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宏观金融政策组合探析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宏观金融政策组合探析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宏观金融政策组合探析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宏观金融政策组合探析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宏观金融政策组合探析

厦门大学金融研究所许文彬

在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将更深地融入世界经济环境这一大背景下,随着各国经济一体化和相互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和宏观经济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将日益加深。在这一条件下,原先专注于国内经济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来自国外的冲击,当内外目标对宏观政策的要求发生背离——而这是不可避免地经常要发生的——时,如何合理搭配宏观政策,就成为解决内外均衡冲突的关键。

一、开放经济下的金融政策搭配:两种视角

一般来说,宏观经济政策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本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但就短期尺度看,由于信息缺陷、认知偏差、政策主体行为短期化倾向以及非经济性因素干扰等各种因素的作用,政策目标就体现为不同的侧面。一般来说,根据政策目标的针对性,我们可以将之分为内部均衡目标和外部均衡目标两大类:前者着眼点放在国内,具体而言,就是促进国内经济良性增长、币值稳定、充分就业;后者则将着眼点放在国外,具体而言就是保证国际收支均衡、维持本币对外币值稳定、为本国经济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如果说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下,内部均衡目标可以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立足点,那么,随着经济体的日益开放,外部均衡目标将逐渐凸显其重要意义;在一些特定的状况下,外部均衡目标的设定甚至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具体实施效果圈定了范围。在这种条件下,如何实现宏观政策之间的合理搭配,才能兼顾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目标,使本国宏观经济在一个稳定健康的环境下运行,就成为施政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如何实现宏观金融政策的合理搭配,以促使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时实现呢?这在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的IS—LM模型中是一个相对简单的论题: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 & Fleming,1963),在(1)价格粘性、(2)资本完全流动、以及(3)本国经济规模小到本国利率水平不会影响世界利率水平(或者说本国是世界利率的被动接受者,r=r*)的假设条件下,根据(1)商品市场(IS)均衡的条件:Y=C(Y-T)+I(r*)+C+NX(e),(2)货币市场(LM)均衡的条件M/P=L(r*,Y),可得出简单的二元选择:(1)要么选择固定汇率制度,放弃货币政策独立性,放弃本国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权,而将实现内部均衡的任务单独由财政政策去承担。(2)要么选择浮动汇率制度,中央银行无须通过投放或回收货币来维持本币币值稳定,就可以将货币政策主要用以维持内部均衡。简言之,关于宏观金融政策,新古典经济学给了个简单的二元选择,这个选择反映在汇率制度选择上,就是所谓的“角点解假说”。如Obsfeld和Rogoff(1995)总结的:“对投机攻击起源的研究表明,……在浮动汇率和几个国家采用同一种货币这两个极端之间,没有或很少有合适的汇率安排”;Eichengreen(1999)进一步明确提出:“在资本流动性强的国家,只有两种可行的汇率制度。一种是阿根廷策略——不仅盯住汇率,而且锁住。……大部分国

家……只有采取另一种方法:允许货币自由浮动”。

以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为基础,学者们探讨了在放松资本自由流动假设的条件下会出现的情况,提出了“不可能三角”(1mpossible Trinity)原理。Krugman(1998)将之总结为:要同时实现(a)开放的资本账户这一“流动性条件”(the liquidity condition),(b)汇率目标这一“信心条件”(the confidence condition)和(c)独立的货币政策这一“调整条件”(the adjustment condition)是“永恒的三难”(Eternal Thangle)”,于是我们可得到实现内外均衡的三种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组合:其一,在固定汇率制与资本管制的条件下维持货币政策独立性(а边);其二,在浮动汇率制和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维持货币政策独立性(β边);其三,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牺牲货币政策独立性以维持固定汇率制度(γ边)。在分析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时,Krugman便是以此为依据向马来西亚等受灾国家提出应加强资本管制等政策建议的。

概而言之,无论是“角点解假说”还是“不可能三角”,都是开放经济IS—LM模型的推论;自1963年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提出以来至今,它一直被视为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金融政策搭配的原理。当然,在具体国别分析中仍有一些侧重点的差异:在针对发达国家的分析中,“角点解假说”得到更多的重视,而在论及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进程中,“不可能三角”受到更多关注。迄至今日,这一理论基础仍是绝大多数国家制定其宏观金融政策的主要依据,我国也不例外。

关于角点解假说和不可能三角,图1、图2给出简化的描绘。

与新古典模型将资本流动视为当然假设、从而将宏观金融政策搭配简化为二元对立的视角相反,一些将其研究重点放在转轨经济体的转轨绩效的经济学家认为,对一个原先处于金融控制和金融抑制的正在寻求市场化转轨的经济体而言,不应忽视其转轨背景而简单地将其宏观金融政策的选择与发达国家等同,而应在经济转轨这一动态背景下去分析金融自由化的合宜进度,进而在这一进度的时间框架下去规划宏观金融政策。这一理论在一个动态的视角上描述了发展中国家在确定其金融制度和宏观金融政策过程中应注意的“次序”问题,因此成为转轨经济国家宏观金融政策搭配理论的重要补充。

对经济市场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最优次序,McKinnon(1973,1993)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McKinnon认为,对一个原计划经济国家,为保证某些特定的行业和部门能够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经常不得不采取“金融抑制”的方法,人为控制国内利率水平,因为“银行没能从它们有特权借款人那里赚取较高的均衡收益,反馈为向存款人支付的利息相当低”;为“确保通货膨胀不至于过于沉重地落在对外部门的头上”,为保证对外汇的管制“不在国内经济中引起额外的通货膨胀压力”,一般采取以下办法:“(1)对私人资本的流出和流入实行外汇管制,(2)为使实际汇率相当稳定,大致地将名义汇率指数化以抵消通货膨胀”。简言之,金融抑制在宏观金融层面上表现为利率管制、汇率控制和资本流动管制并存。所谓金融自由化就是突破金融抑制状况,实现市场化导向的转变,它是经济市场化转轨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经济市场化过程中,“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如何排序的问题是极端重要的。政府不能、也许也不该同时实行所有市场化措施。相反,经济市场化有一个‘最优’次序”。金融自由化的第一步(经济市场化次序的第二步)是在一个改善了的中央政府财政状况下推进国内利率市场化,“开放国内资本市场,使存款人能够得到、借款人能够支付实实在在的实际(对通货膨胀作了调整)利率。……银行系统……在确定‘标准’的存贷款利率时不受官方指导的约束”。外汇政策转变只在国内贸易和国内金融成功地自由化之后才适宜进行,换言之,金融的“对内开放”应先于“对外开放”。而在推进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中,“首先,应统一所有经常项目的汇率,避免多重汇率,使全部进出口交易都能以相同的有效汇价进行,以提高对外贸易的效率。其次,应恰当地制定贸易政策,逐步取消扭曲性的配额和其他的直接行政控制,代之以显形的、逐步降低的关税”;而“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是经济市场化次序的最后阶段”。“只有在国内借贷按均衡的(不受限制的)利率自由进行,国内通货膨胀受

到控制以至于不断发生的汇率下调不再必要时,允许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的套利条件才算是具备了。否则,过早地取消对外资流入的汇率控制会导致未经批准的资本外逃或无偿还保证的外债堆积,或两者兼而有之。按照McKinnon揭示的市场自由化次序,金融抑制的国家(主要指社会主义国家)在推进经济市场化的过程中,其对金融制度选择和金融政策选择与发达国家是很不一样的,它们必须谨慎处理利率市场化、汇率浮动和资本项目开放孰先孰后的问题。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应将资本项目开放放在最后一步。如过早实现资本自由流动,不仅会如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描述的那样,导致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目标之间的直接矛盾,而且还将导致资本外逃和外债积累,从而引发金融危机。因此,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被视为理所当然的资本自由流动条件,对一个金融抑制的国家如我国,不仅目前不存在,而且在实现汇率较为自主地浮动以前都不应成立,汇率制度的调整应先于资本管制的完全放松。

