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老北大的校庆日考究:原12月17日改5月4日 北京大学校友网

老北大的校庆日考究:原12月17日改5月4日 北京大学校友网

老北大的校庆日考究:原12月17日改5月4日 北京大学校友网
老北大的校庆日考究:原12月17日改5月4日 北京大学校友网

老北大的校庆日考究:原12月17日改5月4日北京大学

校友网

原标题:老北大的故事之五

北京大学最大的“身世之谜”,除了戊戌年间的创立,当属校庆的改期。考过北大的诞辰(参见《北京大学:从何说起》,刊《读书》一九九八年一期),连带讨论一下校庆的改期。

依照常规,第一步的工作,便是了解当事人的意见。即当初将北大的校庆纪念日,从沿用多年的十二月十七日改为五月四日,理由何在。好几回峰回路转,答案似乎就在眼前,转眼间,又消失在云雾山中。直到落笔为文的今日,也只是依据蛛丝马迹略作推断,不敢说已得确解。在我看来,此乃了解五十年代以后北大命运的一把钥匙。

关注北大校庆改期的,我肯定不是第一个——起码校史专家就无法回避。因而,不妨先倾听专家们的意见。可惜的是,八十年代出版的《北京大学校史》,只叙述到一九四九年为止;其他涉及五十年代以后北大命运的出版物,也不屑于纠缠此等“小事”。好不容易在《今日北大》(北京大学出版社,一九八八)中,找到了如下的描述:

一九四九年五月四日,即“五四”运动三十周年时,北大成立了由教授、教师和学生代表共二十三人组成的校务委员会,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汤用彤教授任主任。为继承和发扬

“五四”光荣传统,此后,北京大学将每年的五月四日作为校庆日。

这段话给人的印象是:北大校庆的改期,是在一九四九年或一九五○年。遍查这两年的《人民日报》以及《北大周刊》,有校务委员会成立的详细报道,却未见改变校庆纪念日的只言片语。相反,第21期《北大周刊》(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六日)刊出汤用彤、罗常培纪念校庆五十一周年文章;第22—23期《北大周刊》(一九五○年二月一日)报道北大师生举行校庆纪念集会,马叙伦、徐特立发表讲话。另外,第62

期《北大周刊》(一九五○年十二月十六日)上,也有校庆五十二周年活动的预告。也就是说,起码在这两年内,北大仍坚持在十二月十七日举行校庆纪念。

一九五一年四月三日,《北大周刊》改为《北大校刊》。同年十月二十一日出版的第14期《北大校刊》上,刊出《北京大学一九五一年度校历》,依然规定:“十二月十七日,星期一,校庆放假一日。”按理说,此事再简单不过,继续追踪《北大校刊》就是了。可很快地,《北大校刊》停办。等到其后任《北京大学校刊》面世,已是一九五三年十月一日。正是在这一年多的“空白”里,北大完成了校庆的改期。持此说的理由是:一九五三年年底,没有关于校庆的报道:第二年五月三日出版的《北京大学校刊》15期上,通栏大标题为“纪念五四青年节,祝贺校庆五十六周年”。同年五月七

日的《人民日报》上,也发表了题为《北京大学热烈庆祝五十六周年校庆》的新华社通讯,开篇便是:“北京大学在‘五四’运动三十五周年纪念日,隆重地庆祝五十六周年校庆。”有了上下限时间,接下来的问题是,到底是何时、由何人提议、并以何种理由决定改变北大的校庆纪念日?翻遍这两三年的有关报刊,竟找不出任何痕迹,实在不可思议。原以为此举关系重大,定会引起热烈的争议;即使不允许讨论,也会由校方刊出公告,并略做解释。结果什么都没有,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转变过来了。求助于北大档案馆,依然无济于事:在我所能查阅的范围内,未见蛛丝马迹。明知答案可能隐藏在学校党委的会议记录中,我也只好望洋兴叹。幸亏档案馆的馆长提醒,为此问题,北大党史校史研究室的专家已经调看了所有内部档案,不必再作徒劳的求索。依照她的指引,终于在北大内部发行的《高等教育论坛》一九九五年第三期上,找到了两年前便已完成的结论。由王学珍等先生撰写的《北京大学大事记》,在一九五一年十二月七日那一天,记载了这么一件“大事”:

汤用彤副校长建议把北大校庆改为五月四日。他认为现在的校庆时间(12月17日)临近期末,师生都很紧张,不宜搞大的活动(这一建议当时虽未在一定会议上形成决议,但此后校庆的纪念活动实际上已逐渐改到五月四日)。

这段话,可与流传在北大人口中的另一种解释相印证:十二

月中旬的北京,已经进入冬季,天寒地冻,校友往返不方便,不若春暖花开的“五四”,返校、踏青两不误。这两种“说法”,一着眼于校内,一着眼于校外,都很有人情味,非常可爱。可二者都回避了一个基本事实,即校庆纪念不同于旅游度假,并非取决于天气或者闲暇。

不能随意更改的校庆,竟被如此轻而易举地更改了,其中必有奥秘。先不讨论结局是否合理,单是“大事记”中的这段话,便是个很大的悬念:如此大事,为何没有“形成决议”?没有正式决议,如何“逐渐改到五月四日”?“逐渐”二字,更是令人疑窦丛生:到底是哪一年开始使用新的校庆纪念日?是考证不出来呢,还是不便明言?

依我的浅见,并非当事人思虑不周,或校史专家笔力不济,而是别有苦衷。正是这无从定义、不容辩白的“醉眼朦胧”,最能体现此事之“妙不可言”。不管是校史专家,还是像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非要把此事的前因后果说得一清二楚,几乎不可能——均嫌“证据不足”。问题是,据我所知,北大档案馆文革中并没遭严重破坏,为何当初校方不曾留下足够的证据,以供后人审核稽查?

稽古时可以做到“每下一义,泰山不移”,察今反而只能“以意逆志”、“诗无达诂”,此举颇具“中国特色”。以笔者所关注的北京大学的“身世之谜”为例:前五十年生日失考,乃力所不及;后五十年校庆改期,则是主动出击。因而,前者

只需考据,后者则必须兼及阐释。即:在钩稽有关史料的同时,努力恢复并理解上一代人的处境及思路。

先把“大事记”未曾言明的“逐渐改到五月四日”略作交代。因应“汤用彤副校长建议”,原定十天后举行的校庆五十三周年纪念活动取消。既然是“除旧布新”,照常理,新的校庆纪念日当即生效。可第二年的“五四”,北大学生举行隆重集会,纪念的是青年节,而非校庆。第一次大张旗鼓地将青年节与北大校庆捆绑在一起“隆重纪念”的,是在一九五四年。也就是说,旧校庆废于一九五一年;新校庆始于一九五四年。换一种表述方式:首先是旧历的不合时宜,而后才有新历的取而代之。

