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程基地建设汇报

课程基地建设汇报

课程基地建设汇报
课程基地建设汇报

追求有色语文课程涵养生命诗意成长

——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汇报材料

一、基地建设背景

1.语文现状

实施新课程以来,语文教育教学虽然出现了新的起色和亮色,但是,因为应试教学目前仍有较大的市场,一些老师仍以固有的思维习惯、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学习热情和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彰显和开发,语文学习处于比较浮躁和功利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课程的有效推进。因此,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急需建设一个能传递正能量的语文课程,给语文课堂注入活力,为学生精神发展奠基。

2.发展机遇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信息化和开放化更加凸显,语文课程改革到了关键期和转型期,亟待创建一种适应这种变化的课程模式。恰逢常州市正在大力推动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为我校申报江苏省语文课程基地提供了机遇和动力。

二、项目建设基础

1.学校独特的地域环境

学校地处常州名巷——青果巷,巷内有各个朝代的民居建筑、有一百多位名人曾居住于此(李伯元、吴祖光、赵元任、周有光、盛宣怀、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史良等)、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为我校开展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学校悠久的文化积淀

学校九十多年办学历史,文化精髓一脉相承,青果满园竞秀。目前,正处于着力推进三年主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致力于“彰显‘青果’特色,追求本真教育”,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发展、成功、幸福的成长环境,引领学生规划人生、发展自我、提升生命质量。在发展长河中,积淀了悠久而丰厚的文化底蕴,为语文课程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3.实力雄厚的语文师资

我校语文组是学校示范教研组,曾获江苏省工人先锋号、常州市优秀教研组、常州市青年文明号,在常州语文界有较大影响力。由语文组主办的“青果文学社”曾获常州市优秀文学社团。组内现有教师10人,其中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领衔人1人,市语

文骨干教师2人,市语文教学能手、新秀3人。语文学科教学教育硕士4人,曾主持或参与8项国家及省市级课题研究。

三、项目建设核心追求

综合以上考虑,我们确立了建设的语文课程基地的核心元素,即充分利用校园“有色”的语文课程基地。具体来说,有如下几层涵义:

有生命底色——语文课程是历史文化的沉淀,是生命流淌的印记,涵养学生生命,是具有生命底色的课程。

有个性亮色——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意在提升师生语文素养,发展师生能力特长,让学生和教师在语文课堂学习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彰显独特个性。

有校本特色——青果巷百年历史,人文资源丰富,学校地处青果巷内,本身就是古巷文化的一部分。九十年办学历史,培养了无数精英,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办学风格,基于青果巷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语文课程,将充分彰显这一特色,使学校发展再展辉煌。

有自然本色——语文即生活,拒绝浮躁,追求宁静自然。课堂教学应具有自然本色,即“行”如流水,“魂”然天成。构建朴实、本真、自然、和谐、美好课堂教学,方能真正体现语文滋味,累积语文正能量。

四、项目建设情况

(一)基础设施建设

1.建设语文学习室

录播教室、E学习教室、数字化教学研究中心等。

(二)语文环境建设

青果名人题字碑、文学社专栏墙,文学长廊,书法展厅、读书角、语文课程基地网站等。请进来走出去的交流学习。

(三)语文课程体系建设

1.构建了语文课程目标体系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着眼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语文能力的发展,拟定并完善本校三年语文课程总目标和阶段性语文达成目标,从而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体系。

2.完善校本课程内容体系

依据教育部对语文教学的指导建议,结合现有国家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学校的地域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精髓,开发适宜的语文校本课程,完善现有语文课程的内容体系。

(四)推进了语文实践活动建设

1.青果古巷寻访活动

学校地处青果巷,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优势。学校将充分开发并利用这一资源,着力推进语文教学重点项目,即“畅游古巷,徜徉语文”语文实践活动。该活动将按照主题,开展系列项目,如:古巷语文寻访项目、名巷名人演讲项目、名人传记写作项目、古巷民俗研究性学习等等。

2.文化名人寻访活动

学校青果文学社是常州市优秀文学社团,在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的同时,将完善制度,走内涵发展之路,建设成为具有古巷元素的市级示范文学社团。

3.青果社团活动

4.举办校内语文教学互动论坛

每学期举办一次校内语文教学主题观摩答辩活动,一次不同学科的主题互动论坛活动,并汇集思想,总结经验。

5.构建区域语文教学合作模式

在成功举办2012初中语文区域合作论坛的基础上,更新思想,创新模式,继续举办区域合作论坛系列活动,并逐步扩大范围,扩大影响。

6.策划高校研学联合发展机制

通过牵手上海师大、南师大、江南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名师,策划“研学”一体的发展机制,开展高校参与下的“研学”联动发展项目。

(五)构建了语文数字平台

1.建设语文数字化教学平台

改进原有的语文学科网站,建设一个符合语文特色的应用型数字化系统,并建立一系列管理制度,使该平台成为语文课程信息的发布平台,课程资源的分享平台,在线教学的互动平台。

2.构建语文“e学习”课堂

让技术推动学习,让课堂发生变革。结合当前形势,我校将探索“e学习”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并形成一定规模的语文“e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3.开发语文课堂教学微课程

