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胆囊胆固醇性结晶沉着的超声诊断价值与鉴别要点

胆囊胆固醇性结晶沉着的超声诊断价值与鉴别要点

胆囊胆固醇性结晶沉着的超声诊断价值与鉴别要点
胆囊胆固醇性结晶沉着的超声诊断价值与鉴别要点

胆囊胆固醇性结晶沉着的超声诊断价值与鉴别要点

发表时间:2015-08-13T16:42:50.6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9期供稿作者:刘昆[导读] 探讨超声在胆囊壁胆固醇结晶沉着的诊断价值及其鉴别诊断的要点。

刘昆

(河南省商丘市中心医院超声科河南商丘 476000)【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胆囊壁胆固醇结晶沉着的诊断价值及其鉴别诊断的要点。方法:应用彩色超声诊断仪观察496例胆囊胆固醇结晶患者,观察其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壁内结石,或与胆囊炎的关系。结论:超声对胆囊胆固醇结晶的诊断及病理定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胆固醇结晶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各类胆囊隆起样病变均可通过超声诊断明确鉴别,胆固醇结晶是慢性胆囊炎常见并发症

之一。

【关键词】胆囊胆固醇结晶;胆囊隆起样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9-0149-02 从2013年2月—2014年10月,我们对496例胆囊胆固醇结晶的患者进行超声观察分析及手术病理跟踪,现得出以下结论: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本院住院和门诊病例,共496例,男性患者192例,女性患者304例,患者年龄15~76岁,其中50岁以上年龄患者416例,占全部病例的83%。后经随访观察、CT、MRI或手术病理证实,符合超声诊断胆囊胆固醇结晶496例,其中单发胆固醇结晶患者125例,占25%,多发胆固醇结晶患者371例,占75%,另外胆固醇结晶并慢性胆囊炎291例,占59%,胆固醇结晶合并胆囊结石126例,占25%,胆固醇结晶合并胆囊息肉61例,占12%,胆固醇结晶合并胆囊癌9例,胆固醇结晶合并胆囊壁内结石5例,合并胆囊腺肌增生症4例,占4%。

1.2 仪器

使用飞利浦IU22、飞利浦HD9、迈瑞DC-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探头频率为3.5MHz。

1.3 检查方法病人仰卧、左侧卧位(30度~90度)或直立位,探头在右侧肋间与肋下缘多部位纵断面、横段面、冠状面扫查。

2.结果

现在对检出的胆囊胆固醇结晶超声表现进行分类综述:2.1 单发或多发胆固醇结晶胆囊壁单个或多个点状强回声,直径2~7mm,以直径3~5mm为常见,一般不超过10mm,多后方伴有彗星尾征,不随体位移动,以多发常见,好发于胆囊前壁和胆囊底部,胆囊颈部少见。

2.2 胆固醇结晶合并胆囊急慢性炎症胆囊壁胆固醇结晶沉着多伴有胆囊慢性炎症,胆囊壁多毛糙增厚,厚度多在4mm以上,可见双边或多边症,一般患者有急性胆囊炎病史,近期并无明显临床症状,胆固醇结晶在胆囊急性炎症或化脓性胆囊炎时不多见。

2.3 胆固醇结晶合并胆囊结石胆囊内可见单发或多发强回声光团,大小不一,其后伴声影,多随体位移动,以多发胆囊结石常见,同时胆囊壁有不同程度的增厚。

2.4 胆固醇结晶合并胆囊息肉胆囊壁可见向囊腔内隆起的乳头状或圆形强回声或中等回声团块,一般不超过10mm,偶见有蒂,好发于胆囊颈部和底部,后方不伴声衰减,回声明显低于胆固醇结晶。直径大于10mm考虑息肉腺瘤变,一般患者选择及时外科手术治疗,因此在本文观察组病例中未发现胆囊腺瘤伴胆固醇结晶。

2.5 胆固醇结晶伴胆囊癌、壁内结石、腺肌增生等病例,此组病例比较少见,胆囊癌超声诊断不难检出,多表现为弥漫性的囊壁不均匀增厚,单发或多发突入囊腔内的乳头状、不规则状中等回声,如合并多发胆囊结石极易漏诊。胆囊壁内结石,常见胆囊壁明显增厚,或呈双边征,在囊壁内可见3~5mm强回声斑,以单发多见,此类病症与胆固醇结晶不易鉴别。胆囊腺肌增生症以囊壁明显增厚为主要超声表现,以局限性增厚较多见,厚度多≥10mm,好发于胆囊底部,多合并有壁内小结石。

3.讨论

胆囊胆固醇结晶,又称胆囊壁胆固醇结晶沉着症,是胆囊增生性疾病中一种极为常见的病症,多由于胆囊壁内某种组织成分的过度增生所致,有文献报道是由于胆汁中高浓度胆固醇的刺激及胆固醇被胆囊黏膜上的巨噬细胞吞噬而逐渐形成的黄色息肉样病变,其硬度高于息肉,等同于结石。因此病无明显临床症状,故文献少有报道,在超声诊断工作中也极易出现误诊或漏诊。本文结合长期随访观察496例病例,总结出胆囊壁胆固醇结晶沉着有以下几种特点:(1)胆囊壁出现单发或多发胆固醇结晶,应考虑患者近期有急性胆囊炎病史,如出现右上腹的轻微压痛,腹胀不适,或消化不良症状,可积极对症治疗,防止胆囊炎复发或加重为化脓性胆囊炎。(2)胆固醇结晶多合并胆囊慢性炎症,虽多无明显临床症状,但经过长期随访观察定期复查,发现直径大于5mm以上的胆固醇结晶,有脱落形成胆囊结石的情况出现,要注意其嵌顿胆囊颈部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可能性。(3)胆囊内出现胆囊多发结石、胆囊息肉或胆囊壁内结石,声像图特征容易掩盖壁上的胆固醇结晶,故需要多切面多角度扫查,以防止漏诊的出现。(4)胆固醇结晶的形成与患者体内胆固醇代谢紊乱、胆囊收缩功能减弱、胆囊排空障碍都有一定的关系,故临床应结合症状积极对症治疗。综上所述,胆囊胆固醇结晶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炎性增生性疾病,虽无严重临床症状表现,但其极易伴有多种合并症及并发症,超声诊断对胆固醇结晶的检出阳性率和准确率都比较高,所以要注意观察胆固醇大小形态及位置,还要结合胆囊壁情况以及胆囊内各类隆起样病变的出现,随访其演变过程,对部分的胆囊炎和胆囊结石患者的协助诊断及临床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超声医学科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胆道、胰腺和胃肠)-试卷1

