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钾血症及药物对心脏的毒性和利多卡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高钾血症及药物对心脏的毒性和利多卡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高钾血症及药物对心脏的毒性和利多卡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高钾血症及药物对心脏的毒性和利多卡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高钾血症及药物对心脏的毒性和利多卡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设计思路:首先根据药理学对强心苷的描述,对其中毒现象有深刻印象,进而想到其他有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的因素,比如高血钾。于是确定了心律失常的主题,地高辛中毒还有其解救药最常见的利多卡因。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对象及分组:家兔(雌雄不限)15只兔子随机分配到三组(扬州大学医学院提供)一组为高血钾症,一组为西地兰过量注射然后用利多卡因解救,再一组为阴性对照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1.2材料:10%kcl、西地兰()

1.3方法:

2.结果

高钾血的心电图表现在T波高尖,P 波和QRS波振幅降低,间期增宽,S变深。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心电图,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出现各类型的传导阻滞室颤等。

3、讨论:心肌兴奋性先高后低,高血钾症时,细胞内外钾离子浓度差变小,静息膜电位负值变小,与阈电位的差距缩小,兴奋性升高。当静息膜电位到达-55至-60mV时,兴奋性反而降低,发生去极化阻滞。传导性降低,由于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减小,0相去极化的速度减慢和幅度降低,传导性下降。自律性降低。细胞外液钾离子浓度升高是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高,4相钾离子外相电流增大,延缓了4相钠离子的净内向电流的自动除极化,自律性下降。收缩性减弱。细胞外液钾离子浓度升高是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高,干扰2相钙离子内流,钙离子内流延缓,兴奋-收缩偶联受到影响,心肌收缩性减弱。地西兰选择性地与心机细胞膜Na+--K++ATP酶结合而抑制该酶活性,使心肌细胞膜内外Na+﹣K+主动偶联转运受损,心肌细胞内Na+浓度升高,从而使肌膜上Na+Ca2+交换趋于活跃,使细胞浆内Ca2+增多,肌浆网内Ca2+储量亦增多,心肌兴奋时,有较多的Ca2+释放;心肌细胞内Ca2+浓度增高,激动心肌收缩蛋白从而增加心肌收缩力。②负性频率作用:由于其正性肌力作用,使衰竭心脏心输出量增加,血流动力学状态改善,消除交感神经张力的反射性增高,并增强迷走神经张力,因而减慢心率、延缓房室传导,当其过量时则可直接抑制窦房结、房室结和希氏束而呈现窦性心动过缓和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由于本药缩短心房有效不应期,当用于房性心动过速和房扑时,可能导致心房率的加速和心房扑动转为心房纤颤

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

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 1.细胞生物学机制 几乎所有的肿瘤细胞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基因被开启或激活,而与细胞分化有关的基因被关闭或抑制,从而使肿瘤细胞表现为不受机体约束的无限增殖状态。从细胞生物学角度,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者导致肿瘤细胞死亡的药物均可发挥抗肿瘤作用。 2.生化作用机制 (1)影响核酸生物合成:①阻止叶酸辅酶形成;②阻止嘌呤类核苷酸形成;③阻止嘧啶类核苷酸形成;④阻止核苷酸聚合;(2)破坏DNA结构和功能;(3)抑制转录过程阻止RNA 合成;(4)影响蛋白质合成与功能:影响纺锤丝形成;干扰核蛋白体功能;干扰氨基酸供应;(5)影响体内激素平衡。 烷化剂烷化剂可以进一步分为: 氮芥类:均有活跃的双氯乙基集团,比较重要的有氮芥、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CTX)、异环磷酰胺(IFO)等。其中环磷酰胺为潜伏化药物需要活化才能起作用。目前临床广泛用于治疗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对乳腺癌、肺癌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该药除具有骨髓抑制、脱发、消化道反应,还可以引起充血性膀胱炎,病人出现血尿,临床在使用此药时应鼓励病人多饮水,达到水化利尿,减少充血性膀胱炎的发生。还可以配合应用尿路保护剂美斯纳。 亚硝脲类:最早的结构是N-甲基亚硝脲(MNU)。以后,合成了加入氯乙集团的系列化合物,其中临床有效的有ACNU、BCNU、CCNU、甲基CCNU等,链氮霉素均曾进入临床,但目前已不用。其中ACNU、BCNU、CCNU、能通过血脑屏障,临床用于脑瘤及颅内转移瘤的治疗。主要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及迟发性的骨髓抑制,应注意对血象`的观测,及时发现给予处理。 乙烯亚胺类:在研究氮芥作用的过程中,发现氮芥是以乙烯亚胺形式发挥烷化作用的,因此,合成了2,4,6-三乙烯亚胺三嗪化合物(TEM),并证明在临床具有抗肿瘤效应,但目前在临床应用的只有塞替派。此药用于治疗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注意对血象定期监测。 甲烷磺酸酯类:为根据交叉键联系之复合成的系列化合物,目前临床常用的只有白消安(马利兰)。临床上主要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主要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个别病人可引起纤维化为严重的不良反应。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停药,更换其它药物。 其他:具有烷化作用的有达卡巴嗪(DTIC)、甲基苄肼(PCZ)六甲嘧胺(HHN)等。环氧化合物,由于严重不良反应目前已被淘汰。 抗代谢药物抗代谢类药物作用于核酸合成过程中不同的环节,按其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类药物: 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氟尿嘧啶(5-FU)、呋喃氟尿嘧啶(FT-207)、二喃氟啶(双呋啶FD-1)、优氟泰(UFT)、氟铁龙(5-DFUR)。 抗肿瘤作用主要由于其代谢活化物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干扰了脱氧尿嘧啶苷酸向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转变,因而影响了DNA的合成,经过四十年的临床应用,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成为治疗肺癌、乳腺癌、消化道癌症的基本药物。 不良反应比较迟缓,用药6-7天出现消化道粘膜损伤,例如:口腔溃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一周以后引起骨髓抑制。而连续96小时以上粘腺炎则成为其主要毒性反应。临床上如长时间连续点滴此类药物应做好病人的口腔护理,教会病人自己学会口腔清洁的方法,预防严重的粘膜炎发生。

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其处理详细篇

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其处理---详细篇

————————————————————————————————作者: ————————————————————————————————日期:

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其处理---详细篇.txt成熟不是心变老,而是眼泪在眼里打转却还保持微笑。把一切平凡的事做好既不平凡,把一切简单的事做对既不简单。化疗是肿瘤治疗三大手段之一。很多病友因为对化疗的毒副作用不清楚,充满恐惧从而无法配合治疗,今天开始,我就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其处理,逐一进行解释。 在化疗过程中,最常遇到的副作用是骨髓抑制,通常的说法是血常规白细胞数低。其实化疗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不仅仅表现在外周血白细胞的降低,还有可能出现血小板、血红蛋白的降低。一般而言:化疗后通常粒细胞减少发生较快,血小板减少次之,而贫血发生较晚。就时间来看,化疗结束开始算,一周内白细胞逐渐降低,到化疗结束后第7-10天,降至最低点。而后骨髓造血开始恢复。因此化疗结束后一周内,病人因尽量待在屋内,即使外出也需要戴口罩,家里要减少不必要的探视。 我们先来说说骨髓抑制中的粒细胞减少。 除长春新碱、博莱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外,大多数抗癌药对白细胞影响较大,并且出现的早晚和持续的时间不同,如氮芥、环磷酰胺等表现为近期毒性作用,大剂量冲击治疗时停药后3-4天白细胞开始下降。有些药物如长春花碱、甲氨喋呤、羟基脲等,则多在用药后10-14天白细胞开始下降,第20天开始回升,表现为中期毒性作用。而丝裂霉素、卡氮芥、环己亚硝脲、甲基苄肼、6-巯基嘌呤及马利兰等在用药后3周才出现白细胞下降,4-6周后有所回升,表现为延期毒性作用。 粒细胞减少的主要后果为严重感染,严重感染与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关。所以,在临床用药时要注意尽量不要对造血系统近期、中期和延期毒性反应的抗癌药物联合应用。每次疗程前及治疗中定期复查血象,并据此调整药量。当粒细胞降低于1.0×109/L,并且持续7天以上,发生严重感染的机会明显啬,此时病人无论有无发热,均可予预防性抗菌素治疗,新鲜血输注。如病人出现发热,应及时做血培养和可疑感染部位的培养,并尽快联合使用有效的广谱抗菌药物。 近年来,临床开始应用基因重组的集落刺激因子配合舯瘤化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G-C SF和GM-CSF刺激粒细胞/单核细胞的形成和向外周血释放,能显著减轻化疗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加快外周血象的恢复。 2.血小板减少

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

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

抗肿瘤药物也会对人体正常组织细胞造成损伤,导致多种毒副反应。这种毒副反应已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心血管不良反应,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抗肿瘤药物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其确切的机制尚未明了。严重的心血管毒性可危及患者生命甚至造成死亡,了解肿瘤内科治疗导致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可能的发生机制及药物治疗安全范围,有助于临床医生合理用药,尽可能避免或降低这类不良反应的发生,并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靶向药物心血管不良反应:多种药物可发生,表现多样化目前,靶向治疗药物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虽然相对于细胞毒性药物而言,靶向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程度较轻,但心血管不良反应已经引起肿瘤学界的关注。2008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靶向治疗药物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成为大会讨论的专题之一。美国学者Swain在题为“治疗肿瘤-保护心脏:现代肿瘤治疗的心血管毒性”的演讲中,对已经发表的各类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后指出,各种靶向药物导致的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不同,其中贝伐单抗为3%,舒尼替尼为19%~28%,索拉非尼为3%。因此,Swain强调,靶向治疗药物的心脏毒性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心血管不良反应可发生于多种靶向药物,包括曲妥珠单抗、贝伐单抗和一些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相关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甚至已成为一些多靶点药物最常

见的不良反应。靶向药物心血管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高血压,心肌缺血/梗死(MI)、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慢性心力衰竭(HF)、QT间期延长等。 曲妥珠单抗 曲妥珠单抗是靶向作用于人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 单克隆抗体,也是最早获美国 FDA 批准用于HER2过表达乳 腺癌的靶向药物。心脏毒性是曲 妥珠单抗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有报告表明,曲妥珠单抗心功能障碍和HF的发生率比预期高,尤其当与其他有心脏毒性的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时。此外,既往心脏病史、高龄、既往心脏毒性药物治疗史、胸部放疗史等可增加曲妥珠单抗心脏毒性的发生率。临床研究报告,单用曲妥珠单抗时,心脏毒性的发生率为4%~7%;而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时,HF发生率显著升高。如曲妥珠单抗与多柔比星联用,患者HF发生率达到27%,NYHA心功能分级3~4级发生率为16%。近来多项研究显示,曲妥珠单抗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左室功能监测,并避免与蒽环类等化疗药物同时使用,可有效减少心脏毒性的发生。 贝伐单抗 贝伐单抗作为一种人源化VEGF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

【疾病名】高钾血症

【疾病名】高钾血症 【英文名】hyperkalemia 【缩写】 【别名】hyperpotassaemia;kalemia;kaliemia;高钾血;血钾过多;血钾过多症;血内钾过多症;高血钾症 【ICD号】E87.5 【概述】 钾离子是细胞内液中含量最高的阳离子,且主要呈结合状态,直接参与细 胞内的代谢活动;适当的钾离子浓度及其在细胞膜两侧的比值对维持神经-肌肉组织的静息电位的产生,以及电兴奋的产生和传导有重要作用;也直接影响酸 碱平衡的调节。钾离子紊乱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之一,且常和其他电 解质紊乱同时存在。 血钾高于5.5mmol/L称为高钾血症,>7.0mmol/L则为严重高钾血症。高 钾血症有急性与慢性两类,急性发生者为急症,应及时抢救,否则可能导致心 搏骤停。 【流行病学】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病因】 1.摄入过多 单纯摄入或误服含钾多的食物、药物(如青霉素钾盐、氯化钾)或输入过多的库存血(由于红细胞破坏,钾释放于血浆中)。用静脉补充钾盐以 纠正低钾血症时,若缓慢滴注一般不会引起高钾血症,因为钾可从肾脏排出, 除非:①肾功能排钾功能受损;②摄入钾量超过肾脏排钾能力。 2.排泄减少 临床上常见原因是使用保钾利尿药,如氨苯蝶啶、螺内酯和 阿米洛利。其他能引起高钾血症的药物还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非甾类 抗炎药,长期用肝素(抑制醛固酮分泌),复方新诺明(b a c trim),喷他脒 (pe n tami d i n e)及洋地黄过量、β受体阻滞药和环孢素。肾功能不全少尿和无 尿的病人,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有醛固酮缺乏者如艾迪生病、17α-羟化酶缺乏、选择性低肾素低醛固酮血症和醛固酮不敏感综合征。 3.钾从细胞内移至细胞外 见于:①大面积组织损伤和坏死,如严重电灼伤、挤压伤、肌肉溶解症、高热中暑(由于红细胞及肌细胞裂解)、血管内大量

