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语》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论语》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论语》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论语》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论语》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一、抢答题:

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仁者爱人”或“仁”)

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被誉为什么?(圣人)

3、孔子的弟子约有多少人?( B )

A、二千;

B、三千;

C、四千;

D、五千。

4、“君子惠而不费”下面四句是什么?(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5、孔子认为生活的最高原则是什么?(仁)

6、“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试问是哪五者?(恭、宽、信、敏、惠 )

7、“匹夫不可夺志也”上面一句是什么?(三军可夺帅也)

8、对于富贵,孔子的态度是什么?(取之以义)

9、孔子提倡哪两种教学方法?(学思结合、温故知新)

10、孔子十五岁开始立志于学,到了三十岁左右,通晓“六艺”,试问哪“六艺”?(《书》《诗》《易》《春秋》《礼》《乐》)

11、说出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质至少三个。(仁、义、礼、智、信、勇)

12、孔子弟子中贤达者多少?(七十二)

13、“君子成人之美”后一句是?(不成人之恶)

14、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仁政)

15、孔子的消极思想是什么?(忠君尊王)

16、孔子被封为什么王?(B)

A、文惠王;

B、文宣王。

17、孔子名什么?孔子字什么?(丘,仲尼)

18、孔鲤是孔子的第几个儿子?(A)

A、第一个;

B、第二个;

C、第三个;

D、第四个。

19、孔子首创了什么教育?(B)

A、贵族教育; B平民教育; C、素质教育。

2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各是什么意思?(愤:想弄明白而弄不明白。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21、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下列哪一位?(C)

A、子路;

B、曾皙;

C、颜回;

D、公西华。

22、哪一年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D)

A、2000年;

B、2004年;

C、2008年;

D、2014年。

23、孔子的生日是哪一天?(9月28日)

24、儒家讲人生过程有八个过程,也称“八条目”,请至少讲出三条。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5、“六十而耳顺”“耳顺”是什么意思?(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

26、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多少年?(14年)

27、孔子的母亲的名字是什么?(颜征在)

28、现存《论语》共多少篇?(B)

A、19;

B、20;

C、25;

D、28。

29、孔子在何处设教?(A)

A、杏坛;

B、桃坛;

C、梨坛;

D、田园。

30、孔子把什么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仁、义)

31、孔子整理、编订了哪些古代典籍?(《诗》《书》《礼》《易》《乐》《春秋》)

32、孔子的思想什么时候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汉朝以后)

33、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什么?(国老)

34、下列三项中,哪项与孔子无关?( A )

A、孔杯;

B、孔林;

C、孔道。

(注:孔杯:兄弟的代称。孔林: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孔道:孔子的学说。)

35、孔子所删修的《春秋》是依据哪国史料整理而成的?(A)

A、鲁朝;

B、宋;

C、秦;

D、齐。

36、从何时起,《论语》被钦定为科举考试必读教科书?(B)

A、宋;

B、元;

C、明;

D、清。

37、“质胜文则野”下一句是什么?(文胜质则史)

38、孔子周游列国为期15年,对还是错?(错,应是14年)

39、下列不是出自《论语》的成语是哪一个?(B,出自《孟子》)

A、朽木粪土;

B、杯水车薪;

C、祸起萧墙;

D、一匡天下。

40、请背出《论语》中孔子“教”与“学”理念的句子不少于五句:

(1)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 学而时习之。

(7) 温故而知新

(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这则殆。

41、“孔子认为‘为仁之本’是‘忠义’”,这句话对还是错?(错。应是孝悌)

42、“悌”是什么意思?(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

43、谁去世后,孔子悲呼“噫!天丧予!天丧予!”?(D)

A、颜征在;

B、孔鲤;

C、子路;

D、颜回。

44、孔子死后,鲁哀公亲制诔(lěi)文悼念孔子,诔文中称孔子为什么?(尼父)

45、历代帝王除亲自前往曲阜致祭外,还派官员致祭孔子,前后共有多少次?(A)

