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案17

教案17

罗村中学初二级部英语学科导学案序号:17课题Units 4 课型Review 执教教师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Words and phrases

2、能力目标: 会使用频率副词及短语;能描述课余时间的

活动安排;

主备教师陈霞

审核

重难点重难点:频率副词及how often 的用法重点词语备课时间9.13

上课时间

学案内容学习随笔

(教法、学

法)

一、预习导学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I sometimes go to the beach..

I sometimes 去滑板.

Ⅰ.Look at the picture (学生识图).

看书看电视

做运动购物

Ⅱ.看图写出相应的頻度副词:

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 hardly ever never

精讲点拨

Ⅰ.maybe / may be

①.The baby is crying she is hungry.

②.The woman a teacher .

maybe是副词,意为“大概,可能,或许”,一般用于句首。May be是情态动词,意为“可能是..,也许是..,大概是..”

Ⅱ、a few / few / a little / little

①. people can live to 100,but people can live to 150.

②. There is time left, I don’t catch the fi rst bus.

③. Could you give me milk?

学习随笔

(教法、学a few (少数的,几个,一些) a little (一点儿,少量)表示肯定

few (很少的,几乎没有的)little (很少的,几乎没有的)表示否定

修饰可数名词修饰不可数名词

Ⅲ、hard / hardly

①. The ground is too to dig

②. I can understand them.

③. I t’s raining ,the people can go outside.

Ⅳ.拓展创新疑问词how的用法

hard作形容词,意为“困难的,艰苦的,硬的”;作副词,意为“努力地,猛烈

地”。Hardly意为“几乎不”。Ⅳ.拓展创新疑问词how的用法

(1)怎样,用什么手段,方法。

How did he do it? I don’t know how to swim.

(2)情况如何(指身体健康状况)

How are you? How’s it going with Tom?

(3)how many,how much表示“多少”。how many后接可数名词复数,how much

接不可数名词。How many times do you go to the park?

(4) how much表价格How much are those pants?

(5)how often是对动作发生的“次数”提问,询问的是频率“多久一次”

回答可以是:Every day./ Once a week./Three times a week./ Often./ ...

练习互查:根据句意填词.

1.How o_________ do you come to school late? Never.

2. Farmers milk some m _________from cows.

3. J________ food isn’t good for your health.

4. Do you have a healthy lifestyle if you e_________ every day?

5. I eat fruit three t_________ a week.

6. Does he drink juice every morning? No, hardly e_________.

7. Here is a program, you may find out the r_________.

8. We are in Class 1, G_________ 2.

9. My father is very busy. He only plays basketball o______ a week. me?

板书设计: Unit4

一、重点词汇与短语二、重点句型当堂检测

学(教)后记:

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教案

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归纳得出欧姆定律。 2.初步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 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探究过程中的变量控制 课型 实验课 教具准备 电源、开关、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小灯泡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回顾 1、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2、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3、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和接法。 二、教学过程 前面我们学习了三个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知道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而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你认为电流大小与电压、电阻的大小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关,可能存在什么关系? 1、探究电流大小跟电压的关系 (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思考:要研究电流大小与电压的关系,应保持哪个物理量不变?改变哪一物理量?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并加以比较? 讨论:有哪些方法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尝试画出电路图。 交流:对同学们设计的各种方案进行比较、评价,你认为哪种设计更合理?说明理由。(2)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记录表格如下

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归纳得出欧姆定律。 2.初步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 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探究过程中的变量控制 课型 实验课 教具准备 电源、开关、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小灯泡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回顾 1、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2、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3、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和接法。 二、教学过程 前面我们学习了三个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知道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而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你认为电流大小与电压、电阻的大小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关,可能存在什么关系? 1、探究电流大小跟电压的关系 (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思考:要研究电流大小与电压的关系,应保持哪个物理量不变?改变哪一物理量?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并加以比较?

三年级音乐课《夏》教案

歌曲《夏》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演唱中感受少年儿童在海边嬉戏时快乐的心情,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2在音乐活动中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采用聆听、感受、体验熟悉歌曲的旋律; 2 通过模仿、视唱等方式学习歌曲,并通过口风琴的演奏掌握音准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夏》是一首希腊儿童歌曲,用连贯流畅的声音准确地演唱; 2 能够与他人进行演唱活动。 教学重点: 用欢快、愉悦的情绪表现歌曲《夏》 教学难点: 准确地运用休止节奏和跳音唱法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阶段目标:通过对夏天情景的想象激发学生想去海边玩儿的欲望,引出课题。导入:教师活动:播放二年学过的歌曲《秋》,这是一首描写季节的歌曲,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那么请你告诉大家夏天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学生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活动:夏天是个炎热的季节,我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大海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季节去最合适? 学生活动:充分想象后尽情地用语言描述大海的美, 接着问:你喜欢夏天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夏天,因为可以游泳、划船、打水仗、光脚在沙滩上跑等 设计意图:自然的引出了夏日生活的无限乐趣,为接下来的学习作了铺垫。 教师活动:夏天能做这么多有趣的事,希腊小朋友们也特别喜欢夏天、喜欢大海,还邀请我们到他们那儿旅游呢!可希腊是个怎样的地方呢?”利用多媒体课件展

