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八年级上第1章章末测试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全国各地频发雾霾天气(如图),河北各地市多次启动重污染天气Ⅱ级橙色预警。雾霾主要由一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2.5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PM2.5的微粒直径小于或等于2.5

A.nm B.μm

C.mm D.cm

2.周末,小明乘坐“今世缘”号有轨电车去周恩来纪念馆参观,在有轨电车行驶过程中,小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轨道旁的行道树

B.沿途的路灯杆

C.有轨电车的车厢

D.迎面来的轿车

3.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的原因

A.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B.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C.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D.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课本

4.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标准化考试文具中的碳素笔的长度,测得的结果是:14.30 cm,14.50 cm,14.55 cm,

14.60 cm,则此笔的长度应取

A.14.49 cm B.14.50 cm

C.14.55 cm D.14.60 cm

5.在一次军训越野跑中,一个长200米的队伍以4米/秒的速度穿过一个长1 200米的山谷,请问队伍完全通过山谷需要多少时间

A.300秒B.350秒

C.400秒D.250秒

6.湛江首条高铁将于2018年6月开通,广州—湛江3小时可达!如果假期到了,同学们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向前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地面、列车B.列车、地面

C.列车、列车D.地面、地面

7.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人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人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观察说明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都向东运动

8.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 s,甲在乙前面1.2 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9.在研究水滴下落规律的实验中,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了同一水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水滴下落0.3 s内的平均速度是

A.150 m/s B.15 m/s

C.1.5 m/s D.0.15 m/s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0.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11.如图为某商场内的自动扶梯,若小明同学站在以1 m/s速度匀速向上运行的自动扶梯上,通过10 m的路程,需______s;若以扶手为参照物,他是____________的(填“静止”或“运动”)。

1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的过程是在做_____________直线运动。由A到C,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s,其中AB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m/s。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3.某组同学在研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让其自由下滑。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在实验过程中,斜面应该保持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_____。

(3)在实验中除了要用刻度尺测出s1、s2、s3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___________。

(4)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做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5)在实验中,假设小车通过的全程的速度v1,上段路程的速度v2,下半段路程的速度v3,则v1,v2,v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

14.在做“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80 cm的细玻璃管注满水,管中留一小气泡,将玻璃管反转后,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下图甲所示。

(1)小明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将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你在图乙中画出s-t图像。

(2)根据实验数据和所画的图象,可归纳出:一段路程后,气泡做__________运动。

(3)气泡在第4 s时离O点的距离为__________m。

四、计算题(共2小题)

15.小华乘坐的列车匀速经过某一长直隧道,已知列车全长300 m,隧道全长7 200 m,列车完全通过隧道

所用的时间为375 s ,求:

(1)小华经过隧道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该列车全部在隧道里的时间是多少?

16.从贵港到南宁的D8271次列车的时刻表如表所示,贵港到南宁线路长151 km ,若按动车设计速度200

km/h 计算,求:

(1)从贵港到南宁要用多长时间?

(2)若动车按贵港站列车时刻表准点运行,动车从贵港到桂平的实际速度是多少?

3.B 【解析】当观察刻度尺时,若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则读数时会产生错误,而不是误差,故A 不符合题意;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这是产生的误差,故B 符合题意;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会产生测量结果的错误,故C 不符合题意;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课本,会产生测量结果的错误,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B 。

4.C 【解析】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四组数据中14.30 cm 测量结果的准确值与其他数据不同,是错误的测量数据,所以此笔的长度为

14.50cm 14.55cm 14.60cm

=14.55cm 3

++,故选C 。

5.B 【解析】队伍过山谷时的总路程应是队伍长加上山谷的总长为1 400 m ,队伍的速度为4 m/s ,则可知完全通过山谷需要的时间为t =s /v =1 400 m/(4 m/s)=350 s ,故应选B 。

6.A 【解析】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之前,必须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同学们以地面为参照物时,看到列车与地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列车是运动的;小明以火车为参照物,几个同学与列车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同学们是运动的,即小明看到几个同学渐渐向后退去,故选A 。

7.D 【解析】由题意知,乙车内一人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则乙车相对于地面向东运动。而甲车内一人看见乙车没有运动,即乙车相对于甲车静止,所以甲车与乙车同向同速运动,故D 正确。