超声医学科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胆道、胰腺和胃肠)-试卷 1 (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3,分数:26.00) 1.以下关于胃贲门区的超声解剖,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 A.贲门位于肝脏左外侧叶后下方 B.贲门长轴图像呈上小下大的喇叭状结构 C.“鸟嘴征”是贲门及其周围结构的长轴图像,鸟嘴尖端指向胃底√ D.短轴图像上贲门的食管端呈靶环样结构 E.贲门食管端的超声图像由内向外依次呈“强一弱一强"回声 解析:解析:“鸟嘴征”是贲门及其周围结构的长轴图像,鸟嘴尖端指向部位为横膈食管裂孔处。 2.关于直肠的解剖,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 A.直肠各壁均有腹膜覆盖√ B.男性形成直肠膀胱陷凹,女性形成直肠子宫陷凹 C.男性直肠前方与膀胱底、输尿管、精囊腺及前列腺邻近 D.女性直肠前方与阴道后壁相贴 E.直肠上段一般较膨大,下段则保持收缩空虚状态 解析:解析:直肠下约三分之一没有腹膜覆盖,其余均正确。 3.除以下哪一项外,均是胃肠超声检查前需做的准备工作 (分数:2.00) A.将胃肠超声安排在X线钡剂造影前进行 B.胃肠超声最好在上午进行 C.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其后禁食 D.经腹壁乙状结肠检查者应使膀胱排空√ E.儿童和不能合作者可于检查前适当应用镇静剂 解析:解析:经腹壁乙状结肠检查者应使膀胱良好充盈以利用其作为透声窗。 4.检查直肠腔内超声的探头应该选择 (分数:2.00) A.凸阵7.5~20.0MHz B.凸阵3.5~4.0MHz C.凸阵5.0~10.0MHz √ D.线阵5.0~12.0MHz E.凸阵5.0MHz 解析: 5.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 A.胃恶性淋巴瘤比胃癌的胃壁增厚明显 B.弥漫浸润型胃癌可见“火山口”征√ C.胃癌时可见胃壁增厚,空腹呈“假肾”征 D.女性胃癌可转移至双侧卵巢 E.胃癌可致胃蠕动波减弱或消失 解析:解析:“火山口”征为溃疡型胃癌的声像图特征。

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道感染 急性胆道感染是指胆道系统内发生的急性细菌性炎症(包括急性胆囊炎和急性胆管炎)。胆囊管梗阻和细菌感染是引起急性胆囊炎的两大主要因素。引起急性胆管炎的最常见原因是胆管结石,其次为胆道蛔虫和胆道狭窄。急性胆囊炎大多预后良好,高龄患者或伴有其他严重并发症者预后欠佳。急性胆管炎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是胆道良性疾病的首要致死原因,预后欠佳。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胆胀”、“黄疸”、“结胸”、“胁痛”、“厥逆”等范畴。 1 诊断依据 1.1 临床表现 1.1.1 急性胆囊炎 症状:腹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常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开始时可为中上腹剧烈绞痛,常放射至右肩部、肩胛部和背部,疼痛呈持续性并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呕吐、厌食等,常有轻度发热,通常无畏寒,可出现轻度黄疸。结石性胆囊炎以胆绞痛为主,非结石性胆囊炎以右上腹部持续性闷痛为主,多无明显胆绞痛。 体征:右上腹部可有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墨菲征阳性。常可扪及肿大而有触痛的胆囊。胆囊发生坏死、穿孔者,可出现弥漫性腹膜炎表现。 1.1.2 急性胆管炎 1.1. 2.1症状:急性胆管炎多有胆道结石、手术史,常突然发病,主要表现为Charcot三联征(腹痛、恶寒发热、黄疸),还可伴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出现血压下降、昏迷等。梗阻部位位于胆管下端者,表现多较典型。梗阻位于一侧胆管或肝内者,多无明显黄疸及腹痛,而以发热、恶寒,甚至寒战为主要表现。 腹痛:多起病较急,突发上腹剑突下闷胀不适,逐渐转为持续性胀痛、阵发性绞痛,疼痛可向右肩部放射,常伴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脉数。 恶寒发热:发生于腹痛之后,约2/3的患者可在病程中出现寒战高热,一般表现为弛张热,体温多在39℃以上。 黄疸:在胆管梗阻后即可出现黄疸,如梗阻为部分或间歇性,黄疸程度较轻且呈波动性;完全性梗阻者黄疸明显,且呈进行性加深。 1.1. 2.2 体征:可有右上腹和剑突下深压痛,多无明显腹肌紧张及反跳痛。如胆管内压过高,感染严重可发生胆管内胆汁外渗,出现不同程度和不同范围的腹膜刺激征象。梗阻位于胆囊管汇合平面以下者,右上腹可扪及肿大胆囊、有压痛。肝脏肿大时,肋下可扪及肿大触痛之肝脏。梗阻位于二级以上胆管者,主要表现为肝脏不对称性肿大,肝区有压痛及叩击痛。1.2 理化检查 1.2.1 急性胆囊炎 1.2.1.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表现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可有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及血清淀粉酶也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1.2.1.2 影像学检查 B型超声波:胆囊增大、壁增厚,轮廓模糊,呈双环状,胆囊内容物透声性降低,出现雾状散在的回声光点,发现结石影。 X线检查:可在胆囊区显示钙石沉着的结石影,或出现肿大的胆囊或炎性组织包块影,或胆囊周围、胆囊内有积气。 CT检查:可显示胆囊壁增厚、胆囊显著增大、胆囊浆膜下层周围组织和脂肪呈低密度环,胆囊穿孔者可见胆囊窝处有液平,增强扫描时,炎性胆囊壁密度明显增强。 1.2.2 急性胆管炎 1.2.2.1实验室检查:多有血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常达20×109/L),其增高程度与感染严

急性胆囊炎的主要护理诊断

急性胆囊炎的术后护理 一、急性胆囊炎的主要护理诊断: (1 )知识缺乏:缺乏疾病和手术相关知识。 预期目标:患者能说出拟行手术以及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 (2 )疼痛:与疾病及手术后伤口疼痛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自述疼痛减轻或可忍受疼痛。 (3 )有感染的危险:与腹部切口及多种导管(引流管、尿管、输液管)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未发生感染,引流管按时拔除,切口一期愈合。 (4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胆汁流入肠道受阻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获得足够营养摄入,体重稳定。 (5 )焦虑:与手术及担心预后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情绪稳定,主动配合术前准备和术后治疗及护理。 二、急性胆囊炎的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变化,定时观察与记录。 2)特殊观察:注意黄疸、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变化;胃肠减压及腹腔引流的性状和量。 3)特殊护理: T 型引流管的护理,注意以下几点: ①妥善固定,保持通畅,在改变体位或活动时注意引流管的水平高度不要超过腹部切口高度,以免引流液反流。 ②观察记录胆汁的量及性状。 ③保持清洁:定期更换外接的引流管和引流瓶。 ④拔管:一般术后14 天,无特殊情况,可以拔除T 形管。

