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萝藦——胜日寻芳(81)有图

萝藦——胜日寻芳(81)有图

萝藦——胜日寻芳(81)有图
萝藦——胜日寻芳(81)有图

君子·金疮药·针线包:萝藦

——胜日寻芳(81)

2016年8月8日摄于北京回龙观龙锦苑四区。

萝藦,萝藦科萝藦属植物。

中国本土植物。《诗经·国风·卫风·芄兰》中的芄兰,指的就是萝藦。

《尔雅》中它的条目名称为“雚”,解释为“芄兰”。郭璞的注释是:“雚芄,蔓生。断之有白汁,可啖。”

三国时人陆玑在其所著《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明确指出:“芄兰,一名萝藦。幽州人谓之雀瓢。”

李时珍在对萝藦释名时,未解释“萝藦”,倒解释了“雀瓢”:其实裂时如瓢,故有雀瓢之称。现代植物学上也有叫“雀瓢”的植物,它与萝藦同科,属鹅绒藤属,其果实与萝藦果实相似,只是更小。

《诗经》提到萝藦的句子是:“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芄兰之叶,童子佩韘。”我觉得,作者以萝藦的枝叶比兴,写童子换穿成人装,可能不是因为萝藦枝叶与佩饰品形似,很可能是因为古人视萝藦为香草,有君子之德,而童子成年了就要向君子看齐。晚唐诗人薛能在《洛下寓怀》中就用了此意,写道“唯有报恩心未剖,退居犹欲佩芄兰”。

唐代的陈藏器将萝藦称为“斫合子”,他在其所著《本草拾遗》中说:“汉高帝用子傅军士金疮,故名斫合子。”

李时珍则说萝藦还有更通俗的名子:“其中一子有一条白绒,长二寸许,故俗呼婆婆针线包,又名婆婆针袋儿也。”

在文人眼中萝藦是君子,在军士眼中萝藦是金疮药,在百姓眼里萝藦是婆婆的针线包。

2016年8月8日摄于北京回龙观龙锦苑四区。

2015年6月9日摄于北京回龙观龙禧苑二区。

2016年7月11日摄于北京回龙观天鑫家园。

2015年7日18日摄于北京回龙观龙锦苑六区。

2016年8月1日摄于天津西沽公园。

2014年8月29日摄于北京回龙观体育公园。

2016年10月5日摄于北京回龙观龙禧苑二区。

2016年7月11日摄于北京回龙观天鑫家园。

2015年8月21日摄于北京回龙观龙禧苑二区。

春日古诗的原文及赏析

春日古诗的原文及赏析 《春日》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所写。下面由为大家整理春日的有关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春日古诗的原文 春日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古诗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

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春日古诗译文注释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小学三年级诗词《春日》阅读

小学三年级诗词《春日》阅读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能够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赏析

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 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 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寻”字不但写出作者逸兴,也给 诗歌添了很多情趣。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 的初步印象。“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 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 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 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意谓胜日寻芳,本不 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东 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 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理解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 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近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景”,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诗以 “总是春”收绾,逗落到“春日”上。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 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 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 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所以所谓“寻芳”即 是指求圣人之道。“无边光景”所示空间极其广大,就透露了诗人膜 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 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 之处。

小古文微讲堂-春日寻芳

小古文微讲堂 春日寻芳 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小古文微讲堂。我是最爱和小朋友一起读小古文了。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读一篇非常优美的小古文——《春日寻芳》。 听到这个题目,你能想到哪些诗文? 我能想到朱熹的《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说得好。这两首诗文中都出现了“寻芳”一词。小朋友,你知道“寻芳”是什么意思吗? 我猜是到处游赏,寻找美景的意思吧。 对,就是游赏美景的意思。 请大家先听我来读一遍,希望你能仔细听准每个字音。小朋友们可以准备一支笔,给你拿不准的字注上拼音。 春日寻芳 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于村外;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于杏院。小姊(z ǐ)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之上,寻芳水滨,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 请小朋友们自己练读一遍吧!读的时候,声音不用太大,但要把每个字读清楚。如果你能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就更好了。开始吧! 春日寻芳 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于村外;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于杏院。小姊(z ǐ)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之上,寻芳水滨,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 既然是春日出门寻赏美景,同学们,你可读出了文中描绘的春景之美?

