展的领头羊 (4) §4未来与发展 (5) 参考文献 (5)

摘要:金砖四国的崛起是当今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领域的一件大事,金砖四国的不断发展,改变着国际经济秩序,同时对国际政治格局变化产生深远影响。金砖四国经济总量超越七国集团的时间可能提前到来,并可能促使金砖四国在国际政治领域全面超越七国集团成为主导世界发展的力量。 §1“金砖四国”的由来 “金砖四国”(BRICs)一词最早由高盛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在2001年11月20日发表的一份题为《全球需要更好的经济之砖》(The World Needs Better Economic BRICs)中首次提出,2003年10月,该公司在题为《与BRICs一起梦想:通往2050年的道路》(Dreaming with BRICs:The Path to 2050)的全球经济报告中预言,BRICs将于2050年统领世界经济风骚,其中:巴西将于2025年取代意大利的经济位置,并于2031年超越法国;俄罗斯将于2027年超过英国,2028年超越德国;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中国可能会在2041年超过美国从而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印度可能在2032年超过日本。 §2崛起的“金砖四国”

四国占全球国土总面积的26%,人口的42%。四国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各具优势,使相互合作具有较大的互补性和发展空间。巴西GDP已经进入世界前10位。发达的农牧业使其成为世界蔗糖、咖啡、柑桔、玉米、鸡肉、牛肉、烟草和大豆等产品的主要生产出口国。资源大国俄罗斯是世界的钯、铂、钛的第一大产国。从上世纪80年代起,印度计算机和软件产业获得了大发展,一大批世界知名IT企业迅速成长。印度有着“世界办公室”称号。印度药业也在全球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另外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服务业占印度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坚持改革开放的中国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外资大量涌入,出口迅猛发展,经济高速增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不断优化的投资环境形成了中国发展的重要优势。在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中,一大批出口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起来,“中国制造”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现象。而推动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新阶段的发展目标。 §3发展的领头羊 四国的发展通过不同的方式为世界经济作出了贡献。巴西和俄罗斯为世界提供原材料与能源,印度和中国为世界提供廉价的软件服务和制造业产品。中、印两国在全球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国家排名上仅列美国之后。规模因素在四国的发展中构成了显著的经济优势,对外购买力与投资吸收能力迅速上升,如今四国的发展俨然已是拉动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和稳定因素。 经济增长不仅迅速提升四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 近年来,四国间经济上互补性和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 由于近年来中国经济与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特别是由于中国对其他三国的贸易增长迅猛,2009年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是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也是印度第三大出口市场,还是俄罗斯第四大出口市场,同时超过德国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浅析金砖五国兴起的经济原因

摘要 姓名:学号: 随着世界格局尤其是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各种新的经济联合体开始兴起,而“金砖五国”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新兴经济实体。我国作为金砖五国的成员国之一,对其发展壮大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入金砖五国的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就金砖五国的基本概念和形成作出简要论述,并据此分析出金砖五国兴起的经济原因。① 关键词:金砖五国新兴经济实体经济原因 Abstract With the change of the world, especially the world economy, all kinds of new economic union began to rise, the BRICS is developing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emerging economic entity. As a member of the BRICS, China’s developmen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to join the BRICS at the same time also brought unprecedented chances and challenges to our country.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some literature, the basic concept of BRICS and formation are briefly discussed, and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the BRICS rise of economic reasons. Keywords:BRICS new economic union economic reasons ①课题组.中国与金砖国家的贸易关系及其特点[M] 《学海》 2011年3期

