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对策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对策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对策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对策

摘要

通货膨胀是衡量宏观经济运行是否稳定和健康的重要指标,因此宏观政策的制定者往往者密切关注通货膨胀率的高低,通货膨胀率的决定也便成为宏观经济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既处于经济起飞的初始阶段,同时又处于体制变革的转轨时期,诸多因素的变化相互交织,使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显得更为复杂。客观透彻分析我国通货膨胀形成原因对于保持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我们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上涨,房价居高不下,人们的生活压力很大,这些都与通货膨胀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对通货膨胀的定义和类型、产生原因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联系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现在与国际通货膨胀形势,分析中国通货膨胀先转的成因,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若干应对建议和措施。我国应该在借鉴国外成功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宏观调控力度和方向,加强物价管理和调控,并制定合适的货币政策。

关键词: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原因影响,解决对策

目录

一、引言 (4)

二、通货膨胀的定义 (4)

三、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及特点 (4)

四、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9)

(一)流动性过剩 (9)

(二)供给因素 (9)

(三)需求因素 (10)

(四)制度因素 (10)

五、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 (10)

(一)通货膨胀将使得中国已经不平等的收入分配结构更加不平等 (10)

(二)通货膨胀给投资和消费带来的巨大的不确定性 (11)

(三)通货膨胀将阻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降低中国的国际竞争能力 (11)

(四)通货膨胀对居民的影响 (11)

六、对目前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与建议 (11)

(一)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给膨胀 (12)

(二)发挥财政政策作用,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 (12)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使消费需求成为第一推动力 (12)

(四)加强金融特别是特定经济部门的监管 (13)

(五)大力推进我国市场化改革,打破行业的行政垄断,鼓励市场竞争 (13)

(六)发展资本市场,利用充足和流动性促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 (13)

七、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一、引言

通货膨胀一向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问题,且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随着我国通货膨胀问题发生的频率和程度不断加强,我国学术界对通货膨胀问题的研究也更加重视和深入。进入2011年,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持续处于高位,物价水平持续上涨,通货膨胀形势日益严峻,人民生活面临较大压力。面对持续的通货膨胀压力,我国政府采取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多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治理通货膨胀的意图非常明显。

因此,在通胀压力持续增大和政府出台政策治理通货膨胀的背景下,研究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及其治理的一般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通过对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地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找到恰当的治理对策,对治理当前的通货膨胀的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而且,通过对通货膨胀问题的研究,将有利于推进我国通货膨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从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来看,通货膨胀确实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本文从通货膨胀的概念出发,了解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对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详细阐述了通货膨胀对我国造成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若干建议及相关应对措施。

二、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的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狭义的通货膨胀通常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物价总水平全面的、持续的、公开的上涨。这一定义将通货膨胀等同于物价上涨。广义的通货膨胀除了包括狭义通货膨胀之外,还包括隐蔽型的通货膨胀和抑制型通货膨胀。由于通货膨胀的成因有不同,国内外经济学家大致将通货膨胀的定义分成两类:一类观点认为通货膨胀是价格总水平的持续性普遍上升的经济过程;另一类观点认为只有货币数量过度增长引起的物价上升才称为通货膨胀,即流通中的货币超过实际货币需求量,引起价格总水平持续性普遍上升的经济现象。

三、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及特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

总水平同比上涨3.1%。其中,城市上涨3.0%,农村上涨3.3%;食品价格上涨6.1%,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3.1%,服务价格上涨2.9%。1-9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5%。

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8%。其中,城市上涨0.8%,农村上涨0.8%;食品价格上涨1.5%,非食品价格上涨0.4%;消费品价格上涨0.9%,服务价格上涨0.5%。

(一)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9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1.98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18.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55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6.6%,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49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5.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8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12.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23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 5.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5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4.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2个百分点。

烟酒及用品价格同比下降0.2%。其中,酒类价格下降0.8%,烟草价格上涨0.3%。

衣着价格同比上涨2.3%。其中,服装价格上涨2.5%,鞋类价格上涨1.6%。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 1.4%。其中,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价格上涨7.9%,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0.3%。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同比上涨 1.1%。其中,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上涨3.9%,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上涨1.6%,医疗器具及用品价格上涨0.6%,西药价格上涨0.2%。

交通和通信价格同比下降0.2%。其中,通信工具价格下降7.0%,交通工具价格下降 1.2%,车辆使用及维修价格上涨 3.0%,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上涨0.9%。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9%。其中,旅游价格上涨4.9%,教育服务价格上涨2.8%,文娱费价格上涨2.2%,文娱用耐用消费品及服务价格下降3.3%。

居住价格同比上涨2.6%。其中,住房租金价格上涨4.4%,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1.4%,水、电、燃料价格上涨0.7%。

据测算,在9月份3.1%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0.8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2.3个百分点。

(二)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9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5%。其中,鲜菜价格上涨6.7%,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21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4%,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0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2.2%,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7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5.4%,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0个百分点;蛋价格上涨7.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6个百分点。

9月份,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4%。其中,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价格分别上涨1.2%、1.0%、0.3%、0.2%和0.2%,烟酒及用品价格下降0.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持平(涨跌幅度为0)。

近年来,我国的CPI持续上涨,已经持续的超过警戒线水平,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目前的通货膨胀率已经很高,全面通货膨胀苗头已经显现,而不是有人所说的中国物价的结构性,从已发布的CPI指数的变化趋势来看,这种持续的普遍的物价上涨已经形成。以物价的持续普遍上涨为特征的通货膨胀已经出现。

四、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一)流动性过剩

全球流动性过剩是造成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流动性过剩在前一段时间是造成资产价格飙升的主要原因,但近期随着资产价格出现大幅波动,过多的流动性对于实体经济的冲击也是不容忽视的。通货膨胀最终是一种货币现象同,过多流

动性的积累必然会成为未来通胀的隐患。

(二)供给因素

事实上价格的上升不仅是一种货币现象,而且是一种供求关系的体现。首先,在国际上,石油价格上涨,对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较高的美国和欧洲影响最大;同时,也导致运输成本大幅上升,拉高了国际贸易价格。另外,石油价格不断攀升及近年来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的重视使得生物能源的比较优势呈现,发达经济体开始利用玉米和大豆生产工业燃料,从而引发了粮食价格的上涨。其次,在国内,农产品供给不足。由于农业科技不发达,农民务农的边际收入不高,赶不上外出打工,所以,农民种粮积极性显然不高,结果造成农产品供给不足,这必然导致农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

(三)需求因素

1、国内需求。自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和土地的矛盾更加突出。一直以来,我国人均耕地资源不足是基本国情。改革开放以来直到21世纪前的20多年中,工业化与城市化虽然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但由于单产水平一直提升较快,能够保持总产量的不断增长。1998年以来,随着粮食单产增长率的减缓,工业化与城市化加快发展所占用地却持续增加,以及人均收入增长带动食品的消费水平的提升, 食品供求的缺口被拉大。目前我国的工业化还处在中期阶段, 完成工业化还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 耗地资源仍会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我国的人口高峰将出现在2030 年, 即在未来20多年, 人口还会继续增长, 人均收入水平也会继续显著提升, 食品的供给因素在减弱, 而需求因素却不断加强。由此可见, 受食品需求带动的物价上涨压力, 在长期很难趋于缓和。