当然,就一个更长期的角度看,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渐成趋势的宏观环境下,资本的跨国流动已成为大势所趋,任何实行经济开放和金融开放的国家都不可能长久保持资本项目的管制,——或即使在名义上仍对之进行管制,也不可能完全有效地阻断资金的跨国流动。因此,就长远角度看,通过资本管制来同时维持固定汇率制和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的这一政策组合(а边)将是一种无效组合。对一个积极寻求融人经济全球化、并且采取了一系列实际行动的经济体如我国而言,最终将只存在两难选择:放弃固定汇率制而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β边);或者放弃货币政策独立性以维持固定汇率制(γ边)。

二、我国宏观金融政策组合探索:远期尺度和近期尺度

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及其推论“不可能三角”进行理论分析并获得的结论当然是无懈可击的,但若据此宣称我国加入WTO后货币政策将失去独立性,只能由外部均衡需要来决定,则显然尚言之过早,因为它忽略了我国所处的从金融抑制向金融自由化渐进的实际状况。因此,笔者认为,在探讨我国宏观金融政策搭配时,应区分远期尺度和近期尺度。

就远期尺度看,如上文阐述的,以资本管制为前提的。边将是一种无效组合,可选组合只有а边和β边。那么,在这二元选择中我国又该何去何从呢?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在全球经济份额中占据越来越大比重的大经济体,我国保证货币政策主要服务于国内经济目标十分重要,因为这样的大经济体不可能完全依赖国际经济变数来主宰自己的经济周期;更进一步,随着我国经济总量和经济影响力的继续增长,我国的经济状况将对世界经济大势走向起越来越大的决定性作用,这就使得我国的国内货币政策取向成为影响国际经济变数的一大要素,而非相反。从另一个侧面看,作为一个经济大国,长期维持固定汇率制显然不仅在主观上难以接受,在客观上也并不可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要求我国令自己的货币更多体现出自身乃至世界经济和金融的状况,并通过币值的变动(或调整)来影响、改变世界经济金融格局。因此,我国长期的政策搭配组合应是图2中的β边:资本自由流动+浮动汇率制+货币政策独立性。若对这一远期前景不存在疑义,则我国的整体经济金融政策搭配的演变整体方向也就十分明显:从а边向β边的过渡。在这一过渡过程中将涉及到三方面的金融政策改革:货币政策实施方法调整、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固定汇率制向浮动汇率制渐变。在保证经济继续以较高速度增长的同时促进金融改革顺利推行,关键就在于协调三方面的改革

步调。鉴于经济增长对我国经济政治乃至社会稳定的重大意义,经济增长利益如何分配是经济体制改革采取何种途径的关键,为保证既定的经济体制改革路线得以继续,维持自身在体制改革中的主导地位,宏观调控当局无论从主观方面考虑还是从客观方面考虑都应尽力保持自身调控经济的能力,因此,维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保证货币政策最大限度地关注于国内经济目标,就成为金融政策组合由а边向β边过渡的一个隐含的(远期)标的设定。

货币政策独立性的维持既然对宏观当局而言是一个政策组合过渡的隐含标的设定,则以此设定为前提,如何、协调各种金融改革措施,从而避免金融政策组合走向β边,就成为近期政策搭配选择的主要议题。——而这一论题也正是金融深化理论者们所谓的金融自由化的次序问题。简言之,新古典视角为我国的金融政策组合选择设定了一个远期标的,而金融深化理论视角则为我国近期内的金融政策组合调整提供了可兹借鉴的理论参照。

就近期尺度看,根据“对内开放”先于“对外开放”原则,显然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应先行。至于汇率改革和资本管制改革,尽管根据金融自由化次序,真正、完全意义上的资本项目开放应放在金融自由化的最后一步,但这决不意味着必须采取简单的静态分阶段法,先行完全实现浮动汇率制,之后才能着手放宽资本管制;更切合实际的选择应是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以期形成一种相互配合、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良性态势。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在现行的强制性结售汇制下,一切流入的境外资金在入境之前都必须兑换成人民币,而境内资金的流出则受到严格的限制,这就使得外汇市场处于极大的供求失衡状态,供给总是远大于需求,如中央银行放弃其做市商地位,则市场必然陷入有行无市的尴尬境地,外资将因没有交易对方而不能顺利流入,国内企业的境外收入也将面临难以克服的币种转换障碍,进而,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也无法落到实处。因此,资本管制的放松、资本交易的自由化与央行汇率目标追求的放松等政策目标之间也必须进行有机配合,整体金融自由化进程才有可能得以推进。而现实经济金融世界中许多“中间状态”的存在则为这一联系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在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管理浮动”,在资本管制和资本可自由流动也存在若干可选择的“限制性流动”。将这两方面的这些“中间状态”进行合理的搭配,仍有可能在即期尺度下实现内外均衡的同时实现,在远期尺度下推进а边向β边平稳过渡;而无须强求——事实上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地实现资本完全流动和浮动汇率。换言之,就近期视角看,二选一的“角点解假说”未必成立,比较现实的较优选择应是一个放弃若干资本流动自由、放弃若干货币政策独立性、并由中央银行保持干预外汇市场权力的三方妥协的“中间解”。如果说“不可能三角”中的а边表示我国政策组合现状,而β边的政策组合则表示一个远期的理想组合目标的话,则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金融改革必须是稳步渐进式的,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资本项目完全开放之前),宏观金融政策组合的选择应始终坚持在“中间解”区域内进行。

三、当前我国宏观金融环境的新变数:利率和汇率

在远期的政策组合标的和近期的过渡性思路已得到明确的条件下,当前我们又该采取哪些具体举措呢?要探讨这一问题,应先对当前我国宏观金融环境的新变数作一细致观察。

就当前形势看,WTO的加入以及因此带来的宏观金融环境新变数是我国面临

的一个课题,在这一条件下金融改革和货币政策将何去何从呢?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因加入WTO而加速的金融改革和开放进度将削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换言之,WTO的加入将使我国金融政策组合无可避免地向7边移动。对此观点笔者不能完全认同。WTO的加入给我国的金融改革提供了一个契机,它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在外部冲击的刺激下,国内金融改革(包括利率自由化、汇率浮动化、资本管制放松等)无疑将加快步伐,这一点没有疑义;然而,据此简单论断WTO 的加入将削弱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则是没有根据的,恰恰相反,在加入WTO 的刺激下,我国如能合理处理好各方面的改革步调,则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不仅能够继续维持,而且其政策效应将更加凸显。——简言之,只要举措得宜,7边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而WTO的加入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我国金融环境和金融制度改革的影响因子将增加这种可能性,而非使其变为不可能。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经济外向度的扩大对我国逐步推进宏观金融政策组合的优化,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难得的机遇。

WTO的加入带来的金融制度变数主要体现在对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制度改革进度的影响两方面,以下试分别论述。

实现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加入WTO后所必须尽快解决的一个课题。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金融服务协议(FSA),WTO成员国负有允许外国在国内建立金融公司并按竞争原则运行的义务,即对国内外金融机构实行统一的国民待遇原则,为其公平竞争创造相应的市场环境。随着外资银行和其他境外金融机构的大规模涌人和人民币业务的逐步放开,如何为国内外金融机构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如我们所知,我国长期实行比较严格的利率官定制度,以存贷款利率为主体的我国利率体系并非由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决定,而是由货币当局(也即中央银行)统一制定、并由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强制性实行的;这与外资金融机构实行的可根据市场状况灵活调节的市场利率体系显然大相径庭。继续运行我国固有的利率决定机制势必使国内外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在一个容量日益扩大、流动性日益增强的资金供求市场里,由管理当局统一制定、并且变动十分缺乏弹性和灵活性的官定利率将很少有可能及时、准确反映市场供求信息,从而极大限制了实行该官定利率的国内金融机构根据市场状况调整自身业务的灵活性,这就使它们在与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竞争中不可避免地处于绝对劣势地位。如果说在开放的初期国内商行既有的垄断优势和由此产生的客户惯性心理作用下这一劣势还不十分明显的话,那么,随着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国外银行和金融机构进入日益增多、业务范围日益扩大,这一对比劣势将越来越明显,并可能成为危及国内银行和金融机构生存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利率市场化不仅在理论上是金融自由化的第一步,在实践中也是我国加入WTO后的一个必然选择;而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对货币政策独立性和实施效果的影响将主要表现为促进效应。

