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CBE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CBE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CBE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CBE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CBE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职教论坛》朱惠君

摘要:以加拿大职业教育模式为例,介绍了CBE职业教育模式及其特色,重点论述了CBE模式下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评估的程序与方法,并认为它可以作为我国职业教育模式的借鉴。应建立由政府主导对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评估标准体系,职业院校要确立终身学习与岗位能力培养的价值取向,并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评价上实行多元化。

关键词:CBE模式职业教育课程开发

加拿大职业教育经过快速发展形成了具体而独特的教育模式,其CBE教育体系及其衍生的学徒制教育和红色印章制度等尤为典型。当前,这种教育体系吸引了大批国内教育界人士前去考察其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笔者有幸在2014年7月参加了中加职业教育文化交流与课程开发的国培项目学习,较为深刻地领悟了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成功。印象最深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已经不再单纯地把眼光盯在可以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的著名高校,而是更实际地把眼光放在就业出路好,就业快的加拿大职业学院上,这应该是加拿大职业教育成功的一个很好例证。

一、加拿大的CBE职业教育模式特色

CBE(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模式是加拿大职业教育的特色,其根本就是以能力为本位,这跟研究型的综合大学以知识为主的教育体系是不同的。大学是以研究科研为导向的一种教学体系,是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的,也是人类从不知到知的过程的训练,大学的学生是在研究为什么,是“WHY”。而CBE职业教育模式是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一种教学体系,院校的学生是在研究怎么

样做,是“HOW”。

CBE的最大特色是教学大纲的制订与就业市场紧密结合。这种教学大纲是由一个顾问委员会来制订的。如计算机专业,其教学大纲就是由IBM公司及其他的软件公司的在职人员一起编制,他们每三个月集中在一起商讨该行业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技能。因此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是完全符合市场需求的,所以就业率非常高。

第二个特色,它和职业协会挂钩。学生在一个学校毕业以后,除了学士学位、大专文凭以外,还可获得一个从业执照。比如在护士学院毕业的学生,可以有会计执照。换句话说,在北美包括加拿大很多情况下,或者说绝大多数情况下真正帮学生去就业的并不是文凭,二是职业执照。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北美的高等教育体系叫能力教育体系。

由此确定了CBE的最终教学目标——使受教育者完成学业时就具备从事某一特定的职业时所必须的职业技能。这种职业技能不是简单的操作能力或动手能力,而是一种综合的职业能力。它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理论知识,即与职业或岗位密切相关的、必不可少的知识领域;二是基本就业技能,即具有从事操作、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通识教育要求,如批判性的分析,解决问题,能与社会进行广泛性沟通的能力;四是成果评估,即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评估的量化指标领域。这四方面构成一个“专项能力”,在教学中表现为一个学习模块。若干个“专项能力”(通常是6-30个),构成一个“综合能力”,一般8-12项“综合能力”构成一个“职业能力”。学生只要完成职业能力的学习,一般就具备了职业所需要的技能要求,可以获得相关的职业证书,也就完成了学业要求。

加拿大执业证书有三种:学徒制结构下的证书;完成短期教育通常8个月培

训的证书;完成高等教育后的证书。但法律规定从业证书必须有两本证书,一是学徒制培训证书,要求按一定工种标准在师傅带领下完成80%-90%在岗实践培训和10%的课堂理论知识;二是资格证书,证明具备从业的资格和技能。学院开设新的课程或专业必须经过两个部门认证:文凭或证书类的,有专门的文凭或证书生效检验机构认证,对于职业类应用学科的学位由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委员会认证。所有专业设置或规划都必须以教育成果为核心,这种成果主要指的是职业技能,且可实现和可评估的。从立法角度强调职业教育课程规划法律规定和保障的,目的是确保教育质量。

二、CBE模式下的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与评估

在加拿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对“课程”内涵的界定是清晰的、多层面的。狭义的课程,是指导学生学习的规划或计划;广义的课程,既包括一般的学习规划或计划,也包括具体的学习计划。

(一)职业教育课程卡法管理

由于职业教育学院(公立)的办学经费超过50%以上来自政府出资,因而政府对学生在毕业时需要掌握的课程内容以及一些实用的具体的课程成果有宽泛而具体的要求。这种要求通过《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治理与责任框架》加以明确规定。早在上世纪60年代,该框架就提出了“综合全面能力培养”的职业教育目标,根据强制性文件确定具有统一愿景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各个学院董事会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依此确定,同时专业和课程开发的审批由省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管理。

