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生儿头皮血肿如何处理(血肿较大者会消不掉,钙化成骨)

新生儿头皮血肿如何处理(血肿较大者会消不掉,钙化成骨)

新生儿头皮血肿如何处理(血肿较大者会消不掉,钙化成骨)
新生儿头皮血肿如何处理(血肿较大者会消不掉,钙化成骨)

新生儿头皮血肿如何处理?

1.胎头水肿(产瘤):新生儿产瘤的发生是由于分娩时胎儿的光露部位(最多先露头),一般在中间横跨两个头骨,受强烈压迫,头皮和皮下组织发生水肿,因而产生柔软的瘤体,即称为产瘤。临床不需特殊处理,3到5天后可自行消失。

2.帽状腱膜下血肿:出血量较大,血肿范围广。帽状腱膜下血肿的处理,对较小的血肿亦可采用早期冷敷、加压包扎,24—28h后改为热敷,待其自行吸收。若血肿巨大,则应在严格皮肤准备和消毒下,分次穿刺抽吸后加压包扎,尤其对婴幼儿患者,需间隔1—2d穿刺—次,并根据情况给予抗生素,必时尚需补充血容量之不足。

3.骨膜下血肿(头血肿):颅骨骨膜下血肿,除婴儿因产伤或胎头吸引助产所致者外,一般都伴有颅骨线形骨折。出血来源多为板障出血或因骨膜剥离而致,血液集积在骨膜与颅骨表面之间,其临床特征是:血肿用界止于骨缝。骨膜下血肿的处理,幂期仍以冷敷为宜,切忌用强力加压包扎,或用手按揉和热水刺激,以防血液经骨沂缝流向颅内和再次出血,应在严格备皮和消毒情况下施行穿刺,抽吸积血1一2次即可恢复。

若反复积血则应及时行CT扫描或其他辅助检查。对较小的骨膜下血肿,亦可采用先冷敷后热敷待其自行吸收的方法;但对婴幼儿骨膜下血肿,往往为时较久即有钙盐沉着,形成骨性包壳,难以消散。对这种血肿宜及时穿刺抽吸,在密切观察下小心加压包扎。

切记!!!!群主提示:对于较大血肿,且尚未确认是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骨膜下血肿(头血肿)的,若医院没给注射维生素K1,可以要求医生进行注射治疗,可以止血,防止血肿再次出血。发生血肿后应密切关注,一旦发现血肿边缘硬化或血肿发生后2-3周内血肿无明显变小的,应及时到医院要求医生进行穿刺抽吸、加压包扎,以防血肿机化严重错过穿刺抽吸的最佳治疗机会。机化后的血肿会导致颅骨变形,影响美观,对孩子的心里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导致颅骨凹陷,影响大脑发育,必须进行颅骨修复手术治疗。

穿刺抽吸和全麻颅骨修复手术对比

穿刺抽吸——用注射器斜插入血肿内,进行积血抽取,加压包扎,几分钟时间可以完成,因幼儿的痛感神经不敏感,就像打针一样,可以不用麻醉,部分医院也有采取局部麻醉的,术后仅有一个注射器的针眼,幼儿基本无痛苦,康复较快,费用100元以内若住院观察治疗费用稍高)。

PS:很多医院医生不建议抽取,认为会发生感染治疗的风险,即使家长要求抽取也不予理会,此原因有多方面,一方面这个治疗费用较低,且因孩子较小,操作难度风险大医生不愿意给予抽吸治疗;另一方面,很多医生还存在误区,认为血肿肯定能吸收,只是时间问题,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强烈要求进行治疗,鉴于国内医院的实际,可以找熟人要求抽取。如果这样医院和医生还是不予支持,可以换家医院或要求医生在病例上写明,血肿肯定能够吸收,不会机化,导致颅骨变形,我相信没那个医生敢这么写的。

全麻颅骨修复手术——割开头皮,磨除骨性包壳,若血肿压迫颅骨,需要进行颅骨钢钉重新修复,手术风险比穿刺抽吸积血大很多,手术后感染概率比穿刺抽吸高很多,因孩子较小,全麻风险较大,若术中出血过多幼儿输血缓慢可能连手术台都下不来,手术完成后会留下很长的手术疤痕,费用很高2-8万)。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方法及护理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方法及护理 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基本功,儿科护士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不但要有饱满的热情、无私的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而且还要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善于总结工作方法,注意小儿的心理护理。 1、头皮静脉穿刺的基本方法 1.1血管选择:小儿从出生~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3~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头皮静脉的穿刺。从解剖位置方面讲,额正中静脉固定表浅,血管中粗,易穿刺,但输液过程容易渗漏,主要用于药物刺激性小,短时间内输液的患儿;眶上静脉表浅,清晰,输液时不易渗透漏;颞前静脉及颞静脉粗大,位置深,适用于大量输液及注射刺激性大的药物时使用。 1.2光线的强弱:光线的明亮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光线太强瞳孔缩小,光线太弱瞳孔增大,明亮的自然光线是最理想的光线,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光线不好时,我科选用2 根30W日光灯,灯管在操作者前上方,距穿刺静脉在50cm左右,以保证充分的照明条件。 1.3针头的选择:对于出生到3岁的小儿,一般选用412~512号大小的头皮针,用2~5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并与头皮针连接。 1.4进针手法: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成10~15°夹角,针头斜面向上,右手持针,左手绷紧皮肤,直接通过皮肤刺入静脉,见回血后不宜再进,直接固定。如未见回血,右手抽注射器针栓,如穿刺成功,即可回血。 1.5 针头的固定:穿刺成功后,左手拇指固定针柄,用3~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小辫绕圈后用1条短胶布固定于耳廓上,头皮针小辫绕圈范围不宜过大,以免在输液过程中被牵拉或碰掉,要特别提出在穿刺前要剃掉穿刺点周围毛发,以利于胶布固定。如遇到有患儿因哭闹或应用退热药物引起头部多汗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头围固定法。长35~45cm,宽2~3cm的松紧带两端连接,套入头部,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可避免因出汗胶布脱落,拔针时不粘头发。 1.6肥胖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肥胖小儿头皮静脉不清晰,头皮脂肪厚,

