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计算工具的发展史教学设计

计算工具的发展史教学设计

计算工具的发展史教学设计
计算工具的发展史教学设计

计算工具的发展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49—5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教材提供的图文资料,经历了解计算工具演变的过程。

2.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知道计算机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3.感受计算工具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科学探求精神。

课前准备:学生调查计算机的知识,计算工具演变课件。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七珠算盘和五珠算盘各一个,学生准备一个七珠算盘或一个五珠算盘。

教学方案:

内容。看一看从古到今计算工具是如何演变的。

阅读完后,在小组内交流。(师巡视)

2.交流学习收获。提出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计算工具的演变的进程是怎样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当说到筹算时,教师可进行演示。

师:看了资料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计算工具演变的进程是怎样的?

当学生说到用小棍计数,曾发展为很广泛的算筹,成为历史上独具一格的筹算时,教师可强调: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发明了用算筹计数,算筹是一种像筷子一样的小棒,把算筹摆成各种形状可以表示各种数目。还可以用算筹进行计算,称为“筹算”。并实际操作一下。

三、了解计算机

1.先交流资料片和教材中介绍的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师:我们知道,继算盘之后,计算工具又出现了重大的变革,计算机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说到计算机,它的应用非常广泛。谁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资料片和教材中的内容。

2.组织学生讨论。

教材中说一说的两个问题。先讨论第(1)题,再讨论第(2)题。给学生充分交流的空间。

师:昨天我们布置了调查有关计算机知识的作业,除了刚才我们谈到的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计算机的知识?

学生可能会谈到有关计算机其他方面的知识,如:种类、计算速度等。

四、了解珠算

1.教师谈话,使学生了

解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它曾经在生活中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师:你利用计算机做过哪些事情?

学生可能会说到网络学习、游戏等。

师:刚才同学们谈到利用计算机可以做许多事情。那在生活或学习中你用过算盘吗?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

计算工具发展简史

计算工具发展简史 张郭男北大哲学系2010级---1192772452@https://www.wendangku.net/doc/dc2263024.html, 从最早有实物见证的计算工具-----算筹,到现在以快速,高效,智能,大容量存储,多媒体再现,网络共享和自动化处理为特点的功能强大的现代计算机的出现,计算工具已由人类手的延伸发展到脑的延伸,人类的信息处理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路。一个个激动人心的里程碑耸立在路旁,标记着当时人们的成就。 最早有实物见证的计算工具是诞生于中国的算筹,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竹制小棍子,可以看做是它的硬件,而它的摆法便是其软件了。由于它在运算时使用十进位制,又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软件运算系统,这个传统在相当程度上使中国古代的数学水平长期领先于其他民族。后来算盘也被发明,成为西方计算工具传入前中国人计数的主要工具,两千余年的实践中算盘的计算口诀也发展到极成熟的地步,乃至一个熟练的使用算盘的会计有时可以在速度上击败使用计算器的工人,也就是说通过操纵者的熟练可以使运算速度达到惊人的水平。这样的优

势使中国的计算工具长期没有向西方的自动计算的,现代的方向发展,而是近于停滞不前。 而到了1642年,西方在计算工具方面取得了进展,第一台机械计算器-------加法器由19岁的帕斯卡制作成功。加分器是对中国算盘式的主要凭借操纵者素质提高来提高运算速度的计算机模式的一个突破,它第一次确立了计算机器的概念。后来,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对加法器加以改良,发明了可以做乘除运算的计算器。人类的计算工具开始趋向于自动化,现代计算机的出现于是具有了可能。但加法器和乘法器的出现只是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中国算盘的思路,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计算机还需时日。 下一个在人类计算工具发展历史上留下痕迹的,是巴贝奇设计的差分机。1822年差分机的模型出现,"这台机器不论在可能完成的计算范围、简便程度以及可靠性与精确度方面,或者是计算时完全不用人参与这方面,都超过了以前的机器。"这句话道出了差分机的先进性。它第一次引进了程序控制的思想,“它能够按照设计者的旨意,自动处理不同函数的计算过程”,这是个了不起的进步。1834年,野心勃勃的巴贝奇在1822年的基础上进行了大的改进,并取名为分析机。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限制,分析机仅仅停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器》教学设计