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对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一个基本利率官定的利率体系框架下,货币当局可以不必动用什么实质性的手段对利率水平进行调整。而在一个利率市场化的利率体系框架下,货币当局受到的约束来自多方面:首先,来自市场资金原始供求状况。作为资金的使用权价格,利率本身就是由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决定的,它标刻出一个资金供求均衡点,货币当局要通过改变市场利率实现调节经济运行的目的,就意味着它要以自己的力量给市场均衡的打破以最初推动力,这一推动力的力度大小、施放时机选择、持续时间等等因素无不须视市场资金原始供求状况而定。其次,来自政策手段方面的约束。

改变再贴现率必须以一个发达且影响面广的票据再贴现市场为前提,公开市场业务手段也须以发达的政府债券市场为基础,否则货币政策的推行将因缺乏适当的传导渠道而无所着力,政策效果也必大打折扣。再次,来自货币当局本身实力方面的约束。一个货币政策推行的过程事实上就是货币当局和微观市场主体双方博弈的过程,发达的再贴现市场或政府债券市场意味着实力强大、成分复杂的微观市场主体,这一强大不仅反映在资金的雄厚上,更主要反映在大量私人信息的占有上,这就使得货币当局在政策制定时面临着巨大的信息搜集成本和信息分析成本,而在政策推行过程中则须支付巨额的政策推行成本,这就对货币当局本身的实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两相对照,显然,在一个利率市场化的利率体系框架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或确切地说是“随意性”)受到了大得多的实际限制。然而,利率市场化为货币政策效力带来的负面冲击仍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而且也必将为其他因素所抵消,而这些抵消因素的正面效应最终还将扩大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力。事实上,目前在东南沿海尤其盛行的民间借贷利率其实就是对既有的官定利率的一种市场化修正,货币政策作用的发挥近年来之所以不尽如人意,在很大程度上就归因于民间金融的反向影响。就这个层面上看,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对货币政策效力发挥就具有了双面性的影响:它一方面对中央银行推行货币政策的市场化手段提出高得多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有利于使目前分道扬镳的官方利率和民间利率最终走向统合,目前相互分裂的国内资金市场将因利率市场化改革而走向统一,民间金融市场被纳人到货币政策作用范围之内,从而使得货币政策的作用边界大大扩张,其对整体经济的影响也必将随之极大增强。

简言之,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促使货币当局以牺牲简单的实施手段为代价去获得更大、更显著的作用范围。如果说政策手段的市场化转变是扭转目前货币政策效力悖论的一个客观要求的话,那么,因利率市场化改革而带来的政策效力提高则是实施该项改革的额外利润。因此,就总体而言,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提高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力、提高其调控宏观经济发展的能力。

在开放经济条件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双重背景下,汇率作为联系国内外经济的杠杆,同时调节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对国内外经济的双平衡起着关键作用。加入WTO要求一国的汇率政策安排能够兼顾内部均衡(控制总需求以接近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状态)和外部均衡(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两方面的问题,这就对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提出了改革要求。与利率改革相似,汇率制度改革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也具有明显的两面性。

我国现阶段之所以在实行事实上的固定汇率制的情况下还能继续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如上文所述,是因为我国严格限制了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流动,换言之,这是以资本管制为代价取得的。在我国加入WTO后,资本项目的开放已成为可以预期(即使是远期)的政策目标,而其他方面的资本管制更面临着即时取消的前景,在此情况下继续保持固定汇率制度显然将使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日益成为“不可能的任务”。即使在近期内继续保持资本项目封闭的条件下,对外开放幅度的加大和关税、贸易壁垒的取消仍将使固定汇率和货币政策独立性处在一个日益矛盾的地位。具体而言:(1)在对外贸易方面,加入WTO将改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遭受歧视的状况,享受WTO成员国的最惠国待遇,享受多边贸易谈判的关税减让效果,同时欧美国家对我国实行的反倾销措施将受到严格限制,这有利于我国充分发挥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优势,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另一方面,自1992年以来我国在关税下调、进口非关税措施消减的条件下,进口并没有出现此前一些研究者所预料的暴涨现象,相反,进出口的良性循环正逐

步形成,商品结构升级加快。可见,在加入WTO后我国对外贸易差额将呈现继续上升(如果不是加速上升)的基本态势。(2)在外国直接投资方面,随着WTO的加入,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域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大,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产品能在更大范围享受最惠国待遇和普惠制待遇。与此同时,我国各种经济法规的透明度将继续提高,为外资提供一个更稳定的经济环境,从而增强外商来华投资的信心。在这些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的“世界工场”地位将得到进一步的稳固,巨大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和日益凸显的地域优势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外资流人,从而使资本项目也维持持续顺差。可见,在加入WTO后的一段较长时期里,我国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将继续维持大额顺差状况。在现行的结售汇制度下,如欲继续维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美元的稳定,这部分顺差带来的外汇最终都将转化为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这就给货币供应的持续单边扩大带来压力,原本作为货币政策主要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于是丧失了(至少是部分的)独立性。

所幸的是,我国在不可能三角的选择中并非除7边之外别无出路,汇率制度本身的改革、汇价确定标准的重构,将逐渐把中央银行从维持固定汇价的政策目标中解脱出来,从而为货币政策更多专注于国内均衡创造条件。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经国务院批准,自即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从政策组合选择的角度看,就是促进а边向β边平稳过渡的重要举措。当然,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浮动化改革涉及更多的相关问题,但值得指出的是,如能如上文所述,将资本管制的放松与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相互结合,则有望在一个资本自由流动空间巨大的背景下,通过适当管理的浮动汇率来维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从而找到不可能三角的一个最优内点均衡。目前我国货币当局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举措,也正是遵循这一思路展开的,关于此点,我们将在下一节继续讨论。

四、近期内我国金融政策搭配的思路

由上文分析我们不难看到,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货币政策独立性维持和汇率制度改革等金融政策之间呈现出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矛盾统一关系。在这样的复杂情况下如何才能实现金融政策搭配的优化,从而实现在基本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前提下人民币汇率逐步走向稳健的浮动管理呢?笔者认为,应审慎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

1.利率市场化先行。

根据金融自由化次序,利率市场化应是第一步;只有在一个利率由市场资金真实供求决定、经济资源的“延期支付标准”得以确立的经济结构中,开放资本项目才具备基本前提。否则,扭曲僵硬的官定利率将使本国利率和国际市场利率间存在巨大的套利空间,这将引诱巨额国际套利资金以一种“一窝蜂”的形式涌人/涌出本国,从而给外汇市场本币的币值稳定经常性地带来巨大冲击,进而使一国货币当局面临窘境:要么放任本国币值经常性地剧烈波动,从而使本国汇率风险居高不下,国内外汇市场投机盛行,泡沫性资本泛滥;要么继续坚守固定汇率,运用掌握的外汇储备不断平抑市场供求差额,从而置自身于1997年泰国中央银行那种骑虎难下、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无论是哪种选择,对一个求稳定求发展的国家而言显然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当前我国金融改革举措的次序安排中居于最前列的应该是利率市场化;无论是资本管制的放松还是汇率制度的弹性改革,都需以之为前提才能得以顺利实现。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始于1996年,近10年来已取得相当的阶段性成果。在较近的将来要基本完成利率市场化任务,笔者认为仍应坚持渐进式市场化过渡思路,通过不断扩大浮动区间,逐渐形成基准利率的过程来最终实现利率的完全市场化。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推动科学合理的市场基准利率的产生。一般来说,同业拆借利率是国际公认的一国基准利率,但目前我国的同业拆借利率还没能对整个金融市场的资金价格和投融资者的行为产生影响和调节作用,这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尚处于发育和形成中,各种金融市场(如货币借贷、资金融通、票据抵押与贴现、证券发行与流通以及信托、投资、保险等)还处于相互分割状况,各个金融市场之间的利率关联度各不相同,基准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还不完备;另外,虽然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已建立,但规模还小,参与的机构也比较少,同业拆借利率还不能及时可靠地反映资金市场信息。鉴于此,我国今后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重点应放在以下两个方面:(1)稳步扩大同业拆借市场规模,逐步放开其进入限制,扩大拆借市场利率的影响,增强其反映真实市场利率的可信度。(2)在逐步规范各金融子市场的前提下加强彼此间的联系,促进真正意义上的货币统一市场的成长。具体措施已有不少建议见诸各种刊物,兹不赘述。