A、196次;

B、128次;

C、156次。

46、孔庙的主体建筑命名为什么?(大成殿)

47、孔子教子学诗学礼,历来传为美谈。孔子后代自称以什么传家?(诗礼)

48、孔子年轻时曾经担任过哪两种卑微的工作?(委吏:管理仓库;秉田:管理畜牧)

49、(孔庙)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三大古建筑群。1961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50、山东曲阜孔庙内有建筑104座,466间,古树1250株。更是我国罕见的大型碑林之一,各类碑刻有多少块?( A )

A、2000多;

B、1500;多

C、1000多。

51、孔府即衍圣公府,位于曲阜城中紧邻孔庙,是孔子嫡长孙世袭衍圣公的衙署和府第,有(“天下第一家”)之称。

52、孔府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53、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家族墓地)。

54、在孔子以后的两千多年里,孔子思想首先传入(朝鲜、越南、日本)等亚洲国家。

55、一九八八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们聚会巴黎,他们得出的结论之一便是:人类要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56、“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哪四部儒家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二、请根据以下提示,说出具体内容:(共5题,每题10分)

1、根据提示,说出他是谁?(颜回)

A、他是鲁国人

B、他是七十二贤之一

C、他死后,孔子连呼“天丧予!天丧予!”

D、他敏而好学,能闻一知十

2、根据提示,说出他是谁?(子贡或端木赐)

A、他是最早的儒商

B、他是孔子七十二门徒中最富有的弟子

C、他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

D、孔子死后,他守了六年的丧。

3、根据提示,说出他是谁?(子路或季路或仲由)

A、他随孔子游学于列国

B、他死于卫国的内乱中

C、孔子见南子时,他很不满

D、他耿直好勇

4、根据提示,说出这是春秋时哪个国家?(齐国)

A、鲁昭公兵败曾逃亡至此

B、它在现在的山东境内

C、孔子曾在此听过韶乐

D、是周朝诸侯国之一,姜姓

5、根据提示,说出这是哪座城市?(洛阳)

A、它是我国的六大古都之一

B、孔子曾问礼于此

C、历史上曾被称为东都

D、以盛产牡丹出名

《论语》检测试卷

《论语》检测试卷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关于记录。它与、、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字,(时)家、家、家,儒家的人。后世称其为至圣,后来的儒学大师孟子被称为。二、按要求默写。 1.孔子强调学习要经常复习的句子是,?2.阐明要学思结合,要辩证地对待学思关系的句子,。3.表明要谦虚好学的句子,。 4.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5.孔子阐述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6.孔子说明孔文子被谥为文的原因的句子是,。7.孔子强调学习要不满足,不断进取的句子是 8.如何对待别人的优缺点,孔子说:,。9.写出本文中带有通假字的两个句子: 10.古书中的一些词是成语的一个重要来源,流传至今,仍光彩夺人,试在下列各句的空白处填恰当的成语。 (1)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对人家,我们应该采取这种态度。 (2)学贵有疑,善于于无疑中发现疑点时要虚心向教师、同学请教,即使对成绩不如自己的人也要。 (3)平时学习的知识要注意复习和运用,尤其到期末复习时,应把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做到。 三、根据要求默写: 1、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要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但发达国家有长处,也有短处,那么我们所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2、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学习要不断地进行复习,才能够掌握知识,这句话是:

3、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中与之相似的句子是: 4、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引用《论语》中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 的意思。 5、学习与思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论语》中精辟的论述是: 6、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缺点呢?孔子曾经说: 7、《论语》中告诫学生学无止境,老师要耐心指导的句子是: 8、张红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经常觉得其他同学的许多想法对自己很有启发,这 使她对孔子所说的这句话体会会更深了。 9、《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维的辩证关系的句子: 四、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曾子说:“有知识的人不能没有广阔的胸怀和刚毅的性格,因为他们责任重大 而且前程远大。”这句话的原句是() A.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B.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C. D.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2.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中的“后生”的意思是() A.忠厚的人 B.年轻人 C.学生 D.后面的学生 3.《孔子游春》中,孔子教育他的弟子们做有德行的君子,孔子认为他的学生中 有德行的有()(多选) A.颜回 B.闵子骞 C.冉伯牛 D.仲弓 4.颜回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的回答是() A.仁者爱人 B.刚毅木讷 C.温文尔雅 D.克己复礼 5.“言必信”的下一句是() A.必有邻 B.未知生 C.不尤人 D.行必果 6.《孔子游春》中孔子的志向原句是() 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一: 1、言必有中: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出处:《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2、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3、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4、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出处:《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5、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出处:《论语。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天下归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出处:《论语·尧曰》天下归心: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8、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出处:《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轻裘肥马: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10、内省不疚: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

于心的事。出处:《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11、述而不作: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出处:《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12、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出处:《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3、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出处:《论语·泰伯》:“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4、见危致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同“见危授命”。出处:《论语·子张》: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15、朽木不可雕:这个成语也称“朽木粪土,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出处:《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16、箪食瓢饮:形容极为清贫的生活。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7、欲速不达: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出处:《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五年级《论语》阅读测试题

大丰区幸福路小学 五年级寒假假期课外阅读检测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2018.3 一、填空题。(每空3分,计30分) 1.孔子名__________, 字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__ 家,是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 2.《论语》记录了_________ 及其门徒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4.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远乎? 二、理解填空。(每空3分,计30分)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论语》中,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 语》中孔子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

论语背后的故事

那些论语背后的故事 ——《流浪的君子》序言 初三(6)张依依 没看这本书之前,我对孔子的认识是单纯而浅薄的。我只知道他是个出色的老师,身边有着一群对他恭敬又出色的学生。而他“周游列国”的做法,我认为就是一场漫长、愉悦的旅行,所到之处,是备受礼遇、风光无限的。至于论语里的内容,我只觉得那是一些有哲理的句子。然而,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才发现事实与我所想的大相径庭。 本书主要讲述了周游列国时的孔子,用书中的话概括说“那是一趟集悲切、焦虑、困顿、危殆、时不与我的心情与遭遇于一身的漫长旅程”,旅途中的孔子处处碰壁,因为不合时宜,他的努力最终以失败告终。孔子生命中最后的20年,充满了无可派遣的悲剧意味,这当然不是他想要的结局,但正因如此,才成就了历史上永恒的圣者图像。 在堕三都事件失败后,55岁的孔子离开鲁国,带着弟子们开始了长达14年的流亡生涯。“庶、富、教”的施政三部曲是孔子出发时怀抱着的期待。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子路篇)但是,旅途并非他想象得那么顺利,于是便有了“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述而篇)和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篇)坚定而无惧的演说。——六十岁以前的孔子,始终顽固地不向命运低头,也始终坚定地寻找现实中的政治出口,遭逢任何困厄,他总是相信“天未丧斯文”。但看到各国的君子那么不尽人意时,孔子是那般无奈,如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卫灵公的好色和他对孔子所讲的礼乐制度不感兴趣是孔子离开卫国的原因。时光飞逝,孔子一行人却仍在旷野奔波磨难,“行道”之路是那么艰难,终于,他意识到了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公冶长篇)在行道的穷途末路,这位老人,在现实世界津渡难寻,只好诉诸于“另一个世界”。然而,天真的子路信了并准备随夫子成行,所以孔子的解释“无所取材”说破了“海”的虚构性,没有打造另一个世界的原料呀。后来,鲁昭公卒,临终时知道了“孔子的好”有意召回,可是手下却只召回了孔子的学生。就这样,孔子的先进弟子走入了政坛,反鲁后的孔子与他们的分歧越来越多,矛盾日益深化。这就是“非不说子之道的”由来吧。对于说出这样话的冉有,孔子倍感失望认为这是堕落,但是我觉得情有可原,因为他们是在实践中行道,只不过形式手段不合乎所谓“情理”,心未改。“道”在人间,是以转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 篇一 1.刚毅木讷 解释: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出处:《论语·子路》“刚、毅、木、讷,近仁。” 2.割鸡焉用牛刀 解释: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出处:《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3.各不相谋