2、国外需求。第一, 外部需求仍会不断扩大, 从而将持续拉升我国的需求以及商品价格水平和生产要素价格水平。进入21 世纪以来, 新全球化呈现加快趋势,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逆差在加速扩大。但是,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物质产业的依赖在今后二、三十年内不仅不会减弱, 而且还会继续增强。第二,新全球化的最显著特征是发达国家物质产业的比较优势丧失, 由此导致物质产业会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并且持续拉大对发展中国家的逆差。由此形成输入型通胀。

(四)制度因素

相关制度不完善是造成通胀的深层次原因。由于中国实行的是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就相当于将货币政策外包给美联储( 王庆, 2008 ) 。所以当美国面临次贷危机不断减息时, 这对国内通胀无异于火上浇油。

1、价格扭曲。因为价格管制的效应是要么导致囤积居奇, 要么导致减产, 这些都会引起供给减少, 从而供求关系紧张,进一步推动通胀。

2、官员考核制度。由于政府官员上任,上级要观其政绩。所以, 每到官员换届, 新官上任都要大兴土木, 使得投资需求扩张, 拉动物价上涨。

五、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将使得中国已经不平等的收入分配结构更加不平等。

通货膨胀会降低消费者的实际生活水平,并对低收入民众的生活的冲击最大。土地、资本和其他财产所有者可以在轮番涨价的通货膨胀中通过提高土地和产品的价格来降低通货膨胀损失,甚至在通货膨胀中获得一些收益。由于低收入民众只有工资收入(或者养老金收入),而工资收入的增长不仅总是在落在通货膨胀之后,而且上涨的幅度永远也比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

(二)通货膨胀给投资和消费带来的巨大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将使得中国本来已经扭曲的经济结构更加扭曲。商品的价格应该是市场对生产者发出的信号,生产者根据这个信号来掌握市场对自己产品的需求,从而相应地提高或者减少生产规模,以保证各种社会经济资源能够得到更好地运用。但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非是由于市场的真正需求的上涨,而只是由于生产者的投机冲动或者消费者对价格进一步上涨的恐慌造成的。由于并不是每一个生产者都能掌握市场的全面信息,因此这种由不确定性带来的投机和恐慌很可能推动没有根据的进一步的投资冲动。

(三)通货膨胀将阻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降低中国的国际竞争能力。

从生产者的角度看,在一个通货膨胀时期,最简单的牟取利润的办法就是涨价,而且是争取自己的产品以更快的速度涨价。虽然到头来轮番的价格上涨将冲销自己产品涨价所带来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收益,但是如果不涨价损失则将更高。既然直接涨价能够迅速地带来更多的收益,那么谁都不会花气力去从事新产品的研发、新技术的应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中国经济已经是一种外延型的经济,技术的含量并不高,在国际上完全靠价格低廉来赚取微薄的利润。通货膨胀不仅将使得中国经济长期无法摆脱在国际分工中的这种低端地位,甚至有可能使得中国在与其他劳动密集型经济在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的竞争中败北。

(四)通货膨胀对居民的影响。

1、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

对于那些固定收入的阶层来说(如:领取救济金、退休金的人;工薪阶层、公务员以及靠福利和其他转移支付维持生活的人),其收入是固定的货币数量额,落后于上升的物价水平。因此他们的实际收入因为通货膨胀而减少了,每单位收入的购买力将随价格的上升而下降。

2、通货膨胀对储蓄不利。

随着价格上涨,存款的实际价值或购买力就会降低,那些口袋中有闲置货币和存款在银行的人受到严重的打击,他们的存款将得到负利率。同样,像保险金、养老金以及其他固定价值的证券财产等,它们本来是作为防患未然和续资养老的,在通胀中其实际价值也会下降。

3、通货膨胀还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

具体地说,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假如甲向乙借款

一万元,一年后归还,而这段时间价格水平上升一倍,那么一年后甲归还乙的一万元相当于借时的一半。

六、对目前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与建议

(一)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给膨胀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保证币值稳定的基础上,按照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状况,适度从紧,控制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总量;制定差别贷款利率政策,按照“有保有压”的结构性调整方针,进一步优化进出口商品的信贷结构,调整贷款投向等;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如存款准备金率、贴现和再贴现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和各种直接、间接的信用工具等,适时适度地调控货币供应量。在汇率政策方面,其主要措施是进一步完善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适时实现人民币币值的适度升值,以切实减少国际游资的积聚。

(二)发挥财政政策作用,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

财政政策的运用:利用奖励、补贴、税收等办法,鼓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扩大生猪、奶牛等养殖规模,增加粮食、油料种植面积,加强主要农产品收购储备和运力保障,建立猪肉等农产品储备调节体系。增加粮、油、肉、蛋、奶等主要农牧业产品的供给。在采取稳定物价的政策措施同时,着力改革和理顺粮肉流通、运输和储备体制,降低粮肉运输、储备和交易的成本。稳定工业生产,增加工业品特别是满足消费需要的工业品的供给。在市场调节越来越多地替代政府职能,而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政府财政比较宽裕,有能力给企业和个人减税,在企业面临因外部危机冲击而可能陷入困境时政府更有必要给企业减税。给企业减税,既能够直接减轻企业的成本负担,为企业增加投资和就业机会创造条件,也可以增加工业品供给,缓解因供给相对短缺而形成的工业品价格上涨,还可以稳定工业生产,防止工业经济滑坡。加大对科研开发的政府补贴,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财政政策的供给效应对于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对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是否转化为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根本上取决于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与劳动生产率提高之间的竞赛,而决定劳动生产率最关键的因素是技术进步。因此,发挥财政政策的供给效应,加大科研开发的政府补贴,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最终抑制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使消费需求成为第一推动力

从根源上来讲,我国通货膨胀仍然是由货币和信贷的过量投放造成的,而信贷和货币的过度投放主要来自于政府和民间的旺盛投资需求,以及政府政策总是在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胀之间摇摆,并且在很多时候经济增长是政策的重点。当前投资扩张冲动难以抑制正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因,“投资驱动、出口拉动”的出口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导向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投资扩张冲动难以抑制的根

源。而在这样的经济发展方式下,经济增长率可能因此较高,但是居民的收入和消费需求却难以扩大,总需求结构难以发生根本性转变。因此,化解通货膨胀的根本之道在于调整经济增长结构,降低经济对于投资和出口的依赖,使国内消费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量。一旦国内形成了可持续的消费需求,“出口依赖”自然会降低,外部压力也自然会消除。为此,应着力采取居民的后顾之忧,使其有能力、也有信心消费,从而将居民的潜在消费能力转化为现实的需求,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现实支撑。