2.利率市场化与汇率制度改革相配合。

尽管我们强调利率市场化在所有的金融政策调整中应居于优先地位,但并不就意味着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之前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善方面就无能为力。如上文分析的,在“不可能三角”的政策组合选择中,可能最优解(或至少就目前状况而言的最适解)并非角点解,而是“中间解”。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之前,追求资本项目的完全放开和浮动汇率制的实现固然不可能,但对现有汇率制度做适当调整,将汇率制度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与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进行一定程度的相互结合,将既有利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顺利展开、又有利于为此后实质性的汇率制度变更准备条件。关于此点笔者认为有两方面值得注意:

(1)协调本外币利率关系。譬如可将世界利率水平作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过程中的一个参考系数,对本外币利率关系进行合理协调。在我国实现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的一个问题是本外币利率的确定及其相互关系问题。一般说来,在一个日益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体系里,二者关系及相互影响会日益密切。但就我国目前情况看,由于我国与世界经济尚未真正融为一体,在经济周期上经常与发达国家处于不同阶段;更重要的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尚未放开,熨平国际利率差异的国际套利机制无法顺畅运行,因此本外币利率常常处于不同的运行通道,这就对协调二者提出了要求。关于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可考虑在充分顾及国际货币市场利率的前提下将外币利率的调整与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相结合,譬如为改变目前外汇交易中心美元交易比重畸大的现状,可适当调高其他币种利率,吸引套利资金进入,增大欧元、日元等货币的市场需求,这将改变目前美元对我国规律的畸重影响,有利于科学合理的人民币挂钩货币篮子的形成。另外,在充分考虑本外币利率存在的必然差异的同时还应认识到其相互影响甚至相互趋同的一面,在逐步放松本外币藩篱的同时密切关注外币利率对本币利率的影响,为合理的基准利率水平确定和将来的调整参数选择做好准备。

(2)推进发达、规范、统一的金融市场、尤其是货币市场的形成。利率市场化要求有一个相互融通、规范统一的金融市场体系作为其运作背景和建立基础,而人民币汇率机制的调整同样要求健全、完善、发达的外汇交易市场作为其运作基础,在构建、规范本外币货币市场的同时应积极考虑二者相互融通的时机和可能性,并为之创造条件。当然,在考虑到交易工具和交易范畴的相互重叠甚至相

互融合所能带来的相互促进、加速彼此演变步伐的同时还应充分认识到因其重叠和融合而带来的内外均衡的相互影响及由此引起的所谓“米德悖论”问题。有鉴于此,在积极寻求利率改革和汇率改革的相互作用和良性互动途径的同时,应继续推行内外分隔政策,谨慎实行本外币市场融合,以期实现国内均衡稳定和对外开放并行不悖。

3.资本管制放松与汇率制度改革相配合。

如上一节分析的,资本管制的放松和汇率机制的弹性化转变对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起到的效应正好相反,如能将二者进行较好的配合,则能发挥最优的政策效果。

2004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政府放松资本流出管制的步伐明显加快,新举措不断出台,如人民银行(2004年11月8日)发布的《个人财产对外转移售付汇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外汇管理局(2004年11月9日)发布的《关于调整境内居民个人自费出国(境)留学购汇指导性限额的通知》、国家外汇管理局(2004年12月7日)发布的《关于企业和预算外单位公务出国用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005年2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在深圳召开的今年全国外汇工作会议中详细列举了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5条措施。以上这些资本管制放松的措施表明了我国货币当局推进金融开放的努力,而这些努力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在汇率制度改革的大框架下规划的,其间体现的政策搭配意图非常明显,诚如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3月14日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中所归纳的:“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是为汇率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我们在外汇管制方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放开的措施”。如果说目前采取的资本管制放松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已存在的自发资本流出(通过地下金融渠道)的制度性纠偏的话,那么,人民币资本项目的进一步放松显然必须同弹性汇率机制的构建放在一起进行通盘考虑。一个比较可行的设想来自于金融自由化次序:汇率机制形成适当先于资本管制的较大尺度放松,以缓解资本项目放松管制给官定汇率维持带来的过大压力。当然,在资本仍处于较严密管制的条件之下浮动人民币汇率,必将带来汇率浮动由谁来决定的问题,缺乏足够的外汇资金市场,人民币汇率的浮动仍将成为政治谈判的筹码而非经济机制自发决定的均衡值,因此,在协调两部门改革的过程中还应充分把握同时并行、互相配合的原则,汇率

浮动的先行只能是在坚持了这一原则之后的一个技术性调整。

值得特别指出的一点是,目前国内有些研究者在谈及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时认为正因为目前我国资本账户没有开放,因此让人民币汇率走向浮动尚不具备条件,这一观点混淆了汇率灵活性和资本账户自由化二者之间的关系,把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与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性简单地等同起来,无论就理论层面看还是就实践层面看都是错误而且有害的。事实上,资本项目的开放与否固然会影响到既定汇率制下一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但是,汇率制度本身的安排与资本账户并无必然的直接关系。换言之,走向灵活汇率制,并不要求以资本账户自由化作为前提条件。并且,如将资本流动设置为汇率浮动的前提条件,将出现McKinnon预言的“未经批准的资本外逃或无偿还保证的外债堆积,或两者兼而有之”的严重后果,这方面1997年的东南亚国家就是前车之辙。

4.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相配合。

在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放开的过程中,应尽量使二者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相互抵消,从而维持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基本稳定,增大政策制定的可预见性、提高政策实施效果,促进内外均衡分别(而非同时)实现。具体到货

币政策层面,应继续以货币供应量为货币政策操作的中介目标。有的研究者认为鉴于近年来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积极货币政策未能实现预期的政策效果,认为应重新确定利率为中介目标。笔者认为在一个利率决定机制远未充分市场化的环境下,在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同时,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则一来对央行调控利率的要求提高,其政策的效果将更难预期,再则由于基准利率目前的影响还不够大,因此央行即使能有效调控同业拆借利率,其对整个市场利率体系的影响也仍是值得怀疑的;简言之,利率变量本身不可能既充当其自身形成机制的改革对象,又充当宏观层面上的政策工具(中介目标)。在此条件约束下,央行显然只能转向货币供给,这一方面可以使利率工具从政策手段中解脱出来,实现其单目标(市场化)演变和运作;另一方面,央行通过改变外汇储备等手段调控货币投放,既可增加央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手段,又可充分发挥汇率政策效果,使其与人民币汇率机制调整相结合。而将调控货币供应作为汇率政策目标之一,也有利于打破人民币/美元汇率的僵硬稳定,这是因为目标的多重性必然使维持单一僵硬稳定汇率成为十分困难的任务,从而汇率政策参与调控货币供应客观上成为改变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推进力之一。

