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四年级下册 第11课 蝙蝠和雷达 同步测试(II )卷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四年级下册 第11课 蝙蝠和雷达 同步测试(II )卷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四年级下册 第11课 蝙蝠和雷达 同步测试(II )卷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四年级下册 第11课 蝙蝠和雷达 同步测试(II )卷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四年级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同步测试(II )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比一比,再组词。 (共4题;共17分)

1. (5分)把错乱的句子按一定的顺序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________回家以后,我取出书把它轻轻地放在桌上。

________我先到卫生间,用洗手液把手洗得干干净净。

________双休日,我从新华书店买来一本新书。

________然后我才双手捧着新书专心致志地看起来。

________接着,我细心地用挂历纸给书包上书皮。

2. (8分)比一比,再组词。

猎________ 腊________ 篇________ 骗________

蜡________ 错________ 偏________ 编________

3. (2分)为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绳子上系________(A.xì B.jì )着铃铛

②把蝙蝠的耳朵塞________(A.sāi B.sè)上

4. (2分)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将正确的字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①.难到蝙蝠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膝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________

②在一间屋子里横七坚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当。________

二、用词造句。 (共2题;共10分)

5. (5分)把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难道我们能做违反学校规定的事吗?

②难道我们不应该同坏人坏事作斗争吗?

6. (5分)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敏锐

②不是……而是……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共3题;共12分)

7. (4分)读课文《蝙蝠和雷达》,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感觉灵敏。 ________

②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 ________

③探求事物的真相规律。 ________

④形容纵横杂乱。 ________

8. (4分)根据课文《蝙蝠和雷达》内容填空。

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那么装有雷达的夜航飞机就像是________,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________,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________,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________。

9. (4分)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________

②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大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________

③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________

④“你知道蝙蝠在夜里飞行是怎样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吗?________

四、选词填空。 (共1题;共10分)

10. (10分)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蝙蝠与雷达(节选)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______飞,______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会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它________飞,________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

(2)从文中找出反义词。

公开________后退________

(3)写出意思相近的词。

立刻________揭开________

(4)人们根据蝙蝠发明了雷达,你能从生活找出相关的例子吗?

①人们根据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

②人们根据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

五、根据蝙蝠探路的原理图,请你画幅雷达探路的简图。 (共1题;共8分)

11. (8分)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A.无论……都……

B.即使……也……

C.虽然……但是……

D.不但……而且……

①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________不做什么,________很值得观赏。

②山上开满了映山红,________花朵和叶子,________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③________练习书法累得我腰酸腿疼,________我却非常快乐,因为书法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④我________对宇宙的奥秘非常感兴趣,________性格十分开朗活泼。

六、默读课文,把课文分成三段。在下面的内容中选择第二段的段意,用 (共1题;共5分)

12. (5分)选择正确答案

(1)宽阔的湖面像一面镜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宛如繁星在闪烁。()

A . 比喻句

B . 拟人句

C . 夸张句

(2)晚霞一会儿像动物王国,各种动物无奇不有,一会儿又像高山峻岭,一会儿恍恍惚惚的,又像这个那个……我的眼睛应接不暇。()

A . 比喻句

B . 排比句

C . 拟人句

七、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共3题;共21分)

13. (12分)我能区别它们并组词。

蝙________ 编________ 蝠________ 福________

避________ 辟________ 锐________ 说________

蝇________ 绳________ 揭________ 渴________

14. (5分)我能按音序排列下列字。

航蛾避锐蒙蝇证配探揭障碍

15. (4分)拼一拼,写一写

Zhàng ài pān dēng mí huògēn j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看拼音写词语。 (共1题;共8分)

16. (8分)换偏旁变新字。

编--________ ________

悦 ---________ ________

绳---________ ________

揭---________ ________

九、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共2题;共8分)

17. (4分)写反义词。

漆黑—________ 灵巧—________ 敏锐—________ 横七竖八—________

18. (4分)按课文《蝙蝠和雷达》内容排序。

________研究蝙蝠,发现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________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安装雷达。

________发现蝙蝠夜间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________提出问题:飞机怎样才能在夜间安全飞行呢?

十、写出与加点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共4题;共29分)

19. (16分)照例子,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

例:(揭开)秘密秘密(信件)(发现)秘密秘密(行动)

①反复________ 反复________ 反复________ 反复________

②改变________ 改变________ 改变________ 改变________

③安全________ 安全________ ________安全 ________安全

④捕捉________ 捕捉________ 捕捉________ 捕捉________

20. (5分)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具体

①________的小猴子________掉进了________的地洞。

②________的小猴子拉着藤________地爬上了地面。

21. (4分)给下面划线的词语换上近义词。

①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________

②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蝙蝠也能灵巧地避开。________

③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________

④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________

22. (4分)我能给划线的字换上意思相近的词语。

①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________

②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蝙蝠也能灵巧地避开。________

③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________

④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________

十一、在括号内准确填写量词。 (共1题;共1分)