学校将根据语文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提炼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元素,形成系列化的专题,再针对相应的专题,开发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生活语文等不同类型的微课程,充实语文教育资源库。

4、尝试前瞻性实验。

已经通过了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的评审:“BYOD(自带设备)促进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语文组老师率先进行了课堂实验,效果明显。

六、项目建设取得初步成绩

1、语文教研组获常州青年文明号、常州市优秀教研组、江苏省工人先锋号。

2、五级梯队队伍壮大:4位老师分别获得市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称号。

3、组内教师共开设市级公开课10节、对外展示课12节、校研究课56节。68人次获得国家、市级优秀论文、优质课评比、优秀指导教师等奖励。

4、“青果文学社”连续两次获得常州市优秀社团称号。学校被评为江苏省书香校园基地。

5、共有126名学生计182人次获得省市级各项作文竞赛、美文赏析、古诗词创作等奖项。

思政课建设情况总结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2013年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总结 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保障有力 (一)机构设置 学院根据中央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要求,由校党委直接领导,书记张 进平具体负责,主要把握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和工作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计划具体落实到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全过程中,由思政部主任张晓萨负责学院思政教学 督导工作,监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及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由思政教研室具体负责实施覆 盖学院所有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 工作。在学院党委领导下,还建立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形成了融教育、管理、服务为一体,全面组织开展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师资队伍 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由思政部下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负责组织实施,该教 学团队是一个融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教学组织。团队建立以 来,始终致力于探索特色鲜明的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等方面成 绩显著。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上,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积极选派教 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的培训。 (三)专职辅导员队伍 为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学院建立了各教学班配备一名辅导员的专职辅导员队伍,作为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辅导员的组织下,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二课堂,对学生 进行行为养成和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了数十个学生社团。在学生社团活动中,辅导员老师积极 引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寓教于乐,陶冶情操,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 治素质。 在行为养成上,由辅导员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对学生行为进行纠偏,引导学 生行为方向,并作为学生行为表现考核的主要依据,合理有效管理学生。既加强了学生管理, 又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制度保障 在制度保障方面,为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及时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思想状 况,贯彻院党委的工作指示,从制度上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 对课程教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稳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建立了每学期两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满意度调查机制,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 论课老师进行教学效果监督,及时反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

精品课程建设情况报告书(新)

《网络安全技术》精品课程2008~2009年度项目建设情况报告书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建设项目组 二00九年十月

目录 一、项目年度建设规划概述 (1) 二、项目落实情况概述及取得效果 (5) 1、课程目标 (5) 2、课程内容与结构 (6) 3、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7) 4、课程团队 (8) 5、课程研究 (9) 6、课程资源 (10) 7、课程考核 (11) 8、课程效果 (12) 9、课程管理 (12) 三、项目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13) 四、下一步建设措施 (14)

一、项目年度建设规划概述 1、课程目标 (1)建设目标 以职业岗位综合能力为课程目标,体现应用型高技能网络安全人才的职业特点。 (2)建设内容与措施 通过对用人单位访谈和毕业生调查,根据专业发展的不同需求,适时地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目标,与合作企业一起修订教学大纲和实训大纲,使之更加贴近就业岗位技能需求。 (3)建设经费 计划投入0.35万元。 2、课程内容与结构 (1)建设目标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对遴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序化,基于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将教学与实际工作过程紧密结合起来。 (2)建设内容与措施 ①确定职业岗位; ②明确工作任务; ③分解专项能力; ④遴选课程内容; ⑤设计学习情境。 (3)建设经费 计划投入0.35万元进行课程体系建设。 3、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 (1)建设目标 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将教研教改成果推广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改革创新,推出适应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培养创新、创业型专业人才的教学机制;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外实训机会,实现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

体育学院质量工程“篮球精品课程”建设情况汇报

体育学院质量工程“篮球精品课程”建设情况汇报体育学院质量工程“篮球精品课程”建设情况总结根据吉首大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计划,对体育学院篮球精品课程建设情况进行汇报如下: 一、篮球课程建设进展情况说明 篮球精品课程自2008年 6 月立项以来,篮球教学团队十分重视该课程的建设,组织讨论课程方案、建设计划、措施以及经费使用,并根据本课程建设规划,突出课程优势,增强学科队伍教学能力、改善教学条件和提升社会影响力; 进一步完善篮球课程教学大纲、计划以及重新修订教案; 围绕篮球课程,制作教学课件,网络教学视频等网络资源。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课程教学组成员有 1 人获硕士学位,1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人参加全国篮球裁判培训,1人获湖南省教学名师、 1 人获湖南省徐特立教育奖,1人指导毕业生篮球论文获校级优秀指导教师。课程教学队伍成员积极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引进课堂,丰富教学的内容,改进了教学手段,积极开展篮球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使篮球教学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体育专业学生代表吉首大学参加湖南省大学生篮球比赛获第八名成绩。 (二)完善教学大纲、计划及教案的修订根据教学中的实践情况,完善篮球教学的各个环节,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大纲、计划进行了修改。对篮球教学目标和内容做出清晰明确的规定,规定了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及深度、难度指标和教学顺序等,实现篮球教学培养目标。同时对篮球教案进行了修订,使篮球教学更规范、合理,提高了篮球教学质量。(三)进一步完善网络资源。 篮球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教学技