8.D 【解析】由图象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的大,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经过6 s ,甲在乙前面1.2 m –0.6 m=0.6 m 处。故选D 。

12.变速 3 0.02

【解析】观察图可知,AB 和BC 的路程相同,上半程运动时间为2 s ,下半程运动时间为1 s ,由速度公式s

v t

=

可知,速度变大,所以小车在下滑过程做变速运动。由A 到C ,所用的时间t =15:

35:23–15:35:20=3s ;由图可知s AB =10.0 cm –6.00 cm=4.00 cm ,t AB =2 s ,AB 段的平均速度

4.00cm

2cm /s 0.02m /s 2s

AB AB AB s v t =

===。 13.(1)v =s /t (2)较小 时间 (3)停表 (4)变速直线运动 (5)v 3>v 1>v 2

【解析】(1)该实验原理:v s

t

=

。 (2)实验时斜面应该保持较小坡度,小车运动速度较慢,运动时间较长,便于测量时间。 (3)实验还需停表来测量时间。

(4)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

(5)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所以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大,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居中。即v3>v1>v2。

14.(1)如下图所示(2)匀速直线(3)0.32

【解析】(1)将表中的坐标点(0,0),(1.25,10),(2.50,20),(3.75,30),(5.00,40)在s–t坐标系中逐一描出,连接各点即为气泡运动的s–t图象,如下图:

(2)由图象可知,物体的s–t图象是一条直线,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3)物体移动的速度为:

10cm

8cm/s

1.25s

s

v

t

===;气泡在第4 s时离O点的距离为s′=vt′=8 cm/s×4 s=32 cm=0.32 m。

(2)该列车全部在隧道里所行驶的路程s=s隧道–s车=7 200 m–300 m=6 900 m,

故该列车全部在隧道里的时间

6900m

=345s

20m/s

s

t

v

==。

八年级上第2章章末测试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列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

A.放在书包里的口琴

B.泉水叮咚响中流动的水

C.正在发出悦耳哨声的哨子

D.牛叫时的声带

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声的音叉一定在振动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C.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波能够传递信息

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超声波产生

3.小瑞用手去拨动同一根吉它琴弦,第一次用力较小,琴弦振动的幅度较小,它发出的声波波形图如图所示,第二次用力较大,琴弦振动的幅度较大,由此可以推断第二次拨动琴弦发出的声音的波形图可能为

A.B.C.D.

4.吉他上的弦绷紧时发声的音调比它不紧时高,则绷紧的弦发声比它不紧时

A.振幅一定更大

B.振幅一定更小

C.振动频率一定更低

D.每秒内振动次数一定更多

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40 m/s

C.发声体的频率高低决定了声音的音调

D.吹口琴时,对不同气孔吹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色

6.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的

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中考期间建筑工地夜间停止施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嗓声

D.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闭的广口瓶内,抽出瓶内空气的过程中听到声音变大

7.如图所示,钓鱼人轻声说:“请不要大声喧哗!”是为了避免鱼听到人声会被吓走,这说明

A.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小

B.声音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传播

C.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8.如图,敲击右侧的音叉,与左侧音叉接触的泡沫小球被弹开,对该实验的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A.声音从右侧传到左侧,是以固体作为传声介质

B.在右侧敲击力越大,我们听到的声音越大,左侧小球弹得越远,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C.这个实验说明气体(空气)能够传声

D.这个实验说明声能传递能量

9.在研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时,按以下步骤做试验:将A手机悬挂在密封瓶内,如图所示,用B手机拨打A手机的号码,可以看到A手机来电显示出B手机的号码,并且听到了A手机发出的响铃信号音。

接着将密封瓶内的空气抽出,如果这时用B手机拨打A手机的号码,你认为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听不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看不到B手机的号码

B.听不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能看到B手机的号码

C.能听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看不到B手机的号码

D.能听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能看到B手机的号码

10.为了减少学校周围环境噪声对教室内学生上课的影响,以下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学校路段禁止鸣笛

B.在学校周围植树造林

C.每个学生都戴上耳罩上课

D.上课时暂时关上门窗

11.长沙梅溪湖音乐喷泉是亚洲最长音乐喷泉。位于梅溪湖国际新城市庆岛与文化艺术中心之间的水面上,景观十分漂亮,免费开放,吸引了不少游客。以下关于音乐喷泉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在较远处就能听见音乐声是因为音乐声的频率高于20 000 Hz

