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唯一的听众》说课稿

《唯一的听众》说课稿

《唯一的听众》说课稿
《唯一的听众》说课稿

《唯一的听众》说课稿

【说教材】

《唯一的听众》是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中的第11课,位于第三组中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本组的人文主题是“生活处处有真情”。本组课文以“爱”为旋律,演绎了人间“真情”的美好。”让学生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信、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本文的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主要有:(1)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2)老人形象,跃然纸上

(3)人物描写,方法集中

(4)环境描写,巧妙衬托

(5)标点运用,暗含深意

(6)语言质朴,清新美感

【说学情】

(一)已知领域

1. 从思维水平发展上来讲,六年级学生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

思维过渡,能逐步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能透过现象深入问题本质,在课堂上对教师的依赖不断减少,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好奇心和创造意识也是日益浓厚。

2. 从语文学习方面上来讲,学生经过了前五年的语文学习,阅读能力和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也具备了初步的自学能力。学生都能自主预习的基础之上,运用借助工具书、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理解词语的含义,甚至可以凭借文本、结合语境推想词语含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二)未知领域

运用小标题串联的方式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学生可能不知道。

(三)难知领域

1. 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语言、神态以及对环境的描写等方法,表现老人对作者的鼓励、关怀,不是很容易。

2. 体会状语后置句式表现老人的期待鼓励的表达效果与作用,由于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可能比较难。

3. 由省略号走进作者心里,体会那些复杂的心情与感受,领会其单独成段的表达效果与作用,对学生来说具有难度。

【说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边读书边画句子、对比句子、自主发现质疑、抓住重点词语、结合上下文、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情景朗读等方法,抓住

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心理的句子,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3.领会课文重点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内涵,体会状语后置句式和省略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与作用。

4. 体会人物情感,感受作者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说重、难点】

1、重点:

从老人的语言、神态描写中感受老人对作者的爱护、鼓励,体会作者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难点:

(1)作者心情变化的原因以及老人怎样鼓励、爱护作者的;

(2)体会作者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3)体会状语后置句式和省略号的表达效果与作用。

【说理念】

《新课标》强调要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在我们研修组“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和“围绕目标,精选内容”研修主题的指引下,我在教案的设计中力争立足于学生,着手于教材,联系广阔的生活,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先让学生概括小标题,以此梳理文脉。重点深究语言、神态描写,感受老人的关怀鼓励这一部分的教学,通过边读书边画句子、对比句子、自主发现质疑、抓住重点词语、结合上下文、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情景朗读等方法,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心理的句子,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在深入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跳出文本,通过拓展练写,体会

神态描写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锻炼学生想象力。努力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

【说流程】

基于以上教学思路,我将教学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读题初探,统揽梳理

二、引发质疑,感悟“我”心理变化

三、重点深究语言、神态描写,感受老人的关怀鼓励

四、领会标点的作用,体会人物的感情

五、总结点题,拓展延伸

具体步骤如下

一、读题初探,统揽梳理

1、齐读课题。

2、发现省略号单独成段,质疑。

3、浏览全文,概括主要内容: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概括小标题。

5、小结梳理。

二、引发质疑,感悟“我”心理变化

1、作者练琴的过程,也是一段不平凡的心路历程!学习心理描写句:有什么发现?(心情变化)

2、关注“沮丧”,体会心情的渐次变化。

3、质疑,明确重点:

为什么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下面我们

就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三、重点深究语言、神态描写,感受老人的关怀鼓励

1、布置自学要求:学生迅速画句子。时间两分钟。

2、聚焦老人的语言。

(1)出示语言句:怎样才能读出老人的感情?

(2)前两处。

关键引导:真的耳聋了吗?为什么要谎称自己耳聋?(保护自尊,消除顾虑)老人就好像明白作者的心思一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善解人意)齐读,读出善解人意。

(3)第三处。

A. 用“用心”指导读出关心鼓励。

B. 对比句。老人为什么这样表达,而没有那样表达?

引导:1. 提醒;2.达成约定;3. 发出邀请。

为了帮助作者练好小提琴,老人真可谓用心良苦啊!

