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习作教学策略学习体会

习作教学策略学习体会

习作教学策略学习体会
习作教学策略学习体会

习作教学策略学习体会

诸葛二小李静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镇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学习培训活动,聆听了王立霞老师对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习作教学策略的解读,并且观看了孙明兰老师的一堂习作教学课例,从中学到了很多习作教学的知识。小学生正处于作文的起始阶段,而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存在一种普遍现象:教师怕教,学生怕学。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如何解决当前作文难是值得我们思索的。如何引导学生乐于写作,善于表达呢?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收获。

一、激发学生兴趣、激活习作动力

1、鼓励”乐”写,为学生创设环境。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习作中往往喜欢写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教学中,要有意为学生创造一系列作文的情境,唤起学生作文的愿望。。学生只有处于自然、自由、快乐的状态,才

能写出好作文。要想引导学生进入这一状态,教师要为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在创设情境中,

教师还要通过做游戏,举行活动让学生参与,或者利用办小报、图画作文、介绍照片等形式引

导他们兴趣盎然地完成习作。如在名师的课堂上,李大明老师先让学生猜猜自己名字的来历,

学生兴趣大增,毫无顾忌的说出自己的猜想。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多数学生猜想李

老师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前途永远光明。父母对李大明老师的名字的取名理由,对李老师美好的

祝愿,以及李老师的所作所为、李老师所取得的成绩自然就把自己和父母间的经历联系起来,

也为学生提供了写作参考。让学生有了写作目的。

2、鼓励“想”写,让学生产生兴趣。

小学生参与度不够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缺乏写作材料。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去,发自内心地想写作文,有专家指出:“指导学生作文,应从内容入手。”而观察是获取作文材料的主要手段。如在写人的作文中,可故意找一位学生不认识的人,趁我们不在教室的时候来找人,等我们回来后,总有热心的同学告诉有人来过,可问那人长什么样子?穿什么衣服?鼓励大家回顾一番,在引导学生把说的写下来,岂不是一个精彩的人物描写片段

二、加强日常积累,丰富习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在平时教学中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1、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习作材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如写一个熟悉的人,进行作文训练时,学生一时想不起无从下笔,在习作前可组织开展“夸夸他(她

),他真行、我佩服他等形式的演讲主题活动,学生就会有较多时间有意回忆,搜集所写人物对象的材料。在记事方面,可注重把作文训练与学生的动手操作课、活动课联系起来。如包饺子、踢毽子、跳绳、吹泡泡等,让学生操作成回忆,然后分组讨论,补充完整后写出来,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2以社会为背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作文教学中要求写真人、真事、表真情。这就要求作文教学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引导学生有计划的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观察身边人物的不同表现:如教师如何关爱学生,同学间如何团结友爱,某某助人为乐。。。。。。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日月星辰。。。。。。通过观察,激起学生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情操。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写作的兴

趣,触动他们情感的琴弦,有足够的素材,,让他们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才能写出好文章。

4种教学方法,3种常用教学方法分析

4种教学方法,3种常用教学方法分析 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一起学习吧! 四种教学方法 一、LBL 教学法 LBL 教学法即Lecture-Based Learning, 就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 是以教师为主体, 以讲课为中心, 采取大班全程灌输式教学。是目前仍为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法。其基本做法、相关条件要求、相适应的考试评价方法、教案讲稿要求、备课预讲试讲做法等,都有成熟的定型的范式。 (一) LBL 教学法的优点 1. 节省教学资源。LBL 教学法采取大班教学, 通常是一名教师, 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 这有效地节省了教学人力资源, 符合我国目前仍存在的师资力量短缺的实际情况。 2. 传授知识具有准确性、系统性和连贯性。LBL 教学法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充分利用教师的专业知识, 使教师可以对教授内容作全面、系统的分析讲解, 既能准确、快速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又能保证传授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3. 对学生基本能力要求低。LBL 教学法以教师为主体,其授课质