解释:谋:商量,计义。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 出处:《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4.恭而有礼 解释:恭:恭敬;礼:礼节。恭敬又有礼节。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解释: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出处:《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6.攻乎异端 解释:指钻研和实行儒家以外的主张,也指斥责异端。 出处:《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7.过犹不及 解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8.怪力乱神 解释: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出处:《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9.后生可畏 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0.患得患失

《论语》阅读训练题

《〈论语〉选读》阅读训练题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一、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第二则“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中的“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一方面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熏陶作用,一方面又号召自己的学生对冉求“鸣鼓而攻之”,这样做是否自相矛盾?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从语段中概括出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子路的话可以看出子路怎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孔子那么强调“正名”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故事

唐朝时, 唐太宗一次拿出收藏的弓,问一位匠人弓做得怎么样。弓匠说:“陛下的这些弓木心不正,脉理歪斜,射出的箭走不直,啊!”唐太宗是个善于自省的开明君主,他受到启发:自己用过的弓尚不了解,何况天下事情这么多,更需要有人提醒了。从此,他让京城里的官员轮流到宫中值夜班, 以便向他们询问百姓疾苦和地方上发生的事,同时听取臣下的进谏,以及时纠正工作中的错误。由于唐太宗严于律己,善于纳谏,使得当时的大多数官员都为政清廉,办事认真,从而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太平盛世。 千里拜师 李固是东汉的大臣,曾上疏直陈外戚、宦官专权之弊,并官至太尉。李固从小勤奋好学,十四岁时就已名满京城。但李固并不满足自己的成绩,主动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孤身一人踏上了求学之路。他听说千里之外的山村里住着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先生,于是就风餐露宿,一路走一路打听,找到了那位先生的住处。可是,老先生拒不收徒,请他另寻高人。李固没有气馁,在老先生门前等了二十五天。他的真诚打动了老先生,被破例收为学生。在老先生的悉心教导下,李固学问大长,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孔子论人生 孔子一生勤奋好学,晚年的这段话述说了自己生命成长与精神境界提升的漫长历程。孔子十五岁立志求学,这是人生开始的重要基础;青年时期做过管理仓库和生管畜牧的小官,得到锻炼;三十岁左右开始聚徒讲学,声名遐迩;四十岁时,对诸多问题不再感到疑感不解;五十岁时,懂得自然规律;六十岁时,对事物了然于胸;七十岁时,能够随心所欲,却不会出现超越规矩的行为。纵观孔子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其精神境界的不断提升,这需要不断地历练和时时处处地努力。

阎若璩是清代经学家,从小就热爱学习,每天放学后同学们都背着书包回家了,他则一个人留在学堂里读书,为了把文章背熟他还经常想出一些办法来要求自己.阎若璩不仅热爱学卫,而且还勤于思考。十五岁那年的冬天,天气非常寒冷,晚上家里人都睡觉了,阎若璩还在看书。看着看着,有个问题难住了他,于是他边看边想,一直到后半夜才找出答案。阎若璩欣喜若狂,这时才发觉自己已冻得手脚发僵了。由于常年坚持不懈地努力读书和勤于思考,阎若璩最终成为很有成就的经学家。 实事求是 西汉时,汉景帝的儿子刘德被封为河间献王,虽身居高位,却没有一点儿浮夸的习气。他虚心好学,从民间搜集了许多先秦旧书,然后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并脚踏实地地从事研究工作.刘德搜求古籍不惜重金。藏书之多与朝廷不相上下;他还礼贤下士,筑君子馆以待天下士人,当时的儒士多聚在他的门下。有一次,刘德到长安看望哥哥刘彻(即汉武帝),同汉武帝和学官们谈论起古代学术的诸多问题。由于治学严谨,刘德受到汉武帝及学官们的一致赞扬。后来,班固在编著《汉书,河间献王传》的时候,对他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做了总结,说他“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意思是说刘德爱好古代文化,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十分认真,总是在掌握充分的事实以后,才得出正确的结论,对刘德给予了很高评价。 曾子杀猪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以孝著称,被后世封为宗圣”曾子为人诚实,即使对孩子也同样讲信用。一天,曾子的妻子去赶集,儿子非要跟着去母亲嫌带儿子去集市不

