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评课稿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评课稿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评课稿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评课稿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评课稿

执教者:梁传贵评课人:梁运红今天有幸听了思陇小学梁传贵老师的《小数加减法》一课,让我收益匪浅。梁老师教学目标的设计,既有知识技能目标又有过程性目标,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以下谈谈本人对本节

课的想法。

第一、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有助于计算教学。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梁老师很好地把握了学生学习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教学目标。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计算题中的一部分,因此具有计算题的普遍特征,学生较易掌握,但枯燥、乏味。如果只是一味地讲、练,学生的兴致会提不起来,学习就显得很被动。而梁老师的情景创设比较成功。课一开始,就将学生的学习欲望激了起来。让学生在主动中探索,在快乐中求知。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近数学。而且真切地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

第二、从知识与技能方面来看,梁老师创设了现实情景,让学生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有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这样的教学是建立在旧知迁移的基础上的。

本节课的一点小瑕疵就是在一处小细节上梁老师没有去强调、去总结(列竖式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没有得到突破。我认为“该出手时就出手”,该强调的还是要强调,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扎实、高效。当然,课堂上老师什么时候说?怎样说才更适度?这也是值得我们共同努力探讨的问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一、单元内容及前后联系 无 二、单元教材编写特点 (1)在现实情景中,认识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把小数的认识范围扩大,不仅以元、角、分为单位的钱数可以用小数表示,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可以用小数表示。如赛跑、身高、体重、住房面积等。通过对这些例子的讨论,使学生体会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时,可以从过去学习的“元、角、分和小数”引入,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到的小数。然后,教师出示这六幅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意思,读一读里面的小数。通过这六幅图的启发,让学生在小组内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和同学交流。 教师特别注意的是,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小数,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所找到的小数的机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小数表示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2)在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在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小数的基础上,这里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教材中采用数形结合的形式把小数和十进分数联系起来,认识小数的意义。教学时,要注意从实际情境、直观模型等多种形式使学生

体会小数的意义。如,除了利用直观模型得到0.1与1/10的关系外,还可以借助商品价格等情境,进一步体会0.1的意义。 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经历下面的探索过程:(1)在涂色操作中,讨论两种表示的方法;(2)在大量的涂色活动中,归纳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规律;(3)在拨珠操作中,理解小数的数位概念。(4)借助直观的计数器掌握小数的读写。 通过直观模型的方式认识数是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的重要方面,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借助直观帮助学生建立小数数位概念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关系。 (3)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小数数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课桌或其它物品的长度,然后分组讨论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组织学生进行测量和讨论,理解小数数位之间的关系。能借助具体载体认识小数表示的必要性。 (4)通过分析,发现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首先让学生能从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讨论、交流和分析中,逐步使学生体会到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即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整数部分相同就要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大;十分位上相同,就要看百分位,百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大。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如果学生在比较小数的大小上有困难,教师还可以用直观的方法,画图或计数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小数加减法》评课稿

《小数加减法》评课稿 何春英 今天听了任晓燕老师执教的《小数的加减法》这堂课,《小数的加减法》是人教版四下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曾在三下学习过小数的初步认识及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四下学习这一内容之前学习了小数意义和小数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是比较轻松的。任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因此在教学上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老师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购书一事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爱好。让学生提出“两本书一共花多小钱”和“《数学家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爱好。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练习环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 第四:在学法指导上,教师的课堂突出“四让”的特色: (1)问题让学生提出; (2)算理让学生发现; (3)疑难让学生研讨; (4)评价让学生参与。 这样既符合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特色。

(43)小数加减法专项练习200题(有答案)ok

小数加减法专项练习200题(有答案) (1)7.4+12.86 (2)20﹣5.674 (3)141.2﹣48.98 (4)102+4.36 (5)32.15﹣27.45 (6)12.9+5.01 (7)29.46﹣(9.46+3.8)(8)15.75+0.65﹣2.75+3.35 (9)65.71﹣4.99 (10)12.42+0.48 (11)0.56+11.534 (12)44﹣22.13 (13)91﹣22.035 (14)52.6+21.237 (15)9.15﹣2.18 (16)3.85﹣1.5+1.32,(17)15.4+6.87 (18)3.56+27.84