B.我们听见的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播过来的

C.对于去欣赏音乐喷泉的人来说,音乐声属于噪声

D.我们听见的音乐声是喷泉喷出的水振动产生的

12.如图为一种常见的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的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可以把镜片上的污迹清理掉,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B.该仪器发出的超声波的发声频率可能是10 000 Hz

C.超声波可以把镜片上的污迹清理掉,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该仪器发出的超声波属于噪声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3.系好白毛巾、舞起红绸带、敲响红腰鼓……安塞腰鼓以其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如图所示,鼓声是由于鼓面________产生,然后通过________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14.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__________;利用声呐系统能测出海水的深度,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15.云南的旅游景区较多,在景区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如图所示,扩音器的作用是增大声音的__________,游客听到导游讲解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_传入人耳。

16.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甲乙__________相同;甲丙__________相同。

(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7.声音在某些物质中的传播速度见表。一根足够长且裸露在地面的铁管,管中充满水。当气温为20 ℃时,一同学在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同学在管子另一端听,听到最后一次敲击声离敲击的时间为1.2 s,则这条直铁管长为________米。

18.如图所示,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的深度,常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利用__________进行测距。若探测船发出的声波经过8 s才收到回波信号,则此处海水深度为__________m。这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_______。(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1 500 m/s)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9.教师演示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教师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听到音叉发出声音,同时又观察到______________,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中,乒乓球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填“等效法”、“转换法”

或“控制变量法”)。

20.小明同学在学习完课本上“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后,回到家中想用铁脸盆和水等材料来做这个实验,请帮助她完成探究报告。

(1)提出问题: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______________。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A.需要实验器材:铁脸盆、水、钢勺。

B.在铁脸盆中装入适量的水,用钢勺轻敲铁脸盆,会发现铁脸盆中的水在跳动。

C.用较大的力敲铁脸盆,发现铁脸盆中的水跳动比步骤B中的水跳动________(选填“高”“低”

或“不变”)。

(4)结论:通过分析,结合提出的问题,你能初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5)评估:你还可以用这些器材来探究什么问题____________?(写出探究的问题即可)

21.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影响,经过与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下表列出的几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则:

(1)为验证猜想1,应选编号为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琴弦进行探究。

(2)为验证猜想2,应选编号为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琴弦进行探究。

(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丽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还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请写出你的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共3小题)

22.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 Hz到20 000 Hz。低于20 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 000 Hz的声音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

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波水柱,这不断冲击物体的表面,使物体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体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波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体是因为声波具有____________。

(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

(4)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 500 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到回声所用时间为4 s,那么请计算该处海水的深度是多少?(请简要写出答题的计算过程)23.小贺和同学周末结伴去姑婆山游玩,来到大草坪中央,他们对着前方680 m的仙姑瀑布兴奋地大声喊:“我来了!”(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

(1)请计算出他们的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是多少秒?

(2)他们能否听到自己的回声?

24.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若火车速度为80 km/h,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 m/s,司机在鸣笛后2 s时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山崖反射的回声,则鸣笛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是多少?

4.D【解析】对于弦乐器来说,弦的松紧影响音调的高低,同样用力的情况下,弦绷紧时振动快,频率快,发声的音调高;反之则弦绷的不紧时振动慢,频率低,发声的音调低,故答案为D。

5.C【解析】A、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B、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错误;C、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故C正确;D、吹口琴时,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空气柱的长度,因而改变了振动频率,故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D错误。故选C。

6.B【解析】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区分的,故A错误;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B正确;C、中考期间建筑工地夜间停止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 错误;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闭的广口瓶内,抽出瓶内空气的过程中,介质逐渐减少,故听到声音变小,故D错误;故选B。

7.D【解析】钓鱼人轻声说:“请不要大声喧哗!”是为了避免鱼听到人声会被吓走,是因为空气和水能够传播声音。A.鱼听到人声会被吓走,与声速关系不大,且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故A错误;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D.此现象说明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故D正确,C错误;故选D。

