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个性化教育: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

个性化教育: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

个性化教育: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
个性化教育: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

个性化教育: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

依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次教育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和充满自由的存在。因此,作为学校教育不能无视生命的个性存在,不应千人一面、整齐划一,而应该在充分研究和探索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真正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学校倡导的个性化教育就是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重要依据,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以“个性充分发展、人格健全”为目标的教育。学校在承认学生在智力、社会背景、情感和生理等方面存在差异性的基础上,了解其兴趣、爱好和特长,并施之有针对性的教育,使之得到更好地发展。

学生个性的多样、需求的多样,决定了学校必须走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之路。长期以来,我校一直坚持实施分层次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学科分层次,发展特长: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学校和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双向选择,组成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教学层次班,配备专用教室、专业教师,以发展学科纵深能力和特长为主。

课程分层次,拓宽视野: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前提下,学校每年都视情况开设一定的选修课和活动课,学生可按自己的兴趣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自由选择课程和教师,拓宽视野,锤炼能力。

教学分层次,明确目标:学校分层制定教学计划,目标层次明确、

具体,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分为基本、中层和发展三档,每档都有标准和内容,创造性地选取教法。

管理分层次,掌握动态:各层次学生的管理要有区别。有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但思想相对比较单纯;有的学生思维活跃、精力旺盛,但有时难免有自满和自私的情绪;有的学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或许有安于现状之心。在管理上,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确保学生进步,情商、智商共同发展。

学校在分层教学时,特别强调教学感情沟通。教学不仅是知识交流的过程,更是师生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的感情交流过程。教师热爱学生,坚信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成才,“大以大成,小以小成”,正面启发,循循善诱,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成功的信心和主动发展的愿望。

依学生个性丰富课程资源

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个性化教育实施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在多年的探索中不断挖掘与丰富课程资源,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统领,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构建了启迪科学精神、培育人文素养、培养实践能力,具有时代特征和国际视野的课程体系,并从多方面探索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

学校校本课程分为学科延伸拓展、科技发明创造、社会生活实践、个性特长培养、人文素养提升、学校传统活动、国际视野素质和环境资源教育等八大类,每学期至少开设30多门,保证每个学生有课可

选。在选修课建设中,学校实施学生讲坛,这是一个完全由学生自主设计的校本课程,课程计划及授课内容由学生策划,主讲人是学生,听课的也是学生。学生自愿报名做学生讲坛主讲人,课前试讲宣传,与自己的老师同时站在被选择的舞台上。

在课程设臵中,学校确保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全面协调,尤其鼓励并要求学生跨类别选课,文理兼收。比如,每学期每名学生至少选两门特色课程,其中有一门是跨文理科的课程。

学校更多的课程已经打破学科界限,成为体现学生特色、学校特色的综合类活动课程。每年一度的学校特色活动课程——科学节、艺术节、大地彩绘、戏剧节等,既是学生的舞台,又是师生同乐的课堂。在实践的过程中,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平台,让学生体验过程,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让学生成为新知识的发现者和见证者。比如,每届科技节,都有贴近实际的主题,并在形式上不断创新。主题技术设计大赛、专家讲坛、PMT创意比赛、动手智力对抗赛、主题板报大赛、网页制作大赛、优秀科技论文评选等活动,还有哈工大博士导师、百家讲坛名人、北京大学博士、南极科考队员等带来的精彩讲座,都受到了师生的热烈欢迎。通过一件件精巧的作品、一篇篇构思新颖的论文,学生们在实践与体验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素质。

依学生未来发展改革评价方式

课程方案和培养模式,只有通过教师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才能变成鲜活的、富有生机与活力的课程;只有通过教师创造性的工作,才

能最终实现培养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学校完善、建立了一系列课程实施标准框架,构建了校本研修一体化的研修模式,建立了选课指导、修习、学分管理、定期反馈等系列制度。

同时,学校各个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进行了发展学生个性的个性化课堂探索,各学科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改变对教育教学结果的评价是最终落实学校个性化教育的根本,如果以分数至上的标准去评价学生的成长,那么所说的一切都无法真正实现。为此,学校在多元评价上作了充分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纪实表》对学生道德品质、公民素养、运动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多方面进行实录,为每位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多维度的学科综合素质评价记录,分为自然科学类、工具类、人文素养类、体育与健康类、艺术类以及技术类等六大类,分别制定了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各类评价都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尺度,以不同学段学生的不同特点为前提,使学生在评价与反思中自信、健康地发展。

