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海陆的变迁学案第一课时

海陆的变迁学案第一课时

汉古尔河中学地理学案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学案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学案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重点、难点】板块的构造 【自学提纲】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被分为六大板块,板块都处于不断运动中(如图2.2 -3所示),板块内部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高大的山脉。 ◆全球有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变化。 ◆东非大裂谷是海洋的胚胎期,红海是海洋的婴儿期。大西洋是海洋的少年期,太平洋是海洋的成年期,喜马拉雅山是海洋的坟墓。 学习任务一:沧海桑田 1、沧海桑田这个成语的原意是指。 2、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和。 3、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4、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喜马拉雅山在地质时期曾经是。

学习任务一:板块的划分 1、全球分为 大板块,他们分别为 。 2、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集中分布在 的地带。 3、六大板块几乎全是海洋的板块是 。 【合作学习】 1.海陆变迁的原因。 2.海陆变迁的实例告诉我们:海陆的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 ① 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 →?说明 ②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有古河流及水井遗迹?? →?说明 3.板块运动 ①地中海在不断缩小的原因 。 ②喜马拉雅山在不断增高的原因 。 【课堂练习】 1.六大板块之中,范围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大西洋板块 D.北冰洋板块 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未来地中海面积应该是( )。 A.扩大 B.缩小 C.不变 D.有时扩大,有时缩小 3.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 )。 A.海底森林死亡 B.地壳下陷,海水淹没 C.砍伐的森林丢到海里 D.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 4.下列地区中,地壳较稳定,不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是( )。 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B.板块内部 C.日本 D.中国 5.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地震的亚洲国家有( ) 。 A.日本 B.俄罗斯 C.美国 D.加拿大 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 。 A.地球的岩石图由五大板块拼合而成 B.板块交界地带是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带 C.板块内部稳定,不可能再分成小块 D.板块都处于静止状态 7.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哪个板块( )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海陆的变迁》教案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一、学习和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和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了解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2、技能掌握与指导:运用地图说明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和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教材的组图和资料补充,从中领悟到科学的探 究思路和方法。 4、情意修炼与开导:通过课堂活动,用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 5、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得到一次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二、障碍与生成关注 学生对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对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的理解不深,感性认识不多,教者应通过引导或多媒体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海陆变迁的资料。 (一)、创设场景引出问题 用南通由海成陆的实例引出问题。 (从当地由海成陆的实例引出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到好奇,也为今后学习平原的形成和乡土地理埋下伏笔。学生通过思考产生疑问,进而引出“沧海桑田”海陆变迁的话题。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问题场。) (二)、阅读教材自主学习 1、“沧海桑田”原为什么意思? 原意为海陆的变更,后人用此成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2、学生活动1:看教材图2.10——图2.12 分别反映了哪些地理现象? 从阅读材料和图2.18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对学生的科学史和科学观教育及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应在教学中给予充重视。 (图表及文字材料是教学资源,也是教学媒体。利用好这些资源进行教学活动,这是教学情景场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合作学习加深理解 地球上的海陆轮廓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活动2:参考教材和课外知识分小组讨论,找出(1)科学依据(2)科学理论,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了解海陆变迁的发现过程,从中领悟到科学的探究思路和方法。认识科学成果的形成是科学家们不断进行科学探究的结果,形成教学问题场与教学情景场的叠加)