金砖机制

"金砖机制"践行国际关系民主化促国 际体系转型 2013年03月22日来源:文汇报 中国新任国家领导人出席金砖国家德班峰会,使得这个完全由新兴国家创立的全球性合作机制再度成为国际媒体关注的焦点。众所周知,金砖国家各国在政治制度、发展水平、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等领域存在很大差异,也存在着战略互信不足和全球市场竞争等问题,但共同的命运和历史使命却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并被冠之以“金砖国家”的名称。比如:它们都处于快速崛起的现代化进程中,都获得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都面临着现有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和金融秩序的羁绊,在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上有着相同的观点和利益。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创立也反映出各国希望加强合作,确保自己的现代化崛起能够持续下去的愿望。当然,要保持目前的崛起势头,实现最后的全面崛起,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乍暖还寒的关头,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仍需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做出努力。 第一,增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内在凝聚力。作为一个新创建的合作机制,金砖国家无论在经济、政治还是其他方面都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凝聚力。各国政治状况和价值观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等使得它们在具体利益诉求上存在差异,从而也使得各国对金砖合作机制的心理预期不同,这不利于金砖各国在全球治理等问题上“劲往一处使”。虽然,经过前四轮的金砖峰会,各国就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提高新兴市场发言权、改善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科技创新,乃至全球气候治理等都达成了一致,但除了金融领域外,围绕着这些共识而展开的实际步骤仍显单薄,还不足以让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成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的重要载体。金砖国家之间的双边和多边经贸合作也并没有凸显出金砖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的特征,虽然中国是俄印巴等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但金砖国家之间的经贸联系并不比它们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关系密切,过于松散的经济联系显然不利于增强这个机制的凝聚力。只有加强经贸关系,建立开创性的贸易原则和条款,建立金砖国家之间的战略经济伙伴关系,才能将各国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也才能建立真正的凝聚力。比如,在金砖国家之间,在能源出口和进口国或原材料出口方和进口方之间,就像当年法德煤铁联营一样建立具体经济部门的共同体;再比如,就像美国打造TPP一样打造金砖国家战略经济贸易协定,等等。 第二,加强金融合作,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金砖国家机制赖以创建的一个最重要的动力就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不负责任的量化宽松政策,在2009年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首次首脑峰会上,金砖国家的声明就对改革现有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加强国际金融监督和监管发出倡议。经过历次峰会,金砖国家之间的金融合作不断细化,成员国间本币结算和贷款业务规模逐步扩大。在三亚峰会上,《“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金融合作框架协议》获得通过,该协议规定,成员银行将进行发行债券,加强扩大本币结算等方面的合作,这对推动五国之间的贸易投资便利化非常有益。在2012年的第四届金砖峰会上,各国又签署了多边本币授信和多边信用保兑等两项协议,这进一步推进了金砖国家间的本币结算与贷款业务。金砖国家的财长还探讨了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可能性,预计这将成

金砖五国分析

“金砖五国”探析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金砖五国”逆势上扬、蒸蒸日上、共同崛起,各自国际地位稳步提升,整体实力与集体影响不断增强。五国占世界领土面积近30%,占世界人口的42%,国内生产总值(GDP)2010年约占世界总量的18%,贸易额占世界的15%。“金砖五国”均有很高的“含金量”,中、俄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中、印分别为世界第一与第二人口大国,俄、巴、南皆为资源大国。 海南峰会将使“金砖四国”正式扩大为“金砖五国”,南非作为新成员虽然经济规模尚小,但却是非洲发展势头最好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非洲众多国家。至此“金砖五国”的地域范围涵盖了亚洲、欧洲、拉美与非洲,五国多属发展中国家,既是国际体系中方兴未艾的新生力量,更代表着世界的未来与希望。 时代变了,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及其相互支持与战略协调,势将改写近代以来西方大国为所欲为的国际关系史,“天翻地覆慨而慷”,“金砖五国”峰会具有划时代的多重历史意义。 一是有助于国际经济格局多极化。从发展的眼光看,五国对世界经济将起到更加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论是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是GDP所占世界比重,都将不断增大。中、印经济增长尤其被看好,其巨大市场正在由潜力转化为现实,经济总量不断赶超西方大国。五国共同经济利益也日益拓展,从2001年到2010年五国间贸易年均增长28%,贸易与投资飞速发展促使“南南合作”迈上新台阶。 二是有助于国际政治格局合理化。五国历史遭遇大多相似,中、印、巴、南都曾是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五国国情多数相近,中、俄、印都面临反分裂任务;五国更具有共同的国际政治诉求,共同致力于维护国家主权、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准则。对于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安理会第1973号决议,五国中就有四国投了弃权票;南非虽投下赞成票,但事后也一再批评西方大国滥用该决议、对利过度使用武力。五国现同为安理会常任或非常任理事国,开展政治合作正当其时,可在利比亚冲突与北非局势、日本核泄漏与国际核能安全、非洲科特迪瓦内战等国际热点问题上加强协调。 三是有助于国际机制“进化”。“金砖五国”峰会本身就是多边机制的一大创新与创举,因其属于非西方大国的自主联合,五国合作已形成多层次格局,具有开放、透明、包容特色。金融危机之后国际机制加快新陈代谢,西方七国集团(G7)不再灵光,囊括新、老大国的二十国集团(G20)异军突起,“清一色”由新兴大国组成的“金砖五国”脱颖而出。中、俄同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印、巴、南力争成为安理会新的常任理事国,五国亦可就安理会改革加强磋商、增加共识。