我读出了绿草如茵,春花绚烂;看到了田间的青青小路,水边的柳绿桃红。 说得真好!在一年当中,春日的风光是最美、最动人心弦的! 春天是这样新鲜美好,又这样无处不在—— 谁能不爱这美丽的春光呢?你看,那村外的草地上,孩子们正在放风筝;那杏园里,有女子在荡秋千。还有那外出游玩的人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踏着青青的小路,去那芳草萋萋的水边。 请大家回想一下自己见过的美好春光,再来读一读吧,看谁的朗读能把老师带到美丽的春天里去。 春日寻芳 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于村外;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于杏院。小姊(z ǐ)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之上,寻芳水滨,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 在这篇小文中,有一句话写得极好,上下对仗很工整,你能找到吗? 对,就是这句—— 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于村外; 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于杏院。 芳草鲜美对什么呢? 春花绚烂。 儿童对—— 妇女。 放纸鸢对—— 戏秋千。 村外对—— 杏院。 完全正确!小朋友们,我们来做个游戏。我读上半句,你对下半句,好吗? 芳草鲜美—— 春花绚烂 儿童放纸鸢—— 妇女戏秋千

春日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无边:无边无际。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赏析 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春日

2古诗两首春日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作者简介]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写过一些好诗,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观书有感》等较著名。 四、用心品味“春日”图 师:是啊!这就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啊!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别看这首诗才短短的四句,但是如果你细细的品味,你会发现每一句都描绘了一幅美好生动的画面。下面请你们再读这首诗,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且把你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同桌的伙伴。(学生自由读文后与同桌互相交流) 师:你觉得这儿的景色怎么样? 生:我觉得这儿的景色很美。师:美在哪里呢? 生:美在有绿绿的草,粉红的桃花, 师:你能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首诗吗? (生读)怎么样,带着这种感觉读是不一样的吧! 师:读了诗歌,谁来说说这首诗中的哪句可以用来描绘这美丽的春日? 生:万紫千红总是春,我们来看看这万紫千红的春天吧!(课件出示)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色? 生:“万紫千红”都有哪些颜色?(生自由说) 师:这么多颜色把春天打扮得五光十色,美不胜收,那这句诗该怎么读? 生:把美丽的景色读出来!(抽生读) 师:你好象把我们带入万紫千红的春天了![课件出示万紫千红总是春] 谁再来试一试? 师:我看到了百花争奇斗艳的春天。谁还来试一试?(抽生读) 师:这真是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啊! 师:大家一起来,把我们都领进万紫千红的春天吧!(生齐读) 师:这万紫千红的景色带我们进入了美丽的春天,谁还能仿照这个句式说一说? 生:百花盛开总是春生:五彩缤纷总是春生: 师:请把你们想说的写下来。 师:同学们的词汇可真丰富啊!但是你们发觉没有,你们不管换个什么词,都不如课本里的(万紫千红总是春)好!(原因万紫千红更能写出春天的颜色多,春天的多姿多彩)听得出你们已经感受到春天的美了!哪谁来说说诗人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到这样

春日朱熹宋词赏析

春日朱熹宋词赏析 春日 朝代:宋代 作者:朱熹 原文: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首诗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赏析 作者:佚名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

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朱熹《春日》原文、译文、赏析

朱熹《春日》原文、译文、赏析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①, 无边光景一时新②。 等闲识得东风面③, 万紫千红总是春④。 [作者简介] 朱熹(xī)(1130年——1200年),字元晦(huì),号晦庵,婺(wū)源(在今江西省)人,进士出身,官至宝文阁待制。南宋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以讲学为主,门徒众多。他继承了“二程”的理学思想,并又有所发展。后世并称“程朱理学”。他的诗歌摆脱空洞的说教,形象鲜明,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注释] ①胜日:风和日丽的好日子。寻芳:到郊外春游。芳,泛指花草。泗(sì)水:水名,源出山东省东部。滨(bīn):水边。 ②光景:风光景色。一时:一时间。 ③等闲:随便,很容易。识得:认识到。面:面貌。 ④万紫千红:形容百花绚丽多彩。 [译诗] 阳光明媚沿着泗水河畔去踏青, 无边无际的春天美景尽收眼中。 人们所到之处都感到春风扑面, 只有春天才总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 [赏析] 这是描写春天风光的一首诗。诗人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到郊外去踏青,沐浴春风之中,看到满眼春色,不禁发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赞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这两句写郊外踏青时所看到的情景。诗人选择了丽日晴空这样的好日子,沿着泗水河畔去郊游,看到无边无际的春天景色焕然一新,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两句是对美好春光的不尽赞美。诗人在这里把春天写得生机勃勃,青春热烈。春天万物复苏,春天百花争奇斗艳,万紫千红,这美好的景致都是春风带来的,如果没有春风,就没有这美好的春天。赞美之中又发出理趣,别具一格。朱熹是理学大师,是儒家道统的继承人。他在这美丽的春天来到泗水之滨——当年孔子讲学的地方“寻芳”,是别有一番感受的,因此他的踏青赏春也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他是把孔子的学说比作春风,她博大精深,化育万物,泽被后世。这首诗寓情于景,语言清新活泼,尤其是后两句以其内涵丰富,形象鲜明,一直广为流传。 [简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