依我的浅见,“旧历”之不合时宜,并非有碍学生的复习考试,而是因其象征着旧的教育体制;“新历”之独具魅力,也并非时人贪图五月春光明媚,而是象征着与老北大传统的决裂。此举须与“时代潮流”相参证,方能明了其准确含义。就在北大决定取消旧校庆的前后几天,《人民日报》特辟“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开展思想改造运动”专栏,发表清华大学营造系主任梁思成《我为谁服务了二十余年》、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所长罗常培《我究竟站在什么立场为谁服务》、燕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侯仁之《学习文件使我进一步端正了自己的学习态度》等一系列文章,共同谴责旧大学之违背人民立场。紧接着,汤副校长连续发表讲话,“发现过去的北大

像衙门,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统治着北大,要把这些脏东西清除掉,必须把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继续下去”;否则,“赶不上国家的需要,也对不起人民大众”。

对于北京大学来说,一九五二年,确实是大转折的紧要关头:院系调整,迁居燕园,礼聘苏联专家,批判周、朱等,都预示着其发展方向,难怪时人津津乐道“新北大”。北大确实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作为标志,改变校庆纪念日,似乎顺理成章——这才能解释汤副校长的提议如此迅速地付

诸实施,且未见任何公开的异议。

提议改变校庆纪念日的是副校长汤用彤,可主张与老北大传统决裂的,却是属于那个时代追求进步的众多知识分子。改朝换代后的第一次校庆纪念,校务委员会主席汤用彤还只是批评老北大的“为学术而学术”,并力图重新阐释“兼容并包”口号;对北大传统深有体会的罗常培教授,更发表《祝北京大学的新生》(《北大周刊》21期),率先清算老北大的自由主义传统:北大的思想自由传统在过去三十年是可以推动社会发展的,可是在新民主主义时代它却可以阻碍社会的发展。

这种否定老北大,自觉“加紧思想改造的教育”的言论,在《北大周刊》上比比皆是。依罗先生的思路,“从一九四九年二月二十八日起,人民的北京大学方才举行了奠基礼”。如此说来,改变校庆纪念日,实在不值得大惊小怪。日后之

不以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北大的二月二十八作为新

的校庆日,已属思想落伍;倘若再坚持旧的校庆日,那更是冥顽不化。此后几年,北大人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一方面加强自我清算,另一方面重新诠释北大传统——作为“除旧布新”的表征,便是此校庆纪念日的改期。

问题是,同处“思想改造”的大潮,为何只有北大必须改变校庆纪念日?老北大传统实在顽强,思想改造任务十分艰巨,非如此不足以消除隐患——这是一种假设;北大师生善于追赶时代潮流,总是能自己提出并解决问题,自觉顺应变革的需要——这又是一种假设。还有一种说法,或许更实在些:并非每所大学都有如此辉煌的传统——比如五四新文化运动——可供“开发利用”。以上诸说,均属宏大叙事,有道理,可又都难以实证。我只想补充一个小小的细节,希望有助于理解北大校庆的不得不改期。

北大校长胡适,其生日恰好与北大校庆同一天。如此偶合,因胡适与北大渊源殊深,而显得格外醒目。本是“文人雅事”,只可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不该深文周纳。可事实上,这一偶合被赋予强烈的政治色彩。新政权建立后,朋友间打趣的话题,竟成了不同派别争斗的战场。一九五八年,在台北大校友会大张旗鼓地为北大和胡适祝寿(参见《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第2767—2776页),其后出版的《国立北京大学成立六十周年纪念》称:适之先生象征北大精神,所以我们为

适之先生祝寿,也就是为北大精神祝寿。(《向胡校长祝寿献词》)

当然,为了撇清与胡适的关系而修改校庆纪念日,未免显得太小气了点;可附着在“思想改造”这杆大旗上,可就理直气壮了。直到现在,我没有发现从“政治正确”角度阐述修改校庆纪念日的文字;即使有,估计也不会谈及胡适的生日问题。可这不便明言的“苦衷”,对当事人来说,或许并非无关紧要。

与老北大的失落相映成趣的,自然是新北大的崛起。新政权之力图清除旧教育制度的影响,以便迅速确立其意识形态的权威性,自在情理之中。改组学校领导、重新确定教育方针、增设马列课程等,此乃大势所趋;至于必须用改变校庆纪念日来表示进入新时代,则属于北京大学的创举。除了北大历来关注政治思潮的起伏,往往得风气之先,更与毛泽东本人的“引导”不无关系。

新政权建立之初,毛泽东与北京大学有过三次交往(参见萧超然《从图书馆助理员到共和国缔造者》,《北京大学学报》一九九七年五期)。一九四九年四月三十日,毛泽东给“北京大学纪念五四筹备委员会”回信:四月廿八日的信收到。感谢你们的邀请。因为工作的原故,我不能到你们的会,请予原谅。庆祝北大的进步。

同年十二月,北大以全体师生的名义,再次给毛泽东主席写

信,称为了庆祝五十一周年校庆,准备在十七日上午举行简单的仪式:我们热烈地盼望您能在这一天,回到学校来,给我们一点指示!要是您有空,无论如何希望给我们写几句话,给一点指示!还有一件事要麻烦您,最近我们要制新的校徽,想请您给写“北京大学”四个字,希望您能答应我们。

这封信迟迟得不到回音,后来才知道,此前几天毛泽东赴苏联与斯大林谈判去了。回国后,毛泽东补写了校徽,对参加校庆一事未做任何评论。一九五○年的“五四”前夕,“国立北京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再次上书,要求毛主席为即将举行的“与五四运动有关的史料展览”题字。收到信后第二天,毛泽东题词:祝贺“五四”三十一周年团结起来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专家们从题写校徽,读出了毛泽东对北大的特别关怀。我则希望从另一个角度切入:毛主席对五四时期的北大甚有好感,而对十二月十七日的校庆相当冷淡。两次收到关于五四纪念活动的上书,均迅速答复;至于北大校庆,则不置可否。当然,这只是猜测。但这一猜测,可从另外的角度得到证实。就在毛主席无暇参加的北大校庆五十一周年纪念集会上,毛主席的老师徐特立应邀发表演讲:北大是一个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学校,今天五十一周年纪念日值得纪念的,并不是它的前二十年,而是五四运动以来的后三十一周年,因为今天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是从五四运动开始的。

一九四九年的五月四日,《人民日报》出版《五四运动三十周年纪念特刊》,头版头条是陈伯达的《五四运动与知识分子的道路》,四——六版则发表吴玉章、郭沫若、茅盾、黄炎培、胡风、周建人、杨振声、何斡之、俞平伯、宋云彬、叶圣陶、何家槐、藏克家、王亚平、柏生等人纪念“五四”的文章。接下来的几天,连续报道全国青代会的开幕词、工作纲领、大会宣言等,也都强调如何继承“五四”的光荣传统。新政权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突出渲染,无疑有利于北大的重新占据中心地位,并谋求进一步的发展。