(四)加强金融特别是特定经济部门的监管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经济的不稳定性因素在全球就有很强的传染性。虽然在目前的金融自由化大趋势下,各国提倡金融以及经济自由化,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经济中不稳定性因素多而复杂,并且我国刚刚彻底的实现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因此,我国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在取消一些不合理的金融、经济管制的同时,也应该通过不断完善的法律以及通过体制的不断完善加强监管,最重要的是做好目前分业监管体制下各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避免金融监管真空以及重叠区域,从而避免由于金融的不稳定性推动货币进而经济尤其是通货膨胀问题的出现。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创新理财产品,加强银行流动性管理。促进银行资产结构多元化,优化信贷投向结构;加强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信贷管理,严格控制房地产投资贷款需求;进一步引导资金向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流动;加快银行资产证券化;推动商业银行采取主动的流动性管理措施;建立规模适当的多层次流动性储备,实现流动性与效益性相协调;进行积极负债管理,减轻流动性过剩的压力。

(五)大力推进我国市场化改革,打破行业的行政垄断,鼓励市场竞争大力推进我国大宗商品的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打破流通行业的行政垄断,鼓励市场竞争,尽快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以增强企业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尽量减少行政干预,逐步让大宗商品的价格由市场特别是期货市场来形成,深化发展期货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的资源定价权,进出口决策由企业根据市场行情灵活决定。鼓励民营企业到国外低价购买大宗商品,然后进口到国内。政府从完善和规范市场入手,制定市场规则,灵活管理和调控市场。当前要完善市场法律体系,特别要建立反暴利、反垄断等法律法规,保护市场经营主体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六)发展资本市场,利用充足和流动性促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

随着市场化和制度改革的推进,目前一大部分尚未进入市场交易的产品和劳务将逐步变成可交易的商品,特别是与土地、劳动等资源相关的要素将日益加入市场化与商品化的领域,这意味着这部分潜在的商品需要被货币所吸收。

从货币构成来看,我国M2的总量虽然已经十分庞大,但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金融资产结构相比,我国M3、M4的总量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

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金融市场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机遇就是在货币供应量增速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速度的情况下,通过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产品的多样化,M2的增长将被转换成M3、M4的增长,金融资产规模和种类的扩张也可以吸收部分货币增量。

七、结论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经济社会不断暴露出各种体制及经济结构问题,本论文通过对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具体表现、发生原因以及所要采取的相应策略这三方面来阐释我国现阶段的经济问题。通货膨胀具有明显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其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具有显著影响,通货膨胀“劫贫济富”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比较明显,城镇低收入家庭是通货膨胀的最大受害者;通货膨胀在客观上具有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但农民从粮价上涨中所获得的收益是相当有限的;通货膨胀带来低收入群体的焦虑感,增加了人们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这些都可能诱发各种社会问题。

要正确处理好防止通货膨胀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关系,既要抑制通货膨胀,把它控制在各方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又要防止经济明显下滑,避免出现大的起落。货币政策要坚持有保有压,适当增强其灵活性。同时要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更多地发挥财政政策对结构调整、保障民生、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经济实现健康稳定高速的发展。这些都要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

中国整体的宏观调控应当全面考虑各种经济政策目标的成本和收益,在综合排序的基础上权衡利弊。由于通货膨胀会导致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紊乱,并产生巨大的再分配效应,其中利益受损最严重的是中低收入阶层。因此,应坚持反通胀的目标,需要在充分考虑这些牵制力量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妥善决定反通胀政策措施的力度,精确制导。

参考文献:

【1】吴杰,《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现状以及解决对策》2013(2)

【2】威廉·布雷特、罗杰·L·兰塞姆《经济学家的学术思想(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刘元春,《中国通货膨胀新机制研究》2012

【4】曹宸墅,彭旭艳《通货膨胀的影响和治理》,经济研究导刊2012(27)【5】阎虎勤、罗凯《货币供应、货币流通与通货膨胀:自经济变量找寻》资本市场,2010

【6】陈永志、朱炎亮《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引发机制及治理对策》-当代经济研究,2010

【7】熊昕若,《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商2013(3)

【8】李光军《近期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应对策略分析》中国经贸,2008(20) 【9】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特征,易宪容,金融管理与研究。2007(10)【10】李丕东、陈帅《通货膨胀不确定性评述》-上海金融,2008(3)

【11】杨圣明《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财经贸易,1993(7)

【12】刘遵义《比较○37---治理通货膨胀的策略》-中信出版社,2008 【13】刘元春.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4】殷超.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汇率的相互传导机制再分析[DB/OL].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s://www.wendangku.net/doc/dc6190121.html,,2011-05-04

【15】骆波,沈志宏,常虹.当前我国通货膨胀问题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02).

【16】张明文,当前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年01期

【17】中经网统计数据库查询与辅助决策系统.http://db-edu.ce.i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c6190121.html, 【18】刘海蒂《经济中通货膨胀的根源及治理政策分析》(2008)西南财经大学【19】张强《浅析中国通货膨胀》,2013(9)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c6190121.html,/

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解读

浅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

浅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 内容摘要: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并不是单一的一般类型,而是具有中国式的特点。我们主要从投资、出口和消费三大方面来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投资方面: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银行贷款过多,出现大量流动性过剩;出口方面:出口过多,外汇储备增加,央行被动购入大量外汇,导致货币投放量过多;消费方面:居民遵从谨慎性消费观念,整体收入偏低,国内消费需求不足,且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居民预防性储蓄较高,造成流动性过剩。鉴于学者对通货膨胀特殊成因的相关分析和应对通货膨胀的综合性措施的建议,以及政府已经采取的一些相应的货币政策。我们对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做了一些简单的预测。 关键词:通货膨胀出口投资消费货币政策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原因 近年来,人们发现蔬菜贵了,肉价涨了,食堂的米饭少了、馒头小了、面条细了,我们的生活费很快就用光了······人们开始议论,通货膨胀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中国的通货膨胀现象十分严重,通货膨胀已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不仅向来被经济学家所关注,也备受广大居民的关注。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在通货膨胀时期, 单位货币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呈持续下降局面。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教授认为通货膨胀无论在何时何地发生, 都是一种货币现象。通货膨胀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需求拉动通胀——通货膨胀发生于因GDP所产生的高需求与低失业,又称菲利普斯曲线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胀——今称“供给震荡型通货膨胀”,发生于油价突然提高时。固有型通货膨胀——因合理预期所引起,通常与物价/薪资螺旋有关。工人希望持续提高薪资,其费用传递至产品成本与价格,形成恶性循环。固有型通货膨胀反应已发生的事件,被视为残留型通货膨胀,又称“惯性通货膨胀”,甚至是“结构性通货膨胀”。 而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同样是一种货币现象,但它套不上哪一种通货膨胀的类型,其本质是由货币过多引起的。当过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商品时,必定会导致物价的上涨。中国的通货膨胀先由两大资产价格上涨(楼市与股市),然后传导到食品价格上涨并引致全面通货膨胀。但并非过多的货币会平均式地同时流向各个行业导致各种商品的物价同