金砖国家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体系的影响--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

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 中国将于4月14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崛起是当前世界最为重要的地缘政治和经济事件。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兴起的基本动因、深层逻辑和本质、战略影响以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为此,记者专访了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 金灿荣表示,21世纪的国际关系则进入了一个在力量结构、问题议程和价值观念等层面都迥然相异的全新阶段,而新兴国家的异军突起无疑是促成这一转变最为深刻和持久的动力。尽管新兴国家的崛起进程并没有最终完成,但我们仍有必要研判这一历史性现象带来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现实。 新兴国家的经济影响 ——成为世界经济重要引擎,改变世界经济发展态势 记者:经过数十年持续高速的国力增长,新兴国家正在显示出其日益重要的世界经济影响。新兴国家的崛起,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哪些新变化? 金灿荣:新兴国家以廉价商品、丰富资本、充足劳动力、巨大潜在市场等,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改变世界经济发展态势,推动国际经济关系调整,促进力量格局变迁。具体而言,新兴国家崛起从力量分布、决策体制、问题议程和发展模式四个层面给世界经济带来的新变化。

第一,世界经济权力和财富将加速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国家转移。随着新兴国家的崛起,这种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经济版图正在发生剧烈变化。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进一步加速了新兴国家向西方的追赶过程。新兴国家的崛起不是危机事态下的短暂现象,而是一种持续的长期趋势,体现为全球经济力量从西向东、由北到南的历史性转移。 第二,全球经济的决策权变得更加平等和均衡。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新兴国家在世界经济决策体制中的地位还是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提升。在全球经济决策权的分配上,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的参与数量趋于均等,影响效力也更加均衡。 第三,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议题上的话语权明显提升。首先,在发达国家主导的议题上,新兴国家开始据理力争,通过团结行动或临时组合来维护发展中国家的集体权益。其次,新兴国家开始主动倡议一些新的经济议题,如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增加对贫困地区的经济援助等。这对于改变南北发展失衡,推动全球经济增长成果共享具有重要积极的意义。 第四、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自主性得到凸显。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信奉市场万能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受到广泛质疑,各国寻求经济发展自主性的呼声显著增加。从未来趋势上看,政府干预将成为国家发展经济的政策选项,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将得到重新平衡。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前景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前景 摘要:“金砖国家”原是美国高盛公司提出的一个“投资概念”。近年来,金砖国家合作逐步加强,形成了包括领导人、外长、安全事务高级代表、常驻多边机构使节、智库、工商界、银行、农业、统计等多层次、多领域的会晤和合作机制,并日益在国际上彰显出它的重要性。 关键词:金砖国家经济合作前景 正文: 金砖国家是推动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新兴经济体蓝皮书》中指出,21世纪头十年,金砖国家整体平均增长率超过8%,远高于发达国家2.6%的平均增长率及4.1%左右的全球平均增长率。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10年超过60%,其中,仅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超过30%。金砖国家已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金砖五国人口近30亿,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砖国家作为消费市场的潜力将进一步显现,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长空间也会更为巨大。 金砖国家是推动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国家间合作的重要力量 金砖五国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美洲,都是地区经济领头羊。五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大。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市场受到较大冲击,而新兴经济体间的经贸往来则增长迅速。2001-2010年,五国间贸易额年均增速达28%,增长了15倍,达到近2300亿美元。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为五国共享发展经验、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难得的平台的同时,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合作起到了示范作用 金砖国家是推动国际秩序变革的重要力量 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共同繁荣离不开合理、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现有国际经济秩序既不能满足新兴经济体的发展需求,也不能满足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要求改变传统经济格局和规则的呼声日益强烈。金砖国家的密切合作成为推动国际秩序变革的重要力量,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大发言权。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框架内,金砖五国在粮食和能源安全、多哈回合谈判、气候变化、千年发展目标及国际金融体制等议题上密切合作,努力增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代表性,发挥了积极而有建设性的意义,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肯定。在金砖国家努力下,世界银行通过2010年4月的投票额改革,金砖国家的投票权总额增至13.1%。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金砖国家虽然总体经济实力增强,但从人均水平上看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2011年巴西人均GDP为10816美元,俄罗斯为10437美元,南非为7158美元,中国为4382美元,印度为1265美元。排名最靠前的巴西也只是世界第53位,印度才第134位。按照世界银行人均GDP1.2万美元的划分贫富标准,金砖国家还未进入富国行列。金砖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和历史背景差异较大,这也给五国间合作造成了一定困难。