C. 小结: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一样!

( 4 ) 谁读第四处?体会出什么?(加油、鼓劲)

(5)配乐读。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

3、交流老人神态:

(1)作者不光被老人的语言所感动,还被她的神态所感动。出示三处老人神态句。

(2)读一读,又有什么发现?(连用三个“平静地望着我”)向作者传递着怎样的信息呢?

(3)出示三处情景想象句。请同学们任选一个情景,展开想象写下来,时间三分钟。

(4)指名配乐朗读。

四、领会标点的作用,体会人物的感情

1、出示妹妹的话。发现标点运用上的特点。指导朗读。

2、出示省略号句。省略号里面藏着作者怎样的感情呢?省略号虽小,但是却让我们体会出了作者那么多的感情,产生出那么多的想象。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这就是省略号“单独成段”的原因。

五、总结点题,拓展延伸

1、总结点题

现在的作者再不是那个音乐白痴了,他可以自信的面对着成百上千名听众演奏小提琴。在如此众多的听众里面,只有一位在作者的心目占据着最崇高、最重要的的位置,她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无人替代的。她是谁?(老人)所以作者把她称之为——“唯一的听众”!(再读课题)

2、拓展延伸

课文到这儿就接结束了,能否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自己内心的感受?(爱、心、美……)出示美丽词组。课下请用上这些美丽的词语,写成一篇文章。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武冈市邓元泰镇中学潘用江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下面我从教材分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探究性实验课,是对天平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和对量筒的正确使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2、实验重难点 重点知识: (1)学会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体积; (2)会用密度公式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 难点知识: 如何用量筒测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实验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密度的概念。

②、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 有关的物理现象。 ③、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使学生学会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并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说教法 教法突出以学为本,因学论教。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法与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亲自动手实验,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相互合作交流得出物理规律。通过媒体展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发猜想 学生体验:实验桌上放着两个完全相同的铝块和铅块,你能用什么方法鉴别它们?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即用量简测量液体体积的办法,以及用量筒测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的办法. 4.通过使用天平,加深对某些题目的理解.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正确使用天平、量筒能做到尽量周全. 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并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 2.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 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教学方法 1.实验法:会通过实验,间接地利用公式测量物体. 2.观察法:用正确的方法给天平和量筒读数. 教具准备 天平、砝码、量筒、水、铁块、铜块、铝块、细线、花岗岩、刻度尺、三角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密度的计算公式,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测量?用什么仪器可以测量密度? [生]可以先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然后用量简测出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的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 [师]回答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具体学习一下测量物体的密度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师]今天,我们来动手做一个实验,测物体的密度.同学们先分组(三人一组). [师]大家看自己的实验台上,有这样一些实验器材:天平一架,砝码一盒,量筒一只,烧杯中装有水、铁块、铜块、铝块各一个,另外还有一根细线,一块花岗岩,一副三角板,刻度尺. [师]今天我们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投影] 一、测铝块、铁块、铜块的密度. 二、测水的密度. 三、测不规则物体――花岗岩矿石的密度. [师]根据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们会测吗? [生]测三种金属圆柱体的密度分为几步: (1)先用天平测出铜、铁、铝各自的质量. (2)接下来测三个物体的体积. 即上节课讲过的,采用体积差的方法测它的体积:即先用量简量取一定量的水,记下示数V1,将物块全部浸入水中,再记下这时的示数V2.所以囱块的体积即为V2-V1. [师]讲得非常好.下面提一个问题:能不能先测体积后测质量? [生]这要看怎样测体积了,如果是采用第一种方法测体积,则先测体积还是先测质量都无所谓,如果是采用第二种方法测体积,则必须先测质量,后测体积.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如果采用后一种方法测体积,则物块要沾上水,我们知道,天平在使用时是不能沾上水的,同时物块沾上水后质量有可能会变大,因此应测质量后测体积,[师]总结得非常精彩.通过大家群策群力,我们已经找到了测铁块、铜块、铝块密度的方法.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在测量中.由于仪器、操作方法及操作人的因素影响,必定会产生一些误差.如何来减小这些误差呢? [生]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改进测量工具、完善测量手段等,但我认为最有效.也是最容易办到的还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最有效. [师]说得很好,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在我们的实验过程中是一种有效地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测几次好呢? [生]三次为宜. [师]对,咱们做本实验时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有效地减小误差. [生]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是不是都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呢?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天长市中小学教师物理实验说课评选 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0一六年四月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这节内容我是按如下几个方面理解的。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117页测量物质的密度。 2、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探究性实验课,是对天平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前面两节所学的天平的使用,和对量筒的正确运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一些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测量的步骤;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探究方法、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两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难点:利用公式ρ=m/V进行有关实验去解决密度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待测物质的密度,加上本节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这也就需要和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将所要测的各个量具体实验得出。 结合学生实际,为了增强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借助已有的实验设备,在实验室完成教学。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法与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以及物质密度与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 从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达到提高学生的探究的能力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说过程 1、引入新课 从密度表可以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要知道一个物体是什么物质做的,只要测量出它的度,把测量的密度跟密度表中的密度值一比较,就知道该物质是什么物质了。 要测出物质的密度,根据公式ρ=m/V,测出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体积,就可以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2、师生互答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精编版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天长市中小学教师物理实验说课评选 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0一六年四月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这节内容我是按如下几个方面理解的。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117页测量物质的密度。 2、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探究性实验课,是对天平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前面两节所学的天平的使用,和对量筒的正确运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一些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测量的步骤;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探究方法、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两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难点:利用公式ρ=m/V进行有关实验去解决密度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待测物质的密度,加上本节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这也就需要和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将所要测的各个量具体实验得出。 结合学生实际,为了增强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借助已有的实验设备,在实验室完成教学。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法与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以及物质密度与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 从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达到提高学生的探究的能力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说过程 1、引入新课 从密度表可以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要知道一个物体是什么物质做的,只要测量出它的度,把测量的密度跟密度表中的密度值一比较,就知道该物质是什么物质了。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完整版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天长市中小学教师物理实验说课评选 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0一六年四月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这节内容我是按如下几个方面理解的。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117页测量物质的密度。 2、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探究性实验课,是对天平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前面两节所学的天平的使用,和对量筒的正确运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一些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测量的步骤;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探究方法、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两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难点:利用公式ρ=m/V进行有关实验去解决密度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待测物质的密度,加上本节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这也就需要和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将所要测的各个量具体实验得出。 结合学生实际,为了增强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借助已有的实验设备,在实验室完成教学。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法与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以及物质密度与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