(19)100﹣82.13=17.87 (20)123.56﹣47.9+51.7 (21)2.7+3.1+2.9+3.2,(22)28.42+19.48 (23)42.56+3.124 (24)81﹣30.75 (25)15.6十0.237 (26)148.2﹣25.62﹣24.38 (27)4.52﹣0.74﹣0.26 (29)5.9+28.65﹣16.57 (30)57.5﹣3.25﹣16.75,(31)6.02+3.6+1.98 (32)1.29+3.7+2.71+6.3 (33)3.07﹣0.38﹣1.62 (34)3.25+1.79﹣0.59+1.75 (35)7.5+4.9﹣6.1 (36)14.8+7.9﹣4.8 (37)2.608+2.84

(39)1.5﹣0.306 (40)76.8+26.82 (41)102.07﹣37.257 (42)48.64+18.6 (43)54.75﹣5.25﹣14.75,(44)4.68+14.79+5.32﹣10.79,(45)48.9﹣12.7﹣0.3, (46)56.4﹣39.7+24.3, (47)3.6﹣2.8+3.4﹣7.2,(49)120﹣17.83﹣2.17,(50)17.17﹣6.8﹣3.2﹣6.17 (51)73.8﹣1.64﹣13.8﹣5.36 (52)6.75﹣(0.9+3.75)(53)27.38﹣5.34+2.62﹣4.66 (54)35.72﹣4.9﹣(5.72+5.1)(55)0.73﹣0.25﹣0.73+0.25 (56)5.3+0.1+5.3﹣0.1 (57)12.7﹣4.8﹣5.2.

(完整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教案

小数的意义(一) 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一)第2—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人民币单位和长度单位,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及其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2、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小数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进行操作来体会分数与小数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小数的意义的过程。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式学习、实际操作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事先布置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全班交流。 2、教师引入:在老师身上藏着一些小数呢!出示课件:体重48.5千克;身高1.57米;眼镜的厚度0.003米。 师提问:谁能来读一读这些小数?读小数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尝试读数,并思考。 3、再次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读有关小数的信息,写出小数。教师并强调写小数时应注意什么。 4、师揭题:看来同学们既会读小数,又会写小数了,那这些小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具体感知小数的意义。 1、师引导并提问:1.11元是什么意思?1.11米是什么意思?请同学利用附页1,做一做,并进行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二)建立模型,体会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

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 示是千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 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 数表示是0.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000份,用分数表示千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 是 0.001米。 5、小结。师生共同总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 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用一句话概括:小数就是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的数。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一题。 让学生说一说1.39里面的“3”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独立连线,教师巡视,最后反 馈汇报,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3题。 (1) 结合习题中给出的例子,让学生说一说题中涂色部分可以分成那两个部分,为 什么可以用1.3表示。 (2)学生独立完成后面两个数字的填写。 (3)反馈回报。指明说一说用什么数可以表示涂色部分,为什么可以用这个数表示, 最后集体订正。 四、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3页“练一练”中的第2、4题。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一) 一位小数:十分之几 10 1=0.1 两位小数:百分之几 100 1=0.01 三位小数:千分之几 100010.001 课后反思:

小数加减法单元检测题

小数加减法单元检测题 一、填空 1、5.7+9.8=5.7+10()0.2 2、63.8-10.3=63.8-10()0.3 3、比3.92多0.4的数是() 4、比4.93少1.5的数是() 5、()的一半是6.3 6、甲数是10.9,比乙数多0.852,甲、乙两数的和是() 7、小于1的最大的三位小数减去最小的四位小数是() 8、根据18.3-9.8=8.5,可以写出两道算式18.3=(),9.8=() 9、比10元少1.7元是()元 10、三位小数减去两位小数,所得的差是()位小数 二、判断 1、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2、计算小数加减法,首先要把各数的末尾对齐………………………………() 3、大于0.1而小于0.2的小数有9个…………………………………………() 4、甲数是1.45,比乙数少0.45,乙数是1……………………………………() 5、用小数计算8吨80千克-3吨800千克=8.8-3.8=5(吨)…………() 6、5.42+3.78=9.20,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所以等于9.2…………() 7、0.78-0.078=0………………………………………………………………() 8、6.43-6.2-0.2=0.03………………………………………………………() 三、选择 1、5.7+8.9+8.3=5.7+8.3+8.9运用了() A 加法交换律 B 加法结合律 C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4角6分+7元4分=() A 7元8角6分 B 12元 C 7.50元 3、把2米3厘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是()米。

