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生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

新生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

新生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
新生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

第10卷第2期2001年6月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H I N ESE JOU RNAL O F H ISTOCH E M ISTR Y AND CYTOCH E M ISTR Y

V o l.10N o.2

Jun.2001

新生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

杨 成 严振国

(上海中医药大学解剖学教研室神经研究室,上海 200032)

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胶质细胞,对神经元具有绝缘、营养、保护和支持作用。它们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修复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星形胶质细胞可合成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再生[1~3],另一方面合成神经生长抑制因子,如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等[4],抑制神经再生,尤其是损伤恢复后期形成星胶瘢痕被认为是神经再生的机械性障碍。脊髓损伤后的修复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精密方法、仪器的发展,离体研究被越来越多地采用。星形胶质细胞是神经再生微环境中的主要成分,深入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的规律和调控机制,主动控制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增生,既可使之合成适量的促进神经再生的因子,又能其避免形成胶质瘢痕,从而形成有利于神经再生的微环境。有关星形胶质细胞培养的文献很多,但多数是培养大脑皮质的星形胶质细胞,或应用细胞株培养[5,6],有关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培养资料较少。我们实验室在脊髓损伤修复研究中摸索了一套成功的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介绍如下。

1.培养前的准备:

111 主要试剂和器材:

N aC I,KC l,N a2H P04?12H2O,KH2PO4,N aH2 CO3,酚红,DM E M(高糖),胎牛血清,青霉素,链霉素,胰蛋白酶,35mm培养皿,60mm培养皿,100 m l培养瓶,微孔滤膜滤器,CO2培养箱(5%CO2, 37℃),超净工作台,倒置显微镜,离心机。

1.2 主要液体:

D2H ank s液,714%N aHCO3溶液,0125%胰蛋白酶溶液,20%胎牛血清DM E M培养液,10%多聚赖氨酸。

2.培养操作:

211 原代培养 取新生2~3d内的W istar 大鼠2只,颈动脉放血处死。在75%酒精中浸泡消毒5m in,移到超净工作台上取出,俯卧于小手术台上,固定头尾。正中剪开背部皮肤,钝性分离项背部肌肉。在骶部用一把眼科镊子尖轻轻穿透椎板,向尾部划开椎管,然后两把眼科镊子交替向头端逐渐扯去椎板,暴露整段脊髓。由下向上游离脊髓,从上端切断取下,移入玻璃培养皿。滴几滴D2H ank s 液洗去血迹,于解剖显微镜下用显微镊子剥离干净脊髓被膜,将脊髓扯碎,移入10m1离心管,加3m l D2H ank s液,轻轻吹打悬浮,静置5m in。将上清液移入另一个离心管。原离心管加3m l D2H ank s液,滴加3~5滴0125%胰蛋白酶溶液,吹打,静置。将上清液移入第2个离心管,滴加数滴培养液终止消化。再重复消化组织一次,组织块基本散开。将上清液用200目滤网过滤,去除组织块。上清液离心, 1500rpm,5m in。弃上清,沉淀细胞用1m l20%胎牛血清DM E M培养液悬浮混匀,接种入35mm培养皿,放入CO2培养箱(5%CO2,37℃)。培养6h 再加培养液2m l,培养24h换液。换液时轻轻晃动培养皿,将细胞碎片和未贴壁细胞悬起,吸掉培养液,并用D2H ank s液冲洗两遍,加新培养液3m l。以后每3天换液1次,细胞长满后即可传代。

2.2 第一次传代 吸去培养液,用D2H ank s 液洗涤细胞二次。加1m l0125%胰蛋白酶,轻轻晃动培养皿,使胰蛋白酶覆盖整个皿底。室温(22℃以上)消化2~3m in。镜下见细胞皱缩,间距增大时,滴加几滴培养液终止消化。吸去液体,加3m l D2 H ank s液冲洗一次。加3m l D2H ank s液,吹打悬浮细胞。将细胞悬液移入10m1离心管。将培养皿再次加液、吹打,此时细胞基本悬起。将细胞悬液离心。1500rpm,5m in,弃上清,沉淀细胞加2m l20%胎牛血清DM E M培养液悬浮,接种入100m1培养瓶,放入培养箱。培养6h再加培养液3m l。24h换液,加6m l20%胎牛血清DM E M培养液。以后每3天换液1次。细胞长满后进行第二次传代。

213 第二次传代 消化步骤同第一次传代。加3m l20%胎牛血清DM E M培养液悬浮细胞,分别接种三个60mm培养皿,放入培养箱。6h分别添加培养液3m l,24h换液,加4m l20%胎牛血清DM E M培养液。以后每3天换液1次。至细胞长满皿底80%时,可进行药物、细胞因子、条件培养液或损伤增殖研究。

3.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观察

首次换液可见较多的细胞碎片,换液后视野变得较为清晰。初代培养细胞成分较多,主要有星形胶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神经元。成纤维细胞呈长梭形,胞质均匀,透明;神经元胞体较大,突起少而长,基部宽,常有一条明显的长轴突,核明显;星形胶质细胞胞体较神经元稍小,圆形或多角形,轮廓清楚,突起细而多。经过两次传代后星形胶质细胞比例可达90%以上。应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 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特异性显示星形胶质细胞,借此特性能够鉴定并计数细胞。(图1,2)。

4.培养中的几点体会

411 取材为新生鼠,生后3天以内,取材迅速,严格无菌操作,剥膜干净,以免混入较多的成纤维细胞。

412 细胞纯化,通过干净剥膜,可减少成纤维细胞。神经元一般在第一次传代后自然淘汰,其他细胞较少或因条件不够而淘汰。经两次传代后星形胶质细胞纯度可达90%以上,能基本满足实验需要。