8.A【解析】A、声音从右侧传到左侧,是以空气作为传声介质,这个实验说明气体能够传声,不是固体传声,故A错误、C正确;B、在右侧敲击力越大,我们听到的声音越大,左侧小球弹得越远,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B正确;D、泡沫小球能够被弹起,说明声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故选A。9.B【解析】将A手机悬挂在密封瓶内,将密封瓶内的空气抽出,因为真空不能传声,如果这时用B手机拨打A手机的号码,听不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但可以看到A手机来电显示出B手机的号码,故B正确。故选B。

10.C【解析】A.学校路段禁止鸣笛,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方法有效,不符合题意;B.在教室周围

植树可以有效的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方法有效,不符合题意;C.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不是可行的办法,符合题意;D.把教室的门窗关紧,可以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方法有效,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B【解析】A.人的听觉范围是20 Hz~20 000 Hz,频率高于20 000 Hz是超声波我们听不到,故A错误;

B.声音靠介质传播,我们听见的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播过来的,故B正确;C.对于去欣赏音乐喷泉的人来说,音乐声不属于噪声,故C错误;D.我们听见的音乐声是扬声器播放出来的,而不是水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故B正确。

能够传递能量;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不能用超声波测量地月距离。

15.响度空气

【解析】扩音器的作用是增大声音的响度,即提高了声音的大小;空气可以传递声音,所以游客听到导游讲解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16.音调响度

【解析】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

17.408

【解析】一根足够长且裸露在地面的铁管,管中充满水。一同学在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则声音会分别通过铁管、水、空气传播,所以另一同学在管子另一端听,会听到三次响声,由表格知,在空气中

传播速度最慢,所以最后一次听到由空气传来的声音。最后一次敲击声离敲击的时间为1.2 s,根据v=s t

的变形式,计算这条直铁管长为:s=vt=340 m/s×1.2 s=408 m。

18.回声 6 000 信息

【解析】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的深度,常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利用回声进行测距。若探测船发出的声波经过8 s才收到回波信号,则声波经过的距离为:s=vt=1 500 m/s×8 s=12 000 m,因为声波从海底反射回来,走了一个来回,所以此处海水深度为6 000 m。测量海洋深度,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特点。

19.(1)乒乓球被弹起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转换法

【解析】(1)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乒乓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将微小振动放大,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

(4)结论: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结合提出的问题,能初步得出结论: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5)评估:还可以用这些器材来探究的问题:因为实验中可以看到水的跳动,故还可以用这些器材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另外在水盆中倒入不同深度的水时,盆的振动频率会变化,所以还可以研究:音调高低与水的多少有关吗?

21.(1)A B (2)C E (3)选择一根琴弦,调节弦的松紧程度不同,用相同的力拨动它,听它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

【解析】由于影响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的因素不唯一,所以应当采用控制变量法。

(1)为了验证猜想1,即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应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材料不变,所以,可选择长度和材料都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A、B进行研究;

(2)为验证猜想2,即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时,应选择横截面积和材料

都相同,而长度不同的琴弦C 、E 进行研究;

(3)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控制琴弦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都不变,改变两者的松紧,比较音调的高低。

22.(1)高于20 000 Hz (2)能量 (3)真空不能传声 (4)3 000 m

【解析】(1)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 Hz 到20 000 Hz 。低于20 Hz 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 000 Hz 的声音叫超声波。

(2)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剥落,故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4)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的时间为t=

12×4 s=2 s ,由v =s t

得海深s=vt =1 500 m/s×2 s=3 000 m 。

由公式v=

s

t

得火车鸣笛后2 s 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路程为: s 1=v 1t =340 m/s×2 s=680 m ; 2 s 内火车前进的距离为: s 2=v 2t =

2009 m/s×2 s=400

9

m ; 根据关系式:2s =s 1+s 2; 火车鸣笛时距隧道口距离为:

s =122

s s +=400680m m 9

2

+≈362.2 m 。

八年级上第3章章末测试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B.

C.D.