量、课堂气氛等主要靠教师个人把握,因此,教师可以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 将所授知识深入浅出,按期完成教学任务。 4. 现代技术丰富了LBL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多数院校早已采用多媒体教学, 避免了教师在课堂上做大量的板书, 提高了讲课效率;同时, 互联网又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 教师可在网上找到大量的病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授课时可以图文并茂, 这不但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LBL 教学法的缺限 1.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LBL 教学法以教师为主体, 教师讲课中注重知识量的传播,部分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可能出现满堂灌的情况, 这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心理, 因此, 有人称其为灌输式教学。 2.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LBL 教学法学生是被动学习, 老师代替学生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较小, 久而久之,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会产生对老师的依赖性, 因此,该教学法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所以很多人称其为填鸭式教学, 这不利于学生以后的个人发展, 也有悖于现今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3. 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LBL 教学法注重知识点的讲解, 这使得学生的应试能力较强但对知识的应用性较差。此外, LBL 教学法的各学科界限分明, 学科间的横向联系较少。而实际临床工作中, 通常是一个临床病例综合了多个学科, 这会

教学计划与策略的调整对策

三、教学计划与策略的调整对策 针对学生的音乐学习现状,通过原因探寻和问题剖析,我做了以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调整: 1、调整教学计划 (1)增加乐理知识的部分内容。这些乐理知识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唱歌曲、欣赏音乐、学习简单的乐器演奏等。 (2)增添部分流行音乐及通俗音乐。加入了这部分内容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学生求知的需要,可以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3)增补学生自己的演出欣赏。通过欣赏、分析身边人的作品,缩小他们与音乐的距离,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2、改进教学策略 (1)加强师生互动。学生最怕的是教师的“一言堂”,音乐课也是如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很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如在学习节奏时:我会加一些节奏练习让学生加上身体动作拍奏,通过身体的动作让每位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强了对节奏的掌握。在音乐欣赏时:我加进让学生模仿表演的机会,通过学生的自身的表演体会作品的内涵。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也经常听听学生的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满足学生的需要。 (2)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为了让音乐欣赏更加吸引学生,我常常加入很多多媒体手段,如寻找VCD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件制作中插入很多视频,即满足了学生的欣赏需要,又增强了上课的效果。欣赏课的情境也在优美的多媒体教学中建立,有一些本来不爱上音乐课的学生也渐渐被吸引,欣赏课的教学效果也越来越好。 5 (3)拓展音乐教学的空间。我校根据职业中学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秉承着“天天小活动,周周中活动,月月大活动”的原则,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一年一度的艺术节比赛(包括合唱比赛,主持人大奖赛,校园歌手比赛,器乐比赛,舞蹈比赛,小品相声等),还有每天下午6:00-7:00开展的社团活动、每天大课间开展的文艺表演、每月一次的专业部文艺展演以及学校团委组织的演讲比赛、文明礼仪大赛,还有校园广播等等。在课堂中我常常结合这些活动进行有针对性地宣传和动员,还为个别参赛学生进行辅导。使学生的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加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著名教育家肖川教授曾说:“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欣赏;有欣赏的地方,就会有爱;有爱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会有快乐!”音乐教学是自由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重视音乐教学的育人作用以及加大音乐教学的改革力度是教育改革的必然需要。我相信:只要我们职教人用心去教育我们的学生,学生一定能提高音乐素养,会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P9

(完整版)浅谈小学英语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英语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江苏省盱眙县古桑中心小学江伟 【摘要】:小学英语课程有很大发展空间,但面对很多困难。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实施有效的教学, 必须设计可达到的教学目标,开展促进内化的有效活动,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小学英语; 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 小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性、简单性,只会令学生觉得索然无味。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喜欢采用一些如:表演、唱歌、游戏、竞赛等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如果处理得好,效果是很好的,因为这符合小学生好动的天性,但是如果过多采用这样的活动方式,花大量的时间在这些方面,那么只能适得其反,一方面,学生在语言上得不到充分的训练,另一方面,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因此,要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使之长久地保持下去,终生不弃,甚至发展为研究的动力、方向,有效教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有效教学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 它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学习者和传授者双方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对于小学英语教师来说,只有深刻了解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日常教学才知道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这样,有效教学才有可能得到保证。下面笔者尝试从课程标准中、从实践中、从案例中提炼一些普遍的、可操作的教学策略,供老师们借鉴、参考、实践,更为重要的是希望能够以此点醒老师们的潜质、启发老师们的思考、促进老师们孜孜以求,共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实施有效教学 1.精心确立教学目标 新课改倡导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提出“以学论教”, 推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并规定了全新的教学目标, 即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内容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系。然而,有些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仅仅把重点放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导致确立的教学目标不是太宽泛就是太狭窄,或是照搬教参中明确给出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得教学目