神奇的计算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介绍电子计算器,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探索计算规律。(课文第38页的内容) 重点: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 难点:对计算器一些功能键了解。 关键:利用实物加强练习、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阈学会使用计算器。 2、会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四则运算,并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具准备: 计算器、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 电子计算器(最好每人一个)。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1、教师取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合出自己的计算器。 教师:猜一猜,今天,这一节刘我们一起学习什么? 学生:认识计算器。 板书呈现:神奇的计算器。 2、教师:你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吗? 二、引导探索 3、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这时,学生可能会展示一些简单的加、减速法的计算方法。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较多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技能、知识。从中也可以了解本班学生对操作计算器的认识程度,为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4、认识一些功能键。 (1)由学生来说明。 随着计处器的普及,大多数学生在教师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前,已经懂得了一些操作计算器的方法以,所以本活动可以先让一部分学生做小才师,来介绍计算器各功能键的作用,然后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再作适当的补充。 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 ①开关及清除键。 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赣计算器。 ②运处符号键。 只要介绍“+、-、×、/“键的使用方法。 ③数学键 数字键的使用。如按1 2 。显示屏就显示“1 2”。 ④等号键 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 ⑤小数点键 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 因为学生所准备的计算器的型号不同,所以各计算器中配置的功能键也不一样,以上5种功能键是比较普遍的存在。如果学生有兴趣,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计算器,介绍一些其他的功

书写工具的发展史

书写工具的发展史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书写工具的 发展史 黄夏荻 纵观人类历史,是无论如何都离不开书写工具的。若没有用于记录的纸和笔,我们的文化、技术的传承只能靠口口相传,那今天的一切可能也无法存在了。早在远古时期,原始人就会使用石头在石头上刻画图案,或者使用燃烧取暖后的木材变成的炭棒在石壁上涂写,也可能用树枝在沙地上画出要不了多久就会消失的信息。再往后,人类开始学会利用液体状的墨水书写,也慢慢演变成了现代的书写工具。 如果要给书写工具分类的话,按照其使用原理大致可以分成三种。。 由于第一种方式记录速度慢,费时费力,多见于古代石刻、甲骨等;能快速使用时是 在易 形变材质 上留下痕 迹,如在沙地上写字,不容易保持原样。上述算不上现在意义上的书写,而应该被归为雕刻一类,故不加以赘述。 <从炭棒到铅笔 不会搞脏手的设计> 1564年,在英格兰一个叫巴罗代尔 的地方,人们发现了一种黑色矿物——石 墨。很快,当地的一些牧羊人发现,可以 石墨碳棒 1. 在另一材料的表面留下凹痕形成内容(略) 2. 在另一材料的表面附着粉末类固体材质形成内容 3. 在另一材料的表面先留下液体痕迹,干后形成内容(搭配吸水材质使用如木材/纸)

