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学前教育的价值

论学前教育的价值

论学前教育的价值
论学前教育的价值

论学前教育的价值

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关注,许多发达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在普及学前教育与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上作了很多的投入。我国政府正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本文旨在结合大量国内外儿童早期发展和教育的研究,以心理发展研究和脑科学研究为依据,论证、阐述学前教育的重要价值。

一、学前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价值

(一)学前教育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性、人格品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研究和事实均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

儿童社会性、人格的健康发展需要成人提供良好、适宜的教育环境。学前期适宜的社会性教育能够有力地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爱心、责任感等社会性、人格品质的发展,接受了适宜社会性教育的儿童以上各方面发展水平都要显著高于没有接受过这一教育方案的儿童。而不良的学前教育则容易使儿童形成消极的社会性及人格品质。诸多事实和研究均反映,学前期是儿童形成各种行为、习惯和性格的重要时期,而该时期所受到的环境和教育影响则是其行为、性格形成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对于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学前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人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在关键期内,个体对于某些知识经验的学习或行为的形成比较容易,如果错过这一时期,在较晚的阶段上再来弥补则是很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

处于学前期的儿童虽然发展变化迅速,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看是这种发展特点只是说明了婴幼儿具有很大的发展“可能性”。要将这种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需要成人提供适宜于儿童发展的良好环境,尤其是良好的教育影响。已有研究证明,早期教育对于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单调、贫乏的环境刺激和适宜的学前教育的缺乏,会造成儿童的认知方面的落后,而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并给以积极的引导、帮助和教育则能够促进其认知的发展。另一方面,学前教育的质量还直接关系到儿童能否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对个体的认知发展和终身学习产生重大影响。适宜的、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学前教育能够积极地促进儿童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包括语言能力、思维里、想象力、创造性、学习动机、求知欲、自我效能感等的发展,而不适宜的学前教育如单纯对儿童进行机械的学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不但会损害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内在的学习动机,降低其自我效能感,而且会使儿童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产生长远的消极影响。

二、学前教育对于教育事业、家庭和社会的价值

学前教育不仅对于个体的身心发展十分重要,而且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与进步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学前教育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

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学制的第一阶段、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影响。通过帮助幼儿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包括社会适应性、学习适应性、身体素质以及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态度和能力等方面准备),学前教育有助于儿童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我国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历时5年合作进行的“幼小衔接研究”,通过儿童入学前半年和入学后半年的连续实验研究发现,对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准备,包括学习适应方面的准备(如培养幼儿小学学习所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对言语指示的理解能力和读写算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等)以及社会适应方面的准备(如培养幼儿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与遵守规则的能力、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主动性、人际交往能力等),能够使儿童入小学后在身体、情感、社会性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从而顺利地实现由学前向小学的过渡。我国已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学前教育则可为有效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与效益、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学前教育对于家庭和社会的价值

由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行,当前我国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就使独生子女很自然地成为整个家庭关注的焦点。众多事实表明,孩子能否健康地成长和发展已成为决定家庭生活是否和谐幸福、影响家庭生活质量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家庭又是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每一个幼儿都连接着一个或几个家庭,因此学前教育牵动了全社会,在许多国家成为政府关心国民的窗口。当前我国幼儿的入园率正在逐步上升,学前教育机构不仅承担着从实践上为家长参加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的任务,而且在家长普遍重视孩子发展和早期教育的当今时代,学前教育质量更成为家长关注的核心,直接关系着家长能否放心地工作、安心地学习。有人曾言,关闭一所幼儿园比关闭一所大学,或一所低质量幼儿园的存在比一所低水平大学的存在,更会让家庭、社会不得安宁,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学前教育及其质量对家庭生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等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三、学前教育价值的生理基础——来自脑科学研究的证据

学前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价值是学前教育诸多价值中最核心、最根本的价值,它对于教育事业、家庭和社会发展的价值都是以其对于人的发展的价值为中介来实现的。那么学前教育何以能对个体的发展和国民素质具有如此重要而长远的影响呢?近年来的脑科学研究提供了这一问题的证据。

脑的发展是人的心理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学前期是人一生中脑的形态、机构和技能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脑的形态和结构,如脑重的增长、大脑皮质的发展直接决定着脑机能的发展,而机能的发展也会影响结构的发展。

人脑中有140多亿个细胞,研究表明,出生后3个月内脑细胞第一次迅速增殖,70~80%的脑细胞是在3岁前形成的。脑重的研究则告诉我们,脑的发育速度在7岁前是最快的。

大脑皮质的研究揭示,儿童出生时脑细胞已分化,出生后皮质细胞迅速发展,层次扩展。皮质的广度与脑细胞髓鞘化的程度密切相关,婴幼儿期大脑的髓鞘化程度是脑细胞成熟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

大脑单侧化,即在大脑某个半球建立特定功能的过程,是大脑技能发展的另一重要方面。新生儿就具有大脑单侧化的倾向,但这种倾向则表明了大脑两半球在功能上存在着量的差异。随着幼儿期大脑逐步发育成熟,单侧化倾向逐渐发展,两半球在功能上出现质的差异。