2.下列关于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为

①观察温度计读数并记录②取出温度计③选取适当温度计

④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⑤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数分钟。

A.①②③④⑤B.④⑤③②①

C.④③⑤①②D.③④①②⑤

3.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温度在0 ℃的室内

A.冰、水、水蒸气可以同时存在

B.水、水蒸气不存在,全部变成冰

C.只能有冰和水,水蒸气不存在

D.冰全部熔化成水或水全部凝固成冰

4.下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5.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A.给头发吹热风

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6.如图所示,某一晴朗无风的早晨,一架喷气式飞机正在“作画”,使天空出现奇异“云彩”。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B.液化

C.升华D.凝华

7.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的25%,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了解地球的水循环知识,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华成小冰珠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液化成雨水

8.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饮料里加冰块是因为冰熔化时放出热量

B.寒冷的冬天,窗户上的霜是窗外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液态氮的沸点是–196 ℃,沸腾时温度升高

D.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瓶“漏水”,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

9.图甲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 小误差。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 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 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 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 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的方法比较。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声音传播路程:S=V*T,距离L= S/2(注意:请各位同学一定要认真审题再下结论) 四、声音的特性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辨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靠音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完全归纳

什么是物理? 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怎么学?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物体振动 传播:介词 例子:月球 概念: 声波:声以波的形式传播 声速:15°空气340米/m 测量声速? 固体,液体,气体?看表 声源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 人耳朵,振动——听小骨——听觉神经,前额、耳后的骨头,牙齿,头骨,颌骨 双耳效应 (正是通过对这种声像定位原理的逆向运用,人们发明了最早的也是最简单的双声道立体声系统,即在录制声音时,在不同的位置用两只话筒进行录音,而在重放时则使用两路独立的放大器和两个扬声器,从而使听者可以较准确地判断出录音中不同音源的准确位置。) (立体声具有强烈的空间感(方位感和深度感),用一套高水准的双声道音响系统播放音乐节目时,听众几乎感觉不到音箱的存在,整个乐队就像活生生地坐在你面前演奏一样。) 三、声音的特性 音调 钢尺(振幅、音调):振动、频率和音调,乐器 频率,赫兹Hz(一秒振动一次),人20-----20,000Hz 次声波,超声波 猫:60-65,00Hz 火山、地震、蚊子 响度与振幅(鼓,力量大,幅度大,绷紧) 音色(颜色、脸色) 瓶子做的乐器 题:2s做700次振动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五、声的利用 生活中的例子:

唱片(发音盒), 问题: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_____,声音能靠一切物质传播,真空_____传声 ?声音要靠____________传播。若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其传播速度是________米/秒 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述符合科学道理吗?解释一下你的看法。 我国考古队员利用超声波探测沉船,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米每秒,如果探测声呐从海面发出信号,信号从发出到遇到沉船,再到被声呐接受所花时间为0.024秒,求沉船在海面下多深处 1.光的传播自然光源: 1.1.光源:自身正在发光,且能持续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1.1.1.自然光源:如水母、太阳、萤火虫、星星等。 1.1. 2.人造光源:如电灯、手电筒、蜡烛等。(注意:不月亮是光源) 1.1.3.光的传播: 1.1.4.可以看见是因为光从光源到了眼睛。 1.1.5.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条直线叫光线。(在同一 种介词中) 1.1.6. e.g, 隧道挖着 1.1.7. e.g.小孔成像实验,画光的径迹图。 1.1.8.光的传播速度: 1.1.8.1.比声音快(先看闪电后听打雷) 1.1.8. 2.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2.99792*1000000000m/s, 计算时取c=3*100000000m/s (宇宙间最快的速度) 1.1.8.3.光在水中的速度为真空的3/4, 在玻璃中的为真空中的2/3. 1.1.8.4.光速绕地球(7.5圈/1s),光速到太阳(1000km/h, 17年;光8min) 1.1.8.5.光年: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牛郎、织女,16光年) 1.1.8.6.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比邻星4.3光年 1.1.8.7.最近的星系,小麦哲伦云(16万-19万光年);仙女座大星云(225万光年); 测到最远140亿光年。 1.1.9.可以看见的 2.光的反射 a)反射:遇到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发射(水面,玻璃) b)实验:反射光的射出方向。 c)求反射角。 d)反射光线所在平面。 e)法线,入射角=反射角(i=r) f)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发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 入射光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g)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h)漫反射: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 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物理)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 2.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 换算关系:1m/s=3.6km/h。 计算公式:v=ts 其中:s——路程——米(m);或千米(km) t——时间——秒(s);或小时(h) v——速度——米/秒(m/s);或千米/小时(km/h) v=ts,变形可得:s=vt,t=vs。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ts。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 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 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如图甲是“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小球在做_____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2)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 m/s,比较AC段与CD段的平均速度得v AC_____v CD(选填“>”“<”或“=”);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经过某点时的速度 s AB=0.3m t AB=0.5s v AB=0.6m/s v B=1.2m/s s BC=0.9m t BC=0.5s v BC=v C=2.4m/s s CD=1.5m t CD=0.5s v CD=3m/s v D=3.6m/s (3)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作出了v-t图像,如图乙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A处滚下,经过2s到达E点(图甲中未画出),则该小球经过E点时的速度为___________ m/s。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评价物理试题 【答案】 s v t =加速 1.8m/s < 4.8m/s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为 s v t =。 [2]由图甲可知,小球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2)[3]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BC段的平均速度是 BC BC BC 0.9m 1.8m/s 0.5s s v t ===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部完整版