浅论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论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响水县八墩小学解卫萍 【论文摘要】本文从目前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现状着手,阐述了提高小学课堂效率的方法:教师课前准备要充分,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重视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充分了解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呼吁广大教育工作者级社会各界关注农村的厌学儿童,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课堂教学;双边活动;构建和谐 【正文】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问题提出几点自己的思考:解读教材是基础,要注意吃透新课程理念,领会教材意图;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包括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手段、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一、教师课前准备要充分,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深入地解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观念随着新课标的诞生,已经逐渐淡出了教学阵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这这些,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观念不改变,相当于换汤不换药。 比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说的是这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有价值,二是学习方式有价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注意活用教材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 二、重视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任何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都是一张白纸。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每个人的领受是不同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1、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教学目标搞“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但是制定分层目标是行得通的。可以分成下限目标、上限目标、发展目标。如在教学算法多样化时,笔者要求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来之际,讨论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 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一一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何谓"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 1.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 2.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 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4.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5. 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具体地说,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按照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有效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并据此来划分教师在处理每一阶段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二、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也就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如教案)时所要做的工作。一般说来,它主要涉及形成教学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说来,一个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要解决下列这些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型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规范的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四个要素: 1. 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争辩能力"等,这些写法都是不规范的,因为目标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2. 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如有位教师在写《海燕》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时,写了"培养学生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这种写法不仅主体不对,而且也无法评价"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和"学生的写作技巧"到底"进步"了多少。 3.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如"根据地图,指出我国的首都北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环境保护要从我做起'的道理。"或"在10分钟内,学生能完成15道简单计算题。" 4.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就提供的某一道应用题学生至少能写出3种解题方案","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学生至少能记住4个单词"等。目标表述的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理想)。 如有一位高中教师上一课时的"克隆技术",他写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 (1)理解克隆的概念 (2)了解克隆技术的一般过程 (3)认识克隆技术在生活实践中的运用 (4)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一、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1.发展性 所谓发展,简单地说,就是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取得的进步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就是每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这种收获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从不想学到想学、从想学到学好的变化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上。有效教学设计体现在学生个体身上,还应充分考虑个体的差异,不硬性规定“步子”大小,不强求全班同步行进,允许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需求、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选择各自的发展目标和目标达成的先后。有效教学设计要体现适合于不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异步运行”的学习环节。 2.开放性 有效教学设计立足于课堂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教学内容以教材为范例,从单一的书本知识向学生的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拓展,将学生的个体知识、直接经验以及学习环境看做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提倡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与心灵对话,让学生多一些感悟、体验的机会,多一份参与的激情和动力;问题解决从答案唯一、解法唯一向条件、问题、解法和结果的适度开放转变。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习能力。 3.生成性 有效教学把预设看做是生成的前提,没有充分的预设,就不可能有预期的生成。对于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传统课堂看成是

一种意外收获,有效教学则当成一种价值追求;传统课堂看成一种教学机智,有效教学则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因此,有效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要多一些弹性灵活的成分,以便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涌现的各种信息,及时修正原有的教学设计,灵活机智地选择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有效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 4.反思性 教学设计是一个连续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构思于课前,展开于课堂,调整于过程,完善于课后,环环相扣,动态发展。反思是修正、完善教学设计的前提,是提高后续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必要环节。教学设计只有适合的,才是有效的。 二、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1.教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对教学过程具有指导和定向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有效教学要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将目标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期待和达成学习目标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有效地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反思与校正,从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2.知识呈现情境化 情境对于教学的作用论述颇多。其中,德国一位学者的比喻,十分精辟。如果将几克盐放在你面前,你无论如何难以下咽。但是,当将这几克盐加在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人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生机活力,