正常新生儿

正常新生儿 正常新生儿的概念 胎龄≥37周和<42周出生体重≥2500克和≤4000克无畸形或疾病活产短时间内完成许多从寄生状态到独立生存的生理、生化的转变,他们是非常脆弱新生儿科医生必须先了解正常新生儿,然后才去治疗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有很多体征和症状是特有的,这次课主要讲的是正常新生儿的特殊生理表现. 新生儿体格检查 ㈠生命体征 ⒈体温肛温,腋温、颌下温度中心温度与外周温度范围在36.0~37.5℃,出生1小时内体温可降低2.5度,在适中温度下逐渐回升,一般12-24小时内稳定在36-37度 肛温36.5-37.5度,最接近核心温度,腋温36-37度新生儿腋温超过37度、肛温超过37.5即为发热,原因光疗、暖箱温度过高、哭闹、已被包裹过多,感染等,最重要的是感染,在排除感染的情况下考虑生理因素、脱水热或是环境因素所致。肛温测定3分钟,弊端深度不易掌握,动作要轻柔否则可造成直肠穿孔。腋温测5分钟、颌下温度测5分钟与腋温相当,方便但不易固定,容易出现误差1.1脱水热多发生在生后3-4天的正常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体温突然升高至 39-40度,患儿烦躁不安、哭闹、面色潮红、呼吸增快、,严重者口唇干燥、尿量减少或无尿。原因喂养不足、排泄多特别在夏天一发生。 1.2新生儿发热的处理应以物理降温为主,常用凉水袋置新生儿枕部。体温过高 可温水浴,水温33-36度为宜。擦浴部位为前额、枕部、颈部,四肢、腋下、腹股沟等。忌用酒精擦浴。慎用退热药物,以防药物的毒副作用及体温骤降,必要时可用乙酰氨基酚5-10mg/kg口服或灌肠,发热是4小时一次。 1.3低体温低于35度甚至33度通常新生儿体格检查 ㈠生命体征 ⒉呼吸正常为35~60次/分屏气(<10秒)﹑周期性呼吸﹑呼吸暂停(> 20秒)腹式呼吸呼吸不规则多波动在40-45次,部分早产儿可达60次 新生儿体格检查 ㈠生命体征 ⒊心率心率正常为90~160次/分烦燥或哭闹时心率可大于160次/分间 有心率不齐属正常范围 新生儿体格检查 ㈠生命体征 ⒋血压血压足月儿血压平均为70/50mmHg 波动在 50/30mmhg-80/50mmhg. 正常新生儿不常规测血压,有病时应测量血压与胎龄﹑出生体重有正相关足月儿与正常值相差20mmhg以上为不正常 新生儿体格检查 ㈡体重、身长、头围体重、身长、 正常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000克,现时有增加正常新生儿平均出生身长

新生儿头皮血肿与水肿的区别

新生儿头皮血肿与水肿的区别 新生儿头皮水肿怎么办,这是每个新手妈妈都关心话题。新生儿头皮水肿也有可能是新生儿头皮血肿,这下要怎么区分呢?生育健康网整理“新生儿头皮血肿与水肿的区别”这篇文章,教你怎么识别新生儿头部血肿。 什么是新生儿头部血肿呢? 新生儿头颅血肿与头皮水肿在新生儿临床中经常遇到,但不是颅内血肿,只需注意护理,预后良好。新生儿头皮血肿主要发生在难产,胎头吸引术,产钳助产,有时也可发生在正常产.这是由于颅骨膜下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停留在局部而形成的,多见于一侧或双侧头顶骨.血肿高出皮肤,边界清晰,大小不一,不超越颅骨骨缝.一般于生后2~3天逐渐明显,压之有波动感,可逐渐吸收消失,一般经数周至数月不等.在没有感染的情况下可不必处理. 如果是出生时被挤压引起的头皮水肿,一般在七天内就会消退,不会持续太长时间的。如果是头皮下血肿,是没那么容易消退的,一般要到三,四个月大的时候,能消退的就消退,不能消退的就会机会变硬。一般无须治疗.除非这“水肿”越来越大,千万不能为了让“水肿”消退而去按它,否则会让它越来越大的. 水肿与血肿有什么区别呢? 1、水肿是水淤积在组织中,血肿是血淤积在组织中。 2、可从颜色上区别。水肿是深黄色样或无变化色,血肿呈紫红色样。 3、从触摸上区别。水肿摸上去较软绵绵的,而且用手压有凹陷,无明显压痛。而血肿摸上去较硬。用手触碰有压痛。 ●新生儿头颅血肿是由于产伤导致骨膜下血管破裂、血液积留在骨膜下所致。常由胎位不正、头盆不称、胎头吸引术、或产钳助产引起,也与新生儿凝血机能较差有关。 血肿部位以头顶部多见,枕、颞、额部少见,常为一侧性,少数为双侧。血肿在生后数小时至数天逐渐增大,因颅缝处骨膜与骨粘连紧密,故血肿不超越骨缝,边界清楚,触之有波动感,其表面皮肤颜色正常。如由产钳牵拉或胎头吸引所致,皮肤常有溃破或呈紫红色。血肿机化后变硬,常需6-8周始吸收。血肿大者常致黄疸加重及贫血,严重者甚至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应注意与产瘤(先锋头)和帽状腱膜下出血鉴别。 治疗血肿:小者不需治疗;大血肿伴中度以上高胆红素血症者,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抽吸血肿,并加压包扎2-3天,以避免胆红素脑病发生。同时每日肌注1次维生素K1(lmg/次,共3次)。 ●附: 头颅血肿与头皮水肿鉴别表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 (一)护理评估 1.患儿病情、年龄、营养状态、心理状态。 2.用药目的,患儿及家长对输液的认知程度。 3.穿刺部位皮肤及血管状况。 (二)护理计划 1.护士准备:洗手、戴口罩,了解所输药液的使用方法及作用,掌握输液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2.用物准备: (1)输液器、液体及药物。 (2)治疗盘内置:碘伏消毒液及容器、棉签、弯盘、胶贴、备用头皮针等。 (3)其他物品:剃须刀、污物杯、肥皂、纱布、治疗巾、必要时备砂袋或约束带。 3.患儿准备:排尿、为其更换尿布、顺头发方向剃净局部毛发。4.环境准备:清洁、安静,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扫地及更换床单。(三)实施要点 1.在治疗室内核对、检查药液、输液器,按医嘱加入药物,将输液器针头插入输液瓶塞内,关闭调节器。 2.携用物至患儿床旁,核对患儿,再次核对药液,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排尽空气。 3.将枕头放于床沿,使患儿横卧于床中央,必要时约束患儿。 4.如两人操作,则一人固定患儿头部,另一人穿刺。穿刺者立于患儿头端,消毒皮肤后,一手紧绷血管两端皮肤,另一手持头皮针柄,在距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0.3cm处将针头沿静脉向心方向平行刺入皮肤,然后将针头稍挑起,沿静脉走向徐徐刺入,见回血后推液少许,如无异常,用胶布固定。 5.调节滴速,将输液管妥善固定。 6.整理用物,记录输液时间、输液量及药物。 (四)注意事项