术),主要教学内容都能运用多媒体技术同步演示教学,将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主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录象(如刘少英、彭长锦、张泰乾、马志军),并完成精品课程录象的阶段任务。还将网络中相关的优秀篮球视频挂在课程网站中供学生欣赏学习,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程建设阶段性成果篮球精品课程教学团队近一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获 本课程相关课题 3 项,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奖励1 项,发表相关论文7 篇,获奖相关论文7 项,教学录象 4 项。 (一)本课程完成相关情况 1、完成了篮球课程系列教学大纲、计划、教案(理论、实践)、重点技术、战术讲解录像、技术图片、作业习题等电子资源的信息化处理; 2、完善已有的课程资源(修订、增加以及链接等),拓展课程体系内容,增加学练评估、名词术语和专家、论坛,相关网站信息。 (二)本课程相关课题1、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篮球课程设置与改革研究,湖南省体育局,2008.52009.9 。 2、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教材建设的研究,校级教改课题,2008-2010。 3(湖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设施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湖南省科研课题,2008-2009 (三)本课程相关获奖 1、创造性思维在篮球专选课战术意识教学中的运用,全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 训练研讨会,一等奖,2008.7

(高校大学)课程建设情况总结2篇

(高校大学)课程建设情况总结2篇 篇一 课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XX中医药大学教学工作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在课程建设组教师们的不懈努力下,按XX省高等教育学校标准对以下课程进行了不懈的建设,达到了优秀课程的要求。现将以下课程建设情况做出总结如下: 一、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定位及特色 (1)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根据XX省高等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和教学原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善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法,充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积极推进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与启发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和潜力。 (2)课程建设定位 内、外、妇、儿、五官、传染、急救医学及中医结合肿瘤学是XX中医药大学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建设的定位就是建设优秀课程,努力打造校级和省级精品课程,为医学教育专业建设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3)课程建设特色 a.内、外、妇、儿、五官、传染、急救医学及中医结合肿瘤学是XX中医药大学的的专业核心课程。理论性强,是必修的理论课。

b.有一支优化的教学梯队、有一个革新的教学大纲、有先进适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了严格科学的考试方法和制度。 c.引入了研究性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中体验和掌握各种知识和能力。 二、教师队伍建设成绩 ①本课程建设中师资力量雄厚,在教学中,各位老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配合默契。②年轻的教师经常向老教授讨教,经常组织听课和经验交流,同时注重与时代特色结合,是一只不可多得的优秀队伍。③学生评教及考核成绩均优秀。④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⑤发表了较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⑥本课程建设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合理并取得良好效果:坚持开展定期教研、科研活动,促进本教学队伍整体科研能力提高;坚持听课制度,及时了解课堂教学动态和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改进教学内容方法,促进良好教风形成和发扬;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实践能力;鼓励教师考博、访学、进修等,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及建设成果 (1)教学内容 中西医结合内科、中西医结合外科、中西医结合妇科、中西医结合儿科、中西医结合五官科、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传染学、急救医学。首先先概括以上课程的统一建设:

精品课程汇报总结

精品课程汇报总结 精品课程汇报总结篇一所谓精品课程就是指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自实施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精品课程成为我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鼓励使用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我校精品课程建设概况 我校的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经过一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止到上学期,我校已有精品课程五门,分别是:李楠主任的高一《化学》,肖伟老师的高一《数学》,刘磊老师的《哲学与人生》,孙传洪老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李兴桂老师的《畜禽解剖生理》等。随着精品课程建设的推进和发展,我校的精品课程数量会逐年增加,质量会逐年提高。 为了规范精品课程建设,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了《利辛县王人职高精品课程实施方案》,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完善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促进了精品课程的有序发展。

二、经验总结 我校精品课程建设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和我校的总体规划,学科传统和重点投入是分不开的。简言之,我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有以下几点经验: 1、领导重视 我校成立了精品课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张献毅担任,副组长由王孝民副校长和李楠主任担任,其余领导班子和教研组长人成员。精品课程建设由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农学、养殖三个专业组及教务处落实和组织实施,在精品课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工作,设精品课建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教务处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其职责是负责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方案、全校精品课程的规划、经费使用、过程管理、评估验收等工作。 各专业成立精品课程建设小组,由专业建设负责人、项目组成员及有关教师组成,负责制定并 2、经费投入到位 根据课程建设需求,凡经审定立项的精品课程给予一定的建设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实行专款专用。精品课程建设经费主要用于课程基本建设,可用于购置图书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建设、题库建设、实践教学活动、网站建设等,以及参加国内有关课程建设的研讨会议和有关精品课程建设的检查评

