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精校WORD版--关联词类语病举隅

精校WORD版--关联词类语病举隅

精校WORD版--关联词类语病举隅
精校WORD版--关联词类语病举隅

关联词类语病举隅

抓关联词,不失为一种快速识别语病的巧妙方法。关联词类语病有以下几种:

一、语序不当

例1:强强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上迈出的可喜一步。

不仅……而且表示递进关系,应该将它们连接的两个分句的顺序调换过来,以体现由局部到整体的递进关系。

二、位置不当

例2:学校一方面要把这次春游的有关情况和要求讲清楚,另一方面学生也要自觉遵守纪律,不要到处乱跑。

例3:有些炎症,西药能治,中药照样能治,不仅中药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较低。

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那么主语应该分别放在关联词的后面。例2的学校就应该放在一方面的后面。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那么主语应该放在关联词的前面。例3中的第二个中药就应该放在不仅的前面。

三、搭配不当

例4:凡在科学研究上有杰出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条件十分艰难困苦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

凡与不少不搭配,并且相互矛盾,可以去掉凡。

例5: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

不只是与而是不搭配。应该将不只是改为不是。

例6: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群众的赞扬。

无论的后面应该出现表示选择关系的还是,所以应该将无论从创作到演出改为无论是创作还是演出。

四、用词不当

例7:许多旅游者到中国来,对居住条件要求并不高,只有服务水平高他们才满意。

既然要求不高,那么就应该将表示必要条件关系的只有……才改为表示充分条件的只要……就。

例8:不管气候条件或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不管表示条件关系,应该改为表示折关系的尽管,并将或改为和。

例9:我们在对某些教育政策做了一定的分析之后,从而思考教育的深层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从而表示因果关系,应该改为表示递进关系的进而。

例10:质量低劣的图书将受到读者的唾弃,或成为滞销书或一堆废纸,而那些优质图书则会站稳脚跟,经受市场的考验,或成为畅销书,或对两个文明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根据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将两个或字去掉,将改为甚至,将改为从而。

五、重复赘余

例11:有的学生在考试前会出现失眠、烦躁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考试成绩,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

可以将因为或者造成的去掉其中之一。

六、关联词多余或缺失

例12:倡导并鼓励多写多演现代戏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否则,拿不出新的作品来,就难于抵制一些不健康的甚至低级庸俗的东西。

否则与拿不出新的作品来重复,可以去掉其中的一个。

例13:这不仅是个工作方法问题,是关系到是否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正确方向的问题。

这是个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应该在第二个分句前面加上而且。

关联词使用常见的几种误用类型及训练

关联词是常用的一种词类,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误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关联词的位置是否恰当

当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时,第一个分句的关联词就放在主语后面;当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两个分句的关联词均放在句首(可把此概括记忆为同后不同前),否则,就会因关联词位置不当而影响表达。例如:如果人们连续看上四五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就会感到十分疲劳。句中前后分句的主语都是人们,所以关联词如果应放在主语人们后。

二.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

关联词在使用过程中,往往是成套搭配使用的,如果打破了它原来的搭配习惯,而换用了其他的词语,就会出现搭配不当的语病。例如:不管天气极端恶劣,但他们还是如约而至。不管和都相搭配,表示条件关系;尽管和但搭配,表示这关系。所以,句中应用尽管……但这对关联词。又如: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句中的关联词无论不与表并列的和配套而与表选择的还是或配套,组成无论……还是(或)……都……的结构形式,表示条件不同而结论(结果)一样。(本句错误不止一处)

三.关联词和句子的逻辑关系是否吻合

关联词往往成套使用本身表示一种意义关系,这种意义关系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致时,句子才通顺流畅,否则就会出现关联词和句子的逻辑关系不相吻合的语病。例如:耶路撒冷是和平之城的意思,却又是遭劫难最多的城市,可是长期的冲突并没有使其失去迷人的魅力,从而使旅游者望而却步。句中前两个分句是并列关系,使用是……又是……是恰当的;第三分句语意有明显的折关系使用了表折的关联词可是也是恰当的;第四分句用从而表示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而从而所关联的内容与第三分句的内容正好相反,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不吻合,所以从而的使用造成前后矛盾,不合逻辑。

四.关联词所关联的分句的句序是否恰当

关联词所关联的分句的内容往往是讲究顺序的(主要表现在递进关系的复句中),不注意就会使语序颠倒。例如: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机会,也为那些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未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一扇门。句中不仅……也所引领的两个句子,有意义上的递进关系,应先未完成学业的人,再有着更高需求的人,而原句两分句的递进关系颠倒了。又如: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递进关系复句的后一个分句的范围应比前一个分句进一层(即扩大),但句中人类的范围比中华民族大,是句序不恰当。

五.关联词的漏用和滥用(或叫强加因果)

关联词的使用讲究恰当,如果该用而不用从而造成句子表意不清的叫漏用,不该用而多用的和分句之间没有内在联系或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硬扯在一起加上关联词的叫作滥用。例如: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分句间是递进关系,前面已用不仅,而后一分句缺少与之相呼应的而且等,应在体形前加而且。又如:《徐霞客游记》本是部很有创造性的地理考察著作,但对祖国很多名山大泽都作了详细的记载。地理考察著作本来就应记载名山大泽,两个分句之间不存在折关系,但字属于滥用,应删去。再如:因为他喜欢数学,所以对语文不感兴趣。喜欢数学与对语文不感兴趣两者之间

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事实上一个人既可以对数学感兴趣,又可以对语文感兴趣,这两者之间是相容的。