1.认真查对,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2.穿刺中观察患儿的面色及一般情况。 3.合理调节输液速度。 4.正确处理输液中的各种异常情况。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操作流程 素质要求 洗手、戴口罩 备齐用物 础护理” 操作前准备 穿刺 固定 整理与记录 拔针 整理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 患儿仰卧或侧卧位,头垫小枕 助手固定患儿头部、躯干及四肢 选择静脉(静脉在发迹内应用刀具剃净局部毛发) 输液完毕取下胶布 拔针 用无菌棉球压迫 整理用物 记录输液时间、药物、输液量及滴数

新生儿头皮血肿如何处理【

新生儿头皮血肿如何处理? 1.胎头水肿(产瘤):新生儿产瘤的发生是由于分娩时胎儿的光露部位(最多先露头),一般在中间横跨两个头骨,受强烈压迫,头皮和皮下组织发生水肿,因而产生柔软的瘤体,即称为产瘤。临床不需特殊处理,3到5天后可自行消失。 2.帽状腱膜下血肿:出血量较大,血肿范围广。帽状腱膜下血肿的处理,对较小的血肿亦可采用早期冷敷、加压包扎,24—28h后改为热敷,待其自行吸收。若血肿巨大,则应在严格皮肤准备和消毒下,分次穿刺抽吸后加压包扎,尤其对婴幼儿患者,需间隔1—2d穿刺—次,并根据情况给予抗生素,必时尚需补充血容量之不足。 3.骨膜下血肿(头血肿):颅骨骨膜下血肿,除婴儿因产伤或胎头吸引助产所致者外,一般都伴有颅骨线形骨折。出血来源多为板障出血或因骨膜剥离而致,血液集积在骨膜与颅骨表面之间,其临床特征是:血肿用界止于骨缝。骨膜下血肿的处理,幂期仍以冷敷为宜,切忌用强力加压包扎,或用手按揉和热水刺激,以防血液经骨沂缝流向颅内和再次出血,应在严格备皮和消毒情况下施行穿刺,抽吸积血1一2次即可恢复。 若反复积血则应及时行CT扫描或其他辅助检查。对较小的骨膜下血肿,亦可采用先冷敷后热敷待其自行吸收的方法;但对婴幼儿骨

膜下血肿,往往为时较久即有钙盐沉着,形成骨性包壳,难以消散。对这种血肿宜及时穿刺抽吸,在密切观察下小心加压包扎。 切记!!!!群主提示:对于较大血肿,且尚未确认是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骨膜下血肿(头血肿)的,若医院没给注射维生素 K1,可以要求医生进行注射治疗,可以止血,防止血肿再次出血。发生血肿后应密切关注,一旦发现血肿边缘硬化或血肿发生后2-3周内血肿无明显变小的,应及时到医院要求医生进行穿刺抽吸、加压包扎,以防血肿机化严重错过穿刺抽吸的最佳治疗机会。机化后的血肿会导致颅骨变形,影响美观,对孩子的心里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导致颅骨凹陷,影响大脑发育,必须进行颅骨修复手术治疗。 穿刺抽吸和全麻颅骨修复手术对比 穿刺抽吸——用注射器斜插入血肿内,进行积血抽取,加压包扎,几分钟时间可以完成,因幼儿的痛感神经不敏感,就像打针一样,可以不用麻醉,部分医院也有采取局部麻醉的,术后仅有一个注射器的针眼,幼儿基本无痛苦,康复较快,费用100元以内若住院观察治疗费用稍高)。 PS:很多医院医生不建议抽取,认为会发生感染治疗的风险,即使家长要求抽取也不予理会,此原因有多方面,一方面这个治疗费用较低,且因孩子较小,操作难度风险大医生不愿意给予抽吸治疗;另一方面,很多医生还存在误区,认为血肿肯定能吸收,只是时间问题,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强烈要求进行治疗,鉴于国内医院的实际,可以

【实用】-慢性硬膜下血肿护理常规

慢性硬膜下血肿护理常规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于硬脑膜蛛网膜之间血肿,出血三周以上出现症状者。好发于老年人。 【护理评估】 1.病史:重点询问有无外伤史,受伤的原因、有无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损伤的部位,发病到就诊的时间等。 2.评估意识状态,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肢体活动情况。 3.评估有无明显的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症状。 4.观察头痛、呕吐的严重程度。 5.心理社会反应: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反应,对功能恢复的疑虑,家属对病人的支持能力及程度。 【护理问题】 1.头痛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2.自理缺陷与出血压迫神经引起的失语、肢体瘫痪等症状有关。 3.潜在并发症:脑疝。 4.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准备,备皮,禁食水。 2.心理护理:安慰病人,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听取不适主诉。 4.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应遵医嘱定期给予缓泻药物,并嘱病人排便时勿用力过猛。 术后护理 1.术后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2.体位:术后24~48小时宜采取头低脚高位,卧向患侧,其目的是利于引流,促使脑组织膨胀,消除死腔,使受压组织回弹。 3.引流管护理:术后注意保持引流的通畅,正确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

4.补液原则:禁用脱水剂,鼓励患者多饮水或适当补充低渗液体,但注意补液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影响心肺、肾脏的功能。 5.功能锻炼:术后即应指导患者肢体功能的锻炼,术后拔除引流管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对于活动应给予指导并在旁陪伴,注意患者安全。 6.心理护理: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调节其负面情绪,使其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8.饮食与营养:应给予易于吸收、富于营养的饮食,进食上采取少食多餐。 【健康指导】 1.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为宜,适量进食水果粗纤维蔬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颅内压增高。 2.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 3.按医嘱服药,不得擅自停药,出院后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4.加强功能锻炼,必要时可行一些辅助治疗,如高压氧等。 【护理评价】 1. 患者主诉头痛减轻,病人的舒适感增强。 2. 患者未出现脑疝。 3. 患者情绪乐观,能积极面对各种治疗及康复锻炼。

