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作业治疗学考试重点

作业治疗学考试重点

作业治疗学考试重点
作业治疗学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 作业治疗评估是应用康复医学方法对残疾者或功能障碍者的残存功能或恢复潜力进行评估,促进制定作业治疗计划,对作业治疗结果及随访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

2.任务分析是指分析个人活动和行为构成、行为场景之间的动态关系,是对一项日常生活活动、工作生产活动或休闲娱乐活动的基本行为构成以及患者完成该活动所应具备行为场景的一个分析认识的过程。

3.活动分析是指在治疗过程中评估治疗性活动中患者的主动性和行为构成,是对一项治疗性活动的基本行为构成以及患者能够完成该活动所应具备的功能水平的一个分析认识的过程。

4.活动范畴是指人类的所有基本活动,其包含为日常生活活动、工作生产活动和休闲娱乐活动。

5.行为构成是指活动中每一项动作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动作的基本步骤、运动类型和所需的基本功能等。

6.行为场景是指活动发生的基本外界条件,包括时空条件、物质和社会环境等。

7. 治疗性作业活动治疗性作业活动是指经过精心选择的、具有针对性的作业活动,其目的是维持和提高患者的功能、预防功能障碍或残疾的加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8. 艺术疗法通过音乐、美术、舞蹈、书法、戏剧表演或欣赏等艺术活动进行治疗的方法。

9. 园艺疗法通过种植花草、栽培盆景、园艺设计、游园活动等作业进行治疗的方法。

10. 生产性作业疗法通过生产性活动进行训练,以达到改善肢体功能和心理状态,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适应能力的作业训练方法。

11. 手功能康复手功能康复是通过专业的治疗,促进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或代偿手和上肢的功能。

12. 对掌活动对掌活动是指拇指尖向其他手指尖方向的运动,是保证手功能正常的必要条件。

13.认知是认识和知晓事物过程的总称。包括感知、识别、记忆、概念形成、思维、推理及表象过程。

14.认知障碍有多方面的表现,如判断、记忆、注意、推理、抽象思维、排列顺序的障碍等,临床上,以注意、记忆障碍多见。

15.注意力一般是指人们集中于某种特殊内、外环境刺激而不被其他刺激分散的能力。

16.记忆力是一种动态过程,一般是指既往经历、信息地获得、保留与提取。它涉及到编码、贮存和提取三个过程。

17.知觉障碍知觉障碍是指在感觉传导系统完整的情况下大脑皮质特定

区域对感觉刺激的认识和

整合障碍,可见于各种原因

所致的局灶性或弥漫性脑

损伤患者。

18.失用症失用症是

指在无肌力下降、肌张力异

常、运动协调性障碍、感觉

缺失、视空间障碍、语言理

解障碍、注意力差或不合作

等情况下,不能正确地运用

后天习得的运动技能进行

目的性运动的运用障碍。

19. 格斯特曼综合征

当双侧手指失认同时合并

左右分辨障碍、失写、失算

时称为格斯特曼综合征。与

优势半球角回损伤有关,又

称角回综合征。

20. 单侧忽略单侧

忽略又称单侧空间忽略、单

侧不注意或单侧空间失认,

是指对来自损伤半球对侧

的刺激无反应,主要以视觉

形式表现,也可以表现在近

体空间的触觉及空间表象

上。表现为以体轴为中心,

离体轴越远越容易忽略。

21. 失认症失认症

是指非感觉器官功能不全

或智力低下、意识不清、注

意力不集中、言语困难以及

对该物不熟悉等原因,而是

由于大脑损伤,不能通过相

应的感官感受和认识以往

熟悉的事物,但仍可以利用

其他感觉途径对其进行识

别的一类症状。

22.视觉辨别功能障碍

指观察两者之间或自己与

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之间

的空间位置关系和距离的

障碍,包含图形背景分辨困

难、空间定位障碍、空间关

系障碍、地形定向障碍、物

体恒常性识别障碍等多种

症状。

23.感觉统合是指大

脑将从身体各种感觉器官

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

组织分析、综合处理,做出

正确决策,使整个机体和谐

有效的运作。

24.感觉统合失调是

指大脑不能有效地整合感

觉信息,从而导致儿童产生

一系列的行为问题,表现为

学习、专注力、姿势控制、

小肌肉协调、情绪、生活功

能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所

有感觉系统都可以发生感

觉统合失调。脑干是感觉统

合最重要的部位,感觉统合

失调主要发生在脑干。

25.适应性反应适应

性反应是个体对自己的身

体与环境接触后产生的、能

自然地协助控制身体、感

觉、情感的行为反应,即成

功地回应环境挑战的反应。

适应性反应必须以良好的

感觉统合功能为基础,而成

功的适应性反应能促进更

高层次的感统过程。

26.动作障碍在处理

一种或一种以上感觉时发

生了缺陷,导致动作完成过

程中发生问题,动作计划能

力障碍,不能完成或完成不

好协调性、计划性的动作。

动作障碍包括姿势控制障

碍、触觉分辨障碍、两侧整

合-动作顺序障碍、身体动

作障碍。

27.感觉调节障碍个

体不能将警觉状态调整到

合适于活动所需的水平,不

能对感觉刺激作出正确反

应称为感觉调节障碍,包括

感觉防御、重力不安全感、

对移动的厌恶反应、感觉迟

钝。

28、矫形器矫形器是

在人体生物力学的基

础上,作用于人体四肢

或躯干,以保护、稳定

肢体;预防、矫正肢体

畸形;治疗骨、关节、

神经、肌肉疾病及功能

代偿的体外装置。

29. 压力治疗是指通

过对人体体表施加适当的

压力,以预防或抑制皮肤瘢

痕增生,防治肢体肿胀的治

疗方法。

30.辅助器具残疾人

使用的,特别生产的或一般

有效的,防止、补偿、减轻、

抵消残损、残疾或残障的任

何产品、器械、设备或技术

系统。

31.辅助技术是用来

帮助残疾人、老年人进行功

能代偿以促进其独立生活

并充分发挥他们潜力的多

种技术、服务和系统。其内

涵包括三方面:即技术——

硬件(器具)、软件(方法);

服务——适配服务和供应

服务;系统——包括研发、

生产、供应、服务和管理。

32.节省体能技术通

过利用人体功效学原理,结

合身体功能状态,通过合适

的姿势、正确的活动方法或

使用辅助器具和辅助技术,

以减少体能消耗和预防并

发症的技术和方法。

33.压力治疗:是指通

过对人体体表施加适当的

压力,以预防或抑制皮肤瘢

痕增生,防治肢体肿胀的治

疗方法。

:指人类为了独立生活

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

基本的,具有共同性的工作

群。

35.助行器指辅助人

体支撑体重、保持平衡和行

走的器具。

36.手杖三点步行患

者使用手杖时先伸出手杖,

再迈出患侧足,最后迈健侧

足的步行方式。

37.手杖两点步行同

时伸出手杖和患足并支撑

体重,再迈出健足,手杖与

患足作为一点,健侧足作为

一点,交替支撑体重的步行

方式。

38.大轮平衡技术大

轮平衡技术是指由大轮支

持,脚轮抬起悬空并保持平

衡的一种技巧。使用该技术

可以在社区完成独自驱动

轮椅上下坡路、上下台阶、

越过障碍物以及在不平整

的路面行驶等多项操作。

39.适应技术是指对

于一些残疾者,因为功能所

限,需要修改一些个人的活

动方法以适应残疾现实的

技术。

40.脊髓休克患者受

伤后,脊髓功能处于暂时

性抑制状态,称为脊髓休克

41. 颅脑损伤是指

一组因外因、火器造成脑组

织损伤,常导致意识、认知、

感知觉和肢体功能的障碍。

42. 单侧忽略是指

对来自损伤半球对侧的刺

激无反应,主要以视觉形式

表现,也可以表现在近体空

间的触觉及空间表象上。

43. 结构性失用指

不能将各个不同的部件按

正常空间关系组合成为一

体化的结构,不能将物体各

个部分连贯成一个整体。表

现为临摹、绘制和构造二维

或三维的图形或模型有困

难。

44.运动性失用是对

运动记忆的丧失。患者无肌

肉麻痹、共济失调、感觉障

碍、异常反射等运动障碍却

不能按要求进行有目的的

运动。常见于颜面部、上肢、

下肢及躯干等部位,以一侧

上肢和舌多见。

45.左右失认左右失

认指不能理解和应用左右

的概念,不能辨别自身、他

人及环境的左右侧(方)。

46.手指失认指在感

觉存在的情况下不能识别

自己和他人的手指,包括不

能命名或指出被触及的手

指。

47.压力垫是指加于

压力衣或绷带与皮肤表面

之间,用以改变瘢痕表面的

曲度或填充凹陷部位,以集

中压力在所需要的部位的

物品。

48.环境控制系统是

一种供残疾人使用的电子

机械辅助装置,它能使残疾

人对居室环境中的各种护

理或服务设施进行控制。

49. 轮椅的平衡点

推轮椅者用脚向下踏倾倒

杆同时双手下压手推把使

轮椅后倾,在后倾的过程中

双手承受的重量逐渐减少,

当轮椅后倾到约30°时,

双手负重最小,这个位置称

为平衡点。

50. 轮椅处方轮椅

处方是康复医师、治疗师等

根据残疾者的年龄、疾病及

损伤程度、健康状况、转移

能力、生活方式等开具的订

购轮椅处方,一般包括所需

轮椅的种类/类型、规格以

及对某些部件的特殊要求

等。轮椅制造和供应部门根

据轮椅处方提供合适的轮

椅。

51.工伤工伤是职

业伤害的简称,是指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

场所,因工作原

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事故

造成的身体伤害。

52.工作工作可被

定义为个人创造价

值的、进行有目的

性、制造性的活动,

并通过此获取报酬

53.工作康复工作

康复的定义是指利

用现代康复的手段

和技术,为工伤工

人提供医疗康复、职业康复

等服务,最大限度地恢复和

提高他们的身体功能和生

活自理能力,尽可能恢复或

提高伤残职工的职业劳动

能力,从而促进工伤工人重

返工作岗位。

54.工作相关的肌肉

骨骼损伤此类病

症泛指一系列因工

作而导致肌肉、骨

骼以及周围神经系统出现

的病损及引起的相关躯体

症状。

55.功能性能力评定

能性能力评估是对

工伤工人的身体体

能、功能及工作

能力进行系统的评估以确认其目前的体能状况和功能缺陷。

56.工作分析工作

分析是对具体工作

在工作量、力度,对

身体能力、生理、

认知、心理社交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分析

57.工作模拟是跟

据工作成分中确认

的主要部分利用相

应的评估工具或仪

器让工伤工人模拟实际工作程序和要求评估工伤工人在此过程中的身体力量、平衡、协调性和耐力等方面的综合工作能力

58.工作重整工作重整是与工作相关的有目的治疗计划,专门针对重建患

者体内神经、肌肉、骨骼功能(力量、耐力、活动性、柔韧性、运动控制)和心血管功能

59.工作强化工作

强化是一个结构严

谨、全面、目的明确、

个体化的康复

训练和治疗项目,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恢复或增强工伤工人重返工作的能力

60.环境的供给作用供给指的是周围环境为作业活动的进行提供了一定程度的选择和机会。

61.环境的限制作用限制是指环境对个体在进行某些具体的作业活动时有一定的期望和要求。

62.社团组织指一群规律性地集结的人,提供和委派以一定的角色给每个个体,并营造执行这些角色所需要的氛围和设定一些行为准则。

63.作业方式作业方式是指文化习俗因素对作业活动的规限,有典型的或正确的方式去进行这些作业活动。

64.废用综合征:指长期卧床不活动,或活动量不足及各种刺激减少的患者,由于全身或局部的生理功能衰退,而出现关节挛缩、肺部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便秘、肌肉萎缩、肺功能下降、体位性低血压、智力减退等一系列征候群。

65.非抓握功能指手指静止在屈曲或伸展位时所执行的功能。

66.力性抓握拇指运动与手部尺侧的环指和小指用力屈曲相结合所产生的动作

67.精细抓握手的桡侧部分参与产生的较精细的功能动作,如拇指、示指、中指间的三点对捏。

68.下颌控制技术利用大拇指压在患儿耳前下颌关节,食指压在下嘴唇与下颏之间,中指放在下颏后面

69.骨折骨或骨组织遭受暴力作用引起的骨组织部分或全部连续性中断者,称之为骨折。

70.病理性骨折如果骨骼本身病变,在遭受外力时发生骨折者,则称之为病理性骨折。

71.骨缺血坏死由于

创伤对骨骼某部分血运的

破坏,使该部分因缺血而发

生坏死。

72.创伤性关节炎

创伤性关节炎是在关节发

生创伤后的退行性变。

73.前脊髓损伤综合

症:脊髓前索和侧索

损害为主,临床主要

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

不同程度的运动和痛

温觉障碍,而本体感

觉存在。

74.半横断:脊髓半侧

受损害,主要临床表

现为受损平面以下同

侧的运动及本体感觉

障碍,对侧的温痛觉

障碍。

75.圆锥损伤综合症:

脊髓圆锥和锥管内腰

段脊神经损害,临床

表现除运动、感觉障

碍外,通常为反射性

膀胱和肠道运动障

碍,下肢反射消失。

骶段神经反射如球海

绵体反射和排尿反

射、肛门反射有时仍

可保留。

76. 伤后遗忘的时间

(PTA)是指受伤后记忆丧

失到连续记忆恢复所需的

时间

77.社区作业治疗是

一项社区康复服务,旨在协

助有需要的残障人士及长

期病患者提高他们在起居

生活、工作及社区生活方面

的独立生活能力。透过实地

的评估、家居及社区内的训

练、改善家居环境设施建议

或代替病患者为其洽购适

合的辅助用具,如:轮椅、

手杖,以及提供合适的信息

及转介等服务,以帮助他们

能够在不同方面独立地生

活,从而让他们可以成功融

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意指社区康复

(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是世界卫

生组织向世界各国,尤其是

发展中国家建议的一种新

型、经济、有效的康复服务

形式。1981年世界卫生组

织专家委员会的定义:“社

区康复是指在社区层次采

取的康复措施,这些措施是

利用和依靠社区的人力资

源而进行的,包括依靠有残

疾、残损、残障的人员本身

以及她们的家庭和社会”。

79. 有效的压力是压

力疗法使用的基本原则之

一,指在不同体位或姿势

下,压力始终保持在有效范

围,即使在运动时,局部仍

然应保持适当的压力。

80. 缩率压力衣制作

时所需尺和与实测尺寸的

差与所需尺寸的比值,即:

n%=(L1-L)/L(n%代表缩

率,L1代表实际测得的长

度,L代表裁剪时所采用的

长度)。

填空题

1.活动范畴包括

日常生活活动,

工作及生产性

活动和娱乐休

闲活动

2.注意障碍的康

复是认知康复

的中心问题

3.活动行为成分

包括感觉运动

成分,认知整合

与认知能力,心

理社会技能与

心理成分

4.知觉障碍的作

业活动一般分

为改善功能作

业活动和功能

适应性活动

5.骨关节损伤的

康复治疗的三

个基本原则:关

节复位;消除水

肿和功能训练

6.矫形器可以分

为脊柱矫形器、

上肢矫形器、下

肢矫形器练

7.床上活动包括:

桥式运动,床上

翻身和卧坐转

8.感觉再教育的

过程包括感知,

记忆,分辨和回

9.常见躯体构图

障碍有左右分

辨障碍;躯体失

认;手指失认和

疾病失认

10.认知康复治疗

的模式:基本认

知能力训练;认

知功能技巧训

练和环境改良

11. 失写症主要表现

为写字发生困难,但阅读或

抄写可以不出现障碍

12.合适的座席一般要

求乘坐时臀部两侧与座位

的内侧面应有1~2横指的

间隙;膝后下方与座席的前

缘应有约4横指的距离;腘

窝处大腿不接触座垫,应有

2横指的距离。

简答题

1.正常手功能抓握的

13种形式

悬垂;托举;触摸;

推压;叩击;动态操

作;球形掌握;球形

指尖握;柱状抓握;

勾拉;二指间捏;多

指间捏;侧捏

2.单侧忽略的作业治

改善功能的作业活

动:视觉搜索训练;

感觉刺激;病灶同侧

单眼遮蔽;基本动作

训练;ADL训练

功能适应性训练:功

能代偿;生活环境调

3.治疗性作业活动的

心理方面的治疗作用:

(1)增强独立感,建

立信心

(2)提高成就感、满

足感

(3)调节精神和转移

注意力

(4)调节情绪,促进

心理平衡

(5)改善认知.知觉功

治疗性作业活动的生

理方面的治疗作用:

(1)增强肌力

(2)增强体耐力

(3)改善ROM

(4)减轻疼痛和缓解

症状

(5)改善灵活性

(6)改善平衡协调性

(7)促进感觉恢复

(8)提高ADL能力

4.治疗性作业活动选择

的原则有:

(1)在全面的评定的

基础上,有目的的进行选

择。

(2)对活动进行分析,

选择具有针对性而安全可

行的活动。

(3)对活动进行必要

的修改和调整,以适合患者

的需要。

(4)尽量以集体活动

的方式进行活动以提高患

者治疗的积极性和治疗效

果。

(5)充分发挥治疗师

的指导、协调作用,以保证

活动的顺利进行。

5.矫形器具有以下基

本治疗作用:

(1)保护作用:通过

对受损或疾病肢体的保护

及支持,促进炎症、水肿吸

收,减轻疼痛;保持关节的

正常对线关系;防止肢体再

次受损,促进病变愈合。

(2)稳定作用:通过

对肢体固定以及对异常活

动的限制,维持骨、关节、

脊柱的稳定性,并且有利于

功能训练及下肢承重能力

的重建。

(3)代偿作用:通过

矫形器的外力源装置,对肌

力较弱者给予助力;代偿已

瘫痪的肌肉的功能;使关节

置于功能位,维持正常功能

运动。

(4)矫正作用:通过

三点力作用原理矫正肢体

已出现的畸形,也可通过矫

形器的限制,预防潜在的畸

形发生和发展。

(5)免负荷作用:通

过矫形器的压力传导和支

撑,能部分或完全免除肢体

或躯干的承重。

6.穿脱矫形器不良作

用的防治

制动引发的废用性肌

萎缩与肌无力;关节固定造

成挛缩;制动诱发骨质疏

松;导致肌痉挛加重;压力

作用造成压疮;心理依赖性

7.辅助器具的作用有:

(1)代替和补偿丧失

的功能

(2)提供保护和支持

(3)提高运动功能,

减少并发症

(4)提高生活自理能

(5)提高学习和交流

能力

(6)节约体能

(7)增加就业机会,

减轻社会负担

(8)改善心理状态

(9)节约资源缩短

住院时间,减少人、财、物

力浪费

(10)提高生活质量

8.节省体能应遵循的

原则为:

(1)合理地安排活动

(2)利用辅助器具简

化活动

(3)工作节奏要适中

(4)保持正确的姿势

(5)运用合适的身体

力学

(6)活动中配合呼吸

平面脊髓损伤者可能

需要的辅助器具有哪些

(1)矫形器:手功

能位矫形器、踝足矫形器等(2)轮椅:手轮圈有突起推动把手的轮椅、电动轮椅、高靠背轮椅(体位性低血压严重者才需要)。

(3)自助具:

1)进食自助具:万能袖套、带C型夹的勺子、带腕固定带的勺子、防滑垫、防洒碟、防洒碗、自动喂食器等

2)修饰自助具:电动剃须刀,带C型夹的梳子和剃须刀、带固定带牙刷

3)穿衣自助具:穿衣器、扣纽器、带指环的拉链等

4)洗澡带自助具:扣环毛巾、长柄擦(海绵)、

5)交流自助具:电话托、书写器、翻书器、电脑输入辅助器具

6)其它自助具:特制手柄钥匙、拾物器、开瓶器

(4)其它辅助器具:

环境控制系统、坐便

椅、坐厕、加高坐厕、

扶手、床边便椅、洗

澡椅等

种基本与职业有重要

关系

学习能力;言语能力;

计算能力;空间判断

能力;形体知觉能力;

分辨能力;手眼协调

能力;手指灵活性;

手灵活性

11.注意的分型

重点注意;连续注意;

选择性注意;交替注

意和分别注意

12.简述助行器分类。

根据结构和功能,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单臂操作助行器和双臂操作助行器。单臂操作助行器包括手杖、肘(拐)杖、前臂支撑拐、腋(拐)杖、多脚拐杖和带座拐杖;双臂操作助行器包括助行架、轮式助行架、助行椅以及助行台。

13.简述助行台适应证

(1)下肢功能障碍,需要使用助行架或前臂支撑拐,而合并上肢功能障碍或不协调的患者,如进展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脑瘫、偏瘫等。

(2)上、下肢均受累而不能通过腕与手承重的患者。

(3)前臂有明显畸形,前臂支撑拐不适用时,可选用助行台。

14.简述交互式助行架步行方式。

(1)恢复早期使用交互式助行架步态(四点步):将一侧助行架向前移,迈对侧下肢,移对侧助行架,移另一侧下肢。

(2)恢复后期交互式助行架步态(四点步):一侧助行架及其对侧下肢向前移动,另一侧助行架及其对侧下肢向前移动。

15.简述无直立困难患者手杖长度测量方法。

无直立困难的患者,站立时大转子的高度即为手杖的长度及把手的位置。患者站直,体重均匀分布于双下肢,目视前方,肩臂放松,确认患者无前、后、左、右倾斜以及穿的鞋亦是普通高度的情况下,将不可调的Fischer型手杖的套头去

除,将把手置于地面(足朝

上,把手着地),垂直靠于

患者体侧,在平患者前臂尺

骨茎突水平处手杖上作一

记号,锯去多余的长度,套

回套头即可。如为可调节的

手杖,不必翻过来,就地按

上述标准调节即可。

16.简述直立困难患者

手杖长度测量方法。

直立困难患者,可用仰

卧位测定。患者仰卧,双手

放在身旁,测量自尺骨茎突

到足跟的距离,然后增加

2.5cm,即为手杖应有的高

度。加2.5cm是留出穿鞋时

鞋后部的高度。测量正确

时,患者持杖站立时肘应轻

屈30度左右,腕关节背伸,

小趾前外侧15cm至腕背伸

时手掌面的距离即为手杖

的长度

17.简述手杖三点步行

分型。

①后型:健侧足迈出的

步幅较小,健侧足落地后足

尖在患侧足尖之后。步行稳

定性好,恢复早期患者常用

此种步行方式。②并列型:

健侧足落地后足尖与患侧

足尖在一条横线上。③前

型:健侧足迈出的步幅较

大,健侧足落地后足尖超过

患侧足尖。此种步行稳定性

最差。

18.简述腋杖四点步

行。

步行速度较慢,但稳定

性好,步态与正常步行相近

似,训练难度小,适用于恢

复早期,是双下肢运动功能

障碍患者经常采用的步行

方式之一。方法:先伸出左

侧腋杖(1),迈出右足(2),

再伸出右侧腋杖(3),最后

迈出左足(4),故称4动作

或4点。适用于骨盆上提肌

肌力较好的双下肢运动功

能障碍者。

19.简述利用单只手杖

和楼梯扶手上下楼梯方法。

开始时健手扶楼梯扶

手,手杖放患侧下肢;①健

手先向前向上移动;②健侧

下肢迈上一级楼梯;③将手

杖上移;④最后迈上患侧下

肢。下楼梯方法:①健手先

向前向下移;②手杖下移;

③患侧下肢下移;④健侧下

肢下移。

20.简述助行架免负荷步

态。

行走时先将助行架

向前,然后负重下肢向前,

点线右侧为使用助行架时

第二步的情况,注意迈步下

肢的落足点不能越过架子

两后足的连线。

21.简述小儿脑瘫作业治疗

的目的。

(1)促进运动发育

(2)改善感知觉及认知功

能提高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

进情绪,社会性的发育

22.试述促进脑瘫患儿手的

精细运动功能的作业治疗

方法。

(1)手的把握:拇指内收

—尺侧握手指过度屈曲

(2)使上肢有更好控制的

感觉性活动: 手、膝爬双手

走路

拍手、拍大腿等

(3)使手和手指有更好控

制的感觉性活动:用油、布、

刷子刷手、手指及手臂双手

插入粘土用手指将粘土撑

开挤压粘土

(4)拿起东西的训练

(5)放下东西的训练

(6)促进手抓放物体及手-

眼协调活动

(7)用于手指分离性运动

控制的活动

23.简述脑瘫患儿进食中的

潜在问题。

(1)咀嚼、吞咽、嘴闭合

障碍;

(2)不会用嘴从匙中取

食;

(3)不能保持正确的坐

姿;

(4)不能从盘中取食后送

至口中;

(5)不能控制流涎和液体

入量等。

24.简述手功能发育。

(1)2个月:双手紧握

(2)3个月:出现手指动

(3)4个月:双手张开,

推、打,能到中线位,常常

想抓东西6-9个月:关键时

期,伴有拇指主动应用的抓

握模式开始出现。

(4)7个月:粗大的耙抓模

(5)8-9个月:桡侧抓握模

式能根据物品的形状做出

调整

(6)10-12个月:全

手抓握→捏

(7)12-15个月:能

抓握饼干和其他扁平物品

(8)30个月:仿画

圆圈、投掷动作出现

(9)36个月:投掷

距离、力度、准确性

25.感觉统合治疗原则

(1)活动的环境

要安全,使

孩子能放心

大胆的探

索,摔倒了

不疼不伤;

(2)活动的器材

要能提供多

样的刺激,

在所设计的

一个活动中

就能提供视

+听觉+活动;

(3)活动的难度

必须合适孩

子的发育水

平,“有点

难又不太

难” ,充分

受挑战的乐趣并得到适当

的刺激;

(4)活动要能激

发孩子的兴

趣,充分发

挥孩子内驱

力;

(5)活动的强

度、时间、

频率要有个

性化,由孩

子决定刺激

种类及剂

量;

(6)根据孩子的

实际表现随

时调整活

动;

(7)动态与静

态、粗大与

精细相互搭

配交错,通

常以3:2相

结合;