拔管指征为:黄疸消退。无腹痛、发热,大便颜色正常;胆汁引流量逐渐减少,颜色呈透明金黄色,无脓液、结石,无沉渣及絮状物,就可以考虑拔管。拔 管前先在饭前、饭后各夹管 1 小时,拔管前 l-2日全日夹管,如无腹胀、腹痛、发热及黄疸等症状。说明胆总管通畅,可予拔管。拔管前还要在 X 射线下经 T 形管作胆道造影,造影后必须立即接好引流管继续引流 2-3 天,以引流造影剂,减少造影后反应和继发感染,如情况正常,造影后 2-3 天即可拔管。 ⑤拔管后局部伤口以凡士林纱布堵塞。 1 ~2 日会自行封闭。 ⑥拔管后 1 周内,警惕有无胆汁外漏甚至发生腹膜炎等情况,观察患者体 温、有无黄疸和腹痛再发作,以便及时处理。 4)伤口的护理:观察伤口情况,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如有渗液,及时更 换敷料。如有胆汁渗漏,应以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 5)协助患者排痰及早期活动,增强体质,防止并发症。 6)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控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7)饮食指导:给予低脂饮食 1 个月以上,且以少量多餐为原则,多饮水。

CDFI彩超上岗证:消化系统考试卷及答案模拟考试卷.doc

CDFI 彩超上岗证:消化系统考试卷及答案模拟考试 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小网膜囊位于A.胃与胰腺之间 B.位于胃与腹壁之间 C.胰腺与下腔浆膜之间 D.胃及脾之间 E.位于肝肾之间 本题答案: 2、单项选择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黄疸发生的原因A.肝外胆管肿瘤 B.肝细胞病变 C.红细胞破坏 D.白细胞破坏 E.先天性胆道闭锁 本题答案: 3、单项选择题 胆囊大,胆总管扩张时,梗阻部位多在A.肝总管远端 B.胆囊管 C.胆总管 D.左肝管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E.左右肝管交汇处 本题答案: 4、单项选择题 肝血管瘤的回声强,弱与大小的关系多是A.瘤体越小,回声越低 B.瘤体越小,回声越强 C.瘤体的大小与回声强弱无关 D.4C.m以上的血管瘤多呈强回声 E.2C.m以下的血管瘤多呈混合回声 本题答案: 5、单项选择题 肝十二指肠韧带横切面显示米老鼠征的结构是A.肝总动脉,门静脉,胆囊管,肝动脉 B.肝固有动脉,门静脉右支,胆总管 C.肝固有动脉,门静脉,胆总管 D.肝总动脉,右肝管,门静脉 E.肝固有动脉,门静脉,左肝管 本题答案: 6、单项选择题 一男性患者,25岁,长期上腹痛,伴轻度黄疸,体重下降,超声见胰头区有一边缘模糊,内有主胰管穿入的略低回声肿块,可能是A.胰头癌 B.无功能胰岛细胞瘤 C.淋巴瘤 D.局限性胰腺炎 E.胰周围脓肿 本题答案: 7、单项选择题 脾韧带内有被膜包绕及与脾相通血管的组织小块是A.淋巴结 B.胰尾部 C.左肾上腺 D.副脾 E.游走的胰腺

胆道解剖

胆道解剖与生理 一、胆道系统的应用解剖 胆道系统包括肝内胆道和肝外胆道两部分,起自肝内的毛细胆管,其终末端与胰管汇合后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肝内胆道:包括肝段胆管、肝叶胆管和肝内左、右肝管; 肝外胆道:包括肝外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图46-1)。 1、肝内胆道解剖 肝内胆管起自肝内的毛细胆管,继而汇集成小叶间胆管、肝段胆管、肝叶胆管和肝内左、右肝管。

肝内胆道肝内左、右肝管 肝内胆管的行径与肝内门静脉和肝动脉及其各级分支走行大体一致,三者均为一结缔组织鞘(Glisson鞘)所包绕(图)。

肝脏Glisson鞘 肝内胆管、肝内门静脉、肝动脉三者结缔组织鞘——Glisson鞘 肝内胆管可按肝的分叶、分段来命名,左、右肝管为一级支,左内叶、左外叶、右前叶、右后叶胆管为二级支,各肝段胆管为三级支。 2、肝外胆道解剖 肝外胆道系统包括左肝管、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 (1)左、右肝管和肝总管 肝总管由左、右肝胆管在肝门横沟的深处汇合而成。右肝管位于肝门横沟的右侧,位置

较深,深入肝的后上方,较为粗短,长约2~3cm,由右前叶和右后叶胆管汇合而成,并接受来自尾状叶右段及尾叶突的小胆管,其与肝总管之间的夹角约为150o。左肝管位于肝门横沟左侧,多由左外叶胆管和左内叶胆管汇合而成,还接受来自尾状叶左段小胆管的胆汁,左肝管较为细长,部位较浅,长约2.5~4cm,其与肝总管之间形成约90o的夹角。肝管的变异较多,有时还可见到副肝管,尤其是右侧副肝管较为多见,由肝门右侧出肝,可汇入肝管、胆囊管或胆总管。 肝外胆道图(总示意图)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总管

超声医师必备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四、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169.胆系解剖和生理特点有哪些? 胆囊位于肝右叶脏面下方的胆囊窝内,为梨形中空器官。胆囊分底、体、颈、管四部分,长约7-9cm,宽2.5-3.5cm,容量30-60ml。胆囊底部微露于肝脏下缘,其体表投影相当于右上腹直肌外缘和右肋弓缘的交界处或右侧第9肋软骨处。胆囊体是胆囊底向左后上方逐渐缩窄的部分,在近肝门右侧与胆囊颈相接。胆囊颈膨出的后壁形成一个漏斗状的囊,称为哈德门囊(Hartmanrh’s pouch),其远端较细,内有螺旋瓣,与胆囊管相接。 胆囊结石常嵌顿在胆囊颈部,超声探测时须注意。胆囊管长约2-3cm,内径0.2-0.3cm,常以接近平行的锐角从右侧汇入胆总管。 胆囊按机体需要起着贮存、浓缩和调节胆汁排放作用。胆总管下端的奥狄括约肌在空腹时处于收缩状态,能承受一定压力,因而肝胆管内胆汁转流入胆囊,胆囊壁能吸收大部分水份及盐类。胆汁浓缩后贮存于胆囊内。进食后,由于神经反射及内分泌作用,胆囊收缩、奥狄括约肌松弛,胆囊内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内。 肝内胆管由肝内毛细胆管汇合成小叶间胆管,再汇合成段肝管(三级分支)、叶肝管(二级分支),在近肝门处汇总成左、右肝管(一级分支)。左、右肝管在肝门处汇合成肝总管,长约3-4cm。肝总管背侧有右肝动脉横行通过,有肝动脉在门脉和肝总管之间穿行,是肝总管定位标志之一。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胆总管长约6-9cm,内径0.4-0.6cm,管壁厚0.2-0.3cm。胆总管依行程分为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十二指肠下段(胰腺段)和十二指肠壁内段等四部分。除十二指肠上段外,其余各段易被十二指肠和横结肠遮挡。通常胆总管和胰管汇合后略膨大,形成Vater壶腹,最后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的十二指肠乳头,此处有奥狄括约肌。 170.胆道超声探查前的准备及探测方法如何? (1)探查前准备:

胆囊超声检查规范

胆囊与胆道 【检查方法】 (一)、患者准备 1、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 2、必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 3、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可灌肠排便后检查。 4、急诊患者不受以上条件限制,可在密切观察下及时进行检查。 5、一般胆囊检查须在X线胃肠造影三天后,胆系造影二天后进行。(二)、仪器条件:实时超声诊断仪都可以用于胆道系统检查,仪器的调节与肝脏检查相似,以能清晰显示观察部位的胆系结构为原则,探头选择凸阵、线阵、扇扫探头,凸阵探头效果更好,探头频率一般选用3~5MHz,小儿可选用5~7MHz。观察胆囊血流信号时需要随时调节聚焦区、彩色显示范围、灵敏度、滤波频率等,并设法消除伪像。 (三)、扫查方法 1、利用肝脏显示充盈的胆囊及肝外胆管,在患者深吸气屏气状态下,用探头加压推及气体可提高胆管显示率。 2、右上腹直肌外缘纵断切面,探头稍向左倾斜,显示胆囊纵轴断面。

3、患者深吸气后屏气,探头从肋缘下向隔肌斜面切面扫查,显示胆囊位于右肾前方,向左上移动可见胆囊颈管部及肝外胆管截面位于下腔静脉横断面的前外侧,并可见门脉左右支及其腹侧伴行的左右肝胆管。 4、患者取右前斜位45°,探头置右上腹正中肋缘下纵切面下段稍侧向右外侧扫查显示肝外胆管。 5、胸膝卧位可能使积聚于胆道周围的肠气移开,更清晰的显示胆囊颈部和肝外胆管病变。 【检查内容】 (一)、胆囊的形态、大小、胆壁的厚度及是否光滑。 (二)、胆囊内有无胆泥、结石、隆起性病变或肿瘤。 (三)、疑有胆囊炎或胆囊颈部梗阻者,用脂餐试验观察胆囊收缩功能。(四)、肝内、外胆管管径;胆管有无扩张,扩张程度、范围、部位。(五)、胆管有无结石、肿瘤、局部管壁增厚或囊状扩张。 【正常胆囊及参考值】 (一)、胆囊纵切面多呈梨形或长茄形,横断面呈椭圆形。胆囊壁光滑,胆囊内胆汁为无回声,透声性好。 (二)、胆囊纵轴指向肝门,颈部位置较深,邻近门脉右支。体部前壁贴于肝脏的胆囊床,床部游离于肝下缘邻近腹前壁。 (三)、超声测量

急性胆囊炎诊疗指南

急性胆囊炎诊疗指南 【定义】 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是胆道疾病中最常见的急腹症。由结石、肿瘤、蛔虫、胆囊扭转和胆囊管狭窄引起的胆囊颈或胆囊管梗阻及细菌感染是急性胆囊炎的主 要病因。可发展为胆囊积脓、胆囊坏疽、胆囊穿孔和胆囊内瘘,有以上合并症时病情变得严重而复杂。部分急性胆囊炎经保守治疗后可转变为慢性胆囊炎。 【诊断】 一、临床表现及专科体检 1、胆结石引起的胆囊炎多有胆结石病史。 2、突发右上腹或上腹部绞痛或胀痛,常放射至右肩或右背部,起病常在进油质饮食后,多伴有恶心、呕吐,可有发热、畏寒。炎症重者可出现轻度黄疸。 3、体征:右上腹依病变轻重可有Murphy征阳性、压痛、肿大的胆囊包块、局限性腹膜炎等体征。约20%~25%有轻度黄疽,Mirizzi综合征病人的黄疸严重。

4、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凡危重病人,严重创伤,手术后及较长时间使用TPN的病人,出现右上腹疼痛,不明原因发热时应考虑本病。体检可扪及肿大的胆囊,B超、CT对诊断有帮助。 二、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一般为(10-15)×109/L,中性粒细胞增多,胆红素和转氨酶可升高。 2、B型超声:为首选检查方法。可显示胆囊肿大、胆囊内结石、囊壁水肿。结石嵌顿在颈部可被掩盖,需待炎症消退后出现。还可显示胆囊壁穿孔和其周围积液。 3、肝胆CT平扫:为和B超同时选用的方法。二者可相互印证补充。可显示胆囊肿大、胆囊内结石、囊壁水肿、胆囊周围积液、肝脓肿,还可显示肝内外胆管结石、胆总管下段和胰腺情况,肋缘与胆囊的相互位置关系,有助于切口选择。 三、鉴别诊断:急性胆囊炎应与急性胰腺炎、急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溃疡穿孔、右下肺炎、胸膜炎、泌尿系结

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性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50例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胆囊壁增厚是一种非特异性病理表现,主要见于胆囊炎、胆囊癌、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等,其中胆囊疾病占67.1%,非胆囊疾病占32.9%。结论:超声 显像对胆囊壁增厚的原因具有重要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 关键词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临床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gallbladder wall thickening by ultrasonography.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550 patients with gall-bladder wall thickening assessed by ultrasonography was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gall-bladder wall thickening is a non-specificity pathology performance,most in cholecystitis,gallbladder carcinoma,acute or chronic hepatitis,chronic heart failure,chronic renal failure,hypoproteinemia,and so on,among which gallbladder diseases is 67.1%.conclusion:there is important clinical differential diagnostic value of ultrasonograph in gallbladder wall thickening. key words ultrasonograph;gallbladder wall