用石墨在羊身上画上记号。受此启发,人们把石墨块切成小条拿来写字和绘画。但石墨条很容易弄脏手,而且容易折断。 1761年,德国化学家法伯尔解决了这个问 题:他先把石墨矿石研磨成粉末,用水冲洗去 杂质,获得纯净的石墨粉;接着,他又在石墨 粉中掺入硫磺、锑、松香等物质;然后再将这 种混合物加热凝固,并压制成笔的形状,这是铅笔最早的雏形。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孔德发明的“铅笔”实际上还只是铅笔芯。给铅笔芯套上木杆“外现代铅笔 套”的任务,是1812年,美国一名叫威廉·门罗的木匠完成的。门罗发明的机械可以切割出长5至18厘米的标准化细木条,并能在细木条中间挖出一条刚好适合铅笔芯的凹槽。将铅笔芯放入槽内,再把两条木条对紧、粘合,这就制成了第一支现代意义上的铅笔杆。直到今天,这仍是制造普通笔杆的标准流程。 在固体材料的使用中,现在依旧沿用的还有学校所使用的粉笔,绘画上使用的色粉笔、蜡笔。原理类似。 <使用墨水的巧思从古至今> 1.毛笔——使用兽毛吸水 传说中毛笔的发明是在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恬带领兵马在中山地区与楚国交战,双方打得非常激烈,战争拖了很长时间。为了让秦王能及时了解战场上的情况,蒙恬要定期写战况报告递送秦王。那时,人们通常是用分签蘸墨,然后再在丝做的绢布上写字的,书写速度很慢。那种笔硬硬的,墨水蘸少了,写不了几个字就得停下来再蘸,墨水蘸多了,直往下滴,又会把非常贵重的绢给弄脏了。蒙恬以前就萌生过改造笔的念头,这次要写大量的战况报告,这个愿望就越来越强烈了。 战争的间隙中,蒙恬喜欢到野外去打猎。有一天,他打了几只野兔子回军营。 由于打到的兔子多,拎在手里沉沉的,一只兔子尾巴抱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弯弯曲曲的痕迹。蒙恬见了,心中不由一动:“如果用兔尾代替普通的笔来写字,不是更好吗” 回到营房之后,蒙恬立刻剪下一条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试着用它来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 连平县第一小学冯志燕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自学提问、探索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器面板上的按健名称和功能。 2.了解计算器的形状、款式、功能不同的基础上,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使用计算器正确地进行较大数目的四则运算。 3.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节约、环保等意识。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运用计算器正确地进行较大数目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难点:对计算器一些功能键了解和使用。 关键:利用实物加强练习、应用 教具准备 计算器、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 电子计算器(最好每人一个,要求功能简单一些的,不要太复杂)。 教学过程 一、教学活动 活动一:逐一出示口算题卡,以抽签游戏形式导入(老师手上有一沓口算题卡,我设置了几个红色的地雷,我们来玩抽签游戏,要小心抽到地雷哦!) 70+20= 90-50= 25×4= 7.6+2.4= 7.6×2.4= 2100-2100÷7= 1000+125×8= 532×78= 416000÷128=(红色部分题目为“地雷”). (设计意图:通过在口算过程中出现一些口算困难题目,532×78=? 416000÷128=?贴小纸条出示题目启发学生想到用计算工具来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游戏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你能想个法子来又快又准的解决这个困难吗?你想到了什么计算工具?学生可能回答:算盘、计算器。 师:“对,算盘,计算器都是计算工具,它们的出现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快速地运算,那除此之外,你们还知道有哪些计算工具呢? 活动二: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 课件出示(设置了图文超链接功能、动画效果),逐一简单介绍:算筹、算盘、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计算器等。着重让学生感受电子计算机和计算器的运算速度之快。 师:“现在世界上运算最快的计算机每秒可以运算54902万亿次,怎样?很神奇吧?”“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神奇的计算工具。” 板书课题:神奇的计算工具——计算器。 活动三:认识计算器 (活动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当老师,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计算器?它们有什么作用?课件展示计算器在生活中各种场景使用的情况。(运用超链接功能) 师小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计算器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神奇的计算器。 1.了解计算器的结构。 (1)师:你了解计算器吗?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推销员,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板书:面板、显示器、键盘)键盘里有哪些键?(板书: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功能键) 这个点是什么意思?(点出开机、关机、删除)(课件动画效果、视频展台功能) (2)请一生介绍上台自己的计算器(利用视频展台进行实物操作投影) 组内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计算器。课件展示计算器的构造,功能名称,介绍运算符号键、小数点键的用法。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 连平县第一小学冯志燕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自学提问、探索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器面板上的按健名称和功能。 2.了解计算器的形状、款式、功能不同的基础上,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使用计算器正确地进行较大数目的四则运算。 3.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节约、环保等意识。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运用计算器正确地进行较大数目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难点:对计算器一些功能键了解和使用。 关键:利用实物加强练习、应用 教具准备 计算器、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 电子计算器(最好每人一个,要求功能简单一些的,不要太复杂)。 教学过程 一、教学活动 活动一:逐一出示口算题卡,以抽签游戏形式导入 (老师手上有一沓口算题卡,我设置了几个红色的地雷,我们来玩抽签游戏,要小心抽到地雷哦!) 70+20= 90-50= 25×4= 7.6+2.4= 7.6×2.4= 2100-2100÷7= 1000+125×8= 532×78= 416000÷128=(红色部分题目为“地雷”). (设计意图:通过在口算过程中出现一些口算困难题目, 532×78=? 416000