教学内容分析方法

1、把课堂教学内容纳入学习主题中,分析教学内容的地位和影响。 2、利用概念地图分析内容知识之间的关系。 3、确立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课程标准规定的或者教师根据具体教学目标确定的学生应掌握的重点教学内容。所以确定教学重点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参透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可以是知识方面的,也可以是能力培养方面的,或者是情感态度方面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的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3、分析研究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优化。 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教科书呈现出来的。所以分析教学内容还必须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分析,增删取舍,整合优化。教科书是编写者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用书,代表的是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也不应该唯教材轮,其实我们自己也可以根据对课标的理解尝试编写教材,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也应该对现行教材进行分析和加工,该采用的采用,改增删的增删,需整合的整合,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对教材内容的剪裁组织是贯彻落实教学目标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4、分析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顾名思义指的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内容,它除了包括知识内容外,无疑还包括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所以在进行教学内容分析

时还应思考教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手段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能力,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学生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和途径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受到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教育。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分析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而教学内容更为关键,只有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才能确定采用什么方法教。

(整理)教学策略 题

名词解释 1偶发事件:仅限于课堂中产生的意料之外的有效问题或现象 2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一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双边合作的关系。课堂中学生是主角,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教师由学生的管理者变为合作者。 3未来课堂知识将由三部分组成:教科书及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 4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双边互动的关系。课堂中学生是主角、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 5学情的特征:第一学情客观存在;第二学情复杂多样;第三学情可以改变。6学情特征给我们的启示:一要针对学情备课;二要灵活调整学情 7“强迫式”教学:强迫式教学的基本特征就是学生的活动都在教师备课预料之中,这些活动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课程过程的完善,而不是学生的学习。8教学目标的操作度: 9行为指导法:在课堂管理中实行奖优罚劣的措施,激励积极的行为,减少消极的行为,要长期坚持并形成制度。10、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往往存 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 效”的现象 11、分层教学设计: 是指教师改变大一统的教学设计模式,分层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问题设置等,根据不同层次完成相应任务 12、教学目标的“三度”: 1适宜度:看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是否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操作度:指新知目标的滚动是否有效,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是否与教学目标的指向一致。 3达成度:看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效果,任务活动的完成效果及在活动中的进步与发展。 13.营造环境:教室内外要谢绝吵闹和嘈杂、布置教室、移走无关物品 14.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指对课堂教学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价值判断行为,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15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有三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志向;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16课堂教学机智: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理有关教学的偶发事件的能力,即应变能力,教学机智的实质是一种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教学技巧。 17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目标要求,构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课程标准》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基本要求,也是国家新课程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 18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双边互动的关系。课堂中学生是主角、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 19学情:是学习者在某一单位时间内或某一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它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思路、学习过程、学习等诸多要素。 20狭窄化:把“基础”具体理解为学好学校开设的主要科目,它们往往是那些要考试的、知识性强的,如英语、数学等,或是当前社会上较重视和强调的,而对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发展的其他课程却随意丢弃。21短期化:强调基础教育对近期的,可测量的考核,评比标准的满足,行推了中小学教育更为根本和长远的价值――对社会发展和青少年发展的奠基性价值。 