抗肿瘤药物的毒副反应及防治

抗肿瘤药物的毒副反应及防治 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可分为近期毒性反应和远期毒性反应两大类。近期毒性反应一般指发生于给药后4周内所出现的毒性反应,又可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两大类。 一、局部反应 抗肿瘤药物的局部反应主要为抗肿瘤药物局部渗漏引起的组织反应或坏死及栓塞性静脉炎,与一部分抗肿瘤药物的组织刺激性有关。 一旦疑有外渗发生,应采取:1、停止输液2、限动肢体3、回抽外渗药物4、拔针5、外渗部位避免施压6、有指针时按不同药物,局部使用解毒剂7、按不同药物局部冷敷或热敷8、抬高肢体9、报告和记录10、局部用中药或硫酸镁。 静脉炎的处理防胜于治,药物应稀释到一定浓度,滴注时调节好滴速,选择深静脉或中央静脉置管均有意义。使用PICC对防止药物外渗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二、全身反应 1.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可分为局部和全身两种。局部反应表现为沿 静脉出现的风团、荨麻疹或红斑,常见于多柔比星和表柔比星,如静脉 使用氢化可的松或生理盐水后仍可继续用药,但速度宜慢。 在用药开始后15分钟内出现的症状或体征应视为全身过敏反应,可表现为颜面潮红,荨麻疹、低血压、紫绀等,需立即停止输液并作相应处理。 2.发热如以低剂量做试验,严密观察体温、血压、及时补液,使用退 热剂及激素,可避免严重后果。 3.造血系统反应由于半寿期的不同,最初常表现为白细胞特别是粒细 胞的减少,其次是血小板的减少,严重时血红蛋白也降低。仅有少数药物没有或少有骨髓抑制。 抗肿瘤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的程度与患者个体骨髓储备能力关系密切。用药前有肝病、脾亢、接受过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或过去曾行放/化疗者更易引起明显的骨髓抑制。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对于停药后2-3周恢复。

高钾血症对心脏的影响资料

高钾血症对心脏的影响 ⑴对兴奋性的影响:与对骨骼肌的影响相似,在轻度高钾血症时,[K+i/[K+e比值减小,静息期细胞内K+外流减少,静息电位负值减小,故心肌兴奋性增高。静息电位减小说明细胞膜处于部分去极化状态,因而在动作电位的0期,膜内电位上升的速度较慢,幅度较小。这是因为在部分去极化的状态下,膜的快钠孔道部分失活,所以在0期钠的快速内流减少。当血清钾显著升高时,由于静息电位过小,心肌兴奋性也将降低甚至消失,因为这时快钠孔道大部或全部都已失活,心搏可因而停止。 高钾血症时携带复极化钾电流的Ix孔道在开放的速度与程度上都加大,故钾外流加速,复极化3期加速,因此动作电位时间和有效不应期均缩短。Ix孔道开放的加速与加大,虽然也倾向于使复极化2期(坪)缩短,但由于细胞外液中K+浓度的增高抑制了Ca2+在2期的内流,故坪实际上有所延长。心电图上相当于心室复极化的T波狭窄而高耸,相当于心室动作电位时间的Q-T间期缩短。 ⑵对自律性的影响:在高钾血症时,心房传导组织、房室束-浦肯野纤维网的快反应自律细胞膜上的钾电导增高,故在到达最大复极电位后,细胞内钾的外流比正常时加快而钠内流相对减慢,因而自动去极化减慢,自律性降低。 ⑶对传导性的影响:如前文所述,高钾血症时动作电位0期膜内电位上升的速度减慢,幅度减小,因而兴奋的扩布减慢,传导性降低,故心房内,房室间或心室内均可发生传导延缓或阻滞。心电图上可见代表心房去极化的P波压低、增宽或消失,代表房-室传导的P-R 间期延长,代表心室去极化的R波降低,代表心室内传导的QRS综合波增宽。 高钾血症时心肌传导性的降低也可引起传导缓慢和单向阻滞,同时有效不应期又缩短,因而也易形成兴奋折返并进而引起包括心室纤维颤动在内的心律失常。严重的高钾血症时可因心肌兴奋性消失或严重的传导阻滞而导致心搏骤停。 ⑷对收缩性的影响:如前所述,高钾血症时细胞外液K+浓度的增高抑制了心肌复极2期时Ca2+的内流,故心肌细胞同内Ca2+浓度降低,兴奋-收缩偶联减弱,收缩性降低。 应当提到,无论是对于骨骼肌还是对于心脏,血钾升高的速度愈快,影响也愈严重。 3P试验是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的简称。凝血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单体可与FDP(纤 维蛋白降解物)形成可溶性复合物,鱼精蛋白具有使纤维蛋白单体从可溶性复合物游离出来的选择性一,例纤维蛋白单体再聚合成不溶性纤维蛋白丝,呈胶冻状态。因此,该试验阳性反映纤溶亢进,纤维蛋白单体增多。正常值为阴性。 3P试验阳性,常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伴继发性纤溶的早期。而在DIC后期,因纤溶物质极为活跃,纤维蛋白单体及纤维蛋白碎片X(大分子FDP)均被消耗,结果3P 试验反呈阴性。

高钾血症(DOC)

---------------------------------------------------------------最新资料推荐------------------------------------------------------ 高钾血症(DOC) 高钾血症钾离子是细胞内液中含量最高的阳离子,且主要呈结合状态,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适当的钾离子浓度及其在细胞膜两侧的比值对维持神经-肌肉组织的静息电位的产生,以及电兴奋的产生和传导有重要作用;也直接影响酸碱平衡的调节。 钾离子紊乱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之一,且常和其他电解质紊乱同时存在。 血钾高于 5. 5mmol/L 称为高钾血症, 7. 0mmol/L 则为严重高钾血症。 高钾血症有急性与慢性两类,急性发生者为急症,应及时抢救,否则可能导致心搏骤停。 病因 1. 肾排钾减少①急性肾衰竭: 少尿期或慢性肾衰竭晚期。 ②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足。 ③保钾利尿剂。 2. 细胞内的钾移出①溶血、组织损伤、肿瘤或炎症细胞大量坏死,组织缺氧、休克、烧伤、肌肉过度挛缩等。 ②酸中毒。 ③高血钾周期性麻痹。 ④注射高渗盐水及甘露醇后,由于细胞内脱水,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或细胞代谢,使细胞内钾移出。 1 / 11