急性胆囊炎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急性胆囊炎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急性胆囊炎常见的并发症 胆结石、低钠血症、营养不良、拉肚子、胆道出血、肠梗阻 急性胆囊炎有什么并发症 一、并发症: 1.急性气肿性胆囊炎: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胆囊炎,主要是厌氧菌群中以产气荚膜梭菌造成的感染,往往合并链球菌,大肠埃希杆菌等造成混合感染,细菌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急性胆囊炎发展到一定程度,胆囊内积脓,胆囊壁缺血坏死,这不仅造成组织内氧分压降低,厌氧菌易于滋生,而且各种细菌不断产生气体,继而向胆囊周围扩散,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认为胆囊内脓性胆汁刺激胆囊黏膜,释放溶菌体酶,造成胆囊黏膜进一步受损的炎症反应,同时磷酸酯酶A也可促进胆汁中的卵磷脂转化为溶血卵磷脂,促进黏膜溶血,出血。 病人的临床表现类似于急性重症胆管炎,有时病人可出现黄疸和黑便,黄疸主要是由于肿大的胆囊或结石压迫胆管所致,病人多数出现明显的腹胀,如果合并胆囊穿孔,可出现胆汁性腹膜炎征象,严重时可引起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气肿性胆囊炎在腹部X线片上,发病24~48h后,可见胆囊壁增厚并积气,随着病情的恶化,可扩散至胆囊周围组织,如果胆囊坏死穿孔,则可出现膈下游离气体与腹腔积液,在X线征象中应注意与胆囊肠道内瘘时胆囊积气相鉴别,B超检查可见胆囊壁与胆囊腔内积气和急性胆囊炎超声征象,由于该病的病死率较高,病变发展迅速,早期即可出现胆囊坏疽和穿孔,故应及早行胆囊切除术或胆囊造痿术,并进行腹腔引流。 2.胆囊穿孔:急性胆囊炎穿孔可以有多种临床表现: ①胆汁进入腹腔,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②继发肝脓肿形成; ③与周围组织粘连,最终形成胆囊周围脓肿;④与邻近组织器官形成内瘘,如胆囊胃瘘,胆囊十二指肠或结肠瘘等,在这其中以胆囊周围脓肿最为多见,其次为胆汁性腹膜炎,引起胆囊穿孔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原因为胆囊壁血循环障碍,胆囊坏疽,其穿孔的发生时间受胆囊内压力上升的速度,胆囊壁厚度及纤维化程度,胆囊的可膨胀性,胆石的机械性压迫作用,胆囊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由于胆囊穿孔一旦发生,并发症较多,且具有一定的病死率,因此主张积极手术治疗。 3.胆囊内瘘:胆囊内瘘主要以胆囊炎,胆石病为主要临床表现出现,由于瘘的部位不同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最多见的为胆囊胃肠道瘘,少数是胆囊与肾盂,膀胱,卵巢或子宫形成内瘘,临床上比较常见胆囊与胃,十二指肠,结肠及胆总管形成的内瘘,形成内瘘后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反复发作的胆系感染及反流性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经十二指肠瘘口排出后,可发生十二指肠梗阻,若运行到小肠,可引起小肠下端的机械性梗阻,临床称之为胆结石性肠梗阻,而胆囊结肠瘘的病人常表现为脂肪泻,低钠血症,营养不良等,综合国内外文献,胆囊炎病人具有以下临床表现时应考虑胆囊内瘘的可能:

胆道系统超声诊断

1.胆系解剖和生理特点有哪些? 胆囊位于肝右叶脏面下方的胆囊窝内,为梨形中空器官。胆囊分底、体、颈、管四部分,长约7-9cm,宽2.5-3.5cm,容量30-60ml。胆囊底部微露于肝脏下缘,其体表投影相当于右上腹直肌外缘和右肋弓缘的交界处或右侧第9肋软骨处。胆囊体是胆囊底向左后上方逐渐缩窄的部分,在近肝门右侧与胆囊颈相接。胆囊颈膨出的后壁形成一个漏斗状的囊,称为哈德门囊(Hartmanrh’s pouch),其远端较细,内有螺旋瓣,与胆囊管相接。 胆囊结石常嵌顿在胆囊颈部,超声探测时须注意。胆囊管长约2-3cm,内径0.2-0.3cm,常以接近平行的锐角从右侧汇入胆总管。 胆囊按机体需要起着贮存、浓缩和调节胆汁排放作用。胆总管下端的奥狄括约肌在空腹时处于收缩状态,能承受一定压力,因而肝胆管内胆汁转流入胆囊,胆囊壁能吸收大部分水份及盐类。胆汁浓缩后贮存于胆囊内。进食后,由于神经反射及内分泌作用,胆囊收缩、奥狄括约肌松弛,胆囊内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内。 肝内胆管由肝内毛细胆管汇合成小叶间胆管,再汇合成段肝管(三级分支)、叶肝管(二级分支),在近肝门处汇总成左、右肝管(一级分支)。左、右肝管在肝门处汇合成肝总管,长约3-4cm。肝总管背侧有右肝动脉横行通过,有肝动脉在门脉和肝总管之间穿行,是肝总管定位标志之一。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胆总管长约6-9cm,内径0.4-0.6cm,管壁厚0.2-0.3cm。胆总管依行程分为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十二指肠下段(胰腺段)和十二指肠壁内段等四部分。除十二指肠上段外,其余各段易被十二指肠和横结肠遮挡。通常胆总管和胰管汇合后略膨大,形成Vater壶腹,最后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的十二指肠乳头,此处有奥狄括约肌。 2.胆道超声探查前的准备及探测方法如何? (1)探查前准备: ①检查前禁食8小时以上,以保证胆囊、胆管内胆汁充盈,并减少胃肠内容物和气体的于扰。 ②检查前24小时禁食脂肪食物,停用影响排空胆汁的药物。 ③超声检查应在X线胃肠造影3天后、胆系造影2天后进行。X线胃肠造影的钡剂是超声波的强反射和吸收剂。胆囊胆管附近胃肠道内残存钡剂会影响超声检查。胆道X线造影剂虽不像钡剂那样构成直接影响,但对胆道正常生理状态有影响,因此超声检查应在X线胃肠造影3天后、胆系造影2天后进行。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为缩短病人等待时间,经常在钡餐次日进行超声检查,胆道、胰腺也能清晰显示。 ④横结肠内容物和气体较多,干扰胆囊、胆管的成像和观察,可灌肠排便后检查。 (2)探查方法: ①体位:患者通常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 ②胆囊的观察:将探头置于右肋缘与腹直肌外缘交界处移动探查,直到在肝右叶下方出现胆囊轮廓。探头方向与胆囊的长轴平行时,先观察长轴切面,然后探头原地转动90o,可清晰显示胆囊底、体、颈,并可见肝门处肝总管和其后方与之平行的门静脉横断面。 ③肝外胆管的观察:右上腹斜切显示门静脉后,其右侧前壁可见与其平行的肝外胆管。胆囊切除或胆囊显示困难的患者,可利用肝左叶内门静脉呈“工”字形结构的特征,向右追踪至门静脉主于,来发现肝外胆管。 ④肝内胆管的观察:探头置于剑下右侧肋缘下,侧动探头可显示门静脉左、右支。向右扫查可显示门静脉右前支及右后支。各级肝管与相应的门静脉伴行,胆管走行于门脉前方。向左可显示门静脉左支矢状部,肝内胆管走行于“工”字结构内侧缘。 3.正常胆道超声图像及正常值有哪些?

