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重点)

1.经济的三种模型,用AD-AS 曲线来说明 短期:产量主要是总需求的波动引起的

此时,AS 为水平线,价格保持不变,产出取决于总需求的水平。

中期:AS 曲线向上,价格会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则产量是有总需求和总供给共同化决定。

长期:AS 曲线垂直,生产能力是既定的,产量取决于总供给,价格由总需求和总供给共同决定。

很高的通货膨胀是由总需求的变化引起的。

长期的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本存量,技术进步(也叫做生产要素效率的变动)和人口增长。 第二章(重点)

1.支出法:产出需求方面:

国民收入总值是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

AS

AD

Y

P

Y* AD AS

Y

P

Y

AD

P

P0

AS

Y=C+I+G+NX参考:高鸿业427-428页

收入法:从生产要素的供给方面:

国民收入是由工资,利润,折旧,净利息收入,间接税,国外净要素支付,所有者收入,公司利润等部分组成。Y=劳动报酬wN+资本报酬iK+利润

国名总收入=工资+利润+利息+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2. NDP =GDP-折旧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补助金

PI=NI-企业留存收益-社会保险税-公司所得税+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DPI=NI-个人所得税

3.重要的恒等式

两部门:C+I=C+S得出:I=S

三部门:C+I+G=C+S+(TA-TR)得出:I=S+(TR-G-TA)

说明:投资等于个人储蓄加政府储蓄

四部分:C+I+G+NX=C+S+(TA-TR)+K得出:I=S+(TA-G-TR)+K-NX

说明:投资等于个人储蓄加政府储蓄加外国对本国的储蓄。

如果没有K,则可S-I=(G+TR-TA)+NX,G+TR-TA =BD(财政赤字)

若I=S,则NX=TA-G-TR,贸易盈余等于财政收入

3.GDP的六个特征:

(1)GDP为市场价值的概念

(2)GDP为最终产品

(3)GDP为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为流量,不是存量

(5)GDP与GNP的区别

(6)GDP指的是一般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4.GDP缩减指数=名义GD P÷实际GDP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衡量通货膨胀的三个指数:CPI,PPI,GDP缩减指数

说明:会运用重要的恒等式来做计算题

第三章:(重点)

1.增长核算

(1)总产出Y

Y=F(A,L,K),经济增长是由技术进步,资本存量和人口决定

Y=AF(K,L)说明技术进步对整个产出起作用

△Y/Y=(I-a)×△N/N+a×△K/K+×△A/A

产出增长=劳动份额×劳动增长+资本份额×资本增长+技术进步

△A/A=△Y/Y-(I-a )×△N/N-a ×△K/K (2)人均产出

y=Y/N=a ×△k/k+△A/A,其中△y/y=△Y/Y-△N/N ,△k/k=△K/K-△N/N , 2.重点:新古典增长理论 (1).假设条件:

劳动力增长率固定为n;生产规模报酬不变;社会储蓄函数为:S=sY . (2)稳态的概念:

△k=0,△y=0即人均资本和人均GDP 保持静止状态,也就是说人均经济变量不再改变。 (2)基本公式:

△k=sy-(n+d)k;其中n 为人口增长率,d 为折旧率 稳态时,△k=0,sy*=sf(k*)=(n+d)k*

(3)稳态分析:

△k ﹥0,即:sy ﹥(n+d)k ,人均资本向右靠近k*, △k ﹤0,即:sy ﹤(n+d)k ,人均资本向左靠近k*, 在k*时,对应y*,在A 点保持平衡。

稳态时,k 和y 保持固定不变,△k=0,△y=0,

则总产出△Y/Y 和总资本△K/K 等于人口增长率△N/N

△Y/Y=△K/K=△N/N=n; 由此,稳态增长率不受储蓄率的影响。 (4)储蓄率的变化

sy

y=f(k)

(n+d)k

k

K0

K1 P sy

y

当储蓄率由s 增加到s ’时,k*增加到k**,y*增加到y**,此时稳态均衡点由C 点变为C ’点。 分析:短期看,更高的储蓄率会导致总产出和人均产出增长率的增加, 长期看,总产出增长率慢慢降低,最终又回到人口增长率的水平。

结论:储蓄率只有水平效果,但无增长效果。即会提高产出水平,但是不会影响到问增长率。

y

Y** t1 人均产出

时间

sy

s’y

(n+d)k

k

k k*

k**

y*

y**

增长率

t

t t1

时间

(6)人口增长率

分析类似:略

结论:人口增长率提高,降低了人均资本k 和人均产出y; 但是增加了总产出的稳态增长率。

简言之,人口增长率的提高会增加稳态增长率。

△Y/Y=△K/K=△N/N=n ’; (7)资本的黄金分割率

费尔普斯的黄金分割率:若使稳态人均消费达到最大,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 f’(k*)=n;

如图:黄金分割率为平行于nk 线的f(k)的切线的切点M ’;

sy

f(k)

