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共财政学基本知识

公共财政学基本知识

公共财政学基本知识
公共财政学基本知识

公共财政学基本知识

.

第一章公平与效率

1、 公平与效率是经济学的永恒主题,也是现代政府着手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矛盾的两大准则。

资源的最适度配置问题,即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准则被称为“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um )或称“帕累托有效”(Pareto efficient)。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配置已达到这一状态,即经济运行达到的效率,已使一部分人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部分人处境的恶化为代价。

从帕累托最优还可引伸出“帕累托更优”(Pareto superior )和“帕累托改善”(Pareto improvement )的概念。如果改变资源配置后与改变前相比较,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1) 至少有一个人处境变好;(2) 没有一个人处境变坏。那么,我们改变资源配置就可达到“帕累托更优”,这种资源配置的改变称为“帕累托改善”。当一种资源配置的状态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更优或不可能进行帕累托改善时,就是一种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状态。

2、经济学的效率准则,即满足帕累托最优实现的条件。无论从一般均衡分析,还是从局部均衡分析,我们都将得出社会边际成本定价法则,即社会从某种产品消费中得到的边际收益与产出这种产品所付出的边际成本相等MSC MSB =,也即一般均衡分析中效率配置(必要)条件3(XY XY MRT MRS =)的简单推论。

3、机会公平包含在效率准则的“规则公平”的逻辑之中,但社会成员所关心的乃是收入分配结果的公平。于是,经济学家采用洛伦兹曲线和吉尼系数等分析工具,描述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状态,并进而对公平程度进行衡量。

第二章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

4、现代公共财政学(modern public finance ),又称公共(部门)经济学(public sector economics )是从与政府预算有关的组织政府收入、安排政府支出、提供公共品(public goods)、矫正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s)、调节资源配置以及收入分配等方面概括、分析政府经济行为的一门应用经济学。

5、20世纪30年代以后,公共财政学实现了从古典财政向现代公共财政的转型。现代公共财政形成了三大基本职能:资源配置职能、调节与收入分配职能以及稳定经济的职能。现代公共财政学对政府存在理由的界定,是从政府应承担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为前提的。它包涵着一个现代政府必须处理的四大分配关系,

即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居民以及多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

第三章公共选择理论

6、公共选择可以定义为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简单地说,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资本主义民主本质上靠两种社会选择的方法来贯彻:政治决策上的投票机制和经济决策上的市场机制。此外,其他社会形态中,社会决策也有两种社会选择的方法,即独裁和传统。前者由一个人代表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作出社会决策,后者的社会决策依据某种信仰或假定由全体社会成员的习俗所决定。

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是简单而有效的价格机制,通过价格信号的传递及时而准确地反映资源的稀缺与消费者的偏好。然而,政府配置资源的机制却难以市场化,只能通过间接的民主政治制度来实现,即公民投票选举代表,代表再就公共预算进行投票表决。

7、西方经济学家用政治均衡(political equilibrium)来说明公共选择的过程。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规则(如多数票决策制度—majority voting),就一种或多种公共品或劳务的供给量以及相应的税收份额的分配达成了协议,就取得了所谓政治均衡。

8、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结果中间状态的投票者,我们称之为中间投票者。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公共品或劳务的产量,往往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故西方经济学家将此称作“中间投票者定理”(median voter rule)。

9、政府失效表现为政府的计划或纲领有时难以很好执行,这种失效有时是偶然出现的,是不难纠正的;有时却是天然的,是难以根本改进的。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这种失效是由下列一些原因造成的:

(1) 有限的信息,使政府许多计划或行动的结果难以预测。

(2) 政府对其活动作用于私人经济可能产生的反应难以完全控制。

(3) 政治决策程序的有限性,使政府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有限,政府计划纲领难以得到完全执行,国会与行政机构的不协调也会造成诸多不利的后果。

(4) 政府官僚主义产生的时滞(time lag),如认识时滞(recognition lag)、决策时滞(decision lag)、执行与生效时滞(execution & effecting lag)等等,使政府政策难以快速跟踪不断变化的情况,产生许多负面影响。

(5) 政府及公共企业活动所追求的直接目的并不是利润,如对某些价格的限制,就会直接影响以利润计算的效率,因而产生效率不高的问题。有时政府活动过多干预私人经济,也会影响私人经济的效率和活力。

此外,西方社会寻租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寻租—一个利益集团为了获得某种租金展开游说活动,试图从政治家或政府那里获得某种对自己有利的限制,从而带来利益。

避租—另一些集团为了避免这种限制损害自己的利益,展开反对这种限制实施的攻关活动。

创租(rent creation)—政治家通过施加反竞争限制或造成同一产业中企业之间的利益竞争,为他们游说创造条件——政治家为了满足的自己的需求积极进行的创租

抽租(rent extraction)—政治家利用各种途径向私人或利益集团进行抽租——通过政治敲诈形式向私人提出如削减价格威胁或提高成本威胁等手段,进行抽租。

第四章公共品理论

10、纯粹公共品或劳务的特性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non-divisibility)。即公共品或劳务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厂商享用,或者,不能按照谁付款、谁受益的原则,限定为之付款的个人或厂商享用。

