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五)

类型:供暖标准规范

8.2.9 地上敷设热力网管道穿越行人过往频繁地区,管道保温结构下表面距地面不应小于2.0m;在不影响交通的地区,应采用低支架,管道保温结构下表面距地面不应小于0.3。

8.2.10 管道跨越水面、峡谷地段时,在桥梁主管部门同意的条件下,可在永久性的公路桥上架设。

管道架空跨越通航河流时,应保证航道的净宽与净高符合《内河通航标准》(GB l39)的规定。

管道架空跨越不通航河流时,管道保温结构表面与50年一遇的最高水位垂直净距不应小于0.5m。跨越重要河流时,还应符合河道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河底敷设管道必须远离浅滩、锚地,并应选择在较深的稳定河段,埋设深度应按不妨碍河道整治和保证管道安全的原则确定。对于一至五级航道河流,管道(管沟)应敷设在航道底设计标高2m以下;对于其他河流,管道(管沟)应敷设在稳定河底1m以下。对于灌溉渠道,管道(管沟)应敷设在渠底设计标高0.5m以下。管道河底直埋敷设或管沟敷设时,应进行抗浮计算。

8.2.11 热力网管道同河流、铁路、公路等交叉时应垂直相交。特殊情况下,管道与铁路或地下铁路交叉不得小于60度角;管道与河流或公路交叉不得小于45度角。

8.2.12 地下敷设管道与铁路或不允许开挖的公路交叉,交叉段的一侧留有足够的抽管检修地段时,可采用套管敷设。

8.2.13 套管敷设时,套管内不应采用填充式保温,管道保温层与套管间应留有不小于50mm的空隙。套管内的管道及其他钢部件应采取加强防腐措施。采用钢套管时,套管内、外表面均应做防腐处理。

8.2.14 地下敷设热力网管道和管沟应有一定坡度,其坡度不应小于0.002。进入建筑物的管道宜坡向干管。地上敷设的管道可不设坡度。

8.2.15 地下敷设热力网管道的覆土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沟盖板或检查室盖板覆土深度不应小于0.2m。

2 直埋敷设管道的最小覆土深度应考虑土壤和地面活荷载对管道强度的影响并保证管道不发生纵向失稳。具体规定应按《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 /T81)的规定执行。

8.2.16 燃气管道不得进入热力网管沟。当自来水,排水管道或电缆与热力网管道交叉必须穿入热力网管沟时,应加套管或用厚度不小于l00mm的混凝土防护层与管沟隔开,同时不得妨碍热力管道的检修及地沟排水。套管应伸出管沟以外,每侧不应小于lm。

8.2.17 热力网管沟与燃气管道交叉当垂直净距小于300mm时,燃气管道应加套管。套管两端应超出管沟lm以上。

8.2.18 热力网管道进入建筑物或穿过构筑物时,管道穿墙处应封堵严密。

8.2.19 地上敷设的热力网管道同架空输电线或电气化铁路交叉时,管道的金属部分(包括交叉点两侧5m范围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l0Ω。

8.3 管道材料及连接

8.3.1 城市热力网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电弧焊或高频焊焊接钢管。管道及钢制管件的钢材钢号不应低于表8.3.1的规定。管道和钢材的规格及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表8.3.1 热力网管道钢材钢号及适用范围

8.3.2 热力网凝结水管道宜采用具有防腐内衬、内防腐涂层的钢管或非金属管道。非金属管道的承压能力和耐温性能应满足设计技术要求。

8.3.3 热力网管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有条件时管道与设备、阀门等连接也应

采用焊接。当设备、阀门等需要拆卸时,应采用法兰连接。对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25mm的放气阀,可采用螺纹连接,但连接放气阀的管道应采用厚壁管。

8.3.4 室外采暖计算温度低于-5℃地区露天敷设的不连续运行的凝结水管道放水阀门,室外采暖计算温度低于-10℃地区露天敷设的热水管道设备附件均不得采用灰铸铁制品。室外采暖计算温度低于-30℃地区露天敷设的热水管道,应采用钢制阀门及附件。

城市热力网蒸汽管道在任何条件下均应采用钢制阀门及附件。

8.3.5 弯头的壁厚不应小于管道壁厚。焊接弯头应双面焊接。

8.3.6 钢管焊制三通,支管开孔应进行补强。对于承受干管轴向荷载较大的直埋敷设管道,应考虑三通干管的轴向补强,其技术要求按《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 / T81)的规定执行。

8.3.7 变径管制作应采用压制或钢板卷制,壁厚不应小于管道壁厚。

8.4 热补偿

8.4.1 热力网管道的温度变形应充分利用管道的转角管段进行自然补偿。直埋敷设热水管道自然补偿转角管段应布置成60~90°角,当角度很小时应按直线管段考虑,小角度的具体数值应按《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QJJ/T81)的规定执行。