最新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导学案汇编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考纲要求: 1、会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2、会用板块构造学说说明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考向嘹望: 1、海陆变迁实证; 2、会用大陆漂移学说、板块运动学说解释一些地理问题,如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知识点一:沧海桑田 复习目标:知道海陆变迁的原因并能够举实例说明海陆是变迁的。 自主复习:阅读课本36-37页,完成下列问题: 1、沧海桑田的原意是指,用来比喻。 2、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和。此外,也会导致海陆变迁,如,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但不是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3、很多实例能够证明海陆是变迁的,如,山脉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底发现,荷兰的。 4、喜马拉雅山脉有海洋生物化石,原因是。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流遗迹,原因是。荷兰的围海大坝说明对海陆变迁的作用。 合作探究一:你知道还有哪些实例能够证明海陆是变迁的? 知识点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复习目标: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发现过程、基本观点及科学依据。 自主复习:阅读课文38-40页,完成下列问题 1、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不断的,不是固定不变的。 2、40页阅读材料告诉我们,德国科学家从地图上得到启示,提出了学说。据此学说,洋在扩张,洋在缩小。 3、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4、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有哪些? 合作探究: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知识点三:板块的运动 复习目标: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利用此观点解释相关的地理现象。自主复习:阅读课本41-44页,完成下列问题1、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引起的。 2、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是什么?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的地带。 3、图2.19,说说六大板块的名称。几乎全部在大洋的板块是板块。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位于板块,澳大利亚位于板块。板块的运动方向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出来,分为运动和运动。 4、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从图上看,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火山地震带和火山地震带。中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因为中国位于板块板块板块交界地带,地壳。 知识构建:海洋变成陆地 地表形态变化陆地变成海洋 人类活动改变地表 大陆漂移假说 发现过程 假说内容 地球表层分六大板块 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是不断运动的 板块内部稳定、交界处活跃 会考链接:读全球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板块名称: 甲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 丁___________ (2)2009年4月6日,意大利(图中⑤处)发生了30年来最严重的强烈地震,主要因为该国处于______火山、地震带。 (3)印度尼西亚地震频发,图中①~④四个地点中示意印尼所在地震区的是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海陆变迁(第2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海陆变迁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世界板块分布”图,在地图上指出七大板块,并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重点)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上两大山系的成因,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 关系。(重点和难点)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 【教具准备】地图册、多媒体

知识构建与梳理 '1.七大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南极 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板块运动(2.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大地[环太平洋沿岸地震带 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3.各板块处在不断运动中 张裂 挤压 高山、岛链 '海沟 通过知识建构 对本节课知识 进行梳理,让 学生形成系统 的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学习 地理的能力。 【当堂达 标】 1、世界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 A.板块的内部 B.大河的沿岸地带 C.大陆的边缘 D.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 2、七大板块中, 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是( A.南极洲板块 B. 印度洋板块 C. 太平洋板块 D. 非洲板块 3、下列地区中, 地壳较稳定,不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是( 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B.板块内部 C.日本 D.中国 4、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地震的亚洲国家有( A.日本 B.俄罗斯 C.美国 D.加拿大 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A.地球的岩石图由五大板块拼合而成C.板块内部稳定,不可能再分成小块 B.板块交界地带是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带D.板块都处于静止状态

2.2海陆的变迁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海陆的变迁 (1)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理论依据:大陆漂移假说,板块运动学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探索精神。 3.重点、难点: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的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教师提问,学生活动、讨论、分析。教师再讲解、总结、归纳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第1节“大洋和大洲”,导入新课: 展示没有画出板块边界的“六大板块示意草图”,让学生指认四大洋、七大洲的位置及名称,并能说出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目的:为下面讲授新课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导入:有谁知道“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它的 原意就是指海陆的变迁。其实古人早就察觉到海陆的是变化的,因而在我国就有了“沧海桑田”的成语。海陆是怎样变迁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我们今天的课堂。 一、沧海桑田 2. 看教材图分别反映了哪些地理现象?由此得出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1.地壳的变动、2.海平面升降、 3.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3. 阅读课本材料,了解魏格拉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4. 大陆漂移学说的内容: 2亿年前各大洲是连在一起的,周围一片汪洋→6500万年前大陆与海洋分离→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状况 5. 参照课本图,讨论大西洋是如何形成的?太平洋将来的命运会怎样?(1:以前没有大西洋,后来非洲、 欧洲与南北美洲慢慢漂移开才形成大西洋的。2:太平洋会消失,因为从图中可以看出,南北美洲洲向西漂移,非洲向北漂移,大洋洲向东北漂移) 6. 运用大陆漂移学说解释课本图2.19和图2.20的地理现象。同样可以运用这些地理现象证明大陆漂移学说 的成立。 7.由此可见,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七大洲和四大洋也不是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分布的,而且至今处于极