23. (1分)选择合适的字组词

禾木

________马

十二、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共2题;共6分)

24. (4分)给下列多音字组词语

尽jǐn________jìn________

难nán________nàn________

25. (2分)比一比,组成词

僻________________

难静

十三、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共2题;共11分)

26. (8分)辨字组词。

僻________慕________碍________荧________

避________摹________得________莹________

27. (3分)比一比,组成词

哺________铺________捕________

捉育开

十四、课外阅读。 (共1题;共9分)

28. (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粽子是用______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的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的枣。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1)在横线上填入表示颜色的词语。

粽子是用________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的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的枣。

(2)照样子,写词语。

例:又黏又甜又________又________ 又________又________

(3)这段写了粽子的________。(填序号)

①味道②做法③做法和味道

(4)包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在端午节还有很多有趣的活动,如________。

十五、你知道科学家从动物身上还得到哪些启示吗?阅读有关的课外书说一 (共1题;共4分)

29. (4分)按课文《蝙蝠和雷达》内容填空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________,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________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________,解决了飞机在夜间________的问题。

十六、根据下面提供的内容做个小实验。 (共1题;共5分)

30. (5分)猜谜语。

谜面是:会飞不是鸟,两翅没羽毛,白天休息晚活动,捕捉害虫本领高。(打一种动物)

参考答案一、比一比,再组词。 (共4题;共17分)

1-1、

2-1、

3-1、

4-1、

4-2、

二、用词造句。 (共2题;共10分)

5-1、

6-1、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共3题;共12分)

7-1、

8-1、

9-1、

四、选词填空。 (共1题;共10分)

10-1、

10-2、

10-3、

10-4、

五、根据蝙蝠探路的原理图,请你画幅雷达探路的简图。 (共1题;共8分)

11-1、

六、默读课文,把课文分成三段。在下面的内容中选择第二段的段意,用 (共1题;共5分) 12-1、

12-2、

七、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共3题;共21分)

13-1、

14-1、

15-1、

15-2、

八、看拼音写词语。 (共1题;共8分)

16-1、

九、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共2题;共8分)

17-1、

18-1、

十、写出与加点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共4题;共29分)

19-1、

19-2、20-1、

21-1、

22-1、

十一、在括号内准确填写量词。 (共1题;共1分)

23-1、

十二、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共2题;共6分) 24-1、

25-1、

十三、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共2题;共11分)

26-1、

27-1、

十四、课外阅读。 (共1题;共9分)

28-1、

28-2、

28-3、

28-4、

十五、你知道科学家从动物身上还得到哪些启示吗?阅读有关的课外书说一 (共1题;共4分)

29-1、

十六、根据下面提供的内容做个小实验。 (共1题;共5分)

30-1、

蝙蝠和雷达

26、蝙蝠和雷达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蝙、蝠、摹”,理解词语“启示、摹仿、横七竖八、雷达、超声波”。 2、了解科学家为了探索蝙蝠飞行秘密所做的三次试验,并能复述三次试验的过程及结论。 3、学会提炼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并借助关键信息和板书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4、通过“敏锐、敏捷”的用法比较,以及“配合”一词的使用,感受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5、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知道仿生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重要方法,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科学家所做的三次试验,并能简单复述。 2、教学难点: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能说出其中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认识蝙蝠、雷达,揭示课题 1.认识蝙蝠。 出示蝙蝠图片。 师:认识它吗?它是——蝙蝠(板书:蝙蝠齐读正音强调“蝙”是第一声)对于蝙蝠,你有什么了解? (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经常在夜间飞行,喜欢捕捉飞蛾、蚊子等昆虫吃。) 师:是啊,蝙蝠喜欢吃昆虫,所以这两个字都是——虫字旁,而且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2.认识雷达。 出示雷达图片。 出示:雷达 师:这是什么呢?——雷达(板书:雷达) 雷达是什么?一起读: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广泛运用于天文、气象、航空、航海等方面。比如:飞机上装有雷达,能使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 3.揭示课题。 师: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作者却用一个“和”字把这两样东西联接起来,说明这篇课文是要告诉我们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补齐课题齐读课题) 师:是呀,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二、整体感知,初步搞清楚蝙蝠、雷达、飞机之间的关系 1.自读课文,思考: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关系,用“_______”划出直接写它们之间关系的句子。 交流后出示: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2.理解词语“启示”、“摹仿” 启示:启发提示(用词素分析法理解) 摹仿:照样子学着做,在这里是指科学家照着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雷达。 3.练习说清楚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师:现在你能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吗?谁能来借助老师给你的句子说一说。 出示:科学家摹仿(),发明了(),并把它装在了( ),这样飞机就能在夜间安全飞行了。 三、学习第三节,圈划词句、朗读句子,感受蝙蝠夜间飞行的本领大;辨析“敏锐”、“敏捷”不同用法。 1、圈划词句、朗读句子,感受蝙蝠夜间飞行的本领大。 师:既然科学家是摹仿蝙蝠飞行发明了雷达,看来蝙蝠飞行值得我们研究一番了。 那么蝙蝠在夜间是如何飞行的呢?请你读读第三节,用“~~~~~”划出描写蝙蝠夜间飞行的句子,并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 交流后出示:蝙蝠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师: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吗?(敏捷、灵敏、灵巧……) 句子中哪里可以看出蝙蝠夜间飞行的敏捷? 抓住“还能”、“而且”、“无论”、“即使……也”进行引读,了解句子之间几层递进的关系,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引读、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通过对学生朗读的点评来教会学生抓住重要的关键词来读出句子所要表达的情感。 2、辨析“敏锐”、“敏捷”用法不同 师引读:蝙蝠在夜间为何能如此敏捷地飞行?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