8.4.2 选用管道补偿器时,应根据敷设条件采用维修工作量小、工作可靠和价格较低的补偿器。

8.4.3 采用弯管补偿器或波纹管补偿器时,设计应考虑安装时的冷紧。冷紧系数可取0.5。

8.4.4 采用套筒补偿器时,应计算各种安装温度下的补偿器安装长度,并保证管道在可能出现的最高、最低温度下,补偿器留有不小于20mm的补偿余量。

8.4.5 采用波纹管轴向补偿器时,管道上应安装防止波纹管失稳的导向支座。采用其他形式补偿器,补偿管段过长时,亦应设导向支座。

8.4.6 采用球形补偿器、铰链型波纹管补偿器,且补偿管段较长时宜采取减小管道摩擦力的措施。

8.4.7 当两条管道垂直布置且上面的管道直接敷设在固定于下面管道的托架

上时,应考虑两管道在最不利运行状态下热位移不同的影响,防止上面的管道自托架上滑落。

8.4.8 直埋敷设热水管道,经计算允许时,宜采用无补偿敷设方式,并应按《城

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JJ/T81)的规定执行。

2.2 炼钢主厂房外空调管线的配置

一般讲室外保温管道敷设有架空敷设,地沟敷设,直埋敷设这三种,其中架空敷设在工厂企业工程上常有应用,但有的用户点距离空调机房比较远,如大量采用架空管道,容易影响厂区的总体布置,影响厂区的美观。另外区域供热供冷工程常因室外地下管道交错而难以设置,常用的地下管道有强、弱电、给排水、煤气等,国家规范对种管道设置间距有具体要求,各种室外管道应尽可能减少各自地下占有空间并将各自关系理顺,区域地下管网方可有效实施,这方面直埋比地沟敷设优越。现就工程做法简单且工艺成熟的聚氨酯直埋管道的应用进行分析比较。

2.2.1 保温直埋管道的结构和特点

直埋式预制保温管是由输送介质的内钢管,外套管和在内钢管和外套管之间填充的憎水不燃型聚氨酯保温层紧密结合而制成的整体预制管材,保温层采用发泡工艺使其和外套管紧密在一起。因为管道直埋,保温管道直接承受土壤及地面活荷载,同时又受到地下潮气及地下水侵蚀,因此,保温直埋管在防水、防腐及机械强度等方面性能都要求较高,因此,仅管道一项直埋管工程造价较高。但因其工程综合造价较低,施工简便,和地沟敷设

相比,节约土石方工程量、砖砌混凝土工程量,施工工期缩短一半以上。而且实际直埋保温管道不仅保温效果好,综合造价低,而且在严格按要求施工的情况下,保温管经六年实物解剖分析和人工老化试验证实使用寿命在15年以上,而地沟敷设保温管保温材料为岩棉或离心棉一般3-5年需更换一次。综上所述,直埋保温管道在保温性能,初投资,施工条件,维护工作量及日常运行费上均有较大优势。

2.2.2 保温直埋管道的设计

因本工程空调用热水的最高温度为60℃,最低温度为7℃,因此直埋管道承受的应力不会太大。一般直埋管道材料为20号无缝钢管或Q235管材,在15℃以上的温度下安装时,直埋敷设供热管道(<100℃)不用采取任何措施,按无补偿安装形式将管道直接埋设地下(无固定支座、无补偿器),管道就可达到安全运行。因此对于区域供冷供热(<100℃的水系统)使用无补偿安装形式将是便捷、安全和经济的。无补偿直埋敷设是利用土壤与外套管之间的摩擦力固定管道。管道敷设完覆土前应预热管道,管线上无需设补偿器,通常也无需设固定支架。为减小工程费用,可在预热的同时进行水压试验。区域供冷供热的管线特点是管内介质温度不高(<100℃),工作压力<1.0MPa,但管线较长,直管段经常长达几百米。土壤摩擦力远大于温度应力,在直管段中间出现“锚固段”,锚固端为危险断面,要应力验算使之满足钢材许用应力。使用无补偿安装形式的直埋敷设供热管道的水平弯头、三通处应力集中。,设计时,应通过应力计算,选择合适压力等级的弯头及三通。一般来说,对空调供回水管道,为保险起见,在选用弯头和三通时可以考虑采用比管道高一个压力等级。

3、结论

1、对于钢铁厂中央空调系统主机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厂内的能源配置情况,有富裕蒸汽的地方,应优先选用蒸汽型溴化锂机组;

2、对于钢铁厂内各空调用户比较分散,利用膨胀水箱的定压补水方式比较困难,可采用气压罐结合补水泵的定压补水装置;

3、厂房内的空调主管线应尽量采用同程式布置。各空调用户的设计应先按经济比摩阻确定一个距离空调主管线最远可能压力损失最大用户的压力损失,以此压力损失为依据来确定其他环路的管径;

4、对于区域供冷供热管道的可采用无补偿直埋保温管道,但应注意“锚固段,以及弯头,三通等应力比较集中处的应力计算。

城市供热管网课程设计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绪论 (2) 1、设计概况 (2) 2、设计题目 (4) 3、设计原始资料 (4) 第二章供暖外网热负荷的计算 (5) 1、集中供热系统热负荷的概算 (5) 2、热负荷的计算 (5) 第三章供暖方案的确定 (8) 1、供热管道的平面布置类型 (8) 2、供热管道的定线原则 (8) 3、管道的保温与防腐 (10) 第四章供暖管网的水力计算及水压图 (11) 1、供暖管网的水力计算 (14) 2、水压图的绘制 (21) 第五章换热站设备的选取 (23) 1、换热器的选取 (23) 2、分水器、集水器 (24) 3、循环水泵的选择 (25) 4、补水泵的选择 (25) 5、除污器的选择 (27) 6、补水箱的选择 (27) 参考文献 (27)