2.2海陆的变迁(第2课时)教学设计

2.2海陆的变迁(第2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陆地和海洋 第二第二节节海陆的变迁海陆的变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认识到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4.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观察活动,探究发现并归纳总结出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通过实验演示,探究发现板块运动的方式和产生的地形,探究发现地震.火山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培养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1.了解海陆变迁的地理事实并能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会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海陆地形的成因。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法.实验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 【课时安排】 2课时课时2 【教学过程】 三.板块的运动(大胆预测,探寻证据,分析验证) (一)猜一猜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小组长负责分工安排,并协调探究过程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记录员。搜集资料的组员适时向大家展示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大陆漂移说的资料,然后大家交流发言,记录员记录主要的发言,组长整理答案,达成一致,得出相关结论。 (二)板块运动会形成哪些地形呢火山.地震是如何发生的呢实验演示既然板块能运动,那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那么力的方向有几种呢学生用书本作为实验材料,演示板块运动以及所受力的方向。 深入探究当板块发生碰撞时会导致什么结果大胆预测当板块发生碰撞时会形成山脉。

商务星球地理七上《海陆变迁》同课异构教案 (1)

第三单元第三节海陆变迁教案 【教学目标】 1、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理论依据:大陆漂移假说,板块运动学说. 3、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的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1、小黑板,正反面分别绘好“南美洲、非洲轮廓图”和“六大板块示意草图”(不画板块界线). 2、用较厚的纸剪好的七大洲轮廓图片两套. 3、可活动的平木板和一些干净的细沙和泥糊两套.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展示没有画出板块边界的“六大板块示意草图”,让学生指认四大洋、七大洲的位置及名称,并能说出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 (目的:为下面讲授新课奠定基础)板书: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提问:同学们现在看到的海洋、陆地,从古至今都是这个样子吗?都是处于这个位置吗?会不会曾发生过变迁? 学生讨论. 一种说法是不会发生变迁;一种说法是会不断变迁. 教师讲授:同学们的讨论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早在20世纪上半叶时,地理学科科学史上已争议很久了,那么接下来,我们用一些实例来证明,看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学生活动:看图2.10“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图2.11“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和图2.12“荷兰的围海大坝”,用科学研究实例证明海陆变迁是不变的事实,学生边看边讨论,再由老师讲解“沧海桑田”的意思,使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迁的. 板书:一、沧海桑田

提问:海洋、陆地是如何变迁的?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阅读材料”:“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 展示小黑板上“南美洲、非洲轮廓图”,要求同学们观察它们的轮廓,并参照课本2.14图“难道是巧合吗?”、图2.16“拼合大陆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和图2.17“海洋、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分布”等图,看看两大洲的凸凹部分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南美洲及非洲的轮廓的凸凹处可以吻合在一,“就好像一块陆地被撕破了,分别漂离了原来的位置而来到现在位置上”. 教师归纳、总结:这种现象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首先看到的、发现的,他发现,如果把这两块大陆从地图上剪下来,它们就可以拼合成一个整体,而且就好像一张撕开了的报纸,拼合后印刷文字和行列也一一对应了. 于是,他提出了伟大的假说──大陆漂移假说,并穷其一生,证明这一观点. 学生活动:①把学生分组,每组一套辅助教具──二:七大洲的轮廓图片. ②比赛:哪一组能最快地把相吻合的大陆找到,并拼合好. ③提示学生可参照课文图2.15──大陆的漂移,2亿年前的大陆→6500万年前的大陆→现在的大陆. 活动目的:一方面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识记七大洲、四大洋. 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发现的喜悦和成功来之不易. 在活动中,启发学生探究发现的兴趣,进而得出结论:魏格纳的假说是有科学依据的,是可信的. 思考:究竟是什么力量在作用,使大陆漂移呢? 板书:三、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学说” 这一部分内容是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概念抽象,为符合七年级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能力,采用互动的教学方式加深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活动: ①把学生分两组,每组拿一套辅助课件──三:“可活动的平木板和干净的细沙和泥糊”.

