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跷跷板的故事

跷跷板的故事

跷跷板的故事
跷跷板的故事

跷跷板的故事

灰兔和白兔在山上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东西。它长长的,只有一根矮柱子支撑着,灰兔先发现了这个奇怪的东西,白兔走过来也看到了它。

白兔说:“这是什么呢?”

灰兔一脸学问的说:“这很明显是一张桌子。”

白兔说:“可桌子为什么会这么窄,为什么是斜的呢?”

灰兔有点尴尬的说:“这可能是一张特别的桌子。”

白兔觉得灰兔聪明极了,灰兔也是这样想的,白兔和灰兔打算在这张特别的桌子上吃晚餐,可是因为桌子太倾斜,根本放不住食物,胡萝卜和苹果全部滚了下来。

猴子看到了笑着说:“你们俩个在跷跷板上做什么?”

白兔说:“我们在这张桌子上吃晚饭。”

猴子哈哈大笑了起来,说:“这不是桌子,而是一种玩具,就像这样。”说着,猴子示范给白兔和灰兔看,灰兔不好意思的低着头说:“我应该多问多学才对,不应该不懂装懂。”

小猴说:“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不知道并不丢人,只要我们勤于学习就会丰富知识。”说完,拉着灰兔和白兔玩起了跷跷板。

------------

其实故事中的特别的桌子就是跷跷板,相信大多数小朋友都玩过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遇到自己不认识的东西,应该多问多学,不能不懂装懂,要不然的话我们的知识储备就没办法变多哦~勤于学习知识才能丰富哦~

《玩跷跷板》教案

玩跷跷板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 教学目标: 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天平的主要构造,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教学重难点: 1.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2.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 教具、学具: 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天平、设计表格。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玩过跷跷板吗?在玩跷跷板时,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 [学生说说自己以前玩跷跷板时的感受。]预设:跷跷板一会往上翘,一会往下翘;两个一样重的小朋友玩跷跷板会两边一样高……师追问:两边一样高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谁知道?引出平衡并板书。 2.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回顾玩跷跷板的情景(师课件演示学生在玩跷跷板) 看到这里,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预设:一个小孩子怎么把一个大人给翘起来?一个同学怎么把两个同学翘起来? 你还想到哪些问题?预设:小孩怎样才能把大人翘起来?跷跷板怎样才能平衡?教师及时评价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二、猜想假设,尝试解释 1.大家提得问题都很有研究价值,那么跷跷板保持平衡到底跟什么有关系呢?让我们猜一猜,到底是怎么回事?

(学生独立思考) 2.汇报交流,哪个同学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预设:跷跷板保持平衡与两边的重量有关。除了重量,还可能与位置有关。教师追问:你怎么知道还与位置有关系的?我们玩跷跷板时,就见过小同学把大同学跷起来,光与重量有关是不对的。教师板书“重量”,“位置”。 那么位置是相对于哪里说的? 预设:支撑点。有的离支撑点远,有的离支撑点近。 刚才,大家的讨论很积极,猜的都还有一定的道理。怎样才能证明这些猜测对不对?引导学生做实验。 三、制定计划,实验探究 1.认识杠杆尺 教师出示杠杆尺:请看,这是一个特殊的跷跷板,它叫杠杆尺,这是底座、竖杆、平衡尺,仔细观察平衡尺,大家有什么发现?从中间往左数是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从中间往右数是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左边第一格和右边第一格到中间的距离是一样的,那么左边第4格和右边第4格到中间的距离也是一样。这是钩码,它可以挂到杠杆尺上。 2.设计实验方案,并在全班交流。 你们打算怎样设计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想? 学生汇报交流:预设我在左边第一格挂1个钩码,在右边第一格也挂一个钩码。我们打算在左边右边3个格子的地方各挂2个钩码。 刚才,我们设计的只是一种玩法,就是让杠杆尺左右两边的重物一样,要想研究平衡的秘密,仅靠一种玩法是不行的,需要大量的玩法,你们还想怎么样,使杠杆平衡呢? (学生自由发言,如实验中要做好记录,教师予以鼓励)。预设:左边挂的钩码少一些,右边挂的钩码多一些;我们打算让杠杆尺两边的钩码数量不一样, 3.分组实验 同学们使杠杆尺平衡的方法可真不少!下面让我们按自己的想法使桌上的杠杆尺平衡,注意两点要求:一是小组要分工,要有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问题员,问题员可以随时提问题,让操做员讲一讲为什么能平衡?二是平衡了的杠杆尺可