蝙蝠和雷达教学案例分析

“雷达”由何而来 ——《蝙蝠和雷达》案例评析 福清虎邱中心小学林小妹 【摘要】《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科普文,主要讲了科学家们为了解开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经过反复的实验后,得出了结论:蝙蝠夜间飞行是靠嘴和耳朵一起配合探路的。雷达就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发明而来。教学时,教师抓重点,从文入手,因文悟道,引导学生发现文字背后蕴含的科学道理。 【关键词】蝙蝠雷达抓重点因文悟道科学道理 一.由题入手,激发兴趣 [案例回放] 师: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这两者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一课《蝙蝠和雷达》(齐读课题) 师: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科普知识小短文,课前预习了吗?相信这些字词也难不倒大家,谁愿意来读一读?(学生一个一个接读) 师:词语读得这么好,相信课文一定读得也不错。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当中那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的关系(学生自由读) 学生找到第二段“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机呢?原来是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还有第八段第一句话:“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学生齐读这两句) 师:是啊,这两句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飞机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生:蝙蝠探路的方法是怎样的? 生:为什么要模仿蝙蝠探路? 师:看来同学们的问题真多,连老师也忍不住想问:蝙蝠身上到底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啊,能给人们带来启示呢? [案例分析] 课前学生充分预习后,教师先叫学生谈谈对蝙蝠和雷达的了解: 蝙蝠是是飞行高手,

它们能够在狭窄的地方非常敏捷地转身,而且是唯一能振翅飞翔的哺乳动物 雷达用无线电的方法发现目标并测定它们的空间位置。了解到这些知识后,教师紧接着启发学生: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这两者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呢?为什么这两者之间要加一个“和”字? 这样,学生一下子明白了课文的中心,在他们心中明确了蝙蝠和雷达的密切关系,进而激发学生接下去探究两者关系的欲望。 二.自读理解调动情感 [案例回放] 师:蝙蝠身上到底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啊,能给人们带来启示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浏览课文第三自然段,找找答案吧! (出示课文第三段)“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师: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蝙蝠的本领? 生:“极细”“灵巧”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蝙蝠在夜里飞行的动作很灵巧。 师:是啊,蝙蝠飞行动作确实灵巧。还有谁想要说一说的吗?你从哪里体会到蝙蝠的灵巧? 生:从“夜里”“还能”体会到蝙蝠飞行的本领很高超。 师:是啊,我们夜里出门的时候很难看得清路,可蝙蝠却能。还有谁想说? 生:“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从“无论”“从没”“即使”“也”我体会到蝙蝠的飞行本领高超。 师:文中这一段的描写写出了蝙蝠飞行的本领高超,你能读出蝙蝠飞行的本领吗?试试看!(接下去指导朗读) 师:谁愿意来试着读一读? (一生读) 师:我来评评看。老师从她重读的一些词语“从来”“极细”体会到蝙蝠的本领。还有那些词要重读呢? 生:“无论”“从没”“即使”“也”。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教案

《蝙蝠和雷达》教案 广西宾阳县黎塘镇第五完全小学胡玉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正确写12个生字和“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3)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拓展仿生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联系上下文、生活积累的方法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 (2)在合作探究中掌握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观 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领会科学家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的过程。 2.领会蝙蝠的特异本领与雷达的工作原理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仿生学的资料、蝙蝠的图片、写有生字词语的小黑板等。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 1.自由朗读课文两遍,难读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两人一组轮流读课文,互相认读生字词。 3.出示生字词,指名开火车认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并认识积累多音字。