(二)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

1.职业教育课程卡法要求。加拿大的课程开发包括专业开发和学科开发,相

当于国内的专业设置和课程标准的建设。那么无论是专业开发还是学科开发,必须明确职业目标和职业成果,包括就业能力和基本职业能力。其中就业能力是最核心的,是无论何种职业和岗位就业所必需的。这种职业目标和职业成果是在学生参加培训学习之前就可以看到和知晓的。无论学生获得哪一个等级或类别的证书,尽管能力需求不同,但其基本职业能力都是必须的,这种基本职业能力包括:沟通能力、识数能力、危机思考(或解决问题)能力、人际关系或团队协作能力、个人技能、信息能力。课程开发交由证书生效委员会审定时,都要看是否包含上述六项内容。通识教育类课程主要包括五种类型:艺术与社会类、市民生活类、个人修养类、社会与文化类、科学与技术类。要求学生完成限定选修课和自选课程的学习内容。

2.专业开发要求。质押教育新专业开发程序:专业开发团队提出初步计划建议——提交专业开发规划团队(专业委员会)批准——系主任审批——报学院顾问委员会批准——上报省教育专管部门审批。其中初步专业计划建议包括以下四部分信息:劳动力市场信息、竞争项目其他机构、学生专业需求、财务分析。这种新专业的开发与国内新专业的设置过程大同小异。

3.课程开发要求。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课程标准)的程序与国内稍有不同,这种具体到某一门课的成果开发和表示应该对我们的帮助更大。开发过程如下:以成果为基础开课程内容,确定教学方式,设计评估方法,最后确定所需教学资源。

一般一门专业10-20个成果,一门学科的核心成果可以是5-7个。课程成果可以是项目,也可以是问题的解决,实现成果的方法或教学模式可以多样化。在写成果时要求:成果是清晰的,明确的可实现的;成果应从学生角度去写,不涉

教学方法;成果描述一定从动词开头写,且可评估测量的;列示成果时考虑成果的评估和测量。特别强调专业课程成果是各省教育部统一的,其专门有《职业学习成果》,目的是保证教育质量,对学院评估时有统一标准。而学院在此基础上为了竞争或突显自己的实力和优势,会在每个专业的课程开发中表示自己的特色,所以学科课程成果可以有不同,但学科成果必须与专业成果有高度相关性。

(三)职业教育课程评估

课程评估及改进是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第四部分内容,是检验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子,也是职业教育的成果展示。课程评估由外审(教育质量审计机构),内审和学生三方参与,确保教育质量达到要求水平。

课程评估涉及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学院内部审计(内审,自查),审计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成果、学术规划、战略、使命、教学内容与活动。评估标准包括是否与《战略学术协议》、学院发展愿景是否一致;是否写出明确界定的课程成果;是否有积累学生学习经验的内容;从学院层面是否实现了预期成果;审查结果是否用于学院改进专业建设六个方面。第二层次是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审计(外审),这种审计完全以学生为目标,是对学院的关键绩效考核的审计。这种审计由省教育质量保证与服务委员会(成员叫审计员,主要包括学院行政人员、退休专家和其他人员)执行审计任务。审计团队一般3-5人组成,按照以下六大审计标准对学院的课程进行全面审计。

这六大审计(考核)标准是:课程的主业相关度;课程是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教师队伍的资质以及业界经验;课程成果及其实现情况;课程评价的有效性。

除了审计职业成果标准执行情况之外,还要看通识教育给学生提供的选修课

是否符合六大类内容以及自主选择的课程内容;并且还要亲自参加一些实际的教学活动。

每年2月份省教育主管部门都要对学院的学生搞一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以下各方面:毕业满意程度、学生满意度、雇主(用人单位)满意度、毕业生找到满意工作的比例、毕业率(目前最好的学院也只达到65%)。

总之,课程评估总是关心一下三个问题:学生是否学到想学的东西?课程开始是否达到目标?学院如何做得更好?

三、CBE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一)由政府主导规范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评估标准

我国在1996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就确立了“劳动者在就业前或者上岗前要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的制度”,随后也退出了职业资格认定和就业准入制度,这些政策的制定,确实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类似于加拿大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治理与责任框架那样明确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要求;另外职业教育发展中用人单位严重缺位,所谓的职业教育学院产学研合作只是院校一厢情愿,单相思行为,用人企业极少有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的热情。因此,政府重视职业教育应落实于地,应明确规范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评估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可以借鉴加拿大政府以税收政策挂钩鼓励用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也可以学习该国的红色印章制度和学徒制教育模式等。

(二)确立终生学习与岗位能力学习的价值取向

满足市场需求是贯穿加拿大职业教育的一条主线,也是正因如此,加拿大的职业教育从本质上就是以职业能力作为教育的基础,作为培养目标与评价标准,

通过职业分析确定综合能力作为学习的科目。因此我国的职业教育规划也应以市场需求为中心设置专业和课程。改变以课堂教学为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将教育目的确定为适应市场需要,教育过程中借助和整合市场力量、借助市场手段来检验教育效果,确立终生学习与岗位能力学习的价值取向。