(2) 消费的非竞争性(non-rivalness)。即某一个人或厂商对公共品或劳务的享用,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厂商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厂商享用该种公共品或劳务的数量或质量。这就是说,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品或劳务的消费量;或者,增加一个消费者,其边际成本等于零。同时,由于不存在消费的拥挤现象,其边际拥挤成本为零。

(3) 受益的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即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厂商排除在公共品或劳务的受益范围之外。同时,任何人也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品或劳务排除在其享用品范围之外。

11、混合性公共品可以有几种情况,例如:

某种物品或劳务同时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但在技术上能够排他,如教育、医疗、森林公园等利益外溢性准公共品;

某种物品或劳务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和消费达到一定程度具有竞争性,而受益排他成本较低,如电影院、足球赛、公路、桥梁等“拥挤性公共品或劳务”;

某种物品或劳务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但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如公共草原、公共湖泊等公共资源。

总之,对于纯粹公共品或劳务,应由政府财政来提供,否则,依靠市场机制会产生市场失灵;对于混合性公共品或劳务,由于此类物品或劳务同时兼有公共品与私人品的特性,因此,在通过市场提供的同时,配合政府财政的适当补贴。

第五章外部性理论

12、负的外部效应,亦称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经济,指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

正的外部效应,亦称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

环境污染的治理的五种办法:税收、补贴、拍卖污染许可证、确定财产所有权、管制。

五种办法的优劣比较:

第一,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提出对制造污染者征税,使负的外部边际成本内部化。税收迫使厂商考虑污染的代价,从而进行效率生产,减少污染排放。这一办法的缺点是课税以知道谁在制造污染和污染程度为假定条件,但在很多情况下,这些问题很难回答。同时,估计边际损害函数困难,找出一个“正确”的税率也是困难的。

第二,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又提出假定污染企业数目是一定的,以支付补贴的方式换取这些企业不污染,也可以达到效率生产。这一办法的缺点是从长期看,补贴带来的利润,会诱惑更多的企业来设厂,反而使污染物总量增加,污染实际加重。同时,补贴款需要向其他经济部门征税来筹资,这种代价是否小于外部效应还不清楚。

第三,政府通过向生产者出售污染许可证而达到降低污染的生产目标。这里,污染许可证和污染税具有同样的功能,两者都能将污染控制在效率水平上。实施这两种办法都要求了解谁在污染,污染程度如何。经济学家认为,从实施的角度看,污染许可证比征税办法更优越一些。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许可证办法更能降低最终污染量的不确定程度。当然,政府的污染许可证拍卖需要考虑行业市场结构,不能造成大厂商垄断某一行业市场的状况。

第四,根据科斯定理,如果外部效应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确立财产所有权,那么,治理污染的最直接办法,就是将有争议的资源变为私有财产,双方就会自动达成有效率的生产协议,减少污染。然而,科斯定理最适用于当事人很少,而且造成外部效应的原因很清楚的情况。如果像空气污染一类的外部效应问题涉及成百万人,谈判成本太高,就不适用了。

第五,在管制条件下,每个污染者被告知应把污染降低一定数量,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

管制的办法效果最直接,但容易“一刀切”,造成苦乐不均。

大多数经济学家更愿意采用庇古税或出售污染许可证的办法。他们认为实施这两种办法,比补贴或直接管制更有可能实现经济效率。

——上述思考如下图的分析:

§1税收

对付环境污染问题,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提出了一个自然的解决办法,就是对制造污染者征税,以矫正他的某些投入品价格太低的问题。庇古税是对污染制造者每单位产量课征的一种税,税款恰等于污染在效率产量水平上造成的边际损害,

即负的外部边际成本。如图5-6所示,在该图中,在效率产量

*

Q上造成的边际损

害为距离cd 。cd 为庇古税(这里,MSC 和MPC 之间的垂直距离MD 即为负的外部边际成本MEC ,在图5-6上,MD 向上倾斜,是因为我们假定污染对社会的损害是递增的。这里MSC =MPC +MD 即社会边际成本MSC 等于私人边际成本MPC 加边际损害MD (或MEC )。

如果对每单位产量课征cd 美元的税款,厂商每生产一单位产品,就要向两个当事人付款,一是要向生产投入品的供应者付款(由MPC 表示),另外,也要向税务官付款(用cd 表示)。从图上看,厂商新的边际成本曲线在各个产出水平上由MPC 加cd 给出。就是使MPC 向上移动cd 距离。

要实现最大利润,厂商的生产就要达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水平,即在MB 与MPC +cd 曲线的交点——效率产量*

Q 上。税收迫使厂商考虑他所造成的

外部效应的代价,从而引导他进行效率生产。这里,)(*OQ id 产量上每单位的税收为cd 美元,所以,总的税收收入为cd ×id 即等于图5-6中矩形ijcd 的面积( 这里还假定政府在使用这些税款时不会引起图5-6中任何一条曲线的变动)。用上述税收来弥补污染的损失,可能很有吸引力。虽然社会仍受厂商活动的损害,但比税前的受损程度减轻多了。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如果规定谁在污染的河