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除了在国内高校获得发展之外,学校积极探索国际化办学之路,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宽口径升学选择。学校推出了普渡大学直通车、NCUK国际预科班以及小语种国家等留学项目,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和选择。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主体性教育思想已逐步被教育工作者接受,主体性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要求教育者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主体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和积极实践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学生主体主动权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都是“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模式。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这种形式教育下的学生缺乏个性和创造性,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现代教育则是以人为本,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客体为主体,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还学生以真正的主体地位呢? 一、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把“学习”还给学生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

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例如在学习同类项概念时,我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找同类项朋友”的游戏。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把事先准备好的配组同类项卡片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同学找到自己的同类项朋友后,被“挤”出座位的另一个学生再去找自己的同类项朋友,比一比谁找得既快又准。这种生动的形式和有趣的方法能使学生充分活动,学习兴趣大增,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确定同类项的方法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二、巧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把“兴趣”还给学生。 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提倡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彰显个性,张扬自我,将使课堂焕发生命的精彩。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以下策略:珍视学生独特体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质疑争辩,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以此,为凸现学生个性铺设一片绿地,让学生富有个性地阅读,让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一、珍视学生独特体验 生命的美丽在于它的不可重复性,在于它的独特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每个生命个体对事物都有其独特的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而,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就应该有开放的意识、民主的态度,允许学生对同一文章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描述和说明,对同一情境的刺激有不同的反映和表现。我们要珍视学生对教材、对问题的体验、理解和独特感受,使课堂涌动着生命的火花。例如,在学习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时,我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待到山花烂漫时”,梅为什么在“丛中笑”?一石击起千层浪。我没有搬出教学参考用书中现成的答案,而是用期待的目

光望着学生。有的说:“梅为战胜严寒而笑,是胜利的笑。”有的说“梅迎来百花盛开,是欣慰的笑。”也有的说“冬天总会过去,春天一定会到来,梅的笑是乐观的笑。”……学生的诠释独具慧眼,精彩至极,学生打开了思维的空间,交流中闪现出个性化的理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样的语文课,充满了活力和魅力,显现出生命多姿多彩的美丽。 学生在独立研究教材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感悟,带有浓重的个性化的倾向,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因为,每一个学生进行阅读时,有着各自注重的焦点,每一位学生的理解,都与其本身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等有关。“课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写最让你动感情?说说你的体会。”“从课文中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这些阅读要求,无不在于关注阅读理解的个性化,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正是学生这种独特的阅读感悟,对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对课文问题设计,应摒弃强调“答案惟一性”的限定性问题,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有的思维迟缓,有的思维敏捷;有的好静,好的好动,有的喜欢一个人独立解决问题,有的喜欢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这些心理和行为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1 与一本好书的相遇,是偶然,更是机缘,有幸拜读了徐洁老师的新书——《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 徐老师从课堂教学的内在教育使命,教学方法的选择艺术,到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有效组织合作学习,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演绎课堂精彩生成,再到巧用反馈评价提升课堂质量,”互联网+”时代变革课堂,显示着徐洁老师深刻的实践和思考。 读完之后,我心潮澎湃,幡然醒悟:课堂成全生命,是一种预设,更是一种精彩的生成。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就要向课堂要质量,在课堂上成全生命,用精美的故事情节包装45分钟,善于及时捕捉学生信息,并进行精心引导。 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人,就要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活跃在课堂上,使课堂生活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美好时光,如此,理想的课堂,才能成全一个个活泼泼的生命。 当然,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语言: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真有成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更要关注学生的人生;课堂是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要道法自然,要大道至简,要

大道归一……一句句,一字字,都荡涤着我的心灵,洁净着我的心灵。 一、真诚,发自内心 这应该是教师课堂评价的出发点,也应该是所有教育的出发点,虚情假意,数行应付,这样的评价不但不能促进教学,反而会弱化教育功能,矮化教师形象,淡化师生关系,一时应付却后患无穷,以诚相待,以心交人,真诚地评价学生,才能打动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眼中有自己,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激情。 二、始终抱有期望 众人皆知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让我们对期望有了绝对善意的期待,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一切尚未定论,教师的积极期望是激发学生潜能的催化剂,课堂评价将老师的期望信息传递给学生,引起学生共鸣,并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期望,长此以往,形成良性循环。 三,紧扣教材不脱离文本的价值取向 新课程提倡多元化解读和个性化阅读,这必然导致学生的多元反映,但学生多元反应并不都是正确合理的,教师在价值观的导向上无所作为是不可取的,教师既要给学生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又要对学生的学习反应进行点评引导。 比如在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人物、战争的分析,需要站在多个角度,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客观、公正的进行分析评价。所以说,在历史教学中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但同时也不忘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地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

