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解题步骤(2)

解题步骤(2)

解题步骤(2)
解题步骤(2)

Excel09解题步骤

1.通过合并单元格,将表名“东方公司2014年3月员工工资表”放

于整个表的上端、居中,并调整字体“黑体”、字号“20”。

做法:

1)选中第一行单元格A-M,点击“合并后居中”

2)选中单元格,设置字体'黑体'、字号'20'

2. 在“序号”列中分别填入1到15,将其数据格式设置为数值、保

留0位小数、居中。

做法:

1)在单元格A3处输入1,下拉单元格,选中填充序列

2)选中A3:A17,右键设置单元格格式,选择

3)选中A3:A17,设置单元格居中

3. 将“基础工资”(含)往右各列设置为会计专用格式、保留2位小

数、无货币符号。

做法:

选中列E:M,设置单元格格式。

4. 调整表格各列宽度“12”、对齐方式“居中”,使得显示更加美观。

并设置纸张大小为A4、横向。

做法:

1)选中所有列,设置列宽为12

2)设置对齐方式居中

3)设置纸张大小为A4、横向。

5. 利用公式计算“实发工资”列,公式为:实发工资=应付工资合计

-扣除社保-应交个人所得税。

做法:

1)在单元格M3中输入公式=I3-J3-L3

2)下拉单元格M3,用公式填充其他单元格。

6. 复制工作表“2014年3月”,将副本放置到原表的右侧,并命名

为“分类汇总”。

做法:

1)右键点击工作表“2014年3月”标签,选中移动或复制,建立副本

2)重命名工作表“2014年3月(2)”,命名为“分类汇总”

7. 在“分类汇总”工作表中通过分类汇总功能求出各部门“应付工

资合计”、“实发工资”的和,每组数据不分页。

做法:

1)在分类汇总工作表中,所有数据按照部门升序排序

2)点击工具栏中的“分类汇总”,设置分类字段为“部门”,按照'应付工资合计'、'实发工资'求和

8. 在工作表“2014年3月”添加居中页脚“东方公司2014年3月

员工工资表”,在工作

表“分类汇总”添加居中页脚“东方公司2014年3月员工工资表分类汇总”

做法:

1)选择工作表“2014年3月”,点击页面设置,设置居中页脚“东方公司2014年3月员工工资表”

2)选择工作表“分类汇总”,点击页面设置,设置居中页脚“东方公司2014年3月员工工资表分类汇总”

说明文解题步骤

说明文解题步骤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简称为“三看一得”) 一看标题,明确文章大致为哪一类型的说明文,揣摩题目的作用。 二看特殊段,即看开头、结尾有无非说明性文字,分析作用。 三看体现段落的重点信息的词、句,标出中心句。即: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得出相关信息:①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文章要说明的主要内容;②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理清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文的结

构层次;③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二、认真审题,把握题干中的重点信息,迅速找准解题的方向。 1、注意提干中修饰、限制性的词语 2、明确括号中的要求 3、理解题目意思和考点所在,避免盲目性 三、带着问题,回读文章,在文中寻找解题的思路或答案。 在第一遍通读全文时,我们对各段的所说明的主要内容就有了印象。这样,我们回答问题时候,再回读文章时,就能很快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以帮助我们快速解题,从考点分

析入手,写出答案。 附录说明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一、内容概括题型 【题型分类】 1、对某一段或某几段内容的概括 2、对相关内容的概括 3、给概括出的内容找对应段落 【方法技巧】 1、找段落中心句或关键句; 2、结合段落中说明特征或几方面的说明内容进行概括。 3、结合标点,尤其注意有分层作用的分号、句号,归纳层意,并进行综合概括。

4、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摘要联合,并简明的表达。 二、结构分析题型 【题型分类】 1、着眼全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说明对象的; 2、能否调换段落的顺序; 3、某一段落在全文的作用,或能否删去某段; 4、判断说明的顺序 【方法技巧】 1、解答对说明对象这种题型,首先要对每一段的内容了解,并能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也有的需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

(完整版)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习题答题步骤方法与技巧详解

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习题答题步骤方法与技巧详解 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相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 点是否准确。 主要题型解题方法 一、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二、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 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 有些文章能够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写人的,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