同时,研究发现,上述脑的结构和技能在学前期的发展并非出于一种纯粹自然的状态,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与制约,表现为大脑在学前期具有巨大的可塑性。研究者认为:丰富的环境刺激可以促进脑的发展,而适宜的早期教育是促进脑发育充分和完善的最有效的环境刺激因素。同时,大量的动物和人类婴幼儿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幼年期持续的早期经验的剥夺将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出现减慢甚至停止现象,并构成终身性的永久伤害。另一方面,由于在学前期儿童脑的发展尚未定型、可塑性强,因此这一时期如能积极提供良好、适宜的教育影响,脑还具有良好的修复性。一般来讲,成人脑损伤是难以弥补的,其原因之一在于脑细胞的生长不同于身体细胞,一旦完成就不会再增殖。而对婴幼儿脑损伤的研究发现,某半球受损后,通过某种适宜的学习、训练的过程,另侧半球可以产生替代性的功能,从而使脑损伤获得一定程度的修复。例如,5岁以前任何一侧的损伤都不会导致永久性的语言功能的丧失,因此语言中枢可以通过适宜的早期语言训练较快地移向另一半球,以克服言语障碍。

可见,学前教育之所以能对个体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而长远的作用是有其生理基础的。脑是个体心理发展必须的“硬件”,其质量直接影响人的发展,而学前期是脑的形态、结构和技能发展最为迅速、关键的时期,同时这一时期的发展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影响与早期环境和教育质量,这就直接为学前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产生长远、深刻的影响提供了生理基础和依据。

以脑生理、心理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儿童早期心理和教育研究的深入,正使人们对于学前教育重要性和价值的认识不断地提高和深化。加强早期儿童教育,为每一个儿童创造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机会,正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也必须放眼未来,从新世纪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的新格局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度来思考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以使我国的学前教育真正从教育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

浅谈学前教育的价值

浅谈学前教育的价值 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关注,许多发达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在普及学前教育与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上做了很多的投入。我国政府正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之基础的学前教育理应受到重视和优先发展。但现在事实上,在社会上和教育领域中均存在着忽视甚至严重忽视学前教育发展的现象。这在相当程度上与其对个体早期发展和学前教育规律缺乏现代、科学的认识密切相关。本文旨在结合大量国内外儿童早期发展和教育的研究,以心理发展研究和脑科学研究为依据,论证、阐述学前教育的重要价值。 一、学前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价值 (一)学前教育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性、人格品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研究和事实均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性格雏形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礼貌、友爱、帮助、分享、谦让、合作、责任感、慷慨大方、活泼开朗等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1988年,当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集一堂,记者问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时,一位白发苍苍的学者沉思片刻回答道:“在幼儿园。”并说自己在幼儿园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

《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一《母育学校》--,其作者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一。 2.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__学前教育功能__的表现和结果。 3.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经济条件、家长学历等。 4.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性的教育--和--发展学前儿童个性的教育---两个方面。 5.从幼儿园特点的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一--保育环境--和---教育环境-- 6.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和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 1.标志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理论著作是柏拉图的--《理想国》---。 2.学前教育是面向__0-6__岁儿童实施的教育。 3.教育功能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__现实功能______。 4.学前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主要表现在学前儿童情绪的易激动性、一--易感性---一和易表现性。 5.学前儿童学习兴趣主要包括探究的兴趣、__求知__的兴趣、__创造__的兴趣以及动手的兴趣。 6.激励作用对学前儿童的强化效应可分为正强化效应和--负强化效应-----一,其中,幼儿园环境所发挥的应当是指--正强化效应-----一。 7.教师为学前儿童提供的“有准备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1.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陶行知------,其办园思想是“中国化”、“----平民化-----一”。 2.幼儿园教育应该以_游戏___作为基本活动。 3.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美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学前儿童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和__表现力__。 4.从学前儿童教育特点的维度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运动环境、劳动环境和___语言环境___游戏环境__。 5.社区教育最初是一成人教育形式的社区教育。 6.一--科学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安全的环境-----以及定期的身体检查有助于减少疾病等影响学前儿童今后学习的因素。 1.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母育学校》-------。 2.从狭义上来说,学前教育效益是指育人效益,而从广义上来讲学前教育效益是指--社会效益-----。 3.幼儿园内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称为---环境---------- 。 4.早上从儿童入园到第一次有组织的班集体活动开始之前一段时间内的活动是---来园活动---------。 5.根据学前儿童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教学活动可以分为---体验性教学活动------和表现性教学活动两大类。 6.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社区和---家庭--------。 7.幼儿园与家庭的书面联系中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家园联系本------。 8.学前教育实践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各育的特点及相互关系,正确实施各育,防止重此轻彼,坚持--全面发展----教育质量观。 9.学前教育效益就是指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一----结果------。 10.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是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突出特色,也是最基本的专业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教育活动------能力。 二、选择题 1.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江西实验幼师 )。 2.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 B.溺爱民主专制放任 )。 3.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发展性原则 )。 A. 4.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 0-3岁末 )。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环境 )。 1.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 《林哈德与葛笃德》 )。 2.学前儿童道德意志的特点不包括( 注意力分散 )。 3.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育是指(赏识教育 )。 4.社区教育起源于(丹麦 )。 5.教历研究的主要流程是( 一般项目课前计划过程描述课后反思 )。 1.推动各囡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福禄培尔) 2.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 《林哈德与葛笃德》 )。 3.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指(保育和教育 )。 4.根据班级人数安排桌椅,是指活动室空间设计中的(开放式)。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环境 )。