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1.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教师根据说的情况,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如:有的同学是抓住课题联系课文归纳的,有的同学是把课文各部分意思连起来归纳的。 四、填表助学,自主阅读 1. 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这种自问自答的句子叫什么句?有什么作用?并说说本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师引导) 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含有关联词的句子,如“即使……也……”,想想说明了什么;文中提出什么疑问?请读出疑问的语气。 2.默读四、五、六自然段,填写下表。(表中加黑部分为需要填写的内容,答案供参考,只要学生抓住要点即可,语言是否简洁不做重点强调) 试验顺序试验方式试验结果试验结论 第一次把蝙蝠眼睛蒙上, 让它在拉有许多绳 子系有铃铛的屋子 里飞铃铛一个也没响, 绳子一根也没碰着 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 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 起来探路的 第二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蝙蝠到处乱撞, 铃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蝙蝠和雷达生字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蝙蝠和雷达生字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蝙蝠和雷达》生字 1【蝙】 读音:biān 巧记:把“虫”子挤“扁”。 字义:[蝙蝠]哺乳动物,头和身体像老鼠,前后肢都有薄膜和身体连着,夜间在空中飞,捕食蚊、蛾等 组词:蝙蝠 造字:形声法 造句:一只蝙蝠在夜空中飞行。 笔顺:左窄右宽。“”内部的两竖左短右长。 字歌:虫来蝙蝠飞可用丝线编行骗露马脚为人莫心偏2【蝠】 读音:fú 巧记:“一”“口”“田”里闹“虫”灾。 字义:[蝙蝠]哺乳动物,头和身体像老鼠,前后肢都有薄膜和身体连着,夜间在空中飞,捕食蚊、蛾等 组词:蝙蝠 造字:形声法 造句:蝙蝠的视力很弱。

笔顺:右部上横短,“口”小,“田”扁宽。 页 1 第 字歌:虫到是蝙蝠示到是享福宝盖来是富巾来挂条幅3【捕】 读音:bǔ 巧记:拍手(扌)迎诗圣(杜“甫”)。 字义:捉,逮 组词:追捕捕捉捕获捕食捕猎捕捞捕杀捕房 造字:形声法 造句:公安人员正在全力追捕犯罪嫌疑人。 笔顺:左窄右宽。右部竖起笔稍高于左部。 字歌:张口待哺乳开车需辅助伸手捕害虫重金开店铺(pù) 4【蛾】 读音:é 巧记:“我”家养了一条“虫”,夜间到处飞。 字义:昆虫,略像蝴蝶。静止时,翅左右平放 组词:蛾子飞蛾菜蛾枯叶蛾 造字:形声法 造句:蛾子是害虫,我们要消灭它们。 笔顺:左窄右宽。“我”竖钩挺拔流畅,斜钩伸展。 字歌:有虫成飞蛾鸟来是天鹅山高真巍峨月宫住嫦娥

页 2 第 5【蚊】 读音:wén 巧记:有“文”化的小昆“虫”。 字义:昆虫,幼虫叫孑孓,生活在水里。成虫身体细长,雄的吸植物汁液,雌的吸人畜的血 组词:蚊子蚊虫蚊蝇蚊香蚊帐 造字:形声法 造句:夏日里蚊子特别多。 笔顺:“虫”形体短,“口”上宽下窄;“文”撇捺伸展。字歌:祭祖拜土坟丝线织花纹汶川大地震叮咬是虫蚊6【避】 读音:bì 巧记:既然璧玉已失!(辟),不如一走(辶)了之。 字义:①躲,设法躲开②防止 组词:①避雨避让避风港避而不谈②避免 造字:形声法 造句:雷雨天不要到大树下避雨。 笔顺:“辟”写时稍窄;“辶”捺要长而平,托住“辟”。字歌:美玉和氏璧接过伸手臂取土砌墙壁急走忙躲页3 第 避