“五四”的急剧升温,使得原先的北大校庆相形见绌。《北大周刊》第63期(一九五○年十二月十六日)登出《本校五十二周年校庆将到,庆祝办法以举行展览为主》,宣布不另举行庆祝仪式,展览的重头节目则是“北大革命史料展览”。据校方称,“这虽是北大的校史展览,但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一幅缩影”。此说之得以成立,自是以毛主席对五四运动的高度评价为准的。依此思路铺排的校史,清末民初的北大,必然日渐隐人历史深处。三年间,北大对待校庆纪念活动的态度,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第一年,邀请毛主席出席并讲话;第二年,改为举办以革命史料为主的展览;第三年,临时决定取消任何纪念活动。

假如当初毛主席出席五十一周年校庆纪念会,或者五四运动的光荣不属于北大,我很怀疑十二月十七日的校庆,是否还

会因影响复习考试或天气寒冷而被取消。

对于大学来说,如何在历史转折关头,抓住机遇,站稳脚跟,为日后的发展打下有利的基础,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五十年代初北大校庆的改弦易辙,我以为乃出于深思熟虑的“高招”。若做如是观,对先辈爱护北大的心情,当有较为深入的体贴;对其不得不采取的策略,也会有较为通达的理解。实际上,五十年代初“老北大”的日渐淡出,乃其时的“大气候”所决定,非关个别人的提议。

尽管如此,我对于赋予校庆纪念日以特殊意义,仍深感不安。生日本无可选择,像梁启超那样,非要借国际国内重大事件来渲染自己的出生(《三十自述》),只能理解为“少年气盛”。北大溯源时之坚守戊戌,而拒绝同文馆,其实已有将自家生日与政治事件相联系的倾向。这一点,看看二十年代以来众多有关校史的论述,便可一目了然。一所伟大的学校,必须在非同寻常的时刻诞生,这一思路,使得论者喜欢赋予生日以特殊意义。

校庆纪念以及校史的写作,表面上是指向过去,实际上是在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也是校庆之深受校方重视、而且也值得史家认真品读的原因。说低点,是在历史坐标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说高些,则是在述说传统的同时,标举一种理想、一种精神。可有一点,常被世人所忽略:任何一所大学的优良传统,都是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与具体的生日没有任何

关系。在北大校庆五十一周年纪念集会上,教育部长马叙伦发表不同于徐特立的演讲,一是强调“时间是不可分割的”,一是称校庆“正像我们自己的生日”。“单就生日来说,平常得很,没有什么值得纪念的。”之所以生日吃长寿面,不外表示纪念和祝福,没必要将其神圣化(《北大周刊》22—23期,一九五○年二月一日)。一旦生日被赋予特殊意义,而且可由后人自由选择,那么,不确定的因素可就太多了。沧海桑田,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其校庆纪念日是否也需要不断变迁,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答案若是肯定,将招来无数不必要的烦恼。

北大之修改校庆纪念日,固然有利于弘扬五四新文化运动,却开了个危险的先例。生日的确定,本来只是考据问题,一旦转化为价值判断,过分追求“思想深刻”,反而可能出现令人尴尬的局面。为北大的千秋基业计,还是“实事求是”好——生日就是生日,没什么特殊的意义。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三十日于西三旗

北京大学发展历程

北京大学发展历程 批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不久,临时大学又迁到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北京大学于1946年10月在北平复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高校于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的校友和教师有400多位

两院院士,中国人文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也出自北京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并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两所大学之一。 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发出了“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号召。在国家的支持下,北京大学适时启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从此,北京大学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原北京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一度名为北平大学医学院,并于1946年7月并入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为北京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1996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医科大学。两校合并进一步拓宽了北京大学的学科结构,为促进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及理科的结合,改革医学教育奠定了基矗近年来,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将北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矗今天的北京大学已经成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

建校60周年校庆征文

建校60周年校庆征文 建校60周年的校庆到来了,在学校中获得了许多回忆以及教育的师生们,在此刻将想对母校说的话通过征文来告知校园的师生们吧。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以下的建校60周年校庆征文活动一起来了解。 扬起自信的微笑,踏出张扬的步调,回首母校60年薪火传承,高歌现代踏歌桃李芬芳。或许对于一个只有60周岁的学校来说,她还显得太过年轻,没有百十载的传承,没有历久弥新的文化;但对于现代学府这样文化底蕴深厚的“谜城”来说,便无需年代,无需张扬,更无所谓蓝天与鸟飞,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一个烟雾缭绕的谜。 在这经典大气的学院里,有我们金色的年华,蓬勃的青春,有着一群积极向上的学子,历经世事纷扰也不怕蜀道之难,奋力张扬似火的青春,欢声笑语也似斑驳印迹的影集。终南湖畔朗朗的读书声,水泥操场上矫健的身影,饭堂里有序的排队,课堂上师生的活力问答,这一幕幕无不彰显着现代的春天。那象征21世纪的天路雕塑,那谈笑风声走向成功的四人铜像,那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美丽风景,那激情澎湃的教授,还有那饱含文墨诗书的图书馆……这一幕幕鲜活的生动风景,便是现代生命里跳动的音符,奏起的旋律。 忽然明白,这不是一个孩子的稚嫩与童真,这不是一个少年的懵懂与清纯,虽不能说历经沧桑,但也还算称得上跌

跌撞撞。我承认我没有亲眼见证这个新生的生命的破土而出与艰辛成长,但我却真的见到了在刘院长的带领下,她由一个新生儿到了如今的青春年少,甚至在全国同类院校中也首屈一指。校内的各类学生组织也为校园的青春活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组织严密的学生会,尊老爱幼的青志团,饱含文化特色的社团联合会,富有地区情调的腰鼓艺术团等等,都用强劲青春的活力向社会各界人士展示着现代的风采。 步入现代以来,虽与之相处短暂,但我们始终秉承“公诚勤朴,仁虔雅健”的校训,谱写着属于我们的青春年少。我们也始终铭记刘院长的倾情教诲,时刻谨记脱俗大气凝重清醒的时代口号,从而不断提高个人自身素质。采一朵紫香槐放在手心,伏下身去感受那沁人心脾的清香,回想着它旺盛的生命力和拒绝任人抚玩摆弄的飒爽英姿,不觉心中又感慨自己身处这高雅的文化环境中,或许这不是别人眼中的高校,不是他人心中的城堡,但这却是我们现代学子寄予情感依托的天堂,是培育我们成人成才的圣地,是英雄主义的传播者,是时代先行的引领者。认真,让我们迈向成功;敬重,让我们告别平庸,这一经典语录已潜移默化地渗透现代学子的心房,让我们拥有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思想。 时光荏苒,母校踏浪冲潮60载华章,传道授业倩影犹存。巍峨秦岭滔滔渭水,终南山边沣河水旁,帝都胜土上又一次哺育了一个新生儿——西大现代,她破土而出艰辛成长,