大学个性化教育报告

关于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的学习 一:个性发展教育的目的 教育是培养年轻一代的一种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活动,同时也是促进一个个活生生的"未熟"个体发展的一种自觉能动的实践活动。因此,正确反映一定社会需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要求的科学的教育目的的实现,最终要落实到每一个受教育者,在他们的身心发展上体现出来。也就是说,要通过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客观规律的教育活动,按照社会所要求的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去培养、发展一个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个性。 重视个性发展,已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基本走向之一.在历史的进程中,个性发展始终是一种动力,其魅力就在于它符合人类愿望--充分、自由的发展.人们业已察觉到:注重人的个性自由发展,培养主体意识,形成创造才能,提高个人价值,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教育既要培养会生产的人,也要培养会生活的人,良好的个性品质,对人的生存及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 教育不仅要反映社会的要求,还必须充分反映人的本性要求,这是教育的直接目的所在,因此,培养学生个性是教育面向未来的重要内容。要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就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就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就要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和创造性。 个性化教育的教育目的是量身定制的、是个性化的,个性化教育的教育目的不是单一的、固定的、模式化的、被限定的,而是因人而异的、尊重个人选择的、符合个性倾向的,是结构化的、多元化的、阶段性的、适应教育对象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个性化教育的目的不是学校教育中单一的灌输学科知识、追求考试成绩、考取名牌学校和获取学历学位等作为学生和学校的目标;个性化教育的目的也不仅仅是帮助被教育对象或学生形成完整独立人格和优化自身独特个性,也不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口号。个性化教育是帮助被教育对象或学生形成完整独立人格和优化自身独特个性;帮助他成为一个他个人和家庭所希望、适应社会所要求的那种个性的人;个性化教育是帮助被教育对象或学生释放生命潜能,突破生存限制;帮助他做好或做成他想做的和应该做的事情或给予他做好或做成他想做的和应该做的事情的能力; 二:个性发展教育醒目介绍 小组名称:教师教学能力训练和培养 试讲内容: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小组培养目的:对要进入校园教书育人的学生进行培养,意在提高教学能力和职业认知,是我们更深刻的认识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并且对职业必须要具备能力及习惯进行培养,教案的设计是教学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从教案的设计可以延伸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培养,因此本小组的整个学习过程围绕教案的设计及试讲来进行。 三:个性发展教育内容及过程 3.1个性发展教育过程:

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江西省永丰县君埠中学吴雪华 “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然而,走进课堂我们不难发现,仍然有许多教师放不开手脚,仍然扮演着课堂的主角,没能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如何把课堂真正归还给学生,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育观念 观念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教师必须及时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念。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老师教育观念的改革就势在必行。那么,如何正确地引导老师转变教育观念呢?首先,教师要改变权威“统治者”的形象,自觉把自己置身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其次,教师要树立“课堂属于学生”的这种意识,及时转变角色,把学生真正放在课堂主体的位置。再次,老师在课堂中要勇于将主动权转让给学生,要大胆放开手脚,相信学生自己的能力,让学生更好的展示自己。 二、转变教学模式 由于多年来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一些教师短时间内跳不出旧有模式的束缚。孰不知,这种陈旧的模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教师必须大胆放手、大胆创新,彻底转变教学模式。时下,很多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各个学校许多老师也在轰轰烈烈地探讨适合自己的模式教学。我认为用三

环六步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明确目标——自主探究——交流质疑——接受点拨——反思提升——运用自检的 过程,这一过程正好是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其中,自主预习、探究质疑及合作交流尤为重要,合作交流把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交流解决,小组内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将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融合在一起,更多地是引导学生而不是一味地灌输思想。这样,老师就将课堂的主体角色真真正正的还给了学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真正做到高效。 三、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 以前的教学课堂,教师在45分钟全是主角,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占用时间过多,学生却很少有机会动口、动手、动脑。这种满堂灌的教学存在弊端。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大胆放手,把充足的时间交给学生,少讲精练。我认为,自主学习时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阅读教学时给学生留足感悟的时间;合作探究时给学生留足质疑探讨的时间。 四、搭建展示平台,释放学生情感。 首先,教师努力创设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为学生展示消除顾虑和紧张感,让学生敢说。其次,教师创设情境,多种形式训练,让学生有话说,使展示异样纷呈。可以让学生展示朗读、背诵、讲解、小品、辩论、话剧、演讲、画画、书法等,不拘一格……这样,文本中个性解读在展示中生成了,质疑习惯在展示中养成了。