3. 含钾药物输入过多: 青霉素钾盐大剂量应用或含钾溶液输入过多、过急。 4. 输入库存血过多 5. 洋地黄中毒: 洋地黄过量可致离子泵活力降低,影响钾进入细胞。 临床表现心血管系统和神经肌肉系统症状的严重性取决于血钾升高的程度和速度,有无其他血浆电解质和水代谢紊乱合并存在。 1. 心血管症状高钾使心肌受抑心肌张力减低故有心动徐缓和心脏扩大,心音减弱,易发生心律失常但不发生心力衰竭。 心电图有特征性改变且与血钾升高的程度相关。 当血钾大于 5. 5mmol/L 时心电图表现为 Q-T间期缩短。 T 波高尖对称,基底狭窄而呈帐篷状;血钾为 7~8mmol/L 时P 波振幅降低, P-R 间期延长以至 P 波消失。 2. 神经肌肉症状早期常有四肢及口周感觉麻木,极度疲乏,肌肉酸疼,肢体苍白湿冷。 血钾浓度达 7mmol/L 时四肢麻木软瘫,先为躯干后为四肢,最后影响到呼吸肌,发生窒息。 中枢神经系统可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 3. 其他症状由于高钾血症引起乙酰胆碱释放增加,故可引起恶心呕吐和腹痛。 由于高钾对肌肉的毒性作用可引起四肢瘫痪和呼吸停止。 所有高钾血症均有不同程度的氮质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后者可加重高钾血症。

低钾血症

低钾血症 一、K的生理学意义 体内稳态(Homeostasis):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的稳态。包括:pH、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温度等等。 1、维持细胞的新陈代 2、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及酸碱平衡 3、保持神经肌肉应激性能 4、维持正常心肌收缩运动的协调 二、K的代谢与调节 1.K+吸收的调节 空肠以上部位以排K为主,回肠段以吸收K为主 吸收量与摄入量成正相关,但吸收入血的速度是比较缓和,所以口服补K的剂量虽然比较大,但对病员总是比较安全的。 胃肠道对K的吸收并非随血K浓度高低调节其吸收量和吸收速度。 2.K+分布的调节 胰岛素、儿茶酚胺、物质代谢状况、酸碱平衡状况、血渗透压等。 3.K+分泌的调节肾脏调节的机制、RAAS系统 三、低钾血症的定义 血清钾正常浓度:为3.5~5.5mmol/L。

低钾血症: < 3.5mmol/L 称低血钾症 <3.0 mmol/L 示中度低血钾症 <2.5mmol/L 示重度低血钾症 <2.0mmol/L 危及生命安全 四、低钾血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摄入不足 2.排法过多:消化道,肾脏,皮肤(出汗烧伤) 3.钾从胞外向胞内转移 摄入不足: (1)禁食或厌食肾脏的保K+功能较差,禁食或厌食超过1周可以发生低钾血症。 (2)偏食少数患者偏食,如仅食面包,其食物中含K+量极少(3 )营养不良,慢性酒精中毒,Crhon病,短肠综合症等。 消化道排泄过多: (1)胃液丢失K+:呕吐、胃肠引流 (2)腹泻:粪液中钾含量可达100mmol/L,腹泻时引起K+ 、Na+丢失,血容量下降,继发性醛固酮增高,促进低钾血症的发生。 Verner-Morrison综合征,绒毛状腺瘤,长期滥用泻剂,甲状腺髓样癌,瘘管通便剂过度,霍乱。 经皮肤失钾:

抗肿瘤药物专项点评

抗肿瘤药物专项点评 肿瘤是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分为良性和恶性2类。我院常见的肿瘤疾病只要包括:消化系统肿瘤、胸部肿瘤、头颈部肿瘤、乳腺癌、乳腺癌、泌尿系男性生殖系统、及妇科肿瘤等。 抗肿瘤药为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对抗和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传统上根据其来源和作用机制分为烷化剂、抗代谢药、抗生素、植物药、激素和其他等六大类,其他类中包括铂类、门冬酰胺酶、靶向药物等。另一分类法是根据药物的作用靶点分为:( 1 )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包括烷化剂、蒽环类和铂类化合物等;(2)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主要是抗代谢药;(3)作用于DNA模板影响DNA转录或抑制DNA依赖RNA聚合酶而抑制RNA合成的药物,如喜树碱类等; (4)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如紫杉类、长春碱和鬼臼碱类等;(5)其他类型的药物,如激素、门冬酰胺酶、维A酸类化合物等。我院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包括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多柔比星、多西他赛、顺铂等。 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肿瘤药物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重要手段,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1、抗肿瘤药物的正确配置。 在配制多西他赛时,粉针剂应先以指定溶剂溶解,再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使用(配制后浓度不超过0.74mg/ml),操作者应尽量穿戴防护衣服及手套,配制好的药液应立即使用。 在滴注吉西他滨时,滴注时间通常是30分钟,最长不超过60分钟。延长滴注时间和增加用药频率可增大药物不良反应,超过60分钟时可能出现更严重的不良反应。 奥沙利铂不能与氯化物(包括各种浓度的氯化物溶液)或其它药物配伍,与铝接触后会降解,故本药不能接触含铝器具。 2、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正确处置。 使用表柔比星时应避光,最好在输液通道建立后由侧管冲入,以避免药物外渗或漏至皮下。给药后应以生理盐水冲洗静脉。药物外渗时处理方法为:予氢化可的松局部皮下浸润,然后局部涂倍他米松/庆大霉素软膏,用弹性绷带包扎(开

高钾血症心电图有哪些特征

高钾血症心电图有哪些特征 血钾高于5.5mmol/L称为高钾血症,>7.0mmol/L则为严重高钾血症。你想看看高钾血症心电图有哪些特征吗?接下来,跟你分享高钾血症的治疗措施。 高钾血症心电图的特征钾离子是细胞内液中含量最高的阳离子,且主要呈结合状态,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适当的钾离子浓度及其在细胞膜两侧的比值对维持神经-肌肉组织的静息电位的产生,以及电兴奋的产生和传导有重要作用;也直接影响酸碱平衡的调节。钾离子紊乱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之一,且常和其他电解质紊乱同时存在。 血钾高于5.5mmol/L称为高钾血症,>7.0mmol/L则为严重高钾血症。高钾血症有急性与慢性两类,急性发生者为急症,应及时抢救,否则可能导致心搏骤停。 高钾时,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减少,0期去极化速度降低,传导性下降,当快速钠通道失活,而由于钾内流来完成动作电位的0相去极化时传导性会下降更严重。心房去极化的p波因传导延缓变得低平,严重时无法辨认。所以,对于人们的健康就会受到影响了。及时预防还是可以达到远离其的效果的。 高钾血症的心电图较正常的心电图有以下变化,最初心电图上出