(n ’+d)k

(n+d)k k

k**

k* 人

均 产

Y sy*

人均资本

sy** sy

f(k) (n+d)k M ’

k

y

(8)假设有技术进步

分析:A 增长到A ’,则人均产出由y 增长到y ’; 则sy 增长到sy ’.则稳态的人均资本k*增长到k*’;

结论:稳态产出的增长率仍是外生的,稳态的人均收入增长率是由技术进步率决定的。总产出的稳态增长率是技术进步率和人口增长率之和。 △Y/Y=n+g ;△y/y =g;

△y/y =a ×△k/k+(1-a )△A/A,

技术进步率g=△A/A=(△y/y- a ×△k/k)/(1-a )

第四章:(重点)

与新古典增长模型的一个重要区别:

新古典增长模型假设经济的长期增长来源于技术进步,但是没有回答技术进步的来源,内生增长理论加黑色技术进步内生。

sy1 y2=f(k,A sy2

y1=f(k,A1)

k

y

k* k*’

假设条件:资本边际产品不变;而新古典增长模型假设资本的边际产品递减。 没有人口增长,资本没有折旧,储蓄率不变。 分析:Y=aK

△ Y/Y=△K/K=sa;

由这个公式得出产出率与储蓄率成正比,储蓄率越高,产出增长率也越高。 对比:新古典增长模型

△ y/y =g=△k/k=sa-(n+d)

(n+d)k

sy

f(k)

k

y

内生增长理论

sy

f(k)

(n+d)k

k

y

新古典增长模型

得出:高储蓄率产生高增长率,高人口增长率与高折旧率导致低增长率。 重要概念:绝对趋同和相对趋同;

第五章:(重点) 1.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长期内的AS 曲线是垂直的)

无论价格水平是多少,供应的产品数量都一样。AS 曲线处于潜在的GDP ,Y*。

总需求政策的影响:

AD 曲线向右移,产量不变,但是物价会上涨,从而会引起通货膨胀。

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短期内的AS 曲线是水平的)

价格水平是一定的,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社会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价格水平不受当前GDP 水平的影响。

AS

Y

P

Y*

AS

AD

Y

P

Y* AD ’

总需求政策的影响:

只要产量处于充分就业的水平,国家可以用增加需求的政策来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中期的总供给曲线(这个更接近实际)

当产量小于潜在水平Y*时,总供给曲线是平坦;当产量大于潜在水平Y*,总供给曲线是陡峭。

AD-AS 曲线分析:

AS

AD

P

Y

Y

AS

P

P0

Y

AD P

P0

AD ’

AS

AD 曲线移动的后果:

P Y

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时,价格下降的比例小于就业量下降的比例。

AS 曲线移动的后果:(不利的供给冲击)

由于石油涨价等原因,AS 曲线向左一刀AS ’,结果是产出下降,价格上升。即滞涨—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

供给学派的经济学:

降低税率将使总供给极大地增长,结果税收收入上升而不是下降。

P

AS

AS ’

Y

P AS

AD

AD ’

AD

AD ’ AD

AS AS ’

E ’

Y Y’

分析:降低税率为扩张性财政政策,首先,短期内价格不变,使AD向右移动到AD’。经济从E 点移动E’,Y上升到Y’,则,税收收入下降比例小于税率的下降的比例。这为总需求效应。

长期中,总供给曲线AS向右经济移动到AS’,Y’下降到Y’’,经济将移动到E’’,GDP会小幅度的提高。

结果:税收总额下降,赤字增大。价格将永久性的增加。

供给学派的结论是不正确的。

第六章:(重点)

说明:但是这章写的太乱,可以参考高鸿业书的十五章,但是这章也是重点

(1)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

含义: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的一种反向关系

gw

u

萨谬尔森把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改造为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通货膨胀率=货币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增长率

附加通货膨胀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结论:第一,反映是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短期替代关系相同,斜率相等。

第二,当预期的通货膨胀与实际的通货膨胀相等时,失业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

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是一条垂直线,LPC 处于自然失业状态,此时,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

在长期来看,政府运用扩张性政策不但不能降低失业率,还会使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 工资粘性的原因:(已经考过) (1)信息不充分-市场出清 (2)协调问题

(3)效率工资和价格变动

从菲利普斯曲线到总供给曲线的推导(参考多恩布什118页-120页)或者(高鸿业727-728页)中,重点

第七章:(不重要,看一遍,记住几个概念即可)

奥肯定律:失业每变动百分之一,GDP 就会反向变动百分之二。 摩擦性失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时存在的失业。

π

PC(πe)

u*

u

ππ

π

PC (短期)

LPC(长期)

u

周期性失业:超过摩擦性失业以上的似乎也部分,它出现在产出低于充分就业水平的时候。

第八章:

本章很混乱,着重看政策效应的时滞,规则与相机抉择。

可结合高鸿业的第十六章,(535-558页)

第九章:(重点)

1.消费函数:C=C+cY,

储蓄函数:S=Y-C=-C+(1-c)Y

C+S=Y

APC和APS等于1,MPC和MPS等于1,

Y=C+I+G+NX=A+cY

2.乘数:(各种乘数一定要记住)

投资乘数:

政府支出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税收乘数:a=1/1-c(1-t)

对外贸易乘数:

平衡支出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和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例。

收入变动量:△Y=乘数△I

3.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在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上,或潜在产出水平的预算盈余。

BS*=tY*-G-TR

BS*-BS=t(Y*-Y)

4.IS曲线推导:

IS曲线的移动:

增加自主性支出,使IS曲线向右移动,移动水平为:△Y=乘数△A 关于IS曲线的几点说明:

(1)IS曲线是商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的利率和收入水平的组合。IS y

i

(2)IS 曲线斜率为负,因为提高利率会减少计划投资支出,所以也降低总需求,从而减小均衡收入水平。

(3)乘数越小,以及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越小,IS 曲线越陡峭。IS 曲线因自主性支出的变动而移动,自主支出增加,包括政府采购的增加,会使IS 曲线向右移动。

第十章:((重点)可参考高鸿业的书488页-499页)

1.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整合了多恩布什的第十六章和第十八章)

交易动机:用于日常支付 预防性动机:应付意外事故

投机性动机:个人可能持有的其他资产的货币价值的不确定性 货币需求函数:L=ky-hi 货币供给函数:m=M/P 2.LM 曲线

货币市场均衡:M/P= ky-hi 得出:i=M/P-ky/h 为LM 曲线

LM 曲线的斜率为k/h;h 越大,LM 越平缓,k 越大,LM 越陡峭。 LM 曲线的特点:

(1)LM 是使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和收入水平的所有组合。

(2)LM 曲线斜率为证,收入水平增加会导致货币需求量的增加,利率提高,降低货币需求,从而保持货币市场均衡。

(3)货币供给的变动使LM 曲线移动。货币供给增加使LM 曲线向右移动。 3.LM 曲线的分类: (1)凯恩斯LM 曲线:

LM

y

i

y

i

M/P

L1

L2

流动性陷阱:

当利率低到一定程度,不管货币供应量为多少,人们只愿意保持现金。 结论:

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效。 (2)古典情况:

结论:财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有效。 4.补充:

托宾的货币需求理论: M=TCY/2r

TC 为现金和债券的交易成本,Y 为人们月初取得的收入,R 为利率。 货币数量理论:

PY=MV 当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V 与产出水平Y 固定不变时,这是古典的货币数量理论 V=PY/M=Y/M/P 货币流通速度为名义收入/名义货币存量,也等于实际收入与实际余额之比。 政府应该选用什么政策呢:(第十六章) 货币存量目标与利率目标

i

y

IS ’ IS

i

y

LM

IS

IS ’

LM

如果产于偏离均衡水平的主要原因是IS 曲线向附近移动,而产出水平可以通过保持货币存量不变而得到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应选择货币目标

如果主要是由于货币需求函数向附近移动,产出才偏离其均衡水平,那么,央行的目标应实施固定利率的货币政策。

5.第十八章:本章也是写的很乱,但是本章还是要认真的理解,认真的掌握几个概念的问题。 说明:之所以把十八章安插到这里,是因为它的内容也是设计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如果不习惯的话,可根据自己的习惯和思路来做。

牺牲率:是指GDP 损失的累积百分比与实际得到的通货膨胀的降低量之间的比率。 通货膨胀税:当政府通过发行货币来弥补赤字时,公众为保持其货币余额的实际价值不变,便增加持有名义货币余额,即政府正以通货膨胀税在为自己融资。

I* y

IS

IS ’

LM(M)

LM(i)

I*

y

IS

LM2

LM1

通货膨胀税收入=通货膨胀率×实际基础货币

6.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

IS-LM 均衡

增加货币供给,LM 会向右移动, 增加自主性支出,IS 曲线会向右移动。 AD 曲线的推导:(很重要)

由IS 曲线和LM 曲线推导AD 曲线: IS 曲线:Y=a(A-bi) LM 曲线:i=M/P-ky/h 得出:AD 曲线的表达式

财政政策乘数:(很重要,考过)

在实际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支出会使均衡收入水平产生多大的变动。

△ Y/△G=r

货币政策乘数:(很重要,考过)

保持财政政策不变时,增加实际货币供给,会增加多大的均衡收入水平

△ Y/△(M/P)=br/h

AD

P

y

IS LM ’

i

y

i

y

IS LM

LM

第十一章:(重点)

1.财政政策:税收,政府支出,转移支付等

(1)财政政策的效果:

LM 斜率越大,LM 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 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 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 (2)挤出效应:

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涨,从而减少私人支出,挤出效应就产生了。 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 (1)支出乘数的大小

(2)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性; (3)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4)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3)自动稳定器:经济系统本身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说如冲击的机制,它包括三方面: (1) 税收 (2) 政府支出

(3) 农产品的价格维持制度

2.货币政策: (1)货币供给

M1=硬币+纸币+银行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

M3=M2+个人企业持有的政府证券。 (2)货币乘数 M=C+D/C+R+R

LM

IS

IS ’

i

y

y y’

M/H=1+RC/rc+rd+re

Rc现金存款比率,rd,法定准备金率,re超额准备金率

当rd和re增加时,M/H减小

(3)三大货币政策:

(1)再贴现率:提高再贴现率,为紧缩性货币政策

(2)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利率,为紧缩性货币政策

(3)公开市场业务:央行购买证券,会增加货币存量,为扩张性货币政策。

LM

i

LM’

IS

y

增加货币,则产出变化为::△Y=1/k(△M/P)

(4)传递机制:

(1)实际货币供给的变动资产组合的调整,

(2)资产组合的调整引起资产价格与利率的变动,

(3)根据利率变动调整支出,根据总需求的变动,调整产出。

(5)货币政策的效果:

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则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大。第十二章:开放经济(重点)

1.开放经济条件下:Y=C+I+G+NX

引入净出口NX(Y外,Y,R)=X(Y外,R)-Q(Y,R),

(1)国外收入的增加,会改善本国的贸易平衡状况,从而提高总需求

(2)R提高,本国货币的时间贬值将会改善贸易的平衡状况,从而提高总需求;

(3)本国收入的提高将会增加进口支出,并恶化贸易平衡状况。

2.开放经济条件下的IS曲线:

Y= NX(Y外,Y,R)+A(Y,i)

(1)国内支出增加,收入增加,净出口减少,

(2)国外收入增加,收入增加,净出口增加,

(3)实际贬值,收入增加爱,净出口增加。

3.国际收支盈余:

BP= NX (Y 外,Y ,R )+CF (i-if ) 4.IS-LM-BP 平衡:

4.资本完全流动时的BP 曲线:

BP=0;BP 是一条位于国外利率水平RW 上的水平线。R=RW

5.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完全流动:(十分的十分的重要,常考试)

(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货币政策)

固定汇率制度下和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一国无法采取独立的货币政策。利率无法背离那些在世界市场上同行的利率水平。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的任何尝试都会导致资本流动,并且需要干预,直至利率重新回到与世界市场上的利率水平一致时为止。

IS

BP

LM

i

y

BP

r=rw y

IS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标准答案完整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5.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算是投资? 解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建造新厂房、购买新机器设备等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DP。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才算投资活动。 6.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 解答: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GDP是因为公务员提供了为社会工作的服务,政府给他们的工资就是购买他们的服务,因此属于政府购买,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GDP,并不是因为灾区或困难人群提供了服务,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们发生了经济困难,丧失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因此这部分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所以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DP而后者计入GDP。 7.为什么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也计入GDP? 解答:间接税虽由出售产品的厂商缴纳,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由购买者负担的。间接税虽然不形成要素所有者收入,而是政府的收入,但毕竟是购买商品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因此,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GDP和收入法计得的GDP相一致,必须把间接税加到收入方面计入GDP。举例说,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100美元,这100美元以支出形式计入GDP。实际上,若这件上衣价格中含有5美元的营业税和3美元的折旧,则作为要素收入的只有92美元。因而,从收入法计算GDP时,应把这5美元和3美元一起加到92美元中作为收入计入GDP。 8.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 (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 解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 (2)购买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卡车生产时已经计入GDP了,当然买卖这辆卡车的交易手续费是计入GDP的。

宏观经济学期末试卷和答案

1、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A、国内生产净值 B、个人收入 C、个人可支配收入 D、国民收入 E、国内生产总值 2、下列哪一项应计入 GDP中: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B、购买 40 股股票 C、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D、购买政府债券 E、以上各项都不应计入。 3、计入 GDP的有: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算合成的收入 B、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C、出神股票的收入 D、晚上为邻居照看儿童的收入 E、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 4、在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中的注入因素是 A、投资; B、储蓄; C、净税收; D、进口。 5、政府支出乘数 A、等于投资乘数 B、比投资乘数小 1 C、等于投资乘数的相反数 D、等于转移支付乘数 E、以是说法都不正确 6、在以下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边际消费倾向为 0.7 ; B、边际储蓄倾向为 0.2; C、边际储蓄倾向为 0.4; D 、边际储蓄倾向为 0.3。 7、国民消费函数为 C=80+0.8Y,如果消费增加 100 亿元,国民收入 A、增加 100 亿元; B、减少 100 亿元; C、增加 500 亿元; D、减少 500 亿元。 8、如果政府支出增加 A、对 IS 曲线无响应 B、IS 曲线向右移动 C、IS 曲线向左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9、政府税收的增加将 A、对 IS 曲线无响应 B、IS 曲线向右移动 C、IS 曲线向左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0、位于 IS 曲线左下方的收入与利率的组合,都是 A、投资大于储蓄; B、投资小于储蓄;