(8)当好治疗师

的角色。

26.感觉统合治疗的目的

透过有系统有目的的

感觉刺激活动,促进大脑发

育成熟, 使大脑能有效地

处理来自环境与身体的感

觉信息,继而作出与环境需

要相适应的反应,藉此最终

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组织

能力、学习能力、兴趣。

27.简述矫形器对骨折早期

及功能恢复期的治疗意义。

骨折复位后的早期固

定,可维持骨和关节的正常

生理对线,有利骨组织修

复;促进炎症、水肿吸收;

减轻肢体疼痛。在功能恢复

期,通过动态矫形器辅助训

练,以恢复肌力;关节活动

度和肢体功能活动。

28、简述悬吊带的治疗作

用。

(1)穿戴悬吊带能支

持肩和肘关节的稳定性。

(2)保持肘关节功能

位,促进肘关节屈曲功能恢

复。

(3)承受和转移上肢

的重力,防止因重力引起的

关节脱位或半脱位。

(4)防止对臂丛神经

的牵拉,避免神经受损。

(5)减轻疼痛、改善

肢体血液循环,促进水肿吸

收。

29、预防因制动引起的废用

性肌萎缩的方法:

(1)在矫形器固定情

况下进行肌肉等长训练,即

肌肉主动进行收缩与放松

而不引起关节角度改变。

(2)在保持关节及肢

体稳定的基础上,进行肌肉

牵伸训练,每日1~2次,

每次牵伸肌肉5~10遍。

(3)在矫形器保护下,

采用双相脉冲电流,刺激肌

肉运动,每次持续30~40

分钟。

30. 压力疗法的作用机制

为:

通过持续加压使局部

的毛细血管受压萎缩,数量

减少,内皮细胞破碎等,造

成瘢痕组织局部的缺血、缺

氧,从而导致下面一系列变

化:

(1)在缺氧状态下承

担细胞氧化功能的线粒体

形态学发生改变,如肿胀、

空泡化等,其功能明显减退

甚至停止,使成纤维细胞增

生受阻及合成胶原等细胞

外基质障碍,产生胶原纤维

的能力大大降低,从而抑制

瘢痕的生长。

(2)肌成纤维细胞发

生退行性变,释放出的溶酶

体酶水解包绕在胶原结节

外的异常粘多糖,使胶原结

节能被组织中的胶原酶水

解,从而使螺旋状胶原变为

平行排列。

(3)缺血后a巨球蛋

白减少,对胶原酶的抑制作

用减弱,利于胶原酶的出

现,从而破坏胶原纤维。

(4)缺血后合成粘多

糖的酶减少,水肿减轻,减

少了粘多糖的沉积与合成,

使胶原生成减少,瘢痕减

轻。

(5)加压减轻局部的

水肿,减弱葡萄糖氨基淀粉

酶的水合作用,减少了粘多糖的沉积与合成,也可抑制瘢痕的增生。

31. 压力治疗应遵循的原则为:

(1)早期应用原则:压力疗法应在烧伤创面愈合后尚未形成瘢痕之前就开始。加压治疗开始时间越早,其治疗和预防效果越好。一般21天以上愈合的烧伤必需预防性加压包扎。

(2)合适的压力/有效压力:压力应保持

24-25mmHg,接近皮肤微血管末端之压力(有效压力10-40mmHg),有效的压力是指在不同体位或姿势下,压力始终保持在有效范围。

(3)长期使用:对于可能增生的瘢痕,从创面基本愈合开始,持续加压至瘢痕成熟,一般需1-2年甚至3-4年。另外长期使用也指每天应用的时间长,每天应保证23h以上有效压力,只有在洗澡时才解除压力,每次解除压力时间不超过

30-60分钟。

32.压力治疗的适应证有:

(1)控制瘢痕增生:适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瘢痕,包括外科手术后的瘢痕和烧伤后的增生性瘢痕。

(2)控制水肿:有效地控制多种原因所致的肢体肿胀。如偏瘫肢体的肿胀、淋巴回流障碍的肢体肿胀、下肢静脉曲张性水肿、手术后的下肢肿胀等。

(3)预防性治疗:①有效地预防烧伤后21天以上愈合的创面发展成增生性瘢痕;②预防关节由于增生性瘢痕所致的挛缩;③预防长期卧床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④预防从事久坐或久站工作人群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

(4)促进肢体塑形:用于截肢残端塑形, 防止残端肥大皮瓣对假肢应用的影响。

33.压力垫的作用有:

(1)填充凹陷部位。

(2)增加或减小瘢痕表面的曲度。

(3)建立曲度,以集中压力在所需要的部位。34.头面部常用的支架为:

(1)鼻部支架:用于保护鼻部避免因局部压力过大而塌陷。

(2)下颌部支架:用于保护下颌部,避免因局部过大压力而变形。

(3)耳部支架:用于防止耳部变形和避免耳廓粘连于头部。

(4)面部支架:保护面部防止变形。

(5)口部支架:用于预防和治疗小口畸形。

35.压力疗法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1)皮肤损伤:可在压力衣下加一层纱垫, 四肢可用尼龙袜做衬, 减少压力衣和皮肤之间的摩擦,出现水疱后, 抽出其中液体, 涂以龙胆紫, 严重破损或创面感染时解除压力。

(2)过敏:可加一层棉纱布进行预防,过敏严重者可考虑其它方法加压。

(3)瘙痒加重:一般无需特殊处理,持续穿戴压力衣约2周后瘙痒可在压

力作用下减轻。

(4)肢端水肿:肢体

远端同时进行加压治疗,如

穿戴压力手套或压力袜子。

(5)发育障碍:使用

压力垫和支架保护损坏部

位,如鼻部、耳部、手部等。

36.根据使用者驱动轮椅的

能力选择轮椅:

(1)完全不能操纵轮

椅者只能选用它人推动的

轮椅。如双侧上下肢完全瘫

痪以及有严重智力障碍者

等。

(2)双侧上肢虽无驱

动轮椅的力量,但有残余能

力可搬动小手把或按动电

开关者可选用电动轮椅。

(3)肩、肘部肌肉有

驱动力量,但手的握力不够

者可选用带有推动把手的

手轮,或在手轮上包塑料海

绵。

(4)只有一只手能驱

动轮椅者,可选用单侧驱动

轮椅或选用电动轮椅。

(5)偏瘫患者可以选

用低座位的普通轮椅,由健

手驱动手轮,健足着地控制

方向。

(6)双上肢肌力差者

应安装延长杆以便于操作

车闸。

37.从轮椅中转移患者时应

注意:

(1)必须明确患者的

障碍程度和残存能力,特别

是体力和认知能力;同时还

应了解治疗师自身体力和

技能,没有把握时不要单独

行事。

(2)治疗师的衣着要

方便活动,鞋要防滑,注意

头发和戒指不能掠过或损

伤患者。

(3)在转移前准备好

必要的设施与空间,以使转

移过程无障碍;确认轮椅已

制动,脚托已抬起或旋开;

两个转移面尽可能高度相

同、稳定,并尽可能靠近或

用转移板相连接;排空大小

便,以防在转移中大小便失

控。

(4)应选择最安全而

容易的转移方法,事先向患

者说明转移的顺序并取得

信任,以便协同用力。在转

移过程中治疗师的指令要

明确;教会患者利用转移重

心来增加起身的动量。训练

独立转移的时机要适当,太

早患者会因失败而失去信

心,太晚会因依赖而失去兴

趣。在转移过程中可使用保

护腰带,不能增加患者的痛

苦、损伤或肌张力,必要时

另一只手从背后绕过支撑

腰部,避免牵拉上肢。

(5)帮助转移时治疗

师不能单靠体力,要掌握用

力技巧。即两脚分开与肩同

宽,一侧下肢稍向前站立,

确保有较宽的支持面;在搬

动、支撑、抬起患者时尽可

能接近其重心;髋膝微屈而

腰背及头颈伸直,通过膝关

节的屈伸完成转移,避免腰

部用力;尽量移动下肢,避

免躯干扭转。

38.维持在轮椅中的

坐姿应考虑:

乘坐者在轮椅中应维

持安全舒适、功能最好的姿

势。一般情况下应使乘坐者

维持躯干和头部直立于中

立位,保持髋关节、膝关节、

肘关节屈曲90°,踝关节

0°的坐姿,对于某些有姿

势异常者常需要特制的轮

椅座位及座位系统来校正

和(或)保持固定的坐姿。

(1)骨盆支撑是支

撑整个身体的关键。良好的

骨盆支撑要求座席的高度、

宽度、深度适宜。平面座席

品种多、价格便宜、简单可

靠、重量轻、运输方便,可

以满足多数乘坐者对座席

的要求。但对于严重的畸形

或肌张力异常者往往不能

平均分布压力,不能提供良

好的支撑,需定制特殊的座

椅和各种座垫来维持坐姿,

并随生长、体重和体型的变

化对座位进行调整。耐力较

差者可使用多体位轮椅,实

现在同一轮椅上工作和休

息。

(2)上肢支撑通过

适宜的扶手和扶手垫使上

肢放置于舒适位置,既有助

于保持正确的姿势和维持

平衡,还可通过上肢负重减

少对坐骨的压力。通过使用

一些特殊的扶手还可以使

上肢固定于特定的功能位。

对于上肢功能正常者可以

去除影响上肢运动和手功

能的所有部件,如拆去运动

轮椅的扶手和车闸。

(3)下肢支撑良好

的下肢支撑可以保护下肢,

维持正确的体位和最佳平

衡。适宜的脚托高度为先把

脚托降低,使足跟刚刚开托

面,然后再上抬 1.3cm~

1.5cm。脚托过高时屈髋角

度大,体重过多地压在坐骨

结节处;过低时双脚失去承

托,易发生摆动而受伤,且

腘窝处完全承受小腿及脚

的重量而易发生压疮。当有

下肢水肿、外伤以及膝关节

僵硬时需用可抬起的脚托

支架抬起下肢。如果内收肌

张力过大还需使用外展支

架。

(4)背部、头部及胸

部支撑适宜的靠背高度

能保证使用者姿势良好,防

止疲劳。所有轮椅都能给使

用者提供良好的腰部支撑。

但低靠背对脊柱和头部无

支撑作用,只适用于无脊柱

畸形、躯干控制正常和上肢

肌力强壮者。对于躯干平衡

和控制不良(如脑瘫、高位

截瘫等)不能久坐的残疾者

和身体虚弱的老年人需使

用高靠背轮椅来提供必要

时还需使用胸垫和胸带等

支撑胸部。

乘坐轮椅时容易受压

的部位是臀部坐骨结节处、

臀部两侧、膝部后方、肩胛

骨处、肘部下方、脚跟的后

方等处。为使乘坐者能耐受

长时间的轮椅坐位,既要给

乘坐者以稳定的支撑,还必

须充分考虑上述部位的受

压情况,使用各种减压垫,

防止局部过度受压。

39.轮椅与床之间的转

移方法包括:

(1)独立转移:如偏

瘫和一侧下肢截肢等有一

侧健全肢体者常采用先站

立再转动方向的转移方法,

如斜角法、直角法。双下肢

截瘫或肌力差者常采用滑

动的转移方式,从轮椅的正

面、侧面或后面完成转移。

(2)部分帮助转移:

在上述各种转移时提供部

分帮助。

(3)全部帮助:转移

动作全部由帮助者完成。

40.常用轮椅操作技术

有:

(1)平地驱动轮椅

(2)大轮平衡技术

(3)独自驱动轮椅上

下台阶

(4)独自驱动轮椅上

下坡道

(5)推轮椅上下台阶

(6)推动轮椅上下坡

(7)推轮椅上下楼梯

41.在进行轮椅处方时

应注意下面的问题:

(1)安全性:使用标

准轮椅最常发生向前翻倒;

而使用电动轮椅易发生向

侧方翻倒。在进行轮椅处方

时应充分考虑影响轮椅的

安全因素。如车轴的位置、

脚轮的位置和直径、座位的

位置和高度以及载物的放

置位置等影响轮椅矢状面

稳定性。把轮椅的车轴前移

时容易推动,但后部的稳定

性降低,在上坡和加速时容

易向后翻倒;车轴后移时后

方的稳定性增加,有利于年

龄大、躯干稳定性差者。脚

轮的位置越靠近前、直径越

大、座席越低越偏后、把携

带物品放在座位下或偏后

的位置时发生向前翻倒的

可能性减少。大车轮和地面

接触点的间距宽度是影响

轮椅侧方稳定性的因素,当

大车轮平面与地面垂直线

的夹角为7°时侧方稳定性

最好,且无需过度加宽轮

椅。

(2)价格:有时轮椅

的有利性与价格不一致,处

方时必须与使用者商量,根

据实际需求、使用地点和经

济能力等全面考虑,尽量选

择价格可以承受的轮椅。另

外还要考虑更换零件的费

用。

(3)外观:由于轮椅

在日常大部分时间伴随使

用者,特别是女性,座席及

靠背的颜色、轮胎的外观等

都会影响乘坐者的感觉,因

此对外观要有一定的要求,

以免加重残疾者的精神压

力。但切忌只重视外观而忽

视功能,主客颠倒。另外,

轮椅的噪音要小。

(4)舒适性:由于使

用者大部分时间都在轮椅

上生活,乘坐的舒适性非常

重要。座席、靠背、扶手、

脚托等的规格应合适,必要

时配备各种垫。有髋关节挛

缩者还要考虑靠背与座席

的角度。

(5)重量、大小及是

否折叠:轮椅以结实、轻便

为好。由照顾者推动的轮椅

应把结实、安全放在第一

位;而由乘坐者独自操作的

轮椅应把轻便放在第一位。

电动轮椅虽然重量大,但无

需乘坐者用力操作,如有需

要仍可以选用。如需把轮椅

转移到汽车还应选用折叠

式轮椅。

(6)使用者的操作能

力:一般认为驱动轮椅的力

量达到体重的1/25~1/30

即有可能操作轮椅,但使用

者必须无智能障碍,且肩肘

手以及手腕的协调性符合驱动轮椅的要求。当驱动轮椅有困难时要根据使用者的能力和功能受限程度选择各种驱动配件,如选用带推把的手轮。

(7)使用目的以及使用场所:要考虑使用者的居住及工作环境,如住宅的宽窄、地面是否平整,是否有台阶或坡道及坡道的角度等,必要时到实地考察。

42.根据疾病及损伤选择轮椅:

(1)截瘫:除高位胸髓损伤者需考虑躯干的平衡控制问题外,截瘫患者对轮椅的要求基本相同。座席的规格通过身体测量决定。一般选用台阶式的短扶手,并安装脚轮锁。若需要从后方完成转移动作,可在靠背上安放上拉链或选择可倾倒式靠背的轮椅;如需从侧方转移,应选用可拆卸式扶手。踝部有痉挛或阵挛者需增加脚踝带、脚跟环。当生活环境的路面状况较好时可选用实心轮胎以提高速度,并配合较厚的坐垫防震。

(2)四肢瘫:C4及以上损伤者可选择气控或颏控电动轮椅或由护理者操作的轮椅。C5以下损伤者可通过上肢的屈曲力量操作水平把手,故可选择前臂控制的高靠背电动轮椅,功能较好者可选用轻便的手动轮椅。有起立性低血压者应选用可倾斜式高靠背轮椅,安装头托;并配合选用膝部角度可调的开合可卸式脚托。车轴要尽可能靠后,安装倾倒杆,并选择较厚的座垫。

(3)偏瘫:如果无认知障碍、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和协调性者可选单侧驱动轮椅;病情严重者选用他人推动轮椅。平衡功能好者可选用座席较低的标准轮椅,安装可拆卸式脚托和腿托,以使脚充分着地,用健侧的上下肢完成操作。若需帮助转移者最好选用可拆卸式扶手。

(4)截肢:双下肢截肢者由于身体重心发生很大的变化,一般要把车轴后移防止向后方倾倒;在早期可使用大轮在前的轮椅,若有假肢时要安装腿托和脚托。

(5)下肢伤残及其他:下肢伤残者一般选用标准轮椅;年老、体弱、病情严重者一般选用他人推动轮椅。其他障碍要根据残疾或损伤的程度、关节活动情况、肌力以及体重、躯干平衡、生活环境等综合考虑。

43.简述工作康复的基本流程。

传统工作康

复流程包括评估、

干预、再评估和决

定去向四大过程。

包括了接诊患者、

功能性能力评估、

工作需求分析、工

作重整、工作能力

强化训练、就业选

配以及工作职务

调整或再设计等

一系列相互关联

的过程及步骤。由

不同专业人士包

括医生、康复治疗

师、社会工作者参

与组成的专业团

队共同面对工伤

工人的问题并提

供全面综合的康

复服务。

44.简述工作分析的

目的及内容。

(1)工作分析是对具

体工作在工作

量、力度,对身

体能力、生理、

认知、心理社交

等方面的要求

进行分析。

(2)工作分析的目

的:在于了解

某项工作对体

能和功能的具

体要求,为制

定工作康复的

目标提供依

据,根据工作

要求选择合适

的功能性能力

的评估方法、

工具或手段。

(3)工作分析的内

容:工作分析

的内容包括工

作名称、基本

的工作目标、

从事工作的人

数、工作和休

息时间表、工

人所需要的付

出。

45 .请具体描述物理

环境的三个方面。

物理环境包括自然环

境、人工建造的环境和物

件。自然环境指的是未经人

为改造的,或者是仿造的自

然环境,例如:天空、湖泊、

山脉、河流,包括季节更替

和天气的变化等等。人工建

造的环境指的是人为建造

的,用于容纳、活动、分隔、

拥有的场所以及连接这些

场所的设施。例如:住房、

仓库、体育场馆、工厂、学

校、购物中心、公路、街道,

包括其中的运作过程,例

如:交通的流动,电梯的移

动和机器的运作等等。物件

又可分为自然物件和人工

物件两类,自然物件包括有

自然界中有生命和无生命

的东西如:植物、动物、砂

石、水等。而人工物件则包

括家具、食物、衣服、书本、

艺术品、工具、机器和交通

工具等等。

46. 在进行非标准化

的环境评估时,有哪些重要

因素需要考虑

在进行非标准化的

环境评估时,有以下四个重

要因素需要考虑:

(1)环境的安全性:

包括导致绊倒的危险因素、

光线、电线和插座、家具和

楼梯等。

(2)物件的可获得性

和环境的可进出性:包括病

人要在房间里进行什么作

业活动这些作业活动所须

的物件是否齐全活动对病

人运动和认知能力方面的

要求活动的次序和步骤进

出环境和使用这些物件是

否方便和安全

(3)病人在实际环境

中的作业活动表现。

(4)与病人或家属进

行面谈的情况。

47.描述四种主要的环

境改造方法,以及其应用原

环境的改造可以分成

四个类型,包括辅助器具的

使用;环境物理结构的改

造;物件的改造和作业活动

的调整。其一般的应用原则

是:首先要考虑病人通过训

练能否达到生活自理,如果

不能,才考虑进行环境的改

造。在进行环境改造时,一

般会根据病人的情况先考

虑使用作业活动的调整、辅

助器具的使用、物件的改造

和非房屋结构性的改造,然

后再考虑房屋结构性的改

造。

48. 请简述社区作

业治疗的目的

协助有需要的残障人

士及长期病患者提高他们

在起居生活、工作及社区生

活方面的独立生活能力。透

过实地的评估、家居及社区

内的训练、改善家居环境设

施建议或代替病患者为其

洽购适合的辅助用具,如:

轮椅、手杖,以及提供合适

的信息及转介等服务,以帮

助他们能够在不同方面独

立地生活,从而让他们可以

成功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

量。

49. 举例说明环境

因素对患者康复的

影响

环境因素包括物质环

境(physical

environment) 、病患者的

社交环境(social

environment) 、文化环境

(cultural environment)

及处所环境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等环境因

素。这些环境因素可以帮

助提升病患者的作业活动

表现, 但同时这些环境因

素可以对病患者作业活动

表现造成障碍。

如患者中风后,半身偏瘫,

行动不便, 需要使用拐杖

步行。住在二楼, 没有电梯

上下 (处所环境), 即使他

可以步行到楼梯, 因为楼

梯间扶手太低 (物质环境),

不适合他使用, 他仍然无

法离开住所, 到市场买东

西。幸好, 患者家人掌握

了协助中风病患者上下楼

梯的技巧, 可以协助他上

下楼梯 (社交环境)。随后,

其家人根据治疗师的建议,

找了一个合资格的工匠,

在适合病患者使用的位置

上加装扶手(物质环境),

以后, 患者可以独立及安

全地上下楼梯, 离开住所,

到市场买东西。在这个例

子中, 处所环境对病患者

的作业活动表现造成障碍;

适当的物质环境及社交环

境则帮助提升病患者的作

业活动表现。

50.举例说明如何个

人、环境和作业活动

三者间在患者康复

中的交互影响作

“个人、环境、作业活

动模式”指出个人范畴、环

境范畴和作业活动范畴互

相作用, 影响作业活动表

现。三个圆形可代表上述三

个范畴, 两个范畴之间重

迭部分表示予他们之间的

互相作用, 中央斜纹部份

是三个范畴互相作用后的

结果, 亦代表病患者的作

业活动表现。中央斜纹部

份面积越大作业活动表现

越好,反之作业活动表现越

差。如中风患者的个人范

畴、环境范畴和作业活动范

畴均受到中风的影响, 而

减低了范畴之间的互相作

用, 进而减低中风患者的

作业活动表现。社区作业

治疗增强范畴之间的互相

作用, 为患者提供机能训

练, 训练偏瘫患肢 (个人

范畴)。随后为患者开展有

意义的作业活动及提供日

常自我照顾训练(作业活动

范畴), 教育家人照顾及协

助患者的方法(环境范畴)。

此外, 治疗师建议家居环

境改建, 以方便患者使用

(环境范畴)。

51. 简述社区康复

中照顾者的作用

(1)学习与分享照顾

患者时面临的困难和经验,

同时由专业人员教授照顾

技巧及康复注意事项,促进

家庭沟通。

(2)积极参与互助小

组活动,使患者能积极面对

漫长的康复路。

(3)掌握轮椅自行维

修,自行检查技巧。

(4)协助患者将生活

简化和应用辅助记忆有效

法,改善其在日常生活中遇

到的困难,如辨认方向,记

忆步骤及生活习惯程序。

(5)帮助和监督患者

完成家庭康复训练。

(6)掌握基本护理操

作技能。

(7)监测患者病情变

化情况,定期复查。

52. 简述照顾者信

心评估常采用的评

估方法

病患者家人照顾病患

者日常生活信心调查

(Caregiver Efficacy

Scale) 及照顾者压力指数

(Caregiver Strain Index)

来进行评估。

53. 照顾者压力指

数(Caregiver

Strain Index)的评

分原则

照顾者压力指数描述

十三个照顾病患者处境,

查问照顾者在照顾病患者

及伤残人士时是否遇到困

难。一个有困难的处境得

1分, 总分最高13分, 最

低0分, 分数越高, 压力

越大。

54. 经过评估,确认

患者及伤残人士他

们所遇到的问题及

困难时应注意的原

则并举例说明。

确认的问题及困难要

以简明 (concise)、精确

(precise) 及具体

(specific)为原则。例如

“病患者有跌倒的危险”

这种陈述方法, 便是一个

不良例子, 不精确, 不具

体。除了那位确认病患者

问题的治疗师之外, 其它

治疗师根本不明白病患者

出现了什么问题, 才“有

跌倒的危险”。是因为病

患者的平衡力下降患腿乏

力视力下降姿势性低血

压所致还是做事急躁, 不

顾安全

55. 患者拟出院,作

业治疗师应该怎样

帮助患者准备

(1)了解病患者的病情、身体机能、活动能力和自我照顾能力等, 与照顾者、医生、护士及其它专职医疗团队进行个案研究, 制定出院计划。

(2)根据病患者及家人需要,为病患者提供训练,包括:①教授照顾者照顾病患者的方法,②建议使用适当的辅助器具,③转介病患者到家居照顾服务、送饭服务、家务助理及日托服务。

(3)安排出院前家访, 评估家居环境及提议家居改建,为病患者准备一个安全而且合用的家居环境, 早日出院, 重返社区。

56. 患者治疗出院

后应该做哪些跟进

治疗

(1)评估出院前计划的成效, 修改训练计划及强化照顾者照顾技巧等。

(2)详细评估病患者使用辅助器具的需要及方法, 确保他们安全、正确地使用辅助器具, 减少照顾者的负担及提高病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

(3)重新评估家居及社区环境和病患者之间的互动情况, 检讨及修改家居改建建议和社区训练, 使病患者克服环境困难, 融入社会。

(4)转介病患者予以适当的社区作业治疗服务。

57.简述脊髓损伤的分类。

(1)根据病理变化----原发性和继发性

(2)按脊髓损伤

的程度:完全性

和不完全性

(3)按脊柱骨折

部位:

上颈段脊柱骨

折(颈1~4),

下颈段脊柱骨

折(颈5-7),

胸段脊柱骨折

(胸1-10),

胸腰段脊柱骨

折(胸11~腰2),

腰骶段脊柱骨

折(腰3~骶骨)

58.脊髓损伤功

能障碍的特点。

(1)运动障碍

(2)感觉障碍

(3)呼吸功能障

(4)排尿障碍

(5)性功能障碍

(6)自主神经功

能紊乱

(7)体温调节障

(8)心理障碍

59.脊髓损伤程度的分类。

A.完全性损伤:无感觉、运动功能,亦无骶保留。

B.不完全性损伤:损伤水平以下保留感觉功能,肛黏膜皮肤反射存在。

C.不完全性损伤:损伤水平以下保留感觉功能,肛指诊反射存在,其关键肌的肌力小于Ⅲ级。

D.不完全性损

伤:损伤水平以下保

留感觉功能,肛指诊

反射存在,其关键肌

的肌力大于Ⅲ级。

E.正常:是指感觉、

运动功能正常。

60.脊髓损伤作业治疗

的治疗目的和长期目标。

(1)目的: 将各种

障碍抑制在最低限

度,努力避免并发症

的发生,并最大限度

地发挥残存的机能,

从而获得高质量的生

活。

(2)长期目标是:

促进患者尽快接受伤

害现实;达到最高程

度的身边处理能力,

最大限度地生活自

立;恢复与家属、朋

友的人际关系,重新

独立地、充实地、开

始有意义地生活;重

新开始教育和职业的

活动和计划。

61.作业治疗还要注意

以下几个方面:

(1)避免引起痉

挛的动作。

(2)皮肤护理,

避免压疮。

(3)避免疼痛,

异位骨化,排尿

障碍加重,防止

其他异常情况

发生。

62.颈髓SCI作业治疗

注意事项

(1)疼痛、出汗、

烦躁、面色苍白、失

神等症状,是过度劳

累的表现。所以要注

意患者的疲劳程度,

不要使其陷入过度疲

劳状态。

(2)要避免瘫痪部

位受压及摩擦,预防

压疮产生。

(3)不适的体位难

于做动作,且易疲劳,

故在作业活动时应保

持正常、舒适体位。

(4)有导尿管的患

者应避免作业活动时

影响或阻塞尿管。

(5)有呼吸功能障

碍的患者为防止发生

呼吸系统并发症,要

避免和有呼吸道感染

的患者接触,同时避

开刺激性气体和尘

埃。

63.脊髓损伤作业治疗

大致分几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以

医疗管理为主的卧床

阶段(床边训练为主)

(2)第二阶段:以

恢复功能、获得各种

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功

能恢复阶段。

(3)第三阶段:以

应用所掌握的能力,

学习如何适应家庭、

适应社会,过有意义

的生活,是回归家庭,

回归社会的基础训

练。

64.脊髓损伤并发症。

(1)皮肤破损或压

疮:

(2)肺活量降低

(3)直立低血压

(4)自主反射障碍

(5)异位骨化

(6)痉挛

(7)废用性骨质疏

(8)深静脉血栓

65.简述认知障碍常见的

临床表现

(1)注意力降低常

常失去了集中精力一

段时间和从周围环境

中去除干扰的能力。

(2)记忆减退记忆受

损是颅脑损伤患者最常

见的损害

(3)动作开始、终止能

力受损

(4)安全感降低和判断

能力受损

(5)反应迟钝外界信

息的反应迟钝可以包括

视觉、听觉、感觉和知

觉等方面。

(6)执行功能困难和抽

象思维能力障碍。

66.简述脑损伤急性期

和恢复期的评定

(1)急性期:用格拉斯

哥昏迷指数量表评定,它主

要从三方面评估中枢神经

系统的功能:睁眼反应、言

语反应、运动反应。具

体分级如下:

?13~15

分者为轻度颅

脑损伤;

?9~12

分者为中度颅

脑损伤;

?低于8

分者为重度颅

脑损伤。

(2)恢复期评定:评定

用Levin提出的Galveston

定向遗忘试验(GOAT)。该

试验主要通过提问方式了

解患者的记忆情况,患者回

答不正确时按规定扣分,将

100减去总扣分即为GOAT

分。100分为满分,100-75

为正常,74-66为异常边缘,

低于66分为异常。一般认

为达75分才能认为脱离

PTA。具体分级如下:

?PTA少

于1小时为轻度

?1—24

小时为中度

?1—7天

为重度

?>7天

为极重度

67.简述手指失认的评

定方法。

(1)称呼手指的检查让

病人将双手平放

于桌上,触摸一个

手指让病人命名。

(2)按指令辨认手指的

检查让患者按检查者指令

活动或指出相应手指。

(4)模仿手指运动检查

模仿手指形状检查

68. 简述躯体失认的

评定方法。

(1)按指令指出人体部

(2)模仿动作

(3)回答问题-回答错误

为阳性

(4)画人体图

(5)拼人形图

69.脑卒中所致各种功能

障碍。

(1)运动功能障碍

(2)感觉障碍

(3)交流障碍

(4)视觉和知觉障碍

(5)认知障碍

(6)日常生活能力降

(7)心理和社会影响

70.临床常见的脑卒

中类型。

(1)脑出血

(2)腔隙性脑

梗死

(3)蛛网膜下

腔出血

(4)动脉硬化

性脑梗死

71.功能评定的总原

则。

以患者为中心

(1)作业治疗师应

尊重治疗者,并和其建立伙

伴关系。

(2)在确定患者的

治疗目标和预后时,应让患

者有更多自主性。

(3)在评定的过程

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的

家庭环境以及其所扮演

的社会角色,兴趣和文

化背景等方面。

(4)允许患者是

“问题主义者”,以便

接下来患者成为“问题

的解决者”。

(5)认识到患者在

治疗过程中自我的重要性。

(6)认识到决定职

业的需求中患者选择的必

要性

72.作业治疗的治疗

目的。

答:通过患者参与

作业治疗活动,改善和

维持身体、心理两大方

面的功能,使患者最大

限度地获得自立,最终

回归家庭,重返社会。

73.作业治疗体位摆

放时的注意事项。

(1)床应放平,床头

不得抬高。

(2)手中不应放置

任何东西,而且不能让手处

于抗重力的体位。

(3)最好是让患者

卧床时使其身体与床边平

行,而不是向通常那样斜

卧。

(4)枕头的大小和

硬度应合适,应为患者

准备一些大小和形状不

同的枕头,以支持身体

的不同部位。

(5)不应在足底放

置任何东西,试图以此

避免跖屈畸形是不可取

的,反而易引起或增加

不必要的伸肌模式的反

射活动。

(6)为防止足下

垂,治疗师可利用木制

或金属框架置于床尾患

者足部上方,被服搭在

框架上而避免直接压迫

患者足部。踝关节最好

保持在中立位。

75.功能性运动训

练。

(1)抑制痉挛

(2)针对协同运动的

训练

(3)上肢基本动作训

(4)感觉障碍的恢复

训练

(5)针对患侧忽视和

身体非对称姿势、动作的

治疗措施

(6)日常生活动作训

(7)心理社会的调节

76.骨折的分类。(1)据是否有神经血管损伤:单纯性骨折和复杂性骨折

(2)据原因:外伤性和病理性骨折

(3)据稳定程度:稳定性和不稳定性

(4)据程度:完全性和完全性

(5)据是否与外界相通闭合性和开放性

77.骨折的作业治疗原则及目的。

骨折治疗的基本原则

为:

整复、固定、功能训练。

作业治疗的作用,主要在

于加速骨与软组织的愈

合,缩短疗程,并促进患

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骨折治疗的目的:

⑴促进肿胀消退

⑵减少肌肉萎缩的程

⑶防止关节粘连、僵硬

⑷促进骨折愈合过程

的正常进行

(5)改善运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以及对动作的调整。

论述题

1.简述小儿脑瘫作业治疗

的目的。

(1)促进运动发育

(2)改善感知觉及认知功能提高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情绪,社会性的发育

2.试述促进脑瘫患儿手的精细运动功能的作业治疗方法。

(1)手的把握:拇指内收—尺侧握手指过度屈曲(2)使上肢有更好控制的感觉性活动: 手、膝爬双手走路

拍手、拍大腿等

(3)使手和手指有更好控制的感觉性活动:用油、布、刷子刷手、手指及手臂双手插入粘土用手指将粘土撑开挤压粘土

(4)拿起东西的训练(5)放下东西的训练(6)促进手抓放物体及手-眼协调活动

(7)用于手指分离性运动控制的活动

3.简述脑瘫患儿进食中的潜在问题。

(1)咀嚼、吞咽、嘴闭合障碍;

(2)不会用嘴从匙中取食;

(3)不能保持正确的坐姿;

(4)不能从盘中取食后送至口中;

(5)不能控制流涎和液体入量等。

1.骨折的分类。

(1)据是否有神经血管损伤:单纯性骨折和复杂性骨折

(2)据原因:外伤性和病理性骨折

(3)据稳定程度:稳定性和不稳定性

(4)据程度:完全性和完全性

(5)据是否与外界相通闭合性和开放性

2.骨折的作业治疗原则及目的。

骨折治疗的基本原则

为:

整复、固定、功能训练。

作业治疗的作用,主要在

于加速骨与软组织的愈

合,缩短疗程,并促进患

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骨折治疗的目的:

⑸促进肿胀消退

⑹减少肌肉萎缩的程

⑺防止关节粘连、僵硬

⑻促进骨折愈合过程

的正常进行

⑼改善运

动的协调性和灵

活性,以及对动作

的调整。

1. 简述知觉障碍的作业治疗活动分类及训练原则。

针对知觉障碍的作业活动一般分为改善功能的作业活动和功能适应性作业活动。改善功能的作业活动即针对受损的功能进行训练,如采用功能法或技能法、训练转移法、感觉整合法、神经发育疗法等。功能适应性作业活动即教会患者利用未受损的感觉通路来代偿某一感觉通路上的认知缺陷,主要采用功能代偿和环境改造的方法。选择作业活动要根据具体情况以及患者的要求而定。通常在疾病或损伤的早期以改善功能的作业活动为主,然后逐渐增加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技能代偿、适应训练和获得代偿行为的治疗比重。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增加对社会资源的利用以及对家属宣教的比重,通过环境调整使患者回归家庭或重返社会。

实验针灸学考试必过培训资料

实验针灸学考试必过

实验针灸学 1、实验针灸学定义:实验针灸学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针灸学基础,针灸作用规律、针灸作用效应及机制的一门学科,是传统针灸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兴交叉学科,是针灸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实验针灸学的基本任务: 促进针灸学的发展是实验针灸学的主要任务;培养现代化的针灸人才是实 科研选题的种类:1基础研究:探索性强,自由度大,风险高2应用研究:实用性强,理论和方法比较成熟,风险较小3开发研究:风险低,成功率高,具有投资大,经济效益高的特点 假说的重要性:建立假说是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科研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假定性的解释和说明。科学研究中离不开科学假说,凡是以客观事实和现有的科学理论为基础,能够揭示科学问题的内在特征和规律的学说,就是科学假说。建立假说是选题的核心与灵魂,假说的正确与否从根本上决定科研工作的成败,假说水平的高低决定科研成果水平的高低。 假说的特性:1来源的科学性2说明的推测性3解释的系统性4结论的可验证性 假说建立的步骤:1产生初始意念2形成初步假说3不断完善假说 4、假说的检验(1逻辑分析2实践检验) 经脉现象的定义:经脉现象,亦称经络现象,是机体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沿古典经脉循行路线出现的各种生理、病理现象。 经脉现象包括哪些内容?循经感传,循经皮肤病,循经神经血管反应,循经感觉障碍 循经感传的定义:循经感传:系指用针刺,艾灸、低频脉冲电或其他方法刺激穴位时,人体出现酸,胀,麻等“得气”感,从受刺激的穴位开始,沿古典医籍记载的经脉循行路线传导的、能通过大脑感知的现象。分显性与隐性感传。 9.循经感传的特征:1) 感传路线四肢部与古典经脉主干循行路线基本一致,躯干部常有偏离,头面部则差异较大。 2)感传感觉大多数以酸胀麻痛为主;少数出现流水感、蚁走感、冷热感等。 3) 感传速度速度缓慢是循经感传的一大特征,一般为 1~10cm/s,但个体差异较大。 4) 感传宽度通常呈带状,其宽度因部位而异,一般为0.5~5.0cm 或更宽。 5) 感传深度因部位而异,肌肉丰厚处感传线较深,似在肌肉中;肌肉浅薄处感传线较浅,似在皮下。6) 感传方向刺激井穴,感传向躯干、头面部传导;刺激头面部或躯干部的穴位,感传向四肢传导;刺激经脉中途的腧穴,则感传一般呈离心性和向心型双向传导。 7) 感传阻滞针刺穴位引起感传时,在感传路线上进行机械压迫、局部降温、局部注射液体、触觉刺激,可以阻滞循经感传。 8) 感传效应当感传沿经脉到达所属络的组织器官时,相应组织器官的机能发生明显的良性或劣性的变化,多数和针刺疗效一致。故有人称此为循经感传的效应性反应。 9) 相对稳定对感传显著型的受试者所做的近、远期追踪观察表明,循经感传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经脉和非经脉有什么不同特点?经脉具有电特性,热学特性,光学特性,声学特性,磁学特性,沿经同位素迁移现象等。 压迫冷冻感传组织后有什么针效,对临床有什么启示?局部冷冻降温感传组织后对循经感传有明显的阻滞作用,它阻滞了循经感传所诱发的肌电反应或脏腑效应,并且阻滞针刺的效应,针效被阻滞的程度与相关部位组织温度降低程度的呈平行关系。 循经感传的形成机理主要有哪几种观点?大致有三种观点:(1)中枢兴奋扩散说;(2)外周动因激发说;(3)中枢外周统一论; ①中枢兴奋扩散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感传的基本过程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进行的,即感传的性质是