2018.5.4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8年5月2日) 习近平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天,有机会同大家一起座谈,感到非常高兴。再过两天,就是五四青年节,也是北大建校120周年校庆日。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向北大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向全国各族青年,向全国青年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近年来,北大继承光荣传统,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成果丰硕,双一流建设成效显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绩突出,学校发展思路清晰,办学实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令人欣慰。 五四运动源于北大,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始终激励着北大师生同人民一起开拓、同祖国一起奋进。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北大师生应该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从五四运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是划时代的。 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发展的战略安排,这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我说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

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我记得,1981年北大学子在燕园一起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今天我们仍然要叫响这个口号,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同学们、老师们! 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我们的今天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我们的明天需要青年人接着奋斗下去,一代接着一代不断前进。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但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百年校庆讲话稿

百年校庆庆典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西街小学各位校友、老师、同学们: 在秋高气爽的收获季节,在丹桂飘香的美好时刻,我们欢聚在这里,隆重庆祝西街小学百年华诞。首先,我代表中共金台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向西街小学全体师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光临庆典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多年来关心支持西街小学的上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西街小学一百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中,历届师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办学理念,发扬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街小学按照“科教兴市”、“科教兴区”的战略部署,求真务实,积极进取,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学校规模不断壮大,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学生能力全面发展,被评为省级示范小学,获得了教师基本素质展示全市一等奖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西街小学广大师生团结奋斗、追求卓越的结果;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各位校友心系教育、无私奉献的结果。这是西小的骄傲,是金台的光荣! 多年来,金台区始终把教育放在强区富民的战略位置优先发展,努力推动教育事业快速进步。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立足区情,提出了做大做强教育品牌,建设教育强区的奋斗目标。按照“三项改革,多元投入,调整布局,骨干带动,质量兴教”的工作思路,全力深化各项改革,大力整合教育资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新的提高。 “xxx”期间,我们将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一如既往的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为地方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保障。 希望西街小学以百年校庆为契机,紧紧抓住全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希望全区教育工作者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勤奋工 作,勇于创新,让我们一起努力,为金台教育事业和宝鸡市“四市”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篇二:校长在百年校庆典礼上的讲话 传承百年薪火,谱写名校新篇 ——校长在百年校庆典礼上的讲话 尊敬的市委xx副市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百年弦歌庆盛事,五坡扬旗迎佳宾。带着满腔的企盼和激情,带着无限的喜悦和敬意,在这金菊溢彩、硕果累累的金秋时间里,我们终于迎来了xx中学建校100周年的盛大庆典。在此,请允许我代表xx中学全体师生,向参加庆典活动的各位领导、嘉宾、各位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向多年来关心和支持xx中学发展的各位同仁、各界朋友表示衷心地感谢和深深的敬意;同时也向哺育和培养我们成长和成才的母校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xx中学秉承百年积淀,历史源远流长。其前身为xx县立中学,创建于民国1913年。百年路漫漫,学府三易其名,两迁其址,数代教育工作者笃志教育,弦歌不断。进入新的世纪,学校驶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xxxx年被省教育厅评为省一级学校;xxxx年被确定为xxxxxxxx学校;xxxx年县政府将xxxx中学校园合并,扩大了办学规模,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xxxx年通过xxxx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暨xxxx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成为xx市第一 所跨入xx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的学校,从此跃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一百年,白驹过隙,风雨与硕果同行!一百年,辉煌如斯,沧桑与凯哥同奏!一百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xx中学来说,从诞生到成长的过程中,成就了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一百年的历史积淀是一种文化,凝结的是一种精神,那就是——脚踏

与北大交流生的座谈感悟

与北大交流生的座谈感悟 清华北大,是多少中国学子梦寐以求的学府,是多少寒门“鲤鱼跃龙门”的期冀,又是多少学校引以为标准和榜样的教育机构,这样历史悠久,享誉全国,甚至名扬海外的中国的首府教育机构,又怎能不令人心驰神往,魂牵梦萦呢? 当然,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北大也是我曾经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也是我现在向往一览其“庐山真面目”的高等学府。 我们学校历年都有与北大的交流活动,每个系总有两名幸运儿可以实现自己的“北大”梦,当然,他们是负有使命前去学习的,自然也是为我们学校吸取外来教育精华的一个途径,所以,每一批北大交流回来的学生都要与我们分享自己在北大的见闻与感想。 事实上,我本人并不喜欢这样的活动,当然了,不是因为“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也不是自恃“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只是我觉得别人的经历,别人的感悟终究是别人的东西,即使听了,触动了,也只不过是几分钟的热情,几天的动力,时间久了,谁还能想起从别人那里得到的经验之道和曾经澎湃过的热情呢? 当然了,今天参加这个座谈会只是因为导师组的活动,否则,我想我是断然不会参加的。但是呢,我依然很庆幸自己去参加了,并且出于对演讲者的尊重认真地聆听了。 不得不承认,北大作为中国的第一学府,除了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声名远播之外,北大的教育,无论是在教学设施、师资力量还是在教学理念方面都是首屈一指的,但是,我所看重的,并不是北大这些方面的成就,而是北大的学生。我记得有一个学生说,“北大的一位老师曾说,一所学校,最重要的资源,不是这所学校的软硬件设施或者雄厚的教学资金,而是这所学校的学生”。的确,一所学校最重要的资源永远只有学生,只有学生才是这所学校最有力的代言!能够进入北大的学生,必有其过人之处,要么天生就有异于别人的聪明,要么就是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精神;而在北大就读的学生,也的确会有高于其他学校学生的思想境界和自己的思维方式。 据北大交流的同学所言,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北大的学生具有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的能力。从入校开始,他们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决定,自己亲为,比如说自己选择修什么课,参加什么活动,做什么事。北大的班级概念很弱,除了初入校园,便再无班级,所以,没有班委会帮助学生办各种各样复杂的手续,另外,北大的老师都是各行各业顶尖的人物,承担国家的各项科研任务,除了讲课,自然也不会关心学生别的方面的事情,我想,这样的教学环境,自然就要学会自己学习,自己选择了。 二、北大的学生具有极强的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北大的学校很优美,但北大的学生却是匆忙的独行者,他们已经习惯了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习惯了在匆忙的节奏中过着匆忙的生活,也在独行中学会了自立,学会了自强。 三、北大的学生善于规划,有明确的目标。从小学到大学,我们的老师一直都要求我们,要做好计划,不要不切实际,不要好高骛远,不要……我相信,我们都做了计划,但是,有几个会完成自己的计划呢?北大的学生善于做中长期的计划,他们不会规定自己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但他们一定会规定自己这个