摘要 本次设计地点范围为抚顺市云竹小区外网设计。设计的主要内容为: 集中采暖系统。 供暖系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集中供热被越来越多地采用,采用集中供暖可以减少能量的浪费,提高供热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利于管理.同时采用集中供热可提高供热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在以往的设计中,由于外网与内网的配合往往出现缝隙,使得各个建筑物的资用压头与实际需要的出现偏差,使系统水力失调, 浪费了大量的热量,而供热效果却不甚理想.本次设计要求解决这一问题,使得系统的平衡性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减少系统的失调损失,节省燃料和电、水的消耗,并提高供热质量。 给水系统:分为生活给水和消防给水系统,其中其生活和消防的总用水量由卫星路上的市政管网提供,小区内设室外消火栓且管网承环状。 排水系统:本小区污水与雨水采用分流制,分别排入市政的管网, 污水管和雨水管的管材均采用承插式钢筋混凝土管. 钢筋混凝土管采用橡胶圈接口。 关键词:供热效率;换热站。

城市热力管网设计规定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城市热力管网)

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发展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提高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水平和城市热力管道设计质量,特制定本文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热力管网的设计 本标准适用于由供热企业经营,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对多个用户供热,自热源至热力站的城市热力管网;也适用于城市热力管网新建、扩建或改建的管道、中继泵站和热力站等工艺系统管道设计;也适用于热水热力管网供热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200℃;蒸汽热力管网供热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350℃。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GB 5026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 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 28 城市热力管网设计规范 CJJ 34 城市供热管网质量检验、评定 CJJ/T 81 城市供热系统安全运行技术规程 CJJ/T 88 3供热介质选择 3.1 对民用建筑物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供热的城市热力管网应采用水作 供热介质。 3.2 同时对生产工艺热负荷和采暖、通风、空调、生活热水负荷供热的城市热力管网供 热介质按下列原则确定: a)当生产工艺热负荷为主要负荷,且必须采用蒸汽供热时,应采用蒸汽作供热介质; b)以水为供热介质能够满足生产工艺需要(包括在用户处转换为蒸汽),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应采用水作为供热介质; c) 当采暖、通风、空调热负荷为主要负荷、生产工艺又必须采用蒸汽供热,经技术 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采用水和蒸汽两种供热介质。 4热力管网型式的确定

《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范》

1 总则 1.O.1为统一我国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标准,促进直埋管道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制定本规程。1.O.2本规程适用于供热介质温度小于或等于150℃、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DN500mm的钢制内管、保温层、保护外壳结合为一体的预制保温直埋热水管道。 1.O.3在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地区应遵守《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25)、《膨胀土地区建筑地基技术规范》(GBJ112)的规定。 1.O.4直埋供热管道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 J J28)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 屈服温差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yielding 管道在伸缩完全受阻的工作状态下,钢管管壁开始屈服时的工作温度与安装温度之差。 2.1.2固定点fixpoint 管道上采用强制固定措施不能发生位移的点。2.1.3活动端free end 管道上安装套筒、波纹管、弯管等能补偿热位移的部位。2.1.4锚固点natural fixpoint 管道温度变化时,直埋直线管道产生热位移管段和不产生热位移管段的自然分界点。 2.1.5 驻点 stagnation point 两侧为活动端的直埋直线管段,当管道温度变化且全线管道产生朝向两端或背向两端的热位移,管段中位移为零的点。2.1.6锚固段fully restrained section 在管道温度发生变化时,不产生热位移的直埋管段。2.1.7过渡段partly restrained section 一端固定(指固定点或驻点或锚固点),另一端为活动端,当管道温度变化时,能产生热位移的直埋管段。2.1.8单长摩擦力friction of unit lengthwise pipeline 沿管道轴线方向单位长度保温外壳与土壤的摩擦力。2.1.9过渡段最小长度m i n i m u m f r i c t i o n l e n g t h 直埋管道第一次升温到工作循环最高温度时受最大单长摩擦力作用形成的由锚固点至活动端的管段长度。2.1.10过渡段最大长度maxi mum fr icti on lengt h

CJJ34-2010《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1]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生产,方便人民生活,加速发展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提高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水平,特制订本规范。 第 1.0.2条本规范适用于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热泵新建或改建的城市热力网管道、中断泵站和用户热力站等工艺系统设计。其它型式热源的城市热力网设计可参考本规范。供热介质设计参数适用范围: 一、热水热力网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温度小于或等于200°C; 二、蒸汽热力网压力小于等于1.6MPa, 温度小于或等于350°C。 第1.0.3条城市热力网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并注意美观。 第1.0.4条城市热力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在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地区进行排水和煤气热力网工程设计时,尚应遵守现行的《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TI3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TJ25,《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以及国家和有关专业部门颁发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耗热量 第一节热负荷 第2.1.1条热力网支线及用户热力站设计时,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应采用经核实的建筑物设计热负荷。 第2.1.2条没有建筑物设计热负荷资料时,或热力网初步设计阶段,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可按下列方法计算: 一、采暖热负荷 Qn=q·A10-3 (2.1.2-1) 式中 Qn—采暖热负荷,kw; q—采暖热指标,W/m,可按表2.1.2-1取用; A—采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2。 采暖热指标推荐值表2.1..2-1 建筑物类型住宅居住区综合学校办公医院托幼旅馆商店食堂餐厅影剧院大礼堂体育馆 热指标(W/m2) 58-64 60-67 60-80 65-80 60-70 65-80 115-140 95-115 115-165 注:热指标中包括约5%的管网损失在内。 二、通风、空调冬季新风加热热负荷 Qtk=k1Q`n (2.1.2-2) 式中 Qtk—通风、空调新风加热热负荷,KW; Q`n—通风、空调建筑物的采暖热负荷,KW; k1—计算建筑物通风、空调新风加热热负荷的系数,可取0.3-0.5. 三、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 Qsp=0.001163(mv(tr-t1))/T (2.1.2-3) 式中 Qsp—采暖期间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 m—用热水单位数(住宅为人数,公共建筑为每日人次数,床位数等); v —用热水单位每日热水量,L/d,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选用; tr—生活热水温度°C,按热水用量标准中规定的温度取用;