《蝙蝠和雷达》教学案例

《蝙蝠和雷达》教学案例 《蝙蝠和雷达》教学案例 一、学习目标: 1、认识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正确读写出14个新词。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 1、通过阅读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设计。 四、课时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二课时 五、学习过程: (一)导言:(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喜欢倒挂在树枝上休息,经常在夜间飞行,捕捉飞蛾、蚊子等昆虫。这是什么?雷达(齐读),谁知道雷达是什么东西?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广泛运用于天文、气象、航空、航海等方面。 师:指着图片,一个是动物,一个是探测装置,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节课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 (二)新授 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思考: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 生: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齐读) 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使飞机可以在夜晚安全的飞行。 过渡:那么,蝙蝠究竟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指名读 师:蝙蝠在夜间飞行,你觉得它飞得怎么样?(灵巧) 你是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划一划。 (无论……从来没见过……)(即使……也……) 模拟体验:你想试一下在夜里飞行吗?让学生闭上双眼,在教室里走一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说感受。 师:读出蝙蝠飞行的灵巧! 师:⑴读到这里,你心里产生什么疑问了吗? (生说)难道他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⑴(出示第二句话)谁能用疑问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表达一下我们心中共同的疑问? 师过渡:同学们科学家通过试验研究,已经找到了答案,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师问: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证明了什么呢?(课件演示三次试验) 2、自由读,⑴找一找,科学家第一次实验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⑴用“首先……然后……最后……”有顺序地说一说科学家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3、试验结果如何?生答:铃铛一个也没想,绳子一个也没碰。 从这个结果中你有何发现?(蝙蝠不是靠眼睛来探路的。 3.第二次、第三次试验科学家又是怎样做的呢? (屏幕演示第二次、第三次做试验的情况)

11蝙蝠和雷达(3篇)

11蝙蝠和雷达(3篇) 《蝙蝠和雷达》教学建议 1.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资料,制作资料卡片。有条件,教师可以准备有关仿生学的图片或制作相关课件,在课中或课尾适当穿插,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开阔学生的视野。课文后的“资料袋”既是一个引子,也为学生制作资料卡片提供了范例,要渗透到教学中去。 2.以下教学思路供参考:教学时,要以教学过程的优化来达到教学效果的优质。一是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让学生充分自读,达到正确、流利朗读,不懂的词语初步自学理解,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精读,深入体会课文内容。着力明确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的,以及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三是练说,积累运用语言。引导学生对照图,自己组织语言,说清楚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达的工作原理。四是拓展,激发阅读与探究兴趣。可以交流课前搜集的信息资料,也可适当交流课后的“小泡泡”中的要求──“我也要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布置阅读关于仿生学的科普读物。 3.教学本文,教师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引与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新方式。教师可以提出或师生共同提出一些阅读建议,让学生自主选择,独立阅读,再组织合作探究与交流。比如:

关于主要内容的概括,可以读全文扣住课题归纳,也可以联系课文重点归纳,如:“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科学家通过“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使“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当然,在比较准确概括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说得精练一些。这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注意课程标准关于中年级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要急于求成。 关于课文重难点的突破可以选用多种学习方法,教师要大胆放手并善于组织与调控。可以选用填表法、画图法、填空法(见课后练习):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可以采用表演的方法;还可以创设“仿生学科普知识展览”的情境,让学生当“小小讲解员”上台介绍,下面的“观众”现场提问。使对课文内容的体会与口语交际整合起来。不管采用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公开课)

11《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设计理念】 著名特级教师程红兵说过:“缺少阅读,对语文教学是釜底抽薪;缺少阅读,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养成是致命一击。”学生语文能力的养成,是学生在自身的阅读实践中不断“悟”和“练”出来的。阅读活动中的“读”并不是浮于表面的泛泛而读,读中要有思,读中要有悟,读中要有问,读中要有比较,读中要有发现……以“读”为经,以“练”为纬,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善于提问、乐于探究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感悟和体验三次科学试验的过程。弄清蝙蝠探路和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联系。【教学难点】理解蝙蝠夜间探路和雷达工作的原理。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有关仿生学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收集蝙蝠和雷达的资料,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11蝙蝠和雷达(含答案)

蝙蝠和雷达 一、给加点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括号里打“√”。 bi ān ( ) s ǎi ( ) bi ǎn ( ) s è ( ) y ín ( ) ru ì ( ) y ín ɡ ( ) yu é ( ) 二、你能分清下列双胞胎,并用它们组词。 捕 ( ) 蝇 ( ) 哺 ( ) 绳 ( ) 僻 ( ) 蚊 ( ) 避 ( ) 纹 ( ) 三、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反复 ( 研究 ) 反复 ( ) 反复 ( ) 反复 ( ) 改变 ( 方向 ) 改变 ( ) 改变 ( ) 改变 ( ) 四、我能给加点的字换上意思相近的词语。 1、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 ) 2、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蝙蝠也能灵巧..地避开。 ( ) 3、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 ) 4、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 ( ) 五、我能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1、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 2、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 )。 蝙.蝠 堵塞 . 敏锐. 荧.光