水里捕鱼,谁就会得到补偿,有些不在该河中捕鱼的人也可能来捕鱼,就会使捕鱼量过大,造成非效率的局面。关键的问题是,向污染的受害者补偿并非必然导致效率。

庇古税设想的实施,有一些实际问题。由于估计边际损害函数的困难,找出一个“正确”的税率必然是困难的。假定某种汽车排放有害气体,从理论上说,按运行公里征税能提高效率。但征收太麻烦,因而不可行。一个替代的办法是,政府可以开征一种汽车特别销售税,尽管决定外部效应大小的是汽车运行千米数,而不是所有权本身。销售税不会产生最有效率的结果,但它仍可以大大改变现状。一般地说,课税的办法是以知道谁在制造污染和污染程度为假定条件的。但在很多情况下,这些问题是很难回答的。当然,问题不在于庇古税是否是处理外部效应的十全十美办法,而在于它是否优于其他办法。

§2补贴

假定污染企业数目是一定的,以支付补贴的方式换取这些企业不污染,也可以达到效率生产的规模。尽管这种观点初看起来有点奇怪,但它与上述征税方案有异曲同工之处。因为,对不制造污染的行为进行补贴,是提高污染者有效生产成本的另一方法。

假定政府宣布,厂商每停止生产一单位污染产品,政府向他补贴cd美元。在

图5-7中,厂商在产量为1Q时的边际收益为MB与横轴之间的距离ge。生产1Q的边际成本

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他支付的投入品的金额(从MPC曲线可以得知),另一部分是他因生产而放弃的补贴款cd。因此,他所感到的边际成本曲线是

eg ),但ek大于边际MPC+cd。在产量为1Q时,边际成本是线段ek(ek=gk

收益ge。只要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厂商就没有理由生产第1Q单位的产品。

相反,他应当放弃这部分生产,接受补贴。同理,厂商也不会生产超

*

Q量的任

何产品。因为在

*

Q右边的一切生产量,私人边际成本和补贴之和大于边际收益。

另一方面,在

*

Q左边的一切生产量,即使厂商不得不放弃补贴款,也是值得进行

的。在

*

Q左边的各个生产规模上,总机会成本MPC+cd小于边际收益,所以补

贴能导致厂商只生产效率产量

* Q。

但是,税收和补贴这两种方案的分配作用却大相径庭。在实行补贴的办法下,厂商不仅不需支付idcj的税款,而且,还能得到一笔补贴。补贴额为放弃生产的单位产量数ch乘每单位的补贴cd,等于图5-7中的矩形dfhc。

除了与庇古税相类似的一些问题以外,补贴方案还有其自身的问题。第一,图5-7的分析是以企业数目一定为假定条件的。从长期看,补贴带来的利润,会使本来不坐落在沿岸的企业也因利润的诱惑而来河畔设厂。这样,补贴可能引来太多的新厂,使污染物总量增加,污染实际上加重。第二,补贴款需要用向其他经济部门征税的办法来筹资。一般来说,税收会影响人们的积极性。这种影响的代价是否小于外部效应本身,还不清楚。

§3 拍卖污染许可证

实现效率产量

*

Q的另一个办法,是向生产者出售污染许可证。政府可以宣布,

它要出售向河中倾倒与产量

*

Q相联系的垃圾的许可证。厂商为了取得污染许可

权利而进行投标,出价最高者就能拿到许可证。许可证费用要能够足以支付“清理市场”——使污染程度降低到政府所确立的标准——所需的开销。

这里,污染许可证和庇古税具有同样的功能,两者都能将污染控制在效率水平上。实施这两种办法都要求了解谁在污染,污染程度如何。经济学家鲍莫尔和奥兹认为,从实施的角度看,污染许可证比征税办法可能要好一些。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许可证办法更能降低最终污染量的不确定程度。如果政府确知图5-6中的私人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曲线的形状,那么,它就可以很有把握地预测庇古税对厂商行为产生的影响。但是,如果对这两条曲线所知甚少,那就很难弄清某种税能在多大程度上使污染减少。如果决策者所知甚少而被迫主观地采用某种控制污染的标准,则使用许可证制度就更有把握达到该标准。此外,根据厂商是最大利润追求者的假设,他们会找到最低成本的达标技术的。

另外,在经济处于通货膨胀时期,污染许可证的市价可望自动与通货膨胀率

保持同步增长,而改变税率却需要一个旷日持久的行政程序。实行拍卖办法可能发生的一个问题是,大厂商可以购买超过其成本最小原则要求的污染许可证,以阻止其他企业进入市场。这类谋略行为是否会出现,也很难预测。

专题:可进行市场效易的发电的污染权

1991年7月,美国最大的商品市场,芝加哥交易所投票同意创建排放硫化物

的污染权市场。1990年清洁空气法通过以后,环境保护机构可以向发电企业发行可交易的二硫化物排放权,这才使得这一历史性的决议成为可能。污染权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减少这种化合物排放的一种新方法,这种化合物是引起酸雨的主要原因。

国会大笔一挥,设立了为创建市场所必须的财产权。根据这项新的法律,到2000年,电力企业必须将其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到当前水平的50%。环境保护署已向这些发电厂配发了倾倒有限数量此类化合物的权力。每份权力使权力的购买者每年可以向大气中排放一吨二氧化硫。那些自己清除垃圾的企业并没有用完它所获得的污染权,它可以将剩下的污染权卖给那些想排放更多废物或接受其所出价格的任何人。