出自《论语》的成语

●一:《学而》篇 【学而时习之】学习到的东西,时常去复习、实践。【出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 【不亦乐乎】表示事态发展已达到极限或过甚的程度,并带有诙谐意味。【出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 【犯上作乱】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出处】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翻译】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出处】巧言令色,鲜矣仁!【翻译】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提醒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出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行有余力】做好正常工作以后,还有可用的精力。【出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翻译】这样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力量,就再去学习文献。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出处】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翻译】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知过必改】犯了错误而能改正。【出处】过,则勿惮改。【翻译】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慎终追远】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出处】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翻译】曾子说:“谨慎的对待父母的死亡,追念远代祖先,自然会导致老板姓归去忠厚老实了。” 【小大由之】指用途可大可小。【出处】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翻译】过去圣明的君王治理国家,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大事小事都做得恰当 【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出处】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翻译】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 【告往知来】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出处】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翻译】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你能有所发挥,举一反三了。 ●二:《为政》篇 【北辰星拱】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翻译】用道德来治理国家,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 【众星拱北】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出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翻译】用道德来治理国家,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 【一言以蔽之】蔽:遮,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出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翻译】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温故知新】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从而能获得新的知识。也指吸取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出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翻译】再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周而不比】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出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翻译】君主是团结,而不是勾结;小人是勾结而不是团结。 【异端邪说】指和正统思想不同的有害的学说。【出处】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翻译】批判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减了。

《论语》阅读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一、 【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 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 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15.用“∕”标划出下面句中的语音停顿(每小句只标一处)。(2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 (2)年与时驰驰:___________ (3)不逾矩矩:___________ (4)静以修身以:___________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8.【乙】一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 一个“”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 一个“”字,对比鲜明。(2分) 19.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 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4分) 答案: 15.(2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各1分,多划不给分) 16.(1)坚定(2)疾行,指迅速逝去(3)法度(4)用来,表行为的目的(各1分) 17.(1)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 (2)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 成就。(每句2分)

论语中成语故事大全

论语中成语故事大全 孔子与其弟子在论道讲学中留下了大量的经典言论,包括教育、为政、修养、处事等方面。你知道这些成语出自哪句话吗? 1.为政方面 孔子根据政治的需要,提倡道德政治,即“为政以德”的主张。他认为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政事是极其重要的。如: (名正言顺) [出处]“名不正则言不顺。”(《子路》) 释义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指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多形容(做事、说话)理由正当而充分。 (祸起萧墙) [出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季氏》) 释义祸乱就发生在内部。 (分崩离析) [出处]“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季氏》) 释义四分五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形容家庭、集团、组织或国家分裂瓦解。 (待价而沽) [出处]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 释义等有了好价钱再卖。比喻怀才待用。 (欲速不达) [出处]“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释义过于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一言兴邦) [出处]“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子路》)