【相关训练】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无论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B.翻译的作品日渐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的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C.如果说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部雄浑壮美的交响乐,那么中华节日文化便是其中一组亮丽的乐章。

D.此次植树助学公益活动,不仅能加快京郊地区的绿化建设,而且种下的主要是晚秋贡梨的树苗。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许多相声迷十分推崇冯巩,因为不仅他基本功扎实,而且有一颗甘愿为底层百姓表演的热心。

B.专家指出,虽然电动牙刷比普通牙刷能多清除38%的牙菌斑,但如果电动牙刷质量不过关,再加上不正确的姿势,非但起不了口腔保健作用,还会对孩子的口腔造成伤害。

C.获取信息的能力,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决定和衡量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D.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果某些大国不改变其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狂妄自大的态度,那么,谁也难以预料这世界是否还会有和平的一天。

B.由于所罗门群岛经济比较落后,当地居民大多生活贫困,华人凭借勤劳的品质和敏锐的经营头脑在在当地开起许多店铺。

C.如果人们连续看上四五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就会感到十分疲劳。

D.进入高三,功课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高,正因此,所以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学习。

4、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生活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如果得不到你的欣赏,那不是它缺少美,而是你缺少发现。

B.三峡围堰爆破使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数码雷管,每个雷管都有唯一的编号,就像我们的身份证有自己的号码一样,而且人们还能像给设定闹铃那样,给每个雷管单独设定起爆时间。

C.文学经典是历史的回声,是审美体验的延伸,也是后代作家超越自我的精神刻度,作家只有在与经典大师的竞争中,才能拓展文学的想象空间,为未来提供崭新的审美体验。

D.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果我所管的闲事能给群众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幸福和快乐时,我也很幸福,很快乐。

B.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C.强强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

D.滥用外来语所造成的支离破碎的语境,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谨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

附:相关训练答案:1.C

2.B

3.A

4.D

5.D

人教版初中语文词类活用归纳整理

词类活用辨析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常常是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将通常某种用法的词临时作另一种用法。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的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活用现象;其中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难度较大。【复习方法】辨析词类活用的前提是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文言词语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确定其活用的方式。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复习时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句并认真分析、体会。 【例题】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名词:一种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器具 做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例题】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③无案牍之劳形 ②句中的“域”是名词(疆域)用作动词,意思是“限制”; ③句中的“劳”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劳累”(使形之劳) ④陈胜王(《陈涉世家》)为王 ⑤请广于君(《唐雎不辱使命》)扩大 ⑥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理解为:以……为美;认为……美 ⑦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理解为:认为……有利可图 词类活用归纳整理: 七年级(上) 1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 4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七年级(下) 5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 6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同上) 7父利其然也。(同上) 8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同上) 9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10会宾客大宴。(《口技》) 11不能名其一处也。(同上) 12其一犬坐于前。(《狼》) 13一狼洞其中。(同上) 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同上) 八年级(上) 15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1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 17无丝竹之乱耳。(同上) 18无案牍之劳形。(同上) 19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核舟记》

词类活用讲解

词类活用讲解及练习 词类活用 名词的特殊用法 1.活用为一般动词,简称“名词作动词”。其规律是: (1)后跟作宾语的名词(名词+名词<非并列或修饰关系>//名词+代词——之、尔、汝等),如“范增数目项王”,可译为“用眼睛示意”;“驴不胜怒,蹄之”可译为“用蹄子踢”。 (2)后带补语的名词(名词+名词<非并列或修饰关系>//名词+介宾结构),如“沛公军<霸上>”,可译为“驻扎”;“秦伐韩,军于阏与”,可解释为“驻扎”。 (3)前有状语的名词(副词+名词——副词“不”、“弗”、“已”、“遂”等),如“秦师[遂]东”,意“向东进发”;“小信未孚,神[弗]福也”,释为“赐福”。 (4)前有能愿动词(能、可、愿、应、宜、当、欲……)的名词,如“非能水也”,可译为“游泳”。 (5)前有结构助词“所”的名词,如“置人所罾鱼腹中”,应译为“捕捞”。 (6)后跟(解释为“的人”的)“者”字的名词,如“门者故不入”,解释为“看门”。 (7)同一个名词连用,而又非叠词中的一个名词。如“春风风人”,应译为“吹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要译作“从事”或“干”。 (8)名词用在连词“而”、“以”、“且”的前后,表示动作的,如“进城梯而下之”,即“架梯”;“儿涕而去”,释为“流泪”。 (9)句中无其它任何可以充当谓语的动词或形容词,如“诸越则桃李冬实”,应解释为“结果实”。 名词作动词解释的规律: (1)替代式,以相应的动词替代。如:①朝服衣冠。(穿戴)②赵王鼓瑟。(弹奏) (2)“动+名”式,在这个名词前加上相应的动词。如:①遂命酒。(摆酒)②歌以赠之。(写歌) (3)“名+动”式,在这个名词后加上相应的动词。如:怀其璧,从径道亡。(怀藏) (4)“介+名+动”式,在这个名词前加上相应的介词,在这个名词后加上有关的动词。如: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以瓮作,用绳系)②范增数目项王。(用眼示意)