写景主要赞美景的美丽可爱。 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 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 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句子的意 思有明暗两种。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关键词摘录出来,用 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五、修辞手法的使用和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 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增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 +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 +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增强语气等;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步骤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单体也可以是一个系统.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是否是求解“力、位移与速率关系”问题. (3)若是,根据W合=E k2-E k1列式求解. 动能定理和功能原理 动能定理 把几个有相互作用的质点所组成的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功与能之间所遵循的规律。首先,把动能定理的关系式推广到由几个质点组成的系统。这时,用E k和E k0分别表示系统内所有质点在终态和初态的总动能,W表示作用在各质点上所有的力所做的功的总和,则有

W=E k-E k0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力所做的功的代数和,不是合力的功。因为由几个质点组成的系统,不同于一个质点,各力作用点的位移不一定相同。作用力又可区分为外力和内力,外力是指系统外其它物体对系统内各质点的作用力,内力是指系统内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虽然内力的合力为零,但内力的功一般不为零,因为各力作用点的位移不一定相同。因此,对于系统来说,上式中的W 应等于外力所做的功与内力所做的功之和,所以,上式可改写为 W外+W内=E k-E k0(1) 这就是质点系的动能定理,它在惯性参考系中成立。

功能原理 系统的内力可分为保守内力和非保守内力。因此,内力的功W内应等于保守内力的功与非保守内力的功之和。所以(1)式可写为 W外力+W保守内力+W非保守内力=E k-E k0 (从系统的动能定理出发阐述系统的功能定理,根据系统的动能定理表达式,把内力功分为保守性内力功和非保守性内力功) 由于保守内力所做的功可用系统势能的减少来表示,即W保守内力=Ep0-E p,所以,上式可改写为 W外力+W非保守内力=(E k+E p)-(Ek0+Ep0)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1课时) 1.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理解题意。看到一道应用题,要反复默读,弄清已知条件和提出的主要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 分析数量关系就是指题目中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及所求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某班有男生27人,有女生22人,问该班共有学生多少人?其数量关系是加数与和之间的关系。如果问,男生是女生的多少倍?则数量关系就是倍数比的关系。在应用题中,有的题数量关系简单,很容易弄清,有的题则数量关系复杂,这就需要对已知条件中所有的数量进行综合分析,只有弄清数量关系,才能找到解题途径。 3.列式解答 依据分析得到数量关系,列出算式,算出结果。 4.验算并写出答案 检验解答过程是否合理,结果是否正确,与原题的题意是否相符,然后写出答案。 检验的方法: (1)估算。看一看计算的结果是否合乎情理。应用题来自生产、生活实际,数据一般都要符合实际情况,如果发现计算结果与实际不符,就要检查题目是不是做错了。 (2)代入。把算出的结果当作已知条件,按照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代入运算,检查所得的结果是否与原题已知条件相符。 (3)另解。验算时,如果能采用另一种解法,可以比较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的情况。如答案一致,就验证了解答正确。 上面说的应用题的解答步骤是一般规律,可以概括一般的解题思考过程和计算过程。在实际 1、一台电脑现价4000元,比原价便宜了20%,原价多少元?(用方程解答) 2、学校要装修一间会议室,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600块;如果改用 边长5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砖?(用比例解) 3、下图的直角三角形以AB为轴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形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 米? 6cm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细节理解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94088