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614240287.html,/ 07/12/2006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2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32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贸易政策(trade policy) 答:贸易政策指直接影响一国进口或出口物品与劳务量的政府政策。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对本国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它是为国家最高利益服务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反映。它包括:对外贸易总政策、国别对外贸易政策、进出口商品政策。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是这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而改变,同时它也反映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反映各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力量和地位,另外它还受到一国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有两种基本类型: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2.资本外逃(capital flight) 答:资本外逃指出于安全或保值方面的考虑,短期资本持有者迅速将其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的行为或过程。引起资本外逃的具体原因有三种:①一国政局动荡不稳,资本外逃以求安全。②一国国内经济情况日益恶化,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其货币可能发生贬值,资本逃至币值稳定的国家以期保值。③一国加强外汇管制或颁布新法,使资本使用受到限制或资本收益减少,资本外逃以免遭受损失。在本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欧美等国家曾出现过大规模的资本外逃现象。近年来,发生大量资本外逃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国内经济形势严峻,债务负担沉重,国际收支状况不断恶化以及国内政局动荡。资本外逃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收支稳定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它将降低该国的国内储蓄水平,从而造成投资下降和生产萎缩;它将加剧国际收支逆差,从而引起外汇储备的减少和国际清偿能力的恶化;大量资本外逃时,如果一国试图维持一定的生产和消费水平,势必引起外债负担的迅速积累。因此,防止资本外逃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复习题 1.说明可贷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的供给与需求。这两个市场如何联系? 答:可贷资金的供给来源于国民储蓄;可贷资金的需求来源于国内投资和资本净流出。外汇市场上的供给来源于资本净流出,外汇市场上的需求来源于净出口。连接这两个市场的是资本净流出。 2.为什么预算赤字和贸易赤字有时被称为孪生赤字?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有哪些?如何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和冲突关系? 【参考答案】 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一般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项。其中,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它指劳动力和生产设备都达到充分利用的状态或总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的状态。物价稳定是指通过宏观经济政策使某一时期内的一般物价水平保持相对稳定。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较长时间跨度内一国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国际收支平衡目标是指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国际收支差额,使之趋于平衡。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具有一致性和互补性,但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一致性主要是指对某一目标的追求或某一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能够促进或影响其他目标实现。互补关系主要表现在:一国经济能长期持续均衡增长,就业率就高,失业率就低,反之亦然。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矛盾和冲突来看,任何一种政策手段都有其副作用,对其他目标的实现产业不利的影响。著名的“米德冲突”说明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处理国际收支逆差与国内经济疲软并存或是国际收支顺差与国内同伙膨胀并存的情况时左右为难;而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目标之间也经常发生冲突。 2.如何用IS-LM模型解释财政政策效应? 【参考答案】 财政政策效应是政府变动收支后对社会经济活动如就业、产出等产生的有效作用以及相应的反应。 从IS-LM模型看,财政政策效应是指IS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这里考察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情况,紧缩性财政政策与之相反变动。如图所示,当 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于E 0点时,决定均衡的利率水平r 和均衡收入水平Y 。假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笔记(第5章 开放的经济)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 第5章开放的经济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资本和产品的国际流动 (1)净出口 净出口也称贸易余额,一般用NX表示,是本国向其他国家出口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减去外国向本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反映国际间产品与服务的流动。用EX表示出口,用IM表示进口,则(EX IM -)就是净出口。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Y C I G NX =+++ 改写为:() =-++ NX Y C I G 这个式子说明,在一个开放经济中,国内支出无须等于产品与服务产出。如果产出大于国内支出,则净出口是正的;如果产出小于国内支出,则净出口是负的。 (2)国际资本流动和贸易余额 资本净流出也称国外净投资,是国内储蓄和国内投资之间的差额S I -,反映国际间为资本积累融资的资金流动。 根据储蓄和投资重写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可以推导出: =+++ Y C I G NX --=+ Y C G I NX ()() --+-=+ Y C T T G I NX -= S I NX (3)结论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S I NX -表示资本净流出,NX表示净出口,表明 -=,式中S I 国外净投资总等于贸易余额,即国际间为资本积累筹资的资金流动和国际间产品和服务的流动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2.小型开放经济模型 (1)假设 ①资本完全流动; ②利率r必定等于世界利率*r,即* =; r r ③经济的产出由生产函数和生产要素固定,(), ==; Y Y F K L ④消费C与可支配收入() =-; C C Y T -正相关,消费函数为() Y T

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共10页

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主要经济职能部门年度会议基本已召开完毕,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也已浮出水面,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我们对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分析判断如下。 一、深化改革: 经济政策的总纲 当前我国改革的难点在于利益调整,改革涉及面宽,触及利益层次深,风险比较大,改革难度越来越大。为在改革中防止改革设计的“碎片化”,防止改革目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化”,防止推动主体的“部门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在强化顶层设计的背景下,可以预计2014年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将紧紧围绕制度建设、体制改革,即将短期政策融入长期改革之中,注重短期宏观调控与重大制度建设相结合 2014年,为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政府部门将进一步转变职能尤其是下放权力落实好“三个一律”:凡是市场能够调节的经济活动,政府一律不再审批;凡是企业投资项目,除了关系国家安全、生态安全、涉及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的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不再审批;对必须保留的审批项目,凡是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交由地方和基层管理。 二、稳中求进:

宏观调控政策的主基调 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高于7.5%的预期目标,国民经济企稳住并逐步向好,说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科学和中央推动改革、调整结构来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的举措是及时和有效的。因此,可以预计2014年的宏观调控仍将保持稳中求进的基调,即“明确区间,稳定政策,重在改调,长短结合”。 “明确区间”是指中央仍可能会明确要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守住防通胀的上限,以增强社会信心,稳定社会预期。为改善民生,确保人民的就业、收入能够增长,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 “稳定政策”是指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市场主体创造一个可以预期的平稳的政策环境,防止政策不当变动对市场机制的干扰。在保持政策弹性的基础上,尽量避免宏观政策的波动。 “重在改调”就是在稳定宏观政策的前提下,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结构调整要发展的潜力,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促进创新发展,完善调控方式手段,强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长短结合”是指政策要既着眼于解决当前问题,更着眼于为长期平稳可持续的发展打造基础,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化解产能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习题精编详解(第5章 开放的经济)

第5章开放的经济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判断题 1.名义汇率的变动都产生于物价变动,因此,通货膨胀率相对较高的国家,货币相对便宜。() 【答案】F 【解析】由名义汇率的公式可知,名义汇率不仅和两国的物价水平有关,还和两国的实际汇率有关。所以名义汇率的变动并不都取决于物价的变动。但是后一句“通货膨胀率相对较高的国家货币相对便宜”是正确的。 2.当美国的进口大于出口时,它也必定向外国人购买了国内资产。() 【答案】F 【解析】当美国的进口大于出口,则存在贸易逆差,此时的贸易余额小于0,由此可知,资本净流出小于0,也就是说,外国人购买的本国的资产大于本国人购买外国的资产。此时,美国人并不一定向外国人购买了国内资产,但外国人必定向美国人购买了国内资产。 3.资本净流出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名义汇率。() 【答案】F 【解析】资本净流出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实际利率。 4.在开放经济中,对可贷资金的需求来自国内投资和资本净流出。() 【答案】T 【解析】储蓄=国内投资+资本净流出,可贷资金是国内产生的可用于资本积累的资源流量,无论是购买国内资本资产还是购买国外资本资产,这种购买都增加了可贷资金的需求。 5.如果一价定律不成立时,购买力平价就不存在。() 【答案】T 【解析】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价定律在国际市场上的应用,是一种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一价定律是购买力平价成立的基础。 6.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下降,将使中国商品相对便宜,中国增加对美国商品的进口。() 【答案】F 【解析】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下降,说明一美元可以兑换到更多的人民币。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商品变得便宜了,所以美国增加对中国商品的进口。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练习题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A 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B 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 C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D 充分就业和公平。 2、下列不属于自动稳定器的项目是()。 A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B 政府税收; C 政府转移支付; D 政府公债支出。 3、自稳定器的功能()。 A 旨在缓解周期性的波动; B 旨在稳定收入,刺激价格波动; C 旨在保持经济的充分稳定; D 推迟经济的衰退。 4、属于紧缩性财政工具的是()。 A 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5、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 增加政府支出; B 提高个人所得税; C 提高公司所得税; D 增加货币发行量。 6、经济过热时,政府应该采取()的货币政策。 A 减少政府财政支出; B 增加财政支出; C 扩大财政赤字; D 减少货币供给 7、通货是指()。 A 铸币、纸币; B 储蓄存款; C 活期存款; D 定期存款。 8、下列哪种情况是M2的一部分而不是M1的一部分()。 A 活期存款; B 储蓄存款; C 旅行支票; D 其他支票存款。 9、如果人们收入增加,则增加的将是()。 A 货币的交易需求; B 货币的谨慎需求; C 货币的预防需求; D 以上任何一种。 10、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A 变得很小; B 变得很大; C 不发生变化; D 难以确定。