实验针灸学重点

1、实验针灸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主要开展针灸理论,针灸作用规律,针灸作用机制和针灸应用技术等相关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是针灸学科一个新的分支;也是研究针灸神经生物学机制的重要基础。 2、针灸的三个作用:针刺镇痛作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控作用,对失调的脏腑器官功能的调整作用 3、学位功能的双重含义:感受刺激,反映病症 4、得气:指针刺穴位后产生的经气感应,包括针感和手下感。针感指受针者针下的酸、麻、重、胀等感觉。手下感指施针者手下沉紧的感觉。 5、得气的机制:针刺穴位引起穴区感受装置兴奋后神经冲动传入中枢,最后在大脑皮层形成针感。中枢整合后的信息传出后又作用于效应器形成手下感。 6、手下感的产生机制:针刺信息由外周传入神经通路进入中枢,经中枢整合后,一方面形成针感,另一方面通过脊髓r-传出系统随躯体神经到达相应支配区穴位下的肌梭,引起梭内肌收缩和肌电发放,以及局部肌纤维收缩,后者经针柄传于施针者手下形成沉紧的手下感。 7、循经感传现象:指以针刺、低频脉冲电等方法刺激穴位时,人体出现酸麻重胀等特殊感觉,从被刺激的穴位开始,沿着经脉循行的路线传导的现象。 8、循经感传现象的基本特征:循经扩布、趋向病所、宽度和深度不均、感觉性质多样、慢速传导、双向循行和回流现象、可以阻滞、影响脏腑功能活动 9、经穴脏腑相关:或称体表-内脏相关,反映了经脉穴位与脏腑之间的一种双向联系,即脏腑生理或病理改变,可通过多种形式反映到体表相应穴位上;刺激体表穴位又可对相应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10、牵涉痛:当某一内脏器官有病变,患者除感觉患病器官的局部不适或疼痛外,尚可在远离该器官的体表某部皮肤或深部组织发生疼痛感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 11、海氏带:痛觉过敏的皮肤部位。 12、穴位功能特异性:穴位与非穴位、穴位与穴位之间在功能上所存在的差异。 13、针灸作用的五个影响因素:穴位特异性,得气状况,针法灸法的刺激参数,个体差异,时间因素 14、艾灸的刺激参数:1)温度幅值:2)温度升降速度:3)温度作用面积:4)壮数:5)每壮的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 15、电针的刺激参数:波形,波宽,脉冲幅度,脉冲的重复频率 16、时间效应:对穴位进行针灸刺激时,针灸效应的发生发展呈现一个渐进的时间过程,分为潜伏期、上升期、高峰期和下降期,称为针灸作用的时间效应。 17、时间效应曲线:用直角坐标图表示针效与时间的关系叫时间效应曲线。 18、针麻诱导期:在实施针麻手术之前,对选定的穴位预先进行一段时间针刺刺激,至镇痛效果达到可以手术这段时间 19、针刺耐受:针刺镇痛耐受是指由于长时间针刺或反复多次针刺后,针刺镇痛效应降低的一种现象,或简称针刺耐受 20、针刺后效应:停止针灸后继续存在的针灸效应 21、生物节律:生物体内的各种生命活动按一定的周期和顺序重复发生的变化。超日节律,近似昼夜节律,亚日节律(分为:7d节律,月节律,年节律) 22、疼痛: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它包含痛感觉和痛反应两个成分。痛感觉是指人对疼痛的感觉。痛反应是指伤害性刺激所产生的一系列躯体反应和内脏反应。 23、痛域:痛阈(痛反应阈):从刺激开始到引起疼痛感觉或运动反应的最小刺激量; 24、耐痛域:能耐受疼痛的最大刺激量。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作业治疗技术》期末考试题A卷及答案

普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第1学期末 《作业治疗学》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40分,共40个题,每题1分) 1.能增强手指精细活动的作业训练是 A编织 B推重物 C滚筒训练 D功率自行车 E阅读训练 2.失用症不包括 A观念性失用B身体失用 C观念运动失用 D结构性失用 E运动性失用 3.用于调节紧张情绪的作业活动是 A剪纸作业 B音乐欣赏 C利用编辑框编辑 D太极拳操 E郊游 4.为促进重返社会,恰当的活动 A剪纸作业 B音乐欣赏 C利用编辑框编辑 D太极拳操 E郊游 5.一个康复小组成员对一位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中期评定,会上一位参加者总结了患者的洗澡穿衣活动的进展,这位参加者应该是以下哪一类康复从业人员 A康复护士 B物理治疗师 C作业治疗师 D康复医师 E心理治疗师 6.针对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不包括哪一项 A认知 B摄食 C更衣 D移动 E如厕 7.什么水平的脊髓损伤患者的现实目标是家庭功能性行走 A C7 B T1 C T6 D L1 E T10 8.让患者从不同场景、不同角度、与不同人合影的照片中寻找他熟悉的人适用于 A注意障碍训练 B记忆障碍训练 C视觉失认训练 D身体失认训练 E图形背景区分障碍 9.脊髓损伤患者出现自主神经反射亢进时,首要处理应该是 A解除诱因并采取坐位 B解除诱因并平卧位 C口服钙拮抗剂 D静注交感神经阻滞剂 E静注硝酸甘油 10.脑血管意外的急性期康复治疗不包括 A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B预防呼吸道感染 C良肢位摆放 D心理健康调控 E平衡功能训练 11.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的最终目标是 A脊髓神经再生 B运动和感觉功能完全恢复 C恢复工作 D提高生活质量,并回归社会 E恢复生活自理 12.小儿脑瘫的康复原则 A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B治疗-游-戏教育三结合 C自然恢复 D综合治疗 E注意家属的作用 13.脑瘫患儿的手膝交替爬行训练的顺序是 A左手、右手、左腿、右腿B右手、右腿、左手、左腿 C右手、左腿、左手、右腿D左手、左腿、右手、右腿 E右腿、左肘、左腿、右肘 1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的主要目的有 A尽可能获得生活能力最高水平的独立 B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 C学会使用辅助具 D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调动并挖掘其自身潜力 E上述都是 15.对作业治疗的目的表述错误的是 A增强肢体尤其是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B是患者实现完全康复 C增加功能性活动的控制能力和耐力 D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E改善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能力 16.作业治疗与运动疗法的主要区别在于 A作业治疗以恢复患者各个关节的活动度和增强肌力为主 B作业治疗的范围是躯体功能障碍 C功能训练的目的不同

针灸医籍选 考试重点

1.简述“粗守形,上守神”和“粗守关,上手 机”的内涵。 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未覩其疾,恶知其原?刺之微,在速迟,粗守关,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叩之不发。知其往来,要与之期,粗之暗乎,妙哉!工独有之。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逆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 粗守形:粗守,技术低劣的医生。形,指针刺一些表面的内容,如腧穴,刺法等。 上守神:上,上工,技术高明的医生。神,精神气血的内在变化,即正气。 粗守关,上守机:关,四肢关节的腧穴。机,经气至的动静时机。粗守关,即守四肢之关节也。上守机,察气至之动静也。 2.简述针灸医生临床操作的基本要求。 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 左右,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 者,刺之无殆。方刺之时,必在悬阳, 及与两卫,神属勿去,知病存亡。血脉 者,在腧横居,视之独澄,切之独坚。 本段提示了针刺的正确方法,必须持针 有力,正指直刺,不要左右偏斜。同时, 强调医者在施行针刺时,精神要高度集 中,密切观察病人的血脉虚实,两目、 眉间及面部的神色变化。如此,才能治 之有效而不发生危险。 3.简述五脏受邪发病的内容。 黄帝曰:邪之中人藏奈何?岐伯曰:愁忧恐惧则伤心。形寒寒饮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肋下,则伤肝。有所击仆,若醉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有所用力举重,若入房过度,汗出浴水,则伤肾。 4.简述病之六变的内容。 黄帝曰:病之六变者,刺之奈何?岐伯答曰:诸急者多寒;缓者多热;大者多气少血;小者血气皆少;滑者阳气盛,微有热;涩者多血少气,微有寒。是故刺急者,深内而久留之。刺缓者,浅内而疾发针,以去其热。刺大者,微泻其气,无出其血。刺滑者,疾发针而浅内之,以泻其阳气而去其热。刺涩者,必中其脉,随其逆顺而久留之,必先按而循之,已发针,疾按其痏,无令其出血,以和其脉。诸小者,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 5.试论述针灸治神。 针刺治神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医生治神。医生必须精神专一,“神无营于众物”,医者首先必须常持谨慎之心,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在众多复杂的证候中,抓住主要脉证,审证虚实,施以针刺治疗。诊断后,医者“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治疗前,“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治疗中要密切注意针刺后气至的时机,“经气已至,慎守勿失”,“至其当发,间不容瞚。手动若务,针耀而匀,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形,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伏如横弩,起如发机。” 第二部分为患者治神。针刺过程中,患者必须认真配合医者,放轻松,精神高度专一集中,做到人与针和,针与病人和。 第三部分为安静优雅的环境。 6.叙述热病及偏枯,痱等病的症状的异

作业治疗技术考试试卷及答案

作业治疗技术考试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30分,共30个题,每题1分) 1、下列哪项不是作业活动 ( A ) A、睡眠活动 B、学业活动 C、自我照料 D、木工活动 2、作业治疗是指 ( B ) A、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劳动及锻炼活动 B、有选择性和目的性的活动 C、有选择性的活动 D、任何的治疗活动 3、个人卫生训练主要包括 ( A ) A、洗漱 B、洗衣 C、做饭 D、购物 4、偏瘫患者独立从椅子或轮椅上站起时,错误的是 ( A ) A、椅面应柔软 B、椅子应结实、牢固 C、有扶手的椅子比较有理想有利于站起时的支撑 D、轮椅应制动,脚踏板向两侧移开 5、视觉失认的常见类型不包括 ( C ) A、物体失认 B、同时失认 C、手指失认 D、颜色失认 6、不属于治疗性作业活动的是 ( C ) A、ADL活动 B、缝纫 C、制作矫形器 D、下棋 7、以下不属于音乐疗法的内容是 ( D ) A、音乐欣赏 B、乐器演奏 C、声乐唱歌 D、音乐创作 8、关于压力治疗的作业,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 A、预防和治疗增生性瘢痕 B、控制肢体水肿 C、促进截肢残端塑性 D、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 9、下列不属于杖类助行器的是 ( D ) A、手杖 B、肘拐 C、腋拐 D、Zimmer架 10、针对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 A ) A、认知 B、摄食 C、更衣 D、移动 11、每次去除压力的时间最好不应超过 ( A )

A、半小时 B、1小时 C、2小时 D、3小时 12、颅脑疾病患者使用轮椅时错误的是 ( A ) A、不需要护理人员陪同 B、需要护理人员陪同 C、脑瘫患者需配有适当的托板靠垫 D、需要根据患者评定结果选配相应的轮椅结构 13、下列不属于矫形器临床适应证的有 ( C ) A、骨与关节损伤 B、小儿脑瘫 C、冠心病 D、烧伤 14、注意力的类型 ( D ) A、重点注意 B、连续注意 C、交替注意 D、同时注意 15、为患儿设计矫形器时首选板材颜色为 ( A ) A、鲜明的颜色 B、灰暗的颜色 C、肤色 D、白色 16、作业治疗是以以下哪项为核心 ( B ) A、治疗师 B、患者 C、治疗计划 D、作业治疗 17、压力治疗每天应持续的时间为 ( D ) A、大于2小时 B、大于8小时 C、大于12小时 D、大于23小时 18、失用证不包括 ( B ) A、观念性失用 B、身体失用 C、运动性失用 D、结构性失用 19、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前臂旋前旋后的作业训练是 ( B ) A、写大字 B、拧螺帽 C、和面 D、缝纫 20、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 D ) A、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 B、康复治疗与教育相结合 C、康复治疗需取得家庭的积极配合 D、康复治疗以祖国传统医药和针灸为主要措施 21、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肌力的作业训练是 ( B ) A、包饺子 B、砂磨板 C、编织 D、剪贴 22、脑血管意外的急性期康复治疗不包括 ( D ) A、预防呼吸道感染 B、良肢位摆放 C、心理状态调控 D、平衡功能训练 23、手中握球姿势是指手的何种姿势 ( A )

作业治疗学期中考试试题

诚信考试,考试作弊者将不授予学士学位! (详见学校学士学位授予细则文件) 《作业治疗学》期中考试试卷(A卷)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考试日期:年月日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10分) 1、定向力: 2、作业活动: 3、压力治疗: 4、PADL: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治疗性作业活动是指经过精心选择的、具有针对性的作业活动。 ()2、在重建生活为本康复理念中,作业治疗三个核心手段包括访谈、作业活动、环境调试。 ()3、正常人的脑功能需要左右两个半球共同合作来完成,并对认知产生影响。()4、ADL分为BADL和IADL。 ()5、压力衣应当全天24小时佩戴。 ()6、直拳动作是为了滑动指伸屈肌腱。 ()7、偏瘫患者脱衣训练时,应先脱患侧衣袖,再脱健侧衣袖。

()8、作业治疗评定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 ()9、常见失认症的类型有视觉失认、触觉失认、听觉失认。 ()10、感觉统合治疗目标是获得某项特殊技能。 ()11、感觉刺激时需要患者对刺激做出主动反应。 ()12、根据作业治疗功能分类,矫形器配制和使用训练属于环境干预。()13、穿衣训练前,治疗师应分析和评估患者的静态坐位平衡和认知功能。()14、复合感觉不包括皮肤定位觉。 ()15、浅II度烧伤不形成瘢痕,但可有色素沉着。 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45分) 1.下列哪项不是作业活动() A、学业活动 B、没有薪酬的工作 C、自我照料 D、以上皆是 2.下列属于发育性作业治疗的服务对象的是() A、老年人 B、脑瘫 C、精神分裂症 D、截瘫 3.哪项不是作业治疗的定义几个重要成分() A、作业治疗不是一门专业,是一项手法 B、以作业活动作为治疗媒介 C、作业可作为作业治疗的最终目的 D、要求患者主动参与治疗活动 4.下列哪项是作业治疗师的核心技能之一() A、活动分析 B、心理治疗 C、关节松动术 D、矫形技术