示图片并简单介绍希腊的历史文化和著名景观。(如:美丽的圣托里尼岛、令人神往的爱琴海、世界闻名的雅典卫城、希腊首都雅典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奥运圣火就是从这里燃起的。) 设计意图:学生在希腊之旅的情境中了解了希腊,开阔了视野,不仅充分体现了理解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而且也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 学唱歌曲: 教师活动:初听歌曲,搜集音乐信息。关注歌曲的拍子、速度、音乐情绪 学生活动:认真聆听歌曲、搜集音乐信息 出示歌篇,找出歌曲中的歌词、调式、词曲作者、前奏、间奏等 给歌曲划分乐句、并找出乐句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歌曲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曲式结构。引导观察、对比找到歌曲旋律的特点(即:1、3句完全重复,2、4句节奏相同), 学生根据乐句的划分,进行口风琴吹奏练习。教师吹奏一三乐句、学生吹奏二四乐句。 学生演唱歌曲,运用跳音的唱法教师指导学生演唱提示同学们拍皮球的感觉发声方法,表现夏日里小朋友的愉快心情。 教师示范按休止和非休止方法分别演唱歌曲,让学生对比聆听感受,教师提问:“为什么?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选择休止唱法。在合作中得出休止节奏更能表现欢快、愉悦的情绪。 此时再跟琴齐唱歌曲,不仅休止节奏唱准了,情绪也有了一点。 唱好歌曲: 律动学唱:教师设计了拍肩唱、拍手唱、踏步唱和学生们一起演唱。 轮唱练习:一声部多唱一小节。要求声部明显清晰,节拍准确。 小结:夏天是美好的,希望同学们用最美好的心情去迎接即将到来的夏天,有机会把这首希腊儿歌夏和你的父母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吧!

17.18教案 -

17动物王国开大会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物、虎、熊、通、注、意、遍、百、舌、鬼、脸、准、第”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要、连、百、还、舌、点”等六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本文告诉孩子通知一定要把时间、地点说清楚。培养孩子严谨、全面的思维。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本文告诉孩子通知一定要把时间、地点说清楚。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出示图片)同学们,这是哪? 生:动物园 师:同学们喜欢动物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动物王国开大会》这篇新文章。(板书课题:动物王国开大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动物王国怎么了? 师:动物王国怎么了? 生:动物王国要开大会。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围绕插图,品读课文 1.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一,引问:图上画了什么?它们在说什么呢?学习第1~4自然段。 (1)教师引学:自由读课文第1~4自然段,请你用浪线画出狗熊说的话,用横线画出狐狸说的话。再和同桌分角色读一读。 (2)出示狗熊和狐狸说的话。(指导朗读,读出狗熊的憨厚和可爱,狐狸的语重心长。)