413 DM E M培养液按说明书配制,加胎牛血清后pH值在714~716之间。培养液加抗生素(1L DM E M培养液加青霉素80万u,链霉素100万u)以防止污染。

414 培养瓶皿在接种前涂以10%的多聚赖氨酸作为粘附底质,以促进细胞贴壁,接种前用D2 H ank s液冲洗2遍。

415 脊髓组织量少,剥膜时尽量减少神经组织损失。组织块较大时,在第一次收集上清液后,可加入0125%胰蛋白酶溶液吹打消化5分钟,以尽快尽量分散细胞,然后滴加含血清的消化液终止消化。

416 原代培养第一次换液时,轻轻晃动培养皿,可将细胞碎片及粘附不牢的细胞悬起,镜下观察视野清晰,可见到大量胶质细胞贴壁。

收稿2001201 修回2001203

参 考 文 献

1 郭畹华.胶质细胞与神经再生.解剖学报,1993,24

(4):424~430

2 程欣欣,郭 静.肿瘤坏死因子影响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神经生长因子的实验研究.神经解剖学杂志,1999;15

(3):290~292

3 K renz N R,W ezver L C.N erve grow th facto r in glia and inflamm ato ry cells of the injured rat sp inal co rd.J N eurochem,2000;74(2):730~739

4 L emons M L,How land D R,A nderson D K.Chon2 dro itin sulfate p ro teoglycan i m m uno reactivity increases fo llow ing sp inal co rd injury and transp lantati on.Exper N euro l,1999;160:51~65

5 薛庆善,郭畹华.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促神经突起生长作用研究.神经解剖学杂志,1996, 12(2):151~155

6 徐俊卿,朱敏,陈良为.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生长因子对新生大鼠脑内P物质受体阳性神经元存活与突起生长的影响——体外培养研究.神经解剖学杂志,1998;14

(4):367~370

图 版 说 明

图1 新生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3天(H E染色) ×20

图2 新生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3天(GFA 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0

EXPLANAT I ON OF F IGURES

F ig.1 P rem ary astrocyte of new bo rn rat’s sp inal co rd cul2

tured fo r7days(H E staining).×20

F ig.2 P rem ary astrocyte of new bo rn rat’s sp inal co rd cul2

tured fo r3days(GFA P i m m unoh istochem isto rial

staining).×10

632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第10卷

小胶质细胞培养及鉴定

2.1小胶质细胞的原代细胞培养 2.1.1混合胶质细胞培养自中山大学北校区动物中心购买刚出生1天内的SD乳鼠,用75%酒精消毒后固定四肢,剪开皮肤、颅骨,取出脑组织放入PBS液中洗涤一次,分离脑干取出,脑膜及血管尽量剥离,将组织放入盛有DMEM/F12无血清培养基的培养皿中,移至离心管中剪碎,加入浓度为0.125%的胰蛋白酶,37。C水浴箱中消化15分钟,血清终止消化,待组织沉淀后收集上液,余下组织可通过反复吹打进行再次消化,经过709m细胞滤网过滤,收集滤液,1500r /min离心5分钟,去上清,加入完全培养基悬浮细胞后进行细胞计数,以1*106接种至预先用多聚.L.赖氨酸铺被的75cm2培养瓶中。24d'时后稍微轻摇下未贴壁及贴壁不稳的细胞碎片,全量更换培养基,随后4天/次换液,约至10天左右可见明显的细胞分层,上层为半贴壁,呈圆形,透光性较好,主要为小胶质细胞及少量的少突胶质细胞,下层细胞主要为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 第一章原代小胶质细胞的培养、纯化及鉴定 2.1.2小胶质细胞分离及纯化:机械振摇法:将铺满胶质细胞/神经元的培养瓶置于摇床振摇,180r/min,15rain,将培养基吸出,并用PBS冲洗1遍,收集脱落的细胞,1500r/s 5min离心,去除上清液,加入完全培养基,吹打混匀,计数,(34+39+30+33)/4×104/ml,以3×105/孔的浓度将细胞种入6#L板(已放置盖玻片),37。C 5%C02温箱培养15.30分钟,更换培养基,即去除延迟贴壁的少突胶质细胞,贴壁细胞即为纯化的小胶质细胞。分离后的底层混

合细胞继续加入15%FBSDMEM/F12培养基,4.5天后可以再次收获小胶质细胞。 2.1.3免疫荧光鉴定步骤 1)小胶质细胞接种第2—3天后,待细胞在盖玻片上伸出伪足时,自培养箱中取出。 2)用预温的PBS洗3次,每次5分钟 3)4%多聚甲醛室温固定20分钟左右 4)PBS洗3次,每次5分钟 5) 5%BSA室温封闭30分钟 6)加抗Iba抗体(用1%BSA稀释)放在湿盒里,4V过夜 7)PBS洗3次,每次5分钟 8)DIIFITC.山羊抗小鼠IgG(用1%BSA稀释)避光孵育1小时 9)PBS洗3次,每次5分钟 10)DIIDAPI(用1%BSA稀释)避光孵育5分钟 11)1xPBS洗3次,每次5分钟 12)95%甘油封片