朱熹《春日》原文、译文、赏析

朱熹《春日》原文、译文、赏析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①, 无边光景一时新②。 等闲识得东风面③, 万紫千红总是春④。 [ 作者简介] 朱熹(X)(1130年一一1200年),字元晦(HU ),号晦庵,婺(W )源 (在今江西省)人,进士出身,官至宝文阁待制。南宋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以讲学为主,门徒众多。他继承了“二程”的理学思想,并又有所发展。后世并称“程朱理学”。他的诗歌摆脱空洞的说教,形象鲜明,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注释] ①胜日:风和日丽的好日子。寻芳:到郊外春游。芳,泛指花草。泗 (S )水:水名,源出山东省东部。滨(BN ):水边。 ②光景:风光景色。一时:一时间。 ③等闲:随便,很容易。识得:认识到。面:面貌。 ④万紫千红:形容百花绚丽多彩。 [译诗] 阳光明媚沿着泗水河畔去踏青,无边无际的春天美景尽收眼中。人们所到之处都感到春风扑面,只有春天才总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 [赏析] 这是描写春天风光的一首诗。诗人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到郊外去踏青,沐浴春风之中,看到满眼春色,不禁发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赞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这两句写郊外踏青时所看到的情景。诗人选择了丽日晴空这样的好日子,沿着泗水河畔去郊游,看到无边无际的春天景色焕然一新,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两句是对美好春光的不尽赞美。诗人在这里把春天写得生机勃勃,青春热烈。春天万物复苏,春天百花争奇斗艳,万紫千红,这美好的景致都是春风带来的,如果没有春风,就没有这美好的春天。赞美之中又发出理趣,别具一格。朱熹是理学大师,是儒家道统的继承人。他在这美丽的春天来到泗水之滨——当年孔子讲学

七言绝句:《春日》

七言绝句:《春日》 导读:本文七言绝句:《春日》,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作品评述 注释: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好的日子。 2、寻芳:游览(河边),欣赏春花。 3、泗水滨:泗水,河名,在山东省;滨,水边。 4、一时:一下子。 5、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寻常、随便;识得,感觉到;东风面,春风的 面貌及其精神。 赏析: 诗歌叙述诗人外出河边寻春踏青,一眼望去就感觉到处焕然一新。为什么?因为天地间吹开了和煦的东风,东风催得百花齐放,百花为人们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诗人赞美了春天美好的景象,同时也道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历来也被传为名句。文:朱丽云 ------------------------------------------------ [简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白皮松——胜日寻芳(209) 有图

白皮松:三鬣白袍大将军 ——胜日寻芳(209) 2009年10月21日摄于北京香山。 白皮松,松科松属乔木。 为我国特有树种,产于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四川、湖北等省。生于海拔500-1800米地带。 “白皮松”之名,是近代才有的,古时候并不这么叫。那古时候叫什么呢?因古人提到某植物时,除了说个名字,很少做形态描述,所以很难作准确判断,只能猜个大概。 出现最早的与之相关的树名是“白木”,载于大约战国时期出现在的《山海经》。该书第十六卷《大荒西经》提到:“有沃之国……爰