通货膨胀问题及措施

通货膨胀问题及措施 一、背景链接 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货膨胀之反义为通货紧缩。无通货膨胀或极低度通货膨胀称之为稳定性物价。 典型表现--物价上涨。 一般地说,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但不能说凡是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就会上涨。 二、解决办法 针对通货膨胀及人民实际收入降低的现象,应推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并采取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的有力措施,2010年中国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1年中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国政府已吸取了过去经济扩张时易造成经济过热、物价上涨过快的教训,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在200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已清醒地提出要管理好通货膨胀的预期,即对推测可能产生的通货膨胀,要及时进行有效管理,防止通货膨胀由可能性转变为客观现实,这对控制物价上涨至为重要。而对不断上升的物价保持高度警惕,同时加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管理,不但会提高社会公众对政府货币政策的信任度,而且会增强社会公众对物价稳定的预期,这对稳定物价会产生多方面作用。2010年以来,中央政府已根据市场货币流通状况,3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收紧流动性,显然已对货币流动量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2011年又提出:目前我国的问题是通货膨胀严重,供小于求,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由于现在货币在市场中流通数量过多、投资过热,而使得物价上涨过快,可以通过提高税率或增加税种、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从而增加货币的储蓄量,来减少市场中的货币流通。只要政府保持高度清醒,预先做好应对价格波动的多种准备,前瞻性地进行政策调整和引导,有效控制全年物价是完全有基础、有可能的。 三、统筹谋划 一是,必须注意货币政策的灵活性。货币政策作为调控货币流通量的主要政策,既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变动不能过于频繁,又要具有高度灵活性,相机决策,从供应和需求两个层面着手,用多种手段管理好货币供求。针对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回升的态势,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似应作适度微调。加强信贷结构调整,引导资金及其他资源流向实体经济;流向市场驱动的投资领域,特别是中小企业;流向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的领域;流向有利于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和中长期竞争力提高的领域。 二是,必须把调整结构作为管理好通胀预期的抓手。把调整结构与管理好通胀结合起来,这是2010年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亮点。比如,大力度地压缩高消耗产业,减少了对能源、资源的需求,提高了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就能大大缩小国际市场上能源、资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我国物价的影响,缓解输入通胀的压力。 三是,必须努力增加有效供给。这是管理好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当收入增加、需求增加时,有效供给也能相应超前增加,满足社会需求,这样价格就不会上涨。鉴于农产品是重要的最终消费品,对物价上涨影响力、拉力大,我们应一如既往抓好农产品生产。 四是,必须审慎考虑部分资源性产品价格调整的时间和幅度。对已酝酿多年的既不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又不体现资源稀缺程度的部分资源价格进行改革,这是必然的理性选择。但对资源价格何时改、提价幅度如何掌握,这在2010年经济工作十分复杂的态势下,必须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

2011年10月 财经视点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 文/路美弄 中图分类号:F8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141-01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通货膨胀是指流通的货币量超过商品流通实际所需货币量而引起物价水平持续普遍上涨导致货币贬值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的实质是货币发行的太多,超过了实际经济增长的需要,而引起的物价水平持续显著上涨。 二、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1、自然灾害频发,引发农产品价格飞速上涨 自2008年的雪灾、地震等一直到今年的干旱,造成粮食减产,而且随着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推进,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农用物资等成本也不断上升,更进一步推动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由于饲料涨价,并且养猪风险相对较大,所以农民养猪积极性不高,出现猪肉供不应求的现象,导致近一年来,肉蛋、粮油、蒜、绿豆等为首的疯涨之势。 2、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原材料、能源等自然资源的需求大大增加,2010年,我国对水、电、天然气价格都做了调整,因此,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更加剧了通货膨胀。 三、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在任何时空条件下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即货币供给的太多将导致通货膨胀,过多的货币量将会引起流动性(M1占M2的比重)过剩甚至泛滥,流动性过剩将会产生投资过热以致引发通货膨胀的危险。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错综复杂,本人认为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 1、农产品或能源类供给和需求因素 完发达国家为了应对石油价格的上涨,开始利用玉米和大豆生产工业燃料,从而引发了国际性的粮食需求大增,导致价格上涨。在国内,农产品也供给不足,极端天气对农业的影响加之我国农业科技不发达,农民收入低,因此农民种粮积极性低,同时,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占用大量耕地面积,致使农产品供给不足,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 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投资需求持续增长,对原材料、能源等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大幅增加,同时,美元的贬值,让我国面临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这导致资源类价格的提高,势必造成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运输成本的提高,必将导致工业产品价格的上升。 2、信贷原因 2008年,我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政府开始实施财政货币“双积极”的政策,我国实施了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这形成了大量的投资需求,较低的利率助长了巨量的投资信贷,从2008年11月至2010年12月,在短短26个月的时间里,银行信贷增长达18.75万亿元。而2003年至2007年四年时间银行信贷增长仅是14.7万亿元,信贷的增加无疑导致货币供给的增加。再有,很多实业投资转向房地产、股市等,形成了资产泡沫。2010年9月份广义货币(M2)余额为69.6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8.96%,比2009年底增加了14.9%以上;到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72.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7%。以这上些势必将引起通货膨胀。 3、国际收支的长期顺差,造成外汇储备持续增加 我国连续贸易顺差并有较高的增长率,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导致大量热钱涌入我国,我国又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并以稳定汇率为目标,这样造成中国人民银行被迫大量收购外汇,截至2010年12月,我国外汇储备达到2.8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长,导致外汇占款大幅增加,这就大大增加了人民币基础货币的投放,再通过商业银行的货币乘数效应,货币供应量将成倍放大。所以,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也是本轮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4、通货膨胀预期将助长通胀的发生 美元不断贬值,黄金不断创新高,油价一直在飞,将引发全球通货膨胀预期,人们已估计将要发生通用,势必提前做媒好迎接通货膨胀的准备,国内近期出现的购房热、买车热,炒金热等与通货膨胀有直接关系。 四、当前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1、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与应用,培养高素质农民等,以扩大农业生产,投入力量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缩小农业与非农业收入的差距。打通农业物流通道,降低过路、过桥费用,使中间环节费用降低,以通过降低生产、运输方面的成本,实现农产品的物价稳定。 2、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可以对国内货币起到收缩作用,但目前我国存款准备金已经经到达理论的最高限,上升空间已经很有限,但是存款准备金率是非常强大的工具,对信贷有急剧收缩作用。提高利率的政策对银根的收缩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因为利率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成倍收缩。所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都将对货币的供给产生较大影响。效果较为明显。 3、汇率政策 我国应逐步扩大汇率浮动幅度,适度放松对汇率的管制。以汇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应该在“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下,制定适当的政策。2007年5月21日起,国家规定,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日波动区间浮动从上下0.3%扩大到上下0.5%,但这并没产生抑制流动性的效果。2008年,汇率的波幅可以逐渐放宽到上下0.8%到1%的范围。通过对人民币波动范围的控制,使投机动力逐步减少。 4、政府妥善引导通货膨胀的预期 一方面应建立健全价格监督机制,通过不断地公开政策信号对通货膨胀预期进行正确引导,另一方面完善国际热钱流动控制机制,控制人民币升值速度,防止热钱流入。 作者单位:衡水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参考文献: [1]李长密.通货膨胀风险预期分析及宏观经济调整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0(04). [2]方平.后危机时代宏观经济调控策略研究[J].西部金融,2010(07). [3]苏 芳.中国通货膨胀持续性时变特征及其来源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05. 2011.10 141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通货膨胀影响成因对策中国 一、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与特征 衡量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是通货膨胀率,在实践中主要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以及GDP 缩减指数加以表示。其中最为常用的是CPI,我国把CPI连续同比涨幅超过3%作为通货膨胀警戒线。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1、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来判断 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用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和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的指标,并且通常被最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当一个经济体在一段时期内出现CPI大于3%的涨幅时,我们可以认定该经济体出现了通货膨胀;而当CPI大于5%时,该经济体有可能出现了严重通货膨胀。参照下列图表数据,虽然在2008-2009年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出现了较小的下跌,但2007-2010年间总体上升幅度较大,分别为4.8%、5.9%、-0.7%和3.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2 2008—2011年月度CPI趋势图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增长率都维持在 3.0%以上,并且时至今年四月份都在不断上涨,虽然个别月份增幅有下降,但仍然维持在很高的水平上,从2010年11月开始都维持在4%以上,今年5月达到了5.5%。有专家分析6月份将达到6%以上,实质上,由于统计数据的滞后性,实际上CPI涨幅应该比所公布的数据还要高。 2、生产者价格指数来判断 生产者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PPI)是从生产者方面考虑的物价指数。PPI具体是测量在初级市场上所出售的货物价格变动的一种价格指数。这里所说的货物是指在非零售市场上首次购买的某种商品,如钢铁,木材,电力及石油等等。PPI主要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它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