C、投资等于储蓄; D、无法确定。 11、当经济中未达到充分就业时,如果 LM 曲线不变,政府支出增加会导致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12、一般地,在 IS 曲线不变时,货币供给减少会导致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13、如果现行产出水平为 10万亿元,总需求为 8 万亿,可以断定,若经济不是充分就业,那么: A、就业水平将下降 B、收入水平将上升 C、收入和就业水平将均衡 D、就业量将上升 E、就业水平将上升,收入将下降 14、在流动陷阱(凯恩斯陷阱)中 A、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十分有效 B、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无效 C、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效 D、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5、如果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卖出国债; B、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提高再贴现率; 16、如果名义利率为 6%,通货膨胀率为 12%,那么实际利率是 A、6%; B、18%; C、12%; D、-6%。 17、自发投资增加 10 亿元,会使 IS 曲线 A、右移 10 亿元 B、左移 10 亿元 C、右移 10 亿元乘以支出乘数 D、左移 10 亿元乘以乘数 18、由于经济萧条而出现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19、如果某人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这是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20、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实际增长率,经济将: A、累积性扩张 B、累积性萧条 C、均衡增长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2020年10月整理).pdf

宏观经济学重点 1、萨伊法则:是一种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的需求,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相等。因此,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 2、 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从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思想束缚,拓宽了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一些新的概念、理论等分析工具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得出了一切与传统经济学对立的政策结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面貌。表现:①经济学研究中心转变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③政府的作用 3、宏观经济的目标:①持续的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价格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学:是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产生许多经济理论。联系:①相辅相成,构成整体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区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整个经济 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理论 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 代表人物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4、公共产品:是政府向社会和私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 特征:①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争夺性”②具有“排他性”,不具有“争夺性”。 5、私人产品: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特征:①具有“排他性”②具有“争夺性”。 6、政府的经济作用:①政府直接控制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消费③政府通过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④政府从事生产⑤政府提供社会福利保障 7、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 8、转移支付:是指从整个国家的利益出发对某些人进行的无偿支付。 9、洛伦茨曲线:是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看图 OI表示国民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连接两对角线OY的是绝对平均曲线。对角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总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相同的百分比。OPY是绝对不平均线,表示社会的全部收入都被一人所占有,其余的人的收入都是零。OY弧线为实际收入分配线即洛伦茨曲线,每一点都表明:占总人口的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从曲线的形状可看出:实际收入分配线越靠近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反之,实际收入分配线越远离对角线,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10、基尼系数(洛伦茨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A/(A+B) 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对。如果A=0,基尼系数=0,则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如果B=0,基尼系数=1,收入绝对不平均。事实上基尼系数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小,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基尼系数数值越大,则收入越不平均。对于收入分配高度不均的国家基尼系数在0.5-0.7之间,对于收入分配相对平等的国家,在0.2-0.35之间。 11、税金转嫁:纳税人可以把税金转嫁给他人负担。分为两种:①向前转嫁,即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在产品或服务销售之前,卖方通过加价的方式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买方;②向后转嫁,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一、复习内容 1、基本知识 2、基本概念 3、基本理论 4、联系实际 二、习题类型 1、名词解释(五个,共15分) 2、单选题(十五个,共15分) 3、判断题(十个,共10分) 4、简答题(五个,共30分) 5、计算题(两个,共15分) 6、论述题(一个,15分,包括理论联系实际题) 三、各章应当掌握的内容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总投资重置投资GDP的平减指数实际GDP 简答: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 简述核算国民收入的支出法和收入法。 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是否可计入GDP,为什么? 为什么间接税要计入GDP 两个国家合并为一国,对GDP总和有什么影响。 写出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投资储蓄恒等式不意味着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简述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对总支出影响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名义GDP和实际GDP ? 计算支出法计算GDP;计算政府预算赤字;计算进出口盈余; 计算储蓄额;课后计算13、14 论述什么是支出法,如何用支出法计算四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 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均衡产出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储蓄函数转移支付成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简答:简述凯恩斯定律及其内容。 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如何理解“节俭的悖论”。 什么是投资乘数?简述投资乘数的决定因素并写出其公式。 课后计算13、14 论述: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增加储蓄与增加消费各对均衡收入有什么影响;结合中国的实际谈谈你的消费观。 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资本边际效率IS曲线流动偏好货币需求函数流动偏好陷阱LM曲线 简答:影响IS平移的因素有哪些 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简述货币需求三种动机及货币需求函数? 什么是流动偏好陷阱? 简述满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

经济学原理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23章 1.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GDP )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3个月);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不管是由本国的国民还是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生产;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生产并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使用市场价格。 3.GDP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和净出口(NX )。 (1)逍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2)投资是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3)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4)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 4.真实GDP和名义GDP 真实GDP :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产的产量的变动 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即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通货膨胀率=[(第2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第24章

1 .消费物价指数CPI 答: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即:CPI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 ]*100%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衡量生活费用中的三个问题。(CPI高估了生活费用的增加) (1)替代倾向。CPI使用了一篮子固定不变的物品。 (2)新产品的引进。CPI基于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和服务,没反映出因引进新物品而引起的货币价值的增加。 (3 )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CPI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CPI比较的是固定的二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矫正经济变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 (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货币数量) 真实利率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货币购买力)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2018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四大目标关系