(3)教师引问:狗熊说的话有什么问题?狐狸说的有道理吗?(狗熊发布通知时没说时间,狐狸提醒了他。) 2.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二,引问:图上画了谁?猜一猜,狗熊这次能把通知说清楚吗?学习第5~10自然段。 (1)指名分角色朗读第5~10自然段,找出狗熊和大灰狼说的话。 (2)教师导学:和同桌交流一下,这次狗熊的通知说清楚没?动物大会能开成吗?大灰狼说的话对吗?(狗熊没说清楚具体时间,动物大会还是开不成,大灰狼说得有道理。) 3.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三、四,教师引言:狗熊再次请示“森林之王”老虎,这次发布通知后又遇到了梅花鹿,小朋友们猜猜梅花鹿会对狗熊说些什么。学习第11~16自然段。 (1)同桌轮读第11~16自然段,思考这次的问题出在哪里。(这次狗熊没说清楚地点。) (2)多媒体出示狗熊说的话,引问:你能帮助狗熊把通知说清楚吗?(学生自主帮助狗熊加上一个表示地点的词语,如:森林公园、森林广场、狗熊家门前等。) 4.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五,引问: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吗?动物王国的大会开成了吗?学习第17~18自然段。 (1)齐读第17~18自然段,你找到狗熊这次发布的通知了吗?算上这一次,狗熊一共发布了几次通知?(四次。) (2)多媒体对比出示狗熊发布的四次通知。指学生读第四次通知,引问:这一次的通知狗熊说了哪些信息?教师相机板书: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我会写的6个生字:“要、连、百、还、舌、点”,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五、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 复习教案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 复习教案 17.1 能量量子化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热辐射及热辐射的特性,了解黑体与黑体辐射。 (2)了解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了解黑体热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 (3)了解能量子的概念。 教学重点:能量子的概念 教学难点: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教学过程: 1、黑体与黑体辐射 (1)热辐射现象 固体或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在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这种由于物体中的分子、原子受到激发而发射电磁波的现象称为热辐射。所辐射电磁波的特征与温度有关。 (2)黑体 概念:能全部吸收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2、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黑体热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提出1:怎样解释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呢? 在新的理论诞生之前,人们很自然地要依据热力学和电磁学规律来解释。德国物理学家维恩和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分别提出了辐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理论公式。结果导致理论与实验规律不符,甚至得出了非常荒谬的结论,当时被称为“紫外灾难”。(瑞利--金斯线,) 3、能量子: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化假说:辐射黑体分子、原子的振动可看作谐振子,这些谐振子可以发射和吸收辐射能。但是这些谐振子只能处于某些分立的状态,在这些状态中,谐振子的能量并不象经典物理学所允许的可具有任意值。相应的能量是某一最小能量ε(称为能量子)的整数倍,即:ε, 1ε,2ε,3ε,... n ε,n 为正整数,称为量子数。对于频率为ν的谐振子最小能量为: 0 1 2 3 4 6 (μ e 实验结果

七年级下17课教案

<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 教学设计 课题第17课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 会风貌 课型探究 活动目标通过《清明上河图》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与风俗 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培养观察与分析探究能力 体会历史信息的传递有多种载体和方式,培养信息转换能力,通过图象 获取有效信息,感知历史,并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出来。 活动准备 通览前几课课文的有关内容 查找与《清明上河图》及宋代社会发展相关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仔细观察各部分图卷 重点培养观察与分析探究能力 难点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 动 学生活 动 设计意图 时 间

1、放电视剧《水 浒传》第1集开 始的场面。 2、请大家介绍 宋代都城人们的 生活 3、我们要利用 本图对宋代的社 会生活进行更深 层的探究(1)、本图表现的是什么时节的情况?从图中找出证据来说明你的见解(2)、展示评书《杨家将》当中的一段:---说集市上有:买 使用 多媒体, 介绍导 演的取 材来源 于《清明 上河图》 鼓励交 流、引入 前几课 学习的 知识 利用书 中问题, 指导探 究方向 评书演 讲 观看、 与图卷 进行对 比 大胆想 象发言、 利用所 学 观察、分 析、 交流 找出相 关的行 当 激发兴趣 了解学生的观 察能力、让学 生体会获取历 史知识可通过 多种途径 分析“清明” 的命名根据, 培养分析、探 究能力 培养观察能 力,了解宋代 的社会生活 5 10 15

碗的、买线的------ (3)图中的建筑是 商肆、酒店、还是民居?说出原因 4、学生自由探究时间 问题A、略 B、 C、 D、 4、请介绍本课 你的收获 5、读课后活动 说明,播放电视 剧《水浒传》开 篇鼓励、设 疑、误 导、争辩 鼓励交 流 归纳 创境 观察、交 流 提出问 题,师生 共同探 究 交流 感受 激发探究欲望 鼓励创造性思 维 体会探究的乐 趣 体会宋代生活 15 5 10

新实用汉语17课教案复习进程

新实用汉语17课教 案

第十七课这件旗袍比那件漂亮 一、复习巩固 简单趋向补语、“把”字句1、时量补语1 二、导入新课 中国式的衣服你知道的都有什么?(图片演示)你喜欢旗袍吗? 三、讲解新课 1.学习生词 旗袍:中国妇女穿的传统长衫。这件旗袍,中国的旗袍。 比:能够相比。比那件漂亮,比他好 卖:卖衣服,卖苹果,卖光盘 中式:中国固有的格式。中式衣服,中式房子 已经:业已经过。已经来了,已经买旗袍了 极(了):副词,表示达到最高度:极重要|极少数。注意:‘极’也可做补语,但前头不能用‘得’,后面一般带‘了’,如‘忙极 了’。多极了,慢极了,漂亮极了 颜色:什么颜色,衣服的颜色 便宜:花费很少,尤指与现行价格或实际价值相比较时 一套便宜的衣服,便宜货 公园:去公园玩儿,一个公园 走:走得很快,去公园走走 过去:从前。三天过去了 样子:式样;标准。旗袍的样子,衬衫的样子 试:尝试。试试这件,试一试那件 觉得:认为。觉得很漂亮,觉得很短,觉得便宜极了 麻烦:烦杂琐碎;费事。很麻烦,不麻烦。即打扰,导致不便。常指做某事所引起的。麻烦你把门关上 合适:适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合适的人选