现高尖的T波,尔后R波振幅减低,QRS波群增宽,P-R间期延长,P波降低或消失,最终QRS-T波融合,形成典型的高血钾正弦波形。 高钾血症的治疗措施首先要控制引起高钾血症的原因及治疗原发病。一旦发现高钾血症时,应立即停止补钾,积极采取保护心脏的急救措施,对抗钾的毒性作用;促使钾向细胞内转移;排除体内过多的钾,以降低血清钾浓度。 急救措施: 1、静注钙剂(10%葡萄糖酸钙10~20ml),可重复使用,钙与钾有对抗作用,能缓解钾对心肌的毒性作用。或30~40ml加入液体滴注。 2、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溶液60~100ml,或11.2%乳酸钠溶液40~60ml,之后可再注射碳酸氢钠100~200ml或乳酸钠溶液60~100ml,这种高渗碱性钠盐可扩充血容量,以稀释血清钾浓度,使钾离子移入细胞内,纠正酸中毒以降低血清钾浓度,还有注入的钠,对钾也有对抗作用。 3、用25%~50%葡萄糖100~200ml加胰岛素(4g糖加1U正规胰岛素)作静脉滴注,当葡萄糖合成糖原时,将钾转入细胞内.d.注射阿托品,对心脏传导阻滞有一定作用。 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患上高钾血症的时候,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呢?可能有许多人是不知道的。因此,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1.心血管症状 高钾使心肌受抑心肌张力减低故有心动徐缓和心脏扩大,心音减

各种低钾血症的诊断思路

各种低钾血症的诊断思路 低钾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电解质紊乱,钾的主要生理作用包括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维持细胞内容量、离子、渗透压及酸碱平衡,维持细胞膜的应激性和心肌的正常功能。钾代谢失常,尤其是低钾血症在临床中十分常见。了解生理性调节钾代谢的因素,有助于我们寻找低钾血症的原因。只有寻找到低钾血症的病因,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预防低钾血症,今天我们来探讨低钾血症的诊断思路。 一、什么是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3.5mmol/L; 二、低钾血症的病因有哪些? 1、缺钾性低钾血症:指机体总钾量、细胞内及细胞外钾均降 低。 1)、摄入不足:昏迷,长期厌食或禁食(总的就是指摄入不足)(钾普遍存在于各种食物中,除特殊情况如禁食外,一般因摄入不足而致低钾血症者少见。如每日钾的摄入量少于3克,并持续2周以上,才可发生低钾血症)。 2)、排出过多:(1)胃肠丢失:呕吐、腹泻、胃肠引流、透析等,是比较常见的原因。(2)肾脏丢失。 ①肾脏疾病:急性肾衰多尿期(通过尿排出)、肾小管性酸中毒(近端肾小管重吸收碳酸氢根离子能力下降或者是远端肾小管分泌氢离子的能力下降,不管是哪一种情形都会导致钾离子被大量的排泄)、

Liddle综合征(假醛固酮瘤增多症)。②内分泌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动脉狭窄、Bartter综合征、肾素瘤)(保钠保水排钾)、库欣综合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呕吐)、高血糖高渗状态(呕吐)、胸腺瘤。 ③药物性:利尿剂、泻药、糖皮质激素、甘露醇、大量输注葡萄糖、高渗糖、补钠过多、β受体激动剂、长期服用复方甘草片(甘草有弱皮质激素样作用,长期、大剂量应用,会引起水钠潴留和低血钾)。特别注意PPI类药物:如奥美拉唑,会导致低镁血症,从而导致低钾血症。 ④酸中毒、碱中毒恢复期。(3)其他丢失:大面积烧伤、放腹水、腹膜透析、腹腔引流。 2、转移性低钾血症:指细胞外钾转移到细胞内,机体总钾量正常,细胞内钾多,细胞外钾低。 1)、酸中毒恢复期。 2)、使用葡萄糖及胰岛素。 3)、低钾性周期性瘫痪:家族性低血钾性周期性瘫痪(既往及家人有无类似发作史,应考虑低钾型周期性瘫痪,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散发的疾病)、特发性周期性瘫痪、伴随Graves 病的周期性瘫痪。 4)、严重疾病急性应激状态儿茶酚胺分泌增多。 5)、叶酸、维生素B12治疗贫血过程中新生红细胞迅速利用钾。 6)、反复输入冷存红细胞。 3、稀释性低钾血症:指细胞外水潴留,使细胞外钾相对降低,机体总钾量及细胞内钾正常。见于过多过快补液而未及时补钾。 4、合并低镁血症是常见的顽固性低钾的原因。以上就是低钾血症的基

抗肿瘤药物的毒性

抗肿瘤药物的毒性 大多数抗肿瘤药物都缺乏理想的选择性。在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往往引起骨 髓、心、肺、肝、胃、肠、脑、脊髓、周围神经肌肉、血管等不同程度的损伤。 不同的药物对不同的气管或组织的损害可以不同,既是同一器管或组织的损害 程度每例也不一致。此外,随着肿瘤患者存活期的延长,某些抗肿瘤药物远期 毒性性反应,如不孕、畸胎等已逐渐有所发现,列表分别简要的归纳一些抗肿 瘤药物的近期和远期的毒性,如表10—1、表10—2。 表10—1 近期抗肿瘤药物的毒性 近期毒性药物 抑制造血组织除激素类,平阳霉素及长春新碱外,几乎所 有抗肿瘤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造血功能抑 制作用,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马利兰主 要为粒细胞减少而苯丁酸氮芥则为淋巴细 胞减少 抑制免疫活性细胞所有药物均有免疫抑制作用 近期毒性药物 ①恶心呕吐烷化剂、柔红霉素、阿霉素阿糖胞苷 门冬酰胺酶、羟基脲 消化 系统 反应②口腔黏膜溃疡甲氨蝶呤、阿糖胞苷、柔红霉素、阿霉 素、平阳霉素、链褐霉素、羟基脲 ③腹泻甲氨蝶呤、阿糖胞苷、链褐霉素、阿霉 素、卡氮芥、羟基脲、靛玉红 ④便秘肠麻痹长春新碱 肝胆①肝脏损伤甲氨蝶呤、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环已亚硝脲、 柔红霉素、阿糖胞苷、门冬酰胺酶、甲基苄 肼 器官 ②胆汁淤积 6-硫嘌呤