针灸学考试重点

针灸学考试重点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针灸学考试重点 (考试必备) 整理:机密下载《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是现存最早的针灸文献。魏晋时代的皇甫谧编撰针灸专着《针灸甲乙经》收录349个腧穴。唐朝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绘制“明堂三人图”,创用“阿是穴”和“指寸法”。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是对针灸学的第三次总结。北宋王惟一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并设计了两具铜人模型。元代滑伯仁着《十四经发挥》首次把任督二脉和十二经脉并称为“十四经”。清代李学川 361个腧穴。 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 . 阴经,下肢内侧为足三阴经;与六腑相配属的六条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上肢外侧为手三阳经,下肢外侧为足三阳经。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8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和交接规律: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交接规律: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 8条,故称~。特点: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也无表里配合关系。作用: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 ~。 ~。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分类:十四经穴;变局部或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又称“天应穴” 1、五输穴(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腧 2、原穴、络穴(原穴为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又称“十二原”;络穴为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一个腧穴,又称“十五络穴”) 3、郄穴(指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阳跷和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 4、背俞穴、募穴(背俞穴为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又称“俞穴”;募穴为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腹募穴”) 5、下合穴(为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又称“六腑下合穴”) 6、八会穴(为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会聚的八个腧穴) 7、八脉交会穴(为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想通的八个腧穴, 8、交会穴(两经或数经相交会的腧穴)。 的定位方法,又称“指寸法”。分为三种: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横指同身寸(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四指相并名曰“一夫”,用横指同身寸量取腧穴又名“一夫法”)。 进针法: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1、指切进针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3、舒张进针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4、提捏进针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针管进针

实验针灸学复习题.doc

复习题 绪论 1、实验针灸学定义 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主要开展针灸理论、针灸作用规律、针灸作用机制和针灸应用技术等相关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是针灸学科的一个新的分支,也是研究针灸学神经生物学机制的重要基础。 2、实验针灸学研究内容 3、针灸对机体的作用 (1)镇痛作用 (2)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控作用 (3)对失调的脏腑器官功能的调整作用 实验证明针灸对机体各个脏腑器官均能发挥多系统、多层次、多水平、多靶点和多途径的调衡作用,从而可以分别获取诸如镇痛、抗休克、抗感染、止痉等不同的效果。 4、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 5、影响针灸效应的基本因素 6、实验针灸学的研究内容 7、实验针灸学的任务 8、实验针灸学的在针灸教学中的作用 9、针灸专业人才应具备的条件 两个基础和三个能力 两个基础即传统针灸学和现代科学的基本知识,三种能力即继承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 10、学习实验针灸学的基本方法与观点 (一)基本方法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要进入积极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状态,并尽可能在解决实际问题(如课题研究)中应用所学的科学思维方法。(二)基本观点 1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2功能与形态结构结合的观点 3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分析问题的观点 3临床实验与动物实验相结合的观点 5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11、实验针灸学的发展史 第一章 1-1 12、穴位的含义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并散发于体表的部位,是与脏腑经络之气相通并随之活动变化的感受点和反应点。 13、穴位的功能 感受刺激/反应病症 14、感受刺激的特点是什么 1 、穴位可以感受多种形式的刺激 2 穴位对不同形式的刺激有不同的适应性 3 穴位对不同形式刺激的感觉阈不同: 15、穴位病理反应的定义穴位诊断法 穴位病理反应:脏腑器官疾病通过经络的作用,在体表某些穴位出现的各种异常变化。 16、穴位病理反应的分类 穴位病理反应的表现形式 分三大类: 1、感觉异常 1)痛觉过敏:穴位自发性疼痛、穴位压痛 2)知热感度异常: 上升或下降:上升,实证;下降,虚证 知热感度定义:脏腑病变相应经脉之井穴或原穴对热 的敏感发生变化。 2组织形态学改变 色泽、形态改变: 例如: 丘疹、白斑、脱屑、瘀点、局部血管扩张(红线) 凹陷、隆起、条索、硬结: 3 生物物理特性变化 (1)电学特性变化 (2)热学特性变化 皮温↑↓→红外线热度检查↑实证↓虚证 (3)光学特性变化 (4)生物化学特性变化 17、针感感受装置、传入神经、脊髓传导通路等 1、感受装置 (1)针感点基本上分布在深部组织,偶见于皮下结缔组织中。 肌肉浅薄处、关节,针感部位较浅 肌肉丰厚处,针感部位较深; 例:足三里产生针感的部位 最浅0.7cm 最深3.5cm 皮下组织深度0.3-0.5cm (2)针感点可分布于穴区的各层组织中,以深部组织较为多见。 组织包括: 皮下结缔组织、肌肉、肌腱、腱周结缔组织、神经干、血管壁、骨膜等 (3)几乎所有的针感点均有神经、血管分布。 产生针感的神经结构包括: 小神经束、游离神经末梢、神经干(支)、环层小体、肌索和血管壁上的传入神经和某些包囊感受器。 (4)针感的形成原因与上述结构均有关,但与神经关系密切。 (5)小神经束和游离的神经末梢是多数穴位的主要针感感受装置。 (6)针刺可以兴奋深部组织中的各类感受器(牵张感受器和压力感受器) (7)针感形成机制 针刺机械刺激——肥大细胞和其他组织损伤破裂——释放组织胺、5-HT、缓激肽和慢反应物质——刺激神经末梢、小神经束、其他感受器——将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给躯体感觉神经——传给大脑 2、传入神经

济宁医学院学位考试复习题 作业治疗学复习题

作业治疗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作业活动的层次不包括() A、能力/技巧 B、角色 C、环境 D、任务 2下列哪项不属于休闲活动() A 、看电视 B、打太极 C、跑步 D、修饰 3以下哪项不是神经肌肉骨骼的功能() A、姿势控制 B、姿势定位 C、双侧整合运动 D、定向定位 4以下哪项评估有利于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 A、任务分析 B、活动分析 C、徒手肌力评估 D、关节活动度评估 5对治疗性作业活动的修改和调整不包括以下哪项() A、工具的调整 B、材料的调整 C、体位或姿势的调整 D、与患者的沟通6可减轻疼痛的作业活动不包括下列的() A、音乐欣赏 B、泥塑作业 C、绘画 D、锯木 7针对手后期康复的描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增强替代肌群肌力 B、感觉再教育 C、预防畸形 D、手术维持 8手功能康复中应遵循基本的康复治疗原则,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早期手术 B、减轻肿胀 C、保持关节位置 D、恢复肌力 9如手握木板姿势是指手的何种姿势() A、功能位 B、休息位 C、保护位 D、握拳位 10手损伤后的运动功能障碍不包括以下哪项() A、肌肉瘫痪 B、肌张力低下 C、感觉过度 D、肌肉萎缩 11系列动作障碍主要见于哪种认知障碍() A、注意力障碍 B、记忆力障碍 C、物体恒常性识别障碍 D、意念性失用12关于意念性失用的功能适应性训练,最正确的是() A、故事图片排序练习 B、ADL训练尽可能在相应的时间、地点和场景进行 C、尽量减少口头指令 D、应选用动作简化或步骤少的代偿方法 13认知障碍的常见类型不包括() A、注意力障碍 B、记忆力障碍 C、推理判断能力下降 D、抑郁

康复系作业治疗学期末评测(试卷及答案)

康复系作业治疗学期末评测(卷) 学号:姓名:班级:成绩: 一、填空题(20 分) 1 、FIM 的实际内容六大类包括、、、、 、。 2 、作业疗法按生活功能分类包括和两个方面。 3 、使用集体治疗的方法主要解决问题。 4 、运动分析中运动的程度包括、、等。 5 、作业治疗的价值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 6 、感觉障碍可分为、、、。 7 、标准化的PADL 评定量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20 分) 1 、作业疗法的禁忌症不包括() A 、意识不清规 B 、严重认识障碍不能合作者 C 、危重症 D 、低热 2 、文娱疗法不包括() A 、旅行 B 、戏剧表演 C 、泥塑 D 、钓鱼 3 、游戏疗法常不用于() A 、智能低下 B 、脑性瘫痪 C 、自闭症 D 、肘关节功能障碍4 、职业技术训练包括() A 、木工作业 B 、居室清洁装饰 C 、纺织作业 D 、办公室作业 5 、大儿子叫一毛、二儿子叫二毛、三儿子叫小毛是下列哪种思维方式() A 、求同思维 B 、求异思维 C 、抽象思维 D 、形象思维 6 、下列哪些是深感觉() A 、触觉 B 、关节觉 C 、痛觉 D 、温度觉 7 、下列哪项不是记忆训练() A 、视觉记忆 B 、猜测游戏 C 、地图作业 D 、积木排列 8 、用于减轻疼痛的作业活动不包括() A 、挂线作业 B 、加热粘土作业 C 、温室内下棋 D 、书法 9 、砂磨板作业是下列哪种作业() A 、改善粗大运动协调性作业 B 、改善微细运动协调性作业 C 、改善粗大与微细动作协调性作业 D 、改善平衡功能 10 、木钉板训练目的() A 、抑制痉挛,促进分离运动 B 、提高患侧上肢近端控制能力 C 、缓解健侧躯干痉挛 D 、抑制患侧上肢屈肌痉挛 三、多项选择题(20 分) 1 、砂磨板训练的目的包括() A 、诱导患肢分离运动 B 、提高上肢运动能力 C 、提高患肢肌力 D 、缓解躯干肌痉挛

作业治疗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作业:是指作业活动的总称。一般被视为在一个人的生活里有独特的意义和目的的活动。作业没有特定形式, 任何活动只要符合对人类个体有意义的定义就可被视为作业。作业活动关心的是生物-心理-社会的范畴 2.作业疗法:是一个独立的康复治疗专业。是一个独立的康复治疗专业。是协助残疾者和患者选择(choose)、参与(engagement)、应用(apply)有目的性和有意义的活动,去预防、恢复或减少与生活有关的功能障碍(自理、工作、游戏/休闲); 及促进最大程度的功能。 3.活动:通常是指有目标及指定的工作,对参与者是有意义,并且与多项任务有关 4.作业表现:作业表现主要是指日常生活活动、工作/生产力、及休闲这三个方面的活动。 5.作业治疗评估:是应用康复医学方法对残疾者或功能障碍者的残存功能或恢复潜力进行评估,制定作业治疗计划,对作业治疗结果及随访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 6.任务分析:是指分析个人活动和行为构成、行为场景之间的动态关系,是对一项日常生活活动、工作生产活动或休闲娱乐活动的基本行为构成以及患者完成该活动所应具备行为场景的一个分析认识的过程。 7.活动分析:是指在治疗过程中评估治疗性活动中患者的主动性和行为构成,是对一项治疗性活动的基本行为构成以及患者能够完成该活动所应具备的功能水

平的一个分析认识的过程。

8.活动范畴:是指人类的所有基本活动,其包含为日常生活活动、工作生产活动和休闲娱乐活动。 9.行为构成:是指活动中每一项动作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动作的基本步骤、运动类型和所需的基本功能等。 10.手功能康复:手功能康复是通过专业的治疗,促进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或代偿手和上肢的功能。 11.力性抓握:力性抓握是拇指活动与无名指和小指屈曲对抗用力所致的动作,是拇指与尺侧手指(无名指和小指)相互运动的结果。 12.认知障碍:有多方面的表现,如判断、记忆、注意、推理、抽象思维、排列順序的障碍等,临床上,以注意、记忆障碍多见。 13.注意力:一般是指人们集中于某种特殊内、外环境刺激而不被其他刺激分散的能力。 14.记忆力:是一种动态过程,一般是指既往经历、信息地获得、保留与提取。它涉及到编码、贮存和提取三个过程。 15.工作康复:工作康复的定义是指利用现代康复的手段和技术,为工伤工 人提供医疗康复、职业康复等服务,最大限度地恢复和提高他们的身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尽可能恢复或提高伤残职工的职业劳动能力,从而促进工伤工人重返工作岗位。

针灸学试题及答案1

针灸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是( C ) A.《灵枢》 B.《难经》 C.《针灸甲乙经》 D.《针灸大成》 E.《足臂十一脉灸经》 2、最早绘制彩色针灸图的医家是( B ) A.皇甫谧 B.孙思邈 C.王惟一 D.王焘 E.杨继洲 3、针灸铜人的设计者是( D ) A.孙思邈 B.杨继洲 C.王执中 D.王惟一 E.滑伯仁 4、《针灸甲乙经》发展确定了多少个腧穴( E ) A.345 B.453 C. 354 D. 361 E.349 5、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汇集历代诸家学说和实践经验总结而成的针灸专著是( C ) A.《医宗金鉴·刺灸心法》 B.《针灸甲乙经》 C.《针灸大成》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逢源》 6、最早提出总结十四经脉的著作是( A ) A.《十四经发挥》 B.《黄帝内经》 C.《针灸甲乙经》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逢源》 7、反映经络学说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C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帛书》 D.《灵枢》 E.《甲乙经》: 二、双项选择 1.反映针灸学核心理论经络学说的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A E ) A.《足臂十一脉灸经》 B.《灵枢》 C.《素问》 D.《难经》 E.《阴阳十一脉灸经》 2.北宋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对针灸学的主要贡献是( B C ) A.首次绘制彩色针灸挂图 B.设计制作两具针灸铜人 C.编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D.著《十四经发挥》 E.创用阿是穴和指寸法 1.手三阳经下合穴是( C) A.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 B.委中、足三里、阳陵泉 C.上巨虚、下巨虐、委阳 D.委阳、委中、阳陵泉 E.足三里、上巨虚、阳陵泉 2下列穴位中不属郄穴的是( E) A.会宗 B.温溜 C.梁丘 D.附阳 E.大钟 3.下列穴位中不属募穴的是( E) A.章门 B.日月 C.石门 D.关元 E.俞府 4.足厥阴肝经的五输穴,依序排列应该是( B) A.曲泉、中封、太冲、行间、大教 B.太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