2.学习计算器的操作:(设置了动画效果) 师:大家认识了计算器,如125×4,先输入125,然后输入×,接着输入4,再输入=,屏幕上出现的数就是计算的结果。教师在操作过程中故意按错数,抛出问题:“如果输错了怎么办?”由此引导学生认识“CE”清除键的功能。如果输入错了,按CE 键(设置了放大镜)清除后重新输入,继续计算。 活动四:扫雷勇士。(用计算器解决刚才口算困难的题目。) 活动目标:1.巩固计算器的操作;2.让学生体验计算器的优势,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3.让学生辨证地看待计算器。) 1.你学会了吗?能帮同学们把刚才口算中的困难题目解决掉吗?准备好了吗?(请你把计算结果记录在草稿本上) 2.(设置了板中板)出示:532×78= 416000÷128= 3.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这两道题的。 4.谁来汇报计算结果?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跟大家说一说? 指名学生演示(实物投影) 5.老师点评:注意在输数时应该从高位输起,可以先估一估结果。 二、巩固练习 1.用计算器算出括号的数。 (设计意图:在巩固计算器使用方法时也复习了加减乘除的验算。)(设置了动画、蒙层、橡皮擦) ()+2151=10355 ()-5729=41265 428 ×()=240108 229313 ×()=329 2.任选一个自然数,用计算器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设置了蒙层、橡皮擦) ()×878-765×2+2000-470÷1756=( )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通过多次计算、验证、并说出自己的发现:任选一个数,在代入以上算式中的最后计算结果还是得原来的那个数。)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神奇的计算工具》 一、概述 《神奇的计算工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0~41页。本节课需要一个课时来进行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对计算器一些功能键的了解,并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来激起学生对计算器的兴趣,并利用计算器加强练习与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对计算器一些功能键的了解。 (2)会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四则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能够了解计算器的作用,思考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策略的多样性 (2)能够尝试解决不同情境的生活问题,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 (3)了解计算器的形状、款式、功能不同的基础上,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起学生对计算器的兴趣,并利用计算器加强练习与应用。 (2)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体验转化思想方法的奇妙。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1)学生是岐山县雍川镇楼底小学四年级学生; (2)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 (3)学生对生活中隐含数学问题的事件兴趣浓厚; (4)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观察计算器,提出问题,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和提高课堂参与度; (2)游戏激趣策略:通过计算最大数的游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创设宽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 (3)情境迁移策略:在完成课标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巩固提高学生运用方程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每位同学准备一个计算器 (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计算器; (3)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现在人们常用计算器来计算,既快捷,又精准,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方便。但是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式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放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为红和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是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运算工具。早在公元15世纪,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后来流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它计算数目较大的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算盘已经基本具备了现代计算器的主要结构特征。例如,拨动算珠,也就是向算盘输入数据,这时算盘起着“储存器”的作用;运算时,珠算口诀起着“运算指令”的作用,而算盘则起着“运算器”的作用。当然,算珠毕竟要靠人的手来拨动,而且也根本谈不上“自动运算”。 除中国外,其它中古的国家亦有各式各样的计算工具发明,例如罗马人的「算盘」,古希腊人的「算板」,印度人的「沙盘」,及英国人的「刻齿本片」等。这些计算工具的原理基本上是相同的,同样是透过某种具体的物体来代表数,并利用对物件的机械操作来进行运算。 比例规:伽利略发明了「比例规」,它的外形像圆规,两脚上各有刻度,可任意开合,是利用比例的原理进行乘除比例等计算的工具。 纳皮尔筹:15世纪后,「格子算法」通行于中亚细亚及欧洲,纳皮尔筹便是根据了「格子算法」的原理,但与格子算法不同的是它把格子和数字刻在「筹」﹝长条竹片或木片﹞上,这便可根据需要拼凑起来计算。 计算尺:在1614年,对数被发明以后,乘除运算可以化为加减运算,对数计算尺便是依据这一特点来设计。1620年,E?冈特最先利用对数计算尺来计算乘除。1632年,奥特雷德发明了有滑尺的计算尺,并制成了圆形计算尺。1652年,R?比萨克制成了有固定尺身和滑尺的计算尺。1850年,V?曼南在计算尺上装上游标,因此而受到当时科学工作者,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所广泛采用。 机械计算机:机械式计算机是与计算尺同时出现的,是计算工具上的一大发明。席卡德﹝1623﹞是最早构思出机械式计算机,他在给天文学家J?开普勒的信﹝1623,1624﹞上描述了他发明的四则计算机,但并没有成功制成。而能成功创制第一部能计算加减法的计算机是B?帕斯卡﹝1642﹞,在1671年,G?W?莱布尼茨发明了一种能作四则运算的手摇计算机,是长1米的大盒子。自此以后,经过人们在这方面多年的研究,特别是经过L?H?托马斯,W?奥德内尔等人的改良后,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手摇计算机,并风行全世界。于17世纪末,这种计算机传入了中国,并由中国人制造了12位数的手摇计算机,独创出一种算筹式手摇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一种能依照一定的「程序」自动控制的计算机。19世纪初,法国的J?M?雅卡尔发明了用穿孔卡片来控制的纺织机,1822年,英国的C?巴贝奇便根据同一原理制成了一部能执行计算程序的差分机,并于1834年,设计了一部完全程序控制的分析机,可惜碍于当时的机械技术所限制而没有制成,但已包含了现代计算的基本思想和主要的组成部分了。 此后,由于电力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电动式计算机便慢慢取代以人工为动

四年级数学《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也是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对此进行讨论分析,以下是关于四年级数学《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四年级数学《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反思一 1、用计算器计算是这堂课的重点,但不是难点。计算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计算工具,它已融入了现代生活,大部分学生都已接触或使用过计算器,所以我把一些介绍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教学环节省去,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器的用法。设计这四个层次题目的价值何在? 为什么要用计算器?或者说什么时候才用计算器?遇到大数目的计算才用计算器来帮助,并不是所有计算都需要用计算器。 要真正用好计算器,首先要熟悉你的计算器,它是聪明型的还是傻瓜型的。像第⑥题,聪明型的计算器,可以直接输入;傻瓜型的计算器,最好要学会用“M+”和“MR”这两个键。 另外提醒学生计算器并不能保证计算一定正确,正确计算的前提是要正确地输入数字。 2、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充分体会“人的智慧才是天下