谈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谈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好的环境,能得到好的教育;较差的环境,孩子也能得到好的教育。问题在于您怎样教育与在何时教育,环境好坏只占其中的一部分罢了。在我接到要受幼儿园的课时,我的想法就是:孩子太小,要教育好她们,就只能等到她们长大才能进行较好的教育。通过一段时间实践与总结发现事实并不就是这样的。在当今,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普遍的关注,许多发达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因此,本文就以在没有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谈谈几点认识: 一、学前教育对人格品质发展的重要性 人格品质就是幼儿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它就是通过自己的模仿与大人的一系列引导等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学前期就是幼儿个体适应社会的起始阶段与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幼儿逐渐形成与发展着最初、也就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与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与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她们的健康成长、成材。 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需要成人提供良好、适宜的教育环境。学前期适宜的教育能够有力地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爱心、责任感等人格品质的发展;而不良的学前教育则容易使儿童形成消极的人格品质,接受了适宜教育的儿童以上各方面发展水平都要显著高于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儿童。 二、学前教育对人的认识发展的重要性 学前期就是儿童的认识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她们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在关键期内,幼儿对于某些知识经验的学习或行为的形成比较容易,如果错过这一时期,在较晚的阶段上再来弥补则就是很困难的,有时甚至就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学前教育的质量还直接关系到儿童能否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对幼儿的认识发展与终身学习产生重大影响。适宜的学前教育能够积极地促进儿童各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而不适宜的学前教育如单纯对儿童进行机械的学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不但会损害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而且会使她们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创新精神,从而对儿童的认识发展产生长远的消极影响。学前教育能对儿童的发展与国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而长远的作用,对她们的全面发展与国民素质的提高产生长远、深刻的影响。我们这里就是偏远山区,孩子们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但就是我们不能忽略了孩子们受良好教育的时期,我们应该更加的关心,爱护她们的成长,帮助她们成材。 同时,研究发现,上述脑的结构与技能在学前期的发展并非出于一种纯粹自然的状态,而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与制约,表现为大脑在学前期具有巨大的可塑性。研究者认为:丰富的环境刺激可以促进脑的发展,而适宜的早期教育就是促进脑发育充分与完善的最有效的环境刺激因素。同时,大量的动物与人类婴幼儿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幼年期持续的早期经验的剥夺将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出现减慢甚至停止现象,并构成终身性的永久伤害。另一方面,由于在学前期儿童脑的发展尚未定型、可塑性强,因此这一时期如能积极提供良好、适宜的教育影响,脑还具有良好的修复性。一般来讲,成人脑损伤就是难以弥补的,其原因之一在于脑细胞的生长不同于身体细胞,一旦完成就不会再增殖。而对婴幼儿脑损伤的研究发现,某半球受损后,通过某种适宜的学习、训练的过程,另侧半球可以产生替代性的功能,从而使脑损伤获得一定程度的修复。例如,5岁以前任何一侧的损伤都不会导致永久性的语言功能的丧失,因此语言中枢可

学前教育评价的概念

1.评价(教育评价学前教育评价) 《辞海》中是这样解释评价的:评价是“泛指衡量人物或事物的价值。”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与其交往过程中会接收到大量的信息,对这些信息加工整理、分析后,就会形成一些认识,从而对其作出“是好是坏”的判断,这往往就被称作评价。所以,评,判断;价,即价值。评价就是价值判断。(本质) 在英语中,评价是evaluate,它由词头“e-”、词干“value”和动词词缀“-ate”组成。词头有“out”的含义,表示引出;词干是“价值”。可见,评价就是引出和阐发价值或进行价值判断。 既然“评价”的本质是用“价值”来解释的,那么什么是“价值”。我认为通俗点来讲,“价值”就是“有用没用”,这其中包含两个含义。首先,“有用没用”说明它是一种与客观事实有差别的概念,它有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的特点;其次,“有用没用”说明它必须依赖主客体存在。这两点可以看做是价值的特点。 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了价值,但是他所创造的价值状况如何,这要靠人们去判断,也就是评价。而且创造价值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那么创造的价值到底能不能满足人的需要,这也需要我们进行评价。 所以,所谓评价,就是主体对客体对于人的意义的一种观念性的把握,是主体对于客体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所作的判断。而又什么样的价值现象,就有什么样的评价方式。 我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是以成绩测验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是被世界公认的最早的比较系统的评价活动。 教育评价是1929年由美国教育家泰勒首次提出的概念,它的理论和基本思想就是注意教育效果的价值判断,强调必须分析教育应达到的目标,并根据这个教育目标来评价教育效果。但由于人们看问题的角度、方法都不同,对教育评价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确切的、严谨的、被一致接受的科学定义。 通过对几种有代表性的教育评价概念提法的研究可以看出,人们对教育评价的特点还是有着一致的认识: (1)教育评价是一个活动的过程。 (2)教育评价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过程。 (3)教育评价活动中的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是同意的。 我们可以认为,教育评价就是对教育的社会价值(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作出判断,并以此促进教育的发展。 我们常常会把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教育评定、教育评估的意义混淆,借此对这几个概念进行区分。教育测量就是给那些教育所关注的某些属性如智力水平等分配数值的过程。它是查明事实的真相,而评价是对事实进行价值判断。教育评定的目的也在于说明真相,不同的是它的对象更多的是人或人群较为系统全面的情况。教育评估和教育评价从根本上讲是共同的,只不过教育评估更多地注意了判断对象的复杂性,带有“估计”和“推测”的性质。 明确了教育评价的实质,我们就可以总结出,学前教育评价就是对学前教育的社会性质作出判断的过程。它的特点主要有: (1)学前教育评价是一个变化着的概念,是一个不断充实、完善和丰富着的概念。 (2)学前教育评价是一个系统地搜集资料的过程。