热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1 目的 为规范公司内部城市热力管网设计,特制定本规定。 2 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城市热力网设计。本次规定暂以蒸汽作为主要供热介质编制,今后将补充热水热力网设计的有关规定。 3 职责 由设计部负责组织实施本规定。 4 工程设计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应为项目所在地资料,以下为镇海炼化所在地资料。 自然条件 气温 年平均气温:℃ 极限最高气温:℃(1988年7月20日) 极端最低气温:-℃(1977年1月31日) 最热月平均气温:℃(7月) 最冷月平均气温:℃ 防冻温度:℃ 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79% 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89% (84年6月) 月平均最小相对湿度:60% (73年12月,80年12月,88年11月) 气压 年平均气压:百帕 年极端最高气压:百帕(81年12月2日) 年极端最低气压:百帕(81年9月1日) 夏季(7、8、9月)平均气压:百帕 夏季(7、8、9月)平均最低气压:百帕(72年7月)

冬季(12、1、2月)平均气压:百帕 冬季(12、1、2月)平均最高气压:百帕(83年1月) 降雨量 多年平均降雨量:mm 年最大降雨量:mm(83年) 一小时最大降雨量:mm(81年7月30日6时44分开始) 十分钟最大降雨量:mm(81年7月30日7时22分开始) 一次最大暴雨量及持续时间:mm (出现在81年9月22日14时16分至23日18时16分) 雪 历年最大积雪深度:14 cm(77年1月30日) 风向 全年主导风向:东南偏东;西北;频率10% 夏季主导风向:以东南偏东为主 冬季主导风向:以西北为主 附风玫瑰图 风速、风压 风速 夏季风速(7、8、9月平均):m/s 冬季平均风速(12、1、2月平均):m/s 历年瞬间最大风速:>40m/s(1980年8月28日NNW、1988年8月7日N) 最大台风十分钟平均风速:m/s(1988年8月8日E) 30年1遇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 m/s(十米高,省气象局) 基本风压 ~(按离海较远取小值,靠近海岸取大值) 最大冻土层深度及地温 冻土层深度: 最大冻土层深度:50mm 地温: m最低月平均地温(2月):℃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G tk =c(t 1t -t 2t 式中G tk —通风、空调热负荷热力网设计流量,(T/h); Q tk —通风、空调热负荷,KW; C—水的比热容,KJ/Kg·°C,可取C=Kg·°C t 1t —冬季通风、空调相应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热力网供水温度,°C; t 2t —冬季通风、空调相应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热力网采暖系统回水温度,°C。 一、与采暖系统并联连接 1、平均流量 G sp =c(t` 1 -t` 2 式中G sp ——生活热水热负荷热力网设计流量,(T/h); Q n ——采暖期生活平均热负荷,KW; C——水的比热容,KJ/Kg·°C,可取C=Kg·°C t` 1 ——闭式热力网采暖开始时的供水温度,°C; t` 2 ——生活热水加热器上相应的回水温度,°C。 2、最大流量

G s·max = ·max /c(t` 1 -t` 2 式中 G s·max ——生活热水热负荷热力网最大流量,(T/h); Q s·max ——采暖期生活热水最大热负荷,KW; C——水的比热容,KJ/Kg·°C,可取C=Kg·°C t` 1 ——闭式热力网采暖开始时的供水温度,°C; t` 2 ——生活热水加热器相应的回水温度,°C,可取30-40°C。 二、与采暖系统两级串联或两级混合连接 1、平均流量 G sp =[Q sp /c(t` 1 -θ 2 )]·[(t r -t lr )/(t r -t l 式中G sp ——生活热水热负荷热力网平均流量,(T/h); Q sp ——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 C——水的比热容,KJ/Kg·°C,可取C=Kg·°C t` 1 ——闭式热力网采暖开始时的供水温度,°C; θ 2 ——采暖期开始时采暖期系统回水温度,对于间接连接采暖系统为采暖加热器热力网侧出口水温,°C; t r ——生活热水温度,应按设计水温取用,;