2020春四年级数学下册一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一)教案

一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一) 教学目标 1.结合人民币单位和长度单位,使学生体会小数的意义及其与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 2.通过直接模型和实际操作,使学生体会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3.经历探究小数的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况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参与到探究小数的意义的过程中。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事先布置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全班交流。 2.老师引入:在老师身上藏着一些小数呢!出示课件:体重4 3.5千克;身高1.56米;眼镜的厚度是0.003米;早上吃了3.50元的早餐。 老师提问:谁能来读一读这些小数?读小数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尝试读数,并思考。 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小数点前面的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后面的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一个数。 3.再次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读有关小数的信息,并写出小数。 课件出示: 最重的芹菜重二十三点八千克。 最长的胡萝卜长五点八四米。 最重的南瓜质量为零点九五三吨。 学生写小数,出示交流。 老师提问:写小数时应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4.老师揭题:看来同学们既会读小数,又会写小数了,那这些小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一)]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具体感知小数的意义。 老师引导并提问:1.11元是什么意思?1.11米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利用附页1,做一做,并进行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这样理解1.11元和1.11米: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教学分析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分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初步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理解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及减法的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能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技巧,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经历探究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和加、减混合运算方法的过程。 2.利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感受到整数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对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从而达到利用所学知识独立简算的目的。在练习的过程中对凑整有更深一步认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创设奥运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讲求方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教学重点 1.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简算方法,正确进行简算。 三、教学难点 1.正确熟练的计算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2.灵活运用简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具体编排如下表:

(二)编写特点 1.小数加减运算集中编排。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计算的重点、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基于以上原因,所以把小数加减法放在同一个例题(例1)中进行教学。这样既突出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又节省了教学时间,使学生能以较快的速度形成小数加减的良好认知结构。 2.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小数加减笔算方法和解决问题多种策略的适宜空间。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的情境中。 五、教与学的建议 (一)小数加、减法 这部分内容教学的重点是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教学的难点是正确的计算小数位数不同的加、减法。 教与学的建议 1.重视算理的教学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能从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很多学生也能正确的计算出来。但是,教师一定要重视让学生能讲清算理。教学中,教师要适时追问,引发学生对算理的反思。 如学生计算13.84+2.4,当学生说出要将十分位的8和4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时,教师应提问:为什么要数位对齐?这里要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只有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够相加。当学生说8+4等于12 向个位进1时,教师要提问:为什么要进1?引导学生说出:8+4就是4个十分之一加上8个十分之一等12个十分之一,也就是一个1和2个十分之一,所以要进1。在这个生生、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强化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总之,算法的得出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对学生新产生的资源加以利用、提升,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算理,在此基础上再总结计算法则。 2.加强辨析突破难点 两个加数或被减数和减数的数位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是教学的难点,特别是被减数的小数部分的位数比减数的小数部分的位数少时,学生的计算更容易出错。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采集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将这些问题做为新的教学资源展示出来引导大家进行讨论。还可以出一些辨析的练习:如 判断对错: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评课意见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评课意见 今天听了曾老师执教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能感受到曾老师备课充分,较好地把握了教材的编排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例题进行改编。《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曾在三年级下学期学习过小数的初步认 识及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四年级下学期学习这一内容之前学习了小数意义和小数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是比较轻松的。曾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较好地把握了学生学习新知的起点,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尝试归纳算法以及师生有针对性的讲解、评议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因此在教学上体现以下三个亮点: 第一,能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雪狐,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的教学相机结合。在探究新知环节,曾老师借助较为直观的纸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较好的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探究新知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应用环节第2、3题的设计,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基本能做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

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注重学生学情反馈,多让学生板演,做到因材施教。现在的课堂提倡的是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曾教师在教学中能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反馈给教师,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我认为不管是在新课教学,还是在练习巩固阶段,都要多让学生上台板演,让学生板演代替教师板演。通过板演不断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矫正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错误和问题,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果。同时,曾老师在板演过程中能特别强调书写格式,如小数点对齐,进位作记号,时时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不足:1、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些在传统的教学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 2、曾老师在新知的探究环节创设的情境只是较为直观,生活气息还不够。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创设情境,使数学充满生活气息是数学课堂教学前进的方向,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有力体