(三)课程开发与评价要渗入多元化

加拿大职业课程的开发不只是实施教育工作的教师事情,从上述的分析上可以看出,无论是专业开发还是课程标准的开发,都可见三方的力量,上至教育部设置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中有学员的专业咨询委员会,有学生直接参与帮助设计课程,确定课程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并对现有的专业与课程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改进。这三个力量除学生和教师参与外,两个委员会中都有专业资深的行业专家、雇主代表,课程开发的过程是职业教育供需双方合作的结果。

1.1几种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基本特征3-8

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基本特征 一、概念解释: 1.课程: a.课程的狭义概念:从狭义上来讲,课程是指在遵照教育目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由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编制的教学内容。它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上。 b.课程的广义概念:从广义上来说,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其中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也就是说,广义的课程除了学校的课程表所表示的正式课程之外,还包括学生的课外活动及对学生整个学校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中的非制度侧面;不仅包含有书本的知识内容,还应该对学生各种课内外的活动所作出的明确安排。 因此,课程不仅包括学科,还包括诸如各种活动等其他内容,课程也不只是教学内容本身,还有对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实现进程等规定,课程更不等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与“学科”、“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或教材”等概念相比,课程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 2.课程模式:如果我们把课程分为由上到下的三个层级,即课程范型、课程模式、课程方案,那么,课程模式就是来自于某种课程范型并以其课程观为指导思想,为课程方案设计者开发或改造某个专业并编制课程文件提供具体思路和操作方法的标准样式。 有人把课程分为三个层面,即宏观层面课程、中观层面课程和微观层面课程,则课程模式就是宏观层面的课程。 二、几种常见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基本特征 当前常见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学科式、三段式、双元制、CBE、MES、宽基础活模块、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等。 三段式是以时间顺序对教学内容排列的教育模式;双元制是一种校企结合的职业教育体制;CBE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指导思想和教育模式;MES是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一种具体的课程方案;学科式模式是教学内容排列的系统化逻辑体系。 华东师范大学根据能力观的不同划分出三种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即职业任务导向的课程模式、职业素质导向的课程模式和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模式。也有人按三个不同的维度(即课程与工作的匹配程度、课程的理论深度、理论与实践的整合程度),将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分成形成准备型课程模式、交替型课程模式、渗透型课程模式和双元型课程模式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程教学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根本性体现。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认真贯彻上海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2009-2013年)》文件精神,继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实施“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程”。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经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突出教学过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推动理论与实践、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学习做人与学习做事的结合。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精品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精品课程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有: 1.整体优化原则:要立足于专业建设,从课程体系的整体角度出发,优化结构,精选内容,突出个性,注重实践,形成特色。 2.协调发展原则:要把素质教育置于课程建设的核心地位,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知识、专业能力与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3.以人为本原则:要强化学生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4.辐射示范原则:要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与辐射效应,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二、建设目标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我校教育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

职业教育学 模块式课程模式研究

沈阳师范大学 模块式职业课程研究 姓名:温馨 学号: 11033026 年级: 2011级 专业:教育学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韩玉

模块式职业课程研究 温馨教育学11033026 [摘要]为探索解决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传统本科“压缩饼干”问题,创建更加适应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和实用性专门人才的课程和教学模式,本课题运用教育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技术论等基本原理,以国内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为基础,对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重点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课程的产生背景、内涵、特点、原则、策略、评价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模块式职业课程研究课程模式 一、产生背景 职业教育模块课程的研究在我国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近二十年来,研究者就其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从文献量、被引、内涵、特点、原则策略和评价等方面就已有的研究进行回顾与检视,发现研究的成绩主要体现在积极地“外引”和主动地“内改”两个方面;而研究的不足则表现为表层化、主观化和同质化倾向。在此基础上通过思考作出展望,旨在为该研究的后续深入展开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职业教育模块课程是国外职业教育领域,特别是职业教育课程领域几十年前就已经研究的话题。在我国,就这一问题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职业教育改革,特别是伴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而备受关注。近二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研究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比较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立足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展开思考,探视研究的不足并基于此作出展望,在回视与思考中启迪后续相关研究的展开。考察研究的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研究的脉络和进展,也是为了稳固后续研究的基础。从内涵、特点、原则策略和评价四个方面就职业教育模块课程已有研究进行梳理,旨在从归总中理清线索,从回顾中探析进展,在反思中检视问题。 二、概况 (一)内涵 内涵模块课程作为一种课程模式,从舶来之际便得到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解读,正是基于此,其内涵也在不断获得新的诠释与扩充。就现有的研究来看,对职业教育模块课程内涵的探讨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从词源追溯角度进行阐释。