现在提倡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题

现在提倡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题,但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譬如:1:如果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讨论时间可能完不成预期的教学任务。 2:也有可能有偏离原来的教学设计。请问大家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中学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新标准、新教材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虽然一轮课改已经结束,但是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我们得重新思考和重视一些问题,认真把握新课程标准,实施高效有序的课堂教学。 由于不同地区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知识发展水平不同,全国统一教材只可能提供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按适合各地区一般学生的情况来编写,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每一部分内容都能提供丰富的情境素材,即使提供了一定的情境素材,也不一定就适合每一个班的学生。 2012年我们贵州省高中新课改进入第二个年头,但是在课改怎么改?课程的大幅度调整,特别是容量大时间少让每一个老教师感到我们盘县二中是六盘水市的一所知名的 我们经常喊出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这一口号.然而,我们的课堂有多少是有效,高效的呢? 看完孔凡哲教授的<课堂教学策略与反思>第二节从有效活动时间反思教案的设计,深感自己的课堂教学存在很多不足.我们经常追求理想的课堂教学,但却没能静下心来精心设计每节教案,课后没能及时回顾反思自己课堂的教学环节及行为,更谈不上对教案的反思修改,没有高质量的教案,自然影响到了我们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高效性. 回顾平日的教学确实存在如下不足: 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独霸课堂。课上讲得太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讨论练习的时间太少、甚至没有. 学生没有消化理解的时机,教师也无法了解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对知识本身的传授和对德育知识的灌输时间分配不合理。新知识的传授和巩固复习时间分配不合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意识到了学生为什么出现倦怠、厌烦等不稳定情绪。做一名高效老师,课上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老师,我要从以下几方面调整我的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在时间分配上根据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进行调整,力求提升每一位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水平。

读书笔记《把课堂还给学生》——王业兵

把课堂还给学生 读《<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有感 双语部王业兵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老师的新基础教育核心理念里,有四个“还给”,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换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我曾经在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工作一年的时间。这短短的一年里,我感觉到了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幸福和辛苦。阵痛伴随着无数的期待。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蕴含着无穷的能量。但是孩子们能量的开关却并不是完全的打开。这也是我理解的为什么孩子们之间是有差距的。当然并不能够否认,天性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不能够紧紧凭着孩子们现有的成绩和表现去否定部分现在仍处于学习困顿期的孩子。所以我认为,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的体现,也是我们老师设身处地为自己的学生去努力思考的表现。 当我每一次走近教室,然后踏入教室的那一刹那,我的心里莫名的兴奋。一年的相处完全的把陌生的师生变成了如同亲密无间的亲人。或许有老师会疑问,这位年轻的老师和学生一起玩,一起疯,怎么一点老师的威严都没有。 其实不然。

在决定做老师之前,我有一段短暂的迷茫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但是自己最终坚定选择向光荣的人民教师这一职业努力着。于是我在龙虎塘实验小学存在了。谈起这两个月的教学,最大的收获莫过于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对待的工作态度。 作为语文老师,我想还是谈谈语文课上自己的改变吧。 记得该校的顾校长曾经听过我两节课。第一次之后的反馈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顾校长说的“关注学生”、“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所以我一直在努力的思考,怎么做才是真正的“关注学生”。之后的一段时间的教学,我都在认真的实践。我尝试过师生互动的多样性,比如我可以抛出一个有深度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小组思考之后,然后通过学生代表的发言和几个小组发言的综合,总结出最终思考的价值。我也尝试过很“蹩脚”的生生互动。这也是顾校长听过的第二节课,之后的反馈最深刻印象的是很别扭。这节课,我一直在尝试学生设疑,学生释疑。我把自己的角色由教师变成了主持人。一问一答之间,孩子们的差距显露无遗。孩子们的问题设置层次不同,当然回答起来难度也不一样。在课后的认真反思中,我总结了一句话:“教育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但是也是关注人的发展的过程。我不能一味的把知识灌输给孩子们,我应该学会在正确的道路上引导孩子们自主的探索知识的奥秘。” 也许,这就是新基础教育对我最大的感悟。 当然,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把自己置于学生之外的孤立位置。我一直认为,好的教师不是把书教得多么的好,而是教会孩子做人。我认为会做人的孩子,一定会有正确的思想。正确的