《实验针灸学》试卷及答案

《实验针灸学》试卷及 答案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本科模拟试卷A卷> 一、填空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答题说明: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并使试题所叙述的内容正确无误。) 1.穴位病理反应形式有、、。 2.对灸法的刺激参数和量效应应从和两方面来考虑。 3.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为、、。 4.影响针灸作用的基本因素有腧穴特异性、得气和、、。 5.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内关穴的传入神经元与神经的节段性分布基本相同。 6.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于改善呼吸功能、调节和含量、调节β-肾上腺素能受体、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调节轴几个方面。 7.针灸不仅可调节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且可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特别是细胞免疫。针灸对免疫的调节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实现的。 8.针灸治疗阑尾炎的机制可能与促进阑尾运动和促进有关。 9.毫针针刺的刺激参数,主要是与针机械运动相关的位移、时间、和等物理量的变化有关。 10.躯干腹侧、背侧经穴排列有现象。 二、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一)A1型题(答题说明:以下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1.循经感传的出现率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 A.性别 B.地区 C.年龄 D.民族E.职业 2.2Hz电针足三里,对疼痛患者腰部脑脊液中肽类物质的影响,哪项正确() A.脑啡肽升高,强啡肽不变 B.脑啡肽不变,强啡肽升高C.脑啡肽升高,强啡肽升高 D.脑啡肽不变,强啡肽不变E.以上都不是 3.许多实验证实,捻转补泻手法的最佳操作时间是每穴施术。() A.数秒-数十秒 B.1-3分钟 C.5分钟 D.10分钟 E.以上都不是 4.循经感传的传导速度为() A.70-120米/秒 B.2-14米/秒 C.数毫米-数厘米/分钟 D.数毫米-数厘米/秒 E.以上都不是 (二)A2型题 5.下列描述不属于经皮穴位电刺激特点的是() A.无痛 B.不易造成感染 C.机体适应很慢 D.可产生较好的镇痛效果 E.易造成极化 (三)B型题(答题说明:以下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个答案可被选1次或多次,或不选用。) A.音乐波 B.间断波 C.疏密波 D.方波 E.三角波 6.在镇痛方面有优势的波形是:() 7.在恢复机体疲劳状态方面较差的波形是:() A.游离神经末梢 B.包囊感受器 C. 肌梭 D.环层小体 E. 腱器官 8.肌肉丰厚处穴位针感点的感受器以为主() 9.肌腱附近穴位针感点的感受器以为主() (四)C型题(答题说明:以下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请

针灸治疗学考试重点(2016年实用)

1.治疗作用: ①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疗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 ②调和气血,扶正祛邪(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 ③调和阴阳(是针灸的最终目的)。 2.针灸治疗原则: ⑴补虚泻实(①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②实则泻之;菀陈则除之;③不盛不虚以经取 ⑵清热温寒: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⑶治病求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同治。 ⑷三因制宜:因时地人。 ⑸治神守气。——附加 辨证论治的要点:(1)明辨疾病性质(2)突出经络辨证(3)注重整体观念(4)分清标本缓急(5)做到三因制宜。 选穴原则: 局部选穴、邻近选穴、远端选穴、辩证选穴、辩症选穴 五输主病: 《灵枢》 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 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难经》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气逆而泄。 简称“五腧”。 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写出十二经的五输穴及临床应用 十二经的五腧穴按井、荥、输、经、合的规律分别排列: 手太阴肺经: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 手阳明大肠经: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 手厥阴心包经: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 手少阳三焦经: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 手少阴心经: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 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 足太阴脾经: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 足阳明胃经;厉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 足厥阴肝经: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 足少阳胆经: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 足少阴肾经: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 足太阳膀胱经: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

实验针灸学重点总结

1、实验针灸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主要开展针灸理论、针灸作用规律、针灸作用机制和针灸应用技术等相关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是针灸学科一个新的分支;也是研究针灸神经生物学机制的重要基础。 2、得气:是指针刺穴位后产生的经气感应。 3、循经感传现象:是指以针刺、低频脉冲电等方法刺激穴位时,人体出现酸、麻、重、胀等特殊感觉,从被刺激的穴位开始,沿着经脉循行路线传导。 4、经穴-脏腑相关:反映了经脉穴位与脏腑之间的一种双向关系,即脏腑生理或病理改变可通过多种形式反映到体表的相应穴位上;刺激体表穴位又可对相应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5、牵涉痛:是指当某一内脏器官有病变时,患者除感觉患病器官的局部不适或疼痛外,尚可在远离该器官的体表某部皮肤或深部组织发生痛觉过敏。 海氏带:当一些内脏器官患病时,往往在相关部位的皮肤出现痛觉过敏,这种痛觉过敏的皮肤部位即称为海氏带或痛觉过敏带。 6、穴位功能特异性:是指穴位与非穴位、不同穴位之间在主治和功能作用上所存在的差异。 7、针灸作用的时间效应:对穴位进行针灸刺激时,针灸效应的发生、发展呈现一个渐进的时间过程,分为潜伏期、上升期、高峰期和下降期。 时效曲线:用直角坐标图表示针效与时间的关系。 8、针麻诱导期:在实施针麻手术之前,对选定的穴位预先进行一段时间针刺刺激,至镇痛效果达到可以手术这段时间。(一般在25~40min左右) 9、针刺耐受:是指由于长时间针刺或反复多次针刺后,针刺镇痛效应降低的一种现象。 10、针刺后效应:停止针刺后继续存在的针刺效应 11、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它包含痛感觉和痛反应两个成分。 痛阈(或痛反应阈):是指从刺激开始到引起疼痛感觉或运动反应的最小刺激量。 耐痛阈:是指能耐受疼痛的最大刺激量 12、针刺麻醉:是指用针刺止痛方法来预防手术中的疼痛及减轻生理功能紊乱,在患者清醒状态下施行手术的一种麻醉方法。 13、吞噬能力:指100个白细胞中吞噬细菌的白细胞所占的比例。 吞噬指数:指100个白细胞中,能够吞噬细菌的白细胞所吞噬细菌的平均个数。 针灸作用:针灸的镇痛作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控作用和对失调的脏腑器官功能的调整作用。 第一章针灸作用的基础研究 第一节: 1、穴位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感受刺激、反应病症 2、穴位感受器的特点:(后面要加具体的内容) 1穴位可以感受多种形式的刺激,2穴位对不同形式的刺激有不同的适应性,3穴位对不同形式刺激的感觉阈不同 3、穴位病理反应的表现形式:感觉异常、组织形态改变、生物物理特性改变 5、得气机制:针感的形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通路、脑内通路几个环节。 手下感的实质:穴区肌肉轻微的紧张性收缩。 手下感机制:针刺信息由外周传入神经通路进入中枢,经中枢整合调制后,一方面形成针感,另一方面通过脊髓?-传出系统随躯体神经到达相应支配区穴位下的肌梭,引起梭内肌收缩和肌电发放,以及局部肌纤维收缩,后者经针柄传于施针者指下,从而形成沉紧的手下感

针灸学期末考试重点

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科针灸学考试卷1 姓名专业年级学号得分 *答题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1、慢性泄泻的治疗原则为疏调胃肠气机,针用泻法。 ( ) 2、郄穴多用于本经的急性病症。 ( ) 3、徐疾补泻泻法操作要点是徐入疾出。 ( ) 4、顶颞前斜线可治疗中风失语。 ( ) 5、胃痛选下脚端是按临床经验选穴。 ( ) 6、十二经五输穴和原穴,共计66穴。 ( ) 7、砭石是最早的针刺工具。 ( ) 8、腹痛选天枢、足三里穴治疗,是属表里配穴法。 ( ) 9、耳穴穴位注射常用剂量为1ml。 ( ) 10、隔盐灸多用于伤寒阴证,吐泻并作,中风脱证。 ( ) 二、A型题: 1、募穴中的中脘是:( ) A 脾之募 B 心之募 C 肝之募 D 胃之募 E 肺之募 2、俞穴中的肺俞是:( ) A 心的背俞穴 B 肺的背俞穴 C 肾的背俞穴 D 胆的背俞穴 E 肝的背俞穴 3、属前后配穴法的是:( ) A 大敦、大陵 B 太溪、中冲 C 期门、肝俞 D 涌泉、委中 E 以上都不是 4、主客原络配穴法、脾经先病、胃经后病取穴是:( ) A 太白、丰隆 B 太白、公孙 C 太白、冲阳 D 公孙、丰隆 E 冲阳、丰隆 5、肺经的虚证,虚者补其母是:( ) A 少商 B 鱼际 C 经渠 D 尺泽 E 太渊 6、在三阴交处交会的经脉是:( ) A 心、肝、肾经 B 肝、脾、肾经 C 肺、肾、心经 D 脾、胃、肾经 E 脾、肺、肾经 7、督脉的络穴是:( ) A 长强 B 腰俞 C 腰阳关 D 命门 E 悬枢 8、腧穴分三类是指:( ) A 十二经穴、天应穴、阿是穴 B 十二经穴、奇穴、阿是穴 C 十四经穴、不定穴、阿是穴 D 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E 十二经穴、五输穴、阿是穴 9、尺泽至太渊是:( ) A 9寸 B 8寸 C 18寸 D 14寸 E 12寸 10、阳经五输穴,井、荥、输、经、合分别配属五行:( ) A 木、火、土、金、水 B 火、土、金、水、木 C 金、水、木、火、土 D 土、金、水、木、火 E 水、木、火、土、金 11、八会穴中的血会是:( ) A 中脘 B 阳陵泉 C 太渊 D 章门 E 膈俞

实验针灸学复习大总结

绪论 实验针灸学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针灸作用基础、针灸作用规律、针灸作用效应及机制的一门学科,是传统针灸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兴交叉学科,是针灸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针灸学是传统针灸技术理论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分化、成熟起来的,是针灸学科新的分支和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针灸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实验的方法,实验活动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探索客观事物内在规律的重要实践。 实验针灸学是沟通传统针灸和现代科学的桥梁。 实验针灸学通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及实验手段去深入开展研究,不断充实和发展针灸理论,不断揭示针灸作用原理和规律,促进针灸学科的创新和发展,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临床疗效。 1979年06月,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中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 第一届中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后,出版了《针灸针麻研究》、《针灸研究进展》、《现代经络研究文献综述》等著作,它们科学、系统地总结了当时针灸临床、经络、输穴、脏腑相关、针刺镇痛和针麻等实验研究的大量成果,表明作为推动针灸学现代化的一门新学科,实验针灸学渐趋成熟。 1982年,天津中医学院率先编写《实验针灸学》教材。 随后,国家教委正式承认实验针灸学的学科地位。 针灸的作用基础 经络的研究是针灸基础研究的重要方面。 概括的说,经络的现代科学研究主要进行了3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肯定了经络循经传感等经络现象的存在,特别是对循经传感进行了大规模调查研究,证明它是普遍存在于人群之中的一种正常生命现象;第二,以多种指标检测和显示了经脉的循行路线;第三,对经穴-脏腑相关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经络现象是指机体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沿古典经脉循行路线出现的各种生理、病理现象,包括循经传感、循经皮肤病、循经性神经血管反应、循经感觉障碍等现象。 循经传感现象又称循经感传或简称感传,是指用针刺、艾灸或其它方法此即穴位是,人体出现一种酸、麻、胀、痛等特殊感觉,从受刺激的穴位开始,基本沿古典医籍记载的经脉路线传导的,并被大脑感知的现象。 能由受试者指明传导途径者称之为显性传感,不能直接感知传导途径者称之为阴性传感。 循经传感的分类: 1、循经传感距离的标准:①感传不超过腕踝关节者,用“-”表示;②感传超过腕、踝关节,但不超过肩、髋关节者,用“+”表示;③感传超过肩、髋关节,但不能达到经脉终点者,用“++”表示。④感传能贯通经脉全程者,用“+++”表示。 2、循经传感显著程度的分型:①I型,显著型,受试者有6条以上经脉感传距离达到“+++”,其余经脉均达到“++”的标准。②II型,较显型,受试者有2条以上经脉感传距离达到“+++”,或3条经脉均达到“++”的标准。 ③III型,稍显型,受试者有1条经脉感传距离达到“++”,或2条经脉均达到“+”的标准。④IV型,不显型,受试者只有1条经脉感传距离达到“+”,其余经脉均为“-”的标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