(完整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一)什么是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幼儿最快乐的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在特定的环境中,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通过与材料、同伴、教师相互作用的活动得以全面发展。 (二)区域活动的形式 区域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集体活动、分组活动、自选活动、自由活动、主题活动、联合活动。 集体活动是将活动区活动看作是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的途径之一,如:需要全体幼儿学习某一知识、技能时,根据活动目标,在一个或多个相关区域中投放恰当的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活动来感知内容,获得经验。 分组活动是将活动区视为对幼儿进行分组教学的场所。它主要适用于一是在发展智能方面,帮助部分幼儿获得某一知识、技能时,在相关的活动区域,对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作必要的辅导。二是活动区活动的开始阶段,为保证每位幼儿都能熟悉各区的内容、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三是教学材料不够,做不到人手一份。 自选活动的特点是在人为创设的“自然情景中进行的活动。主要适用于活动区活动成熟阶段,幼儿对于各区的材料、玩法等都已较熟悉。 自由活动的特点是活动的过程是幼儿主体内在动机完全得以激发的过程,幼儿进行的是“自发学习”,他们更积极地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它和自选活动形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区域的提出、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添置等过程,处处体现随机性和幼儿的主动参与性,教师的教育意图在活动中不断地调整,灵活地实现。它主要适应于活动区活动的高级阶段。再就是一些特定的活动区域,如:角色区(娃娃家、百货商店等)。 主题活动的特点是各区域的活动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投放为实现主题目标服务。适应范围是教育内容需要多种活动形式配合才能完成,以加深印象,促进幼儿理解。 (三)为什么要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近年来在我国幼儿教育中得到广泛实践的一种幼儿教育形式,它通过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材料,促进幼儿主动活动、自主

杜威的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的意义

杜威的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的意义 一、杜威教育思想主要内容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三个核心命题。这三个命题紧密相联,从不同侧面揭示出杜威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看法。下面将杜威的教育理论作一简单的介绍。 (一)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改造” 杜威指出,能满足儿童的需要和兴趣,是为儿童所喜爱的生活。生长论则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合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杜威还认为,一切真正的教育是从经验中产生的。要求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条件与水平,顾及儿童的兴趣,提高儿童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所以教师把课堂变成儿童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三)道德教育论 杜威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他主张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其次是要求结合智育的目的。 二、杜威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探讨 (一)?从根本上转变了传统教育单向的、灌输性的教育模式 尊重教育对象的独立人格及其成长的自发性、自主性和自觉性,使其内在的潜能和活力得以恰如其分的激发,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因材施教。 以其经验论哲学为基础,杜威要求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杜威主张以活动性的、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的书本式教材,这种活动性的、经验性的作业包括园艺、烹饪、缝纫、印刷、纺织、油漆、绘画、游戏等,能克服旧课程和教材的弊端。他指出,“学校各种形式的实际生活的目的,主要的不是在于它们的本身,或者在于厨工、缝纫工、木工和泥水工的专门技能,而是在于它们在社会方向能与外部生活相联系;同时在个人方面能反映儿童关于动作表现和做某事的愿望和需要,是关于建设的和创造的而不是被动的和顺从的。这些形式的重要意义是在社会和个人两方面之间保持一种协调……” (二)?打破了以往学校教育自我封闭、于课堂和书本教学的传统方式

良好的学前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良好的学前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 专业学前教育 学号 2520100827 姓名彭仙慧 指导教师陈丽洁 日期 2013年4月5日

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报告是本人在指导教师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取得的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报告中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明确本声明的法律责任,本人对本论文导致的所有问题承担全部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2013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4) 关键词 (4) 一、学前儿童的特点 (5) 1、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特点 (5) 2、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6) 二、教育与人的关系 (7) 1、教育的含义 (7) 2、教育与儿童的发展 (7) 3、学前教育在人生中的地位与作用 (7) 4、学前教育与个体个性的发展 (7) 5、学前教育与个体情绪能力的发展 (8) 6、学前教育与个体社会化的发展 (8) 7、学前教育与个体心里健康的发展 (8) 三、学前教育与人的外在发展 (8) 1、学前教育与学习成就 (8) 2、学前教育与文化水平 (8) 3、学前教育与职业发展 (9) 4、学前教育与经济独立 (9) 5、学前教育与犯罪率 (9) 6、学前教育的经济效益 (9) 四、幼儿教师 (9) 1、幼儿教师的角色观 (9) 2、幼儿教师的职业品质 (10) .五、总结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5)

良好的学前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管理学院:彭仙慧 指导教师:陈丽洁 摘要:学前儿童正处于整个人生发展的启始阶段或第一阶段,是生理开始发育,心智开始萌生,个性开始萌芽的时期。学前教育是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实施适应儿童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可有效地促进儿童发展,促成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协调与联结,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幼儿如果能在学前教育中得到很好的发展,那也就为他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学前阶段是儿童神经系统迅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对儿童发展起着重大的决定性作用,也是其发展智力,潜力的必要条件。随着现代竞争压力的增大,父母越来越重视早期教育,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学前教育是一个多方面的培养过程,包括对儿童观察力的培养,想象力的培养,思维力和记忆力的培养,语言表达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培养等。学前教育课程的特殊对象是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处于人生的起跑线上,其获得的经验,所受的教育不仅仅影响到青少年期,而是会贯穿一生。学前教育课程具有开端性、启蒙性,是终生教育的根基课程。 关键词:学前儿童发展教育