细节理解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一、教学引入 细节理解题.是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最重要的一类题型。根据我的分类,所有的阅读理解题型按照答案在文中出现的位置和形式不通,可以分为细节理解和主旨大意两大类,而前一类在整个题量当中大概会占到80%甚至以上的比例。 二、细节理解题的分类 细节理解题的答案往往不是文章中的细节在选项中的简单重复,而是根据文中的细节经过合理的推理或转化得出的。 1.同样,按照答案在原文中出现的位置,细节理解题可以分为集中型细节理解题和分散型细节理解题。 (1)集中型:就文章的单个细节提问,答案在原文中出现的位置一般也位于单句话或几句话中。 因为具体细节不同,出题形式千变万化,因题而异。如: 【2010江苏】57.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he ancestors of the Potter family most probably 【2010上海】70.. As is mentioned in the card, the limitation of the research paper mainly lies in that (2)分散型:题目涉及到文章某一段或几段,甚至贯穿全文的各个位置,需要考生寻找文章中的多个细节。请注意,分散型细节理解题并不意味着题目的正确答案出现在文章的不同位置,正确答案往往也是关于文章的某一个句子或细节。只是说文章的干扰选项是关于不同的细节,需要我们在定位的时候阅读某一个区域。分散型细节理解题常见的出题方式有: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We can learn/infer from the passage that… Which of the follow ing is NOT mentioned about …? 也有因题而异的,有些看似集中的其实也分散在文中,需要考生仔细定位。如: 【2010江苏】61. Some people are against killing wolves because . 原文所陈述的原因有很多段,而并不是单个的句子。 2. 就题目形式而言,细节理解题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有: (1)文章细节:针对文中细节直接提问 (2)指代判断:判断文中某个代词或特定词组的指代关系 (3)图表数据:对题目中的图标和数据进行简单的计算 (4)词义猜测:推测文中某个词或词组的含义 (5)顺序排列:选择文中细节出现的正确的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 (6)态度目的:作者在文中引入某个细节的目的,或对某个细节或细节人物的态度 三、细节理解解题方法 三大法宝:顺序原则、定位词、排除法 1. 把握解题的顺序原则。一般来说隐含题目答案的位置与题目的顺序是一致的,这能帮助我们缩小寻找范围,大大提高效率。我们做题时可以采用采用步步为营法,看一题做一题。 【2010广东】 C Food sometimes gets poisoned with harmful things. A person who eats such food can get an illness called food poisoning. Food poisoning is usually not serious, but some types are deadly, The symptoms of food poisoning usually begin within hours of eating the poisoned food. Feve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symptoms. Certain microorganisms (微生物) cause most types of food poisoning. Bacteria and other microorganisms can poison eggs, meat, vegetables, and many other foods. After entering the body, these tiny living things release (释放) poisons that make people sick. Some chemicals can also cause food poisoning. They are often added to food while it is being grown, processed, or prepaid. For example, many farmers spray chemicals on crops to kill weeds and insects. Some people may have a bad reaction to those chemicals when they eat the crops. Some plants and animals contain natural poisons that are harmful to people. These include certain kinds of seafood, grains, nuts, seeds, beans, and mushrooms. When people handle food properly, the risk of food poisoning is very small Microorganisms multiply rapidly in dirty places and in warm temperatures. This means that people should never touch food with ditty hands or put food on unwashed surfaces. Food should be kept in a refrigerator to stop microorganisms from gnawing. Meat needs to be cooked thoroughly to kill any dangerous microorganisms. People should also wash food covered with chemicals before eating it. Finally, people should not eat raid mushrooms or other foods that

完型填空题的基本解题步骤与技巧

完型填空题的基本解题步骤与技巧: 由于完形填空题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因此,要提高正确率,除了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和一定的语法知识,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外,还必须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与技巧。 1、重视首句,把握开篇。 完形填空一般无标题,首句一般不留空白,是完整的一句,全文信息从此开始。细读首句,可判断文章体裁,预测全文大意和主旨。 2、通读全文,领略大意。 完形填空题的文章尽管是有意地抽掉了一些词,使信息中断,造成间隔性的词义空白,但仍不失为完整的语篇。阅读全文要一气呵成,尽管有空格、生词或不明白的地方,仍要快速读下去。读时要注意找出关键词、中心词,划出某些代表人物和情节的词,以便于形成思路。对空格要填的词可作试探性地猜测,为下一步选择答案做好准备,打好基础。要注意不要在未掌握大意的基础上,边阅读,边做题,这样速度慢、准确率低。 3、瞻前顾后,灵活答题。 通过通读全文,掌握了文章的大意后,学生可以从头开始边细读边分析。根据上下文意思选取语法正确、语义贴切、语言准确的词语。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瞻前顾后,灵活答题。 所谓“瞻前顾后”,即先读所填词的句子,回顾上一句,兼顾下一句。如果一句中有两个空白待填,在初定答案时要“双管齐下”,在两处同时试填,然后通读全句,确定答案。另外在做题时要采取先易后难的原则,对把握性强的选项要做到一锤子定音。而对那些把握性不强的选项,不妨先放一下,接着再往下做,然后再回过头来补填。这时,由于通过你对上下文的精研细磨,上文其意自现。答题时可采