3、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六、照样子写句子。 例: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1、超声波像似的向前进。 2、像似的。 七、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 据说,云南白药的首创者民医曲焕章,在一次猎狩时打中了一只老虎,抬回家后那虎竟然逃走,后经查明是吃了一种止血草,于是曲焕章便将此草采回,研制成了驰名天下的云南白药。 据说,我国古代著名工匠鲁班,在上山伐树时,被丝茅草割破了手。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丝茅草叶子的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细齿。鲁班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木工用的带齿锯子。 1、根据短文内容,补写句子。 例句:在漆黑的夜里,飞机为什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1)曲焕章凭什么研制出了云南白药呢?原来是他从得到了启示。 (2)鲁班是怎样发明木工用的锯子呢?原来是他从得到了启示。 2、大自然是个无穷的宝库。你有没有从周围的动物、植物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呢? 说说自己想利用动物或植物的什么特点来发明什么? 部分答案: 三、反复讨论反复试验反复磋商改变路线改变行程改变计划 四、1、启迪 2、灵活 3、仿照 4、清晰 七、1、(1)老虎吃止血草中 (2)丝茅草割破手中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蝙蝠和雷达》同步练习A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蝙蝠和雷达》同 步练习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22题;共101分) 1. (5分)读课文《蝙蝠和雷达》,根据蝙蝠探路的原理图,请你说说雷达探路的原理。 雷达:________发出________到________发出________回到________ 2. (4分)给下列多音字组词语 尽jǐn________jìn________ 难nán________nàn________ 3. (2分)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即________使jì jí系________着jì xì 4. (1分)写出与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________ 5. (4分)选择恰当的词语搭配起来 气候________ A. 气温 结构________ B. 黄河 治理________ C. 温暖

气温________ D. 松散 6. (8分)比一比,再组词 秧________ 壤________ 殃________ 嚷________ 隐________ 殖________ 稳________ 值________ 7. (4分)看拼音,写词语。 bǔ jiùbǔ zhuōfēi émǐn ru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4分)我能给划线的字换上意思相近的词语。 ①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________ ②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蝙蝠也能灵巧地避开。________ ③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________ ④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________ 9. (4分)按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________,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________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________,解决了飞机在夜间________的问题。 10. (2分)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蝙蝠________怎么飞,________没见过它和什么东西相撞。 11. (5分)小实验。 实验材料:生鸡蛋、玻璃杯、水、小棒、食盐

《蝙蝠和雷达》教学实录

《蝙蝠和雷达》教学实录(1)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科学知识的课文,介绍了仿生学的应用——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使飞机能安全地夜航。 文章一开头描述了飞机夜航的情景,通过设问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接着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反复三次试验。发现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然后讲科学家终于揭示出蝙蝠夜间靠嘴和耳朵探路的道理。最后介绍了雷达导航的原理,圆满地回答了文章一开始提出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教养目标: (1)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2)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教育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和爱科学的兴趣,养成为科技事业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3、发展目标: 知道人类有很多发明创造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 三、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了解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2、抓住重点词句,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 五、教学媒体 1、教学方法:情感教学法。 2、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蝙蝠探路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的。 生2:我知道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才发现了蝙蝠探路的秘密。 生3:《蝙蝠和雷达》是一篇说明文。 师:你是从体裁方面说的,这确实是一篇说明文(板书:说明文),你们以前还学过哪些说明文? 生1:《太阳》 生2:《赵州桥》 生3:《自然之道》 生4:《月球之谜》 师:学了这么多说明文,你们对它有哪些了解呢? 生1:它的语言很准确。 师:说明文在语言上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准确性和科学性,可见这位同学知识很广泛,你还知道它的哪些特点?(板书:语言) 生2:在《太阳》一文作者运用了数字说明。 生3:还有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师:这两位同学谈到的都是说明方法,的确每篇说明文必须要用一定的方法来说明,那么《蝙蝠和雷达》要说明什么呀?(板书:方法) 生1:说明蝙蝠和雷达的关系。 师:什么关系? 生2:人们由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使飞机在夜间能安全飞行。 师:对,这就是本文要说明的内容,同时又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更是概括主要内容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板书:内容)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 清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 得到了启示。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 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 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 西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 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 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 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 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 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 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 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证明蝙蝠夜 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 机装上雷达。 【教材简说】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 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 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 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 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 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 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课后的“资料袋”简要介绍了近代新兴的 学科──仿生学。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 野 1、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资料,制作资料卡片: 有条件,教师可以准备有关仿生学的图片或制作相关课件,在课中或课尾适当穿插,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开阔学生的视野。课文后 的“资料袋”既是一个引子,也为学生制作资料卡片提供了范例, 要渗透到教学中去。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教案