发电厂现在面临着压力,它们的股东在继续排放二氧化硫的成本和从污染权中可获得的价格之间进行比较。污染权的市场价格越高,减少排放的动机就越大。如此,污染的成本成为发电厂进行利润计算的一个因素。

污染权的交易有可能使发电厂以较低的成本达到新的减少排放的要求。例如,假设排放一吨二硫化物的污染权的市场价格为150美元。如果一家工厂能仅以75美元回收或转移此吨废物,它就能够通过减少排放每年增加75美元的利润,并且可以在市场上以150美元出售一份污染权。发电厂可以通过使用低硫煤来减少排放。需要污染权的企业将只是那些处理一吨排放量的成本大于150美元的企业。理所当然,污染权的价格将随着排放废物的价值不同而变化。随着减少排放的新技术的发展,污染权的价格将会下降。对电力需求的增加有可能提高污染权的价格。

新的计划也鼓励发电厂发展减少排放的新技术。这样以来,它们可以通过出售污染权而增加利润!这种新的以市场为基础来减少排放的方法比起旧的命令――控制方法是一个极大的改进,后者要求所有企业以同样的百分比减少排放并指定各企业必须采用某种技术来实现这一结果。最早的污染权拍卖是在1993年。投标人在芝加歌交易所的拍卖中以每吨22美元到450美元不等的价格购买了15010吨二氧化硫的排放权。芝加哥交易所现在每三个月举行一次污染权的拍卖,代表动力设备厂以及其他想出售污染权的所有者。第一次拍卖获得了2100万美元的利润,由在市场出售污染权的发电厂获得。在第一次拍卖中最大的私人买主是加州动力和光能公司,它以122美元到171美元不等的价格购买了85 103吨污染权。

任何人都可以购买这些污染权。有兴趣清洁环境的集团可以购买并拥有污染权。例如,一家名为国家空气执照交换的集团在第一次拍卖中以350美元购买了

一份许可并保留这份许可以使每年可以有一吨硫化物不放排放到大气中去!

§4确立财产所有权

如果外部效应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确立财产所有权,那么,“治理”这一问题的最直接的办法,就可能是将有争议的资源变为私有财产。假定将河流的所有权授予厂商,再假定捕鱼人和厂商之间的讨价还价不费分文,双方是否可能成交,使

产量从1Q减下来?

只要厂商能得到一笔收入,这笔款子大于他生产边际单位产品带来的净收益(MB-MPC),他就愿意放弃这一边际单位产品的生产。另一方面,只要捕鱼人付出的款项小于对他的边际损害MD,他就愿意对厂商放弃这一单位产量的生产而付款。只要捕鱼人愿意支付的款项大于厂商放弃生产的损失,双方就有讨价还价的机会。以代数式表示,这一条件为MD>(MB-MPC)。图5-8科斯定理的图解表明,产量为1Q时,MB-MPC等于零,而MD为正数,所以,MD大于MB -MPC,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同理,在

*

Q右边的任一产量,捕鱼人愿意支付的款项都大于MB-MPC;相

反,在

*

Q左边的任一产量,厂商为削减生产所索要的钱都大于捕鱼人愿意为此

而付出的。所以,捕鱼人只愿意为厂商把生产削减到效率产量

*

Q而付款。在没

有更多资料可以参考的情况下,我们无法精确判断捕鱼人最终要向厂商付多少钱。这要取决于双方的相对讨价还价力量。但是,无论双方如何分割这项交易的好处,

生产最终会维持在

*

Q的水平。

现在,假定所有者的角色换了一下,捕鱼人成了河水的主人。这样,厂商要为捕鱼人允许他在河中倒废物而付款。只要捕鱼人收到的款项大于对他的渔业的

边际损害(MD),他就愿意接受某种程度的污染。厂商发现,只要付款小于在边际

产量时MB-MPC 的价值,为取得生产权而付款就是合算的。同理,只要产量在*Q 的

右边,双方就都愿意达成由捕鱼人向厂商出售生产权的协议。所以,只要有人被授予财产所有权,不论是谁,问题就能得到有效率的解决办法。这一结论被称为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它表明,财产所有权一旦确立,政府就没有在外部效应问题上进行干预的必要(科斯,1960年)。但是,至少有两条原因,使得社会不能在解决一切外部效应问题上都依赖科斯理论。

第一,该定理的一个条件是,讨价还价的费用对双方寻求有效率解决方法没有阻碍作用。但是,像空气污染一类的外部效应问题涉及成百万人(污染者和被污染者),很难设想,这些人在一起讨价还价的费用会很低廉。

第二,该定理假定,资源所有者能确定对其财产造成损害的根源,并能从法律上阻止这种损害。再看空气污染这一例子。即使确立了空气的所有权,其所有者能否在成千上万个可能的污染者中找到应对污染空域负责的人,每个污染者应对污染负多大责任,是不清楚的。

因此,科斯定理最适用于当事人很少,而且造成外部效应的原因很清楚的情况。当然,即使这两个条件得以满足,财产所有权授予谁,从收入分配的角度看也是很有关系的。财产所有权是有价值的,如果捕鱼人取得了河水的所有权,他的收入相对于厂商的收入来说,就要增加,反之亦然。