2018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四大目 标关系 1.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根据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要实现充分就业,必须运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而这些政策会增加财政赤字和货币供给量,从而引起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反之,要实现物价稳定,就必须运用紧缩性经济政策,但这些政策会减少货币供给量和总需求,从而导致较高的失业率。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经说过:“在价格和工资由自由市场决定的经济社会中,减少通货膨胀的政策必然要在高失业和大的GNP缺口方面付出沉重的代价。” 2.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具有一致性的一面。这是因为,充分就业有利于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反过来又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有利于实现充分就业。但是,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矛盾的一面。要提高潜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需要向知识和资本投资,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这会导致资本特别是机器对劳动的替代,从而相对减少对劳动的需求,使部分工人,尤其是技术水平低的工人失业。 3.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充分就业的实现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在边际进口倾向既定的条件下,国民收入增加会引起进口增加,从而导致国际收支状况恶化。此外,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往往需要扩大出口、限制进口,这也会妨碍国际收支平衡和对国外质优价廉商品的进口,降低本国居民的效用水平。为了享受国外的低价商品和维持国际收支平衡,需要增加进口,往往引起相关行业的工人失业。 4.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根据宏观经济理论,一个国家要抑制通货膨胀、维护物价稳定,需要实行紧缩性经济政策,必要时,还要实行工资和价格管制。这势必会恶化投资环境,造成价格扭曲,滞缓经济增长,降低经济效率。反之,为了促进经济增长,需要实行扩张性经济政策,这样,出现通货膨胀也就在所难免。 以上四大目标的关系如表16.1所示。 表4-1 各目标之间的关系 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稳定物价0 - * + 充分就业- 0 + - 经济增长* + 0 - 国际收支平衡+ - - 0 注:表中“+”表示目标关系一致;“-”表示目标

宏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 一、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 a)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b)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c)宏观经济学的一些变量与范畴(增国民收入、物价、利率、汇率、政府预算支 出、赤字盈余、增长与GDP、经济周期与产出缺口、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d)宏观经济学的四个模型(超长期模型、长期模型、短期模型、中期模型) 2.GDP a)GDP的含义; b)支出法核算GDP及GDP 的构成; c)收入法核算GDP及GDP的构成; d)GDP、GNP、NDP、NI、PI、DPI 3.名义GDP 与实际GDP a)CPI; b)GDP平减指数; c)生产者价格指数; d)个人消费支出紧缩指数 二、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 1.简单国民收入的假设 a)均衡产出; b)计划投资与非计划投资 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a)消费函数 b)边际消费倾向(凯恩斯的第一条心理规律) c)储蓄函数 d)家庭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 e)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消费理论 f)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3.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a)乘数效应 4.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a)税收乘数; b)平衡预算乘数 5.四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a)对外贸易乘数 三、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两个市场) 1.投资的决定 a)影响投资的因素;

b)资本边际效率与投资边际效率(凯恩斯的第二条心理规律); c)托宾Q投资理论 2.IS曲线 a)IS曲线如何得到; b)IS曲线的斜率; c)IS曲线的移动 3.利率的决定 a)货币需求(凯恩斯的第三条心理规律); b)货币供给; c)其他货币需求理论 4.LM曲线 a)LM曲线是如何得到的; b)LM曲线的斜率; c)LM曲线的移动 5.IS-LM分析 a)均衡点的变动(高P510) 四、宏观政策分析与实践 1.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a)LM曲线斜率不变,IS曲线越陡峭,扩张财政效果越好 b)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越平坦,扩张财政效果越大; c)凯恩斯极端(流动性陷阱,货币投机需求的利率系数h为无穷大) d)挤出效应 2.货币政策效果 a)古典区域(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h为0) b)货币政策的局限性(高P5281.在经济衰退时不明显,2.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 前提3.外部时滞4.开放经济) 3.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高鸿业P530、P535) 4.宏观经济政策目标(高p540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经济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 5.财政政策实践 a)财政支出方式 b)财政收入手段 c)自动稳定器 d)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e)功能财政 f)预算盈余与充分就业盈余(高P550) 6.货币政策实践 a)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 b)货币扩张 i.基础货币与M1、M2

宏观经济学脉络图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加入时间:浏览:3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 3 总学时:54 理论学时: 0 实验学时:0 开课对象:经济学类、财经类、管理类各专业本科 开课分院、系:经济分院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宏观经济学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经济类本科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经济类各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经济学科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内容,所以该课程在经济学人才培养过程具有重要的地位。 宏观经济学以经济总体运行及其后果作为研究对象,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宏观经济政策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课程研究涉及经济增长、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失业等主要的宏观经济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来说明决定国民收入、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危机的根源,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宏观经济学还对现代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的理论观点、政策主张等进行介绍。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以人们日常的经济行为和我国经济改革实践为背景,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对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 《经济数学》《微观经济学》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2、课程教学内容、要求 第一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当掌握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国民收入各个总量的概念及其关系,特别要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要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国民收入各个总量之间的关系,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是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前提。国民收入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国民收入的各个总量中,最基本的总量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本章说明的是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在内的各个国民收入总量及其关系、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 一、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 二、国内生产总值 三、国民收入的五个总量。 四、名义GDP和实际GDP 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绿色国内生产总值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二、用收入法核算GDP 三、用生产法核算GDP 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三、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和其他消费理论,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掌握投资乘数等乘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投资乘数原理。 【教学内容】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包含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四个市场,只涉及产品市场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被称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现代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的奠基人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凯恩斯主义关于一个经济社会的总产出或者总收入如何被决定的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说明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其内容包括