山东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指南与技术规范

附件3 山东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 建设指南及技术规范 为加快推进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有效开发和普及共享,规范资源开发行为,统一资源技术标准,优化资源开发质量,依据《山东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实施意见》,综合考虑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建设要求,特制订本指南和技术规范,供建设团队在开发中依循和参考。 一、建设内容与要求 (一)结构化课程设计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应以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前提,按照岗位能力递进和遵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进行结构化课程设计为框架,构建课程应涵盖所有基本知识点和岗位基本技能点。 (二)资源建设内容 以满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出发点,以满足教师灵活搭建课程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为根本,以碎片化的素材资源为基础,进行资源建设。每门课程建设资源不少于800条。 资源包括基本资源与拓展资源。 基本资源:应以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前提系统设计,以碎片化的资源建设为基础,以结构化的课程建设为骨架,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展示资源的优势,开发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必要数字资源。课程资源须覆盖课程所有基本知识点和岗位基本技能点。

拓展资源:拓展资源应体现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和最新成果,根据产业发展要求和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建设拓展资源,增强资源建设的普适性。其内容应包括面向学生的自学、培训、进修、检索、科普、交流等内容,体现课程技术特点并向产业领域扩展,如素材库、培训包、工种包、企业案例等。 课程资源内容主要有: (1)职业标准、技术标准、业务流程、作业规范、教学文件等。 (2)企业生产工具、生产对象、生产场景、校内教学条件等。 (3)企业生产过程、学生实训、课堂教学等。 (4)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内部结构等。 (5)虚拟企业、虚拟场景、虚拟设备以及虚拟实验实训实习项目等。 (6)企业案例、企业网站链接等。 (7)数字化教材、教学课件等。 (8)习题库、试题库等。 (三)课程资源建设要求 1.分层建设 依据结构化课程设计,分层建设课程资源。建设资源分为素材资源、积件资源、模块资源和课程资源四个层级,以文本、图片、动画、音视频、虚拟仿真等多种媒体形式呈现,以满足学习者按照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路径进行自主学习。具体分层建设资源内容如下表。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知识(一)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知识(一) 1.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这种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培养。 2.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一是职业针对性,这是其本质属性;二是大众性;三是产业性;四是社会性。 3.职业教育之本是什么? 职业教育以人为本,就业是民生之本,因此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4.以服务为宗旨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 5.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核心与难点,重点是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 6.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是什么?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 7.要营造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应如何转变观念? (1)转变人才观念,把劳动技能型人才作为宝贵的人才来对待; (2)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养成教育,树立劳动光荣的道德风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技术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鼓励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建功立业; (3)树立先进典型,大力表彰职业教育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宣传职业教育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重视劳动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8、职业教育的“三个转变”和“两个加强”是什么? “三个转变”是转变办学思想、转变办学机制和转变办学模式; “两个加强”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9.如何认识我国高技能人才的作用?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0.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 11.高职教育对教师有何要求?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教师也要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专业课教师要深入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积极参与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尽快成为“双师型”教师。 12.高等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心得体会:职教大发展需要新的课程模式(最新)

心得体会:职教大发展需要新的课程模式(最新)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内涵发展时期,各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课程改革,然而仍存在很多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国际职教课程模式共同的发展趋势是将职业能力培养作为课程发展方向,关注学习者的职业成长而不仅是岗位工作需求,强调基于工作的学习等,其关键点是如何处理和优化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之间的关系。 阶段一:理论与实践并行的课程模式。 职业院校最开始的课程表现为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两个独立的形态,没有实现或无法实现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上的协调,这种课程模式呈现为“理论与实践并行”,其目的是让学习者掌握知识并解决职场中的问题,追求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课程开发过程是一个对学科理论知识进行简化的过程,使复杂的知识能够被学生所接受。 通过“教学简化”开发课程,主要原因是职业院校管理者和教师基本是由传统学科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课程体系主要是在学科课程理念下建立的。但是,由于过分