唯一的听众阅读答案

《唯一的听众》片段阅读答案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我一直珍藏著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感到大吃一惊。妹妹追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大,就住在12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一个聋子。” “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1、联系上下文,说说“声望”的意思:为众人所仰望的名声。 2、作者说:“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的变化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说明: 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 3、作者“一直珍藏这个秘密”中“秘密”指什么? 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 4、文章写“我”在拉琴的过程中,老人自始至终“很平静地望着我”。对于老人的“平静”理解恰当的一项是(D) A. 老人耳聋,听不到“我”难听的拉琴声。 B.“我”找到了自信,琴声变得动听,老人听得入神。 C. 老人热爱音乐,她已经完全陶醉于琴声中。 D. 老人做出“平静”的样子,用以鼓励“我”。 5、为什么说“我”的琴声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在老人热情的鼓励下,“我”的琴技在不断地提高,这正是老人所希望的。她发自内心地为“我”的进步而高兴。 6、为什么作者“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呢? 在“我”的眼里,老人也不再是一个聋子,她在用心感受琴声,“我”和她是用音乐在相互交流。 7、为什么“我”觉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读出了老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的高兴,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觉得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8、看完短文,你觉得老人是个怎样的人?你有什么想对她说的? 看完短文,我觉得老人是个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德高望重的老人。。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第六章《密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深化了质量这一知识,又引发学生思考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全册而言为今后学习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做准备,并且“比值定义法”是今后学习很多物理量的重要方法。基于此新课程标准把“密度”列为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之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知道密度的公式,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同时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围绕教学目标我将重点确定为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并会进行简单计算。难点为通过探究实验对密