打折:打九折,不打折 2.学习句子 ①让学生根据教材上的俄语解释,正确理解句子的涵义。 ②板书动态展示后,示范读—领读—齐读—个别读。 ③结合句子的生词练习 3.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设计:学习并练习情景会话。 ①示范读—领读—齐读—分角色朗读—个别读,教师纠音。 ②教师根据课文框架请同学复述,或提问后请同学回答问题。 显示:课文框架,让学生在课文框架的提示下复练。 ③将课文框架还原为课文,让学生再练习。 4.讲练本课的语法 ①动词“来、去、到”等带时量补语 我来北京已经一年多了 他去图书馆已经两个小时了 他到中国半年了 ②极了and 多了 A/V + 极了/ 多了 这件旗袍漂亮极了 他高兴极了 这本书比那本书贵多了 他哥哥比他年轻多了 ③的字短语 Pr / N / A + 的丝绸的很贵,我没有丝绸的 我的我喜欢绿的,他喜欢红的 老师的 丝绸的 ④用介词“比”表示比较1

《第十七章 常见病毒》教案

课程常见病毒教师姓名赵萌 周次11 课次19 执行 日期班次1—5班 课时 1 课型理论讲授、多媒 体演示、角色扮 演、情景教学 日期12.01~.12.0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掌握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2. 熟悉常见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技能目标:1.掌握常见病毒的特异性防治 2.了解常见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这门课程的兴趣 2.在学习过程中开动脑经,学会思考 教学重点: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常见病毒的特异性防治 教学难点:常见病毒的特异性防治 课外思考1.肠道病毒有哪些共同特点? 2.甲型肝炎的发病特点是什么? 3.如何预防HIV感染? 课后记 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讲解,通过案例突破了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时间分配合理,采取了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上课精神状态良好,部分同学能够进行积极互动。但个别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多次提醒。

教学内容 时间 (分) 教学活动评价 第十七章常见病毒 课程导入 病毒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危害较为严重。75%的人类传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某些疾病的死亡率较高。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今天这两节课我们将学习常见的病毒。 第一节呼吸道病毒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球形或者椭圆形,80—120nm,单链RNA病毒,有包膜。 (二)抵抗力 较弱,耐冷不耐热,56℃30min即可使其灭活。 对干燥、日光、紫外线以及乙醚、甲醛等化学药物也很敏感。(三)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患者,其次为隐性感染者,被感染的动物也可能是一种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是带有流感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体内。 易感人群:并发症多见于婴幼儿、老人、慢性病患者。 二、SARS冠状病毒 (一)该病毒主要经飞沫传播,流行期为冬春两季;冠状病毒感染引起普通感冒和咽喉炎;某些毒株还可引起成人腹泻或胃肠炎。 (二) SARS症状 1.空气飞沫或密切接触传播 2.潜伏期:2~12天,通常4~5天 3.呈明显家庭和医院聚集现象 三、风疹病毒 (一)单链RNA病毒,球形,有包膜 (二)只有一个血清型,病后获得牢固免疫力 (三)儿童是主要易感者 (四)呼吸道传播 (五)孕妇感染可垂直传播导致胎儿先天性感染 第二节肠道病毒 一、脊髓灰质炎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脊髓灰质炎又称为小儿麻痹症,是一种危害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 (一)致病性 传播途径:经粪-口途径感染;2 3 10 8 组织教学 情景导入 多媒体视 频教学,板 书 提问:非典 的常见症 状有哪 些? 多媒体视 频教学,板 书 观察学 生学习 情绪着 装是否 规范 学生学 习兴趣 得到启 发 教师评 价矫正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教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等基本史实,分析“均田免赋”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的原因,思考和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2.过程与方法 收集材料,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了解农民起义的经过;小组讨论,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政治腐败导致了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机,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腐朽,表明明王朝已走向没落;明朝中后期的腐朽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农民起义;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调动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明末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难点:李自成起义推翻。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从时间上看,三部分内容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明朝末年——明朝灭亡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联、层层深入。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是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后的清军大肆扫荡是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本课有两条线索:一是以明末农民起义为线索,介绍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口号及结果;二是以明亡清兴为线索,介绍了明朝灭亡的原因、过程和清朝的建立。学习这些内容,首先要宏观把握明末清初的历史,以及明朝、明末农民军与后金(或清朝)之间的复杂关系。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