释义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 2.教育方面 孔子适应时代的发展,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建立了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影响着中国的教育理念,其教学模式仍生存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关于教育方面的成语也一直在我们的语言中津津乐道。如: (有教无类) [出处]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 释义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 (诲人不倦) [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释义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 (学而不厌) [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释义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勤奋好学。 (不耻下问) [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释义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 (温故知新) [出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释义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闻一知十) [出处]“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公冶长》) 释义听到一件事,便可以推知很多。多用来形容聪明而善于推理。 (举一反三) [出处]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论语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孔子的弟子约有多少人?() A、二千 B、三千 C、四千 D、五千 2、孔子弟子中贤达者多少?() A 、70 B、60 C、50 D、72 3、孔子被封为什么王?() A、文惠王 B、文宣王 C、武惠王 D、文惠王 4、孔鲤是孔子的第几个儿子?() A、第一个 B、第二个 C、第三个 D、第四个 5、孔子首创了什么教育?() A、贵族教育 B平民教育 C、素质教育 D、私塾教育 6、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下列哪一位?() A、子路 B曾皙 C、颜回 D、公西华 7、现存《论语》共多少篇?() A、19 B、20 C、25 D、28 8、从何时起,《论语》被定为科举考试必读教科书?() A、宋 B、元 C、明 D、清 9、《论语》“论”字作何解?() A、说 B、议论 C、选择语录 D、通“伦” 10、《论语》中每篇的题目基本上是按什么来命名的?() A、每篇的主题 B、每篇的开头两个或三个字 C、每篇第一章的主题 D、每篇中出现最多的词语 11、下面哪句话不是出自《论语》?() A、四海之内皆兄弟 B、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2、下列不是出自《论语》的成语是哪一个?( ) A、朽木粪土 B、杯水车薪 C、祸起萧墙 D、一匡天下 13、《论语》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应做如何翻译?() A、遇到贤能的人便超过他,见到没有才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B、见到贤人就想一想如何与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一下有没有与他相同的毛病。

C、见到贤能的人就考虑自己和他一样有贤能,见到没有才能的人就想一想自己也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D、看见贤能的人相互学习,看见没有才能的人互相省察。 14、孔子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以下不属于此的名句是() A、学而时习之 B、巧言令色 C、温故而知新 D、教学相长 15、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其中的“学”就是() A、我现在所说的学习 B、指增加各种知识 C、有志于用来提高精神境界的真理 D、指仁义道德的规范 16、以下对“温故而知新”理解错误的是?() A、从温习过去的知识中可以得到新知识。 B、“温故”是重温过去走过的路,“知新”是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怎么做的。 C、“故”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 D、“新”指未来怎么样和未来怎么办。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这句话的反映的() A、政论思想 B、教育思想 C、伦理道德规范 D、为人处事的标准 18、判断下列说法哪一句不是孔子的言论( ) A、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D、“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9、孔子在何处设教?() A、杏坛 B、桃坛 C、梨坛 D、田园 20、谁去世后,孔子悲呼“噫!天丧予!天丧予!”?() A、颜征在 B、孔鲤 C、子路 D、颜回 2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思想最早出自( ) A.《论语》 B.《学记》 C.《四书集注》 D.《孟子》 2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A、仁者爱人 B、忠君爱国 C、有教无类 23、孔子周游列国多少年?() A 、 15年 B 、14年 C、16年D、18年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一)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一) 《学而篇第一》 【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原句:《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原句:《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 【一日三省】——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原句:《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 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原句:《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入孝出悌】——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原句:《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行有余力】——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 原句:《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贤贤易色】——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原句:《论语·学而》:“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原句:《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慎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 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原句:《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小大由之】——指用途可大可小。 原句:《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原句:《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 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原句:《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告往知来】——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 系,据此知彼。 原句:《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为政篇第二》 【众星拱北】——拱:环绕,拱卫;北:指北极星。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 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 原句:《论语·为政》:“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北辰星拱】——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 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原句:《论语·为政》:“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原句:《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完整版) 《论语》选读复习题及答案

《论语》选读复习题 1、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17.4) (1)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与“用牛刀”是喻体,在原文中其相对应的本体分别是什么? (2)联系材料分析孔子在处理师生关系的态度。(2分) 2、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7·11)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6·10)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9·11)(1)当孔子去探望生病的伯牛时,孔子的话语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试问,得以充分表达这种情绪的修辞手法是什么?(1分) (2)孔子通过平时言行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崇敬。请结合上面三段谈谈其理由并简要分析。(3分) 3、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16.4) ⑴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1分) ⑵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3分) 4、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1)前一章中的“忠”是指什么意思?(1分)