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建设项目汇报材料

立体阅读:现代思维的一种行走方式 ——“立体阅读”课程建设项目汇报 一、项目基础 2003年,华罗庚实验学校由百年老校金坛市实验小学及有着九十年历史的华罗庚中学(初中部)合并而成。清代著名国学大师段玉裁先生,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一文一理,两位大家是我们金坛人的骄傲。他们的精神启迪并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 自新学校成立以来,我们致力于课外阅读的研究。2004年《拓宽阅读教学空间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获常州市课题成果一等奖;2007年《“自育式”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与运用》获省首届教育成果一等奖;2009年《绿色阅读——培养儿童阅读素养研究》获金坛市政府科技进步奖。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2011年起,开启了本土化的 “立体阅读”项目,悄悄研究,悄悄地革命,悄悄地改 变……2013年《中小学立体阅读项目的建设与研究》获 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立项。2014年3月正式创建成常 州市立体阅读课程基地,遂名正言顺地开始了小学1-6 年级的“立体阅读”研究。2014年“立体阅读”项目获 常州市学校优秀项目评比一等奖。 “立体阅读”是依据学生阅读需要提出来的。它是 指在不同年级、多维空间、多个时段内,融文本阅读、 电子阅读、展览讲座、影视演出等多种形式于一体,全 方位、多层次地传承优秀文化的系列阅读项目。旨在 使学生对相异的文本从点线的懂、平面的懂到立体的懂, 最终真正学会阅读,学会学习,成为求真、向善、至美 的人。 立体阅读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在专家指导、领导重视、教师努力下,“立体阅读”顺利地展开实施过程,全校师生都悄无声息地进行着一种全新的行走方式。 二、项目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阅读为核心,以儿童为本位,构建大语文阅读体系,建设一套适合学生的阅读课程,实现语文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努力培育学生的良好心性,激发学生

初中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工作总结修订版

初中校本课程建设与实 施工作总结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工作总结 邵原二中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深入,课程模式也日逐多样化、自主化,特色化课程结构,日趋合理,为学校实施办学自主权创设了广泛的空间,也为教师教育教学更加自由的开放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提供了一个展台,激发了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的极大热情。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校通过校本教研工作和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评价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将我校建设与实施校本课程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到我校教育资源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必须充分考虑到适应基础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主动发展、个性充分发挥的需要;课程设置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钻研精神;有利于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进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学校课程建设目标 (一)、学校课程类型多元化,课程结构多层化。从培养师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师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需要出发,重点建设和完善学校创造教育课程、艺体健康教育特色课程(合唱队、舞

蹈队、篮球队)、主题节日课程(教师节、国庆节、清明节、端节节)和学校三大教育(感恩教育、目标教育、养成教育)等。最大限度地提供学生“品行、人格、习惯形成和发展的经历,提升师生道德水平、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逐步构建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课程和实践体验型课程体系。 (二)、通过课程设置,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生活、追求卓越”的优秀二中人。 (三)、通过课程的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师德修养良好、业务能力精湛、具有“奉献、智慧、求实、创新”精神,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队伍。 三、我校校本课程制定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开发的课程,它是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兴趣本着自主开发的课程。我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在前期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他们渴望获得更多的信息,兴趣爱好非常广泛,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先让教师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提出课程开设申请,再由学生自愿报名选择。这样一来,课程开设与学生选课成了供求关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被调动起来。 (二)、多样性的原则。校本课程应该是多样性的,适合本校本地区的,有利于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校本课程应是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在实践中不断生成变化的过程。不一定向标准教材看齐,

课程建设总结

《CIS设计》课程自查报告 为了配合学院对2017年精品课程的检查工作,我们从4月起对《CIS设计》课程开展了自查工作,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课程建设情况 1、课程建设目标 按照社会需求拓宽服务功能,增强社会适应性;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多种功能于一体,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发挥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通过技能分解、资源整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着力打造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以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以“任务驱动”和“工学结合”为特色,软、硬件与国际接轨、国内领先的示范性、共享型机械工程实验实训教学中心的建设目标,合理设置实训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注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结合历届毕业生的调查反馈信息及用人单位对课程教学的要求,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为突破口,进行课程综合性改革。将将单纯的数控实训与职业鉴定、数控大赛及工厂实际加工结合起来,强调以“掌握技能、强化动手能力、培养技术人才”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构建以技能培养为目的、以技能应用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2、实现建设目标的规划与措施 (1)本课程的多媒体课件、习题等网络资源已经全部上网,运行效果良好。 (2)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在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种技术培训,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形成一支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治学严谨、热心从教、教书育人、技术精湛,教学和生产结合的教学队伍。 (3)继续进行课程内容和体系的改革,全面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职业能力来进行课程教学规划和组织教学活动,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具有实践特色的一流教学内容和方法。 3、对已上网的课程资源注意进一步更新和完善。 网站内容更加完善,主要包括: 师资队伍:主讲教师、人员构成、整体素质、教学改革与研究 课程描述:课程特色、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资源 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大赛试题、大赛成绩、建设规划、习题、课程申报资料等,下一步准备增加相关的科研资料和学术论文,及前沿技术等资料。 4、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学水平、学历结构、项目开发水平还有待于提高。 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还很不是很合理,年龄结构比较合理。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尽可能的派出教师进行培训。今后我们将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尽可能的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数控方面的人才。 5、加强科研建设 鼓励教师参加教研、科研。我们鼓励课程组的老师们努力撰写课程建设方面和课改方面的学术论文。现已计划这方面最少发表两篇论文,论文正在撰写中。 二、存在的问题 1、课程经费未使用 2、关于本课程的论文未发表。