(43)小数加减法专项练习200题(有答案)ok

. 小数加减法专项练习200题(有答案) (1)7.4+12.86 (2)20﹣5.674 (3)141.2﹣48.98 (4)102+4.36 (5)32.15﹣27.45 (6)12.9+5.01 (7)29.46﹣(9.46+3.8)(8)15.75+0.65﹣2.75+3.35 (9)65.71﹣4.99 (10)12.42+0.48 (11)0.56+11.534 (12)44﹣22.13 (13)91﹣22.035 (14)52.6+21.237 (15)9.15﹣2.18 (16)3.85﹣1.5+1.32,(17)15.4+6.87 (18)3.56+27.84

(19)100﹣82.13=17.87 (20)123.56﹣47.9+51.7 (21)2.7+3.1+2.9+3.2,(22)28.42+19.48 (23)42.56+3.124 (24)81﹣30.75 (25)15.6十0.237 (26)148.2﹣25.62﹣24.38 (27)4.52﹣0.74﹣0.26 (29)5.9+28.65﹣16.57 (30)57.5﹣3.25﹣16.75,(31)6.02+3.6+1.98 (32)1.29+3.7+2.71+6.3 (33)3.07﹣0.38﹣1.62 (34)3.25+1.79﹣0.59+1.75 (35)7.5+4.9﹣6.1 (36)14.8+7.9﹣4.8 (37)2.608+2.84

(39)1.5﹣0.306 (40)76.8+26.82 (41)102.07﹣37.257 (42)48.64+18.6 (43)54.75﹣5.25﹣14.75,(44)4.68+14.79+5.32﹣10.79,(45)48.9﹣12.7﹣0.3, (46)56.4﹣39.7+24.3, (47)3.6﹣2.8+3.4﹣7.2,(49)120﹣17.83﹣2.17,(50)17.17﹣6.8﹣3.2﹣6.17 (51)73.8﹣1.64﹣13.8﹣5.36 (52)6.75﹣(0.9+3.75)(53)27.38﹣5.34+2.62﹣4.66 (54)35.72﹣4.9﹣(5.72+5.1)(55)0.73﹣0.25﹣0.73+0.25 (56)5.3+0.1+5.3﹣0.1 (57)12.7﹣4.8﹣5.2.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教案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 1、知识与技能。结合人民币单位和长度单位,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及其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2、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小数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进行操作来体会分数与小数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小数的意义的过程。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式学习、实际操作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事先布置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全班交流。 2、教师引入:在老师身上藏着一些小数呢!出示课件:体重48.5千克;身高1.57米;眼镜的厚度0.003米。 师提问:谁能来读一读这些小数?读小数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尝试读数,并思考。 3、再次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读有关小数的信息,写出小数。教师并强调写小数时应注意什么。 4、师揭题:看来同学们既会读小数,又会写小数了,那这些小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具体感知小数的意义。 1、师引导并提问:1.11元是什么意思?1.11米是什么意思?请同学利用附页1,做一做,并进行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二)建立模型,体会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千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 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000份,用分数表示千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 0.001米。 5、小结。师生共同总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用一句话概括:小数就是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一题。 让学生说一说1.39里面的“3”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独立连线,教师巡视,最后反馈汇报,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3题。 (1)结合习题中给出的例子,让学生说一说题中涂色部分可以分成那两个部分,为什么可以用1.3表示。 (2)学生独立完成后面两个数字的填写。 (3)反馈回报。指明说一说用什么数可以表示涂色部分,为什么可以用这个数表示,最后集体订正。 ●四、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3页“练一练”中的第2、4题。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一)