在北京大学师生校友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北京大学师生校友座谈会上的发言 徐钊 (2013年7月17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校友们: 大家好! 我叫徐钊,是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2012届博士毕业生,现在凭祥市委组织部工作,在素有“南疆国门第一镇”之称的友谊镇挂职担任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同时兼任我镇卡凤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非常感激各位老师不远万里亲赴广西调研、指导,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汇报这一年来的工作情况的机会。 别来经年,今天在八桂大地再会恩师,我感觉昔日的湖光塔影如在眼前,恩师们的教诲仍在耳畔。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母校和各位恩师!母校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恩师的辛勤付出帮助我不断成长;北大人的家国情怀与担当意识更促使我将自身的发展与祖国的召唤紧紧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母校,我可能不会燃起扎根边疆的理想;如果没有母校,我可能也不会有付诸行动的勇气。 我更要感谢美丽的广西给了我实现梦想的土壤。广西的自然环境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广西的地理位置沿海邻边、四通八达。尤其是,广西的各族人民勤劳淳朴、热情包容;广西的各级领导对我们关心关爱、放手重用。离开了广西人

民的包容爱护,我们将无法融入其中,扎根于此;离开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关怀,我们更将难以适应工作,有所贡献。 前年年底,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周新建部长亲自率队去北大招才引智,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广西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与深切渴望。来到广西之后的亲身经历,更让我体会到广西对人才的真心关爱和大力培养。去年七月,我正式到凭祥市委组织部报到,并直接到友谊镇挂职锻炼。友谊镇因著名的友谊关而得名,历史悠久,是中越贸易的重要口岸,也是年轻人锻炼成长的好平台。到乡镇工作以后,各级领导经常询问我的工作情况,帮我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周部长来凭祥调研期间,还亲自到我们镇指导工作,鼓励我沉下心来、放手工作。在工作中,各级领导没有把博士当花瓶、做摆设,而是不断地给我交任务、压担子,鼓励我大胆尝试新思路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起草给各级领导的汇报,到带领工作组去一线处理问题;从做群众思想工作、调解利益纠纷,到参与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和自由贸易区建设政策研究,我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取得了各级领导和同事的信任,在镇里先后分管办公室、宣传、民政、综治维稳工作,还兼任了卡凤村党总支部第一书记。 我镇卡凤村在凭祥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堪称“南疆国门第一村”。去年,凭祥市的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35.7亿元,各项指标稳居全区第一,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在卡凤村辖境内的友谊关口岸、浦寨、弄怀等

知名校友一大把 UCLA校园新闻和知名校友一览-推荐下载

知名校友一大把 UCLA校园新闻和知名校友一览 被玩坏了的校名 洛杉矶分校UCL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ittle Asia 洛杉矶加大(UCLA),昵称知名度与南加大有一段差距,但两个较通用的昵称版本均与亚裔有关:University of Caucasians Lost among Asians(白人被亚裔淹没的大学)或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ittle Asia(小亚洲加大)。该校校友、罗斯密华裔市议员劳朱嘉仪表示,洛加大以门坎高、竞争激烈著称,校园内亚裔学生众多,与亚裔家长注重子女教育的传统分不开。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两种昵称,其实是对亚裔学生的优异学术竞争力的称赞,未必出自偏见或歧视。 亚裔录取遭歧视:为被UCLA录将自己扮成黑人 转眼间已经来到4月份,美国学校申请的录取结果也逐一水落石出。有人欢喜有人愁。然而最近网上开始热炒在录取过程中一些亚裔学生遭名校歧视的消息。诸如哈佛、耶鲁纷纷站出来辟谣。然而他们的声明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这不,来自UCLA的一位印度裔校友公 开了自己的一段奇葩伪装经历,表达了对亚裔录取歧视政策的愤慨。 当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印度裔校友卓科尔·英格姆(Vijay Chokal-Ingam)得知该校安德森商学院准备强化降低门槛、接受黑人和西裔等少数族裔的“平权”政策(Affirmative Action)时,决定公开一个只有他自己知道的秘密,以表达自己对这个政策的反对。 《纽约邮报》报导说,15年前,卓科尔·英格姆在芝加哥大学毕业时,学绩点(GPA)只 有3.1,MCAT分数31,以亚裔身份申请医学院时屡屡被拒,乏人问津。他抱着恶作剧的想法,剃了光头,加入黑人学生会,并在申请材料中称自己是黑人。 卓科尔-英格姆在申请材料中对自己的富裕家境毫不掩饰。他说,他在芝加哥大学上学 时没有任何奖学金。他还透露,自己来自马撒诸塞州最富裕的城市之一,母亲是医生,父亲是建筑师。通常这些因素会降低白人和亚裔进入名校的机会。 结果,扮成黑人的卓科尔-英格姆获得了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11所美国名校的面试机会,并最终如愿以偿进入家著名医学院。该医学院对外宣称申请者的平均GPA为 3.84,远高于卓科尔-英格姆的3.1。 但后来卓科尔-英格姆选择从医学院退学,以亚裔身份进入安德森商学院,完成了MBA 学位。他表示,他之所以公布这件事情,是因为他认为所谓的“平权”政策就是种族主义。他说,“平权”政策其实加强了人们对美国少数族裔的负面刻板印象,即他们需要特殊待遇。 卓科尔-英格姆正在写作一本书,称作《几乎是黑人》(Almost Black),讲述自己申请医学院的故事。他在推特上表示,“平权”政策就是歧视;任何别的说法都是撒谎。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4月的北京,春风送暖。在这个美好的时节,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参加庆祝活动的海内外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国高等学校的师生员工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100年前,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历史背景下,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建立了。那个时代,外国列强的侵略欺凌,封建统治的腐败黑暗,使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蒙受了水深火热的苦难。中国人民和大批仁人志士在苦难中觉醒、在压迫下奋起,决心改变民族积贫积弱的命运和人民苦不聊生的状况。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推动全民族更加自觉地走上了振兴中华的奋斗历程。 90年前,在中国人民改变民族命运如火如荼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顽强拼搏,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和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了改革开放,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建校以来,广大清华师生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形成了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而奋斗的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隽永篇章。 建校伊始,清华秉持科学救国理想,倡导“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一批学界泰斗在清华园里潜心治学、精育良才,形成了名师荟萃、鸿儒辉映的盛况,很快发展成为我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填补了我国现代科技的诸多空白。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同北大、南开一道,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共创了西南联大的办学成就。梁启超、冯友兰、陈岱孙、费孝通、钱钟书、吴晗、曹禺、季羡林等一大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大师,叶企孙、茅以升、竺可桢、华罗庚、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钱伟长等一大批我国自然科学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奠基人和开拓者,还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都是清华人中的佼佼者。广大清华师生始终满怀强烈的爱国情怀,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坚定走在“一二九”运动等爱国民主运动前列,奋勇参加民族救亡和人民解放斗争,涌现出闻一多、朱自清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和民主志士,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清华师生满怀豪情投身祖国教育、科研、建设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坚持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重视因材施教、实践锻炼、能力培养,努力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大学。清华大学创办了原子能、无线电等一批国家急需的新技术专业,积极参与“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完成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密云水库等重要设计,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我和很多同龄人在这一时