企业实训基地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企业实训基地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style= align=>关于企业实训基地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style= align=>济钢集团有限公司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调整**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全省企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精神,同时为企业的发展培养各类有用之才,济钢在已有的校企合作基础上,不断创新,积极推进企业实训基地建设工作。(转载请注明来自:好范文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dd14371085.html,/) 一、 企业基本情况 济钢集团有限公司是**钢铁集团下属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职工3.4万人,资产总额500亿元的的现代化钢铁企业。拥有从原料、烧结、球团、炼铁、炼钢到轧钢完整的生产工艺系统,具有独立面向市场的产、供、销系统,主要从事钢铁系列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是中国最大的中厚板生产基地。济钢还建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实训基地建设开展情况 委培宽专业毕业生继续教育前轮岗实习 济钢与东北大学、**科技大学、**科技大学、**科技大学签订了宽专业复合型人才联合培养的合作协议。所谓宽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就是指在不减少学校原教学计划安排的前提下,根据企业需要**毕业生在校时间,调整并适当增加学习课程,培养更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在济钢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如果能让毕业生在**学习之前能够在企业实习一段时间可以让他们更好的了解将来需要那些知识,回到学校以后能够有针对性的学习,有利于毕业生的培养,促进毕业生与企业的融合,实现企业与毕业生的共同发展。 签约专科毕业生顶岗实习 我公司自2006年开始,先后从**科技学院、**科技学院招聘部分冶金、轧钢专业专科毕业生,作为公司“1+1”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毕业生在进厂以后,公司为其指派一名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1+1>2的效应。为了更好的做好此项工作,我们通过与学校联系,在不影响学校正常课程教学的基础上,由学校安排我公司签约学生提前到公司报到实习,实习期一般为3个月,通过3个月的实习,大部分学生对公司的生产工艺有了一定的了解,基本掌握了今后工作岗位的操作流程,能够解决一般突发问题,为今后正式进厂工作打下了

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附件3 青海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学位〔2014〕3号)、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2014〕5号)和青海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工作方案》(青大校研字〔2015〕25号)文件精神,为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宗旨与目标 第一条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坚持服务需求、深化改革、立德树人,立足研究生能力培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科发展前沿和研究生个人发展需要,努力建设与学校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目标一致的结构合理、体系完善、特色鲜明的研究生课程体系。 第二条立项建设的研究生课程应具有鲜明的研究生教育教学特点,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研究生知识结构,提升研究生的科学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研究生的创新创业研究和综合素质。 第三条研究生课程建设的目标: 1.把课程建设作为学科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转变只重科研忽视课程的实际倾向,深化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以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为根本依据,以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导向,以专业共同必修课、研究方向课课程内容为重点,根据学术型、应用型两类人才培养需求修订培养方案,设计和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努力建成与我校的区域特色鲜明、服务地方能力

较强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任务相适应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较高水平的优质课程。 3.以课程建设工作为基点,统筹使用各类资金,改革、完善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对研究生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常态化投入,把研究生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工作纳入院系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推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 4.健全研究生教学管理制度,建立课程体系设计和优化机制;建立规范、严格的课程审查机制;健全研究生课程学习计划的指导审查制度和支持系统;扩大研究生课程选择范围,形成开放,灵活的选课机制;加强课程教学管理与监督,完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创新考核方式,探索建立研究生课程学习综合考核制度;不断完善制度、机制,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第二章建设内容 第四条研究生课程建设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1.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2.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规范; 3.教学模式的改革; 4.教学案例库建设; 5.实践环节的改革与创新; 6.教学方法的改革; 7.研究生教材和文献库建设; 8.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第五条立项建设的研究生课程同时也作为教学成果奖的培育项目,鼓励教师将立项课程经若干年的建设,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学成果奖。