马店小学霸教育培训学校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备课2017人教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 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 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1—1长度和 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二)讲授新课 1.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

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 上册全套精品教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 [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锁定目标 1.(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 2、知道测量由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 3、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预习巧导航 1、阅读课文3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m= dm= cm= mm= nm 4、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5、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一放:刻度尺要放,刻度要。 二读:视线要与刻度尺,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 三记:记录的结果由和组成。 例:1.林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 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

㎝ 2 3 1 ㎝ 2 3 1 (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______; 2. 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是 、 和 。 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____cm ;乙_____cm ;丙______cm. 3、如图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其中,A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刻度尺不正确.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 4、测得一物体长28.4 cm ,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 __,准确值是____ _,估计值是_ __; (二)、误差: 1、.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6cm 、8.45cm 、8.56cm 、8.44cm 、8.47cm,那么错误的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2、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A .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 .在测量中应力求准确,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C .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 .天平没有调节就进行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新初二一定要看看! 无论你是即将踏入八年级刚接触物理的同学,还是初三将要中考的同学,都应该看看!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单位——衡量万物的标尺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全套

第七章力第1节力 P1 情境导入 游泳是世界体育比赛项目之一,也是极好的健身运动。游泳时,手用“力”往后拨水,脚用“力”向后蹬水,身体就会向前行进。那么,什么是力呢?向后拨水、向后蹬水为什么能使身体向前行进呢?学习了这一节的知识,相信你就知道了,那就让我们快快进入这一节的学习吧! 目标解读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学习过程 比一比:前后位的同学之间进行扳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谁的力大。 一、力是什么 1. 活动一: 体验力 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体会】 要想有力的话,需满足什么条件? 2. 我的体验: 力(force)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1. 活动二:感受力的作用 请用手拍桌子,双手互拍,同伴间推手,再结合身边的其它器材来感受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2. 我的感受: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的同时,______物体对______物体也施了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的。 讨论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一知识吗?并请试着加以解释. 三、力的作用效果 讨论思考 你是怎样知道拉拉力器的同学是否用了力呢? 1.活动三:展示力作用的效果