意生沉痛悼念北大94级校友魏延政

沉痛悼念北大94级校友魏延政——“功不唐捐”的一生 作者介绍 朱明明(望京老虎),1993级经济学院毕业 2013年底的一次北大校友联欢会上,我看到一个年轻学弟,拄根手杖跛行,颇有大儒风范,然后静静坐在一隅看着大家欢乐,就忍不住跟他玩笑了一句:“哥们儿打球伤着腿了吧?”他和气的拍拍右腿说:“我这条腿是假的。”我当时愣住了,赶紧为自己的冒昧道歉,他微笑说没啥。后来从他跟校友们的对话中,我隐约得知他患了癌症,正在用断食的方法与病魔抗争,据说,他已经有20多天没有进食了,身体虚弱得无法长时间站立。我悄悄跟人打听,知道他叫魏延政,北大94级计算机本科毕业的。为了参加这次校友聚会,特意从上海来到北京。他对校友情谊的珍惜令我感动。 再次见到他,是2014年7月的一天,作为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双学士毕业生,魏延政被请回母校,为国家发展研究院(前身为CCER)的在校生做主题分享。得知他分享结束就要离京返沪,我立刻打电话给在场校友——帮我留住他,我要去采访! 在1898咖啡馆,我与魏延政见面了。没想到访谈从咖啡馆又转到了他住的宾馆,两天半的促膝交谈,让我感觉魏延政的人生就像1898咖啡馆里那幅《旭日》油画,波澜壮阔,惊涛骇浪,暗流涌动,又充满希望。 顽童扬名竞技场北大新生扒车党 读俩学位不够忙小试营销翻花样 寻根溯源,魏延政的祖上还真是北京人,不过在中原地区辗转迁徙了几代之后,父母那一辈支边到了新疆,1975年6月6日,魏延政降生在了乌鲁木齐,成了个地道的新疆娃儿。 从小,魏延政就是大人口中那个“人家的孩子”—— 看人家的孩子多出息!学习那么好,将

来一定得上个全国最好的大学!小小的魏延政暗想:最好的大学,就是新疆大学了吧?这个念头直到高三还很坚定。那时候也知道北京大学,不过在他眼里,北京大学跟新疆大学都是省级大学,应该差不多吧! 虽然魏延政读的职工子弟学校很普通,可一点儿没耽误他参加各种中学生数理化的市、省、全国竞赛,他取得过全国数学联赛三等奖,还有个新疆高中化学竞赛一等奖。 本来家里不希望他考北大,嫌又远又贵的,可北大招生老师早就听当地中学校长们提起过这孩子了。高考成绩出来,魏延政毫无悬念的上了北大。 去北京上学的路有点传奇 火车站的广场上依旧挤满了人,一票难求!我在几个送行哥们儿的掩护下,空着手从窗口飞进了车厢……查票的如期而至,查到我跟前,我简直是一个三无产品:没车票、没证件、连行李都没有!女车长问我,学生证?我说是第一次报到的。问我要录取通知书,凭这个半价。我说在您桌子下面那个包里。车长又好气又好笑地说,“我从昨天就纳闷,以为是哪个熟人放这的!”拿出录取通知书,车长扫一眼,“哟,北大的?计算机系的!”“我家孩子今年也高考,做梦都想上北大,原来这个名额是你拿走的!”我站在一旁不知道说什么好。车长一连串的说,“哟,你爸妈也不送送你,就你一个苦孩子连票都没有就挤上来了?……要是我孩子拿到这个通知书,我奖他一张机票飞到北京去!……哎,这孩子,还罚什么啊,多不容易啊,手续费5块钱阿姨也不要你的了,就半价票吧,64块5!……到了北京好好读书啊,别辜负了你爸妈!” ——摘自魏延政博客《无票火车奔袭八千里》 魏延政在北大读的是计算机系,这专业在别人眼里已经很好了。可他自己并没有那种优越感。“90年代是国内IT业大发展时期,外系同学都觉得我们捧着金饭碗,可我却不以为然。看到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招收经济学双学士的通知,有了一种‘家有仙妻还可再娶一房’的高兴。”就这样,魏延政同时读了两个学位。 “大学里,不但多读了个经济学位,还操练了一把商业运作——卖电影票!”说到这里,魏延

中国大学政要校友榜:北大第一山东大学排第六

中国大学政要校友榜:北大第一山东大学排第六 榜单揭晓 昨天,北京大学举行自主招生复试。与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复试考查热点话题

“老人摔倒扶不扶”相似,北大的复试题目也涉及多个社会热点,比如“要不要告别微信”、“如何看待精神雾霾”、“跪着的德国人与站着的日本人哪个更高大”等。 进入面试考场前,不少考生仍拿着厚厚的资料抓紧复习。记者了解到,由于北大往年复试题目多数都涉及最新的社会热点,所以不少考生都从网上搜集并打印了厚厚的资料,马航MH370事件、昆明恐怖事件、米歇尔来华、乌克兰局势等国内外热点事件都是考生们“押宝”的重点。从考场出来后,不少考生都普遍感觉题目非常灵活,“无从准备”。 北大招办负责人介绍,面试现场5名学生一组,由3名考官共同面试,重点考查学生的交叉学科创新潜质。面试题目是从题库中随机抽选的,不一定是当下的时事热点。 与清华大学一样,北大的所有复试考生也都要参加体质测试。除了体质测试外,从去年开始,北大还从通过初试的考生中随机抽取部分考生进行创新潜能测试。北大招办负责人解释称,该测试主要是在初试考查两科的基础上,抽选出部分考生,考查其余科目的水平作为参考。文科考生测试英语、历史、政治,理科考生测试语文、英语、化学。 >>部分考题 1.怎么看待技术是21世纪的货币 2.要不要告别微信,之前有北大教授说要告别微信,请考生对此进行讨论 3.怎么正确认识历史,跪着的德国人与站着的日本人哪个更高大 4.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哪个更重要 5.从A到C要经过B,最终会回到原点,如何理解 北大政要校友多达92人 昨天,记者从中国校友会网获悉,该网近日编制完成《2014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北京大学毕业生中有92名杰出政要校友,为2014中国大学杰出政要校友榜第一名。 北京大学问鼎2014中国大学排行榜600强榜首,清华大学名列第二,上海交通大学列第三,复旦大学居第四,武汉大学跃居第五。这已是北大、清华两校连续12年位居中国大学排行榜冠亚军。 报告显示,1952年(含)以后的毕业生中,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杰出政界英才校友人数最多,有92人,清华大学有78人,中国人民大学有70人。

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心得体会

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心得体会 排行榜首,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十四五”规划编制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副主席。曾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和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2013年9月,曾被聘任为国务院参事。 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很宏大,这里提及两点,一是一个经济体要良性发展,除了需要有“有效的市场”外,还需要有一个“有为的政府”。二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有行为者都是理性的,政府、企业、家庭、个人都是理性的。 这两点,决定了新结构经济学的特质。 二、樊纲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2015年06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任命樊纲为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樊纲认为,转轨经济学是制度经济学的组成部分,就是研究制度本身,其中包括制度变迁。基本的办法其实就是,努力稳住既得利益,既得