词语搭配

1、下列词语搭配错误的一组是第()组。 (1)改正方法(2)周密安排 (3)提高效率(4)发扬传统 2、下列词语中搭配不当的是第()个。 (1)壮阔的场面(2)喧闹的大河 (3)丰富的景观(4)精美的水彩画 3、下列词语中与“接受”一词搭配不当的是第()个。(1)教训(2)批评(3)情况(4)任务 4、下列词语中搭配不合适的是第()个。 (1)惊恐地望着(2)不住地埋怨 (3)粗糙地叙述(4)细细地研读 5、下列词语中搭配不当的是第()个。 (1)收拾残局(2)接洽工作 (3)提供通道(4)增强收入 6、下列词语中搭配合适的是第()个。 (1)方法简练(2)改进错误 (3)恢复平静(4)总结精神 7、下列词语中搭配合适的是第()个。 (1)款式新颖(2)接受学习 (3)心情灿烂(4)抒发热情 8、下列词语中搭配合适的是第()个。 (1)克服问题(2)研究态度

(3)打破宁静(4)吸取教育 9、下列词语中与“打破”一词搭配不合适的是第()个。(1)常规(2)沉默(3)计划(4)情面 10、下列词语中搭配合适的是第()个。 (1)辽阔的场面(2)罕见的奇景 (3)优美的环境(4)浓浓的薄雾 11、下列词语中搭配不当的是第()个。 (1)改道行驶(2)提高能力 (3)干涉内政(4)响应政府 12、下列词语中搭配不当的是第()个。 (1)吸取营养(2)接受考验 (3)推动经验(4)截留税款 13、下列词语中搭配不当的是第()个。 (1)提高水平(2)改进技术 (3)辨别真假(4)鼓励斗志 14、下列词语中搭配不当的是第()个。 (1)品德高尚(2)大雾弥漫 (3)心情痛恨(4)技术高超 15、下列词语中搭配不当的是第()个。 (1)解除警报(2)挖掘沙土 (3)克服错误(4)抵御狂风 16、下列词语中搭配合适的是第()个。

递进复句分句的顺序规律

递进关系句子的顺序 一、总论 递进复句前后分句的位置,有两种情况容易造成病句:一是第一分句主语与关联词的位置颠倒,二是两分句递进失当。 二、对策: 1.掌握主语与关联词的位置关系的规律,就四个字:同前异后(病句辨析专题讲过,此略)。 2.掌握递进分句顺序的规律为:肯定句,小到大(或轻到重);否定句,大到小(或重到轻)。 注释:⑴这里的否定句是指两分句都含有否定词; ⑵所谓“小到大或轻到重”,是指前分句内容的范围、轻重比后分句要小、要轻。所谓“大到小或重到轻”则与上面相反。 注意:要判断递进是否正确,弄清两分句语意范围的大小和轻重就很重要了。因此要冷静分析。 三、解析 请看例句: 1组 A.他不仅全校第一,而且全班第一。 B.他不仅全班第一,而且全校第一。 2组 A.他不仅没考到全校第一,而且没考到全班第一。 B.他不仅没考到全班第一,而且没考到全校第一。 3组 A.他没迟到,更没旷课。 B.他没旷课,更没迟到。 4组 A.他没买汽车,更没买单车。 B.他没买单车,更没买汽车。 5组 A.不举办庆典仪式,更没大操大办搞庆祝活动。 B.不大操大办搞庆祝活动,更没举行庆典仪式。 6组 A.交通意识不但是汽车社会每一名交通参与者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更是汽车社会进步的体现。 B.交通意识不但是汽车社会进步的体现,更是汽车社会每一名交通参与者应具有的社会责任。 7组 A.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不仅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利益,而且直接惠及部分人群。 B.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不仅直接惠及部分人群,而且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利益。 8组 A.飓风过后,这颗百年檀香树不但没有吹倒,甚至连一根树枝也没有吹折。 B.飓风过后,这颗百年檀香树不但连一根树枝也没有吹折,甚至没有吹倒。 解析: 1组,肯定句,小到大,答案B; 2组,否定句,大到小,答案A;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卖油翁》 1.但微颔之“颔”转化为动词“点头”。 《三峡》 2.每至晴初霜旦“霜”转化为动词“下霜”。 《黔之驴》 3.驴不胜怒,蹄之“蹄”转化为动词“用蹄子踢”。 《口技》 4.妇抚儿乳“乳”转化为动词“喂乳”。 5.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转化为动词“说出”。 6.其夫呓语“呓语”转化为动词“说梦话”。 7.会宾客大宴“宴”由名词“宴席”转化为动词“宴请”。 《满井游记》 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泉”“茗”“罍”“歌”“红装”“蹇”等分别转化为动词“汲泉”“喝茶”“端酒杯”“唱歌”“穿着艳装”“骑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人恒过“过”转化为动词“犯过失”。 《曹刿论战》 10.神弗福也“福”转化为动词“保佑”。 11.公将鼓之“鼓”转化为动词“击鼓”。 《狼》 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转化为动词“打洞”。 《公输》 13.在宋城上而待楚寇也“寇”转化为动词“入侵”。 《捕蛇者说》 14.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腊”转化为动词“风干”,这里译为“把……晾干”。 15.又安敢毒耶“毒”转化为动词“怨恨”。 《约客》 16.黄梅时节家家雨“雨”转化为动词“下雨”。 《送东阳马生序》 17.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缊袍敝衣”是“穿缊袍敝衣”的意思。 18.腰白玉之环“腰”转化为动词“腰佩”。 (二)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作状语,普通名词很少作状语。古代汉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也可以作状语。由于名词的这种作用和副词相似,所以有的人称之为名词用如副词。普通名词作状语,有的表示处所或工具,有的表示对待人的态度,有的表示比喻。 1.表示方位或处所。例如: 《山海经·夸父逐日》河渭不足,北.饮大泽。(表示方位) 《荀子·劝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表示方位)