电动车跷跷板设计

电动车跷跷板设计报告 山东交通学院禹海岱刘晓君董立国 摘要:为了满足电动车跷跷板的设计要求,进行了各单元电路方案的比较论证及确定,系统以凌阳16位单片机SPCE061A作为电动车的控制核心,选用了上海直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ZCT245AL-TTL型倾角传感器测量跷跷板水平方向倾角,该传感器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且输出485信号便于与单片机接口;对于关键的小车动力部分,经过充分比较、论证,最终选用了控制精确的步近电机,其最小步进角0.9度,易于平衡点的寻找;通过红外对管TCRT5000寻迹,实现了小车走直线等功能;系统显示部分选用图形点阵式液晶显示器OCJM4*8C,串行接口,编程容易,美观大方。采用单片机内部时钟实现精确计时。最后的实验表明,系统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不但完成了所有基本和发挥部分的要求,并增加了路程显示、全程时间显示和语音播报三个创新功能。 关键词:倾角传感器,红外对管,步进电机,SPCE061A 1.系统方案 1.1 实现方法 本题要求设计并制作一辆电动小车,能实现在跷跷板上运动且在不同配重的情况下保持平衡等功能。我们想利用电机控制小车运行,角度传感器测量跷跷板水平方向倾角来确定小车何时达到平衡,利用寻迹模块实现小车沿直线行走以及在A点外某处能自动驶上跷跷板,还有显示模块以及语音模块等做为人机界面,实现显示及语音提示等功能。上述各模块的方案论证如下。 1.2 方案论证 1.2.1 控制器模块 方案一:采用ATMEL 公司的AT89C51。51单片机价格便宜,应用广泛,但是功能单一,如果系统需要增加语音播报功能,还需外接语音芯片,实现较为复杂;另外51 单片机需要仿真器来实现软硬件调试,较为烦琐。 方案二:采用凌阳公司的SPCE061A 单片机作为控制器的方案。该单片机I/O 资源丰富,并集成了语音功能。芯片内置JTAG电路,可在线仿真调试,大大简化了系统开发调试的复杂度。 根据本题的要求,我们选择第二种方案。 1.2.2 电机模块 电机模块选择是整个方案设计的关键,按照设计要求,小车需在C点和有配重的情况下分别达到平衡状态,这需要对小车的精确控制,而且小车制动性能要好。因此普通直流电机不能满足要求。 方案一:采用直流减速电机控制小车的运动,直流减速电机力矩大,转动速度快,但其制动能力差,无法达到小车及时停车的要求。

乐高跷跷板教案

中小学乐高教育教学设计模板 基本信息 姓名袁园 电子邮件 所教学科语文科学 学校名称合肥市三十埠小学 学校地址合肥市瑶海区合店路54号 邮政编码231633 联系电话 1 是否同意本教案用于乐高教育教学活动是√否 设计概览 教学主题跷跷板 涉及学科(领域)科学授课年级五年级 前需技能(学生在开始 此单元前必须掌握的知 识或技能) 本节课要求学生在课前跷跷板的结构有所了解,知道杠杆原理 课程概述(概括地描述使用乐高教具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架构,约500字) 本节课主要是为了激发孩子们探索周围生活中有关的机械装置的兴趣,通过自己动手搭建,获得与机械、物理知识有关感知能力。学习杠杆,支点与平衡的关系感受杠杆的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孩子们科学探究的精神,团体合作能力,测量、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注意力、毅力、耐心和坚韧性等。让孩子们把课堂中所学的发散到更广阔的生活,激发他们探讨周围生活中科学知识的兴趣,体验科技带给人类生活的巨大变化。 关键词科学跷跷板杠杆支点与平衡小组合作 教学或学习过程 说明:在描述教学或学习过程中,您一定会用到工具(乐高教具型号、乐高学习软件、演示文稿等信息技术工具)与资源(印刷、视频、网络资源等),请在用到上述工具与资源时,注明相应的文件名,并设置链接,以便浏览者方便查看相应文件。 Connect联系(联系学科内容和现实世界引入活动任务) 1

活动时长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工具与资源 8分钟 1、和孩子们一起观察幼儿园 的跷跷板,以讨论的方式让孩子 们学习跷跷板的结构。 2、和孩子们一起测量一下, 架子两边的板的长度是否相等? 3、从积木盒子中拿一根梁, 让孩子们放在自己的手指上试一 试,看梁的什么地方放在手指上 时,能保持平衡。让孩子们明白 重心与平衡的关系。 故事引导:放学回家的路上, 山姆和萨拉在操场上停了下来, 他们跳到了跷跷板上。 山姆和萨拉只发现今天的跷 跷板有点不对劲,它不能上下摆 动。萨拉往下压,山姆往上去, 可无论萨拉怎么用力往下压,都 不能让山姆下来,她上去。山姆 和萨拉想知道今天的跷跷板为什 么和以往的不一样。 你能帮助山姆和萨拉搭建一个能 够平衡的跷跷板吗?让我们开 始吧! 学生听故事,观察跷跷 板结构,自己动手测量 Ppt课件 乐高教具Construct建构(指导学生进行搭建作品、程序设计) 活动时长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工具与资源 20分钟 让孩子们用盒子里的积木做 一个跷跷板。可以提醒孩子,什 么积木可以做支架,怎样才能使 跷跷板保持平衡。要求孩子们 的跷跷板: *保证跷跷板是保持平衡的, 能够顺利的上下摆动 *如果跷跷板不能保持平衡, 检查一下支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 跷跷板如果不能顺利的上下摆 动,检查一下安装在红色梁上的 学生按照老师指导,自 己动手搭建跷跷板 乐高教学器材 2

3dMax课程设计跷跷板动画制作

信息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跷跷板动画制作 专业: 课程:ITAT信息技术应用实战指导教师: 2015年06月24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成绩评定

目录 一、前言 二、目的与要求 三、制作过程 四、总结

一、前言 课程设计是课程学习后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对课程理论和课程实验的综合和补充,它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理论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时间问题的能力,对加深课程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切实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课程设计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必不可少的一个综合性理论实践环节。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完成一个较完整地3D建模、室内外效果图和动画制作过程,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应用,进一步认识和熟悉3D MAX软件应用和用途。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设计问题的能力。通过综合性课程设计训练,使学生达到独立设计方案,熟悉常用建模和设计方法的使用。 三、制作过程 1.启动3DS MAX ,在命令面板上选择创建选项卡,在几何体子面板中单击选择长方体。 2.在主视图中,移动鼠标画出跷跷板两边的支柱,可以通过复制得到,并通过选择圆柱体画出位于两板之间的支撑翘翘板面的圆柱。如图所示。