22课堂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的方案编写阶段所要做的工作,主要涉及形成教学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它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以及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写,教学方案的形成等方面。 23集智备课:主要是指教研组或片组集体备课,它必须建立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它重在研讨:1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和学科特点;2现实条件;3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计。24课堂教学资源:指课堂教学信息的来 源或指一切对教学有用的物力和人力。 25课堂管理:是指以一种有序的方式进 行计划和引导活动,使学生积极地投 入到课堂学习中,使捣乱行为和各种 纪律问题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26合作: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 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 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27合作学习:它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 用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合作 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 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 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 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 生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28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 价,目的为了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 但它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一种评价。 29口头评价:老师口头评价是区别于局 面评价而言的,重要指教师在与学生的 日常教学的接触、互动过程中,通过观 察和交流,了解学生相关情况,以口头 语言的形式作出判断和反馈,是一种区 别于规范的评价程序的非正式评价。 30、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实 现课堂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 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简答 1、课堂教学预设太多,生成不够的问 题主要表现: 1教案管理过于死板,导致教师形式 主义抄写教案;2教案设计过于详尽, 导致教学过程规定太死;3教学目标设 计以偏概全;4教师课堂问题设计不能 真正启发学生思考;5课堂教学成为不 折不扣的教案执行过程;6不善于挖掘 学生本身所蕴含的教学资源。 2、平衡预设与生成冲突的五个策略 1教学设计与管理突破常规:(A从思 维狭窄、负担繁重的个人独立备课到集 中智慧、同伴互助的集体备课,B从形 式主义的抄写教案到注重实效的思考 教学结构);2把握课堂教学中的契机, 产生新的教学生长点;3挖掘学生本身 所蕴含的教学资源;4探索课堂提问策 略(A问题设计要拓展课程领域,调动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B问题设计要揭 示矛盾,引起思考);5创设情景,创造 生成。 2、教学设计与管理突破常规的集体备 课制的具体做法 1固定备课时间、地点、人员; 2 固定备课内容;3固定人员管理;4固 定修改;5固定反馈 3、教学设计与管理突破常规的做法 1从思维狭窄、负担繁重的个人备课 到集中智慧、同伴互助的集体备课;2 从形式主义的抄写教案到注重实效的 思考“教学结构” 4、探索课堂提问的策略 1问题设计要拓展课程领域,调动学 生已有的知识经验;2问题设计要揭示 矛盾,引起思考 5、新课改要求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机智 的原因 1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课堂教学更 灵活更开放,这需要教学机智;2师生 关系的变化,课堂教学更注重互动探 究,这需要教学机智;3多元化的文本 理解,增加了课堂中质疑的可能,这也 需要教学机智;4课堂结构的变化,不 断动态生成的课堂更需要教学机智 6、教师遇到偶发事件时常出现的问题 1忽视偶发事件的价值,只顾追求与 预设的一致;2只管教不管学,无视学 生的情绪与反应;3无视学生问题的价 值,对其避而不谈或生硬拒绝。 7、教师遇到偶发事件时不能灵活运用 教学机智的原因: 1忽视了学生的主 体地位,没有充分考虑学情;2教师自 身知识和能力结构存在缺陷 8、教学机智中的教学策略 1难度过大,交换角度;2难以抉择, 活动缓冲。不妨让学生进行讨论、辩论、 课后查找资料等教学活动,老师以此赢 得思考、调控的时间和资源;3实事求 是,不文过饰非;4灵活利用课堂评价 的激励转化功能 9、新课程改革,对课程机智提出了怎 样的新要求 1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课堂教学更 灵活更开放,这需要教学机智;2师生 关系的变化,课堂教学更注重互动探 究,这需要教学机智;3多元化的文本 理解,增加了课堂中质疑的可能,这需 要教学机智;4课堂结构的变化,不断 动态生成课堂,更需要教学机智。 10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教学机智 1珍视并挖掘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 (A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B做一个 敏锐的倾听者和发现者,把偶发事件的 价值最大化);2设计弹性方案,拓展自 主空间;3增加文化底蕴,积蕴教学智 慧、灵活驾驭实施过程:(A难度过大, 变换角度B难以抉择,活动缓冲C实事 求是,不文过饰非D灵活利用课堂评价 的激励转化功能。) 11、新基础教育的价值观(教师应该确 立的价值观)1基础教育应为社会发展 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2学校应把每 一个学生的潜能开发、健康个性发展、 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之初 步形成,为祖国为人民奉献、创造的意 向之确立,作为最根本的任务 12、对“学情”的认识误差主要表现 1对学生认识能力评价过高,以为物 理学在某个问题上不会出问题,预设时 不在意;2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估计不足, 个别学生的回答或发问远离主题,不看 边际;3对学生求异思维活跃,提出许 多矗知识体系范畴的问题。 13学情有以下几个特征:1学情客观存 在;2学情复杂多样;3学情可以改变; 14学情的这几个特点给我们的启示: 1针对学情备课,2灵活调整学情。 15课堂教学中紧张师生关系的表现: 1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2强 迫式课堂教学设计,学生扮演配角;3 思维缺席,问题肤浅,学生难以有砥砺 思维的机会;4放任的课堂,缺乏主体 性灵魂。 16、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的原因(教师) 1基础教育的价值观错位,教师一叶 障目;2传统教育的教学观压抑学生发 展;3传统的课程观框束学生的学习内 容;4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单调。 17、影响新型师生关系重建的传统教学 行为和模式有哪些表现 1教学目标设定中认识性目标唯一 主要目标,2知识目标要求讲深讲透; 教师备课很少研究学生或研究课程资 源的开展、研究的重点是教材;3许多 老师喜欢滔滔不绝、独占课堂,很少听 学生看法;4教师常以权威者身份出现、 以长者自居、缺乏对学生应有的信任和 平等的态度。 