金砖十年知识点

金砖国家简介(BRICS) 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首次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特指新兴市场投资代表。"金砖四国"(BRIC)引用了俄罗斯(Russia)、中国(China)、巴西(Brazil)和印度(India)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语单词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2008年-2009年,相关国家举行系列会谈和建立峰会机制,拓展为国际政治实体。2010年南非(South Africa)加入后,其英文单词变为"BRICS",并改称为"金砖国家"。金砖国家的标志是五国国旗的代表颜色做条状围成的圆形,象征着"金砖国家"的合作,团结。 2015年1月1日,俄罗斯开始担任金砖国家机制轮值主席国。俄总统普京表示,将利用主席国身份进一步提高金砖国家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 2016年2月15日,印度正式接任金砖国家(BRICS)主席国,任期将持续到12月31日。史瓦拉吉说道:“印度在担任主席国期间,将组织50多场不同级别的会议。” 2017年9月3日—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 对金砖合作的1个判断 金砖合作正处在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上。 金砖合作发展的2个维度 1.要把金砖合作放在世界发展和国际格局演变的历史进程中来看。 2.要把金砖合作放在五国各自和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来看。 对金砖合作过去10年的3句评价 1.探索进取,谋求共同发展 10年间,五国经济总量增长179%,贸易总额增长94%,城镇化人口增长28%,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作出突出贡献,也让30多亿人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2.务实为先,推进互利合作 10年间,五国建立起领导人引领的全方位、多层次合作架构,涌现出一批契合五国发展战略、符合五国人民利益的合作项目。 3.敢于担当,力求在国际舞台上有所作为

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9月4日,世界经济论坛在瑞士面向全球发布了《2014—201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下称《报告》)。《报告》对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全面的量化分析,并对各国的未来经济走势给予了进一步预测和判断。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Klaus Schwab)说:“紧张的全球地缘形势,收入不平等的扩大,以及财务状况可能出现的紧缩,都会给前途未卜的暂时性复苏带来风险,这就需要结构性改革,以确保更加可持续且具有包容性的增长。”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沙维尔·萨拉-伊-马丁(Xavier Sala-i-Martin)补充道:“全球经济衰退之后的几年,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最近,我们看到这种特征消失了。但是现在,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差距,这种差距存在于新兴国家和发达国家内部的高增长与低增长经济体之间。在这一点上,能够快速增长的经济体的显著特点是,它们有能力通过结构改革来获得竞争力。” 《报告》指出,尽管不同发达经济体之间仍有差异,但相较于过去几年发达经济体总体上面临更好的增长前景,而新兴经济体则面对更为温和的增长态势。美国的复苏得到了良好的出口与就业指数的支撑,欧洲的经济形势在内部出现分化,中国则继续面临调整经济结构的压力。 《报告》显示,中国、日本和东南亚最大的五个经济体取得了积极进步,进一步拉大了东盟和南亚的竞争力差距。《报告》同时指出,在采纳并落实长期经济增长所必须的结构改革方面,进展尚有不足。在决定世界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方面,创新、人才开发和制度保障继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全球竞争力指数排名是《报告》最受关注的内容。今年进入前十名的国家和地区有哪些?世界经济体前三名的美、中、日的国家竞争力如何?欧洲、亚洲以及金砖国家的排名又如何? 欧洲:瑞士连续6年排第一,前十位中欧洲国家占六席 今年的全球竞争力指数排名中,前十名依然是去年的10个国家或地区。瑞士连续6年拔得头筹,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继续保持了强有力的竞争力水平,在前十名中占据六席。 瑞士排名第1,芬兰第4,德国下降一位到第5,荷兰、英国与瑞典分居第8到第10位。 出色的学术机构,在研发领域的高投入,以及科研与商业的紧密关联使得瑞士具有一流的创新能力;瑞士劳动力市场平衡劳工权益与雇主需求的能力也位居世界第一。此外,瑞