3、在主视图画高度小的木板,通过移动工具,调整位置使之正好放在绿色支柱上。 4、单击圆锥体,画出大小合适的坐垫,通过旋转压缩工具,使之压缩为正常坐垫。 5、同上方式,画出跷跷板扶手,病通过镜像、复制得到另一个。如图。 6、通过移动工具调整各几何体的位置,使之成为跷跷板模样。渲染后如图。

《跷跷板》教案

《跷跷板》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天平的主要构造;知道天平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天平的主要构造;知道天平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平衡的规律。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阅资料法、交流法、观察法、实验法。 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玩一玩跷跷板 2.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记录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哪些游戏?(秋千、滑梯、跷跷板) 2.在跷跷板游戏中,为什么跷跷板一会儿跷上去,一会儿又落下来呢?(生自由说)3.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探究吧?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生活中的知识与经验,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感觉,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再次体验“跷跷板”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新授 活动一:感知跷跷板的平衡,提出问题。 1.谈话:看来,同学们对跷跷板都很熟悉,都很喜欢玩跷跷板。老师这儿有玩跷跷板的资料,你们想欣赏吗?(想) 2.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3.谈话:同学们都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总之大家都想知道跷跷板保持平衡的奥妙。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跷跷板才能平衡?”当然,对“平衡”这个词语学生可能不太熟悉,提不出“在什么情况下,跷跷板才能平衡?”这一问题,但只要学生能提出“在什么情况下,跷跷板才能两端一般高?”等问题就可以。】 4.谈活: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好!想知道跷跷板保持平衡的秘密,我们猜一猜,到底是怎么回事?谁能来说一说,结合我们刚才看到的资料来说。 5.学生自由发言,结合自己的玩跷跷板的经验回答。(给予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 谈话: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听了同学们说出这么多种可能,老师很高兴。刚才,大家的讨论很积极,猜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怎样才能证明这些猜测对不对?(做实验)【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针对性的对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思维比较分散,说出来的办法会很多,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培养学生积极讨论、交流、善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好习惯。】 活动二:探究使跷跷板平衡的办法 1.制定方案,实施探究 学生汇报交流。 2.认识杠杆尺。 师:请看,这是一个特殊的跷跷板,它叫杠杆尺,这是底座.竖杆.平衡尺,仔细观察杠杆尺,大家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知道杠杆尺左右两边的距离相等,有等量的刻度等。 教师演示:在杠杆尺左边第一格挂1个钩码,(左边沉下去了),问:怎样使杠杆尺平衡?根据学生回答操作。并把杠杆尺图画到黑板上。 师:刚才,我们演示的只是一种玩法,要想研究平衡的秘密,仅靠一种玩法是不行的,需要大量的玩法,你们还想怎样玩,使杠杆尺平衡呢?

跷跷板大班教案

跷跷板大班教案 跷跷板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跷跷板大班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跷跷板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感受三拍子旋律的强弱变化,在音乐中体验玩跷跷板一上一下的感觉。 2、在创编表演动作的过程中,体验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重点难点: 在音乐中体验玩跷跷板的感觉,并创编表演动作。 教具准备: 大鼓,音乐磁带。

活动流程: 一、玩一上一下跷起来并欣赏音乐。 1、请幼儿用动作来表演坐跷跷板。(两个人面对面双手拉紧,一蹲一站,一上一下翘起。 2、放录音,幼儿边听音乐,边哼唱三拍子的旋律表演。教师可以在强拍时击鼓。 二、学习歌曲《跷跷板》 1、教师演唱歌曲。幼儿回忆歌曲的内容。 2、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来念歌词,并在重拍处拍手或跺脚。教师在重拍处敲鼓配合。 3、听歌曲摇动身体,每三拍摇动一次,幼儿也可以用身体的其他动作(手臂摆动、双脚移动等)感受三拍子的变化。 4、轻声跟唱歌曲几遍。边唱边摇动身体。 三、翘呀,翘呀,跷跷板。 1、幼儿自由结伴创编表演动作。 2、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动作。说说怎样才能玩得更和谐? 3、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唱出玩跷跷板一上一下的感觉? 4、幼儿两两结伴边唱边做玩跷跷板的动作。

跷跷板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比较2--3种物体的轻重。 2、初步学习运用等量替换的方法感知、理解物体之间的重量关系。 3、学习运用推理的方法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天平1台,玩具水果,教学挂图二。 2、形状不同的积木若干,幼儿用书第39页的操作材料。 3、幼儿已有使用天平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天平称量,感受不同物体的重量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天平,启发幼儿讲述天平的作用及其使用方法。

跷跷板教学设计教案

3、跷跷板 一、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体验和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对杠杆尺平衡作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 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原理的技术成果;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德育目标) 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二、教学准备: 根据教科书给出的探究指向,动员学生课前玩一玩跷跷板,并准备进行探究的有关材料,如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蜡烛等。根据教学设计,教师还应相应地为学生准备其他探究材料,如设计表格、制作多媒体课件等。 三、教学流程: 一、回忆、交流玩“跷跷板”时的过程及发现的有趣的现象。通过调动学生原有的经验,进行交流,发现跷跷板平衡的特点。 二、探究怎样使杠杆尺平衡。组织学生利用杠杆尺来研究平衡现象。 1.提出活动指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一下,怎样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2.学生预测。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定研究方案。 4.进行探究实验。 5.交流实验情况及发现。 6.总结杠杆尺平衡的规律。 三、交流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四、自由活动:玩“蜡烛跷跷板”,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五、拓展活动:我们来做个类似跷跷板的小玩具。 六、拓展活动: 1.做个类似跷跷板的小玩具 2.课下调查生活中还有哪些平衡现象,下节课交流。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引领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回忆玩跷跷板时的经验,并配以