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 二、教法分析 《物理课程标准》认为: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是与学习科学知识同等重要的,与以前的课程标准相比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所以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运用多种教具和多媒体课件,采用探究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亲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能力的发展。 教具学具准备:天平、量筒、立方体组、铁钉、铁球、细线、烧杯、水。 三、学法指导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应用物质的气味、颜色等特征来区别不同物质,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但是对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以及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还没有涉及。所以这节课要引导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感悟、去探索 学法指导:基于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法、比较法、分析综合法、讨论交流法。 四、教学流程 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过程。突出重难点,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激趣导入—探索新知—学以致用—回放反思—作业设计(一)激趣导入 我先播放一段视频,这是《汶川不相信眼泪》的电影片段,在生活中

唯一的听众 课内阅读带答案

《唯一的听众》课内阅读带答案 (一)《唯一的听众》片段,回答问题。 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下的结论。在他们听来,我拉小夜曲就像在锯床腿。这些话使我感到十分沮丧,我不敢在家里练琴了。我发现了一个练琴的好地方,楼区后面的小山上有一片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 一天早晨,我蹑(niè)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但我很快又沮丧起来,我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1.“悠”字用音序查字法查 Y,用部首查字法应查心部。 2.从父亲和妹妹对“我”下的结论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答:我体会到作者的小提琴拉得太差了,听到这样的话,作者的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3.“我蹑手蹑脚”的原因是怕父亲和妹妹发现“我”还去练琴 4.读文中画“”的句子,语段中还有一句话也表达了这种感情,请用“”画出来。 5.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想想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答:写出了作者为找到这样安静的环境练琴而心情兴奋,形象地说明了“我“对拉好琴重新找回了自信。 6.读文中最后一句话,思考:“沮丧”的意思是灰心失望;“锯子”是指:小提琴,这两个词语写出了“我”难过、失去自信的心理。 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聋子。我拉了起来。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觉、感受、感悟)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我一直珍藏著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感到大吃一惊。妹妹追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大,就住在12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一个聋子。” “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名望、威望、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1、联系上下文,说说“声望”的意思:为众人所仰望的名声。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 偶尔(常常)众多(唯一)凶恶(慈祥) 3、“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的原因是找回了自信,促使“我”努力练琴的动力来自于老人对我的鼓励。

7.3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探究:物质的密度 邛崃市宝林中学郑睽 一、教材和学情 1、教材分析: 本节是沪科版教材八年级物理的第七章第3节,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的“简单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本节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沉条件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公式和密度单位、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材首先由鉴别外表相同,实质不同的物体这一问题开始,用一个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来认识物质密度这一特性,通过学生的交流、合作和讨论得出密度公式和单位,进而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以及查看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表并找寻特点进入密度知识的应用,通过练习的形式将之具体化:一是根据密度的大小比较,来鉴别物质、发现物质;二是通过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来研究空心问题。 2、学生情况 我所教学生现阶段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较弱,许多学生已建立了“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不正确概念。大多数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同时动手操作的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是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进行深入科学探究的经验相当欠缺,本课将通过猜想、实验、讨论、辨析、归纳、交流和训练,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思维和方法。 3、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知道水的密度大小。初步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和比较概括的方法,认识到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体会比值定义法在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⑶情感态度目标: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讨论,把有关密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4、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认识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明确密度计算公式和单位的由来及意义。 2、难点:让学生相对完整地体验对一个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二、教学方法 本节是概念教学,物理概念的建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育心理学原理,在密度概念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形象化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建构密度概念,教师作为是学生概念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为此,本节课采用“科学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学生由于日常生活的经验积累了一些与质量、体积有关的感性认识,但是初二学生

《唯一的听众》阅读题(答案)