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四、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169.胆系解剖和生理特点有哪些? 胆囊位于肝右叶脏面下方的胆囊窝内,为梨形中空器官。胆囊分底、体、颈、管四部分,长约7-9cm,宽-3.5cm,容量30-60ml。胆囊底部微露于肝脏下缘,其体表投影相当于右上腹直肌外缘和右肋弓缘的交界处或右侧第9肋软骨处。胆囊体是胆囊底向左后上方逐渐缩窄的部分,在近肝门右侧与胆囊颈相接。胆囊颈膨出的后壁形成一个漏斗状的囊,称为哈德门囊(Hartmanrh’s pouch),其远端较细,内有螺旋瓣,与胆囊管相接。 胆囊结石常嵌顿在胆囊颈部,超声探测时须注意。胆囊管长约2-3cm,内径-0.3cm,常以接近平行的锐角从右侧汇入胆总管。 胆囊按机体需要起着贮存、浓缩和调节胆汁排放作用。胆总管下端的奥狄括约肌在空腹时处于收缩状态,能承受一定压力,因而肝胆管内胆汁转流入胆囊,胆囊壁能吸收大部分水份及盐类。胆汁浓缩后贮存于胆囊内。进食后,由于神经反射及内分泌作用,胆囊收缩、奥狄括约肌松弛,胆囊内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内。 肝内胆管由肝内毛细胆管汇合成小叶间胆管,再汇合成段肝管(三级分支)、叶肝管(二级分支),在近肝门处汇总成左、右肝管(一级分支)。左、右肝管在肝门处汇合成肝总管,长约3-4cm。肝总管背侧有右肝动脉横行通过,有肝动脉在门脉和肝总管之间穿行,是肝总管定位标志之一。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胆总管长约6-9cm,内径-0.6cm,管壁厚-0.3cm。胆总管依行程分为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十二指肠下段(胰腺段)和十二指肠壁内段等四部分。除十二指肠上段外,其余各段易被十二指肠和横结肠遮挡。通常胆总管和胰管汇合后略膨大,形成Vater壶腹,最后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的十二指肠乳头,此处有奥狄括约肌。 170.胆道超声探查前的准备及探测方法如何? (1)探查前准备: ①检查前禁食8小时以上,以保证胆囊、胆管内胆汁充盈,并减少胃肠内容物和气体的于扰。 ②检查前24小时禁食脂肪食物,停用影响排空胆汁的药物。 ③超声检查应在X线胃肠造影3天后、胆系造影2天后进行。X线胃肠造影的钡剂是超声波的强反射和吸收剂。胆囊胆管附近胃肠道内残存钡剂会影响超声检查。胆道X线造影剂虽不像钡剂那样构成直接影响,但对胆道正常生理状态有影响,因此超声检查应在X线胃肠造影3天后、胆系造影2天后进行。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为缩短病人等待时间,经常在钡餐次日进行超声检查,胆道、胰腺也能清晰显示。 ④横结肠内容物和气体较多,干扰胆囊、胆管的成像和观察,可灌肠排便后检查。 (2)探查方法: ①体位:患者通常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

急性胆囊炎

什么是急性胆囊炎? 一.胆道系统的解剖和生理 胆汁是肝脏分泌的,通过胆管进入肠道,发挥消化食物的作用。但肠道内只有在进食后一段时间内才有食物存留,在没有食物时进入肠道的胆汁将是一种浪费。而胆囊就是这样一种储藏胆汁的器官,在肠道中没有食物时,胆汁进入胆囊中,而在进食后,胆囊收缩,将胆汁排入肠道,从而避免了胆汁的流失。 胆囊的这种功能是由胆囊、胆管和括约肌共同完成的。如图所示,胆汁经过肝内胆管和左右肝管到达肝总管,然后和胆囊管回合,最后汇入胆总管流入肠道,括约肌是胆总管进入肠道时开口处一圈肌肉,控制胆汁流入肠道。在肠道内没有食物时,括约肌收缩,胆总管关闭,胆汁不能进入肠道,从而流入胆囊储存起来。在进食后,由于生理反射的作用括约肌开放,胆汁直接流入肠道,同时胆囊收缩,将其中储存的胆汁挤入胆总管进入肠道,从而发挥其最大的消化作用。 二.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的主要病因有三点:1.胆囊结石或蛔虫阻塞胆囊管2.致病细菌侵入3.化学刺激等。这些因素引起胆囊管梗阻,胆囊内压升高,胆囊粘膜层充血水肿渗出增多,此时为急性单纯性胆囊炎;进一步胆囊全层炎症,产生脓液,便发展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如果不及时治疗胆囊

壁可能会坏死穿孔,胆汁流入腹腔,导致胆汁性腹膜炎。 急性胆囊炎的典型表现是进食油腻食物后,右上腹强烈绞痛,阵发性加重,常伴有右肩背部痛、恶心、呕吐、发热寒战等等,严重时还有全身黄疸。检查时右上腹部有压痛,常可以摸到肿大的胆囊。查血常规发现血液中白细胞明显升高,行胆囊超声检查常会发现胆囊增大,壁增厚,胆囊内结石。 病情较轻的急性胆囊炎主要进行保守治疗,主要包括禁食、输液、抗生素等等。病情危重或出现其他并发症时则宜手术治疗。一般的手术方法是直接切除胆囊,但病情危重,患者体质不能耐受复杂手术时也可暂时不切除胆囊,而行胆囊造口术,防止胆囊坏死穿孔,待到患者情况好转后再次手术切除胆囊。 胆囊切除后由于散失了胆汁储备功能,一次进食较多油腻性食物将会导致消化不良腹泻,因此患者应注意规律清淡饮食,同时也应注意定期复查。 急性胆囊炎、胆绞痛多是胆囊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由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内,里面浓缩的胆汁不能排出而引起胆囊胀大,浓缩胆汁对胆囊壁产生强烈的化学刺激,较易并发细菌感染。由于细菌的侵袭,胆囊壁水肿发炎,又可引起胆囊壁的血液供应障碍,从而进一步使胆囊炎症加剧或恶化。饱餐、吃过多油腻食物、劳累等均可诱发胆囊炎和胆绞痛急性发作。因此,为抑制胆囊收缩,在胆囊炎和胆石症急性期应禁食,静脉补给各种营养素。当急性期渡过后,可以进食时应食用纯

胆囊的解剖

胆囊的解剖 胆囊,是位于右方肋骨下肝脏后方的梨形囊袋构造,有浓缩和储存胆汁之作用。胆囊分底、体、颈、管四部,颈部连胆囊管。胆囊壁由粘膜、肌层和外膜三层组成。 位置:右方肋骨下肝脏后方梨形囊袋结构 作用:浓缩和储存胆汁 组成:粘膜、肌层和外膜 功能:胆汁可直接排入肠道参与消化功能 分类:底、体、颈、管 胆囊的解剖结构 胆囊位于肝脏下面,正常胆囊长约8~12cm,宽3~5cm,容量约为30~60ml。胆囊内面以粘膜覆盖,有发达的皱襞。胆囊收缩排空时,皱襞高大而分支;胆囊充盈时,皱臂减少变矮。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细胞游离面有许多微绒毛,胞质内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较发达,顶部胞质内可见少量粘液颗粒。固有层为薄层结缔组织,有较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弹性纤维。皱壁之间的上皮常向固有层内延伸,形成深陷的粘膜窦。类似粘液腺,可分泌粘液。肌层较薄,肌纤维排列不甚规则,有斜行、环行、纵行等。外膜较厚,为疏松结缔组织,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外膜表面大部覆以浆膜 胆囊管连接胆囊,肝胆管和总胆管,胆囊通过胆管与总胆管相连,其粘膜有许多螺旋形皱襞,粘膜的单层柱状上皮内散在少量杯状细胞。固有层内有粘液腺,肌层较厚,以环行为主。 肝产生的胆汁经肝管排出,一般先在胆囊内贮存,胆囊腔的容积约40~70ml。上皮细胞吸收胆汁中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Na+),经细胞侧面的质膜转运至上皮细胞间隙内,间隙的宽度可因吸收液体的量而变化,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基膜进入固有层的血管和淋巴管内。胆囊的收缩排空受激素的调节,进食后尤其在高脂肪食物后,小肠内分泌细胞分泌胆囊收缩素,经血流至胆囊,刺激胆囊肌层收缩,排出胆汁。