小鼠脊髓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培养方法的建立

万方数据

184 物中心提供;DMEM干粉购自Gibco公司;胎牛血清购自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材料研究所;胰蛋白酶(Tryp-sin)、青霉素一链霉素均为Sigma公司产品;D—Hankg液为实验室自配;MouseAnti-GFAP单克隆抗体及CY5Anti.Mouse荧光二抗购自Chemicon公司;Hoechst为Sigma公司产品。 2.原代培养①取1—3d的新生ICR小鼠,将其断头处死,在无菌条件下由腹侧取出脊髓,置盛有D—Hankg液的小皿中,在解剖显微镜下剔除脊膜,随后换到另一干净的小皿中。②在小皿内剪碎脊髓,大小为1×1×1,再将其移人尖底离心管中,加2~3倍体积的0.25%胰蛋白酶,在37℃下消化15min,加入等体积的含血清培养基(不含抗生素)终止消化;轻吹20次左右,静置片刻,将上清吸人另一离心管中,原离心管中加入1mlD—Hankg轻吹洗脊髓后将上清移入另一离心管中,在原离心管中加入l~2ml的0.25%胰蛋白酶再次消化15min,终止后连同上次消化的上清液一起1500rpm离心5min,弃上清液,再加入含10%血清的DMEM培养基,机械吹打使细胞分散,制成单细胞悬液。③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后调整密度到l×105接种于无底物黏附的25cm2玻璃培养瓶,在37℃,5%CO:培养箱中培养。④每天倒置显微镜下对细胞进行观察,接种24~48h后细胞第一次换液,以后每周换液两次。 3.星形胶质细胞的纯化细胞培养7~10d待细胞分层生长后,置于37。C摇床中200r/min振荡6h,弃含脱落细胞的细胞悬液,D-Hankg液洗3次,加入含10%血清的DMEM培养基,放入37℃,5%CO:培养箱中继续培养。为提高星形胶质细胞的纯度,可在传代后约5—7d细胞融合时,再次放人摇床中振荡,重复上述操作。 4.传代培养①取已培养15d左右的原代培养物,吸去旧培养基,用D—Hank童液洗2次,然后滴加 4001zl0.125%胰酶一EDTA,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待细胞回缩,细胞间隙增加时用不含抗生素的培养基终止消 化,并轻轻左右摇动培养瓶,随后用弯吸管轻轻吹打制成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另两个25cm2的培养瓶,在37℃,5%C02条件下培养。②每天进行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根据细胞的生长情况及液体颜色改变加补液体或换液。 5.星形胶质细胞的鉴定取第三代培养物接种于 六孔板内,24h后待细胞恢复后取出,吸去培养液,用PB快速洗两次,每孔分别加入少许4%多聚甲醛,室温下固定30min,去除固定液,用0.01mol/LPBS洗三遍,以含10%马血清的0.Olmol/LPBS液在37℃条件下封闭20min。加鼠抗GFAP的一抗(1:500),放入4。C冰箱过夜,次日用0.01mol/LPBS清洗三遍后同时加入CY5标记的抗小鼠二抗(1:100)和Hoechst(1:400),避光放人37。C水浴孵箱lh,再用0.01moL/LPBS洗三遍后晾干,用抗荧光衰减的封片剂封片,O.1ympusFVl00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 倒置相差显微镜下活体观察见星形胶质细胞的分离纯化过程中细胞生长情况良好。分离的小鼠脊髓细胞在培养(种植)4h后,部分细胞即可长出细小的胞突;36h后,所有细胞均已贴壁,光晕明显,并长出突起,培养4—5d后,细胞数量增多,约lOd左右细胞达到80—90%会合,可进行摇床纯化。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物中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比例越来越大,而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的比例越来越少。 传代后细胞生长更活跃,培养5~7d便可长满瓶壁,星形胶质细胞的比例增多,形态结构更加突出。相差显微镜下形态学特征:胞体较大而扁,形状不规则,胞质较丰富,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常偏于胞体的一侧,内有1—2个核仁,星形胶质细胞的胞突尤其是初级胞突较多较长,呈放射状(图1,2),经GFAP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荧光染色证实98%为星形胶质细胞(图3)。 圈1.2倒置显微镜下传代培养8d的胶质细胞(×100,x200) 图3g玳dg,养星形胶质细胞x1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图象bar=40ttm)gGFAP免疫荧光染色bHo∞hsl染色c C,FAP和Hoeehst共定位图象  万方数据

星形胶质细胞在脑缺血中的双重作用

星形胶质细胞在脑缺血中的双重作用 2013-03-29 18:09 来源: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作者:吴政政等 脑缺血可诱发从细胞能量耗竭到细胞死亡的一系列级联事件,包括兴奋性氨基酸过度释放、自由基形成、炎症反应等。以往研究多局限于脑缺血对神经元的损伤,但由于人大脑中的星形胶质细胞数量是神经元的数倍,因此,在脑缺血后保护与维持星形胶质细胞功能同样重要。目前,由神经元、胶质细胞和毛细血管构成的“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unit,NVU)日益得到认可和关注,其在包括缺血性卒中在内的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缺血性卒中的治疗策略应致力于挽救整个NVU的功能,而星形胶质细胞正是NVU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证据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在脑缺血中具有多方面的复杂作用,一方面可促进神经元存活,另一方面也可加重缺血性损伤。现对星形胶质细胞在脑缺血中的保护与损害作用做一综述,探讨其调控机制,旨在为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1 星形胶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星形胶质细胞是胶质细胞的一类,其数量为神经元的5倍,是整个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在CNS的生理和病理学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星形胶质细胞终足同时包绕着血管壁和神经突触,参与调控细胞代谢、血流、离子平衡、神经递质水平、神经传输和突触可塑性以及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通过缝隙连接相互作用,对神经元的存活至关重要。神经元、胶质细胞和毛细血管构成的NVU在缺血性卒中的病程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星形胶质细胞作为NVU 的重要成分,一方面伸出大量终足参与BBB,另一方面参与形成神经元突触,被看作是继突触前和突触后成分之后的突触第三成分。脑缺血时,由于缺血核心区葡萄糖和氧供应完全终止,致使包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在内的所有神经细胞发生不可逆性损伤。但是,缺血半暗带内的葡萄糖和氧供应尚部分维持,使星形胶质细胞可存活较长时间。利用氧一葡萄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模型进行的研究显示,星形胶质细胞对OGD 的耐受性好于神经元;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在OGD时能利用糖酵解产生ATP 供能,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然而,缺血性卒中时由于持续和严重的缺氧缺糖,星形胶质细胞的调控功能受损,严重影响着脑组织功能,如谷氨酸动态平衡、水平衡、BBB稳定、脑血流量调节、细胞外离子平衡、神经保护因子分泌等。 2 脑缺血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 CNS发生的多种病理学变化,如卒中、外伤、肿瘤、变性性疾病等,均会导致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这种活化具有特征性的结构和功能变化,然而具体过程尚不清楚。星形胶质细胞是CNS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脑缺血时,缺血程度、血脑屏障破坏、炎症反应、代谢失衡、细胞兴奋毒性以及氧化应激均会影响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程度。 虽然普遍认为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是CNS疾病的病理学标志,但对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定义却并未能达成共识。目前认为,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包括4个特征:(1)由任何形式及程度的CNS损伤和病变引起的一系列分子、细胞和功能水平的变化;(2)随着损伤程度的加重,其分子表达进行性变化,细胞进行性肥大,严重时发生细胞增生和癍痕形成;(3)其变化