用 1)择优法:根据文章及结构边读边填,如果能够立刻判定最佳答案的,不必再去逐个考证其余答案。2)排除法:如答案一时难以确定,可按空格位置,从语法结构、词语搭配、上下文语境、习惯用法、词义辨析等方面,对选项逐项分析试填。排除干扰项,从而确定正确答案。 4、复读全文,验证答案。 这一步也相当关键,在答题完后一定要再仔仔细细地阅读全文,对所有的答案逐个再进行一次核查。核查时注意以下三点: 1) 上下文的一致性:即时态语态的一致;代词、名词、单复数的一致。 2) 从语法和惯用法及习惯搭配、甚至语感入手,看是否符合上下文的逻辑。 3) 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衔接是否连贯。检查时既要处处留心语法、习惯用语、固定搭配等方面的正确性,还应充分考虑语义、内容等方面的合理性。 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 首先通读全文,不要被某个或某些自己不熟悉的单词所困扰,了解大概意思。然后看问题,带着问题精读全文,同时选择答案,必要时用排除法,注意,文章中一般都会有答案,有的可以直接找到,英美人并不愿意把问题弄得太深奥,不必想得太复杂,很多都是直接了当的,千万别自己发挥想象。但不得不说,平时多积累词汇量的话,答题可能就会主动一些,有把握一些。祝成功!

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及训练步骤(精解版)

阅读理解解题思路基本步骤 阅读理解简解题思路基本步骤要做到以下四点: 1.速读原文材料 2.看清题目要求 3.细找文中原话 4.认真回答问题 速度材料的经验总结:“读材料”,就是要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读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在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应记住文章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

第一遍需要速读,首先要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试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类的阅读理解的解题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 有的学生要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有的学生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四个选项不读)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倒读法"对表层理解的题目(提问时间、地点、原因等)效果最好,对深层理解的题目,要从短文的整体内容出发,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所提供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二)看清题目要求——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大意 学生在审视阅读理解的问题时要求对关键的字、词或句子要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用笔圈下来,作为扣题作答的要点,也是学生回答问题的可能的得分点。要做到细读文章的内容,机智从容答题。,第二遍读文章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细读全文,一般要做到如下几点: 1、基础知识,牢牢掌握.阅读题型多种多样,但是一定有基础知识的考察,比如填标点符号、填关联词语、填拼音、找错别字、找出文中的近反义词,摘抄比喻句、划出中心句等等.这些考察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课堂里一定训练过,粗心的同学却往往会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例如要求圈出正确的词语,有的同学反而把错误的词语划去了.类似的情况,在考试时常常能见到,粗心是一部分同学在该题项中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做这些基础知识的题目时要格外仔细,这些题目尽量不要失分. 2、生字新词,不要着急.试题中一旦出现生词,要排除生词的障碍,遇到生词要通过上下文,大胆地对阅读文字材料中的个别词义、语义和句义进行推测、推理和推断,还可以通过构词常识大胆猜测。一般情况都会注上中文词义,如果没有注出词义,那么学生应该这样处理:①利用构词法即拆分词素的方法来猜出这个词的大致意思; ②有些名词要联系上下文意思来猜测其意思;③有的生词是故意不给注释的,是要在题目当中出现的.最常见的两种情况:一是,要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二是,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例如:实际的表现和所得到的称谓或名声是一致的.第二种情况相对于难度小一些. 3、弄清问题,巧用“原话”.对于一些题目,原文中有明显的准确答案,要善于利用阅读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进行回答.①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句子设计的,可以从文中一句找到正确的答案;②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一段话设计的,因此可以从文