硬膜外血肿的护理查房

时间: 地点: 主持人:参加人员: 内容:对314室肛1床胡典彬《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左颞叶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 血》的病人进行护理查房。 目的:预防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刘筱芳发言: 今天下午我们对314室肛1床胡典彬《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左颞叶脑挫裂伤蛛网膜 下腔出血》的病人进行护理查房。 首先我们热烈欢迎邹总护士长和各科护士长的到来,希望大家在听取责任护士汇报病情及看到患者后能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 邹总护士长发言: 首先非常感谢大家的到来,今天我们在外科查房,主要是对314室肛1床胡典彬《左侧额颞 顶部硬膜下血肿左颞叶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进行护理查房。 其主要目的是针对患者现有的护理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提出护理措施,以预防并发症的 发生,下面由责任护士朱燕介绍病情。 姓名:胡典彬性别:男年龄:26岁职业:农民 民族:汉婚姻: 已婚籍贯: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入院诊断: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左颞叶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 主诉:跌倒外伤致头晕头痛2小时。 现病史:患者本人及家属共述缘于入院2小时前,在家2楼不慎跌落,约5分钟后清醒,醒后不能回忆事发经过,出现头晕头痛,伴呕心,呕吐胃内容物;量多,伴全身多处皮肤挫伤;少许渗血; 由当地医院送入我院进一步诊治,行头部CT示1左侧颞叶脑挫裂伤2左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3蛛网膜下腔出血4右侧顶部头皮血肿;门诊摄片后拟“ 1左侧颞叶脑挫裂伤2左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3蛛网膜下腔出血4右侧顶部头皮血肿”收住院治疗,患者自起病以来精神一般诉头部疼痛,有恶心;呕吐1次,无发热,二便通畅。 既往史:既往曾有外伤颈椎术病史,否认肝炎病史,无结核及心脏病病史,无高血压史、无糖尿病史。有输血史。无食物中毒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出生于本地,原籍生长,无长期外地居留史,无血吸虫病流行区疫水接触史,无烟酒 嗜好史,无性病冶游史

新生儿产伤

新生儿产伤 新生儿产伤是指分娩过程中因机械因素对胎儿或新生儿造成的损伤。近年来由于加强了产前检查及产科技术提高,产伤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但仍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及远期致残原因之一,尤其是在基层单位。锁骨骨折是产伤性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与分娩方式、胎儿娩出方位及出生体重有关。大部分患儿无明显症状,故易漏诊,但患侧上臂活动减少或被动活动时哭闹,痛、骨玻璃音,甚至可扪及骨痂硬块,患侧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 相关文章>> 产伤一、头皮产伤 头皮产伤包括产瘤、头皮血肿、腱膜下出血。 1.产瘤:通常发生于头位自然产,由于头皮的外伤造成表浅部位的出血性水肿,它的位置不局限在一头骨缝内,临床上不需要任何治疗,通常3天会消失。 2.头皮血肿:发生原因不明,较常发生于产钳生产婴儿,它可以发生于颅骨任何部位,但只局限于单一骨缝内,不会超越头骨中线,大部分血肿在几周内自然消失,少部分会有钙化情形发生。 3.腱膜下出血:发生原因是由于胎头在通过骨盆腔时,外力的压迫和拖拉造成。它可能合并大量出血造成休克死亡。触诊时有波动感,临床上需注意大量失血、黄疸等并发症。 产伤二、颅骨骨折 颅骨骨折包括线性骨折、凹陷骨折、枕骨分离。 1.线性骨折:最常见的颅骨骨折,因生产时头骨受到压迫引起。单纯的线性骨折大部分不会合并其它伤害,除非合并颅内出血。大部分的单纯性线性骨折不需要治疗,会自行愈合。 2.颅骨凹陷性骨折:头部膜性骨凹陷造成,又称为乒乓球骨折。发生原因有可能是不正常的产道挤压、产钳使用不当,出生后头部外伤所造成,治疗以保守观察,真空吸引,手术矫正为主。 3.枕骨分离:头部外伤导致,常合并后脑窝硬膜下血肿及颅内产伤。

几种常见的新生儿产伤产伤的原因

几种常见的新生儿产伤 产伤的原因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几种常见的新生儿产伤产伤的原因,包括有产程异常,胎儿大小形状异常(如,巨婴、早产儿、难产和产钳的使用不当),产位不正常(如,臀位生产,产后处置不当),新生儿的产伤大部分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医师能对导致产伤的危险因子有高度警觉性,并且对于生产方式能够作适当的规画,应该可以使产伤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几种常见的新生儿产伤 头皮产伤(产瘤、头皮血肿、腱膜下出血) 1.产瘤:通常发生于头位自然产,由于头皮的外伤造成表浅部位的出血性水肿,它的位置不局限在一头骨缝内,临床上不需要任何治疗,通常3天会消失。 2.头皮血肿:发生原因不明,较常发生于产钳生产婴儿,它可以发生于颅骨任何部位,但只局限于单一骨缝内,不会超越头骨中线,大部分血肿在几周内自然消失,少部分会有钙化情形发生。 3.腱膜下出血:发生原因是由于胎头在通过骨盆腔时,外力的压迫和拖拉造成。它可能合并大量出血造成休克死亡。触诊时有波动感,临床上需注意大量失血、黄疸等并发症。 颅骨骨折(线性骨折、凹陷骨折、枕骨分离) 1.线性骨折:最常见的颅骨骨折,因生产时头骨受到压迫引起。单纯的线性骨折大部分不会合并其它伤害,除非合并颅内出血。大部分的单纯性线性骨折不需要治疗,会自行愈合。