蜡烛跷跷板的游戏,丰富了学生的感知,为学生提出有关平衡的问题奠定了基础,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问题提出后,我把解决问题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动手之前先动脑,积极地猜想,尝试对观察到的现象和提出的问题作出解释,这样学生的生活经验得到充分的展示与交流,引出了与平衡有关的因素:重量、位置、支撑点。找到了研究的关键问题后,我引导学生制订实验计划,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探究,找到了平衡的条件。学生的表达是多种多样的,如口头表达、画图表示、现场演示等。最后通过联系生活交流平衡现象的应用及课堂总结结束教学,课下让学生制作平衡玩具,为学生的课下探究指明了方向。通过本课教学,我认识到:学生的科学探究离不开生活经验,教师要精心设计有层次的探究活动,把每个探究环节落到实处,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教案《跷跷板》

《跷跷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杠杆尺平衡作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平衡规律。 2、学会在游戏中合作交流,善于提出和发现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原理的技术成果,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了解天平的主要构造,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教学重难点: 以跷跷板为探究的切入点,研究杠杆的平衡原理及天平的结构特点。教学准备: 杠杆尺、钩码、蜡烛、火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看蜡烛跷跷板 师:仔细观察后,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2、学生交流汇报。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跷跷板平衡的秘密。(板书:跷跷板)(二)制定计划,实验探究 1、玩跷跷板时,你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 (1)引导学生交流跷跷板的发现。 (2)集体交流玩跷跷板的发现。 (3)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4)师生讨论交流研讨这些问题的方法。 (5)教师小结。 2、想办法找平衡 (1)出示杠杆尺,提问:如何使杠杆尺平衡? (2)大胆猜想。(在杠杆尺本身不平衡时调节两端的螺母,挂钩码时不能出现在一边分开挂的现象) (3)小组活动,开展探究实验活动,探究使杠杆尺平衡的方法。 师:下面让我们按自己的想法使桌上的杠杆尺平衡,注意两点要求:一是小组要分工,要有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问题员,问题

员可以随时提问题,让操做员讲一讲为什么能平衡?二是平衡了的杠杆尺可以放到一边,别乱动。开始做吧。 (4)集体交流。 在左右重力相等的情况下,如何达到杠杆尺的平衡? 在左右重力相等的情况下,如何达到杠杆尺的平衡? (5)教师小结。

《跷跷板》的教学设计

《跷跷板》的教学设计 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跷跷板》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 《跷跷板》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 1、利用已有的经验,认识物体之间存在着轻重的差异。 2、通过“掂一掂”等活动,进一步体验两个物体间的轻重。 3、在比较物体轻重的过程中,认识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获得比较轻重的活动经验。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厚薄、大小不同的两本书,苹果和梨,天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 1、师:星期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耍,它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从这幅图中,

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轻的? 师:从这幅图中你还能看出谁轻谁重? 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谁轻谁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板书课题轻重) 2、你还能说出你身边的物体谁轻谁重吗?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1、掂一掂。 (1)让学生观察讲桌上的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说说数学书和文具盒谁轻谁重? (2)为什么同样的书和文具盒,大家判断的不一样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证实一下谁说的对呢? (4)教师把文具盒里的文具取出来,再请2~3名同学掂一掂,说出谁轻谁重?为什么? (5)你们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谁轻谁重? (6)教师小结:文具盒和数学用眼睛看不能准确地判断谁轻谁重,我们用掂一掂的方法能够比出谁轻谁重。 2、称一称 (1)出示苹果和梨猜一猜:谁轻谁重? 掂一掂:谁轻谁重? 不管是猜一猜,还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 怎么办呢?谁又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

幼儿园小班教案《跷跷板》

幼儿园小班教学计划《跷跷板》 小班教学计划《跷跷板》适合小班教学活动,让孩子可以设计相应的动作,可以跟随音乐做相应的游戏,喜欢与同伴互动,喜欢参加音乐活动,学会唱歌01030010,感受音乐的高低和规模的旋律,初步掌握学习唱歌的技巧,并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游戏乐趣。来看看小班《跷跷板》的教学计划。 活动目标: 1.学会唱歌《跷跷板》,感受音乐的高低和音阶的旋律。 2.可以设计相应的动作,可以按照音乐做相应的游戏,喜欢与同伴互动,喜欢参加音乐活动。 3.掌握学习唱歌的技巧,并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游戏乐趣。 4.感受歌曲的幽默特征并听音乐游戏。 5.可以唱歌,声音清晰,可以大胆地在乐队面前唱歌。 活动准备: 音乐和伴奏,地图,玩偶,玩游戏的道具。 活动程序: 一,游戏节奏:至尊小矮人 1.带领孩子听音乐,玩“高矮人”游戏。

2.幼儿跟随老师在教室圈子中转一圈,通过音乐来回改变起伏,并激发孩子们参加活动的兴趣。 二,声乐练习 玩气球游戏,练习长高音低的声音。 老师演示:用双手在空中画一个气球,一边发音,一边改变气球的大小,使用刻度“ 1 2 3”,“ 1 2 3 4 5”,“ 1 2 3 4 5 6” 7'从低到高逐渐变大,气球从大到低变大。幼儿学习模仿并达到初始声音效果。 第三,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孩子了解跷跷板。 1.对话导致游戏内容。 指导意见:孩子们玩过跷跷板吗?跷跷板如何玩? 老师使用动作来解释跷跷板的形状和游乐,并使用身体动作来表达跷跷板。引导儿童使用跷跷板的性能,反映出跷跷板高度的不同变化。 2.两个孩子一起玩跷跷板游戏。 引导孩子学习互相合作以找到朋友,并展示跷跷板的外观。在游戏过程中,最初会介绍儿童歌曲的内容。 第四,孩子们学会唱歌。 1.听听这首歌,谈谈您在这首歌中演唱了什么? 跷跷板,很有趣,它会很高,它会很低,并且1234567i会接上星星。