高考古汉语词类活用详解~

高考古汉语词类活用详解 1. 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情况: (1)名词+宾语 例如:籍吏民,封府库。(《鸿上宴》) ——登记官吏、百姓,封闭财物仓库。 (2)副词作状语+名词 例如:汉水又东。(《水经注·江水》) ——江水又向东流。 (3)能愿动词+名词 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凭借船桨的人,并不会游水,却能横渡江河。 (4)名词+补语 例如: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沛公在霸上驻扎军队。 (5)名词充当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 例如: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赤壁之战》) ——孙权聪明仁德,尊敬贤者,礼遇士人。 (6)叙述句的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采草药》) ——如平原三月开花的,到深山中就得在四月开花。 (7)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马谏议书》)

——如果说现在什么都不做,只是恪守前人的旧法,那么我不能接受。 (8)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权,然后知轻重。(《孟子·梁惠王上》) ——权衡,而后才能知道轻重。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不带宾语的,但是如果带了宾语,就是用作一般动词,例如: (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后来让上官司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3)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项伯)平日善待留侯张良。 (4)峨大冠,拖长绅。(《卖柑者言》) ——戴着高大的帽子,拖着长长的腰带。 (5)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论贵粟疏》) ——因此贤明的君主重视粮食而轻视金玉。 (6)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啊。 3.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的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位于句子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或“之”字。例如: (1))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大概这个洞越往里去,能来到这里的人就越少。 (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小学语文词语搭配练习题

词语搭配练习 1、下列词语搭配错误的一组是第()组。 (1)改正方法(2)周密安排 (3)提高效率(4)发扬传统 2、下列词语中搭配不当的是第()个。 (1)壮阔的场面(2)喧闹的大河 (3)丰富的景观(4)精美的水彩画 3、下列词语中与“接受”一词搭配不当的是第()个。(1)教训(2)批评(3)情况(4)任务 4、下列词语中搭配不合适的是第()个。 (1)惊恐地望着(2)不住地埋怨 (3)粗糙地叙述(4)细细地研读 5、下列词语中搭配不当的是第()个。 (1)收拾残局(2)接洽工作 (3)提供通道(4)增强收入 6、下列词语中搭配合适的是第()个。 (1)方法简练(2)改进错误 (3)恢复平静(4)总结精神 7、下列词语中搭配合适的是第()个。 (1)款式新颖(2)接受学习 (3)心情灿烂(4)抒发热情 8、下列词语中搭配合适的是第()个。 (1)克服问题(2)研究态度 (3)打破宁静(4)吸取教育 9、下列词语中与“打破”一词搭配不合适的是第()个。(1)常规(2)沉默(3)计划(4)情面 10、下列词语中搭配合适的是第()个。 (1)辽阔的场面(2)罕见的奇景 (3)优美的环境(4)浓浓的薄雾 11、下列词语中搭配不当的是第()个。

(1)改道行驶(2)提高能力 (3)干涉内政(4)响应政府 12、下列词语中搭配不当的是第()个。 (1)吸取营养(2)接受考验 (3)推动经验(4)截留税款 13、下列词语中搭配不当的是第()个。 (1)提高水平(2)改进技术 (3)辨别真假(4)鼓励斗志 14、下列词语中搭配不当的是第()个。 (1)品德高尚(2)大雾弥漫 (3)心情痛恨(4)技术高超 15、下列词语中搭配不当的是第()个。 (1)解除警报(2)挖掘沙土 (3)克服错误(4)抵御狂风 16、下列词语中搭配合适的是第()个。 (1)维护环境(2)保持稳定 (3)发挥传统(4)改革方法 17、下列词语中搭配合适的是第()个。 (1)经受考验(2)提高任务 (3)明确工作(4)响应教育 18、下列词语中搭配合适的是第()个。 (1)雄伟的丘陵(2)飘逸的云彩 (3)纯净的天空(4)丰富的财产 19、下列词语中搭配合适的是第()个。 (1)悉心照料(2)颁布任务 (3)揭穿阴谋(4)端正目标 20、下列词语中与“山峰”一词搭配不合适的是第()个。(1)险峻(2)俊俏(3)巍峨(4)高耸 21、下列词语中搭配不合适的是第()个。 (1)磨炼意志(2)打捞沉船

初中语文常见语病

初中语文常见语病 一、句子成分残缺 句子成分残缺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缺少主语,另一种情况是缺少宾语的中心语。 缺少主语又分两种情况。 一是主语被掩盖,如: ⑴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这个句子由于在“这次活动”前加上了“通过”一词,和在“我们”前加上了“使”一词,使得这个句子的主语被掩盖起来,致使主语残缺。修改的方法是,把“通过”一词删去,让“这次活动”作句子的主语。或者把“使”删去,让“我们”作句子的主语。 一是误认主语,造成主语残缺,如: ⑵阵风掠过稻田时,恰似滚滚的黄河水,上下起伏。 这个句子误认“阵风”为主语,其实主语应是“稻浪”。修改的方法是,在“恰是”前加上“稻浪”。 另一种情况是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如: ⑶他这个人有不少值得表扬。 这个句子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地方”。 二、句子成分不搭配 句子成分不搭配有五种情况。 一是主语和谓语不搭配,如: ⑷这时,全场所有人的眼睛都集中到大会主席台上。 这个句子的中心语“眼睛”和谓语“集中”不搭配,应将“眼睛”改为“目光”。 一是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搭配,如: ⑸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英模的报告。 这个句子的谓语动词“注视”和它的宾语“报告”不搭配,修改的方法是,在“注视