2.颅骨凹陷性骨折:头部膜性骨凹陷造成,又称为乒乓球骨折。发生原因有可能是不正常的产道挤压、产钳使用不当,出生后头部外伤所造成,治疗以保守观察,真空吸引,手术矫正为主。 3.枕骨分离:头部外伤导致,常合并后脑窝硬膜下血肿,颅内产伤:(脑膜上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蜘蛛膜下腔出血) 1.硬脑膜上血肿:造成原因多是因为影响到中脑膜动脉的线性颅骨骨折引起的,临床症状有脑压增加,前囟门膨出,抽搐、眼球偏向一边,确认诊断以计算机断层为主,治疗需采紧急外科手术,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2.硬脑膜下血肿:起因于静脉或静脉窦断裂引起,临床上以脑干压迫症状如:眼球偏向、昏迷、瞳孔不等大、角弓反张,检查以计算机断层扫描,治疗需要紧急外科手术,约有20%~25%,有抽搐、水脑、神经障碍等后遗症。 蜘蛛膜下腔出血:此为新生儿最常见的颅内出血,多因外伤、缺氧造成,临床上以抽搐、神智不清、焦躁不安、呼吸暂停表现,诊断以计算机断层扫描,主要后遗症为水脑。 脊柱伤害 通常发生于颈椎,常起因于复杂性臀位生产,临床症状和伤害的严重度及位置有相关性。高位脊柱伤害可能会造成死亡、呼吸衰竭、脊髓休克症候群;低位脊柱伤害可能会造成四肢或下肢无力、括约肌无力、感觉消失等症状。临床诊断以磁振摄影为主,并发症包括四肢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3-2新生儿疾病总结 - 04-01

◆◆新生儿疾病总结◆◆ 1诊断标准2一般 ·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Apgar评分,1分钟0-3分重度,4-7分轻度,8-10分正常;1分钟<=7分或5分钟<=6分为异常体征0 1 2 皮肤颜色青紫或苍白身体红四肢青紫全身红 心率(次/分)无<100 >100 弹足底无反应有动作如皱眉哭,喷嚏 肌张力松弛四肢略屈曲四肢活动 呼吸无慢、不规则正常,哭声响 ·新生儿上感诊断: 1.受凉史/接触史 2.全身症状(可有发热、呕吐、腹泻、据奶、哭闹及烦躁等) 3.局部症状(流涕、鼻塞、喷嚏、声嘶及流泪) 4.咽红 ◆◆一般专题: ◆早产儿: ·足月儿/早产儿外观特点: 足月儿早产儿 皮肤红润,皮下脂肪丰满发亮、水肿、毳毛多 头部头大(占全身比例1/4),头发分条清楚头更大(占全身比例1/3),头发细而乱 耳壳软骨发育好,耳舟形成软,耳舟不清,紧贴颅骨乳腺乳晕色素沉着,乳腺结节>4mm 乳晕不清,结节无或<4mm 外生殖器睾丸已降至阴囊,大阴唇覆盖 全小阴唇 睾丸未降,大阴唇不能遮盖小阴唇 指甲达到或超过指/趾端未达指/趾端 趾纹足底纹理多足底纹理少,发亮 肌张 力 正常,屈曲状低,四肢常伸直 ·小于胎龄儿计算公式(个人归纳): A=(周龄-18)/10kg 28、29周:A-0.1kg 30周:Akg 31、32周:A+0.1kg 33、34周:A+0.2kg 35、36周:A+0.4kg 37、38、39、40周:A+0.6kg 41、42、43、44周:2.8kg ·体液、细胞外液占体重比例:26周,体液85%、外液60%;30周,体液80%、外液55%;40周,体液75%、外液45% ·血容量:足月儿85ml/kg,早产儿89-105ml/kg ·吸氧致视网膜病变高危因素(<3-6月龄可纠正):<1500g、<32周、含氧量>60%、吸氧时间>2周,足月儿因视网膜发育完成,尚未有吸氧等致视网膜病变的报道 ·早产儿易颅内出血,生后3天内常规做头颅B超 ·早产儿肝功能发育不成熟,故易发生低血糖、低蛋白血症 ·早产儿出院标准:体重>2kg;移出温箱后情况稳定(体重>2kg才可移出温箱);一般情况好、吃奶20ml/次;原有疾病治愈◆一般疾病表现: ·足月儿生后短期表现: 呼吸三凹征周围青紫呻吟肺部罗音 足月儿生后1小时内可达60-80次 /分 可有可有可有可有 足月儿心率<40次/分无可有无无 ·新生儿特殊生理: 上皮珠:上腭中线部位黄白色、米粒大小颗粒隆起的上皮细胞堆积 马牙:牙龈边缘黄白色米粒大小颗粒或斑块的上皮细胞堆积 乳腺肿大:男女均有,生后3-5d出现,2-3w后消退 假月经:生后5-7d,持续1-3d ·新生儿40-50%有粟粒疹或上皮珠;生后48h内外周紫绀及网状花斑为正常现象 ·生理体重下降期:足月儿下降5-8%、早产儿12-15%,第5天最低、第10天恢复至出生体重;生后1-2天尿少,生后12h-4d 钠水负平衡,生后36h-5d平衡(早产儿该过程明显) ·小样儿(低于胎龄儿/SGA,小于同龄正常体重第10百分位/小于平均体重减2个标准差):身体细长、皮肤干燥、脱皮、指甲长 ·新生儿腹壁、提睾反射不稳定;早产儿原始较足月儿反射不稳定 ·新生儿血糖<2.2(正常为3.9-6.4)才有意义 ·生后两周内易有溢奶,早产儿更常见:下食管括约肌压力↓,胃底发育差(胃水平位),幽门括约肌较发达,足月儿胰淀粉酶不足,早产儿各种消化酶均缺乏,胆酸分泌少(故对脂肪消化吸收较差) ·新生儿生后12-24h排胎便(墨绿色、粘稠),24h无胎便提示肠梗阻,3-4天内排完,早产儿可延迟(胎粪少、肠蠕动差)·人乳喂养儿大便:1-4次/d、金黄色、糊状、酸性;牛乳儿:1-2次/d、易便秘、中/碱性、淡黄色、均匀硬膏样 ·新生儿生后24h内排尿,一周内每日排尿达20次 ·新生儿尿量: 93%生后24h内排尿,1/3生后即或不久排尿,99%新生儿生后48h内排尿;出生几天20-40ml/d,生后1周左右200ml/d;生后每日排尿50-100ml/kg,72h以后每天排尿12-20次,每次4-5ml/kg ·早产儿排酸能力差,牛乳喂养可至代酸 ·新生儿溶血:ABO占85%,多为第一胎、较轻,生后2-3天出现;Rh多为第一胎、较急重,生后24h内出现并迅速加重、肝脾大 ·新生儿所有疾病均可表现为:不吃、不睡、不哭、不闹 ·新生儿易患脱水热(含水量不足、散热不良) ·生理性贫血:足月儿生后6-12周HGB95-110g/L;早产儿生后4-8周HGB65-90g/L ·贫血:生后2周,静脉血HGB≤130g/L,毛细血管≤145g/L即可诊断 ·HGB的低限值(g/L):新生儿145,1-4月90,4-6月100,6月-6岁110,6-14岁120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注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项 目评分细则分值扣分标准扣分 原因 得分 素质要求5% 1.仪表大方,举止端庄,轻盈矫健 2.服装鞋帽整洁,头发、着装符合要求 3 2 目的5% 1.补充液体、营养,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2.使药物快速进入体内。 3 2 叙述不全面 酌情扣分 实 施要 点80% 评 估 10% 1.自我介绍,说明输液目的,询问药物过敏史。 2.评估患儿全身情况:目前病情,治疗,进奶时 间与量,有无溢奶习惯等。 3.局部情况:局部皮肤、静脉血管。 4.心理状态:有无恐惧等。 5.健康知识:家属对疾病及输液认识程度;查 看患儿大小便,必要时换尿片。 6.环境评估:床单位整洁,室内光线充足。 2 2 2 1 2 1 未评估不得 分,评估不全 面酌情扣分 操 作 前 准 备 10% 一、治疗车上层: 1.输液器、已配好的药液、处置卡片。 2.治疗盘、安尔碘、无菌棉签、胶布、头皮针 (4 2 1~5 2 1号)、方盘(铺无菌巾,内放已吸好 生理盐水5ml的注射器)。 3.一次性备皮刀、污物杯、肥皂、纱布、治疗巾, 必要时备砂袋或约束带。 4.手消毒液,剪刀。 二、治疗车下层: 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锐器盒。 2 3 3 1 1 一项不合格 扣1分 少备一项扣 1分 物品定位不 合理扣1分 操 作 流 程 60% 一、操作前: 1、携用物至床旁呼唤患儿姓名。核对医嘱或处 置卡片、床头卡,患儿腕带。 2、(1)与患儿及家属沟通取得合作; (2)协助采取适当体位(枕头靠近床沿,患 儿侧卧或平卧于床中央;必要时全身约束法约束 患儿); (3)调整点滴架。 3、打开治疗车下层各个桶盖。 4、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 5、(1)操作前查对; (2)挂输液瓶,一次排气成功,不浪费药物 (药液至乳头处距离针头约5cm)。 二、操作中: 3 2 4 2 1 2 2 4 每项未做不 得分,做得不 全面酌情扣 分。