高级英语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精品

《高级英语》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校精品课程《高级英语》课程建设与改革总结 自2008年07月起,《高级英语》课程被学校确定为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来,课程建设小组按照《江苏科技大学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文件精神及要求,积极、努力、认真地开展《高级英语》课程建设工作,经过近两年半的建设,该课程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教材建设、教学手段和课程特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完成了预期的建设目标与任务,使《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基本情况 1.课程改革与建设背景 《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习阶段的一门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专业技能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承前启后(将低年级学习阶段和高年级学习阶段紧密衔接的专业基础课。高级英语总课时数128,占专业课程的10%,开设时间一学年;其实践性和系统性很强。它在学生学习了《基础英语》、《英语听说》、《英语阅读》《英语语法》等专业课基础上开设的。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高级英语课程是这样规定的:高级英语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课程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高级英语》在专业课程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可见一斑。 2.《高级英语》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我校历来十分重视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放首位。自从我校开设英语专业以来,《高级英语》课程一直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和专业主干课程,严格按教育部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对该课程的刚性教学指标实施教学。(每课都应配备有大量的相关练习,包括阅读理解、词汇研究、文体分析、中英互译、和写作练习等,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质量上有较大提高。P23《英语教学大纲》。 长期以来,我院注重对《高级英语》课程的建设,经过了院系领导和众多教师多年共同努力与探索,《高级英语》课程建设已夯实了基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高级英语》教材是英语专业中最具权威性、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针对性和科学性较高的部优教材之一,得到全国英语专业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时数有过几次变动,首届英语专业2000级教学计划中《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时数为192学时.2007年教学大纲修订时将《高级英语》中的阅读和翻译分流到了《翻译》、《英文报刊选读》、《阅读与欣赏》(相当于高级阅读)等专业课程之中;加强了实践性环节:专业认知实习;故课时数由原先的192课时减少到目前的128课时。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教学时数的变化,无疑是为了加强基础,拓宽知识面,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熟巧的培养的系统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学校对英语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都比较满意。 二课程建设思路及目标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高级英语》课程组共有7名教师组成,高级英语课程师生比为1:12,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4名、讲师2名。另外配备辅导教师(由本院硕士研究生担任)3-5名,每个班级1

课程基地建设汇报

课程基地建设汇报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追求有色语文课程涵养生命诗意成长 ——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汇报材料 一、基地建设背景 1.语文现状 实施新课程以来,语文教育教学虽然出现了新的起色和亮色,但是,因为应试教学目前仍有较大的市场,一些老师仍以固有的思维习惯、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学习热情和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彰显和开发,语文学习处于比较浮躁和功利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课程的有效推进。因此,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急需建设一个能传递正能量的语文课程,给语文课堂注入活力,为学生精神发展奠基。 2.发展机遇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信息化和开放化更加凸显,语文课程改革到了关键期和转型期,亟待创建一种适应这种变化的课程模式。恰逢常州市正在大力推动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为我校申报江苏省语文课程基地提供了机遇和动力。 二、项目建设基础 1.学校独特的地域环境 学校地处常州名巷——青果巷,巷内有各个朝代的民居建筑、有一百多位名人曾居住于此(李伯元、吴祖光、赵元任、周有光、盛宣怀、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史良等)、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为我校开展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学校悠久的文化积淀 学校九十多年办学历史,文化精髓一脉相承,青果满园竞秀。目前,正处于着力推进三年主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致力于“彰显‘青果’特色,追求本真教育”,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发展、成功、幸福的成长环境,引领学生规划人生、发展自我、提升生命质量。在发展长河中,积淀了悠久而丰厚的文化底蕴,为语文课程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职高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职高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所谓精品课程就是指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自实施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精品课程成为我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鼓励使用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我校精品课程建设概况 我校的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经过一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止到上学期,我校已有精品课程五门,分别是:李楠主任的高一《化学》,肖伟老师的高一《数学》,刘磊老师的《哲学与人生》,孙传洪老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李兴桂老师的《畜禽解剖生理》等。随着精品课程建设的推进和发展,我校的精品课程数量会逐年增加,质量会逐年提高。 为了规范精品课程建设,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了《利辛县王人职高精品课程实施方案》,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完善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促进了精品课程的有序发展。 二、经验总结 我校精品课程建设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和我校的总体规划,学科传统和重点投入是分不开的。简言之,我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有以下几点经验: 1、领导重视

我校成立了精品课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张献毅担任,副组长由王孝民副校长和李楠主任担任,其余领导班子和教研组长人成员。精品课程建设由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农学、养殖三个专业组及教务处落实和组织实施,在精品课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工作,设精品课建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教务处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其职责是负责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方案、全校精品课程的规划、经费使用、过程管理、评估验收等工作。 各专业成立精品课程建设小组,由专业建设负责人、项目组成员及有关教师组成,负责制定并 2、经费投入到位 根据课程建设需求,凡经审定立项的精品课程给予一定的建设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实行专款专用。精品课程建设经费主要用于课程基本建设,可用于购置图书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建设、题库建设、实践教学活动、网站建设等,以及参加国内有关课程建设的研讨会议和有关精品课程建设的检查评估等活动开支。 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经费分三批划拨,第一批为启动经费20%,在项目立项后划拨;第二批为建设经费50%,在中期检查后根据评估结果划拨;第三批经费在验收后30%,根据验收结果划拨。实施本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方案与精品课程的评估与检查工作等。 3、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 精品课程的建设采取精品课项目负责人制,课程建设负责人负责制定和实施