利益先不动,先去发展新体制。保持经济稳定的增长才是解决国内外一切问题的根本出路或者根本措施。 三、江小涓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投资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家软科学指导工作委员会委员,十三届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现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长聘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中国经济社会治理

北大的年轻校友们一起探讨投资的一些理论

今天很高兴有机会能和北大的年轻校友们一起探讨投资的一些理论。 我对投资理论研究一直就很有兴趣。95年进入这个行业,从操盘手到基金经理到出来自己做,感触和体会还是很多的。 投资是项很辛苦和很寂寞的工作。投资体系庞大而且复杂,就象一座很大的森林,我们要耗用一生去研究它,会发现有很多值得探索的东西。很多年以来我都这么做,持续思考,但一直没有做系统性的总结。所以今天我也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全面的反思一下投资的一些重大领域的理论框架。 今天的讲座,我的想法是和大家交流一些东西,而不是我要教导大家什么东西。今天的分析框架分四个部分:宏观经济、股市波动性、公司经营和公司估值。在投资这座森林里,这四个分支是比较重要的,对每一个分支我们都需要花很多心力去研究。以我认为,投资就是要不断建立一些理论框架,并在情况发生改变后有勇气不断打破它而重建。我们看巴菲特、费雪等大师,都有非常清晰的理论体系,操作背后都有一套投资哲学在支持。我们也是在努力学习和思考他们的投资哲学,所谓“有缘人得之”。我希望能够学习他们的精华,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自己的体系。 有一本很有名的书叫《黑天鹅》,它的主题是说,我们辛辛苦苦建立了很多投资模型,去管理我们日常的投资。投资风险可以用一条高斯曲线来表达,大部分风险都在某一个区域里面,我们努力去

规避最主要的这样一些风险,但是一次极小概率意外的出现,就可以颠覆一切,将辛辛苦苦建立的模型打破,很多财富从而化为乌有。但我想,巴菲特从60 年代做投资以来,经历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所谓黑天鹅事件,他不但存活下来了,而且活得很好,他是怎么做到的?2008年《黑天鹅》这本书的出版,让投资界很震惊,都在反思。黑天鹅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关健是我们如何去应对,让我们的资产不断增值,活得更好。这是促使我去思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我谈谈研究的基本思路。首先我认为,在市场的每个具体阶段,我所研究的这四个分支都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核心矛盾,有些非常敏感的因素。如果我们不能挖掘出在这个阶段里最核心的矛盾是什么,那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我们还不够努力,我们还没有挖掘出本质和规律所在,所以要不断去探求。过一段时间新的情况出来了,最核心的矛盾改变了,我们又要重新挖掘。我们始终要努力抓住最核心的矛盾。 其次,这四个理论框架里的每一点,我都希望与巴菲特的投资思想作一个印证。巴菲特对这些问题都有论述,零散地分布在巴菲特的年报和各种访谈里面。巴菲特在投资界的修炼已经达到非常高的境界。他的很多说法,我们要加以印证。我自己感觉这几年我们国人对巴菲特的理解很粗疏。中国人很喜欢以简驭繁,不少人把他的投资理念简单理解为不管宏观面、买了好股票就长期拿着不放就能赚大钱,这种绝对化的理解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看到很多所谓巴菲特的信徒在2008年都吃了很大的亏。有些地方是我们误解了巴菲特的思

北京大学优秀杰出校友汇总更新版

北京大学优秀杰出校友汇总更新版 北京大学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学府,承担着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优秀杰出人才的重任,北京大学一直默默地为国家做出着杰出的贡献,为国家输送了一代又一代各领风骚的栋梁之才。 北京大学优秀杰出知名校友汇编 ▲教育界 北大学子中涌现了近四百位大学校长,遍及中国各大名校正校长,包括: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袁宝华、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徐旭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顾方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李未、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陈光中、中国地质大学校长赵鹏大、复旦大学校长张志让、交通大学校长叶恭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管惟炎、浙江大学校长钱三强、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刘哲、吉林大学校长唐敖庆、周其凤、南开大学校长滕维藻、北洋大学校长刘仙洲、同济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大学校长胡庶华、武汉大学校长刘秉麟、西北大学校长张岂之、兰州大学校长聂大江、山东大学校长潘承洞、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等。

▲政界/外交界/司法界/金融界/新闻传媒界 李克强总理(北京大学法律系1978级,北大经济学院博士) 北京大学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外交人才,前后两任外交部长唐家璇和李肇星、前外交部副部长徐敦信、周南、前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凌青等均出身北大;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北大学子中有至少45人出任驻外大使。此外,迄今已有近20位北大留学生校友出任过各国驻华大使,现任印度外交部长纳特瓦·辛格、埃塞俄比亚议会联邦院议长、前驻华大使穆拉图·特肖梅、阿尔巴尼亚总统外事顾问、前阿尔巴尼亚外长穆罕默德·卡普拉尼等都曾留学北大。 北京大学也为中国司法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包括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志让、江必新、现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以及多位各省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例如,澳门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院长岑浩辉和检察院检察长何超明均为北大毕业生。 金融界同样活跃着一大批北大学子,仅文革以后的毕业生中,就有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若谷、项俊波,行长助理、前货币财政司司长,央行系统唯一中央直管专家易纲,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泰康人寿总裁刘经纶、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高盛集团亚洲地区董事总经理蔡金勇、美林集团亚太区总裁蔡红军、摩根士丹利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兼亚太区固定收益证券部主管刘嘉凌、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兼首席经济师龚方雄等。

河南大学知名校友名单

《河南日报》百年校庆专栏录选校友名单 公示 为迎接百年校庆,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学校计划在2011年年底至2012年10月期间,在《河南日报》开设河南大学百年校庆专栏,每周刊登两期人物介绍,共100期,主要介绍百年来曾经在我校工作、学习过的知名校友。录选标准如下: 1、在学校发展各重要时期有突出贡献的组织者、领导者; 2、在河南大学各个时期学习与工作的造诣突出、成绩显著 的专家、学者、社会活动家; 3、院系调整时期部分调出学者及合并学校部分知名校友; 4、收录以过世校友为主,个别德高望重在世校友除外。 为广泛听取意见,现将录选名单(见附件)予以公示,如有异议,请于2011年11月30日之前反馈至党委宣传部办公室。 党委宣传部 2011年11月24日