§5 管制

在管制条件下,每个污染者被告知应把污染降低一定数量,否则,将受到法

律制裁。以图形分析,厂商得到命令,将产量减至*Q 。但是,如果厂商数目超

过一个,管制就可能是无效率的。假定有两个厂商X 和Z ,它们所造成的外部效应是相同的。在图5-9中,X 和Z 的产量由横轴表示,纵轴表示价格。X 的边际收益曲线为X MB ,Z 的边际收益曲线为Z MB 。为表示方便起见,假定X 和Z 的MPC 曲线相同,最大利润的产量也相同,即11Z X 。

假定,已知在总产出达到效率产量时边际损害为d美元,那么,经济效率要求各个厂商的生产维持在其边际收益曲线与其私人边际成本曲线加上d的交点

X和*Z。这里效率并不要求两个厂上。在图5-9中,两个厂商效率产量分别为*

商相等地减少污染。效率所要求Z生产的削减量远大于X。因为两个厂商的边

际收益曲线MB不同,但一般地说,各个厂商的产量的适当削减取决于其边际收益曲线和私人边际成本曲线的形状。因此,规定所有厂商等量减产(无论按绝对数还是按相对数),都会导致某些厂商生产太多而另一些则生产太少。

这种情况普遍存在,如行驶于人口较为稀少区域的汽车比行驶于人口稠密区的汽车造成的污染损害要小。这样,对两辆汽车规定完全一样的废气排放标准,是否讲得通?根据美国的政策,所有汽车都必须符合为在污染严重6个城市改善空气质量而规定的废气排放标准。当然,管制机关可以为每个污染者规定具体的生产定额,但考虑到污染者众多,这在管理上是行不通的。 经济学家们对降低污染的某个既定指标采用经济刺激或管制两种办法的成本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具体结果取决于所考察的污染类型和污染场所。但在每种场合,经济刺激的费用都要低得多。除了科斯定理可能适用的某些场合以外,外部效应的存在要求政府进行一定的干预以实现经济效率。尽管没有哪一种政策是尽善尽美的,但在可供选择的政策措施中,大多数经济学家更愿意采用庇古税或出售污染许可证的办法。他们认为实施这两种办法,比补贴或直接管制更有可能实现经济效率。

专题:回收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循环使用某些产品看上去是一种节省资源的方法并有助于保持环境清洁。许多人甚至认为回收纸张、铝罐、塑料和任何其他可用于制成新产品的东西是一种道义上的承诺。它就象是在为我们的过度消费赎罪。美国政

府花费上百万美元购买资本设备和雇佣劳工对垃圾进行回收。美国的环境保护署(EPA)要求市政府回收25%的垃圾。尽管如此,许多州政府超过了环境保护署的要求,规定70%的垃圾必须回收。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投入垃圾回收的劳工和资本实际上如果用于别的改善环境的途径将会更有效。实际上,回收有可能是一种浪费。毕竟,回收卡车会污染空气并且用来捡回材料的工人可以以别的方式清扫环境。将回收材料投入回收过程也会产生污染,并且这样做并不必然节省环境资源,劳工或资本。收集一吨可供回收的材料所花费的成本是收集一吨普通垃圾成本的三倍、因为垃圾分类需要时间和特殊设备。与回收相比,我们能够更容易地实现城市间的垃圾运输。

回收是否是有效率的取决于待回收材料的市场价格和启动回收工程所需要

的资本和劳工的成本。例如,当新铝的价格下降时,所回收的铝罐价格也下降了。将回收的材料卖给工厂的城市就难以收回其回收成本。简单地将垃圾堆放起来(或将其运至另一个地方,在这个地方即使是危险废物也不会造成损害)。实际上有可能是改善环境质量的一个更好的办法。尽管在大城市周围很少有安全的空间来堆放垃圾,在南部和中西部地区有很多私人的垃圾场愿意接收这些运至当地的垃圾,并收取一些费用。目前美国比十年前有更多的空间堆放垃圾。危险放心物(如重金属)堆放在有限制的空间不太可能汇漏并造成损害。

大城市的人们并不能自给自足地提供食物,比较优势原则认为他们在分解废物时也不应是自给自足的。一名经济学家计算出,如果在随后的1000年内,人们继续以现在的速度制造垃圾,如果所有的废物都被埋在100码深的垃圾场中,那么1000年的垃圾供给将会填满一个边长为35英里的广场。在美国,土地依然是充裕的,有些地方可以发展为安全获利的保留垃圾之地,远离人口中心。

进一步讲,用于造纸的树木在广大的林场里,其种植和管理方式非常类似于种植玉米,那么回收纸的意义何在?实际上,劳动力比树要稀缺得多,并且比纸要贵得多,回收纸张使用了许多劳动力而且并不节省树木一它只会导致树种更少。回收新闻用纸比制造新纸会产生更多的水污染!将一吨回收材料送到私人工厂将使纽约市比收集普通废物进行倾倒的成本多支出200美元。许多家庭花费了大量宝贵时间用于垃圾分类。

政府的回收废物计划不可能放弃,因为它们已经十分普遍。然而,了解了更多这些计划的成本以及清洁环境的其他方法的成本,你和你的朋友们就会慎重考虑是否支持这些计划。

对有关回收的完善而且具有可读性的分析,参见约翰特纳,《回收就是废物》,《纽约时代》杂志,1996年6月20日,第24页。本文此处的讨论是以他的文章为基础的。

第六章公共支出理论

13、公共支出(public expenditures),亦称财政支出或政府支出,系指政

府为履行其职能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

公共支出从理论上分类,可依据公共支出的性质,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exhaustive expenditures)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物品或劳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物品或劳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行政管理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转移性公共支出(transfer expenditures)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养老金、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等方面的支出。