实施个性化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

实施个性化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在大学教育当中普遍得到推广,实 践证明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方式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对此,文章对个性化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大学生综合素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现阶段的大学教育当中,不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灌输式教学,而是充分尊重 大学生个性的学习和特长的发挥,实施个性化的教育,不断促进大学生自身素质 的提高。 那么个性化教育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带来怎样的影响? 一、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进步,个性化的教育在大学中的贯彻与实施,对于培 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大学生明白了思想道德素质在自 身发展当中的重要性,懂得了思想道德素质是取得成功的基础,很自然地将大学 生的责任感、社会意识、政治态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通 过个性的发挥,正确把握自己的奋斗方向,从根本上提升了自身的德行、品质等 水平。对于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很好地将自身的发展与社会、国家的建设有效地联系起来,培养出来正确的政治热情和政治判断的能力, 不再盲目地追求单一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素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的推出,充分尊重了大学 生自由发展的权利,对于大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带来了巨大的帮助。大学生在学 习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以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为主要奋斗目标,将自身的基本素质 自主地进行提升,自主的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并运用理论知识有效地解决实 际中的问题,提升了自己开拓创新的能力,在社会当中很好地立足。大学生通过 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培养了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遇到困难和问题能够积极 进行解答的主体精神,促进了专业素质的提升。 三、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 通过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对于大学生文化素质上的提升所带来的帮助也是非 常明显的:一方面提升了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将学生的精神、情感有效地统一起来,将自身内部的文化素质有效地发掘了出来,使大学生在掌握了本专业知识的 基础之上,对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另一方面提升了大学 生感情思想、文化艺术水平和文学水平,使大学生培养出了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同时还有效地提升了大学生的精神修养和学识的修养,丰富了大学生的文化层次。 四、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大学教育中,教师运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遵循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 大学生自身的创造能力带来了巨大的帮助,学习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出了大学生的 好奇心理,教师可以对大学生的好奇心理进行很好地疏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 注意力,逐步完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个性化的教育可以充分发掘出学生自身的想象能力,保护了学生的独特个性,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 中可以有效地运用对新事物的沉淀和知识的积累,学会识别真伪、精益求精,使 个性自由得到很好的发展,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还可以通过能力上的进步,提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714725863.html,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作者:吴磊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14期 摘要人与人之间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相同的一面表现为人的社会性,社会性反映的是人对社会的适应,是社会化的结果;不同的一面表现为人的个性,个性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特性,他是个体个性化的结果。注重个性化发展,是一个尊重差异的求异过程,它反映的不是对社会的适应,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变革和创造。因此,教育要促进个体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世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树叶,孩子们也是一样。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环境,因此,每个学生个体都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就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肩负着重担,不仅要提高他们的知识,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缩小他们之间的差异,又要注重孩子们的个性差异,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做人,使得他们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并且能充分展现他们的聪明才智。尊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帮助不同的学生充分开发其内在潜能,形成他们自己的优势区域和特长,培养出合格加特长的人才。 关键词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教育只有通过每个个体的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个体的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方面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的过程。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我们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擦宜兴和不均衡性,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发展特征,选择适合他的发展道路、设计适合他的方法。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体,他们有自己的独特性,具体表现在个性心理上,诸如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能力、气质、性格等。人的遗传素质蕴含着个体的差异性,如气质类型的差异、智能类型的差异等。个体由于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影响的不同即便是相同的遗传素质,也会形成不同的发展结果。教育作为有目的的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发展特征,选择适合他的发展道路。因此,教育要能够尊重个体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要因材施教,尽量帮助不同的学生充分开发其内在潜能,性成他自己的优势区域和特长。 1了解情况,“量体裁衣” 记得笔者刚接七年级时,学生们因为刚从小学毕业,到了初中,学习、生活、环境都发生了改变。由于担心孩子们不适应,所以,要格外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个叫王毛毛的学生,上课总喜欢走神,作业写得都很难看懂。有的学生还开玩笑说:“王毛毛的名字起的不