现代文阅读解题步骤

、基本要领:整体把握,抓住关键语句,在文中找答案 、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地词语、句子;[可以稍快]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地阅读范围,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地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宜慢,仔细,并回读检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最后:理清要点,认真答题.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尽可能利用原文中地关键性文字答题) 一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地三个步骤详解: 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地哪些东西呢? 、了解文章地大致内容.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怎么写地?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是怎么看地?、了解文章地大致结构,主要思路.了解文章叙述地基本要素是什么(记叙地人物、事情、时间、地点是什么)?作者地情感变化是怎样地?材料有哪些?是怎样安排地?文章是怎样过渡地?弄清文章地线索、顺序、层次等.、了解文章地思想、感情、主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注意事项:用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达到上面地目地: 一、抓住文章中关键地词句.文章中关键地词句:标题、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地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地词句、重点关联词(如段落开头地词:不但……而且……因为何况但是然而因此)等等,应特别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地词句.注意文章地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有地散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相当隐晦,我们也能从这些词句中找到蛛丝马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弄清文章地结构. 从结构形式入手比较容易把握文章地思想内容,也就是说,把结构层次弄清了,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文章地中心思想.从这一点来讲,弄清结构是记叙文阅读地基础. 弄清记叙文地结构,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找出文章地线索.记叙文地线索形式有:以时空转移为线索,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 阅读文章要设法找出文章地线索,就能沿着它弄清段落层次结构. ()明确文章地顺序.记叙地顺序,要求我们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方法. 顺叙,指记叙地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地时间顺序来写.如《皇帝地新装》.倒叙,指记叙地时候把后发生地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地事情写在后面.插叙:如《羚羊木雕》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地起止点,对找出记叙地线索,把握文章地结构将有所帮助. ()理清文章地层次.理清文章地层次是弄清文章结构地重要一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把握文章地详略.文章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要有主有次,有详有略. 第二步,审清题意,回读原文. 在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后,我们再仔细阅读题干,找出每一题地出题点,回读原文,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那么回读原文地方法和步骤是什么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找准了原文中对应题目地相关区域.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只要找准了原文中地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就能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大多数题目地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地.、分析综合,顺藤摘瓜.结合试题

初中数学规律题解题基本方法

初中数学规律题解题基本方法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 一、基本方法——看增幅 (一)如增幅相等(此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相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6=6n-2 (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 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 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举例说明:2、5、10、17……,求第n位数。 分析:数列的增幅分别为:3、5、7,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那么,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是:3+2×(n-2)=2n-1,总增幅为:[3+(2n-1)]×(n-1)÷2=(n+1)×(n-1)=n2-1 所以,第n位数是:2+ n2-1= n2+1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凑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 (三)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二、基本技巧 (一)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例如,观察下列各式数:0,3,8,15,24,……。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100个数是。 解答这一题,可以先找一般规律,然后使用这个规律,计算出第100个数。我们把有关的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给出的数:0,3,8,15,24,……。 序列号:1,2,3,4,5,……。 容易发现,已知数的每一项,都等于它的序列号的平方减1。因此,第n项是n2-1,第100项是1002-1。

小学语文阅读分析解题步骤与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分析解题步骤与方法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一般出现的是多音字,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文章中的词语作出恰当的选择。 二、选择恰当的字词 1、仔细阅读字词所在的句子,了解句意,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 2、认真分辨两个词语的区别是什么,以1为依据作出选择。 三、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 1.记叙文:格式:人+事+果。 2.说明文:说明(介绍)了……对象的……特点。 3.议论文:论证了……的论点。 四、中心思想的概括 1.写人的记叙文:本文通过记叙……,赞美主人公……的优秀品质。 2.叙事的记叙文:本文通过记叙……,说明了……的道理(或抨击了……的问题)。 3.写景的记叙文:本文通过描写……,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4.状物的记叙文:本文通过描写……,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方法技巧: 1.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3.状物的文章,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五、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 句中意思+句外意思(情感)。有时要考虑它的比喻义、特殊含义、感情色彩、是否反语(讽刺)、是否夸张等。 六、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内容上的作用:写了……的内容,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2、结构上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引起下文。对比。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总结全文。 七、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1、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点。 2、拟人:把……人格化(或赋予人的感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3、排比:富有气势地写出了……。 4、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反问:突出强调,加强语气,更加肯定地写出了……。 八、联系上下问解释词语的意思: 方法1、顾名思义,采用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接成一句话。 方法2、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 方法3、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具体描述。 九、标点符号的作用 1、——的作用 ① 解释说明。② 话题的转换。③表示话语的中断。④ 时间或声音的延续。 2、……的作用 ①引文的省略。②列举的省略。③说话断断续续。 3、“”的作用