第七章购买性支出

公共部门提供教育的原因

第一,教育具有正的外部效应,它使整个社会因受教育者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受益。在由个人或私人部门提供教育的情况下,这种外部效应就已经存在,但私人办教育同时也会遇到资金不足的问题。由公共部门开办教育事业,更有助于解决这种问题,使教育产生出更多、更有益的外部效应,从而有利于整个经济的发展。

第二,政府从再分配的角度出发,积极地参与教育事业。由于收入和分配不公平现象的存在,市场作用下容易产生学费昂贵现象,往往会把穷人子弟拒之学校大门之外。政府从再分配方面考虑,通过参与教育事业,采取社会福利政策,用提供各种补贴和救济的方式加以缓解,使社会成员均可以享受到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接受教育的权利。

第三,资本市场不尽完善,这一点在高等教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政府对大学生的资助,主要采取免费教育、补贴和贷款的方式。对于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人来说,其学成后的收益能够超过耗费,所以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他们也愿意通过获取贷款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学业。私人信贷机构一般都不愿意向大学生发放贷款,其顾虑主要是回收贷款相当困难。此时,由政府出面向学生提供贷款,就有助于学生们完成自己的学业

附加问题:比较三种教育支出的优劣:

三种教育支出方式的选择

为了提高居民对教育这一公共品的消费并提高教育支出的效益,政府在安排教育支出时,可在三种不同的方式之间进行选择。这三种方式包括学费补助、收入补助以及定额补助。

(1)学费补助

学费补助不是直接补助学生本人,而是补助给学校当局。在美国,这种方式主要应用于政府对私立高等教育的支持。通过补助,其目的在于降低私立学校向学生收取的学费定额,从而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得到接受教育的机会。下面分析学费补助的支出方式,见图7-6。 图中AB为个人对高等教育和其他产品消费的预算约束线,E为无差异曲线I的最高点。此时个人对高等教育的消费为OD。当政府给予高等学校以学费补助之后,学费价格降低,居民的教育支出增加(但基本上不增加其他产品消费),从而使个人的预算约束线由AB移至

AC ,无差异曲线变为I ',曲线I '的最高点与新的预算约束曲线AC 相切于E '点。这样,个人的教育消费就由OD 增加为D O ',增加了D D '个单位。

(2)收入补助

收入补助方式实际上是政府转移性支出的一部分。它是通过福利性开支增加某些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以相应提高其教育方面的消费。

在图7-7中,由于政府的收入补助,使个人总消费支出增加,其中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也相应增加。此时,个人预算约束曲线AB 移至CF ,无差异曲线由I 变为I ',曲线I '的最高点与新的预算约束线相切于E '点。这样,个人用于教育和其他产品的消费就同时增加,其中教育消费由OD 增加为D O ',增加了D D '个单位。

图 7-8定额补助对个人教育消费的影响

(3)定额补助

定额补助的目的,是让居民享受到一定数额的免费教育。在美国,它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得比较广泛。在图7-8中,定额补助的实行使个人的预算约束线由AB移至ACF。这里的AC表示免费教育,相当于定额补助部分。在接受免费教育的情况下,居民不必放弃对其他产品的消费。CF实际上是曲线AB向右平移BF距离,这种方式只增加居民的教育消费,但

O 。

不增加其他产品的消费,从而使个人的教育消费由OD增至D

上述三种支出方式之间的选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哪种方式更加有效。一般来说,如果政府某种教育支出的意图在于普及义务教育的话,那么选择第三种方式——定额补助就最为合适。学费补助的方式之所以不适用于普及义务教育的目的,是由于学费补助通常只限于使那些有机会和有能力进入高等学府的人和家庭受益,而其他的人却不能因此受益;收入补助方式对于受补者来说具有明显的收入效应,受补者可任意将这种补助用于购买食品和服装。因此收入补助方式亦不能够保证居民将专门补助普及义务教育的费用用于此目的。

第八章转移性支出

14、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至少应当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或者国家救济、社会福利、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等几方面的内容。其中,社会保险最为重要,它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

所谓社会保险(social insurance),是一种将风险集中而转移给政府服务机构的制度措施。社会保险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 强制性。(2) 互济性。(3) 社会性。(4) 福利性。

根据国际劳工局的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险应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1) 老年、残废及遗属保险。(2) 疾病与生育保险。(3) 工伤保险。(4) 失业保险。

第九章公共收入概论

15、公共收入(public revenue),即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筹措的一切资金

的总和。

税收是政府为履行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按照特定标准固定、强制、无偿(统称税收“三性”)地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形式。

规费是政府部门为公民提供某种特定服务或实施行政管理所收取的手续费

和工本费。通常包括两类:行政规费和司法规费(又可分为诉讼规费和非诉讼规费等)。

使用费是按受益原则对享受政府所提供的特定公共品或劳务相应地支付的

一部分费用。

16、税收原则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一是效率原则,从经济效率看,包括1、充分且有弹性 2、节约与便利 3、中性与校正性。即税收应能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二是公平原则,包括受益原则和能力原则。即税收应由所有社会成员共同承担,并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三是经济稳定和增长原则,即税收应能促进生产水平、价格水平的稳定以及生产力的发展。