11.蝙蝠和雷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敏锐、铃铛”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蝙蝠的本领。 重点难点 学会生字词,理解“敏锐”等词语的意思;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指导写“蝙蝠”两个字。 二.朗读课文,学习新字。 1.听课文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同桌轮流读课文,互相评价,互相知道。 4.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1.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同桌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3.指明讲,师生共同归纳。你现在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了吧。 四.学习前三个自然段。 1.默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过渡句。 2.出示过渡句,“在漆黑的夜里…...得到了启示。”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读了这个句子,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过渡:要想揭开其中的奥秘,我们要先来学习第3自然段。 3.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指名讲段意。 (3)对于蝙蝠在夜间飞行,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为什么?(4)出示句子: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的避开。 ①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知道蝙蝠有能在夜间飞行而且不会有危险的本领。 ②模拟体验:你想试一下在夜里飞行吗?让学生闭上双眼,在教室走一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 ③说感受。 ④指导朗读:蝙蝠的本领真让人佩服,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段话?(赞叹、佩服) 五.结束语

11《蝙蝠和雷达》练习题(附答案)

11《蝙蝠和雷达》练习题 一、看拼音,字词语。 fēi élínɡ dānɡsāi zhùjiēkāi ( ) ( ) ( ) ( ) yínɡpínɡduǒbìbiān fúzhànɡ ài ( ) ( ) ( ) ( ) 二、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扁()我() 当()曷()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模仿——()启示——()敏锐——() 灵巧——()显示——()研究——() 四、成语积累。 1、使加点字互为反义词。 例:横七竖八 2、加点字是数字。 例:一干二净 五、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不仅……还…… 不是……而是……即使……也…… 1、蝙蝠()能在夜里飞行,()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2、()一根极细的电线,它()能灵巧地避开。 3、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眼睛,()嘴和耳朵。 4、()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中,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六、判断下列句子,意思对的打“√”,错的打“×”。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这是一个反问句。() 2、“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是一个设问句。()

3、“你知道蝙蝠在夜里飞行是怎样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吗?”这是一个疑问句。() 七、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2、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 3、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 停。() 八、阅读理解。 (一)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捕捉飞蛾和蚊子()()()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一根极细的电线()它()能灵巧地避开()()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1、按原文补充标点并填空。 2、科学家通过、、三次试验证明。 3、雷达的研制成功是受到了的启发。 4、人们根据的的特点,发明 了;根据的的特点,发明了。 (二)动物的睡眠 动物的睡眠是为了休息,但,不全是为了休息。 夏天的夜晚,蝙蝠在院子里,在旷野上空,忽东忽西,忽西忽低地飞翔,它们边飞边捉虫子、夜蛾等飞虫吃。可是等冬天来临,天气冷了,蚊子、死蛾死的死、躲的躲,蝙蝠就用“睡眠”的办法来对付绝粮。 冬天来临之前,蝙蝠成群地找个昏暗的山洞、屋檐集体睡觉。他们睡觉的方法很特别,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成团成簇地倒挂着睡觉。它昏昏沉沉一睡就是四五个月。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蚊子、夜蛾活跃了,蝙蝠才伸伸懒腰,打打呵欠,开始新一年的生活。 蝙蝠睡大觉是在冬天,所以管它叫“冬眼”。 海参也有睡大觉的本事,不过,海参睡眠的季节不是冬天,而是夏天。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海参靠海底的虫子生活。夏天到了,海面上风和日丽,气候炎热,在海底过冬的虫子都浮到海面上来了。只会在海底蠕动的海参无法浮上海面追逐虫子,唯一的办法就是睡大觉。 海参也是睡大觉的本事,不过,海参睡眠的季节不是冬天,而是夏天。这是什么原因呢?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课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蝙蝠和xx》课 堂实录 《蝙蝠和xx》课堂实录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蝙蝠探路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的。 生2:我知道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才发现了蝙蝠探路的秘密。 生3:《蝙蝠和xx》是一篇说明文。 师:你是从体裁方面说的,这确实是一篇说明文(板书:说明文),你们以前还学过哪些说明文? 生1:《xx》 生2:《xx》 生3:《自然之道》 生4:《月球之谜》 师:学了这么多说明文,你们对它有哪些了解呢?生1:它的语言很准确。 师:说明文在语言上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准确性和科学性,可见这位同学知识很广泛,你还知道它的哪些特点?(板书:语言) 生2:在《太阳》一文作者运用了数字说明。 生3:还有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师:这两位同学谈到的都是说明方法,的确每篇说明文 必须要用一定的方法来说明,那么《蝙蝠和雷达》要说明什么呀?(板书:方法)

生1:说明蝙蝠和xx的关系。 师:什么关系? 生2:人们由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使飞机在夜间能安全飞行。 师:对,这就是本文要说明的内容,同时又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更是概括主要内容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板书:内容) 说明文的这三个特点缺一不可,我们已经了解了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要重点体会说明方法和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二:学习课文,品读语言。 师:作者主要用什么方法来说明二者的关系?快速浏览课文,看谁最先发现。 生:做了三次试验。 师:对,这三次试验就是三个真实的例子,作者就是通过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的。你是从哪部分看出来的呢?生:第四自然段到第六自然段。 师:好,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试验内容。 生:读文理解。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填写试验表格。(大屏幕出现表格) 生:四人结组、读文、填表。 师:咱们小组合作气氛很热烈,集体的交流一定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哪组到台前展示!指定组派代表来台前展示图表并读出填写内容。 生:展示并大声读表格内容。 师:你们组概括能力很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同意他们的填法? 生:绝大多数高高地举起手来。