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

早期教育及其意义 早期教育是指出生到入小学以前这段时期对儿童进行一定的有 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以便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就是在孩子们发展的适当时期内,给他们提供恰如其份的刺激,以加速他们的先天潜能变为现实的能力。 早期教育的意义 1、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发育,开发智能。 2、对婴幼儿心理发展产生良好影响。 3、对婴幼儿生理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早期教育是重要的基础教育。在国外,许多国家很早就提出了对0-3岁的婴幼儿进行智力的开发。新西兰早期教育提出:教育要从出生开始。秘鲁、加纳等国家把0-6岁教育已列入了国家行动计划。他们认为:0-3岁是早期教育的黄金期,0-3岁也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3岁以前大脑发展最快,婴幼儿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年龄越小发展越快,是口语、数字逻辑概念掌握的关键期,是行为、性格、人格发展的奠定期。 我国新修《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婴幼儿的保育教育相衔接。早期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途径之一。 三岁前儿童发展特点:

一、发展的主动性 强烈的生存意识 幼儿从出生就具备有主动生长的内在力量和对生存发展有利的行为。 观察周围一切事物(儿童从出手以来就具有吸收性的心理--蒙特梭利) 不可思议的心智能力 人一生下来就有很多潜能,如果不给予丰富的环境刺激,使这些自我发展的积极力量,儿童这种与生俱来的“潜在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存在,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潜能发展--蒙特梭利) 儿童智慧的开端始于六种感觉:视、听、嗅、触、尝、操作。 视觉:看,手眼配合。 听觉:听,触及中枢,反应行动。 味觉:尝,酸甜苦辣。 触觉:触摸,越丰富越好。 操作:好奇和好动的孩子喜欢探索,喜欢动手,在不同的活动中享受快乐,在不同的操作中感受到满足,能力得到提高,情绪就能得到满足,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尤其是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发展。

浅谈幼儿教育的价值

浅谈幼儿教育的价值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这句话说明幼儿教育不仅对幼儿的自身发展,对于国家整体的发展、强盛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面临国际局势的复杂变化,重视幼儿教育,培养身心健康、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是很有必要。 我国的幼儿教育主要是在幼儿园教育下完成的,幼儿园教育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是在幼儿的教育机构中“对幼儿进行的教育,包括思想、体育、语言、认识环境、图画、手工、音乐、计算等”。笔者认为的幼儿教育是多方面的,在幼儿教育机构中,教育机构不仅要重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还有各个方面的技能、特长认知等的培养。以下,就从三个方面论述新时期即处于转型背景下的我国,注重幼儿教育的价值: 1、幼儿教育有利于提升我国公民的素质,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幼儿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一种,在人的学习生涯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幼儿处于心智未开时期,对周围的认知、感受等都不成熟,通过专业的幼儿教育机构的培养,才能引导幼儿正确的感知世界,自小培养幼儿在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能力;并且良好的幼儿教育也可以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学校是与家庭

截然不同的环境,在此形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等都与家庭中的父母子女关系不同,通过幼儿教育这样的过渡性阶段,使幼儿对学校环境逐渐有明晰的认识,以利于日后升学不受因影响。这样渐进式的培养方式也符合一个人的成长历程,有助于个体的健康成长从而提升个体素质以至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 2、幼儿教育有助于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就业问题的解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逐年拉大,幼儿教育一方面带动了幼儿园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如文具店、食品店、餐饮店等,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从这一方面来讲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幼儿教育也给部分人提供了一些就业岗位,如幼师的就业等,而幼儿园的建立为许多家庭解决了照顾、培养孩子的后顾之忧,父母有时间和精力去放心工作,尤其是对于广大的产后妇女来说,可以投入更多地精力到工作中,改善妇女的劳动关系、家庭地位、经济地位等,并且有利于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 3、幼儿教育有利于增加国民的幸福感,有效地促进社会公平。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对外开放格局的不断扩大,我国的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人们的社会资源占有量越来越不平衡,也使得社会上人们的不公平感越来越加深。教育公平正是有效补偿这一不公平因素的有