硬膜外血肿护理常规

硬膜外血肿病人护理常规 概念:硬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 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30%,其中大 部分属于急性血肿,次为亚急性,慢性较少。 【观察要点】 1、观察意识变化,有无中间清醒期或意识好转期。 2、观察颅内高压症状、肢体活动的变化。 【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2)病人出现头痛剧烈,躁动不安等时,通知医生,遵医 嘱按时使用脱水剂。同时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如禁食、备血、备皮等。 2、安全护理:对躁动不安,去脑强直病人,注意防止意外 损伤。 3.心理护理:消除对手术的顾虑和恐惧,树立对手术治疗 的信心。 4.手术前晚保持良好的睡眠,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适当镇静剂。 5.手术前若病人发生异常情况,如女性病人月经来潮,体 温异常(超过37.50)及时与医师联系。 6.手术区皮肤准备范围:开颅手术:术晨剃去全部的头发,洗净头部后予无痛碘消毒并戴上一次性消毒帽。 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情况,异常时及时汇报医生。 (2)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情况,保持伤口处敷料干燥。 2、饮食护理:神志清醒、无吞咽困难、呛咳等症状,术后第一天可进流质饮食,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为宜,第三天后予半流质,术后一周予以普食。 3、引流管护理:保持头部负压引流管通畅,每班记录引流量、颜色及性状。翻身及搬动时予以夹闭,防止脱落倒流逆行感染,一般引流管在术后24~48小时拔除。 4、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 1、术后一个月不宜洗头,可用温水毛巾擦拭,避免用手抓伤口,预防感染发生。 2、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戒烟、酒(如鱼、鸡蛋、瘦肉、水果、蔬菜类)。 3、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4、颅骨缺损者外出时戴帽,以防意外,出院后3~6个月来院行颅骨缺损修补。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注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注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项 目评分细则分值扣分标准扣分得分 原因素质 1.仪表大方,举止端庄,轻盈矫健 3 要求 2.服装鞋帽整洁,头发、着装符合要求 2 5% 目的 1.补充液体、营养,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3 叙述不全面 5% 2.使药物快速进入体内。 2 酌情扣分 1.自我介绍,说明输液目的,询问药物过敏史。 2 2.评估患儿全身情况:目前病情,治疗,进奶时间与量,有无溢奶习惯等。 2 评未评估不得 3.局部情况:局部皮肤、静脉血管。 2 估分,评估不全 4.心理状态:有无恐惧等。 1 10% 面酌情扣分 5.健康知识:家属对疾病及输液认识程度;查 看患儿大小便,必要时换尿片。 2 6.环境评估:床单位整洁,室内光线充足。 1 一、治疗车上层: 1.输液器、已配好的药液、处置卡片。 2 实 2.治疗盘、安尔碘、无菌棉签、胶布、头皮针 11操一项不合格(4,5号)、方盘(铺无菌巾,内放已吸好施 22作扣1分 前生理盐水5ml的注射器)。 3 少备一项扣要准 3.一次性备皮刀、污物杯、肥皂、纱布、治疗巾, 1分