2008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深层次原因简析

2008年至今中国通货膨胀深层次原因简析 宋亦明 (政府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12班)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2008年以后中国经济开始了新的一轮通货膨胀。此次通货膨胀历时较长、影响巨大,对处在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有深远影响。研究此次通货膨胀对于吸取宏观调控经验,把握当前宏观经济局势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笔者查阅大量资料,搜集诸多文献数据,从较为主流的视角,对2008年以后的通货膨胀情况做简要梳理、对造成此次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做简要分析。 一、2008年以来中国通货变化情况的简单梳理 2007年以来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就保持在较高水平,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这表明中央已经认识到自2007年以来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日益严重。但2008年初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更是联创新高,紧缩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投放的力度迅速加强。但直到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的通货膨胀仍然保持在高位。 [附图1:2008年1月到2012年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走势图][1] 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扩展成为拐点并带来了短暂的通货紧缩,紧缩之后伴随而来的是政府4万亿的扩张性投资和中国人民银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这些政策短期

之内很好地应对了金融危机,拉动了内需。但是政策还在保持影响力,在物价结构性增长等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直接导致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并且持续了相当的时间。2011年初到2012年末,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后用CPI表示)长期保持在高位,在政府长期宏观政策组合拳的作用下,在2012年之后CPI才保持在5%一下,通货膨胀才得到初步遏制。 二、2008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所体现的特点 [1]此轮通货膨胀持续时间长,影响巨大。此轮通货膨胀始于2007年,但是在2008年初达到第一个高峰,虽然中间穿插全球金融危机,但是受政策等因素影响在2010年年末重归高位。长期的高通货膨胀导致民众购买力持续相对下降、企业生产成本提升,国民经济总体上呈过热的态势。 [2]此轮通货膨胀受全球化经济的影响明显。此次通货膨胀中间穿插了经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但是在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的高速发展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世界宏观经济大背景下,在经济全球化的助推之下,“使国家间的通货膨胀有了水平互动,既有输入型通货膨胀,也有输出型通货膨胀”[2]。当前世界各国的通货水平普遍保持在较高水平,中国并非可以独善其身。受全球经济整体高通货膨胀的影响,相应的中国经济的通货膨胀也会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3]此轮通货膨胀带有明显的结构性。[3]一方面通过比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CPI统计数据,可以明显地看出食品类价格的增幅要高于非食品类价格的增幅。另一方面通过对比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后用PPI表示)的变化情况和趋势,可以明显看出CPI和PPI基本上保持相同变化趋势,但是PPI的变化幅度要大于CPI(对比附图1和附图2)。PPI的变化对对于CPI的预测有预见性作用。 [附图2:2006年1月到2012年9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走势图] 三、2008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 导致此次通货膨胀的的作用因子有很多方面,综合分析来看,其主要诱因为以下3个方面: [1]政府财政支出过大导致经济过热。2008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政府为了有效缓解金融危机造成的出口下滑和贸易顺差的大幅缩减,出台用4万亿人民币投资的财政扩张计划以刺激经济复苏和拉动内需。2009年又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发行了7500亿和2000亿的债权[4],政府进一步集资进行经济建设。初步估计,将近5万亿资金的直接注入会在接下来的5年内实现数次的“完全流动”,这就意味着5万亿的资金的直接注入会在接下来衍生出数十万亿的现金流。虽然

试述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相关治理对策

试述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相关治理对策 通货膨胀的原因 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demand-pull inflation) 主要观点是以需求过度解释通货膨胀,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引起价格水平持续上升。这种通货膨胀表现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对价格水平产生拉上作用的过度需求有两个方面:实际因素和货币因素。 实际因素包括过度的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等,其中主要是过度投资。 货币因素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度导致总需求过剩。 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cost-push inflation )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指对社会商品和劳务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因生产成本提高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成本提高的原因基本有两个:一是工资增长率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二是一些垄断企业为了获得垄断利润,经常大幅度地提高垄断产品的价格 三、结构型通货膨胀(structural inflation ) 基本观点是,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部门结构的某些特点,当一些产业和部门在需求方面和成本方面发生变动时,往往会通过部门之间的相互看齐的过程而影响到其他部门,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 这种结构型通货膨胀可分为三种情况: 1. 需求转移型 2. 部门差异型 3. 外部输入型 1.需求转移型。 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某个部门的一部分需求转移至其他部门,而劳动力及其他生产要素却不能及时转移,这时需求增加的部门的工资和产品价格就会上涨,而需求减少的部门的产品价格却未必相应下降,结果导致价格总水平上升。 2.部门差异型。 英国经济学家萨尔沃用部门间的差异来解释结构型通货膨胀。 一般来说,产业部门生产率的增长快于服务业部门,但两大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速度却大体相同,而且这种增长速度是由产业部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决定的,结果造成服务业部门货币工资的增长速度超过其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这种部门间生产率增长速度的差异和货币工资的一致增长,形成服务业部门成本持续上升的压力,从而成为价格水平上涨的压力。 3.外部输入型 其依据是将结构型通货膨胀同开放经济结合起来分析的“小国开放模型”。该模型将一国经济分为开放经济部门和非开放经济部门。由于“小国”在世界市场上是价格的接受者,当世界市场上的价格上涨时,开放经济部门的产品价格也随之上涨,紧接着开放经济部门的工资相应上涨。一旦开放经济部门的工资上涨后,非开放经济部门也必然向开放经济部门看齐而提高工资,结果非开放经济部门的生产成本上升,其产品价格也必然随之提高。这样就导致了“小国”全面的通货膨胀。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一直以来,通货膨胀问题都是困扰各国经济发展的顽石,尤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2010年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加剧,主要原因为需求拉上和成本推动,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采取“需求紧缩,共计扩张”相结合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通货膨胀;价格水平;需求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西方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所下的定义主要有三种:第一,通货膨胀是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的现象;第二,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起因于货币量的急剧增加超过生产的增长,如果货币数量增加的速度超过能够买到的商品和劳务增加的速度,就会发生通货膨胀;第三,美国经济学家莱德勒(lailder)和泊金(parkin)对通货膨胀下了定义:通货膨胀是一个价格持续上升的过程。 简单地说,通货膨胀就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上涨。这里的价格,不是单一的某个商品或某种服务的价格,而是一组能够反映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变动的价格。凯恩斯曾指出,再没有什么比通过摧毁一个国家的货币来摧毁一个社会的基础更 容易的事情了。如果一国出现通货膨胀或者通货膨胀恶化,不仅会导致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而且也会导致一国货币的严重贬值,并由此破坏整个市场的运作法则。 进入2010年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率逐渐升高,前三季度,居