2018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内在稳定器

2018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内在稳 定器 感谢凯程考研李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 不知不觉,又一年的考研向我们徐徐走来。中国当前的大学生就业结构,“万众创业”、进民企、考公务员、靠研究生各占相当比例。对不少大学生而言,与其说考研是追随兴趣增长学识,毋宁说是一种“特殊的就业手段”。特别是有些人,试图在所从事的领域建功立业,那么报考研究生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内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s)是指财政政策本身具有的一种自动调节经济、减少经济波动的机制,它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萧条时自动减轻其程度,而不需要政府专门制定政策以调节经济。财政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机制是调节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对于轻微的经济波动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对于较大的经济波动则效果不大。 内在稳定器的功能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体现:首先,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下降,在税率不变时,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留给人们可支配收入会自动少减少一些,从而使得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少下降。累进所得税下,经济衰退使得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可以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反之,经济繁荣时,税收随着个人收入增加而增加;累进税率使得政府税收幅度超过收入增长幅度。其次,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政府转移支付,主要包括政府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经济衰退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加,社会转移支付增加,可以抑制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等福利支出自然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最后,农产品价格保护支出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按照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的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支持,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的上升,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减少了总需求。 举例来说,若边际消费倾向为0.75,这使自发消费增加1美元时消费需求一上来就会增加0.75美元,通过乘数作用,收入最终可增加4美元(因为乘数K1=KG=1/(1-0.75)=4),而有了税率为0.2的比例所得税,则自发支出(比方说投资或政府支出)增加1美联社元时,消费需求一上来只增加0.6美元[0.75×(1美元-02美元)],通过乘数作用,收入最终可增加2.5美元{因为乘数K1=KG=1/[1-0.75×(1-0.2)]=2.5}。可见,增加1美元自发支出时,有了比例所得税,总需求增加幅度变小了,从4美元变为2.5美元。 因此,尽管某些财政政策具有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但要消除经济波动,仅靠自动稳定器不够,仍需要政府有意识地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密切注视经济的变动趋势,审时度势,主动采取变革收入或支出的财政政策。当认为总需求水平过低,即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通过削减税收,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来刺激经济;反之,当认为总需求水平过高,,即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的财政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课后习题标准答案(高鸿业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宏观经济学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1 【单选题】在宏观经济学中,商品总产量是指(A)。 A、GDP B、恩格尔系数 C、基尼系数 D、戴尔指数 2 【单选题】谁最早给宏观经济学下定义(D) A、马歇尔 B、凯恩斯 C、萨缪尔森 D、夏皮罗 3 【多选题】下列关于宏观经济学说法正确的是(ABC)。 A、研究社会经济活动各种总量关系 B、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 C、研究社会经济活动变化规律 D、采用个体分析的方法 4 【判断题】《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马歇尔的 代表作。(×) 5 【判断题】宏观经济学中研究的价格就是CPI。(√) 合成谬误和市场非出清 1 【单选题】零售商对价格调整时所产生的(C)叫菜单成本。 A、成本下降 B、额外收入 C、成本负担 D、收入下降 2 【单选题】下列说法中,关于合成谬误正确的是(C)。

A、合成谬误中,总体等同于个体的叠加 B、合成谬误中,每个人个体其实都是非理性的 C、合成谬误是宏观经济学中的理论 D、合成谬误是微观经济学中的理论 3 【单选题】为什么会银行挤兑( D) A、国家经济崩溃 B、货币大量贬值 C、银行经营不善 D、社会谣言传言 4 【判断题】宏观经济学认为,市场总能找到供应和需求的平衡点,从而导致市场出清。(×) 5 【判断题】每个人在银行挤兑过程中采取的是一种理性的举动。(√)市场失灵和国家干预 1 【单选题】凯恩斯的着作是宏观经济学的发端。(C) A、《货币改革论》 B、《论概率》 C、《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D、《凡尔塞和约的经济后果》 2 【单选题】宏观经济学的观点包括(B)。 A、市场组织应当是自由放任的 B、经济运行需要国家干预 C、市场应当完全依靠“看不见的手” D、需求和供给能达到均衡而促使市场出清 3 【单选题】下面哪一项是帕累托有效性的含义(C) A、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不均衡点 B、需求曲线的最高点 C、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均衡点 D、供给曲线的最高点