CJJ28-2014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2014) 1 总则 1.0.1为规范城镇供热管网工程的施工及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采用明挖、暗挖、顶管、定向钻等施工工艺,并符合下列参数的城镇供热管网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1 工作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a,介质温度小于或等于350℃的蒸汽管网; 2 工作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介质温度小于或等于200℃的热水管网。 1.0.3工程施工过程中应采用无污染或减少污染的技术和施工工艺,并应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1.0.4在湿陷性黄土区、流砂层、腐蚀性土、冻土等地区和地震、巷道区建设城镇供热管网工程,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1.0.5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施工准备 2.1 一般规定 2.1.1工程开工前应根据工程规模、特点和施工环境条件,确定项目组织机构及管理体系。 2.1.2工程开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应经有关单位审批后方可组织施工。 2.1.3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编制专项方案,并应经专家论证。 2.1.4工程开工前,应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工程项目情况,制定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和其他环境公害的措施。 2.1.5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2 技术准备 2.2.1工程开工前应进行设计交底。 2.2.2工程开工前应取得设计文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资料,并应进行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会。 2.2.3工程开工前应组织施工管理人员踏勘现场,了解工程用地、现场地形、道路交通以及邻近的地上、地下建(构)筑物和各类管线等情况。 2.2.4工程开工前应结合工程情况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2.3 物资准备 2.3.1工程施工所需的材料及设备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有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2.3.2物资准备应编制材料、设备采购供应计划,并应组织进场检验,办理验收手续。

《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范》

1总则 1.O.1为统一我国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标 准,促进直埋管道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制定本规程。1.O.2本规程适用于供热介质温度小于或等于150℃、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DN500mm的钢制内管、保温层、保护外壳结合为一 体的预制保温直埋热水管道。 1.O.3在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地区应遵守《室外给水排水 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 筑规范》(GBJ25)、《膨胀土地区建筑地基技术规范》(GBJ112)的规定。 1.O.4直埋供热管道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 尚应符合《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 工及验收规范》(CJJ28)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 屈服温差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yielding 管道在伸缩完全受阻的工作状态下,钢管管壁开始屈服时的 工作温度与安装温度之差。 2.1.2固定点fixpoint 管道上采用强制固定措施不能发生位移的点。 2.1.3活动端free end 管道上安装套筒、波纹管、弯管等能补偿热位移的部位。2.1.4锚固点natural fixpoint 管道温度变化时,直埋直线管道产生热位移管段和不产生热 位移管段的自然分界点。 2.1.5驻点stagnation point 两侧为活动端的直埋直线管段,当管道温度变化且全线管道 产生朝向两端或背向两端的热位移,管段中位移为零的点。 2.1.6锚固段fully restrained section 在管道温度发生变化时,不产生热位移的直埋管段。 2.1.7过渡段partly restrained section 一端固定(指固定点或驻点或锚固点),另一端为活动端,当 管道温度变化时,能产生热位移的直埋管段。 2.1.8单长摩擦力friction of unit lengthwise pipel ine 沿管道轴线方向单位长度保温外壳与土壤的摩擦力。 2.1.9过渡段最小长度mi nim u m frict ionlen g t h

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89文档

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89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保证城市供热管网工程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本规范。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市供热管网工程的施工及验收。供热管网的工作参数限定为: 一、工作压力P≤16 ×98.1kPa ,介质温度T≤350 ℃的蒸汽管网; 二、工作压力P≤25 ×98.1kPa ,介质温度T≤200 ℃的热水管网。 注:本规范中的压力均指表压力。用乘积表示的压力数值,前边的被乘数是表压力数。 第1.0. 3条供热管网中压力容器的制造、检验和安装,应符合国家劳动总局现行《压力容器安装监察规程》和本规范的规定。 第1.0.4条在地震区、湿陷性黄土地区、巷道区、流砂层地区和腐蚀性土地区建设供热管网工程,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各专项规范的规定。 第1.0.5条供热管网工程应按设计施工,材料代用及必须进行变动时应得到设计部门同意。 第1.0.6条供热管网工程应按国家规定的基木建设管理程序进行管理,工程的总承包单位应得到按规定程序批准的下列文件: 一、批准供热管网工程建设项目的文件;

二、各个设计阶段的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 三、工程投资、设备、材料的概算; 四、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应转交的其他文件。 第1.0.7条供热管网工程应按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单项工程应有施工组织设计或技术措施。对市容、交通和人民生活有重大影响的部位,应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1.0.8条各专业施工单位之间,同专业的各工序之间,均应进行交接验收成交接检查,前一工序的不合格部位,必须由原施工单位返修合格。 第1.0.9条总承包单位必须保证承重结构和受力结构在工作状态下的安全,保证焊接、防腐、保温和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上述工程质量应由当地工程质量管理部门作出评定结论。 第1.0.10条施工中必须保证管网附近建筑物的稳定,保护其它设施的正常工作及安全。当设计无明确规定时,供热管网与其它设施之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本规范附录一、附录二的规定。 第二章工程测量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2 .1.1条供热管网(以下简称管网)工程测量。应符合现行标准《城市测量规范》(CJJ8)和本规范的规定。 第2 .1.2条建设单位或设计部门应向施工单位提供城市平面控制网点和城市水准网点的位置、编号、精度等级及其座标和高程数据,