关注知识学习或由于基础设施、组织条件和师资力量所限很难进行深入的实践活动,学习者难以获得针对复杂工作的经验。而且现实中,由于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业基础所限,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高,在脱离具体情境下开展理论学习很困难,更不要说能实现知识迁移。 阶段二:理论服务实践的课程模式。 生产流水线的诞生开创了大批量生产模式,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功利性的要求,由此产生了“能力本位教育”(CBE)模式,受此启发,职教界研究者和教师开始基于岗位任务分析来开发课程,即从岗位实际需求出发,将理论知识学习作为获得技能的手段和能力发展的基础,力图让学习者通过知识技能的积累提高职业能力。 其中,国际职业教育界流行的DACUM课程开发方法,是把具体职业岗位的工作细化成为相对独立的职责,每项职责被看作一项能力,再将每项职责细化成若干任务并对应一项技能,再归类课程框架并组织课程内容。DACUM方法认为学习是“投入”和“产出”之间的线性关系,能力是完成岗位任务的技能、知识和态度,这些因素加起来就是职业的整体。但是,该方法基本没有关注职业认知能力发展等教育性目标,忽略隐性知识,没有关注工作的整体性特征和经验成分,因此开发的课程难以促进学习者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精品文档]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知识 1.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这种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培养。 2.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一是职业针对性,这是其本质属性;二是大众性;三是产业性;四是社会性。 3.职业教育之本是什么? 职业教育以人为本,就业是民生之本,因此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4.以服务为宗旨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 5.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核心与难点,重点是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 6.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是什么?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 7.要营造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应如何转变观念? (1)转变人才观念,把劳动技能型人才作为宝贵的人才来对待; (2)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养成教育,树立劳动光荣的道德风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技术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鼓励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建功立业; (3)树立先进典型,大力表彰职业教育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宣传职业教育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重视劳动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8、职业教育的“三个转变”和“两个加强”是什么? “三个转变”是转变办学思想、转变办学机制和转变办学模式;“两个加强”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9.如何认识我国高技能人才的作用?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0.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 11.高职教育对教师有何要求?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教师也要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专业课教师要深入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积极参与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尽快成为“双师型”教师。 12.高等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13.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是什么? 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所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

职业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建设

职业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建设 论文发表,专业论文指导,核心期刊,评职称发表论文教育论文 一、“底线+兴趣”课程体系开发的指导原则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职业院校应在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职业教育的指导原则、法律、法规指导下,从现代教育观念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依据人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本着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创业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要求,构建课程体系。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根据人的智能结构和智能类型,采取适合的培养模式,来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新知识的获取,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嫁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建立一个新的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范式,服务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的总目标。我们认为,职业教育应突出职业能力本位,同时也要强调作为一个“人”的发展需要。针对学生不同的智力类型和文化基础,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二、课程开发的总体设计 职业院校要健康发展,必须做到:招得进、留得住、送得出。留得住,就必须保证教师教给学生的东西,学生能够听得懂,学得会,真正能学到就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开发的过程中,依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我们按照“底线+兴趣”的基本思路,根据学情校情,局部突破,形成特色。先有一个整体的全校性的全面规划框架,即顶层设计。阐明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工作过程及预期主要成果。这里,一方面要防止照搬学科式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要防止走极端,将高等职业教育降低为技能培训。我们抓住两个层次,四个阶段来逐步实施。1.两个层次即宏观上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微观上的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宏观上我们从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角度出发,进行课程体系开发,主要成果体现为人才培养方案,即教学计划。包括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及其序化,教学内容、主干课程、教学模式及方法等。第二个层次,就是如何实现培养目标,培养出合格人才,即把培养目标细化,落实到每一门课程当中。各专业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依据专业特点,编写项目化、工作过程系统化等不同特色的课程设计和相应的实验实训指导书和教学实习大纲。把每门课程要完成的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落实到一个个的具体项目当中,并确定相对统一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要求,并确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方案。2.四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设计的制定上。为此,我们首先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包括对和培养对象的岗位群相关的行业企业的调查,收集网上的有关资料和企业的培训教材,听取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确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体系,由此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确保培养的人才符合市场和社会经济的需求。然后,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确定其能力要求,论证完成这些能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理论与开发徐国庆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理论与开发 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所徐国庆博士 一、当前职教课程改革的迫切性 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案例

反思:1、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学“汽车构造与维修”;2、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什么这么糟糕 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的主要问题:1、学问化;2、缺乏统一的逻辑学科课程仅仅是现象问题。现有课程的本质问题是“学问化”,即在“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这个观念的指导下,把实践仅仅看作为理论线性演绎的结果,把实践看作为理论的附属品。正确的关系应当是理论服务于实践。 为什么不能先为实践储备足够的知识? (1)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一种书生是天生成的才具,能对于书本子上的学问有趣味。其余大多数的人,只知道五官接触的、能够实做的事体才有趣味,书本子上的趣味是没有的——杜威 只有当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建构主义 (2)职业知识的工作结构表征方式 因此本次课程改革的重心并非要否定知识,否定理论(当然需要根据新的原则对理论做出取舍),而是要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关键不是实践课时的多与少),用工作任务来引领理论,使理论从属于实践。 要突出工作实践(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仅仅对理论知识的深浅进行调整是不够的,而是必须对原有课程进行结构性改革。 二、从教学论到课程论 (一)何为课程 西方:课程即跑道。 中国:功课(内容)及其进程(组织) 课程的特征:方向性、过程性