真正把课堂四十分钟交给学生

真正把课堂四十分钟交给学生 在网上我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说的是山东省聊城市杜郎口中学课改初期的事,具体做法很让我不理解-----砸掉讲台、撤掉讲桌、四面按上黑板,教师在课堂上“封口”,0+45的模式,校长要求教师上课一句话不讲还要让学生学会,你说这不是难为人吗,这让教师怎么讲课呢,仔细体会一下才明白,这所学校之所以在全国这么有名气,也正是展开这种教学模式的结果,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教师有原来的主角、主体、主宰、主讲、主演变成了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学生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成为了平等中的首席。通过这个真实的故事,我就想这是个成功的教学范例,如何来体现在我的教学中呢,我现在还真没有上课不说话就能让学生学会的本事,但是至少我能够少说话啊,一节课四十分钟,教师说的多,相对给学生说的时间就少,而教师说的少,相对给学生说的时间就多,这应该是个很简单的道理啊,为什么以前就不用呢,于是,在数学课上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读例题、去理解例题,然后直接去做习题,学生的水平差异是存有的,这样小组学习就真的发挥作用了,好的学生带差的学生,我就成了指导教师了,在课堂上走来走去走进学生中间,巡视学生,给学生批作业,我感觉课堂气氛明显的变了,变得实在了,我似乎没了展示的机会,倒是学生在课堂上吵吵闹闹的。 美国缅因州国家实验室关于“学习金字塔理论”的研究成果,主要的方法是学生教学生,学生对所教内容在两周后记住的平均率90%。我不禁想起陶行知老先生的“小先生制”虽然当时的情况有所不同,陶行知提倡“小先生制”,除了因为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之外,主要还基于他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就是通过“小先生制”的展开,使孩子们学得更加努力、更加自觉、更加扎实。“我们能够归纳出一条最重要的学理,这学理就是‘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来得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需要格外明白了”。所以看来让学生教学生不是老师为了讨轻松,从前辈的理论和实践中,和国外的实验室里得出的结论是相同的。这种教学方式如果我们再不用,是不是放着捷径不走偏要走弯路呢,但是我想不能只让学习好的学生去教学习差的学生,而是要经常的让学习差的学生去教好的学生,这样才可能促动学生共同发展。在课堂上,我按照这个思路去设计小组学习,充分的让学生相互做“老师”,比一比哪个“老师’讲的更明白,感觉学生的思维真的很活跃。 在课堂上,只要是学生独立能学会的,对子帮扶能学会的,通过小组讨论能学会的,我都不教。我也希望通过我的“吝教”应该能培养出“勤学”的学生。但是,我现在最担心的是这样的课别人会认可吗。我以前有个同事,(现在不从事教育工作了)上课时候就是讲的特别少,特别注重学生自学,上课没有什么环

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受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时代信息化的影响,当前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呈现复杂化、多元化、非线性的特点,这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客体力量失衡、介体不完善、环体有待优化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构成要素出发,探索建立适应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个性化发展思想政治教育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忽视大学生合理要求、缺乏机制创新等问题,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受到抑制。当前,为适应高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促进教育客体个体价值的实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进行改革,努力构建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一、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现状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情况,本文对所在院校的200名男生和100名女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爱国热情深厚,但理想信念薄弱。超过90%的同学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充满信心,85%的学生认为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是国家进步的表现,并引以为荣。但是他们不能从深层次上把握政治理论的内涵,缺少坚定的信仰,常常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难以自拔。在回答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终究可以战胜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依然具有根本指导作用”等问题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难以判断”“说不清楚”“不赞同”,说明有部分同学产生了信仰困惑或迷失。 2.独立自主意识强,同时还有依赖心理。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普遍自立、自主,遇到问题多会独立思考并做出自己的选择,自尊心强。同时,他们还具有较强的自我选择欲和丰富的社会视角,活跃的市场环境也加强了其自我选择的迫切性。79%的同学认为“遇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属于个性,98%的同学“有选择性地听取别人对你的建议”。但是,在涉及学生个体重大利益问题时,大学生又表现出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依赖性。结果显示,78%的同学在选择大学专业时“由父母或班主任确定”,此外,在“就业选择时谁的意见最重要”一题中,有72%的同学选择了“父母或其他长辈”。 3.自我意识充分发展,但集体观念淡化。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同学“经常”“会用相机、手机等自拍”,57%的同学认为“我能够了解和把握自己”,近80%的同学非常认同“我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但有些懒惰自制力弱的人”这一看法,以上结果都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真实体现。另外,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的同时,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马枢元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马枢元 发表时间:2014-11-12T10:54:57.75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4年12月总第192期供稿作者:马枢元 [导读] 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大力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性学习。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些体会 马枢元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733000 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大力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性学习。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应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呢? 一、教师要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由讲授者变为引导者。教师通过讲授,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往往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似乎学生只要认真听讲就可径直地获取知识。而实际上,学生对任何知识的真正掌握都是建立在自己的独立思考上。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感知、观察、思考、分析,也不能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思考、分析,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校现行的学案导学法教学改革,根据课前教师设计并发放给学生的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要求,在学习之前教师先给学生提出可供参考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再引导学生建立一个能够被接纳的、支持性的、和谐的课堂气氛,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与学生共同完成本课时的学习任务,效果明显。 二、引导学生由“要我说话”变为“我要说话”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提高学习技能、发展健全人格,而讨论式教学则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事先对课堂讨论进行安排,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明确讨论题目、问题涉及范围、准备发言提纲等。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做好讨论准备,上课时根据学生座位的安排组成小组自行讨论,提出问题,相互解答。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讨论结束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思考、解答。最后教师作简短归纳,并提出思考题让学生练习,以巩固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多向学生问些“为什么”、“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这样既改变了过去教师一讲到底的现象,又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减轻了学生的课堂负担,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使之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任务。 三、围绕学习重点,变“灌输式教学”为“带着问题参与学” 新课标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教学,精心设疑,变“灌输式”为“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学”,从而极大地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上课时,教师首先要根据导学案上事先设计好的学习重点提出若干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材料,使之围绕所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在学生初步掌握材料内容的基础上,再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讲话、敢于争辩。特别是对那些成绩较差、性格内向、课堂很少回答问题的学生,在他们回答时教师要多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回答得好”、“虽然不够全面,但进步很大,以后更加努力”、“这个问题难度很大,你能答出主要内容,这很好”、“你还没有分析出来,继续思考,争取下次能回答正确”等,消除他们的怯场心理和自卑心理,树立起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信心。当学生回答不全面时,要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得出正确结论,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启迪思维,变“抽象语言”为“形象图标” 对于历史教学来说,那遥远的过去,学生是非常陌生的,无法直接感知。除通过教师的语言感知外,有效的办法是教师通过自制图标强化学生的形象记忆,增强学习兴趣。可通过直观教具,如年表、历史地图、各类图标等。如我们在学习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时,可让学生绘制我国沿海城市分布图,用不同颜色分别标出1842年的《南京条约》、1858年的《天津条约》、1860年的《北京条约》、1895年的《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上课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代表,按照自己绘制的城市分布图,讲述出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城市,这样很形象、很直观地反映出通商口岸及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势力由东南沿海、长江到内陆的延伸趋势。还有一些简单地形图,教师可以当堂把轮廓画在黑板上或者白板上,然后让学生自己标出一些重要的位置来。这样更能激发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增强想象力和对历史概念的兴趣。如学习“隋朝大运河”时,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运河的大体形象结构图,让学生用彩色粉笔标出涿郡、洛阳、余杭三处的地理位置,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运河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亲自参与,形象地理解并形成了“运河是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的概念。因此,直观教具是教学中有力的辅助工具,如果教师能合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制图、制表等学习活动中去,教学效果会更佳。