有……白木……”,意思是沃国这个地方出产“白木”。晋代郭璞为“白木”注释:“树色正白”。白皮松从形态上看,最明显的特点,一是树皮脱落呈现斑驳的白色,二是针叶三枚为一簇。白木只符合了其中一个特征,似乎不好认定,但清代人的一条注释让白木即白皮松的说法得以流行。南北朝诗人庾信的《枯树赋》中有“东海有白木之庙”的句子,清代人倪璠在其所注《庾子山集》中解释:“白木:俗说密县东三里天仙宫,有白松,相传轩辕黄帝葬三女处,于今获存。”因白皮松亦名白松,所以白木与白皮松便联系起来了。 唐代时,白皮松可能也叫孔雀松。唐代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提到:“俗谓孔雀松,三鬣松也。”松树的针形叶子状如马鬣(鬃),当时称一簇几针为几“鬣”,所以三鬣松就是三针松。一簇三针正是白皮松的特征,所以一般认为段成式所说的孔雀松就是白皮松。因段成式是在描述庭园松树时提到孔雀松的,所以人们认为唐代时白皮松可能已用于园林建造。 到了北宋,白皮松又有了新名,那就是“栝”。北宋时白皮松肯定已用于园林建设,因为此名就出现在北宋李格非(女词人李清照之父)的《洛阳名园记》中。《洛阳名园记·董氏东园》中提到:“入门有栝可十围,实小如松实,而甘香过之。”“栝”即白皮松。 “栝”本是柏的一种,成书于三国时期的《广雅》就说“栝,栢也。”清代王念孙在疏证时说:“栝,与桧同。《尔雅》云:‘桧,柏叶松身。’是栝即栢之别种。故以栝为栢也。”唐代杜甫也有“虽当霰雪严,未觉栝柏枯”的诗句,那“栝”怎么又变成“白皮松”了呢?这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的意思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的意思篇一:题目c2eaafc30c22590102019def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

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二:语文试卷答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一) 一、注音 俏拂增添俊漾谱咏绦剪 熹泗滨盐笼罩屹鼎沸踮二、看拼音写词语 jùn qiào jùlǒngzēng tiānluagu?dàotián ǒuěr yīn fúwěi jiān yǎnz?u píjuàn yuán quān zàn gēyǒngliǚw? n zhāngsītāo cái jiǎn sìshuǐhǎi b īn děng xián guān cháo 三、形近字组词 俊()掠()咏( )漾()裁()峻()琼()泳()羡()载()d ǎo()quān()b?()sì()lào()倒圈薄似落lu?() dào()juàn()báo()shì()là()四、四字词语积累 1、( 群)芳吐( 艳)姹( 紫)嫣( 红)落英(缤) (纷) ( 郁) (郁)葱

春日古诗

春日古诗 春日 朝代:宋代 作者:朱熹 原文: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诗人介绍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创作背景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首诗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春日》古诗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

欧洲荚蒾——胜日寻芳(111)有图

欧洲荚蒾:古琼花的洋亲戚 ——胜日寻芳(111) 2015年5月2日摄于北京怀柔鲜花港。 欧洲荚蒾,五福花科荚蒾属植物(原为忍冬科)。 分布于欧洲、俄罗斯高加索及远东地方,我国新疆也有分布。 欧洲荚蒾有花全部是不孕花的欧洲雪球,之前已介绍过,也有现在要介绍的这种中间是可孕花(两性小花),周围是不孕花的。 在我国也欧洲荚蒾的变种,叫鸡树条,它与原变种的便于观察的区别是两性小花的花药是紫红色的,而原变种是黄白色的。 鸡树条又名天目琼花(这个名字很形像)。说到琼花,不由让人想起《隋唐演义》中蕃厘仙人为证仙家花美,种玉而生的“琼花”。而据史料记载,宋代才出现“琼花”这种植物,且只有扬州的一本,北宋诗人王禹偁就为扬州的这棵花写过《后土庙琼花诗》,《隋唐演义》

中这株最终被隋炀帝砍伐的琼花,应该是作者从宋代乾坤大挪移到隋唐的吧。 据说宋代琼花移离扬州就长不好,宋亡后它也死了,以致此花到底是什么植物,难以确认,争论颇多。本人比较认同它是现在的扬州市花“琼花”(聚八仙)变异的说法。 这种已无处可寻的古琼花到底什么样子?据当时见过此花的人记载,它的不孕花是9朵,而“聚八仙”是8朵。欧洲荚蒾与古琼花应是同属植物,除叶子形状不同外,花很相近,它的不孕花一般也都多于8朵,所以古琼花的这个洋亲戚的花朵,应该也有古琼花的模样吧。 2017年4月27日摄于北京回龙观龙锦苑东一区。