课税权主体(subject of taxing power)是指通过行政权力取得税收收入的各级政府及其征税机构,它说明谁征税。

课税主体(subject of taxation)有法律上的主体与经济上的主体之分。法

律上的课税主体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或法人,也称纳税人(tax payer)。经济上的课税主体是税收的实际负担者,也称负税人(tax bearer)。各国的税法都只规定纳税人而不规定负税人。

课税对象(object of taxation)是指课税的标的物。税收的课税对象可分为三类:所得税、商品税和财产税

税率(tax rate)是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例。在课税对象确定之后,税率的高低决定了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

平均税率(average tax rate)是纳税人缴纳的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率。边际税率(marginal tax rate)是指随着课税对象数额的增加,纳税人所纳税额的变动额与课税对象变动额之间的比率,即最后一单位课税对象所适用的税率。

按边际税率的变动情况,税率可分为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累退税率。

比例税率(proportional tax rate)就是对所有课税对象都按照同一比例课

征的税率,即边际税率为常数,边际税率都等于平均税率。

累进税率(progressive tax rate)是把课税对象按一定标准划分为若干等级,从低到高分别规定逐级递增的税率。

累退税率(regressive tax rate)是指边际税率随课税对象的增加而递减的税率。

计税单位(tax unit)是课税对象的计量单位。按照课税对象的计税单位,税收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课税环节(impact points of taxation)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

的环节,它规定了征纳行为在什么阶段(时候)发生。

税制结构的设计应以税收原则为标准,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1)

税种的配置问题;(2) 税源的选择问题;(3) 税率的安排问题。

税收对收入分布的影响体现为税收负担的最终分布,理论上把税收负担的最终分布称为税负归宿(tax incidence)。在税法所规定的纳税人既定的条件下,税收的归宿取决于纳税人和其他间接负税人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

所谓税负转嫁(taxshifting)就是各经济实体在市场交易过程中通过改变价格的方式将一部分或全部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活动。其表现为多种形式,如。向前转嫁给消费者的前转嫁(forward shifting);后转嫁(backwardshifting),即买方通过降低购买价格的方式将税收负担转移给卖方的活动;或后转嫁的一种特例即税收资本化(capitalization of tax)又称为资本还原,主要特征是:向资产的收益征税,在一项资产出售时,买主会将此后应纳的税款折成现值,从所购商品的资本价值中预先扣除;此后,名义上虽由买主按期纳税,而实际上税款已由卖主负担;或者混合转嫁,即同一税额一部分前转,另一部分后转。

税收负担是否能转嫁以及多大程度上能够转嫁决定了税负的归宿,而税负的转嫁则取决于市场条件以及税收的具体形式,影响税负转嫁和归宿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1)产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弹性;(2)市场竞争状况(是完全竞争或近于完全竞争、垄断还是处于二者之间的寡头竞争);(3)税收的具体形式。

第十章东西方国家的税制

17、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之后,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共设有17种主体税种,可大体分为8大类:

(1)流转税类。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等3种税。

(2)所得税类。包括企业所得税(2008年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个人所得税等2种税。

(3)资源税类。包括资源税(盐税并入资源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等2种税。

(4)特定目的税类。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和土地增值税等3种税。

(5)财产税类。包括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和遗产税(尚未立法开征)等3种税。

(6)行为税类。包括车船税、印花税、契税、证券交易税(尚未立法开征)等4种税。

(7)农业税类。农业税和牧业税取缔,只保留烟叶税1种税。

(8)关税税类。对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物品征收的税。

商品课税是指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课税体系。在国际上统称为“商品和劳务税”。它主要包括消费税、销售税、增值税和关税。

所得税,就是以所得为课税对象,向取得所得的纳税人课征的税。这一课税

体系,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工薪税)。

所谓财产课税,是以一定的财产额为课税对象,向拥有财产或转让财产的纳税人课征的税。这一课税体系主要包括对财产所有者所拥有的全部财产课征的一般财产税,特别选定某类或某几类财产分别课征的特种财产税(如房产税或地产税)和对发生转让的财产课征的财产转让税(如遗产税和赠与税)。

增值税是以厂商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所课征的税收。它是商品课税的一种新型的形式。增值税的计税公式:亦称“扣税法”。即先以厂商一定期间内的商品和劳务销售收入额乘以税率,计算出计算公式为:

增值税实际应纳税额=申报期内的应税销售收入额×适用税率-申报期内

的外购项目已纳增值税税额

销项税额一进项税额=应纳(溢缴)税额。销项如采用零税率(如在出口环节),那么,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其差额必是负数,即溢缴税额,这时就要有退税。

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纳税人的销售额中不含增值税,所以销货方向购买方取得的收入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转嫁给购买者的销项税额,一部分是不含税的销售额。如果把销售方向购买方取得的收入称为含税销售额,则有:含税销售额=销售额+销项税额=销售额+销售额×增值税率=销售额×(1+增值税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率)

由于小规模纳税人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其向购买者收取的销售额(发票上的金额是含税的,于是比照一般纳税人销售额的确定)在计算其应纳税额时,也要将含税销售额换算成不含税销售额。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税额相减法,