胆囊三角 解剖学上将胆囊管、肝总管及肝脏脏面三者构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胆囊三角(又叫Calot三角、卡洛氏三角Calot's triangle、hepatobiliary triangle 、胆囊动脉三角)。该三角内常有发自肝右动脉的胆囊动脉经过,并常见胆囊颈部的淋巴结。胆囊三角是临床解剖上的主要标志,在行胆囊切除时要在该三角内寻找胆囊动脉并加以结扎切断,要辨认清楚而不可伤及较粗的肝右动脉,以免发生出血或结扎而引起右半肝缺血。胆囊动脉常发生变异,应特别予以注意。该三角区域是外科手术极易发生误伤的部位。

胆囊胆固醇性结晶沉着的超声诊断价值与鉴别要点

胆囊胆固醇性结晶沉着的超声诊断价值与鉴别要点 发表时间:2015-08-13T16:42:50.6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9期供稿作者:刘昆[导读] 探讨超声在胆囊壁胆固醇结晶沉着的诊断价值及其鉴别诊断的要点。 刘昆 (河南省商丘市中心医院超声科河南商丘 476000)【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胆囊壁胆固醇结晶沉着的诊断价值及其鉴别诊断的要点。方法:应用彩色超声诊断仪观察496例胆囊胆固醇结晶患者,观察其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壁内结石,或与胆囊炎的关系。结论:超声对胆囊胆固醇结晶的诊断及病理定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胆固醇结晶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各类胆囊隆起样病变均可通过超声诊断明确鉴别,胆固醇结晶是慢性胆囊炎常见并发症 之一。 【关键词】胆囊胆固醇结晶;胆囊隆起样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9-0149-02 从2013年2月—2014年10月,我们对496例胆囊胆固醇结晶的患者进行超声观察分析及手术病理跟踪,现得出以下结论: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本院住院和门诊病例,共496例,男性患者192例,女性患者304例,患者年龄15~76岁,其中50岁以上年龄患者416例,占全部病例的83%。后经随访观察、CT、MRI或手术病理证实,符合超声诊断胆囊胆固醇结晶496例,其中单发胆固醇结晶患者125例,占25%,多发胆固醇结晶患者371例,占75%,另外胆固醇结晶并慢性胆囊炎291例,占59%,胆固醇结晶合并胆囊结石126例,占25%,胆固醇结晶合并胆囊息肉61例,占12%,胆固醇结晶合并胆囊癌9例,胆固醇结晶合并胆囊壁内结石5例,合并胆囊腺肌增生症4例,占4%。 1.2 仪器 使用飞利浦IU22、飞利浦HD9、迈瑞DC-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探头频率为3.5MHz。 1.3 检查方法病人仰卧、左侧卧位(30度~90度)或直立位,探头在右侧肋间与肋下缘多部位纵断面、横段面、冠状面扫查。 2.结果 现在对检出的胆囊胆固醇结晶超声表现进行分类综述:2.1 单发或多发胆固醇结晶胆囊壁单个或多个点状强回声,直径2~7mm,以直径3~5mm为常见,一般不超过10mm,多后方伴有彗星尾征,不随体位移动,以多发常见,好发于胆囊前壁和胆囊底部,胆囊颈部少见。 2.2 胆固醇结晶合并胆囊急慢性炎症胆囊壁胆固醇结晶沉着多伴有胆囊慢性炎症,胆囊壁多毛糙增厚,厚度多在4mm以上,可见双边或多边症,一般患者有急性胆囊炎病史,近期并无明显临床症状,胆固醇结晶在胆囊急性炎症或化脓性胆囊炎时不多见。 2.3 胆固醇结晶合并胆囊结石胆囊内可见单发或多发强回声光团,大小不一,其后伴声影,多随体位移动,以多发胆囊结石常见,同时胆囊壁有不同程度的增厚。 2.4 胆固醇结晶合并胆囊息肉胆囊壁可见向囊腔内隆起的乳头状或圆形强回声或中等回声团块,一般不超过10mm,偶见有蒂,好发于胆囊颈部和底部,后方不伴声衰减,回声明显低于胆固醇结晶。直径大于10mm考虑息肉腺瘤变,一般患者选择及时外科手术治疗,因此在本文观察组病例中未发现胆囊腺瘤伴胆固醇结晶。 2.5 胆固醇结晶伴胆囊癌、壁内结石、腺肌增生等病例,此组病例比较少见,胆囊癌超声诊断不难检出,多表现为弥漫性的囊壁不均匀增厚,单发或多发突入囊腔内的乳头状、不规则状中等回声,如合并多发胆囊结石极易漏诊。胆囊壁内结石,常见胆囊壁明显增厚,或呈双边征,在囊壁内可见3~5mm强回声斑,以单发多见,此类病症与胆固醇结晶不易鉴别。胆囊腺肌增生症以囊壁明显增厚为主要超声表现,以局限性增厚较多见,厚度多≥10mm,好发于胆囊底部,多合并有壁内小结石。 3.讨论 胆囊胆固醇结晶,又称胆囊壁胆固醇结晶沉着症,是胆囊增生性疾病中一种极为常见的病症,多由于胆囊壁内某种组织成分的过度增生所致,有文献报道是由于胆汁中高浓度胆固醇的刺激及胆固醇被胆囊黏膜上的巨噬细胞吞噬而逐渐形成的黄色息肉样病变,其硬度高于息肉,等同于结石。因此病无明显临床症状,故文献少有报道,在超声诊断工作中也极易出现误诊或漏诊。本文结合长期随访观察496例病例,总结出胆囊壁胆固醇结晶沉着有以下几种特点:(1)胆囊壁出现单发或多发胆固醇结晶,应考虑患者近期有急性胆囊炎病史,如出现右上腹的轻微压痛,腹胀不适,或消化不良症状,可积极对症治疗,防止胆囊炎复发或加重为化脓性胆囊炎。(2)胆固醇结晶多合并胆囊慢性炎症,虽多无明显临床症状,但经过长期随访观察定期复查,发现直径大于5mm以上的胆固醇结晶,有脱落形成胆囊结石的情况出现,要注意其嵌顿胆囊颈部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可能性。(3)胆囊内出现胆囊多发结石、胆囊息肉或胆囊壁内结石,声像图特征容易掩盖壁上的胆固醇结晶,故需要多切面多角度扫查,以防止漏诊的出现。(4)胆固醇结晶的形成与患者体内胆固醇代谢紊乱、胆囊收缩功能减弱、胆囊排空障碍都有一定的关系,故临床应结合症状积极对症治疗。综上所述,胆囊胆固醇结晶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炎性增生性疾病,虽无严重临床症状表现,但其极易伴有多种合并症及并发症,超声诊断对胆固醇结晶的检出阳性率和准确率都比较高,所以要注意观察胆固醇大小形态及位置,还要结合胆囊壁情况以及胆囊内各类隆起样病变的出现,随访其演变过程,对部分的胆囊炎和胆囊结石患者的协助诊断及临床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日间手术临床路径+表单(2020年版)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日间手术临床路径 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日间手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三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二胆囊息肉样病变二胆囊胆固醇沉着症二胆囊腺肌症,需要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I C D -10:K80.101/K82.802/K82.803/K82.400) 行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 C D-9-C M-3:51.2300) (二)适应证三 1.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诊断明确者; 2.胆囊壁隆起样病变(息肉或胆固醇沉着症),适合手术治疗者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三 (四)进入路径标准三 1.年龄<65岁 2.近一周内无急性发作,无黄疸,排除M i r i z z i综合症 3.无上腹手术史; 4.无严重合并疾病,重要脏器功能无明显异常三A S A?2级三