小鼠神经小胶质细胞使用说明

小鼠神经小胶质细胞 小鼠神经小胶质细胞产品说明: 为使能尽快开展实验,派瑞金发货的原代细胞均处于对数生长期,且每次发货为汇合率达到70%的细胞,收到细胞后即可开展实验。 派瑞金提供的小鼠神经小胶质细胞取自新鲜的组织,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分离培养。研发的小鼠神经小胶质细胞完全培养基能提供细胞最佳的生长条件,降低杂细胞污染,保证不同批次间细胞质量的稳定。 同时,派瑞金还建立了严格的细胞鉴定流程,所提供的原代细胞均需经过细胞类型特异性标记物、细胞形态学等检测,保证细胞纯度在90%以上;同时也需经过微生物检测,保证不含有HIV、HBV、HCV、支原体、真菌及其他类型的细菌。 注意事项: 1. 收到细胞后首先观察细胞瓶是否完好,培养液是否有漏液、浑浊等现象,若有上述现象发生请及时和我们联系。 2. 仔细阅读细胞说明书,了解细胞相关信息,如细胞形态、所用培养基、血清比例、所需细胞因子等。 3. 请用相同条件的培养基用于细胞培养。培养瓶内多余的培养基可收集备用,细胞传代时可以一定比例和自备的培养基混合,使细胞逐渐适应培养条件;建议使用派瑞金的完全培养基。 4. 建议收到细胞后前3天各拍几张细胞照片,记录细胞状态。 5. 该细胞只能用于科研,不得用于临床应用。 小鼠神经小胶质细胞产品简介: 1、产品名称:小鼠神经小胶质细胞 2、组织来源:小脑组织 3、产品规格:5×105cells / 25cm2培养瓶 小鼠神经小胶质细胞细胞简介: 小鼠神经小胶质细胞分离自正常小鼠小脑组织,主要功能: (1)神经胶质出现在大脑发育早期向成熟阶段转化的过程中。 (2)当程序性细胞死亡时,或在大脑发育的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或受到病理损坏时,神经胶质可做为大脑的巨噬细胞。 (3)胶质细胞能在II类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表达CD4阳性T细胞时表达抗原,能进行Fc介导的巨噬作用,并且与造血细胞和巨噬细胞组织共享抗原。 本公司生产的小鼠神经小胶质细胞,细胞总量约为5×105cells/瓶,细胞纯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脑胶质瘤是指起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脑胶质瘤分为Ⅰ-Ⅳ级,Ⅰ、Ⅱ级为低级别脑胶质瘤,Ⅲ、Ⅳ级为高级别脑胶质瘤。本规范主要涉及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来源的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的诊治。 我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为5-8/10万,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脑胶质瘤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目前确定的两个危险因素是:暴露于高剂量电离辐射和与罕见综合征相关的高外显率基因遗传突变。此外,亚硝酸盐食品、病毒或细菌感染等致癌因素也可能参与脑胶质瘤的发生。 脑胶质瘤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和癫痫发作三大类。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等影像学诊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灌注成像(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等对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确诊需要通过肿瘤切除或活检获取标本,进行组织和分子病理学检查,确定病理分级和分子亚型。目前主要的分子病理标记物包括: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染色体1p/19q联合缺失状态(co-deletion)、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α地中海贫血伴智力低下综合征X连锁基因(ATRX)突变、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人组蛋白H3.3(H3F3A)

K27M突变、BRAF基因突变、PTPRZ1-MET基因融合、miR-181d、室管膜瘤RELA基因融合等1,2。这些分子标志物对脑胶质瘤的个体化治疗及临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手术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并获得足够肿瘤标本用以明确病理学诊断和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手术治疗原则是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而常规神经导航、功能神经导航、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和术中MRI实时影像等新技术有助于实现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放疗可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延长患者生存期,常规分割外照射是脑胶质瘤放疗的标准治疗。胶质母细胞瘤(GBM)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TMZ)同步并辅助化疗,已成为成人新诊断GBM的标准治疗方案。 脑胶质瘤治疗需要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科、放射治疗科、神经肿瘤科、病理科和神经康复科等多学科合作,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优化和规范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大治疗效益,尽可能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提高生存质量。为使患者获得最优化的综合治疗,医师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随访观察,定期影像学复查,兼顾考虑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会和家庭活动、营养支持、疼痛控制、康复治疗和心理调控等诸多问题。 二、影像学诊断 (一)脑胶质瘤常规影像学特 神经影像常规检查目前主要包括CT和MRI。这两种成像方法可以相对清晰精确地显示脑解剖结构特征及脑肿瘤病变形态学特征,如部位、大小、周边水肿状态、病变区域内组织均匀性、占位效应、血脑屏障破坏程度及病变造成的其他合并征象等。在图像信息上MRI 优于CT。CT主要显示脑胶质瘤病变组织与正常脑组织的密度差值,