小数加减法单元试题

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测试题目 一、小小知识窗看谁本领高!(25分) 1、里面有()个,里面有()个。 2、4个百、5个十、3个十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3、的计数单位是(),它含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4、58厘米=()米540克=()千克? 7元8角3分=()元9吨40千克=()吨 5、小数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6、千克、1000克、吨、1千克10克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 7、在○里填上“<”、“>”、“=”。? ○○○ 米○362厘米284克○千克米○532厘米 8、不改变大小,写成三位小数是()。 9、一个小数,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位,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 位。 10、□5.□5,使这个数最小是(),使这个数最大是()。 二、火眼金睛辨对错。(10分) 1、与大小相同,计数单位也相同。() 2、小数点的后边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3、时=4时40分。() 4、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法。() 5、和之间只有一个小数。( ) 三、选择。(10分) 1、比10少()A、B、C、9 2、由2、4、5三个数字组成的最大的两位小数是() A、B、C、 3、大于小于的小数有()个 A、9 B、10 C、无数? 4、这个数()位上的零可以去掉。 A、百 B、十 C、百分

5、小红在计算小数减法时,将减数错看成38,得108,那么正确的 结果是()A、B、C、 四、计算。(32分) 1、口算:(10分) = += = += += += +11= = = 2、列竖式计算:(6分) + 3、脱式计算,能简算的就简算:(6分) (+)+ 4、列式计算。(10分) (1)一个数比与的和多,这个数是多少? (2)从里减去与的和,差是多少? 五、解决问题:(18分) 1、五月份某运输公司一队运货吨,二队运货吨,三队比二队多运货吨,三个队五月份共运货多少吨(4分) 2、妈妈买鞋用去元,买袜子用去元,给了售货员150元,还剩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计算)(6分) 3、光明小学四二班向灾区的小朋友捐款情况如下表: 小组第一小组第二小组第三小组 钱数(元)比第一小组少比第二小组多 (1)第三小组捐款多少元(2分) (2)三个小组一共捐款多少元(3分) (3)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3分) 六、智力大比拼(5分) 一桶油连桶重千克,用去一半后连桶重千克,这桶油重多少千克桶重多少千克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小数意义的认识,后一部分是小数的加减法。 教材分析: 小数的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及“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小数的意义(一)”、“小数的意义(二)”、“小数的意义(三)”、“比大小”、“买菜”、“比身高”、“歌手大赛”等内容。“小数的意义”把小数的认识范围扩大,不仅元、角、分以元为单位可以用小数表示,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可以用小数表示。扩展对小数意义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买菜”、“比身高”、“歌手大赛”等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学习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以及学会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3、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4、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加减混合运算。 5、能运用小数加减预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课时: 小数的意义(一) 1课时 小数的意义(二) 1课时 小数的意义(三) 1课时 小数的意义练习 1课时 比大小 2课时 买菜 1课时 比身高 2课时 歌手大赛 2课时 练习一 2课时 单元检测及小结 2课时

(四年级数学教案)《小数的加减法》单元教学设计

《小数的加减法》单元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准备题: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754+3826 2000-493 2、引入: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学习小数加法。 ●二、教授新课

1、创设情景:____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 2、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现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 小组合作: (1) 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 (2) 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方法。 (3) 你为什么这么计算,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汇报:重点是计算过程 3、小组尝试总结: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汇报: (1) 小数点对齐 (2) 数位对齐 (3) 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注意: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 生活中还有的时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谁能举例?(价签上) 4、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复习巩固: 1、口算下面各题: 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1.7-0.3 2、算一算: 10.52+3.48 15.24-3.84 9.9+10.11 100-0.27 3、培红小学师生自己粉刷墙壁,节约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节约了120.8元。一共节约了多少元? 4、一箱钉子,连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 ●四、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评课稿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评课稿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评课稿 听了施xx老师执教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堂课,使我受益菲浅,课如其人,施老师的课朴实、实在,她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教材的处理,精炼的教学语言,从容淡定的教态等许多方面,都是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下面我就这堂课谈一些自己的感受。 这堂课在教学方法上诸老师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因此在教学上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施老师借助整数教学运用迁移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让学生计算,运用迁移的让旧知识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练习环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主题图,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 总之,整节课教学目标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得到有效落实,教学环节完整有序,层次清晰,师生互动和谐,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数加减法专项练习