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9%。其中,城市上涨2.8%,农村上涨3.1%。10月份我国的cpi上涨率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点4.4%。这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呈现三个特点:首先,物价普遍上涨。2010年1-10月,在8大类消费品中,除了衣着、交通和通讯两大类商品之外,其他各大类商品价格均有所上涨而且通货膨胀率有上涨的趋势;而家庭设备用品、服务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两大类商品的价格指数也从年初的低于100逐步上涨到100以上。第二,食品价格的涨幅远远大于其他类商品,而且食品类价格的涨幅与其他各类商品价格涨幅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2010年10月份食品类价格涨幅比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高出5.7个百分点。而在食品类价格中,蔬菜类价格的涨幅又远远高于其他食品价格的涨幅,10月份鲜菜价格同比上涨31%,鲜果价格上涨达17.7%。总之,2010年中国物价上涨70%以上,涨幅主要源于食品涨价。第三,资产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从2008年到现在,中国资产价格尤其是房价高速飞涨。2010年12月17日,中国社科院发布《2011 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指出,2009年,中国房价涨幅为25%左右。所以,目前我国面临着物价上涨和资产价格上涨双重压力,两者都关系到国计民生,如何遏制其上涨,已成为中国政府当前面临的棘手问题。 二、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从全局来看,目前我国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需求和成本两方面。

解决通货膨胀的对策

二、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一)紧缩性财政政策 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谋求预算平衡,减少财政赤字来减少总需求,降低物价水平。 (二)紧缩性货币政策 通过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来减少总需求,降低物价水平。可以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实施。 出售政府债券 提高贴现率和再贴现率 提高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三)紧缩性收入政策 通过控制工资的增长来控制收入和产品成本的增加,进而控制物价水平。 (四)价格政策 通过一定的手段限制价格垄断,来避免抬高物价。 (五)供给政策 通过降低税率,刺激储蓄和投资,从而增加商品和服务,消除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 三、应对当前通货膨胀的对策 1.控制货币供给量。 由于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给过多,因此,治理通货膨胀一个最基本的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给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稳定币值以稳定物价。而要控制货币供给量,必须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投放,保持适度的信贷规模,由中心银行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有效地调控货币信用总量,将货币供给量控制在与客观需求量相适应的水平上。 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治理通货膨胀仅仅控制货币供给量是不够的,还必须根据各次通货膨胀深层原因对症下药。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关键。各国对于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大力压缩财政支出,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收支平衡,不搞赤字财政。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采取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给总量的措施。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两条很重要的途径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过快增长,以此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一般来说,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人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4.对外经济政策。 一般来说,我国的国内的通货膨胀与其国际收支状况具有相互推拉的作用。在各国都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我国必须采取适当的对外经济政策,以减轻国际收支失衡对国内物价的不利影响,并阻止国外通货膨胀的输入。这方面的措施主要有:实行浮动汇率。由于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货币对外汇汇率的升降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与各国在贸易和金融领域采取协调措施,如与各国加强协作,共同采取控制各国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改善国际金融制度,以及其他反通货膨胀的措施,以制止世界性通货膨胀的蔓延。

【文献综述】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

文献综述 金融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 二十世纪中期,通货膨胀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当时通货膨胀以比较温和的速度缓慢上升,发达国家在七十年代时出现了持久的“滞胀”现象,发展中国家也在八十年代爆发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到九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开始以迅猛的势头扩散,成为制约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在转轨过程中受到通货膨胀的多次冲击,社会经济大幅波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正是由于通货膨胀对全球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危害,对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通货膨胀都成为各国共同的“敌人”,国内外政府和经济学家长期致力于对通货膨胀的研究,形成了各种各样有关通货膨胀的理论。 1 国内研究现状 1.1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研究 我国近些年出现通货膨胀以后,国内学者对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理论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张明文(2010)在《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对策及研究》一文中认为“造成CPI持续走高的原因主要包括流动性过剩,供给因素、需求因素以及制度上的因素,其中制度因素是影响其他方面的深层次原因。若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应做到: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汇率的弹性,调整对利率和要素价格的扭曲以及改善官员的考核制度等[1]。”刘海燕、寇雪梅(2008)在《目前我国通货膨胀成因思考》一文中分析我国近年的通货膨胀成因时得出三点结论:“(1)货币供给量过剩是造成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2)资源稀缺导致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3)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外汇储备增加、国际贸易顺差,这些都导致了中国式通货膨胀的发生[2]。”陈彦斌(2008)在《中国当前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经验研究:2003—2007年》中通过对新一轮通货膨胀的特点研究指出,新一轮通货膨胀具有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特征[3]。 祖栋梁(2008)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下的通货膨胀问题研究》分别从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国内经济社会体制方面来剖析我国通货膨胀发生的根源。“认为我国经济社会不断暴露出的各种体制以及经济结构问题造成了我国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伴随通货膨胀加剧的现象[4]。”宋超英、夏芸(2008)在《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中认为“我国当前出现的通货膨胀不能简单归为传统通货膨胀成因理论中的任意一种类型,我国发生的通货膨胀既有需求扩大导致供不应