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分离纯化实验方案

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分离纯化实验方 案 经过相关文献阅读,参考了众多对于小胶质细胞培养方案,对比了不同方案的利弊优缺,整合了相对符合本实验室条件和实验要求的方法,如有其他变更方案,以修改后为准。 1.实验材料与试剂 剪刀、小镊子、小毛刷、DMEM/F12培养液、胎牛血清、马血清、0.25%,0.05%胰蛋白酶、PBS液、青霉素、链霉素、培养皿离心管、50 mL 细胞培 恒温细胞培养箱、倒置相差显微镜、细胞板、荧光标记二抗、0.4% 养瓶、CO 2 Trypan Blue染色液、抗小鼠OX42单克隆抗体和新生SD小鼠等 试剂配比: (1)DMEM 10:10:1 DMEM, 10%FBS, 10%Horse Serum, 1% Penicillin/Streptomycin (P/S)? (2)DMEM 5:5:1 DMEM, 5% FBS, 5% of Horse Serum, 1% P/S? (3)SERUM FREE MEDIUM + GROWTH FACTORS (DMEM/F12无血清培养基+生长因子) 25μg/ml转铁蛋白,10nM生物素,30 nM亚硒酸钠,1μg/ml putrescine(腐胺),5μg/ml胰岛素, 20 nM hydrocortisone(氢化可的松),20 nM progesterone(孕激素),1%P / S+生长因子(5ng/ ml的血小板衍生生长

因子PDGF-AA和5ng / 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胰蛋白酶/ EDTA溶液0.05%胰蛋白酶+0.02%EDTA在W / O内Ca2+ / Mg2 +的HBSS DMEM/F12 containing 25 μg/ml transferrin, 10 nM biotin, 30 nM sodium selenite, 1 μg/ml putrescine, 5 μg/ml insulin, 20 nM hydrocortisone, 20 nM progesterone, 1% P/S + Growth Factors (5 ng/ml PDGF-AA and 5 ng/ml bFGF)?Trypsin/EDTA solution 0.05% Trypsin + 0,02% EDTA in HBSS w/o Ca2+/Mg2+ Laminar flow hood Dissecting magnifying glass Water bath at 37oC Humidified tissue culture incubator (37oC, 5% CO2) Sterilized microdissecting instruments: large dissecting scissors, mouse-teeth forceps, curved forceps and fine Dumont forceps Orbital Shaker (Boeco OS 20) Tabletop centrifuge 50 ml plastic conical tubes (Sarstedt, 62.547.004) T75 cm2 tissue culture flasks with plug-seal (BD Falcon, 137787) Tissue culture plates (Falcon) Petri dishes (Sterilin) 30 μm sterile nylon mesh (Saatilene, Hitech) 2.实验步骤 2.1星形胶质细胞的混合培养

星形胶质细胞瘤病理变化介绍

星形胶质细胞瘤病理变化介绍 星形胶质细胞瘤是常见的胶质瘤,尤其好发于30到40岁的年龄阶段,所以对它的病理特征必须注重了解,可以用右眼观察了解是否有结节或者具它的状况,或者是在光镜下检查。 1,肉眼观察:肿瘤大小可为数厘米大的结节至巨大肿块不等,一般境界不清,在肿瘤组织出现坏死出血时,似与周边组织境界分明,但边界外仍有瘤组织浸润。瘤体灰白色,质地视瘤内胶质纤维多少而异,或硬、或软、或呈胶冻状外观,并可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腔。由于肿瘤的生长,占位和邻近脑组织的肿胀,脑的原有结构因受挤压而扭曲变形。 2,光镜下:肿瘤细胞形态多种多样,肿瘤细胞核的多形性,核分裂像,瘤细胞密度,血管内皮增生程度以及瘤组织坏死。

3,星形细胞瘤预后较好,按瘤细胞形态又分为纤维型、原浆型、肥胖型和混合细胞型等亚型。其中以纤维型星形细胞瘤(fibrillary astrocytome)最常见,瘤细胞分化好,但呈浸润性生长,瘤细胞之间可见红染的原纤维性背景。原浆型星形细胞瘤(protoplasmic astrocytoma)较少见,瘤细胞体积小,形态较一致,胞突少而短。肥胖细胞型星形细胞瘤(gemistocytic astrocytoma)瘤细胞体积较大,胞浆丰富,半透明,核偏位。电镜下在瘤细胞胞浆中可见成束排列的中间丝。星形细胞瘤胞浆均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S-100蛋白和波形蛋白(Vimentin)。 4,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naplastic astrocytoma)预后较差,光镜下表现为瘤细胞密度增加,核异型性明显,核深染可见核分裂像,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等,为恶性肿瘤的征象。 5,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又分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 GBM)和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

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传代

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传代 、试剂 Poly-L-lysine (Sigma,P2636) DMEM (Invitrogen,11995-065) 二、器械 手术器械:眼科剪x2、眼科镊直、弯各x2、显微镊x2 (金钟,WA3050)、显微剪 x1 3ml 移液管( Biologix, 30-0138A1) 南京军区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 许丽丽 2012-12-01 1) 2) 3) FBS (Invitroge,10099-141) 4) HBSS, no Calcium, no Magnesium (Invitrogen, 14170-112) 5) 0.25% Trypsin-EDTA ( Invitrogen, 25200-056) 6) DPBS (HyClone ,SH30028.01B ) 7) dd H 2O 8) 75%酒精 1) 2) 100 ml 小烧杯 3) 200 目不锈钢筛 4) 细胞计数器(求精) 5) 50ml 离心管( Corning , 430828)、 15ml 离心管( Corning , 430790) 6) 25ml 培养瓶( Corning , 430639)或 75ml 培养瓶( Corning , 430641) 7) 100ml 玻璃瓶(蜀牛) 8) 直径为 60mm 的培养皿 LabServ,310109010) 9)

10) 过滤器( Millex-GP, SLGP033R)B 11) 注射器:50ml、5ml 各1 12) Pipette and pipette tips 13) 冰袋、手套、口罩