17松树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松鼠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动物,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用课文的话或者自已的话介绍一下松鼠美丽的外形? 学生反馈(美丽的小动物讨人喜欢。四肢灵活、行动敏捷、闪闪发光的小眼睛,全身光滑,尾巴大而漂亮。) 师:你把小松鼠描述的真漂亮。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它的美丽可爱吧! [多媒体出示松鼠动画] 师:大家看,它是多么的乖巧可爱,你们喜欢它吗? 生:喜欢! 师:让我们带着对它的喜爱的心情齐读这一段。 [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同学们读的真有感情,从你们的说和读书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对松鼠的喜爱,知道了你们上一节课学习的都很用功,老师为你们高兴。我们了解了松鼠美丽可爱的外形,那么它们还有哪些讨人喜爱的地方呢?这一节让我们继续来学习《松鼠》一课。(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读中感悟、讨论交流、体会情感。 [大屏幕出示自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2——4自然段,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或轻声读,或默读,或大声读。 2. 边读边画自己欣赏的语句,并把自己的感悟写在课本上。 师:读书要求我们明确了,请同学们走进课文吧! 2、师检查自学效果。 师:同学们,我们来谈一谈你的读书感悟吧! 课件:我的感悟? 3、生自由汇报。 (1)读了第二自然段,我知道松鼠喜欢在树上跳来跳去。 (2)松鼠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常常把窝搭在树杈儿中间。我读懂了松鼠搭窝的位置。 (3)“他们好像怕强烈的日光,白天常常躲在窝里歇凉,只在树枝被风刮的摇晃的时候,它们才到地面上

来。 (4)“它们带着儿女在里边,又暖和,又安全。 4、师小结:同学们真是读书人真的好孩子,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5、探究学习 [课件出示]小组讨论交流: 1、这部分课文从、、三个方面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的。 2、松鼠是怎样活动的,从那些句子可以看出松鼠十分机灵它的机灵? 3、松鼠是怎样搭窝的? 4、松鼠喜欢吃哪些食物? 5、你最喜欢松鼠哪一方面的生活习性,为什么? 要求:组内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组长负责归纳意见,其他同学负责补充。 6、生讨论交流。 7、分组汇报。 (1)交流第一个问题 课件“问题探究一这部分课文从、、三个方面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的。 师:下面,我们来展示一下小组合作的成果吧! 生:通过我们小组的讨论,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作者是从活动、住、吃这三个方面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的。 师:你读书真认真,你读懂了课文是从活动、住、吃这三个方面来描写松鼠的,也就是从生活习性这个方面来讲的,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 [板书:生活习性活动住吃] (2)交流第二个问题 课件问题探究二松鼠是怎样活动的,从那些句子可以看出松鼠十分机灵? 师:松鼠是怎样活动的,从那些句子可以看出松鼠十分机灵?哪个小组汇报一下? 生:我们小组来汇报:松鼠是这样活动的。晴朗的夏夜,松鼠在树上,高兴地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嬉戏,白天,常常躲在窝里歇凉,只在树枝被吹得摇晃时,才到地面上。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单元备课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单元备课 一、课标对本单元的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 二、说本单元教材 本章是在学习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的基础上,通过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最后介绍了欧姆定律的应用,测量一个导体的电阻的方法及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本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它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所以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章教材安排了两个探究活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探究怎样测量一个导体的电阻。探究活动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现象和实验来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引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学会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两次探究活动中,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是《标准》中明确要求的,另外的探究活动《标准》中没做任何要求,它是以知识为载体,重过程,轻结果的探究。 本章建议增加一个课外探究:画出在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随电压变化的图线,并进行讨论。 本章共有四个自然节,内容分别为: 第一节:“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首先探究了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应用创造学的组合原理引入欧姆定律,并进行了简单应用及探究电阻的串、并联关系。 第三节:“电阻的测量”是欧姆定律的一种应用。可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第四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为选学内容,主要是如何运用欧姆定律解决串联、并联电路中的问题。 三、教学建议 第一节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欧姆定律的实验是探索性实验,其设计是本节的难点。因为初中物理不从理论上解释欧姆定律,所以欧姆定律的建立完全领依赖实验的结果。同时,欧姆定律的实验研究在本章中是作为物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典型范例出现的。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也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基础,因此是初中电学的重点知识。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是分析和研究各种电路的关键。着重介绍了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变化关系的方法。先引导学生得出电流与电压和电阻有关,再通过实验来研究。 本节从开头引入课题后,就提出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教学时应重视研究方法的指导。一是教师是要引导学生懂得欧姆定律的研究是在如下科学方法的指导下进行的。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物理量中,先要确定研究对象的物理量(如I),然后逐一研究这个物理量和另一物理量的关系。研究时,要假定除这两个物理量外的其他物理量不变,然后将这些单一的关系综合起来。应该在常用方法的传授过程中,先将研究的思路和方案确定,然后再进行电路图的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教案:第17课