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海陆的变迁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掌握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观点。 二、学习重点 掌握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观点。 三、学习方法 实例法、观察法、读图法 四、导学过程 导学活动一:沧海桑田 1.阅读P37,P38页文字及图判断正误:地表形态的变化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不可能短时间内改变,并举例。 2. 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和,还有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3.列举海陆变迁的实例 学活动二:地图上的启示 4.在地图上,大西洋两岸,特别是和的轮廓十分相似。 5.读P35的图2.16和P36的图2.17及阅读材料回答: 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可以拼合的证据有、、、等。 导学活动三: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 阅读“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然后看大陆的漂移三幅不同年代的海陆分布图6.大陆漂移学说的内容? 7.思考大西洋的是如何形成的及太平洋是如何变化的? 达标练习 1.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地表形态的变化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不可能短时间内改变 B.喜马拉雅山地岩层中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 C.沧海桑田的变化主要是地壳变动和海平面升降造成的结果 D.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可能触发地震 2.讨论试用大陆漂移说解释南极为什么有煤?

3.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4.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魏格纳 C.哥白尼 D.哥伦布 5.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 A.海底森林死亡 B.地壳下陷,海水淹没 C.砍伐的森林丢到海中 D.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 6.根据大陆漂移假说,下列大洋目前不断扩张的是()A.太平洋B.大西洋 C.北冰洋D.印度洋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二、学习重点 1.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三、学习方法 读图法、推测法 四、导学过程 导学活动一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大板块拼合而成,即:、 、、、、其中 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2.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板块与板块交接的地带,有的,有的,地壳比较。(课本图中红色梯状表示,图中晕线表示。) 导学活动二:观察P37图2.19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讨论 3.图中箭头有几种受力方向,试用书表现一下。 4.在世界地图用带状标明两大火山地震带。 5.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两大地带? 6.结合板块构造图说明为什么这两大地带多火山地震?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四节 《海陆变迁》教案——第2课时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海陆变迁》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了解世界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规律,初步学会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和地震分布图”,简要说出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弄清地表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之中,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掌握世界上火山与地震的主要分布地带。 教学难点 理解海洋的生成和发展过程。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媒体呈现与开放式教学相结合。 课前准备 课件、课前学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你们想了解火山和地震吗? 生:想。 师:那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学习《海陆变迁》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课学习 3、板块构造学说 学生看书思考: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理论 引导学生认识板块运动的方向 表示板块张列,表示板块碰撞。 学生观察,全球可分为几大板块?除哪个板块全部是海洋外,其他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引导学生熟悉六大板块的位置。 结合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和东非大裂谷的形成让学生理解板块张列形成海洋,板块碰撞往往形成高山 结合模具,讲解海洋的生成和发展过程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在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运动频繁。那么会容易产生什么现象呢? 4、火山和地震 学生观察图2-56,思考: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两大地带?中国多火山和地震吗? 对比”六大板块示意图“和”火山地震分布图“,思考:二图之间有什么联系? (课堂小结)理解基本理论:地地球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记住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地区并能运用理论解释为什么有些地方多火山地震,而有的地方却平安无事。 三、结论总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 1、板块构造学说 2、火山和地震 四、课堂练习 1、世界上的火山主要分布在() A亚欧大陆内部B太平洋的岛屿上C板块交界处D北美大陆。 2、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是()

七年级地理海陆的变迁教学案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复习目标 1.能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化,包括各种不同的作用。(重点) 2.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能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与“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主要山系、海洋和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难点)。复习过程 1.海陆变迁的原因有 2.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 (1)1912年,魏格纳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2)“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魏格纳认为,2亿年前地球上的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陆地,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分布状况。大陆为什么漂移?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引起的。 3.板块运动 (1)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②板块都处于不断中;③板块内部比较,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 (2)板块与板块继续碰撞。 ②喜马拉雅山在不断增高——板块与板块继续碰撞。 热点考点聚焦 【例1】澳大利亚大陆位于()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 D.非洲板块是 【例2】(台湾是我国多地震地区,其频繁发生地震的原因是 答案: 【例3】世界最大半岛——阿拉伯半岛位于()。 【例4】根据大陆漂移学说,目前哪个大洋还在不断地扩张之中()。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学用方法指导 1.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要通过板块分布示意图来掌握。