中国如何发挥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中的作用

中国如何发挥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中的作用 一、金砖国家的由来 一般认为,最早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的是美国高盛公司。2003年10月高盛公司发表了一份题为“与BRICS 一起梦想的全球经济报告”。“金砖四国”这个词是高盛公司的吉姆·奥尼尔于2001年首次提出的。传统“金砖四国”(BRIC)引用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语单词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南非加入后,其英文单词将变为“BRICS”,并改称为“金砖国家”。 二、金砖国家特点、宗旨及合作机制特点 1、金砖国家特点 金砖国家正成为当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的重要 载体。增加了新兴大国在南北对话中的分量,从而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金砖国家强调战略性务实合作。从新兴大国的整体利益出发,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通过对话和交流加深政治互信,成为国际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典范。以互利共赢为目标、以开放透明为前提、以机制建设为保障,拓宽合作领域,最大程度分享合作成果。金砖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当代国际力量对比的量变和质变进程,顺应了当代国际潮流的趋势,推动着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

合理的方向前进。 2、金砖国家的合作宗旨 (1)、在现有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提高质量,并向全面、平衡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2)、建立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型伙伴关系,体现金砖国家群体的多元化、宽领域、跨地区和可塑性等的合作特色。(3)、加强金砖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内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包容性合作关系。 (4)、金砖国家在国际体系和平转型中提升话语权和规制权的同时,增加对国际社会的贡献,如应对气候变化、强化能源资源保障、加强地区合作等。 金砖国家合作的精神概括为:发展、伙伴、包容、贡献,集中体现金砖国家合作的发展导向、新型伙伴、包容而非排斥以及增加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等特征。 3、“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特点。 1、新兴经济体之间开放性的对话和合作机制。 2、成员国增加互信、协调利益、拓展合作的沟通渠道。 3、成员国探讨国际问题、协调立场、解决分歧的交流平台。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正在演变为成员国之间增加互信、解决分歧、探讨全球重大问题的重要交流平台,它不同于传统的政治集团组织,是一个开放性的政治协商和对话机制,

金砖五国

“金砖五国” "金砖五国"(BRICS)引用了俄罗斯(Russia)、中国(China)、巴西(Brazil)、印度(India)和南非(South Africa)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语单词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五国"。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首次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2010年南非(South Africa)加入后,其英文单词变为"BRICS",并改称为"金砖国家"。金砖国家的标志是五国国旗的代表颜色做条状围成的圆形,象征着"金砖国家"的合作,团结。五国一度被看好的全球发展最快、前景最好的五个发展中国家。 1.“金砖五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俄罗斯地理图册显示属于转型期国家),也就是从某方面看它属于发达国家。但我们以教材为依据,俄罗斯仍是发展中国家。 2.“金砖五国”都是所在地区的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后我国整体实力加强,尤其是近1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最快,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里发展最快的国家。 3.“金砖五国”每个国家都有一个与经济发展有关的美称:印度“世界办公室”、俄罗斯“世界加油站”、巴西“世界原料基地”、中国“世界工厂”、南非“黄金之乡”美称。 “金砖五国”独特性 中国:人口最多、季风气候为主、黄色人种、地跨热带、北温带、海陆兼备、世界工厂、制造业大国等。

印度:人口第二、白色人种、官方语言英语、南亚经济实力最强国家、热带季风气候、世界办公室水旱灾害频发等; 巴西:混血人种、通用语言葡萄牙语、桑巴舞足球、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平原高 原相间分布、人口分特点及原因等; 俄罗斯:世界上面积最大国家、通用俄语、地跨亚欧两大洲、纬度高、寒冷、重工业 发达、北临北冰洋、交通布局特点及原因等。