星形胶质细胞

目录一、星形胶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一) 星形胶质细胞的异质性 (二) 胶质网络二、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 (一)分泌功能 (二)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的发育及再生 (三)星形胶质细胞具有对神经元微环境调控的能力 (四)免疫功能与血脑屏障调控三、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的新近进展 (一)星形胶质细胞也具有可兴奋性 (二)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通讯或对话 (三)在突触形成和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 (四)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发生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内数量众多的一大类细胞群体,约占中枢神经系统(CNS)细胞总数的90%,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是其中主要的组成成分 目的从新生鼠皮层中分离、培养并鉴定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protoplasmic astrocyte,PAS)和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fibrous astrocyte,FAS).方法新生大鼠皮层分离的混合星形胶质细胞,经差速振荡法得到纯化的PAS和FAS;用免疫组化法分别对两种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观察到两种细胞均特异性的标记为阳性.PAS外观扁平似圆盘状,细胞体 较大,突起宽而扁,分支少,均匀排列生长;FAS细胞体较小,呈圆形、卵圆形或多角形,突起较多,细长并有分支,呈交错生长.结论采用差速振荡法体外纯化培养两种AS,方法可行、有效,同时纯度达95%以上. 脑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CNS)内在数目占绝对优势的一类大胶质细胞,被认为在神经元的整个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参与星形胶质细胞调节神经元活动的主要功能分子,星形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作一简要回顾. 目的观察星形胶质细胞(AST)分泌雌激素的规律,研究AST对大脑皮层神经元突触形成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取新生大鼠大脑皮层进行AST原代及传代培养,分别于传代培养的第0 d、7 d、14 d、21 d进行细胞计数,同时用ELISA方法测定AST条件培养液(ACM)中雌二醇(E2)的浓度.以新生大鼠皮层神经元纯培养为模型,实验分成6组:神经元纯培养 组;ACM培养组;AST和神经元混合培养组;雌激素培养 组;ACM+Tamoxifen(雌激素受体阻断剂)培养组;Tamoxifen培养组.应用 免疫荧光技术和突触计数方法观察各组突触形成数量的差别.结果AST数量分别为1×104/ml、1.1×106/ml、1.4×106/ml、1.5×106/mi;ACM中雌二醇浓度分别为(ng/L):0、117±22、266±22、252±27.第0 d培养液中未检测出雌二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雌激素浓度迅速增加,14 d左右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但21 d时培养液中雌二醇仍保持较高浓度.各实验组突触荧光颗粒数分别为(个/细胞,培养第9 d):14±3;79±5;83±8;80±6;32±3;29±3.显示ACM能增加培养神经元突触形成的数目近6倍,外源性雌激素可基本模拟ACM的效应.Tamoxifen 能阻断ACM促突触形成效应的75%左右.结论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大脑皮层AST能合成并分泌雌激素,分泌的雌激素可能参与了胶质细胞调节神经元突触形成的过程,而胶质源性的雌激素可能通过雌激素受体发挥促突触形成的作用. 星形胶质细胞(AS)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认为AS是构成突触结构的第三种成分.AS对突触的数量、形态结构、成熟过程以及突触传递都有影响.AS能够以多种方式和神经元相互作用,如通过谷氨酸-谷氨酰 胺循环、细胞内Ca2+浓度的改变等环节影响神经元的生物活性,进而发挥对神经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最新研究表明,AS亦能够通过分泌多种介质,

大鼠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分离纯化实验方案

大鼠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分离纯化实验方案经过相关文献阅读,参考了众多对于小胶质细胞培养方案,对比了不同方案的利弊优缺,整合了相对符合本实验室条件和实验要求的方法,如有其他变更方案,以修改后为准。 1.实验材料 剪刀、小镊子、小毛刷、DMEM/F12培养液、胎牛血清、0.05% 胰蛋白酶、PBS液、 恒温细胞培养箱、倒青霉素、链霉素、培养皿离心管、50 mL 细胞培养瓶、CO 2 置相差显微镜、细胞板、小鼠抗大鼠OX42单克隆抗体、SP免疫组化试剂盒和新生SD大鼠等 2.实验步骤 2.1小胶质细胞的混合培养 取新生SD大鼠若干只(出生24h内),在无菌条件下断头, 迅速剪开颅骨, 取出脑组织至盛有冷PBS 液的培养皿中反复冲洗以去除血污; 再把全脑移入另一盛有PBS 液的培养皿中, 用小毛笔轻轻刷去脑表面的脑膜和血管, 用PBS液冲洗后剪去脑干仅留大脑半球; 用小剪刀充分剪碎脑组织, 加入比组织块总量多30~50倍的0.05% 胰酶, 再移入50 mL 离心管, 用吸管反复吹打消化至肉眼观察无明显的脑组织团块; 加入DMEM/F12 完全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100U/mL 青霉素和100 ug/mL 链霉素) 终止消化, 再次反复吹打制成单细胞悬液, 配平, 1000 r/ min, 离心5min, 弃上清; 加定量完全培养液再次制成细胞悬液, 更具实验需要接种入若干个50 mL细胞培养瓶或者培养皿中, 置于5%CO 恒温细胞培养箱( 37 2 度) 培养; 3 h 后更换1 次培养液, 以后每3 d 换1 次液, 并在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和存活情况。 2.2小胶质细胞的分离和纯化 细胞培养18 d~20d左右, 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混和胶质细胞培养物中出现细胞分层现象, 即底层为扁平、多种形状的、具有多个突起的大细胞(星型胶质细胞) , 而上层细胞明显偏小呈类圆形、折光性强, 附着于星型胶质细胞表面生长(小胶质细胞) ; 倒掉培养液, 用0.05%胰酶2~ 3 mL 消化, 边观察边轻轻晃动培养瓶, 等到贴附在星形胶质细胞上的小胶质细胞脱离下来, 将含漂浮的小胶质细胞的消化液转入10 mL离心管, 立刻用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离心管配