浅谈学前教育的目的和价值

学前教育的目的大致有两个方面: 一、协助孩童为终身学习作准备、而不单是为小学一年级作准备。 二、为孩童的个人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具体而言,学前教育的目的是让孩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学习对和错、形成初步的判断对与错的能力;对外部世界和所处环境进行初步认知和探索 (学习探索、试验和观察);学会简单社会交往 (学习聆听、分享和合作);形成健康情绪,让他们经常进行正面的情绪 体验(建立自信,学习与同伴和大人沟通);获得健康的体魄(通过活动锻炼身体)。 学前教育有以下价值: 一、学前教育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极其重要 社会性、人格品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研究和事实均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性格雏形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礼貌、友爱、帮助、分享、谦让、合作、责任感、慷慨大方、活泼开朗等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 1988年,当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集一堂,记者问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时,一位白发苍苍的学者沉思片刻回答道:“在幼儿园。”并说自己在幼儿园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相反,如果儿童在学前时期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及人格品质,后继阶段的社会化就会出现困难。一些研究表明,早期行为、性格发展不良的儿童,在学龄阶段更难适应学校生活,交往困难,厌学、逃学,纪律问题和少年犯罪率更高;成年时期更容易出现情绪、交往障碍和行为问题,有的甚至出现人格障碍,走上犯罪的歧途。中国一青年教师到某贫困山区“支教”,在初中任教了一段时间后,她要求调到小学去,她对她的初中学生说:“你们太老了,我想去教年轻一些的学生。”她的初中学生不理解老师为什么说他们老了,她在一篇文章中写到:我感觉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已经太老了,不良习惯已经形成,个性品质已经趋于稳定,想要改变真是太难了。我要到小学去任教,他们的可塑性应该很大……这就是一个例证,它证明人幼年时是良好习惯和优良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儿童社会性、人格的健康发展需要成人提供良好、适宜的教育环境。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社会性、人格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前期适宜的社会性教育能够有力地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爱心、责任感、自控力、自信心和合作精神等社会性、人格品质的发展,接受了适宜社会性教育的儿童以上各方面发展水平都要显着高于没有接受过这一教育方案的儿童。而不良的学前教育则容易使儿童形成消极的社会性及人格品质。对早期教育环境中缺乏成人的关爱与发展支持、缺乏情感互动与交往引导的儿童的研究表明,这些儿童容易出现孤僻、冷淡、退缩、依赖、攻击性及破坏性强等问题,严重的还产生情感、人格障碍。诸多事实和研究均反映,学前期是儿童形成各种行为、习惯和性格的重要时期,而该时期所受到的环境和教育影响则是其行为、性格形成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尤其是对人我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身体和感觉意识的发展,也包括情绪情感的发展。孩子很早就能照镜子,并开始区分自己与别人。但很多3岁幼儿对身体各部分关系的理解还很肤浅。

学前教育学试题及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标志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理论著作是柏拉图的《理想国》。 2.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母育学校》,其作者是捷克教育家学前教育理论第一次尝试。 3.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陶行知,其办园思想是“中国化”、“平民化”。 4.儿童心理发展的四阶段是指:感知远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远动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5.学前教育是面向0-6岁儿童实施的教育。 6.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其攻能的表现和结果。 7.学前教育效益的特征体现在间接性、迟效性、长效性、多效性。 8.狭义的学前教育效益是指育人效益,即学前教育在教育领域本身所获得的效益。 9.从范畴上来分,学前教育功能可以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10.教育功能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 11.在学前教育学孕育阶段,我国关于学前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朱熹和(王守仁) 12.学前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主要表现在学前儿童情绪的易激动性、易感性和易表现性。 13.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经济条件、家长学历等。 14.幼儿园教育应该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 15.学前儿童智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前儿童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 16.学前儿童学习兴趣主要包括探究的兴趣、求知的兴趣、创造的兴趣以及动手的兴趣。 17.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和发展学前儿童个性的教育两个方面。 18.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美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学前儿童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19.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形式可以分为生活活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 20.幼儿园教学活动根据组织形式的不同,分为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 21.教师的教学计划可以分为学期计划和活动方案两种。 22.游戏活动具有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愉悦性、自主性和具体性的特点。 23.皮亚杰根据儿童智力发展的阶段将游戏分为:实践练习的游戏(感知运动游戏)、角色游戏和有规则游戏三类。 24.在我国幼儿园中,一般将游戏按教育的作用分为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游戏两类。 25.从幼儿园特点的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广义的环境和狭义的环境。 26.从学前儿童教育特点的维度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语言环境、运动环境、劳动环境和游戏环境。 27.幼儿园心理环境主要包括幼儿园人际关系、精神氛围、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等。 28.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和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 29.在教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全面更真实记录教师教学行踪的材料称为教历。 30.“反思日记”的类型包括自传叙事、教学叙事和生活叙事。 31.学前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包括托儿所、幼儿园教育)与社会教育。 32.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方式方法可以分为个别联系和集体联系两种。 33.社区教育最初是成人教育形式的社区教育。 34.《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学校(托幼园所)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结合”的育人机制。 35.幼小衔接必须坚持_长期性而非突击性的原则。 36.美国的教育工作者归纳的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要素指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37. 科学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安全的环境以及定期的身体检查有助于减少疾病等影响学前儿童今后的学习。 38、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养成优良的行为习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实践的品德教育法是练习。 39、幼儿园教育应该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 40、学前儿童学习兴趣主要包括探究的兴趣、求知的兴趣、创造的兴趣以及动手的兴趣。 41、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和发展学前儿童个性的教育两个方面。 42、皮亚杰根据儿童智力发展的阶段将游戏分为:实践练习的游戏(感知运动游戏)、角色游戏和有规则游戏三类。 43、一份完整的教历包括一般项目.课前计划、过程描述和课后反思 二、单项选择题 1.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D.《林哈德与葛笃德》 2.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A.南京鼓楼幼稚园 3.推动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C.福禄培尔 4.教育的基本功能是(B.个体的功能 5.属于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的是(C.发展性 6.从性质上划分,学前教育功能可以划分为(A.期望功能与实际功能 7.学前儿童道德意志的特点不包括( C.注意力分散 8.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 B.溺爱民主专制放任 9.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指( A.保育和教育 10.根据教学活动是侧重于多个领域还是一个领域,可以分为( A.综合教学与分科教学 11.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育是指(A.平等教育 12.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A.发展性原则 13.根据班级人数安排桌椅,是指活动室空间设计中的(A.开放式 14.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C.环境 15.教历研究的主要流程是(A.一般项目课前计划过程描述课后反思过程描述 16.社区教育起源于( B.丹麦 17.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 D.0-3岁末 18、属于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的是( C发展性 19、属于学前教育效益的特征的是(B、迟效性 20、关于学前儿童年全面发展的原则,正确的描述是(A、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 21、幼小衔接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和(A、现代学前教育使命的要求。 三、名词解释题 1.最近发展区是指导儿童现有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和帮助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 2.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直。一般这种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 3.育人效益:人们通过教育过程而获得的成果或收益。追求育人效益就是要以较少的教育投入取得较多的育人成果,或者以同等的教育投入取得更多的育人成果。 4.学前教育效益:就是指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结果,它是由学前教育功能决定的。 5.认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前儿童把教师的态度、信仰、特征、价值观作为他们自己的参照系,在大多数情况下,认同是指向或其他真实的榜样,但有时也同一种理想或想象的榜样相联系。 6.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个性的过程。