热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热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 目的 为规范公司内部城市热力管网设计,特制定本规定。 2 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城市热力网设计。本次规定暂以蒸汽作为主要供热介质编制,今后将补充热水热力网设计的有关规定。 3 职责 由设计部负责组织实施本规定。 4 工程设计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应为项目所在地资料,以下为镇海炼化所在地资料。 自然条件 气温 年平均气温:℃ 极限最高气温:℃ (1988年7月20日) 极端最低气温:-℃ (1977年1月31日) 最热月平均气温:℃ (7月) 最冷月平均气温:℃ 防冻温度:℃ 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 79% 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 89% (84年6月) 月平均最小相对湿度: 60% (73年12月,80年12月,88年11月) 气压 年平均气压:百帕 年极端最高气压:百帕 (81年12月2日) 年极端最低气压:百帕 (81年9月1日) 夏季(7、8、9月)平均气压:百帕 夏季(7、8、9月)平均最低气压:百帕 (72年7月)

冬季(12、1、2月)平均气压:百帕 冬季(12、1、2月)平均最高气压:百帕(83年1月) 降雨量 多年平均降雨量: mm 年最大降雨量: mm(83年) 一小时最大降雨量: mm(81年7月30日6时44分开始) 十分钟最大降雨量: mm(81年7月30日7时22分开始) 一次最大暴雨量及持续时间: mm (出现在81年9月22日14时16分至23日18时16分) 雪 历年最大积雪深度: 14 cm(77年1月30日) 风向 全年主导风向:东南偏东;西北;频率10% 夏季主导风向:以东南偏东为主 冬季主导风向:以西北为主 附风玫瑰图 风速、风压 风速 夏季风速(7、8、9月平均): m/s 冬季平均风速(12、1、2月平均): m/s 历年瞬间最大风速: >40m/s(1980年8月28日NNW、1988年8月7日N)最大台风十分钟平均风速: m/s(1988年8月8日E) 30年1遇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 ~ m/s(十米高,省气象局) 基本风压 ~(按离海较远取小值,靠近海岸取大值) 最大冻土层深度及地温 冻土层深度: 最大冻土层深度: 50mm 地温: m最低月平均地温(2月):℃ m最高月平均地温(8月):℃

城市供热、供热节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汇编目录.

一、基础标准 1、热工图形符号与文字代号 Graphical and letter symbols for thermal engineering UDC 536:003.62/.63 国家标准局1984-03-30 发布 1984-12-01实施 2、热分析术语 Nomenclature for thermal analysis UDC 662.61:001.4GB 6425-86 国家标准局1986-05-27发布 1987-04-01实施 3、热学的量和单位 Quantities and units of heat UDC 53.081 GB 3102.4-86代替GB 3102.4-82 国家标准局1986-05-19发布 1987-03-01实施 4、热量单位、符号与换算 Unit,symbol and conversion sectors of heat GB 2586-91

国家标准局1991-01-29批准 1991-12-01实施 5、供热术语标准 CJJ55-93 6、供热工程制图标准 Drawing standard of heat-supply engineering CJJ/T 78-97 7、热辐射术语 Thermal radiation terms GB/T 17050-1997 国家标准局1997-11-03 1998-04-01实施 二、管理、方法标准 1、热设备能量平衡通则 GB 2587-81 国家标准总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委员会 国家标准总局

1981年7月1日实施 国家标准总局标准化综合研究所起草2、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 GB 2588-81 国家标准总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委员会 国家标准总局 1981年7月1日实施 国家标准总局标准化综合研究所起草3、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 2589-81 国家标准总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委员会 国家统计局 国家标准总局提出 1981年7月1日实施 国家标准总局标准化综合研究所起草

工程建设标准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 34-90

工程建设标准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 34-90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主编单位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 年月日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字第号各省自治区建委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委根据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城科字第号及城科字第号文的要求由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负责主编的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自年月日起实施有实施过程中如有问题和意见请函告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年二月七日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目次主要符号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耗热量第一节热负荷第二节年耗热量第三章供热介质第一节供热介质选择第二节供热介质参数第三节水质标准第四节补水率及凝结水回收率第四章热力网型式第五章供热调节第六章水力计算第一节设计流量第二节水力计算第三节压力工况第四节水泵选择第七章管网布置与敷设第一节管网布置第二节管道敷设第三节管道材料及连接第四节附件与设施第五节热补偿第八章管道机械强度计算第九章中继泵站与热力站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中继泵站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三节民用热力站第四节工业热力站第十章保温与防腐涂层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保温计算第三节保温结构第四节防腐涂层第十一章城市热力网的供配电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供配电第三节照明第十二章热工检测与控制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参数检测与控制的内容第三节热力网

检测第四节中继泵站检测与控制第五节热力站检测与控制第六节热力网调度自动化附录一名词解释附录二法定计量单位与非法定计量单位的换算关系附录三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主要符号建筑面积水的比热容采暖热负荷热力网设计流量通风空调热负荷热力网设计流量生活热水热负荷热力网平均流量生活热水热负荷热力网最大流量闭式热力网干线设计流量开式热力网干线设计流量混水装置设计流量采暖期天数采暖热负荷采暖平均热负荷通风空调热负荷采暖期通风空调平均热负荷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非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生活热水最大热负荷采暖全年耗热量通风空调全年耗热量生活热水全年耗热量采暖热指标居住区生活热水热指标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热力网供水温度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热力网采暖回水温度闭式热力网采暖期开始时的供水温度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闭式热力网采缓期开始时生活热水加热器的回水温度开式热力网采暖期开始时的供水温度冬季通风空调相应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热力网供水温度冬季通风空调相应室外计算温度下热力网通风空调回水温度建筑物室内计算温度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冬季通风空调相应的室外计算温度生活热水温度冷水计算温度非采暖期冷水平均温度采暖期开始时第一级生活热水加热器热水出口温度采暖期通风空调每日平均运行小时数用户采暖系统设计供水温度采暖期开始时热力网采暖回水温度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一章总则第条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生产方便人民生活加速发展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提高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水平特制