解题的一般步骤

解题的一般步骤 1、审诗题(写作缘起、时间、处所、人物、场合、感情基调)如《望月怀远》、《春夜喜雨》、《旅夜书怀》、《柳》…… 2、审作者(时代、身世生平、思想、风格流派) 3、看注释(难字,或有典故) 4、通词句(认清歧义、理顺倒文、解读典故、推断品味关键字词,概括句义) 5、味意象(形声色质味è情调;时空位置(在脑海中形成“多媒体”的图景) 6、入意境(设身处地,涵泳品味,领悟其中的“情”或“理”) 7、定主旨(综合思想因素与感情涵义,比较主次轻重) 8、认“技巧”(语意关系类、结构关系类、表达方式类(主要是写景抒情方式)、语句修辞类) 相关基知解读 -------------------------------------------------------------------------------- 以下内容只有请你先点击右边广告,再回复本帖后才可以浏览 第一讲审诗题 认真研究诗歌的题目,分析其包含的信息,对提高诗歌鉴赏的准确性有很大帮助。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主要表现手法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一、如果诗题直接点明或暗示感情,那么考生应该从题目所提示的感情入手,去理解作者运用了什么典型细节和景物来表达感情。如柳中庸的《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如果没有题目中“征人”对事件的指引和“怨”对情感的提示,粗心的考生可能难以理解这首诗。 二、如果题目直接点明了描写的对象,那么考生可以从描写对象着手,通过把握描写对象的特征,来理解作者的情感。如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我们在鉴赏这首诗歌的时候切不能漏掉题目中的任何一个字。如“听”点明了事情,诗的后六句都是写作者听到的内容。“蜀僧”点明了弹琴者的身份,“僧”有自己的弹琴内容、弹琴风格,“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是写琴声的超脱世俗。“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更通过对景物的感受,说自己沉浸在音乐之中,而不知道时间已经是傍晚了,这就从侧面来衬托琴声的曼妙超俗,表现了琴声的艺术魅力和蜀僧弹琴的高超技法。又如陆畅的《惊雪》“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晖。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诗题的“雪”就是诗歌的中心意象,即思想感情的载体。“惊”,惊讶,惊叹,借雪花飞舞的冬景,表现出诗人热爱自然风光、热爱美好生活的美好情操。又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借“乌衣巷”这个具体的“象”的今昔变化来表现“意”——写出历史的变迁和豪门贵族的兴衰。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首诗借“山寺桃花”这个“象”表现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如《题李凝幽居》从这个诗题中可以看出诗的内容是描写李凝的僻静居处。 三、如果题目点明了所写的事件或背景,如《次北固山下》《秋夜》《江汉》《移居》等,考生应该注意到这些诗歌的内容,或者与题目的内容有关,或者由题目中的背景引出,或者写在某个地方的活动。考生就可以从中获得一些与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关的信息。如《次北固山下》中的“次”就暗示了游子漂泊在外,《秋夜》既“秋”而“夜”,作者又是女词人朱淑真,如果不寄寓着思念和愁绪,岂不怪哉?《江汉》更是点明了杜甫晚年漂泊于江汉一带的事件,从而暗示了他晚年的颠沛流离,自然寄托了他的身世之感。 2006年北京卷的题目是《移居》[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善欺。注释:①将:岂②纪:经营] ,如果考生能够对这首诗的题目产生足够的重视,认识到陶渊明写的是搬到新家之后的事情,那么就会考虑到新家的环境和与邻里的关系。再根据诗歌的细节,就不难理解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谊”。这一类题目在诗歌中的数量最大,考生们应该重视。 四、诗歌的题目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只要细加分析,就能基本分清诗歌的类型,大体上明白诗歌的表现手法。一些以事物命题的诗很可能就是咏物诗。如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以事物命题,可以初步判断为咏物诗,而咏物诗的基本表现手法为托物言志。虞世南的《咏风》、贺知章的《咏柳》于谦的《石灰吟》等便是如此。再如柳中庸的《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和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从标题可以推断为边塞诗,而边塞诗的表现手法多为写景叙述抒情相结合。又如杨巨源的《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一看便可以断定为写景诗,其基本表现手法必定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象这样的还有杜甫的《江村》,张旭的《桃花溪》等等。当然,要真正透彻地了解诗歌内容,领会抒情主人公的感情,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还得对内容做精微的鉴赏。然而,因为题目是诗歌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应该把仔细揣摩题目意思作为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起始环节。只有这样,才能领悟诗歌的艺术魅力,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第二讲审作者 即注意诗歌的题目,了解诗歌的作者,知人论诗,以察诗情。 对于历代文学大家,我们应该了解掌握其经历、风格。通过了解作者,知人论世对诗歌的鉴赏很有帮助。考试时,