5.第一诊断符合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疾病编码或胆囊息肉疾病或胆固醇沉着症编码三 6.如患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进入路径三 (五)标准住院日三1天 (六)术前准备门诊完成三 1.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二尿常规; (2)肝肾功能二电解质二血糖二凝血功能二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二丙肝二艾滋病二梅毒等); (3)胸片二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心脏彩超二肺功能二腹部C T二M R C P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三 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主要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 2015 43号)执行三预防性用药时机为术前 0.5-1小时三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一天三 1.麻醉方式:全麻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二抗生素三 (九)术后住院恢复1天三 患者术后即安排在麻醉复苏室苏醒,麻醉医师和复苏室责任

超声三基本试题(胆囊篇)

姓名得分 1、空腹病人,超声不能显示胆囊的最常见原因为:( ) A、慢性胆囊炎 B、胆汁淤积 C、活动结石 D、胆囊结石合并萎缩性胆囊炎 E、在超声检查前使用X线口服造影剂 2、正常胆囊径线下列选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前后径<2.5 cm,长径<5 cm B、前后径<3 cm,长径<6 cm C、前后径<4 cm,长径<7 cm D、前后径<4 cm,长径<9 cm E、前后径<5 cm,长径<12 cm 3、空腹胆囊囊壁厚度超过多少具有病理性意义:( ) A、2 mm B、3 mm C、4 mm D、5 mm E、6 mm 4、关于胆总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肝总管和胆囊管汇合而成 B、起始于胆囊颈 C、下降于胰头的左侧、十二指肠降部的右侧 D、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下行于肝固有动脉的左侧 E、下段在进入胰头前膨大,形成壶腹部 5、胆总管结石在哪一段最容易嵌顿:( ) A、十二指肠上段 B、十二指肠后段 C、胰腺段 D、十二指肠壁内段 E、十二指肠侧段 6、胆总管和胰管通常在何处汇合成Vater壶腹:( ) A、十二指肠上段 B、十二指肠后段 C、十二指肠壁内段 D、十二指肠和空肠交界处 E、十二指肠升部 7、肝外胆道包括:( )①胆囊、胆囊管;②肝总管;③胆总管;④胰管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8、左右肝管扩张,胆囊不大,提示梗阻在:( ) A、胆总管 B、肝总管 C、胆囊管 D、Vater壶腹 E、胰管 9、肝内外胆管、胆囊扩大及主胰管扩张,其梗阻部位可能在:( ) A、胆总管的近端 B、胆囊管 C、肝总管 D、十二指肠壶腹 E、胆总管的远端 10、下列除哪一项外其余均为肝内胆管扩张的特征性表现:( ) A、平行管征 B、胆管增宽,其壁不规则 C、胆管增宽,后方回声增强 D、自肝门向肝内呈枯树枝状改变 E、朝向肝门的胆管内径逐渐变小

急性胆囊炎的类型与合理治疗

急性胆囊炎的类型与合理治疗 【摘要】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疾病,病发类型多样病因多是但脑结石,病发时患者疼痛难忍。因而本文研究急性胆囊炎的类型及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法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和急性胆囊炎合并黄疸两种急性胆囊炎的诊断与治疗,以期为今后同种类型的急性胆囊炎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合并黄疸 1引言 急性胆囊炎一般会被列入胆囊结石病或胆囊结石的并发症中陈述。按病因学分类可将急性胆囊炎分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和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按临床病理学特征可将急性胆囊炎分为急性单纯性胆囊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和胆囊穿孔四种类型。 目前常见的急性胆囊炎主要是结石性胆囊炎,这种急性胆囊炎病因比较明确好判断,大部分急性胆囊炎的患者一般会有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的既往病史。因而,临床常见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又多是复发性胆囊炎[1]。急性胆囊炎的诊断问题一般采用现代影像技术进行诊断,而且最近的现代影像技术发展比较快速比较成熟,但如何进行急性胆囊炎的合理诊断和治疗成为本文关注的重点。 2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 根据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原则与疗效论,一般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会采用胆囊切除术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会选在急性胆囊炎发作3日以内,因为超过3日会发生胆囊及胆囊周围粘连,这给手术带来较大风险。但是这个手术时机也不是固定的,一定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胆囊病变的程度,因为性胆囊炎病因与病变程度存在个体差异,比如最为常见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结石所导致的胆囊须管梗阻或胆囊壁缺血坏死,又相对应于结石大小形状、胆囊须管及胆囊壁原有的组织条件,病人的年龄与反应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在有些发作时间较长的病人,一般认为组织粘连严重,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相反有些病人却在较短时间内发生胆囊穿孔。 当病人出现急性胆囊炎时一般不给予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因为一旦手术会后很多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对人体的危害可能要大于急性胆囊炎的危害,所以一般会先选择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手术,这样治疗效果更好且术后并发症比较少[2]。目前比较常见的手术治疗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但手术也存在风险因而在选择时要慎重。 总的来说,病人患有急性胆囊炎时,治疗首先以保守治疗为主,争取控制与改善急性胆囊炎的症状,最大限度的避免急诊手术。如果保守治疗没有控制住病情并且有加重现象,应该根据患者的局部症状与全身情况来选择手术时间。在诊断时一般选择CT平扫检查和B型超声检查相结合,了解胆囊病灶及其周围病变程度与进展。尤其是如果需要进行急诊手术更要知道胆囊大小、形态、定位及胆囊床与肝脏的关系等,这些决定着进行何种手术。因为胆囊本身的解剖学变异很多,所以要加强对胆囊的诊断,这也决定着手术是否成功。 3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与治疗 虽然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在临床十分罕见,但因其诊断困难、并发症严重、病死率高而引起人们的关注。从病因学角度分析,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是机体在严重创伤、手术后、合并全身脓毒血症,以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时的一个严重并发症[3]。此类病人多合并有重度糖尿病、全身性感染、脱水、低血压、组织低灌注等。临床病理发现胆囊粘膜坏死较为明显,胆囊壁坏疽与穿孔较多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