(1)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其中几乎完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 (2)所有板块处于在不停运动中,使板块间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相互碰撞或扩张,相对上升或下降,从而使地表出现海陆变迁。 (3)板块交界地带是相对薄弱地带,地球内部能量最容易从这里释放,因此,多火山、地震发生。所以,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交界地带一致。 2.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分布相比,掌握火山地震的分布。 (1)两大火山地震带: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②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2)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处在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学习效果评估 一、选择题 1.六大板块之中,范围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大西洋板块 D.北冰洋板块 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未来地中海面积应该是()。 A.扩大 B.缩小 C.不变 D.有时扩大,有时缩小 3.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 A.海底森林死亡 B.地壳下陷,海水淹没 C.砍伐的森林丢到海里 D.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 4.下列地区中,地壳较稳定,不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是()。 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B.板块内部 C.日本 D.中国 5.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地震的亚洲国家有( ) 。

湘教版七上《海陆变迁》word教案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执笔人:审稿人:七年级集备组总课时: 课题:海陆变迁课型:新授课时间:2008、10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1、了解地表形态变化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感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体会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过程和方法:通过看书,看课件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感悟“假说” 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体会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重点:简要说出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难点:地表形态变化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学法指导:读图、分析、讨论、讲述 一、预习·导学: 1、了解地表形态变化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用实例加以说明。 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感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 重要作用,体会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3、简要说出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4、初步了解海底地形及其发展变化。 二、合作探究 检查预习导学完成情况 1你能解释沧海桑田的意思吗? 2这些又说明了什么呢?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 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 3你知道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是从什么的到启示的吗? 三、训练巩固 1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______________中 2科学家考察发现,我国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___________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________,后来由于地壳_________并________成为山地 3岩层在运动过程中,还会引起地面的震动,也就是发生__________;当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裂口冲出地表,就叫___________ 4大陆漂移假说是___________提出的,假说认为地球原先只有一块__________,四周被________包围着,大约_______年以前,_________开始破裂并且漂移,最后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5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又提出了___________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_______拼合而成★全球主要有_______大板块,它们是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_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_________板块;其中__________几乎全都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6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_________,板块与板块交界,有的_________,有的_________,地壳比较__________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海陆的变迁》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二章《陆地和海洋》,该部分内容属于世界地理模块。 (一)《地理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的要求。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2、指导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本节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和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大洲和大洋》是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二节课。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地球基本面貌、了解了海陆分布的基础上,对地球表面形态的进一步认识。本节从动态运动的角度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是区域地理中有关地形分布、火山地震等内容教学和学习的理论基础。 (三)教材处理 这节教材内容分三部分: 1、沧海桑田(海陆变迁的原因); 2、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大陆漂移假说); 3、板块的运动(板块构造学说)。 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进行了如下处理:首先从海陆变迁的一般现象入手寻求导致海陆变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尝试对现在海陆分布格局进行理论解释,向学生介绍了具有前后联系的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这样处理比较符由现象到本质、由理论到实践的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强,内容比较抽象,教材列举了较多的实例,配备了较多的图片,旨在加强内容的直观性。 二、学生分析 (一)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1、学生原有知识基础 学生在小学已经了解了一些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知道荷兰、日本、澳门填海造陆的事实。 2、初一学生认知特点: 对直观教具的反应和接受较快,思维活跃,不受定势束缚,乐于动手,善于展示自我,缺乏空间立体概念,逻辑推理能力不强自控能力较差。 (二)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一些有关的地理分布知识较少,对地理事物分布知识的记忆缺少方法。 (三)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课时设计 1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海陆变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沧海桑田”的变化,以及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学习本节知识,要求能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通过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进行科学史教育及培养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千变万化的自然界充满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设置探究性和悬念性很强的问题,开启学生求知欲望;根据学生已掌握的地理技能,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三、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 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拼图和分析示意图,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运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发展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变化,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海陆变迁的原因。 板块相对运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3教学方法