排列组合基础知识及解题技巧

排列组合基础知识及习题分析 在介绍排列组合方法之前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基本的运算公式! 35C =(5×4×3)/(3×2×1) 26 C =(6×5)/(2×1) 通过这2个例子 看出 n m C 公式 是种子数M 开始与自身连续的N 个自然数的降序乘积做为分子。 以取值N 的阶层作为分母 35P =5×4×3 66P =6×5×4×3×2×1 通过这2个例子 n m P =从M 开始与自身连续N 个自然数的降序乘积 当N =M 时 即M 的阶层 排列、组合的本质是研究“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m (m≤n)个元素,有序和无序摆放的各种可能性”.区别排列与组合的标志是“有序”与“无序”.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思维模式有二: 其一是看问题是有序的还是无序的?有序用“排列”,无序用“组合”; 其二是看问题需要分类还是需要分步?分类用“加法”,分步用“乘法”. 分 类:“做一件事,完成它可以有n 类方法”,这是对完成这件事的所有办法的一个分类.分类时,首先要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一个适合于它的分类标准,然后在这个 标准下进行分类;其次,分类时要注意满足两条基本原则:①完成这件事的任何一种方法必须属于某一类;②分别属于不同两类的两种方法是不同的方法. 分步:“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n 个步骤”,这是说完成这件事的任何一种方法,都要分成n 个步骤.分步时,首先要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一个可行的分步标准;其次,步骤的设置要满足完成这件事必须并且只需连续完成这n 个步骤后,这件事才算最终完成. 两 个原理的区别在于一个和分类有关,一个与分步有关.如果完成一件事有n 类办法,这n 类办法彼此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无论那一类办法中的那一种方法都能单独完 成这件事,求完成这件事的方法种数,就用加法原理;如果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n 个步骤,缺一不可,即需要依次完成所有的步骤,才能完成这件事,而完成每一个 步骤各有若干种不同的方法,求完成这件事的方法种类就用乘法原理. 在解决排列与组合的应用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有限制条件的排列问题常见命题形式: “在”与“不在” “邻”与“不邻” 在解决问题时要掌握基本的解题思想和方法: ⑴“相邻”问题在解题时常用“合并元素法”,可把两个以上的元素当做一个元素来看,这是处理相邻最常用的方法.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及方法-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及方法 如何才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关键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方法。 一、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二)耐心分析,明确数量关系 (三)通过画图,构建模型 无论高低年级的小学生,解决问题的呈现形式用图会更直观而有趣地表达题意。学生一看通俗易懂,非常喜欢,乐于解决。 图中可以更清晰看出各种数量关系,已知量与未知量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而不是只限于文字的想象,所以教师应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这也是更快、更准确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四)列式解答,别忘检验 根据以上分析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算出结果,这只是初步把问题解决,是否正确呢?需要进一步的检验,检验的习惯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保障。 检验的方法有多种: 1.估算法。估计结果是否符合题意,如果数据结果与实际差距太大,就要反思解答过程及计算。 2.代入法。把已得出的数据结果当做已知条件,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代入题中,看最后的结果是否是另一个条件中的数据,如果与已知条件相符就是正确的,反之是错误的。 3.寻找其他方法。检验时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比较两种方法所得出的结果是否一致。