《论语故事》读后感

《论语故事》读后感 读《论语故事》有感 暑假 里,我读了《论语故事》这本书,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齐襄(xiāng)公失信致死》这篇故事,读后,让我深有感触,深受启发。 故事中,齐襄公说话做事很不靠谱儿,发布政令反复无常,对大臣和百姓不讲信用,齐国民众被他弄得不知所措。他的两个同父异母的 弟弟 公子纠和小白早早逃到外国避乱去了。有一年,齐襄公派大臣连称、管至父驻守葵丘,并答应他们一年后就会有人来替换。到了第二年,他们没有接到回家命令,向襄公打报告,襄公却对他们的要求置之不理。大臣们对言而无信的襄公十分恼恨,于是决定发动叛乱,派人去刺杀襄公。在宫中,无知等人与侍卫经过一番搏斗之后,终于将襄公杀死了。 齐襄公的失信不仅使国家遭受动荡,自己还丢了性命。你们看,失信的危害是多么大呀!这让我想到了现在社

会上的一些失信的事情:三鹿奶粉违规添加三聚氰胺,导致很多婴儿食用后双目失明、甚至早早夭折,最后是厂家倒闭,相关人员进了监狱;还有些企业从进口的“洋垃圾”中将受到严重污染的衣服经过简单处理后冒充“外贸尾单”在市 场进行销售,导致购买使用的消费者身体受到病菌感染,出现严重疾病住院……每当我从电视里,报纸上看到这些新闻,看到父母失去子女、患病无法医治病人的痛苦流泪的情景,我为他们感到悲伤难过,同时也非常气愤,气愤这些厂家的不道德,不诚信。如果厂家能够讲诚信的话,怎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呢? 我身边也有一些 同学 存在不讲诚信的地方:比如,我们都在队旗下宣誓过,要遵守社会公德,遵守交通规则,可是有些 同学 还是乱扔垃圾、横穿马路等等。同学们,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现在不从平时点滴做起养成讲诚信的好习惯,等我们长大了,怎么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呢?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还能做得成什么。就像大车没有安

(完整word版)四年级论语测试题三小

2.子曰:“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关于“思”与“学”的关系,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我们学习过程一般有三个阶段:开始知道他是怎么回事;后来有了兴趣;最后便乐在其中了。孔子用知之、好之、乐之等词来描述这个过程。 5.子曰:敏而好学,下耻不问,是以谓之文 也。 6、《论语》中关于学习方法的句子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 新; 关于学习态度的句子有:三人行必有吾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为人谋而不忠乎 ________________?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_就有道而正焉__________,可谓好学也已。”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____比而不周______。” 10、子曰:“德不孤,_必有邻__________。” 1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__诲人不倦_________,何有于我哉?” 1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_______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3、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

14、《论语》中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二、连线25*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为人谋而不忠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可以为师矣。 温故而知新不亦君子乎?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2、 三军可夺帅也,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博学而笃志,匹夫不可夺志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患不知人也 不患人之不己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贫而无谄,民德归厚 慎终追远,矣富而无骄 3、 贫而无谄,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富而无骄 君子喻于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贤思齐焉,小人喻于利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不可以长处乐;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4、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长戚戚 君子坦荡荡,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同而不和 5、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为政》

《论语小故事》读后感

《论语小故事》读后感一 每年暑假,妈妈都会给我补习很多课,比如说:数学、语文、英语。可是,今年暑假只给我报了个小灵童国学班,学的是两千多年前的《论语》,我开始以为没有什么用,可是学了之后,我才知道它的重要性。 《论语》这本书,是根据孔子和他的学生的对话来编写的。老师教书的方法也很特别,以盖笑脸让我们互相比较,在竞争中学习。老师并不强求我们背诵,只是让我们大声朗读,用多种形式去读,所以,我们心里没有压力,感觉很轻松。所以,在不知不觉中,许多内容就能熟读背诵了。在课堂上,老师常常会选出一些与我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句子,让我们独立思考,可以相互讨论,然后讲讲意思,最后老师进行点评、补充、总结。 我性格比较内向,在国学班学习一段时间后,大家都说我变得开朗多了。上课的时候,我们经常进行一分钟演讲,我感觉这对提升我们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演讲能力很有帮助。我上台也由非常紧张到比较自如,不再像以前那么胆怯了。下课的时候老师会带我们玩一些健身小游戏。 《论语》里好学的颜回,我最喜欢,因为“回也闻一以