请把你认为最好的力作用效果的实例展示给大家。试一试,你能行的!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2. 我的展示:力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___发生改变(简称形变),力也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改变。 加油站 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叫做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小结 1.我学到的知识: 2.我用到的方法: 3.我的感悟和体会: 4.我还想知道…… 课堂检测 1.力的单位是() A.牛顿 B.千克 C.毫米 D.秒 2.运动员用网球拍击球时,球和网拍都变了形。这表明两点:一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二是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的。此外,网拍击球的结果,使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发生了变化,表明力还可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3.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支持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是__________,受力物是__________;书对桌面也会产生压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是__________,受力物是__________。 4.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 ) A.一个巴掌的力太小 B.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只有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5.请判断:“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这句话是否正确,并举例说明。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与练习(word 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这是某实验小组“测量平均速度”的情景: (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_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 (3)小车从B 到C 的距离是:________ (4)小车从A 到C 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全程平均速度是:________. (5)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熟练的使用电子计时器,如果小车过了A 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测得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来源】广西来宾市兴宾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教学质量检测) 【答案】v= s/t 小 0.48m 3s 0.29m/s 大 【解析】 【详解】 (1)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是根据公式s v t =进行测量的;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一些; (3)由图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cm ,由B 到C 小车的路程: 6.00dm 1.20dm 4.80dm=0.48m BC s =-= ; (4)由图知,小车从A 到C 的路程:10.00dm 1.20dm 8.80dm AC s =-=, 3s AC t =, 则全程平均速度是8.80dm 2.9dm/s=0.29m/s 3s AC AC AC s v t ==≈; (5)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故所计时间偏小,由s v t = 可知计算出的平均速度偏大。 故答案为: s v t = ; 小 ;0.48m ; 3s ; 0.29m/s ;大。 2.如图所示,是小华和小明两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 (1)如甲图所示,小华将木块放置于水平桌面上,两边各用一段细绳通过定滑轮悬挂一定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本实验的原理是___; (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3)斜面倾角不变,小车由静止释放运动到底端,则小车前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小车后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由图观察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时,所测量的路程是____cm,平均速度____m/s; (5)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像来描述,下图中能反映本实验中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______(选填“A”或“B”) 【来源】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 【答案】v=s t 时间小于 65.0 0.1625 B 【解析】【分析】【详解】 (1)[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用到速度的公式v=s t 。 (2)[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所用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斜面坡度应小些。 (3)[3]小车由静止释放,做加速运动,小车通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4)[4][5]由图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时的路程是65.0cm,运动的时间是4s,平

均速度 v= 65.0cm 4s s t ==16.25cm/s=0.1625m/s (5)[6] A图为s-t图象,是一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故A不符合题意;而B图为v-t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速度逐渐变大,故图B 中能反映小车运动情况。 2.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进行测量的; (2)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G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 小球在做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DE两点间距离为______cm,在DF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小球在_______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来源】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学业水平考试) 【答案】 s v t =变速 1.50 0.08 FG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s v t =进行测量的。 (2)[2]从照片中可看到,在相同的0.2s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路程是不相同的,那么可知小球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3]D点对应的刻度是2.60cm,E点对应的刻度是4.10cm,那么DE两点间距离是 4.10cm-2.60cm 1.50cm DE L== [4]F点对应的刻度是5.80cm,那么DF两点间距离是 5.80cm-2.60cm 3.20cm0.0320m DF L=== 则DF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0.0320m 0.08m/s 0.4s DF DF DF L v t ===

2017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

1 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教学进度表

2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现象 2.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有所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 2.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物理,你听别人说过物理吗?你心中的物理是怎样的呢?谁起来说一下?(让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二、新课教学 1. 演示几个实验,说明物理是十分有趣的。 (让学生先猜测现象,再演示) (1)器材:一大一小两只试管(尺寸十分接近),水,红墨水。 做法:大试管装入过半的水,管口朝上,放入小试管,倒过来,水流下,管上升。 现象:试管自动上升。 (2)器材:漏斗,乒乓球。 做法: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 现象:乒乓球悬在空中不下落。 3 拓展:让学生撕下两张纸,用力吹两张纸的中央,发现纸靠近。 (3)器材:两只大烧杯,鸡蛋,清水,盐水。 做法:把一只鸡蛋分别放入两个大烧杯中。 现象:鸡蛋有浮有沉。 (4)器材:导线,开关,电池组,小灯泡,变阻器。 做法:连好电路,闭和开关,移动滑片,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现象:灯变亮。

2. 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再解析) 提问1:人听到子弹声再躲来的及吗?为什么? 解析:子弹出膛飞行时的速度比声音快,所以来不及。 提问2:我们对着水中看到的鱼用手去抓,能抓到吗? 解析:抓不到,我们看到的是像,真正的鱼在像的下边。 提问3:黄浦江边的路灯,水中的像为什么是一道光柱? 解析:古诗云“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荧。微微风簇浪,散做满河星”,起伏的水面相当于许多平面镜,每盏灯在水里有好多像,连在一起就成了一道光柱。 提问4:冬天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 解析:外表面。 提问5:在光滑的路面上,空身容易摔倒,还是肩挑重物容易摔倒? 解析:空身。 小结:同学们,今天对所提的问题的分析,大家可能还领会不了,没关系,随着以后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3.怎样学好物理。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勉励学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学问要躬行”。(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不能死记硬背,贵在理解,要多问,“为学贵有疑,有疑贵问师”,不要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在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中,小雪选用长80 cm、内径10 mm的均匀玻璃直管进行实验,在管内注满水,在管的下方用注射器注入小气泡。测量小气泡在管内上升过程中的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2)小雪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小雪的实验数据,请你用“实心圆点”在图中标出不同时刻气泡的位置,并将这些点用光滑曲线连接起来。 (_________) 时间t/s路程s/cm 00 412 824 1236 1648 2060 (3)分析以上探究过程,小气泡的运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晓彤在小雪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动,利用10cm长的试管做实验,用注射器分三次向试管内注入不同的小气泡,获取相关的数据后,画出图像如图所示,并求出速度的平均值。请你对晓彤的实验进行合理评价 ___________。 【来源】2020年中考一轮复习专题机械运动