备必要时备砂袋或约束带。 3 物品定位不点 4.手消毒液,剪刀。 1 合理扣1分 10% 80% 二、治疗车下层: 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锐器盒。 1 一、操作前: 1、携用物至床旁呼唤患儿姓名。核对医嘱或处置卡片、床头卡,患儿腕带。 3 2、(1)与患儿及家属沟通取得合作; 2 (2)协助采取适当体位(枕头靠近床沿,患操儿侧卧或平卧于床中央;必要时全身约束法约束作患儿); 4 流 (3)调整点滴架。 2 每项未做不程 3、打开治疗车下层各个桶盖。 1 得分,做得不60% 4、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 2 全面酌情扣 5、(1)操作前查对; 2 分。 (2)挂输液瓶,一次排气成功,不浪费药物 (药液至乳头处距离针头约 5cm)。 4 二、操作中: 1、(1)选择头皮静脉方法正确(动静脉判断)、并尊重家属意愿; 2 (2)如所选静脉在发际内,垫治疗巾后消毒;1 (3)顺头发方向剃去周围毛发,以纱布擦净局部皮肤。 3 2、(1)更换治疗巾; 1 (2)消毒皮肤(直径不小于5cm、方法正确); 1 (3)准备胶布; 1 (4)以注射器接头皮针,驱除针内气体。 1 3、操作中查对。 2 4、穿刺: (1)操作者左手拇指、食指分别固定绷紧静脉两端皮肤; 2 (2)右手持针在距离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 0.3cm左右处成15—30?角刺入皮肤; 4 (3)将针头稍稍挑起,沿静脉走行方向平行、徐徐刺入; 2 (4)见回血后推液少许; 2 (5)如无异常,右手固定针柄,左手用胶布固定(第一条固定针柄,第二条固定针头,第三条蝶形固定针柄,第四条蝶形固定头皮针)。 4 5、(1)取下注射器,将头皮针与输液器相连接 (防止气体进入); 2 (2)调节滴速; 1 (3)将输液管弯绕于患儿头上适当位置,胶布固定。 1 三、操作后: 1、操作后查对。 2 2、整理患儿衣被,协助取安全、相对舒适体位; 无陪护下视情况应用约束带。 2 3、整理用物,盖桶

新生儿产伤试题

新生儿产伤试题 科室:姓名:日期:得分: 一、名词解释:共5分 新生儿产伤: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6分 1、头皮血肿是由于分娩时新生儿血管破裂,血液积留在所致。可因胎头负压吸引、产钳手术等引起,亦可见于自然分娩的新生儿。血肿多位于,偶见于和。 2、产伤性脊柱损伤通常发生于,常起因于,临床症状和伤害的严重度及有相关性。 3、是产时损伤性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 4、肱骨骨折大都因引起。骨折多发生于,系骨折,有移位。 三、简答题:共59分 1、新生儿产伤的分类有哪些?(9分) 2、造成产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哪些?(15分) 3、简述产瘤与头皮下血肿的区别?(15分)

4、在哪种情况下易发生臂丛神经损伤?(10分) 5、产伤导致的骨折多见哪些?(10分)

1、头皮血肿是由于分娩时新生儿颅骨骨膜下血管破裂,血液积留在骨膜下 所致。可因胎头负压吸引、产钳手术等引起,亦可见于自然分娩的新生儿。血肿多位于顶骨,偶见于枕骨和额骨。 2、产伤性脊柱损伤通常发生于颈椎,常起因于复杂性臀位生产,临床症状和伤害的严重度及位置有相关性。 3、锁骨骨折是产时损伤性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 4、肱骨骨折大都因臀位手术产引起。骨折多发生于骨干中段,系横断骨折,有移位。 5、 2、产时、胎儿、母体因素: 产时因素: 胎儿因素: 母体因素: 3、产瘤:通常发生于头位自然产,由于头皮的外伤造成表浅部位的出血性水肿,它的 位置不局限在一头骨缝内,临床上不需要任何治疗,通常3天会消失。 头皮血肿:发生原因不明,较常发生于产钳生产婴儿,它可以发生于颅骨任何部位,但只局限于单一骨缝内,不会超越头骨中线,大部分血肿在几周内自然消失,少部分会有钙化情形发生。 4、在头位产时,当肩部不易娩出而用力拉头部时发生,或在臀位产时,胎头不易娩出, 强拉锁骨上窝时发生。较常发生于体重过重胎儿。

头皮血肿

头皮血肿及应急预案 定义:头皮被钝器撞击引起的头皮软组织闭合性损伤。头皮富含血管,遭受钝性打击或者碰撞后可使组织血管破裂出血,而头皮仍属完整。 分类:头皮通常分为五层,由外向内分别为皮肤、、帽状腱膜、下层及层。头部外伤后头皮血管破裂形成的血肿,因部位不同,通常可分为头、帽状下血肿和下血肿。 (一)皮下血肿:因皮下组织与皮肤层和帽状腱膜层之间的连接紧密,故在此层内的血肿不易扩散而范围较局限。血肿周围软组织肿胀,触之有凹陷感,易与凹陷骨折混淆,有时需头颅X线摄片检查才能明确。 (二)帽状腱膜下血肿:由该层内小动脉或导血管破裂引起。帽状腱膜下层疏松,血肿易于扩展甚至蔓延至整个帽状腱膜下层,含血量可多达数百毫升。 (三)骨膜下血肿:多见于钝器损伤时因颅骨发生变形或骨折所致。如婴幼儿乒乓球样凹陷骨折和成人颅骨线形骨折后常并发此类血肿。由于骨膜在颅缝处附着牢固,故血肿范围常不超过颅缝。在婴幼儿,陈旧性血肿的外围与骨膜可钙化或骨化,乃至形成含有陈旧血的骨囊肿。 辅助检查: (1)常规物理检查。 (2)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化验 了解机体对创伤的反应状况,有无继发感染。 2)血红蛋白下降表明出血严重。 (3)影像学检查 1)头颅X线摄片,包括正位、侧位和血肿部位切线位平片。 2)检查。头颅CT是一种检查方便,迅速安全,无痛苦,无创伤的新的检查方法,它能清楚的显示颅脑不同横断面的解剖关系和具体的脑组织结构。因而大大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 治疗: (1)头皮下血肿多在数天后自行吸收,无需特殊治疗,早期给予冷敷以减少出血和疼痛,24~48小时之后改为热敷以促进血肿吸收。 (2)帽状腱膜下血肿对较小的血肿可采用早期冷敷、加压包扎,24~48小时后改为热敷,待其自行吸收。若血肿巨大,则应在严格皮肤准备和消毒下,分次穿刺抽吸后加压包扎,尤其对婴幼儿病人,须间隔1~2天穿刺1次,并根据情况给予抗生素。血肿不消失或继续增大者,在排除颅骨骨折及颅内损伤后,可切开清除血肿并止血,严密缝合伤口,加压包扎,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血肿合并感染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系统护理技巧