跷跷板设计图

摘要 本设计使用89C52单片机为主的微处理器作为电动车跷跷板的检测和控制核心,从而达到小车按迹寻规,正确行驶和精确显示等目的。当系统电路采用由激光发射管射到黑带时,接收管未检测到信号,输出端为低电平。当激光发射管射到地面或跷跷板时,它反射回来的光会被接收管检测到信号,输出端会输出一个高电平。此时检测到的信号会经过放大送到单片机处理,从而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并且使液晶显示器显示出一段路程的时间。在设计电动小车自动平衡系统中,包括中心处理单元、电机驱动、轨迹检测、角度检测、状态指示和用户接口等模块。系统采用光电检测电路和角度传感器构成闭环反馈电路,实现小车自动在跷跷板上寻找平衡点。采用激光对管检测引导线,控制行驶轨迹,液晶实时显示系统状态信息。 1、方案论证与比较 1.1系统方案 该系统由寻迹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电机执行模块,显示电路模块等构成。根据各模块实现的功能及所能达到的要求,通过电路分析总结出几种不同的方案。 1.1控制器部分 方案一采用常用的89C51控制。技术比较熟练,应用广泛,现在的51系列技术硬件发展的也非常得快,也出现了许多功能非常强

大的单片机,因此使用单片机可以实现要求的基本功能。但是为了实现多组预存信息,必须外加具有掉电存储功能的EEPROM,这增加了系统的复杂程度。而且在执行动态刷新的时候读取EEPROM的速度慢,刷新频率受到限制。 方案二应用ARM,ARM是一种功耗很低的高性能处理器,技术具有性能高、成本低和能耗省的特点。方便、安全、高效。作为嵌入式领域中最为广泛使用的32位处理器结构体系,ARM已经成为多个应用领域的标准CPU。ARM处理器技术正在成为多数嵌入式高端应用开发的首选。ARM2138芯片具有高达32KB的内存作为数据的缓冲区,因此能够实现非常快的读取速度。并具有丰富的I/O资源,而且其外围电路简单,在片内即可实现所有控制。简化了整个系统的复杂程度. 通过比较,我们选择方案二。 1.2寻迹部分 跷跷板板面我们采用优质KT板,在翘翘板中心贴25mm宽度的黑胶带作为电动车的引导。 方案一采用红外探测器。红外发射端二进制数字信号调制成某一频率脉冲形成发射出去,接收管一接收到的光脉冲转换成为电信号经

幼儿园中班体育:有趣的跷跷板教学设计

新修订幼儿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中班体育:有趣的跷跷板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Mid-class sports: fun seesaw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幼儿园 编订:FoonShion教育

中班体育:有趣的跷跷板 活动目标: 1、大胆探索翘翘板的多种玩法,发展平衡能力,提高动作灵活性、协调性。 2、培养幼儿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良好品质。 重点:通过玩跷跷板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难点:能通过不同摆放的跷跷板路 活动准备: 跷跷板每人一个,小木桩4个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5分钟) 1、每人拿一个跷跷板四散站立,跟随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做准备操 2、跟随教师一起冲浪(站在跷跷板上左右摇晃,前后摇晃) 二、自由探索跷跷板的玩法(5分钟) 1、刚刚潘老师带大家一起在跷跷板上玩冲浪,那么现在

请我们小朋友想想,我们和跷跷板还有其他玩的方法吗? 2、幼儿分散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方法如:站在跷跷板上摇晃、跪在跷跷板上摇晃、盘腿坐在跷跷板上摇晃、俯卧在跷跷板上摇晃、仰卧在跷跷板上摇晃、将跷跷板竖放跳跃、将跷跷板倒放站在上面等等。 3、集合,请不同玩法的幼儿示范,其他幼儿学做。 三、自由探索多人合作的玩法(5分钟) 1、小朋友的本领真大,想出来了那么多好玩的方法,那我可要增加难度了,现在我要求你们2个或者3个小朋友一起来玩,看看哪一组想的方法最多? 2、幼儿分散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方法如:两人面对面站在跷跷板上手拉手一起摇晃、两人同向站在跷跷板上手拉手一起摇晃、两人背对背站在跷跷板上手拉手一起摇晃、多人将跷跷板排成各种不同的类型从上面走过等等(跷跷板可排列成横向、纵向、间隔等类型)。 3、在探索的同时,教师选出1-2个特别的玩法请幼儿一起来尝试。 四、游戏:勇敢者之路(10分钟) 1、按照幼儿能力的强弱分成四组 游戏方法: 1)、保持身体平衡,走过勇敢者之路,一次也没有从翘翘板上摔下来的孩子,可以到前方裁判老师那里敲一个章。