《小数加减法》专项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 一、计算。 1.直接写得数。 0.82-0.22= 4.5-2.5= 1.36+0.4= 100+0.97=2.36-2.3= 2.4+1.8= 2.5+7.5= 3.2-0.2= 0.36+0.64= 5.3- 4.6= 2.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12.68+8.42= 10.2-5.02= *11.8+3.72 100-55.92= 75.6-3.55= *12.05-1.67 3.综合算式计算(能简便计算的要简便计算)。 2.8+0.93-1.63 1 3.92-(3.92-2.74) 12-5.6+3.4 58.23-43.03+14.77-12.97 二、填空。 1.7.32比6.48多();3.56比20.8少();4.8再添上()就与8.97一样多。 2.4个0.1加上3个0.1是();4个0.1加上3个0.01是()。 3.()比7.4少3.6,2.4去掉小数点后比原数大()。 4.在○里填上“>”、“<”或“=”。 4.3-2.5○4.3-0.25 10+2.96○10.001+2.96 5.两个数的和是45.1,如果一个加数减少2,另一个加数增加4,和是()。 6.小于1的最大两位小数和最小一位小数的和是(),它们的差是()。 7.小林和小华去买同一本书,到书店才发现,小林缺5.9元,小华缺6.4元。而他们两人的钱加起来正好能合买这本书。这本书的标价是()元。 8.两个加数的和比第一个加数大4.75,比第二个加数大9.65,这两个加数的和是(),第一个加数减去第二个加数的差是()。

9.小明在算一个数减去50.29时,把50.29错看成80.29,结果得数比原来少()。 10.李丽在计算4.78加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的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了5.49,正确的得数应是()。 三、解决问题。 1.一款儿童套装原来售价125.9元,庆祝国庆节促销价是98.8元。问:便宜了多少元? 2.书包每只68.8元,文具盒每只11.6元,小华买一只书包与一只文具盒共付了100元,应找回多少元? 3.妈妈身高1.58米,穿上0.04米的高跟鞋后比儿子高0.12米。儿子身高多少米? 4.一根4.8米长的竹竿直插入水池中,竹竿的入 泥部分是0.4米,露出水面的部分是0.8米。 5.一瓶油连瓶重4.5千克,用去一半后,连瓶重2.5千克,瓶重多少千克?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习题及答案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习题 姓名: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 一、写小数(16分) 2角5分=(0.25)元9分米=(0.9)米7分=(0.07)元 135克=(0.135)千克3元4角=(3.40或3.4)元4分米=(0.4)米52厘米=(0.52)米450克=(0.450或0.45)千克69克=(0.069)千克5分米=(0.5)米37厘米=(0.37)米5元4角=(5.4)元150克=(0.150或0.15)千克5元6角7分=(5.67)元 1米5分米=(1.5)米3分米2厘米=(3.2 )分米 二、下面几个数字中的“9”分别表示什么意义?(4分) 9.26 (9个一)0.926(9个0.1)0.296(9个0.01)0.269(9个0.001) 三、填空(12分) 1. 一位小数表示_十_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_百_分之几。 2. 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是_十分_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或_0.01__ 。 3. 小数点后面的第二位是百分位,它的计数单位是_百分之一或__0.01__。 4. 0.307的3在_十分位上,表示_十分之三_;7在百分位上,表示_百分之七_。 四、比大小。(6分) 0.839 <0.9 6.07 <6.7 5.45 <5.63 4.03 >4.009 7.217<7.22 7.19<71.9 五、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的数。(6分) (1)0.720,0.702,0.712 (0.702 )<(0.712 )<(0.720 ) (2)8.09,8.91,9.08 (8.09)<(8.91 )<(9.08 ) 六、根据要求,写出三个小数。(9分) (1)在0.6和1.0之间:(0.71),(0.8),(0.844)。 (2)在0.25和0.5之间:(0.28 ),(0.35),(0.4)。 (3)在0和0.1之间:(0.07),(0.082 ),(0.095 )。 七、火眼金睛辨对错。(10分) 1、0.3与0.300大小相同,计数单位也相同。0.1 0.001(x) 2、小数点的后边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末尾(x) 3、4.4时=4时40分。 4.4时=4时24分(x) 4、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法。(√) 5、2.7和2.9之间只有一个小数。 2.75 2.8 2.875 ... ( x )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分析