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课文

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课文 蝙蝠和雷达 清明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敏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机敏,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例外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 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达》是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科普文章介绍了仿生学的应用——蝙蝠夜间是靠什么探路飞行的,飞机靠雷达夜间飞行从蝙蝠身上得到怎样的启示等等。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能够通过工具书、查找资料,扫清阅读的障碍,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针对这篇文章,学生也提出了一些问题。根据对学生提问的整理,发现学生通过初读,学生能够读懂三次试验的方式、结果。 但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对于蝙蝠与雷达之间的关系不理解,对于文章语言文字的准确性认识不到位。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精选版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11.蝙蝠和雷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敏锐、铃铛”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蝙蝠的本领。 重点难点 学会生字词,理解“敏锐”等词语的意思;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案过程 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指导写“蝙蝠”两个字。 二.朗读课文,学习新字。 1.听课文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同桌轮流读课文,互相评价,互相知道。 4.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1.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同桌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3.指明讲,师生共同归纳。你现在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了吧。 四.学习前三个自然段。 1.默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过渡句。 2.出示过渡句,“在漆黑的夜里…...得到了启示。”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读了这个句子,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 3. 过渡:要想揭开其中的奥秘,我们要先来学习第3自然段。 4.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指名讲段意。 (3)对于蝙蝠在夜间飞行,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为什么 (4) (5)出示句子: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的避开。 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知道蝙蝠有能在夜间飞行而且不会有危险的本领。 模拟体验:你想试一下在夜里飞行吗?让学生闭上双眼,在教室走一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 说感受。

《蝙蝠和雷达》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

教学案例《蝙蝠与雷达》 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把教学分成以下三大部分: 首先,谈话导入,整体感知。主要是检查学生在第一课时教学中学习课文的情况,通过同桌分小节朗读课文检查能否读准字音,通过对蝙蝠和雷达的资料以及在填空练习中对课文内容的梳理和概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的感知课文。 其次,深入学习,突破难点。阅读教学必须以读为本。本文主要以叙述性的语言描述为主,很少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语句。因此,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反复读文读段读句,让他们每读一次都能有所收获,养成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圈画的学习习惯。 在“知道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体会蝙蝠和雷达的关系”环节中,我请学生默读第3小节,并试着结合课文里的词句说说蝙蝠夜间飞行时的特点。学生通过朗读句子,找出关键词的方法在语言环境中体会蝙蝠夜间飞行的“灵巧”。 在“了解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的,体会科学研究的严密性”环节中,自由读4.5小节后,我要求学生填写试验情况纪录表,然后根据所填表格内容推断出三次实验的结果。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我通过媒体演示试验的经过,让学生直观感知后清晰的揭示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科学家借助三次试验,证明了蝙蝠夜里飞行,靠的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此外,我重视引导品词品句,通过“横七竖八、几个钟头、一个也没响”等词语加深对科学研究的印象,体会科学研究的严密。其中,对于部分重点词语,我帮助并指点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去理解。如:第4、5节中“灵巧、横七竖八”等可联系上下文理解;第6、7节中的“超声波、障碍物”等词可借

助直观的图象理解,从而也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默读6.7小节时,我要求学生思考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借助媒体演示和填空练习的设计帮助学生体会蝙蝠和雷达的关系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画出示意图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语言训练更是让学生在重组课内外语言的过程中进一步清楚地了解蝙蝠能在夜间飞行、雷达使飞机安全夜航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小结,科学家摹仿蝙蝠用嘴巴发出超声波,用耳朵接收信息的方法,发明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飞行员通过荧光屏了解情况,探明航线,在夜间安全飞行。第6.7节是本文重难点,教师借助媒体演示帮助学生建立抽象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到两者之间内在关系。 在教学最后的拓展部分,我搜集了许多图片,让学生想想相应的图片之间是否有联系,随后让学生用“人们从_________中得到启示,发明(创建)了________。”不但了解了仿生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激发了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而且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规范训练。 教学反思: 1. 巧设练习,梳理关系。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知识性很强的课文,内容相对而言比较枯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我在课堂中予以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通过寻找关键词句、完成填空练习、摆放示意图等形式,在有层次有针对的训练中,梳理了文章脉络,更为重要的是对文本的理解也愈发充分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