18、如何缓解紧张师生关系/转化师生 关系的措施或行动策略/如何建立新型 的师生关系 1根据课堂上学情的变化及时调整 自己的教学;2巧妙地将课堂还给学生; 3教师要做一个敏锐的倾听者;4为学 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情境(合作学习方 式);5学生评价要多用激励,慎用批评 19、从学生方面讲,不利于新型师生关 系建设的因素/影响新型师生关系重建 的因素: 1独生子女的修改缺陷;2学生家庭 条件越来越优越,自我意识越来越强; 3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知识 面越来越宽等。 20、价值观错位的表现 1狭窄化(把“基础”具体理解为学 好学校开设的主要科目)2短期化(强 调基础教育对近期的、可测量的考核、 评比标准的满足) 21、学生学习失去兴趣的主要表现 1被动学习型,没有自己的学习目 的;2浅尝辄止型,没有深入思考的习 惯;3兴趣杂乱型,容易转移注意力;4 事不关己型,如课堂学习的旁观者;5 无可奈何型,象机械学习的苦行僧。 22、学生学习失去兴趣的原因 1课堂无魅力;2学生性格,人格 偏差;3学习任务对学习生动型的挤压; 4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畸形的评价 机制。 23、针对学生学习失去兴趣、教师采取 的措施有哪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造性使用教材,重建魅力课堂; 2 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缓解学习的 压力;3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4教学活动要灵活多样;5寻找学科 魅力;6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7巧用情感评价,使学生充满自信; 8保护和引发学生好奇心。 24、学生性格、人格偏差的原因 1独生子女的孤独感,这是学生产生 厌学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2部分学生 心理调控能力差;3没有目标,对自己 的学习很茫然;4由于学生来自不同文 化、经济和涵养的家庭,性格有很大差 异,有些学生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差,会 孤立自己或将自己孤立出来 25、教师忽视个体差异的表现 1总体发问次数过多:学习思考时间 不足,不利于学习个性化的学习,体现 不出差异性;2提问只让举手的学生回 答:没有面向全体,导致学生在学习中 出现的问题暴露不够,个体差异未被充 分关注。 26、教师忽视个体差异的原因 1教师存在理念误区,默许分化现象; 2教师上课为完成既定任务赶进度,顾 不上关照全体;3备课时忽略学情和差 异【教案存在的问题:实际上课与教案 设计基本不符:教案详细却没有结合学 情作灵活处理;照搬他人的教学实录】 27怎样做到在课堂中关注个体差异 1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备课;2分 层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A分层设 计教学目标B精心设计教学环节);3因 材施教,及时调整和改变教学方法;4 根据学情改变学习方式,根据学习状态 分层引导(A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B提倡学 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C 老师根据不同学习状态,分层指导。) 28、人的智力组成 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 逻辑-数理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 -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 29、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 分层设疑-看书自学-尝试练习-教师 分类指导-归纳小结-分层作业 30、老师怎样针对不同学习状态的学 生,进行分层引导:1.对积极参与型学 生的引导:对他们鼓励质疑并参与设 计,引导自我评价2.对自由游离型学 生的引导:对他们要强化诱因作用, 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交由他们做 答;小组中合作发挥其作用,从中认 识自己在小组中的作用;另外也要老 师和同学及时提醒3.受暗示参与型 学生的引导:对这类学生要及时予以 激励性评价;课堂中要给一定的机会 展示自己的成果,体验成功 31、课堂教学目标中出现的偏差表现 1教学目标叙写不当;2活动的实 效性差;3教学任务完不成;4教学 一味跟着预设跑;5三维目标的落实, 顾此而失彼;6教学一味跟着学生跑; 7教学一味跟着考试跑。 32、出现教学目标偏差的原因 1一些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内涵 还缺乏理论上观念上的认识;2一些 教师缺乏教育机智等。 33、教学目标的叙写应反映哪些方面的 问题 1要求学生做什么;2据什么标准做; 3做到什么程度算合格。 34、关于“教学目标”确定、叙写、组 织和实施的有效方法(如何纠正教学目 标的偏差) 1.了解“课堂教学目标”叙写的新要求 2.教学目标确定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 的关系3.课堂通过访谈、集智备课、单 元整体教学目标设计等形式提高教学 目标设定的有效性4.采用“课例研究” 和“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来提高教学 目标的实施的有效性5.采用访谈、反思 和议课的形式来调整具体的教学目标。 35、课堂教学目标叙写的规范/规范的 教学目标应该有四个要素 1.行为主体学生化 2.行为状况动词 多样化3.行为条件情景化4.行为标 准表现具体化 36、集智备课重在研讨 1.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和学科特点 2. 现实条件3.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计 37.当前教师教学方案的编写存在诸多 不良倾向的表现: ①教学目标设计以知识目标为主,忽 略三维目标落实②教学过程设计注 重知识传授,忽略方法渗透③照办现 成的教案,对学情分析不够④教学过 于详尽,过程预设过死⑤缺乏整体规 划,平均用力现象普遍⑥问题意识薄 弱,缺乏问题解决方案设计。 38.教师编写教案存在不良倾向的原因 ①教师过分看重教育活动的目的性、 计划性和预设性②教师习惯于按统 一的标准衡量学生,忽略学生的差异 性③教师习惯于独立备课,未形成集 体备课的机制④教师缺乏对某一教 学问题进行持续追踪的意识。 39、教师如何编写教案 1正确定位教学目标;2在认真分 析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案设计; 3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注意方法渗透: (a在新受的基础上总结学习方法;b 设计思维的发散点)4编写解决某个具 体问题方案;5编写单元整体教学方案。 39.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资源方面的问 题有哪些(表现和原因):①只知有教 材,不知有课程②只知有老师,不知有 学生③只知要有多媒体,不知怎样用多 媒体④只知有应试,不知有素质⑤只知 有教不会的学生,不知有不会教的教师 ⑥只知临渊羡鱼,不知退而结网。 40.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原则: ①优先性原则②适应性原则③科学 性原则④兴趣性原则⑤广泛性原则 41、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课堂教学资源: 1提供发展空间(A教师精心开源B 学生积极投入C广阔的设计思维);2 抓住即时信息;3在交流中闪光;4开 启社会的百科全书;5开发教材的第二 生命6开发实验室的课堂资源(1、开 放实验室,为科学探究创设条件2、让 学生都动手,发挥实验室课堂资源的 效益3、提供用日常器具做实验,丰富 是暗示的课堂资源)⑦开辟现代技术 的广泛天地。 42.新型的教学活动和平等的师生关系 又衍生出一个新的问题:1学生的注意 力不那么集中了,学习不够专心了, 2一些教学媒体转移了学生对学习内 容的注意,3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 思维天马行空,行动不受拘束,传统 的教学规范失去了作用。