最伟大的力量!” 3、如何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这节课可以说是作了有效的尝试,但在介绍数史资料时还可挖得再深一些。 4、在计算的过程中,若能加以估算的指导,就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器操作的正确性,反馈时的实效也会大大提高; 四年级数学《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反思二《神奇的计算工具》一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课,这一课在教材上的内容很少,所以在备这节课之前,我心里的想法是“可讲可不讲”,或者“以学生自学为主”,但是在查阅了一些有关资料再去备课时,却发现本节课却是不可不讲、而且大有讲头。那么,我是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呢?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主要是从如下四个环节来完成的。 1、立足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接触过计算器,在课的开始,我仍然还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当小老师,来介绍计算器的一些基本使用方法,老师只做适当的补充。 2、体验计算器的优势 介绍完了它的基本使用方法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迫不及待地要一显身手了,因为他们那种满不在乎的表情已经是溢于言表。我打算先让他们尝点儿甜头,当然,也是体会一下计算器的优势。于是,我出示了如下三道题:17689+5874、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神奇的计算工具》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神奇的计算工具》 【导语】课件制作本身就是作者综合素养的一种体现,它显现出制作者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领悟。因此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一定要吃透教学内容,设计出符合教学的方案用于课件。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神奇的计算工具》,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篇一:《神奇的计算工具》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名称和功能,并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计算。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秘密的意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3、通过课堂活动的开展,锻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向学生渗透节约、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具准备: 每个学生自备一个计算器、自制CAI课件、计算器、视频展示台等。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引出新知识 师:(实物投影一个计算器)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 生:计算器!(板书:计算器) 师:是啊!咱们地球人都知道,那么你在哪些地方看过计算器呢? 学生自由回答,列举计算器在生活中的使用情况。 师:的确,在我们的身边计算器是无处不在的,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帮助。那么你们会使用计算器吗?(教师随即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计算器> 二、分组活动,操作计算器 1、推销员比赛 师:课前你们都准备了一个计算器,是吗?下面呢,我们来进行一场计算器推销员比赛,看看谁介绍得,推销得最棒! (课件出示: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推销员,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呢?) 生1:我们会介绍计算器的面板、显示器; 生2:我觉得应该介绍键盘和功能; 生3:还可以说一下这款计算器的优点!…… 师:那就请大家先在小组内说说,然后推荐出一位伶牙俐齿的“推销员”到台上来和其他组比一比,开始吧!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重点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课件配乐) 小推销员上台介绍计算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补充,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鼓励和表扬。 师: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计算器的很多知识,我这儿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关于计算器这个新朋友的信息,我们一块儿来听听它的自述吧!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神奇的计算工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并学会使用计算器。 2、会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四则运算,并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重点】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1、教师取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合出自己的计算器。 教师:猜一猜,今天,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什么? 学生:认识计算器。 板书:神奇的计算器。

2、教师:我们的计算工具是如此的神奇,你知道它们神奇在哪里吗? 二、引导探索 1、认识一些功能键。 (1)由学生来说明。 教师:我们现在用的计算工具最普遍的是普通计算器,你会用吗?老师请个小老师来向大家讲解下如何用计算器好吗? 课件出示:例如68+201,20÷4,56×12×13。 让一个小老师上讲台向同学们讲解如何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2)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 ①开关及清除键。 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闭计算器。 ②运处符号键。 只要介绍“+、-、×、/“键的使用方法。 ③数学键 数键的使用。如按1 2 。显示屏就显示“1 2”。 ④等号键

从生产工具看人类社会的演进-1

课程标准 2-4-1 综观中外历史发展的一般过程,明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要点提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人们要创造历史,首先必须生存,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这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社会生产的发展,引起国家政治制度、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从而使整个社会面貌都发生了变化。所以,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活动建议:教学的全程,都要结合相关内容,如古代农业社会的生产特点、近代工业社会的生产特点,帮助学生感悟这个道理。 从生产工具看人类社会的演进 【课前准备】 循环播放人类社会发展图片 【导入】 从刚才播放的片花中,我们看到人类从远古一路走来,经过不断的传承、创新、发展,终于有了今天这样庞大的地球村和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在回望人类历史时,我们总会追问:人类社会是怎样发展而来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历史,从生产工具角度去看人类社会的演进。 【新课】 走进国家博物馆 出示:石耜铁犁铧图片 师:这是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地下一层古代中国展厅中的2件古农具,知道它们在农业生产中的用途吗? 生:石耜是用来掘土翻地的,一掘一退,边掘边退,出示示意图,我们称耜耕;铁犁铧是犁耕,安装在在木犁头或石犁头上,可以松土划沟,出示示意图)师:这两件古农具出土,说明了什么?(已经出现了农耕;石器耜耕;铁器牛耕,农业生产工具改进了……) 补充:光靠铁犁铧还不足以证明当时有牛耕了。牛耕是牛与犁的结合。犁的存在是牛耕出现的先决条件。除了犁,还要有牛,要存在牛与犁结合起来耕地的可能。那么当时,有没有牛被运用于农业生产呢?在国家博物馆还收藏着这么一尊文物。 链接:图片牛尊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同步讲解教案