最新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网球》院级精品课程2012年建设总结报告 一、项目在建基础、支撑条件 运动系网地教研室承担全院网球和地掷球两门课程教学工作,在学院和运动系两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学院各职能部门的积极帮助下,我教研室不断发展,教学、科研、训练工作均有长足的进步。受此鼓舞,教研室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课程建设规划,2009年积极申报,《网球》课程被批准为“院级优质课程”,经过教研室全体教师2年的的不懈努力,2011年顺利完成了院级优质课程建设任务。2011年将《网球》课程申报为“院级精品课程”,获得批准。 近几年,我院网球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设施不断齐全,网球拥有13块标准场地,学院规划的网球馆已动工修建。师资水平不断提升,现有网球专职教师11名,其中副教授3名,讲师6名,助教2名。有7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另有1人正就读硕士研究生。 网球教研室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一)技术力量雄厚,运动水平较高。教师普遍技术水平精湛,个人具有较好的运动成绩,半数教师参加过专业训练或参加过全国性大型网球比赛,并获得优异比赛成绩。 (二)同事之间配合默契,团结协作精神强。教研室教师在教学、训练、比赛中有明确的人员编制分工,团结一致,密切配合,具有很强的协作精神。 (三)创造和谐氛围,青年教师进步快。教研室近几年来,几乎每年都有青年教师补充进来,教研室对其成长进步十分关心,鼓励他们参加校内外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四)开展对外培训,扩大学校影响。成立了“西安体育学院网球俱乐部”。能经常开展网球培训活动,发挥了教师的专业之长,丰富了中小学生的文化生活,扩大了学院影响。已于2011年将中国网球协会“快易网球”培训项目引进我院。 (五)在科研中,广大教师积极钻研业务,每个教师都有明确的研究方向,积极进行科研工作,近两年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地市级课题1项、学院课题2项,教师参加过3 次全国性学术会议,被ISTP或EI检索论文3篇,在国内公开学术期刊发表网球教学科研论文50余篇。 二、建设目标与思路 建设目标:

“加强课程基地建设 促进办学质量提升”汇报材料

加强课程基地建设促进办学质量提升 ——郭猛实验学校“初中数学课程建设”项目情况汇报 2013年8月,我校省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初中数学课程建设”项目申报成功。一年来,学校在盐都教育局的引领下,毓龙路实验学校的帮扶下,不断探索特色化、校本化课程基地建设开发与实施的规律,不断推进课程基地建设对常态化教学的引领与影响,同时积极发挥基地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提高了学校课程基地的影响,真正实现了以课程基地领跑学校发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从课程建设申报开始,我们就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省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的相关文件,传达马斌处长的《以课程建设全面提升初中发展水平》报告中的精神。我们认识到,加强学科课程建设是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特征,以改进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认知能力为主线,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挖掘潜能特长的综合性教学平台。 二、组织实施,形成合力 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初中数学实验课程建设工作组.2013年8月28日学校召开行政会办会,会上梁德荣校长明确提出要把省级课程基地建设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并成立了以梁德荣校长为组长、刘瑞祥副校长为副组长的省级课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要求尽快完善建设方案,拟定工作计划,明确建设目标,扎实开展建设,确保项目如期建成。 同时,学校通过多种途径,逐步构建课程建设的支持体系。一是专业支持体系,教育局担当“红娘”,毓龙路实验学校与我校结对帮扶,毓龙路实验学校对数学实验教学丰富的实践研究和取得的成果,为我校建设数学实验课程基地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支持。二是互助支持,通过区教研室组织的每月一次的学科基地活动,集全区的骨干教师谏

课程计划执行情况自查报告

乐山市金口河区共安彝族乡初级中学 2017-2018学年度落实课程计划自查报告 为了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就执行课程计划的情况进行了自查,现汇报如下: 一、课程开设情况 1、开齐开足学科课程 在市、区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的指引下,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了学科课程方案,具体做法是,每学期开学前由学校教学部门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由校行政会讨论研究,形成课程方案、教师分工、学校课程总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在学科课程的开设中,我校能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本着既要开足课时,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原则,科学地安排各学科课程。加强各学科组的建设,从人员配备、教学设施,实验场地等都给予了相应的政策倾斜,并由教导处、各教研组,具体负责各学科的教学指导工作。 2、强化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是我校的传统课程,特别是在音乐、美术、体育等项目上已经初步形成特色,因此我校在加强基础学科的课程建设同时,重视特色课程的开设。本学期,我校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利用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开设了以下活动课程:

3、努力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设和建立是学校创建特色的需要,根据学校发展规划,我校结合实际开发校本课程内容。 4、严格控制课时量和教学进度 在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中,我校严格按上级要求落实工作,根据学校教师编制、专长,结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课程设置文件精神,合理进行课时分配。

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1-6年级每周2节,七年级单周3节,双周2节,八年级每周2节,九年级每周3节。 语文:1-2年级每周8节,3-4年级每周7节,5-6年级每周6节;7-9年级每周5节。(书法每周一节,含在语文课程内。) 数学:1-5年级每周4节,6年级每周5节,7-8年级单周5节,双周4节,9年级每周4节。 英语:3-6年级每周2节,7-8年级单周3节,双周4节,9年级每周3节。 物理:8年级每周2节,9年级每周3节。 化学:9年级每周3节。 生物:7年级单周2节,双周3节。8年级每周2节。 历史:7—9年级每周2节。 地理:7—8年级每周2节。 科学:3-6年级每周2节 体育:1-2年级每周4节;3-9年级每周3节。 音乐、美术:1-6年级每周各2节,7-9年级每周各1节。 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3-9年级每周各1节。 地方课程:1-6年级每周3节。7年级每周4节,8-9年级每周3节。 学校课程:1-2年级每周1节;3-4年级每周2节,5年级每周3节,6年级每周2节,7-9年级每周1节。