跷跷板要当心安全教案

跷跷板要当心安全教案 如何玩好跷跷板,下面是品才小编为大家推荐跷跷板要当心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跷跷板要当心安全教案由于跷跷板的使用要求两个宝宝之间的合作,因此这种器械通常对于5岁以下的幼儿来说是不适合的。除非,有的跷跷板下面带有弹簧设计,可以避免跷跷板的突然触地。尽管如此,在玩耍跷跷板的时候仍需要额外的小心。下列安全要点,可以让宝宝牢记在心:跷跷板一头只坐一个宝宝。如果宝宝和自己的伙伴相比显得太轻了,就需要更换伙伴,而不要在轻的一头增加一个宝宝。 宝宝们应当面对面坐在跷跷板上,不要反转过来,背对背地坐着。 让宝宝用两手紧紧握住把手,不要试图触摸地面或者两手放空。两脚自然放在两侧,而不要蜷缩在跷跷板的下方。 当跷跷板有人在使用时,其他宝宝要保持距离。绝不要将自己的肢体伸到翘起的板下面,或者站在跷跷板的横梁中间,甚至试图爬到正在上下活动的跷跷板上。 滑梯安全 如果宝宝们小心地使用这种器械,滑梯应当是相当安全的。这里有一些相关的安全要点: 宝宝们在玩滑梯的时候,应该一步一步上台阶,同时手

扶栏杆,这样爬到滑梯顶部。不应该从滑梯倒爬上去。 告诉宝宝应该总是脚朝下滑,并且上半身保持竖直,绝对不要让宝宝头朝下滑,或者肚子朝下横着滑下来。 在滑梯的下滑段,一次应当只有一个宝宝,不要让宝宝一群一群地往下滑,以免挤伤。 让宝宝在滑下来之前,先看清滑梯底部是否是空的,有没有其他宝宝在那里坐着?当宝宝自己从滑梯上滑下后,也应当立即起身,离开滑梯,为后面的宝宝腾出空位。 跷跷板要当心安全教案设计意图 幼儿由于前期经验的缺失,常常会错误地认为“大的物体重,小的物体轻”。为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经验,我以跷跷板为切入点。设计了集体教学活动,并与区域活动有机融合,引导幼儿通过操作记录来分析比较、推理判断物体问的轻重关系。尝试在游戏情境中,引领幼儿积极地探索,快乐地学习。自主地成长。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尝试操作并用计数形式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2.运用记录表分析推理和判断物体间的轻重关系。 3.培养合作意识、分析观察能力,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事先玩过跷跷板游戏。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含反思)-2.2跷跷板大象版

2跷跷板 【教学分析】 “跷跷板”是孩子们喜欢的游乐设施之一,不仅可玩性高,而且蕴含了丰富的科学原理。认识、制作跷跷板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为后续学习杠杆这种简单机械提供直接经验的储备。 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经历了制作滑梯的完整流程,对技术与工程领域建立的初步的认知,因此本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在设计、制作和评价三个方面的难度有所增加。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2.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纸、塑料尺、牙签、纸杯、别针、透明胶带、剪刀。 2.学生准备:无。 【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情景 师:上节课同学们为丁丁和当当制作了一部小滑梯,相信丁丁和当当一定特别开心!不过游乐场不能只有一件游乐设施,今天我们为丁丁和当当制作一部跷跷板好吗? 生:好! 师:大家都玩过跷跷板,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跷跷板? (生介绍跷跷板的样子以及自己玩跷跷板的经历) 师:看来同学们对跷跷板都十分了解,那么为了便于我们完成今天的任务,我们一起来认识跷跷板各部分的名称吧! (师利用PPT带领学生认识跷跷板的结构) 生:我明白了,跷跷板分成两大部分——底座和跷板,跷板的中心有轴,可以围绕底座旋转。 师:你真了不起,相信你以后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 [设计意图]

导入活动包含两项内容,一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这里继续采取为丁丁和当当建造游乐场的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一个项目往往由几个子项目组成。二是引导学生认识跷跷板的结构,学生虽然有丰富的玩跷跷板的经验,但往往很少有人细致地观察了解跷跷板的结构组成,借助PPT让学生认识跷跷板的结构也是为接下来的设计和制作做准备。 2.提出任务 师:既然是跷跷板,那么跷板要能够顺利地将丁丁和当当跷起才行。想一想,如何建造跷跷板才能保证跷起它们呢? 生1:跷板要足够结实,不能断裂。 生2:跷板还要能够在底座上旋转才行。 生3:如果不能旋转的话,跷板就不能把丁丁和当当跷起来了! 生4:可是怎么才能让跷板绕底座旋转呢…… 生5:还有,底座要很稳固才行,否则不安全。 师:是啊!跷跷板不仅要跷板足够结实,这样才能承受丁丁和当当的重量,而且,跷板还要能够灵活地旋转。 [设计意图] “跷板足够结实”,“能够绕轴旋转”、“底座稳固”这三个结构性的问题组成了学生设计跷跷板的基本框架。在这样的大思路下,学生的后续设计、制作就会变得有章可循。 3.设计 师:老师在材料区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各小组材料员将它们领回来,仔细观察这些材料,看看你都认识它们吗?向同伴介绍一下这些材料吧。 生1:纸板和塑料尺可以用来制作跷板。 生2:纸板好软,恐怕承受不了丁丁和当当的体重。 生3:纸杯可以用来制作底座,我在做滑梯的时候就用纸杯当底座,不过要倒扣了才稳固。 生4:牙签和别针是做什么呢? 师:想一想跷跷板是怎么和底座连接起来的呢? 生:我知道,牙签可以做轴,曲别针上有圆孔,可以支撑轴!