学前教育原理自考复习题

学前教育原理自考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指的是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2、学前教育功能:是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 3、学前教育职能:是指学前教育必须实现的任务和作用。 4、学前教育的社会效益:是指相对于正在接受学前教育的人,比没有在接受学前教育的人所得到的好处。 5、家庭教育: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教育,即在家庭里,无论是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还是长者对幼者,幼者对长者所施加的一切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里,由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教育影响。 6、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和机理的科学。 7、托幼机构教育:是由托幼机构组织的、由专职幼教人员根据社会的要求实施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 8、幼儿园教育环境:是在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全部条件。 9、过程模式:是指不预先设定目标,而是在设计中详 细地说明所要学习的内容, 所要采取的方法及该活动 中固有的标准。 10、生成课程:是指与幼儿 特定环境相呼应而生存的 课程,课程反映了儿童在环 境中发生一切事情。 11、幼儿园教学:是在平等 的基础上,教师对幼儿所有 学习活动的有目的的计划 地组织、支持、帮助与引导 和幼儿自主建构的辩证统 一过程。 12、直接指导法:是由教师 向幼儿提出问题和任务,通 过语言或直观,尽力使幼儿 掌握一定知识与技能的方 法。 13、间接指导法:是教师设 置一定的问题情境,创设一 定的条件,让幼儿通过自己 的主动活动,自己发现问 题,并且发现解决问题的方 法,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和技 能。 14、支教式教学:是以维果 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建构 主义教学模式,是指通支架 (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生 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 幼儿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15、小组教学:也叫分组教 学,是根据教学和学习的需 要,把全班幼儿分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小组,再根据各小 组的特点开展有目的、有计 划的教学活动。 16、发现法:是教师通过创 设一定问题情境为幼儿提 供探索学习机会,使幼儿自 己探索环境,发现问题以及 解决问题的方法。 17、幼儿园物质环境:主 要是指幼儿园内影响幼儿 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 育条件. 18、混合班:指把年龄相差 12个月以上的孩子编排为 一个班级的组织形式。 19、示范:是教师通过自己 的动作、语言、声音或者经 过选择的典故事例,为幼儿 提供模仿的对象的方法。 20、课程模式:是课程实施 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联 系所构成的课程方案或课 程框架。 21、全纳式教育:指给所有 受教育者提供均等的接收 有效教育的机会,亦即在适 当的帮助下残疾和非残疾 儿童与青少年在各级普通 学校共同学习。 22、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 价: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 准,对在园幼儿的发展变化 及构成其发展变化的诸多 因素所进行和价值判断。 23、因材施教:最适合个体 的教育就是因材施教。 24、幼儿行为辅导:是指对 幼儿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 的行为进行干预。 25、单元主题活动:就是在 一段时间内围经绕一个中 心内容来组织的教育教学 活动。 26、问题解决模式:把教育 内容和任务设计为具体的 问题、矛盾、困难等,让幼 儿在创造性地解决它们的 过程中学习,提高解决问题 的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27、幼儿园课程:即教学科 目、教学计划、学习经验。

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核心价值及其意义

第一部分关于教学活动的评价 一、领域核心价值是否突显 既然老师所组织的是某领域的教学活动,那么,该活动就应该将所属领域所承载的核心价值加以突显出来。现在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有的老师所组织是表明某领域的活动,但又没有将领域的核心价值突显出来,让听课者摸不着头脑,有的老师会辩解说是在领域活动中进行渗透式的综合活动,所以领域的边界比较模糊,确实很难明确给所组织的教学活动界定具体应属于哪个领域。如果确实基于这种考虑来组织这样的活动,那就不应该将这个活动标识为某领域活动,而应该命名为“整合活动”。老师所辩解的“在领域活动中进行渗透式的综合活动”,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但前提是要分清主次关系,应先保证本领域核心目标的实现,再去考虑完成本领域活动所能完成的领域间的渗透整合任务。 领域核心价值突显的具体体现在:①活动目标的制订(不同领域活动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方面的价值是不一样,体现在领域目标的表述上也不相同);②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内容与本领域的相关度,是一致的还是有偏差);③活动环节的设计(有无突显本领域学习的主要方法,比如科学活动的主动探究、语言活动的口语表达、数学活动的操作发现等,以及属于本领域活动学习时间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所占的比重)。那么,各领域活动的核心价值又是什么呢?讲到“核心”就应清楚“核心”一词应该是带有独特性与排他性,领域活动的核心价值应该是指这个领域活动中独有的最为突显的重要的价值。 ●健康领域的核心价值就是增强体质,也就是说健康领域活动内容本身或许还包括其他的子领域活动内容,如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等,但总的来说,“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体育,physical education),不仅仅是健康领域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健康领域教育的重要方式与手段。而要达到增强幼儿体质,就要看教师所组织的体育活动的运动量(体育活动的生理负荷,指在体育活动中幼儿从事运动动作练习的量和强度对机体的刺激程度所受到的)是否达到锻炼的效果。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生理负荷的测定方法有教育观察法、自我感觉法(幼儿自述自我主观感受,包括疲劳感、肌肉酸痛感、心悸、胸痛、恶心等感觉)和生理测定法(通过一次活动多次测定幼儿的心率。了解和掌握一次活动的心率变化情况,判断生理负荷安排是否恰当)。在平时主张采用比较实用的教育观察法,则教师