近期毒性药物 胰腺炎门冬酰胺酶、环已亚硝脲、 ①膀胱无张力长春新碱 膀胱损害②出血性膀胱炎环磷酰胺 心血管①动脉阻塞环磷酰胺 系统损害 ②位置性低血压长春新碱、甲基苄肼、环胞苷 ①皮炎平阳霉素、甲氨蝶呤、环磷酰胺、门 冬酰胺酶 皮肤及 附件损害 ②皮肤色素沉着平阳霉素、马利兰、环磷酰胺、阿霉素 ③皮肤过度角化平阳霉素 ④皮肤萎缩、脂膜炎肾上腺皮质激素 近期毒性药物 ⑤过敏性斑丘疹甲氨蝶呤、门冬酰胺酶、马利兰 ⑥脱发环磷酰胺、甲氨蝶呤、长春新碱、平阳 霉素、阿霉素、氮芥 ①神经炎及脑神经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阿霉素、甲 基苄肼 神经系统损害 ②嗜睡、昏迷门冬酰胺酶、甲基苄肼、氮芥、长春新 碱 ①高血糖门冬酰胺酶、皮质激素、;链褐霉素 内分泌 及代谢紊乱②低血钠长春新碱 ③水中毒环磷酰胺 ④凝血障碍门冬酰胺酶

代谢性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

代谢性酸中毒对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影响。特别是严重的酸中毒,发展急速时可由于这两大重要系统的功能障碍而导致死亡。慢性酸中毒还能影响骨骼系统。 1.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H+离子浓度升高时,心血管系统可发生下述变化:(1)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在[H+升高时,对儿茶酚胺类的反应性降低,因而松弛扩张;但微静脉、小静脉都不如此敏感,因而仍能在一定[H+限度内保持原口径。这种前松后不松的微循环血管状态,导致毛细血管容量不断扩大,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严重时可发生休克。(2)心脏收缩力减弱,搏出量减少。正常时Ca++与肌钙蛋白的钙受体结合是心肌收缩的重要步骤,但在酸中毒H+与Ca++竞争而抑制了Ca++的这种结合,故心肌收缩性减弱。既可加重微循环障碍,也可因供氧不足而加重已存在的酸中毒。(3)心律失常:当细胞外液[H+升高时,H+进入细胞内换出K+,使血钾浓度升高而出现高钾血症,从而引起心律失常。此外酸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排H+增多,竞争性地抑制排K+,也是高钾血症的机制之一。再就是肾功能衰竭引起的酸中毒,高钾血症更为严重。此种心律失常表现为心脏传导阻滞和心室纤维性颤动。 2.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代谢性酸中毒时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抑制,严重者可发生嗜睡或昏迷。其发病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酸中毒时脑组织中谷氨酸脱羧酶活性增强,故γ-氨基丁酸生成增多,该物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2)酸中毒时生物氧化酶类的活性减弱,氧化磷酸化过程也因而减弱,ATP生成也就减少,因而脑组织能量供应不足。 3.骨骼系统的变化: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如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管性酸中毒均可长时间存在达数年之久,由于不断从骨骼释放出钙盐,影响小儿骨骼的生长发育并可引起纤维性骨炎和佝偻病。在成人则可发生骨质软化病。除以上三个主要方面的影响外,其它如呼吸功能也有改变。在代谢方面因许多酶的活性受抑制而有代谢紊乱。

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其处理

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其处理 近几十年来,随着新的抗癌药物的不断研制,肿瘤化疗的广泛应用,疗效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目有临床使用的抗癌药物的选择性不高,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细胞,特别是增殖旺盛的细胞具有损害作用。成为限制用量、阻碍疗效发挥的主要问题。因此,尽早地预测毒副反应并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对于保证顺利完成治疗及提高长期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一)、骨髓抑制 大多数抗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且常为剂量限制性毒性。由于血细胞半衰期不同,化疗后通常粒细胞减少发生较快,血小板减少次之,而贫血发生较晚。 1.粒细胞减少 除长春新碱、博莱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外,大多数抗癌药对白细胞影响较大,并且出现的早晚和持续的时间不同,如氮芥、环磷酰胺等表现为近期毒性作用,大剂量冲击治疗时停药后3~4天白细胞开始下降。有些药物如长春花碱、甲氨喋呤、羟基脲等,则多在用药后10~14天白细胞开始下降,第20天开始回升,表现为中期毒性作用。而丝裂霉素、卡氮芥、环己亚硝脲、甲基苄肼、6-巯基嘌呤及马利兰等在用药后3周才出现白细胞下降,4~6周后有所回升,表现为延期毒性作用。 粒细胞减少的主要后果为严重感染,严重感染与粒细胞减少的程

度和持续时间有关。所以,在临床用药时要注意尽量不要对造血系统近期、中期和延期毒性反应的抗癌药物联合应用。每次疗程前及治疗中定期复查血象,并据此调整药量。当粒细胞降低于 1.0×109/L,并且持续7天以上,发生严重感染的机会明显啬,此时病人无论有无发热,均可予预防性抗菌素治疗,新鲜血输注。如病人出现发热,应及时做血培养和可疑感染部位的培养,并尽快联合使用有效的广谱抗菌药物。 近年来,临床开始应用基因重组的集落刺激因子配合舯瘤化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G-CSF和GM-CSF刺激粒细胞/单核细胞的形成和向外周血释放,能显著减轻化疗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加快外周血象的恢复。 2.血小板减少 临床上化疗后血小板减少而导致严重出血的并发症并不常见,当血小板低于2万,内脏出血的危险性加大;当血小板低于1万时,容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出血、胃肠道大出血,对于化疗引起的血小板显著减少,可使用低剂量糖皮质激素(例如强的松10mg,每日1~2次),并给予血小板悬液输注。最新研究发现了一些能促进血小板生长的细胞因子,例如TPO、白介素-III和白介素-XI。 二、消化系统毒性 1.恶心呕吐是抗肿瘤治疗中的一个重要而常见的并发症,几乎所有的化疗药有致吐潜能。严重的呕吐可导致脱水、电解质失调、衰弱,甚至使患者拒绝再次治疗,呕吐的机理为:①化疗药物直接刺激