把课堂教学主动权交给学生——《题西林壁》课堂教学片段评析

把课堂教学主动权交给学生——《题西林壁》课堂教学片段评析 P>作者:黄萍课堂实录:师:现在大家出出点子,该怎么学习这首诗?生:可以通过看注释理解诗意。生: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义。生:还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画画。师:请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理解诗意,可以自学,也可以找同伴合作。师:现在我们一起交流自己的收获,好吗?生:我知道第一二行的意思是,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陡峭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的景色都不相同。生:我知道第三四行的意思是看不清庐山的真正面貌,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生:这是我根据诗意画的画。师:自己理解了诗意,轻声把诗句读一次,想想:有什么疑问吗?生: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呢?师:请刚才画画的同学把你的画展示出来,这是六个角度看庐山,老师请教大家:苏轼只在这六个角度看了庐山吗?生:他只选了六个有代表性的角度。生:“六”在这里是虚指。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幅图,试着用一句话说说图意。生:角度不同,所见也不同。生:每个角度,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师:那么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呢?生:从多角度看,就能看清庐山真面目。生:从各个方位看,就能看清庐山真面目。生:全面的看,就能看清庐山真面目。师:看山如此,看事如此,看问题也一样。该怎么看问题?生:只有全面地看,才能看清事物真面目。生:只有多方位看,才能看清事物真面目。案例分析:《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本首古诗的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一个平等的参与者,体现在: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学定教,边学边质疑,以学生问题为主线组织教学,引导领悟道理时由看山到看事,由正面到反面,层层深入,很有层次感。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特殊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方案

自闭症学生的教学方案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往往起病于三岁以前,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障碍,言语沟通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种种障碍及缺陷导致孤独症儿童在刚进入普通小学随班就读时很难适应。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孤独症儿童游戏教学,对提高孤独症儿童理解、沟通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从而使其更好的适应随班就读的教学模式。随班就读是我国现阶段全纳教育的主要形式。根据国情,我国政府制定了在普通教育机构招收特殊学生进行随班就读的政策。随班就读,就是把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里,让他们和正常儿童一起接受教育。它不是把特殊儿童简单地放在普通班里,而是要创造条件,为特殊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本学期我班的陈小东同学就属于自闭症学生,开学初就随班就读,我制订了如下的教学方案: 一、游戏的治疗计划。 游戏是儿童认知发展的载体,是儿童情感交流、互助协作、学习生活、认识世界的重要形式。“玩”游戏是孩子们的本能,世界上不论哪个名族,儿童游戏的发展都表现出某些共同的特点。无论是城市儿童还是农村的孩子,尽管游戏的形式和内容不一样,但是他们总是在游戏中长大。 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他们参与游戏,总是被动的。我们观察到,孤独症儿童对于强制性要求他们参加的游戏,开始时是极度恐惧的。随着游戏的开展,他们发现游戏对自己没有伤害时,便不再抵制,但是可能仍然没有很大的激情,似乎也体现不出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对教师而言,游戏对儿童的发展十分重要;而对临床医生,儿童游戏可以帮助他们去评价并解决问题。如果我们把儿童养育当做一项事业,那么对于父母来说,游戏对养育孩子这个过程来说十分关键。 该治疗计划主要采用观察法和训练法进行。观察法,通过每次训练进行观察,根据训练前的计划观察每次训练的表现,作出详细的观察记录。包括:制定合理

