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世界各国城镇化经验教训与借鉴╱图

世界各国城镇化经验教训与借鉴╱图

世界各国城镇化经验教训与借鉴

日本:政府需倾听民意企业应积极创新农业现代化促进工业化工业化推动城镇化

日本城市化进程以工业化为主要驱动力。不管是1920年以前的起步阶段通过发展农业现代化来间接促进工业化生产,还是二战后日本产业升级,可以说,是工业的蓬勃发展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进而推动了日本城市化的发展。

在1960年到1975年期间,日本城市化率与人均GDP 和工业产值均有很高的相关性,表明城市化与工业化是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而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工业产值增速和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都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即工业已不再是日本经济的第一支柱,城市化进入了饱和阶段,城市化率与人均GDP和工业产值的相关性大幅下降。一方面是因为第三产业开始替代工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另一方面也显示,在日本城市化达到一定

的程度之后(75%左右),城市的发展已不再单纯的受经济增长所驱动,而越来越多的受到其它因素影响。

伴随着城市边际经济效益的递减,日本集中型城市化模式达到饱和。日本的城市化属于典型的集中型模式。20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形成了以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为主导的太平洋沿岸都市带,其它城市地区发展相对缓慢。1970年以后,日本居民开始渐渐选择转向中心城市的郊区居住。在城市化的发展后期,城市成本的上涨速度会高出经济产出,造成城市经济效益在到达一个峰值之后开始下滑,经济效益递减,城市的吸引力下降,企业和人口开始撤出城市中心地带,向周边的郊区或卫星城市转移。即在城市化到达饱和程度之后,日本的城市化模式开始从集中型转向分散型,这也意味着大城市的郊区及其周围城市将会逐渐发展。

进入90年代后,第三产业成为日本城市发展的新动力。随着信息通信有关的服务增长、国民对个人服务的需求加强以及政府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日本第三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所占比重较大的通讯运输以及服务业。日本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从50年代开始不断增加,在全部就业人数中所占的比重持续上升,从1920年的23.7%增到2010年的66.5%。可以说,信息技术、金融以及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在90年代已经取代了传统工业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城市也随之由产品制造中心向信息中心、金融中心和服务中心转

变。

日本在到达不同城市化率时的行业表现各异。城市化率达到50%时(1952~1954年),机械板块的股市表现在1951年到1953年期间明显超过大盘。城市化率到达60%~70%期间(1960~1968年),以电子配件、精密仪器为代表的加工组装型工业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显著跑赢大盘。城市化率超过80%以后(2001年开始),通信业、证券业和批发贸易板块在资本市场上均有不错表现。

日本已进入城市化成熟阶段后期,其所经历过的诸多问题,是正处于城镇化初期的中国所面临,或即将面临的难题。日本城镇化中政府倾听民意、企业积极创新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以人为本的新价值

日本政府在城市规划中注意到了城镇的宜居化,非常关注居住和移动的效率,以及生活的便利、教育的发展和环保的推进,而并非简单地构造一个物理空间。本也特别注意通过产业升级来推进城镇化,再进一步向城市化发展。另外,日本发展第三产业并鼓励农业的机械化和传统文化的传承等经验,也是杨晓光认为中国需从日本汲取的经验。中国的政府需要更多地倾听民众的声音和需求。唯有如此,民众才会将城市当作家园去保护,主动参与可持续的城镇化建设。

日本治理环境的原动力其实源自于市民的环保意识和

民间环保人士的努力。而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北京事务所所长中川闻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强调,政府的职责是制定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但在制定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当地民众的意见,让这一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相关的群体参与其中。

我们要创造以人为本的新价值,创造一个当地人愿意生活的宜居城市,并且具有活力的活性城市。正如中川闻夫提出的那样,日本政府始终非常重视倾听民众的意见,而这也是日本的民众和民间组织愿意主动且积极参与节能环保的重要原因。

严格的法律是企业外部动力

除了民众的参与,日本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民间企业的贡献。日本的东芝、三菱和丰田等企业在推进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创新技术和理念,无疑成为日本可持续发展的极大动力。从1972年到1991年的20年间,日本用于防止公害的费用是8000亿日元,70%是由国家政府、县政府、市政府付的,30%是由民间企业负担的。

不只是资金,东芝(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研究开发中心所长佐田豊提出,东芝通过统和以及云处理的事业来进行能源管理,另外东芝还会向社会提供高效率的硬件设施。

在企业的创新动力中,除了企业本身国际化的需求,中川闻夫对本报记者表示,民众和市场的利益引导也是企业积极

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另外,严格执行的环保法律和法规也是企业的外部动力.

美国推进城镇化的经验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美国是世界上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城镇化率高达85%,基本达到城乡一体化,农村城镇化。

以大城市群建设为主体构建多层次城镇体系

在城镇化进程中,美国打破区域界限,整体统筹区域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大“都市圈”和“城市带”,依托大中城市,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集聚度高、开放式、多层次的城镇体系,形成了国际性大都市、全国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地方小城市和中心镇等不同层次的城镇体系。大都市区在20世纪出现后,很快就成为美国城市发展的主导趋势之一,大都市区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急剧扩大,大都市区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也迅速提高。1910年,美国大都市区的数量还只有58个,大都市区的人口比例只有31%,而到1940年,大都市区的数量增加到140个,大都市区的人口比例上升到48%,美国已基本成为一个大都市区化的国家。从地区分布看,全国形成了三大城市群:东北部城市群包括波士顿、纽约、华盛顿、费城、巴尔的摩等中心城市和一系列中小城镇,绵延700公里,宽约100公里,是美国第一大城市群,都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