从国际经验上看,个人所得课税有三种类型:

(1)分类所得税,亦称“分类税制”

(2)综合所税,亦称“综合税制”

(3)分类综合所得税,亦称“混合税制”

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定额扣除3500元后的余额,作为纳税所得,并实行七级超额累进税率。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适用比例税率、按次征收个人所得税,由于其费用扣除分别采用定额扣除和定率扣除两种方法,所以应纳所得税额也有两个不同的计算公式。

每次收入额在4000元以上的,实行定率扣除费用,计算公式为:

应纳所得税额=每次收入额×{1-扣除率(20%)}×20%

每次收入不满4000元,实行定额扣除费用,计算公式为:

应纳所得税额={每次收入额-扣除额(800元)}×20%

财产转让税是一种总称,它包括:遗产税、继承税和赠与税等税种。遗产税的课征制度可按纳税义务人不同分为三种:1、总遗产税制,也叫“死亡税”,课征时同时征赠与税。2、分遗产税制,亦称“继承税制”,课征时同时征赠与税。3、总分遗产税制,亦称“混合遗产税制”,课征时不再征收赠与税。

第十一章国际税收

18、国际税收是协调国家间税收争端以及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国际协定。

税收管辖权是指一个主权国家在税收方面所拥有的管理权限,即一个国家的课税主权,它是由一个国家的课税权主体来行使的。

税收管辖权可分为地域税收管辖权和居民(公民)税收管辖权两种。

税收管辖权原则可分为属地原则和属人原则两类。

所得课税的国际税收协定内容,可以概括为:1)免除双重征税问题,具体明确所得概念、缔约国之间税收管辖权以及免除双重征税的方法等;2)保证税收无差别待遇,保证税收无歧视;3)消除和减少国际逃税,具体包括缔约国相互交换日常和专门情报、明确转让定价的方法等。

第十二章公债

19、公债是政府依据信用原则,自愿、灵活地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有偿形式。

公债的用途:(1)筹措战争军费;(2)弥补财政赤字;(3)执行经济政策;(4)偿还到期债务;(5)调剂季节性资金余缺。

公债又可分为转让公债和不可转让公债。可转让公债通常按还本期限的长短分为四种:国库券、中期债券、长期债券和预付税款券。不可转让公债按发行对象大致可分为两类:对居民家庭发行的储蓄债券和对特定金融机构发行的专用债券。

公债发行方式:1)固定收益出售方式(sale on fixed—yield basis)。2)公募拍卖方式(auction technique)。3)连续经销方式(sale by tap technique)。

4)直接推销方式(private placement technique)。5)组合方式(combination of selling technique)。

公债付息方式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按期分次支付法。即将债券应付利息,在债券存在期限内分作几次(如每一年或半年)支付。一般附有息票,债券持有者可按期剪下息票,兑付息款。二是到期一次支付法。即将债券应付利息同偿还本金结合起来,在债券到期时一次支付。

公债偿还方式:1)分期逐步偿还。2)抽签轮次偿还。3)到期一次偿还。4)市场购销偿还。5)以新替旧偿还。

公债偿还的资金来源:1)设立偿债资金。2)依赖财政盈余。3)通过预算列支。

4)举借新债。

依据1995年元月生效的《预算法》和《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政府承诺:政府出现财政赤字,通过以下方式偿还:

1)发行新债;2)增加税收;3)禁止通过发行货币来偿还

李嘉图提出了公债等于未来税收的“李嘉图定价定理”。凯恩斯则提出的“公债新哲学”,认为政府债务规模控制的安全线内,就可以通过发债来刺激经济增长。

第十三章国家预算

20、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公共收支计划,是政府在每一个财政年度的全部公共收支结构一览表。预算作为政府的公共收支计划,它的功能首先是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公共收支状况。预算的编制是政府对公共收支的计划安排,预算的执行是公共收入的筹措和使用过程,预算的执行结果又会形成决算。预算的另一个重要功能,还体现在它对政府支出的控制上。它要经过国家立法机关的审批才能生效,并最终形成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这就使得政府的支出被置于公民(投票者)、代议机关的监督和制约之下。而通过这一监督和制约,实际形成了对政府支出规模的有效控制。

国家预算的分类,从形式上预算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单式预算,指的是政府公共收支计划通过一个统一的计划表格来反映;复式预算,则指的是政府公共收支计划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

从内容上预算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增量预算,指的是公共收支计划指标是在以前预算年度的基础上,按新的预算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零基预算,则指的是公共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新的预算年度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依据,而不考虑以前的公共收支状况。

预算年度,亦称作财政年度,是指编制和执行预算所应依据的法定时限,也就是预算收支起讫的有效期限。

预算原则:

(1) 预算的完整性。要求政府的预算必须包括其全部公共收支,反映它的全部财政活动。不允许有预算外的公共收支,不允许有在预算管辖之外的政府财政活动。

(2) 预算的统一性。要求预算收支按照统一的程度来计算和编制。任何机构的收支都要以总额列入预算,而不应只列入收支相抵后的净额。这实际上是要求各级政府都只有一个预算,而不能以临时预算或特种基金的名义另立预算。

(3) 预算的年度性。要求预算按年度编制,列出全年的公共收支,对年度公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