(二)课程论兴起的原因:1、课程是制度化教育的产物,是教学过程规范化、系统化的需要。2、近代课程理论发展的结果。 对学科课程理论的突破使人们意识到,仅仅对课程内容做些删减,或对编排顺序做些调整是不够的,还不能充分体现人们对教育的新设想。改革还必须触及一个上位问题,即按照何种逻辑来设置课程。 (四)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课程是方案,教学是实施。 老师应当教“课程”,而不是教“教材”。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管“课程”,而不是仅仅是管“教材” 三、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内涵 项目可理解为一件产品的设计与制做,一个故障的排除,一项服务的提供等。 以通过对工作体系的系统化分析所获得的工作项目为单位设置课程,并组织课程内容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我国职教课程开发模式的演变与启示

我国职教课程开发模式的演变及启发 张建国 摘要: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相对独立的时期,从而对职教课程开发模式进行理性分析.探寻我国职教课程改革的目标、方向和路径,有着重要的意义。审视我国职教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的进展演变,大体经历了移植普教、洋为中用和本土创生三个时期。从这一进展演变中能够得到以下启发:每一种课程开发模式都有自身的优点、特点和适用背景;每一次课程开发模式的演变和更替都与社会变革、职业教育改革和进展发生着紧密的联系,源于解决由于社会变革而引起的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中国特色工作过程导向式课程开发是我国以后职教课程开发模式进展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职教课程开发模式;演变;启发 作者简介:张建国(1973--),男,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G71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7)()8--0004—07 课程开发(curriculum development)这一术语已在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经济合作与进展组织 (OECD)的所辖机构“教育研究革新中心”(CERI)从1968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课程开发的研究。 1974年3月,日本文部省得到OECD的合作,在东京召开了课程开发研讨会。以此为契机.所有国家关于CERI 倡导的“课程开发”的思路与技术的关注日益高涨。“课程开发”这一术语在教育学界开始流行,也是始于这一时候。它又称课程设计或编制,是指依照教学目标。运用系统科学方法,开发、编写、编辑、评价课程的理论、原则和方法体系,反映的是产生一个课程的全过程。所谓课程开发模式,确实是指课程的内容和进程在时刻和空间上特定的组织型式或结构,它受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观和课程观等因素的阻碍。同样,课程开发模式也在——定层面阻碍着人才培养方式和质量。时—卜,新一轮职教课程改革在我国各级行政机构和职业学校正如火如 荼地进行,尽管其途径、方法、内容和侧重点不尽相同,但趋向却是一致的,即把革新传统模式、提高教育质量作为课程改革的

浅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思路

浅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思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逐渐从追求规模上的发展转入到加强内涵的建设阶段。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各高职院校围绕着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对现有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作为连接职业与教育的中心环节——课程,就成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 一、存在问题 课程建设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反应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基础不均衡。 高职教育的社会基础相对薄弱,工学结合的社会意识、企业意识相对落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所需的配套制度、环境条件与发达地区相比尚有距离。作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我院在示范建设的过程中努力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沟通,寻求各方的大力支持。目前,“校政企”合作新平台的构建初显成效,地方政府支持职教发展的政策正在推进,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的热情逐步提升。但要在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尚需一定的时间与资源予以推进。 (二)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需要实践时间。 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一个艰辛的颠覆性改革过程,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质量等体现改革成效的指标生成存在一 定的时间滞后性,需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收集信息,通过比较、总结,

逐步完善和提升新课程体系改革的成果。 (三)教师参与新课程开发的能力有待提升。 新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一批高素质专任教师的参与,但原有的专任教师队伍课程开发经验不足。经过长期持续培训与培养,专任教师队伍仍需要一定的时间与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等,在教学一线中不断实践新理念,探索新课程开发的成熟思路。 二、未来工作思路 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各项工作都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然而建设中出现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基础不均衡、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时间较短、教师参与新课程开发能力有待提升、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评聘缺乏国家统一标准、实训基地内涵建设资源欠缺等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已有的建设成果需要一定的时间与资源加以验证和推广,因此,进一步深入推进示范建设,在新的起跑线上争创新佳绩是急切且必然的。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建设。 在已经取得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改革成效基础上,继续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协会、专业管理委员会、教职员工和学生等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多角度多形式接触企业,不拘一格寻找校企合作伙伴,取得企业的支持,建立良好的合作运行机制,融汇各种资源,提升内涵,形成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可推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典型。

湖南省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试行)