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

. 抗肿瘤药物也会对人体正常组织细胞造成损伤,导致多种毒副反应。这种毒副反应已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心血管不良反应,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抗肿瘤药物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其确切的机制尚未明了。严重的心血管毒性可危及患者生命甚至造成死亡,了解肿瘤内科治疗导致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可能的发生机制及药物治疗安全范围,有助于临床医生合理用药,尽可能避免或降低这类不良反应的发生,并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靶向药物心血管不良反应:多种药物可发生,表现多样化虽然相对目前,靶向治疗药物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于细胞毒性药物而言,靶向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程度较轻,但心血管不良反应已经引起肿瘤学界的关注。)年会上,靶向治疗药物 ASCO2008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成为大会讨论的专题之一。美国学者保护心脏:现代肿瘤治疗的心血管在题为“治疗肿瘤Swain-毒性”的演讲中,对已经发表的各类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后指出,各种靶向药物导致的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不同,其中贝伐。因此,3%3%,舒尼替尼为19%~28%,索拉非尼为单抗为强调,靶向治疗药物的心脏毒性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Swain视。心血管不良反应可发生于多种靶向药物,包括曲妥珠单)相关的抗、贝伐单抗和一些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甚至已成为一些多靶点药物

最常TKI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高血压,靶向药物心血管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见的不良反应。慢性心)下降/)梗死(心肌缺血/MI、左室射血分数(LVEF 间期延长等。HF力衰竭()、QT 曲妥珠单抗 曲妥珠单抗是靶向作用于人 )的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单克隆抗体,也是最早获 美国FDA 批准用于HER2过表达乳腺癌的靶向药物。心脏 毒性是曲妥珠单抗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有报告表明,曲妥珠单抗心功能障碍和HF的发生率比预期高,尤其当与其他有 心脏毒性的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时。此外,既往心脏病史、高龄、既往心脏毒性药物治疗史、胸部放疗史等可增加曲妥珠单抗心脏毒性的发生率。临床研究报告,单用曲妥珠单抗时,心脏毒性的发生率为4%~7%;而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时,HF发生率显著升高。如曲妥珠单抗与多柔比星联用,患者HF发生率达到27%,NYHA心功能分级3~4级发生率为16%。近来多项研究显示,曲妥珠单抗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对患者进

低钾血症的分类知识讲解

低钾血症的分类

低钾血症的分类 大体可分为急性缺钾性低钾血症(简称急性低钾血症)、慢性缺钾性低钾血症(简称慢性低钾血症)、转移性低钾血症和稀释性低钾血症四类。(一)急性缺钾性低钾血症(acute potassium-deficit hypokalemia)简称急性低钾血症。由于钾丢失增多或合并摄入不足导致血清钾离子浓度短时间内下降至正常值水平以下,同时机体钾含量减少,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或肌无力。 1、原因1)摄入不足(1)禁食或厌食由于普通饮食和肠道营养饮食中都含有较多的钾(如上所述,多数细胞内的K+浓度是细胞外的30倍以上),肾脏又有较强的保钾能力,因此一般的饮食减少不容易发生低钾血症;但严重摄食不足,而静脉补液中又缺钾时则会发生,主要见于昏迷、手术后、消化道疾病等导致的不能进食或严重进食不足的患者。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肌肉组织少,整体储钾量少,进食不足,也容易发生低钾血症。心功能不全、肝硬化、血液病、肿瘤疾病等容易发生严重进食不足。(2)偏食个别严重偏食的患者也可能发生低钾血症。2)丢失增多主要见于各种分泌液的急性丢失;或大量利尿,而补钾不足的患者,此时常与低钠血症、低氯血症同时存在。(1)经消化道丢失因各种消化液中的钾浓度几乎皆比血浆高,且分泌量又较大,在炎症等病理因素刺激下分泌量更多;该类疾病一旦发生,进食量又会显著减少,甚至完全禁食,因此消化道的疾病非常容易发生低钾血症,且容易合并其它电解质离子的紊乱。由于不同部位消化液的成

分不同,因此合并其它电解质紊乱的类型也不相同。如胃液中Cl-和H+含量高,因此呕吐和胃液引流容易合并低钾、低氯血症和代谢性碱中毒。肠液中HCO-3的浓度高,因此胆管和胰液的引流以及腹泻等容易合并高氯性酸中毒。使用泻药不当的患者也可发生低钾血症。(2)经肾脏丢失各种原发或继发的肾小管功能障碍皆容易引起钾丢失过多,肾脏以外的疾病或因素也可使肾脏排钾增多,主要有以下问题。①肾小管功能损害各种原因的近端或远端肾小管酸中毒可因钾的重吸收减少或分泌增多而发生严重低钾血症。其他如氨基糖甙类抗菌素、免疫抑制剂(特别是器官移植患者常规应用)、抗病毒药物或慢性缺钾、缺镁等容易损害肾小管的功能,发生低钾血症。该类患者的肾功能(肌酐)多正常,甚至尿蛋白阴性,但可能合并其它电解质离子的缺乏、尿崩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因此可以称为“隐匿性肾小管功能损害”,实质是肾小管的重吸收或分泌功能异常。[1]②肾功能不全多尿期多伴随大量电解质,如钠、钾的丢失而发生低钾血症。③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盐皮质激素水平升高或效应增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醛固酮均有保钠、排钾功能,尤其是后者,因此其在血液中浓度增高时容易发生低钾血症。分述如下:分泌增多:皮质醇和醛固酮有某些相似的刺激因素和生成部位(肾上腺皮质),病理状态下,可以表现为一种激素水平的单独升高,也可以表现为2种激素水平的同时升高。其分泌增多(肾素分泌增多另述)主要见于:下丘脑和垂体疾病导致的肾上腺皮质增生和分泌增多,肾上腺皮质腺瘤或癌;各种急性、重症疾病,

高钾血症实验报告

高钾血症实验报告 (高钾血症对心脏的影响及抢救实验报告) 核心提示: 高钾血症对心脏的影响和急救措施,高钾血症是一种常见疾病,常见症状有四肢及口周感觉麻木,肌肉酸痛,心动徐缓等。高钾血症容易诱发心律失常,甚至会导致心脏停跳,所以患者需要做的就是及时和积极治疗。因为急性高钾血症容易诱发心脏疾病,遇到紧急情况需要根据病症进行急救措施,如心电监护血压、呼吸、脉搏等等。 高钾血症对心脏的危害有哪些?怎么急救?一般血钾高于5.5mmol/L就是高钾血症,血钾小于>7.0mmol/L的话就是严重高钾血症。高钾血症分为急性、慢性,急性高钾血症会对心脏有很大损害,需要及时抢救,下面我们一起看看高钾血症对心脏的影响和急救措施有哪些。 高钾血症对心脏的危害有哪些?