固镇三中集体备课专用稿纸 主备人:薛力 时间2014. 地点305室召集人薛力 课题第17课科学技术 的成就(一) 课时 1 课时 (总第课时) 科任教师 授课时间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以邓稼先和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整合教材全程分析、讨论探索。指导学生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新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几位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增强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重难点重点: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难点: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示目标(2分钟) 1)、导入新课: 复习旧课,讨论回答: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兵力和装备都不弱于日军的清朝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自己国家的威海卫港湾内。但是,新中国建立刚到半个世纪,人民海军就能驾驶着国产的导弹驱逐舰环球访问、遨游世界各地。新中国国防取得长足进步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2)、出示学习目标:(教师解读) 1.了解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 2.通过学习几位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此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3.通过科技成就的讲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育。通过对科学家事迹的介绍,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进一步增强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8分钟左右) 1)显示自学提纲: 1、什么是“两弹一星”?原子弹是怎样研制出来的?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武器,我们这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它? 2、袁隆平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我们应该学习邓稼先、袁隆平哪些优秀品质? 3、建国后,我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按自学提纲自学。自学时,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备课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7课《紫藤萝瀑布》教案

赏一处花开,酿一曲生命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徐婷婷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体会文章写景妙处,品味含蓄隽永的语言; 3.体会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重难点: 1.体会文章写景妙处,品味含蓄隽永的语言; 2.体会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情景设置法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一个爱花之人在像今天这样春风沉醉的日子里,漫步林径,遇到了一树紫藤萝花,写下了花的美,也写下了自己的感悟。咱们今天就要学习这篇美文。题目是: (板书)紫藤萝瀑布 宗璞(p ú) 1、本文的描写对象是什么? “紫藤萝” 2、 为什么用“瀑布”形容紫藤萝?(一种是植物,一种是水流,作者却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很明显,作者在拟这个题目时用了一种修辞-比喻) 二、整体感知 1、字词学习。(预习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比较难的字词?) 盘虬qi ú卧龙(虬:有角的小龙,形容弯弯曲曲的枝干) 忍俊不禁j īn (忍不住笑) 2、自读课文,出声地阅读。 你读到了一树怎样的紫藤萝?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到的?

出示:这是一树________的紫藤萝。 三、赏美景,品美文 1、茂盛、壮观、有生命力 从未见过开的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改句法: 这一处藤萝真盛啊,我看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的瀑布,从空中垂下。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 (比较重点词语:从未见过、只见、欢笑、生长…得出结论:比作“瀑布”,写出茂盛;“辉煌”“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中,发现了瀑布的“壮观”;“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的生长”说明生命的活力在延续。) 读出茂盛、壮观、有生命力。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bèng)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换词法:“挑逗”换成“挑衅”行吗?挑衅引起冲突或事端,有攻击性,“挑逗”有玩闹之意,写出紫藤萝的可爱、生机。“迸溅的水花”照应文题-瀑布,写出流动感) 读出生机、可爱、流动 2、繁密、欢笑、活泼热闹(拟人)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___。 “我在开花!”它们_____。 换词法、填词法: 花朵儿一串接着一串,一朵挨着一朵,彼此挤着推着,好不活泼热闹!

新实用汉语17课教案

第十七课这件旗袍比那件漂亮 一、复习巩固 简单趋向补语、“把”字句1、时量补语1 二、导入新课 中国式的衣服你知道的都有什么?(图片演示)你喜欢旗袍吗? 三、讲解新课 1.学习生词 旗袍:中国妇女穿的传统长衫。这件旗袍,中国的旗袍。 比:能够相比。比那件漂亮,比他好 卖:卖衣服,卖苹果,卖光盘 中式:中国固有的格式。中式衣服,中式房子 已经:业已经过。已经来了,已经买旗袍了 极(了):副词,表示达到最高度:极重要|极少数。注意:‘极’也可做补语,但前头不能用‘得’,后面一般带‘了’,如‘忙极了’。 多极了,慢极了,漂亮极了 颜色:什么颜色,衣服的颜色 便宜:花费很少,尤指与现行价格或实际价值相比较时 一套便宜的衣服,便宜货 公园:去公园玩儿,一个公园 走:走得很快,去公园走走 过去:从前。三天过去了 样子:式样;标准。旗袍的样子,衬衫的样子 试:尝试。试试这件,试一试那件 觉得:认为。觉得很漂亮,觉得很短,觉得便宜极了 麻烦:烦杂琐碎;费事。很麻烦,不麻烦。即打扰,导致不便。常指做某事所引起的。麻烦你把门关上 合适:适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合适的人选 打折:打九折,不打折 2.学习句子 ①让学生根据教材上的俄语解释,正确理解句子的涵义。