城市热电联产规划编制要求(最新版)

城市热电联产规划编制要求 (试行) ××××年××月

目录前言 第一章总则 1.1城市概况 1.2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1.3规划编制原则 第二章供热及电源现状 2.1热负荷现状 2.2热源现状 2.3热网现状 2.4供热管理 2.5电源及电网现状 第三章存在问题 3.1供热设施 3.2环境状况 3.3供热管理体制 3.4电源设施 第四章热负荷与电负荷发展预测 4.1供热分区域划分 4.2供热面积发展预测 4.3采暖热负荷 4.4生活热水及空调负荷 4.5 集中采暖、生活热水及空调热负荷汇总 4.6工业热负荷 4.7电力发展空间 第五章热源及热网规划 5.1热源规划 5.2热网规划 第六章机组选型

6.1拟定机组选型方案 6.2汽量平衡 6.3热经济指标计算 6.4 污染物排放 6.5建厂条件 6.6投资估算与经济评价 6.7 推荐方案 6.8新建热电联产项目能源利用效率评价第七章环境影响 7.1分析、预测和评估 7.2对策和措施 第八章社会效益 8.1 节能环保效益 8.2 社会效益 第九章结论与建议 9.1新增热电联产项目 9.2新增热电联产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9.3对热网工程建设的建议 9.4其它建议 附图及附件

前言 [内容要求: 简述编制依据、目的、意义(结合目前城市集中供热概况说明);任务来源;规划编制范围;相关背景情况;参与编制单位等] [工作要求:热电联产规划的编制工作应由地市级及以上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由具有咨询资质机构负责编制,规划报告应为编制单位各级审核签字的正式文本,并应附编制单位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彩色)及工程咨询资格证书(彩色);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会同省级城建、环保、国土等部门,以及国家认可的热电行业知名专家(不少于5人)进行审定] 第一章总则 1.1城市概况 [内容要求:简述城市的地理位置、人口结构、气候条件(采暖天数)、地形地貌、地质特征、能源资源(矿产、石油、天然气)、水资源(海洋及河流)、基础设施(铁路、公路、航空及码头)、经济结构与发展、能源消费及环境状况] 1.2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内容要求:简述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及批准情况;城市发展的方针、目标、性质、规模;城区规划情况] 1.3规划编制原则 1.3.1指导思想 [内容要求: 说明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如按照近、中、远期热负荷需求,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贯彻“以热定电”的原则,科学预测、合理布局、优先改造、分步实施,实现环保、节能、效益统一的目标。说明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59号),本规划属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 1.3.2编制依据 [内容要求:说明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为国家有关热电联产政策规定、相关行业标准,及××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城市供热规划、××城市能源发展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电力发展规划及当地政府部门提供的相关资料等(如果有,应写出文号)] 1.3.3规划原则 [内容要求:说明规划编制原则。应本着各规划之间(如城市总体规划、供热规划等)协调统一,热源建设与城市发展同步或适度超前,以热电联产供热为主,区域锅炉房供热

集中供热工程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集中供热工程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1.1 供热范围 根据太仆寺旗宝昌镇北区集中供热规划要求,确定太仆寺旗宝昌镇北区集中供热工程供热范围,根据《城镇供热直埋蒸汽管道技术规程》(CJJ104-2005),本工程热水管网采用直埋敷设,采用有补偿敷设方式。 热力管道均沿人行道直埋敷设,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及实际情况,一般布置在道一侧,支管道主要沿街区道路及院区道路直埋敷设。(双管敷设) 1.2 敷设方式 整个供热管网采用直埋方式敷设,对有三通、阀门部件等薄弱环节在应力不满足安全条件时,采用波纹补偿器予以保护。管道覆土深度一般大于1.1m,分支处设阀门井,管道低点设放水井,高点设放气井。

1.3 管道保温 管道保温材料:高温水管道选用聚异氰脲酸脂泡沫塑料,保护层选用高密度聚乙烯 保护层。根据不同管径,保温厚度按国家标准确定,其范围一般在30~60mm。 1.4 管道材料 根据管内供热介质参数较低(温度<120℃,压力<1.6MPa)的特点,管材选用Q235B 钢,公称直径DN≤200 时,选用无缝钢管,DN>250mm 时选用螺旋焊缝钢管,管网测漏方法采用在予制管予埋测漏导线,在锅炉房设测漏仪检漏。 太仆寺旗供热系统管道技术要求:供热管道采用螺旋焊缝钢管,焊接及法兰连接安装。 保温层采用聚氨酯发泡,容重≥55kg/m3。保护层采用聚氯乙烯塑料管壳(管中管结构)。 表