论中国当前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

论中国当前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 核心提示: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社会各方面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社会也不断暴露出各种体制以及经济结构问题:现阶段的投资需求不断的扩张进而推动固定资产投资也别是房地产投资的过度扩展;进出贸易顺差持续增长以及合格境外投资者的推出而带来了我国外汇储备量的加速...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社会各方面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社会也不断暴露出各种体制以及经济结构问题:现阶段的投资需求不断的扩张进而推动固定资产投资也别是房地产投资的过度扩展;进出贸易顺差持续增长以及合格境外投资者的推出而带来了我国外汇储备量的加速增长;货币流动性过剩导致信贷扩展并且即使使用存款准备金率也难以达到收缩这些流动性的目的。而根据一般的经济学原理,这些问题的出现无疑会推动我国的物价上涨,因此,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通货膨胀问题成为一大焦点。关键词: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对策一、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表现对于通货膨胀程度的度量, 主要有gdp平减指数(又称缩减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简称cpi) 、工业品出厂价格(ppi)等指标。我国较多地采用cpi来衡量通胀水平。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二、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出现的原因关于通货膨胀的成因,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主要有四种类型: 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混合推动型和结构性通货膨胀。另外, 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 通货膨胀的国际间传递也是一国(地区) 出现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一) 粮食、猪肉、能源等商品价格上涨过快,产生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本轮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粮食、猪肉、能源等商品价格大幅上涨。这些商品既与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 又是工业生产的上游产品, 当其价格上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必然会传导到下游产品。由于这些产品的产业关联度强, 其价格上涨会导致诸多产品价格(包括工资) 的上涨。 (二) 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由于去年美国次贷风暴爆发,造成全球流动性紧缩,美国为了挽救其金融机构及经济增长,向市场大量注资,同时连续多次减息,造成美元贬值,全球流动性泛滥,食品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不但创历史新高,直接导致了全球性的通货膨胀。 (三) 经济快速增长, 固定投资过热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4%(3月份增长17.8%),比上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分企业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2.9%;集体企业增长11.6%;股份制企业增长18.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4.3%。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7.3%,轻工业增长14.7%。分产品看,发电量和原煤产量分别增长14.0%和14.6%;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增长8.6%和12.2%;汽车增长15.8%,其中轿车增长14.7%。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一季度,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7%,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三、政策建议经济学中存在所谓“有多少目标就应该有多少手段”的说法, 即在面临多重目标的情况下, 为实现目标, 必须使用多重政策手段, 而且要掌握好“度”。鉴于我国既要防止通胀, 又要预防经济通胀转入通缩的双重目标, 以及当前通货膨胀是由诸多因素所导致的现实, 笔者认为缓和当前通胀局面应采取“一揽子”措施, 赞同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与稳健的财政政策配合的“组合拳”出击。(1)控制货币供应量由于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因此,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最基本的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稳定币值以稳定物价。而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必须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投放,保持适度的信贷规模,由

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及解决方法

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及解决方法 一、通货膨胀的一般定义、特点及类型。 (一)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 (二)特点: 1.纸币因发行过多而急剧贬值。 2.物价因纸币贬值而全面上涨。 (三)类型: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现有价格水平下的商品总供给,引起了物价普遍上涨。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由于成本上升所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 3.结构性通货膨胀。由于社会经济部门结构失衡而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 [1]。 二、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成因分析: 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有三个原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2]。 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我国当前需求矛盾引起的价格上涨受国际和国内两个因素的影响。从国际市场来看,全球粮食减产,粮食库存下降,再加上大量粮食用于燃料乙醇生产,造成国际市场粮食供需关系总体趋紧,价格不断上涨。这些因素向国内市场传导,助长了国内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从国内市场来看,粮食涨价除了受国际市场、气候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以外,还和我国国内耕地面积减少,务农劳动力减少和工业用粮快速增长密切相关。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从成本推动的因素来看,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带动消费价格上涨。首先,近年来,国际能源价格猛增导致生产

成本增高。从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看,国际石油价格等其他能源价格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通过进出口贸易传导到国内市场,引起国内产品成本增加。其次,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导致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家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福利水平和工资收入,使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已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超过同期GDP增长率,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必然推高物价的总水平。 3、结构性通货膨胀。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价格的结构性上涨,猪肉和粮食等价格的上涨带动其他食品价格上涨。从市场实际情况看,总体上粮食、生猪、玉米等产品的总供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品种结构和区域结构矛盾突出,引发了价格的上涨。 三、通货膨胀的抑制措施 1、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最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它也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以压抑总需求;二是提高利率,以抑制投资需求,并刺激储蓄增加,从而保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我国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减轻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通过提高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减少流通货币,缩小信贷规模,从而减少投资规模,达到平衡储蓄和投资,从而增加商品和服务,消除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进而达到了防止通货膨胀的目的。 2、收入政策。收入政策主要是采取工资物价管理政策,以阻止工会和垄断企业这两大团体互相抬价所引起的工资、物价轮番上涨的趋势。其目的在于力图控制通货膨胀而又不致引起失业增加。收入政策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因为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其中特别是工资的提高,因而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为此,必须采取抑制性的收入政策,其形式有如下几种:确定工资-物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一、通货膨胀的概论 西方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所下的定义主要有三种:第一,通货膨胀是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的现象;第二,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起因于货币量的急剧增加超过生产的增长,如果货币数量增加的速度超过能够买到的商品和劳务增加的速度,就会发生通货膨胀;第三,美国经济学家莱德勒和泊金对通货膨胀下了定义: 通货膨胀是一个价格持续上升的过程。简单地说,通货膨胀就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上涨。这里的价格,不是单一的某个商品或某种服务的价格,而是一组能够反映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变动的价格。凯恩斯曾指出,再没有什么比通过摧毁一个国家的货币来摧毁一个社会的基础更容易的事情了。如果一国出现通货膨胀或者通货膨胀恶化,不仅会导致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而且也会导致一国货币的严重贬值,并由此破坏整个市场的运作法则。 二、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从2008年下半年起我国CPI和PPI呈现快速下降趋势。2009年出现负增长,7月,CPI、PPI当月同比增幅分别降到-1.8%和-8.2%。然而,从2009年底开始,CPI和PPI由负转正,并且一路走高。2011年7月CPI 同比增长6.5%,创37个月新高,PPI同比增长7.5%,创34个月新高。2011年8月至今,CPI、PPI当月同比增幅均呈下降且趋于平缓的趋势(如图1、图2)。由此可见,我国通货膨胀持续时间较长,并且一直处于波动状态。 图1 2008-2012年CPI当月同比增幅

图22008-2012年PPI当月同比增幅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三、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一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越来越受到其他国家的广泛影响。因此,对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分析不仅要考虑到国内因素,还要考虑到当前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国际因素。 (一)货币超经济发行 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只是一种货币现象,它是由于货币量增加的速度超过产量增加的速度造成的。因此,控制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是减少货币供应量。实践中一般采用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比值来衡量货币供应量是否超过实际需求量,这一比值越大,表明经济的货币超发越严重。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西方发达经济体的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比值在1以下,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则相对较高,货币供应量一般为GDP的1-1.5倍,超过两倍的很少。本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的M2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GDP数据,计算了2001年以来逾十年的M2与GDP的比值,见表1。 表12001-2012年M2、GDP相关数据表单位:万亿元