②板书动态展示后,示范读—领读—齐读—个别读。 ③结合句子的生词练习 3.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设计:学习并练习情景会话。 ①示范读—领读—齐读—分角色朗读—个别读,教师纠音。 ②教师根据课文框架请同学复述,或提问后请同学回答问题。 显示:课文框架,让学生在课文框架的提示下复练。 ③将课文框架还原为课文,让学生再练习。 4.讲练本课的语法 ①动词“来、去、到”等带时量补语 我来北京已经一年多了 他去图书馆已经两个小时了 他到中国半年了 ②极了and 多了 A/V + 极了/ 多了 这件旗袍漂亮极了 他高兴极了 这本书比那本书贵多了 他哥哥比他年轻多了 ③的字短语 Pr / N / A + 的丝绸的很贵,我没有丝绸的 我的我喜欢绿的,他喜欢红的 老师的 丝绸的 ④用介词“比”表示比较1 你比我知道得多 他们比我翻译得好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本章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的结论并加以证明,从而得到勾股定理,然后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结合此项内容介绍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18.1 勾股定理 4 课时 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 1课时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

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可以解决许多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之一,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用途很大。它不仅在数学中,而且在其他自然科学中也被广泛地应用。 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据说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发现勾股定理,尤其在2000多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在第一节中,教科书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一些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的关系,发现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从而发现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教科书正文中介绍的是一种面积证法。其中的依据是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在教科书中,图-3(1)中的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得到图-3(3)中的图形。由此就证明了勾股定理。通过推理证实命题1的正确性后,教科书顺势指出什么是定理。 由勾股定理可知,已知两条直角边的长a,b,就可以求出斜边c的长。由勾股定理可得或,由此可知,已知斜边与一条直角边的长,就可以求出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也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条边的长,就可以求出第三条边的长。教科书相应安排了三个探究栏目,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在第二节中,教科书让学生画出一些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的三角形,可以发现画出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从而猜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满足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个猜想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得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给出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教科书安排了两个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与前面学过的一些判定方法不同,它通过代数运算“算”出来。实际上利用计算证明几何问题学生已经见过,计算在几何里也是很重要的。从

第17课《夏》教学设计(苏教版初一上)2doc初中语文

第17 课《夏》教学设计(苏教版初一上)2doc 初 中 语文 、教学目的要求: 1.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明白得文章的思路。 3.感受语言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目的要求1、2 教学难点:目的要求3 三、教学时刻:一课时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学过许多吟咏四季的古诗。古诗配美景,真美!演示多媒体画面〔春、秋、冬〕。在每一幅画面后,让学生背属于那个季节的诗句。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觉,少了哪个季节。生:没有夏季。 师:专门好。让我们先背诵一下有关夏的诗吧!〔生齐背〕。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梁衡的散文?夏?。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山西霍县人。要紧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 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材。要紧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三〕诵读文章时,同学们要在脑海里想象画面,朗读时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四〕学生自由放声朗读。 1.扫清字词障碍。对不识、不明白的字词句,自由发咨询。 2.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边小结边板书。 板书:景美人勤} 颂扬紧张烈火急促} 颂扬 〔五〕精读课文: 1.齐读第一段: ①这一句话中哪些词语概括了夏的特点? ②它起什么作用? 2.指名一生读第二段。学生概括段意。哪些画面突出了夏的特点? 3.男生读文章第三段: ①找出采纳对比手法的句子。 ②哪个句子呼应第二段。 4.女生读文章第四段: ①农民的辛勤表达在哪里? ②请用一句话概括第四段。 5.全体学生齐读第五段: ①找出采纳对比手法的句子。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优秀教案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并围绕一个事物写具体的表达方式。了解双龙洞的美丽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1.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并围绕一个事物写具体的表达方式。了解双龙洞的美丽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图片引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 2.走进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是现代童话创作的重要奠基人。 主要作品:童话《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理解课文内容。(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按照游览金华双龙洞的顺序介绍沿途所见美景。 7.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浙:三部分要紧凑,中间“扌”的竖起笔要高,“斤”首撇要短稍平,下横稍长。 鹃:左窄右宽,“口”扁小,“月”要长,“鸟”横折钩要小,竖折折钩要长一些。 郁:“有”横短撇,撇的横上部分要小,“月”要窄,“阝”在右边,竖要长。 臀:上宽下窄,“殿”要紧凑、左边撇和末笔捺要外展,“月”左右两竖行笔有力。 陆:左窄右宽,“击”两横相近,下横要长,中间竖是一笔,要长,下边框要扁。 端:“立”窄小,下横变为一提,“山”要扁,靠上,“而”横稍短,下框扁宽不封闭。 8.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秀丽。