小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

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 星形胶质细胞,是哺乳动物脑内分布最广泛的一类细胞,也是胶质细胞中体积最大的一种。用经典的金属浸镀技术(银染色)显示此类胶质细胞呈星形,从胞体发出许多长而分支的突起,伸展充填在神经细胞的胞体及其突起之间,起支持和分隔神经细胞的作用。细胞突起的末端常膨大形成脚板或称终足,有些脚板贴附在邻近的毛细血管壁上,因此这些脚板又被称为血管足或血管周足,靠近脑脊髓表面的脚板则附着在软膜内表面,彼此连接构成胶质界膜。那么星形胶质细胞如何进行培养呢,下面介绍下此细胞的培养方法。 一、实验器械和试剂 器械有剪刀、小镊子、小毛刷等,试剂DMEM/F12培养液、胎牛血清、胰蛋白酶、PBS液、青霉素、链霉素、培养皿等。 二、星形胶质细胞的混合培养 取新生SD小鼠若干只(出生24h),在无菌条件下断头,迅速剪开颅骨,取出脑组织与预冷的PBS液中反复冲洗以去除血污,再移入另一盛有PBS的培养皿中,用小毛笔轻轻刷去脑组织表面的脑膜和血管,用PBS冲洗后剪去脑干仅保留大脑半球,用小剪刀充分剪碎脑组织,加入比组织块总量多30-50倍的0.05%胰蛋白酶,再移入50ml的离心管中,用吸管反复吹打消化至无明显的脑组织块为止,然后加入DMEM/F12完全培养基(含10%的胎牛血清、100U/ml青-链霉素)终止消化,反复吹打制成单细胞悬液,1000r/min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加入一定量的完全培养吹打成单细胞悬液,接种到培养瓶中,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培养,3-4h后更换一次培养液,以后每3天换夜一次,注意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 三、星形胶质细胞的分离和纯化 将培养于培养瓶中的混合胶质细胞培养液弃去,用PBS清洗2遍,加入0.25%的胰酶于培养箱中消化,在镜下观察至细胞脱落,然后加入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1000r/min离心5min,将细胞沉淀重悬接种于培养瓶中,置于培养箱中培养,稳定1天后,再恒温摇床200r/min振摇2h,吸取上清液(去除一些小胶质细胞和部分少突胶质细胞),贴壁细胞用0.25%的胰酶消化,方法同上,然后用完全培养基重悬接种到培养瓶中,稳定1天后用于后续实验。

炎症因子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凋亡及机制探讨_刘杰波

[收稿日期]2002-09-10;[修回日期]2003-04-30 [作者简介]刘杰波(1968-),男,博士,主治医师。主攻方向:小儿神经系统疾病。[通讯作者]刘杰波,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儿科,邮编:518000。#论著# 炎症因子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凋亡及机制探讨 刘杰波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儿科,广东深圳518000) [摘要]目的探讨L PS,I L-1B,T N F-A所致星形胶质细胞(AC)凋亡的机制及途径。方法原代培养的新 生SD大鼠前脑AC分为正常对照组、炎症组(L PS+I L-1B+T N F-A)与预处理组(L-N M M A预处理30min后加入 L PS+T N F-A+I L-1B)。培养72h后,M T T测定AC活力;分光光度仪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N O2-/N O3-含量;电 镜、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 n Blot检测胞浆内细胞色素C的表达;原位杂交检测A C Caspase-3mRNA表 达。结果预处理组细胞活力明显高于炎症组(0.81?0.29vs0.46?0.15),差异有显著性(P<0.01)。炎症组 AC活力与其分泌的一氧化氮(NO)呈负相关(r=-0.604,P<0.05)。预处理组凋亡率[(15.2?7.9)%]低于炎 症组[(29.7?10.4)%],P<0.05。预处理组胞浆内细胞色素C的含量较炎症组明显减少(14784?2096vs 31049?3784),P<0.01。炎症组的Caspase-3mRNA表达强于预处理组。结论1L PS,I L-1B,T N F-A可导致细 胞活力下降。其细胞活力的下降与其分泌的NO增多有关。o增多的N O可导致AC凋亡;NO导致的A C凋亡可 能与细胞色素C凋亡途径有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5(4):339-342]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凋亡;一氧化氮 [中图分类号]Q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830(2003)04-0339-04 Mechanism of Cytokine-Induced Apoptosis of Astrocytes in Rats Jie-Bo LI U.Dep ar tment of Pediatr ics,L uohu District H osp ital of Shenz hen,S henz hen,G uangdong518000,China (Email:j ieboliu@https://www.wendangku.net/doc/d514555172.html,) Abstract:Objective T 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L PS,I L-1B and T NF-A-induced apoptosis of astro cytes in r ats. Methods T he astrocytes of the neonatal rat were cultur ed in vitr o and randomely assigned into the inflammation group (tr eated w ith L PS,IL-1B and T N F-A),pre-treatment group(L-NM M A was administr ated half an hour before treatment with L PS,IL-1B and T N F-A)and normal control group.T he cell viability was assayed by M T T;apoptosis was evaluated by electr on micr oscope and flow cytometry;nitric ox ide(N O)content was measured by spectrophotometer;cytochrome C co ntent in cy toplasm was measured by Western Blot and Caspase-3mRN A ex pression was detected by hybridization in situ.Results T he cell v iability in the pr e-tr eatment gr 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 her than t hat of the inflammation group (0.81?0.29vs0.46?0.15),P<0.01.T here w as a neg at ive co rrelation between the cell v iability and NO content produced by astr ocytes in the inflammation g roup(r=-0.604,P<0.05).T he apoptosis rate of the pr e-treatment group was lower t han that of the inflammation g roup[(15.2?7.9)%vs(29.7?10.4)%;P<0.05].T he cytochrome C content in cytoplasm of astrocytes of the pre-treatment g roup(14784?2096)decreased compared wit h that of the inflammation group(31049?3784)(P<0.01).T he expression of Caspase-3mRNA in the inflammatio n group was intensified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pr e-treatment group.C onclusions Cytokines may lead to decrease of viability of astrocytes through increasing N O content produced by astrocytes.T he incr ease of N O content can induce astrocyte apoptosis,w hich is related to the r elease of the cytochrome C from mitochondria to cell plasma,and activating the ex pression of Caspase-3mRNA.[C hin J Contemp Pediatr,2003,5(4):339-342] Key words:Astrocyte;A poptosi s;N itric ox ide 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C)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通过对各种神经生长因