神奇的计算工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认识到计算工具进步的意义,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培养发明创造的能力。 2、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能力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计算器的功能键,并能正确使用计算器。 难点:能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三)知识讲解 【知识点一】计算工具的演变 问题导入古人借助什么进行计算?现代人又借助什么进行计算呢?(教材35页)过程讲解 1.两千多年前的计算工具——算筹 筹即小竹棍或小木棍(有的也用兽骨或金属),古人用 它来计算称为算筹。把算筹纵横摆放,就可以表示出任意 自然数,古人还用空位表示0。用算筹来计算从西周时期开 始,一直沿用到元代末年。 2.一千多年前的计算工具——算盘 早在14世纪,中国就发明了算盘,它比算筹更方便、 实用。我国首创了珠算这门科学的计算方法,并把算法口 诀化,加快了计算速度。算盘沿用至今,并流传到日本、朝 鲜等国家,成为国际性的计算工具。 3.现代计算工具——电子计算机 1946年,美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现在世界上运算最快的 台电子计算机,每秒可以运算5000 计算机每秒可以运算 多次。54902万亿次。 电子计算机不只是一种计算工具,它几乎已经渗入到人类所有的活动领域,改变着整个社会的面貌,使人类历史迈人一个新的阶段——信息时代。 归纳总结 计算工具的演变:算筹算盘电子计算机,计算工具越来越进步。 【知识点二】计算器的结构 问题导入计算器是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工具。关于计算器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教材35页上面例题) 学生专用计算器的结构:

归纳总结计算器一般由电源、开关、显示屏、键盘和内部电路等几部分构成。 【知识点三】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问题导入怎样用计算器计算245×789? 过程讲解 1.明确用计算器计算245×789的方法 【知识点四】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问题导入任选一个自然数,按下面的顺序用计算器算一算,你会发现什么?(教材35页下面例题)

计算工具的发展从算筹,算盘到计算器

计算工具的发展从算筹、算盘到计算器 金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夏宏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多种渠道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过程,了解数学在中国的悠久历史,感 受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的进步发展,激发爱国热情。 2、知道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认识算筹、算盘,知道算盘的结构,认识算盘各部 分的名称;知道新型的计算工具——计算器,初步了解计算器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常用键的功能。 3、知道如何用算筹、算盘、计算器表示一些数,并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整理的资料。 2、小棒、算盘、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前一阶段,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并在小组内交流,已经初步了解了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出示课题《计算工具的发展》。 你们都知道了哪些计算工具? (出示最基本的三种计算工具:算筹、算盘、计算器。) 下面我们就请你们把小组合作的成果向大家做一个展示、介绍。 二、交流: 按照计算工具的发展顺序逐一介绍,要求: 1、简单介绍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 2、各组成果展示、介绍。 老师组织各组学生进行交流,并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加以提炼、指导或作补充介绍。 要求学生对三种计算工具重点了解: 算筹:了解算筹表示数的方法:一位数有两种表示方法——横式、纵式;多位数用纵横相间的方法表示数,“0”用空位。 算盘:了解算盘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名称。

理解定位点的重要性,会读算盘上表示的数,会在算盘上拨出给定的数。 尝试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初步掌握使用计算器的方法,并进行一些尝试练习。 各组学生交流之后,分别请学生说说听了介绍后的收获及疑问,并进行学生间相互解答。 三、师生共同整理、小结: 运用课件对这三种计算工具再加以补充介绍、加深了解。 小结:听了大家的介绍,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古人怎样用算筹记数、计算,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又先后发明了算盘、计算器。因为算盘有着它特有的优点,所以延用至今,计算器的使用便利,让更多的现代人青睐,而且功能越来越多。 四、反思、总结: 通过学习计算工具的发展史,你有什么收获与想法? 总结:通过这次的学习活动,我们了解的计算工具的发展,而且还明白了学习本领的途径有许许多多,通过同伴的合作能使我们的学习活动更有意义。今天你们的表现很精彩,相信未来新一代计算器的发明家会在我们这些小朋友中产生! 教学设计说明 在学本节知识之前,我用二周时间以“计算工具的发展”为主题,让学生独立的搜集信息,初步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史,接着我又根据学生对其中主要的三种计算工具——算筹、算盘与计算器的喜好,请小朋友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就共同感兴趣的一个计算工具作进一步的探究与了解,伙伴合作,群策群力,把大家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汇总、筛选,许多小组请教老师、请教家长,上网查寻、图书查阅,把搜集到的资料有的制成了小报、有的制成了演示文稿…… 本节课是对《计算工具的发展》这一内容搜集整理汇编后的成果展示与交流,并对学生的展示作一评价。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感受数学在中国的悠久历史,并对算筹、算盘、计算器有初步的了解。 从学生的前期准备中,我深深体验到了学生的强烈探究欲望与浓厚的学习兴致。当高旻昱同学学会了如何使用动画效果时,高兴得拉着我去看她的作品,从她的灿烂笑容中我看到了学生学到本领后的愉悦。相信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精品教案