后加上“这位英模”,将“和”去掉,在“这位英模”后加逗号。 一是主语和宾语不搭配,如: ⑹七月的内蒙古草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这个句子的主语“内蒙古草原”和宾语“季节”不搭配,可改为:内蒙古草原的七月,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一是定语和它的中心语不搭配,如: ⑺他迈着强壮有力的步伐正向我们走来。 这个句子的定语“强壮”与它的中心语“步伐”不搭配,可将“强壮”改为“强健”。 一是状语和它的中心语不搭配,如: ⑻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地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这个句子的状语“多么深刻”与其中心语“蕴含”不搭配,应改为:这朴素的话语蕴 含着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啊! 三、词序不当 词序不当容易产生歧义,如: ⑼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这个句子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把“许多”看作是“事迹”的定语,表示有“许多事迹”;一种是把“许多”看作是“张老师”的定语,表示有“许多张老师”。要避免这种 歧义,应把“许多”调到“张老师”的后边。词序不当的另一个表现是,多个定语距中心 语的远近关系处理不当。如: ⑽我们学校有优秀的有三十年教龄的两位老教师。 这个句子的宾语中心语“教师”有四个定语,按其距中心语的远近关系应排列为:两 位---有三十年教龄的---优秀的---老。因此,这句话可改为:我们学校有两位有三十年 教龄的优秀的老教师。 四、种属关系并列 具有种属关系的概念不得并列,如: ⑾他经常去图书馆查阅工具书、辞典和《现代汉语词典》。 这个句子中的工具书和辞典、《现代汉语词典》是种属关系,不的并列,应改为:他 经常去图书馆查阅辞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

词类活用

古汉语词类活用现象详解 掌握词类活用的方法首先是对词类活用的概念有清楚的认识,其次要搞清楚各类词的基本用法和活用用法,同时要多作练习——通过套用格式来分析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了它的基本用法,在句中充当其他词类和句子成分,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词类活用。 一一般的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一般活用 1、名词作状语基本结构:名词+动词基本用法:主语+谓语活用用法:状语+谓语 ① 动作的特征状态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②表动作的对待方式人皆得以隶使之(像对待奴隶那样)③表动作的凭借工具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用船前往)④表动作的时间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在夜里)⑤表动作的处所卒廷见相如(在朝廷上) 2、名词活用为动词 基本结构:名词+名词或代词基本用法:定语+中心语或复指短语活用用法:谓语+宾语 ① 词+宾语驴不胜怒,蹄之(踢) ②名词+介宾结构沛公军(于)霸上(驻扎) 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名词 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史记?秦本纪》)(统一)不日,其盟渝也。(《谷梁传?隐公元年》)(书写日期)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下大雨) ④“而”“则”前后的名词 客逾庖而宴(吃饭) 出则车舆,入则扶持(06湖北卷)(乘坐车舆) (二)形容词的一般活用 1、活用为动词 基本结构:形容词+名词或代词 基本用法:定语+中心语活用用法:谓语+宾语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素善留侯张良(跟…交好) 2、活用为名词 基本结构:形容词+名词或动词 基本用法:定语+中心语或状语+中心语活用用法: 动词或数词或介词或之、其+形容词—→谓语+宾语或介词+宾语 积善成德(善行) 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度) 亦以明死生之大(重大作用) 四美具,二难并(美好的事物) 不能容于远近(远近的人)

小学语文修改病句之搭配不当

小学语文修改病句之搭配不当 1、关联词搭配不当 ①他在劳动时虽然没有感到疲倦,反而越干越有劲。 “虽然”改为“不但”“不仅”。 2、定语与中心词(主宾)搭配不当 ①她那清亮、甜美、和蔼的歌声,把人们带到了那美丽富饶的河西走廊。“和蔼”“歌声”搭配不当 ②各种读书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支动人的歌声。 “一支”与“歌声”搭配不当 3、动宾搭配不当 ①我们应该接受大家的意见,改正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 “改正”与“缺点”不搭配,应说“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②我们多次抢险救灾,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保护”与“安全”不搭配,应去掉“的安全” 4、主谓搭配不当 ①他那和蔼可亲的容貌,循循善诱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 “教导”不能“出现”,可与“又在我耳边回响”搭配。 ②结冰时期,各层水中溶解的氧很充足,水的温度较暖,鱼多集中在水底。 “温度”与“暖”不搭配,可改为“温度较高”或“温度较适中”。 5、主宾搭配不当