教学策略五要素

教学策略所包含五方面的策略要素 教学策略包含五方面的策略要素: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学习内容的传递顺序和教学媒体。 教学活动程序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要科学地影响学习的内部过程,所以,合理地组织和安排外部的教学事件,优化教学活动的程序,是教学决策的主要内容。 一、我国历史上较有影响的教学程序 1、传递-接受程序 这是我国学校教育实践中普遍采用、广为人知的一种教学程序,主要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它的基本过程是: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运用→检查。 2、引导-发现程序 这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程序,也比较适用于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它主要是根据杜威、布鲁纳等人先后倡导的问题→假设→推理→验证→结论的过程而提出的。 3、示范-模仿程序 这种教学程序历经久远,也是教学中最基本的程序之一,特别适用于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它的基本过程是: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 4、情境-陶冶程序 这种教学程序最具代表性的是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G。Lozanov)首创的暗示教学,它主要适用于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基本过程是:创设情境、参与各类活动,总结转化。 二、国外较有影响的教学程序 1、概念获得 这是以布鲁纳等人的研究为导向,一种教授与学习比较复杂的概念的程序。根据创设条件和教学目标的差异,又分有接受程序和选择程序两种变式。它的基本过程是:呈示资料和确认属性,验证获得的概念,分析思维策略。