第17章教材习题解答

第17章 量子物理基础 17.1 夜间地面降温主要是由于地面的热辐射。如果晴天夜里地面温度为-5°C ,按黑体辐射计算,每平方米地面失去热量的速率多大? 解: 每平方米地面失去热量的速率即地面的辐射出射度 2484W/m 2922681067.5=??==-T M σ 17.2 在地球表面,太阳光的强度是1.0?103W/m 2。地球轨道半径以1.5?108 km 计,太阳半径以7.0?108 m 计,并视太阳为黑体,试估算太阳表面的温度。 解: ,444 2 2 T R I R M S E σππ==K 103.51067.5)107.6(100.1)105.1(34 8283211422?=??????==-σS E R I R T 17.3宇宙大爆炸遗留在宇宙空间的均匀背景辐射相当于3K 黑体辐射.求: (1)此辐射的单色辐射强度在什么波长下有极大值? (2)地球表面接收此辐射的功率是多少? 解:(1)根据公式λm T = b ,可得辐射的极值波长为 λm = b/T = 2.897×10-3/3 = 9.66×10-4(m). (2)地球的半径约为R = 6.371×106m ,表面积为 S = 4πR 2. 根据公式:黑体表面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辐射的能量为 M = σT 4, 因此地球表面接收此辐射的功率是 P = MS = 5.67×10-8×34×4π(6.371×106)2= 2.34×109(W). 17.4 铝的逸出功是eV 2.4,今有波长nm 200= λ ( 1 (2)截止电压; (3)铝的红限波长。 解:(1) A c h A h E k -=-=λ νeV 0.22.4106.1102001031063.619 98 34=-??????=--- (2)V 0.21/0.2/===e E U k c (3)A hc c ==00νλnm 296m 1096.210 6.12.41031063.6719834=?=?????=--- 1 7.5 康普顿散射中入射X 射线的波长是λ = 0.70×10-10 m ,散射的X 射线与入射的X 射线 直.求: (1)反冲电子的动能E K ; (2)散射X 射线的波长; (3)反冲电子的运动方向与入射X 射线间的夹角θ. 解:(1)(2)根据康普顿散射公式得波长变化为 2 122 2sin 2 2.42610sin 2 4 ? π λΛ-?==??= 2.426×10-12(m), 散射线的波长为 λ` = λ + Δλ = 0.72426×10-10(m). 反冲电子的动能为 ` k hc hc E λ λ= - 348 34 8 1010 6.6310310 6.63103100.7100.7242610----??????=-??= 9.52×10-17 (J). (3)由于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

17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 【课前准备】 课件;课外积累的诗歌。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老师带你们去游天门山,怎么样?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板书:望天门山。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 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底气不足呀。 会读这首诗吗?自己大声读读。 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师范读,生鼓掌。)能说说你为什么给我掌声吗? 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男生来读读。女生来读读。全班一起读。 2.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反馈: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还知道你们班画画水平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画出来。想要把这首诗画好,该做些什么准备?(读诗、读懂诗的意思) 生自由作画。 谁来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得意之处。根据生的回答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画?有何依据? 三、想象,领悟诗意 1.师也画一画,板画天门山。这是——?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门,可见——?能用“天门山真什么”来说说吗?(高、俊秀、险……)是呀,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师画的是什么?(水)怎样的水?(碧水)碧水还可以说什么水?(清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水……)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师结合板书加上手势来说)。 现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哗哗、很响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丽神奇! 其实我画的水是一条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长江)在古代,长江在天门山之前的中游流经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域,被称为楚江,天门山之后的下游流经吴国地域,被成为吴江。 我画的其实就是诗里的哪几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师神情并茂读这两句诗。你也想读读吗?我们比赛读,你们不先练练吗?指名几位生读,评读,评出优胜者。 3.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山的磅礴,诗里还有写山的吗?(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又是怎样的山呢?(请两位生来表演,为了显示山的高大,可以向上伸手臂并向中间靠拢点,演示山向中间突出的样子)师板画两岸的青山,同时板画孤帆和太阳。 4.看看老师又画了什么?怎样的小船?怎么行驶的?从孤帆你还能联想到什么?(作者在这船上欣赏风景,被美景陶醉了,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佳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