职高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职高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总结所谓精品课程就是指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自实施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精品课程成为我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鼓励使用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我校精品课程建设概况 我校的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经过一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止到上学期,我校已有精品课程五门,分别是:李楠主任的高一《化学》,肖伟老师的高一《数学》,刘磊老师的《哲学与人生》,孙传洪老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李兴桂老师的《畜禽解剖生理》等。随着精品课程建设的推进和发展,我校的精品课程数量会逐年增加,质量会逐年提高。 为了规范精品课程建设,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了《利辛县王人职高精品课程实施方案》,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完善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促进了精品课程的有序发展。 二、经验总结 我校精品课程建设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和我校的总体规

划,学科传统和重点投入是分不开的。简言之,我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有以下几点经验: 1、领导重视 我校成立了精品课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张献毅担任,副组长由王孝民副校长和李楠主任担任,其余领导班子和教研组长人成员。精品课程建设由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农学、养殖三个专业组及教务处落实和组织实施,在精品课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工作,设精品课建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教务处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其职责是负责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方案、全校精品课程的规划、经费使用、过程管理、评估验收等工作。 各专业成立精品课程建设小组,由专业建设负责人、项目组成员及有关教师组成,负责制定并 2、经费投入到位 根据课程建设需求,凡经审定立项的精品课程给予一定的建设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实行专款专用。精品课程建设经费主要用于课程基本建设,可用于购置图书资料、多媒体教学、开发、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建设、题库建设、实践教学活动、网站建设等,以及参加国内有关课程建设的研讨会议和有关精品课程建设的检查评估等活动开支。 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经费分三批划拨,第一批为启动经

关于劳动技术课实训基地建设的申请报告

关于劳动技术课实训基地建设的申请报告 依照省教育厅《对于做好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规划和申报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和省教育厅有关指示,安达市老虎岗一中组织有关人员针对学校的办学能力、教学水平,特别是实习实训条件进行了全面、仔细的分析评估,经过对比检查和评估分析,我们认为学校符合《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支持奖励评审试行标准》中有关条件要求,决定申请劳动技术课实训基地建设的项目。 一、学校基本事情 老虎岗镇第一中学建校于1968年8月,由老虎岗农业中学改办而成的一般农村中学,位于老虎岗镇政府东100米处。如今是农村典型初中和农村综合中学。 第一中学现占地面积为30000平方米,其中建造面积为4540平方米,校园规划科学合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环境育人的激励功能、陶冶功能、审美功能、益智功能作用齐全。在镇政府的支持和学校多渠道的筹措下,建成并装备了相对完善的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还有阅览室、微机室、校医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语音室和多功能教室。学校治理及教育教学现代化程度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第一中学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进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育人、和谐进展为办学理念,以“两全”为导向,以“进展创新”为主题,以整体改革为途径,以创建“规范化加特色学校、达标加特点的教师、合格加特长的学生”为目标。形成“勤奋求学、开拓进取”的校风,“团结、求实、开拓、奋进”的班子作风,“敬业严谨,创新务实”的教风和“尊师求实、文明向上”的学风。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进展,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进展。 第一中学现有9个教学班,在校生418人,有教职工49人,专任教师38人,其中女教师18人,学历事情:本科28名,专科16人,学历达标率为100%,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为57.1%,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19人,初级职称19人,中高级比例为57.1%;市县级以上骨干教师14人,骨干教师比例为37.5%,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学校领导班子说学习、说政治、说正气,务本求实、勤奋创新,是一具团结、坚毅、极具战斗力的集体,学校别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素养和业务素养,坚固地树立了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教育观念、持续进展观念和创新观念,使教师的整体素养别断提高,在教学工作中学校本着“打好基础、降实知识、进展潜力”的原则,进一步强化了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注重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注重教师基本技能的训练;一方面强化了教学常规治理,向常规要质量,向常规要效率,把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都明确并纳入了教师的业务考核方案中,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别断提高。全校教师都能努力地工作,向更高的目标逐步迈进。 学校注重德育工作,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加强学校一日常规建设,经常开展活动,实施“以政治方向教育为主导,以行为养成教育为主体,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以道德品质教育为主线”的“四主”模式,形成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学校摆正了素养教育与教学质量提高的关系,突出教学工作中心的位置,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规范化治理,即领导体系规范化,教学环境规范化,课堂教学规范化、办公秩序规范化。强化课堂教学研究,强化教研科研活动,强化教师业务素养提高,强化教学工作全过程的监督和总结。 我校加强了学农基地建设,现有校田地350余亩,校办农场曾被评为省、地级甲级校办农场,别仅为劳动教育提供了场所,也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保障。 近年来,老虎岗一中多次受到国家,省、地、市的嘉奖并赋予了很高的荣誉。曾被国家教委和省教育厅授予实验室建设和使用先进单位,被评为地级规范化学校建设典型初中,被评为绥化市“两全”先进学校,地级先进中学,地级体育工作、卫生工作合格中学,被绥化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