小学科学_跷跷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跷跷板》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跷跷板》一课是青岛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游戏里的科学》的第三课。“游戏”是孩子们童年生活的一部分,而“跷跷板”这一活动更是孩子们乐于参与的。教材从引导学生回顾玩跷跷板时的发现入手,引领学生提出问题,进而利用杠杆尺“想办法找平衡”。使学生在动手中寻找杠杆平衡的规律。 教学目标 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天平的主要构造,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教学准备:支架、杠杆尺、钩码、天平、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演示“蜡烛跷跷板”实验。 谈话:老师这里有个有趣的“蜡烛跷跷板”游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谁的发现多?(播放视频) 生:它的左右两端不断地跷起来。 生:它的两端不断地落下去。 师:大家的观察真仔细,看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点燃蜡烛跷跷板后,它就不断的起起落落呢? 师:你在生活中玩过类似的游戏吗?在玩跷跷板时,有什么好玩的现象发生? 生:跷跷板一边高,一边低,重的一边把轻的一边压起来了。 生:跷跷板两边不平了。 出示书中图片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4、组织学生交流: 5、总结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对媒体课件的导入新课有助于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提出问题的热情。一个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前奏是深入展开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所在。】 二、探究活动 师:同学们来猜一猜,怎么样才能让跷跷板保持平衡呢? 生:我想可能与两边的重量大小有关。 师:看来,两边的起落与两边的重量有关。还与什么有关? 生:我认为除了重量,还可能与位置有关,我们玩跷跷板时,就见过小同学把大同学跷起来,光与重量有关是不对的。 生:老师,我就曾经把大同学跷起过。 师:看来,这种现象还与位置有关系,那么位置是相对于哪里说的?

跷跷板

电动车跷跷板 摘要:本设计以P89V51RD2FN 单片机为电动小车的控制核心,采用MSA-LD2.0倾角传感器实时测量跷跷板的倾斜角,用ST198光电传感器检测黑色引导线监测小车运动。光电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模块把实时测量信号馈送至单片机,利用专用细分芯片TA8435H 驱动步进电机,以脉宽调制式斩波方式对步进电机步进角进行细分,控制和调节小车速度。采用增量式PID 控制算法确保小车能够达到平衡;用RT128×64M 液晶显示时间、角度等参数。经测试表明:小车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能够实现30秒内小车行驶到规定点,并保持跷跷板平衡;在跷跷板一端配重可调整的情况下,小车也能自动找到平衡点并保持跷跷板平衡。 关键字:电动车、倾角传感器、步进电机、增量式PID 控制 1 系统方案 1.1 设计思路 根据设计要求,系统可分为控制部分和信号检测部分。其中信号检测部分包括:路面检测模块,角度测量模块;控制部分包括:电机驱动模块,显示模块,控制器模块。小车的基本模块方框图如图1.1.1所示。 1.2 模块方案论证与选择 1.2.1控制器模块 根据设计要求,控制器主要用于各传感器信号的接收分析、判断和控制小车电机的动作,控制运行时间、平衡时间等参数显示。采用Philips 公司的P89V51RD2FN 作为系统控制器就可以实现控制要求。该单片机算术运算功能强,软件编程灵活,可用软件编程实现各种算法和逻辑控制。它功耗低、体积小、成本低,而且响应时间是完全可以满足系统要求。 1.2.2 电机及其驱动模块选择 步进电机是一个数字控制电动机。它将电脉冲信号转换成角位移,即给一个脉冲信号,步进电机轴就转动一个角度,适合于单片机控制。故采用步进电机作为小车驱动。 方案一:使用L298N 芯片驱动电机 L298N 可以驱动直流电机和步进电机,本设计中考虑到电机的带负载能力以及控制小车行驶的精度问题所以选择用步进电机。L298N 芯片可以驱动两个二相电机,也可以驱动一个四相电机,可直接通过电源来调节输出电压,直接用单片机的I/O 口提供信号。 方案二:采用TA8435H 细分芯片驱动步进电机。使用细分方式,能很好的解决步进电机在低频工作时,振动大、噪声大的问题。步进电机的细分控制,从本质上讲是通过对步进电机励磁绕组中电流的控制,使步进电机内部的合成磁场为均匀的圆形旋转磁场,从而实现步距角的细分。跟用L298N 比较:调试简单,最大1/8细分,低速运行震动噪音小;不但简化了电路而且该芯片价格更加便宜。 通过综合比较为达到最佳驱动效果,选择TA8435H 芯片驱动步进电机。 图1.1.1 小车的基本模块方框图

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小学一年级上数学《跷跷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物体两两间的轻重比较过程,初步学习三个物体最轻与最重的比较。 2.结合生活经验,在掂一掂等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两个物体之间的轻重比较。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比一比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教材分析 “跷跷板”一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较多少和高矮、长短的基础上进行的体验活动。内容选取学生身边的、常见的、较感兴趣的事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的设计意图,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比较轻重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发现比较的方法,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跷跷板吗? 生齐答:喜欢! 师:谁来讲一讲你玩跷跷板的故事?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玩跷跷板的故事,并引导学生用手势

表示:一只手托起来表示轻,一只手压下去表示重。)师:小动物们也喜欢玩跷跷板呢,瞧——(课件出示主题图)2.师:请你们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1:老虎比狮子轻一些。 师:能告诉我们你是怎么知道的吗? 生1:我看见老虎被狮子的跷跷板翘的老高。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2:我看见豹子被老虎的跷跷板翘起来了,我觉得豹子比老虎轻一些。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那狮子、老虎、豹子他们三个比,谁最轻?谁最重呢? (呈现学生们熟悉的游乐场景,充满童趣,使学生对比较“轻重”的学习立刻就有了既新鲜又亲切的感觉,也激发了好奇心,使他们主动地去探究。在交流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语言表述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二、实践操作,体验轻重 1.说一说。 师:通过玩跷跷板,我们能知道谁轻谁重,在日常生活中,哪两样东西来比,一眼就能看出谁轻谁重呢? 学生广泛发言。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积极发言,举出了许多生活实例,思路开阔,也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大班数学:跷跷板