《唯一的听众》阅读 一、基础知识 1、本文作者_中_国___郑振铎__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 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 条线索,一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二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组成词语 yōu ( 悠 )久( 幽 )静 ( 忧 )愁( 优 )美 yí ( 仪 )式 ( 遗 )留怀( 疑 ) 转( 移 ) qiàn 道( 道 ) 镶( 镶 ) 拉( 纤 ) ( 欠 )款 二、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1、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用“白痴”来形容“我”拉小提琴的水平,这对已经能拉小夜曲的“我”来说是个重大的打击,文章开头直接点明了父亲和妹妹的做法,为后文“我”走出家门,到林中练琴作了铺垫,同时也与下文老教授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侧面赞美了老人对“我”的爱护与帮助。 2、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这句话是环境描写,既写出了早晨树林的安静,又写明了“我”为能找到这样安静的练琴环境的兴奋心情。比喻句形象地说明了“我”对拉好琴重新找回了自信。 3、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这句话真实地写出了“我”发现老人后沮丧的心理。文中的两个“一定”强调了难听的琴声带来的后果,突出了“我”的沮丧。说明“我”又一次失去了自信。 4、“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这是老人对“我”所说的话。作为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老人发现“我”拉得并不好,更从我的举动中,发现发现“我”缺乏自信。出于对年轻人的爱护,老人谎称自己耳聋,为听不到好听的琴声向“我”表示歉意。老人的话让“我”有了面对老人拉琴的勇气。 5、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就是指被人肯定的快乐。老人用自己的语言帮助“我”重新找回自信,激励“我”刻苦练习。这句话反映了老人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 6、“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由拉小提琴很难、听没自信“变”为有自信、能拉出优美的歌曲“我”发生变化的原因是老教授对我的鼓励和我刻苦的练习。 7、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平静地望着我”在文中第三次出现,老人自始至终“很平静地望着我”。对于老人的“平静”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B (选填一项) A.老人耳聋,听不到“我”难听的拉琴声。 B.“我”找到了自信,琴声变得动听,老人听得入神。 C.老人热爱音乐,她已经完全陶醉于琴声中。 D.老人做出“平静”的样子,用以鼓励“我”。 从老人的眼神中“我”读出了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读出了老人老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的高兴;读出了老人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在我眼里,老人不再是聋子,她在用心感受琴声,“我”和她用音乐相互交流,“我”对老人感激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唯一的听众2-有答案

六年级上语文同步练习-唯一的听众2-人教新课标 1.看拼音写词语。 shén shèng jiè yì huī wèn huāng táng shēng wàng gē shě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组成词语。 yōu ( )久 ( )静 ( )愁 yí ( )式 ( )留怀( ) qiàn ( )款道( ) 镶( ) 3.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小令 ( )的仪式 ( )的眼神 ( )的潭水 ( )的爱好 ( )的听众 4.选词填空。 埋藏珍藏 (1)我一直( )着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 (2)春天到了,( )在地里的种子一个个都探出头来。 亲呢亲切 (3)我时常想起老师那( )的教导。 (4)她( )地依偎在奶奶的怀里。 5.读下列句子,完成练习。 (1)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这里把____比作____,用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这里用____比喻___,用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句意理解破折号的作用。 破折号的作用主要有: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 C.表汞声音的延长。 (1)老人就住在12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个聋子:( ) (2)看到落叶被风吹得漫天飞舞,孩子们就大喊:蝴蝶飞起来喽——!( ) (3)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 7.缩写句子。 (1)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楼区后面的小山上有一片树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我”为什么会忘记她是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我”觉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我爱故乡的沙枣 在我的家乡同心有不计其数的植物,而我却喜欢家乡的沙枣。 沙枣树有银灰色的叶子,当隆夺来临时,叶子落了,干秃秃的树枝上包着一层紫红色的树皮,就像披着一身紫红色的龙袍。

公开课《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及反思

公开课:六上《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及反思 东风小学周觅【教材分析】 《唯的一听众》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一组课文主要以歌颂人们美好心灵和人们之间真情的美好为主题。它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体会“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感受“人间真情”的美好。 2.围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不懂的、有价值的问题组织课堂对话交流,触摸语言,感受人物,学习写法。 3.感情朗读课文,摘抄印象深刻的语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小提琴背景图及《月光》奏鸣曲) 师:好的音乐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好的小提琴曲更是受人青睐,所以一位娴熟的小提琴手,他一定会拥有—— 学生:(成百上千的观众、鲜花、掌声。)