《神奇的计算工具》精品教案 一课时 教学内容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材第35~3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算式的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和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探索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算式的运算和只有用同一级运算的两步算式的运算。 难点: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教具 课件、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 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计算器。 师:关于计算器,你都知道哪些知识?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向小组成员介绍自己的计算器。 师:你们小组的计算器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教师总结:计算器有很多种,一般都由显示器和键盘两部分组成。(展示计算器)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计算器。(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由计算器导入新课。借助计算器这一教具,通过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计算器)

1.整体认识。 这是一个计算器的面板,上面部分是显示器(突出显示),下面部分是键盘(突出显示)。 2.认识键盘。 (1)观察一下,这个键盘上的哪些键你已经认识了?上来指给大家看看。 (2)互动生成。 ①有0、1、2、3、4、5、6、7、8、9这些数字的键叫数字键(板书:数字键)。自己指一指你手中计算器的数字键。 ②有+、-、×、÷这些运算符号的键叫运算符号键(板书:运算符号键)。自己指一指你手中计算器的运算符号键。 ③有ON字母的是开机键(板书:开机键)。你能在自己的计算器上找到开机键吗?你知道开机键除了开机还有其他功能吗?(清零,或者利用清零键——AC键) ④有OFF字母的是关机键(板书:关机键)。你能在自己的计算器上找到关机键吗?有些计算器上没有关机键,又是怎样关机的呢?(自动关机) ⑤如果按错了,你知道用哪个键清除你按错的数字吗? 清零键——AC键或者ON键。 ⑥其他一些键的名称和功能又是什么呢?我们以后慢慢认识,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阅配套的说明书。 3.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出示题目,你会用计算器上你认识的键进行计算吗?试一试。 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观察怎样按键比较方便,而且不容易出错。 计算完第一道题,怎样才能开始算第二道题?应该先按什么键? 认识清零键——AC键。 4.计算比赛,任选一个自然数,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结果,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5.你还知道哪些计算工具? 出示教材的情境图,让学生了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计算器,以了解计算器的键盘及各功能键的作用为基础,进而带动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一些四则运算的题目。】 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什么情况下使用计算器最合适?

计算工具的历史发展

计算工具[Calculating Devices]是计算时所用的器具或辅助计算的实物。 人们从数学产生之日,便不断寻求能方便进行和加速计算的工具。因此,计算和计算工具是息息相关的。 中国古代的数学是一种计算数学,当时的人创造了许多独特的计算工具及与工具有关的计算方法,早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人已开始用算筹作为计算工具,并在公元前3世纪得到普遍的采用,一直沿用了二千年。后来,人们发明了算盘,并在15世纪得到普遍采用,取代了算筹。它是在算筹基础上发明的,比算筹更加方便实用,同时还把算法口诀化,从而加快了计算速度。后来更发现算盘对人类有较强的数学教育功能,因此源用至今,并流传到海外,成为一种国际性的计算工具。 除中国外,其它中古的国家亦有各式各样的计算工具发明,例如罗马人的「算盘」,古希腊人的「算板」,印度人的「沙盘」,及英国人的「刻齿本片」等。这些计算工具的原理基本上是相同的,同样是透过某种具体的物体来代表数,并利用对物件的机械操作来进行运算。 近代的科学发展促进了计算工具的发展: 比例规:伽利略发明了「比例规」,它的外形像圆规,两脚上各有刻度,可任意开合,是利用比例的原理进行乘除比例等计算的工具。 纳皮尔筹:15世纪后,「格子算法」通行於中亚细亚及欧洲,纳皮尔筹便是根据了「格子算法」的原理,但与格子算法不同的是它把格子和数字刻在「筹」[长条竹片或木片]上,这便可根据需要拼凑起来计算。 计算尺:在1614年,对数被发明以后,乘除运算可以化为加减运算,对数计算尺便是依据这一特点来设计。1620年,E?冈特最先利用对数计算尺来计算乘除。1632年,奥特雷德发明了有滑尺的计算尺,并制成了圆形计算尺。1652年, R?比萨克制成了有固定尺身和滑尺的计算尺。1850年,V?曼南在计算尺上装上游标,因此而受到当时科学工作者,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所广泛采用。 机械计算机:机械式计算机是与计算尺同时出现的,是计算工具上的一大发明。席卡德[1623]是最早构思出机械式计算机,他在给天文学家J?开普勒的信[1623,1624]上描述了他发明的四则计算机,但并没有成功制成。而能成功创制第一部能计算加减法的计算机是B?帕斯卡[1642],在1671年,G?W?莱布尼茨发明了一种能作四则运算的手摇计算机,是长1米的大盒子。自此以后,经过人们在这方面多年的研究,特别是经过L?H?托马斯,W?奥德内尔等人的改良后,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手摇计算机,并风行全世界。於17世纪末,这种计算机传入了中国,并由中国人制造了12位数的手摇计算机,独创出一种算筹式手摇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一种能依照一定的「程序」自动控制的计算机。19世纪初,法国的J?M?雅卡尔发明了用穿孔卡片来控制的纺织机,1822年,英国的C?巴贝奇便根据同一原理制成了一部能执行计算程序的差分机,并於1834年,设计了一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教案设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计算器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或多或少都有接触,会使用。结合学情,在设计本课时时,将开机和关机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显示屏等内容进行简化,让学生掌握一些使用计算器巧算的简单方法,因此本课时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特点:1.由易到难,指导学生使用计算器巧算、速算。 从简单的加减法算起,先让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速算,再上升到混合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教学重点内容,使学生用计算器正确计算的速度得到提高。同时,将计算器与估算、心算等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简单的计算不必使用计算器,明确估算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计算器使用中的错误。 2.通过探索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归纳推理、类比推理都是合情推理。教材结合使用计算器的教学,在探索方法、发现规律的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填表,统计出各种情况,然后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类比等发现规律,发现规律的过程是开展合情推理的过程。发现规律首先要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寻找各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趋势。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计算器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语,揭示课题。 师: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谜语,并要求学生一起朗读谜语) 猜谜语: 一个东西真奇怪, 上面布满小方块。 用手一摁数出来, 加减乘除算得快。 师:谁想到谜底是什么了吗?(计算器) 师:你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能猜出来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与计算器有关的知识。