湖南省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试行) 根据《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湘发[2006]22号)关于到2010年“建设200门省级精品课程”的精神,特制订《湖南省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方案(试行)》。 一、指导思想 按照“以职业岗位为课程目标,以职业标准为课程内容,以教学模块为课程结构,以最新技术为课程视野,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以‘双师’教师为课程主导”的要求,建设一批省级精品课程,推动职业院校转变教学观念,深化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二、建设目标 到2010年,全省建设200门以专业课(含实践课)为主的省级精品课程,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各100门,初步形成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三、建设要求 1、课程建设措施。职业院校领导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学校成立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建立有现场专家参与的精品课程建设队伍;学校有与重点建设专业配套的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并逐步实施;设立了精品课程建设的专项经费。 2、课程目标。有明确的职业岗位指向和职业能力要求,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符合学生实际;课程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态度目标明确,课程在职业能力培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和价值清晰;学生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得到充分体现。 3、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充分体现职业标准的要求,建立了教学内容遴选机制,适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职业道德、安全规范等方面的内容得到充分反映;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构建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块,形成模块化课程结构;实践性教学内容达到50%以上(文科类专业的课程不低于30%)。 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教学方法符合“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特点,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高度重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以案例或真实的任务为实习实训项目,将实习实训与产品、项目结合起来,强调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应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建立精品课程网页,将课程的教材、教师教案、习题、实验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授课录像、网络课件、在线测试等相关教学资料在校园网上公布,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方便学生在网络中自主学习。 5、课程团队。形成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合理的课程团队,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达到30%以上,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达到50%以上,“双师型”教师达到70%以上,实验实训指导教师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职业资格;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团队教师全部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其中45岁以下教师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以上的比例不低于35%,中等职业学校课程团队教师80%以上达到本科学历,其中45岁以下教师本科学历达到100%;教师全部获得湖南省职业院校“专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目录 一、高职课改的历程.................................................................................................................. - 1 - 1.1 第一次课改:改良传统学科体系课程,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 1 - 1.2 第二次课改:以就业为导向,注重职业能力培养................................................... - 2 - 1.3 第三次课改:基于工作过程,着眼于职业竞争力培养........................................... - 3 -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 - 3 - 2.1 当前高职课程改革中的问题....................................................................................... - 3 - 2.2 高职课程的核心特征................................................................................................... - 5 - 2.2.1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 5 - 2.2.2 高职课程的课程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目标)........................................ - 5 - 2.2.3 高职课程的特征分析........................................................................................ - 7 - 2.3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 - 8 - 2.3.1 什么是BAG? .................................................................................................. - 8 - 2.3.2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与设计............................................................................... - 10 - 2.3.3项目教学课程方案........................................................................................... - 14 - 2.3.4关于项目教学的几点说明............................................................................... - 15 - 2.4、高职课程的整体设计............................................................................................... - 16 - 2.4.1 确定课程的整体目标...................................................................................... - 17 - 2.4.2 课程内容的整合.............................................................................................. - 17 - 2.4.3 教学项目的选取(单项项目、综合项目).................................................. - 17 - 2.4.4 教学过程设计(含第一堂课的设计).......................................................... - 18 - 2.4.5 课程考核.......................................................................................................... - 19 - 2.5 高职课程的单元设计................................................................................................. - 19 - 2.5.1 什么是课程的一个“单元”? ........................................................................ - 19 - 2.5.2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 19 - 2.5.3 课程单元设计要点.......................................................................................... - 21 - 2.5.4 一体化课程单元设计特点.............................................................................. - 22 - 2.5.5 对于专业任课教师的建议.............................................................................. - 23 - 三、高职课程教学实施的反思................................................................................................ - 24 - 3.1当前高职课程改革需关注的若干问题...................................................................... - 24 - 3.2高职课程的评价标准——怎么知道你的课程是否符合要求 .................................. - 24 - 3.2.1 教改自检问题.................................................................................................. - 24 - 3.2.2 职业教育教材问题.......................................................................................... - 25 -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

浙江师范大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 课程名称: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开课时间: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学院工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学科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学 学号2014210161 姓名方晨 学位类别全日制硕士 任课教师沈亚强 交稿日期2015年6月20日 成绩 评阅日期 评阅教师 签名 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制

第一部分: 数控车削技术课程开发 课程设计思路是:依据职业能力分析和培养目标确定本课程目标,以数控车削职业能力为主线设计项目课程结构,按照数控车削操作技能形成过程设计学习任务系统,以学习任务为载体负载专业理论知识,以中级数控车削加工职业能力为目标确定各项目的技能目标和知识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 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中等复杂车削类零件数控加工的基本技能及相关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学习技术与理论的积极性高,养成安全文明生产的职业习惯,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观念,达到国家职业标准《数控车床操作工(四级)》要求。专业能力结构目标:会识读零件图纸;能看懂数控车削类工艺文件,会编制中等复杂零件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和程序;会加工中等复杂车削类零件并达到一定尺寸精度;会维护保养数控机床。专业知识结构目标:掌握制订工艺文 件的知识;掌握零件定位、装夹原理;具有数控编程与输入、调试知识;掌握零件加工方法与检测知识;初步掌握数控机床维护、故障诊断知识。 工作过程系统化培养: 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课程 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准备:(一)读图与绘图《工程图学》《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二)制定加工工艺《机械精度设计》《特种加工技术》 (三)零件定位与装夹《夹具设计》 (四)刀具准备《机械制造基础》 数控车削代码编程:(一)手工编程《数控加工与编程技术》 (二)计算机辅助编程《计算机辅助设计SOILDWORKS》 数控车床操作实施:(一)操作面板《数控加工与编程技术》 (二)程序输入与编辑 (三)对刀 (四)程序调试与运行 数控车床零件加工:(一)轮廓加工《机械制造基础》《模具基础》 (二)螺纹加工 (三)槽类加工 (四)孔加工 (五)零件精度检验《机械精度设计》《测量技术基础》 数控车床维护与精度检验:(一)数控车床日常维护《数控机床日常维护及故障诊断》 (二)数控车床故障诊断 (三)机床精度检查