11、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可以通过() A、变动法定准备率以变动货币乘数 B、变动再贴现率以变动基础货币 C、公开市场业务以变动基础货币 D、以上都是 12、如果流动性偏好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 A 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 B 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多变动; C 货币需求不受利率变动影响; D 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存在。 13、货币乘数的大小与多个变量有关,这些变量是()。 A 法定准备金率; B 现金存款比率; C 超额准备率; D 以上都是。 14、按照凯恩斯货币理论,货币供给增加将()。 A 降低利率,从而减少投资; B 减低利率,从而增加投资; C 提高利率,从而减少投资; D 提高利率,从而增加投资。 15、当法定准备金为20%,商业银行最初所吸收的存款为3000货币单位时,银行所能创造的货币总量为()。 A 20000货币单位; B 80000货币单位; C 15000货币单位; D 60000货币单位。 16、利率变动反映最敏感的是()。 A 货币的交易需求; B 货币谨慎需求; C 货币的投机需求; D三种需求反应相同 17、下列哪一项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职能() A、接受储蓄存款 B、给电视厂发放一笔贷款 C、接受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 D、以上都是 18、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央银行的职能()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准备金 C、发行货币 D、为政府赚钱 19、银行向中央银行申请贴现的贴现率提高,则() A、银行保留的准备金会增加 B、银行保留的准备金减少 C、银行保留的准备金不变 D、以上情况均可能 20、市场利率提高时,银行准备金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都有可能 21、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准备,因为() A、吸收的存款太多 B、未找到合适的贷款对象 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搭配

第一章、国内政策搭配 1.米德冲突 一、理论背景: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在1951年《国际收支》最早提出了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内外均 衡冲突问题。 二、前提假定: 1.固定汇率制度 2.不考虑资金流动对内外均衡的影响 三、基本观点: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只能够通过影响社会的总需求(支出增减型政策)来调节内外均 衡,这样在开放经济运行的条件下的特定区间上就会出现内外均衡难以兼顾的情况。 四、典型事例: 1.经济衰退→总需求↓→国际逆差加剧 2.经济繁荣→总需求↑→国际顺差加剧 五、主要缺陷: 1.前提假定不符合实际,只针对固定汇率制度,并且没有考虑资本流动。 六、评价: 1.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也不可能完全听凭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自我调节,所以汇率具有一定的 固定因素的。 2.在汇率剧烈波动的情况下,尤其是考虑资本项目下国际游资的流动,汇率的波动会更加动荡不 定,使内外均衡之间的相互影响或干扰更加复杂,内外均衡冲突问题更加深刻。 2.丁伯根法则 一、丁伯根法则是由获得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丹麦(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提出的关于国家经济调节政 策和经济调节的目标之间的关系法则。 二、丁伯根法则的实质:经济调节政策和经济调节目标之间的关系法则。 三、内容:为达到一个经济目标,政府至少要运用一种有效的政策;为达到N个经济目标,政府至少要运 用N个独立、有效的经济政策。如在两个目标、两种政策的情况下,只要决策者能够控制两种工具,每种工具对目标的影响是独立的,决策者就能通过政策工具的配合达到理想的目标水平。 四、推导: 1.两个目标T1、T2,两种政策工具I1、I2,假定目标是工具的线性函数。 2.T1=a1×I1+a2×I2 3.T2=b1×I1+b2×I2 4.当T1、T2两个政策目标彼此无关,只要a1b2≠a2b1,即两种政策工具线性无关,该方程就有唯 一解,即得出为了实现T1、T2的目标值所需要的I1、I2水平。但是如果两种政策工具彼此相关, 就不可能实现两种彼此独立的政策目标。 5.假定经济具有线性结构,这一结论就可以推广到N个目标,政府至少有N个线性无关的独立工 具来实现N个独立的政策目标。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 2.外部性 3.货币流通速度 4.国内生产总值 5.通货膨胀 6.市场失灵 7.负外部性 8.挤出效应 9.潜在GDP 10.赤字依存度 二、简单题 1.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2.当增加政府支出时,IS曲线如何移动?为什么? 3.财政扩张带来的挤出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4.请结合货币数量论(方程)说明货币供应量和物价的关系 5.何为自动稳定器?请说明它对缓和经济波动的作用。 6.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什么? 7.请阐述货币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 8.私人储蓄、公共储蓄、国民储蓄的含义及其关系 三、论述题 1.请说明IS曲线、LM曲线的形状及原因,并分析曲线斜率的变化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2.请阐述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的效果 3.请推导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及平衡预算乘数 4.请结合IS-LM-BP模型分析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增发货币所产生的影响。

四、分析题 1.假设对于一个特定的经济体,在特定的时期内,投资等于100,政府支出为75,净税收固定在100,消费有下面的消费方程决定: C=25+0.8Y D 是可支配收入。请回答: 其中,Y D (1)均衡收入水平是多少? (2)政府支出乘数值是多少?税收乘数呢? (3)假设投资下降了40个单位,变成60,请问新的均衡收入是多少? 2.请结合IS-LM-BP模型分析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增发货币所产生的影响。 3.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为M=200,消费C=90+0.8Yd,税收T=50, 投资I=140-5r,政府支出G=50,求: (1)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它情况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20,那么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4.已知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分别为C=130+0.6Y和I=750–2000r,设政府支出为G=750亿元。试计算: (1)若投资函数变为I=750–3000r,请推导投资函数变化前和变化后的IS 曲线并比较斜率。 (2)增加政府支出时,请比较投资函数在变化前和变化后哪种情况的收入变化大?为什么? (3)增加货币供给时,比较投资函数在变化前和变化后哪种情况对收入的影响大?为什么?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二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12.1学习要求 z 掌握IS-LM-BP 模型和分析框架; z 熟悉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均衡与失衡; z 掌握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12.2内容简述 12.2.1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 1、IS-LM-BP 模型的建立 (1)IS-LM 模型 IS-LM 模型是由英国现代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翰·理查德·希克斯和美国凯恩斯学派的创始人汉森,在凯恩斯经济理论基础上概括出的一个经济分析模式,即“希克斯——汉森模型”。该理论认为社会储蓄(S)和投资(L)的愿望决定资本市场的均衡,而储蓄和投资又必须同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相一致。因此,在纵轴表示利率、横轴表示收入的坐标平面上,可作出一条IS 曲线,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储蓄等于投资,并且同既定的利率和收入水平相适应。流动性偏好(L)和货币数量(M)决定着货币市场的均衡,人们持有的货币数量既决定于利率(r),又决定于收入(y)的水平。由此,在以纵轴表示利率、横轴表示收入的坐标平面上,可以作出一条LM 曲线,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持有现金的愿望和货币数量相等,即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相一致,并且同既定的利率和收入水平相一致。 (2)BP 曲线 国际收支平衡的含义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借贷双方总额相等,或经常项目差额和资本项目差额相等,或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差额之和等于零。经常项目差额表现为净出口,资本项目差额表现为净资本流出。因此,将净出口和净资本流出的差额,即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差额成为国际收支差额,并用BP 表示。 BP=NX-F,当BP=0时,NX=F (3)IS-LM-BP 模型 z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T S NX G r I +=++)( z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21r L y L P M += z 劳动市场均衡条件:W W P W N f =?=)( z 国际收支均衡条件:)(r F NX =以上四个条件共同决定y、r 和e 的水平。