是啊,簇拥他的一定是美丽的鲜花,热烈的掌声。可是昨天我们相识的那位小提琴手在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时,却说他不能忘记的是那清晨里唯一的听众。(出示字幕:唯一的听众)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那位唯一的听众是谁? (随生回答出示老教授) (出示文章最后一段话)又一次聆听这位青年的内心独白,你认为哪些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理解感悟。 生:(父亲、妹妹说我是音乐白痴,而现在为什么我熟练地能拉许多曲子;“耳聋”为什么带引号;我为什么总是想起那唯一的听众;我还会想起什么?) 师随机简评:是啊,是什么创造了这个奇迹? 你想探究题目的内在含义,对吗? 学贵质疑,你在细微之处提出了问题。要想解开这些心中的疑问,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那位青年,走近他那位唯一的听众,(出示课文题目)去聆听那爱的旋律,去接受心灵的洗礼。 二、自学品悟 让我们参考下面的自学提示先自己用心的读读最让你受感动的句子或段落,老师相信你们会解开心中的谜团的。(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带着你心中的疑问,认真的读读最让你受感动的句子或段落,可在空白处简要注上自己的感悟,并想想你是抓住什么走进那位唯一的听众的? 三、感悟交流 师: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智慧与智慧的交融才会把问题理解的更透彻,你们愿意把心中所得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吗?那就让我们从中心问题入手,结合你所品读的语言文字说一说,作者为什么会常常想起那清晨里唯一的听众?那位同学先来说一说你的理解? 1、在我失落、沮丧的时候老人安慰、鼓励我 (随学生交流出示句子1) (“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

物体密度的测量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学会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2.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对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过程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以及密度计算公式后进行,具体包括了量筒的使用、测量固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这些知识。让学生掌握利用密度公式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本节课起到了巩固前面所学内容的作用,是密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体现,也有助于以后压强、浮力知识的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重要作用。在这个实验中,要求学生在前面学习质量、密度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天平的使用,并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步骤,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要能理解实验原理、注意实验仪器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根据数据得出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这些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点: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 三、教学策略

在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对质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了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的使用方法,对密度概念与计算公式已有所了解。因为已经熟练掌握了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可以直接通过观察结构得出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的方法,学生观察思考就能操作,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形状,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以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对于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同学们也能设计出大致方案,但在该实验中如何减小实验误差、制定最佳测量方案,学生不是很容易注意到,所以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实际进行测量固体或液体密度实验时,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教师可以利用画简图的方法,把设计方案画出了,先不作评价,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哪一步骤会造成物理量增大或减小,从而得出最佳方案。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量筒、小石块、盐水等。 五、教学过程 密度公式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第六章《密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深化了质量这一知识,又引发学生思考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全册而言为今后学习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做准备,并且“比值定义法”是今后学习很多物理量的重要方法。基于此新课程标准把“密度”列为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之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知道密度的公式,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解决简 单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用“比值定义 法”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 拓展,同时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围绕教学目标我将重点确定为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并会进行简单计算。难点为通过探究实验对密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

二、教法分析 《物理课程标准》认为: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是与学习科学知识同等重要的,与以前的课程标准相比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所以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运用多种教具和多媒体课件,采用探究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亲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能力的发展。 教具学具准备:天平、量筒、立方体组、铁钉、铁球、细线、烧杯、水。 三、学法指导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应用物质的气味、颜色等特征来区别不同物质,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但是对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以及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还没有涉及。所以这节课要引导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感悟、去探索 学法指导:基于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法、比较法、分析综合法、讨论交流法。 四、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激趣导入—探索新知—学以致用—回放反思—作业设计 (一)激趣导入 我先播放一段视频,这是《汶川不相信眼泪》的电影片段,在生活中的房屋是用钢筋水泥建成的,那影视拍摄中如果也使用这样的材料,就会把人