金砖五国简介

金砖国家的概述 一.金砖国家的来源 一般认为,最早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的是美国高盛公司,2003年10月高盛公司发表了一份题为“与BRICs一起梦想的全球经济报告"。报告估计,到2050年,世界经济格局将会经历剧烈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将变成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巴西、俄罗斯。“金砖四国”这个词是高盛公司的吉姆·奥尼尔于2001年首次提出的。“金砖四国”(BRIC)引用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文中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 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次提出“金砖四国”概念,囊括了全球最大的四个新兴市场国家。“金砖四国”(BRIC)引用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文中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 2010年11月二十国集团会议在首尔举行,南非在此次会议上申请加入“金砖四国”。 2010年12月中国作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轮值主席国,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致商定,吸收南非作为正式成员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金砖四国”即将变成“金砖五国”,并更名为“金砖国家”(BRICS)。 吸收南非加入合作机制,也使“金砖四国”能够进一步加强同南部非洲各国的经贸关系。很多南非公司在南部非洲国家设有分公司,地缘接近;风俗相通,它们在这些相对不发达国家投资具有信息快捷、交易成本低的优势。如果四国投资和贸易能通过南非中转,回报率将显著提高。 除经济领域以外,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将有利于五国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联合国改革、减贫等重大全球性和地区性问题上协调立场,更好地建设一个公平、平衡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2013年,“金砖国家”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总面积的27%,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3%。据有关国际组织计,2009年五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的16%,贸易额占全球贸易额的13%。根据2010年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方案,“金砖国家”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将大幅增加至13.1%,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将达到14.81%。 二.金砖国家走在一起的原因 “金砖国家”散布于亚、非、欧、美四大洲,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总面积的27﹪,他们走在一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金砖国家”走到一起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客观要求。“金砖国家”的发展导致世界经济增长点多元化,成为国际经济关系民主化的自然推动力。“金砖国家”在改革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方面有相同的关切和主张,加强协调、携手合作是大势所趋,也成为新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的新特点。换句话说,这也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反映。 其次,“金砖国家”走到一起是互利共赢的选择。五国虽国情各异,禀赋不同,但所处发展阶段相近,都面临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艰巨任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都会遇到调结构、护环境等相似的挑战或难题。“金砖国家”合作为他们交流发展经验、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宝贵平台。同时,“金砖国家”各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摘要]“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正在演变为成员国之间增加互信、解决分歧、探讨全球重大问题的重要交流平台,它不同于传统的政治集团组织,是一个开放性的政治协商和对话机制,是塑造公平、公正、平衡、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但这一合作机制还存在运行方式欠缺稳定性、共同利益基础不牢固、成员国的发展充满不确定性、外部竞争压力大等问题。中国作为这一机制的重要成员,必须立场明确地为该机制的发展完善做出贡献,并通过该机制协调全球问题,实现国家战略目标。 [关键词]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特点;对策。 全球化加强了全球联系,世界各国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全球化发展既创造了发展机遇,也引发了新的问题。全球问题(如应对金融危机、减缓全球变暖等)的治理表明,全球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国际政治、经济协调越来越重要。在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迅速崛起的背景下,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合作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是有别于传统的全球多边合作和区域合作的新兴国际合作机制,正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其影响力不容忽视。但“金砖国家”是新生事物,仍将面临各种挑战与不确定性。 二、“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特点。 “金砖国家”的成员构成和运行方式都独具特色,是一种全新的融多边合作和双边合作于一体的机制,它的形成和发展既受内部协调利益的吸引,又有外部力量的助推。随着“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完善,它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政治经济合作方式,为新兴经济体之间协调利益和化解矛盾树立典范,并为新兴经济体探讨全球重大问题提供一个良好的合作平台。 (一)新兴经济体之间开放性的对话和合作机制。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是各大地理区域板块的新兴经济体领头羊之间全新的会晤形式,是真正的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合作机制,从形式到内容、从成员组成到运行机制都表现出高度的新颖性和开放性。从成员组成看,“金砖国家”成员分布在亚洲、欧洲、南美洲和非洲的广阔地域上,各国制度迥异、发展道路和历史轨迹特色分明。从运行机制来看,“金砖国家”由媒体制造转向主动寻求合作,形成如今的成员国轮流举办政要峰会的对话机制。从合作形式来看,“金砖国家” 并不排他,而且兼容双边会谈和多边会谈,重视对话和沟通,致力于形成共同的立场和解决分歧,但又具有足够的灵活性而不至于对成员国形成过多的约束。从合作内容来看,“金砖国家”的对话领域涵盖了政治、经济和发展等各个方面,会谈议题范围广泛,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及彼此的关切问题都可能纳入各级会谈。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不要求成员国让渡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但又试图加强和维护成员国之间的共同立场,这种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将成为其发展和完善的重要保障。 (二)成员国增加互信、协调利益、拓展合作的沟通渠道。 “金砖国家”之间存在合作的共同利益基础,但由于政治运行机制、经济发展速度、国际经贸联系和地缘政治地位各不相同,导致成员之间的政治经济利益诉求存在较大分歧。“金砖国家” 合作机制的出现和完善,将为成员间加强政治互信、深化经贸交往、化解利益冲突提供畅通的沟通渠道。在政治领域,“金砖国家”领导人的定期会晤能够加强成员国之间政治信任,消除或减少因误解等原因造成的摩擦,改善成员之间因为相距遥远和制度差异而导致政治疏远、或因地缘政治和领土争端而保持戒心、或因国际机构改革而产生政治利益冲突的现状。在经贸领域,“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有利于协调成员国的经贸利益、实现优势互补。通过提高政治互信和协调经贸利益,“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为成员阐述各自利益诉求、理解彼此需要提供了渠道和途径,进而为成员国之间拓展政治、经贸、外交、安全、军事、教育、卫生和体育等全方位的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机制框架的完善,“金砖国家”将有利于引导成员之