演示、分析、讨论、推理为主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地中海曾经有座美丽的小岛,它有一个神秘而古怪的名字“幽灵岛”,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这么美丽的小岛却有一个古怪的名字呢? 幽灵岛究竟从何而来,又因何而去呢?难道真的是幽灵在作怪吗?今天我们就揭开幽灵岛的 对幽灵岛的名称的由来发表见解。 通过悬念的设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神秘面纱。 在我们生活的美丽星球上,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陆地和海洋也不例外。有些地方陆地会变成海洋,

海陆变迁学案

《海陆变迁》学案 【使用说明】 1、提前预习本课,完成课前预习。 2、通过课前预习,尝试习题练习,检测自己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地壳是变动的,并能举例说明; 2、了解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记住世界火山、地震的两大分布带,并能简要说出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带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学习重点】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带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2、世界火山、地震的两大分布带。 【自主学习】 1、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由________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_________"的庞大陆地,被叫做"_________"的广袤海洋所包围。 2、读图2-46了解大陆漂移的过程。在地图册P19-20页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上的岩石圈是由________合成的。全球主要有_____板块,其中_____________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______,又包括_____。海洋和陆地的相对位置是____________的。 4、读图2-48写出六大板块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般来说,板块的______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______________,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_______________。 6、填写板块构造图。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全球现有________座著名活火山,基本上也都分布在这两大地带。 【合作共建】 1、读图2-54完成课本P36页的活动题,并将答案写在课本上。 2、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附近的山脉是() A、喜马拉雅山 B、阿尔卑斯山 C、落基山脉安第斯山 3、读“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世界上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地区的地壳有何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课外延伸】 红海的面积为什么在扩大?地中海面积为什么在缩小?

海陆的变迁教学反思

海陆的变迁教学反思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海陆的变迁》教学反思 《海陆的变迁》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在学生从静态角度认识海陆分布的基础上,使学生又从动态方面了解地球表面的海陆格局也是不断变化的,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初步形成世界海陆不断变化的科学观念。因此,本课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导入新课:让学生讲述“沧海桑田”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授新课:围绕“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通过图片的展示、问题的设疑,为学生设置了不同的问题情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通过设疑让学生思考等形式,逐步使学生对海陆变迁的原因、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本节课最大的优点: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思考等方式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积极性,引导学生初步养成运用基本原理综合评价地理事物的能力。 2、教学思路清晰,知识点联系紧密,充分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地图中自己学习知识,发现问题。抓住海陆变迁的突出特点,用解疑的方式,把自然地理融入到特有现象中,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例举海陆变迁的实例,缩短了抽象的内容与学生生活体验之间的距离,降低了相应知识的难度。 4、相关图片的展示,使本课的难点得到较好的突破。 本节课的不足: 1、问题提出之后,给学生交流讨论时间较少,教师包办代替的太多。 2、师生互动较少,学生回答问题的参与面不广。

人教版七年地理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导学案 主备人:审核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海陆是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 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记住6大板块,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3、能够运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自己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 能利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四、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一)自学“沧海桑田” 1、读教材32页内容 “沧海桑田”在地理科学上的正确含义是( ) A、填海造陆种田 B、比喻世事的变迁 C、比喻海陆的变迁 D、在海边种植桑树 2、读图,接要求完成下列内容 (1)读33页图2.10及文字,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 区曾经是,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2)读33页图2.11及文字,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 过去曾经是,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3)读33页图2.12及文字,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在不断扩大是 因为它修建了,这说明也能引起海陆变 化。 3、归纳提高:上述材料可知,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有、

和三种,其中和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二)自学“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1、阅读36页《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后,你有什么感想? 2、读34页图2.15 思考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可以拼合的这一事实,是不是巧合? 3、读35页图2.15“大陆的漂移示意图”,回答1~2题。 (1)2亿年前地球上的各大洲是什么样的? (2)6500万年前各大洲开始。 (3)做35页活动题,思考大陆漂移说成立吗?说说它的基本观点。 (4)大陆漂移假说是由国科学家提出的。 (三)板块的运动 1、读教材37页内容,回答:大陆漂移是由引起的。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主要有大板块,分别是、 、、、、,其中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澳大利亚大陆所处的板块是。 3、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在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4、做38、39页活动题,思考:板块的运动主要有哪两种? 东非裂谷带是由于板块和板块发生运动形成的;地中海是由于板块和板块发生运动在不断缩小,最终会消失。 合作探究: 1、日本火山众多,地震频繁,每年的有感地震达到1500多次,是世界著名的“火山之国”,“地震之国”,利用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分析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2、观察图2.22,2.23和2.24,分析喜马拉雅山脉是如何形成的,科学测量表明,珠穆朗玛峰还在不断升高,这说明什么问题?