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标准

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标准 本标准制定的依据: 1.《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 2.《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 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5.《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 一、课程建设标准制定的目的及意义 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文件精神,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在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建设一批能体现职业岗位需求、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课程建设工作标准用以指导课程改革与建设工作。 二、课程建设的容 课程建设的容主要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容和教学组织、课程资源开发、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实践教学规划与建设、教学团队建设、课程特色与创新等。 (一)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包括课程定位以及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课程定位

结合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清晰地描述出课程的性质、作用和课程目标。具体工作有: (1)在专业人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与作用,即本课程所承担的能力培养任务,包括知识目标、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目标。 在描述时应表达“会用……知识做……事情”的具体要求。通常采用的动词有:操作类:操作、采集、配置、标定、使用、挑选等;程序类:排序、连接、制造、调整、准备、安装等;理会类:理会、阅读、摘录、寻找等;解决问题类:计划、设计、排除、估算、计算、选择、布置等;管理组织类:组织、管理、指导、协调、监控等。 (2)确定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地位和作用,明确前修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 2.课程设计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课程设计,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设计,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具体工作有: (1)描述课程整体设计依据、指导思想; (2)描述课程设计具体思路,包括设计方法、原则及开发过程。 (二)教学容 1.课程容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结合前、后续课程,以必须、够用为度,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统筹考虑课程容(学习领域),使教学容和工作过程相一致,并能体现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同时将职业书教育有机融入到课程容中。具体工作有: (1)通过对课程所对应的职业工作过程的分析,结合相关职业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分析,进行课程容的选取和细化,形成分析报告。

《职教课程开发》上课要点Microsoft

《职教课程开发》上课要点 知识梳理 一、职业教育课程概述 1、什么是课程 2、什么是职业教育课程 3、课程的分类 4、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 5、职业教育课程的研究领域 6、职业教育课程的发展历程 二、职教课程的教育教学模式和职教课程的主要模式(产生背景、主要理论适应、用范围、主要优缺点。 1、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训练主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认知主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情境构建主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2、职教课程的具体教育模式: 俄罗斯制、MES制、CBE、三段式、集群制、核心阶梯课程、学习领域课程、一体化课程等等。 三、职教课程开发的流程和技术 1、课程开发的含义 2、影响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因素 3、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4、一般课程开发的流程 5、课程开发的内容和技术 6、学术本位与能力本位课程观的两种课程 7、课程开发的内容: (1)确定课程目标 目标的分类及排序方法 确定目标的原则及影响因素 职业教育理念: 以经济为中心还是以人为中心 以理论为中心还是以实践为中心 (2)选择课程内容 普通文化课内容的选择 专业课内容的选择 (3)课程的组织内容 课程组织的内涵 课程内容组织的主要模式及选择 (4)课程的实施 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5)课程评价 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的含义 课程评价的对象------ 课程系统的评价

课程计划的评价 课程实施的评价 课程效果的评价 课程评价的评价 课程评价的主体及客体 职教课程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第一章职业教育课程概述 第一节关于课程 一、课程的基本概念 狭义的课程概念:主要指教学计划,教学进程、顺序、阶段,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等; 在广义的课程概念中还包括学习计划、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不仅是教学原则、方式和操作,而且是一种将教师、学生、学科结合在一起的情境与活动,是一种生气勃勃的活动流”。 对课程的不同理解: 广义: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狭义: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 什么是职业教育课程 职业教育的课程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为使学生在一定时期内达到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完成所规定的教育任务而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安排的学习科目与实习活动的总称。 二、职业教育课程的类型 (一)、学科课程 (二)、活动课程 分科课程: 综合课程: 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的特点: 3.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关系 三、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 (二)近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的萌芽 第二节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概述 主要内容 一、课程开发的含义 课程开发即课程结构设计 二、影响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因素 内部因素: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 课程内容排序的标准 外部因素:社会需求 知识体系 个性发展 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1、基于现实需求的原则(徐国庆) 企业 学校 学生 2、灵活性原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