2011年通货膨胀的现象和原因

2011年通货膨胀的现象和原因2010年中国全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上涨,从年初的1.5%一直上涨至11月份的5.1%的高位。2011年这种趋势依然没有减轻,反而愈演愈烈。2011年各月份的CPI为4.9% 4.9% 5.4% 5.3% 5.5% 6.4% 6.5% 6.2% 6.1% 5.5% 4.2% 4.1%。 在2011年里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通胀现象。棉花的价格自2010年八月份调整以后一路上行,2011年2月份棉花的价格重新站上了30000元/吨的位置。大连上商品交易所玉米主力合约c1109合约从2010年年末的2330涨到2011年2月21号的2437元。让我们把目光转向2011年10月份的食品类等的价格涨幅,八大类消费品的涨幅相当惊人。同比指数分别为:食品112.8、烟酒103.8、衣着109.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106.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104.7、交通和通信100.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00.1、居住98.3。食品基本类中,肉禽及其制品、油脂和蛋类价格同比上涨最大,分别上涨26.6%、14.6%和13.8%。 造成我国现阶段如此严重的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货币发行过多。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导致物价的上涨以及货币的贬值,从而也是形成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我们都知道人民币在国际社会存在着较大的升值压力,为了保持币值的稳定,央行只能买入美元,这同时也就卖出了本国货币,从而增加货币供应。另外,由于美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全球已形成的低利率环境造成大量资金四处流动,外汇资本在我国大量流入趋势仍然有增无减,而

大规模资金流动势必将引发价格上涨。还有,由于美元的持续贬值,使得以美元标价的基础性原材料价格上扬,盯住美元的人民币价格也相应上扬。 (2)投资结构问题。中国人主要的投资投向了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当股票市场低迷是,更多的钱会涌入房地产市场,不仅会打乱国家调控的计划,同时房价的高涨也会强化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有可能造成事实上的通货膨胀。 (3)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2010年以来,蔬菜与猪肉价格连连上涨,虽然最近蔬菜批发价格有所下跌,甚至出现了有农民自杀的惨状,但由于仓储物流的成本居高不下,人民并没有从中得到多少实惠。而农产品是基础产品,农产品的价格高企也将带来下游产品成本与售价的提高。而且由于农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价格的上涨更容易强化人们对于通胀的预期。 (4)能源成本推动型的价格上涨。进入2011年,煤荒,电荒接踵而至,煤价已经连连高升,各地工业用电也有小幅度的调涨,日本大地震也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环境中对能源需求的恐慌,各种能源价格的提高必然会助推CPI提高。 (5)社会公众对物价上涨的预期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各种经济体制约束机制不健全,再加上各种经济活动的过热,人们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没有一个充分的预期。通货膨胀预期是加速通货膨胀形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社会公众都是“经济人”,他们通过掌握大量的信息形成

以来中国通货膨胀历程

西 方 经 济 学 (宏观) 标题:1980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历程的了解专业:经济管理学院12人力(2)班 鲍泽成 2013年11月

1980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历程的了解 摘要: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自1980年左右前后开设共经历了 4 次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而最近一次通货膨胀持续时间较长。物价水平,特别是房价、食品价格水平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是国际热钱的涌入,货币流动性过剩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工资价格螺旋式上升。抑制通货膨胀,国家应将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做为宏观调控的目标,积极应对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强市场价格的监管,完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由流通性过剩,大力整顿金融秩序。 关键词:中国通货膨胀历程原因对策 一、通货膨胀相关概念 长期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在努力探究通货膨胀现象,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公认的、科学而统一的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关于通货膨胀概念,在经济学文献中大多定义为:它是指在货币流通中的这样一种现象,即投入流通中货币,尤其指纸币发行量过多,大大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以至引起物价快速上升的结果。 二、我国的通货膨胀历程和影响 (一)、1980年以来我国的货膨胀历程 我国在历史上一共有 4 次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第一次发生在 1979-1980 年。在这 2 年

期间,我国财政赤字已达到了 170 亿元,国家不得不通过增发 130 亿元货币来弥补国库亏空,1980 年底,全国市场货币流通量比1978 年相比增长了 63.6%,大大超过了同期的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的 16.6%和社会零售业增长 37.3%。自然引发了改革开发以后的第一次通货膨胀。使物价水平空前上涨了 6%。之后通过压缩基本建设投资收缩银根的办法控制了本次通货膨胀。 我国历史上第 2 次通货膨胀发生在 1986-1988 年。1986 年后,随着商品价格的放开和工资改革的推行,旧有价格体系和经济结构中的不合理因素又使通货膨胀再次爆发。1987 年,我国的货币供给量达到了 1454 亿,比1983 年增加了 925 亿元,增幅达到了 174%。这是因为职称评定、工资改革、基础建设的升温,乡镇企业以及银行信贷形式的大批上马,导致了货币需求的大量增长,央行采取发行第四套人民币和百元大钞的形式应对本次货币需求增加,却导致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1988 年 3 月,上海率先对 280 种商品提高价格,相继大中城市也对商品提高价格。提高价格的商品占总商品量的 80%,平均价格增长率达到 30%,最高的上涨 80%。最终依靠政府的行政 力量解决了本次通货膨胀。 第 3 次发生在 1992-1994 年,由于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国家全面放开了对过去发放票证,限额供应的商品限制,允许以溢价的形式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由定价。同时,计划经济时期由国家统一定价和指导定价的几乎所有商品都根据成本和市场需求重新订立价格。为了弥补差价,提高职工待遇,企业新上项目,对外投资,一再扩大银行信贷规模,政府也大搞开发区、开发房地产,这使许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了 40%,许多企业要靠“三角债”来维系生存,国内货币发行量增幅达到 35%直接导致物价普遍上涨,1993 年通货膨胀率为 13.2%,1994 年达到 21.7。 第 4 次是从 2003 通货膨胀开始算起。除 2009 年我国经济回暖等因素,我国近几年的通货膨胀率都在 5%上下波动。但我国政府为了能够使社会稳定,所统计出来的官方统计数据比较保守。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计算方法或者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统计方式,我国近几年的通货膨胀率都维持在13%左右。 (二)、通货膨胀给我国带来的影响 如果是比较温和通货膨胀,往往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一些好处。比如当出现低通货膨胀时,企业主看到商品价格有所增加,就会增加投入和产出,雇佣更多的劳动力,这就增加了劳动岗位,并且在物价缓慢上涨的同时,企业主会在社会与工会的压力下增加工人的工资,工资提高了,劳动者的消费倾向也会增加。从总的角度来看,国民经济是向前发展的。但是此次通货膨胀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大多是消极的,后面提到的通货膨胀均指高通货膨胀率的通货膨胀。 三、我国本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一)、我国的货币流通性过剩 我国的货币流通性过剩主要是因为我国近年来的贸易顺差严重,导致国内外汇储备过多引起的。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推行“出口导向型”外贸发展战略,实行以创汇为主要目标的对外贸易政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