大班数学:跷跷板 一、设计意图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幼儿由于前期经验的缺失。常常会错误地认为“大的物体重,小的物体轻”。为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经验,我以跷跷板为切入点。设计了集体教学活动,并与区域活动有机融合,引导幼儿通过操作记录来分析比较、推理判断物体问的轻重关系,尝试在游戏情境中,引领幼儿积极地探索,快乐地学习,自主地成长。 二、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尝试操作并用计数形式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2.运用记录表分析推理和判断物体间的轻重关系。 3.提高合作意识、分析观察能力,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事先玩过跷跷板游戏。 2.物质材料准备:亲子制作“简易天平跷跷板”,师幼共同收集各种材质的小动物玩具和小动物玩具的图片。 3.教师示范用材料:三个小动物(跳跳虎、小老虎和小狗)、示范用记录表一张(附后)、跷跷板示范图(同幼儿操作卡,附后)、简易天平一架、展示板。 4.幼儿操作用材料:每3人一组,每组一架亲子制作的简易天平和一张记录表,每组一个篓子(里面有三个动物玩具,每组都不一样),自选跷跷板操作卡人手一张(图片可插入相应地方,方便幼儿改错),幼儿绘画的小动物图片若干,硬币、记号笔、篓子等。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引题 1.教师出示天平跷跷板:最近,我们班的小朋友迷上了玩天平跷跷板。这么有趣的玩具,不但吸引了我们小朋友,也吸引了许多小动物。看,谁来了?(跳跳虎来了) 2.教师引导语:跳跳虎可喜欢玩天平跷跷板了,它一下子就跳到了跷跷板的一头。咦,现在跷跷板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

(二)操作探索,保持平衡 1.交流讨论。教师引导语: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天平跷跷板的两边一样平吗?(可以在跷跷板的另一头也放上东西) 教师:跳跳虎找来了许多硬币,那要在跷跷板的另一头放多少个硬币两边才会一样平呢? 2.教师请一幼儿在跷跷板的另一头慢慢放上硬币,直到跷跷板变平衡为止。(提示:硬币要一个一个轻拿轻放) 3.点数硬币个数。教师引导语:现在跷跷板的两头一样平了吗?刚才这位小朋友在跷跷板的另一头放了几个硬币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4.教师示范记录(小狗和小老虎后面的格子里先空着):在跳跳虎后面相应的格子里写上数字“9”。 教师小结:原来跳跳虎和9个硬币一样重。 (三)小组合作,操作巩固 1.分小组合作探索。①教师引导语:许多小动物都想来玩一玩让天平跷跷板两边平衡的游戏。在你面前来了哪些小动物,你认识它们吗?如果把你面前的某一个小动物放进天平跷跷板的一头,那另一头需要放进去几个硬币才能使跷跷板两边一样平呢?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②教师提出具体要求:A.三个小朋友一组,商量一下,一个做记录员,记录操作结果,另两个是操作员。B.一个操作员把小动物轻轻放进去,另一位操作员轻轻地一个一个增加硬币,直到天平两边一样平。C.当天平跷跷板平衡的时候,三位小朋友一起数一数有几个硬币,记录员把硬币的个数记录到小动物后面的格子里。 2.幼儿分小组探索并记录,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数清楚硬币的个数,并把数字填写到小动物后面相应的格子里。 (四)分析记录,比较轻重 1.观察分析记录表。教师出示示范记录表:刚才大家在操作的时候,老师也做了一张记录表,请你们看一看老师记录的是哪三个小动物?表格上的三个小动物谁最重,谁最轻呢?为什么你这样认为呢?

电动车跷跷板设计

2014年西安邮电大学第五届TI杯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设计报告 参赛序号 97 参赛题目电动车跷跷板 参赛队员 指导教师 报告日期 2014.4.19-2014.4.20

电动车跷跷板设计报告 摘要: 本设计是一种基于ARM单片机控制的简易智能自动小车系统。我们进行了各个单元电路方案的比较论证以及确定,系统选用Mini STM32板子作为电动车的控制核心,利用红外光电传感器TCRT5000在跷跷板上进行寻迹,实现小车走直线功能,对于平衡点的寻找,选用MMA7361LC倾角传感器测量跷跷板水平方向倾角,对于关键的小车动力部分,经过充分比较、论证,最终选用了控制精确的步进电机,其最小步进角0.9度,系统显示部分选用液晶显示器TFTLCD,编程容易,美观大方。采用单片机内部时钟实现精确计时。 关键词:倾角传感器,红外对管,步进电机,Mini STM32 Abstract : This design is a kind of simple intelligent automatic car based on ARM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control system.We compare each unit circuit scheme of argument and determined,System chooses the Mini STM32 board as the control core of electric cars,u sing the infrared electric sensors TCRT5000 tracing on the seesaw,The car in a straight line function,For finding a balance, choose MMA7361LC Angle sensor on the seesaw horizontal Angle.For key car drive part, been fully comparison, finally chose precise stepper motor control, the minimum step Angle of 0.9 degrees.System displays part chooses LCD TFTLCD, easy programming, the beauty is generous.MCU internal clock to achieve precise timing. Keywords :tilt angle sensor,infrared sensor,stepper motor,Mini STM3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