2017年4月25日摄于北京回龙观龙腾苑四区。 2017年4月27日摄于北京回龙观龙锦苑东一区。

2017年4月27日摄于北京回龙观龙锦苑东一区。 2017年4月25日摄于北京回龙观龙腾苑四区。

春日古诗原文翻译

春日古诗原文翻译 《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下面由为大家整理《春日》的有关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古诗《春日》的原文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的翻译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古诗《春日》的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古诗《春日》的写作背景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首诗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古诗《春日》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

春日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处处都领略着东风的面容,万紫千红无不荡漾春醉人。 春日宋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昨夜里轻轻的雷声携带来了一夜的绵绵细雨,晨光里琉璃绿瓦上反射的浮光阴暗不一。多情的芍药上雨珠点点似在含泪欲滴,经历了雨的蔷薇花在朝阳中躺在嫩枝上。 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这首诗的开头,与宋代许多名家,如朱熹、秦观等写《春日》的诗不同,他们都是从写景入手,而作者却直抒胸臆:“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他感叹韶光过得太快,内心有一种郁结隐密之情难以倾诉。这“幽情”究竟

是什么?从表面看似是伤春,从全诗看它暗含着忧国伤时的隐痛。盛春已经过去了,这大宋朝的国运不也如美好春光一样一去不复返了么!故这“幽情”既是伤春,亦是忧国,她浑然一体,隐约朦胧,难以表述,因而使诗人感到郁闷惆怅。 颔联紧承首联之意,写诗人在春景中所见所感:“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上句写眼前景,下句抒胸中情。燕子在寒食节的雨中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引起诗人无限感慨:燕现时虽未成家,但终有成窝安家之日,而宋朝大势已去,无法挽回。人在落花时节如“中酒”一样昏昏沉沉,黯然伤情。这既写出了梅雨季节身体不适的感受,又写出了伤时的精神状态,把生理和心理上萎靡困顿,哀怨忧愁表现得神形兼似,至妙入微!这一联由于画面别具一格。颇受世人的赞赏。 颈联,是上二联思想情绪的转折和过渡,作者轻轻荡开其幽情,以草木娱已。“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濂溪老,指周敦颐。他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神宗时居洛十五年,以读书、钓鱼、采药、灌花为乐。他曾写《独乐园记》,记载了这一悠闲自得的生活。作者以“濂溪老”、“涑水翁”喻己,借田园隐逸生活遣怀。联中“逆”“私”二字用得极为精到。逆,迎接之意。私,当“偏爱”解释。这两句用拟人的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公的亲昵之状,曲折而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这两字写活了田园,深化了人物性格。 尾联进一步明朗前意,以超脱现实的闲适态度来排解幽情。“无赋招魂难独笑,且排春句答春工”。招魂,用屈原《离骚》典。秦昭王骗楚怀王至秦国,威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读: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下面为同学们整理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详情内容查看全文。 咏柳/柳枝词(唐代:贺知章) 【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

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春日(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描写玉兰最经典的诗句】关于描写日和月的经典诗句的整理

【描写玉兰最经典的诗句】关于描写日和月的经典诗句的整理 描写日和月的诗句 一四.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一一、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彼苍览明月。李白 一二、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 一三、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 一四、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一五、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马戴 一六、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 一七、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五.大漠孤烟直,长河夕阳圆。 (王维:《使至塞上》) 六.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七.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八.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日和月的诗句(王安石:《元日》)爱情句子 九.接天莲叶无量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一零.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一一.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汉乐府:《长歌行》) 一二.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王安石《登飞来峰》) 一三.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曾几《三衢道中》)描写花木的诗句 一四.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一八、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 一九、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 二零、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描写日和月的诗句 二一、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子夜鸣蝉。辛弃疾 二二、不幸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二三、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对联 二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 二四、更深月色半人家,斗极阑干南斗斜。刘方平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文130首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王壶。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朗月行(节选)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古诗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翻译赏析

古诗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翻译赏析 《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朱熹。其古诗全文如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前言】 《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翻译】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

致。 【赏析】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b/578htm。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

朱熹《春日》诗词赏析

朱熹《春日》诗词赏析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能够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 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 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 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 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 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理解 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 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 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 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 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所以所谓“寻访”即是指 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 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