2、先行组织者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一种适合认知领域目标的教学程序。奥苏贝尔认为,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的最有效的措施,是利用适当相关的和包摄性较广的,最清晰和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即所谓的“组织者”。由于这些材料通常是在呈现教学内容本身之前介绍的,目的在于用它们来帮助确立意义学习的心向,使学生在“已经知道的”与“需要知道的”之间架设起桥梁,因此又称先行组织者。它的基本过程是:提出先行组织者,逐步分化,综合贯通。 奥苏贝尔还区分了两类组织者,一类是"说明性组织者",它提供适当的类属者,与新的学习内容产生一种上位关系,适合于学生对所学材料完全是新的和陌生的情境。另一类是"比较性组织者",既可用于新观念与认知结构中基本类似观念的整合,又可用于增强本质不同而貌似相同的新旧观念之间的可辨别性。它更适合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有一定的经验基础的情境。 3、掌握学习 这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的一种教学程序,旨在把教学过程与学生的个别需要和特征联系起来,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掌握所教学的内容,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实施 方案 枝江三中高中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现状分析 当前我校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在朝着新课程的理念和方向扎实推进,但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和领会不到位以及由于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形式化和低效化的现象,故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校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一直以来,我校英语教学在教学思想上重视教学实践和教学结果,而忽视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研究;重视对学生双基的落实,而忽视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重视应试教学,而忽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为改革我校英语教学与新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现状,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实施新教材,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即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我校教科室统一规划,落实《枝江三中教育科研规划纲要》,参照枝江三中“农村普通高中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验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这突出表现在:1.把过程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整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2.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种对人的情感和道德的普遍关注是舒张的以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所难以想象的,也难以企及的。用参加课改的教师自己的话说:“现在的课堂不能只有知识的传授,我们还要关心学生

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恰当运用教学策略,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因此,探讨有效教学策略对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有重要意义。 一、备课策略 1.开放性备课策略。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开放思想,拓宽自己的备课视野,让学生有一个开放的成长空间。具体体现在:从封闭的自我个体备课转变为教师之间的协作备课,这样教师可以取长补短,优化备课;先让学生通过预习提出一些问题,然后教师从这些问题中筛选一些有价值的与教学密切相关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设计到教案中。 2.结构性备课策略。教师将某一知识点放在整个知识结构体系中来备课,这样就能更好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便于学生有效地进行知识的建构。 3.反思性备课策略。将备好的课进行实践,把在实践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渗透到教案中,进行二次增删、调整、修改,使其不断地优化。 二、差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只有立足于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和认识结构的不同实施差异的教学,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分层递进的教学。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只有走在发展的前面,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他把现有的发展水平与最高潜在水平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是一个尚处于形成状态,正在成熟的认知结构。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成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动。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有效性。 2.根据多元智能的特点因材施教。一般而言,每个人至少有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八项智能。这八项智能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相互补充。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合理运用与学生多元智能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致力于这八种智能的整体发展,根据不同学生的多元智能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另外,教师要尽可能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案。 三、教学优化策略 优化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课堂教学只有改变少慢、费、差的低效局面,努力创造多快好省的高效教学体系,才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 1.提高教学的有效知识量。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给学生带来的有效知识量。教学中有效的知识指对学生实际奏效的、真正理解的知识。如果教学的有效知识量为零,则教学的效果也为零。当前,课堂教学的问题不是内容不科学,数量太少或时间不够,而是要大幅度提高教学的有效知识量,由知识为本的教学向以发展为本的教学转化。 2.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加强知识结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教学的结构性原则,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只有掌握了知识结构,才能巩固和运用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组织教材,不仅要考虑新知识内容的讲解,还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只有科学组织材料,才能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另外,教师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即教师可通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还可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创造和主体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既要传授知识,也要生成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主体精神。实施创造和主体教学策略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运用引导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法具体体现在: 1.体验教学法。即通过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教师预设的具有足够知识性、能激发和满足学生求知欲望的某种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2.潜科学教学法。即指那些尚处于孕育中的属于“科学胚胎”的科学。潜科学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自己探讨疑难问题或尚未定论问题的方式,让他们目睹教师创造性思维和想象活动的实际过程。 3.发展问题教学法。当学生解答了某一问题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把原问题的某一部分变化一下,编写出与原问题相关而又有所区别的问题并加以解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