人体有一定的钾离子,而高钾使心肌受抑,会进一步降低心肌张力,从而造成心脏扩大、心音减弱等,最后容易造成心律失常,在进行心电图可以发现患者心脏有特征性改变,这种现象和血钾升高的程度有关。还有就是钾离子浓度过高的话,也会影响心肌细胞的作用,不能正常舒张和收缩,最后容易导致心脏停止跳动,所以大家要重视高钾血症的治疗。 高钾血症急救措施 因为高钾血症会引发心律失常,甚至会造成心脏停跳,所以大家需要多了解高钾血症的急救措施。当发生高钾血症后,检查患者有没有气道阻塞、有无呼吸、有无体表可见大量出血、有无脉搏等,如果没有异常的话,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保持呼吸畅通,看情况给予吸氧治疗,然后建立静脉通道和进一步心电监护血压、脉搏和呼吸,如有烦躁、抽搐等症状可静脉注射1~2mg劳拉西泮等,患者如果出现气道阻塞、呼吸异常等症状的话,需要清除气道异物、保持气道通畅,或是使用大管径管吸痰等方式,然后进行心肺复苏。如果急救处理后没有什么作用的话,建议及时去医院治疗。 以上就是为大家讲述高钾血症对心脏的影响和常见急救措施,高钾血症除了对心脏有很大影响外,还会引起恶心呕吐和腹痛,所以发生高钾血症一定要及时治疗,以免引发其他问题。还有就是平日饮食少进食含有钾元素的食物,每日不能超过50~60mmol钾元素,停止服用诱发血钾水平升高的药物等等。

(完整版)抗肿瘤药物分类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1.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来源分:烷化剂、抗代谢药物、抗肿瘤抗生素、抗肿瘤植物药、激素和杂类。 2.根据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分: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直接影响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干扰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芗、影响激素平衡的药物和其他。 3.根据药物作用的周期或时相特异性分: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和细胞周期(时相)特异性药物。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危险的疾病之一,肿瘤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的原则,化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取得了飞速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抗肿瘤药物,作用于肿瘤发生和转移的不同环节和新靶点。按照抗肿瘤药物的传统分类和研究进展,将抗肿瘤药物分为细胞毒药物;影响激素平衡的药物;其他抗肿瘤药物,包括生物反应调节剂和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等;抗肿瘤辅助用药。 一、细胞毒药物 1.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氮芥烷化剂类的代表药物,高度活泼,在中性或弱碱条件下迅速与多种有机物质的亲核基团结合,作用强但缺乏选择性。进入血中后水解或与细胞的某些成分结合,在血中停留的时间只有几分钟,作用短暂而迅速。G1期及M期细胞对氮芥的作用最敏感,大剂量时对各周期的细胞和非增殖细胞均有杀伤作用。主要用于恶性淋巴瘤及癌性胸膜、心包及腹腔积液。目前已很少用于其他肿瘤。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注射于血管外可引起溃疡。 环磷酰胺周期非特异性药,作用机制与氮芥相同。在体外无活性,主要通过肝p450酶水解成醛磷酰胺再形成磷酰胺氮芥发挥作用。抗瘤谱广,对白血病和实体瘤都有效。环磷酰胺口服后易被吸收,约1小时后血浆浓度达最高峰,在体内t1/2 4—6小时,约50%由肾脏排出,对泌尿道有毒性。大部分不能透过血脑屏障。环磷酰胺临床广泛应用,对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均有效,

高钾血症

高钾血症 基本概述 高钾血症钾离子是细胞内液中含量最高的阳离子,且主要呈结合状态,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适当的钾离子浓度及其在细胞膜两侧的比值对维持神经-肌肉组织的静息电位的产生,以及电兴奋的产生和传导有重要作用;也直接影响酸碱平衡的调节。钾离子紊乱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之一,且常和其他电解质紊乱同时存在。血钾高于5.5mmol/L 称为高钾血症,>7.0mmol/L 则为严重高钾血症。高钾血症有急性与慢性两类,急性发生者为急症,应及时抢救,否则可能导致心搏骤停。 病因 (一)肾排钾减少 1.急性肾衰竭少尿期或慢性肾衰竭晚期。 2.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足,如Addison病,低肾素性低醛固酮症,al--羟化酶缺乏症。 3.保钾利尿剂长期应用,如氯苯蝶陡,螺肉酯(安体舒通),氨氯毗咪(阿米洛利)。 (二)细胞内的钾移出 1.溶血,组织损伤,肿瘤或炎症细胞大量坏死,组织缺氧,休克,烧伤,肌肉过度挛缩等。 2.酸中毒。 3.高血钾周期性麻痹。 4.注射高渗盐水及甘露醇后,由于细胞内脱水,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或细胞代谢,使细胞内钾移出。有报告应用盐酸精氨酸而发生高血钾,这可能是精氨酸进入细胞而钾排出所致。 (三)含钾药物输入过多 青霉素钾盐(每100万单位合K1.5mmol)大剂量应用或含钾溶液输入过多、过急。 (四)输入库存血过多。 (五)洋地黄中毒 洋地黄过量可致离子泵活力降低,影响钾进入细胞。[1] 病理 体内的钾主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因此,肾衰竭是临床引起高钾血症的最主要原因。高钾血症常见于急性肾衰竭少尿期,在无尿情况下血钾将以每天0.7mmol/L的速度增长。慢性肾衰竭时进行性高钾血症虽不多见,但慢性.肾衰竭的晚期,肾功能严重障碍,尿量减少,血钾可以增高,但血钾明显增高,往往是由于在此基础上钾摄入过多或细胞内的钾大量移出所致。 醛固酮的功用主要是保钠排钾,且主要作用在肾远曲小管。Adison病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油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主要为盐皮质激素缺乏),表现高血钾。低肾素性低醛固酮症可见于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与糖尿病伴有肾功能不全者。醛固酮分泌减少还可因应用p—受体阻滞剂、非甾体类抗炎药、转换酶抑制剂等,抑制了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的活性所致。 细胞内液的钾比细胞外液约高30倍。此种浓度梯度的维持需要能量的不断补充。此外,还受缺氧、分解代谢或合成代谢增强及pH等因素的影响。不论任何原因使能量供应不足,细胞分解代谢增强,细胞大量损伤及酸血症的情况下,都可致细胞内的钾大量游出,导致细胞外液高血钾。 肾功能良好者口服钾盐,一般不会引起高钾血症。但补钾过量,输入大量库存时间较长的血,使用大量含钾的药物,均可使血钾升高,尤其是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易发生高血钾。[1] 临床表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