附件: 录选名单 一、校长(20人) (一)本校校长(13人) 1、林伯襄:首任校长,教育家,奠定了河南大学“团结勤奋严谨朴 实”的校风。 2、李敬斋:1918——1919年预校时期校长,1931年1月——5月河 南大学校长。他与许心武一起,对河大校园的整体规划作 了调整和补充,奠定了明伦校区主题建筑的整体格局。去 台后,潜心研究古文字学、甲骨文、金文等。著有《中华 字源》、《八朝诗选》、《文字源流》等。 3、张鸿烈:1919——1922年预校校长,1922——1927年中州大学校 长,1927年6月——1927年12月中山大学校长。斋房、 七号楼等是任期所建。 4、许心武:建筑学家。1931年5月——1933年8月任河南大学校长。 他与李敬斋一起,对河大校园的整体规划作了调整和补 充。提出建筑大礼堂的动议并付诸实施。筹建土木工程系, 并亲自讲授水文学、大地测量及砖石结构学3门课。延揽 名师,使河南大学在20世纪30年代进入了兴旺发达时期。 5、刘季洪:南大门的修建者,“七七”事变后积极支持师生抗日,并 组织河南大学南迁,接受东北大学师生来校借读。 6、王广庆:1938年10月至1944年10月,抗日战争流亡办学时期

百年校庆XX范文百年校庆作文

百年校庆XX范文百年校庆作文 今秋时节,秋高气爽。我们学校迎来了百年校庆的大喜日子,全校师生将会在校内度过一个愉快的上午。 早上,我早早地起了床,穿好校服,戴上红领巾,吃完早饭,便带上小凳,一边哼着小曲,一边踏着轻快的步伐奔向学校。一路上,晨风拂面,街旁大树跳着欢快的舞蹈,树上小鸟喳喳闹着,它们仿佛也在迎接着这令人高兴和值得庆贺的日子。 一进校门,校园内的景象让我眼前一亮:教学楼上挂满了彩色的条幅,上面写满了“祝母校生日快乐”的话语。舞台被装扮得像一个五彩斑斓的大花坛。舞台上空那两个巨大的氢气球,像热情的迎宾小姐,在晨风吹拂下翩翩起舞。花坛边彩旗飘飘,也仿佛在说:“欢迎您的到来!”全校师生的脸上都洋溢着甜蜜的微笑,整个校园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随着清脆悦耳的音乐声响起,张校长宣布百年校庆活动正式开始。身穿金黄色衣服的乐手,个个情绪激昂。在台上同学的指挥下,我们唱着令人热血沸腾的校歌,嘉宾们也一一就座。顿时,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礼炮声,一串串五彩缤纷的礼花冲上天空,有的落在舞台上,有的落在同学们的头上,还有的落在银杏树的枝干上,犹如天女散花,美丽极了。炮声过后,由几位嘉宾与张校长一同为

张澜爷爷的石像揭幕。红布落下,张澜爷爷那面带微笑、和蔼可亲的容貌呈现在我们眼前,操场上立刻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从我们的校史中得知,张澜爷爷是母校的第一任校长,同学们为自己能在张澜爷爷创建的学校读书而感到无比自豪。 接着,各班精彩的文娱表演缤纷登场。看:我班的同学头上扎着一个大辣椒,身穿大红灯笼服,她们时而蹲下,时而站起,时而围成一个大圆圈,时而摆成一个方正,她们的脚步是那么轻快,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灿烂,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台下观众热烈的掌声。在令人眼花缭乱的节目中,大家都觉得我班的同学表演得最好。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班的节目可是我妈妈亲自编排的,我为妈妈感到骄傲。 在充满欢乐和祥和的气氛中,校庆活动落下了帷幕,但同学们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 ——致母校 当我轻轻地走在校园清静的小路上, 我知道——您已悄悄地为我们铺就了成才之路;

各位参会的老师、同学,您们好, - 北京大学

《第一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 暨生物物理化学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报告安排 各位参会的老师、同学,您们好, 欢迎您参加2010年7月5日-7日在北京大学召开的“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暨生物物理化学发展研讨会”。拟定做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因故不能参加会议者,请务必尽早告知,以便对日程作相应调整。 会议报告安排: 大会报告 Sunney Xiaoliang Xie (Harvard University) 吴云东(香港科技大学) 邀请报告 Feng Gai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Bo Hua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 Francisco) Yiqin Gao (Texas A&M University) Ching-Hwa Kiang (Rice University) Hong Qia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Qian Wang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Aihua Xie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JieYa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Danzhou Yang (University of Arizona) Liming Ying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Tianbing Xia (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 Qinghua Xu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Dongping Zhong (Ohio State University) 邓兆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樊春海(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 黄岩谊(北京大学) 郝京诚(山东大学) 黄建国(浙江大学) 刘长林(华中师范大学) 梁毅(武汉大学) 刘海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刘义(武汉大学) 童朋尔(香港科技大学) 刘志荣(北京大学) 王任小(中科院上海有机所) 阎锡蕴(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张文科(吉林大学)

北大百年校庆演讲稿【—属于你的范文中心】

北大百年校庆演讲稿【—属于你的范 文中心】 记得《北大往事》里有这样一句话:”什么是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分别,就是文科生踩在银杏落叶上有感觉,理科生则无动于衷。” 我不知道别人是否赞同这句话,我倒觉得理科生踩在落叶上应该有更多的感觉,因为整日埋头于书本的我们走路时能用脚感受一下情趣,不也是很难得的吗?--我说用脚,是因为耳朵、眼和手还得用来记公式和背单词呢。 这或许是个笑话,却反映了一种看法。在不少人看来,我们理科生的燕园生活要比文科的同学单调得多。当我刚进入北大时,我也是这样想的。甚至我们的班主任也是这样想的,记得他在第一次班会上写了这样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代数,人情练达即分析。”

后来的生活似乎证明了这一点,我面对的是每周30多节的必修课,厚厚4大本的习题集,放下的是写了5年的诗集,读了10年的红楼。我们学了3个月,总算明白了一个300年前的定理,而此时在昌平园的同学来信已大谈特谈”我是杯清水,北大是坛老酒,爱情就是酒药”了。我不觉有些不平衡了,彷徨中我写了一封信给我高中时的班主任,---正是在他的鼓励下我报考了北大而且填了”全部服从”。他的回信只有一句话:”北大精神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是啊,北大精神是做出来的,当我们在清晨第一个进入自习室,当我们在深夜最后一个离开图书馆,当我们熄灯后打着手电继续寻求一个公式的另一种证法,当我们为一个定理的强化条件和老师争得面红耳赤,我们不都在实践一种北大精神吗?

我们没有能力舞文弄墨,却能用我们的语言---数字谱写诗篇。这诗篇比一切推敲之作都精炼,也比一切朦胧诗都朦胧,---不信你来读读看? 我们没有心情浅斟低唱,却能在科学中发现自然界最深刻的美。对哥德巴赫猜想,我的一位同学是这样想的:”哥德巴赫说/两人之爱,总可分成两部分/我爱你,你爱我/无数人想去证明/可无人能够证明/只因为你我的爱/永远也分不开!” 我们没有条件花前月下,不要紧。万有引力定律告诉我们,吸引别人的最好方法是充实自己。 其实,文科生和理科生是北大的两只眼睛,角度不同,看到的却是同一个北大。就让我们用这另一只眼来看看北大吧。 学了地理学,我们知道,北大是一条河,前进时难免泥沙俱下,但进入社会的大海时,泥沙终将沉淀。但如果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