①天山的夏天简直就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主语“夏天”与宾语“花园”不搭配可改为“夏天的天山”。 ②这些花长得这么好的原因,是花农精心管理的结果。 “原因”与“结果”不搭配,去掉“的原因”。 6、动补搭配不当 ①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怎样把病历写得完整、条理、清晰。 应改为“写得---有条理”。 ②他投篮投得正确,命中率很高。“正确”应改为“准确”。 7、状语与中心词(谓语)搭配不当 ①在会上,他积极地听取人家对他的批评。“ 积极”应改为“虚心”“认真”“耐心”等 ②四年来,他刻苦钻研,已经成熟地掌握了这门技术。 “成熟”应改为“熟练”。 反馈练习 1、下列各题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艺术团到达每一个城市,毫无例外地都受到当地人的欢迎。 B、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安排……(内容.时间.出席人员)问题 C、可惜,这部在他心中酝酿了很久、即将成熟的巨著未及完稿,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主谓搭配不当“巨著……离开了我们”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七年级(上) 1 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A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B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4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 七年级(下) 5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异。 6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同上)(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奇特、非凡。 7 父利其然也。(同上)(名词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8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同上)(动词用作名词):名声。 9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10 会宾客大宴。(《口技》)(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11 不能名其一处也。(同上)(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12 其一犬坐于前。(《狼》)(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一样。 13 一狼洞其中。(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14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同上)(名词活用为状语):从隧道。 八年级(上) 15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桃花源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异或认为……奇怪。 16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 17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同上)(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出灵异。 18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同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此处指居室的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 19 无丝竹之乱耳。(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 20 无案牍之劳形。(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 21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核舟记》(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篷。 22 石青糁之。(同上)(名词用作状语):用石青。 23 石青糁之。(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即涂染。 24 卧右膝。(同上)(使动用法):使……卧,平放。 25 诎右臂支船。(同上)(使动用法):使……屈,弯曲。 26 而竖其左膝。(同上)(形容词用作使动):使……竖,竖起。 27 居右者椎髻仰面。(同上)(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28 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第一个“亲”意动用法):以……为亲。 29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同上)(第一个“子”意动用法):以……为子。 30 故外户而不闭。(同上)(名词用作状语):从外面。 31 虽乘奔吁御风不以疾也。(《三峡》)(动词用作名词):善跑的马。 32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 33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4 每至晴初霜旦。(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修改病句(用词不当搭配不当)

修改病句(搭配不当或用词不当) 1、我们要改掉挑食、偏食的坏习气。 2、我们必须端正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 3、我们有了缺点,要及时解决。 4、西湖的春天是个游览的好地方。 5、小洁一本正经地说:“我是大队长,应严厉要求自己。” 6、我们用猛烈的掌声欢迎新生入学。 7、战士们顶着大雨和泥泞前进。 8、北京的秋天是个美丽的城市。 9、我们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 10、在“文明小天使”活动中,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11、我们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12、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加入了少先队员。 13、有很多童年的往事值得我们回忆。 14、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疾病。 15、经过努力,我的错别字大大进步了。 16、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 17、当我遇到困难时,同学们总是虚心地帮助我。 18、这场战争打得真猛烈。 19、作为小学生,从小应该端正学习目的。 20、妈妈带我去参加蝴蝶展览。 21、我们要做到讲究卫生的习惯。

22、秋天的北京是个美丽的季节。 23、亮亮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 24、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很大。 25、马儿在宽阔的草原上奔跑。 26、老师带领我们去参与少儿书法比赛。 27、小刚成了光荣的少先队。 28、人民的生活水平比过去增加了。 29、同学们练字的劲头很高。 30、学语文要养成天天诵读的行为。 30、李明成了光荣的共产党。 32、老师带领同学们去参加少儿船模展览。 33、小红家培养了一只可爱的小花猫。 34、我们加入了义务种树的活动。 35、人民的生活水平比过去发展了。 36、每个人都要养成讲卫生的行为。 37、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很快地克服了错误。 38、张老师经常鼓舞我要好好学习。 39、大厅里摆满了看演出的观众。 40、我站在操场上,仔细地看着练习身体的同学们。 41、小组讨论会上,大家的发言很猛烈。 42、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 43、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强。

常见病句

常见语病—句子成分残缺 句子成分残缺 句子成分残缺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缺少主语,另一种情况是缺少宾语的中心语。 缺少主语又分两种情况。 一是主语被掩盖,如: ⑴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这个句子由于在“这次活动”前加上了“通过”一词,和在“我们”前加上了“使”一词,使得这个句子的主语被掩盖起来,致使主语残缺。修改的方法是,把“通过”一词删去,让“这次活动”作句子的主语。或者把“使”删去,让“我们”作句子的主语。 一是误认主语,造成主语残缺,如: ⑵阵风掠过稻田时,恰似滚滚的黄河水,上下起伏。 这个句子误认“阵风”为主语,其实主语应是“稻浪”。修改的方法是,在“恰是”前加上“稻浪”。 另一种情况是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如: ⑶他这个人有不少值得表扬。 这个句子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地方”。 常见语病—句子成分不搭配 句子成分不搭配有五种情况。 一是主语和谓语不搭配,如: ⑷这时,全场所有人的眼睛都集中到大会主席台上。 这个句子的中心语“眼睛”和谓语“集中”不搭配,应将“眼睛”改为“目光”。 一是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搭配,如: ⑸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英模的报告。 这个句子的谓语动词“注视”和它的宾语“报告”不搭配,修改的方法是,在“注视 后加上“这位英模”,将“和”去掉,在“这位英模”后加逗号。 一是主语和宾语不搭配,如: ⑹七月的内蒙古草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这个句子的主语“内蒙古草原”和宾语“季节”不搭配,可改为:内蒙古草原的七月,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一是定语和它的中心语不搭配,如: ⑺他迈着强壮有力的步伐正向我们走来。 这个句子的定语“强壮”与它的中心语“步伐”不搭配,可将“强壮”改为“强健”。 一是状语和它的中心语不搭配,如: ⑻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地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这个句子的状语“多么深刻”与其中心语“蕴含”不搭配,应改为:这朴素的话语蕴含着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啊! 常见语病—种属关系并列 种属关系并列 具有种属关系的概念不得并列,如:

人教版初中语文汇总词类活用

附录二:人教版七——九年级文言文词类活用辑录 一、名词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智子疑邻》 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口技》 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口技》 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口技》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陋室铭》 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送东阳马生序》 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狼》 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狼》 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狼》 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狼》 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石壕吏》 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三峡》 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 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观潮》 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出师表》 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醉翁亭记》 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满井游记》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陈涉世家》 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陈涉世家》 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陈涉 世家》 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陈涉世家》 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陈涉世家》 1

巧借“搭配不当”破“词语填空”

巧借“搭配不当”破“词语填空” 在事业单位、公务员等公职类考试常考的“言语”模块中,“词语填空”堪称重难点。考生们对它又恨又怕。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只要我们巧借“搭配不当”来破“词语填空”,完全可以做到又快又准。下面,湖北华图专家结合往年公职类考试真题给大家进行详细讲解。 众所周知,现代汉语的句子有一定的结构规律。主、谓、宾、定、状、补六种成分之间的搭配要符合这一结构规律。否则,就会造成“搭配不当”。其常见的类型有: 一、主谓搭配不当 【例1】治理环境确为政府职责,环境出现问题,其监管______、执法不严难逃其责,但是,当大家不断_______政府不作为时,是不是也应该______一下自己:我们有没有污染环境?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周斥责检查 B.不力指责检讨 C.不善苛责检点 D.不当谴责检察 从第一空来看,所填之词充当“谓语”。无论填“不周(招待/照顾)、不善(管理/经营)、不当(处理/处置)”中的哪个词,都造成“主谓搭配不当”,所以排除ACD三项。本题正确答案为B。 二、谓宾搭配不当 【例2】历史是前进的历史,历史也是革命的历史、辉煌的历史、悲哀的历史。人们总会在_____之后,认认真真地_____历史的是非功过。然而,无论什么样的历史,什么时段的历史,当它面对一个人的时候,总是会毫不留情地_____他的灵魂。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事过境迁评价拷问 B.尘埃落定回顾净化 C.痛定思痛检验感化 D.物是人非反省触动 本题从第二空突破,所填动词带的宾语是“是非功过”,无论填回顾(回想过去,思考过去发生的事件)、检验(检查并验证)还是反省(回想自己的言行,检查其中的错误)都会造成“谓宾搭配不当。所以,排除BCD项。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三、偏正搭配不当 它包括定语、状语及补语分别和中心语的搭配不当。 【例3】新兴的多极体系将使全球治理变得更为复杂,也将会出现一种缺乏有效多边政策的______的局面。为了能够有效地运作,多边组织需要体现出新兴的国际秩序,各方都要致力于克服分散的利益期待,尽力使各国的外交政策相互补充、相互支持。而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将会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初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词类活用)基本使用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词类活用)基本使用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词类活用)基本使用方法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智子疑邻》 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口技》 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口技》 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口技》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陋室铭》 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送东阳马生序》 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狼》 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狼》 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狼》 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狼》 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石壕吏》 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三峡》 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 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观潮》 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出师表》 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醉翁亭记》 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满井游记》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陈涉世家》 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陈涉世家》 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陈涉世家》 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陈涉世家》 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陈涉世家》 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陈涉世家》 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陈涉世家》 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木兰诗》 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木兰诗》 28、处处志之志: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桃花源记》 29、未果,寻病终果:名词用作动词,实现。《桃花源记》 30、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孝服。《唐雎不辱使命》 3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唐雎不辱使命》 32、恵子相梁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恵子相梁》 3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幅:名词做动词,赐福,保佑。《曹刿论

论词语搭配中的常见问题

论词语搭配中的常见问题 09汉本二班0901010227 张燕秋 摘要:词语搭配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有忽视语法关系,词义组合条件不符,对词义的附加色彩理解不当,没有注意社会的习惯用法,没有参考修辞的效果,还有受方言的影响。 关键词:词语;搭配;问题 我们在使用词语搭配时,常常会出现很多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下面将会进行分析。 一、忽视了语法关系 词语的搭配受语法规则的支配。词与词可以组成词组和句子。词组和句子是若干词的结构形式。进入词组和句子的词不再是孤立的个体,因为他们还发生了结构关系。词有五种基本的组合:主谓结构、述宾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途补结构。 汉语中,主谓结构的语法形式主要是类的配列,词序上也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主语一名词性成分为典型,但也可以是动词性的。谓语一般是动词性的。如(斜线前面是主语,后面是谓语): 张老师/来了讲课/不容易 述宾结构的意义比较复杂,大抵反映动作(述语)和受动体现:述语在前,宾语在后;述语几乎是动性的,宾语大多是名性的,只有一小类动词(称作“谓宾动词”)的宾语可以是动性的。例如(斜线前面是述语,后面是宾语): 切/西瓜学习/开车 偏正结构:这种结构反映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例如(斜线前面的是修饰语,后面是中心语): 人民的/力量马上/出发 联合结构的结构成分可以是两项,也可以是两项以上。如(加粗的字体部分为联合结构):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是我国的四个直辖市。 我们必须重视并且办好小学教育。 述补结构:汉语的述补结构的形式也主要是类的配列:述语在前,补语在后;述语是动性成分,补语是形容性、状态性的成分或趋向动词,例如(斜线前面的是述语,后面的是补语): 急/哭了搬/出去 有时还需要虚词来体现这种结构关系,如“跑得很快”,述补关系有虚词“得”来体现。 另外,抽象的句子结构格式是名词+动词+名词。 下面的两个词语搭配的例子就出现语法关系的错误: 1、我和你是很认识的。 “很”是一个程度副词,“认识”是一个动词,动词一般不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2、他先进行大扫除,清洁环境,然后开始工作。 “清洁”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还需要注意,如果句子里有联合结构,我们必须检查联合结构的每一项是否与相关的词搭配得上。比如: 1、经过整顿,产品的质量问题已经逐步解决或者有所提高。 这个句子的主语是“质量问题”,谓语是“逐步解决或者有所提高”,这是一个联合结构。