《小数的加法与减法》单元教学分析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掌握一般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比较、归纳、推理等活动,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增强计算的灵活性。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与作用 在人类生产与生活中,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加、减法。它就是数的运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就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主要教学小数加法与减法。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在三年级下册学习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册的第一单元与第三单元又分别学习了整数的四则运算、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减法的性质及其简便运算,第四单元又进一步学习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在此基础上编排了本单元内容。这部分内容又就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竖式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具体教学内容的编排结构如下 2.教材编排特点 (1)选择生活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 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育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与结束”。《标准(2011)》在基本课程理念中明确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小数加减计算的活动,因此,教材在编排上,都就是

选取学生熟悉的、具有一定联系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生活素材来开展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活动,从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有关数学知识。 例如,本单元以买书购物情境为背景引入教学,将计算融于这一现实背景下分别引出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等教学活动。在内容编排上,以两位同学到图书大厦买书为线索,将买书情境贯穿下来,在例1、例2与例3中分别提供了用小数表示的相关图书的价格,然后结合现实情境与具体的数量来研究小数加减运算。这样编排,既突出体现了小数加减法这部分知识编排的连贯性与整体性,也使枯燥的小数的计算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乐于探究,同时感受到小数加减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促进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本单元的“做一做”及练习题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现实出发,编排了相关的小数加减计算活动,如商品的价格、学生的体重、体育竞赛的成绩、电话费、上网费等方面的小数加减计算。通过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能使学生体会到小数加减计算的价值以及对人类活动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使小数计算成为一种学习的需要,而不就是简单的计算,同时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2)小数加减运算集中编排,突出体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计算的重点、难点都集中在对小数点的处理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就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化简,因此,把小数加减法编排在同一例题中,便于集中研究算理,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如例1就是教学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先在小数加法中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问题,再迁移到小数减法;例2则教学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活动做铺垫。这样编排,既突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又突出了重点,分散了计算的难度,使学生能以较快速度形成小数加减的良好认知结构。 (3)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重视原有知识、经验对学习新知的迁移作用。 奥苏贝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迁移就是以认知结构为中介进行的,先前学习所获得的经验,通过影响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影响新学习。因此,教材在编排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起点与已有经验,合理编排新知,突出体现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特点。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及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了整数加、减法的算理,并且已积累了大量关于元、角、分的知识。在本册教材中学生还掌握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这些都为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打下了扎实有效的知识基础。

小数的加减法评课稿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评课稿 十月十日,王艳老师在七年级一班给我们上了一堂《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公开课。《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全日制聋校数学实验教材第十三册第一单元的一节新授课。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分数加减法以及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的基础上,对小数、分数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它又是今后学习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一)认识到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应针对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正确的方法进行计算。(二)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听完本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做的比较好: 1、教师上课的教态自然亲切,手语清晰。 整堂课比较出色的是教师镇定自如,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比较关注。老师善于引导,善于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2、整堂课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从情境引入到新课教授,到练习的设计,最后总结,有条不紊。 3、多媒体的教学比较直观易懂。 4、通过类比的方法,给学生总结出分数,小数混合运算较合理的方法,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5、注重数学方法和思想的渗透 小数、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小数、分数互化,小数、分数加减计算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对不同的题目来说,或者选用分数计算,或者选用小数计算更好,所以本节教学选用了按题组让学

生进行计算、讨论,目的是使学生对一般的情况取得一些判断,选择算法的经验,提高对计算题的审题能力,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最重要的是具体题目要具体分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安排了对错题的分析讨论,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1、在教学过程中,新授内容应逐步进行讲解,依次板书,速度不能过快。如在例4的教学中,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把分数化成小数。在计算的过程中,把小数化成分数时,需要先把小数化成分数,然后通过通分、计算这几个步骤完成。而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时,不需要通分和约分,只需要把分数化成小数就可以了,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选择哪一种方法更简便,以便在以后的计算中能更快、更准确选择方法并计算。 2、在运用课件的过程中,应以课件为辅,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而不是以课件为主。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数、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时重点内容不够突出,而在讲解时一带而过,学生没有深入学习,就不能理解分数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哪一种更简便。 3、板书要规范。在黑板上书写的数学任何符号等都要规范、整齐,切不可以随意,潦草。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知识,学生吸收成自己的知识,不规范,不正确的方式,会导致学生书写的随意、潦草和混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