知十,”就是说颜回能够举一反三。如果同学们都能做到这样,学习肯定会容易得多。这本书里的许多道理、方法,对以后的学习一定会有帮助,所以,我觉得学习《论语》非常好。 《论语小故事》读后感二 在这个假期里,老师又上我们背诵了《论语》这本书,再次走进论语,给我的感受有很多···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智慧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所以后人称他为“圣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孔圣人。 《论语》教会我如何学习,例: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论语》又教会我如何做人:例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这句话的意思是: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如何行走呢?

论语选读:诲人不倦(检测版)

《诲人不倦》(检测版) 姓名:学号:得分:批改人: 一、选择题:27分 1、下列字词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诲人不倦.(huì)素以为绚.(xuàn)矜.而不争(jīn)三年之丧.(sāng) B、不悱.不发(fēi)贫而无谄.(chǎn)人焉廋.哉(shòu)钻燧.改火(suì) C、如切如磋.(cuō)信而好.古(hào)刑罚不中.(zhòng)曲肱.而枕(gōng) D、巧笑倩.兮(qiàn)向隅.而泣(yú)驷.不及舌(sì)虎豹之鞟.(kuò)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B、女与回也孰愈? C、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 D、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A、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B、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D、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4、下列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日月逝矣,岁不我与.②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B、①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②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C、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②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D、①述而不作.,信而好古②见之,虽少,必作. 5、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 ..,故退之。兼人:敢作敢为,一人相当于两人。 B、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起:启发 C、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愈:更加 D、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移:改变 6、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告诸.往而知来者。②子路问:“闻斯行诸.?” B、①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②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C、①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②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D、①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②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7、下面句子,属于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好犯上而不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B、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四

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四 《子路篇第十三》 13-3、【鲁卫之政】——比喻情况相同或相似。鲁是周朝周公的封国,卫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两国的政治情况也像兄弟一样差不多。《论语·子路》(13·7):“鲁卫之政,兄弟也。” 13-4、【胜残去杀】——感化残暴的人使其不再作恶,便可废除死刑。也指以德化民,太平至治。《论语·子路》(13·11):“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13-5、【一言兴邦】——指一句话可以兴国。《论语·子路》(13·15):“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13-6、【一言丧邦】——指一句话可以亡国。《论语·子路》(13·15):“一言而丧邦,有诸?” 13-7、【近悦远来】——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论语·子路》(13·16):“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13-8、【悦近来远】——使近者悦服,远者来归。《论语·子路》(13·16):“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13-9、【迩安远至】——谓近居之民以政治清明而欢乐,远地之民则闻风而附。指政治清明。。《论语·子路》(13·16):“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13-10、【欲速不达】【欲速则不达】——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论语·子路》(13·17):“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3-11、【父为子隐】——父亲为儿子隐藏劣迹。《论语·子路》(13·18):“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13-12、【子为父隐】——儿子为父亲隐瞒劣迹。《论语·子路》(13·18):“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13-13、【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论语·子路》(13·20):“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13-14、【斗筲之人】——斗:容器,一斗=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两升。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论语·子路》(13·20):“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13-15、【斗筲之器】——筲:仅容一斗二升的竹器。比喻气量狭窄的人。《论语·子路》(13·20):“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13-16、【和而不同】——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论语·子路》(13·2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17、【刚毅木讷】——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论语·子路》(13·27):“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宪问篇第十四》 14-1、【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论语·宪问》(14·3):“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14-2、【没齿无怨】——比喻永无怨言。《论语·宪问》(14·9):“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