初中地理《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个案设计个性化修改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说出世界着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重点 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海陆变迁的原因。 2.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教学方法 演示、分析、推理为主要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的星球上,不论是多姿多彩的陆地,还 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你知道"沧 海桑田"的成语故事吗?(让一两个学生讲讲)传说我国古代有个叫麻姑 的仙女,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后人就以这种沧海桑田的变更, 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如果学生讲到,不必重复)其实这个故事的原意 是指海陆的变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沧海桑田 [讲授新课] 1.设置悬念电脑展示图2-10 P33"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 物化石"、图2.11 "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和图2.12"荷兰的围 海大坝"。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地理现象,进而思考下面有趣的问题。

(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 (3)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 大? 2.学生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观察图片,结合思考问题的提示展开讨论。 3.点拨过渡学生代表发言,教师评价后点拨归纳。 老师明确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 海陆的变迁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能说出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能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4.通过分析课文的示意图,培养读图能力和想像能力、推理能力。 5.运用板块运动理论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学习重难点】: 1、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学习过程】 一、预习反馈 沧海桑田 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和。人类活动也会造成海陆的变化,例如 ___________。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2、观察世界地图,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轮廓线十分相似。 3、德国科学家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_。 板块的运动 4、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____引起的,地球表层并不是一个整 体,而是由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可分成大板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般来说,板块______地壳比较______,板块与板块_______的地带,地壳比较_______。世界 上的______、_______ ,也集中分布在板块的_______地带。 6、板块运动:分为____和____;发生张裂运动时,使地表发生____,形成_____和______;发生碰撞挤压运动时,使地表____,形成____。 7、红海地处____和_______之间;地中海地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日本地处 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之间,多火山地震;中国地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间

§2.2.1海陆的变迁导学案1

宁城县第四中学七年级(上)地理导学案年班姓名 §2.2.1海陆的变迁 【自学内容】“沧海桑田”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学习目标】 1、知道海陆是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 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观点; 3、能够运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变化。 【自学重点】 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观点; 【自学过程】 自学任务一:“沧海桑田” 1、读教材P37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1)“沧海桑田”在地理科学上的正确含义是( ) A、填海造陆种田 B、比喻世事的变迁 C、指海陆的变迁 D、在海边种植桑树 (2)下列词语中不能反映海陆变迁的是() A、沧海桑田 B、海枯石烂 C、瀚海成沙 D、钻井采油 2、读P37第二段文字,从文中画出造成海陆变迁的三种方式。 3、读P37图2.13及文字,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曾经是,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是。 4、读P38图2.14及文字,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曾经是,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是。 5、读P38图2.15及文字,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在不断扩大是因为它修建了,这说明也能引起海陆变化。 6、归纳提高:从上述4、5、6材料可知,海陆变迁的方式有、 和三种,其中和 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自学任务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1、阅读P41《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后,你有什么感想? 1

教师寄语:好学而不勤问者非真好学者!!! 2、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科学家是国的。 3、读P39最下三行文字及图2.18“大陆的漂移示意图”,回答1~3题。(1)、2亿年前地球上的各大洲是。(2)6500万年前各大洲开始。(3)现在形成了的分布状况。 4、请你说说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观点。 5、我能从教材中找出大陆漂移学说成立的证据。 1)读P39图2.17,可以得出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的相似。 2)读P40图2.19,可以得出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的相似。 3)读P40图2.20,可以得出非洲和南美洲分布的相似。 【合作探究】 科考队员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田,请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为什么? 【建构知网】 1、海陆变迁的三种方式是、和 2、向同桌说说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观点。 【学效测试】 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