幼儿教育的意义

幼儿教育的意义:促进幼儿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幼儿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期需要组织合理的身体锻炼促进其身体机能的发展幼儿的身体发育还不成熟哦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受到伤害需要进行科学保健提高疾病抵抗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处于大脑开发特别是语言感知觉等发展的敏感期需要开展适宜的早期教育发展有二个性促进人格健康发展幼儿期所受的教育直接影响到成人时期如果儿童形成自卑孤僻暴躁的个性很容易造成入学后以自我为中心带有严重的攻击性倾向培育幼儿美感促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幼儿幼儿感知觉发展迅速喜欢颜色声音的变化幼儿教育以手动操作歌唱等来满足幼儿创造与想象的需要培养儿童审美情趣/教师的素质:1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素质对一个幼儿教师来讲忠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思想品德素质使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2身心素质幼儿教师应该具有宽阔慈爱的心胸稳定的情绪丰富的情感活泼开朗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3能力素质作为幼儿教师最基本最总要的任务是促进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有效地高质量的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训练幼儿思维:1动手能力的培养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性占主导地位思维对事物的直接操作和直观认识有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教师应让幼儿积极参与教育环境创设多为幼儿准备可操作的材料理解支持幼儿探索行为2鼓励幼儿多想多问从三四岁开始幼儿经常问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好奇爱问是幼儿思维活动的具体表现教师要为幼儿的思维活动创造宽松的氛围对他们的提问给予积极回应3据幼儿思维过程的特点对幼儿思维进行培养,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进行教育需要教师多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尽量避免抽象空洞的说教

学前教育价值与价值取向

第二章学前教育价值与价值取向 【本章知识结构详图】 学前教育价值及其属性 学前教育价值及其类型 学前教育价值的类型 西方学前教育价值的阶段变迁学前教育价值概述学前教育价值的历史考察我国学前教育价值变迁 学前教育价值的思想演化特点 社会需要 确立学前教育价值的影响因素社会政治观和哲学观 儿童观和心理学研究成果 学前教育对儿童大脑发展的影响 学前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学前教育的个体发展价值学前教育对儿童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和气质发展的影响 学前教育对儿童身体动作发展的影响 学前教育对儿童的美感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影响 学前教育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 学前教育的社会发展价值 学前教育对于家庭和社会的价值 【学习目标】 1.能从多角度对学前教育的价值进行论述 2.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举例说明学前教育对幼儿个体和社会发展价值的表现 3.运用学前教育的价值原理,尝试提出能有效促进幼儿发展的早教方案 【关键词】 学前教育价值学前教育的个体价值学前教育的社会价值

价值问题是学前教育的核心问题。人们之所以举办学前教育,正是因为学前教育之于儿童发展、之于人类社会具有特殊价值。撇开具体的学前教育过程,就其目的性、必要性而言,学前教育的主要问题便是价值问题。就现实中存在的学前教育来说,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并没有旗帜鲜明地标榜出其所追求的价值,但毫无疑问,所有的教育从来都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的行动。对学前教育理想价值的确定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的实际价值。 第一节学前教育价值概述 价值问题是学前教育中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一个必须探讨清楚而不可回避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教育根本不提教育价值问题。笔者认为,学前教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也在自觉不自觉地追求着某种价值;而只有弄清楚了价值问题,教育的目的性、方向性才能准确,才能取得较大的实际的教育功效。 一、学前教育价值及其类型 (一)学前教育价值及其属性 要探讨学前教育的价值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价值。价值问题是哲学、伦理学、美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都研究的问题。哲学层次上的讨论是最高层次的,具有一般指导意义。它是以自然物、社会物和精神物的价值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目前我国哲学界,一般将价值理解为:“它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马克思指出:“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由此可见,价值是客体与主体需要的一种关系。价值是客体的一种属性,但这种属性不同于物体的物理的、化学的属性,而是相对于主体的需要而言的属性。单独的客体本身无所谓价值。价值即是客体属性的人化、主体化,又是主体需要的对象化、客体化,是客体性和主体性的统一。 就其整体而言,价值具有功用性、客观性、社会性、历史性等属性。其中,功用形式价值的根本属性,其他属性表明了价值只使用于人类及其所构成的社会。根据价值的这些规定和属性,可以认为,学前教育价值就是学前教育满足人们需要的这种关系属性,即学前教育与人(幼儿、成人)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即学前教育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其功用性如何,一方面是对幼儿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