初中三年所有的词类活用

1、鞭.数十,驱之别院。鞭: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童 趣》) 2、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知识。(《论 语》十则) 3、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论语》十则) 4、东.临碣石。东:名词作状语,向东(《观沧海》) 5、次.北固山下。次:名词活用为动作,停泊,停宿。(《次北固山下》) 6、明月别枝惊.鹊惊:使动用法,使……惊起。(《西江月》) 7、乱花渐欲迷.人眼迷:使动用法,使……眼花缭乱(《钱塘湖春行》) 8、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降低(《山市》) 9、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楼、堂、坊:名词作状语,像楼一样、像厅堂一样、像街巷一样。(《山市》) 10、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名词作状语,在家里。(《咏雪》) 1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门外:名词作状语,在门外。(《陈太丘与友期》) 12、天雨.墙外。雨: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智子疑邻》) 13、其家甚智.其子智: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智子疑邻》) 14、近.塞上之人近: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靠近、接近。(《塞翁失马》) 15、家富.良马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译为“有很多”。(《塞翁失马》) 16、忽啼.求之啼:动词作状语,哭着。(《伤仲永》) 17、父异.焉异: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伤仲永》) 18、稍稍宾客 ..其父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宾客。(《伤仲永》) 19、父利.其然也利:名词意动用法,认为……有利。(《伤仲永》) 20、日.扳仲永环渴于邑人日:名词作状语,每天。(《伤仲永》) 21、邑人奇.之奇: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伤仲永》) 22、愿为市.鞍马市:名词活用为动词,买。(《木兰诗》) 23、策.勋十二转策:名词活用为动词,记下。(《木兰诗》)

古文词类活用知识讲解

古文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语法功能。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词类活用。常见的词类活用类型有: 1、名词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1)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 (3)一狼洞其中。(《狼》)洞:原为名词,现做动词,可译为“打洞”。 2、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是指名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谓语前,起一种修饰或限制作用时的用法。这种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不需要依靠介词的介引,它省略了介词,但不是省略句。 (1)表示比喻、比拟,可用名词前加介词去理解,翻译成“像……一样”。 例1:其一犬坐于前。(《狼》)犬:原为名词,在这里用作状语,修饰谓语,可译为“像狗一样”。 例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斗、蛇:原为名词,在这里做状语,修饰谓语,可译为“像北斗七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2)表示方位、处所,可译成“到……”“在……”。 例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两小儿辩日》)东:原为方位名词,在这里用作状语,修饰谓语,可译为:“到东方”。 例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醉翁亭记》)山:原为名词,在这里做状语,修饰谓语,可译为“在山上”。 (3)表示工具、方法、依据,可译为“用……”。 例1:乃丹书帛曰“陈涉王”。(《陈涉世家》丹:原为名词,朱砂。在这里用作状语,可译为“用朱砂”。 例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原为名词,在这里用作状语,修饰谓语,可译为“用箕畚”。 (4)表方向,可译为“向……”,多为方位名词左状语。 例1: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前:原为方位名词,在这里作状语,修饰谓语,可译为“向前”。 例2: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北、南:原为方位名词,在这里作状语,修饰谓语,可译为“向北”“向南”。 (5)表时间,多为时间名词。 例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日:原为名词,在这里作状语,修饰谓语,可译为“每天”。 例2:与亮情好日密。(《隆中对》)日:原为名词,在这里作状语,修饰谓语,可译为“一天天地”。 3、形容词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

搭配不当的病句及答案

搭配不当的病句及答案 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病句集锦的答案有哪些呢?下面是整理的病句集锦的答案,欢迎阅读 病句集锦的答案1 1、九年级五班的语文成绩是全校最好的一个班级。(搭配不当:主干成绩是班级,去掉一个班级) 2、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甲型H1N1流感不再扩散。(搭配不当:去掉不再或不,或将不再改为继续) 3、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搭配不当:效率与改进不当,将效率改为提高) 4、今年将是新中国第十四次也是新世纪以来第一次阅兵。(搭配不当:在今年后加的阅兵或将是改为举行) 5、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吃龙虾,会导致病情加重。(搭配不当:主语和谓语。在过敏性鼻炎后加患者) 6、随着秦兵马俑在沉寂24年后的再次发掘,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成份残缺:缺主语,删掉随着) 7、在本届世乒赛上,经过运动健儿们的奋力拼搏,再次赢得了男子团休冠军。(成份残缺:缺主语,将经过和的删去) 8、这所九年制寄宿学校的150多名学生是地震中伤亡

最少、震后复课最早的学校。(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学生是学校) 9、这些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增强和培养。(搭配不当:意识不能培养,应删去和培养) 10、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一面对两面:应把是否删掉) 11、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语意重复:由衷与在心里重复) 12、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多重否定造成语意混淆:应将不再改为再次) 13、中考复习中,不少学生存在着复习重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有的甚至记住了前面的知识,又忘记了后面的知识。(成份残缺:缺宾语中心词,应在不合理后加的现象) 14、在这次煤矿事故中,创所胡遇难的矿工中唯一的幸存者。(前后矛盾:) 15、三月的昆明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每到这个时节就会有大批的中外游客慕名前来。(前后不搭配:应改为昆明的三月) 16、各地各部门都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重视民生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