1.5 管网水力计算 1、水力计算 管网计算流量考虑了网损(包括热损和漏损)系数1.05。在水力计算时,供水温度为110℃,回水温度75℃,管道粗糙度为0.5mm,局部阻力当量长度比例,干管为0.2,支干管为0.3,使用《城市供热手册》中所给的热水管道水力计算表进行,计算结果见表4-1-5 水力计算表 1.6 管道热补偿、保温材料及附件 1、管道热补偿: 根据供热管网走向,管道热补偿考虑采用自然补偿,在三通、分支和弯头等应力集中处若不能满足应力条件时选用直埋式波纹补偿器。 2、保温材料: 管道保温材料:高温热水供热管网采用预制直埋保温管,并配备相应的管道附件如三通、弯头及保温管接头材料。预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1、平均流量 G sp =c(t` 1 -t` 2 式中G sp ——生活热水热负荷热力网设计流量,(T/h); Q n ——采暖期生活平均热负荷,KW; C——水的比热容,KJ/Kg·°C,可取C=Kg·°C t` 1 ——闭式热力网采暖开始时的供水温度,°C; t` 2 ——生活热水加热器上相应的回水温度,°C。 2、最大流量 G s·max = ·max /c(t` 1 -t` 2 式中 G s·max ——生活热水热负荷热力网最大流量,(T/h); Q s·max ——采暖期生活热水最大热负荷,KW; C——水的比热容,KJ/Kg·°C,可取C=Kg·°C t` 1 ——闭式热力网采暖开始时的供水温度,°C; t` 2 ——生活热水加热器相应的回水温度,°C,可取30-40°C。 二、与采暖系统两级串联或两级混合连接 1、平均流量 G sp =[Q sp /c(t` 1 -θ 2 )]·[(t r -t lr )/(t r -t l 式中G sp ——生活热水热负荷热力网平均流量,(T/h); Q sp ——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 C——水的比热容,KJ/Kg·°C,可取C=Kg·°C t` 1 ——闭式热力网采暖开始时的供水温度,°C; θ 2 ——采暖期开始时采暖期系统回水温度,对于间接连接采暖系统为采暖加热器热力网侧出口水温,°C;

t r ——生活热水温度,应按设计水温取用,; t lr ——采暖期开始时,第一级生活热水加热器生活热水出口水温,°C,t lr =θ 2 -Δ Δ可取5-10 °C; t l ——冷水计算温度,°C。 2、最大流量 G s·max =[Q s·max /c(t` 1 -θ 2 )]·[(t r -t lr )/(t r -t l 式中G s·max ——生活热水热负荷热力网最大流量,(T/h); Q sp ——采暖期生活热水最大负荷,KW; C——水的比热容,KJ/Kg·°C,可取C=Kg·°C t` 1 ——闭式热力网采暖开始时的供水温度,°C; θ 2 ——采暖期开始时采暖系统回水温度,对于间接连接采暖系统为采暖加热器热力网侧出口水温,°C; t r ——生活热水温度,应按设计水温取用,°C; t lr ——采暖期开始时,第一级生活热水加热器生活热水出口水温,°C,t lr =θ 2 -Δ Δ可取5-10 °C; t l ——冷水计算温度,°C。 第条开式热力网生活热水热负荷网流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一、平均流量 G sp =c(t* 1 -t l 式中G sp ——生活热水热负荷平均流量,(T/h); Q sp ——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 C——水的比热容,KJ/Kg·°C,可取C=Kg·°C t* 1 ——开式热力网采暖开始时的供水温度,°C;

供热热网规范

热网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生产,方便人民生活,加速发展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提高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水平,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热泵新建或改建的城市热力网管道、中断泵站和用户热力站等工艺系统设计。其它型式热源的城市热力网设计可参考本规范。 供热介质设计参数适用范围: 一、热水热力网压力小于或等于,温度小于或等于200°C; 二、蒸汽热力网压力小于等于, 温度小于或等于350°C。 第1.0.3条城市热力网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并注意美观。 第1.0.4条 城市热力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在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地区进行排水和煤气热力网工程设计时,尚应遵守现行的《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TI3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TJ25,《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以及国家和有关专业部门颁发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耗热量 第一节热负荷 第2.1.1条热力网支线及用户热力站设计时,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应采用经核实的建筑物设计热负荷。 第2.1.2条没有建筑物设计热负荷资料时,或热力网初步设计阶段,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可按下列方法计算: 一、采暖热负荷 Qn=q·A10-3 (2.1.2-1) 式中Qn—采暖热负荷,kw; q—采暖热指标,W/m,可按表2.1.2-1取用; A—采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2。 采暖热指标推荐值表..2-1 建筑物类型住宅居住区综合学校办公医院托幼旅馆商店食堂餐厅影剧院大礼堂体育馆 热指标(W/m2)58-64 60-67 60-80 65-80 60-70 65-80 115-140 95-115 115-165 注:热指标中包括约5%的管网损失在内。 二、通风、空调冬季新风加热热负荷 Qtk=k1Q`n (2.1.2-2) 式中Qtk—通风、空调新风加热热负荷,KW; Q`n—通风、空调建筑物的采暖热负荷,KW; k1—计算建筑物通风、空调新风加热热负荷的系数,可取三、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 Qsp=(mv(tr-t1))/T (2.1.2-3) 式中Qsp—采暖期间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 m—用热水单位数(住宅为人数,公共建筑为每日人次数,床位数等); v —用热水单位每日热水量,L/d,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选用; tr—生活热水温度°C,按热水用量标准中规定的温度取用; t1—冷水计计算温度,取最低月平均水温,°C,无资料时按《建筑给水排水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