宏观经济学-第十五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docx

目录 第十五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1) 一、汇率和对外贸易 (1) (一)、汇率及其标价 (1) (二)、汇率制度及其运行 (1) (三)、实际汇率 (2) (四)、净出口函数 (2) 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2) (一)、关键假设:资本完全流动的小型开放经济 (2) (二)、推导 (3) (三)方程式 (4) (四)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几何表达 (4) 三、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应用 (5) (一)、浮动汇率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5) (二)、固定汇率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6) (三)、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的政策:小结 (7) (四)、小型开放经济的总需求曲线 (7) 第十五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一、汇率和对外贸易 (一)、汇率及其标价 1、汇率的含义 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 名义汇率 人们所说的汇率一般都是指名义汇率。 2、汇率标价 (1)直接标价法 用一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如:1美元兑换6.12(最新价6.56)元人民币. (2)间接标价法 用一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通常用e来表示名义汇率,并约定名义汇率是用间接标价法加以表示的。 (二)、汇率制度及其运行 1、浮动汇率制度:一国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 浮动汇率制又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 (1)自由浮动:不干预、完全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地决定。 (2)管理浮动:干预、主要是根据外汇市场的实际情况售出或购入外汇。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习题+答案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政府转移支付; B.政府购买; C.消费支出; D.出口。 解答:C 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 A.政府支出增加; B.政府税收增加; C.政府税收减少; 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解答:B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解答:A 4.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 A.吸收的存款太多; 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 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 5.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 6.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A 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试图( )。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的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解答:C 8. 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解答: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GDP的冲击的内在机制。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变动要小,原因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可支配收入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因为在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在增加,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经济中消费支出增加额要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累积增加也小一些。同样,总需求下降时,混合经济中收入下降也比纯粹私人部门经济中要小一些。这说明税收制度是一种针对国民收入波动的自动稳定器。混合

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小论文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摘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相应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是决定宏观调控成效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事关国民经济能否保持平稳运行和实现长期增长,因而在一个国家的策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调控 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此后10多年,我国经济增长先后经历了速度过快、稳中趋降和平稳较快三个阶段,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增长和波动幅度收窄的良好态势。在这个过程中,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自2004年5月份以来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调控,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长期居高不下的投资规模终于大幅回落,物价无论是PPI还是CPI均疾步走低,货币供应量回到央行盯住范围内。从而体现了财政政策在促进体制改革、促进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5年,中国在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推进依法理财、推进依法理财,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实施了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为主要内容的稳健财政政策,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财政经济状况进一步改善。 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31627.98亿元,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

上年同期增长19.8%。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已经清晰。国民经济在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情况下,出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趋向:一是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下滑,目前已经进入理想的区间;二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人民币汇率在初始升值2%之后稳中有升;三是在人民币升值后净出口继续上升,贸易顺差大幅增加,外汇储备创历史新高;四是工业企业利润率下降;五是部分行业能过剩矛盾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增加了操作的难度。若要保持高增长、低通涨的理想发展格局,短期内通过利率、汇率调节经济增长、改善进出口平衡、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压缩长线投资等已经没有太大的余地。而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则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税负总水平、调整进出口关税政策、实行有差别的行业税制和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公共支出的方向和比例、加大转移支付等措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抑制和消除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健康因素,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 2003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在整个货币政策调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从2003年4月份开始,人民银行通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加大对冲外汇占款的力度;此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向商业银行提示房地产信贷风险,要求商业银行加强信贷管理;此外,还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原来6%调高至7%。2004年一季度开始,人民银行连续出台了三大政策:3月25日起分别上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4月25日起再次上调存款准

第八章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与工具

第八章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与工具 1.支出转换政策,目的在于将国内外支出最大限度地转移到国内产品上,以增加本国收入。 A.对 B.错 C D 答案:A 2、当一国经济出现膨胀和顺差时,为了内外经济的平衡,根据财政货币政策配合理论,应采取的措施是 A、膨胀性的财政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 B、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C、膨胀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D、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 答案:D 3、根据财政政策配合的理论,当一国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其目的在于 A、克服该国经济的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逆差 B、克服该国经济的衰退和国际收支逆差 C、克服该国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顺差 D、克服该国经济衰退和国际收支顺差 答案:A 4.米德冲突描述的现象是指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的以下哪种组合() A.通货膨胀和逆差并存 B.通货膨胀和顺差并存 C.顺差和失业并存 答案:B 5、当一国同时出现失业与国际收支逆差时,根据蒙代尔的政策搭配原则,应实行() A、较松的财政政策和较松的货币政策 B、较紧的财政政策和较紧的货币政策 C、较松的财政政策和较紧的货币政策 D、较紧的财政政策和较松的货币政策 答案:C 6、根据“蒙代尔分配原则”,当一国发生经济过热和国际收支逆差时,政府 应同时采取: A.膨胀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B.膨胀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C.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膨胀性的财政政策 D.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答案:A 7、根据财政政策配合的理论,当一国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其目的在于