【答案】 s v t =匀速直线运动不合理。 用10cm长试管做实验,气泡运动时间短,实验误差较大。由图像可知不同气泡的速度各不相同,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测量物体速度的原理就是速度的计算公式 s v t =。 (2)[2]由表中数据在图中标出对应点,然后用圆滑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3)[3]通过描点、连线作出的图像可知,气泡在相同的时间内经过的路程都相等,所以气泡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4)[4]晓彤的实验中选择的试管太短,气泡运动时间太短,不便于测量,误差大,而且从图像中可以看出,三个气泡的速度本来就不相同,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到达A、B、C三处的电子表的示数(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刻度尺分度值1cm)则: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贵州望谟三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 (范围:1~3章满分:100分出题:蒙锡奇)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下面关于声现象的一些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B.太空中的宇航员可以直接用语言交流 C.雷声是由于空气振动发声的 D.狗趴在地上睡觉,耳朵贴着地面,很容易发觉人走动,是因为狗的耳朵特 别灵敏 2.蝴蝶在飞行时不停地扇动翅膀,但我们不能听到蝴蝶飞行的声音,这是因为() A.人耳有故障 B.翅膀振动发出的声波响度不够大 C.翅膀振动不产生声波 D.翅膀振动的频率比较小 3.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与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4.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 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 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 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 D.阻止琴弦振动发声 5.甲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一次,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乙同学听到的声音次数是()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6.小明拍完毕业照合影后,想拍一张单身照,摄影师应采取的方法是() A.使照相机靠近他,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 B.使照相机靠近他,同时镜头向前伸,离胶片远一些 C.使照相机远离他,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 D.使照相机远离他,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一些 7.检查视力时,人眼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为5m,可是检查视力的房间东西墙壁最大的距离为 3.5m,此时,眼科医生把视力表挂在东墙上,在西墙上挂一面大平面镜,此时被检查者应面向西坐在平面镜前合理的位置是() A.距镜面3m B.距镜面2m C.距镜面1.5m D.距镜面1m 8.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取决于()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全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电 子 教 案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知道声波是振动在介质中以疏密相间的形式向外传播。 ●知道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体会根据“类比法”学习物理知识和探究性的实验方法。 ●使学生具备运用物理语言归纳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正确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学会协作交流,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习惯,体现自我价值。 【重点和难点】 声波的形成和传播;区别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教学设计思路】 以学生的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讨论和交流,理解声波的形成和传播;结合自己的实践和生活经验,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搜集有关资料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首先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体的发声原因;采用“类比法”和“对比法”,结合实验观察,理解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条件。 其次通过阅读课文知道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完成学习活动卡上的活动内容,由学生体验和感受采用不同方式听到的不同声音,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同时通过阅读课文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产生声波反射的条件、规律及应用。 最后以选择学习活动卡上的实验内容相同的学生分组交流、课堂交流,并由教师指导总结归纳结论。 【教学准备】 器材:钢锯条、音叉(小锤)、泡沫塑料小球、蒙有薄橡皮膜的杯子、软底塑料盆、音频发生器、低频扬声器、蜡烛、火柴、事先录制的学生的讲话等。 【教学过程】 (一).声波的产生 1.声音的发生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找出共同点 ?演示实验:(1)将一根钢锯条固定后使其振动,并发出声音。 (2)将用细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靠在音叉臂上,用小锤敲击音叉。 结论: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