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

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 时间:15天 试剂: 出生后1-2天的新生C57BL/6小鼠(斯莱克)9只 DF12培养基(GIBCO,C11330)90ml 胎牛血清(FBS)(10%) (GIBCO,10099)5ml 解剖液50ml 1 x胰蛋白酶(0.25%)(Gibco,25200-072)10ml 10mg/ml DNA酶70ul 75%酒精200ml 器材: 酒精棉球1杯(20个) 装有75%酒精的敞口容器1个 原代解剖器械盒(2把中号镊子,1把中号剪刀,1把眼科弯镊,1把眼科直镊,1把眼科剪,2把显微镊,1把显微剪) 洗净消毒后小瓶3个(带盖子) 小平皿4个(带盖子) 解剖镜+冷光源 消毒后卫生纸12张 1ml移液器1把+枪头1盒 10ml玻璃离心管3个 T75大培养瓶3个 消毒后吸管3根 紫外消毒白大褂1件 试剂配制: 中和胰蛋白酶用的完全培养基:DF12 45ml和FBS 5ml混合而成。 步骤: 1、取出生后1-2天的新生C57BL/6小鼠9只,泡在酒精中消毒后取出大脑,置于放有解剖液的小平皿中,在解剖镜下剥离血管膜 关键:注意无菌操作;剥离血管膜要完全 2、将剥离完血管膜的大脑放入预置有1ml解剖液的青霉素小瓶中,用显微剪剪碎(<1mm3)关键:剪碎效果较用枪头吹吸好,要剪得尽量碎 3、加入两滴DNA酶和1ml胰酶(胰酶终浓度为0.125%),于37℃孵箱中孵育15分钟 关键:每5分钟可略微晃动一下以助于消化 4、取出小瓶,将液体倒入离心管中,加5ml完全培养基,离心(1000rpm*5分钟),取出离心管,吸出上清,再加入5ml无血清培养基,吹打后静置沉降20分钟,将上清用吸管吸出,加入T 75大培养瓶中,放入孵箱中培养,3小时后换液。 关键:静置沉降后吸取上清液时吸取中层(最上层和最下层均不要),避免杂质吸入培养瓶中

星形胶质细胞瘤的组织分类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星形胶质细胞瘤的组织分类有哪些 导语:星形胶质瘤的最常见并发人群,是儿童和青少年,他们的体质比较虚弱,正处在一个发育的状况当中,所以容易受到恶性细胞的攻击,星形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瘤的最常见并发人群,是儿童和青少年,他们的体质比较虚弱,正处在一个发育的状况当中,所以容易受到恶性细胞的攻击,星形胶质细胞瘤,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下面我们就看一下,主要分为哪几种组织类型? 1,星形细胞瘤预后较好,按瘤细胞形态又分为纤维型、原浆型、肥胖型和混合细胞型等亚型。其中以纤维型星形细胞瘤(fibrillary astrocytome)最常见,瘤细胞分化好,但呈浸润性生长,瘤细胞之间可见红染的原纤维性背景。原浆型星形细胞瘤(protoplasmic astrocytoma)较少见,瘤细胞体积小,形态较一致,胞突少而短。肥胖细胞型星形细胞瘤(gemistocytic astrocytoma)瘤细胞体积较大,胞浆丰富,半透明,核偏位。电镜下在瘤细胞胞浆中可见成束排列的中间丝。星形细胞瘤胞浆均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S-100蛋白和波形蛋白(Vimentin)。 2,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naplastic astrocytoma)预后较差,光镜下表现为瘤细胞密度增加,核异型性明显,核深染可见核分裂像,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等,为恶性肿瘤的征象。 3,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又分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GBM)和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giant cell glioblastoma),为高度恶性的星形胶质细胞瘤,多见于成人。肿瘤常发于额叶、颞叶、浸润范围广,常可穿过胼胝体到对侧,或挤压周围组织)。瘤体常因出血坏死而呈红褐色。镜下,瘤细胞密集,有明显异型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分离培养新方法研究

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分离培养新方法研究.df 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分离培养新方法研究.pdf相关资源推荐 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分离方法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分离培养新方法研究.pdf 下载:0金币:0【药理学学习指导】第十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下载:0金币:2药理学(第七版)第十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下载:0金币:2【神经病学PPT课件】多发性硬化下载:0金币: 0【药理学学习指导】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下载:0金币:0中枢神经系统(天津铁厂职工医院放射中心王献忠)下载:0金币:0 新的疼痛分子机制:星形胶质细胞内的强啡肽和DREAM 蛋白.p下载:0金币:0缺氧处理后鼠脑星形胶质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初步分析.pdf下载:0金币:0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pdf下载:0金币:0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分离培养新方法研究.pdf下载:0金币:0柴胡皂苷a对PTZ诱导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TNF-α释放及其下载:0金币:0柴胡皂苷a对体外培养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抑制作用.pd下载:0金币:0

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pdf下载: 0金币:0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及其在单核细胞粘附中的应用.pdf下载:0金币:0成体表皮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pdf下载: 0金币:0武汉地区临床分离菌耐药性监测.pdf下载:0金币:0大豆异黄酮的分离与纯化.pdf下载:0金币:0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分离培养新方法研究.pdf下载:0金币:0 不同方法治疗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评价.pdf下载:0金币:0急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手术方法探讨.pdf下载:0金币:0小肠疾病的检查方法与评价.pdf下载:0金币:0便秘治疗的辨证思路与方法.pdf下载:0金币:0临床常用医学统计方法及其应用:第一讲医学统计学概述.pdf下载:0金币:0高位复杂瘘的定位与手术方法.pdf下载:0金币:0 乙酰肝素酶与细胞侵袭.pdf下载:0金币:0TGF-Β1基因转染对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pdf下载:0金币:0科学家利用人类干细胞造血.pdf下载:0金币:0甲3型、乙型流感病毒在MHL混合细胞增殖的研究.pdf下载:0金币:0苯在体内诱导胸腺细胞凋亡的研究.pdf下载:0金币:0两种不同来源的EBV LMP1基因在Balb/c3T3细胞中下载:0金币: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