唯一的听众

唯一的听众

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二、语言表达方面 1. 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2. 老人形象,跃然纸上 本文主要塑造了老教授这个人物形象。老人与作者虽然素昧平生,却用不多的语言和平静的神态给予无尽的鼓励与关怀,体现着一位长者对年轻人的殷殷期待。老人彬彬有礼的问候、善解人意的体察、尊重赏识的关注、和蔼可亲的态度、真诚善良的品质、用心良苦的言行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跃然纸上。 3. 人物描写,方法集中 作者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心理描写上。先写父亲和妹妹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使“我”十分沮丧,不敢在家中练琴。接着写“我”到林中练琴,遇到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她猜想“我”拉得很好,并愿意天天做“我”的听众。每次“我”停下练琴,她总是夸奖“真不错”。在她的鼓励下,“我”找回了自信,又回到家中练琴。最后写“我”从妹妹那儿知道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心灵受到震撼。 而对老人的描写则集中在对她如诗的语言与平静的神态上。老人先是对作者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用善意的谎言打消了作者的顾虑,体现出老人善解人意的一面;然后又说“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让我们感受到老人对作者的那份良苦的用心;最后还不忘说“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体现着对作者的鼓励和加油。老人的神态描写集中出现了三次,都包含着“平静地望着我”。虽然不是那么起眼,但是里面却包含着老人浓浓的情意,都在向作者用无声的语言传达丰富信息,传递一份鼓励与真情。 4. 环境描写,营造气氛 本文在行文的过程中,还适时运用了几处环境描写,对烘托气氛、衬托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如:“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一句便突出了林中环境的幽静,突出了人物愉悦的心情,也为整个故事营造了一个温馨的氛围,更体现出老人美好的品质。 5. 标点运用,暗含深意 本文的在标点符号上,如感叹号、省略号的运用,都值得品读与玩味。如:第十段作者连用了四个感叹号和一个问号,就可以体会出妹妹的吃惊、诧异,衬托出故事结尾的出人意料;第十一段没有文字,只有一个省略号,却隐藏着作者复杂的心情和感受呢,给作者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起到了“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 6. 语言质朴,清新美感

密度说课稿

密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常德市安乡县城北中学的邹艳群,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三节。本次说课我将分为五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液体压强、浮力的学习奠定基础。教材由三个段标组成,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密度公式的计算和应用。我决定用两课时来安排我的教学:第一课时安排前两个段标,现仅我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说课 2、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 也具备了一定实验、观察和思考能力,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成熟 根据这些具体情况,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立为: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理解密度的概念,

知道密度的公式单位,会查密度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找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领会比值定义这一科学思维方法。 通过自学了解密度的公式单位和密度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3、重点难点 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理解密度的概念。难点是:密度概念的建立 二、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情特点,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讨论法,问题发现法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教学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3分钟) 先让学生观看《唐山大地震》影片片段,提问“房屋倒塌,演员受伤了吗?”“如果你是导演,该如何设计墙砖?”从而引入新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唯一的听众》阅读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课内阅读训练六(含答案) 一、阅读《唯一的听众》片段,回答问题。 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下的结论。在他们听来,我拉小夜曲就像在锯床腿。这些话使我感到十分沮丧,我不敢在家里练琴了。我发现了一个练琴的好地方,楼区后面的小山上有一片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 一天早晨,我蹑(niè)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但我很快又沮丧起来,我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1.“悠”字用音序查字法查 Y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心部。 2.从父亲和妹妹对“我”下的结论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答:我体会到作者的小提琴拉得太差了,听到这样的话,作者的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打 3.“我蹑手蹑脚”的原因是怕父亲和妹妹发现“我”还去练琴 4.读文中画“”的句子,语段中还有一句话也表达了这种感情,请用“”画出来。 5.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想想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答:写出了作者为找到这样安静的环境练琴而心情兴奋,形象地说明了“我“对拉好琴重新找回了自信。 6.读文中最后一句话,思考:“沮丧”的意思是灰心失望;“锯子”是指:小提琴,这两个词语写出了“我”难过、失去自信的心理。 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聋子。我拉了起来。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觉、感受、感悟)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我一直珍藏著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感到大吃一惊。妹妹追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大,就住在12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一个聋子。” “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名望、威望、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1、联系上下文,说说“声望”的意思:为众人所仰望的名声。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 偶尔(常常)众多(唯一)凶恶(慈祥) 3、“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的原因是找回了自信,促使“我”努力练琴的动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