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精心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而不被用作投入品以生产其他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消费性产品和服务以及新的耐用产品。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3.奥肯定律:由于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而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4.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5.GDP消胀指数: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 6.CPI:以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和服务为样本,比较根据当年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价值和根据基年价格得到的商品总价值,得到的比值 否由本国居民创造,都被计入GDP. 3、比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答:(1)名义GDP a名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以当前市场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b造成名义GDP变化的原因:物质产量的变化,市场价格的变化。 (2)实际GDP a为了解决名义GDP存在的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不变的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测算GDP数值。这个用不变价格测算的GDP就称为实际GDP。 b实际GDP可以用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 (3)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的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4、解释GDP为什么不能成为总体福利或幸福感的良好衡量尺度? 答:1.GDP中只包括了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有时很难区分。 2.GDP是由本期所生产和服务的价值构成的,GDP应该排除过去生产的。 3.一国经济中有些经济活动不进入公开市场交易,因而没有市场价格。 地下经济与黑市,为了逃税或逃避政府的最低工资法、劳动保障法等,这些所产生的产品和服务的交易躲过了政府的记录,没有计入GDP中。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总结

一、 国民生产总值(GNP ):是指某一国家在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所有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格的总和。<注意:①指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价值。②是指当年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价值,不包括已有价值的转让。③是指通过市场在市场上交换的产品与劳务的价值,不包括非市场交易的价值。④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⑤流量,是时期指标⑥不仅包括产品而且包括劳务的价值。> C.f. GNP 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GDP 是按“国土原则”核算的。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1)支出法:GNP=C+I+G+(X-M )(2)收入法:GNP=雇员收入+业主收入+个人租赁收入+公司利润+净利息+企业间接税+折旧+净要素支付(3)生产法 二、五个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 ①GNP=C+I+G+(X-M) ②NNP (国民生产净值: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C+nI (净投资)+G+(X-M) ③NI (国民收入: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总和)=GNP-折旧-间接税+净要素支付 ④PI (个人收入: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收入的总和)=NI-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交纳-社会所得税+转移支付+利润调整+红利 ⑤PDI (个人可支配收入: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非税收性支付 c.f.名义GNP 与实际GNP :实际 价格指数与GDP 平减指数( 可变权数价格指数是GDP 平减指数= 固定(不变)权数价格指数= 三、国民收入指标的缺陷与弥补 1.GNP 统计的产出是以市场价格为准的,许多非市场的经济活动无法统计。2.是统计的当年生产出来的产品子劳务的价值,不能反映人类从生产增中所获得的福利变化。3.不能反映产品质量的改进。4.不能反映一个人收入分配状况。5 .不能反映一国自然资源的拥有情况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6.国际统计口径差异 四、①古典宏观模型(1)商品市场的均衡由价格机制进行调节.(2)总供给是生产要素投入量函数(3)劳动市场的均衡由工资机制实现.(4)资本市场均衡由利率实现.(5)货币只起交换媒介作用MV=PY .(萨伊法则:供给本身能创造自己的需求(无危机论)) ②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1)工资不一定调节就业.(2)均衡不一定充分就业的均衡.(3)货币在经济运行中起积极作用.(4)投资和储蓄动机不同,利率机制不一定使资本市场达到均衡. 五、①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消费函数表示消费与收入之间的相应依存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储蓄函数表示储蓄和收入之间依存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②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 消费倾向分为边际 平均消费倾向(APC :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和消费倾向(MPC : 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消费的增加量),APC=C/Y )(y f C =) (y f S =

宏观经济学知识概括

第一章导论 1、宏观经济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性质:第一、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及其运行方式和规律。 第二、宏观经济学试图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充分利用,而把资源配置作为是既定的。 第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其它理论则是运用这一理论来解释国民经济中的各种问题。 第四、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及其运行方式和规律。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答;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在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和分析方法上都有所不同。但是,两者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都是实证分析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3、宏观经济学主要涉及哪些基本分析方法? 答:(一)形式逻辑(归纳法、演绎法、(二)经济理论与经济模型 (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四)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五)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六)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4、怎样理解宏观经济学发展变化的历史性、现实性和一般意义? 答:一个学科在形成与发展必然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历史背景下。随着社会发展,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古典的经济学理论已不能解决这些问。因此必然要寻求和发展新的理论来解决这些问题。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目赌了市场机制的严重缺陷,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通论的出版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诞生,自此以后宏观经济学具有了一个较为成形、较为严密理论体系,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5、怎样看待某一个时期占主流地位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主张?那些占流行的、主流地位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主张是否就是最正确与合理的理论和政策主张? 答:在某一个时期占主导地信的宏地位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主张,在一定时期和历史背景下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它为解决人类社会那个时代所遇到的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绝不是最正确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因为人类的认识的局限性,任何理论必然也存在局限性。随着人类对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会,会出现这些理论无法解决的问题,必然要寻求新的理论来解决这些问题。那些之前占主流地位的理论和政策就不再是主流了。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和理论 1、用GNP和GDP指标来衡量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时,会有何不同?具体对中国大陆而言,这种区别表现在哪里? 答: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GNP 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内)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该计算在内。而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最终成果。具体对中国大陆而言,这种区别表现在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创造的增加值就应该计算在GDP中。 2、用支出法和收入法来核算的GDP是否相等?为什么? 答:用收入法或支出法计算GDP理论上是相等的。产能过剩,意味着生产出来的商品超出了社会需求,生产的多了,GDP创造出来了——生产者从中支付了工人工资,工人获得了收入。这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