2012年第13期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3-0165-02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系统护理技巧 吴月玲* 摘 要: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系统护理技巧,提高护理水平以提供更好更满意的服务。方法:选取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期间在 我院进行头皮静脉输液小儿共896例为分析对象, 按入院时间将其分成实验护理组(486例)和常规对照组(410例),对两组输液质量、故障及满意度分析。结果:实验护理组输液治疗优于常规对照组,且故障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满意情况实验护理组也比常规对照组好。结论: 加强基础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对保证患者安全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静脉滴注;输液故障;系统护理技巧;护理措施;护理水平 *贵州省黔东南黎平县人民医院(573000) 2012年5月6日收稿 输液(IV fluid)又名打点滴或者挂水,也有人称其为打吊针,是指由静脉滴注向病人体内输入大剂量(单次大于100ml)注射液的治疗方法。在儿科,输液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因此也是儿科最重要的护理内容之一,杜绝输液故障对确保小儿安全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小儿共896例为分析对象,探讨系统护理技巧以提高护理水平。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及来源: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小儿共896例,其中男小儿455例,女小儿441例;新生儿37例,30d ~180d 小儿179例,大于6个月的小儿680例。 1.2分组办法:将2011年2月~2011年8月期间收治410例作为常规对照组,2011年8月~2012年2月收治486例作为实验护理组。 1.3护理方法:常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办法护理,实验护理组采用系统护理办法进行护理,对小儿各项资料指标进行详细记录,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4分析指标:输液的畅通程度;针头情况;输液故障发生率;问卷调查(小儿亲属或监护人填写)对输液的满意度。 1.5问卷调查情况:共印刷关于输液满意度调查问卷1000份,发放896份,收回896份,有效率100%。 1.6统计学应用:采用统计学统计软件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检验。2 系统护理护理技巧 2.1交流技巧:交流对象包括小儿和小儿家长,护理人员从表情、态度和语言(一般语言与肢体语言结合)全方位进行交流。这样的交流不但可使小儿及其监护人相信医护人员,主观配合输液工作,还有利于增加小儿对医护人员的亲近感,从而消除紧张恐惧心理,让家长或监护人员放心。与其它护理相同,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的心理护理是相当重要,对让小儿保持良好的心态有重要作用,不可忽视。 2.2头皮静脉的选择:准确选择动脉和静脉,血管的选择要求直以利于固定。2岁以下的小儿额静脉为输液的首选静脉[1],选择时要避免在骨隆突处和血管弯处。 2.3穿刺技巧:穿刺通常选用指压法,尽可能避免拍打法,指压法 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小儿的恐惧心理,令外,对肥胖、水肿、脱水、危重衰竭、缺氧青紫小儿及新生儿应让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操作。2.4固定技巧:头皮静脉固定是影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穿刺成功后须及时在针柄下方垫一无菌棉球(防止固定针柄针头上翘穿破血管),选用V 型胶布固定针柄,U 型胶布逆时针方向环绕软管固定于针柄上[2]。2.5宣传教育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受到输液速度限制,输液时间较长,家长或监护人的配合是输液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因而宣传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可小视。在宣传教育中要注意宣教方法,杜绝教训式的宣教方式,宣教人员语言应科学,语气须和蔼,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宣教内容应包括如何保持患儿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患儿哭闹走动时的安全措施、保持输液速度技巧等[3]。2.6密切观察小儿输液过程中须加强巡视,可采取随时观察与定时巡视相结合巡查办法,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科学处理,严防输液故障发生。3 结 果 3.1不组资料中实验护理组和常规对照组小儿输液故障可满意度情况见表1。 表1 本组小儿输液故障可满意度情况统计分析 注: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值小于0.01)。 3.2本组资料中, 输液故障的发生率常规对照组为41.96%,实验护理组为5.89%;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得出对输液护理满意率常规护理组为66.96%, 实验护理组为97.12%。分析可知,小儿通过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系统护理能有效降低了输液过程中故障的发生。4 讨 论 4.1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常规护理通常情况下比较重于研究如何提高穿刺的成功率,但却没对穿刺成功后该如何保证输液通畅、如何有效防止输液故障进行充分的研究,导致输液故障频频发生,对病人的安全和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一旦发生输液故障,就必须重复穿刺,这不但增加了小儿痛苦和医务工作量,还可能造成小儿的恐惧心理,应尽可 能的避免输液故障发生。 4.2在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护理技巧中,心理护理尤为重要,一定程度上说,对进行头皮静脉输液小儿的心理护理的重要 分组 小儿数 滴入不畅针头受阻针头刺破抓曳掉故障发生率n 满意情率% n %n %n % n % 常规对照组48621 2.3415 1.67677.48738.1541.9666.96实验护理组410 70.7840.4511 1.2350.56 5.8997.12 165

硬膜下血肿(基础篇)

患者教育:硬膜下血肿(基础篇) Written by the doctors and editors at UpToDate There is a newer version of this topic available in English.该主题有一个新的英文版本。 什么是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肿是指脑部表面的出血。该出血发生在脑部坚韧的外层覆膜(即,硬脑膜)下方(图1)。 大多数硬膜下血肿是由头部损伤引起的。这些损伤最常见的原因包括: ●车祸 ●跌落 ●身体攻击 硬膜下血肿有2种主要类型:

●急性–这种硬膜下血肿发生在头部损伤后的最初数小时。如果出血继续,硬膜下血肿可在损伤后数日持续增大。 ●慢性–这种硬膜下血肿最常发生在脑部因老化而有轻微缩小的老年人。在这些人中,轻度的脑部损伤即可导致脑部表面出血。该损伤可能轻微到患者自己都未注意到。血肿在数日或数周期间缓慢增大。 硬膜下血肿的症状是什么?—部分患者在发生严重脑部损伤和大面积急性硬膜下血肿后会失去意识。其他时候,症状稍晚才出现,可包括: ●头痛 ●呕吐 ●无力 ●麻木 ●行走困难 ●言语不清或不能言语 ●比正常人警觉性降低 ●头晕 ●意识模糊或思考困难 ●困倦 ●癫痫发作 我需要接受检查吗?—需要。检查包括脑部影像学检查,如MRI或CT扫描。这些检查将显示出硬膜下血肿及其大小。 如何治疗硬膜下血肿?—治疗取决于血肿的大小和您的症状。您可能需要接受手术以引流血肿和缓解脑部所受压力。 如果您在使用抗凝药,如阿司匹林或华法林(商品名:Coumadin、Jantoven等),医生可能会让您停用这些药物。务必要询问当初给您开具这些药物的医生您是否应再次使用它们,以及何时使用。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