2.介绍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 (课件演示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 师:计算工具的发明与不断进步无论对数学,还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今,计算器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计算器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3.说一说在生活中所见到过的计算器。 师:你能说说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计算器吗? 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在商店等地方见到计算器。 关于计算器你还知道什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新课的导入从学生感兴趣的“猜谜语”活动出发,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让学生说出生活中计算器存在的地方及相关知识,使学生意识到计算器的普及性及学习的必要性,为进一步学习计算器的使用作铺垫。 ⊙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1.认识计算器。 (1)课件出示: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推销员,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呢? (2)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介绍计算器,可能从计算器的面板、显示器、键盘和功能等方面进行介绍。 (3)回忆计算器各个按键的名称和作用。 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共同回顾一些常见的功能键的名称和作用。 2.同桌互相出几道计算题,两人一起用计算器算一算。 师:说说在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预设: 生1:可以先估一估计算结果,以免按错了。 生2:简单的题口算就行,不用计算器。 3.小游戏。 (1)用计算器算一算。

书写工具的发展史

书写工具的发展史 黄夏荻 14122403 纵观人类历史,是无论如何都离不开书写工具的。若没有用于记录的纸和笔,我们的文化、技术的传承只能靠口口相传,那今天的一切可能也无法存在了。早在远古时期,原始人就会使用石头在石头上刻画图案,或者使用燃烧取暖后的木材变成的炭棒在石壁上涂写,也可能用树枝在沙地上画出要不了多久就会消失的信息。再往后,人类开始学会利用液体状的墨水书写,也慢慢演变成了现代的书写工具。 如果要给书写工具分类的话,按照其使用原理大致可以分成三种。。 由于第一种方式记录速度慢,费时费力,多见于古代石刻、甲骨等;能快速使用时是在易形变材质上留下痕迹,如在沙地上写字,不容易保持原样。上述算不上现在意义上的书写,而应该被归为雕刻一类,故不加以赘述。 <从炭棒到铅笔 不会搞脏手的设计> 1564年,在英格兰一个叫巴罗代 尔的地方,人们发现了一种黑色矿物 ——石墨。很快,当地的一些牧羊人 发现,可以用石墨在羊身上画上记号。 受此启发,人们把石墨块切成小条拿 来写字和绘画。但石墨条很容易弄脏 手,而且容易折断。 1761年,德国化学家法伯尔解决了这个 问题:他先把石墨矿石研磨成粉末,用水冲洗 去杂质,获得纯净的石墨粉;接着,他又在石 墨粉中掺入硫磺、锑、松香等物质;然后再将 这种混合物加热凝固,并压制成笔的形状,这 是铅笔最早的雏形。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孔德发明的“铅笔” 实际上还只是铅笔芯。给铅笔芯套上木杆“外套”的任务,是1812年,美国一名叫威廉·门 罗的木匠完成的。门罗发明的机械可以切割出长5至18厘米的标准化细木条,并能在细木条中间挖出一条刚好适合铅笔芯的凹槽。将铅笔芯放入槽内,再把两条木条对紧、粘合,这就制成了第一支现代意义上的铅笔杆。直到今天,这仍是制造普通笔杆的标准流程。 在固体材料的使用中,现在依旧沿用的还有学校所使用的粉笔,绘画上使用的色粉笔、石墨碳棒 现代铅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