以上是在我们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在实际的解决问题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前提,还要掌握解答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比如消元法、替代法等,在实际问题中,可能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综合运用,要掌握各种方法,随问题中的条件灵活运用,不能生搬硬套。 (一)消元法 所谓消元法是对要求两个或两个以上未知数的应用题,必须想方设法消去一个未知数,求出另一个未知数,最后再求出消去的那个未知数。我们由浅入深地来分析此类型的方法。 例1.甲乙二人去商店买练习本和笔记本,甲买了5个练习本和6个笔记本,共花了9.5元。乙买了5个练习本和7个笔记本,共花了10.7元,求每个练习本多少钱? 分析:此题有两个未知数,要想求每个练习本多少钱,可以消除一个未知数,也就是利用甲乙二人花钱的差,先求出一个笔记本的价钱,此题关键是数控量关系:(5个练习本+7个笔记本)-(5个练习本+6个笔记本)=1个笔记本 解:(1)乙比甲多买几个笔记本?7-6=1(个) (2)1个笔记本多少钱?10.7-9.5=1.2(元) (3)6个笔记本多少钱?6×1.2=7.2(元) (4)5个练习本多少钱?9.5-7.2=2.3(元) (5)1个练习本多少钱?2.3÷5=0.46(元) (二)替代法 什么是替代法呢?题中给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未知数量的关系。可以用一个未知数量替代它的未知数量,使数量关系化繁为简,数量关系单一了,也就可以解?Q问题了。

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通过读题理解题意,分清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第二步:分析数量关系。在理解题意后,就对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弄清已知条件间有怎样的关系,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根据这些数量关系的线索,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这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关键。 第三步:列式计算。按照前边拟定的解答步骤,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第四步:检验作答。检查时一定要仔细认真,要查看原题,有没有弄错题意,抄错数字,列式是不是题目的要求,计算也有没有错误。检验答案是否正确,如果发现都错误,要及时改正。这一步是十分必要的。要注意纠正不经检验就作答的毛病。 以上四个步骤是互相联系的,不可缺少的。在实际作题时,一般只列出算式,写出答案,有的步骤的过程可以写在草稿上。 小学生解答问题常见错误的分析 同学们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会发生种种错误。爱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同学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发现错误的原因。这样就能很快的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学们解答问题常见的错误大致有六个方面: 1.粗心失误 有些解决问题由于粗心,列错了算式。有的是虽然列式对了,但计算错误,答语写

错,单位名称写漏等等。 2.概念不清 解答问题需要有清晰、明确了、牢固的数学概念作为基础,如果概念模糊,就会发生解题上的差错。 例如,“前进养鸡厂养母鸡2120只,母鸡的只数是公鸡只数的2.5倍。这个养鸡厂共养鸡多少只?”一位同学这样列式:2120+2120X2.5=2120+5300=7420(只)。答:这个养鸡厂共养鸡7420只。 对“倍”的意义不理解,见题中有“倍”字就用乘法算,造成解题错误。 3.凭“经验”解题 在解答同一类问题时,往往凭所学例题的解题“经验”去列式,忽视了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的变化,以及这道题与同类其他题的区别,致使解题出错。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完成要小时,乙单独完成要小时,甲乙合作要几小时完成这一工程?有一位同学错列成:1 同学们是否发现两人合作的时间反而比甲、乙独作的时间长错在哪里呢?这位同学凭“经验”按例题的解题方法去算,甲乙合作的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往往题目是“甲独作要2小时,”甲的工作效率用表示,这题中“甲独作要小时,”工作效率也按往常的用表示,结果出错。 4.找错中间问题 解答复合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地提出中间问题,如果解题的思路不请,方向不明就不能的关系,正确地分清已知数与已知数中间,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错误地提出中间问题。例如,“一种圆柱形桔子罐头盒高6厘米,底面直径是10厘米,做这样的一个罐头至少需要多少白铁皮?”有的同学从底面直径是10厘米这一已知条件,提出中间问题先求底面圆形面积,再求体积,由于解题方向不明,误把

部编版小学期末考试语文阅读分析解题步骤与方法

部编版小学期末考试语文阅读分析解题步骤与方法 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主要题型及其解题方法: 一、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二、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

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 发 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写人的,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 写景主要赞美景的美丽可爱。 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 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 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 理。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 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 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 来完成。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 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暗的难 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 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关键词摘录出来,用自己的语 言表达出来。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