A、克服该国经济的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逆差 B、克服该国经济的衰退和国际收支逆差 C、克服该国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顺差 D、克服该国经济衰退和国际收支顺差 答案:A 8、当一国经济出现膨胀和顺差时,为了内外经济的平衡,根据财政货币政策配合理论,应采取的措施是 A、膨胀性的财政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 B、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C、膨胀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D、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 答案:D 9.国际金本位时期,虽然将汇率政策排除在外,使各国只能考虑通过支出调整政策追求内外均衡目标,但由于价格现金流动机制,各国仍然可以实现内外均衡A.对 B.错 C. D. 答案:A 10.斯旺图形中,若YY 曲线相对于EE 曲线更加更加平坦,应以支出调整政策追求内部均衡目标,以汇率政策追求外部均衡目标。 A.对 B.错 C. D. 答案:B 11.两国模型中,本国由于维持固定汇率和资本完全流动,外国财政扩张所引起的外国均衡收入水平提高,事实上是以本国均衡收入下降为代价的。 A.对 B.错 C. D. 答案:A 12、根据财政政策配合的理论,当一国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其目的在于 A、克服该国经济的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逆差 B、克服该国经济的衰退和国际收支逆差 C、克服该国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顺差 D、克服该国经济衰退和国际收支顺差 答案:A 13.米德冲突描述的现象是指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的以下哪种组合() A.通货膨胀和逆差并存 B. 通货膨胀和顺差并存 C. 顺差和失业并存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一、单项选择题 1.假设一国人口为2000万,就业人数为900万,失业人数为100万,那么,该国的失业率为()。 A.10% B.5% C.11% D.8% 2.使货币创造乘数变大的原因是()。 A.居民户和企业存款中的通货比率上升,或银行的法定准备率提高 B.居民户和企业存款中的通货比率上升,或银行的法定准备率下降 C.居民户和企业存款中的通货比率下降,或银行的法定准备率上升 D.居民户和企业存款中的通货比率下降,或银行的法定准备率下降 3.下列哪一项不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 A.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B.稳定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 C.国际收支平衡D.政府预算盈余 4.在经济过热时,按照凯恩斯学派的观点,政府应该()。 A.减少政府财政支出B.增加货币供给量 C.增加政府财政支出D.减少税收 5.中央银行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引起了()。 A.总供给冲击,通胀率上升B.总供给冲击,通胀率下降 C.总需求冲击,通胀率上升D.总需求冲击,通胀率下降 6.所得税率增加将会导致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上述情况都有可能 7.内在稳定器的功能()。 A.旨在减少经济的周期性波动B.可以稳定收入,但会导致价格波动 C.足够保持经济的充分稳定D.可以取代财政政策 8.凯恩斯认为,除了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外,社会还存在()。 A.非自愿失业B.技术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 9.当超额储备率为多少时,货币创造乘数达到最大()。 A.等于法定准备金率B.为负数C.等于零D.趋近于无穷大 10.降低贴现率的政策()。 A.将增加商业银行的贷款愿望B.给经济活动降温 C.与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作用相同D.通常导致政债券价格的下跌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去年中国经济继续以超高速度增长,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也给政府带来了尴尬。骄傲的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也给政府带来了尴尬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是,中国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似乎正朝着其梦寐以求的世界强国的地位又迈进了一步。尴尬的是,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如降低增长速度、改变依靠出口和投资带动增长的经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如降低增长速度、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济结构、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等等,都没有能如期实现济结构、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等等,都没有能如期实现。中央政府的权威似乎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有效。这种尴尬的局面表明,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正面临进退失据的困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正面临进退失据的困境。这种困境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中的三个难点问题的具体体现。 第一个难点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既高不得、又低不得第一个难点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既高不得、又低不得。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始终停留在一种外延式的增长陷阱之中。按照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绿色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口径,如果将增长的环境和社会成本也考虑在内,中国实际上是负增长。换一句话说,中国当前的增长,是以破中国当前的增长,中国当前的增长坏未来中国人民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来实现的。这样的增长,说好听一点是借来的增长,说坏未来中国人民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来实现的难听一点是掠夺来的增长。这样的增长一是没有福利效果,二是不可能持续。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把经济增长速度降下了,把经济中的结构问题调整好。但是,中国目前有五六千万的城镇失业人口,还有两亿多的剩余农村人口等待流向城镇。经济速度一降下来,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一、主要问题提示: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现在一般经济学家都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应该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稳定,为此要同时达到四个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减少经济波动和实现经济增长,如果考虑到开放经济还应该包括国际收支平衡与汇率稳定。 充分就业并不是人人都有工作,只要消灭了周期性失业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是维持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这种通货膨胀率能为社会所接受,对经济也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减少经济波动并不是要消灭经济周期,只要使波动的程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而且,尽量缩短经济衰退的时间,使衰退程度减少到最低,就达到了目的。 经济增长是达到一个适度的增长率,这种增长率要既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能达到的。 2.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是用来达到政策目标的手段。一般说来,政策工具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政策工具都有自己的作用,但也往往可以达到相同的政策目标。在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中,常用的有需求管理、供给管理政策,以及国际经济政策。 需求管理是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这也是凯恩斯主义所重视的政策工具。需求管理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供给管理是要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供给管理包括控制工资与物价的收入政策,指数化政策,改善劳动力市场状况的人力政策,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的增长政策。 现实中各国经济之间存在着日益密切的往来与相互影响。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中有国际经济关系的内容(即国际收支平衡),其他目标的实现不仅有赖于国内经济政策,而且也有赖于国际经济政策。因此,在宏观经济政策中也应该包括国际经济政策,或者说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中也包括了对国际经济关系的调节。 3.财政政策的运用 (1)财政政策是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来调节经济的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与税收。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以及转移支付。政府税收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其他税收。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研究分析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作者:————————————————————————————————日期: 2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由微观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摘要: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经过2009、2010年两年的经济复苏之后,我国经济又逐渐恢复。随后2011年和2012年有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两年,“复杂性”“多变性”贯穿其中,发展和变化多端。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过剩流动下通胀压力加大,国际保护主义升温。未来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更趋复杂,中国处于十分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内生增长动力强劲,国内投资不足,通货膨胀不减,经济周期波动,急需结构调整。 关键词: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失业率投资 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分析,须先由具体的相关数据分析开始:一、GDP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从2006年至今GDP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201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GDP绝对额的快速增长,带来的是我国国力的迅速提升和财富的不断增加,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但是与此同时,我国GDP高速增长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的问题。首先,我国GDP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特别是经过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推出四万亿投资计划,这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2008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为47.5%,拉动GDP 4.6个百分点;2009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更

开放型经济问题和建议

一、当前开放型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供应量不足,严重制约项目落地。目前园区用地指标规模瓶颈和标准厂房瓶颈受到制约,供需矛盾突出。产业集群形式转移的企业迫切希望足够的土地容纳。近年来,部分配套企业在考察之后由于用地无法保障,只得落户其它地区。 (二)产业配套能力弱,物流成本高。由于产业配套能力不强,加工贸易企业难以从当地获得所需料件和配套产品。同时,目前物流产业规模小,运行方式落后,缺乏一体化服务供应商,没有形成社会化供应链。近年来,我市效能总体情况有了质的飞跃,但由于铁路运力和井冈山机场的航班受限,人员往来、企业原材料及生产成品出入通道瓶颈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区位优势尚不能充分发挥。 (三)企业融资困难,资金难以到位。但是现阶段银行遵循“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对有贷款意向的企业审查特别严格,不仅要求公司要有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还要求必须要有足额抵押物。作为新落户的企业厂房建设资金难以保障,开建容易收尾难的局面时有发生。 (四)招商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招商队伍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结构不够合理,特别是能够独挡一面的人才不多,懂得国际惯例、国内法律、训练有素的专业招商人员更为稀少。招商引资工作涉及旅游、农业、文化产业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涉及面广,工作跨度大,而相关的培训又跟不上,导致整个招商队伍中干部掌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欠缺。 二、建议和意见 (一)增加用地指标。建议省里进一步重视此项工作,适量增加工业园区工业项目的用地指标。同时,在省级年度用地指标中预留一定比例的土地,专项用于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重点项目建设。 (二)多渠道开辟企业融资平台。运用财政贴息、信用担保、小额贷款等手段撬动民间投资,采用多种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抵押担保机制,灵活运用质押贷款等信贷业务,大力引进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点,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 (三)改善通关条件。口岸、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要加快“大通关”建设步伐,营造更加高效便捷的通关环境。全力推进区域通关改革,进一步优化“属地报关、口岸验放”的通关模式,对进出口诚信企业实行检验检疫“绿色通道”和直通放行制度。简化出入境人员查验手续,缩短查验时间。 (四)加快现代物流业建设。加强物流网络规划和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功能齐全、规模较大、外向度高的综合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加强与物流中心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综合运输通道与大型物流中心的对接。积极培育现代物流服务市场,建立健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尽早形成高效、快捷、低成本的现代物流体系。对新建、扩建现代物

第九章 开放经济下的财政、货币政策

第九章开放经济下的财政、货币政策 1.对于固定汇率制度,资本不完全流动的开放小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1,由于BP曲线平行于横轴,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财政政策的产出效应;2,货币冲销下,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得以维持,但国际收支失衡也将一直存在;3,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可通过央行持续性的抛售外汇来维持本币的固定汇率;4,如果不采取货币冲销,外汇储备流失迫使LM 曲线回移,扩张性货币政策失效A.1,3 B.2,4 C.1,2 D.1,4 答案:B 2.对于浮动汇率制度,资本完全流动的开放小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1,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实现了最大化;2,扩张性货财政政策的产出效应会缩水;3,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得以维持;4,扩张性货财政政策的产出效应完全消失 A.1,3 B.2,4 C.1,2 D.1,4 答案:A 3.固定汇率制度的两国模型中,存在哪些作用机制?:1,外国货币扩张在增加外国收入的同时也可提高本国收入;2,外国财政扩张在增加外国收入的同时也可能降低本国收入;3,本国货币扩张对国内经济有长期效应,但对我国经济无实质的影响;4,本国财政扩张在增加本国收入的同时,对外国经济无实质的影响A.1,3 B.2,4 C.1,2 D.1,4 答案:C 4.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资本完全流动,则( )。 A.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B.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无效 C.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效 D.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有效 答案:C 5.以下那个结果是“蒙代尔-佛莱明模型”的政策效应() A.货币扩张会使浮动汇率下的经常账户余额增加 B.货币扩张会使浮动汇率下的汇率降低 C.进口限制会使浮动汇率下的汇率上升 D.进口限制会使浮动汇率下的产出上升 答案:A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