如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射阳县初级中学王瑞玉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是叶澜教授“新教育基础”改革的核心部分和精华内容,是现阶段素质教育下课堂改革的方向。现在全校正在推行课堂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作为参与改革的实验者之一,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也进行了外科手术式的整容与改造,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惑。下面将从“为什么将课堂还给学生”,“如何还”以及“还存在哪些困惑”三个方面来阐述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收获与问题。 一、为什么将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命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以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有的教师始终认为自己上课在讲解的过程中提问学生或让学生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已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体性和学生的主导性,我以前也是这样做的,但这其中存在很多问题,总结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 (一)课堂时间的分配上,教师占有的时间过多。例如我所教的初三数学,复习时知识点较多,以前每堂课首先在黑板上板书讲解,学生在下做笔记,一节课讲30多分钟,然后让学生做课堂检测,甚至有时候满堂灌。 (二)课堂空间上,教师在讲台上自我表演,没有和学生融合到一起。几乎每堂课,我们都口若悬河、眉飞色舞的讲解,学生只是成了“录音机”和“打字机”,机械的听和记,充其量只是回答教师设计好的问题,很少有时间自己动脑、动心、动情、动手、动嘴,学生参与不到课堂教学中。 (三)抹煞学生的个性,剥夺学生独立思考、独特感悟、自由联想、自由表达的个性。长久以来,并很可能在某些环境中持续下去,不少教师认为自己就是权威,教师所讲的就是标准答案,不去考虑学生的对于问题的不同做法或想法,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必须回答课本上或教师自己认为标准的答案,有时学生提出异议,不去解析或进行冷处理,只简单的要求学生记住答案就可。 (四)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尊严,特别是人格尊严和思想尊严。在我们有些教师的课堂上,学生毫无人格的尊严和思想的尊严,教师只把他们当成生产线上的产品,而不是活生生与教师平等的人,教师往往发号施令,一言九鼎,压制学生的思想,扭曲学生的性格。 显然,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我们采用上述一些传统的方法教学,教师花费较大的气力却不会有太大的成效,往往一个题型经过高三三轮复习做十几遍仍然不会,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如何还?” 二、如何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改变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大量时间不是听老师讲,就是听老师与其他同学一问一答的被动“听”课的局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广泛的可能性。我将自己的一些做法总结出来,以期获得同仁们指正。 (一)重视课前教学设计。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设计结构和弹性化的方案,思考师生活动的合理配置与目标,并对自己设计的方案、思路、目标、过程在课前就娴熟于心,不能简单的指望在课堂上靠自己的经验随机应变。教学设计既是一份教案更是一份学案。 (二)改变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传统关系,建立“教与学”的有机整体而不是将教与学分成两部分;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刘海琼l)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浅谈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教育教学中,老师充当的是引路人的角色,学习主要靠学生自己。数学本身就是先质疑,然后进行解决。要想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就得有兴趣。所以学生的主动学习是特别重要的。在数学的学习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自学热情。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老师必须创设有趣的课堂情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学能力,才愿意学。为了激励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积极心态,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实施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问题中进行发现、研究、探索,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产生学习的动力。我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学科的特点,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自觉探索的欲望。如:在教学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我利用《西游记》中的人物进行讲故事:唐僧四人去西天取经,途中酷暑难耐,正好前面有一个西瓜摊,悟空买了四个西瓜,准备四人每人吃一个,可八戒跑过来说:“师傅,我来分吧!”师傅同意了,八戒想尝尝再分,可是吃了一块又一块,忘了分西瓜,一口气把西瓜全吃完了。想一想,其他三人能分到西瓜吗?根据故事情境如何列式?(p58)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思考的问题就多了,就想弄清楚究竟是谁对谁错。不断引发对问题的思考。增强了自学的热情。 二、注重自学与合作交流,增强自学能力。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主动交流是学生学习的方式。我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创设一种探究性的情景:学校的东、南、西、北各有那些建筑物?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或者与小组合作的方式调查,收集信息,表达与交流,对课堂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拓展思维,获得兴趣,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主动获得知识,而且能不断地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