形势与政策论文--结合实际谈谈金砖国家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结合实际谈谈金砖国家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金砖四国”来源于英文BRICs一词,是指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四国,由美国高盛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首次提出。后来南非加入演化为“金砖五国”。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将有利于五国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联合国改革、减贫等重大全球性和地区性问题上协调立场,更好地建设一个公平、平衡的国际政治新秩序。金砖国家近10年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显著上升,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在全球名列前茅。金砖国家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面积的26%,人口占世界总人口42%,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量的20%,贸易额占全球贸易额15%,对全球经济贡献率约为50%。金砖国家成为吸引外资的亮点,其对外投资更趋活跃,企业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金砖国家在国际金融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提升, 在金融领域规模实力进一步增强。 金砖国家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实现国强民富任重道远 现代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只有增强综合国力,才能达到国强民富。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但是,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继续奋斗几十年。“金砖国家”中其他国家要达到国强民富的水平、要赶超西方大国,也都任重道远。 (二)、自主创新能力差距还很大 创新型国家至少应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⑴创新投入高,研究与开发经费

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2%以上;⑵科技进步贡献率应在70%以上;⑶自主创新能力强,对外技术依存度均在30%以下;⑷创新产出高,世界公认的20个创新型国家拥有的发明专利总数占全球的99%。目前,主要发达国家都已经是创新型国家,而“金砖国家”都还没有达到创新型国家的水准和能力。 (三)、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 在经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时代后,主要发达国家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而“金砖国家”,他们都处在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农业或工业所占比重较大,基础设施落后,对自然资源和能源具有高度依赖性,基本上依靠高投入拉动经济快速增长。“金砖国家”都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模式和道路,把资源节约、经济质量、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机地结合起来。他们向新型发展模式转型的成败和快慢,不仅直接关系到自身的经济发展前景,也将对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走向共同繁荣产生重大影响。 (四)金砖国家内部分歧从未消失 一、经济联系并不紧密。2009年5月,巴西宣称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巴西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是印度的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额08年达到518亿美元,但这一数据仅为中欧4000多亿美圆贸易额的八分之一,也远低于3300多亿美元的中美贸易额。中国亦是仅次于欧盟的俄罗斯第二大贸易伙伴,而俄罗斯对中国的重要性则要低得多,根据2008年前十个月的统计,俄罗斯已从2007年的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降至第九。2008年,欧盟、美国和日本仍是中国前三大贸易伙伴,显然,尽管中国对金砖四国其他三国弥足轻重,但中国不可能在外贸政策上为金砖四国作出太大调整;二、贸易争端无处不在。在经贸领域,“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